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上上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a 页 WYG0386-02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卷八十四上上  元 郝经 撰

  录第二上上

  历象

  太极阴阳 天地 六天 仪象 晷影

  黄赤道

  象数之学尚矣太极之一奇一耦而生数两仪之一阴
一阳而立象伏羲氏仰观俯察画卦著文黄帝迎日推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b 页 WYG0386-0293b.png
策以造甲子(原注史记黄帝迎日推策外记帝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书其师大
挠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始作甲子)于是象因数起数以象滋通神明
𩔖万物消息变化元会运世无不具乎其中然未见诸
辞说示其法于人也至尧而始言历象日月星辰敬授
人时历法之原著矣至舜而始言在璿玑玉衡以齐七
政占验之端著矣至禹而始言水火木金土序五行列
九畴气运之本著矣至孔子而始言太极生数(原注系辞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是也)天地体数(原注天一地二是也)大衍用数(原注大衍之数五十是也)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a 页 WYG0386-0294a.png
乾坤策数(原注乾之策百四十有四是也)推衍布算之理卦画卜筮之
方著矣及作春秋灾异水火霜雹之咎天地日月之变
著矣故象数之学六经具载左氏为春秋作傅修六经
之馀正闰赢缩日月行度星辰统纪气数变异妖祥朕
兆则又详焉皆所以明理不专于术也故象数之学宓
牺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能事范围天地以
前民用垂训万世之典刑也如重黎(原注左氏传少皞氏有子曰重为句
芒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羲和(原注书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孔安国傅羲氏和氏重黎之后世掌天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b 页 WYG0386-0294b.png
地四时之官)昆吾(原注左氏传夏伯昆吾陆终之子史记昔之傅天数者有夏昆吾)巫咸(原注
书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巫咸殷贤臣名马融谓男巫名咸)史佚(原注周武王太史尹佚也)苌弘
(原注周灵王时大夫)子韦(原注宋大夫)裨灶(原注郑大夫)甘公(原注名德本鲁人为齐大
夫)唐昧(原注昧莫葛反楚人)尹皋(原注赵人)石申(原注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吕不
(原注秦相国作月令)张苍(原注汉初定律历)司马迁邓平唐都落下
(原注皆武帝时造太初历者)皆世官畴人(原注世为日官畴𩔖也同𩔖知星历者也)
二帝三王之遗法知其然而傅于理者也后世官失其
守以私家秘学为历史星翁是以历法屡差不能合天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a 页 WYG0386-0294c.png
地自然之差或先天或后天失闰乖次紊纪谬戾无序
稽误民时占验之术不徵诸天各挟诡道骇世惑众隐
秘为密援引为高无复六经正学而尽入于术矣司马
迁作史记律历天官分为三书班固汉书律历天文五
行为三志范晔东汉书刘昭补志因班史之故以续前
书陈寿国志无书谓蜀不置史灾异靡书文献不足而
无徵魏吴之言历法天文五行者唐人则载晋书推而
上之以接乎汉于是三国之典阙焉不备今故讨辑推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b 页 WYG0386-0294d.png
本六经史汉序其所自以为律历天文五行皆出象数
乃别为太极阴阳天地五行天文灾异历法诸𩔖论著
其所以然而律法则入于乐𩔖三史之记详者则举其
凡其未备者则张其目魏吴之言议精详其法可徵者
并论次之合为历象录云

  太极阴阳

  易大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夫
太极以一具两而两各具夫一一即太极两即阴阳也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a 页 WYG0386-0295a.png
分阴分阳各得其理以成造化则不违道故谓之道在
阴为阴在阳为阳各全其道两在不分是以不测而谓
之神道为阴阳之体神为阴阳之用合而言之祇一太
极也于是为动静为屈信为盈虚为消长为天地运会
为鬼神变化为寒暑昼夜为日月星辰为男女夫妇祗
一理也祗一气也故自其静虚化退背闇抑遏消屈归
反和成而言则阴自其动实变进向明扬达息信往行
倡造而言则阳自夫地月辰寒夜秋冬翕而死者视之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b 页 WYG0386-0295b.png
则阴自夫天日星暑昼春夏辟而生者视之则阳自夫
性气体魄之定聚者视之则阴自夫情神形魂之游散
者视之则阳天下之本流行于气非气则命无以赋故
道生天地万物而不能自见以阳而见阳来则生阳去
则死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而阳为道之命故阳之用
大也天下之性完具于体非体则性无以存且辟者必
翕出者必入见者必隐存者必亡长者必消信者必屈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故阴为天地万物归宿之地为道之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a 页 WYG0386-0295c.png
性阳之主而其体大也故以几言则为动静以气言则
为阴阳以质言则为刚柔以形体言则为天地以
性情言则为乾坤以象言则为日月星辰以行言
则为水火木金在身为魂魄在心为仁义在情为
喜怒哀乐在政为礼乐刑罚在人为君子小人在
运世则为治乱在学术则为邪正无往而非阴阳也由
理而气由气而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为体用互为
根宅变以渐化以浸生以极交以和两端更至循环不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b 页 WYG0386-0295d.png
已则立天下之大本旁游横拉升降飞扬纷揉参错推
荡轧制相服相求合而成质生人物之众形橐籥乎两
造而呼吸不息陶冶乎万物而性命各正洪炉一鼓无
不融液大风空谷无不播荡造起无穷之形器破坏无
穷之形器蕴藏无穷之形器密为推移而天下莫之觉
潜与流转而天下莫之知百千万世无一息之或停一
往一复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间百千万变无一毫
之或间祇一而两两而一故天地万物一阴阳阴阳一太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a 页 WYG0386-0296a.png
极性命之理造化之原象数之端尽在是矣

  天地

  道祇一理尔曰易曰神曰一皆其名义也至于太极以
一具两为动静阴阳刚柔以性命为造化以义理为气
质生天生地道之形器由是而著焉天下之形器自是
而出焉太极动而生阳信而为刚旋转而为天动极而
静静而生阴屈而为柔蕴结而为地一大活物初未尝
分其内旋𦂳于是乎成形其外旁薄于是乎成气内外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b 页 WYG0386-0296b.png
倚伏于是乎气乘形上下转运于是乎形乘气中正纯
粹于是乎生义理流行赋予于是乎成性命阳盈阴亏故
天大而地小刚胜柔伏故天包而地负天旋为九层括
地于内而无外地结为九层柱天于外而无内天一而
实其体虚地二而虚其体实语气则天实而地虚语体
则天虚而地实故天覆地地承天天中有地地中有天
天地相呀而相依附故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
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地无一天无十天兼乎地而造
卷八十四上上 第 7a 页 WYG0386-0296c.png
始地承夫天而代终相兼而合著动静之理运阴阳之
气成刚柔之形赋万物之命正万物之性立万物之心
通万物之情而道形气具矣然天体一气大而无极可
以理尽不可以形穷地以形成依薄乎天虽自静固随
天运动是以天半覆地上半入地下天依乎形地依乎
气其形有涯其气无涯故地特天中一物尔天南北两
端谓之极前高后下为之枢轴而无形质刚风扶摇下
耎上坚偃侧斜转当昼则自左旋而向右及夕则自前
卷八十四上上 第 7b 页 WYG0386-0296d.png
降而归后当夜则自右转而复左将旦则自后升而趍
前运转无穷升降不息是为天体而实无体故河图之
数戴九履一一起于下而为坎水天象之始九穷于上
而为乾金天象之成坎水柔动乾金坚凝动脉滋生而
脑精安静故天确乎在上旋转极紧而反不动号称天
顶经星与之左旋七政退而右转更迭隐见环绕而共
向之道之体太极之位天之心也浑沦之初阴阳摩荡
气化成形天一为水旋聚查滓凝结为地其质土壤其
卷八十四上上 第 8a 页 WYG0386-0297a.png
精山石在乎气中八柱九隅倚薄于气停稳妥帖而无
倾侧是以不动故岳麓陵谷状如波涛溪岸崖窾犹如
沙汰气化之始乃为源泉流为江河潴为湖海及其终
也汇于归墟泄于尾闾涸为槁物复为气母更为源泉故
水行于地浸于地中伏于地底包举于气混涵于天圣
人作易乾坤之后气水相薄而为屯源泉出山而为蒙
水上于天而为需天水相违而为讼地中有水而为师
地上有水而为比著天地形气之始也故天统气气化
卷八十四上上 第 8b 页 WYG0386-0297b.png
水水载地天大气大水大地大水形不定而地形定有
形之物莫大于地故以配天且天之大物莫能容而尽
其用地乃受天之气含弘光大使品物咸亨消沉解散
使品物无迹收藏翕敛使品物有归天之气降而达于
下复自下升而达于上一气升降乎其中而无阏塞使
太极之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能与天地合德共
成化功天南高而北下望之如倚盖然地东南下西北
高而东南多水西北多山者天虚而侧包地外地实而
卷八十四上上 第 9a 页 WYG0386-0297c.png
斜隔天中西北戴乎天顶东南倚乎天足其势倾峻崛
阜隐蔽人在其中倚北向南是以天潜乎北而显乎南
水发乎西而流乎东天薄乎气极清而坚水地相附渐
浊而柔日月众星浮游虚空之中而维系于天隐蔽于
地故半隐半显为昼为夜上下四方天地相合而为六
合天于地上见者一百八十二度半彊地下亦然北极
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亦然而嵩高正当天之
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南十三度为夏至
卷八十四上上 第 9b 页 WYG0386-0297d.png
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道又其南二
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一度而已是故
夏至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极九十一度冬至
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率也南北极持天两端南
极低入地三十六度故周回七十二度常隐不见北极
高出地三十六度故周回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北极正
在常见不隐七十二度之中上包下括躔于太虚动静
相根阴阳相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仰观有文俯察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0a 页 WYG0386-0298a.png
理鬼神情状性命本原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尽在是矣
易象傅谓天行健地则谓牝马地𩔖行地无疆而不言
健以天下之健莫如天其体无极其用亦无极地则亦
顺承乎天用虽无极而其体有限人一呼吸为息一息
之间天行八十馀里一昼夜三万三千六百息天行九
十馀万里故乾谓之健也文言傅又谓天玄而地黄中
庸谓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
焉地斯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大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0b 页 WYG0386-0298b.png
而不泄者天无形而太虚无极其中旋转之气结而为
地地之上祇虚空之气极其上则无声无臭日月星辰
系于空明之中近而视之则苍苍然又极其上则玄默
然自人而言初无色也故谓之玄故谓之昭昭斯多地则
成形乎中而最巨故无所不载其体则土故其色黄阴
之始凝一撮土斯多皆自微至著推其小而极其大其
运转度数森列疆理皆气机推移莫使之然高下相形
长短相倾自相依附无所于托故一理自然以具夫道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1a 页 WYG0386-0298c.png
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不加修而成不因弊而败为
物不贰而生物不测博厚高明悠久不已是以宓牺之
易画天地(原注自天地两画始)文王之易重天地(原注自天地两卦始)孔子
赞易于系辞位天地(原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说卦定天
(原注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序卦本天地(原注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皆示天下
万世以本源也故诚者天之道也敬者地之道也生者
天地之心也善者天地之德也中者天地之体也正者
天地之情也性命者天地之理也祸福者天地之教也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1b 页 WYG0386-0298d.png
鬼神者天地之用也合而言之祗一道也虽然天地既
有形体入于形器亦必有变有坏所不变不坏者本然
之道妙用之神云尔故阳不足则天裂极坏则见象(原注
开裂而见人与万物之象也)阴太盛则地震极盛则坼绝亦见象天
无云有雷曰天鸣地坼裂有声曰地鸣又谓之天哭地
哭又有地长地陷没城亡树等皆天地大变主人君及
国大兵大丧乱亡革政之象也

  六天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2a 页 WYG0386-0299a.png
  古之言天者多矣而体象之说不傅汉三国晋以来所
傅三家曰周髀宣夜浑天周髀曰盖天(原注汉以来及蔡邕等所记)
庖羲氏制周天历度而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
表也天如盖笠地法覆盆皆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
地中其地最高而陀坡四隤(谨案陀坡晋书作滂沱)三光隐映以
为昼夜又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
而左行日月右行为天牵之左转如蚁右行磨上磨疾
而随之左回既如倚盖南高北下又岂得如磨而平转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2b 页 WYG0386-0299b.png
其说自乖戾也其谓地高而隐蔽为昼夜则得之矣(原注
扬雄难盖天八事以通浑天其一曰日之东行循黄道昼中规牵牛距北极北百一十度东井距北极南七十度并
百八十度周三径一二十八宿周天当五百四十度今三百六十度何也其二曰春秋分之日正出在卯入在
酉而昼漏五十刻即天盖转夜当倍昼今夜亦五十刻何也其三曰日入而星见日出而星不见即斗下见日
六月不见日六月北斗亦当见六月不见六月今夜常见何也其四曰以盖图视天河起斗而东入狼弧间曲
如轮今视天河直如绳何也其五曰周天二十八宿以盖图视天星见者当少不见者当多今见与不见等何
出入无冬夏而两宿十四星当见不以日长短故见有多少何也其六曰天至高也地至卑也日托天而旋可
谓至高矣纵人目可夺水与景不可夺也今从高上山以水望日日出水下影上行何也其七曰视物近则大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3a 页 WYG0386-0299c.png
远则小今日与北斗近我小远我而大何也其八曰视盖橑与车辐间近扛毂则密益远益疏今北极为天扛
毂二十八宿为天橑辐以星度度天 南方次北地星间当数倍今反密何也)宣夜之说(原注汉秘书郎
郤萌所记)谓天了无形质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
行止皆须气焉则得之矣谓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
伏见无常迟疾任情本无根系则日行一度月行十三
度皆有定数岂无根系哉则不通之论也浑天之说(原注
汉落下闳扬雄张衡蔡邕及后世星家之所记)谓天体正圆状如弹丸包地如
鸡子地如鸡黄孤居天内天大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3b 页 WYG0386-0299d.png
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二十八宿半隐半见天
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载地天之出入行于水中
如车毂之运旋转不停水生于金故百川发源皆自西
流东由高趍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夜行水
中所经焦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
益其天包乎地乘气转毂等说皆切于盖天宣夜惟水
在天外为日所涸未尽也天体无外水安得居外水自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4a 页 WYG0386-0300a.png
气化终复为气非日所能涸也后世自三家外复有安
天穹天昕天之说安天之说(原注晋虞喜所记)曰天高穷于无
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块然在
下有居静之体其光曜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潮溢
万品之行藏(原注葛洪曰苟辰宿不丽于天天为无用便可言无何故复言有之而不动乎)
最为缪悠无规夫动物之至莫如天行度运转昼夜
不息惟其两端之极旋𦂳之末如不动尔经星七曜皆
系于天与之运行若不丽于天则无天矣天有体而无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4b 页 WYG0386-0300b.png
质者也变动而不易者也穹天之说(原注晋虞耸所记)曰天形
穹隆如鸡子幕其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譬
如覆奁抑水而不没者气充其中故也此说为近知天
之半亦盖天之流也昕天之说(原注吴太常姚信所记)曰人形𩔖
天人颐前多临胸而项不能覆背故天之体南低入地
北则偏高又冬至极低而天运近南故日
去人远而斗去人近北天气至故冰寒也夏至极起而天运近北而
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极之高时日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5a 页 WYG0386-0300c.png
行地中浅故夜短天去地高故书长也极之低时日行
地中深故夜长天去地下浅故昼短也此说亦近然盖
天南高北下日出高故见日入下故不见极在天中与
在人北之说相反殆皆为未尽天体侧转黄道横络日
星从之地西北尖斜隔天而高东南峻缺远天而下故
隐蔽为昼夜北极所以限阴阳分南北南为阳为暑北
为阴为寒冬至阳生而渐北日为阳精与之俱北北至
则极暑夏至阴生而渐南日与阳气俱南南至则极寒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5b 页 WYG0386-0300d.png
阳长则北消阴阴长则南消阳阴阳相胜为寒为暑暑
往则寒来寒往则暑来二气升降进退于天地间尔天
之南北极不动斗与经星随天体运行东西南北岁一周
焉北高南下北下南高皆地行然也故六天之说各得其
偏惟浑天得全见天则尔

  仪象

  书载璇玑玉衡而无器与说历三代战国及秦亦无闻
焉汉太初中落下闳等始造圆仪立八尺周七尺三寸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6a 页 WYG0386-0301a.png
半分以二分为一度和帝时贾逵始加黄道而亦无说
安帝时张衡为太史令作浑天仪周一丈四尺六寸以
四分为一度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
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以漏水转之密室中伺
者以告灵台官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又转瑞轮蓂荚于
阶下随月虚盈依历开落顺帝阳嘉初复造候风地动
仪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又著灵宪经算罔论于是器与
说详备矣崔瑗为之铭曰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高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6b 页 WYG0386-0301b.png
才伟艺与神合契至吴陆绩亦造浑象而王蕃傅刘洪
乾象历依其法复制浑仪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张衡
之仪伤大难以转移乃制周天一丈九寸五分分之三
三分为一度然周径广则度广周径狭则度狭皆不离
乎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已

  晷影

  初周公于阳城测晷影以考历纪故于地官大司徒著
其法曰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7a 页 WYG0386-0301c.png
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
景朝多阴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
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乃建
王国制畿甸正明堂颁制度焉郑玄谓日景于地千里
而差一寸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万五千里地与星辰
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中是以半之得地中故周公测之
于阳城今颍川阳城是也王蕃因之合浑天仪黄赤道
立论考度为句股之说并剥陆绩之象以遵浑仪曰前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7b 页 WYG0386-0301d.png
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
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
二端谓之南极北极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
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彊绕北极径七十
二度常见不隐谓之上规绕南极七十二度常隐不见
谓之下规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九十一度少彊黄
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黄道内与赤道东交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8a 页 WYG0386-0302a.png
于角五少弱西交于奎十四少彊其赤道外极远者去
赤道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内极远者
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
百一十五度少彊是也日最南去极最远故景最长黄
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日昼行地
上百四十六度彊故日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
弱故夜长自南至之后日去极稍近故景稍短日昼行
地上度稍多故日稍长夜行地下度稍少故夜稍短日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8b 页 WYG0386-0302b.png
所在度稍北故日稍北以至于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
去极六十七度少彊是日最北去极最近景最短黄道
井二十五度出寅入戌故日亦出寅入戌日昼行地上
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日长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彊
故夜短自夏至之后日去极稍远故景稍长日昼行地
上度稍少故日稍短夜行地下度稍多故夜稍长日所
在度稍南故日出入稍南以至于南至而复初焉斗二十一
井二十五南北相应四十八度春分日在奎十四少彊秋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9a 页 WYG0386-0302c.png
分日在角五少弱此黄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极俱九十
一度少彊南北处斗二十一井二十五之中故景居二
至长短之中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故日亦出卯入酉
日昼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彊故日见之
漏五十刻不见之漏五十刻谓之昼夜同夫天之昼夜以
日出没为分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日未出二刻半而
明日入二刻半而昏故损夜五刻以益昼是以春秋分漏
昼五十五刻三光之行不必有常术术家以算求之各
卷八十四上上 第 19b 页 WYG0386-0302d.png
有同异故诸家历法参差不同雒书甄曜度春秋考异
邮皆云周天一百七万一千里一度为二千九百三十
二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四百八十七分分之三
百六十二陆绩云天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此
言周三径一也考之径一不啻周三率周百四十二而
径四十五则天径三十二万九千四百一里一百二十二
步二尺二寸一分七十一分分之十周礼日至之景尺
有五寸谓之地中郑众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0a 页 WYG0386-0303a.png
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
城地也郑玄云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景尺有五
寸者南戴日下万五千里也以此推之日当去其下地
八万里矣日邪射阳城则天径之半也体圆如弹丸地
处天之半而阳城为中则日春秋冬夏昏明昼夜去阳
城皆等无盈缩矣故知从日邪射阳城为天径之半也
以句股法言之旁万五千里句也立八极万里股也从
日射阳城弦也以句股求弦法入之得八万一千三百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0b 页 WYG0386-0303b.png
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天径之半而地上去
天之数也倍之得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
步四尺七寸二分天径之数也以周率乘之径率约之
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
周天之数也减甄曜度考异邮五十五万七千三百一
十二里有奇一度凡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六寸四分
十万七千五百六十五分分之万九千四十九减旧度千
五百二十五里二百五十六步三尺三寸二十一万五千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1a 页 WYG0386-0303c.png
一百三十分分之十六万七百三十分黄赤二道相与
交错其间相去二十四度以两仪推之二道俱三百六
十五度有奇是以知天体圆如弹丸也而陆绩造浑象
其形如鸟卵然则黄道应长于赤道矣绩云天东西南
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然则绩亦以天形正圆也而浑
象为鸟卵则为自相违背蕃之说亦详矣后世以为天
不可以里数齐(原注唐僧一行及近世诸家之说也)滑台之晷异于
扶沟扶沟之晷异于武津武陵横野安南林邑按图视极与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1b 页 WYG0386-0303d.png
阳城不同雒阳尺五之景为极长之昼回纥铁勒之北
地形尖斜晨夕常明骨利干则夜天如熏羊胛适
熟而日已出岱宗之上与山下高下相形二十馀里而
夜漏差三刻日景随地远近高低而为长短固不得以
句股里数测其中也乃为覆短图(原注僧一行制)出入黄道凡
三十六究九道之增损南自丹穴北暨幽陵每极移一度
辄累其差稽日食之多少定昼夜之长短天下之晷皆
协其数则又详于蕃矣盖玑衡所以经天圭表所以维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2a 页 WYG0386-0304a.png
地创于伏羲备于周公八尺之表以铜为之尺五之圭
以玉为之犹夫铜仪与玉衡也植表卧圭景临圭上适
长一尺五寸故为地中以豫州之阳城当之东西南北
各五千里取其大率也其遐边极徼西北之尖斜东南
之亏缺皆所不计必究其中本之司徒之土圭兼按王
蕃之句股合以后世之覆短测验之法备矣由约至详
由常至变数术所以精穷也

  黄赤道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2b 页 WYG0386-0304b.png
  周天之度从广皆三百六十五度馀南北极为天之枢
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彊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九
十一度少彊黄道斜络赤道而天汉又络二道之间冬
至日在黄道斗宿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馀在赤道外二
十四度夏至日在黄道井宿去北极六十七度馀在黄
道内二十四度春秋二分日在黄道奎轸去北极各九
十一度馀黄赤道相交之所也此古今历法二道大率
其邪正广狭躔度不齐由七曜之赢缩不定有自然之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3a 页 WYG0386-0304c.png
差惟其不齐所以成变化行鬼神理势然也今东汉志
所载与魏晋诸历已自不同姑取汉志以为经星分限
七曜行度之所据依云自冬至小雪二道皆始斗终箕
斗二十六(四分退一) 牛八 女十二(进二) 虚十(进三) 危十
(进二) 室十六(进二) 壁十(进二)

  奎十六 娄十二(进二) 胃十四(进二) 昴十一(进二) 毕十
(进二) 觜二(退二) 参九(退四)

  井三十三(退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进一) 张十八(进一)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3b 页 WYG0386-0304d.png
翼十八(进一) 轸十七(进二)

  角十二 亢九(退一) 氐十五(退二) 房五(退三) 心五(退三)
尾十八(进三) 箕十一(退三)

  右赤道度

  斗二十四(进一) 牛七 女十一 虚十 危十六 室
十八 壁十

  奎十七 娄十二 胃十五 昴十二 毕十六 觜
三 参八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4a 页 WYG0386-0305a.png
  井三十 鬼四 柳十四 星七 张十七 翼十九
轸十八

  角十三 亢十 氐十六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二

  右黄道度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4b 页 WYG0386-0305b.png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5a 页 WYG0386-03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卷八十四上下  元 郝经 撰

  录第二上下

  历象

  天文经星  三垣(紫微 太微天市)  辰次

  分野

  日月星辰之文乎天二气五行之精华道之昭著焞曜
而为章所以贲天地万物者也其法象名义皆其固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5b 页 WYG0386-0305d.png
莫非自然孔子赞易谓伏羲仰以观于天文天文之说
昉此至黄帝始推步占候唐虞以来其法杂见于诗书
六艺之文自天子至于列国各有官守以世其业故其
法家至日见犹夫土田疆理州闾井邑人能道之是以
孔子之门自颜闵而下七十子三千之徒问学之际一
不及焉曾子子思孟子皆各著书与其高第弟子难疑
问答而亦弗及盖皆自知其法以为常事无所复疑是
以置而弗论也战国之季官失其守而知者鲜矣及秦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6a 页 WYG0386-0306a.png
灭学其书独存汉兴司马迁父子乃世官畴人合唐都
王朔魏鲜诸家之术作天官之书至刘向扬雄李寻班
固马续郎顗襄楷张衡苏竟蔡邕推衍占测其术益精
三国末太史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黑黄赤之星暨诸
家之书凡天变星变煇气度数皆为定著号称详备而
晋书取以为志今按卓之书兼采先秦二汉记注及近
世步算占验之法列为经星纬曜煇气等𩔖著于篇

  天文经星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6b 页 WYG0386-0306b.png
  经星者阳气之馀故谓少阳以其纵列于天有常不易
如织之经又谓之恒其本在下腾辉于上人与万物之
精也故其名义皆备人与万物列居错置在野象物在
朝象官在人象事(谨案晋书事作神)在器象形地纯阴凝聚于
天中其体著天太虚浮阳旋转于外其体隐经星薄于
刚风纯系于天包络于地侧转左旋昼夜常明近日则
伏远日则见近月则晦远月则显其光闪铄不定而见
于夜阴中之阳也以其为日之馀故谓之星止而不行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7a 页 WYG0386-0306c.png
故谓之宿各居其次故谓之舍象乎宫室故谓之宫列
如蕃垣故谓之垣远近之躔各有分界故谓之度布列
之星各有多寡故谓之数天无体而星为之体南北极
如轴二十八宿如辐合凑一毂环辰极而中曰紫微直
翼轸而南曰太微直房心而东曰天市其间斗建大角
左右摄提三垣鼎峙斡维旋运天之纲也列舍相属分
为四体各列七宿日躔七襄分晓各有中星穷天之度
周而复始天之纪也昭布森列而天体著矣巫咸黄星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7b 页 WYG0386-0306d.png
中外三十三官百四十四星甘德黑星中外一百一十
八官五百一十一星石申赤星中外一百三十二官九
百九星共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及诸得
名者一百一官(原注北极五紫宫垣十五北斗七太微垣十五帝坐五天市垣二十二库楼十
房四心三十二国十六王良一五车五参七军市十三鬼四轩辕十七)共三百八十四官
当易爻数无名星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易卦爻二篇
策数数以象显象以数明道之不易之体著矣

  三垣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8a 页 WYG0386-0307a.png
  中宫紫微垣又曰紫宫(原注春秋元命包宫之为言宣也宣气立精为神又曰紫之为
言此也宫中也天神运动阴阳开阖皆在此中也中者北极当天之中微者神道微妙也故中宫谓之紫微南
宫谓之太微东宫谓之少微)两蕃中外四十六官(原注蕃垣屏也自北极太一帝星天
皇大帝外皆辅官也凡正宫辅官中宫天极北斗左右前后最多其次则太微为南宫五帝座故蕃臣十二星
郎位十五星左右掖门左右执法将相诸侯士大夫环列焉房心为东宫五帝座故东咸西骑官天市列肆宦
者宗人上相次相上将次将诸星皆辅其外昴毕为西宫天街五帝座故五车三柱五潢咸池旄头䍐毕先驱
天节诸王外列盖东方卯南方午西方酉三光之道惟北方不同而辅星亦寡者天极北斗居中制治众星皆
已环微是以虚危之北独有武备如羽林等星也)周径七十二度去极三十六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8b 页 WYG0386-0307b.png
(原注周径者蕃垣周围限界去极者其度数远去北极也)四表去垣一百一十度
(原注中宫之外四宫之表之限界也)环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
六十八杪皆统于中宫(原注四表外极周围之数如此于是尽天之数而天体见矣凡
三垣二十八舍皆统于北极表外去南极亦三十六度入于地中不可见也)北极五星色赤
在紫宫中天有南北极为天中之两端偃侧旋转故上
极在北下极在南以地形隐见故北极见而南极隐北
极者天之中阳气之北极也故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
阴日月五星行太阳则能照行太阴则沦曜故为昏明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9a 页 WYG0386-0307c.png
寒暑之限极天枢旋𦂳为刚阳顶心动极则不动虚位
无星号曰北辰含元出气流精生一犹道之太极也故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中正
主静号称天极后世星家取第五小星谓之极星又曰
纽星又曰枢星言为天之枢纽也然其星亦动第近北
辰动而不移故如不动其北辰不动之所去纽星之末
犹一度有馀故蕃垣如帝都北辰如帝座纽星如人主
必以有象宰无象故纽星亦为北极东前一星曰太子
卷八十四上上 第 29b 页 WYG0386-0307d.png
主月次二星赤而明者曰太帝主日亦曰太一之座天
神之最尊者也谓之帝星(原注太一天帝之别名天官书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
太一居也陈卓曰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曜而极星不移又曰第二星主日
帝王也亦太一之座谓最赤明者也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绩皆谓北辰大星太一之座所谓第二星赤明者
也故司马迁之谓天极星总言北极五星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谓二星赤明之帝星也陈卓之谓纽星天枢
指第五小星也谓第二星帝王最赤明者及贾逵诸人之说皆迁所谓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次三星
曰庶子主五星次四星曰后宫后妃之星也主列宿(原注
心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太微五帝座北一星曰太子此天极第一星太子第三星曰庶子凡太子三庶子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0a 页 WYG0386-0308a.png
二者天子之星王者之象则有太子庶子后妃后宫上相次相上将次将亦然)天极行德天子
更立年不德风雨破石(原注天子有德动天则天极行德天子受命更立年也不德则
风雨示怒天下乱也)前星闇国统绝太子废帝星闇王者恶之宜
自昭明德增修德政庶子闇王子诸王有忧明角(原注明而
有芒角也)有暴贵夺嫡者后宫闇后妃忧明角女主专政金
火犯守兵起宫中臣子叛逆岁填犯天子忧流星出有
大使入则外国使见诸侯来朝客守彗孛干犯兵丧并
起易主革命西上抱北极四星色黑曰四辅去极各四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0b 页 WYG0386-0308b.png
(原注最近于极故无入宿之度)佐辰极出度授政者也所谓乱为四
辅主匡直一人叶赞万几以平邦国明小则吉大而角
臣过君闇则官不理(原注天官书后句四星未大星正妃馀三星后妃之属而不载四辅
陈卓则曰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与北极并序其次曰女御天皇大帝其次乃曰四辅说者谓钩陈六星其曰
四星即四辅也然而无末大星其象匡抱而不句曰句则钩陈也特小二星与卓不同尔非四辅也句音钩)
东旁从抱北极六星色赤曰钩陈(原注从抱者南北曲抱之也)去极
六度半大星去极十一度半入壁九度(原注凡极外诸官至于四表列
舍之辅皆先言去极之度次言入宿之度本诸极以著南北之远近参诸宿以步东西之阔狭也)北极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1a 页 WYG0386-0308c.png
之附座也后宫为大帝正妃亦为帝居又为天子六军
大司马护军及三公三师星明吉闇则女主忧客守彗
孛犯易主革命钩陈口中一星色黑曰天皇大帝去极
八度半(原注凡在一宿之内及列舍本宿皆无入宿之度)其神曰曜魄宝为五
帝之尊御群灵之秘执万神之图又为天子内寝全真
养和之所隐而若有若无则吉动摇明角及彗孛陵犯
王者恶之(原注天极第二星既谓之大帝太一之常居此复曰天皇大帝其神曰曜魄宝者北辰乃
帝王之象钩陈则帝王燕居之所故皆有大帝)钩陈北华盖下五星匡聚色黑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1b 页 WYG0386-0308d.png
曰五帝内座(原注匡方也四星匡正中心一星故曰匡聚)去极十二度半入
室六度天皇大帝之所居宸扆之位睿思集议之所谓
之中座明小则吉色变角动王者有忧客彗孛犯守逆
臣犯上天子下席(原注帝座凡五华盖星下五帝座天皇大帝居也太微垣中五帝座五方
帝所会之地也房心天市中帝座天衢七㬬之所经也昴毕之间五车为帝座天衢三光之道也华盖居中太
微居午房心居卯昴毕居酉皆正宫也所以有帝座辅星最多)钩陈上杠东六星圜锐
色黑曰六甲(原注杠华盖杠星也圜锐者句合而两端尖也)去极十二度半入
壁七度在五帝旁主分阴阳均节候授民时布政教明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2a 页 WYG0386-0309a.png
则时和历正闇及动摇则岁令舛误寒暑易节六甲上
十六星色黑上七星圜聚曰华盖大星去极十六度入
娄四度所以覆蔽大帝之座下九星从列曰杠盖之柄
(原注从列上下直列也)南一星去极十四度半入娄十一度星
明正则吉动摇倾侧王居不安有蒙尘下殿之咎华盖
上九星横列色黑曰传舍(原注横列东西直行而列也)中星去极二
十七度入奎五度近河宾客之馆主外使入中国又为
离宫私行之舍金火犯客守备奸使及兵王者游幸当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2b 页 WYG0386-0309b.png
谨奸伏传舍间曲折六星色赤绝汉抵营室曰阁道(原注
一曲一折曰曲折横过曰绝直指曰抵汉天河也又曰天汉天官书及陈卓皆曰六星马续汉志独曰十七星按
图无之六星为是)去极四十三度南星入奎五度亦曰龙阁为
车驾飞道从紫宫至河天神所乘北斗之辅又为天子
离宫之道又曰王良旗又曰紫宫旗所以旌表天路出
入警跸捍难灭咎动摇则兵起宫闱一星不见则辇路
不通第四星两旁一星色赤曰附路去极四十三度阁道
之便路也主修完伤败除治梗塞明角则有奸伏动摇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3a 页 WYG0386-0309c.png
金火犯兵起宫掖辇路不通勾陈东北近东垣第七星
五星圜聚色黑曰天柱(原注三台一曰天柱与此同皆取示民设教)南星去
极一十三度半入牛一度半象魏也主县图法施政教
记动静候二十四气以示四方占同六甲又东少南近
东垣少弼四星匡正色黄曰御女(原注匡正方正也此与轩辕两御女皆宫
庭后妃之侧也)南星去极十三度半入牛一度八十一御妻也
主女工之事明则后妃逮下角动而闇谗妒并兴近少
卫九星如钩色黄曰钩(原注钩者横列而其端曲也)左车府北造父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3b 页 WYG0386-0309d.png
西天汉中去极五十四度入虚六度主舆辇服饰为君
之式道宣兴大驾星直则地动钩上近王良一星色黑
曰策去极四十一度入奎一度主执御策天子仆也动
摇而移于王良上为策马则天下兵起色变及金火犯
兵起马贵太子南宫门内尚书西二星色黑若见不见
曰阴德去极十九度半入房二度主正纲纪施德惠赈
穷乏(原注文曜钩阴德为天下刚宋均曰为阴行德者常道)以闇为吉明则新君
践极又为女主动摇衅起宫掖贵嫔内妾恶之又东南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4a 页 WYG0386-0310a.png
二星色黄曰大理去极二十三度半入心五度主平刑
断狱明则宪谳平闇则国多冤狱太子东紫宫内东南
维五星锐聚色黑曰尚书(原注锐聚者圆而上锐为一聚也)西南星去
极十九度入尾十度主咨谋出纳其北一星色黑近东
垣第五星曰柱下史去极十八度入斗十三度主记过
左右史也又西近钩陈一星色黑曰女史去极十七度
半入斗二度主纪禁传漏明动静妇职之微者汉侍史
也以上皆垣内宫北诸官也环之匡卫十五星色赤曰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4b 页 WYG0386-0310b.png
紫宫垣(原注天官书汉志皆曰十二星陈卓诸星家十五星今从陈卓)东蕃八星西蕃
七星在北斗北前列直斗口三星隋北端锐(原注隋他果反安也
北端锐者其北列之端星形尖斜也)一曰天营又曰天旗又曰蕃臣又曰
长垣天子环卫之官也经略帝宅蕃屏紫宫主出命度
东蕃近门曰左骖枢去极二十七度半入房一度次上
宰二十八度入尾一度次少宰二十六度半入尾四度
上弼二十三度入箕初度次少弼十八度入斗十二度
次左上卫十五度半入女七度半次左少卫十五度半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5a 页 WYG0386-0310c.png
入室初度次少丞十六度入奎四度西蕃近门曰右骖
枢去极二十一度入亢八度次少尉十五度半入轸五
度次上辅十五度半入翼四度次少辅十六度半入柳
四度次右上卫十九度半入参八度次右少卫十八度
半入昴九度次上丞二十度入胃初度半两垣星均明
则君安臣忠天下治平星开直则旌旗动宫闱兵起天
子自将出宫离次金火客流犯守易主革命彗孛入犯
谓之清宫紫宫门外右枢西一星色赤曰天一去极十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5b 页 WYG0386-0310d.png
度半入轸十度彊阊阖外天帝之神主承天运化治十
二将司战斗而知吉凶星光明则阴阳和万物成人主
昌不然反是金火犯守天子凶次西一星色赤曰太一
在天一南半度少亦天帝神也主承天运化使十六神
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灾害之事星明守度则吉
闇失位及乘斗九十日必有大兵起太一之术其星主
也又天一太一主王者即位立太子而传国星不欲微微
则废立失次宗庙不享当紫宫门两枢间六星两两横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6a 页 WYG0386-0311a.png
列色黑曰天床(原注上下二星横各三星也)在左枢西南二十二度
半去极十三度少入氐二度半西北星入角七度天子
寝舍燕息之所星倾移摇动天子下席彗孛干犯大丧
兵起垣西南近少尉二星色黑曰内厨去极十五度入
张一度主宫中饮宴垣东北近少弼六星两两从列色
黑曰天厨(原注横两星上下各三星竖列也)去极二十四度入危十一
度主朝臣大飨盛馔光禄厨也星亡岁荒大饥天厨南
七星匡侧两股横列色黑曰扶筐(原注上下各三星西尖一星两股东坼横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6b 页 WYG0386-0311b.png
列也)去极三十三度西星入女中十一度主桑蚕妇工为
蚕缫之神闇徙蚕灾不见妇工废杼轴空紫宫左女床
北五星曲折如斗色赤曰天棓(原注其象如北斗棓庞掌反与棒同一音皮一
音剖)去极四十二度少柄星入箕八度半天子先驱也主
执斧钺以备非常星明或不具兵起闇则吉紫宫右斗
杓东三星鼎聚色赤曰天枪(原注鼎聚如鼎足之聚也)去极二十八
度入氐三度又曰天钺天之武备也枪棓皆所以禦兵
禁暴故在紫宫左右占与天棓同又为九卿之职侍中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7a 页 WYG0386-0311c.png
侍郎郎将之位此皆垣外东南诸官也斗魁戴匡六星
色赤曰文昌(原注为斗魁所戴匡正也言正直其上其形端曲横列如钩)去极三十
六度西北星入井十五度天之六府也主明天道赞元
化议政典掌邦教邦礼邦禁起斗魁前近内阶一曰上
将大将军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
常理文绪四曰司中司禄司𨽻赏功进士(谨案晋书宋书进下俱无
士字)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
(原注此四曰司中司禄五曰司命三台六星上台为司命中台为司中下台为司禄虚北二星曰司命又二星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7b 页 WYG0386-0311d.png
曰司禄凡三司命三司禄二司中盖中宫北极为天地之极北宫虚为阴阳之极皆禄命之本故其官皆有之汉志
五曰司禄六曰司灾陈卓五曰司命司怪六曰司寇大理所言不同者亦犹三台既曰三公又曰上阶二星为
天子女主中阶二星为诸侯卿大夫下阶二星为士庶人也)明润大小齐天瑞臻青
黑微闇灾祸降动摇移徙大臣诛土木守天下平金火
犯守国乱兵起客流彗孛犯入大将叛逆天下兵起其
北六星两两从列色黑曰内阶去极二十七度西星入
井一度天皇之阶也大帝之所登降神明之所出入星
明则吉动摇则王室不安封爵不行金火彗孛干犯兵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8a 页 WYG0386-0312a.png
起殿陛之间传舍西北南直阶八星曲聚色黑曰八榖
(原注曲聚者曲折而聚也)去极三十六度北星入毕十度一主稻二
主黍三主稷四主粱五主麦六主豆七主粟八主麻职
穑事知丰歉一星不见则一榖不登皆闇则大荒文昌
下三星鼎聚直斗魁第一星色黄曰三师去极二十六
度入柳十一度一曰太师二曰太傅三曰太保斗杓南
相东三星鼎聚色黑曰三公(原注此与太微垣凡二三公皆帝傍上公也)
极三十度入翼七度一曰太尉二曰司空三曰司徒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8b 页 WYG0386-0312b.png
师三公皆主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宣布德化以齐七政
星明而安则师保忠贤闇则大臣有忧一星亡天下危
二星亡天下乱三星皆亡臣主易位斗杓南一星色赤
曰相去极三十一度入翼五度天子冢宰也佐天子统
百官均四海星明吉闇则相忧亡则相死天下大战相
西一星色赤曰太阳守去极三十五度入张十三度少
大臣大将之象主戒不虞设武备持危拄倾星明吉闇
及动摇兵起将相诛三师前一星色黄曰太尊去极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9a 页 WYG0386-0312c.png
十一度入星四度在中台北国之耆老德行可尊三老
五更之象也明则天子行养老礼闇则遗老失贤斗魁
下六星圜锐色赤曰天牢东星去极三十六度半入张
一度贵人之牢也微闇开散则吉明角有星大臣入狱
太阳守北半入斗魁枕(原注三禁反)四星匡聚色黑曰势去
极三十二度入张九度腐刑之官也主宣传王命闇而
角动阉人专权此皆垣外夹斗西南诸官也北斗在西蕃右
骖枢至少辅四星旁紫宫外杓直紫宫门七星斜曲色
卷八十四上上 第 39b 页 WYG0386-0312d.png
(原注魁曲向内杓曲向外故曰斜曲)紫宫之附座也所谓璇玑玉衡以
齐七政魁四星为天璇玑杓三星为天玉衡(原注马融曰璿美玉
玑浑天仪可转旋故曰玑衡其中横筒以璿为玑以玉为衡贵天象也郑玄曰浑仪其中筒为璇玑其外规为
玉衡孔安国曰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马融曰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主日法天第二曰主月法
地第三曰命火荧惑也第四曰杀土瑱星也第五曰伐水辰星也第六曰危木岁星也第七曰罚金太白也璇
玑之说马融为是七政之说孔安国为是言以璇玑之器观占七政之得失也司马迁班固皆谓北斗为璇玑
玉衡以齐七政谓天以斗魁杓运行于中以正七政之盈缩也故今曰魁四星为天璇玑杓三星为天玉衡则
精详矣)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自华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0a 页 WYG0386-0313a.png
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
魁海岱以东北也(原注魁第一星衡第五星杓第七星携连也龙角东宫苍龙角宿也衡斗
之中央殷当也南斗北宫斗宿也参首西宫参宿也孟康曰杓斗之尾尾为阴又昏建昏阴位在西方故主华
山西南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斗第一星法日主齐魁斗之首阳也其用在明阳与明德在东方故主东北
齐分魁平旦亦建寅也长历云北斗七星星间相去九千里其二阴星不见者相去八千里星经璇玑者谓北
极星也玉衡者谓斗九星也玉衡第一星主徐州常以五子日候之甲子为东海丙子为琅琊戊子为彭城庚
子为下邳壬子为广陵凡五郡第二星主益州常以五亥日候之乙亥为汉中丁亥为永昌己亥为巴郡蜀郡
牂牁辛亥为广汉癸亥为犍为凡七郡第三星主冀州常以五戍日候之甲戌为魏郡渤海丙戌为安平戊戌为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0b 页 WYG0386-0313b.png
钜鹿河间庚戌为清河赵国壬戌为恒山凡八郡第四星主荆州常以五卯日候之乙卯为南阳己卯为零陵
辛卯为桂阳癸卯为长沙丁卯为武陵凡五郡第五星主兖州常以五辰日候之甲辰为东郡陈留丙辰为济
北戊辰为山阳泰山庚辰为济阴壬辰为东平任城凡八郡第六星主扬州常以五巳日候之乙巳为豫章辛
巳为丹阳己巳为卢江丁巳为吴郡会稽癸巳为九江凡六郡第七星主豫州常以五午日候之甲午为颍川
壬午为梁国丙午为汝南戊午为沛国庚午为鲁国凡五郡第八星主幽州常以五寅日候之甲寅为玄菟丙
寅为辽东辽西渔阳庚寅为上谷代郡壬寅为广阳戊寅为涿郡凡八郡第九星主并州常以五申日候之甲
申为五原雁门丙申为朔方云中戊申为西河庚申为太原定襄壬申为上党凡八郡璇玑玉衡占色春青黄
夏赤黄秋白黄冬黑黄此是常明不如此者所向国有兵殃起凡六十郡)故为帝车运于中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1a 页 WYG0386-0313c.png
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为
天极枢机造化元本魁有环域杓有斡维界天分辰夏
正杓昏建寅左旋岁一周天闰则建于两辰之间为天
喉舌斟酌元气故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王者德并天
地则七星均明失德乱政则微䦣移徙咎归人主斗中
小星沙出民物繁夥主昌年丰星疏则政令不行民物
耗蠹国多荒歉昼见则易主革命动摇及月晕兵起金
火犯守兵大起宫闱有乱主孙民流守北则饥守南则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1b 页 WYG0386-0313d.png
馑火入环域先举兵者败期年有丧客流彗孛入环域
大乱更主齐鲁晋郑宋莒尤灾杓三星又曰维星散而
直则地动魁第一曰天枢正星去极二十八度入张一
度主阳德天子之象为天主日主秦一名贪狼星天子
不敬宗庙鬼神不享则闇而色变闇则七日日食第二
曰天璇法星主阴刑女主之象为地主月主楚一名巨
门广营宫室妄凿山陵则闇而变色闇则六日月食第
三曰天玑令星为人主福掌德令主木星(谨案晋书作主火星)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2a 页 WYG0386-0314a.png
梁一名文曲不爱百姓淫刑酷法则闇而主祸第四曰
天权伐星为时主天理伐无道主火星主吴越(谨案晋书作主
水星主吴)一名武曲不顺天时号令不肃则闇而主祸第五
曰天衡杀星(原注陈卓曰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又曰二星为璇三星为玑四星为权五
星为衡既曰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又曰枢主天机主人权主水衡主木自为异同者亦犹五
星既为五行又为五方既为五帝又为五事此之谓权衡太微轩辕亦曰权衡参伐之间亦有权衡凡三权衡
盖北斗运乎四时太微三光所会参伐天子决政之所所以皆有权衡之义也)去极十一度太
入轸十三度(原注举魁一星及中杓一星去极入宿之度则七星之度数见矣)主中央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2b 页 WYG0386-0314b.png
正四时为杓首旁照有罪行杀伐为文昌为音主水星
主赵(谨案晋书作主土星主燕)一名禄存好为淫乐流连荒亡则闇
而主祸第六曰开阳危星为律主天仓五榖主土星主
(谨案晋书作主木星主赵)一名廉贞淫费伤财穷极土木则闇而
大饥第七曰摇光部星亦曰应星为吕(谨案晋书作为星)主兵
主金星主齐一名破军天子建极王道正直则明润均
平建于辰极之中皇极不建民用僣忒则闇而愆次辅
一星色赤傅于开阳斗之附座也佐斗以建极宰辅之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3a 页 WYG0386-0314c.png
象也近小而明则辅臣亲彊斥小疏弱大而明则臣夺
君政小而不明则臣不任职明大与斗合国兵暴起闇
而远斗大臣不死则黜近臣专赏罚进贤排佞则辅生
角近臣擅国握符玺将谋社稷则辅生翼不然则诛死
湛没则天下兵起(原注湛音沉)魁中四星匡聚色黑曰天理
为贵人牢执法之官不欲明明而中有星贵人下狱法
官有罪魁下六星起文昌抵太微两两相比色赤曰三
(原注与台同音)上台去极三十六度入星三度中台去极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3b 页 WYG0386-0314d.png
十八度入张四度下台去极四十度入翼十七度太一
之所履紫宫之阶也谓之泰阶六符一曰天柱一曰天
老三公之位也(原注斗杓南有三公此亦曰三公之位者皆夹辅北极之象也)主正阴
阳理万物开德宣符以平天下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
为女主司命主寿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
夫司中主宗室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司禄主兵
三阶平而色齐则君臣道合阴阳和风雨时百榖登不
平色变则上下乖戾稼穑不成冬雷夏霜讹言并兴天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4a 页 WYG0386-0315a.png
子暴虐诛杀大臣好兴甲兵修宫室广苑囿则上阶星
坼宰相失职将伏天诛则中阶星坼国乱民怨将起为
乱则下阶星坼月五星彗孛犯守王者恶之大臣有诛
三能三衡者天庭也客星出有奇令(原注凡日月五星之道谓之天庭三
台为天阶三衡者太微衡北斗衡参衡也亦非三光之道亦谓之天庭者皆天帝之宫庭也客出其中则有奇
异之令更主革命天官书汉志三台皆辅紫宫陈卓辅太微以下台近太微故也然而上台入星中台入张下
台入翼横亘三舍逼近紫宫且为大帝之所履紫宫之天阶岂得为太微之辅今从天官汉志是已)杓端
有两星色赤一内为矛招摇去极四十度入亢二度一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4b 页 WYG0386-0315b.png
外为盾玄戈一名天锋去极三十二度半入亢一度太
皆主禦侮齐外及夷狄兵星明角王者行重典变色有
丧五星犯兵起阙下客彗孛犯守大兵起易主革命故
兵大乱败招摇与梗河北斗相应则外国受命于中国
不应则兵戈大起(原注梗河星入亢分)招摇与斗杓间一星色黑
曰天库去极三十七度入亢一度星去其所天子大赉
有库开之祥星亡帑藏空(原注此曰天库建南二星亦曰天库轸南众星亦曰天库
柳星亦名天库五车西北大星亦名天库凡五天库盖库有蓄藏之义近南斗北斗则有库也柳主厨宰五车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5a 页 WYG0386-0315c.png
主车器则有库也)招摇东七星横列色赤曰七公去极三十九
度半西星入氐四度半主相三公为天辅弼察七政吉
凶璇玑善恶星明则官听详审朝无阙政客流入中大
饥金火犯守天下兵起自辅至此皆北斗内外诸官也
南宫太微垣又曰上宫(原注朱鸟体中故曰南紫宫西右故曰上)西抵于张
东薄于角直翼轸正北傅于紫宫两蕃中外十八官朱
鸟之衡太一之庭天子朝会之所也为天帝南宫谓之
天庭(原注孟康曰轩辕为权太微为衡淮南子天文训曰紫宫太一之宫太微太一之庭张衡曰出紫宫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5b 页 WYG0386-0315d.png
集太微则紫宫天子常居太微朝会之庭也)故明堂之制内太室象紫宫南
明堂象太微紫宫皇极之居太微五帝之庭又三光之
(原注黄道入端门贯两蕃七曜行其中故为三光庭)十二诸侯之府主于衡衡
平也理法治政平王道以平天下列宿受符诸神考节
察情稽疑涣号正辞之官也两蕃十星匡坼色赤(原注匡坼
者方而两股拆曲也)东蕃第一星曰左执法去极七十六度半入
轸十七度黄道外(原注紫宫中外诸官皆在黄道内故秪举去极入宿而已太微天市及列
舍中外诸官有黄道内者有黄道外者故各于本宿下书之表三光之道以别内外也)天子法官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6a 页 WYG0386-0316a.png
廷尉也主治理狱讼断蔽刑罚朝端严肃君尊臣恭则
光明润泽闇角则反是法不平则低昂移徙土犯将相
诛金火彗孛干犯宫庭流血易主革政其东左掖门第
二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又曰东华第三星曰次相
其北东中华门第四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第五星
曰上将所谓四辅也西蕃第一星曰右执法去极七十
度入轸九度黄道外天子宪台御史大夫也所以刺举
奸凶绳愆纠缪占同乎左其西右掖门第二星曰上将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6b 页 WYG0386-0316b.png
其北西太阳门又曰西华第三星曰次将其北西中华
门第四星曰次相其北西太阴门第五星曰上相亦四
辅也蕃垣九卿之象南蕃左右星间曰端门天阙象魏
也星或不见或色逾明近臣为乱芒角动摇诸侯谋叛
日月五星顺入轨道吉司其出所守天子有诛其逆入
不轨道以所犯命之皆为群下谋逆(原注轨道顺行合度不邪逆顺入从
西入也退行则自东逆入也宋均曰司察日月五星所守列宿若请官属不去十日者于是天子遣使诛之)
辰入守君臣相杀国内大乱火入守王者恶之进退凌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7a 页 WYG0386-0316c.png
犯法官有罪客守天子忧流星入兵起外国使来入十
日不出有谋反者出东北门大兵为乱贵人凶近臣诛
近一年中二年远三年出端门天下出使以其分野命
其国入犯帝座大兵起国易主期三年或东或西犯者
死抵少微道术用贤人来犯四帝座贵臣死小臣诛期
一年彗孛干犯兵丧并起如粉絮犯帝座天子崩国亡
大臣自立天下大乱门西南隅近上将三星色黑曰明
(原注房心亦曰明堂凡二明堂者卯酉午皆三光之道故昴毕间有五帝车舍其义一也)去极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7b 页 WYG0386-0316d.png
十八度西星入翼五度黄道外天子布政之宫察时视
变以正人伦施教化变色移徙则政不平金火彗孛干
犯易主革命右执法北门内四星匡仰色赤曰轩屏(原注
一曰内屏一曰屏匡仰者方坼而上仰也)去极七十二度入翼七度黄道内
天子内屏也为萧墙藩蔽帝庭纳言之门主刺举臣尊
敬君上则星明润闇而动摇奸臣壅蔽天子耳目金火
客彗孛犯守有萧墙之变屏北庭中五星匡聚色赤曰五
帝内座去极六十三度半入翼九度半黄道内中一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8a 页 WYG0386-0317a.png
星黄帝座太微含枢纽之神犹紫宫之北极也四帝四
星四维挟帝座东曰苍帝灵威仰南曰赤帝赤熛怒西
曰白帝白招矩北曰黑帝叶官纪五礼之中五音之和
五教之施五服之彰五刑之治五德之化王者之所司
也星均明则王者得天地之心天下和平闇而摇动天
子失政帝座不安彗孛客犯守之中座成形(原注五帝之中帝座
也成形者成祸福之形象)天子无嗣国统绝宫中有兵犯四帝座辅
臣有诛期三年天子有道敬畏修省则其灾轻故苍帝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8b 页 WYG0386-0317b.png
行德天门为之开(原注此以下天官书文王者德应苍帝则春令应左右角间之天门开施
德泽赞发生也)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原注德应赤帝则夏令应斗魅下之天牢空虚
德盛而长养刑措不用也)黄帝行德天矢为之起风从西北来必以
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原注德应黄帝则季夏令应西北风来不
杀而生物故有赦令)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晕围
常大赦载谓有太阳也(原注德应白帝则太阴省刑故春晕而反阴为阳再有赦令)
一曰白帝行德毕昴为之围围三暮德乃成不三暮及
围不合德不成(原注毕昴秋令之星万物西成必月晕三暮见帝德之成也)二曰以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9a 页 WYG0386-0317c.png
辰围不出其旬(原注辰出而围合赦不出旬也)黑帝行德天关为之动
(原注德应黑帝则冬令应天关五车南毕西北日月五星之道动则闭藏万物也)帝座北一星
色黑曰太子去极五十三度入翼九度半黄道内大帝
储也主卫天庭侍养天子金火犯守退行则太子废摇
动芒角犯帝座则为内乱或行篡逆王者恶之帝座东
北一星色黑曰幸臣去极五十五度入翼十一度黄道
内天子宠臣也主侍太子闇则吉角明则嬖幸专政太
子西北一星色黑曰从官(原注此与房二从官者此为帝庭房为明堂故皆有侍从
卷八十四上上 第 49b 页 WYG0386-0317d.png
之臣)去极五十五度入翼八度黄道内侍从之官也闇则
吉角明则从臣谋逆不见天子孤危太子北七星曲折
横列色赤曰常陈去极三十五度西星入翼五度黄道
内宿卫之官禦武之士也星明动天子自将有武功闇
则宿卫官诛常陈西南西蕃北一星色黄曰虎贲去极
四十度入张二度黄道内旄头骑官亦宿卫士也幸臣
东北聚十五星蔚然色赤曰郎位又曰哀乌郎府(原注哀乌
者犹蔚然其光色哀乌然)去极五十度半入轸初度黄道内周元士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0a 页 WYG0386-0318a.png
汉光禄中散諌议议郎三署郎也主守卫宫庭星不具
后妃死幸臣诛明大动摇及客星入大臣为乱郎位东
北一星色赤曰郎将去极三十九度入轸八度黄道内
群郎之将帅也主阅具辨朝服太仆左右卫中郎将天
子武备也星明动则上命不行环卫官擅兵闇则环卫
官诛不见则后妃死郎位南幸臣东五星斜折色黑曰
内五诸侯(原注东井北亦有五诸侯凡二五诸侯者太微帝座东井间三光之道故皆有之)
极六十五度北星入翼十七度黄道内公侯伯子男侍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0b 页 WYG0386-0318b.png
天子不之国者也又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
曰博士五曰太史列在帝庭主定疑议刺举戒不虞诸
侯入为卿士之象也明润则辟雍之礼得枯燥小闇则
大至诛戮小至流亡动摇则擅命干主金火彗孛犯则
宫闱兵起其东三星鼎聚色黑曰九卿内座去极七十
一度入翼十六度黄道内主佐天子治万事其南三星
鼎聚色黑曰三公内座去极七十三度西星入翼十八
度黄道内朝会之所居论思献纳之位也占同紫宫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1a 页 WYG0386-0318c.png
公西左执法北一星色黑曰谒者去极七十四度半入
翼十八度黄道内主赞宾客不见则外国不宾明堂西
三星从列色黑曰灵台去极七十七度入翼三度黄道
外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庭蕃西南隋四星
色赤曰少微去极七十七度南星入张初度黄道内一
曰处士二曰议士三曰博士四曰大夫士大夫之位太
史博士道术之官亦女主之象南宫之附座天子储君
副主也星明大则国祚昌天子举逸民月五星犯守太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1b 页 WYG0386-0318d.png
子女主忧宰相易位彗孛干犯艺臣术士被诛功臣犯
命士大夫遭乱流亡草泽士有特起者其西北四星从
列色黄曰长垣去极六十六度入张一度黄道内太微
之外垣也主边防封域限界外徼火入边兵入中国金入
九卿谋乱

  东宫天市垣又曰下宫少微(原注苍龙体中故曰东紫宫东左故曰下次于太微
故曰少)西离于氐东入于斗直房心东北两蕃中外十七
官为国市四方诸国交易之所天子巡幸之宫主外权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2a 页 WYG0386-0319a.png
衡聚众肩股之位理财正辞以亲万民一曰天旗庭主
斩断刑人于市也两蕃二十二星句圜横隋色赤(原注两垣
各如钩而半圜斜妥也凡曰钩圜曲而圆也)左星去极九十五度太入尾十
三度右星去极九十四度少入尾一度黄道内东蕃十
一星南第一星曰宋其次南海又其次燕东海句隋而
东左旋而西曰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西蕃十一星
南第一星曰韩其次曰楚梁句隋而西右旋而东曰巴
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原注此有十二国婺女南亦有十二国者此列国货物之市女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2b 页 WYG0386-0319b.png
南则列国之分土也)燕韩间圻曰市南门魏河中间圻曰市北门
两蕃诸官皆以郡国为名者聚天下之货所以为市也
市中星众则岁丰民乐星稀则岁凶民流旗明大则市
吏急病商伤财亦为饥动摇失所则兵起津梁不通关
市闭塞金火犯奸臣戮五星入市兵起芒角赤气有火
彗孛犯徙市易都大为兵灾客星入大丧兵起流星入
色苍则百物涌贵赤则旱火人多疫疾市南门内六星
觚角而横黑曰市楼(原注觚角者象如觚棱之角六面也)去极九十一度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3a 页 WYG0386-0319c.png
半西星入尾三度半黄道内天楼市府主阛阓百货交
易律度制令听其政明则市贾平䦣则斗讼兴不具则
奸人藏市兵起楼西二星色黄曰车肆去极九十二度
半西星入尾七度黄道内运集百货之肆也彗孛客犯
守关市不通市无行人不见则兵车尽行市中近北门
一星色赤曰帝座去极七十一度少入尾十五度黄道
内天庭也人主之象神农之所居主用万物之术统万
物之原察阴阳之变星明则王道昌后乃省方闇则王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3b 页 WYG0386-0319d.png
道微政令不行不见则天子下席彗孛干犯臣下为乱
大臣凶行垣中内兵起流星犯诸侯举兵入宫或宫中
兵起近一年远二年帝座东一星色赤曰侯去极七十
三度太入箕二度半黄道内为天子计相治国用辨九
土物产平四方物贾通万国之情节以制度明大则辅
臣强四夷张动摇芒角则聚敛之臣为奸盗蔽君壅财
蠹国结怨闇则车书不通商旅不行其东北二星色黄
曰帛度去极六十九度少南星入斗一度黄道内主度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4a 页 WYG0386-0320a.png
量布帛平货易又东二星色黄曰屠肆去极七十五度
入斗一度黄道内主屠杀烹饪饔牢货物南二星色赤
曰宗星去极七十七度南星入箕九度黄道内天子血
脉之属亲王辅帝者也流彗客守犯宗臣凶又南四星
匡聚色赤曰宗人在帝座东南去极八十四度半南星
入箕九度黄道内主录亲族远近以奉享祀明正如绮
文则皇族昌变而闇则皇族凶宗人西二星色赤曰宗
正去极九十九度南星入箕九度黄道内司宗室之官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4b 页 WYG0386-0320b.png
也主睦亲合族听其政客星守流星入之宗亲失和骨
肉祸起帝座西南四星隋列色赤曰宦者去极七十三
度少南星入尾十二度黄道内主侍帝宫房门户扫除
后庭之令市易之司以其残毁匪人故不在紫宫太微
而在天市垣也星不欲明明盛则中官窃柄乱政天子
近刑人失威动摇芒角中官弑逆废立彗孛干犯猾阉
伏诛其南五星句折象斗色赤曰㪷去极七十二度少
南星入尾十二度黄道内主平量明覆则有年仰则榖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5a 页 WYG0386-0320c.png
不登承㪷四星匡仰而折色黑曰斛去极七十四度半
入尾九度黄道内主度量分铢之事占与㪷同㪷西北
二星色黄曰列肆去极七十四度入尾八度黄道内主
金玉珠宝之货移徙市肆不安金火犯守兵盗并起垣
北钩圜九星色赤曰贯索去极五十九度少西星入房
半度黄道内一曰天狱一曰天牢一曰连营一曰连索
为贱人之牢主法律防禁锢制彊暴牢口一星为门欲
开开则有赦令人主忧中虚则改元口闭星入牢中有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5b 页 WYG0386-0320d.png
自系死者星悉见则狱事繁不见则狱空刑清政简动
摇芒角起大狱用斧钺行大诛杀子夜候之一星不见
有小喜二星不见则赐禄三星不见人主德令且赦远
十七日(谨案宋史作远期八十日)近十六日客星出大有大赦小有
小赦彗孛犯守贯中囚反狱破狱官死其东九星横列
色赤曰天纪(原注柳厨南一星亦曰天纪二天纪者皆统理万事之义一为南纪一为东纪也)
去极五十一度半西星入尾五度黄道内主公卿外朝
之政万事总会之府察幽枉理冤狱为天市之纪纲亦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6a 页 WYG0386-0321a.png
九卿之象也明角则狱讼繁闇徙则纪纲坏散则山崩
主易国亡与贯索相连如索则地动期二年北近天棓
三星鼎聚色赤曰女床去极五十二度西星入箕一度
黄道内御女侍从也亦为离宫内人星明则宫女放恣
客守流犯宫掖秽乱

  辰次

  日阳中之阳故为太阳月阴中之阴故为太阴星阴中
之阳故为少阳辰阳中之阴故为少阴日星皆阳故其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6b 页 WYG0386-0321b.png
数皆十月辰皆阴故其数皆十二日月星皆有形质天
之所以悬象著明也辰则日月之所会斗之所建岁之
所居之虚位也子丑之属为十二子星纪玄枵之属
为十二辰日月五星迟度违天而右行故十一月日月
会星纪十二月则会玄枵而右行斗系天不移故随天
左旋十一月建子而十二月建丑至闰则日月会于辰
间而斗亦建于子间二十八舍于天各有分度而辰为
天壤于地各有所属而辰为分野焉故辰阴微其体不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7a 页 WYG0386-0321c.png
见日月会合其次而光生焉其位静虚元气之本阴阳
之根惟其至静无象故至动大象出于是而止于是构
精维系其间建极存神天之枢纽日月星藏密之所而
造化之机也故日月星虽谓之三光亦谓之三辰光自
辰而出也为道之位为天之时故岁有十二月而日有
十二辰北极谓之辰者无星而不动之所天之中也春
秋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公羊氏谓大火为大
辰伐为大辰星自北辰之外无有名辰者而心参亦为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7b 页 WYG0386-0321d.png
辰此古法之名义也故恒居中而正时者为大辰日南
至月北至则参中于午心中于子日北至月南至则心
中于午参中于子故火中寒暑乃退水中亦退焉所以
分二气成四时交水火正昼夜也北辰无星而四时昼
夜恒居中不易所以建道极本一气根阴阳统四时合
昼夜也故参为阴中心为阳中极为天中大火为大辰
伐为大辰北辰为大辰十二子为十二辰天之大中至
正之体见矣其名位度数各见经星二十八舍𩔖云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8a 页 WYG0386-0322a.png
  分野

  州国分野之说盖古者神圣仰观俯察体象立名即为
定著二帝三王以来皆故有之故周礼保章氏以星土
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然不著其
星分所属按左氏传有星孛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
出七年宋齐郑之君皆将死乱裨灶曰今兹周王及楚
子皆将死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
恶之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对曰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8b 页 WYG0386-0322b.png
鲁卫恶之卫大鲁小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如鲁地于
是有灾鲁实受之有星出于婺女郑裨灶言于子产曰
七月戊子晋君将死今兹岁在颛顼之虚姜氏任氏实
守其地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也邑姜晋之妣
也天以七纪戊子逢公以登星于是乎出吾是以讥之
有星孛于太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
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火灾乎梓慎曰
往年吾见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9a 页 WYG0386-0322c.png
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
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
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太皞之虚也郑祝
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
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
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
见之月日有食之晋史墨曰六年及此月也吴其入郢
乎终亦勿克入郢必以庚辰日月在辰尾庚午之日日
卷八十四上上 第 59b 页 WYG0386-0322d.png
始有谪火胜金故勿克吴伐越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
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于是始见星分
所属之国妖祥占验有徵矣天官书北斗杓㩗龙角衡
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
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
也又曰昴毕间为天街其阴阴国阳阳国又曰甲乙四
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巳中州河济也
庚辛华山以西壬癸恒山以北日食国君月食将相当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0a 页 WYG0386-0323a.png
之又曰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秦之疆也候在
太白占于狼弧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燕齐之
疆候在辰星占于虚危宋郑之疆候在岁星占于房心
晋之疆候在辰星占于参伐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
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为阳阳则日
岁星荧惑填星占于街南毕主之其西北则胡貉月氐
诸衣旃裘引弓之民为阴阴则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
昴主之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0b 页 WYG0386-0323b.png
碣是以秦晋好用兵复占太白太白主中国而胡貉数
侵掠独占辰星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其大经也此司
马迁所载占验分野之国也其以斗魁杓衡兼统天下
则亦左氏孛于斗而占宋齐郑也其日月之食而占十
日甲乙海东远国不占其馀八日分主四方故汉志谓
甲齐乙东夷丙楚丁南夷戊魏己韩庚秦辛西夷壬燕
赵癸北夷亦如十二辰之州国也其秦候太白等以五
星分主诸国亦如十月分为五也其占于狼弧等又以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1a 页 WYG0386-0323c.png
二十八舍分占诸国与五星相应裂为五也其昴毕间
为天街别主河山阴阳南北夷夏自秦并天下列国州
分不复见故以山川维首尾设限界区域而占之也州
国分野亦在其间矣此皆以天壤主地分地分应天壤
画一不易如经星有常可按而见也后世星家合三代
之州国秦汉三国之郡国为十二国十二州以配十二
辰九十五郡各入星度为占验分界皆五三六经之遗
法也惟汉志谓子周丑翟寅赵卯郑辰邯郸巳卫午秦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1b 页 WYG0386-0323d.png
未中山申齐酉鲁戌吴越亥燕代诸星家既于十二辰
分主二十八舍又于天市垣二十二星为二十二郡国
又分十六星为十二国又有南河北河东瓯青丘四渎
狗国又以斗九星分主九州九十郡又以斗七星分主七
国而略其五国者此辰次星分各别有所主者也按左
氏传士弱曰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内火
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
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子产曰昔高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2a 页 WYG0386-0324a.png
辛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
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故参为晋星由此观之因主其
祀世居其地因为其分之星则初非上有此星下当此
地也故分土当星分星当野初或因星之衅应其国国
之衅应其星人之德盛而上晷其星星之精集而下晷
夫德于是国因主星星因主国占候应验不愆其素乃
有星分之常亦有星分之变周之南北易位赵之东西
错分齐楚郑卫之大小不同而同其度数于斗于辰于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2b 页 WYG0386-0324b.png
天市于列国迭见互出初必有其因如参辰之为宋晋
第亡其书无以考焉尔今推本左氏传天官书汉志与
诸星家之说各具十二辰二十八舍及诸官分位下以
为经星之分占候之体云

  按天文分野角亢为韩分氐房心为宋分尾箕为燕分
斗为吴分牛女为越分虚危为齐分室壁为卫分奎娄
为鲁分胃昴毕为赵分觜𧥅参为魏分井鬼为秦分柳
星张为周分翼轸为楚分角亢星曰寿星宫曰天称时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3a 页 WYG0386-0324c.png
曰辰州曰兖氐房心星曰大火宫曰天蝎时曰卯州曰
豫尾箕星曰析木宫曰人马时曰寅州曰幽斗牛星曰
星纪宫曰磨羯时曰丑州曰扬女虚危星曰玄枵宫曰
宝瓶时曰子州曰青室壁星曰陬訾宫曰双鱼时曰亥
州曰并奎娄星曰降娄宫曰白羊时曰戌州曰徐胃昴
毕星曰大梁宫曰金牛时曰酉州曰冀觜𧥅参星曰实
沈宫曰阴阳时曰申州曰益井鬼星曰鹑首宫曰巨蟹
时曰未州曰雍柳星张曰鹑火宫曰狮子时曰午州曰
卷八十四上上 第 63b 页 WYG0386-0324d.png
三河翼轸星曰鹑尾宫曰双女时曰巳州曰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