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三上
卷八十三上 第 1a 页 WYG0386-02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卷八十三上   元 郝经 撰

  录第一上

  (义例曰司马迁作史记帝纪后继以十表及八书班固作汉书帝纪后继以八表十志范晔东
汉书无表而有八志至陈寿书则总谓之志自纪传外凡志表皆不及焉今援三史例取汉三
国晋为之论著为道术历象疆理礼乐职官刑法食货兵凡八篇既总谓之国志乃更志为录
或曰王通谓陈寿有志于史依大义而削异端使陈寿不美于史迁固之罪也又曰史之失自
迁固始记繁而志寡今子黜寿而遵迁固则此论非与曰非也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
卷八十三上 第 1b 页 WYG0386-0252b.png
王之制备其述诗也兴废之由显其述春秋也邪正之迹明亦通之言也故书之尧典则历法
备舜典则礼乐兴禹贡则地理具洪范则五行列周官则五官叙吕刑则刑法正而中星日食
晷影测验二十八舍等制则杂见于诗四时中气闰馀星占推步气候律吕等法则备于春秋
夫迁固之作亦本于是矣岂得谓之繁乎故凡作史自非圣人大经大法如春秋之笔削予夺
简婉深微诸所讳避以立教垂世皆莫若备书实录使后人得以为按也故左氏传或先经以
始事或后经以外义或作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犹恐其阙又广记备言迁固之书出于秦
汉之馀掇拾灰烬为之记录惟恐不备既为纪傅以载其事又为书志以考其典论者犹以为
疏略而不详可又以记繁志寡而致讥乎寿之所以变固之法者特以私意去取而没其实是
卷八十三上 第 2a 页 WYG0386-0252c.png
以事皆不备而大义不正志于私而非有志于史也通之美寿敢废迁固而自为者以已之废
众史而修元经又略于寿也故为是言尔要之后世无仲尼之圣与衰周五伯之事春秋不可
复作惟当依放笔削大义如迁固之实录而备书焉可也矧于东汉之季天光分曜海宇幅裂
律吕失次礼乐废缺官号不一刑法无章国异政家殊俗不为考定则散无统纪所以寿之书
必当刋削补完期于详备纂三史之后收二汉之馀为一代之典也)

  道术

  正傅(伏犠 尧 舜 禹 汤 文王 武王周公 孔子 颜子 曾子 子思 孟子)

  道具于人心周于日用存乎德行故上世圣人躬行实
卷八十三上 第 2b 页 WYG0386-0252d.png
践不以为言如天之化育流行而无声臭且载籍未具
荒忽茫昧后世莫得而徵也自伏羲画卦造书契而道
术始有傅次历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辛至于帝尧始
以言傅于是尧傅之舜舜傅之禹禹傅之汤汤傅之文
武周公文武周公傅之孔子孔子傅之颜曾曾子傅之
子思子思傅之孟子故孔子赞易自伏羲而下序书自
尧舜而下删诗自汤武而下作春秋自桓文而下以述
其所傅曾氏之门人集论语遂自尧舜至孔子述其傅
卷八十三上 第 3a 页 WYG0386-0253a.png
序之事以终篇孟子著书亦推本尧舜至孔子谓傅叙
在已而以终篇自是而后失其傅矣道统天地万物而
总萃于人人备天地万物而总萃于道故人者道之宰
也必裁成辅相修道立教使道术一出于正异端邪说
莫能奸其间然后纯粹至善天命流行而人心公溥位
天地赞化育王道成而天下治矣是以前圣后圣继继
承承数十百世数千百年更帝迭王各为制作建极垂
训始于伏羲成于尧舜备于三代修道之具立教之典
卷八十三上 第 3b 页 WYG0386-0253b.png
家至而日见天下无二道万民无二心车同轨书同文
行同伦异服异言则治反常惑众则诛礼乐修明教化
纯备颂声作于成康之际而至治极矣及周之衰教弊
俗坏王政不行于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管仲相桓
公始假仁义尚功利变更先王之制以事富强异端邪
说始作僣偪争夺专于大夫窃于陪臣纪纲委地二百
馀年然而道术不遂废灭者先王之泽未斩心傅口授
犹在于人故刘康公尚能言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子产
卷八十三上 第 4a 页 WYG0386-0253c.png
言心之精爽是谓魂魄晏子言惟礼可以已乱季札听
乐而知兴衰蘧伯玉五十而化名卿材大夫往往说礼
乐敦诗书其言议风旨去成康犹未远于是孔子以大
圣岿然为一世师探索宓牺之前整顿文武之后作为
六经集列圣之大成而道术尽在于书平分四时与天
为一垂训万世凡异端邪说之阴萌潜孽皆逆为芟夷
如罕言利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则塞功利之原
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刑罚不中则民无
卷八十三上 第 4b 页 WYG0386-0253d.png
所措手足则阏刑名之惨谓军旅之事未之学而不
谈兵谓不如老农而不专农谓恶利口之覆邦家则鄙
从横之说毋意必固我则不与杨朱事母事君必资于
事父又岂与墨翟教以文行忠信言必诗书执礼固自
异于老庄问死则语以知生问鬼则语以事人尤不同
于浮屠异端之于正道如阴之与阳君子之与小人沴
气之与元气相为倚伏不能必绝而尽去第谨于微不
使渐长以正胜之而已既大明六经复逆辟邪说皓皓
卷八十三上 第 5a 页 WYG0386-0254a.png
乎白日正中人妖物怪遁伏遐外而道术明矣孔子没
列国之贤卿大夫斲丧寖尽斩先王之泽不复闻文武
之馀论折并吞灭祗事诈力向之异端邪说乘间而出
赖曾子子思孟子维持拥卫申明孔子之道彊辨而力
辟之复存道术者百有馀年孟子没虚无驳杂从横刑
名兵农者流閧起而哗于世不复有孟子者与之辨道
术遂差而尽为异端矣派弊蜂涌波秦浸汉蔓长株滋
为六家九流而黄老申韩为甚自天子大臣莫不以为
卷八十三上 第 5b 页 WYG0386-0254b.png
治体国程董仲舒请罢黜百家虽略禁止终不能用真
儒而复六经之正于是汉四百年杂而不纯无三代之
治东京再叶妖梦怵心佛法始入至于魏世中国之人
遂祝发夷服为僧以奉之王何之徒复尚老庄为清谈
异端之祸蠹弊二汉老佛之盛复兆端三国自是而道
术亡矣故推本伏羲至于孟子以明道术之正自荀卿
至于扬雄以明道术之差自杨墨至于仙佛以明异端
之祸故总为道术篇云

卷八十三上 第 6a 页 WYG0386-0254c.png
  正传

  (义例曰按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
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子畏于
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
人其如予何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此孔
子之门人言正传之次第而归之孔子也孟子曰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
也又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
卷八十三上 第 6b 页 WYG0386-0254d.png
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又曰昔
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
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
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又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
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
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
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
则亦无有乎尔此孟于述列圣之传已亦闻而知之故以道自任也韩子曰斯道也何道也曰
卷八十三上 第 7a 页 WYG0386-0255a.png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傅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
是傅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傅之孟轲轲死不得其傅焉荀与杨也择焉而不
精语焉而不详此韩子述圣贤之传已所以攘斥佛老以道自任续孟轲之傅也自司马迁作
史记自置六卿之后乃先黄老而后儒术遂失道术之正至班固表古今人亦不著圣贤之傅
并尧桀而杂颜蹠卒使道术不明异端邪说得以行胸臆作威福悖理伤道乱心术而杀天下
故特录道术首著正传言其所传之事以明道之所在所以立人极于六经纪纲万世异端邪
说莫能干拟也)

  伏牺(原注古史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
卷八十三上 第 7b 页 WYG0386-0255b.png
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𩔖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
教佃渔故曰伏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
王主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于陈东封泰山立百十五年崩)

  伏牺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其图无文而有数一
奇一耦相间自一至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与六居
下二与七居上三与八居左四与九居右五与十居中
数形圆奇数为天耦数为地天地相衔奇耦相错生成
卷八十三上 第 8a 页 WYG0386-0255c.png
各五合而为五共五十有五伏牺观之乃自一而二一
为太极而生一奇一耦复自二而四二为太极而各生
一奇一耦复自四而八四为太极而各生一奇一耦因
其三加别为三画著道之真数以象天地人因奇因耦
分阴分阳别为八卦离为两体列为八位乾兑离震巽
坎艮坤以象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于是卦经画纬虚中
以存道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
十四复为三加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变易以
卷八十三上 第 8b 页 WYG0386-0255d.png
用道道之全体大用备而道术之原著矣易大傅曰古
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𩔖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又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
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孔安国曰古者
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由是文籍生焉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
卷八十三上 第 9a 页 WYG0386-0256a.png
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伏牺氏而上道具于
天地万物用之而无书伏牺氏作道具于书以为天下
万世之用道著于天地列于万物备于吾身伏牺当制
作之时虽天与之图必仰观俯察探赜索隐稽身𩔖物
穷神知化然后可以挂天下之理于画徵天下之文于
书前天下之用于道向之至微者显光远而致饰于天
下如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当阳南面而治天下故取
诸离以成天下之务以断天下之疑以定天下之业故
卷八十三上 第 9b 页 WYG0386-0256b.png
取诸夬始则阴丽阳终乃阳决阴虽显而隐虽动而静
道体在焉所以首出列圣为制作之始也伏牺氏没神
农氏作始味百榖教民粒食斲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
耕作草木百物以治民疾始有医药日中为市贸易有
无生民之道始备神农氏没黄帝氏作为衣裳以表贵
贱为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以引重致远重门击柝
以待暴客为杵臼以济万民为弧矢以威天下为宫室
以待风雨为棺椁以葬死亡作甲子造历数制字书占
卷八十三上 第 10a 页 WYG0386-0256c.png
星气定律吕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
天道著于伏牺地道著于神农人道著于黄帝太极而
下复著三极号称三皇云(原注古史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
典之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
耜之用以教天下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
曰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初都陈后居曲阜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 史记黄
帝姬姓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姓公孙氏神农世衰乃制五兵擒灭蚩尤遂王天下有土
德之瑞色尚黄故曰黄帝始迎曰推策有星官之书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𨽻首作数苍颉制字臾区占星
卷八十三上 第 10b 页 WYG0386-0256d.png
气伶伦造律吕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以分星次经土设井立步制亩立一百一十
年崩葬桥山)

  尧(原注史记帝尧名放勋帝喾之子帝摰之弟黄帝之玄孙也姓伊祁氏初封于唐号曰尧帝摰不道
诸侯咸尊尧为天子遂都冀州号陶唐氏以火德王在位七十载其子丹朱不肖乃让位于四岳四岳
共举舜乃以二女妻舜使舜总百揆历试诸艰乃逊位于舜二十有八载尧崩凡在位九十有八载
葬城阳)

  帝尧王天下将逊位于舜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道有太极统天地万物
卷八十三上 第 11a 页 WYG0386-0257a.png
而为之中即伏牺氏奇耦之所本八卦之所环合九与
十虚其中者也天地万物资之以为中而各为之极道
之所在也故在人为心运会天命宰制情性建立事业
为人之极得则道在而心存失则道违而心亡允执其
中而不失以应万变无往而非中莫不为之极道之用
不可胜穷而天下治矣伏牺虽范围河图而画卦以垂
道统未始有言也至是将以天下与人虽以圣授圣犹
惧或失之于是始以言傅而道术可言矣

卷八十三上 第 11b 页 WYG0386-0257b.png
  舜(原注史记帝舜姓姚氏名重华黄帝八代孙有圣德以孝闻尧以丹朱不肖将逊位群臣咸举舜乃
命以位使完百揆举八元八凯去四凶族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尧遂让位于舜舜子商均不肖
乃荐禹于天使宅百揆南巡狩崩徵庸三十载在位五十载葬于苍梧之野)

  帝舜王天下将逊位于禹曰来禹予懋乃德嘉乃丕绩
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
精惟一允执厥中尧语舜以中而舜之语禹又益之以
道心人心与夫精一者此舜之所以圣也夫道一中而
已义理之所止心之体也而复有人心者情欲之动心
卷八十三上 第 12a 页 WYG0386-0257c.png
之用也心也者神明之所舍妙乎体用之间宰义理制
情欲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测所以为道之机也苟本
义理以节情欲则道心明而人心安全体大用备矣义
不胜欲则人心纵而危欲不本义则道心蔽而微矣此
死生存亡治乱之所在也必精于理而不杂一于道而
不二使道心御乎人心义理制夫情欲而后可以执中
而治天下明天下之道心安天下之人心则可以帝
矣故中为道之体心为道之用精为道之质一为道之
卷八十三上 第 12b 页 WYG0386-0257d.png
纲合而言之道术备矣后世圣人之傅傅乎此也王者
之事事乎比也儒者之学学乎此也按虞书自中与道
心人心之外君臣都俞吁咈之间其所称道曰钦明文
思曰温恭允塞曰五典五礼五刑五品五教曰道曰德
曰孝曰乐曰直曰宽曰刚曰简曰志曰和曰圣神文武
曰天命天道曰鬼神曰敬曰谦曰惠曰毅曰廉曰义曰
止曰几曰聪皆心性道理之名义始见于此盖生民以
来即有此义而以为言所以统理心法纲纪人道以通
卷八十三上 第 13a 页 WYG0386-0258a.png
天人之际著道之所以然伏牺而下至于尧舜始见之
典籍尔自黄帝氏没有少昊氏颛顼氏高辛氏暨尧舜
氏号称五帝云(原注古史帝少皞名玄嚣黄帝长子也嗣黄帝王天下有圣德如太皞氏故曰
少皞氏金德王故号金天以少皞有四叔曰重该修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世为木正该为蓐收世为
金正修及熙为玄冥世相代为水正不失其职 史记帝颛顼黄帝次子昌意之子也继少昊王天下居于高
阳号为高阳氏都于帝丘以水德王少昊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北正黎司地以属民绝地天通使复故常乃作历以孟春为元立七十八年崩葬东都帝喾少皞之孙黄帝之
曾孙也居于高辛号高辛氏代颛顼王天下以木德王都于亳立七十年崩葬顿丘)

卷八十三上 第 13b 页 WYG0386-0258b.png
  禹(原注史记夏禹名文命姓姒氏黄帝玄孙也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当尧之时洪水
为灾使鲧治之九载而功不成舜相尧以鲧治水无功状殛于羽山以死以禹为贤举为司空使续
鲧业卒平水土舜子商均不肖欲法尧禅禹使宅百揆十七载舜崩乃即帝位举益使宅百揆七年
禹东巡至会稽崩在位二十七年子启贤天下宗之遂继禹即位傅之子孙至桀而亡凡十七王四
百七十八年)

  禹嗣鲧治水通九道度九山陂九泽涤九原水土既平
彝伦攸叙神龟负书出于雒其书无文而有数自一至
九一奇一耦相间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
卷八十三上 第 14a 页 WYG0386-0258c.png
为足而五居中奇皆处于中正耦皆附于四隅其形方
上下左右纵横十五一合九二合八三合七四合六七
八九六互为消长虚五分十自相错综虚五不用则河
图之十而八卦也合为十五则河图之中而太极也凡
九章禹乃制为九畴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
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
五福总谓之洪范实中以明诚本乎道之用天地万物
皆起于中万事万变皆生于心于是卦范一理河雒一
卷八十三上 第 14b 页 WYG0386-0258d.png
数圆方一象前圣后圣所守一道往古来今奉承一中
牺禹以图示中尧舜以心傅中穷天地亘万世统理三
极宰制万化而不弊焉者也书曰祗承于帝又曰祗台
德先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初二典述尧舜之德尧曰
钦明文思允恭克让舜曰温恭允塞夔夔斋慄皆敬也
敬则心存而不放体庄而不怠定静昭明事物莫能侵
乱故能精一而允执其中则圣敬之方也禹能祗受于
舜以祗德先天下故其德一而无所间则亦尧舜之钦恭
卷八十三上 第 15a 页 WYG0386-0259a.png
精一也孰谓入圣域而不优哉故天道极于尧人道极
于舜地道极于禹三皇而下复建三极道之功用备矣
汤(原注史记商汤名履号天乙黄帝之后也祖契有圣德舜相尧举为司徙封于商赐姓子氏十三世
至主癸生汤有圣德夏桀无道汤始征葛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举伊尹使相桀不用五进之卒不
用桀暴益甚杀諌臣龙逢囚汤于夏台已而释之伊尹遂相汤伐桀放桀于南巢诸侯咸尊汤为天
子遂代夏即位更号曰商都于亳在位十三年崩至盘庚改号曰殷至纣而亡凡三十王六百二十
八年)

  汤革夏命其誓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
卷八十三上 第 15b 页 WYG0386-0259b.png
绥厥猷惟后仲虺赞之曰德日新万邦惟怀又曰王懋
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伊尹
告太甲曰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
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
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商颂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孟
子曰汤执中立贤无方初尧舜禹三圣心傅面命曰中
曰心曰精曰一五百馀岁而有汤乃言天降衷于人为
恒性使民安其所性则君之所司也于是始言性德者
卷八十三上 第 16a 页 WYG0386-0259c.png
得于道而性之所有也不蔽于欲则常如受命之初而
日新则道之体全矣又能昭其德于民而建其中以为
极则道之用著矣义者道之裁成之宜礼者道之节文
之则所以建中之方也以义制事则事得其宜以礼制
心则心得其正合内外之道贯体用于中敬则一一则
圣故谓之圣敬汤则日进不已全夫一德又备于面命
之初此汤之所以圣也汤始以征伐取天下傅于太甲
诗颂始此至大戊复有圣德号称中宗盘庚时改号殷
卷八十三上 第 16b 页 WYG0386-0259d.png
武丁复有圣德言学于甘盘始见帝王之学号称高宗
文王(原注史记文王名昌黄帝之后帝喾之裔也帝喾生弃善稼穑舜举弃为农师封于邰号曰后稷姓
姬氏子不窋失其官守窜于戎狄至公刘自漆沮渡渭子庆节国于豳八世至古公亶父去豳邑于
岐山之下始称周亶父生公季历季历生文王为殷西伯有圣德殷纣无道拘之羑里七年乃作易
后得释诸侯多归之于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在位五十年薨葬于毕周有天下追王太
王王季谥曰文王)

  文王为纣幽之羑里乃仰推天命俯察人事当忧患之
运道未可以济天下遂演伏牺之卦作易以前民用初
卷八十三上 第 17a 页 WYG0386-0260a.png
伏牺画卦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为乾兑离震
巽坎艮坤而画三卦八复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
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一卦之上复各加之乾兑离震
巽坎艮坤而画六卦六十四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
相薄水火不相射左旋而数往者顺右转而知来者逆
三才之运数备四象之变化成不假作为而莫非自然
故祗存八卦其六十四者自具其中不为文字辞说著
其体而藏其用也神农氏时始著其重以之占筮其作
卷八十三上 第 17b 页 WYG0386-0260b.png
用之法不傅至夏而谓之连山而首艮殷谓之归藏而
首坤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其作用义理不能复
伏牺氏之初推本乾坤之意不足以为圣王法制文王
乃变体入用错综太极之两体变易河图之固有为乾
坎艮震巽离坤兑皆自乾而左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
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
南长子用事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耦以应地
之方于是乾坤为天地之本坎离为天地之用故始于
卷八十三上 第 18a 页 WYG0386-0260c.png
乾坤中于坎离终于既未济泰否为上经之中咸恒当
下经之首坤统三女于西南乾终三男于西北上经起
于上下经终于下参伍覆逆互为始终始于不交中于
交终于交不交上经不易者六反易者二十四下经不
易者二反易者三十二不交不易以明道之体反易而
交以明道之用为之重以著其两为之名以著其义系
之辞以著其占节节有序以著其理两两反易以著其
变以其由不易以变易虽变易而不易名之为易然后
卷八十三上 第 18b 页 WYG0386-0260d.png
伏牺氏之心卦画之蕴尽在于书尧舜禹汤之心傅面
命闻而知之者皆见乎辞经万世之制备矣诗曰穆穆
文王于缉熙敬止又曰文王之德之纯则亦禹之祗德
无间汤之圣敬日跻也

  武王(原注史记武王名发文王之子也复有圣德纣杀伯邑考立为世子文王薨载木主观兵于盟津诸
侯不期而会八百复还纣暴虐滋甚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奔周遂复伐纣战于牧野纣师倒戈遂诛
纣诸侯咸尊武王为天子偃武修文还都于镐命营周居于雒邑七年崩傅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
年)

卷八十三上 第 19a 页 WYG0386-0261a.png
  武王复革殷命伐纣而有天下孔子赞之曰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道运于天命而潜于人心人君而违
乎道则天命绝而人心去天讨所当加天吏所当伐奉
而行之以顺天而应人也故以道继有道则受命以道
克无道则革命汤武之所以不顾上下之分天下之议
必为征伐之举而自为之者亦尧舜之与贤稷之已饥
禹之已溺以道自任之心也初禹以雒书九章作洪范
建极于中以明道之用虽别为畴有其法而无其辞武
卷八十三上 第 19b 页 WYG0386-0261b.png
王胜殷杀受以箕子归章别为辞申明洪范之义反复
于皇极一章以明人君建中立极之道错综天人之际
凡吉凶治乱灾祥休咎皆本于心思之邪正皇极之建
与不建以心法为王法合夫尧舜之执中汤之建中耆
定武功允王保之迁九鼎于雒居天下之中巍然为皇
极之君终成大经大法亦犹文王之于伏牺也自禹以
天下傅启而称王殷取之夏周取之殷皆以圣德王天
下号称三王云

卷八十三上 第 20a 页 WYG0386-0261c.png
  周公(原注史记周公旦者武王弟也有圣德多才艺相武王伐纣讨奄君戮纣党飞廉于海隅灭从乱之
国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以同姓有功封为鲁公留佐武王武王有疾作书告三王请代武王王
崩成王即位年十三周公为太师位冢宰摄政当国管叔蔡叔霍叔流言谓公将不利于王奉殷武
庚及淮夷叛周公东征三年克之诛武庚管叔囚蔡叔降霍叔为庶人遂平淮夷而还乃营雒邑定
九鼎为东都又营成周迁殷顽民建明堂制礼作乐相成王朝诸侯于明堂颁制度于天下复政成
王凡摄政七年十一年薨谥曰文)

  周公相武王诛纣以王天下武王崩复相成王营雒邑
奠王极以卒武王之志集列圣之制制礼作乐明道之
卷八十三上 第 20b 页 WYG0386-0261d.png
分畅道之和总为六官别为三百六十职经纬万端统
理治道为一王典立万世极文致太平复政厥辟乃为
文王之易作爻辞伏牺之易则著于画以一奇一耦合
两为一三画为一卦而无辞文王之易则著于卦一贞
一悔合两为一六画为一卦而系之辞周公以为易始
于三画成于两卦皆以一具两本乎太极于是两两为
画两两为卦内外相应上下相交以成三极而分六位
是以刚柔相摩阴阳相错情伪相感利害相形吉凶悔
卷八十三上 第 21a 页 WYG0386-0262a.png
吝生乎变动所以成卦皆由乎画乃用伏牺之画以明
文王之卦以位为不易之体以爻为变易之用以三天
为阳刚之九以两地为阴柔之六一画为一爻复系之
辞数上起象意上起言质上起才德上起义心上起物
以效天下之动穷天下之变道之全体大用周流乎六
虚而一画为一卦原始于伏牺之初要终于文王之后
以内之二为尧之执中外之五为汤之建中向之心傅
尽为经世之用矣自汤之于文至皆闻而知之而武王
卷八十三上 第 21b 页 WYG0386-0262b.png
周公复面命口授以心法为家法以家法为世法道术
之盛极于是矣

  孔子(原注史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
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
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为高昭子
家臣以通乎景公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乎鲁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
四十二而季氏彊僣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九年庚子孔子
年五十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孔子欲往而卒不行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
卷八十三上 第 22a 页 WYG0386-0262c.png
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
氏宰堕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适卫主
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去适宋司
马桓魋欲杀之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晋赵氏家臣佛肸以中牟
叛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如陈
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孔子如蔡及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
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
卷八十三上 第 22b 页 WYG0386-0262d.png
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然鲁终不能用孔子
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傅礼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
二人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
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

  孔子以鲁哀公十一年反鲁年几七十矣周行天下数
十年卒不能得位行道如伏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
制度考文以经世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
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于是乎始修经时周室礼乐
卷八十三上 第 23a 页 WYG0386-0263a.png
废诗书缺孔子乃推本始终运数追迹二帝三王讨论
坟典序书傅上纪唐虞之际下迄周之秦穆典谟训诰
誓命之文凡百篇皆圣贤义理精熟之格言心傅口授
吁谟定命建极垂世之要典别为虞夏商周之书帝王
之制备矣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就鲁太师挚考周乐次
雅颂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去其重复固陋不可以训者
取其止于礼义天理人情之正者上采契后稷中述殷
周至于文武周召成康之盛极于幽厉之衰旁及列国
卷八十三上 第 23b 页 WYG0386-0263b.png
止于诸夏衰乱五霸之末陈灵之事别为四诗关雎为
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正风
二国变风十三国正雅则文武成变雅则厉宣幽王风
则平桓庄颂则周鲁之后终之以商尊周亲鲁而本乎
商皆诵之歌之弦之舞之以求合韶武之正音以明中
声之所止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乃始赞易以伏牺文王
周公之易为经为经作傅曰卦彖卦象爻象乾坤文言上下
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要终三圣之义发道之蕴始言太
卷八十三上 第 24a 页 WYG0386-0263c.png
极以明天地万物莫不本于理立一易之根柢为造化
之枢机藏阴阳之首尾统纪全体大用运天极奠地极
建皇极敷人极向之八卦之虚中九章之寔中尧舜之
执中汤武之建中会而为一中凡连山之象归藏之理
不易之体变易之用大明始终合为一易自太极推出
动静阴阳刚柔天地人物自人心推出命性情欲德行
事业自卦画推出奇耦变动意言象数自义理推出吉
凶悔吝进退存亡为死生之说明幽明之故指示鬼神
卷八十三上 第 24b 页 WYG0386-0263d.png
情状言天地体数大衍用数乾坤策数伏牺氏而上书
所未有世所未见者则布濩摅泄一无馀蕴伏牺氏而
下书所浩叠世所增益者则皆芟夷振泐但馀本真于
是外天地而无体之易内天地而有体之易外书契而
无画之易内书契而有画之易不容辞说之易辞说不
尽之易尽在于是无非固有莫不自然以为道之大经
圣人之能事毕矣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孙氏
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或告孔子曰有
卷八十三上 第 25a 页 WYG0386-0264a.png
麇而角者孔子视之曰麟也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
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穷矣弗乎弗乎吾何以自见于后
世哉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乃
即鲁史记修春秋始于鲁隐公之元年终于鲁哀公十
四年之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约其文辞而指
博万六千馀言以为大经大法明道之分而为刑书申
侯以犬戎弑幽王平王立于东都不复父雠而反戍申
委文武之宗庙弃岐周以与秦无恢复之志绝王政之
卷八十三上 第 25b 页 WYG0386-0264b.png
纲自夷于列国而祗守虚位及其末年失道滋甚以天
王之尊赗诸侯之妾鲁隐不请命而自立伪摄以乱大
伦故于兹托始皇一降而帝帝一降而王王一降而霸
平桓而下五霸迭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故其事则齐
桓晋文中于五霸之世既而专于大夫窃于陪臣三纲
沦九法斁名分委地而麟出非时故以寓终以元
年春王正月六字如乾之六画以为一经之纲元即道
体之一犹易之太极也春即道用之端犹乾之元也王
卷八十三上 第 26a 页 WYG0386-0264c.png
者天位惟皇作极也正者人心道之宰也故君之始年
必书元年以夏时冠周月以正时加王于正以大
一统亲鲁尊周尊王室治诸侯夺大夫削陪臣正
君臣笃父子辨夫妇定兄弟曲为絜矩以笃忠恕
要归大公至正灾异变故则特书屡书瑞庆常事则削
而不录行天子之事以赏罚天下纂承二帝三王之统
为一王法皆因事著义而无我其间议而不辨事而不
辞如天之不言复乎伏牺氏无画之初一藏诸用易为
卷八十三上 第 26b 页 WYG0386-0264d.png
述道之书易置两画用六七十字而义理无穷春秋为
用道之书特书一王笔削数十字而法制具备故易如
春书如夏诗如秋春秋如冬易书为阳诗春秋如阴复
如道体分一乾坤于是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之运世至
此而终礼乐刑政纪纲法度之典籍至此而备男
女夫妇父子君臣之伦𩔖至此而明王室诸侯之
名分至此而定道德功力圣贤才术之得失至此而极
禅让傅继征伐篡夺之变故至此而周性情形体意言
卷八十三上 第 27a 页 WYG0386-0265a.png
象数之蕴蓄至此而著死生存亡治乱安危之气至此
而穷有生之初至于伏牺则沉潜之极书契以来至于
孔子则表著之极沉潜之极则散而托始著见之极则
聚而成终故四经皆成于孔子集列圣之大成配天之
四时以为万世用道为无言之孔子孔子为能言之道
生民以来复一太极也

  颜子(原注史记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父曰颜路回师事孔子少孔子三十岁得圣人之传安贫乐道不
求禄仕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卷八十三上 第 27b 页 WYG0386-0265b.png
  颜子于孔子弟子最贤具圣之体号称入室潜心希圣
极力所至不能复进乃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
末由也已乃问仁于孔子孔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
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请问其
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自是遂得圣人之傅安贫乐道不求
卷八十三上 第 28a 页 WYG0386-0265c.png
禄仕而卒孔子称之曰回也其庶乎屡空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又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其赞易
则又称之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颜氏之子其殆庶几
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孔子之门弟子
盖三千焉未尝与其仁独称道颜子而语之以仁与其
不违而能复则亦圣人之徒也夫仁道心之全德义理
卷八十三上 第 28b 页 WYG0386-0265d.png
之正也已则人心之血气嗜欲之私也惑于人欲之私
则悖理而害物物我皆不得其仁人心危而道心微违
尧舜而入幽厉矣此孔子之所以为教颜子之所忧也
圣贤地位介然一间大可以力至化不可以学能故仰
高钻坚见于前后反而求之循序而进终莫能至力竭
而犹卓尔必问而后知也孔子乃语之以克去已私还
复正理然后物我皆得其仁制之于视听言动乃其方
也于是颜氏不复以为忧默识心通浑然无迹遂几于
卷八十三上 第 29a 页 WYG0386-0266a.png
化安于仁而乐乎道不迁怒不贰过不远而复乎仁执
尧舜之中而发孔子之蕴使圣可学而至道可力而求
故孔子之道得颜子而益彰

  曾子(原注史记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父曰曾晰师事孔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其能通孝道故为
作孝经后卒于鲁)

  曾子以质厚弘毅之资尽事亲之道以孝闻师事孔子
孔子为说孝道以训之其贤亚于颜子颜子没孔子以
曾子真积力久可以傅道语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卷八十三上 第 29b 页 WYG0386-0266b.png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矣夫道之体无不该用无不周一理浑然而无
间万物纷错而一本故惟一为心傅之要圣学之宗所
以为中为极为仁为纯为敬为诚皆兼体用贯本末而
为言也曾子之学已至故孔子语之是以唯而不复疑
如颜子之请事斯语而不复问于是孔子之道在曾子
矣其答门人之问谓忠恕而已者以忠恕明一贯之理
以悟之也道之在人为心尽心之理则为忠推心之理
卷八十三上 第 30a 页 WYG0386-0266c.png
则为恕忠为恕体而无间恕为忠用而一本则道心惟
一亦一以贯之也于是理贯气形数心贯命性情天贯
地物人人贯物地天脱畅交通济天下而不过成万物
而不遗应万变而不息生万物而不穷无毫发之间须
臾之离表著乎神蕴藏乎密穷天地亘万世一贯而已
矣孔子既傅之曾子又告之子贡盖示之以目睫也及
易傅春秋经成孔子又口授其义孔子没曾子独得其
傅于是学者多师事之其言论之可见者皆修身克已
卷八十三上 第 30b 页 WYG0386-0266d.png
守约内省之要主于孝敬忠恕粹然一出于正著书一
篇曰大学以明皇王以来为学次第本于明德而极于
平天下外极规模之大内尽节目之详絜矩于心意诚妄
邪正之间要归于忠恕辩明于义利扩充一贯之全体
大用易书诗春秋之后大经之纲领独见此篇其弟子
乐正子春公明仪之徒集孔子及诸高弟弟子问对之
语成二十篇号曰论语圣贤之师友渊源皆在其中复
见二帝三王都俞吁咈道德之精华直指面命义理之
卷八十三上 第 31a 页 WYG0386-0267a.png
纲要以垂训万世复以其道傅之子思孟子故孔子之
道至曾子而益大

  子思

  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孔子卒鲤生伋字子思孔子没受
业于曾子傅其圣祖之道夫中道之本然理之当然其体
则不偏倚其用则无过不及故存而为一心之中行而
为万事之中犹太极为道之极无所往而不为之极也
故圣人继天立极统理人道存心应物皆本乎此尧舜
卷八十三上 第 31b 页 WYG0386-0267b.png
禹谓之执中汤谓之建中文王为中孚武王为皇极周
公为二五孔子为中庸皆傅乎此也然未有著之书而
言其义者子思乃申明家法作中庸一篇以明列圣心
法谓未发之中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庸不乖于道谓
之和真实无伪谓之诚本之于天命人性以明道教终
之于无声无臭以明道体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
合为一理率性节情存心立命大无不充细无不尽与
易傅相表里而明春秋之用大本达道以合内外别为
卷八十三上 第 32a 页 WYG0386-0267c.png
三德列为九经方之大学又致广大而尽精微于是孔
子之道至子思而益备

  孟子(原注史记孟子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或曰
轲字子舆)

  孟子受业于子思治儒术通五经资刚毅正大子思以
为贤而傅其道子思没遂以其道游于诸侯时秦用张
仪楚魏用吴起燕赵用苏秦韩用申不害齐用孙子田
卷八十三上 第 32b 页 WYG0386-0267d.png
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子乃述唐
虞三代之德𨗳时君于王道说以仁义绌其功利鄙其
霸术谓管仲曾西之所不为是以所如不合为卿于齐
复致为臣而去且当孔子时已有过不及狂狷失中之
偏孔子没诸弟子各以其学游于诸侯道术已自不一
赖曾子子思申明拓大傅之孟子而正学不亡其时有
杨朱墨翟庄周邹衍淳于髡慎到田骈皆著书以自名
驳杂之说不可胜纪孟子乃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
卷八十三上 第 33a 页 WYG0386-0268a.png
之徒难疑答问述仲尼之意著书七篇凡庄周诸人诞
妄偏驳于时惑众之易见者皆置不论独杨朱为我则
似义墨翟兼爱则似仁似是而非大乱人心其弊必至
于无父无君坏伦类灭人道而为禽兽孟子乃为辩明
辟其邪说或以为好辩而讥之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
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
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
卷八十三上 第 33b 页 WYG0386-0268b.png
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为此惧闲先生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
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
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于是斥许行讥匡章蚓陈
仲子妾妇仪秦仲尼之道巍然复立其断然以性为善
而专言仁义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自得则居
卷八十三上 第 34a 页 WYG0386-0268c.png
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谓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
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谓我
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又言夜气
平旦气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仁义皆内生之
非性等皆孔氏之门未道者谓尧舜性之汤武身之五
霸假之伯夷圣之清伊尹圣之任柳下惠圣之和孔子
卷八十三上 第 34b 页 WYG0386-0268d.png
圣之时孔子之谓集大成禹稷颜回同道圣贤地位自
此而定中间申明六经微意中庸大学之指要春秋之
作未有言其义者独著其傅举其纲领使学者知圣
人笔削之旨高出三傅之上抑邪辩异禦侮卫道廓清摧
陷芟夷蕴崇折中于孔子推广伏牺尧舜禹汤文武周
公之傅傅天下以一心贯万世以一道塞天地以一气
生万物以一仁自处闻知之地以道自任故颜子发孔
子大畜之德曾子著孔子正大之学子思极孔子高明
卷八十三上 第 35a 页 WYG0386-0269a.png
之道而孟子建孔子中兴之业于是孔子之道得孟子而
益尊






卷八十三上 第 35b 页 WYG0386-0269b.png









卷八十三上 第 36a 页 WYG0386-02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卷八十三下   元 郝经 撰

  录第一下

  道术

  诸子(荀子 董子扬子)

  百家

  异端(杨墨 者庄 管商申韩 仙 佛)

  诸子

卷八十三上 第 36b 页 WYG0386-0270b.png
  荀子(原注史记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游学于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
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
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
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索隐名况卿者
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亦谓之孙卿子者避汉宣帝讳也)

  荀卿者名况赵人齐威宣好学邹衍田骈之徒会于稷
下游学之士数百千人荀卿年五十始游于齐时诸学
士大夫皆乖离正道独荀卿之学宗孔氏故其言道术
卷八十三上 第 37a 页 WYG0386-0271a.png
大抵以仁义礼乐为宗其谓纯则王杂则霸真积力久
则入能定然后能应君子大心则天而道小心则畏义
而节心居中以治五官论心不如择术诗者中声之所
止及与临武君论兵等皆至言也然而过高好奇敢为
异论悖理伤义缪于圣人而卒归于申韩其大害道误
天下后世者以孟子言性善为非作性恶论谓人之性
恶其善者伪桀纣性也尧舜伪也又特为非十二子篇
谓子思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才剧志大
卷八十三上 第 37b 页 WYG0386-0271b.png
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𩔖幽隐而
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
之言也子思倡之孟轲和之世俗之讲犹瞀儒嚾嚾然
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傅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
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二贤几圣亲传孔子之道
益推大之者也而痛诋毁之并夫他嚣魏牟陈仲史䲡
墨翟宋钘(原注与径反)慎到田骈惠施邓析之徒诡辞彊辩
破坏道术自况始其徒李斯见其师以恶为性以真儒
卷八十三上 第 38a 页 WYG0386-0271c.png
为非顾天下典籍凡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皆矫輮
之伪当世儒者不足以为治而适足以乱天下乃敢倡
为焚书坑儒之举故秦灭学之祸皆荀卿之高才喜异
反中庸而无忌惮者启之也

  董子(原注汉书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傅以久次相受业或者莫见
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
后百数仲舒以贤良对制策三道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
错行故求雨闭诸阴纵诸阳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先是辽东高庙
卷八十三上 第 38b 页 WYG0386-0271d.png
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家居推说其意草藁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
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仲
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从谀
弘疾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
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皋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
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者及廷尉张
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
卷八十三上 第 39a 页 WYG0386-0272a.png
学至大官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
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馀万言皆傅于后世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伊吕无以加
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
曰噫天丧予惟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贡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
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
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

  董仲舒治春秋为公羊学公羊之学出于曾子故其学
有所自而得道术之正其所对制策三篇孟子以来所
卷八十三上 第 39b 页 WYG0386-0272b.png
未有也本于王道深识治体切中当世之病其渊源纯
粹明于天人之际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正心以正朝廷百官万民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智
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等皆孔氏之门学问之要授受之本
致知力行之方天命率性之道其反复于成康风化之
美直欲尧舜其君追还三代其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
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卷八十三上 第 40a 页 WYG0386-0272c.png
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其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
知所从矣武帝虽不能尽用略于施行犹号称隆儒表
章六经顾其功不在孟子下其进退容止非礼不行两
相骄王正身率下方公孙弘以阿意取相位而仲舒独
终始守正卒老于家汉世儒者皆所不及也惜乎生于
绝学之后不见圣传之全首言三代受命之符以启符
卷八十三上 第 40b 页 WYG0386-0272d.png
命谶纬不经之说为后世奸人篡窃之具又以春秋灾
异之变推阴阳错行之故以行闭纵之术流于小道异
端是以不能如孟子之醇而续其传也

  扬子(原注汉书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
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脩廉
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
贵不事也雄初好辞赋后辍不复为而大潭思浑天参摹而四分之极于八十一旁则三摹九据极
之七百二十九赞亦自然之道也故观易者见其卦而名之观言者数其画而定之玄首四重者非
卷八十三上 第 41a 页 WYG0386-0273a.png
卦也数也其用自天元推一画一夜阴阳度数律历之纪九九大运与天终始故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
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赞分为三卷曰一二三与泰初历相应亦有颛顼之历焉𢶅之以
三策开之以休咎絣之以象𩔖播之以人事文之以五行拟之以道德仁义礼智无主无名要合五经苟
非其事文不虚生为其泰曼漶而不可知故有首冲错测摛莹数文挸图告十一篇皆以解剥玄体离散
其文章句尚不存焉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
破大道而惑众使溺于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
经故时人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馀
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奏羽猎赋除为郎给
卷八十三上 第 41b 页 WYG0386-0273b.png
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
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
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
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
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依放而驰骋云用心于内而不求于外于时人皆㫚之惟
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
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
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取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
卷八十三上 第 42a 页 WYG0386-0273c.png
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
净作符命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殽从游学而钜鹿侯
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
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时大司空
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世乎谭曰必傅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
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猊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𥅆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
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杨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
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智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诸儒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
卷八十三上 第 42b 页 WYG0386-0273d.png
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僣号称王盖诛绝之罪也自雄之没至今四十馀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
然篇籍具存)

  扬雄之学不知其所自傅称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
已默而好深沉之思清净无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家无儋石之储晏如也非圣哲之书不
好也初好辞赋拟则司马相如其后辍不复为准易作
太玄拟论语作法言其太玄推本老子三数自三而倍
加故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
卷八十三上 第 43a 页 WYG0386-0274a.png
百二十九赞别为三卷曰一二三与泰初历颛顼历相
应𢶅之以三策夫道祗一数雒书河图元非二也故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八卦九章非圣人自为之所
以则道之数也道之数只一奇一耦而为阴阳以成变
化而行鬼神皆不离乎固有之两故自二而四自四而
八重重因出以至于六十四日月星辰寒暑昼夜度数
时节皆在其中宓牺以一奇耦三加成卦故为三画其
体祗两至于六十四卦不出于一乾坤三百八十四爻
卷八十三上 第 43b 页 WYG0386-0274b.png
不离于一奇耦以一具两乃为易之真数非若老氏之
一生二二生三之说也一固生两矣两各生两则二生
四矣固不生三也扬子虽名儒学乃以老氏之说拟易
皆本于三而倍加之则道之数有二矣乃作为之私以
数传理非造化之本然以理为数也至其论性谓善恶
混道之在人成之为性具备众理无非至善中而不倚
一而不二精而不杂纯而无间私邪伪妄安得混于其
间哉恶自于人心之危物欲之私又安得为性乎大本
卷八十三上 第 44a 页 WYG0386-0274c.png
已悖其馀不足称也极其践履之至则曰清净寂寞亦
老氏之学也至于事莽与闻乎篡为美新之文不以为
耻终之陨穫至于投阁则与夫在陋巷在汶上采薇而
不食其禄易箦而得正毙焉者异矣

  百家

  书契以来自非国家典籍士庶人不敢辄为书故非天
子不制度不考文虽孔子之圣足以制作如易诗书春
秋礼乐皆因其故而加修之非古所无有而自为之也
卷八十三上 第 44b 页 WYG0386-0274d.png
孔子没诸弟子各记识其师说始各有书然而皆本唐
虞徵文武宗孔氏不敢以私臆干时惑众至孟子时齐
有三驺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封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
次驺衍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七十六人皆赐列第
为上大夫不治事而议论于是稷下先生及游学之士
盛者数百千人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
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先验小物推而大
之至于无垠及海外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
卷八十三上 第 45a 页 WYG0386-0275a.png
五德转移治各有宜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
一分居其一分尔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
有九州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
九州也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如一区中者
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其术皆此𩔖也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淳于髡
亦齐人博闻强记学无所主慎到赵人田骈接子亦齐
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法术阴阳各著书以干世
卷八十三上 第 45b 页 WYG0386-0275b.png
主驺奭者齐诸驺子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齐宣王嘉
之与淳于髡等皆位列大夫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
尊宠之齐人为之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而田
骈号为天口赵复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剧子之
言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世
多有其书不可胜道于是前乎周孔后乎孟荀杂然坌
出各自名家如鬻邓管晏老聃皆有其书而其文不𩔖
大抵皆传闻诵习至是而始为书尔至秦诗书之禁为
卷八十三上 第 46a 页 WYG0386-0275c.png
重而诸子百家自行于世汉孝武时董仲舒请罢黜百家
表章六经虽略施行不能竟禁至司马氏父子乃别为阴
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推本其说谓之指要而先黄老后
六经使儒与杨墨刑名并谓之家昧于道术之正矣浸淫
滋蔓家自为书如淮南安之流尤为僻诞成帝时诏刘
向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术数李柱国校
方伎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向
卒子歆继其业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六
卷八十三上 第 46b 页 WYG0386-0275d.png
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伎略班固志艺文
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总为六艺凡九种儒
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总为诸子九流凡十种
赋歌诗总为诗赋凡五种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伎
巧总为兵家凡四种天文历谱五行耆龟杂占形法总
为术数凡六种医经经方房中神仙总为方伎凡四种
其书合数千篇数百万言原远末分正路遂夷芜矣道
具于天地万物会于人心往古来今阅千万世初无加
卷八十三上 第 47a 页 WYG0386-0276a.png
损焉故宓牺而上有道而无文宓牺而下有文而无书
唐虞而下始有书益之以三王终之以孔子傅序一道
范围一心亦无加损犹夫宓牺氏之先也彼百家众流
乃以区区偏见謏闻辄自置圣人之后六经之表穴蠹
道真红紫耳目尘秽编简使学者莫知适从往往陷入
伎术小道故其害天下亦异端之次也

  异端

  杨墨(原注史记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索隐按别录云墨子书有文
卷八十三上 第 47b 页 WYG0386-0276b.png
子文子子夏弟子问于墨子如此则墨子者在七十子之后也 杨朱见于列禦寇庄周书老子弟子也)

  杨朱老子弟子为黄老术墨翟宋之大夫节用尚俭善
守禦皆出于春秋后孟子前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
天下不为墨翟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朱则足乎
已而不为利似义而非义翟则爱无差等约乎已以利
天下似仁而非仁极其至则朱有已而无君翟二本而
无父故孟子以为乱人心惑天下害道为甚墨翟则有
书其弊病见于孔丛子杨朱无书其弊病见于列禦寇
卷八十三上 第 48a 页 WYG0386-0276c.png
书中其言曰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
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夜眠之所弭昼觉之
所遗又几居其半矣痛疾哀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
矣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
之中尔则人之所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
色耳而美厚复不可常厌足声色不可常玩闻乃复为
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
规死后之馀荣偊偊尔慎耳目之观听惜身意之是非
卷八十三上 第 48b 页 WYG0386-0276d.png
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
哉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
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
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
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又曰伯成子高不以
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禽子问杨朱
卷八十三上 第 49a 页 WYG0386-0277a.png
曰去子体之一毫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
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
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
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
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
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
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
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𥅆关
卷八十三上 第 49b 页 WYG0386-0277b.png
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
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杨朱曰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
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四
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
不亲及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戚戚然以至于死此
天人之穷毒者也禹荒土功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
胼胝及受舜禅卑宫室美黻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
人之忧苦者也周公摄天子之政四国流言居东三年
卷八十三上 第 50a 页 WYG0386-0277c.png
诛兄放弟仅免其身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危惧
者也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
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
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凡彼四圣者生无一
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者名固非实之所取也桀藉累
世之资居南面之尊恣耳目之所娱穷意虑之所为熙
熙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逸荡者也纣亦藉累世之资
居南面之尊肆情于倾宫从欲于长夜不以礼义自苦
卷八十三上 第 50b 页 WYG0386-0277d.png
熙熙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放纵者也彼二凶也生有
从欲之欢死被愚暴之名实者固非名之所与也彼四
圣虽美之所归苦以至终同归于死矣彼二凶虽恶之
所归乐以至终亦同归于死矣淫说诐论𩔖皆如此夫
无我则道心有我则人心故孔子无意无必无固无我
而后大大而后化所以为圣为神与道为一大公无私
纯而不已莫能间断利用安身以济天下若朱之言始
则一我推而为天地一我古今一我咨睢而独肆其欲
卷八十三上 第 51a 页 WYG0386-0278a.png
利一已而不利天下蔑四圣而与二凶于是始皇二世
竭天下之膏血以逞无彊之欲终为孟子率兽食人人
将相食之言皆朱启之也夫仁之为德发于道之元为
天地生物之心降而为人心之德爱物之理体一而用
殊亲亲而后仁民仁民而后爱物本于明善诚身以事
亲达于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墨翟则爱之以一而无
序齐之于末而无本委之以利而无义失已而为人丧
心而胶物大乱天下之心术而斲丧伦𩔖翟之祸又甚
卷八十三上 第 51b 页 WYG0386-0278b.png
也故孟子谓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邪说诬民
充塞仁义甚于老庄申韩故推为异端之首云

  老庄(原注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𥅆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
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
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
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五百岁而复合合七十
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
卷八十三上 第 52a 页 WYG0386-0278c.png
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传因家于齐
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出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
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𩔖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已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老子周守藏室柱下史盖隐君子也周室之衰西去至关
关令尹喜请著书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义本于清净
卷八十三上 第 52b 页 WYG0386-0278d.png
无为要归虚无精于世变静见物理每以阴谋退郤为
术冲啬精神绝物弃智伏匿机要故其言曰致虚极守
静笃专气致柔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
黑为天下谷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将欲
弱之必固彊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刚彊者死之徒柔
弱者生之徒举为术数申韩之刻薄仪秦之倾危孙吴
之诡谲皆本于是夫道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在天
为命在人为心在物为理成之为德凡仁义礼智五性
卷八十三上 第 53a 页 WYG0386-0279a.png
皆其固有齐一备具初无先后为体为用皆本一道故
为典常号称五帝统纪万世老子之书乃谓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不可言名者为常可言名者为
非常凡天地万物可名言者非道岂天地万物之外别
有不可名言之道也哉又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岂
道之外别有德德之外别有仁仁之外别有义义之外
别有礼哉一失其道则凡仁义礼智皆失之矣又岂复
卷八十三上 第 53b 页 WYG0386-0279b.png
有德与仁哉礼者忠信之则所以厚德而隆治者也岂
薄与乱哉乖离间断大非尧舜孔周之道道不可以有
无言乃谓有生于无命乃道之流行阳之所为所以生
生之谓易乃谓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明则以虚寂静死为命而归之阴则不知命又谓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非道之一阴一阳以一具两而为
太极生四生八之本则不知数夫太极祗天地万物本
然之理生气生形具乎其中为之统纪无乎不在无所
卷八十三上 第 54a 页 WYG0386-0279c.png
往而不为之极而无所不至其极非天地万物之外别
有一太极也老氏乃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徒列禦
寇因之乃曰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庄周又推
大之曰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见自本
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
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
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直谓天地之外别有一物
在道之中为浑沦之形夫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其通
卷八十三上 第 54b 页 WYG0386-0279d.png
行而言则谓之道以其至极而言则谓之极周乃谓道
在太极之先则以道为虚无以极为形器于是汉儒又
为太极涵三为一之说则不知极列禦寇书又屡衍黄
帝书如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又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
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
乎与我皆终终进乎不知也又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
其根我尚奚存及阴符经等大抵与老子同故当世号
卷八十三上 第 55a 页 WYG0386-0280a.png
为黄老盖上古三皇之微言传之久而差者也是以与
周孔不𩔖其偏驳术数反害至道当其时犹未盛行及
庄周宗其说著书于是自为道家矣庄周初受业于子
夏之门才高识旷不受名教绳检遂卑儒术乐老子虚
无过高之说大放厥辞著书十馀万言剖析道奥精覈
物理削去畦町浩无畔岸腾掷道体掀揭神几玩侮造
化穿彻虚玄笼络怪诞囚锁幽窅恣为雄辨其锋不可
当大抵皆寓言也要归于黄帝老子而尊列禦寇与孔
卷八十三上 第 55b 页 WYG0386-0280b.png
子为圣颜回为贤而并曾子于墨翟禽滑釐而訾评之
直欲扫除天地万物破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熄灭鬼
神造化绝去命性心情皆使如死灰槁木粪壤瓦砾六
合内外总为野马尘埃一纳之无极而后已其于道术
之正不为不知特穷高极远蔑而不为尔如庖丁之踟
蹰四顾吕梁之蹈水有道鯈鱼从容之乐颜子心斋之
义皆尽心知性知天之说若逍遥游则子思之无入
不自得养生主则孟子之行其所无事也如曰天其运
卷八十三上 第 56a 页 WYG0386-0280c.png
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
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
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
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则有以知造化之原曰古之
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
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度数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诗书
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导志书以
卷八十三上 第 56b 页 WYG0386-0280d.png
导事礼以导行乐以导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
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天下之人各得
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
世学者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又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弗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弗
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弗辩与不以人胜
卷八十三上 第 57a 页 WYG0386-0281a.png
天各有仪则之谓性等则知吾道源流之正异端百家
之差皆出于孔子六经之后莫非儒者之学惜乎自为
异端之首而宗黄老氏夫杨朱之为我祗以为辞而张
大之要归于无有也太上不言道其次行道其次传道
至于著书垂训有不得已焉者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
意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生民以来至于宓牺
中间几千万年几千百世初无一言而道固在也宓牺
虽画卦造书契下逮五帝亦无一言而道固在也尧舜
卷八十三上 第 57b 页 WYG0386-0281b.png
氏始以言傅才数语而已至孔子载之于经特范围一
道使万世共行之尔非空言也故孔子恶乎子贡之多
言谓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又曰是故
恶夫佞者周乃澜翻摆拉使无声无臭者喷薄于口耳
之间而不适于用真实无妄之全体大用皆为空言此
害道之甚也孟子既没老庄之学遂大行于世秦人灭
学之后黄石公以黄老术数教张良以阴机佐汉有天
下而曹参受教于盖公其学出于河上丈人以清净无
卷八十三上 第 58a 页 WYG0386-0281c.png
为相汉与民休息继以孝文躬脩玄默几致刑措虽号
为富庶而无先王之教孝武立而窦太后好黄老术窦
婴田鼢俱好儒术推毂赵绾王臧迎鲁申公欲设明堂
而太后不悦下绾臧吏皆自杀故汉政之不能追还三
代皆老庄之术误之也终汉四百馀年而道术不复于
正及何晏王弼再尚老庄为清谈宗虚无为魏晋膏肓
之疾云

  管商(原注左氏传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
卷八十三上 第 58b 页 WYG0386-0281d.png
奉公子纠来奔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鲍叔牙帅师来言曰
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受之
及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徯使相可也公从之史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
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
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牙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
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
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子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
卷八十三上 第 59a 页 WYG0386-0282a.png
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
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
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玷齐人不以为
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彊于诸侯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
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死闻秦孝公下令求贤乃入秦因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始说公以
帝道公不悦复说公以王道公又不悦乃说公以霸道公驩甚不自知䣛之前于席鞅遂说公变法
下令国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遂以鞅为大良造秦人富
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鞅说孝公伐魏袭虏公子卬魏割西河之地献于秦去安邑徙都大
卷八十三上 第 59b 页 WYG0386-0282b.png
梁秦封鞅商于十五邑号商君相秦十年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反发吏捕商君商君
亡至阙下欲舍客舍客不知其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
弊一至此哉遂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惠王车裂商君以狗曰莫
如商鞅反者遂灭其家)

  管仲初事齐公子纠及齐桓公立杀子纠以仲为相任
其国政桓公以襄公失道乱齐至于遇弑问仲治国之
道仲请参其国伍其鄙四民不杂处以强其兵变周六
乡六遂通兵民之制为游士多其车马资币使说诸侯
卷八十三上 第 60a 页 WYG0386-0282c.png
变周闾书族考劝士之制寄军于内政使侵伐而敌不
知变司寇观刑象大司马九伐正邦国之制为政就简
便而不图经久出令务顺民违道以干誉始变二帝三
王之经制尚功利蔑仁义隳典则逞诈力以图富彊专
于霸术于是僖王元年齐桓公始霸襄王八年秦穆公
始霸十年宋襄公始霸十七年晋文公始霸定王元年
楚庄王始霸号称五霸皆自仲始夫井田为王立政为
生民立极为万世开太平之宏规良法也仲乃乱之畎
卷八十三上 第 60b 页 WYG0386-0282d.png
亩无任恤之夫而兼并游惰之奸起肉刑不能制至于
屦贱踊贵铸鼎刋竹而人自为法矣庠序学校藏脩习
游茂其德业长育人材之良法也仲首乱之庠序无藏
修之士而皆游于诸侯为口耳之学食客往往数千人
鸡鸣狗盗犯门斩关之徒扼腕而游谈矣朝□之器币
有数享頫有时邦交之良法也仲首乱之泽车重币稛
载而往诱之以利胁之以兵京师无朝聘之国矣诸侯
皆事齐而天下莫彊仲乃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塞门反
卷八十三上 第 61a 页 WYG0386-0283a.png
玷三归不摄僣侈张矣机巧便利之趋胜则车变而徒
驷变而骑追奔逐北伏尸百万而为战国德战义师雍
容静重之体不复见矣会盟征伐之费广则公量踰私
彻变而履亩二吾犹不足民力困而有饿莩矣尧舜禹
汤文武之道周家忠厚之俗太公泱泱之风一举扫地
尽为奢僭奸诈悖乱之事其为匡合之功莫不假仁为
利因祸为福转败为功简书不畏则邢不恤君盟不替
则郑不辞诸侯不宗则江黄不救携远不招则德礼不
卷八十三上 第 61b 页 WYG0386-0283b.png
以柦公实怒少姬而侵蔡仲因伐楚而责包茅桓公本
征山戎而仲因令燕修召公之政桓公实背柯之盟仲
则因而信之桓公之质可以为仁而仲𨗳以欲使为三
王之罪人至于竖貂漏师而不治舍适嗣不立而属孽
幼于宋使桓公身死而不克葬大乱五世则过浮于功
矣孔子之与其仁待衰世之意伤中国之微也孟子之
卑其功责之以王道以义为利也董仲舒谓仲尼之门
五尺童子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本其心术
卷八十三上 第 62a 页 WYG0386-0283c.png
而为言也故管仲以一利心遂败先王之义陶唐氏之
民文武之政转而为战国之虐亡秦之暴遂阡陌井疆
罢侯置守典籍尽去字书亦更以趋苟简凡蒐狩燕射
冠昏丧祭乡社厚人伦美教化之具皆决裂无馀至二
汉四百馀年不能复礼乐之治尽为驳杂异端皆仲启
之也仲之以利祸道盖惨于老庄申韩云商君鞅为刑
名学以彊国术说秦孝公孝公悦任以国政鞅乃定变
法之令令民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要斩告奸
卷八十三上 第 62b 页 WYG0386-0283d.png
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
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
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于是
民勇于公战惮于私斗行之十年乡邑大治乃筑冀阙
宫庭于咸阳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
卷八十三上 第 63a 页 WYG0386-0284a.png
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
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甬权衡丈尺一以刑辟
为政临渭录囚渭水尽赤秦惠王立车裂杀之其后李
斯者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以为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
于穷困乃入关说秦始皇为客卿斯为秦谋阴遣辩士
赍金玉游说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从者
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
中卒兼天下称皇帝除谥法罢封建分天下为三十六
卷八十三上 第 63b 页 WYG0386-0284b.png
郡焚烧诗书坑戮儒士使士习法令及二世立劝行督
责之术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望
于道而死人成积于市天下遂皆叛秦而秦卒以亡故
功利之说变法之端强国之术起于管仲决于商鞅而
极于李斯仲变法而齐以彊亦卒致乱鞅变法而秦以
彊而卒以亡故知后世利之为利不若义之为利之大


  申韩(原注史记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韩昭侯用以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
卷八十三上 第 64a 页 WYG0386-0284c.png
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其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
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著说难等十馀万言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曰嗟
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乃急攻韩韩王遣非使秦秦王悦
之李斯贾姚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不如以过法诛之
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申不害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用以为相国治兵
强其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韩非
韩之诸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而本于黄老与李斯俱
卷八十三上 第 64b 页 WYG0386-0284d.png
事荀卿斯自知不如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諌韩王韩
王不用于是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执势以御其臣
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加之功实
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
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
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
十馀万言终以说死于秦刘向新序谓申子之书号曰
术商鞅之书号曰法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则兼治之也
卷八十三上 第 65a 页 WYG0386-0285a.png
司马迁以申韩与老子同传曰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
德之意故二子之学皆曰本于黄老夫法者道之则天
命本然之分也其文为礼其数为度其声为律其制为
法所以纲纪道妙为天下之用也故诗曰天生烝民有
物有则一物有一道则一物有一法在身为心法在家
为家法在天下为王法所以立经陈纪建极设教平天
下之本也其裁成制作始于宓牺成于尧舜盛于周孔
卷八十三上 第 65b 页 WYG0386-0285b.png
定于六经其作用施设原于仁义稽于典礼行于公恕
成天地生育之德跻斯民于仁寿者也故六经之法本
于尧舜笃于人情视民于如伤而唯恐其不宽且厚也
申商之法本于黄老与物无情其视杀人若无所与以
为当然惟恐其不深且严也法本出于好生不忍之仁
学术之差乃为忍而好杀之具使战国孤秦以杀人为
务今日斩首几十万明日几十万者百有馀年原野厌
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二帝三王之遗民尽矣汉兴贾
卷八十三上 第 66a 页 WYG0386-0285c.png
谊晁错复治申韩而景帝亦好之于是激成七国之祸
孝武用张汤杜周一以刑法为治峻文深诋酷吏在所
杀人号称屠伯几于鞅斯之世至孝宣复好读申子君
臣篇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敢于杀戮有赵盖杨
韩之诛去秦人亦不远矣法术之害深矣哉

  仙

  养生之说始见于老子谷神篇与庄子所载黄帝见广
成子于空峒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曰至道
卷八十三上 第 66b 页 WYG0386-0285d.png
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
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
生其后道家方士之徒遂言黄帝不死乘龙而飞天为
仙老子二百馀岁西度流沙而不知其所生穆王见西
王母而亦百馀岁遂为神怪惚恍不可致诘之说战国
之季宋无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为方仙道形解销
化依于鬼神之事显于诸侯燕齐海上之方士傅其术
不能通而迂怪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自齐
卷八十三上 第 67a 页 WYG0386-0286a.png
威宣王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谓三神山
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
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
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世主莫不甘心焉至秦始皇使人赍童男女入海求之
而卒不至乃欲尽驱琅邪海滨山石为桥而亲往求之
遂游碣石考方士南至湘山登会稽并海上遵海而北
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以不死不得而还死于沙丘
卷八十三上 第 67b 页 WYG0386-0286b.png
汉孝文时公孙臣新垣平等以祠祭进因言神怪事以
罔上诛孝武即位始祠神君上林中而李少君者以祠
灶榖道却老方见自谓能使物却老及不死巧发奇中
人咸以为数百岁因言祠灶则致物致物则丹砂可化
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器则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
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
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不合
则隐黄帝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而事
卷八十三上 第 68a 页 WYG0386-0286c.png
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
言神事矣既而李少君病死帝以为化去不死齐人少
翁以鬼神方见帝所幸王夫人卒少翁以方夜致王夫
人及灶鬼之貌帝自帷中望见之拜少翁为文成将军
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致祭焉又
为帛书饭牛言神怪事觉以罔上诛而帝益望为神仙
矣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取露和玉屑食之以冀不
死乐成侯上书荐栾大栾大自谓臣尝往来海中见安
卷八十三上 第 68b 页 WYG0386-0286d.png
期羡门之属时帝方忧决河大曰臣师言黄金可成河
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乃拜大为五利将
军佩四印以卫长公主妻之封为乐通侯赐甲第僮千
人贵震天下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腕自言有禁方能
神仙矣汾阴得宝鼎齐人公孙卿上书言今年得宝鼎
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得宝鼎迎日推策时日皆
合又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龙垂胡髯
下迎黄帝黄帝骑龙群臣后宫从而上者七十馀人龙
卷八十三上 第 69a 页 WYG0386-0287a.png
乃上天而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
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
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帝曰嗟乎吾诚得如
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尔乃拜卿为郎五利罔上事
觉伏诛公孙卿又言受书于齐人申公曰汉兴复当黄
帝之时汉之圣者高祖之曾孙宝鼎出而神通封禅七
十二王惟黄帝得上太山封汉主亦当上封封则能仙
登天矣乃下公卿议古者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帝乃北
卷八十三上 第 69b 页 WYG0386-0287b.png
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帝曰
黄帝不死今何有冢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
衣冠尔齐人丁公年九十馀曰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
帝遂封禅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东上太山立石山巅
遂东巡海上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乃发
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还至梁父祠
地主遂封太山禅肃然复东至海上冀遇蓬莱焉卿又
言仙人好楼居乃作蜚廉桂观益延寿观及通天台五
卷八十三上 第 70a 页 WYG0386-0287c.png
城十二楼招来仙神人之属柏梁灾卿又言越俗火灾
起屋以大用胜报之乃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又作
太液池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时外穷兵
于夷内极土木而神山不可至仙人不可遇不死之药
不可得海内益耗竭矣帝既蛊于鬼道而巫蛊之祸起
父子战于京师死者数万人而太子不得其死作思子
台归来望思之宫下轮台之诏始悟学仙之非矣至成
帝末年复颇好鬼神多上书言祠祭者谷永上疏曰明
卷八十三上 第 70b 页 WYG0386-0287d.png
于天地之性者不可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者不可罔
以非𩔖诸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五经之法言而盛称奇
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及世有仙人服
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景览观玄圃浮游蓬莱
耕耘五德朝种暮穫与山石无极黄冶变化坚水淖溺
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
世主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
景终不可得是以明王拒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惟陛
卷八十三上 第 71a 页 WYG0386-0288a.png
下拒绝此𩔖母令奸人有以窥朝者其事遂寝夫人君
处富贵之极不能以道制欲则惟冀不死尔彼为神仙
之说者故道之以长生飞升之事惑之以神怪迂诞之
术既理之所无有必假鬼道以求之始则修鍊其次祠
堂其极封禅大兴土木空杼轴竭膏血弊生民之力命
而后已其原始于老庄之养生末流波荡如此之酷学
术之差可不戒哉

  佛

卷八十三上 第 71b 页 WYG0386-0288b.png
  佛西域夷人也夷言本号释迦译言为佛天竺迦维卫
国王之子母曰摩耶夫人以周庄王九年夏四月八日
生春秋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之时也身长
一丈六尺色黄如金既为国嗣次当君国复有妻子闻
其先有六佛欲学其道乃尽弃绝逃居深山苦形鍊志
六年而后有成于拘尸那城婆罗双树间说法弟子大
迦叶等五百人撰集著录阿难亲承授受于是其法大
行西域诸夷多信奉之其法以觉悟不昧不染尘障为
卷八十三上 第 72a 页 WYG0386-0288c.png
主故谓之佛佛者觉也其教则修善慈悲清心释累空
有兼遣故设为戒行去贪忿痴除杀淫盗断妄杂非诸
正言饮酒食肉蠲嗜欲习虚静以成通照其精者为沙
门译言息也息意去欲而归于寂灭也谓其身有二种
有真实权应真实则至极之体妙绝拘累不得以方处
不可以形量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则和光六道同
尘万𩔖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
虽谢真体不迁以明佛生非实生灭非实灭也又谓人
卷八十三上 第 72b 页 WYG0386-0288d.png
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善恶皆有报应因缘轮转
业障相寻行善修道以鍊精神以至无生则为佛也善
为宏阔胜大之言其神怪诞幻诬异不经至于尘芥六
合糠秕天地荒唐靡漫推不验无实之事以耳目不际
为奇以不可知为神以物理之外为畏以变现无方为
圣以贱近贵远为憙如曰断取三千大千国界如陶家
轮掷过恒河沙国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又复还
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相等不可致诘又言天堂地狱
卷八十三上 第 73a 页 WYG0386-0289a.png
苦乐诸相故夷人以为神莫不畏敬焉往往铸黄金为
像而事之汉武帝元狩中霍去病征匈奴至皋兰过居
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降获其祭天金
人即佛像也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而无祀礼焚香
拜事而已及开西域张骞使大夏还言其傍有身毒国
一名天竺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氐
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汉朝未之信也及明帝梦见金
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傅毅对曰西方有神其名
卷八十三上 第 73b 页 WYG0386-0289b.png
曰佛帝于是遣使天竺问其法乃与沙门摄摩腾竺法
兰还雒阳得佛经四十二章又释迦象令画工图清凉
台及显节陵上其经缄藏兰台石室初以白马负经而
至因立白马寺于雒城雍关西中国始有佛像及经与
其信奉拜跪祠祭之法楚王英故喜黄老学及是遂奉
浮屠术为斋戒祭祀中国因有奉其道者永平八年诏
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
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天恩奉送缣帛
卷八十三上 第 74a 页 WYG0386-0289c.png
以赎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
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
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中傅英遂
大交通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以为符瑞造作图书
谋反觉废徙丹阳自杀国除永平以来臣民虽有奉其
法者而天子未之好至桓帝乃笃好之躬自祷祀于濯
龙宫文罽为坛饬淳金银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襄
楷上疏谏曰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
卷八十三上 第 74b 页 WYG0386-0289d.png
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
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
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
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盻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
道今陛下媱女艳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殚天下之
味奈何欲如黄老乎帝不听自是其法寖盛中国往往
祠奉之矣建安末徐州牧陶谦使丹阳笮融督广陵彭
城运漕遂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大起浮屠祠课民读
卷八十三上 第 75a 页 WYG0386-0290a.png
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其道复其他
役以招致之至者五六千人来观而就食且万人费
巨亿计徐土骚动为刘繇所杀魏黄初中中国人始
依佛戒剃发为僧而服其服青龙中曹睿欲坏宫西
浮屠沙门乃以金盘盛水置殿前以佛舍利投之五
色光即起睿遂悔自雒中搆白马寺盛饬浮屠皆如
天竺状四方因之亦起塔寺至有八九级者延及晋
世法俗相乘其教遂盛贝叶侏离之语译以华文叨
卷八十三上 第 75b 页 WYG0386-0290b.png
昧无知之士润色儒术于是极高明而不道中庸者
皆陷溺其中况蚩鄙之民乎而胡僧佛图澄鸠摩罗
什辈挟持妖术从臾鬼道鼓扇异𩔖屠割黎庶以奉
伪教三纲夷芜四民失业莫不丧心发狂竞为崇奉
空杼柚穷土木割弃膏腴田宅凌跨名山大川而塔
寺佛宇遍海内矣初天竺沙门量柯迦罗入雒宣译
诫律始有律学其后支遁林远法师辈出精覈经文
错综列禦寇庄周之说层累迭驾铺张拓大而后有
卷八十三上 第 76a 页 WYG0386-0290c.png
义学梁武帝时达摩入中国超出诫义不立文字不假
修行独觉径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横拈竖放腾极土
木面牲菜食亲为设法臣下化之大抵国中皆为僧寺
后魏正光末天下多虞编民竞为沙门以隐调役僧尼
至二百万寺至三万馀所又汉晋以来所未有也迄今
千有馀年其法益盛其众常居天下三分之一增修崇
侈又非南北之际矣故自昔异端之祸未有若佛之甚
者也夫所谓异端者异于吾道者也其术浅其祸易见
卷八十三上 第 76b 页 WYG0386-0290d.png
虽陷溺于人人亦终知其非佛之本原大体略与吾道
同其作用本末大异而其术深故天下陷溺其中而不
见其祸虽杀天下万世不能以为非非明乎六经躬行
实践深造自得有以真见吾道之正未有不冥行沉海
而梦幻其中者也其法之异于吾道而不可训者吾道
之体用一佛则以为二道与器一佛则以为二心与迹
一佛则以为二内与外一佛则以为二吾道之空中皆
实理佛祗以为空无复有理吾道以知觉运用为心佛
卷八十三上 第 77a 页 WYG0386-0291a.png
则以知觉运用为性吾之心性皆本于道佛之心性皆
本于身身外无道佛则舍身而别求道物外无道佛则
绝物而自为道心之知觉有理佛则知觉而已道乃天
地万物之所公共佛乃持守据依以为已私有死有生
乃道之常佛则不死不生为道之妙吾道以至诚实德
感服天下佛则以天堂地狱诱胁天下吾道之定静将
以有为佛则入定要静而无为天地万物具夫道而备
于身故为有为实为诚一物一理而一用佛乃以天地
卷八十三上 第 77b 页 WYG0386-0291b.png
为幻妄四大为假合为无为虚为伪无物无理而无用
必尽去天地万物无男女夫妇父子君臣皆绝其𩔖不
复造化生育祗存一已之知觉独照恒通寂而不感天
下宁有是理耶至于终日汲汲持守一心则宋人之揠
苗也扫去根尘祛屏业障而祗有已则杨朱之为我也
舍已为物以父母为寄寓见在未来更寻前身则墨翟
之二本也指游魂为变为轮回则神道滞而不化复以
为不生不灭则天命不复流行天下遂无邦比之匪人
卷八十三上 第 78a 页 WYG0386-0291c.png
易不可见不复生成太极祗一死物而道之大体不复
见而其用息矣自昔无道之君如桀纣幽厉始皇二世
杀人虽多未若佛法杀天下后世之深且惨也孟子曰
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恶紫恐其乱朱恶郑声恐
其乱雅乐恶乡原恐其乱德也是以辟杨朱之似义墨
翟之似仁孰知遐外之佛兼杨墨老庄而逼真于
吾道为中国深根固蒂之患若是哉乱斯民之心术涂
天下之耳目蠹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大害
卷八十三上 第 78b 页 WYG0386-0291d.png
性命之理诞幻诡谲罩吓一世生民以来所未有也
议曰大哉瀚瀚乎道之所为乎造天地万物而不滞于
天地万物役用之而不弊破坏之而不毁维系统纪由
之而不失其正坦焉为通逵廓焉为钜区混焉为活物
确焉为深根蕴密乎静而发机乎动隐体乎阴而赫用
乎阳妙而不测以为神纯而不间以为一变而不穷以
为易屹乎其中以为极而莫能易天下之事业万世之
义理自是而出焉故伏羲至于孟子修完之而不加益
卷八十三上 第 79a 页 WYG0386-0292a.png
杨墨至于仙佛蠹食之而不加损术则有邪正时则有盛
衰天命之流行人心之完具道之所固有者自若也一有
豪杰之士出以道自任则道在于是道非亡也幽厉不由
也自孟子后五百馀年而有诸葛亮又三百馀年而有王
通又二百馀年而有韩愈又三百馀年而有欧阳修司马光
周惇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皆慨然以身任道康济
斯民申明制作攘斥辩辟复乎孔孟之初而大其傅道之
为天下万世之正者自若彼老佛之徒祇猖猘之伪焉尔
卷八十三上 第 79b 页 WYG0386-0292b.png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呜呼六经诸儒之道术具在
后之人亦弘之而已又何患乎异端哉

  赞曰万灵钟心一理具性道乃在人曰中曰正二五之
精无极之真仁义礼知武文圣神戴天履地裁成辅相
鬼趣物巧才工意匠阴骘伦𩔖贲若典章弼成五教宏
举三纲道德功力皇帝王伯率修民彝宰制天下本之
太极建为皇极六经配天万世是式世变风颓乃有异
端红杂莠乱澜横海翻大儒间生植圣卫道立我蒸民
卷八十三上 第 80a 页 WYG0386-0292c.png
惟是名教

  谨案道术录分正傅诸子百家异端其人其事
皆无与于三国经之意盖以治天下必本于道
术道术之得失系乎政治之盛衰故特为是录
其持议甚正有益治体不必定以史法绳之也



卷八十三上 第 80b 页 WYG0386-0292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