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254-028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定山集卷七
             明 庄昶 撰
 序
  寿大司马王公介庵七十序
有大付托之天必有大负荷之人有大负荷之人必有
大感通之天此自然之理有不可诬者在昔尧舜禹汤
文武之时天欲平治天下也谓天下之大可一人有不
卷七 第 1b 页 WYG1254-0280d.png
可以一人治苟不得人以共理之天下不可以平治也
于是付之皋陶付之稷契付之伊傅付之周召厥后汉
唐宋之时又付之丙魏房杜付之司马光付之韩琦付
之范仲淹富弼是时诸圣贤之臣知天之所付托在是
也又各能极其负荷之重而不负焉有是天者未尝无
是人也天以其能不负所付托也于是与之以桓圭衮
冕高牙大纛无少吝惜使之出入将相各极其荣盛而
又享之以期颐耄耋虽至于老而不衰有是人者又未
卷七 第 2a 页 WYG1254-0281a.png
尝无是天也天人之所以相感通者岂有他哉盖以天
下大器非有非常之才力兼万人者莫克举之而非常
之人又不可不以非常待也今我圣天子左右之臣有
克大负荷天下大器相与感通于天者若南京参赞机
务大司马三原王公岂非其人哉公以戊辰进士出入
侍从受知列圣几四十年朝廷系其重轻天下以为安
危君子赖之得以自安小人畏之而不敢肆天下之士
无贵贱无小大莫不熟公之德知公之名望之为泰山
卷七 第 2b 页 WYG1254-0281b.png
乔岳仰之为青天白日也始公之来南京也旧邦之人
各相自庆谓如东人之得周公西土之得司马温公及
其去也莫不咨嗟叹息如赤子之失慈母而于再至又
皆欢忻踊跃以为天不弃我民而使我公之来得以终
其惠也至于镇抚南诏巡抚南畿莫不皆然而退休岩
壑之人如张东白者至为中流砥柱图赞以寄誇美而
昶亦有和魏野上寇莱公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之
诗以颂公而景仰之无已公何以得此于天下哉是皆
卷七 第 3a 页 WYG1254-0281c.png
天以我列圣为尧舜为禹汤为文武而憖遗是老俾之
以辅成唐虞三代之治故也不然何以有此万人之英
克大负荷天下大器而挺然不拔如公者哉昶尝闻公
之名观公之大私窃念之以为天人之理虽至相合然
亦不苟合也而公之于天夫岂无有以为之大哉往年
公巡抚江北昶始拜公于江浦今又得拜公于南京公
不以昶为不肖每见必与之坐以论古今天下之事昶
听其论议叩其学术公之大者莫过于诚故公于天下
卷七 第 3b 页 WYG1254-0281d.png
之大计无一言一事不出于诚也记曰惟天下至诚为
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
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矣又曰
至诚无息无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
厚则高明公之诚至于如此是宜德望愈老愈重功业
愈老愈大福禄寿考愈老愈尊而公所以有是天者有
以为之大也以公有以为之大也则为稷契为皋陶为
伊傅为周召以及司马韩范之得于天者夫岂徒然哉
卷七 第 4a 页 WYG1254-0282a.png
今年公上章求去圣天子以公元老不可一日去朝廷
勉留如成王之留召公者公不可辞十一月十八日公
初度也公之子某求诸名公卿诗以为捧觞之图联为
大轴不可无引因驾部主事某以命诸昶公之寿盖天
付之享之以期颐耄耋而命之以福我天下之民负薪
伛偻之夫何敢赘一辞哉然以其请也犹得以致夫天
与公之大于一言间者亦昶私窃景仰之意得以因是
而少见也
卷七 第 4b 页 WYG1254-0282b.png
  寿张处士序
张处士克正者予里中父执也与予父交予父少处士
十二年以兄呼处士凡里中岁时伏腊秋报春祈未尝
不在或行坐或饮酒处士先而予父后长衫巨袖揖逊
雍容人见之莫不嘉赏以为一家兄弟不是过也顷予
父患风挛不出门者五年处士见予未尝不问予见处
士强健踰昔亦未尝不䀌然内伤以思痛予父也予父
之齿少于处士而其衰老反在处士之前其故何耶以
卷七 第 5a 页 WYG1254-0282c.png
为天也夫天至公不私于人天不可诬以为自操之有
不同而强衰视之处士人尔固不知所谓神仙久世之
术而予老父亦非轻冒寒暑之人而亦不可以厚诬于
自操此果何哉以予观之祇自痛也处士生四子曰麟
曰龙明经为儒者曰凤曰夔居货财为商贾养志承颜
甘旨罔缺朝夕之间而处士之心固恬然而乐熙然而
处也而予老父则甚不然予苟升斗之禄于朝北马南
辕陟屺陟岵殆无虚岁而乃以垂白之亲属之孱弟而
卷七 第 5b 页 WYG1254-0282d.png
甘旨之奉虽曰罔缺然视麟辈之所以奉处士者终不
如矣予父奚以不衰而处士奚以不强耶予父之衰者
予之罪也古人以亲在不仕予始未之思耳褰裳出门
所为几何往昔之非悔不及矣今予老父虽在床席犹
幸未至于困予当上书阙下恳血竭诚愿乞终养明天
子倘不加罪而得所请焉而予老父药石之馀殆将平
复得以复从处士之后一日二日之间麟率麟弟吾率
吾弟相与聚二老于一庭称觞戏䌽拜舞蹁跹以终百
卷七 第 6a 页 WYG1254-0283a.png
岁则予之愿始毕而予之罪始可以赎其万一矣不知
其何如也处士初度友于麟者请文为寿予敢一道其
私处士厚予父者亦固其愿也遂书以献
  送掌教归养序
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时而已矣时可仕也则仕时不
可仕则不仕惟其时也故仕非苟禄不仕非忘世然亦
有时可仕而不仕时不可仕而仕者又不可执一论也
夫时可仕矣吾病焉不能仕有他故焉不得仕则又不
卷七 第 6b 页 WYG1254-0283b.png
可仕矣时不可仕吾则贫无以为养罢无所于归则又
不可不仕矣世之论人者取其迹而或不知其心守夫
经而或不知其权执于不仕或以苟禄加于仕执于仕
或以忘世加于不仕嗟夫传说之版筑吕尚之钓渭果
忘世哉孔子之尝为乘田尝为委吏果苟禄哉君子之
所为众人固不识也三衢吾先生之在京师与今翰林
编修杨维立刘景元齐名学者日望其大魁天下先生
竟以亲屈来掌江浦教事既五年复恐他日致有子路
卷七 第 7a 页 WYG1254-0283c.png
风木之悔遽白所司具行李买舟卜日东归江浦学者
又不能一日留也是先生之仕非苟禄而不仕非忘世
出处正大去就分明人孰加矣先生之在江浦予方筑
草亭清江之上闭门卧病不与世接先生每不以予为
不肖朝至夕往与予高坐危言谈论终日病体忘倦予
不知为主而先生不知为宾也予所得于先生教者岂
可指计然予之不仕病也先生之不仕亲也病也自为
亲也岂自为哉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卷七 第 7b 页 WYG1254-0283d.png
又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先生出处去就人或可同
而其为亲之故又非他人之所能同矣先生将行予惧
人无以知先生而将谓其忘世也又以人之无以知先
生为亲之故而非人所能同也故发愤为众人一道然
予久处荒寂寡学无徒先生行过兰溪见吾德懋先生
出此论之以示可否又一教我
  迎养诗序
曹人徐君居仁以进士来尹句容既阅月慨然叹曰吾
卷七 第 8a 页 WYG1254-0284a.png
亲居曹君禄不能逮其亲吾何心哉遂卜日走使迎养
于曹其亲乐耕翁亟思见其子也亦慨然就道将及治
居仁巡行阡陌忽心动遂叱其驭还果迎翁境上翁乘
车居仁御父子欢动颜色邑之老稚聚观道左莫不叹
赏称颂以居仁之能迎养其亲为孝子也其能诗者又
皆形诸咏歌以颂其孝一时父子之乐何如哉定山居
士庄某闻而叹曰世之忘其亲以趋君禄者比比皆是
居仁食有邑而能惓惓不忘其亲可以为孝子矣然孝
卷七 第 8b 页 WYG1254-0284b.png
有大有小譬之焉江河淮海一水也海则水之大观水
于海而他固可略也居仁迎养其亲孝已亦岂无大于
是者哉昔孔子以德为圣人为舜大孝又以善继其志
善述其事为武王周公之达孝夫舜为圣人不可加矣
善继善述果何事哉文王圣人也武王周公之善继者
继圣人之志善述者述圣人之事是孔子以圣人为孝
子矣夫天下后世何信信孔子也人之疑者又曰孝不
过能养而已定省色难而已过为异行者又不过割股
卷七 第 9a 页 WYG1254-0284c.png
庐墓而已孝子何取于圣人哉嗟乎是知其小而不知
其大者吾惑也且吾之有身受形父母既有此形则有
此理既有此理则吾之所以备万物者此参天地者亦
此使吾身有一理不尽则仰愧于天俯怍于人吾于父
母之形为徒受矣尚何取为孝子哉故为孝子者惟恐
其不能为圣人也能为圣人则天下之理无一不尽而
于父母之所以与我者为不徒受不求养而自无不养
不求孝而自无不孝已为圣人而吾之父为圣人之父
卷七 第 9b 页 WYG1254-0284d.png
天下后世必曰某之父某之子圣人万世圣人之父亦
万世矣孝子之大孰有过于此哉居仁之孝知夫大者
当不止于能养而已也诗既联为大卷邑之诸生周天
庆者求予序予将进居仁于孝之大者遂以圣人告之
今之世以圣贤为讳久矣凡言圣人者不以为迂辄以
为怪然告人者不可不尽迂与怪何加损于我哉敢书
此卷末以为知者道
  安远陈大尹挽诗序
卷七 第 10a 页 WYG1254-0285a.png
天地有大付托既已交付世虽有大眼目大胸次者亦
可以厌而足谓之了了更复何事更复何悲然世变何
常春风桃李岂可常有仁人君子不可多得故武城之
弦歌未忘而泰山之猛虎已躅一路之福星犹光而亘
天之彗孛已灿天意何在人心何在酬酢者谁交付者
谁光明之烛自谓遍满天下而逃亡小屋画本流移更
复谁照于乎其不可悲也哉莆田陈君尹安远其既没
也人悲之非悲陈也悲安远之无陈也安远之无陈和
卷七 第 10b 页 WYG1254-0285b.png
而听之者谁而照之者谁于乎其不可悲也哉安远之
民天下之民也悲陈君者有诗而定山居士为诗序
  陈重器挽诗序
予岁之己卯举进士春官与今刑部郎中长沙陈君宗
器会予白下舟中时其父封君其兄公器在焉封君则
古老苍劲公则精敏浩博而宗器则又豪俊英爽可敬
可畏自是与公器联翩北上相与日亲乃得宗器家世
之详宗器谓其兄弟七人皆有可观称其兄重器尤不
卷七 第 11a 页 WYG1254-0285c.png
置口且曰于公器不减而自谦其不能过予遂识之于
心亟欲见之不可得也丙戌予与宗器同登甲科其后
北辕南楫奔走四方与之不相见者十年每见传记所
载如高辛氏之八子周之八士荀氏八龙马氏五常眉
山三苏者未尝不思念陈氏父子兄弟也前年夏宗器
与廉州守刘君用光偶自公暇过江访予定山握手道
故旧欢甚竟一日夜乃去宗器将行出一帙示予曰此
吾亡兄重器挽诗也敢请一言以序诸首予曰此岂予
卷七 第 11b 页 WYG1254-0285d.png
欲见之而不可得者哉宗器遂歔欷不自己予亦不能
不为重器悲也予不识重器奚为而悲世之贤者常少
不贤者常不能无贤者人之眼目国之蓍龟世道赖之
以立人纪赖之以正君子有所恃而不怠小人有所畏
而不为不贤者常至贵寿贤者常至夭死如往年吾友
罗一峰者亦可悲矣重器果如宗器之所称论亦不可
谓之不贤者予于重器何为而不悲哉重器挽诗皆今
天下士大夫所为哀者宗器以为今士大夫皆文章俊
卷七 第 12a 页 WYG1254-0286a.png
杰之士而予山人文章之人文采绚烂而山人之言野
朴绚烂之言美浮于实而野朴者后将可信而传也嗟
乎此吾宗器之虑之过也周公孔子颜回孟轲其死也
孰诔孰铭孰传孰序天下后世称为大圣人大贤人者
亘万古不衰名之传与不传者人之贤与不贤也使重
器果贤也人将传之不遑暇食使其不贤虽百予山人
亦岂能有所传哉矧夫至人无行至德无名以鸿濛浑
噩于太古之天者又不系于传与不传而亦俟乎汲汲
卷七 第 12b 页 WYG1254-0286b.png
于是宗器曰固已诸士大夫之意其可孤哉予不能绝
遂笔其言于尾简以为重器挽诗序
  六合县志序
郡邑之有志犹国有史也史书天下之政志书一邑之
政二者虽有小大之殊其纪事纪言则一而已曩者予
以史职改官南京谒今大理卿夏公于太常时公与博
士方公者方修太常志书予得而读之见其所载某少
卿死节洪武末时其事甚备盖某非公则将终于泯没
卷七 第 13a 页 WYG1254-0286c.png
而已予遂以为国史之命予既不足以辱然又不能卓
然以退饱食终日岂予用心苟得从夏公后修所谓行
人志及吾江浦邑志其或得载如太常某者亦于世道
不为无补而吾素飧之讥亦可以少逭矣未几予老父
母俱病大故荐罹痛入心髓自恤不暇而况有及于是
乎予时未尝不羡夏公之得以从容文字而叹予之迂
拙也今年夏秋官主事六合郑公过予请序所谓六合
志者予辞以为未暇公未信也既而公之子时奈暨国
卷七 第 13b 页 WYG1254-0286d.png
子生孙国辅者以大尹唐君之命来请且持一帙示予
盖六合志已其间所书风俗人物善恶褒贬无不可观
盖编集于教谕李先生校正于周先生笔削于公而综
理提调以成于唐君者予于是又不能不为诸公羡慕
而益以迂拙自叹也夫古之人不得以行于时者必有
所著述以垂训于后世如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
修春秋是已岂独孔子然哉下至于司马迁刘向贾谊
之徒亦各以其说与表见于时以垂于后不自汨没也
卷七 第 14a 页 WYG1254-0287a.png
今之人何所希及惟古圣贤人而已予于一志之成且
将羡慕今人之不暇而况能有以及于古之人哉予益
重可叹也唐君锓梓是帙已告讫工而亟请予文夫予
虽朽钝无补然亦岂不知所以自讼者乎遂敢僭书于
此以识首简
  寿陈掌教序
邑主教陈先生寿燕诸生学宫诸生曰顾无所寿不可
人于所爱愿其贵富祝其寿考且罔不至而矧曰其师
卷七 第 14b 页 WYG1254-0287b.png
然寿吾师不吾定山不可乃相与诣活水亭曰先生其
为我寿哉是时予方与陈大中论静虚动直论敬以直
内义以方外乃遽应曰是亦可为先生寿也诸生曰何
谓予曰先生师也儒也儒道所在师道所出寿先生以
寿不以道乎况先生言出于口洞见肺肝人有附耳语
以私者初若有所纳领既而辄语人曰此某事某告我
人有惎先生以他故弗类者又辄曰此非我某主我虽
家人父子告必以公亦不敢以私先生惟恐其耳一接
卷七 第 15a 页 WYG1254-0287c.png
而口遽吐而害成也先生胸次明白坦夷洞达无碍幽
暗岩崖无鬼无魅清平郊野鸾凰蔚如先生之质近于
道矣先生质近于道今虽老矣吾告以敬以义以虚以
直必将奋然曰吾何人孔孟何人周程张朱何人而于
朱子所谓人虽八十亦当硬寨做去为不误矣由是而
敬而虚以养吾道之命脉而直而义以固吾道之干质
不违动静交养内外吾知百二千岁不足当抱和守一
之万一台背儿齿不足以雠乐天知命之多寡孔孟之
卷七 第 15b 页 WYG1254-0287d.png
道万古寿万古矣程朱之学无穷寿无穷矣道之所在
寿之所在也先生何虑乎寿哉伊川谓不学则便老而
衰惟先生力行之耳诸生曰是可以寿明日以其子
进士孔章
来授予简道不予悖皆可念也于乎西山父
子风月师生异代谁借但予衰谬不足重轻为可愧也
聊书以谢
  寿艾叔明母八十序
安仁艾叔明自江淮过予定山请曰熹老母八十熹将
卷七 第 16a 页 WYG1254-0288a.png
归安仁称觞膝下愿一言以为老母寿可乎予曰兹贤
母也寿安可辞叔明喜不自任踊跃而前曰吾老母生
长深山不离闺壸以缝衣裳幂酒浆精五饭为职此外
无他可称也今先生以为贤母何哉予曰叔明知有善
非妇人有非非妇人为母事然岂知三迁以教其子为
孟母之大者乎叔明客江淮二十年矣抱青囊秘术每
在予门恒以蔡牧堂固子之能但不知白鹿主人今有
无于溪云活水间也叔明笑曰有白鹿然后有牧堂安
卷七 第 16b 页 WYG1254-0288b.png
知活水之无白鹿也哉自是凡有所游霜厓雪洞叔明
未尝不与予同往苍峰锦壑叔明未尝不与予同坐一
有所遇叔明辄忻然拊掌予虽于叔明未能尽知然浴
沂之趣山峙川流之妙鸢飞鱼跃之真叔明外亦不能
无他有所得也每有所得辄危坐不去叔明笑曰先生
又一痴也夫定山天下僻地予末小子天下之风汉痴
人叔明负杨郭之资求以售其奇不于通都大邑而乃
于天下之僻地不于富贵豪贤而乃于天下之风汉痴
卷七 第 17a 页 WYG1254-0288c.png
人辞繁缛而就雅淡驱势利而近迂阔自非真有所养
不能以至此也然以丌氏之事观之叔明岂无所自哉
语已叔明乃再拜曰熹母未尝无教然不知以为贤也
今以熹母为贤吾母似矣熹则何以当之维自今熹不
敢不自力于先生之言也明日舟人告急叔明携卷来
遂书以畀之使归以寿其贤母且使凡得以寿其母者
要自贤也
  嘉兴府志序
卷七 第 17b 页 WYG1254-0288d.png
嘉兴府志郡守仪真柳侯纂修平湖县博南川林先生
校正江浦庄某为之序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
修春秋道不行于时盖欲淑人心于后世是六经出于
孔子为万世法也六经虽大而郡志所书则无不该一
郡之志岂大于六经哉郡有民人则有政事有政事则
书有山川则有题咏有题咏则诗有星野则有阴阳有
阴阳则易有上下则有和节有和节则礼有人物则有
褒贬有褒贬则春秋是六经一志已一志该乎六经而
卷七 第 18a 页 WYG1254-0289a.png
愧乎六经可哉书政事者必无愧书书阴阳者必无愧
易书吟咏者必无愧诗书上下者必无愧礼书褒贬者
必无愧春秋如是则嘉兴府志非府志也嘉兴之六经
也侯与南川何以为是地哉侯以名进士地官卿属领
郡六经此学礼乐一邦而吾南川又以无极主静之𣲖
法印平湖皆可谓一世之豪愿学孔子者也而是书之
修岂无见哉其必以书以易以诗以礼乐以春秋而必
非无所张主者也是书一出天下之人必将争先洗耳
卷七 第 18b 页 WYG1254-0289b.png
以聆六经之论拭目以观六经之作虽予深山顽钝之
人亦将褰裳踊跃以求二公之出手如何矣苟或不然
于吾所论一有不类岂侯谓哉世尝以六经为天上人
语孔子为万古一圣故志自志而六经自六经也嗟夫
典谟何病乎刍荛途人岂乖于尧舜志自负侯而侯不
负志矣虽然侯力亦大吾知其必将以运斤成风斲终
日而鼻不伤之手不容有所欬唾其侧而吾南川又将
危坐竦观以听其英论而袖手于笔削间矣侯何人南
卷七 第 19a 页 WYG1254-0289c.png
川何人而亦有是乎哉一忘其势一忘人之势相与鸢
鱼流动于几格铅椠之间而必将无一牴牾者二公之
学也吾于是有以知是书之不为府志而为六经矣吾
闻侯以嘉兴人物莫大于陆贽名宦莫过于杨季琮修
志之馀皆欲大其祠宇实录其行以万古其人于天下
而又以嘉兴之学未知其大欲辟嘉庆亭以舍南川而
尊礼之以求乎静观自得之妙相与以注我乎六经求
乎内而忘乎外也真天下之贤守矣故于是序与之以
卷七 第 19b 页 WYG1254-0289d.png
言六经
  长兴县志序
长兴志成邑士臧有原以慈溪周子诣定山求某为序
某曰昔孟子谓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志不仿乎春秋
之例哉周子曰春秋不已僭乎某曰邑之有志犹国之
有史也史与志虽有小大不同其示劝惩则一而已矣
故春秋之法谨华夷之辨严善恶之等别冠屦之分拨
乱世而反之正者岂有他哉圣人以天自处故操纵予
卷七 第 20a 页 WYG1254-0290a.png
夺皆出乎已如天之造化万物有所发者有所藏也有
所生者有所毙也故中国而夷吾则夷之夷而猾夏吾
则膺之天王冢宰而下赗诸侯之妾则贬而称名以天
子诸侯而盟夷狄则讥而书会以春秋盟主而伐谋不
叶则贬而书人至于篡弑之罪书法愈严从贼而实非
为贼者为首恶非贼而不讨贼者为弑逆罪之所至推
见隐微无少假贷至于褒善则尤汲汲惟恐不至衮钺
荣辱存乎一字故古人谓春秋为倾否之书又曰五经
卷七 第 20b 页 WYG1254-0290b.png
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案夫邑志惩劝既同乎史修
邑志者苟不仿乎春秋则善何所劝恶何所惩故书一
赃也极其铜臭书一卖城也极其婢膝则凡欲为赃欲
𥪡降者其瞬一接则必竦然而毛发𥪡矣必将省曰彼
亦人也何为其污若是哉何为其背若是哉阴以寝淮
南之谋者未必非吾黯也以至书一忠臣书一孝子书
一贤圣其使人勃勃莫不皆然邑志之修岂止为山川
道里建置沿革而已修邑志者其可不以春秋自处哉
卷七 第 21a 页 WYG1254-0290c.png
古之人谓春秋成乱臣贼子惧予于邑志亦未尝不曰
乱臣贼子惧也盖春秋之惧以天下邑志之惧以一邑
邑志同乎史矣天下一邑又岂有不同者乎周子曰果
若是也天下之邑将无志矣某曰天下无志非志病也
不能以春秋自处病也孔子以天自处修志者以春秋
自处有原于是书也其果以春秋自处乎不以春秋自
处乎其果以春秋自处也是以天自处矣吾于获麟之
贺又当拜有原于长兴不然吾不知其所谓志矣周子
卷七 第 21b 页 WYG1254-0290d.png
曰是固一论也某遂书此以为志序不知有原以为何

  寿李母九十序
李氏母寿九十九十之寿可易得哉故凡神完气昌聪
耳明目岁至百九十者人皆曰此异人也此其有吐纳
导引之术也茹草木饵金石之能也不然而若人者亦
奚以至于此夫以吐纳修饵为寿世之奇人僻士盖或
有已堂庋闺阃之人以烹调纴织为务者乃亦有是能
卷七 第 22a 页 WYG1254-0291a.png
哉而母无是矣母之于此果何道乎古之寿也无事为
神心安为泰而母之子某粗布菜根与世淡泊无一纷
扰而其孙某又以奇伟之气拔去流俗奋迅驰骤以自
趋于贤人君子之党而父子之间又能轻暖怡悦父以
勤母子以顺父各振其孝世之忘身辱亲以贻亲悔者
莫可胜纪而李氏父子之贤一家之间又皆怡然熙然
以乐无事而母之心安矣而母恶得以无寿乎是母之
九十者母有贤子孙也母有贤子孙而母之寿亦恶得
卷七 第 22b 页 WYG1254-0291b.png
止于九十乎嗟乎思尼父子舆之德则必思颜之何似
思伯鱼伋也之贤则必思上官之所由泰山之上而李
氏父子果知其有不属者在而母之寿也尚可涯哉尚
可涯哉今年十二月八日母初度世奇请予寿而某谓
予有一日长而予以寿母庶几李氏父子之知寿其母
者当又不止九十也
  寿尚公七十序
和阳麾帅尚公寿七十其厚橘潭请于予曰公可寿乎
卷七 第 23a 页 WYG1254-0291c.png
予未有以应也明年七十添一筹矣潭又曰公可以寿
乎予戚于公善其子廷臣予不敢绝物于公也乃应之
曰寿有三以道以天以修养也以天禀命有生贱贫富
贵不可移易老弗以戾而失少弗以德而畏以修养吐
精咽华超生出死刀圭入口而白日羽翰以道则异于
二者之撰矣天高海阔月到风来萧萧马鸣无一而非
天理鸢飞鱼跃无一而非真妙千红万紫可句可觞杨
柳梧桐可怀可挹苟非真虚真静真有所得真无所碍
卷七 第 23b 页 WYG1254-0291d.png
其孰能有以与于此哉是以道脉千古而寿脉亦千古
也道之天无穷而寿之天亦无穷也公孰居一于此哉
潭曰以公七十而耳聪目明筋力强健谓公非资于二
者不可然曰以道寿者乾开坤辟几何人哉公苟妄意
于是者非予苟妄意于公非予予不敢以是望于公也
嗟夫孔孟周程非人则已使果人也公何不可望哉昔
朱子谓人虽八十亦当硬寨做去公虽老矣使公果能
一喷而醒硬寨不已务求夫天之所以生我者何如吾
卷七 第 24a 页 WYG1254-0292a.png
之所以得于天者何如于此而不自绝焉则凡人之所
以堂堂万古而长存者尚何少于公哉使或不然徒以
七十而议夫千古吾见夸父逐日徒渴而毙而公不可
以为寿也潭曰公不绝物予尚敢绝于公哉果若兹也
公之寿也得无日乎
  遏恶传序
灵璧县博陆先生以遏恶传一帙致书某曰此纪善王
君为吾府推李公所大书者灵璧吴尹谓有警于世欲
卷七 第 24b 页 WYG1254-0292b.png
锓梓以传乃借恳于某曰先生倾盖定山其将何以处
乎是哉遏恶兹序敢惟吾子是托其无辞某取而读之
观其书公之审克明允发擿奸伏罔不精到虽古良吏
有弗过者乃窃叹曰世之司刑安得皆若公哉为史传
书若公者又安得皆若此哉公与传皆可谓无愧序而
传之宜矣然君子讲学则又不可以不审也书曰彰善
瘅恶树之风声易曰君子以遏恶扬善盖善善所以劝
君子恶恶所以戒小人而遏恶扬善又可一日废哉予
卷七 第 25a 页 WYG1254-0292c.png
尝观公治水黄河拯民于鱼虽胼胝手足有所不辞其
一念之仁盖炳如也至凡佐理郡务阳嘘春育旌孝表
贤亦无不至而公之可书岂止一遏恶哉而遏恶之书
今亦屡矣至所谓有善而劝邈乎其无一语不知何也
夫长于仁者未必或短于义专于秋者未尝不根于春
而书独于此盖将以公职在推谳据以耳目之所见闻
者书也又或以不有所杀曷有所生以遏乎恶者为扶
乎善也而或者又曰春秋为倾否之书五经之有春秋
卷七 第 25b 页 WYG1254-0292d.png
犹法律之有断案而书公遏恶者又将有以法乎春秋
也不然则是书也以鸾凤之悠缓不若鹰鹯之明快和
风甘雨之温粹不若迅雷风烈之奋疾可快人意矣夫
以安流伏槽之家而书之者乃独有取于此哉于乎四
凶不有而流窜放殛将何施奸慝不作而墨劓剕宫为
焉用明刑固所以弼教而礼义人人姻睦比比而皆相
与流动于黄羲周旋于周孔者而刑又将何所施也有
刑岂若无刑之为妙乎为公遏恶者固不知圣贤之大
卷七 第 26a 页 WYG1254-0293a.png
所谓善善长而恶恶短者何如也知圣贤之大夫又安
得无所见哉纪善君以撝谦自处不多上人其心必曰
吾以遏恶传公以吾濠梁一郡之大为公书傥公有扬
善可书而纪善君遗之亦将以补其传予虽迂钝无状
犁锄之暇尚当为公一序如今之序遏恶不腆也陆先
生以其高弟吴景来遂书以为遏恶传序可否请一教

  寿施翁八十序
卷七 第 26b 页 WYG1254-0293b.png
天下之寿道而已矣以寿则寿以道则无所寿非无所
寿也无所役于寿也岂无所寿哉邵子谓人以百为寿
天地以十二万九千六百为寿然以百视万以人视天
地何辽绝哉记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然曰
配曰无疆者盖万其百天地其人矣岂人力能哉故曰
道而已矣何哉道同则其寿同也故如尧之寿百五十
曰惟天为天惟尧则之者虽历万世而无穷也尧何如
寿哉文王之寿百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文王纯亦不
卷七 第 27a 页 WYG1254-0293c.png
已者亦历万世而无穷也文王何如寿哉岂特尧与文
王为然孔子之覆帱如天持载如地错行如四时代明
如日月无不然已岂特孔子为然若曾若孟若子思若
周程张朱于道有闻者皆然已寿岂偏于圣贤哉以道
则无所往而不寿也由是则彭篯非寿殇子非夭回何
害其为不寿蹠何害其为不夭哉嗟乎人固有挈天地
袭气母骑日月出入于不生不死为寿者嗟乎此何道
哉此可与老氏谋不可为吾儒道也朱子以偷生为昧
卷七 第 27b 页 WYG1254-0293d.png
天理吾儒之学果如是哉黄岩施翁寿八十公尝为民
牧罗源长官为贤令通府濠梁为贤倅且其子司训和
州以严以勤又知翁教子为人贤父矣吾指而屈之翁
之贤当缕缕也翁由是以沉潜乎姬姚孔孟之思咀嚼
乎周程张朱之味而不以老为勌翁之寿去百无几也
将特止于此哉虽与天地始终可也苟曰吾老矣吾老
矣古人谓人虽八十亦当硬寨做去又谓卫武公行年
九十犹作抑诗自警者皆诳语也翁何如翁何如翁子
卷七 第 28a 页 WYG1254-0294a.png
司训之僚邵先生率诸弟子诣定山谒予文寿疾风雨
中命舟秋江一日百里意亦勤矣翁亦可以想见其人
矣因其请且偕吾行也遂相与以寿其道
  寿李君怀玉海屋添筹图序
金陵李君怀玉寿其朋友乡党绘海屋添筹图求诸大
夫士诗寿之张秉忱持以挂予天峰草阁求序予观之
曰美哉图乎其所以幻吾怀玉者乎而曰寿怀玉不可
也秉忱曰有是予曰海屋添筹幻也神仙以其所幻天
卷七 第 28b 页 WYG1254-0294b.png
下之人不知其幻遂各以幻之幻之已幻之亲幻之君
幻之朋友幻之邻里乡党为所幻者人以为幻则曰是
虽幻我以神仙幻也以之视幻也岂厉也哉故庄周列
禦寇以蝴蝶蕉鹿梦幻其身而王母以瑶池幻穆天子
以三偷桃幻东方朔韩湘以蓝关雪诗幻昌黎林灵素
以怪诞幻徽庙无于其有虚于其实相与枕籍于幻而
不自知其不至于毁灭仁义弃绝理道不止也海屋添
筹谓非幻乎皇极经世以元十二会十二万九千六百
卷七 第 29a 页 WYG1254-0294c.png
为天地数海屋一筹沧海一桑田虽十二万九千六百
为几筹哉海筹盈屋天地几混沌海屋之筹岂复别有
一天地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海屋之人果安寓哉此
海屋之筹不谓之幻不可也而以寿怀玉哉秉忱曰果
若是也怀玉奚寿予曰易也去其怪去其幻而已矣去
其怪以还吾天理之正去其幻以正吾仁义之常老氏
毁绝仁义也而吾尧舜孔子则安夫仁义而不去神仙
灭弃理道也而吾尧舜孔子则守夫理道而不戻尧舜
卷七 第 29b 页 WYG1254-0294d.png
孔子天下古今之所法也怀玉何所从哉将以从夫幻
乎抑以从夫仁义理道之正乎从夫仁义吾不敢以非
仁义者寿从夫理道吾不敢以非理道者寿理道仁义
怀玉之所固有以其所固有者寿故曰易也曰老氏曰
神仙夫岂固有哉怀玉之质朴茂近道傥愤然硬寨力
谢其幻而曰尧舜孔子尔何人哉不至不已由是而台
耇由是而耄耋从容于仁义酣熙于天理寿愈高而道
愈高年愈尊而德愈尊也不然徒以幻得寿不可以入
卷七 第 30a 页 WYG1254-0295a.png
于尧舜孔子其为怀玉寿何如哉秉忱曰非子言几误
怀玉然诸大夫士诗必有同此以发者岂能无待于先
绠而深汲者乎予识高景阳识怀玉怀玉亦予二十年
前故人也于其幻也得无念哉遂抗颜以书他日酡颜
鹤发盎然道气而大趋阔步有过于天地间者未必非
怀玉也
  月轩序
安仁艾君叔明号月轩夫月也有诗人之月有文人之
卷七 第 30b 页 WYG1254-0295b.png
月有诗颠酒狂之月有自得性天之月韩昌黎盛山十
二诗序谓追逐云月文人之月也杜子美诗谓思家步
月清宵立诗人之月也李太白捉月采石而其诗又谓
醉起步溪月诗颠酒狂之月也黄山谷谓周茂叔人品
甚高其人如光风霁月自得于性天者之月也夫诗文
人之月无所真得无所真见口耳之月也诗颠酒狂之
月醉生梦死之月也惟周茂叔之月寂乎其月之体感
乎其月之用得夫性天之妙而见夫性天之真自有不
卷七 第 31a 页 WYG1254-0295c.png
知其我之为月而月之为我也所谓曾点之浴沂孔子
之老安少怀二程子之吟风弄月傍柳随花朱紫阳之
千葩万蕊争红紫者是已盖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所谓圣贤之月也叔明之月果
何月哉叔明深于地理学每以蔡牧堂自负非得地理
之性天者不能嗟夫人之性天何往不在牧堂之性天
岂异于叔明之性天叔明之性天岂异于茂叔之性天
哉叔明于吾茂叔之性天不知果真得否也叔明往来
卷七 第 31b 页 WYG1254-0295d.png
予溪山雨阁最久要之当亦有得也人凡有叩叔明之
性天于青囊者不以曾杨廖赖之专而视叔明可矣凡
厚叔明者有诗月轩而某于叔明尤厚遂为之引
  韦氏族谱序
世尝以族谱为谱一族表世系使宗族子姓无所紊乱
于一族此一家之史也然其书年书月书邑书郡书里
道必书曰此某姓也此某氏也此某贤人君子之后也
书姬姓者必曰周文公旦之后书吴姓者必曰延陵季
卷七 第 32a 页 WYG1254-0296a.png
子之后书姚姓者必曰虞舜之后书孔氏者必曰仲尼
之后书司马者必曰程伯休父之后至于小邦僻郡卑
官陋邑无所闻于天下者又皆蔽而不书此何故哉盖
操欲上人者人之同情也惟其有欲操上人之心故以
吾之郭而拜子仪之郭以吾之狄而哭仁杰之狄何所
不至也嗟夫尧舜孔子之先岂皆尧舜孔子者哉有尧
舜孔子然后其族始大也颜孟程朱之先岂皆颜孟程
朱者哉有颜孟程朱然后其族始不可及也丈夫当磊
卷七 第 32b 页 WYG1254-0296b.png
磊明明以自树立而轩豁于天地之间不以第一等事
让人也惟其能自树立不以第一等事让人天下后世
自曰某族某人周公孔子也某族某人子思孟轲也某
族某人程子朱子也吾之族不求大而自大又岂待有
慕于同姓之大者而后大哉或曰天下之事未可执一
而论吾之族不出于周孔程朱固可以自力也使吾果
出于是吾将亦何以哉予曰出于周孔程朱者幸也出
于是而又能以之自勉是吾之族又能轩天轰地出一
卷七 第 33a 页 WYG1254-0296c.png
周孔程朱矣吾之族岂不益大以光而为幸中之又一
大幸也哉慈溪孤鹤周惟坤先生携长兴韦氏族谱诣
定山求序予观其谱略无有所扳缘依附者真一家之
信史也韦君某以进士出宰某县质直厚重观其谱略
亦可以知其人矣天下后世之谱凡有能自树立而无
所依藉者未必不自韦氏族谱始也
  赠司训洪先生秩满序
甚矣天下之师不一也有心传之师有讲说之师有句
卷七 第 33b 页 WYG1254-0296d.png
读之师有位号之师位号之师非弟子之所愿学上有
所命而下不得以不从者若今胄监与夫郡邑之师是
已句读之师操持铅椠析句分章而鼓弄雌黄而于义
理若罔闻知若今之所谓村学究者是已讲说之师坐
拥皋比明白义利毫分缕析无少差谬若朱子所谓已
落第二义者是已惟心传之师则有不然真乘法印以
心传心其不言之妙而自昭融于光风霁月之天流动
于鸢飞鱼跃之境若周濂溪之于二程李延平之于晦
卷七 第 34a 页 WYG1254-0297a.png
翁是已世之儒者不知心传之为何物率然自号师曰
某弟子也弟子曰某师也上下恬然不以为怪正心诚
意之传果安在乎吾道一贯之旨果有此乎是以师道
率至不行天下率无善教教与治相须有关雎麟趾之
意而后周官之法度可行无善教者所以无善治也故
孟子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以邪说诬民
充塞仁义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程伊川之
序其兄明道又曰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
卷七 第 34b 页 WYG1254-0297b.png
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传诸后无真
儒则天下贸贸焉不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故孟
子之与伊川夫岂无所见而故为是以聋瞽人哉盖以
师儒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本
苟师儒之教不行则人心不正天理不明邪说横流天
下望治其可得哉故古之人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谓
明道为孟子后一人而已者不我诬也莆田洪先生贵
忠以乡进士分教钱塘未几以忧去三载服阕来补江
卷七 第 35a 页 WYG1254-0297c.png
浦教事既满诸生陈允崇求言以赠予定山鄙人聋瞽
世务已十年矣先生之教之善否予岂得而知之以应
吾允崇之求哉予辞之再允崇求之再不徒再也至于
三至于四允崇犹有所不倦焉夫世之宦于四方者恒
有推之不去之说使先生之教不善何以致诸生之惓
惓者如此哉是先生之为师必非所谓句读也必非所
谓讲说也必非所谓位号也其将有所得于心传者哉
不然其亦将有所见而未及于行者哉抑未能行于今
卷七 第 35b 页 WYG1254-0297d.png
日而又有待于他日者哉予虽至陋然果于忘世亦非
所敢愿者则又不能不为一言以为先生地也允崇退
人有谓予者曰以心传心之说恐未可以告洪先生也
予曰不然胡安定之苏湖陆子静之九江夫岂非位号
之师哉予遂书以为洪先生行赠
  恩荣为马主事乃翁序
皇帝二十有三年春上太皇太后徽号诏若曰惟朕有
亲惟天下独无亲乎乃推其孝于天下俾凡有亲者咸得
卷七 第 36a 页 WYG1254-0298a.png
尽厥孝焉爰诏廷臣弗年以例咸赐诰敕封其父母肆
兵部主事臣谳已官其父安人其母不宁是已老老之
政天下靡不至焉大矣哉皇帝恩也昔者禹舜天下谓
之大孝武王谓之达孝夫孝曰大曰达可以至已然皆
止其身孝未有推之天下如今日之盛者我皇帝之孝
何如哉臣谳既受厥封定山臣某告曰惟我皇帝推恩
其下匪有求厥臣也老吾老以及其老惟兹臣下蒙恩
其上非有能以自致也推兹老老故亦得以老其老夫
卷七 第 36b 页 WYG1254-0298b.png
老老及其老恩莫大已蒙其恩以老其老幸莫大矣惟
其幸故天下罔不以为荣父焉于子必曰不仕何显子
焉于父必曰不显何孝故一命未沾其封敕已留涓滴
未尽其显扬已竭嗟乎兹岂常得者哉我皇帝之孝旷
古所无乃若兹典亦旷古之所无者故惟有复子明辟
者然后有鲁封有明德迪知者然后有陜议有施有报
懋德懋官厥或跅弛以惰冒昧以媮然欲藉兹以显扬
其亲吾恐龙章凤敕有弗可以多贷其下也臣谳何克
卷七 第 37a 页 WYG1254-0298c.png
以堪兹哉惟父以劝其子惟子以劝其父忠其忠以职
已益图报称有弗计其得益兹感激有弗谋其功乃若
兹诰乃若兹制乃惟显扬亦惟分也有弗过也于乎其
式敬哉臣谳乃曰是用兹警请书于素遂不敢辞
  赠姚廷伟序
予性拙不知时务每闻人有淳朴不矫饰者辄爱重之
企慕之若父子昆弟然惟恐其不与予接人有浮薄躁
妄者辄远弃之疾恶之若寇雠然惟恐其与予接今之
卷七 第 37b 页 WYG1254-0298d.png
世君子固多而小人亦不能无予之性虽僻如此然不
得以直遂其所愿欲者十常八九也予欲与接常不可
得予不与接者动辄满目至有推之而不得去者古人
谓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又曰书当快意读易尽客
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逢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古
之人已有先我而为浩叹者不独予也去年予过乡人
高景贤求所谓淳朴者与之游景贤举廷伟告予亟欲
见之而不可得也未几景贤之子辅及儒士李天禄过
卷七 第 38a 页 WYG1254-0299a.png
予予问廷伟天禄曰彼岂易得哉居浮华之中绤絺不
识夏纨绮不识冬温饱之外泊如也人有欺朴而侮弄
者辄不应至有叱其名出恶语以见侵者辄走闭其门
不出有问者又辄曰世岂无同吾名者哉予曰真朴人
彼岂不稔予而子之来不与俱哉天禄曰彼但以冠组
为柴栅宧达为土苴固恒戒其子曰毋近势毋逐利毋
与贵人达官者游自取败辱子之宧况虽若此其能畏
影而不走于日中哉予曰是之谓獐矣獐之始生未知
卷七 第 38b 页 WYG1254-0299b.png
鹿也见夫侈然其大巍然其角粲然其斑则骇然而走
以为若吾类者固当专其野一其质今乃炫然自露如
此何所与取朴哉彼盖得非以予为鹿哉天禄笑曰子
果欲其来也吾当致子之言买青山煮白石与子终老
于庄泉之上予不诳子也予曰子能为我言之敢借此
以为先容遂书
  赠张君良弼佥宪福建序
世有常谈以为迂阔然行之自我卓乎万世以为杰论
卷七 第 39a 页 WYG1254-0299c.png
而不容毫发有所少间者岂众人之所知哉仲尼之后
历千万古而知乎此者惟子思孟子明道三人而已子
思以至诚之业为悠远博厚孟子以霸者之民为驩虞
王者之民为皞皞明道以理之是非为御史论列而不
主于攻击圣贤岂有他哉天下之事有巨有细有缓有
急各有所见也丘山可重而鸿毛可轻吾则舍夫轻而
即乎重取夫大而忘乎小也世之人以激烈为职凌厉
为务苛察为能率曰不如是不足以称吾职嗟乎职固
卷七 第 39b 页 WYG1254-0299d.png
如是称哉职苟称矣其于国家之大体何如朝廷之元
气何如圣贤之所以如是悠缓者非自怯懦也盖存大
体而养元气也圣贤之外人亦何所学乎彼以激烈我
以吾厚彼以凌厉我以吾缓彼以苛察我以吾德处一
事也发一论也必于国体果无所损元气果无所亏吾
则行之如其不然则虽一日之间可以坐致太平吾不
为矣故如范我驰驱吾宁终日一禽不获而不诡遇一
日而获十也嶷乎其泰山乔岳蔚乎其鸾凤郊野充乎
卷七 第 40a 页 WYG1254-0300a.png
其参苓芝术而所谓孤峰绝壁阵马风樯而斩关夺将
之能可以束之高阁而不见其有馀用矣忠厚迂阔而
以邵以毕老成迟钝而以傅以周吾之学圣贤者如是
庸讵知一国非之天下非之亘千万古而非之者乎黄
冈张君以地官员外郎佥宪闽越张君有事江北尝过
我定山相与终日危坐虽未尝一及政事而气质凝重
固磊磊非俗吏也其同寅诸公于其行也托吾李君荩
卿求言以赠予恶敢以他图哉他日苟皆有以知重国
卷七 第 40b 页 WYG1254-0300b.png
体养元气寿我国家之命脉于无疆而不规规于天下
之末者未必不自张君始也
  寿鲍翁六十序
天地果无数乎曰有数天地果有数乎曰无数天地果
何如有无数乎曰以数言则有数以理言则无数一元
十二会十二万九千六百者天地之数也夫天地有数
而况于人乎而况于物乎此天地不能无数也以理言
之颜子贫且夭也然知其贫且夭也而人可以不学夫
卷七 第 41a 页 WYG1254-0300c.png
颜盗蹠富且寿也然知其富且寿也而人可以学夫蹠
闵然禦人于国门之外荡然自贼于淫乱之区而曰吾
有命吾有命者道固如是乎哉此邵子之学而二程子
之所以不屑为也往年浙友余中之过我溪云以皇极
经世之学授予读其书至王天悦所谓推以某甲之年
月必得某甲之时日而后富寿必先以某甲之年月而
后贱贫以至水陆舟车之所产东西南北之所居精粗
巨细之事无不皆然而至所谓福善祸淫作善降之百
卷七 第 41b 页 WYG1254-0300d.png
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略无一二授受之际予虽口唯其
义而曰一事不知儒者所耻而心实不敢以为学也其
故何哉盖以仲尼颜子之乐为周程的𣲖不敢为隔壁
好听之语以乱我吟风弄月之真花柳鸢鱼为程家生
意而不敢以雷从何起之赘以夺吾起处而起之妙天
下之事固各有真理人固各有真见也新安鲍翁六十
溪南吴以魁之戚盖贤而得数之寿者以魁父子万古
西山实深契我托以一言而理数肯綮正在我辈之所
卷七 第 42a 页 WYG1254-0301a.png
运斤而又不得有所以惜于翁也昔人谓天下之事不
离于数亦不执于数翁之寿也其可执于数乎
  送许生还上虞序
戊午之岁正月初吉有生白袍草屦通予门谓浙之上
虞许璋生挟一衾风雨寒暑不顾言若不出口而所言
皆根据在昔可与共学者乎予坐之大崖山中逾三时
有问疑则复至门予尝语之曰拘拘陈编曰居敬穷理
者予不然嘐嘐虚迹曰傍花随柳者予不然罔象无形
卷七 第 42b 页 WYG1254-0301b.png
求长生不死之根者予不然生欲往白沙谒吾陈先生
夫自生之乡去彼五千有馀里囊无粟衾里裂钱挂杖
头有几生又有老亲双垂白于堂只子不可再远吾于
此未尝不嘉其志而又未尝不恨其穷也不然吾自有
乐地夫何恨其将反而求寻乎予赠诗二章予兄大理
复和之尘既归歌数诗上卮酒于堂上暇则静坐以观
心且读圣贤书其乐何如也
 定山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