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327-07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鹿洲初集卷十
          广州府知府蓝鼎元撰
 记
  棉阳书院碑记
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余谓非必天下
也即一官一邑亦然欲正风俗必先正人心息邪说距
诐行贤才不可多得当培养而玉成之然则化民成俗
卷十 第 1b 页 WYG1327-0722b.png
之方兴贤育才之道莫先于明正学潮邑为岭南文献
之邦昌黎过化赵子助教而后英贤代兴文章星炳号
称极盛独正心诚意之学濂洛关闽一线相承之道统
则杳乎未有闻也余以菲才代庖兹邑适当频年荒歉
之后脱巾而呼者五营持梃而夺者遍野伏庭攀舆繁
言相告讦者日千七百有馀人尽瘁经营锄荆斩棘两
月而始稍就绪不谓廉耻道丧有林妙贵胡阿秋之孽
以后天教流毒远近历多年所招诱四方无赖为徒数
卷十 第 2a 页 WYG1327-0723a.png
百人驾言能书符治病为人求嗣又能使寡妇夜见其
夫以故城村风动澄揭惠丰之人无不笃信其术重趼
而至余闻而发指躬诣禽之庭鞫其所为多不可问乃
毙二渠魁从犯以次杖儆馀党数百辈皆人其人邑绅
士方以殄孽消妖洗秽浊而清明为快余则皇然内惭
谓教化不兴使吾民泯泯棼棼以至于此实官斯土者
之咎今群邪灭息醉梦初醒此风俗还淳人心返正君
子道长之一大机不可不明先王之道以道之也籍其
卷十 第 2b 页 WYG1327-0723b.png
庐于官毁其奸窦更其门墙以为阖邑人士读书讲学
之所榜曰棉阳书院棉之风俗将于是乎正棉之贤才
将于是乎得之矣顾惟书院之建必崇祀先贤以正学
统正统不明阳儒阴释之徒皆得窃其似以乱吾真宋
有白鹿书院亦有鹅湖书院明有河津馀干之讲学亦
有新会姚江之讲学同学孔孟同谈仁义而操戈入室
甚至诋紫阳为洪水猛兽毫釐之差千里之谬夫非天
下后世之大忧欤周程张朱五先生上接洙泗之正传
卷十 第 3a 页 WYG1327-0723c.png
下开万古之聋瞆宜妥侑斯堂春秋祀典勿替俾学者
识所依归而异端邪说不能淆乱孟子曰经正则庶民
兴庶民兴斯无邪慝自书院既建以后邪说息诐行消
人心正风移俗易礼乐可兴余亦幸兹雨旸时若百室
盈宁得于簿书鞅掌之暇与诸君子横经讲学溯白鹿
之渊源塞鹅湖之坑阱虽不敢谓廓清摧陷可能于斯
道有功亦庶几兹邑之风俗人才由斯而一大振起哉
希圣希贤自是儒者分内事世多闻之震惊则不学之
卷十 第 3b 页 WYG1327-0723d.png
故也吾所谓学者非穷高极远幽渺难行之谓即在尔
室屋漏人伦日用之閒尔心无邪则为正尔意无妄则
为诚尔为善人无为恶人则可以为圣人尊君亲上祗
父恭兄尔之能事毕矣文行忠信是为四教礼义廉耻
是谓四维吾所以移风易俗者在此所以兴贤育才者
亦在此愿诸生发愤自雄以圣贤为必可学登五子之
堂读五子之书行五子之事濂洛关闽将复见于今日
夫宁独一乡一邑风俗人才之关系也书院为屋三中
卷十 第 4a 页 WYG1327-0724a.png
祀周程张朱五先生前为诸生出入行礼之所后为闲
存堂凡学舍十有八院左有隙地可扩充尚迟有待余
忝一日长敢不揣固陋而为之记若春秋典礼祭享田
租同学诸子姓名另书他石
  重修潮邑义学碑记
自古美玉必藉良工美才成于师友师道立则善人多
濂溪岂欺我哉化民成俗之原惟在师严道尊人知敬
学是以昔贤殷殷立教泽宫之外复有义学之设责之
卷十 第 4b 页 WYG1327-0724b.png
专任之重也潮邑义学在县治谯楼之东始于康熙二
十四年前令臧君宪祖创成之为斋舍凡二十间迄今
将五十年墙倾椽朽瓦桷颓敝春雨漏淋无地容足诸
生犹勤勤于学声琅琅出金石閒余爱之因捐清俸设
法兴修先小学次大学幽斋曲径静几轩窗虽在阛阓
之中而有山閒静穆之致不可谓非读书之善地也士
为四民之首一举一动关系民风士习端则民生观感
兴起日趋于厚不端则乡里效尤放纵日竞于邪故士
卷十 第 5a 页 WYG1327-0724c.png
不宜妄自菲薄当以言坊行表为已任潮邑文物之邦
民风未尽淳美今盗贼廓清豪强敛迹讼师棍蠹渐次
驱除加以岁登大有万井盈宁正我民安居乐业兴起
教化之秋也余不佞不能家喻户晓惟有随事诱掖树
之风声使知孝弟仁让为官斯土者之所乐闻而所藉
以身体力行为乡闾孝弟仁让之矜式则所望于诸生
助我者非细也余以阖邑人心风俗分寄其责于诸生
而又以诸生立心制行学问文章分寄其责于司义学
卷十 第 5b 页 WYG1327-0724d.png
拥皋比之一二人可不谓专且重哉明经姚子先登笃
学能文之士也根柢深厚不同流俗可为诸生师表茂
才郑生大钊醇谨好学足迹不轻造公庭以之师小学
课童子克称其任义学之修二生筹土木董工匠悉心
经理备极贤劳余又念学租微薄清出前人乾没官租
文会张陂沙港济粮岁共谷二百馀石以为棉阳书院
及大小义学师生膏火之资循例详请不知上官其许
余否倘邀嘉惠亦斯文之庆也自笑寒酸力微规模窄
卷十 第 6a 页 WYG1327-0725a.png
狭未能恢而大之睇兹义学之侧有前令彭君未成之
废祠墙垣露立基址颇宽以之扩充义学建讲堂斋舍
当必大有可观者此与棉阳书院之左柯家废地如出
一辙余曾向柯生购求为书院增亭台讲室而生以外
出未归阻余之兴二者皆余心中所欲为之事未知余
之驻此有几月日木强戆拙为人所忌而上官怜我狂
愚欲改调他邑以去恐土木工程非旦夕所能猝辨后
之君子有与余同志者不独诸生之感亦余所厚望也
卷十 第 6b 页 WYG1327-0725b.png
义学诸生济济技彦皆一时之选而赵生世成林生爱
霖与书院之刘生峰锐林生之槛郑生炳文尤其矫矫
出群非复寻常士也附书于石以志一时人才之盛
  文光双忠祠祀田记
棉阳之祀双忠自宋熙宁閒始也邑志载军校钟英入
贡京师道出睢阳拜张许二公之庙已梦神告以将偕
南行指寝殿笥中遗像示之钟事竣还仍过庙如言诣
寝殿探箧笥果得像及铜辊以归一夕而至棉人素钦
卷十 第 7a 页 WYG1327-0725c.png
仰二公忠义谓灵爽所依必致佳祥千百载城池可保
无患乃建庙祀于东山之麓于是香火遍棉阳穷乡僻
壤皆有庙而文光寺后一祠则因明末寇乱薄城城中
诸绅士于岭东古庙请二公神像入城捍禦者也贼望
见忠魂金戈铁马率神兵杀贼遂遁去城赖以安于是
立祠祀焉顾祠惟田乃可久独此祠向未有议及者左
近文照堂有僧静会晨夕奉香火恐后来未必能继僧
乃请于邑之绅士捐赀置产为岁时荐享香灯之费得
卷十 第 7b 页 WYG1327-0725d.png
贵山都八啚中田一十三亩二分有奇请余书于石余
惟潮俗多淫祠自昌黎公建邦启土而外独双忠大忠
为正大忠祀宋丞相文文山先生双忠祀唐睢阳张许
二公皆可使百世下闻风起懦维千秋纲常于不坠者
也使当日睢阳无二公据守则贼势披猖河朔溃尽谁
保江淮以障东南半壁中兴二字夫岂易言前辈谓唐
之不亡二公之功不在李郭下盖非阿所好者矣二公
平生气吞逆贼忠愤常周宇宙亘万古而不为少衰使
卷十 第 8a 页 WYG1327-0726a.png
见戎马近郊梯冲乘墉必怒发裂皆殄歼丑类不留遗
子此理之必然而不可移易亦为民禦灾捍患之常非
棉人之好为语怪也棉人敬祀二公当学二公之忠义
食禄不分忧乘马不济难吾知免夫思忠义之为美凡
一毫非忠非义之事皆不敢为则孝弟由此而生而风
淳俗美为太平教化之助则崇祀二公捐赀置田者之
功亦不细也静会为棉阳好义僧赈饥埋胔不惮烦劳
庶乎韩公所谓颇聪明识道理者而余绝不敢与之游
卷十 第 8b 页 WYG1327-0726b.png
恐蹈昌黎大颠故事贻后世不白之讥而其有功于斯
祠则与诸绅士一片苦心均不可泯没也是为记
  游梦笔山记
梦笔山在浦城西北郊距邑可半里相传江文通读书
处也余童时即闻兹山为浦城名胜思欲一游不可得
乙酉春从学使沈心斋先生至其地出郭眺之心甚喜
行愈近而兴殆索然远望有二三古柏亭亭可爱既至
则奇止此矣柏之下为寺寺之旁为文通祠俗僧数辈
卷十 第 9a 页 WYG1327-0726c.png
荒草一丘非有他景也其为山也卑而小既无巍峨壮
伟俯视八州之槩又无奇峰怪石幽泉曲径爽人心目
之间徒以顽然一拳土久享芳名余甚惑焉岂所谓地
以人传者非耶不然何其负重望而中无实也将江郎
才尽而兹山之胜亦随之余终莫得其解请以问后之
来游者
  游茗川记
丙戍仲春既生魄何子馥庭从余游茗川茗川者馥庭
卷十 第 9b 页 WYG1327-0726d.png
家别业也在郡之东南蔬圃数百弓环可二里为巨园
园有巨池池有亭亭后有竹循竹而下池之东也有梅
花阁阁外梅树缭绕实累累如贯珠葱茏邃密宜避暑
池之西老柳偃蹇倔立小草芊芊散花杂木缤纷蓊薆
皆可爱行三四十步有小池荷钱方出水从池上过石
桥即南溪草堂也极西又有池无奇景取其水便于种
菜云折而北更十数椽风送花香烟飞岚色鸟雀语桂
兰间如笙簧听之忘倦转而南则高堂大厦难以言景
卷十 第 10a 页 WYG1327-0727a.png
稍转为篆松轩临巨池投于水鱼应手至豪歌放
饮攘臂谈天下事不知身之在何境也嗟乎如斯名园
其可易得乎哉单寒卓荦之士类能为山水增光而天
若独啬其遇甚至欲求容膝之安以与古人相晤对如
在三岛十洲可望而不可即而膏粱贵介名园深美不
为鹰隼犬马之场即为呼卢陆博之地而天每乐畀之
而不吝吾不知其何意也吾子年少未知得斯景之难
则未知不负斯景之难夫惟知其难而后能长保其有
卷十 第 10b 页 WYG1327-0727b.png
有之而负之未见为能保也余忝一日长乌能已于言
哉游兴酣作记示之
  游武夷山记
闽中山水幽奇以武夷为第一余之结想游兹也十年
矣武夷居闽北之崇安去江西为近余家漳浦在闽之
极南地邻东粤相去千五百里吾漳能游武夷之士百
未有一不独余为难也盖非有力者不能游即有力者
非有便道经历富沙潭阳之间欲其穷数月之力出千
卷十 第 11a 页 WYG1327-0727c.png
五百里之外以游名山亦未易睹斯豪举哉已丑夏吾
师沈心斋先生重来闽峤送之至崇安因得以从游武
夷殊快甚登问津亭入古观参天卉木夹道繁阴遂遨
堂上绕后庭摩娑断碣以为娱远望高冈弥天石壁有
幔亭二字大可二尺许黄冠云方广各二丈乃紫阳夫
子手书采茗童叟复呜呜歌唱相上下洵可乐也出回
廓临清溪土人编木为桴畀余乘之由一曲溯流九曲
两岸奇观目接不暇大王峰巍然高拱玉女亭亭若迎
卷十 第 11b 页 WYG1327-0727d.png
若送其馀群峰罗列拜舞俯仰进退皆似有眷恋情绪
大抵海内名山多奇在石未如此山浑然石骨俨似人
工削成巉岩昂霄巅大于麓水泉从石末迸出浏浏竹
树间如天半飞花滴历涧底峰峰皆然峰下溪流潆洄
坐水游山飘飘有仙意所以老氏之徒号为洞天而吾
乡山水无复有能出其右也余乃舍桴而步遍陟高岩
访名贤遗迹拜紫阳夫子于精舍谒定夫诸先生祠至
接笋峰而余怀不知何适矣峰高插天周环陡绝昔人
卷十 第 12a 页 WYG1327-0728a.png
以十围之木长十馀仞者为梯梯穷复接如登天之势
至上梯复穷则过鸡胸石石仅容足右壁立左临渊谷
不计丈必手扪铁索斜行不敢反顾行可三十步稍坦
古有亭今废从石畔排闼入过剑脊小失足则堕崖从
人多犹豫有半途而返者或竟坐峰下以须黄冠为余
言昔人多避兵于此若城高岩晚对峰金井兜鍪大小
藏三姑石小桃源皆避乱胜槩而天游阁一览台九曲
诸峰历历足下尤游人所托迹云余是以知升平之乐
卷十 第 12b 页 WYG1327-0728b.png
而登临之自适也假使余生当海宇未靖之日即有力
好游且无由一至于斯就令生长斯土而缘崖遁谷惟
恐见获何暇寻奇问胜圣人在上宇宙肃清山川木石
倍加妍秀此日吾师弟子从容暇豫攀跻徜徉于此间
可不知所由来与抑余又有私焉余与兹山相去千五
百里藉非吾师之来得以追随便道经历于此则余之
来游亦且未卜何年耳因执笔而纪其事以志君师之
恩于不忘若夫奇峰怪石之位置幽岩洞壑之隐沦仙
卷十 第 13a 页 WYG1327-0728c.png
舟虹桥御园之故迹前人之说详矣余皆不赘
  除庭草记
已丑夏余归自武夷过三山留中丞仪封张先生官舍
西园桐阴之下有轩高爽窗几明净余乐焉庭前荒草
蒙茸多灌莽名花怪石没其中余恶之顾谓童子斩之
茀之集其桀骜多刺者烈火焚之芜秽既清佳景毕露
余方以为快友人陈尚友李鳞苍冁焉而来尚友曰濂
溪窗草不除子奚为者鳞苍曰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
卷十 第 13b 页 WYG1327-0728d.png
一室余曰噫嘻善哉然吾亦闻之矣稂莠不除反害嘉
禾槎蘖不剪终成斧柯振古如兹今亦然耳夫濂溪窗
前细草芊芊纷披可爱未如灌莽之害也故留之可观
造物生意焉今斯轩之庭荆棘蔓延而其中古干异卉
奇石假山参差布列皆数十年之内所罗致于数百里
外者吾不为表而出之蓬蒿之下也可乎哉譬诸治心
去私克已而后天真复焉譬诸治国屏邪远佞而后正
士昌焉若陈蕃者明于大而略于小虽有扫除天下之
卷十 第 14a 页 WYG1327-0729a.png
志而疏于为谋语以泄败是亦大言欺世者耳古之人
夙兴夜寐洒扫廷内小心慎密无地不然未有忽近图
远不能治其一室而可以平天下者也虎狼在野凡人
操戈而逐之蜂虿入袖壮夫为之动色天下之祸常发
于细微而困于所忽可不慎与呜呼一室虽小可以观
大今人含垢何所不容而余独斤斤于此亦迂且褊哉
然使听其滋蔓而莫为扩清则心目之间常存茅塞虽
使濂溪居此亦不能以终日二友喟然叹曰有是哉盍
卷十 第 14b 页 WYG1327-0729b.png
书以记之
  饿乡记
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之所未曾
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
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
所未能逮也昔者伯夷叔齐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
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
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
卷十 第 15a 页 WYG1327-0729c.png
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
子为停骖者七日其后孔子之徒如曾子子思原思辈
尝窃往游焉或三旬九回或并日一归大抵与夷齐兄
弟甚相得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
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而麾之曰若避兄离母非吾徒
也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
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
来亦不可拒者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搆数楹与之亚夫
卷十 第 15b 页 WYG1327-0729d.png
乐焉未几而幸臣邓通亦贸贸然往伯夷叔齐勃然大
怒曰吾乡固清白世界也竖子敢来相辱命左右挤出
数十里外扑杀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
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然潜性放诞不能
安每越境与王无功游夷亦不禁梁武帝为侯景所迫
逃入是乡伯夷不纳因叩头力请不肯去卒免侯景之
刃夷惧为天下逋逃薮爰集乡人更训典严条约日出
数十人要于路以觇客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
卷十 第 16a 页 WYG1327-0730a.png
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𨽻鄙夫亟
扑杀之里门之外至于富贵庸人亡命至止亟遣之去
无辱唇齿自是之后游者日以众不得入者亦日以多
为所敬礼周旋去来任意者若唐韩愈宋吕蒙正范仲
淹而外代不过数人焉近世士大夫罕有得其门而入
者也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
人所知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征未半途
觉道路险巇苦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顿宽别
卷十 第 16b 页 WYG1327-0730b.png
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其民浑浑噩噩忘贫富贵
贱三光如飞弹大块如转圜俯视王侯卿相不啻蝼蚁
之尊持梁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伯夷叔齐
皆为余言是乡来历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
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尝流连是乡后又有
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
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
余笑而不信但乐其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
卷十 第 17a 页 WYG1327-0730c.png
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深以为二人独得
之秘恨玉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士之不自菲
薄有志是乡者自行束脩吾将诲之
  盘陀宜城记
出浦南二十里许无象盘陀之间有地宽旷弥漫数里
置之荒烟荆棘者千馀年矣昔人就其西为市市亦寥
落今未废附近居民若晨星十数里外亦无荐绅贤达
巨公名儒地瘠薄而人鲜少觇风景者之所不道壬辰
卷十 第 17b 页 WYG1327-0730d.png
夏五余与李君逊唐游屐南下至斯境心甚异之气象
开豁山川耸秀远近地无可与比者其高而润者如圭
璧错而列者如旌旗昂然插云霄者如鎗如笔坦然圆
且厚者如鼓近者不逼远者咸朝土田既多溪水潆带
吾两人顾而乐之谓其宫府之才废置閒散因相与度
地指画穷原竟委允宜筑城而居为东南第一胜槩城
西因旧市恢廓规模以来四方之商贾西偏潴水为湖
大开书院集四方学者相师友其间城北行二里许有
卷十 第 18a 页 WYG1327-0731a.png
双涧从大山负石飞下境幽奇清绝种梅竹成林搆别
业于中夹道植杨柳直接北门城南跨水港当孔道为
闽广往来之冲种松阴三十里下接蒲葵关上达浦邑
东临绥安溪纵舟顺流亦达邑治两岸桃柳联绵红绿
参错依稀江浙风致城之中祖庙厩库居室社仓家塾
楼台各有位次花坞果园沼沚卉木各有等差凡内外
宜高者筑深者浚亭者亭榭者榭桥者桥阁者阁凡花
之类无不莳果木之类无不植不十年间栋宇连云菁
卷十 第 18b 页 WYG1327-0731b.png
苍畅茂人民多则田地肥美诗书盛则名贤奋兴人杰
地灵遂为东南一大都会呜呼何其快也关东鄙语曰
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嚼
其吾两人之谓乎然以兹山形胜不生于大江南北之
间为王公贵人所识拔徒偃蹇荒徼见渺于田夫牧竖
而吾邑士大夫亦无有独具只眼相赏于风尘盖亦两
有不幸者矣显微阐幽是谁之责也作宜城记
  七贤图记
卷十 第 19a 页 WYG1327-0731c.png
此吾老友鹤石翁所贻也时雍正己酉春余以公忠为
国获戾上官待罪潮阳鹤石闻之惊悸轻千里遣一介
来视余既缕缕相慰藉并惠此图以供玩赏良友高情
于斯为摰恶可却也拜而受之则所谓七贤过关者盖
唐时张说张九龄李白李华王维孟浩然郑虔也隆冬
雪后兴会飙举偕出蓝田关游龙门寺郑虔奋笔图之
呜呼可不谓千载韵事哉元虞集题孟浩然像诗云风
雪空堂破帽温七人图里一人存又张辂诗二李清狂
卷十 第 19b 页 WYG1327-0731d.png
狎二张吟鞭遥指孟襄阳郑虔笔底清风满摩诘图中
诗兴长即画图之證也仿郑虔笔意谱斯图者曰静庵
明浙西钱塘人姓戴氏名进字文宗又号玉泉山人山
水人物擅一时之望鹤石曾祖宦浙江时得斯图以为
至宝传家四世今鹤石割所爱以畀余余敢不珍而重
之时披此图如对鹤石行将入深山结草庐徜徉林皋
之胜当挂此图于幽岩邃谷竹亭石厂之间如晋接曲
江青莲六七公一堂尚友又若七人之外隐隐有鹤石
卷十 第 20a 页 WYG1327-0732a.png
一翁追随上下于其际亦庶几不寂寞矣乎濡毫作记
以示子孙俾后之观斯图者千秋百世而下无不知有
鹤石并鹤石祖宗之精神亦俨然不朽焉斯弗虚良友
之赐也已鹤石姓阴氏名念珖字琫素闽之宁化人鹤
石其别号也辛亥暮春十有八曰记
  陈玉山画记
海阳山人陈玉山高士也以善画名一时余耳熟焉顾
余于画素少所许可又所见皆时流俗笔堆青砌墨无
卷十 第 20b 页 WYG1327-0732b.png
一可人意者因以此轻量天下含毫士即闻玉山名弗
信也庚戍秋以纂修郡志之役得与玉山游见其端方
静穆无世路脂韦之气心异之时余方博访旧闻以显
微阐幽为已责玉山为余言潮帅卢烈姬殉节事余喜
而笔诸书以为有心世道者益甚爱且敬之余结想林
皋躬耕自乐玉山为余作课耕图山水人物皆闲雅有
致视世所谓绘事者相悬若千仞之渊余于是知此中
有人矣造其庐幽斋数椽结搆金山之麓出北门不过
卷十 第 21a 页 WYG1327-0732c.png
数十武负郭临流草亭石榻悬崖曲径登眺而上下则
有名花异卉脩竹茂树参差错杂于其间亦城市山林
之胜槩也考槃在阿硕人之薖非所谓有道而隐者欤
游憩之馀复纵观其笔墨布置神色种种高妙翎毛花
卉之工尤其超轶绝伦者玉山以余为知已畀我杏林
春燕图儿曹争宝贵之四儿云翼来潮玉山复以斯图
见惠盖肖物入神几莫能穷其涯际余于是遂酷好之
深骎骎乎有画癖矣夫画神鬼易画人物难画凤麟易
卷十 第 21b 页 WYG1327-0732d.png
画鸡犬难鸡本俗物天下最难著笔者一经玉山点染
遂不见其俗而见其高惟其传神入妙也雄鸡卓立顾
雌若有情雌鸡见雄似奋弥伏羽毛森𥪡气色如生鸡
雏历落母侧或出翼间或隐毛下游行饮啄浑噩神情
靡不曲肖虽使化工赋物亦何以过于斯佳哉技乃至
此乎使玉山生长大江南北之间或遨游京师齐鲁岂
至今尚尔寂寂仅驰声誉于荒陬余以此悲玉山之不
幸也然兰生幽谷岂必待人而后芳玉山笔墨自足千
卷十 第 22a 页 WYG1327-0733a.png
古传不传固非所计余独有以信其必传盖非阿所好
也闻余言者幸及玉山之未老多购其画而藏焉他年
一绢片纸皆足为海内宝贵始知余说之不谬云喜得
斯图爰书以记之
  高隐屏小记
石则高而隐于树下似列屏因以名焉陈子玉山高士
也不朝不市倚金山之阿以自适飘然有古逸民风其
为人端静朴雅操履狷介韦脂凉炎之气淘然净矣好
卷十 第 22b 页 WYG1327-0733b.png
笔墨渲染自娱肖物工妙余所见海内名手颇多如君
者甚少是以独深嗜之敢劵其必传耳传不传非玉山
之意世情贵远贱近未必能知其所以然数十年后当
有饥渴思之者人生一艺可传即不与草木同朽况其
为隐者也品之粹行之高并所居之地皆足以传耶于
戏自有潮即有金山有金山即有此景有此石千馀年
无赏识者独留以待玉山且待余之磨琢造物者可谓
无意乎考槃硕人于今如昨高隐屏足千古矣雍正九
卷十 第 23a 页 WYG1327-0733c.png
年八月十五日记
  怪尹记
丁未冬余在潮阳闻海丰有怪尹焉不知其何所谓明
年春便道丰邑问诸其民曰而之令君是何如之怪耶
对曰不然爱民如子理邑如家吾丰循良仅见也然则
曷为以怪名曰布衣蔬食不事上官好直言触讳忌官
以此怪之余闻愀然曰布衣蔬食何害于人不事上官
事国事民以廉直为怪余不知之矣薄暮宿丰郊尹来
卷十 第 23b 页 WYG1327-0733d.png
视余果衣古布衣骑羸马以两𨽻导行余曰噫善哉清
操逼人君独不畏夫媢嫉乎尹曰然嫉者多矣吾行吾
素耳嫉我不过去一官吾徒步归何害盖是时岭表廉
能吏无出尹右者尹目中亦寡所可独与余相得甚欢
先是五日前抚粤中丞杨公驺从过尹境尹惟扫一馆
以待他无所有杨公曰吾所欲劾者三人一曰贪二曰
庸三曰怪尹夷然长揖曰前二者下官无之三恐不免
请受劾杨公不悦诘以地方事条对了了在尹境内行
卷十 第 24a 页 WYG1327-0734a.png
三日数问田间民乃知尹为政明决折狱如神嫉恶严
而待民恕禄俸外一钱不染地方大小事务无不办杨
公喟然太息曰吾几失子子之守连驰六禀谓子怪诞
贪墨请出弹章纠子不意子之贤若是吾今知子子勉
之自是始有谓尹非怪者然是守终不能容必欲去尹
而后快而丰邑向来陋规尹俱革尽独雍正五年税契
溢羡未奉全解之檄存贮邑库凡上官公事捐输修造
战船炮台之类就中支解俱用公文一钱不私入已守
卷十 第 24b 页 WYG1327-0734b.png
弗知其详即思以此中之乘尹之省遣官籍其帑摄其
家人尹闻摭守受赇事列状通揭遂以互讦并解任中
丞公议于鞫明之后特疏荐尹不谓尹事未了中丞奄
逝袒守伐尹者遂稍稍出矣然守已自伏其赇又受尹
庭折拊膺愤恨未几以病卒由是亦被尹不白名凡所
存库皆目为赃支解公用令偿拟极刑追赃九百司臬
楼公少之为增至一千三百有奇尹若为弗闻也者读
书谈笑不改其乐比秋审复以戆直触中丞傅公怒当
卷十 第 25a 页 WYG1327-0734c.png
事皆为尹危尹昂然侃侃不少让由是怪名大著海丰
士民惧尹之终受累也倡义乐输为尹偿应追之数尹
乃获免尹自解组后屏去从人独以孑然一身出入祸
难之际险阻不知劳苦不避时或赁一仆为炊油油自
得粤东郡邑人士无不慕尹之名争欲一见尹面尹亦
若为弗闻也蓝子曰嗟乎尹未尝怪也上官以为怪则
怪名甚哉居下位之难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
而治上官岂可不事哉尹精神勃勃不可遏抑行当复
卷十 第 25b 页 WYG1327-0734d.png
用用必大且显愿从兹稍避怪名焉清操直节必不可
变要惟敛之于内勿使触人耳目则免祸之道也我辈
天生钝才既不能阿谀攀缘违道以干当权之喜悦岂
可复炫廉逞能以技彦不啻自口出槩望之三代以下
老氏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怠
色与骄气尹其奉为韦弦乎虽然余自病不能医而为
铁汉谋药石尹且笑之尹去位未几余以上官侵渔西
谷弗能掊克代偿平空飞祸视尹有加所赖潮普士民
卷十 第 26a 页 WYG1327-0735a.png
及当途士君子好义同声为余了此重累余未尝怪也
而祸难则一然则尹之得罪亦岂必尽在怪名欤且两
人之祸譬诸遇贼尹见贼之将杀已也先挥一拳击贼
首毙之从者撼而挤尹于水余拱手与贼较论贼剚刃
而颠之水死不死虽皆有天亦以见余之不如尹远甚
也使当时亦如尹之怪为一方除蠹国巨贼虽自落水
不亦善乎抑闻之穷愁险难乃君子进德修业之资动
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学三载以来读书阅历所得
卷十 第 26b 页 WYG1327-0735b.png
颇多余将拜仇人之赐尹亦自此勉之矣尹姓王氏名
者辅字近颜江南天长人以诸生举贤良召见特授海
丰县令京兆尹孙公嘉淦督南学时所荐士也粤人谓
孙公知人
  高叟洞可堂记
浦邑东郊五十里有高叟洞洞之名不知何自昉或曰
晋仙人葛洪栖隐处或曰宋高东溪先生读书于此纪
传皆不载余意后说为是而梁山之上东溪书屋存焉
卷十 第 27a 页 WYG1327-0735c.png
有不得不姑阙者洞处万山之麓三面峻峭独开其南
为门户门内两山拳然从大峰迤逦而下似双鹅形雌
鹅曲项在田际雄鹅昂首若向天鸣者巅坦平可容一
屋余曩为诸生规模阔大以其陋也置之宦海风波孤
忠靡骋遥忆涧峦如在天上思欲移家入空谷耕山而
食守先圣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训命长儿云锦相度
之结茅数椽名曰可堂堂广一丈四尺深丈有七尺房
广九尺深如堂之数东西小屋三楹深广各不过十尺
卷十 第 27b 页 WYG1327-0735d.png
栋桷诸材出伯兄敬庵所助其陶瓦则良友黄泽斋赐
也土木工匠之费鬻一婢充之既落成轮耶奂耶柴扉
不具土阶不筑编篱为捍聊存内外而已夫何可之有
哉虽然可不可在心者也心以为未可则甲第连云亭
台数里尚蹙若无容身之地以为可则管宁藜床嵇康
锻灶坐卧且有馀适况如斯之绰绰者室虽小山则大
地虽狭天则多田虽少冈可稼木虽濯根可斸是造物
者藏富之区也何不可之有哉余将垦蓬蒿辟峭壁种
卷十 第 28a 页 WYG1327-0736a.png
黍稌薯芋姜瓜错落石罅外莳松杉竹木内植橘荔枣
栗诸果之品以百数岭上梅花涧边桃柳以及兰桂薇
荆诸花之植以百数参以畜牧五七年而成富家陶朱
公可坐致也东西两涧至鹅嘴合流甘棠白石间淙淙
然大有佳趣堰为池可钓可濯涧畔松阴扫地布席焚
香煮茗可展卷作竟日坐坐则濡毫著书或集子弟亲
友讲经史小学近思录数章客至则摘园蔬炰笋蕨射
鸡取鱼放饮尽醉醉则枕一石以卧觉而徐徐然起命
卷十 第 28b 页 WYG1327-0736b.png
儿曹援琴而鼓之以清客怀操毕舞剑数周以壮客气
复令诸子并携巨砚对客挥毫较临摹工拙随兴赋诗
或联吟一二首投壶对奕复挈巨觥持弓矢登观德之
坡以中且贯革为胜负又相与陟危峦穷叠巘居高眺
远目极天地之广大天地间之乐复有过于斯者乎世
途险阻官场为甚欺君父则不可以对天日顾君父则
不可以对上司安所得适可之地而居之惟此堂名可
乃真可尔拂袖还山将坐卧于此堂寻濂洛关闽之统
卷十 第 29a 页 WYG1327-0736c.png
绪修宋元二史改陈寿三国志纵读生平未见书随笔
撰述为世道人心之助更推求民生利病经济设施使
后生小子皆可出为世用无处士虚声之诮庶几不负
此堂焉古人躬耕畎亩隐居以求其志岂仅坐茂树以
终日濯清泉而自洁而茂树清泉其当前受用者也则
以此高叟洞为李愿盘谷也可南阳卧龙冈也可紫阳
白鹿洞也可何必深辩东溪之果否来学及沈沦神仙
荒渺之说以滋人世之惑哉爰书以为记
卷十 第 29b 页 WYG1327-0736d.png
  游惠州西湖记
辛亥冬十月余将之羊城留惠州闻城西有湖为天下
三西湖之一心羡之既生魄偕友人散步出西关一望
澄然延袤十里许山青水绿桥阁参差依稀武林图绘
足未至而身已驰初不意岭外之有斯景也循苏堤过
西新桥遂登六如亭吊朝云墓望孤山临西子池苏堤
孤山皆本杭州西湖之旧傅会雷同余所弗喜但东坡
远谪专赖此湖归善钱塘若合符节虽尽举山川而姓
卷十 第 30a 页 WYG1327-0737a.png
名附丽亦君子所不厌况金钱犀带既资工筑侍儿魂
魄尚眷恋兹则谓苏家之私有以朝云当西子可也前
山有浮图曰泗洲下为表忠祠祀建文殉难御史王度
以洪熙初谅江州判刘简配忠节相同故表而出之前
为崇道祠祀濂溪周子今不见从者曰即景贤祠原祀
周子以博罗主簿豫章罗子配万历间会英祠圮杂祀
诸贤于崇道祠则唐平章事张锡宋崇政殿说书陈鹏
飞学士苏轼提刑杨万里博士唐庚御史陈次升丞相
卷十 第 30b 页 WYG1327-0737b.png
吴潜文天祥益以明人何真王守仁乃改为景贤祠今
则惠守皆跻禄位作生祠矣百十年后牌位山积谓万
贤祠可也怃然下山麓趋烟霞桥桥介丰鳄二湖间截
丰水而堤而桥其内为鳄湖东坡所筑放生池自谓少
有功德者置之勿复道耳上有永福寺浮屠所居今惠
守吴公简民建惠阳书院于侧以居学者取逃墨归儒
之义大可人意又北为丰山山前归云洞明兴宁令祝
允明有辞镌诸石访平远台故址溯横槎溪溪故丰源
卷十 第 31a 页 WYG1327-0737c.png
所自出还睇湖中古观巍峨黄冠所宅倦于行从旁指
数芳华州荷花浦平湖堤明月湾澄心亭湖光亭点翠
洲落霞榭寻坡诗望湖楼故处仍返西新泛渔艇游湖
心亭陟黄塘徜徉于留云亭上远望黄峒石埭诸山半
径樵归水帘飞瀑彷佛天台武陵不复知瘴海气象从
人指前面有桃花源龙塘水最佳宜茶唐子西有烹茶
说又有清醒泉甘太守钦采饮之而甘以为不入世味
故名泉上为榜山中有凤栖洞韶华石石埭之东为飞
卷十 第 31b 页 WYG1327-0737d.png
鹅岭西南有涧曰濯缨绕石环泻逸韵锵鸣东南沙子
步为子西岭以博士唐庚所居名之也对峙南隐堤有
铁陵桥大通桥集鸥渚纵观荔浦泛菱溪钓台经浮碧
渚披云岛而归则斜阳已在山矣黄冠秃子之巢窝老
兵俗吏之祠堂余未暇为悉数也嗟乎以斯湖之景位
置姑苏燕台之间点缀作兴岂杭颍二湖所能过不幸
远弃遐荒摧残濯濯于蛮烟瘴雨海天寥落之外仅遇
东坡一为知已子西留相于时卜居亦不能有所发明
卷十 第 32a 页 WYG1327-0738a.png
为此地壮山川之色况今四五百年又更寂寂斯亦宇
宙间一缺憾事也余家行潦珍若蓬瀛恨不能移此湖
于高叟洞中作东南半壁之名胜又虑此间世情日巧
心计日多将有以妒为爱议决塞而田畴之湖不从余
以偕隐余安敢保其厥终第为庄诵陶鲁过兹之言曰
向使此地不湖万兵可屯为受敌之地庶有所惮而不
敢废则斯湖之幸也夫
  惠阳书院碑记
卷十 第 32b 页 WYG1327-0738b.png
惠阳刺史吴公治郡之数月风清政肃民气和舒乃推
本化原留心士习萃十二邑州成人小子程文艺而观
其行能一时甄赏汇征皆邦之望郡人咨嗟叹美谓百
年来不多见公曰未也士行为民俗之根牖民以淑士
为鹄君子之教有本有末君子之学匪专不精予其建
书院开讲堂育我士子俾皆范围于孝弟忠信礼义廉
耻之大讲求民生匡济为
国家有用之儒吾民观感兴起自日迁善而不知乃相
卷十 第 33a 页 WYG1327-0738c.png
丰湖北鳄湖东就永福寺旁隙地恢而扩之取逃墨归
儒之义弗厌其逼筑惠阳书院若干楹讲堂学舍亭轩
楼阁毕具凡四阅月而造成中祀濂洛关闽五夫子俾
南方学者不谬所宗创置书田若干顷为春秋祭祀师
生膏火膳脩之费归善海丰等十二州县咸有之不专
一地示至公且溥而可久不废也延名师讲正学诸生
百十礼乐彬彬蓝子曰于戏美矣空谷足音非龚黄小
补所及也凡民虽智不能自为风俗端士习以作之倡
卷十 第 33b 页 WYG1327-0738d.png
不啻家喻户晓转移最捷惠之民其一变至道乎公闽
南宿学以经济见重于时曩刺湖州廉能之声震两越
今之来也未期月而讴歌匝道知民间之疾苦念周穷
檐雪数载之沈冤人称孝肃其于士习民风又若此可
谓知所本矣从兹惠阳士子皆敦学行必有鸿才伟品
出为邦家之光而农工商贾又各守法奉公尊
君亲上相化于时雍风动之俗公之功其可忘耶宜志
所由镌诸珉石俾他年治惠者勿替引之其费金钱若
卷十 第 34a 页 WYG1327-0739a.png
干缗出公廉橐暨好义诸君子共成者爵里姓氏及书
院屋宇间数田地顷亩处所粮租佃名具刻碑阴
  游珠江阁记
五羊城南大江中小渚拳然昔人谓之海珠此珠江所
由名也宋前哲李忠简昴英读书其上乡人肖像祀之
国初砌墉堞为炮台用资守禦城南恃以为固然世俗
通称曰海珠寺则粤人崇佛尚释而李祠有僧主扫除
因以寺名归之耳余入粤数年舟过其下者屡矣以浮
卷十 第 34b 页 WYG1327-0739b.png
屠所宅懒于一游壬子夏初偕友人泛舟江上由日近
亭溯海珠巨炮周罗势甚雄壮中间高阁接天丹艧巍
雅曩所未尝见者因问此阁由来从者言方伯王公倡
建余曰噫善政也附城炮台以海珠为最要东西掎角
作省屏籓地利得焉第处江心不能居高望远是其所
不足者自建斯阁靡遐弗瞩四面八方一人一骑无能
飞跳而越直作大江望楼为
国家磐石之卫非仅骚人逸士游览登临之所方伯公
卷十 第 35a 页 WYG1327-0739c.png
之功斯为大矣拾给而登穷最上一层东望虎门南望
顺德香山汪洋万顷历历足下白云西樵罗列西北山
川之要害形胜之阨塞人民土田番舶梯航之众盛胥
于一览收之下为李公祠旁后往僧小屋有唐吴道子
绘佛像镌诸石并无所谓海珠寺乃知前此传闻之误
也返舟浮大白尽兴而归居久之偶论海口兵防及诸
修举废坠事称珠江阁之胜制府鄂公曰然附城炮台
此为最要顾时方议毁子亦曾闻之乎对曰未也公曰
卷十 第 35b 页 WYG1327-0739d.png
王方伯精堪舆学以海珠震炮不利议撤炮台建吕洞
宾许真君庙为粤东造福吾弗敢信持不可乃建高阁
资远望列炮住兵如故余曰噫善夫海宇升平夜户不
闭去炮台而果能福粤东方伯公之见善也降祥降殃
惟人自召建一庙而即能转移方伯公之术又善也虽
在盛平不忘武备存天理笃民彝而弗乞灵于地理总
制公卓识正论足大破千古之惑斯又善之善也非古
大臣孰能及此此游为不虚矣遂记之
卷十 第 36a 页 WYG1327-0740a.png
  得平蛮碑石刻记
出端州东门可一里有平蛮碑焉明万历间平粤西八
寨新安汪道昆为之文吴郡周天球书也碑高丈馀广
丈有五尺字大如拳钩勒甚工致神庙庚辰以迄于今
未有过而问者虽在阛阓之中阅江楼侧晏游之地等
之荒烟蔓草也久矣余两至端州未有闻壬子夏仲从
制府鄂公巡海口相江堤溯峡而上复至端州吾友江
濆野人为余言平蛮碑故迹命工备楮墨拓之书法坚
卷十 第 36b 页 WYG1327-0740b.png
劲秀雅有晋唐人遗意子瞻所谓刚健含婀娜庶几近
之端人士睹兹鉴赏如破天荒挟楮携墨伺碑下日不
知凡几人此石骎骎生色焉阅端州高要郡邑乘艺文
栋充独斯碑阙而弗载尤不可解窃怪世人贵耳贱目
百千万里之外僧坟寺塔珍若球图以兹大役丰碑文
无纰缪字追古人屹然市中万目共见偃蹇一百五十
有馀年曾不得一人知已至于郡邑志乘并罔纪及当
亦汪周二公所愤懑不平者也然粤中字学好尚赵董
卷十 第 37a 页 WYG1327-0740c.png
文苏中土人携古金石度庾岭多废然而返有章甫适
越之叹斯碑所处既非得地又弗能从时俗之所好寂
寂固宜二公其又何憾焉今遇知已纸贵洛阳固兹碑
之积厚流光应当出为世用然风尘物色发自何人则
佥曰江濆先生之功先生亦笑而任之不辞也
  望七星岩记
端州七星岩名胜也岭西山水之奇此为第一隋志谓
之定山余阅端州志七区连突形势如北斗故名最著
卷十 第 37b 页 WYG1327-0740d.png
者曰崧台即石室岩耸石广二十馀丈高二百丈有奇
下为石室南北二门似人功辟成生风烟中高五丈馀
宽广可坐百人左右各有穴入以烛前为高星浦西壁
有石如悬钟击之铿然以石击地作鼓声所谓石钟地
鼓者是也唐李北海邕书景福二大字及石室记镌诸
石又有璇玑台水洞副墨岩抱珠井诸胜唐宋以来游
人书名氏纪岁月镂石间不可悉数连逾沥湖群岩匝
布如列星曰屏风曰阆风曰天柱曰蟾蜍曰仙掌曰阿
卷十 第 38a 页 WYG1327-0741a.png
陂六岩相距或一里半里或二里皆不出十里之外合
石室岩而七之沥湖环其下可通舟春夏之交湖水盛
长虽蓬瀛无以过也余丁未入粤结想游兹再至端州
骋目未能壬子后五月约同侪治游具诘朝命驾狂喜
连宵坐待东方之一白又以尼者中止心不能平乃命
长儿云锦邀江濆野人登制府东楼而望焉雉堞之外
奇峰森立如雕如削如假如绘郁苍磊砢在水中央方
之武夷觉九曲乘桴嫌其水小较杭州之西湖又觉土
卷十 第 38b 页 WYG1327-0741b.png
山拥肿不如玲珑荡漾信乎虽蓬瀛无以过也中原山
水若斯之胜者寡矣云锦曰闻老兵言沥湖水浅至冬
多涸为陆此不足恃江濆野人喟然而叹曰在人耳浚
其淤疏其源筑堤启闭以时蓄泄又为之花柳竹木楼
阁亭台以点缀之左右田畴皆资润泽佃渔之利惠及
贫家何中原名胜之可比余曰噫非我与若其谁肯任
之吾侪一游一屐兹岩且莫之能当他何论焉以素有
山水癖如余不免有对面不相逢之叹牧竖秃厮龌龊
卷十 第 39a 页 WYG1327-0741c.png
冥顽偏若与此岩结知已事不可解大抵如斯此则存
乎山川之福命于我与若无与也云锦曰今日楼头一
望已足为山川增色以此当十日游也可江濆野人曰
然请记之记然后能增色不然后谁知者余笑而下楼
作望七星岩记
 
 
 
卷十 第 39b 页 WYG1327-0741d.png
 
 
 
 
 
 
 
 鹿洲初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