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a 页 WYG0312-03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胡注举正
             常熟陈景云撰
史记田横入海居岛中张守节正义曰海州东海县有
 岛山去岸八十里杜佑通典云海州东海县田横所
 保郁洲亦曰郁洲汉赣榆县是唐人皆以横所居海
 岛在海州胡氏注既引史记正义之文又曰北史杨
 愔避谗东入田横岛是岛以横居之得名且并以愔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b 页 WYG0312-0382d.png
 亦尝匿此地矣按北齐书及北史皆云愔潜之光州
 东入田横岛齐神武令光州刺史搜访以礼发遣光
 州隋改东莱郡隋志云东莱郡即墨县有田横岛是
 愔匿即墨海岛史文明甚至海州之地此时方南属
 萧梁愔不得越境至此合齐书北史及隋志考之则
 田横所居海岛自当以三史为是
刘玄建元更始更字前后两汉书注皆不音盖读本字
 与刘更生之更同按礼月令岁且更始陆氏释文无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2a 页 WYG0312-0383a.png
 音则知当作如字陈氏集说及胡注并音平声者非
诸葛武侯后出师表此臣之未解一也未解犹言未晓
 胡注解读曰懈言未敢懈怠非也
续汉志扬州刺史治九江历阳而九江属邑寿春下刘
 昭注引汉官云刺史治二说互异胡注言本治历阳
 后移寿春未详何㨿通典复云自寿春移历阳其说
 又不同
晋成帝咸和三年陶侃诸军讨苏峻既筑白石垒又立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2b 页 WYG0312-0383b.png
 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以分兵势 注引丁度曰庱亭
 在吴兴按通典云白石垒在城西盖即白下也(张敦/颐六)
 (朝事迹白下本江乘之白石垒也齐/武帝以其地带江山移琅邪居之)则大业三垒必
 亦与台城相距不远故更屯军其地以分贼势何事
 远筑垒于东偏之吴兴乎又唐武德三年李子通渡
 江攻沈发兴取京口法兴遣兵拒战于庱亭胡注以
 庱亭在毗陵西北此注是 吴志孙权将如吴射虎
 庱亭盖庱亭乃自秣陵至吴所经地元和郡县志庱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3a 页 WYG0312-0383c.png
 亭在丹阳县东四十里此其证也广韵庱字平上二
 声并收平声注庱亭在吴兴上声注庱亭在晋陵盖
 本有二地胡氏盖失之细考耳
哀帝兴平元年凉张天锡遣司马纶骞奉章 注纶姓
 谱曰魏志孙文端臣纶直按文端当作公孙文懿即
 公孙渊也唐人撰姓谱因避高祖庙讳故举其字晋
 书宣帝纪可证文懿臣纶直亦见宣纪而魏志无之
 所引书名亦误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3b 页 WYG0312-0383d.png
孝武太元十四年徐邈与范宁书足下慎选纲纪必得
 国士以摄诸曹按纲纪乃主簿之职见李善文选注
 盖主簿即摄诸曹事者故邈欲宁慎其选耳今注云
 郡以僚佐为纲纪不明悉矣
安帝元兴三年桓玄曰礼太祖东向左昭右穆 注昭
 本如字为汉讳昭改音韶按汉代讳昭未见所出汉
 当作晋(昭本如字唐李涪语又见陈/高祖永定元年周立五庙注)
义熙元年卢循遗刘裕益智粽 注蜜煮为粽又云粽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4a 页 WYG0312-0384a.png
 角黍也按以后宋废帝杀江夏王义恭以蜜渍目睛
 谓之鬼目粽事互證则前解为长
九年五月乙亥魏王嗣如云中乙卯遣刘絜屯西河
 注乙亥丙子几四十日五月无乙卯恐是己卯按丙
 子乃乙卯之误
十一年夏赫连建击秦入新平广平公弼与战于龙尾
 堡禽之 注刘煦地理志凤翔府岐山县唐武德七
 年移治龙尾城按夏秦搆兵战于新平则龙尾堡即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4b 页 WYG0312-0384b.png
 新平境内地新平在唐为邠州与凤翔岐山之龙尾
 城不相涉也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杀檀道济并其子植等十一人诛
 之惟宥其孙孺 注惟宥诸孙之在童孺者按宋书
 孺乃道济少子邕之子盖尽诛诸子惟宥一孙
元嘉十七年敕西州道上不得有车声 注宋白曰汉
 武帝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置扬州刺史理秣
 陵西州槁冶城之间是其理处刘繇为扬州刺史始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5a 页 WYG0312-0384c.png
 移理曲阿孙策号此为西州按汉扬州刺史理寿春
 晋武平吴始移秣陵非汉武也刘繇刺扬州在后汉
 献帝初时寿春已为袁术所据故渡江驻曲阿非自
 秣陵移理也又为西州之号始于孙策于史亦无所
 见(续汉志扬州刺史治九江历阳而九江属邑寿春/下刘昭引汉官云刺史治胡注又言本治历阳后)
 (移寿春与此处所引异/通典云自寿春移历阳)
元嘉二十二年祸流储宰 注盖欲并杀太子劭按储
 谓太子宰谓太宰司徒江夏王义恭注遗其一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5b 页 WYG0312-0384d.png
元嘉二十九年鲁秀鲁爽程天祚出许洛 注引鲁爽
 傅天祚为魏所获是年与爽秀俱来奔按通鉴上文
 天祚先自魏逃归爽秀降宋在后非偕行者注所引
 与前注戾
孝武孝建二年魏宗爱召百官于都坐又大明八年蔡
 兴宗于都坐语颜师伯两都坐俱有注按之则后注
 是也宜删前注以后条易之
明帝泰始元年诛江夏世子伯禽 注义恭命其世子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6a 页 WYG0312-0385a.png
 伯禽是以周公自处按伯禽之名乃孝武所命事见
 宋书注非
车驾屡幸贵第按贵第即指庆之之第观下文自明注
 谓时贵之第非
泰始七年百姓卖儿贴妇 注有两解后解是又唐律
 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盖典犹质也贴即
 卖矣
齐高帝建元二年上汤杀囚 注因时有囚行瘟疫宜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6b 页 WYG0312-0385b.png
 汗遂上汤以蒸杀之其解似误当考
武帝永明二年为禁司所觉投之江水 注禁司主防
 禁诸王者按注非也齐武猜忌诸王设置防禁事据
 通典云齐朝时建康西有石头津东有方山津各置
 津主贼曹直水诸员以检察禁物此则所谓禁司也
 时武陵王晃自南徐还建康其私载兵仗为禁司所
 觉盖舟过方山津而津吏发其事也
两眼刺史尚不敢调我况一眼乎按陈显达与桂阳王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7a 页 WYG0312-0385c.png
 休范兵战于杜姥宅飞矢贯目事见废帝元徽二年
 注未之及
永明三年巾卷在庭 注云巨员翻武冠也郑注礼记
 云武冠卷也按注音释俱误卷当作如字读宋颜延
 年皇太子释奠国学诗云巾卷充街按晋制国子生
 见祭酒博士单衣角巾执巾一卷故曰巾卷李善注
 颜诗云巾箱也所以盛书亦非
永明十一年板王融宁朔将军 按板字注有两解或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7b 页 WYG0312-0385d.png
 说是
难可轻𧝬衣裾 注𧝬义与敝同按注说甚晦后汉赵
 岐娶马融兄女而鄙融尝与友书曰马季长不持士
 节三辅高士未尝以衣裾𧝬其门徐勉语殆本此又
 史记驺衍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索隐云襒拂也音
 疋结反𧝬与襒同
明帝建武四年王晏外弟阮孝绪 注外弟妻弟按外
 弟乃姑子注非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8a 页 WYG0312-0386a.png
永泰元年王瞻宏之从孙 注王宏之以仕晋宋武帝
 辟召无所就按瞻乃宏从孙宏之之族二王俱有傅
 见南史瞻附宏傅后
和帝中兴元年须来至白门前当之一决 注白门建
 康西门西方色白改以为称按建康外城十二门无
 白门盖谓白下门耳白下在新亭东犹东府城之称
 东城也齐永明中移琅邪城于此为屯军要地是冬
 梁武兵逼建康新亭及琅琊城主相继降附而都城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8b 页 WYG0312-0386b.png
 受围是明證也注非
梁武天监四年寇城侵淫 注侵淫以痈疽为喻侵毒
 好肉为淫按侵淫犹浸淫也见汉书司马相如傅颜
 注犹渐渍
中大通元年袁昂为吴郡不降 按吴郡当作吴兴注
 未举正
太清元年诸将言侯景之叛由崔暹 注崔暹劾权贵
 诸将恨之故以景叛为暹罪按注说犹有未尽暹为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9a 页 WYG0312-0386c.png
 中尉尝劾侯景诸将既素憾暹故因景叛欲以激变
 罪之
杜弼檄荡舟称力 注引左传齐桓公与蔡姬乘舟于
 囿荡公事非也论语奡荡舟孔安国曰奡多力能陆
 地行舟
简文大宝元年齐立世宗妃元氏为文襄皇后 注后
 东魏孝静帝女按后乃孝静妹非女也
衡阳王献畅之孙 注畅武帝之孙按畅乃武帝弟非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9b 页 WYG0312-0386d.png
 孙也
敬帝太平元年齐兵出栅口 注宋白曰庐州东南至
 栅口今谓之新妇口三百八十四里按三百八十四
 里六字当在至栅口下下卷王琳至栅口注可互證
陈霸先拒徐嗣徽于白城按白城即白下城与东府城
 称东城同
陈高祖永定元年余孝顷出自豫章据石头 注引汪
 藻说豫章西石头渚即殷浩投书处按世说殷洪乔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0a 页 WYG0312-0387a.png
 作豫章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亟书既至石头悉掷
 水中盖都下人缘殷赴郡附书而殷甫出都过石头
 城即投之江水非豫章石头渚也汪说误 石头城
 在建康西乃赴豫章孔道至石头渚在豫章西如既
 至石头则业已越郡境不当更有投书事矣
宣帝大建五年国家待遇淮南失之同于蒿箭 注引
 唐高祖语按魏文帝以孟达为新城太守群臣多以
 为非宜帝曰譬以蒿箭射蒿中耳此唐高祖语所本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0b 页 WYG0312-0387b.png
 也注当引之
六月齐主游南苑从臣赐死者六十人 注史言齐主
 淫刑以逞按北齐书赐当作暍盖从官多以触热骤
 毙赐乃字误耳注未及正而误解纲目亦仍通鉴讹
 本之误周密齐东野语中已辨之
终遘苌宏之𤯝谓王琳不识天命自取违天之祸也注
 泛引苌宏事失其旨矣
大建八年王轨骤言于帝 注不从容而言之谓骤按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1a 页 WYG0312-0387c.png
 骤犹数也与左传赵宣子骤谏之骤同注非
大建十一年事由乌丸轨宇文孝伯因言轨捋须事
 注孝伯何为出此言欲以求免然终不免按宇文孝
 伯四字当属上读因言者即郑译之言也注者误断
 其句遂作此解盖仍胡氏读史管见之疏
周使伊娄谦与元卫聘齐考异曰谦傅作拓跋伟今从
 周书帝纪 注伊娄与拓跋同所自出则伊娄谦本
 传作拓跋不为无据按考异自言拓跋伟与元卫傅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1b 页 WYG0312-0387d.png
 纪不同非谓伊娄拓跋之异也注误
长城公至德二年张贵妃生太子深按后祯明二年废
 太子胤始立始安王为皇太子于时未也太子当作
 始安王注未举正
隋文帝开皇十年越州高智慧反 注会稽郡梁置东
 扬州陈改吴州平陈改吴州后改越州按平陈下衍
 改吴州三字
开皇十七年虞庆则还至潭州临桂岭 注庆则傅作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2a 页 WYG0312-0388a.png
 潭州按两潭字有一误
仁寿四年畜生何足付大事 注今人詈人犹曰畜生
 言其无识无礼若马牛犬豕然特畜养而生按畜生
 犹畜产也畜产见后汉书刘宽傅盖言六畜所生也
 则以此詈人其来久矣注非
炀帝大业六年初帝欲营汾阳宫考异曰张衡傅云帝
 幸衡宅之明年幸汾阳宫又云明年又幸汾阳宫本
 纪皆无其事疑傅误按幸衡宅之明年大业四年也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2b 页 WYG0312-0388b.png
 是年四月始诏营汾阳宫而齐王暕以从幸汾阳得
 罪即此月也似与衡傅合然诏营之后宫成帝幸不
 出三旬恐无是理则暕传亦误温公前采暕傅偶未
 擿其误注者亦未能举正也
大业九年今段何如 注今段言自今以后一段事按
 今段犹言今此六朝人常语观晋以后史可见注非
恭帝义宁元年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晋阳乙巳郗士
 陵降己巳康鞘利北还按考异是年七月己酉朔则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3a 页 WYG0312-0388c.png
 己卯乃六月朔也乙巳二十七日与己酉相去止五
 日其中无己巳此定有误注未之及
唐高祖武德元年萧钜琮之弟子按此语已见前大业
 六年此重出注未之及
李密送所获郎将于洪建皇泰主命戮于左掖门外如
 斛斯政之法按于洪建疑即于洪达洪达缢炀帝见
 考异所引蒲山公傅及河洛记皇泰主加以惨戮盖
 正其弑逆之罪也但建达互异当有一误又是年宇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3b 页 WYG0312-0388d.png
 文化及谋逆同党中有孟秉及明年窦建德擒化及
 斩逆党孟景等其名亦前后不同盖景即秉字因避
 庙讳嫌名易之
如以蒿箭射蒿中耳注当引魏文帝语已见前
武德二年行军总管段德操击败梁师都兵德操孝先
 之子 注段孝先柄用于高齐之季按孝先名韶当
 书名注未举正
武德七年合瞑抱之趋出 注人睡则目合而瞑按合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4a 页 WYG0312-0389a.png
 瞑疑会暝之误会暝蒙上向夕言之谓日光已晦也
 注误解又见后一百九十七卷契苾何力破高丽兵
 追奔数十里会瞑而罢是也
武德九年达官皆来谒我 注突瘚言达官犹中国言
 显官按突厥中无达官之称帝以中国语指其贵臣
 耳
太宗贞观十年恪为吴王 注自此以上皆皇弟也按
 此注当在上魏王灵夔为燕王下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4b 页 WYG0312-0389b.png
正由宇文述虞世基裴蕴内为謟谀外蔽聪明故也
 注炀帝大业三年令宇文恺作洛阳西苑述恐当作
 恺按恺在当时止董营缮之事未尝关预朝政其为
 謟蔽聪明速隋之亡皆述与虞裴之罪耳作述为是
贞观二十年流殃搆祸乃自运初 注言戎狄之流殃
 搆祸乃自唐兴运之初按运初即蒙上与天地俱生
 二语言之下文云混元以降即谓运初以来也注误
 解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5a 页 WYG0312-0389c.png
贞观二十一年命修终南山太和废宫为翠微宫 注
 杨大年曰翠微宫在骊山绝顶按史明言修终南山
 之宫而云在骊山绝顶非也注未辨其误而采之
高宗永徽四年睦州女子陈硕真 注吴孙权分丹阳
 立新安郡按新安当作新都至晋太康初新安始立
 郡
总章二年以张文瓘为东台侍郎考异曰陈纪在乾封
 二年 注陈字必误按陈乃新字之讹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5b 页 WYG0312-0389d.png
天后垂拱四年堂邑人董玄寂 注堂邑汉县按博州
 之堂邑隋代始置非汉县也汉之堂邑乃今之六合
 耳此承后汉书注及通典之误
 先子尝言胡身之注通鉴于地理最有功而惜其尚
 有疏舛每叹注书之难因成举正十卷手稿屡经改
 窜黄中频岁负米远游未录副本戊辰秋居庐之暇
 收拾遗书独此编得于屋漏鼠啮之馀纸墨漫漶殆
 不可辨补缀零落仅存什一藏弆不谨罪戾实大视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6a 页 WYG0312-0390a.png
 能读父书者独何人哉甲戌夏日男黄中谨识
 
 
 
 
 
 
 
通鉴胡注举正 通鉴胡注举正 第 16b 页 WYG0312-0390b.png
 
 
 
 
 
 
 
 通鉴胡注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