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312-03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二  宋 胡三省 撰
   通鉴二百五十八(凡三条/)
昭宗大顺元年李存孝擒孙揆韩归范紤以素练
 史炤释文曰[糸*斥]其字未详(海陵/本同)余按丁度集韵[糸*斥]音
 充夜翻以绳维持之也二百六十九卷梁均王乾化
 四年[糸*斥]音昌者切亦非
惟华邠凤翔鄜夏之兵会之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312-0365b.png
 史炤释文鄜作鄄注曰吉掾切地名余按通鉴言诸
 镇之兵会伐李克用者也华者镇国军之兵也邠者
 静难军之兵也凤翔者岐陇之兵也鄜者保大军也
 夏者定难军也通鉴前书张浚会宣武镇国静难保
 大定难诸军于晋州可以见矣史炤以鄜为鄄不考
 故尔鄜音夫
二年成都军民强弱相陵将吏斩之不能禁乃更为酷
法或断腰或斜劈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312-0365c.png
 史炤释文曰劈博厄切分也(海陵/本同)余按音博厄切者
 乃擘字其字下从手不从刀从刀者音普壁翻剖也
   通鉴二百五十九(凡一条/)
乾宁元年刘建锋马殷引兵至澧陵
 史炤释文曰澧陵楚地余按唐书地理志醴陵县属
 潭州澧当作醴史炤以其地在战国时属楚邪自秦
 罢侯置守之后不当单引战国地理以释唐时州县
 以马殷后封楚王遂以其地为楚地邪则此时刘建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312-0365d.png
 锋主兵马殷特偏将耳且其兵方至醴陵未得湖湘
 块土其地既未属马殷殷又未受封为楚王可遽以
 醴陵为楚地乎其义例不明有如此者
   通鉴二百六十(凡一条/)
二年上曰就使沙陀至此朕自有以枝梧
 史炤释文曰梧五故切斜相抵触也余按唐昭宗所
 谓枝梧者正引汉书诸将慑伏莫敢枝梧之枝梧为
 说如淳汉书注曰枝梧犹枝也臣瓒曰小柱为枝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312-0366a.png
 斜柱为梧今屋梧斜柱也未尝以斜相抵触为义枝
 梧皆读如字
   通鉴二百六十一(凡二条/)
四年朱友恭攻黄州瞿章弃城南保武功寨
 海陵本释文作翟章注云翟直格切姓也又音狄余
 考通鉴上下文乃瞿章非翟章也瞿音其俱翻
葛从周奔还杨行密追之及于渒水
 史炤释文曰渒普计普卖二切水在丹阳(海陵/本同)余按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312-0366b.png
 类篇渒音必至翻水名在弋阳今渒河在来远镇西
 十里来远镇即东正阳也东至寿州二百里史炤音
 释俱非也
   通鉴二百六十二(凡一条/)
天复元年王珂遣间使告急于李克用
 史炤释文曰间使间谍之使(费本/同)余谓敌兵断道遣
 使者投间道而行谓之间使非间谍之使也此后多
 有以间使为间谍者不欲偻数观者详之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312-0366c.png
   通鉴二百六十三(凡一条/)
二年削渍松柹以饲御马
 史炤释文曰柹锄里切(海陵/本同)余按音锄里切者果名
 松柹之柹音孚吠翻斫木札也时凤翔受围积久刍
 竭故削松柹令薄渍以饲马详考字书果木之柹今
 人作柿乃木札之柿字也从孚吠切木札之柿今人
 作柹乃果名之柹字也从锄里切炤音之误颇亦由
 此二百八十卷晋高祖天福元年二百九十三卷周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312-0366d.png
 世宗显德四年削柹音皆误
   通鉴二百六十四(凡六条/)
三年李克用笑曰贼欲有事淄青
 史炤释文曰淄青并州名属河南道余按炤释淄青
 与二百三十三卷宪宗元和十年二百五十五卷僖
 宗中和二年释淄青之误同而更添属河南道四字
 夫淄青之属河南道是唐天宝以前十道按察采访
 使所统自分建藩镇而淄青自为一道号平卢节度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312-0367a.png
 使李克用言贼欲有事淄青者时平卢节度使王师
 范举兵袭取朱全忠之兖州克用知全忠将攻师范
 故云尔
成汭作巨舰齐山截海劈浪之类甚众
 史炤释文曰劈匹历切破也又博厄切分也(费本/同)
 谓从匹历切为是辩已见前
李嗣昭等复取振武城杀吐谷浑降者二千馀人
 史炤释文曰吐谷浑西域国居丼松山之阳洮水之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312-0367b.png
 西余按吐谷浑自高宗时为吐蕃所破举国内徙其
 国之故地尽入吐蕃此时吐谷浑多居代北不复在
 丼松山之阳洮水之西矣
天祐元年陈班贬凑州司户
 史炤释文曰凑千侯切又则侯切余按新旧唐书地
 理志无凑州凑当作溱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溱州
 溱州时属黔中节度使然凑字亦无千侯切一音
朱全忠表称邠岐兵逼畿甸请上幸洛阳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312-0367c.png
 史炤释文曰天子千里地曰畿天子五百里曰甸余
 按禹贡天子五百里甸服孔安国注云规方千里以
 为甸服去王城面五百里面五百里则自东至西千
 里自南至北亦千里王畿千里以四方言之甸服五
 百里以一面言之畿即甸也非有千里五百里之殊
 若周礼夏官九畿之籍方千里曰国畿则王畿也禹
 贡之甸服也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
 里曰甸畿侯畿则禹贡之侯服也若甸畿已为禹贡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312-0367d.png
 绥服周官之甸畿非畿甸之谓也
皇后出自捧玉卮以饮全忠
 史炤释文曰卮古字作觚饮酒器也余按觚有棱之
 器也卮圆器也古字未必以卮为觚盖炤以为抵即
 卮字误作觚耳炤又曰古以角作抵受三升审观炤
 释盖袭用应劭汉书注而不能尽用之也劭云卮饮
 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古卮字作抵郑玄礼器
 注凡觞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312-0368a.png
 升曰散史炤谓抵受五升既与应劭异抑以郑玄所
 谓觯者为抵与然后世之玉卮非古之抵也
   通鉴二百六十五(凡二条/)
泌阳刘存
 史炤释文曰泌阳县名属泌县余按炤既曰泌阳县
 名矣不应又曰属泌县是必曰属泌州而误作属泌
 县也然泌州本昌州治枣阳唐武德五年改为唐州
 天祐三年朱全忠徙治泌阳表更名泌州此时唐州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312-0368b.png
 未改为泌州不当以泌阳属泌州为释欧史职方考
 只书唐州
昭宣帝天祐二年封皇弟褆为颍王
 史炤释文曰褆时尔切余按温公注扬子褆以支翻
 又音题未尝从时尔切
   通鉴二百六十六(凡六条/)
梁太祖开平元年梁王入馆于魏魏博节度使罗绍威
恐王袭之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312-0368c.png
 史炤释文曰魏博唐之藩镇也节度贝博魏相磁洺
 卫七州治魏州(海陵/本同)余按唐代宗广德元年平史朝
 义以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禦使是年夏
 五月丁卯制分河北诸州以魏博德为魏州管此藩
 镇之始也大历七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表分魏州
 置澶州八年昭义节度使薛嵩薨承嗣袭取相贝洺
 卫磁诏诸镇讨之卢子期之败磁州复归于昭义而
 淄青李正已取德州遂为己有承嗣所有者魏博贝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312-0368d.png
 相澶卫洺七州田悦之败洺州复归于昭义自此世
 袭更史氏何氏乐氏罗氏皆保有六州故罗绍威之
 悔诛牙兵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
 安得七州哉
山后八军巡检使李承约
 史炤释文曰山后八军谓涿营瀛莫平蓟妫檀皆属
 卢龙节度使卢龙乃幽州范阳郡也(海陵/本同)余按涿营
 瀛莫平蓟妫檀此卢龙巡属八州非山后八军也涿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312-0369a.png
 营瀛莫平蓟皆在山前惟妫檀在山后又有新武二
 州与妫檀为四州置八军以备契丹河东故有山后
 八军巡检使卢龙古塞名在平州肥如县燕慕容令
 所谓守肥如之险者也唐武德初改肥如为卢龙县
 后置卢龙军于其地寻又以范阳节度使为卢龙节
 度使而治幽州卢龙之地非幽州范阳郡地也若曰
 卢龙节度使治幽州范阳郡则可矣
朱全昱睨帝曰朱三汝本砀山一民也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312-0369b.png
 史炤释文曰砀山秦之砀郡在唐为宋州余按汉书
 地理志梁国故秦砀郡颜师古注曰以有砀山故名
 砀郡汉初置梁国都砀后都雎阳应劭曰砀山在砀
 县东括地志曰砀山县本汉砀县在宋州东一百五
 十里是则砀山县唐属宋州不为宋州也宋州治睢
 阳唐志云光化二年朱全忠以砀山虞城单父曹州
 之成武表置辉州则砀山县此时属辉州矣
以养子宣武节度副使友文为开封尹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312-0369c.png
 史炤释文曰宣武节镇本治宋州梁徙于汴州(海陵/本同)
 余按唐肃宗乾元二年置汴滑节度使治滑州上元
 二年废宝应元年复置河南节度使治汴州代宗以
 田神功为汴宋节度使亦治汴州大历中李灵曜作
 乱于汴州命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讨平之因命忠
 臣以淮西节度治汴州德宗建中二年分宋亳颍别
 为节度使以宋州刺史刘洽为之治宋州寻号宣武
 节度使此宣宋节度治宋州之始也至兴元二年刘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312-0369d.png
 洽破李希烈得汴州遂徙治焉自此迄于唐亡宣武
 节度皆治汴州未尝徙也及梁受唐禅定都汴州乃
 复徙宣武节度于宋州而汴州置开封尹史炤殆未
 尝深考本末也
以权知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
 史炤释文曰高季昌字赂孙陜州陜石人余按五代
 史高季昌字贻孙非字赂孙也陜州峡石人非陜石
 也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312-0370a.png
二年晋兵犹屯余吾寨
 史炤释文曰余音馀又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即其
 地以为寨(海陵/本同)余按汉书朔方有余吾水时晋兵救
 上党而屯余吾寨炤指朔方之余吾水为注计其地
 之相去无乃太远汉书地理志上党郡有余吾县章
 怀太子贤注曰余吾故城在今潞州屯留县西北晋
 兵所屯正此地也
   通鉴二百六十七(凡三条/)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312-0370b.png
三年岐王置翟州于鄜城
 史炤释文曰翟直格切余谓翟当读为狄春秋战国
 时岐梁泾漆之北皆戎狄之地岐王置翟州盖取诸
 此
刘守文以重赂招诱契丹吐谷浑之众
 史炤释文曰吐谷浑乞伏乾归之苗裔自后魏以来
 名见中国居于青海之上焉余按吐谷浑徒河鲜卑
 慕容涉归之庶长子晋时度漠而西居于青海之上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312-0370c.png
 其后遂以为部落之名自晋以来通鉴书吐谷浑屡
 矣史炤前此释文亦言其出于鲜卑慕容氏于此忽
 以为乞伏乾归之苗裔乞伏乾归据河陇在东晋太
 元间当是时吐谷浑立国久矣乌得以为乞伏乾归
 之苗裔乎炤释前后牴牾大率如此又按高宗之世
 吐谷浑为吐蕃所破徙鄯州寻徙灵州唐为置安乐
 州以处之后吐蕃复取安乐州而残部徙朔方河东
 今刘守文所招诱者河东管内云朔等州之吐谷浑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312-0370d.png
 也不在青海之上
四年晋王退卧帐中张承业褰帐抚王曰此岂王安寝
时邪
 史炤释文曰褰帐说文绔也余按说文所谓褰绔盖
 因春秋传徵褰与襦而有此说张承业褰帐言褰开
 晋王所卧之帐耳安可以褰绔为释
   通鉴二百六十八(凡四条/)
梁太祖乾化元年南平襄王刘隐病亟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312-0371a.png
 史炤释文曰亟纪力切敏疾也又去吏切余按礼记
 夫子之病革矣革读与亟同病亟言病势危急也不
 当以敏疾为释若去吏切之亟数数也愈非病亟之
 义史炤大抵只据广韵为释文更不寻绎通鉴文义
 其敝至此
二年帝夜遁旦至冀州蓨之耕者皆荷锄奋梃逐之
 史炤释文曰梃木片余按此即孟子所谓制梃以挞
 秦楚之坚甲利兵之梃梃者杖也岂木片之谓乎此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312-0371b.png
 亦信用广韵之过也
博王友文来朝请帝还东都
 史炤释文曰朝请才性切余谓朝请之请汉书固音
 才性翻然通鉴书博王友文来朝朝字当句断请帝
 还东都请当读如字朝字属上句请字属下句文理
 晓然史炤惟不知句读遂并文理失之是后二百七
 十一卷均王祯明五年林思谔来朝请幸所治炤亦
 以朝请释之其误同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312-0371c.png
均王乾化三年徐温曰浙人轻而怯
 史炤释文曰江水东至会稽山阴而折故吴会之地
 因以称浙(海陵/本同)余按浙江上游受衢婺歙三港之水
 水出两山之间盘回百折至钱塘而入海故谓之浙
 江越婺衢台明温处七州为浙东杭苏常润秀湖睦
 为浙西此唐末所分也钱氏时跨有两浙故徐温谓
 其兵为浙人若云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此汉
 桑钦水经之说至唐已分山阴西界置萧山县浙江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312-0371d.png
 过萧山入海太史公谓吴为江南一都会故后人谓
 吴为吴会今苏州是其地也吴会之地固亦属两浙
 不得颛称为浙也或以吴会指言汉吴郡会稽之地
 然汉会稽之地兼有七闽七闽之地唐为福建观察
 使所统唐末为威武军节度使所统非浙也
   通鉴二百六十九(凡一条/)
祯明元年刘鄩引兵自黄泽西去道险士卒援藤葛而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312-0372a.png
 史炤释文藤作蕂注曰蕂诗證切苣蕂胡麻也余按
 胡麻今人皆种之其根浅手可擢而拔岂可援以登
 险乎山路多藤葛故刘鄩之卒援以登险道藤音徒
 曾翻
   通鉴二百七十(凡四条/)
四年严可求以厚利募赣石水工故吴兵奄至虔州城

 史炤释文曰吉州有赣石山遂兴水与虔州相近(海/陵)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312-0372b.png
 (本/同)余按虔州之赣水自州治后北流一百八十里至
 吉州万安县界为滩十有八怪石如精铁突兀廉厉
 错峙波面俚俗谓之赣石非山名也水工生长于其
 地习知滩险熟于操舟然后无触破覆没之患故以
 厚利募之以行舟若山则安用水工哉
以忠义节度使高万兴兼保大节度使并镇鄜延
 史炤释文曰鄜延并州名余按唐末以鄜州为保大
 军延州为保塞军梁改保塞军为忠义军则鄜延二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312-0372c.png
 州为二镇矣
李嗣源见晋军桡败
 史炤释文曰桡火高切其字从手(海陵/本同)余按桡字从
 木音奴教翻势屈为桡左传所谓师徒桡败音义正
 如此
五年贺瑰攻德胜南城设睥睨战格如城状
 史炤释文曰睥睨邪视也(海陵/本同)余按城上短垣谓之
 睥睨非邪视之睥睨也通鉴下文言如城状可以知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312-0372d.png
 矣
   通鉴二百七十一(凡一条/)
六年赵王镕雍容自逸事皆仰成于僚佐
 史炤释文曰仰恃也余按仰成之语本于书毕命周
 康王垂拱仰成乃是康王以父师优礼毕公自言以
 冲幼而仰成于耆寿俊之意如左传所谓百谷仰膏
 雨汉书所谓氐首仰给其义皆同非恃也
   通鉴二百七十二(凡三条/)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312-0373a.png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王彦章引兵踰汶将攻郓州
 史炤释文曰汶水出兖州莱芜县余按汶水发源于
 莱芜县原山西南流过郓州中都县东北中都今为
 汶上县距郓州九十馀里王彦章引兵踰汶水其地
 在中都东北不在莱芜
帝发中都舁王彦章自随
 史炤释文曰舁羊诸切共举余按以车载人前挽后
 推亦谓之舁其义固不专于共举也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312-0373b.png
高季兴入朝上从容问曰朕欲用兵于吴蜀二国何先
 史炤释文曰从容休燕也余按朝廷之仪君临之以
 庄臣承之以敬若从容顾问则气象安舒上下之情
 亲密无间上则不峻不迫下则不陵不遽是所谓从
 容也何必休燕然后为从容哉
   通鉴二百七十三(凡一条/)
三年张全义以罗贯高伉怨之
 史炤释文曰伉高极也余按亢字则有高极之义此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312-0373c.png
 伉字之义敌也罗贯之为人必气貌峻厉言语彊直
 其事上也如敌已然故张全义以其高伉而恶之
   通鉴二百七十四(凡三条/)
长和骠信郑旻
 史炤释文曰骠信南诏也余按唐末南诏改国号曰
 长和其君曰骠信长和者南诏也骠信者南诏之君
 也
滏阳张砺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312-0373d.png
 史炤释文曰滏阳县名属惠州余按唐灭梁复以惠
 州为磁州
孙铎曰贼既势挫必当离散然后可扑讨也
 史炤释文曰扑掌也余按扑讨之扑击也以为掌何
 义
   通鉴二百七十五(凡一条/)
明宗天成元年入洛拾庄宗骨于灰烬之中而殡之
 史炤释文曰殡殓也余按古礼敛自是敛殡自是殡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312-0374a.png
 自天子至诸侯卿大夫士皆有小敛大敛若殡则菆
 涂也炤释以殡殓同义亦以广韵为据考之于记檀
 弓子思之言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
 则殡似有殓义孔颖达疏以为此士大夫之礼盖亦
 因小敛大敛然后殡致疑也唐自许敬宗等去国恤
 篇天子之丧礼随时斟酌损益就简便而为之况五
 季之时邪
   通鉴二百七十六(凡三条/)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312-0374b.png
三年高从嗣请与马希范挑战
 史炤释文曰挑徒吊切余按挑战之挑徒了翻
四年吴武昌节度使李简以疾求还江都卒于采石
 史炤释文曰采石一名牛渚山在丹阳县北大江中
 唐改县曰当涂余按汉书地理志丹阳县属丹阳郡
 当涂县属九江郡禹会诸侯于涂山即其地在濠寿
 之间永嘉丧乱淮民南度晋成帝立当涂县于于湖
 县以处侨民其后遂为实土唐贞观八年省丹阳县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312-0374c.png
 入当涂当涂有县其来尚矣非唐改丹阳为当涂也
徐知诰召徐知询饮以金钟酌酒赐之知询疑有毒引
它器均之跽献知诰知诰不肯受伶人申渐高径前为
俳谐语掠二酒合饮之
 史炤释文曰合葛阖切两龠为合(费本/同)余按史言申
 渐高掠取金钟及它器之酒合而饮之安取两龠为
 合之义哉
   通鉴二百七十七(凡一条/)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312-0374d.png
长兴元年董璋姚洪令壮士十人刲其肉
 史炤释文曰刲刺也余谓刲割也非刺也
   通鉴二百七十八(凡二条/)
三年幽州奏契丹屯纳兰泊
 史炤释文曰纳兰泊地名近幽州(海陵/本同)余按欧阳公
 四夷杂录时幽州有备契丹主西徙横帐居纳兰泊
 出寇云朔之间则纳兰泊在云朔塞外不近幽州也
四年闽薛文杰阴求富民之罪被榜箠者胸背分受仍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312-0375a.png
以铜斗火熨之
 史炤释文曰熨于胃切余按杨坚执周政李穆使人
 奉熨斗于坚曰愿持此以尉安天下则熨字有尉音
 但今人读熨字多音纡物翻
   通鉴二百七十九(凡一条/)
潞王清泰元年王以西都留守王思同当东出之道尤
欲与之相结说以利害饵以美妓不从
 史炤释文曰饵饲之也余谓此言饵者取钓饵之义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312-0375b.png
 钓者以饵引鱼而钩致之史言潞王饵王思同正此
 义也
   通鉴二百八十(凡二条/)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
 史炤释文曰从容犹内燕也余按史炤多以从容为
 间燕已辩之于二百七十二卷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至此又以从容为内燕矣
薛文遇曰谚有之当道筑室三年不成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312-0375c.png
 史炤释文曰谚犹传言也余谓谚者今人所谓俗语
 也
   通鉴二百八十一(凡三条/)
二年张从宾引兵东扼汜水关
 史炤释文曰汜水县有虎牢关成皋关旋门关余按
 汉之成皋周之虎牢也穆天子传云七萃之士生捕
 虎以献天子天子畜之东虢命曰虎牢春秋城虎牢
 以偪郑即其地刘项相拒于成皋扼虎牢之险也唐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312-0375d.png
 初秦王世民守虎牢以破窦建德是虽县曰成皋而
 虎牢之名犹在唐改成皋县为汜水县新唐书地理
 志注曰县有虎牢关成皋故关旋门关旋门关在成
 皋县西旋门坂郦道元所谓陟此阪而东趣成皋者
 也自此东至板城渚口为成皋关成皋关即虎牢关
 也所谓故关者先时所立之关也曰故关者史表言
 其有新关耳成皋县即改为汜水县关亦改呼为汜
 水关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312-0376a.png
王晖杀安远节度使王瑰
 史炤释文瑰作镶注曰思将切余按通鉴诸本皆作
 瑰字音古回翻
行军司马张朏
 史炤释文曰朏敷尾切又滂佩切余按字书敷尾之
 朏其旁从月滂佩之昢其旁从日若依炤释兼两音
 是以朏昢为同一字也
   通鉴二百八十二(凡三条/)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312-0376b.png
四年以唐许王从益为郇国公
 史炤释文曰郇地名在河东解县余按此以古国名
 封从益为公使奉唐明宗之祀而已非使有其地也
五年楚王希范自谓伏波之后
 史炤释文曰汉马援封伏波将军余谓伏波将军而
 言封史笔有此义例否其鄙陋无识槩可见矣
安审晖败唐兵于云梦泽中
 史炤释文曰云梦二泽名在楚地余按禹贡云土梦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312-0376c.png
 作乂孔安国注云云梦之泽在江南左传楚王以郑
 伯田江南之梦杜预注云楚之云梦跨江南北汉书
 地理志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南祝穆曰据左传郧
 夫人弃子文于梦中言梦而不言云楚子避吴入于
 云中言云而不言梦则知云梦二泽也汉阳志亦云
 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此皆以二泽为说者也又
 安陆有云梦泽枝江有云梦城盖古之云梦泽甚广
 而后世悉为邑居聚落故地之以云梦得名者非一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312-0376d.png
 处安审晖败唐兵于云梦泽即安陆之云梦泽非古
 之所谓云梦二泽也
   通鉴二百八十三(凡三条/)
七年同鄜援兵继至
 史炤释文曰同鄜二州名余谓同鄜二州自唐末以
 来同州为匡国军鄜州为保大军已为二镇矣
齐王天福八年楚王希范好自誇大为长枪大槊饰之
以金可执而不可用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312-0377a.png
 史炤释文曰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余谓凡注书者
 发明正文大义使读者因而求之无所凝滞也如炤
 此注于大义为何如哉
开运元年河决浸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
 史炤释文曰单时战切余按单州因单父县以名州
 单音善从去声者蜀人土音之讹也
   通鉴二百八十五(凡一条/)
吴越程昭悦谮阚璠杜昭达谋奉钱仁俊作乱下狱锻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312-0377b.png
鍊成之
 史炤释文曰锻鍊烁冶金也余谓炤于此语之下更
 有以喻成狱也一语文意方足古人谓以狱辞成人
 之罪者曰锻鍊其引喻之义甚精盖冶金者既烁之
 以火又淬之以水鍊之以锤而后能成器舞文巧诋
 之吏其讯囚也威之以笞箠木索质之以参伍證佐
 或弛或张或缓或急以困之使答辩者变意易辞惟
 其所欲以成狱故比之锻鍊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312-0377c.png
   通鉴二百八十六(凡一条/)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奚王伊喇
 史炤释文曰拽以制切刺奴八切余谓拽羊列翻刺
 郎葛翻(伊喇旧作拽刺今按辽史国语解改正/史炤胡三省翻切系属旧名姑存之)
   通鉴二百八十七(凡一条/)
李廷圭将兵出子午谷以援长安
 史炤释文曰三秦记子午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一
 名樊川余按樊川以汉高祖封樊哙而得名其地正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312-0377d.png
 直唐长安城南此则平川也言自樊川入子午谷则
 可以子午谷一名樊川则不可
   通鉴二百八十八(凡二条/)
乾祐元年羌族㖡毋杀绥州刺史李仁裕
 史炤释文曰㖡其字未详(海陵本/费本同)余按龙龛手镜㖡
 音夜
蜀眉州刺史申贵击汉箭筈安都寨破之
 史炤释文曰箭末曰筈筈会也谓与弦相会通作括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312-0378a.png
 (费本/同)余谓箭筈岭名有箭筈关在凤翔西南界上宋
 高宗绍兴元年金将没立郎君自凤翔攻箭筈关吴
 玠遣将击退之盖亦蜀口关隘处史炤蜀人也不知
 箭筈之为地名而汎言箭筈训义可见其孤陋寡闻
 矣
   通鉴二百八十九(凡一条/)
三年马希萼赐希广死彭师皓葬之浏阳门外
 史炤释文曰浏阳县名属潭州余谓潭州固有浏阳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312-0378b.png
 县而浏阳门则潭州城门名也不当以县名为释自
 潭州城出浏阳者谓之浏阳门出醴陵者谓之醴陵
 门
   通鉴二百九十(凡一条/)
周太祖广顺元年刘崇即皇帝位于晋阳
 史炤释文曰刘崇自太原以北有州十余按通鉴书
 刘崇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
 史炤言有州十是以欧史职方考为据而忘通鉴下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312-0378c.png
 文也汾石二州在太原西南辽沁二州在太原东南
 刘崇疆土亦不止于自太原以北也
   通鉴二百九十一(凡四条/)
二年南汉将潘崇彻破王逵于蚝石
 史炤释文曰蚝字未详(海陵/本同)余按蚝音豪附石而生
 韩愈所谓蚝相粘为山者也生于海中者亦谓之砺
王峻争之不已
 史炤释文曰争则迸切通作诤余谓争读如字文理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312-0378d.png
 自通
帝犹悯之
 史炤释文曰悯眉殡切怜也余谓悯读与闵同音陨
 翻不从去声此亦炤土音之讹
显德元年契丹通事杨耨姑举城降
 史炤释文曰耨乃豆切余以西北土音求之耨当音
 奴笃翻
   通鉴二百九十二(凡二条/)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312-0379a.png
二年蜀将赵玭举秦州城降
 史炤释文玭作玼注曰浅氏切又千礼切余按通鉴
 诸本皆作玭当音蒲眠翻又毗宾翻
帝至寿春城下营于淝水之阳
 史炤释文曰淝水出九江山入淮在庐州合肥县(费/本)
 (同/)余按淝水出九江良馀山过合肥县又过寿春城
 北而入于淮淝水去寿春城才二里耳世宗下营正
 在此水之阳史炤但以应劭汉书注肥水至合肥与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312-0379b.png
 淮合之说为据而不考世宗所营之地不在合肥也
   通鉴二百九十三(凡一条/)
三年唐孙晟谓王崇质曰吾思之熟矣终不负永陵一
培土
 史炤释文曰培铺枚切瓦未烧者按汉书张释之传
 云长陵一抔土颜师古注曰音步侯切手掬也其字
 从手或读为杯非也又按培字当作抔意同而两音
 当互读也余按瓦未烧之培当作坯字与手掬之抔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312-0379c.png
 音既不同而意义亦不同也况张释之所谓取长陵
 一抔土意谓发陵恶察察言故曰取一抔土孙晟所
 谓终不负永陵一培土言将以死报唐不负其先帝
 山陵耳其立言命意全是不同培当读为培塿之培
 音薄口翻说文曰培塿小阜亦冢也孙晟言一培土
 犹言一冢土耳唐陆龟蒙筑城词曰城上一培土手
 中千万杵则培土以益土为义一培犹言益一畚土
 也若据陆诗培音蒲枚翻亦通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312-0379d.png
   通鉴二百九十四(凡二条/)
六年舳舻相连数十里
 史炤释文曰汉律名船方长为舳舻余按汉书武帝
 纪舳舻千里李斐注曰舳船后持柁处舻船前持棹
 处言其船前后相衔千里不绝也小颜三刘无以异
 其说
翰林学士单父王著
 史炤释文曰单父县名属宋州余按唐书地理志单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312-0380a.png
 父县固属宋州然唐末朱全忠置辉州于砀山分单
 父属焉寻徙辉州治单父后唐改辉州为单州此时
 单父县属单州不属宋州也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312-0380b.png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