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312-02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释文辩误卷一   宋 胡三省 撰
   通鉴一(凡二条/)
周威列王二十三年智伯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
 史炤释文曰皋狼春秋蔡地后为赵邑(海陵本/费本同)余按春
 秋之时晋楚争盟晋不能越郑而服蔡三卿分晋韩
 得成皋因以并郑时蔡已为楚所灭郑之南境亦入
 于楚就使皋狼为蔡地赵襄子安得而有之汉书地
卷一 第 1b 页 WYG0312-0220b.png
 理志西河郡有皋狼县又有蔺县汉之西河春秋以
 来皆为晋土而古文蔺字与蔡字近或者蔡字其蔺
 字之讹欤
安王十三年齐田和会魏文侯楚人卫人于浊泽
 史炤释文曰浊水名按汉志浊水出齐郡广县妫山
 (海陵本/费本同)余谓释文误矣史记书齐魏浊泽之会徐广
 注云长社有浊泽又郦道元水经注曰皇陂水出胡
 城西北胡城颍阴县之狐人亭也皇陂古长社县之
卷一 第 2a 页 WYG0312-0220c.png
 浊泽也史炤纵不能远考水经注亦不能近考史记
 注乎八十四卷晋惠帝元宁元年浊泽注误与此同
 海陵本费氏本则又为炤所误也
   通鉴二(凡六条/)
显王元年齐伐魏取观津
 史炤释文曰齐伐魏惠王请献观以和解即此观津
 也(海陵本/费本同)余按班志信都国有观津县是时属赵地
 去齐境甚远又东郡有畔观县水经大河故渎东径
卷一 第 2b 页 WYG0312-0220d.png
 五鹿之野又东径卫国故城南古斟观也徐广亦曰
 观今卫县史记正义曰魏州观城县古观国国语注
 云观国夏太康弟五人之所封也以其地临河津故
 亦曰观津齐伐魏所取者也史炤但据史记所书以
 明观地而不详言之后人不能博考地理读其释文
 将遂以为信都之观津岂不误之乎
八年秦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
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
卷一 第 3a 页 WYG0312-0221a.png
 史炤释文曰岐谓岐山雍州名谓东崤西汉南商北
 居庸四山之所拥翳也(费本/同)余谓以岐为岐山是也
 以雍为州名则非按班书地理志岐山在扶风美阳
 县西北雍县亦属扶风应劭注云四面积高曰雍又
 按史记秦纪犬戎杀周幽王秦襄公以兵救周战甚
 力有功平王避戎东徙洛邑赐襄公以岐山以西之
 地传至曾孙德公初居雍城徐广注云今县在右扶
 风穆公德公子也东平晋乱其地至于河是则所谓
卷一 第 3b 页 WYG0312-0221b.png
 岐雍之间乃岐山雍县之间非指雍州州名为言也
 李巡注尔雅释州名雍州固有壅蔽之义然以四履
 所至言之东崤可言也其西则越陇抵于河非汉也
 南商可言也其北则甘泉九嵏诸山居庸关乃在幽
 州悬隔河山何啻千馀里安能为雍州之拥翳哉其
 说雍州之义亦非也二百六十七卷梁太祖开平二
 年释雍州其误同
十六年魏伐赵齐使田忌救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
卷一 第 4a 页 WYG0312-0221c.png
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抟撠批亢捣虚
形格势禁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
 海陵本释文曰虚音墟余谓虚当读如字冲其方虚
 即上文所谓捣虚也史记索隐义亦如此若读为墟
 全无意义史炤曰捣筑也言乘其虚则自解也义与
 余同海陵本托公休之名实蹈袭史炤本至其自立
 异义者识见又下于史炤
卷一 第 4b 页 WYG0312-0221d.png
二十八年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史炤释文曰刭吉定切以刀自割颈(海陵本/费本同)余按刭
 字音古鼎翻别无它音炤从去声非也
三十一年赵良语商君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史炤释文曰闟吐腊切(海陵本/费本同)余按薛综注曰取四
 戟函车边此盖令力士旁车而趋有急则操闟戟以
 禦之也后汉书舆服志有闟戟车晋志曰闟戟车长
 戟邪偃在后唐韵戟名曰闟音所及翻史炤音非
卷一 第 5a 页 WYG0312-0222a.png
三十六年苏秦说赵肃侯合天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
 史炤释文曰在邺说文水在齐鲁间(海陵本/费本同)余按徐
 广注曰洹水出汲郡林虑县水经曰洹水出上党泫
 氏县东北出山径邺县南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
 沟苏秦所谓会于洹上者正指在邺之洹水非指齐
 鲁间之洹水二百五十七卷唐僖宗文德元年二百
 六十卷昭宗乾元三年洹水注误与此同
   通鉴三(凡二条/)
卷一 第 5b 页 WYG0312-0222b.png
赧王三年张仪说赵王曰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
 史炤释文曰渑池赵邑余按赵与韩魏接境韩有野
 王上党魏有河东河内而渑池则秦地也汉地理志
 渑池县属弘农郡赵安能越韩魏而有弘农之渑池
 邪炤说非是海陵本误同
九年赵王使王贲之楚
 海陵本释文曰贲音奔剪之子离之父余按剪之子
 离之父之王贲乃秦将也此王贲乃赵人海陵本误
卷一 第 6a 页 WYG0312-0222c.png
 矣
   通鉴四(凡六条/)
二十年主父探雀鷇而食之
 史炤释文曰鷇克角切鸟子欲出者(海陵本/费本同)余按尔
 雅曰生哺鷇生噣雏释云辨鸟子之异名也鸟子生
 而须母哺食者为鷇谓燕雀之属也生而能自啄者
 为雏谓鸡雉之属也鷇音居候翻炤音非
三十一年淖齿执湣王而数之
卷一 第 6b 页 WYG0312-0222d.png
 史炤释文曰数所矩切一二而责之也余按汉书音
 义数责之数音所具翻炤自汉纪以后皆从音义至
 魏晋纪音所矩切者又杂出乎其间
三十二年齐湣王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佣
 海陵本释文曰敫吉了切史记作嬓余按徐广注敫
 音跃一音皎海陵本从徐广下音也汉书王子侯表
 有敫字颜师古注云敫古穆字今从此音
三十五年秦白起败赵军取代光狼城
卷一 第 7a 页 WYG0312-0223a.png
 史炤释文曰光狼城名本中山地赵武灵王取之其
 地在代(海陵/本同)余按史以代光狼城联而书之以为其
 地在代可也而云本中山地中山与代旧为两国代
 在常山夏屋山之北中山在常山之南既云在代不
 当云本中山地
四十二年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代楚黄歇上书曰
先王不忘三世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
 海陵本释文曰要于笑切约也余按史记索隐要读
卷一 第 7b 页 WYG0312-0223b.png
 曰腰以言山东合从韩魏是其腰盖秦得韩魏之地
 然后能东接于齐楚不可得而北燕赵不可得而南
 是绝从亲之要也索隐之说意义为长
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
 史炤释文曰桥音矫(海陵/本同)余按史记诸家注并无音
 当读如字
   通鉴五(凡三条/)
五十五年赵王以赵括代廉颇将括母上书言括不可
卷一 第 8a 页 WYG0312-0223c.png
使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
 史炤释文提起毋置二字注其下曰句断毋者止之
 也使置其事而无复言也余按炤谓毋者止之也是
 读母为毋字又以毋置为句断则以之字属下句全
 不成文盖母者谓括母也赵王使括母置其事不须
 复言吾已决计使括为将文意甚顺何必妄为穿凿
 母当读为母子之母通置之为一句苍颉篇曰母字
 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竖通者毋音无今诸家板行
卷一 第 8b 页 WYG0312-0223d.png
 通鉴及史记皆作母字而妄以毋字为说是又以字
 学误后人矣
奇兵一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
军分而为二
 史炤释文曰间居栈切间隔之也余谓若从炤说当
 以间赵军为句与下句分而为二意颇重复若以又
 五千骑绝赵壁间为句与上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
 赵军之后句法文意殊为停当间读如字每见为句
卷一 第 9a 页 WYG0312-0224a.png
 读之学者于一句之间截而分属上下句求发先儒
 之所未发者以见圣贤深意若文意自来通顺而于
 一字两字或四三字之间创分句读以为新奇似不
 必尔又按间隔之间本无上声而史炤音居栈切盖
 字书栈字有平上二音蜀人土音以平上二声从去
 声者甚多此亦是以上声从去声幸字书栈字有二
 音可以援从去声其他则拘阂而不通矣秦陇以去
 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盖古人已病之
卷一 第 9b 页 WYG0312-0224b.png
五十八年吕不韦见秦子异人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

 史炤释文曰傒胡启切秦孝文王之子余谓此傒字
 即左传齐高傒之傒陆德明曰傒音兮若音胡启切
 则是溪字非傒字也
   通鉴六(凡五条/)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齐人隆技击
 史炤释文曰技巨至切(海陵/本同)余按技渠绮翻炤音非
卷一 第 10a 页 WYG0312-0224c.png
庄襄王二年蒙骜伐赵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

 史炤释文曰次一音慈余按榆次县自汉至唐及宋
 未尝改名读皆如字史记诸家音注及正义皆无音
 汉书音义亦无音惟武威郡揟次县孟康注曰揟音
 子如翻次音咨一作恣亦无慈音然此乃武威揟次
 县也与太原榆次县不相关未知史炤何所据也
三年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
卷一 第 10b 页 WYG0312-0224d.png
以有魏也
 史炤释文曰重直用切(海陵/本同)余按文义此乃轻重之
 重音直陇翻若音直用翻乃再三之义考经典释文
 可见
始皇六年秦踰黾阨之塞以攻楚不便
 史炤释文曰黾弥兖切(海陵/本同)余按续汉志江夏郡鄳
 县古冥阨之塞也史记正义曰黾阨之塞在申州黾
 音盲炤音非
卷一 第 11a 页 WYG0312-0225a.png
九年文信侯诈以舍人嫪毐为宦者
 史炤释文曰嫪卢道(海陵/本同)余按颜师古汉书音义
 嫪音居蚪翻许慎曰郎到翻姓也无卢道切者得非
 蜀人以道理之道为去声乎公休河内人生长京洛
 未必操蜀音也
   通鉴七(凡八条/)
二十三年王剪取陈以南至平舆大破楚师至蕲南
 史炤释文曰楚地江夏有蕲春亭(海陵/本同)余按汉书地
卷一 第 11b 页 WYG0312-0225b.png
 理志沛郡有蕲县史记正义曰蕲徐州县此以唐时
 疆理言也以汉地理言之陈沛接境王剪既破楚师
 至沛郡之蕲县南楚时都寿春遂渡淮而灭楚若以
 为江夏之蕲春则已越寿春而南近大江以道理考
 之史炤之误明矣
雍门司马
 史炤释文曰雍纡龙切齐城门(海陵/本同)余按左传晋围
 齐伐雍门之萩经典释文雍音于用翻
卷一 第 12a 页 WYG0312-0225c.png
二十六年郡置守尉监
 海陵本释文曰监居衔切余谓守尉监皆秦分三十
 六郡所置官名此监当从去声若监郡之监则监字
 从平声记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
 国陆德明释文监古暂翻监于古衔翻可以见矣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
 史炤释文曰峄山在东海(海陵/本同)余按汉书地理志鲁
 国邹县峄山在北应劭注曰邾文公迁于绎即此括
卷一 第 12b 页 WYG0312-0225d.png
 地志邹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盖县有迁徙
 故汉时峄山则在县北唐时则在县南也恶得在东
 海邪
三十五年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
 史炤释文曰写四夜切舍车解马为写或作卸(费本/同)
 余谓此非舍车解马之卸乃前写放宫室之写(通鉴/二十)
 (六年云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写读如字写之为义除也
 尽也晋时人多说写字杜预注左传云写器令空郗
卷一 第 13a 页 WYG0312-0226a.png
 夫人语二弟云倾筐倒写皆除尽之义
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海陵本释文曰称去声不称不惬意也余谓始皇初
 并天下自称曰朕至此不称朕耳称当从平声
三十七年将军恬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史炤释文曰属音蜀附也(费本/同)余谓属音之欲翻付
 也上将赐死以兵付裨将安有属附之义哉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卷一 第 13b 页 WYG0312-0226b.png
 史炤释文曰机弩括也相息亮切群经音辩相训共
 言机共灌输也余按说文主发谓之机弩之有机亦
 主于发故谓之机此所谓机相灌输止言发机以相
 灌输耳不可径以弩括为释若以此释上文机弩可
 也(上文云上为机弩/有穿近者辄射之)释机相灌输则非也相音息亮
 切者赞相之相相视之相也若相灌输之相读当从
 平声炤读从去声义何所取又引群经音辩相训共
 则亦当从平声决无读从息亮切之理
卷一 第 14a 页 WYG0312-0226c.png
   通鉴八(凡四条/)
二世二年章邯守濮阳环水
 史炤释文曰环户班切(海陵/本同)余按汉书音义环音宦
 凡环玦之环读如字环绕之环音宦
主重明法
 史炤释文曰重直龙切(海陵/本同)余按二世之言曰凡所
 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也是以肆意
 极欲与主重明法为二事主重者谓君臣之势上之
卷一 第 14b 页 WYG0312-0226d.png
 所主者重则下之势轻重音直陇翻直龙切非
项羽军漳南
 史炤释文曰漳南漳水之南山海经曰漳水出荆山
 余按山海经曰漳水出荆山南注于沮水此左传所
 谓江汉沮漳楚之望也项羽军漳南与章邯相持在
 唐相州滏阳县界下文项羽使蒲将军引兵度三户
 军漳南服虔注曰三户漳水津也孟康注曰在邺西
 南三十里此岂荆山之漳水哉九十七卷晋康帝建
卷一 第 15a 页 WYG0312-0227a.png
 元二年赵王虎投王波父子之尸于漳水海陵释文
 之误与此正同详辩于后
二世梦白虎齧其左骖马杀之
 史炤释文曰三马为骖(海陵/本同)余按王肃云古者一辕
 之车夏后氏驾两马谓之丽殷益以一騑谓之骖周
 人又益以一騑谓之驷自时厥后夹辕曰服两旁曰
 骖诗所谓两服上襄两骖雁行者也史言左骖则必
 有右骖不当引三马为骖以释左骖
卷一 第 15b 页 WYG0312-0227b.png
   通鉴九(凡五条/)
汉高帝元年秦王婴降轵道旁
 史炤释文曰字书云车轮之穿为轵余按汉书注徐
 广曰轵道在霸陵苏林曰在长安东十三里汉宫殿
 疏曰轵道亭东去霸城观五里东去霸水百步乌得
 以车轵为说邪
项羽立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史炤释文曰翟直格切(海陵/本同)余谓上郡古白翟所居
卷一 第 16a 页 WYG0312-0227c.png
 故以翳为翟王古字翟狄通炤音非
立吴芮为衡山王都邾
 史炤释文曰古邾子国即邾县属江夏余按古邾国
 汉鲁国邹县也若江夏之邾县先儒以为楚灭邾徙
 其君于此非古邾子国也
二年诸将尽欢
 史炤释文曰欢与欢同余谓欢与諠同欢者哗然不
 服之声欢者忻然相得之意诸将尽欢者不服之声
卷一 第 16b 页 WYG0312-0227d.png
 也欢音许元翻
楚追击汉军至灵壁东睢水上
 史炤释文曰睢水在梁国睢阳(海陵/本同)余按水经注睢
 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而东北流又东北过睢阳县
 南又东北过相县南又径彭城之灵壁东而东南流
 项羽败汉王处也以此观之睢水固过睢阳而楚追
 败汉军处乃在灵壁东之睢水上不在睢阳也二百
 五十一卷唐懿宗咸通九年睢水注误与此同
卷一 第 17a 页 WYG0312-0228a.png
   通鉴十(凡一条/)
四年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
 史炤释文曰数去声余按汉书音义数所角翻史记
 正义色庾切己非矣况从去声哉
   通鉴十一(凡六条/)
五年项王分其骑为四队四乡
 史炤释文曰队音隧余按此乃群队之队音徒对翻
 乡读曰向言项王分其从骑为四队四向以禦汉军
卷一 第 17b 页 WYG0312-0228b.png
 文意甚明汉书王莽傅置六乡六队颜师古曰队音
 遂盖因莽仿周礼乡遂之制而为之音若引以音群
 队之队则误矣
田横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史炤释文曰乘傅者依乘符傅而行若使者持节尔
 傅者以木为之长尺五书符于上以为信余按如淳
 汉书注曰四马高足为置傅中足为驰传下足为乘
 傅一马二马为轺傅急者乘一乘傅师古曰傅若今
卷一 第 18a 页 WYG0312-0228c.png
 之驿古者以车谓之傅车其后单置马谓之驿骑此
 乃驿傅之傅非符傅之傅也史炤自是以后凡释乘
 傅处或以为车傅或以为符傅其曰车傅者依汉书
 音义而为说其曰符傅者则臆见横于中终不知其
 误也
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挽辂
 海陵本释文曰辂音洛余按苏林汉书注曰辂音冻
 𠗂之𠗂一木横遮车前二人挽之三人推之颜师古
卷一 第 18b 页 WYG0312-0228d.png
 曰辂音胡格翻𠗂音同广韵𠗂音涸若从苏音洛当
 作𠗂史炤曰辂音路亦非也
周自后稷封邰
 史炤释文曰邰在右扶风功县余按班志右扶风
 有斄县(斄古/邰字)又有武功县颜师古注曰斄即今武功
 故城是史记正义曰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三里故
 斄城是也盖邰与武功在汉时为两县并属右扶风
 后世则省邰县并入武功县至唐则功县属雍州
卷一 第 19a 页 WYG0312-0229a.png
 而扶风为岐州颜师古张守节皆引唐时州县以释
 古邰城所在史炤不能深知历代郡县之离合径言
 邰在右扶风武功县殊不知汉右扶风所领邰自是
 邰县武功自是武功县至唐则古邰城在雍州
 县界内岂可以为在右扶风武功县邪若曰在唐雍
 州武功县则可矣
伤夷者未起
 史炤释文曰伤夷读曰创夷余谓伤夷皆读如本字
卷一 第 19b 页 WYG0312-0229b.png
 文意自明何必读伤字为创字邪
六年亟发兵坑竖子耳
 史炤释文曰亟欺冀切又音急余按字书亟从欺冀
 切者其义数数也此言亟发兵犹言急发兵也亟音
 纪力翻其义疾也趣也急也亟字有急义而无急音
 至一百三十二卷宋明帝泰始三年亟字兼有去吏
 纪力二切是又两存其音而不审其义之各有攸当
 也
卷一 第 20a 页 WYG0312-0229c.png
   通鉴十二(凡二条/)
八年上击韩王信馀寇于东垣
 史炤释文曰高帝十一年更名真定国余按高帝十
 一年击陈豨豨将赵利守东垣帝攻之卒骂帝既拔
 东垣卒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因改东垣曰真定是
 改东垣县为真定县也至武帝元鼎四年始置真定
 国高帝曷尝置真定国哉
十二年汉别将击英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
卷一 第 20b 页 WYG0312-0229d.png
 史炤释文曰洮音兆在淮南(海陵/本同)苏林曰洮音兆徐
 广曰洮音道在江淮间余谓史炤引用苏音而所谓
 在淮南者因英布王淮南遂篡取徐广之说以为洮
 水在淮南意之也按通鉴上文布军既败走江南高
 祖令别将追之别将击布军于洮水南北皆大破之
 则洮水在江南明矣罗含湘中记零陵有洮水水经
 注洮水出洮阳县西南东流注于湘水汉书地理志
 洮阳属零陵郡如淳注洮音韬盖英布旧与长沙王
卷一 第 21a 页 WYG0312-0230a.png
 婚既败走往从之而洮水时属长沙国境内英布之
 军实大败于此也
   通鉴十三(凡一条/)
文帝元年赵佗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
 史炤释文曰颜师古谓骆役为骆越余按师古注西
 瓯即骆越也未尝以骆役为骆越盖闽越是一种西
 瓯骆是一种役属者役使而服属之
   通鉴十四(凡一条/)
卷一 第 21b 页 WYG0312-0230b.png
二年太仆见马遗财足馀皆以给传置
 史炤释文曰置者置邮也以其居符傅之所故谓之
 傅置犹傅舍也余谓傅置即驿傅之傅非符傅之傅
 炤言置邮是也言符傅之所非也此其误犹十一卷
 高祖五年释田横乘傅之误
   通鉴十五(凡二条/)
十四年上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

卷一 第 22a 页 WYG0312-0230c.png
 海陵本释文曰要力笑切余谓要之为义劫也约勒
 也此所谓固要言力约止之也要读如邀海陵本音
 非
十六年扐侯辟光为济南王
 史炤释文曰扐音勒余按易大傅归奇于扐记王制
 用数之扐音勒若汉书音义则扐侯之扐音力
   通鉴十六(凡二条/)
景帝前四年王夫人知帝嗛栗姬
卷一 第 22b 页 WYG0312-0230d.png
 史炤释文曰嗛苦簟切恨也当作慊余按汉书音义
 嗛乎监翻口有所衔曰嗛景帝心衔栗姬史因用此
 字
中六年上行幸雍郊五畤
 史炤释文曰畤者封土积高之所秦有西畤鄜畤武
 畤好畤密畤皆在右扶风所以祭天地五帝余按史
 记封禅书秦襄公始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
 西畤祠白帝此畤在唐秦州上邽县界襄公之后文
卷一 第 23a 页 WYG0312-0231a.png
 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
 属地其口止于鄜衍于是作鄜畤其地后为鄜县唐
 之鄜州是也雍旁有故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
 无祠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都雍雍之
 诸祠自此兴德公卒后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又其后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作下畤祭炎帝(索隐曰/吴阳地)
 (名盖在岳之南余按索隐所谓岳者吴山也山南为/阳故谓吴阳之地在岳之南班书地理志吴山在汧)
 (县西史记正义以为陜州/芮城县北之条山恐误)又其后栎阳雨金秦献公
卷一 第 23b 页 WYG0312-0231b.png
 自以为得金瑞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封禅书所载
 秦岁时之奉祠者非一惟雍四畤上帝为尊汉高帝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
 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帝曰吾闻天有五
 帝而有四何也皆不能对高帝曰吾知之矣乃待我
 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
 往至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索隐曰据秦旧而言秦
 襄公始列为诸侯而作西畤文公卜居汧渭之间皆
卷一 第 24a 页 WYG0312-0231c.png
 非雍也至德公卜居雍而后宣公作密畤祠青帝灵
 公作上畤祠黄帝作下畤祠炎帝献公作畦畤祠白
 帝是为四并高祖增黑帝而五也以余考之西畤鄜
 畤固不在雍而吴阳上畤下畤及栎阳畦畤亦不在
 雍也自秦德公居雍而诸祠始兴于雍后人以雍积
 高为神明之隩遂合白青黄赤四帝之祠而祠于雍
 高帝又立黑帝祠故雍有五帝畤史炤以为西鄜武
 好密五畤皆在右扶风若史言扶风五畤犹曰依史
卷一 第 24b 页 WYG0312-0231d.png
 而为之说史言幸雍郊五畤则雍乃扶风之一县岂
 可包扶风一郡之大界言之邪况西畤在陇西郡上
 邽县鄜畤在冯翊鄜县既不可以为皆在扶风而雍
 之武畤好畤皆废无祠不在五畤之数史炤之说失
 之远矣一百卷晋穆帝升平二年秦王坚祠五畤释
 文之误与此同
 
 通鉴释文辩误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