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220-02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圣谕乐本解说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原疏至于十二律隔八相生宋人载其图具其说而


其自然之理与所以然之故未有能指之者


解说十二律始于十二管六阳六阴合成十二以


为调和五声之用此固一齐俱见并无一律生一


律之理第截管定寸或长或短凡其减长而为短

卷二 第 1b 页 WYG0220-0206b.png
增短以为长必有一定矩法使短长可准于是先


立一黄钟九寸之管以为之质而后减之而短与


增之而长皆有成法以推之此不过假此度数长


短以示律之有高下其于实实声音升降圜转之


节全不相合故曰此作律之本亦造历审度同量


衡权之本而于乐本无与焉且其诸说亦各有不





六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诸书无异

卷二 第 2a 页 WYG0220-0206c.png

同惟六阴律则国语大吕林钟中(即仲)吕夹钟南吕


应钟周礼作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中吕夹钟汉书


作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


相生之法皆以阳生阴阴又生阳阴阳间生凡阳


之生阴皆减长而为短阴之生阳皆增短以为长


而其法则以十二律相间排列自黄钟阳律起越


大吕(阴)太簇(阳)夹钟(阴)姑洗(阳)中吕(阴)蕤宾(阳)


位至第八位阴律而生林钟林钟阴律起越夷则

卷二 第 2b 页 WYG0220-0206d.png
(阳)南吕(阴)无射(阳)应钟(阴)黄钟(阳)大吕(阴)七位至


第八位阳律而生太簇推之十二律相生次第皆


然谓之隔八相生其所以必隔八不隔七并不隔


九者于理于义均不可得而知也


第其法则在汉志为三分损益在史记为三法倍


四而总以黄钟九寸为始事如黄钟九寸之管三


分而损其一分则生林钟为六寸林钟六寸之管


三分而益其一分则生太簇为八寸此损益法也

卷二 第 3a 页 WYG0220-0207a.png

如黄钟九寸倍其实为十八寸而以三乘之三六


一十八则为林钟六寸林钟六寸四倍之为二十


四寸而以三乘之三八二十四则为太簇八寸此


倍四法也大抵下生用损用倍法上生用益用四


倍法其三分三法则虽损益倍四各有参变而其


用三则并同


然又有上生下生之不同者汉晋诸志俱以阳律


为上阴律为下凡六律生六吕为下生六吕生六

卷二 第 3b 页 WYG0220-0207b.png
律为上生吕览淮南子蔡邕郑康成辈又以黄钟


至中吕六律分配子丑寅卯辰巳为上蕤宾至应


钟六律分配午未申酉戌亥为下凡前六辰生后


六辰为下生后六辰生前六辰为上生虽阴阳先


后朝三暮四而有迥然绝殊者黄钟生林钟林钟


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


钟生蕤宾此阴阳同先后亦同也何也黄太姑三


律本阳律而居上辰林南应三律本阴律而居下

卷二 第 4a 页 WYG0220-0207c.png

辰适相符也至蕤宾生大吕则以阳生阴谓之下


生而以蕤宾之下辰生大吕之上辰即谓之上生


大吕生夷则以阴律生阳律谓之上生而以大吕


之上辰生夷则之下辰又谓之下生推之而夷则


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六律皆然则是


以损者而为益益者而为损倍实者为四倍四倍


者为倍实其数尽紊而以理推之则阴阳之谬反


不如先后之略通者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

卷二 第 4b 页 WYG0220-0207d.png
吕蕤宾此七律也黄钟为宫则大吕为变宫太簇


为商夹钟为角姑洗为徵中吕为变徵蕤宾为羽


此五声合二变也五声二变其声之次第以卑渐


高其管之次第以长渐短今以先后之法推之则


黄钟九寸大吕八寸三分七釐六毫太簇八寸夹


钟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丝姑洗七寸一分中吕


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丝六忽蕤宾六寸二分八


釐林钟六寸夷则五寸五分五釐五毫南吕五寸

卷二 第 5a 页 WYG0220-0208a.png

三分无射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丝应钟四寸六


分六釐其管之分寸由长渐短似乎可通然犹大


吕太簇同是八寸夹钟姑洗同是七寸中吕蕤宾


同是六寸夷则南吕同是五寸无射应钟同是四


寸其间相去不远无所分辨曾截竹吹之而或高


或下乍清乍浊万无一准若阳律下生阴律则以


六寸二分八釐之蕤宾下生四寸一分六釐六毫


六丝六忽之大吕以五寸五分五釐五毫五丝五

卷二 第 5b 页 WYG0220-0208b.png
忽之夷则下生三寸六分七釐四丝一忽之夹钟


是大吕次于黄钟居然列太簇之前而其管在林


南下祗得及太簇之管之半夹钟次太簇之后居


然列姑蕤之上而其管在诸吕下祗得及无应末


律之三分之二则短长倒置先后错乱即其算数


已不可问何况协律至若京房六十律则又从十


二律外妄增四十八律而以执始至南事别造四


十八名则推之而倍加不合既以中吕生执始改

卷二 第 6a 页 WYG0220-0208c.png

作隔九而中间色育生谦待自亥至未亦较隔八


多一位无论人声十五器色声十二自卑极高并


无六十声之律且以七乘十二当得八十四律亦


不宜十二律后祗增六八四十八以六十立数而


即此隔九之说比之刘向之隔七荀氏之隔六(自黄)


(钟至林钟右数隔六他仿此)或增或减何所取协是隔八相生


四字尚未能定而欲其知自然之理与其所以然


之故必不得之数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220-0208d.png
原疏

皇上命乐工以篴和瑟审其声音尺音高下次第相生至

第八声复还其始所谓隔八相生之法其本原实


在乎是而从来论乐者皆未之及盖千古未发之


秘自我

皇上始发之非
圣心神悟亶聪天授何由得此

解说乃为隔八之说者曰虞书八音则器数也曰

卷二 第 7a 页 WYG0220-0209a.png

左传用八则舞数也晏婴论乐曰八风则方数也


周礼小胥曰钟磬二八则簴悬数也夫器数舞数


方位簴悬于律吕何与然且谓纳音环接逢八而


(如甲子乙丑海中金越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八位为壬申癸酉刀剑金以金还金类)


则律吕推步全异宫徵老少阴阳历八即止(如老阳数)


(九顺推而下历少阳七五三共八位而不取于一老阴数六逆推而上历少阴八十二共八位而不)


(取于四类)则大衍揲蓍无关声律而乃以旋律之方定


生声之法娶妻生子连环递代隔九既有馀而隔

卷二 第 7b 页 WYG0220-0209b.png
七复不足若是者何也则以生必隔八此非他为


之而声为之也夫乐也者声也律也者和声者也


人声不齐而以五声为之准五声宫商角徵羽也


然而声有和者即有缪者(缪戻也今乐家名出调是也)五声为


和二变声为缪二变声者变宫与变徵也(变宫在宫后变)


(徵在徵后今箫笛七声有二声閟而不用是也)夫有和无缪谓之五声和


缪并用谓之七声如国语称七律汉志称七始唐


后称七调皆以五声合二变言之而南乐用五声

卷二 第 8a 页 WYG0220-0209c.png

北乐用七声(今乐家歌北曲便用出调字即箫笛色亦七声俱启不閟二变)如周


景王不晓七律而荆轲以北燕作变徵之音宇文


周有龟兹七声辽之大乐金之清乐皆以七调分


推为九宫一十三调则又南北分五七之数而要


之和为五声缪为七声如是止矣乃凡歌曲者累


声成曲不拘和与缪而高下抗坠每不止五七而


清声生焉声止有五五之外无声而高于五声者


则仍以五声周之第六声即第一声第七声即第

卷二 第 8b 页 WYG0220-0209d.png
二声第八声即第三声第九声即第四声自一至


五所谓宫商角徵羽者而自六至九则所谓宫清


商清角清徵清(凡清乐有清宫清商清角清徵而无清羽)独羽以至高


而声不能上遂无清声所谓清者即本声之高字


而声稍清也犹笛色四上尺工六五字之外又有


高侐高仩高伬高仜四高字也(无高字者以无羽清也)此九


声也今器色家犹知以九声立调是也(凡箫笛弦索每一调)


(皆九声)乃若七声则仍是五声而二变不閟则加二

卷二 第 9a 页 WYG0220-0210a.png

声且二变惟变宫有清而变徵无清又加一声是


九声之外加二变声与一变清声为十二声而十


二律生焉七声以閟变而减为五五声以启閟而


增为七则五声之以第六声为第一声者实即第


八声为第一声也第七声为第二声者实即第九


声为第二声也推而至十二皆然是五声除五而


生声实即七声除七而生声所谓隔八相生者盖


以七调之除五声二变而声又生故隔八也然则

卷二 第 9b 页 WYG0220-0210b.png
隔八者以生声而言也以正声之生清声而清复


还正故为言也


是以吕氏春秋列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


蕤宾七律为上层即七声也列林钟夷则南吕无


射应钟五律为下层即五清也上律生下律谓之


正生清下律生上律谓之清生正是以上层首黄


钟宫声也乃隔八声而下生林钟则林钟适列在


下层之首所谓宫清以其复还宫声也林钟又隔

卷二 第 10a 页 WYG0220-0210c.png

八而生太簇则清生正也太簇位第三商声也(隔大)


(吕变宫故第三)乃隔八声而下生南吕则南吕适列在下


层之三所谓商清以其复还商声也南吕又隔八


而生姑洗则清生正也姑洗位第五徵声也乃隔


八声而下生应钟则应钟适列在下层之五所谓


徵清以其复还徵声也则是十二律循环相生虽


自下至高自高至下以渐而变而凡遇第八声则


未有不轻重相齐高低相等如一声者所谓清声

卷二 第 10b 页 WYG0220-0210d.png
所谓复还其始也推之而大吕在上二为变宫则


第八夷则在下二为变宫清复还其始夹钟在上


四为角则第八无射在下四为角清复还其始至


中吕在上六为变徵则下层无第八无变徵清而


律穷蕤宾在上七为羽则下层无第八无羽清而


律又穷此皆天地自然之数不可强者


乃以器色隶之则八音之中金石革木皆一考一


声不能圜转惟丝竹匏土四器皆能以圜转而还

卷二 第 11a 页 WYG0220-0211a.png

其声但土埙匏笙受准于竹即竹有籥箫篪笛管


五器而箫篪笛管又一一受准于籥籥单箫也箫


穴为四乙上尺工凡六七声而七声之尽则第八


声即第一声第九声即第二声所谓高侐高亿是


也四与高侐乙与高亿原是一声而四乙为本声


侐与亿即为清声推之而至于上尺工凡六皆然


是籥箫五器凡隔八穴无不前后同声复还其始


者虽正之生清连七得八(如四生侐刚八位与黄钟生林钟相同)

卷二 第 11b 页 WYG0220-0211b.png
之生正除七得八(如侐生亿则除去七位与林钟生太簇不同)此器色


之异于律色处而要之隔八生声之数则无不同


故正之生清其声相等前儒谓之娶妻妻者齐也


齐一之称也清之生正声下一等前儒谓之生子


子者次也次于母一等也此

皇上正乐时曾穷极微渺正和察缪至今太常篪笛皆有
御造此固无容指析者惟是琴瑟二器清歌极重且穴吹

难明而丝弹有象其于三五七八之数易于表示

卷二 第 12a 页 WYG0220-0211c.png

然且不以琴而以瑟者以琴弦数七本非七声五


正二清清数又阙(琴第一弦与第六弦合第二弦与第七弦合是一弦至五弦祗)


(是五声独六七两弦是一二弦之清声然又不全四清之数)其七声圜转在徽


刌之间而不在弦数故于隔八之法不能瞭然惟


瑟则二十五弦中界一黄弦以内十二为正声外


十二为副声此犹疏浅乃即内十二弦中为十二


律之所相准者取歌工之口声与本瑟中之器色


声就其短长高下圜转相生而审量之至第八声

卷二 第 12b 页 WYG0220-0211d.png
而觉与初起之第一声轻重相齐高低相等如出


一声所谓复还其始者推之而第九声与第二声


第十声与第三声凡旋相为宫无不皆然此实声


律之本古所称六律六吕娶妻生子上生下生隔


八而合之本旨尽在于是汉制五均瑟但晓五声


圜转以五五二十五为全瑟之数则自十二声外


无再生一十三声之理元作苗兰瑟以九声为圜


转一如箫笛閟穴之数则二变一清生数不及若

卷二 第 13a 页 WYG0220-0212a.png

如明代中调瑟右手弹中左手弹清以中外交弹


为能尽二十五弦之数则声烦于律指又烦于声


生声声生全无领要是何如太常宝瑟但取十二


声为一周而以第八声为圜转生声之准此千秋


秘旨虽帝舜后夔亦罕言及而

皇上一指破之谓非
圣人笃生实为周秦以来开二千馀年古乐之亡不可得



卷二 第 13b 页 WYG0220-0212b.png
原疏

皇上又谕从来尺制不同仅校十二律之长短以之定管

不足为据必当以天地定数为主大哉

王言中和位育悉具于此矣

解说大抵古人作律以律定度而今人作律以度


定律苟尺制不齐则律管长短无由而定故旧校


黄钟之龠以汉尺定之可容黍九百三十有九以


晋尺定之可容黍八百有八以梁表景尺定之或

卷二 第 14a 页 WYG0220-0212c.png

可容九百零或可容一千一百零至后魏后周诸


尺则尺度渐长而所容亦渐至二千有馀其参错


不同如此盖周有周尺汉有汉官尺建武铜尺汉


铜斛尺蔡邕铜籥尺晋有始平古铜尺汲冢玉律


尺隋开皇间有水尺官尺后魏有元延明尺梁有


刘曜玉圭尺五代王朴律准尺宋和岘尺太府布


帛尺皆长短各异随代更易不可准法故荀勖依


周礼制尺谓之晋前尺与刘曜祖冲之铜尺相表

卷二 第 14b 页 WYG0220-0212d.png
里然而梁尺加勖七釐汉官尺加勖三分三釐


尺加勖四分蔡邕加勖一寸五分八釐虽晋史


称勖推据精密而当时皆谓勖钟律声高不合古


乐即如宋仁宗诏丁度详定律尺则以王朴律尺


比汉钱尺稍长而和岘景表尺胡瑗邓保信及李


照所用太府等布帛尺则长之又长去古弥远不


可依用夫宋尺甚长谓为去古而晋尺甚短又以


为与周官旧尺过窄不合然而增减损益总不出

卷二 第 15a 页 WYG0220-0213a.png

此长短之中况杜夔荀勖而后王朴和岘胡瑗李


照素称知乐而前后斟酌朝更暮改则其间或长


或短历累代所裁定者岂无一偶合于古而声音


阒绝必不可复是尺制长短徒费考索而必无与


于声音之事从可知矣


况律管长短则尤于声律无所用者向曾制管以


验之矣取会稽竹筱厚薄均等者不论古尺今尺


长则俱长短则俱短先作黄钟管九寸准以径一

卷二 第 15b 页 WYG0220-0213b.png
围三之说径三分围九分含气呼之不能成声乃


缺其唇而吹之其声弇而卑全不类黄钟之音因


更同其寸饶其空围以吹之与九分之围无以异


也且更同其空围改为九九之寸以吹之与九十


之寸亦无以异也乃遍截他管准诸寸法而太簇


八寸与夹钟姑洗之六寸零无可辨焉应钟四寸


零与夷则南吕之五寸零亦无可辨焉是不特毫


釐杪忽不能剖析而即其洪纤高下长短清浊大

卷二 第 16a 页 WYG0220-0213c.png

小窕之显然者或竹同而声异或声同而竹异


彼推此验百无一当不得已乃复依孟康各律各


径围之说截竹验之则倍为不通夫黄钟之管径


祗三分即以今尺稍短彷佛周尺者校之仅仅一


画家小着色笔管耳至无射应钟四寸之管则围


三分径祗得一分仅鹅毛管耳从来律管无穴而


蔡元定作新书又不知何据每管加六穴于其上


一如籥笛之为制则无论律管非乐器不宜琢穴

卷二 第 16b 页 WYG0220-0213d.png
而即此画管与鹅毛小管手不能把搦指不能按


捺口不能唏呵与噏呷虽有穴亦同于无有而欲


以此定宫商辨律吕正五声七调四清二变九声


十二律之数不其冤乎此论乐大要必当以天地


之定数为准而

王言甚大所由袪制管之讹立生声之法声中律和由此

而验也


原疏夫万物之用皆起于数律度量衡悉从此出而

卷二 第 17a 页 WYG0220-0214a.png

数不离理不能穷不易之理安能究不易之数惟




皇上以天纵之资极格物之学凡立一法定一制务期试

诸实用见之明效然后断然无疑以此法而测晷


影辨分秒计岁差验交食量度高深审定音律随


所施用无不吻合盖至理得而至数毕符所谓近


之不遗于日用而推之直可通于造化者也


解说总之黄钟为万事根本律度量衡皆由此出

卷二 第 17b 页 WYG0220-0214b.png
但此律字非乐律之律此正史记所为律书汉志


所称律历者专取十二律相生之原以为作历推


算之用虽虞书律度量衡四事并称而西京备数


之学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皆不足与律


历等故以律法为历法则必定东西立晷仪以占


日景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日景以求


地中谓之测晷影巴郡洛下闳以律起历凡律容


一龠积八十一寸即一日之分而羲和刘歆析分

卷二 第 18a 页 WYG0220-0214c.png

及杪作三统历尤极精密谓之辨分杪乃又以每


岁日行周天多不足之分其差甚微及积之多年


而即差一度当尧时甲子冬至日在虚一度后至


秦庄襄元年冬至日在斗二十二度故历家以为


自尧至今差四十馀度而在晋宋儒臣谓百年差


一度唐一行谓八十三年差一度元郭守敬定为


六十六年差一度谓之计岁差而至于日月运行


则日在黄道月在赤道而月所行道有与黄道相

卷二 第 18b 页 WYG0220-0214d.png
交络者每行至十三日有奇而入当交处则谓之


交且又日月同度而与交相值其在朔则以月蔽


日而日食在望则以日射月而月食谓之验交食


若夫量度高深则正推步天地之术而皆于律乎


准之得律之理自得律之数得乐律之实用自能


得律历之明效能以乐律而见诸寻常政事之间


自能推律历而致之造化无穷之妙乐律之贵有


本如此

卷二 第 19a 页 WYG0220-0215a.png

原疏顾乐律算数之学失传已久承讹习舛莫摘其


非奥义微机莫控其蕴在(臣)等躬聆

圣训犹且一时省悟覆算迷蒙中外臣民何由共喻(臣)

仰祈

皇上特赐裁定编次成书颁示四方共相讲习正历来积

算之差讹垂万世和声之善法学术政事均有裨


益臣民幸甚万世幸甚谨题请

旨朕于万几馀暇常览性理诸书见隔八相生围三径一
 之说载在性理之首以为如果无用昔之儒臣何以置
卷二 第 19b 页 WYG0220-0215b.png
 诸篇首反覆披阅因未明晰时向儒臣讲问此盖欲究
 明书义而然今儒臣亦不知此或竟属不可用或虽辨
 明亦有无益之处故云尔耶其编辑书籍乃儒臣专责
 朕三十馀年过于焦劳仅能夙夜兢兢料理国政岂可
 效狂妄轻浮之文人议论往哲这所奏无益知道了该
 部知道

解说性理一书本明初永乐间儒臣所辑名为

卷二 第 20a 页 WYG0220-0215c.png

有实用而未见明效其开卷太极图说系魏伯


阳参同契水火匡廓三五至精两图而合为一


图其在唐开元年曾列其图于太上无极真经


卷首而元宗皇帝为御制序以颁之故大学士


(阙)


是也若皇极理数名为洛书而实窃张衡太乙下

卷二 第 20b 页 WYG0220-0215d.png
九宫法以为图且往多错误惟律吕新书世未考


验遂有指是书为通古乐者今伏读

圣旨有云或竟属不可用或虽辨明亦有无益之处大矣



圣人之言也谨按是书旧原有称为无所用者以为其言

本刘歆备数之学而以京房六十律为之根株相


传房学本小黄令焦延寿易卦成数而谬推为律


当时汉元帝称知乐遣太傅韦元成试之不效至

卷二 第 21a 页 WYG0220-0216a.png

魏孝明时江左陈氏能依房学以制律而尚书萧


宝夤奏其不合罢去宋南渡以后无言乐者而蔡


氏元定仍袭胡瑗阮逸诸遗说大阐五数六十律


之馀因为是书而实即李照胡瑗所历试而不验


者元儒不察多引之入宋乐志中然在至元初乐


臣刘秉忠许衡等欲以是书定元乐而并无一合


乃仍遣学士徐世隆徵金人掌乐许政等奏大晟


诸乐而古乐一无所用明世宗皇帝思兴古乐尚

卷二 第 21b 页 WYG0220-0216b.png
书韩邦奇作律吕新书直解主事杨继盛师事之


自谓得帝舜亲传而学士夏言太仆丞张鹗欲制


一特钟而必不能制至作灯竿以代之其无用也


如此若夫虽辨明而仍无益则尤属

神断夫辨圆田阐开方究黄钟之实讲积黍累黍子一丑

三寅九分寸毫釐丝忽之数无益于管较大管小


管上生下生左旋右转剖析一十二辰二十四气


变半倍半之虚实无益于器核八十一两以为金

卷二 第 22a 页 WYG0220-0216c.png

综八十一丝以为弦合太中少三律及四钟三吕


之长短以为竹无益于钟与琴瑟与籥箫篪笛管


故先儒尝云著乐书千卷算亿算万不过为备数


耳其所以备数者不过为制器耳则向使有古器


于此为帝舜后夔之所亲制者而相沿至今将必


箫韶再兴古乐在是矣乃隋时何妥论乐谓秦灭


齐时韶之乐器在齐也及汉灭秦韶之乐器尚在


秦也汉高迁其器别为一县改名曰文始之乐而

卷二 第 22b 页 WYG0220-0216d.png
乃使李延年为新声敕公孙宏司马相如为诗歌


明明虞廷所制器而其所奏者为汉人之声所播


者为汉人之诗歌其所为文始之乐则仍非虞廷


之乐而汉人之乐然则器之必无与于乐也审矣


况新书所辨尚未制器器且不成何益于乐盖

圣谟煌煌昭如星日一言之辟已破浑顿必欲勒成一书

为万古法则

 宵衣旰食亦既多年溟渤初开正烦抚育
卷二 第 23a 页 WYG0220-0217a.png
 万几焦劳何暇为儒生之业况
皇上御制虽繁必不使左右从臣参预一字较之前代起

居主倡臣和者迥然不同然且过于严密不欲轻


示海内向曾私辑

御制文字得若干首妄拟勒诸碑版而既而踟蹰惟恐以

温室多言反获罪戾但什袭供养未敢流布独念


垂老在籍无可报称幸未溘死犹得橐笔为

圣谕解说且从此并辑家授乐录与新编
皇言定声录合成卷帙以备一代乐书之用其敢妄肆庸
卷二 第 23b 页 WYG0220-0217b.png

劣不避僭越者

旨不云乎编辑书籍儒臣专责此则拜手飏言所为怵惕

以将之而犹未敢憪然告无罪也


(附记)此解说二卷与

皇言定声录八卷作于杭州竹竿巷曾合竟山乐录抄誊

成帙遥丐本院掌院学士代为呈

 进而掌院以
卷二 第 24a 页 WYG0220-0217c.png
 王师北征无暇
乙览抑之不上者若干年矣康熙三十八年三月
圣驾观河南巡(奇龄)
驾于嘉兴城北鸿胪奏名蒙
皇上垂问年纪谨奏对讫鸿胪呼(奇龄)
 御舟行至皂林虑更有
问讯是夕昏黑不能登岸而止急归诣
 行在于次日及二十五日随班入
 朝诸在籍臣俱各有文赋
卷二 第 24b 页 WYG0220-0217d.png
 进献予独无有因念此乐书三件原拟呈
 进徒以久稽未果恐遂湮没故私自镂板冀以为通行

之籍及今不上更待何日但仓猝之顷骤难抄誊


即将此镂本先以解说二卷铲去点编摘呈

 进阻者尚以镂本不庄不宜上渎
至尊为言越二日官校传予至
 行在朝门大学士张公宣
卷二 第 25a 页 WYG0220-0218a.png
谕奖劳谓既已镂板一任专行第大学士伊桑阿原疏中

有误刻字须即改正然后可宣付史馆以备施用


因当时邸抄皆传写字也若其中阙三行共三十


八字则皆奉

敕所删去者今将原疏改字列后并记

原疏改字


每径一尺围者三尺一寸四分有奇当


止可算六角而不可以算圆围 围圆

卷二 第 25b 页 WYG0220-0218b.png
而蔡元定律吕新书诸说未究及此 无蔡元定

    三字

命乐工以遂和瑟审其声音口音高下次第相生

     篴 尺

仅校十二律之长短以之定管 无仅校二字

    尺

奥义微机莫控其蕴 探

圣谕乐本解说卷二
卷二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