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九
卷九十九 第 1a 页 WYG0716-088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赈济上
易益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臣若水通曰此孔子以卦体释益之名义而极赞益
 之善也无疆无穷也自上下下犹言自君而施于民
 也言益之所以为益者以其损上而益下如财利上
 之所有也则损己之有以益下民之无夫财者民之
卷九十九 第 1b 页 WYG0716-0887d.png
 心损上益下故民悦怿于心而无穷也又言益之为
 道自上而下乎下为得人君仁民之道故其道大光
 显也使其夺民之所有以自益则为贪昧之君昏浊
 甚矣何大光之有哉夫民惟邦本本固则邦宁民贫
 而国未有能存者也竭心思以周天下之虑凡可以
 益民者损己以益之不恤也德泽流行而天下大悦
 矣夫损下益上者私也损上益下者公也王道大而
 无外与天地同其生成其功德宏著益之道大矣哉
卷九十九 第 2a 页 WYG0716-0888a.png
 然则赈济者其亦损上益下之一事也欤
书周书武成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
万姓悦服
 臣若水通曰此史臣记武王克商所行之大政也赉
 与也鹿台纣所积之财也而武王散之钜桥纣所积
 之粟也而武王发之以大与四海之民而赈其困穷
 于是四海之民万其姓者皆悦而服之矣臣谓鹿台
 钜桥一也商纣聚之而民心怨武王散之而民心归
卷九十九 第 2b 页 WYG0716-0888b.png
 者何也盖财者民之心也聚财则伤民心民心伤其
 有不背之者乎散财则得民心民心得其有不向之
 者乎聚散之间而民心向背由之然则大学财聚民
 散财散民聚之言为可验矣有国者可不慎哉
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
我髦士
 臣若水通曰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
卷九十九 第 3a 页 WYG0716-0888c.png
 方社田祖之祭而此则言其恤穷劳民之事也倬明猊
 甫大也十千谓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田九万亩而
 以其万亩为公田盖九一之法也我者食禄主祭之
 人也陈旧粟也有年丰年也耘除草也耔雍本也薿
 薿茂盛猊介大也烝进也髦俊也诗言大田岁取十
 千以为禄食及积之久而有馀则新者存之旧者散
 之不足者补之不给者助之以食我之农夫盖以自
 古有年是以敛散适宜如此也于是适彼南亩见耘
卷九十九 第 3b 页 WYG0716-0888d.png
 耔之勤而黍稷之盛则又将复有年矣凡存新散旧
 者有所资不足不给者有所赖故于美大止息之处
 进秀民而劳之俾相劝告益敏于其事以图其成焉
 夫国家之赈济乃王政之急务然必实有爱民之心
 然后能时其丰歉而敛散之如此诗之所云则上之
 所出者不费而下之所受者亦感其惠矣苟无爱民
 之实心平时暴征苛敛以残民而顾为赈济之名所
 谓割民之肉以充腹腹未必饱而身已先惫矣不亦
卷九十九 第 4a 页 WYG0716-0889a.png
 不仁之甚哉故人君之赈济必先蓄其仁心于平时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一遇水旱凶荒而赈
 济之则仁之所及者广矣
礼记月令曰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
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
 臣若水通曰此季春之令也言天子于斯时播布其
 德惠如下文所云所以奉若天道也夫王者出帑积
 以惠天下非出也乃所以为入也盖财者民之所为
卷九十九 第 4b 页 WYG0716-0889b.png
 而民者财之所出故苟得其民则天下财利不必在
 府库而后为吾有也不得其民虽府库之财亦或悖
 而出也故古之人君布德行惠赐贫赈乏开府出币
 周给天下而因以得天下之心焉岂非所出者小而
 所入者大乎岂非所出者寡而所入者众乎大学传
 曰仁者以财发身其此之谓矣有天下者可不审诸
祭统曰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
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民夫人
卷九十九 第 5a 页 WYG0716-0889c.png
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
 臣若水通曰积重上重积之而不施也夫人犹言人
 人也夫上下一体也惠必及下然后见其泽之大譬
 之水焉其流长者必其泽远也若重积于上则其泽
 不流而有冻馁之民矣非一体之义也上泽下流其
 惠博也故君子恤穷之政行而仁覆天下矣
祭统曰是故明君在上则境内之民无冻馁者矣
 臣若水通曰非大君之明无以知民之穷非知民之
卷九十九 第 5b 页 WYG0716-0889d.png
 穷则不能行恤穷之政智以知之仁以行之故惠下
 之泽可流于无穷矣岂复有冻馁之民哉
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
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𤯝礼
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
二曰除盗贼
 臣若水通曰荒政者救荒之政所以恤民穷也聚万
 民者岁荒则民将流离故聚之也散利者出粟也缓
卷九十九 第 6a 页 WYG0716-0890a.png
 刑者薄罪也弛力者息徭役也舍禁者山林川泽不
 为之禁也去几者关市不征也𤯝礼杀凡礼也杀哀
 者减凶礼也蕃乐者闭不用也多昏者昏礼不备也
 索鬼神者祈废祀也除盗贼者严刑以去之恐为民
 害也是故观荒政则先王之虑民可谓至详而其恤
 穷可谓至切矣
论语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臣若水通曰此论语终篇述武王之事以明圣学之
卷九十九 第 6b 页 WYG0716-0890b.png
 所传也赉与也当纣暴虐之时聚财积粟毒痡四海
 而天下之民失所矣武王克商之后一反商暴虐之
 政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大与四海之民而赈
 济之而于赈济之中又惟善人而加富焉由是观之
 则圣人于赈济之举仁之至而义之尽矣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
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
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
卷九十九 第 7a 页 WYG0716-0890c.png
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
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臣若水通曰此孟子因邹穆公归怨于民而对以君
 行仁政则有司皆爱其民而民亦爱之也夫以饥馑
 之年民之老弱死沟壑壮者散四方而有司莫肯告
 君以发仓廪开府库而赈济之以救其死徙是有司
 慢而害民也今民不恤有司之死正反报前日之咎
 也若君行仁政以赈济则民报之亦当如是矣夫仓
卷九十九 第 7b 页 WYG0716-0890d.png
 廪府库君积之以拯乎民者也积之于丰稔散之于
 荒歉则民心悦必亲上死长而忘其身以图报也夫
 民忘其身者凡以得其心故也财者民之心也散以
 财则得其心矣然则为人君者何为爱其财以失民
 心哉不能反己以恤民此邹穆公之所以不振也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
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
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
卷九十九 第 8a 页 WYG0716-0891a.png
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
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
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
罪也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
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臣若水通曰此孟子将言平陆大夫之失职而先以
 持戟之士失伍者以讽之也孔距心大夫姓名也孟
 子因大夫之言而遂直言其失职盖大夫者佐君以
卷九十九 第 8b 页 WYG0716-0891b.png
 惠民为职者也今坐视其饥以死而不发仓廪以赈
 济之是失职矣又因距心辞以非己所得专而以为
 人牧牛羊者责其既不得以济民而不能去距心遂
 自服其罪至于齐王闻之亦自服以为己罪夫孟子
 一言而使齐之君臣各知其不恤民之罪仁人之言
 其利溥矣虽然平陆之政齐史不闻书之岂非说而
 不绎从而不改也欤
左传文公十六年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
卷九十九 第 9a 页 WYG0716-0891c.png
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无日不
数于六卿之门国之材人无不事也亲自柏以下无不
恤也
 臣若水通曰公子鲍昭公庶弟也竭粟而贷竭其私
 家之粟以宽贷饥民也无不馈诒者泽施于老者也
 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者恩逮于贵者也国之材人
 无不事宋国之贤人无不尊事之也自柏以下无不
 恤宋鲍之懿亲无不赈恤之也夫宋鲍赈宋之饥惠
卷九十九 第 9b 页 WYG0716-0891d.png
 及于上下亲疏可谓广矣然孔子曰君子惠而不费
 孟子曰导其妻子使养其老斯王政济民之大者也
 以宋鲍济人之心使闻孔孟之训焉则其所及之广
 岂有涯哉后之有爱民之实者其尚论之
襄公九年晋侯归谋所以息民魏绛请施舍输积聚以
贷自公以下苟有积者尽出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
禁利亦无贪民祈以币更宾以特牲器用不作车服从
给行之期年国乃有节三驾而楚不能与争
卷九十九 第 10a 页 WYG0716-0892a.png
 臣若水通曰施舍者施恩惠舍劳役也输积以贷者
 尽其积聚以贷借于民也无滞积无滞而不散之积
 无困人无困而不遂之人无禁利无贪民公无专禁
 民皆知礼也祈以币更祈祷以币易牲也宾以特牲
 待宾以一牲存礼也不作者不作新巧也从给者足
 以给事也三驾谓三兴师也夫晋悼公之归国也能
 行赈济之政则所以息民者至矣非霸业之基乎悼
 公收之羁绁之馀佐之以一魏绛政有足观如此故
卷九十九 第 10b 页 WYG0716-0892b.png
 世有博施济众之君必有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佐
 矣
襄公二十九年郑子展卒子皮即位于是郑饥而未及
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户一钟是以得郑国
之民故罕氏常掌国政以为上卿宋司城子罕闻之曰
邻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使大
夫皆贷司城氏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者贷宋无饥人
叔向闻之曰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二者其皆得
卷九十九 第 11a 页 WYG0716-0892c.png
国乎民之归也施而不德乐氏加焉其以宋升降乎
 臣若水通曰民病者病于乏食也饩犹馈也出公粟
 者出公家之粟以宽贷于民也使大夫皆贷者使诸
 大夫有积者皆以宽贷于民也贷而不书不书于策
 施而不以为德也郑之罕即子皮氏也宋之乐即子
 罕氏也夫赈恤之典固明君急于爱民忧国者之先
 务而凡肉食者亦不可以不谋也夫平日之所以衣
 我食我而给我军国之需者皆民之力也令不幸而
卷九十九 第 11b 页 WYG0716-0892d.png
 际遇天灾衣食不能以自存宜以其出诸民者报乎
 民宁忍坐视其毙而莫之救乎宋乐郑罕之事真可
 以为在位者劝矣
国语周语单穆公曰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
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
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
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又曰备有
未至而设之有至而后救之是不相入也可先而不备
卷九十九 第 12a 页 WYG0716-0893a.png
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
 臣若水通曰戾至也量犹度也资财也权称也振拯
 也民患币轻而物贵则作重币以行其轻也重曰母
 轻曰子以子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
 行之子母通融民皆得其欲矣堪任也不任之者弊重
 物轻妨其用也故作轻币杂而用之以重者贸其贵
 以轻者贸其贱子权母者母不足则以子平而行之
 故钱小大民皆以为利也备国备也未至而设之谓
卷九十九 第 12b 页 WYG0716-0893b.png
 豫备不虞安不忘危至而后救之谓若救火疗疾量
 资币平轻重之属不相入不相为用也离民匮财是
 谓召灾天生斯民立之司牧以恤其穷以拯其困所
 以牧民匪以牧于民也故天降灾戾人主量为轻重
 之币以赈之若景王废轻而作重铸大钱以损民资
 岂赈匮之道哉
汉文帝元年三月诏曰方春时和草木群生之物皆有
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困穷或阽于危亡而莫之
卷九十九 第 13a 页 WYG0716-0893c.png
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又曰老者非
帛不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八十以
上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人二疋絮三斤尽除收
孥相坐律
 臣若水通曰汉文赈贷之诏以方春万物发生有感
 于穷民之失所庶几有对时发育仁民爱物之心矣
 然恐民食已艰而方为议所以赈贷之不亦晚乎使
 左右之臣素讲于王道必如古者蓄积素备九年耕
卷九十九 第 13b 页 WYG0716-0893d.png
 必有三年之积教其妻子亲戚使养其老则天下之
 穷民未病饥瘠也
汉武帝建元六年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汲黯往
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
仓粟以赈贫民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
 臣若水通曰家人失火灾之小者也民饥父子相食
 伤天地之大和以蹙邦本变之大者也汲黯便宜矫
卷九十九 第 14a 页 WYG0716-0894a.png
 制发仓以赈之急于忧国爱民而忘其身以安社稷
 其为心可谓忠矣故曰古有社稷之臣黯近之岂独
 以其能直谏而然哉
汉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是
岁南部大饥诏禀给之
 臣若水通曰三州之饥民困甚矣至于南部大饥则
 又甚焉汉章帝屡诏给赡之可谓有赈贷之仁矣然
 古之九年之水七年之旱而民不病饥者以其素有
卷九十九 第 14b 页 WYG0716-0894b.png
 备也使俟其艰食而旋为赈贷之计所谓大寒而后
 植桑者民之死于冻馁者亦无及矣虽然其视民饥
 以死而不知发者不犹愈乎
汉献帝兴平元年自四月不雨至于七月榖一斛直钱
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大仓米豆
为贫人作糜饿死者如故帝疑禀赋不实取米豆各五
升于御前作糜得二盆乃杖汶五十于是悉得全济
 臣若水通曰观御前作糜一事则献帝非昏蔽者然
卷九十九 第 15a 页 WYG0716-0894c.png
 威权去已德泽不施以致旱饥虽有小惠何补哉其
 不能得其民以保天下宜也使当时能察曹操之暴
 戾如辨侯汶之奸信任忠义之臣而与谋之声其罪
 而诛焉更化善治召和气以致丰穰则糜不必作民
 心悦而天命永矣何至祸乱之作哉
齐武帝永明六年十二月秘书丞李彪上封事以为汉
置常平仓以救匮乏去岁京师不稔移民就丰既废营
生困而后达又于国体实有虚损曷若豫储仓粟安而
卷九十九 第 15b 页 WYG0716-0894d.png
给之岂不愈于驱督老弱糊口千里之外哉宜析州郡
常调九分之二京师度支岁用之馀各立官司年丰籴
粟积之于仓俭则加私之二籴之于人如此民必力田
以取官绢积财以取官粟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数
年之中榖积而人足虽灾不为害矣
 臣若水通曰国有豫备则民遇水旱而不至于饥此
 赈济之上策也下此皆无为策矣李彪之言为明君
 良有司急于救民者所宜讲究者也
卷九十九 第 16a 页 WYG0716-0895a.png
隋文帝开皇五年夏五月度支尚书长孙平奏令民间
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为差储之当社委社司
检校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臣若水通曰义仓之制以为赈饥之备至今以为善
 政平可谓善于谋国者矣至于反为盗资之虑岂君
 子之所能计哉
 
 
卷九十九 第 16b 页 WYG0716-0895b.png
 
 
 
 
 
 
 
 格物通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