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八
卷九十八 第 1a 页 WYG0716-08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恤穷下
贾谊新书曰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
饭啜醇酒二觛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奈我元元之
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赈饥

 臣若水通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善推所为而已
卷九十八 第 1b 页 WYG0716-0880b.png
 楚昭王能推己以及于民因其寒而赐之以裘因其
 饥而赐之以粟可谓有仁恕之心矣此其所以大得
 民心而克复旧物也欤
陆贽奏议告德宗曰昔子夏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谓
人之父母孔子对曰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斯可谓人之
父母矣盖以君人之道子育为心虽深居九重而虑周
四表虽恒处安乐而忧及困穷近取诸身如一体之于
四肢其疾病无不恤也远取诸物如两曜之于万类其
卷九十八 第 2a 页 WYG0716-0881a.png
鉴照无不均也故时有凶害而人无流亡恃天听之必
闻知上泽之必至是以有母之爱有父之尊古之圣王
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用此术也今水潦为败
绵数十州奔告于朝日月相继若哀其疾苦固宜降旨
优矜傥疑其诈欺亦当遣使巡视安可徇往来之浮说
忘惠恤之大猷失人得财是将焉用
 臣若水通曰天地民物一体者也其感应神速痛痒
 相关陆贽一体四肢两曜万类之言其必有见于此
卷九十八 第 2b 页 WYG0716-0881b.png
 矣苟有痛痒感应之心则民之旱潦穷苦无不兼知
 则亦无不兼惠矣德宗刻薄好用聚敛之臣其视穷
 民之无告若秦人视越人之肥瘠而恝然不相关者
 以其无一体之仁也后之为君者宜味陆势之言由
 是以达于圣人仁民之道可焉
韩愈曰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
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陛下恩踰慈母仁过春阳租赋
之间例皆蠲免所徵至少所放至多上恩虽宏下困犹
卷九十八 第 3a 页 WYG0716-0881c.png
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
馁道涂毙踣沟壑有者皆以输纳无者徒被追徵臣愚
以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臣窃见
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
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又京师者四方之腹
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优恤今瑞雪频降来
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
特敕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
卷九十八 第 3b 页 WYG0716-0881d.png
得者并且停徵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臣至陋
至愚无所知识受恩思效有见辄言无任恳款惭惧之

 臣若水通曰韩愈此疏所以欲宽恤穷民如是其恳
 切者何也盖君民一体安危同机故书曰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夫百姓既穷君有不能以独安富者矣此
 韩愈所以欲广君之仁而于饥民致廑夫优恤之请
 也
卷九十八 第 4a 页 WYG0716-0882a.png
元仁宗延祐四年七月赐卫士钱帛帝出见卫士有弊
衣者驻马问之对曰戍守边镇馀十五年以故贫耳帝
曰此辈久劳于外留守臣未尝以闻非朕亲见何由知
之自今有类此者必言于朕因命赐之钱帛
 臣若水通曰元仁宗见卫士弊衣询知其戍边之苦
 而赐之钱帛可谓有恻隐之心恤穷之实矣其与禹
 见罪人而泣之汤见网而解之其心何以异哉然禹
 汤行仁政而泽及天下而仁宗不能然者何也其不
卷九十八 第 4b 页 WYG0716-0882b.png
 忍人之心一也能扩充与不能扩充是以异耳故人
 君垂旒蔽目悬纩塞耳而无所不知不见仁泽覆天
 下者自其本心而推之不在乎见闻之狭也故人君
 贵乎有恤民之大政而不贵乎分财之小惠焉
宋儒张载西铭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又曰凡天下之
疲癃残疾茕独鳏寡者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
 臣若水通曰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万物皆吾
 同得于天所与之气故曰吾与而民尤同吾得天地
卷九十八 第 5a 页 WYG0716-0882c.png
 之正气于吾并生之中乃为同类而至贵者故曰同
 胞曰同胞则视之如己之兄弟矣而天下之远兆民
 之众有疲癃残疾茕独鳏寡之人皆我兄弟之中颠
 连无告者然则知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之同气
 则其哀恤之情根于天性自有所不能已者矣
程颢在神宗时言不可卖祠部添常平本钱事王安石
曰颢所言未达王道之权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
援之以手权也嫂溺不援是豺狼也今祠部所可致粟
卷九十八 第 5b 页 WYG0716-0882d.png
四五十万若凶年人贷三石可得全十五万性命今欲
为凶年计当以凶岁为之而国用有所不暇故卖祠部所
剃三千人头而所可救活者十五万人性命若以为不可
是不知权也
 臣若水通曰王安石主卖祠部之说自附于恤穷救
 荒之权矣臣恐穷未及恤而所以益天下之穷者至
 矣故杨时曰鬻祠部三千盖六十馀万缗固非三千
 人所能自具也取之于力本之民而已由是得以不
卷九十八 第 6a 页 WYG0716-0883a.png
 蚕而衣不耕而食亦取资于力本之民而已故其徒
 益繁则其蠹益甚是未及赈饥而先困吾民以资游
 手也先王之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积故凶年饥岁
 民免于死亡以其豫备故也不知为此乃欲髡其人
 而取其资以是为赈饥之术正孟子所谓虽得禽若
 丘陵弗为也以是为王道之权岂不谬哉诗云谁生
 厉阶至今为梗王安石之谓乎
杨时经筵讲义有云古之圣人以天下为心其于居食
卷九十八 第 6b 页 WYG0716-0883b.png
之际非徒若是而已食而饱必思天下之有未饱者居
而安必思天下之有未安者
 臣若水通曰杨时言一食一居必思天下之未安饱
 者所以养人君恤民之仁也夫惟饮食起居而不忘
 天下之穷民则无事必思所以加惠之有灾必能有
 以恤赉之则虽不能使天下皆饱皆安也而安饱之
 政可由是而推行矣否则素无所养一旦遇天下之
 灾其能沛然行宽恤之惠乎是故人君之心在于素
卷九十八 第 7a 页 WYG0716-0883c.png
 养矣
杨时籴买劄子有云产绢县分每匹不下二千三百足
钱而上户有敷及百馀匹者民力固未易办矣又有非
时抛买如燕山丝绢之类所须不一秋成榖未上场而
催科之吏及门矣力耕之民日食糠秕而输官常恐不
足欲民之不流亡不可得也
 臣若水通曰孟子云有粟米之征有布缕之征有力
 役之征君子用其一而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莩用
卷九十八 第 7b 页 WYG0716-0883d.png
 其三而父子离盖言取之非其时则民力不堪而困
 穷极矣人君恤穷之政在宽之而已矣杨时之论诚
 救弊之良剂也为人君者盍思所以恤其流亡之苦
 而加之意哉
王柏论社仓利害有云淳熙八年朱熹申请社仓指挥
若曰其敛散之事与本乡耆老公共措置州县并不须
干预抑勒至哉言乎此行法者所当共守也今也不然
领以县官主以案吏各乡又非有德望之人为官吏之
卷九十八 第 8a 页 WYG0716-0884a.png
所畏敬者俯首听命苟且逃责利害不敢专决奸弊不
敢自惩玩舞虚文壅塞实意吏既慕于前权宜伸缩随
时轻重吏则议其后故贤者不屑与之相牴牾也此立
法之不审一也昔之法也先给以米贷以米敛亦以米
今也不然敛以钱科以籴若能薄增厥直亦何患民之
不乐输哉价既不平榖不时至势必至于数扰以抑勒
人情之所不堪小民未受其利中产先被其害此立法
之不审二也后之继者虑既贷而民不尽偿则社仓之
卷九十八 第 8b 页 WYG0716-0884b.png
惠穷而追呼之害起矣
 臣若水通曰法之立也将以为民法之行也反以病
 民岂其心固如是哉社仓之设本以恤穷也及其官
 吏承行之弊输扰抑勒而有追呼之害者安在其能
 恤穷也况夫人君举动关天下之欣戚又非一郡邑
 之比矣其立法行惠可不慎哉
国朝戊戌十二月庚辰太祖自宣至徽召故老耆儒访
以民事有儒士唐仲实姚琏者来见太祖问曰丧乱以
卷九十八 第 9a 页 WYG0716-0884c.png
来民多失业其心望治甚于饥渴吾深知之仲实对曰
自大军克复民获所归矣以今日观之民虽得所归而
未遂生息太祖曰此言是也我积少而费多取给于民
甚非得已然皆为军需所用未尝以一毫奉巳民之劳
苦恒思所以休息之曷尝忘也仲实等曰诚如是民之
生息可待矣太祖曰有不便盍尽言之仲实等皆拜谢
乃赐诸父老布帛抚慰之而去
 臣若水通曰文王发政施仁必先穷民恤穷者治天
卷九十八 第 9b 页 WYG0716-0884d.png
 下之首务也我太祖高皇帝方大军之后即召耆儒
 访知民未遂生即念民之劳苦思所以休息之是心
 也非尧舜其犹病诸之心乎此万世人君之所当法
 也
洪武元年七月谓中书省臣曰中原兵难之后老稚孤
贫者多有失所宜遣人赈恤之省臣以国用不足为对
太祖皇帝曰得天下者得民心也夫老者民之父母幼
者民之子孙恤其老则天下之为子孙者悦恤其幼则
卷九十八 第 10a 页 WYG0716-0885a.png
天下之为父母者悦天下之老幼咸悦其心有不归者
寡矣苟视其困穷而不之恤民将怃然曰恶在其为我
上也故周穷乏者不患无馀财惟患无是心能推是心
何忧不足今日之务此最为先宜速行之
 臣若水通曰有天下者有其民也有其民者得其心
 也夫得民之心何心哉亦惟遂其老老幼幼之愿焉
 耳惟我太祖皇帝明见万里视天下之民瘼如在目
 前故不以国用之不足而阻其勤恤之心也伏惟圣
卷九十八 第 10b 页 WYG0716-0885b.png
 明推是心以往则民怀于有仁而无疆之休与天地
 同其久矣
国朝太祖皇帝肇基五年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凡民
之孤独残疾不能自生者许入院官为赡养每人月米
三斗薪三十斤冬夏布一匹小口给三分之二后改孤
老院为养济院其初著之于令曰凡鳏寡孤独每月给
米每岁给布务在存恤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常加体察
既而著之于律曰凡鳏寡孤独及废疾之人贫穷无亲
卷九十八 第 11a 页 WYG0716-0885c.png
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若
应给衣粮而官吏尅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又申之以宪
纲曰存恤孤老仁政所先仰府州县所属凡有鳏寡孤
独废疾无依倚之人俱收于养济院常加存恤合得衣
粮依期按月支给毋令失所遇有疾病督医治疗
 臣若水通曰我圣祖于登极之五年即有恤穷之制
 是即文王发政施仁必先鳏寡孤独之仁心也使臣
 下常奉承德意以施行之而不失则仁政之泽可以
卷九十八 第 11b 页 WYG0716-0885d.png
 被于无穷矣是故鳏寡孤独归于养济俾得其所也
 岁有衣粮俾不困于饥寒也有司时察防吏奸也应
 收而不收则杖应给而吏尅减者论以自盗严其法
 也督医治疾冀其生也仁之至义之尽矣然法久而
 弊生养济虽有其名而在京在外乞丐之人盈于道
 路岂吏之奉法寖弊而无力者不得以入院乎未可
 知也伏惟圣明体太祖恤穷之仁则尧之不虐无告
 在是矣
卷九十八 第 12a 页 WYG0716-0886a.png
国朝太祖登极七年诏天下曰曩因天下大乱死者不
可胜数朕日夕虑上帝有责思之再三民间流离避乱
父南子北至今不能会聚或子殁亲老而无养亲殁子
幼而无依皆朕之过也今诏天下有司具名以言朕当
会居存养使不失所
 臣若水通曰兵乱之际流离死徙骨肉不顾诚甚可
 悯也诗曰哿矣富人哀此茕独我太祖之心切于仁
 民故下恤穷之诏拳拳以穷民无依失所为已过而
卷九十八 第 12b 页 WYG0716-0886b.png
 必使有司疏名会居存养焉书曰痌瘝乃身其我太
 祖之谓乎
洪武八年正月上命中书省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
者月给以衣食无所依者给以屋舍仍谕之曰天下一
家民犹一体有不获其所者当思所以安养之昔吾在
民间目击其苦鳏寡孤独饥寒困踣之徒常自厌生恨
不即死如此者宛转于沟壑可坐而待也吾乱离遇此
心常恻然故躬提师旅誓清四海以同吾一家之安今
卷九十八 第 13a 页 WYG0716-0886c.png
代天理物已十馀年若天下之民有流离失所者非惟昩
朕之初志于代天之工亦不能尽也尔等为辅相当体
朕怀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也
 臣若水通曰孟子云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我太祖皇帝方在民间亲见鳏寡孤独之
 困苦心常恻然则存不忍人之心久矣故五年下诏
 七年下诏及此八年又以命中书省访穷民无告者
 给之衣粮屋舍焉非所谓不忍人之政乎噫可以为
卷九十八 第 13b 页 WYG0716-0886d.png
 万世帝王之法矣
国朝诸司职掌鳏寡孤独之人行属将合支衣粮依期
按月关给存恤养赡母使失所御史按临处所审问曾
无支给但有欺弊即便究问
 臣若水通曰昔者文王不敢侮鳏寡盖以鳏寡孤独
 之人无父母妻子之养尤宜加意焉者也我祖宗设
 养济之典所以恤穷民使不至于失所其即文王治
 岐先斯四者之政矣夫天地之大德曰生为有司者
卷九十八 第 14a 页 WYG0716-0887a.png
 果能衣食以时乎治疗以医乎如其不然则上孤君
 德下绝民生可得谓之良有司哉可谓民之父母哉
永乐元年闰十一月河南南阳县言本县民多逃徙他
县赋役无所出乞下令捕之太宗皇帝顾谓户部尚书
郁新等曰人情怀土谁肯乐去其乡河南诸郡连岁水
旱蝗螟饥馑相仍守令又鲜能尽抚绥之道不得已举
家逃徙自图存活之计耳今其乡田庐生业必已废弃
归且何依捕之徒益困之耳所言不可听
卷九十八 第 14b 页 WYG0716-0887b.png
 臣若水通曰君犹腹心也民犹四肢也四肢疾病而
 腹心不知又从而抑困之非仁者也故知爱心腹者
 必知护其四肢矣知爱其君者则知爱其民矣南阳
 县欲捕逃徙而不恤焉彼岂知忠爱之道者哉我太
 宗文皇帝闻而拒之曰归且何依捕之徒益困之耳
 恤穷之心蔼然见于言表矣臣故谨录之以为圣子
 神孙告焉
 格物通卷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