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二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716-05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学校五(礼乐政教附一/)
国朝戊戌年十二月辟儒士危祖干叶仪既至祖干持
大学以进上命祖干剖析其义干以为帝王之道自修
身齐家以至于治国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齐方正使
万物各得其所而后可以言治上曰圣人之道所以为
万世法吾自起兵以来号令赏罚一有不平何以众服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716-0542b.png
夫武定祸乱文致太平类此道也甚加礼貌
 臣若水通曰大学一书帝王修治之道备矣然逆推
 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之功其要必自格
 物始顺循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之效其
 本亦由格物始是格物者大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
 也而意心身天下国家之功效皆在此矣程颐曰格
 者至也物者理也至其理乃格物也知行并进也苟
 能立志体认于心以至其天理则知以至意以诚心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716-0543a.png
 体以正形于身而身修形于家而家齐形于国而国
 治形于天下而天下平家国天下无处而非天理之
 寓则无处而非体认之功皆格物也功至而理融则
 致中致和有以位天地育万物而上下四旁均齐方
 正矣我皇祖体认大学于心而有默契之妙是以受
 命以定祸乱者此也兴道以致太平者此也至于出
 入起居号令赏罚无不一于此也而开国之初乃以
 崇儒为急务故祖干叶仪辈幡然而出及大学之进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716-0543b.png
 遂深喜而嘉纳焉且谕以道之所在而能行之又不
 徒向慕而已此所以能拨乱反正复中国帝王之土
 宇绍中国帝王之纲常有功于帝王也大矣圣明体
 皇祖之心而扩夫大学之道则宗社有无疆之休也
国朝甲辰五月太祖朝罢退御白虎殿阅汉书侍臣宋
濂孔克仁等在侧上顾谓濂等曰汉之治道不能纯乎
三代者其故何也克仁对曰王霸之道杂故也上曰高
祖创业之君遭秦灭学之后干戈战争之馀斯民憔悴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716-0543c.png
甫就苏息礼乐之事固所未讲独念孝文为汉令主正
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遂使汉家之
业终于如是夫贤如汉文而犹不为将谁为之帝王制
作贵于及时三代之王盖有其时而能为之若汉文有
其时而不为也可不惜哉
 臣若水通曰治定功成而礼乐兴此其时也汉文有
 其时而不为诚如圣谕虽然正使为之亦不能依稀
 三代之盛也何也无中和之德以为之本也圣祖又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716-0543d.png
 以汉祖创业而未暇何天下甫定即命牛谅制礼陶
 凯作乐邪是又汉祖之所不及也传曰礼乐积德百
 年而后兴今百六十年来又制礼作乐之大时也夫
 礼乐者教化之具也圣子神孙一道相守养其中和
 之德而求所以为制作礼乐之本者时不可失也
吴元年七月乙亥上御戟门召学士朱升及范权领乐
舞生入见设雅乐阅视之上亲击石磬命升辨识五音
升不能审以宫音为徵音上曰升每言能审音至辨石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716-0544a.png
音何乃以宫作徵邪起居注熊鼎对曰八音之中石最
难和故书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上曰石声固难
和然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和即八音谐和矣因命乐生
歌一曲上复笑曰古者作乐以和民声格神人而与天
地同其和近世儒者鲜知音律不知学欲乐和顾不难
邪鼎复对曰乐音不在外求实在人君一心君心和则
天地之气亦和天地之气和则乐亦无不和矣上深然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716-0544b.png
 臣若水通曰记有之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
 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钟鼓管磬羽籥
 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疾徐乐之文也知其
 情者能作识其文者能述情也者心之和也人能体
 认于心以至其天理则心和顺矣心和则气和气和
 则声和而谐之六律宣之八音由是格神人驯鸟兽
 釐百工以熙庶绩与天地大和大顺之气相为流通
 矣皇祖深知其然乃能辨夫石音探其乐本以谕臣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716-0544c.png
 下不惟识其文又能识其情此所以能述之于唐虞
 击拊之馀而作之于叔季废坏之际也然出礼乐者
 君也辅礼乐者臣也熊鼎之对似矣朱范二子其不
 汗颜邪
国朝太祖皇帝诏略曰永惟为治之道必本于礼考诸
祀典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
历代有加朕思之则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
天地开辟以至于今英灵之会皆受命上帝幽微莫测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716-0544d.png
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夫礼所以
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僣差今命依古定制凡岳镇海
渎并去其前代所封之号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
 臣若水通曰书云皇帝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
 格此正名以正人心教化之本也我太祖革前代所
 封山川之号其同符于此乎夫礼不可渎也渎则非
 礼矣山川岳渎加以名号是人其神矣神人幽明不
 辨而名分不正矣名分不正则妖诞之说兴而人心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716-0545a.png
 之所以不正也其何能国乎故我太祖于千百年之
 后慨然一洗渎礼以复古制神人明矣名分正矣立
 礼教以正人心其功岂小补之哉
洪武二年十月上谕中书省臣曰学校之教至元其弊
极矣使先王衣冠礼乐之教几于荡然上下之间波颓
风靡故学校之教名存实亡况兵变以来人习于战斗
惟知干戈莫识俎豆朕尝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
之道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716-0545b.png
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
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
行之
 臣若水通曰伏观皇祖谕中书省臣以立学拨乱反
 治咸与维新之先务矣夫学校盛于三代衰于汉唐
 宋大坏于元代圣谕所谓先王衣冠礼乐之教几于
 荡然夫所谓坏者道之坏也及立学中外延师授徒
 又拳拳以讲圣道以复先王之旧为言其所以教人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716-0545c.png
 者岂落第二义哉笃其实而艺者书之此圣祖立科
 举之法使之读圣之书蕴圣之德行发圣之言因言
 以观其蕴因蕴以授之官此其良法美意也奈何士
 习既久买犊还珠驰骛于文艺而遗弃其本实遂使
 德业举业判为二途而先王德行道艺之教几乎熄
 矣易穷则变变则通惟圣人为能通其变必上之所
 以教下之所以学内外心事合一以举业为德业之
 发以德业为举业之本易其志而不易其业合本末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716-0545d.png
 兼体用一以贯之斯贤也斯能也斯俊杰也用之于
 国则国治用之于天下则天下平然后学校之教名
 实相须而圣人之道明先王之旧复矣
洪武四年上观大学衍义至晁错谓人情莫不欲寿三
王生之而不伤真德秀释之曰人君不穷兵黩武则能
生之而不伤顾谓侍臣曰晁错之言其所该者广真氏
之言其所见者切古人云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
之朕每临行阵观两军交战出没于锋镝之下呼吸之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716-0546a.png
间创残以之心甚不忍尝思为君恤民所重者兵与刑
尔滥刑者陷人于无辜黩兵者驱人于死地有国所当
深戒也
 臣若水通曰先儒程颢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臣谓认得一体则痛痒相关而民之所好好之民之
 所恶恶之矣是故圣人至仁足以育万民大义足以
 正万民而阳舒阴惨好恶皆一体矣皇祖观大学衍
 义有感于二人之论而言临阵不忍伤残以滥刑黩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716-0546b.png
 兵为戒其恻隐之心乎至于除残去暴以安生灵则
 又仁义并行无非一体之意矣圣明念而体之岂不
 大得民心以永天命乎
洪武四年六月吏部尚书詹同礼部尚书陶凯制宴享
九奏乐章成其曲一曰本太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初
生四曰品物亨五曰御六龙六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
八曰圣道成九曰乐清宁先是太祖皇帝厌前代乐章
率用谀词以为容悦甚者鄙陋不称乃命凯等更制其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716-0546c.png
词至是上之命恊音律者歌之谓侍臣曰礼以道敬乐
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治元时古乐俱废惟淫词艳
曲更唱迭和又使北鄙之声与正音相杂甚者以古先
帝王祀典神祇饰为舞队谐戏殿廷殊非所以道中和
崇治体也今所制乐章颇恊音律有和平广大之意自
今一切流俗諠譊淫亵之乐悉屏去之
 臣若水通曰九奏乐章大要又本于君德成之一章
 也使君德既成则制作有地而大礼与天地同节大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716-0546d.png
 乐与天地同和风移俗易挽衰世而之古特易易也
 此我圣祖之谓也不为万世之永鉴欤
洪武五年三月辛亥上命礼部重定官民相见礼先是
元俗官僚相见辄跪一足以为礼拜则以叩头为致敬
既拜复跪一足属官下人见上司官长与为礼即引手
于后进若却避之然上甚厌之自即位之初即加禁止
然旧习不能尽革至是复定为仪节令颁布之上谓礼
部臣曰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成周设大司徒以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716-0547a.png
五礼坊万民之伪而教之中夫制中莫如礼修政莫如
礼故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叙而宗族
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级辨自礼不明而天下成
俗先王之礼几乎熄矣而人情狃于浅近未能猝变今
命尔稽考典礼合于古而宜于今者以颁布天下俾习
以成化庶乎复古之治也
 臣若水通曰宋儒司马光云礼之用大矣用之于身
 则动静有常而百行备用之于家则尊卑有别而家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716-0547b.png
 道正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风化美用之于国则
 君臣有叙而政治成用之于天下则诸侯宾服而纪
 纲正臣谓礼也者理也人君必先体天理于心以为
 之本而后由中应外笃近举远莫非礼之用矣至于
 拜揖跪兴之仪先王之典礼具在以为细故而弁髦
 之习染之久交接之间靡然成为风俗皇祖拨乱反
 治变之以礼既禁止之而又命礼臣定为仪节俾学
 校习之天下守之致治成化而圣王之礼法教化复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716-0547c.png
 见于今日者皆圣祖天理之一念佑启之洪休也伏
 望圣明取法以扩充之焉
洪武六年三月礼官上考定礼仪太祖皇帝谓尚书牛
谅曰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
一日无也自一时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
易几尽朕即位以来夙夜不忘思有以振举之以洗污
染之习故尝命尔礼部定著礼仪今虽成宜更与诸儒
参详考议斟酌先王之典以复中国之旧务合人心永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716-0547d.png
为定式庶几惬朕心也
 臣若水通曰礼者体也与道为体者也礼存则道存
 道存则国存礼亡则道亡道亡则国亡是故先王之
 教务焉圣祖以礼为人道之纪纲又曰国之防范盖
 深有见于是而鉴元氏之失矣今重熙累洽之世议
 礼而奉行之者可不谨哉可不谨哉
洪武十三年六月敕谕国子监生曰仲尼之道上师天
子下教臣民自汉及今未有逾斯道而能久朕统一寰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716-0548a.png
宇君主斯民切惟学校国之首务乃今年春命工曹构
庙学越五月而成于是传选师儒教训生徒期在育君
子以履仲尼之道以助我后嗣以安天下苍生苟教之
不以其道学之不尽其心则恐养非君子用非贤人徒
劳民供无益国家尔诸学者当谦柔恭谨存礼义之勇
去血气之刚持守仲尼四勿之训积日经旬以踰岁月
不变其所学则贤人君子矣由是出为国用致君于尧
舜跻民于雍熙显扬其亲永世不磨岂不伟哉宜体朕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716-0548b.png
意立乃志务乃学正尔仪慎尔言务勉进修无间昼夜
讲于友必正道以相辅问于师必致恭而听受有乖此
礼者监丞纠之勿忽
 臣若水通曰伏观圣祖之谕拳拳在于学校教之以
 其道成贤才以适用也一则曰履仲尼之道二则曰
 持守仲尼四勿之训其可谓知要矣夫教学之道莫
 过于仲尼而仲尼之道惟在乎四勿夫四勿者圣人
 之心学也盖视听言动事也勿之者心也夫圣人之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716-0548c.png
 学惟在于性情正其性情者心而已矣然则圣祖以
 是教人岂非默契乎帝王心学之传乎养士如此则
 体立用行致君泽民之事业皆自其性情中流出矣
 噫皇祖以是立教后世犹有逐末而忘本重言而轻
 实是艺而非德者亦独何哉
洪武十四年三月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上谓廷臣
曰道之不明由教之不行也夫五经载圣人之道者也
辟之菽粟布帛家不可无人非菽粟布帛则无以为衣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716-0548d.png
食非五经四书则无由知道理北方自丧乱以来经籍
残阙学者虽有美质而无讲明何由知道今以五经四
书颁赐之使其讲习夫君子而知学则道兴小人而知
学则俗美他日收效亦必本于此也
 臣若水通曰道本于心所谓良知也养其知者在于
 书盖书注吾心者尔故能养也人本于生理所谓元
 气也养其元气者在菽粟布帛盖菽粟布帛同得此
 生理者尔故能养也非书能益良知之所无也非菽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716-0549a.png
 粟布帛能益元气之所无也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之
 人同此心同此良知也尧舜三代之人与元时之人
 同此心同此良知也此圣祖所以颁五经四书于北
 方之学校以觉其心之良知一哉圣心乎其教育之
 仁如天地之覆载而无间矣
洪武十五年四月迁工部侍郎刘敏为刑部侍郎诰曰
于戏昔圣人以德化天下故民乐于从善而天下治然
圣人之心必欲天下之人皆善无恶有不率者然后刑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716-0549b.png
以齐之故赏当其功罚当其罪而民之不从善者无有
也故上曰君圣中曰臣贤下曰民良而天地致和品物
咸亨矣后之君臣乏诚意正心之学蔑成已及物之善
是以刑罚不当仁义倒施法愈烦而犯愈众此为世之
大病也
 臣若水通曰赏罚者人主所以教天下之术也赏当
 功则民知劝罚当罪则民知惩欲赏罚之当者惟在
 于君臣务诚意正心之学有成已及物之诚则仁以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716-0549c.png
 育之义以正之有交济而无倒施君圣臣贤民良致
 中和而天地万物位育矣皇祖之诰及此其任官化
 民之道岂有加于此哉
国朝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党有庠
故民无不知学是以教化行而风俗美今京师及郡县
皆有学而乡社之民乐睹教化宜令有司更置社学延
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导民善俗也
 臣若水通曰此圣祖谕中书省臣建社学之言也伏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716-0549d.png
 考我圣祖未即大位之先即建国学洪武二年诏天
 下立府州县学八年又诏立社学何汲汲于学校之
 建邪盖天下之治系于贤才而贤才之出在于学校
 也今之社学其即古之家塾也今之府州县学其即
 古之党庠也今之国学其即古之国学也是故无处
 无学无人无学所学皆所用所用皆所学然而天下
 不治者未之有也
洪武十六年定生员三等高下凡通四书未通经者居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716-0550a.png
正义崇志广业堂一年半之上文理条畅者升修道诚
心堂二年半之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升
率性堂者方许积分积分之法孟月试本经义仲月试
论及内科诏诰章表一季月试史策及判语二每试文
理俱优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文理纰缪者无分
岁内积至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分者仍坐堂肄
业一如科举之制
 臣若水通曰此圣祖建国学之制也可谓尽美尽善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716-0550b.png
 矣自下而上以渐而进教不躐等也是故其始也正
 其义崇其志广其业其中也修其道诚其心其终也
 则能率其性矣学至于率性焉尽矣学至率性则德
 也业也混合而无间矣又试之以经义论策自本根
 而枝叶矣由是而擢之立朝长民由体而达之用矣
 太祖之立教其尽美尽善矣在教者修而复之耳
洪武十七年六月太祖皇帝谕礼部臣曰近命制大成
乐器将以颁天下学校俾诸生习之以祀孔子朕思古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716-0550c.png
人之乐所以防民欲后世之乐所以纵民欲其故何也
古乐之诗章和而正后世之歌词淫以奢古之律吕恊
天地自然之气后世律吕出入为智巧之私天时与地
气不审人声与乐声不比故虽以古之诗章用古之器
数亦乖戾而不合陵犯而不伦矣手击之而不得于心
口歌之而非出于志人与乐判然为二而欲以动天地
感鬼神岂不难哉然其流已久救之甚难卿等宜究心
于此庶几可以复古人之意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716-0550d.png
 臣若水通曰致乐以治心者也古以平心今以助欲
 古以宣化今以长怨平心宣化者天理之公也公则
 和和则与天地之气一矣气之一则乐之诗章器数
 皆吾和顺之所寓矣助欲长怨者人欲之私也私则
 乖乖则与天地之气戾矣气之相戾宜其诗章乐器
 不合不伦判而为二矣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致
 治者岂不难乎我皇祖体天地之和识大乐之本于
 大成乐器之制乃谕臣下以古今公私之不同人乐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716-0551a.png
 心声之合一可谓得作乐之要矣
洪武十八年八月癸丑太祖皇帝命大都督府官选武
臣子弟入国子监读书太祖谕之曰武臣从朕定天下
以功世禄其子弟长于富贵又以父兄早殁鲜知学问
宜令读书知古今识道理俟有成立然后命官庶几得
其实用也昔霍光功非不高身死未久而子孙横肆卒
致夷灭者不学故也郭子仪中兴唐室功盖天下位极
人臣而心常谦退保全令名而福及后嗣者识道理也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716-0551b.png
今武臣子弟但知习武事特患在不学尔
 臣若水通曰唐旗门羽林俱授以孝经则匪特勋旧
 子孙也而治止于唐何哉教之学之无其则徒为文
 具乌能毛毫益于国家我圣祖命选武臣子弟入国
 学则必先之以学问本之以道理戒之以横肆皆切
 问近思之学其过于唐远矣至于所引霍光子仪之
 事则勋旧子孙又当谨诵以为戒勉者也
洪武二十年七月丁酉礼部奏请如前代故事立武学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716-0551c.png
用武举仍祀太公建昭烈武成王庙上曰太公周之臣
封诸侯若以王祀之则与周天子并矣加之非号必不
享也至于立武学用武举是析文武为二途天下无全
才矣三代之上士之学者文武兼备故措之于用无所
不宜岂谓文武异科各求专习者乎即以太公之鹰扬
而授丹书仲山甫之赋政而式古训召虎之经营而陈
文德岂比于后世武学专诵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
不闻俎豆拘于一艺一偏之陋哉今又欲循旧用武举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716-0551d.png
立庙学甚无谓也太公之祀正宜从祀帝王庙遂命去
王号罢其旧庙
 臣若水通曰古之学者出于一后之学者出于二二
 则支离之患兴而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故夫才与
 德二非全人矣文与武二世无全材矣伏观皇祖谕
 礼部武学武举之论灼见支离之患而欲天下之学
 出于一也乎夫才本于德德发而为才则人道全矣
 由是以附众饰治则文以戡乱威敌则武观于太公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716-0552a.png
 山甫召虎之贤圣之文武具备则文之与武可二乎
 哉皇祖谓析文武为二途天下无全材虽先王复起
 不易斯言矣
洪武二十八年十月礼制集要成先是上谓翰林学士
刘三吾等曰朕自即位以来屡命儒臣历考旧章上自
朝廷下至臣庶冠婚丧祭之仪服舍器用之制各有差
等著为条格俾知上下之分而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
福谋为不轨僣用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迩者逆贼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716-0552b.png
蓝玉越礼犯分床帐护膝皆饰金龙文又铸金爵以为
饮器家奴至于数百马坊廊房悉用九五间数而苏州
府民顾常亦用金造酒器饰以珠玉宝石僣乱如此杀
身亡家尔等宜加考定以官民服舍器用等编类成书
申明禁制使各遵守敢有仍前僣用者必置之法成器
之人如之至是书成其目十有三曰冠服房屋器皿伞
盖床帐弓矢鞍辔仪从奴婢俸禄奏启本式署押体式
服制颁布中外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0716-0552c.png
 臣若水通曰礼之为物也圣人之所以饰人之情而
 闲其邪僻之具也其文物制度皆因民以为节而为
 大防而已是礼者理也必圣人在上心纯乎天理故
 制为礼法而致臣民于治化之中也自礼之差等不
 明而先王之礼法教化荡然矣是以人多轻玩以至
 僣乱踰越贵贱等混上下分乖莫有甚于此时也天
 生皇祖为天下礼乐纲常之主遂以治易乱复乎古
 而变乎今乃命儒臣历考旧章上自朝廷下至臣庶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0716-0552d.png
 冠婚丧祭之仪服舍器用之制各有差等著为成书
 使颁行遵守贵贱之等于是而严也上下之分于是
 而正也先王之礼教于是而复明也是故圣祖斟酌
 损益以扶植万世常行之道但承平日久民心渐玩
 而僣踰之风或起如顾常之所为者尚不能无也伏
 愿圣明体皇祖之心申明旧制防其渐而遏其流则
 治平之休垂于无疆矣
洪武二十八年戊午诏国子生曰孔子作春秋明三纲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0716-0553a.png
叙九法为百王轨范修身立政备在其中未有舍是而
能处大事决大疑者近诸生专治他经者众至于春秋
鲜有明之维今宜习读以求圣人大经大法他日为政
临民庶乎有本
 臣若水通曰孟子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
 春秋作春秋天子之事也故正人心扶世道莫大乎
 春秋孔子之时三纲日隳九法尽斁春秋不得已而
 作也春秋作则褒贬定而劝惩彰三纲由是而明九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0716-0553b.png
 法由是而叙苟能于此而明诸心焉则天理日著人
 欲日消僣乱日远家以之而齐国以之而治天下以
 之而平实天下万世之大经大法也诚如圣祖之所
 谕者伏愿圣明体皇祖之心以明之于上使学校皆
 明之于下则上下恊一而久安长治之休端有在矣
大明令国学生员一品至九品文武官子孙弟侄年一
十二岁以上者充补以一百名为额民间俊秀年一十
五岁以上能通四书大义愿入国学者中书省闻奏入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0716-0553c.png
学以五十名为额
 臣若水通曰此见我圣祖法成周公卿大夫士之子
 与民间俊秀入太学之遗意也教人无间用人有方
 不以世族求不以寒门遗矣传世既远法久易玩他
 门一启贤关混淆良法美意独不可念哉故曰制而
 用之谓之法举而行之存乎人此在圣明今日秉公
 正以立教化之本焉
教民榜各处乡村设立社学教训子弟使为良善其有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0716-0553d.png
司里甲倚此作弊革去今后许令有德之人不拘多少
每年十月初开学腊月终罢如丁多有暇常读常教者
听其有司里老敢有干预搅扰者重法惩治
 臣若水通曰古者之教家有塾民之子弟八岁而入
 后世无闻焉我朝社学之设其亦先王之意乎盖得
 蒙以养正之义矣语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其
 于化民成俗之助岂浅浅也哉有司乃复违令而废
 焉甚者因而作弊诚民贼也治之以法岂不宜哉伏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0716-0554a.png
 惟圣明申明祖宗之制必讲求古者小学之教洒扫
 应对进退之节事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礼乐射御
 书数之文而令小子服习之涵养其根本开发其聪
 明则作圣之功在是矣
永乐四年三月太宗皇帝视学先是敕礼部臣曰朕惟
孔子帝王之师帝王为生民之主孔子立生民之道三
纲五常之理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孔子明之以教万
世朕皇考太祖高皇帝膺君师亿兆之任正中夏文明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0716-0554b.png
之统复衣冠礼乐之旧渡江之初首建学校亲祀孔子
御筵讲书守帝王之心法继圣贤之道学集其大成以
臻至治朕承鸿业惟成宪是遵今当躬诣太学释奠先
师以称崇儒重道之意其合行礼仪礼部详议以闻
 臣若水通曰此我太宗文皇帝崇儒重道之盛心溢
 于言表矣其间曰守帝王之心法继圣贤之道学此
 二言者实开一代心学之原也至哉此所以人材辈
 出辅成丕丕之基垂无疆之休也圣子神孙不可不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0716-0554c.png
 以祖宗为法以求所谓道学心法之妙焉
宪纲凡国家律令并续降条例事理有司官吏须要熟
读详玩明晓其义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令其
讲读或有不能通晓者依律究治
 臣若水通曰刑法与礼相出入者也故律例与书相
 表里者也盖律令之颁即古者布法象魏之遗意乃
 治之具也有治民之责而不能举其辞况能明允以
 适厥中哉然任刑莫如任德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0716-0554d.png
 以礼有耻且格斯百王之律令也欤而所以道之齐
 之者必自圣明一心始焉尔
 
 
 
 
 
 格物通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