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一
卷六十一 第 1a 页 WYG0716-05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一    明 湛若水 撰
   学校四(礼乐政教附/)
韩愈曰国子监应三馆学士等准六典国子馆学生三
百人皆取文武三品已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
孙补充太学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五品已上及郡县公
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四门馆学生五百人皆取
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补充右国家典章崇重庠序
卷六十一 第 1b 页 WYG0716-0532d.png
近日趋竞未复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
冗或处上庠今圣学大明儒风复振恐须革正以赞鸿
猷今请国子馆并依六典其太学馆量许取常参官八
品已上子弟充四门馆亦量许取无资荫有才业人充
如有资荫不补学生应举者请礼部不在收试限其新
补人有冒荫者请牒送法司科罪缘今年举期已近伏
请去上都五百里内特许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任
乡贡至来年春一时收补其厨粮度支先给二百七十
卷六十一 第 2a 页 WYG0716-0533a.png
四人今请准新补人数量加支给谨具如前伏听处分
 臣若水通曰唐初制国子监应有三馆一曰国子馆
 二曰太学馆三曰四门馆各以资荫子孙视其父祖
 爵秩补充学生及韩愈时公卿子弟耻游太学工商
 凡冗或处上庠是盖不得不为革正者矣故愈请于
 国子馆则依六典之制于太学馆量许常参官八品
 已上子弟充之于四门馆量许有才业者充之夫国
 公以下八品以上子孙皆得入学则凡在官者世无
卷六十一 第 2b 页 WYG0716-0533b.png
 不教矣夫资荫不补学生者礼部不试冒荫者法司
 科罪则凡资荫者罔不游学矣夫工商凡冗屏放不
 齿人有才业始得侍教则凡在学者罔非贤才矣是
 何也太学者所以明圣道振儒风而归之正焉者也
 苟不沙汰其非人振举其善类乌用是学为哉后之
 立学设教者尚考于兹乎
韩愈曰周人置虞庠于四郊以养国老教胄子祭统曰
天子设四学盖其制也易传太初篇曰天子旦入东学
卷六十一 第 3a 页 WYG0716-0533c.png
昼入南学夕入西学暮入北学蔡邕引之以定明堂之
位焉大戴礼保傅篇曰帝入东学以贵仁入南学以贵
德入西学以贵义入北学以尊爵贾生述之以明天子
之教焉故曰为大教之宫而四学具焉参明堂之政原
大教之极其建置之道弘也后魏大和中立学于四门
置助教二十人隋氏始𨽻于国子而降置五人皇朝始
合于太学又省至三人员位弥简其官尤难非儒之通
者不列也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
卷六十一 第 3b 页 WYG0716-0533d.png
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胄子者及庶士庶人之
子为俊士者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正
焉助教之职佐博士以掌鼓箧槚楚之政令分其人而
教育之其有通经力学者必于岁之抄升于礼部听简
试焉课生徒之进退必酌于中道非博雅庄敬之流固
不得临于是
 臣若水通曰虞夏商周四代之学所以养士也周人
 之四郊魏之四门隋𨽻于国子唐合于太学虽或制
卷六十一 第 4a 页 WYG0716-0534a.png
 因时异然慎选以充而为养士者则一而已然造之
 者有其地而师之者有其人固虞夏商周之遗意也
 然考其养士之功而终有愧于古者何也盖地有所
 造而仪文或狃于习师有所启而大原或未之先此
 所以道德之风日薄而功利之习日炽也其可望士
 之成哉呜呼古之为学也将以养才今之为学也将
 以坏才其所以养之之本异矣虽然人君者士之表
 也朝廷者学校之则也正心者养士之本也诚能躬
卷六十一 第 4b 页 WYG0716-0534b.png
 以率之而本无不端由是而择师焉则师道立矣由
 师以作士焉则善人多矣朝廷有不正而天下有不
 治哉孟子曰君正莫不正臣敢献以为圣明养士之
 本焉
韩愈潮州请置学校牒曰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夫欲用
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
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人吏
卷六十一 第 5a 页 WYG0716-0534c.png
目不识乡饮酒之礼耳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
劝亦县之耻也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户万有
馀岂无庶几者乎刺史县令不躬为之师里闾后生无
所从学尔赵德秀才沈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
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可以为师矣请摄海
阳县尉为衙推官专勾当州学以督生徒兴恺悌之风
刺史出已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馀以给学生厨馔
 臣若水通曰学校者教化之本也是故先王务焉韩
卷六十一 第 5b 页 WYG0716-0534d.png
 愈守潮举赵德以为州学师出俸收息以为学徒馔
 其亦本德礼以敦学校者矣夫德者何吾心之天理
 若忠孝之类是也夫礼者何天理之仪文若乡饮鹿
 鸣之类是也唐制取士于学也非不举乡饮酒礼工
 歌鹿鸣以示礼也亦非不劝以忠孝之行以崇德也
 特进士以杂文明经以括帖而不知德礼为身心之
 实学士无心德之学学无给养之资故也噫韩愈以
 一州刺史尔尚以德礼教人而使之知为学之本以
卷六十一 第 6a 页 WYG0716-0535a.png
 厨馔养人而使之得为学之资况居君师之位而为
 教化之主可不加之意哉
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视学诏增葺祠宇塑绘先圣先
贤像自为赞书于孔颜座端令文臣分撰馀赞屡临幸
焉尝谓侍臣曰朕欲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于是
臣庶始贵文学
 臣若水通曰圣贤之学本乎心故千万世之上千万
 世之下同此心同此理也五代之乱人心若死天理
卷六十一 第 6b 页 WYG0716-0535b.png
 或几乎灭矣宋祖为之视学令武臣读书一时犹为
 之兴起贵文学人心天理不可泯也况本之以道德
 躬行其感化又当何如也他日濂洛关闽道学大盛
 其亦宋祖之所培养欤
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诏天下州县立学行科举新法
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
议于是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
能覈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
卷六十一 第 7a 页 WYG0716-0535c.png
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
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
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
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乃诏天下州
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
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旧尝
充试者百日而止试于州者令相保任有匿服犯行亏
行冒名等禁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通考为去取而罢
卷六十一 第 7b 页 WYG0716-0535d.png
帖经墨义士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试十道
 臣若水通曰先王之制庠序学校教之地也敬敷在
 宽教之则也宾兴三物教之成也仲淹兴学校本行
 实其庶几先王之遗意矣宋祁察于乡里学行修饬
 尚为不远至于文辞驰骋之说兴则与先王之法背
 矣沦胥以至于末世德业分而道艺离则所养者果
 其所用耶所用者果其所养耶仰惟我祖宗立教人
 科举之法欲今之学者读圣贤之书存圣贤之心蕴
卷六十一 第 8a 页 WYG0716-0536a.png
 之为德行发之为言辞乃德业合一之道也使有司
 即其言辞知其德行乃取士合一之法也其所养即
 所用所用即所养而先王举选之法暗寓于其间矣
 臣愚守南京国子监之教曾有二业合一之训以导
 诸生盖以上体祖宗之法而阐明之也伏望圣明盛
 德大业与日俱新又以主张斯文为任则天下士子
 知所向风而先王德行道艺之教复见于今矣万世
 幸甚
卷六十一 第 8b 页 WYG0716-0536b.png
宋仁宗庆历四年夏四月作太学五月帝谒孔子判国
子监王拱辰田况王洙余靖等言汉太学二百四十房
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材养
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
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讲殿既备帝谒
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
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
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
卷六十一 第 9a 页 WYG0716-0536c.png
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
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及兴太学
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
 臣若水通曰养士莫善于太学盖太学列在京师四
 方之所仰望而居业者师儒贵得其人科条贵得其
 道仁宗隆道尊师广其学舍取胡瑗教法而著之诚
 可谓知先务者矣然徒知取立经义治事斋之法而
 未知孔门四科同志于仁故德行为本而言语文学
卷六十一 第 9b 页 WYG0716-0536d.png
 政事乃其因质成就者尔科条于此似为未精也是
 故尧舜三代之学出于一为人君者盍知务焉
宋哲宗元祐元年五月命程颐等修定学制颐大槩以
为学校礼义相先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请
改试为课有所未至则学官召而教之更不考定高下
置尊贤堂以延天下道德之士镌解额以去利诱省繁
文以专委任励行检以厚风教及置待宾吏师斋立观
光法如是者亦数十条
卷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0716-0537a.png
 臣若水通曰学校教养之道贵纯乎一一者道也程
 颐所修学制大义数十纯乎精金如易考试以禁胜
 心置尊贤以延道德镌解额以去利诱省繁文以专
 委任励行检以厚风教立观光以来游学无非约之
 于道揆也此法一行则教化洽先王德行道艺之风
 可复矣惜乎丑正者众而党人之祸起遂使程颐之
 志徒托诸空言尔
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十二月上谓宰执曰人才须素养
卷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0716-0537b.png
太宗置三馆养天下之士至仁庙人才辈出为用今日
若不兴学校将来安得人才用耶
 臣若水通曰养才将以致用也养与用出于一则贤
 才出而天下治矣故大养则大用小养则小用顾所
 以养之者何如尔故有道德之师以养其敬有揖让
 进退以养其身体有歌咏采色以养其耳目有礼乐
 以养其性情有讲习以养其业有道义以养其心志
 则才德成而贤俊不可胜用矣高宗复太宗三馆之
卷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0716-0537c.png
 制不可谓无志者惜乎知养之之效而不知养之之
 方也
宋理宗淳祐元年春正月诏加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封爵与朱熹并从祀孔子庙廷黜王安石从祀诏曰孔
子之道自孟轲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颢
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
来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混融使大学论语孟子中
庸之书本末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
卷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0716-0537d.png
臣论著启沃良多今视学有日其令学官列诸从祀以
示崇奖之意寻以王安石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为万世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其黜之越二
日加封敦颐汝南伯载郿伯颢河南伯颐伊阳伯
 臣若水通曰祀者先王所以崇德而报功也五臣论
 著有继往开来之功从祀孔子庙庭宜也若夫安石
 者万世罪人而配祀焉是以德报报恶功报报罪也
 天翻地覆亘古一见者矣数十年人不知有人心至
卷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0716-0538a.png
 是一陟一黜而人心始不死矣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闰月初置国子监以耶律有尚
为祭酒初太宗设总教国子之官逮至元初乃以许衡
为祭酒而侍臣子弟就学者才十馀人衡既去教益废
而学舍未建师生寓居民舍国子司业耶律有尚屡以
为言始立国子监设监官增广弟子员遂以有尚为祭

 臣若水通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可行也元
卷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0716-0538b.png
 自有许衡而孔子之道益尊非所谓可行者耶及衡
 为祭酒弟子稍进有尚继之立监设官增士而斯文
 一新非忠信笃敬斯人一心者哉夫以元代之主犹
 能兴起于一时矧昭代一洗元习大复三代之人心
 人才之盛固有超越前世者矣
元武宗至大四年仁宗立增国子生为三百人初帝命
李孟领国子学谕之曰国学人材所自出卿宜课诸生
勉其德业至是又谕省臣曰昔世祖注意国学如不忽
卷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0716-0538c.png
木等皆蒙古人而教以成材朕今亲定国子生为三百
人仍增倍堂生二十人通一经者以次补伴读著为式
既而孟等言方今进用儒者而老成日已凋谢四方儒
士有成材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
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帝从之诏自今勿限资级果材
而贤虽白身亦任用之
 臣若水通曰元仁宗之于国学其亦知所用心矣勉
 之德业庶乎养以道艺擢自白身庶乎立贤无方而
卷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0716-0538d.png
 广其员名庶乎旁招俊彦矣至于定为三百犹未免
 失之不广也洪惟我太祖高皇帝群彦髦而居之择
 师儒而教之人才辈出拔自草茅者屡屡是时野无
 遗贤官无滞才盖有以比隆三代而于有元不必言
 矣列圣相承亦惟率遵是道无拘拘于资级之间则
 真才出而治益隆矣
宋儒周敦颐通书曰古者圣王制礼乐修教化三纲正
九畴叙百姓太和万物咸若
卷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0716-0539a.png
 臣若水通曰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九畴者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五皇极六三
 德七稽疑八庶徵九福极也礼乐教化所以立人道
 而理民物之具也故圣人之治天下礼以理之乐以
 和之教以道之化以变之此三纲以正九畴以叙而
 人道立矣和气薰蒸由是尽人之性而百姓有时雍
 之化尽物之性而品汇有遂生之休矣礼乐教化之
 功用至于如此后世不此之务而乃一任刑法以为
卷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0716-0539b.png
 把持之计是以法日以密而诈日以滋无怪乎治不
 古若也欤
程颢劄子有云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宋兴百
馀年而教化未大醇人情未尽美士人微谦退之节乡
闾无廉耻之行刑虽繁而奸不止官虽冗而材不足者
此盖学校之不修师儒之不尊无以风劝养励之使然

 臣若水通曰贤才者治化之所由出也故曰为政在
卷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0716-0539c.png
 人然贤才之成必得师儒有以风化之尔故贤才固
 为政之本而学校又贤才之本也程颢此书具在遗
 书真王道之要务也惟圣明取而览之而见之躬行
 则不岁月而风动矣其念之哉
程颐曰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择其才可教者
聚之不肖者复之田亩盖士农不易业既入学则不治
农然后士农判在学之养若士大夫之子则不虑无养
虽庶人之子既入学则亦必有养古之士者自十五入
卷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0716-0539d.png
学至四十方仕中间自有二十五年学又无利可趋则
所志可知须去趋善便自此成德后之人自童稚间已
有汲汲趋利之意何由得向善故古人必使四十而仕
然后志定只营衣食却无害惟利禄之诱最害人
 臣若水通曰先王之礼所以定分也分定而志立志
 立而义明所谓君子喻于义也若夫分不定则志不
 立志不立则知惟利之是趋所谓小人喻于利也是
 故士农工商各有定业壮仕老休各有定礼礼分不
卷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0716-0540a.png
 明则童而趋利仕老而不知止礼义廉耻之不兴者
 岂人之性然哉凡以教之不行也
程颐曰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为急务人才不足虽
有良法无与行之矣欲成就人才者不患其禀质之不
美患夫师学之不明也师学不明虽有美质无由成之

 臣若水通曰古者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
 礼乐以造士盖以师道委乐正使成就人才为国家
卷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0716-0540b.png
 利器也后世不求明师故无善学徒具虚器尔虽然
 在天子亦必有师焉故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臣以
 为今日圣明亦宜法古以隆师而必惟其人可也
南轩张栻曰三代之学至周而大备自天子之国都以
及于乡党莫不有学使之朝夕优游于弦诵咏歌之中
而服习乎进退揖逊之节则又申之以孝弟之义为之
冠昏丧祭之法春秋释菜与夫乡饮酒养老之礼固有
耳目手足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无不由于学在上则司
卷六十一 第 17a 页 WYG0716-0540c.png
徒总其事乐正崇其教下而乡党亦莫不有师其教养
之也密故其成材也易士生斯时藏修游息于其间诵
言而知味玩其文而会其理德业之进日引月长自宜
然也于是自乡论其行而升之司徒司徒又论之而升
之国庠大乐正则察其成以告于王定其论而官之其
官之也因其才之大小盖有一居其官至于终身不易
者士修其身而已非有求于君也身修而君举之尔夫
然故礼义兴行人材众多风俗醇厚至于斑白者不负
卷六十一 第 17b 页 WYG0716-0540d.png
戴于道路而王道成矣
 臣若水通曰于此见张栻之学识其大者自国都以
 至乡学备矣首之以弦诵咏歌合乎帝舜命夔之意
 矣世之不知以为缓者不亦异乎习之以揖让释菜
 冠昏丧祭养老之礼使耳目手足筋骸皆有所养则
 礼足以立而德业成矣自乡论升之司徒升之国庠
 告于王而官之礼义兴风俗厚而王道成矣先王教
 人用人之法尽之矣伏惟圣明本于躬行之馀举而
卷六十一 第 18a 页 WYG0716-0541a.png
 修之三代之治不难致也
张栻作岳麓书院记其略曰刘侯之为是举也岂将使
子群居族谭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
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
也惟民之生厥有常性而不能以自达故有赖于圣贤
者出而开之是以二帝三王之政莫不以教学为先务
 臣若水通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人伦者道也
 学所以为传道计也记曰率性之谓道道也者性也
卷六十一 第 18b 页 WYG0716-0541b.png
 学之以率性明道以达之民民之恒性复而克绥厥
 猷治之极也呜呼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今之民之道之性犹古也今之为师者之道之性犹
 古也夫何后世倚席不讲相视怠散固无足道其临
 雍拜老亦岂尊师重傅之实乎伏惟皇上鉴之
元儒鲁斋许衡曰先王设学校养育人材以济天下之
用及其弊也科目之法愈严密而士之进于此者愈巧
以至编摩字样期于必中上之人不以人材待天下之
卷六十一 第 19a 页 WYG0716-0541c.png
士下之人应此者亦岂仁人君子之用心也哉虽得之
何益于用上下相待其弊如此欲使生灵蒙其福可得
乎先王设学校后世亦设学校但不知先王何为而设
也上所以教人人所以为学皆本于天理民彝无他教
也无异学也
 臣若水通曰王通云周之士也贵非独士能自贵之
 也盖以君臣之间相须之殷而相遇以礼也是故成
 周之盛追隆古而上之矣后世日趋于弊而世道日
卷六十一 第 19b 页 WYG0716-0541d.png
 降由上之待士士之应上皆以伪而不以实欲救其
 弊在教之二业合一之道而已所谓合一者令学者
 于读书作文之时主一而无适如孔子所谓执事敬
 程颢所谓作字时甚敬即此是学此德业举业合一
 之说也如是则德行道艺兼之矣后之为君相者其
 念之哉
 
 格物通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