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716-03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事君使臣下
汉光武建武五年冯异治关中出入三岁上林成都人
有上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以章
示异异惶惧上书陈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
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臣若水通曰君臣之间嫌隙易生光武之于冯异不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716-0393b.png
 以人言而间示之章奏恩如父子真所谓推赤心置
 人腹中矣此其所以豪杰响应而再延汉祚也后之
 人君御臣之道当以光武为法
汉光武建武九年颍阳成侯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
奉公赏赐尽与士卒约束严整所在吏民不知有军取
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临终遗戒薄葬问
以家事终无所言帝悯悼之丧至河南车驾素服临之
望哭哀恸复亲祠以大牢诏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716-0393c.png
事大司农给费至葬车驾复临之既葬又临其坟存见
夫人室家其后朝会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如祭征
虏者乎
 臣若水通曰君止于仁臣止于敬祭遵之忧国奉公
 光武之哀痛葬祭君仁臣敬两无愧矣然则人君于
 效忠之臣可不知所以厚之哉人臣于恩礼之君孰
 不思所以报之哉
汉光武建武十二年帝以睢阳令任延为武威太守亲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716-0393d.png
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和
和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臣若水通曰履正奉公人臣事君之忠也举直错枉
 人君用人之道也有臣如任延斯可胜公卿之任矣
 何必国谶之求哉
晋孝武帝咸宁四年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辛卯以预
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716-0394a.png
 臣若水通曰荐贤所以为国羊祜疾笃举预自代以
 人事君之心死而不忘若祜者可以为大臣事君之
 法矣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
 通其上负于君下负天下之贤才多矣有臣如此迸
 诸四夷不与同中国岂不宜哉
北汉刘殷常戒子孙曰事君当务几谏凡人尚不可面
斥其过况万乘乎夫几谏之功无异犯颜但不彰君之
过所以为优尔殷在公卿间常恂恂有卑色故能处骄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716-0394b.png
暴之国保其富贵不失令名
 臣若水通曰书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后于内尔
 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其几谏之意
 乎夫人臣谏君欲以全其德爱也而以几谏不欲显
 君之过善则归之以全令名又爱之至也然直谏难
 容几谏易入期于补过则一而几谏之收功多矣此
 在后世为臣者尤所当法焉汉主刘聪杀兄之恶而
 刘殷忘同姓之耻以二女为贵嫔殷岂几谏之人聪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716-0394c.png
 岂几谏所能正哉其为此言盖欲为全身保富贵之
 计耳
晋成帝咸和二年宣城内史桓彝欲起兵以赴朝廷其
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民易扰谓宜且按甲以待之
彝厉色曰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也今社
稷危逼义无宴安
 臣若水通曰桓彝既不怯于兵力之薄又不贰于裨
 惠之言讨贼一念终始不渝既而忠贞之志感夫裨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716-0394d.png
 将虽死犹不负彝犹彝之不负国也呜呼虽不幸而
 败人臣之义何愧哉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王猛以六州任重言于秦王坚请
改授亲贤及府选便宜坚报曰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
踰骨肉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踰之
夫人主劳于求才逸于得士既以六州相委则朕无东
顾之忧非所以为优崇乃朕自求安逸也夫取之不易
守之亦难苟任非其人则患生虑表岂独朕之忧亦卿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716-0395a.png
之责也故虚位台鼎而以分陜为先卿未照朕心殊乖
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猛
乃视事如故
 臣若水通曰猛辞任让贤事君之忠也坚委心付托
 待臣之诚也比诸桓公之管仲燕昭之乐毅刘备之
 孔明真无愧哉
北魏成帝命古弼辅太子决庶政古弼为人忠慎质直
尝以上谷苑囿太广乞减大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欲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716-0395b.png
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侍坐良
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抟其耳殴其背曰朝
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
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
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
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
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
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716-0395c.png
 臣若水通曰古弼之捽树直谏而以身请罪成帝之
 霁怒优容而勉使竭力君臣可谓两得矣至于玩人
 丧德玩物丧志之规未闻而自怨自艾改过迁善之
 勇不著惜哉
唐太宗贞观元年有上书去佞臣者上因告之曰君源
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
何以责臣下之直乎
 臣若水通曰唐太宗君臣源流之喻切矣然徒知源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716-0395d.png
 之不可浊而不能浚之以清知其自为诈而不能养
 之于诚乃至以已之尚诈而恕其佞臣而不问夫佞
 者固不臣矣容佞者果得其为君之道乎
唐太宗贞观元年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徵私其亲戚上
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徵不存
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徵且
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
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俱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716-0396a.png
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臣幸得
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
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
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疋
又六年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长孙无忌曰王
圭魏徵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此同宴上曰徵圭尽心
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
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716-0396b.png
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
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
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
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尔徵起拜谢曰
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
敢数犯颜色乎
 臣若水通曰太宗之于魏徵可谓信任矣然闻人之
 言犹不能不假他人之考按者是得为任贤勿疑乎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716-0396c.png
 魏徵之告太宗欲为良臣矣然而无皋夔稷契之学
 故不能致其主得尽事君之忠乎故为君者舍尧舜
 禹汤之学未尽其为君也为臣者舍皋夔稷契之学
 未尽其为臣也仰惟圣明天授聪明负尧舜禹汤文
 武之资陋太宗而不屑为也而辅养圣学者必皆皋
 夔稷契其人然后可也
贾谊新书曰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群臣不以节
行而报其上者即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716-0396d.png
主尔忘身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臣若水通曰上以廉耻礼义遇之则使臣以礼矣下
 以节行忘私报之则事君以忠矣故上以礼则下以
 忠感应之必然也为人君欲得臣之报礼以图治理
 者何惮而不以礼乎
刘向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
邪则辱荣辱者祸福之门也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
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716-0397a.png
 臣若水通曰六正者曰圣曰良曰忠曰智曰贞曰直
 善虽不同同归于治也六邪者曰具曰谀曰奸曰谗
 曰贼曰亡国恶虽不同同归于乱也故与治同道罔
 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矣君子小人分而治忽见矣
 则何以辨之曰自君心好恶始故人君之心能公则
 明明则邪正不混矣故臣之事君当正其术君之取
 臣当正其心
刘向曰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716-0397b.png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于君不敢独伐其

 臣若水通曰陈善闭邪敬之至也归善不有尊之至
 也刘向之言其知事君之道哉食君之禄荷君之恩
 者宜佩之无斁也
班固白虎通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谦谦君子利
涉大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臣若水通曰君臣一心而治化行矣君臣二心则祸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716-0397c.png
 乱至矣是故以贵下贱礼以使臣君之心即臣之心
 也利涉大川忠以事君臣之心即君之心也夫一心
 者岂人之所不能哉不为尔一之何如曰在讲学学
 一则德一德一则心一矣
宋儒程颢曰今天下之士人在朝者又不能言退者遂
忘之又不肯言此非朝廷吉祥虽未见从又不曾有大
横见加便岂可自绝也君臣即如父子也父子之义不
可绝岂有身为侍从尚食其禄视其危亡曾不论列君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716-0397d.png
臣之义固如此乎
 臣若水通曰古之君臣之喻多矣有喻之以父子者
 非不亲也然而有父子不相顾者矣有喻之以元首
 股肱腹心手足者非不一体也然而有痛痒不相关
 者矣至于喉舌之喻则一体死生以之可不惧乎夫
 君犹心腹也臣之侍从言论犹喉舌也侍从台谏之
 官不言如喉舌不通其身心将与喉舌俱死矣此非
 特人君家国之忧亦为人臣者终身之忧也臣愚敢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716-0398a.png
 以此广程颢孟轲之说以为明主献以为言路规
程颐曰为人臣者居其位食其禄必思何所得爵禄来
处乃得君也必思所以报其君凡勤勤尽忠为报君也
 臣若水通曰程颐之说盖就中人以下食禄思报者
 之警策也语曰肉食者谋之又曰朝不坐燕不与杀
 三人足以反命议者谓其自待之薄夫君臣之义不
 可解于心者也有去就而无厚薄扶危济倾之力多
 出于疏远下位之臣岂以其禄之厚薄异其心哉故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716-0398b.png
 臣之尽忠非欲以相报也乃自尽也人之所以根于
 天性者也夫岂有所为而为之者哉必如此而后君
 臣之义正
或谓程颐曰先生于上前委曲已甚不亦过乎曰不于
此致力尽心而于何所
 臣若水通曰孟子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
 前程颐学似孟子者也故其在经筵容貌极其庄诚
 敬极其至宜乎或人有已甚之疑也他日文彦博闻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716-0398c.png
 其讲说尝叹曰真侍讲也若程颐者可谓万世事君
 者之法矣
龟山杨时曰人臣之事君岂可佐以刑名之说如此是
使人主失仁心也人主无仁心则不足以得人故人臣
能使其君视民如伤则王道行矣
 臣若水通曰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
 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主之学在知道而已
 矣知道则仁义并行而天地阴阳刚柔备矣故礼以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716-0398d.png
 劝之刑以惩之同于仁义也同于道也故春以生之
 秋以杀之而万物成矣杨时之所恶刑名者盖谓商
 鞅韩非惨刻者之刑尔非谓弼教之刑也所谓仁者
 盖能好恶人之仁也非姑息之仁也时之言盖有为
 而发也欤
五峰胡宏曰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义不明君诱其
臣以富贵臣干其君以文艺夫君臣相与之际万化之
原也既汩于利矣末流其可禁乎此三代之治所以不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716-0399a.png
复也
 臣若水通曰三代君臣以道相与以义相合诚而已
 矣上下交诚然而德业不成者未之有也后世君诱
 其臣以富贵臣干其君以文艺相率为伪而已矣上
 下交伪然而灾害不生者未之有也治不古若无怪
 乎其然矣为人君者其可专以文辞取士而徒以富
 贵诱其臣哉
张栻回严主簿启有云皇家设科本收多士之用而君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716-0399b.png
子从事岂为一身之谋故官无尊卑而报国则均事无
大小而行志则一
 臣若水通曰君之取士也为其贤也臣之事君也为
 其道也故君有取于其臣臣有期于其君期之者至
 矣夫何有尊卑大小之间哉臣于人者可以悟矣
张九成曰君不信其臣故以术而御其臣臣不信其君
故以术而防其君君臣上下无非以术相与欲其终始
无间难矣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716-0399c.png
 臣若水通曰君臣相与之际信与不信而已夫信者
 结于心者也信则用诚不信则用术诚则始终皆一
 术则始终皆二君以术而御其臣臣以术而应其君
 相二相间则臣之宠爱不终而君之盛德有累而乱
 亡之所由起也臣故揭之以为万世君臣之戒
张浚曰事君者必此心纯一而后能有感格
 臣若水通曰上下之心一而已矣理一而已矣故纯
 一则不杂不杂则诚未有诚而不动者一心之感应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716-0399d.png
 也故言无不听谏无不行信在言前也然则为人臣
 欲格君心者其可不求夫纯一之学也哉
国朝洪武十七年十一月乙丑上御东阁从容谓侍臣
曰责难之辞人所难受明君受之为无难谄谀之语人
所易从昏主信之为易入朕观唐虞君臣赓歌责难之
际气象雍容后世以谄谀相欢如陈后主江总辈污秽
简策贻讥千古此诚可为戒右春坊右赞善董伦对曰
诚如陛下所谕惟明主则能慎择之上曰责难易入于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716-0400a.png
贤君而谄谀难动乎明主人臣以道事君惟在守之以
正若患得失则无所不至矣
 臣若水通曰书云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巽
 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责难者逆心之言也故难受谄
 谀者巽志之言也故易入贤明之君在审之而已矣
 责难之言入则天下蒙其福谄谀之言入则天下受
 其殃故人君以难受为药以易入为毒人臣以责难
 为恭以谄谀为贼则君臣上下各尽其道而国治矣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716-0400b.png
 皇祖谕侍臣及此灼见其弊非天下之至明其孰能
 与于斯此圣子神孙当念之以为御臣下听言之法
 也
国朝太祖高皇帝大诰曰昔者人臣得与君同游者其
竭忠诚全其君饮食梦寐未尝忘其政所以政者何惟
务为民造福拾君之失撙君之过补君之阙显祖宗于
地下欢父母于生前荣妻子于当时身名流芳千万载
不磨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716-0400c.png
 臣若水通曰此圣祖君臣同游之诰也盖君臣之分
 如天尊地卑之严严则疏疏则上下不交而德业日
 废矣故唐虞三代之时君臣相亲于一堂之上都俞
 吁咈将顺匡救无非讲学之时也此德业之所以隆
 盛乎自汉唐以下诸君非不有时而同游不过宴赏
 觞咏助欲丧德而已我圣祖君臣同游之诰直欲拾
 其失撙其过补其阙不忘其政以福乎民而涵养德
 性变化气质之益又默寓于其间所以格心成德尤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716-0400d.png
 有出于言语之外者仰惟圣明脩复旧章而力行之
 则君圣臣贤一举两得而万化成矣天下幸甚
正统四年钦定宪纲居风宪者须用持身端肃公勤详
慎毋得亵慢怠惰凡饮食供帐只宜从俭不得踰分风
宪之职其任至重行止语默必须循理守法若纤毫有
违则人人得而非议之为风宪之累矣故所至州县取
假分毫之物即自玷溷在我无瑕方可律人若于各衙
门嘱托公事比常人加三等有赃者从重论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716-0401a.png
 臣若水通曰风宪之职在廉以律己正以格物而已
 矣英庙以是谕其臣得使臣之道矣为臣以是奉其
 公得事君之道矣臣故敬表而出之以为万世使臣
 事君之龟鉴焉
宪纲出巡同事之人须相协和若有所见不同而行事
乖碍者可于无人之处从容陈说利害以开导之彼心
既悟自能从正凡人言语须虚心以听不可偏执己见
若听者能从则言者亦不可矜为己功大抵同事当如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716-0401b.png
兄弟相亲相爱积诚相与未有不相契者凡有善相劝
有过相规相规亦不可对众发之庶其能从不可推恶
避劳不可妨彼利己不可扬己抑人必务协和以相助
益不但风宪如此诸司处同僚者亦皆当然
 臣若水通曰共事之道不贵于同而贵于和同则不
 和而和所以济其同也同者私也和者公也甲曰可
 乙亦曰可所谓同也是未得可之正也甲曰可乙曰
 不可是必求得夫可之正矣所谓和也盐梅酸咸不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716-0401c.png
 同而同于和羹以梅济梅以盐济盐其能有和乎书
 曰庶官乃和不和政厖夫和者人臣事君之忠也祖
 宗宪纲所谓不同乖碍有过相规则亦不贵乎同也
 所谓必于无人之处从容开导则亦所以为和也虽
 然世之士夫外每失于同而内则不足于和何耶则
 盍反其本矣书曰同寅协恭和衷哉故欲相济于和
 者必有寅恭之心然后可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716-0401d.png
 
 
 
 
 
 
 
 格物通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