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716-02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进德业四
宋太宗勤于读书自己至申然后释卷诏史馆脩太平
御览一千卷日进三卷宋琪以劳瘁谏帝曰开卷有益
不为劳也朕欲周岁读遍是书尔每暇日则问吕文仲
以经义王著以笔法
 臣若水通曰宋儒周敦颐有言圣人之训入乎耳感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716-0257b.png
 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黄庭坚亦言以我观
 书则处处得益以书驳我则释卷而茫然程颢亦以
 博记为玩物丧志此三言者真读书之要法也傅说
 告高宗学于古训古训岂可不学然学之亦有道矣
 盖心存则志定志定则我立我立而观书则圣人之
 训感吾心养吾志焉往而非益若我不立心志不定
 则逐书而移书亦物尔其丧志也必矣人君有志于
 学古者其深思之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716-0258a.png
宋太宗端拱元年夏五月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
三馆书籍置其中以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
君当澹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佞无自入朕
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
之如斯而已矣至每与李昉王化基观书阁下帝必遣
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
 臣若水通曰心者进德业之地也澹然无欲则心正
 德崇而业广奸佞远而贤人亲矣岂但嗜好不形奸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716-0258b.png
 佞不入而已哉但云所好者读书读书以明心非以
 溺心也苟不善读则程颢以博记为玩物丧志者同
 一欲尔而君之德业岂不荒矣乎惜乎李至诸臣未
 闻圣学之要无以䆒无欲之本周敦颐曰一者无欲
 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
 则溥明通公溥其圣矣乎然则古人成败之理在吾
 心之蓍龟矣
宋儒周敦颐博学力行为南安司理时通判程珦以其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716-0258c.png
为学知道使二子颢颐往受业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
所乐何事颢尝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
吾与点也之意
 臣若水通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欲成其德业者不可
 以不学而学不可不知其所有知其所有而真见焉
 则仲尼颜子之乐在我其学之进自有不能已者矣
周敦颐曰君子脩之吉小人悖之凶
 臣若水通曰脩谓治而去之也悖者逆也之字指太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716-0258d.png
 极而言即天理是也圣人全体太极无非中正仁义
 之至矣君子未至于此则敬以脩之人心之天理本
 自完全何待外饰以益之但为私欲污坏尔故治而
 去之去其私欲而天理自全所谓克已而复礼也如
 是则天人恊应而动罔不吉矣小人不知天理而悖
 逆之则纵欲害身而动罔不凶矣君子小人吉凶之
 别在于脩与悖而脩与悖在乎一念敬肆之间而已
 矣为人君者其可弗思也哉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716-0259a.png
周敦颐曰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
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
可穷之谓神
 臣若水通曰仁义礼智信皆人之得于天以为德者
 也德即性也性即理也理一也自其恻隐之心而爱
 人则谓之仁自其发而当宜则谓之义自其所履而
 理则谓之礼自其通达事理则谓之智自其存之而
 实则谓之信皆天理也天理在心浑然而不可别发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716-0259b.png
 而后五者别焉性此而安之则圣矣复此而守之则
 贤矣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充之周遍而不可穷则圣
 人之神矣然而千圣千贤同此心也同此天理也更
 何别心别理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又曰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所性所反所不可知只此一理
 尔途之人之心亦只同此理尔后之人君何惮乃让
 其与尧舜汤武之同然者而不为尧舜汤武之德业
 乎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716-0259c.png
周敦颐曰实胜善也名胜耻也君子进德脩业孳孳不
息务实胜也德业有未著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
 臣若水通曰恐恐畏惧之意实者实有也譬之形也
 名也者名其实也譬之影也实有而名名之如形之
 有影天理之发见也无实而名焉其能无愧耻乎君
 子忠信内主而德进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而业
 脩德业合一内外夹持所以笃吾实也德业未著而
 畏人知耻名过其实也人君好大喜功而不以实胜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716-0259d.png
 为务则直谅多闻之士远而谗謟面谀之人至矣何
 以成盛德大业于天下哉故曰好名人主之累
周敦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
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臣若水通曰道德也者吾心之天理也以其得于心
 故谓之德以其行于事故谓之道一而已矣人之所
 以为人而与天地参为三才者全在于是故曰至尊
 至贵又曰至难得者人此理人人同有然丧失者多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716-0260a.png
 是自弃其至尊至贵之宝藏而失其所以为难得者
 矣故人之所以为难得者以其全复至尊至贵之天
 理而有之于身而已矣人君以一人之身居亿兆之
 上是可谓至尊至贵者也然因其所至尊以求诸吾
 心之至尊因其所至贵以求诸吾心之至贵则大德
 受命而安富尊荣于无穷矣
周敦颐曰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
 臣若水通曰朱熹云实理自然故易人伪夺之故难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716-0260b.png
 臣谓果者知之真确者行之笃知行并进果确一心
 则难者易矣何难之有此进德脩业之要学者不可
 不知也
程颢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臣若水通曰程颢定性书中此数言为一篇之体要
 皆是本体亦是功夫体用一原故性无内外只是一
 个定体故动而非随之往静而非随之来故曰定又
 曰无将迎无内外盖其本体一定故也学者当察见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716-0260c.png
 此本体而存之内外两忘无动静往来之间而本体
 澄然常定大学言知止而后有定者此也大抵只是
 体认天理一言尽之矣伏惟皇上留心问学兼脩德
 业体认而躬行之幸甚
程颢劄子有云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
就其德业故舜禹文武之圣亦皆有所从学今师傅之
职不脩友臣之义未著所以尊德乐善之风未成于天
下也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716-0260d.png
 臣若水通曰二帝三王皆有师傅宾友者非为美观
 虚设也盖以非师友无以成其德业也师友者所以
 开君之聪明而养君之德性者也故自天子以达于
 庶人未有不须师友而能独成也故古之舜禹文武
 或学于务成昭或学于西王国或学于太公或学于
 伊尹是故圣益圣而治益隆也后世不知出此虽具
 其官而非其人或用其人而不师其道徒为虚设宜
 其德业不成而治之不古若哉书曰能自得师者王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716-0261a.png
 谓人莫已若者亡成败之决皆在于此也伏惟皇上
 师法往古以重师傅之任则天下将蒙其休泽矣
张载曰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则虽
未加工思虑必常如此积久自觉渐变
 臣若水通曰学求其不疑而已学问思辨所以求不
 疑也不疑则洞见本体而天德日进矣然见之真则
 行必至知行不离者也夫然后可以语变化矣书曰
 王忱不艰言见之真则行必至也载谓不疑则德进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716-0261b.png
 深明易简之学矣但谓大本不惑虽未加工意思必
 常如此似分知行为二矣且思虑常如此而积久之
 非工夫而何此又不可不知也
朱熹曰事变无穷机会易失酬酢之间盖有未及省察
而谬以千里者是以君子贵明理理明则异端不能惑
流俗不能乱而德可久业可大矣
 臣若水通曰朱熹明理之论至为千圣千贤大头脑
 处理者天理也体认天理则天理日明德可久业可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716-0261c.png
 大盖有本者如是也其不及省察乱于流俗惑于异
 端而不免千里之谬者皆由于无随处体认天理之
 功尔故体认天理而学问之道毕矣学问之道毕而
 圣贤之事业成矣从事于斯者其勉旃哉
张栻作静江府学记云天之生斯民也则有常性人之
立于天地之间也则有常事在身有一身之事在家有
一家之事在国有一国之事其事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性之所有也弗胜其事则为弗有其性弗有其性则为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716-0261d.png
弗克若天矣克保其性而不悖其事所以顺乎天地然
则舍讲学其能之哉
 臣若水通曰人之同有是心则同有是性同有是性
 则同有是事宋儒陆九渊曰宇宙内事即已性分内
 事已性分内事即宇宙内事言其理之一也尽心则
 尽性尽性则尽事尽事则尽事天之道矣是故君子
 有讲习进脩之功所以存此而已心性与事离而二
 之是二乎天矣德何由而进业何由而脩哉噫弊也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716-0262a.png
 久矣人主欲尽事天之道当自尽心始
临川吴澄曰所贵乎学者以其能变化气质也学而不
足以变化气质何以学为哉世固有率意而建功立业
者矣亦有肆情而败国殄民者矣彼其或刚或柔或善
或恶任其气质之何如而无复矫揉克治以成人学者
则不如是昏可变而明也弱可变而强也贪可变而廉
也忍可变而慈也学之为用大矣哉凡气质之不美者
皆可变而美况其生而美者乎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716-0262b.png
 臣若水通曰人之气质一而已矣中正者则道也偏
 而邪者即非道也故学之道不过变其偏以归之中
 正而已矣学而不能变化气质又奚庸于学哉是知
 人不可以不学而学者所以为道也记曰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气质之变也学者其可不加百倍之功也
 哉
国朝乙巳三月起居注宋濂乞归省金华太祖赐金币
而遣之濂还金华进表谢复致书世子劝以进脩太祖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716-0262c.png
览书喜召世子谕之曰吾自幼极艰难今尔曹冠服华
丽饮食甘美安居深宫不思勇于进脩是自弃也宋起
居之言有益尔其味之复遣使至金华赐书奖谕濂赐
以绮帛仍令世子亲致书以报人皆叹太祖待士之盛
 臣若水通曰逊志时敏则德可久业可大而况帝王
 之学与韦布不同者乎宋濂身处江湖心存廊庙致
 书世子勉以自脩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若宋濂
 者可以当之矣此为人臣者之所当法也易曰进德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716-0262d.png
 脩业欲及时也仰惟皇上春秋鼎盛好学不倦宜推
 此心上法皇祖之训及时勉进德业以隆治化永丕
 基于亿万年幸甚
丙午五月皇祖命有司访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
阅因谓侍臣詹同等曰三皇五帝之书不尽传于世故
后世鲜知其行事汉武帝购求遗书而六经始出唐虞
三代之治始得而见武帝雄才大略后世罕及至表章
六经开阐圣贤之学有功于后世又曰吾每于宫中无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716-0263a.png
事思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之良规万世之师
法也
 臣若水通曰伏观我圣祖命有司求书籍藏之秘府
 以资观览而拳拳以圣贤之学为言切至矣夫圣人
 之治本于一心圣人之心见于六经故学六经者所
 以因圣言以感吾心而达于政治者也后世之学乃
 以经书资口耳言语之末让圣贤之道而不为得非
 买椟而还其珠之谓哉法皇祖之训脩圣贤之德业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716-0263b.png
 以一洗士习之陋诚在今日矣
洪武十五年五月十七日上幸国子监谒先师孔子释
菜礼成退御讲筵祭酒吴颙等以次讲毕上谓之曰中
正之道无踰于儒上古圣人不以儒名而德行实儒后
世儒之名立虽有儒名或无其实孔子生于周末身儒
服行儒道立儒教率天下后世皆欲归于中正惜乎鲁
国君臣无能用之者当时独一公父文伯之母知其贤
责其子之不能从卿等为师表正当以孔子之道为教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716-0263c.png
使诸生咸趋乎正则朝廷得人矣复命取尚书大禹皋
陶谟洪范亲为讲说反覆开论群臣闻者莫不悚悦遂
赐宴竟日而还
 臣若水通曰我皇祖中正之训深契尧舜禹汤文武
 周孔相传执中建极一贯之指矣又严儒者名实之
 辨而以表正之责归之师儒以为诸生脩德业之规
 诚开一代道德之原也夫何后之士习日异贵名而
 贱实崇末而弃本溺于记诵辞章之习连篇累牍皆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716-0263d.png
 仁义道德之言至于躬践其实则群非之其亦异乎
 皇祖之训矣伏惟圣明留意焉
洪武二十年二月甲辰御注尚书洪范成上尝命儒臣
书洪范揭于御座之右朝夕观览因自为注至是成召
赞善刘三吾曰朕观洪范一篇帝王为治之道也所以
叙彝伦立皇极保万民叙四时成百榖本于天道而验
于人事箕子为武王陈之武王犹自谦曰五帝之道我
未能焉朕每为惕然遂疏其旨为注朝夕省览三吾对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716-0264a.png
曰陛下留心是书上明圣道下福生民为万世开太平
者也
 臣若水通曰洪范一篇帝王之学三极之道备矣皇
 祖注解以揭于座右所以垂帝王相传之道统以佑
 启于万世者至矣圣明继皇极之统宜宪章祖述以
 为德业久大之图焉
永乐十二年二月百官奏事太宗皇帝退坐右顺门所
服里衣袖敝垢纳而复出侍臣有赞圣德者上慨然叹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716-0264b.png
曰朕虽日十易新衣未尝无但自念当惜福故每浣濯
更进昔皇妣躬补缉故衣皇考见而善曰皇后居富贵
勤俭如此正可以为子孙法故朕常守先训不敢忘言
已怆然侍臣顿首曰陛下恭俭如此诚万世之法
 臣若水通曰勤俭美德也神禹大圣孔子称之不过
 恶衣服卑宫室菲饮食而已然则圣人之所以圣亦
 不外此尔我太宗文皇帝克守先训惟恭俭是尚非
 盛德者能之乎书称克勤克俭圣子神孙宜念兹在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716-0264c.png
 兹也哉
国朝英宗皇帝言朕一日之间五鼓初起拜天虽足疾
亦跪而拜拜毕省奏章复谒八庙礼毕视朝退即朝母
后复出亲政务有关大臣者召而访问商确复省章奏
乃回宫进膳饮食随分未尝拣择衣服亦随宜虽着布
衣人不以为非天子也大学士李贤曰如此节俭益见
盛德若朝廷节俭天下百姓自然富庶惟耳目玩好不
必留意自然节俭上又曰朕至申初复省章奏暇则听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716-0264d.png
内政至晚而休贤曰自古贤君脩德勤政莫不皆然陛
下持此不衰可以为尧舜之君矣上曰如此亦有何劳
否则便于安逸怠荒至矣虽悔何追贤曰陛下言及于
此社稷苍生之福也
 臣若水通曰昔尧之钦恭舜之兢业禹克勤克俭文
 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英庙是事也有众善
 焉拜天谒祖孝也恶衣恶食俭也省奏清问而以宴
 安为戒勤也此其所以克终厥德视古之帝王无愧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716-0265a.png
 焉
国朝英宗皇帝曰书经四书朕皆读遍如二典三谟真
是嘉言贤曰诚如圣谕帝王脩身齐家敬天勤民用人
为政之事皆在其中贵乎体而行之曰然
 臣若水通曰傅说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古
 训者典谟诸书皆是也然徒诵其文而不能体其实
 则亦何获之有夫傅说之所谓学者觉也于古训而
 觉我之心则非徒知之亦力行之矣此体行之说李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716-0265b.png
 贤所以为英庙劝欤惟陛下留意
 
 
 
 
 
 
 格物通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