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716-02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进德业一
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
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
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
曰乾元亨利贞
 臣若水通曰天人一也在天则为元亨利贞之四德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716-0230b.png
 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之四德天即人人即天也故以
 言乎天德之在人者一理之贯而元亨利贞分焉元
 者理之生生不息道义之所从出而为万善之长者
 也亨者理之通达而粲然有等为事物之典要而众
 美之萃也利者理以裁制事物无所乖戾而至和也
 贞者终始乎理事事物物归根复命而干具矣然而
 元之于人也为仁以仁存心视万物为一体而爱之
 博矣故曰长人亨之于人也为礼所履者礼而天序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716-0231a.png
 天秩行焉故曰合礼利之于人也为义义以制事物
 各付物而无不顺故曰和义贞之于人也为智智以
 成物不失正理其事无不立故曰干事君子行此四
 德全体天理吻合天道与天为一矣如是则天之刚
 健在我而元亨利贞之德在我我即天矣故曰乾元
 亨利贞盖至此则德与天合而圣人之能事毕矣
文言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
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716-0231b.png
人君德也
 臣若水通曰乾体皆刚故为龙德二在卦之正中故
 曰龙德而正中有中正之龙德故能信言慎行闲其
 邪而诚自存则天下之理得矣善孰大焉然不过尽
 吾性分而已何伐焉于时出潜离隐德施普也民日
 迁善而不自知其化矣惟天下至圣为能化九二者
 在下之圣人也虽非君位而具人君之德也宜其人
 之利见也欤有志于圣人之德业者当以正中为志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716-0231c.png
文言子曰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脩辞立其
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
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
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臣若水通曰程颐云三居下之上君德已著将何为
 哉唯进德脩业而已臣谓德业非二也本诸心而体
 用分焉德何为而进也内主忠信而无不实心与道
 一而德进矣业何为而脩也发吾心之诚而达于辞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716-0231d.png
 诚以辞立而业居矣德业以言其学之至也知行其
 功矣察见天理之本体知至矣而求以至之知先于
 行其知几矣要终道体之大用知终矣而实践以终
 之行随知后其存义矣德业一理也知行同功也知
 行并进而德业脩德业脩则居上下之际而骄吝之
 心亡三处上下之际可危惧者也然而无咎矣此圣
 人之学也乾道也君子体乾者可不务乎
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716-0232a.png
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臣若水通曰君德之成在学而已学之道知行而已
 学者觉也觉然后知疑而问学聚问辨以扩吾心之
 良知知之事也其道至大不可不宽宏其心以体之
 不可不纯粹其心以行之宽居仁行以存吾心之天
 理行之事也知行并进如目视而足履学之道尽于
 此矣君德成而人斯利见之岂能已哉
坤文言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716-0232b.png
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

 臣若水通曰坤体六二柔顺中正有直方大之德故
 解其义如此夫人心一理也以言乎本体之正则直
 矣以言乎制用之宜则方矣皆性之德也敬义者合
 内外之道也君子学以复其性者也学之道敬义而
 已矣勿忘勿助敬存而心直立其体也随事顺理义
 形而事方制其用也敬义非二也在心为敬在事为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716-0232c.png
 义敬义并行心事合一上达天德而德盛不孤全体
 不亏大孰过焉由直方以至大举而措之则用周而
 施利也夫何疑哉抑尝因程颢之言而推之诚明并
 进圣人之学也乾道也敬义并立贤人之学也坤道
 也由贤以至圣则坤进于乾道矣其学之极功乎
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
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臣若水通曰黄中色也坤之六五中正故为黄中正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716-0232d.png
 位之象黄中通理者中德之在内通该乎万理也正
 位居体者坤为臣道虽居正位而处臣体也然虽居
 臣体而中正故德美中积性立而道行焉本诸在中
 之美而和生焉畅于四支则动容周旋中礼矣发于
 事业则脩道教致中和成治化而天地万物位育矣
 皆中德之贯通也美之著也其盛德大业至矣哉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臣若水通曰蒙艮上坎下故为山下出泉之象泉之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716-0233a.png
 初出山下如物之初生蒙稚故为蒙君子观蒙之象
 以果行育德德者心之天理行者心之存发君子于
 蒙之初初心未远天理著见天德未凿何以育之果
 于行而已果者阳刚之决也君子于心之所存所发
 而行之果决则可涵养其德性扩充其良知良能之
 德而进于圣矣不然终其身而困于蒙也吝孰甚焉
升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臣若水通曰程颐云木生地中长而上升为升之象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716-0233b.png
 君子观升之象顺脩其德积累微小以至高大也臣
 谓德者性之本体广大而高明也脩德者之复其初
 也非可以超造也随时随处敬以存夫天理之本体
 积其小而高明广大焉复其初之本体而已矣德日
 积而不自知美大圣神岂不可以驯至矣乎
系辞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
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
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716-0233c.png
中矣
 臣若水通曰乾易坤简者造化之理人得造化之理
 以生所谓天理也天理自然无所矫强故谓之易天
 理流行不事安排故谓之简易则明白可见故易知
 易知则日见切近故有亲而可久矣非贤人之德乎
 简则行所无事故易于从事易从则日见积累故有
 功而可大矣非贤人之业乎由守而化则圣矣其至
 易至简乎至易以该乎天下之至博也至简以该乎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716-0233d.png
 天下之至烦也易简之德天地人一之者也其参天
 地而为三宜矣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盛德
 大业至矣哉
系辞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臣若水通曰易者非他也理也圣人叹易理之至其
 感深矣所以致德业之盛者此也所以行天地之中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716-0234a.png
 者此也德业者一理而体用分焉者也故圣人之崇
 德广业皆理也察见天理而极其精则知崇矣其效
 天之高明乎体行天理而极其笃则礼卑矣其法地
 之博厚乎天地一气也知礼一致也天常包乎地知
 常包乎礼而皆不外乎易理也易理何所寓乎天地
 立乾坤设而易理寓乎其中矣故曰乾坤毁则无以
 见易此之谓也圣人知知礼行则天命本然之性存
 之又存大本立而达道行本立而道生则天地之易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716-0234b.png
 在我矣其犹门乎夫始则体易以成性终则易自我
 出圣人用易之功化至矣哉
系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
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臣若水通曰神化者张载云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
 测为神德业一理也进脩一事也非二也故本体虚
 明精察其义之微妙而入于神者德也德者业之本
 也故曰以致用德外无业也随事适宜处之安而无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716-0234c.png
 不利者业也业者德之蓄也故曰崇德业外无德也
 交养互发贤人之学可以致力焉者此也等而上之
 则无所用力而几非在我圣人之事也故以言其心
 之本体则合一不测神也以言其心之妙用则推行
 有渐化也神化也者圣而不可知也天道也其德之
 至极而无以加者乎圣学之能事毕矣
书虞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
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716-0234d.png
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臣若水通曰此史臣记尧德业之盛曰若者发语词
 言稽考尧功之大故曰放勋然功之大由其德之盛
 故以德性言之钦敬而明通文理而思深安安而自
 然也其全体如此是以其发于行实则信以恭持已
 由中而出故曰允又能让以与人力足以优为之故
 曰克其大用又如此有此盛德之光华及于四方之
 外格至于天地之远然四表上下不过天下国家尔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716-0235a.png
 故又言尧能明此钦明文思允恭克让之大德故以
 之齐家则亲九族而九族既睦以之治国而平均章
 明乎百姓则百姓昭明以之平天下协和万邦而黎
 首之民皆于是而雍和其所谓被四表格上下者如
 此先曰克明俊德见自身而家而国而天下不过体
 用一原尔夫尧之放勋必始于钦之一字大学诚意
 正心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始于格物明德亲民
 必在止于至善此可见古人之功业皆本诸身心后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716-0235b.png
 世不先立其本徒以已之未尝为者而强施之于天
 下此道学政术之分为二事而唐虞三代之治所以
 不可复也夫德性之得于天者尧与桀一也尧能全
 其本体故功德及于天下桀失其本体故恶毒病于
 四方存之失之皆起于自已一念之微尔伏惟圣明
 以尧舜为法而扩充之俾功德远及天下幸甚
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
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716-0235c.png
 臣若水通曰此史臣纪帝舜之德也华光华也协合
 也帝谓尧也浚深也哲智也温和粹也塞实也玄幽
 远也升上也言尧既有光华而舜又有光华可合于
 尧以言其德性则深沉而有智文理而光明如尧之
 钦明文思也以言其行实则和粹而恭敬诚信而笃
 实如尧之允恭克让也有此四者幽潜之德上闻于
 尧尧乃命之以职位也浚哲则非浅露之智文明则
 非察察之明温恭则非严厉允塞则非伪为矣皆以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716-0235d.png
 形容舜德之自然也尧因四岳之荐命之以位自司
 徒百揆四岳以至禅受至于功业之大无非由此玄
 德中来于性分何尝添得一分后之人君做尽暴恶
 亦何曾减得一分其初与尧舜性分一也孟轲曰忧
 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为人君者可不复其所以如舜
 者乎
大禹谟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
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716-0236a.png
 臣若水通曰此益赞尧德业之盛也帝谓尧也眷顾
 也奄尽也蔡沈曰广者大而无外运者行之不息大
 而能运则变化不测故自其大而化之而言则谓之
 圣自其圣而不可知而言则谓之神自其威之可畏
 而言则谓之武自其英华发外而言则谓之文臣谓
 其实一德之广运也易系辞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
 之谓盛德盛德大业至矣哉帝德之广其富有之谓
 乎帝德之运其日新之谓乎故孔子曰巍巍乎唯天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716-0236b.png
 为大唯尧则之德同乎天故能克厌天心天乃眷命
 之自唐侯特起为帝夫岂无所自耶由是言之天命
 之去留系乎君德之盛衰为人君者可不脩德以永
 天命乎伏惟圣明留神焉
皋陶谟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
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脩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
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
 臣若水通曰此皋陶与禹陈谟于帝舜之前者也允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716-0236c.png
 信也迪蹈也谟谋也皋陶言为君而信蹈其德则臣
 之所谋者而君无不明臣之所弼者而君无不谐以
 其君德之明足以知之虚足以受之也俞如何者禹
 然其言而复问其详也都者皋陶美其问也庶明谓
 群哲也翼辅也言慎于身脩则言行致谨慎于思永
 则深长其谋身刑于家则厚叙九族亲亲恩笃而家
 齐矣身刑于国则群哲勉辅而国治矣近者身远者
 天下近而可推天下之远者在此脩身一道也盖身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716-0236d.png
 脩家齐国治而天下平矣皋陶此言所以推广允迪
 谟明之义故禹复俞而然之也夫谟明弼谐由于迪
 德敦叙励翼可远由于脩身为人君者可不脩身迪
 德以为家国天下之本乎
商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
懋懋赏用人惟已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臣若水通曰此仲虺释汤之惭德也迩近殖聚也懋
 茂也克能也仲虺称成汤不近声色不聚货利盖声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716-0237a.png
 色货利所以坏此心之德者不迩不殖则本源澄澈
 纯乎德者如此然后用人处已而莫不各得其当人
 之懋于德者则懋之以官人之懋于功者则懋之以
 赏用人惟己谓好人之善若己有之改过不吝谓恶
 已之恶不加乎身故于临民之际是以能宽而不失
 于纵能仁而不失于柔君德昭著而孚信于天下之
 民矣后之人君欲用人处己以彰信于天下者必自
 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始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716-0237b.png
仲虺之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
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臣若水通曰此亦仲虺劝勉成汤之言也懋勉也昭
 明也仲虺言日新其德而不已则万邦之远且怀矣
 志自满足不求日新则九族之亲且离心矣王其勉
 明大德立中道于天下在心为德在事为道体用之
 谓也欲立中道必明大德此德此中天下人人之所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716-0237c.png
 同有也君行之则民法之而中道立矣礼义者所以
 昭德建中者也义者宜也礼者理也在心为理处事
 为义亦体用之谓也有义以制事则事得其宜有礼
 以制心则心得其正内外合德而中道立焉如此则
 近以建中于民而远以垂诸后世亦绰乎有馀裕矣
 盖上下远近同此心同此理也然是道也必学焉而
 后至故又举古人之言以为隆师好问则德尊而业
 广自贤自用者反是自得师者虚心受益之谓也仲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716-0237d.png
 虺言怀诸侯之道推而至于脩德检身又推而至于
 能自得师夫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舍师而能成者
 真可为帝王之法也欤
太甲伊尹曰先王昩爽丕显坐以待旦
 臣若水通曰此伊尹告太甲之言也先王成汤也昩
 晦爽明欲明未明之时也丕大也显亦明也伊尹言
 先王于昩爽之时洗濯澡雪大明其德坐以待旦不
 遑宁处盖此心此理本自广大高明气习累之故有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716-0238a.png
 昏昩于昩爽未与物接之时乘此夜气清明更加澄
 定大明其德坐以待旦其乾乾不息之诚如此也此
 成汤日新之学伊尹为太甲言之仰惟圣明天授聪
 明成汤之圣在所优为者宜法成汤丕显日新之学
 以致成汤正大光明之治幸甚
伊尹曰脩厥身允德恊于下惟明后
 臣若水通曰此伊尹致敬以复太甲也脩身者身之
 不善如败度败礼之事皆治去之不善之事去则德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716-0238b.png
 允矣允信也允德者诚身诚意之谓德成于上恊和
 于下惟明后然也上下一理君民一心欲为明君者
 必恊天下之民恊下在于允德允德在于脩身脩身
 者去其不善之动而已矣伏惟圣明留意焉
伊尹曰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臣若水通曰此伊尹告太甲以懋德之所从事者也
 先谓祖考奉者自祭祀以至于守成宪皆是思者存
 念不忘之意惟亦思也思孝者兴其爱敬之心则不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716-0238c.png
 敢违其祖矣思恭者致其礼遇之诚则不敢忽其臣
 矣思明者无所不见则所视者远而不蔽于浅近矣
 思聪者无所不闻则所听者德而不惑于憸邪矣此
 四者皆懋德之事而思之一字尤为要约故伊尹以
 告太甲欲其致力于思以脩四者之德也盖思者万
 善之原圣学之要故洪范五事其要在思曰睿睿作
 圣中庸言至圣之德足以有容有执有敬有别而冠
 之以聪明睿智盖聪明睿智者思之神也故足以达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716-0238d.png
 天德仰惟圣明扩聪明睿智之神务达天德以行王
 道天下幸甚
咸有一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
日新
 臣若水通曰此亦伊尹告太甲进脩之言也新者去
 其旧之谓也心德本自光明惟气昏欲蔽则失其本
 体故伊尹言太甲新服天子之命亦当新其德然新
 德之要在于有常而已终始有常而无间断是乃所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716-0239a.png
 以日新也夫德之在人犹天行至健才间断便非一
 德故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尧舜兢兢业业文王望
 道未见汤之日新又新率是心尔后之人君欲致二
 帝三王之治者可不以新德为首务乎
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恊于克一
 臣若水通曰此伊尹论取善自得之要德以心之所
 得者言其总统者也善以事之所发者言其实行者
 也师人之心德不若师人之善行为深切著明可警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716-0239b.png
 发吾之心也师人之善不若得之于已合于吾心至
 一之理为万善之本原也博而求于人约而会于已
 此圣学始终条理之贯后之人君欲求圣学者可不
 务乎
说命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

 臣若水通曰此傅说告高宗以圣学之言也逊谦虚
 也务专力也时敏者无时而不勉也允信也怀念也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716-0239c.png
 兹此也指所脩之理而言傅说言为学之道在逊其
 志而谦虚以受善既知其善又当时时而勉之所谓
 学而时习之也如是则习熟而悦其所脩之理如泉
 始达源源乎其来矣由是又加以笃信而念念不忘
 乎此理无少间断则大本以立达道斯行道积于身
 不可胜用矣臣观古之传道自精一执中之后学之
 一字惟傅说始发之此一节又圣学始终之序至为
 精密伏惟圣明留神而深体之幸甚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716-0239d.png
周书泰誓曰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臣若水通曰此武王誓师之言也吉人者善人也惟
 日不足者言终日为之犹若不足也善者吾心之天
 理也此天理与生俱生顷刻不存则失其所以为人
 之道矣故终日乾乾犹若不足者为此故也
文侯之命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
 臣若水通曰此平王命文侯为方伯之言也曰显曰
 明曰昭曰闻皆指此心之德德即天理也此心本体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716-0240a.png
 原自高明所谓明德也惟能敬慎则不为物欲所污
 坏复其本然之明由是发之事业则为丕显由是功
 (阙/)皇天则为昭升由是光被四表则为敷闻皆自此
 心之本体发用非有他也在为人君者反而求之尔
 岂远乎哉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716-0240b.png
 
 
 
 
 
 
 
 格物通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