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716-01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八     明湛若水 撰
  正心格
 臣若水序曰正心何以言格物也程颐曰格者至也
 物者理也至其理乃格物也至也者知行并进之功
 也于心焉而至之也至其心之理也学者读是编焉
 而感通吾心之理念念而知于斯存存而行于斯以
 有诸己则格物之功庶乎于正心焉尽之矣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716-0163b.png
   正心上
易咸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臣若水通曰咸也者感也咸卦取象诸身人之于身
 也无不兼知则亦无不兼感也九四心也心也者无
 感不通者也以阳明居正故为贞吉贞者心之本体
 天理也感通之道也以贞而感则心普万物而无心
 情顺万事而无情公而溥也无有不感则无有不应
 吉而悔亡也悔生于私心体虚明憧憧则私矣物累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716-0164a.png
 而不化将迎而无穷也感之私而应之者亦私朋比
 之从也故系辞传曰天下何思何虑思虑者憧憧也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贯之道也贞也贞则感
 而遂通矣憧憧者心之不正也
同人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
下之志
 臣若水通曰同人者同于人也同于人故能通其志
 上乾下离故有文明刚健之象五二皆居中位正故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716-0164b.png
 有中正而应君子正道之象夫文明者虚灵也刚健
 者直方也中正者不偏倚也同德而应信也是虚灵
 方直而不偏心之本体所谓天理是心也人人之所
 同有也心同则志同而无不感通矣盖君子之心先
 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故视千万人之心犹己之心也
 以一己之心推之千万人无间也所谓同人于野是
 也人皆有之特君子不失其正耳
晋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716-0164c.png
 臣若水通曰六五以阴柔不正宜有悔以上近刚明
 而下皆顺从故悔亡然其离体高明以照群阴故能
 去其计功谋利之心则往吉而无不利也夫患得患
 失者阴邪之人也私小也非公正之心也若夫君子
 之心广大而高明则失得非所恤矣以天德而行王
 道如天之覆也地之载也功深而恩不露泽溥而民
 不知吉无不利也非圣人之心廓然太公者乌足以
 语此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716-0164d.png
损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臣若水通曰山下有泽气通上润有损之象也君子
 体此必损其身心之所当损者忿与欲是也忿欲之
 害心也大矣必损之而后可以合道故武王曰危于
 忿懥失道于嗜欲也夫天理人欲相为消长人欲不
 消则天理不长惩之窒之则心之本体复而天理全
 矣惩与窒非强制也如塞水者窒其源也常存此心
 体认天理有见则私意退听矣不然愈惩而愈奋愈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716-0165a.png
 窒而愈生其能免于私欲之害者几希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臣若水通曰艮止也背者一身之止者也艮之止者
 必如背之止斯为止之至也夫性之至善无间动静
 然人心于止之时则皆至善天理斯存动而有不善
 而天理灭矣故君子之学动静皆定所谓艮其背则
 止其止矣然必内外两忘人已不见然后能止故不
 获其身内忘己也不见其人外忘人也内外两忘则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716-0165b.png
 澄然无事矣夫然后能止虽然不获其身必获其理
 也不见其人必见其理也记曰知止而后有定定则
 天理纯全何咎之有正心之功此其至矣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臣若水通曰艮为山重艮上下皆山故有兼山之象
 君子观此求艮止之道不越于思焉而已尔思无邪
 而后能止出位之思邪思即不止矣位者所处之时
 之地之事也所思或非其时非其地非其事是出位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716-0165c.png
 也或滞于时滞于地滞于事亦出位也必无在而无
 不在勿助勿忘然后能中思是之谓思不出位夫思
 者心之本体也思不出位则吾心之本体正而天理
 见矣夫思者圣功之本也可不慎乎
中孚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臣若水通曰天者天命赋予之本然中正而信也人
 之心不中则不正不正则不信皆违天也是故至中
 而信则天理流行故利而贞正则人道尽矣尽人道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716-0165d.png
 以复乎天道者也故曰应天所谓全而归之也非益
 之也不然天予之而我丧之岂应天乎此心学之大
 端也
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

 臣若水通曰此乃帝舜传授大禹以心学也心者人
 之精神虚灵知觉者也顷刻之间于躯壳上起念血
 气用事即谓之人心顷刻之间于义理上起念德性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716-0166a.png
 用事即谓之道心故程颢曰人心人欲道心天理是
 也危者危言危行之危言大也微犹灭也惟危惟微
 二句相因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欲长一分则天
 理消一分故人心日以长大则道心日以微灭精以
 察见此理即学问思辨之事属知一以存养此理即
 笃行之事属行知行并进即执中之功夫中即此天
 理是也天理则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故谓之中允信
 也执谓有之于己之意信有诸己则与中道而一矣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716-0166b.png
 故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之传舜只曰允执厥中
 知行混合体用一原以圣授圣故不待言功夫也至
 是舜传禹始有人心道心惟精惟一之说则又推执
 中之功夫言之此万世心学之源于人君圣学最为
 切要自后言建中建极言博约一贯言止至善格物
 言学问思辨笃行言集义养气言诚言敬皆本于此
 舍此则人欲横流天理灭绝虽有天下不能以平治
 矣惟圣明留意焉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716-0166c.png
商书盘庚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
 臣若水通曰此盘庚迁都告群臣之言猷谋也黜去
 也无与毋同言汝群臣各谋去汝之私心也毋得傲
 上之命从己之安傲上从己皆源于私心之发故私
 心亡则心正矣心正则自无傲上从康之事矣此正
 心处事之要为人上者可不知乎
周书蔡仲之命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
以侧言改厥度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716-0166d.png
 臣若水通曰此成王告蔡仲之言也率循也无毋同
 详审也中者吾心本体之正而无过不及者也旧章
 者先王之成法厥度者吾身之法度皆中之所出者
 作聪明听侧言皆由心之不中不正心既中正则自
 无作聪明偏视听之事远则旧章近则吾身可以无
 纷更冒乱之患矣为人上者可不正心以为万事之
 本乎
周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716-0167a.png
 臣若水通曰此成王申戒卿士持恭俭而处富贵之
 言也逸安也休閒静也德者所得之理心之中正者
 也作德则心中自然无所矫戾故内省不疚不忧不
 惧心常安逸而休休无入而不自得矣若有所矫饰
 而为内无恭俭之心而外为恭俭之事是谓作伪伪
 则掩护不暇故心劳然有诸中形诸外自不觉真情
 之发见矣故曰日拙然则作德作伪在人所自作尔
 此君子正心之学必贵于谨独也欤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716-0167b.png
诗曹风鸤鸠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臣若水通曰诗美君子用心纯固而内外合一也言
 淑人君子其见于动作威仪之间者既一而有常度
 矣其仪一则知其心纯全专一而如结矣盖和顺积
 中而英华发外自有不可掩者矣夫心无内外者也
 故离内以言心不知心者也离外以言心亦不知心
 者也惟知合一之道则何心非事何事非心何内非
 外何外非内周敦颐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程颢曰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716-0167c.png
 无内外无将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心之本体也故
 外则仪一内则心结由中达外其本然者不得而不
 一也然则君子事内乎事外乎养其中以达诸外内
 外合一吾心正矣心正而中立焉中立而和生焉是
 谓大本达道心事一贯圣学之体用备矣
小雅小弁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
子秉心维其忍之
 臣若水通曰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得其生生者以为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716-0167d.png
 心不忍之心人孰无之故人于被逐投人之兔犹或
 哀而脱之于死而暴露之骼犹或哀而掩之皆不忍
 之心发于自然者不容己尔幽王何独无是心乎乃
 信谗而逐其子投兔死人之不若矣夫父子之爱天
 性也人之心也幽王于是乎无人心矣心非初无也
 良由蔽于褒姒之谮有天下者秉其不忍之心而扩
 充之虽斩一木杀一兽非其时不忍也况于人乎况
 于亲乎故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716-0168a.png
 亦惟察识而扩充之尔
小雅节南山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臣若水通曰式敬也讹变化之意宋儒朱熹云家父
 自言作为此诵以究王政昏乱之所由冀其改心易
 虑以畜养万邦也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
 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盖以君心者用人行政
 之本而万邦休戚之所关也故正心变而邪焉则蔽
 蔽则正人远奸邪秉国而万邦蒙其祸矣邪心变而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716-0168b.png
 正焉则明明则邪人远正直秉国而万邦蒙其福矣
 故丧乱弘多瘁劳百姓人皆知尹氏之祸然岂知王
 心之蔽为之乎家父讹心之说其殆知大人格心之
 学乎惜乎其格之不豫司马光所谓治之于著用力
 多而功寡矣臣窃愿于圣敬方跻之时益进夫诚意
 正心之学庶圣心益正而圣德益明则正士满朝奸
 邪远迹善政协于万邦社稷生灵之福也天下幸甚
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716-0168c.png
 臣若水通曰畔援言叛此而攀彼无畔援则心中正
 而不私也歆羡欣欲爱慕无歆羡则刚直而不流也
 文王无是二者故心极其正而深造乎道也夫人心
 至虚本无一物本体中正何尝有所谓畔援歆羡哉
 有所畔援歆羡者皆心与于物者也心与于物则滞
 于物而非本体矣文王之心廓然太公物来顺应生
 杀与夺一随物付之而已初何有与于物哉无与于
 物故无畔援无歆羡所谓天地心普万物而无心圣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716-0168d.png
 人情顺万事而无情者也情而无情心之本体正矣
 本体正则天理尽矣天理者道之极也故曰诞先登
 于岸虽然岂惟文王然哉千圣一心万古一理人主
 苟能正心乾乾不息廓而清之神而明之使一心之
 中广大高明一物无所与焉大公顺应是亦文王而
 已矣
春秋隐公元年
 臣若水通曰此鲁惠既没隐公嗣位之始年也春秋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716-0169a.png
 谓一为元者何宋儒胡安国曰元即仁也仁人心也
 所以明君用也盖乾元资始坤元资生者天地之用
 也人得是元以生仁也者心之生理浑然万物一体
 者也大君者天地之宗子而勿忘勿助正心体元者
 所以为治天下国家之本也本正则乾坤合德而百
 官万民莫敢不一于正矣春秋纪元所以开万世心
 学之源也欤
桓公十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716-0169b.png
 臣若水通曰春秋书天王使来求车讥侈心失王度
 也夫遣使需索之谓求命车命服天子所以锡于臣
 下也桓王天下之共主以丧事来求货财已为不可
 况车服乎所以然者以侈心一动莫为防制颠倒迷
 惑冠屦为之倒置而王室衰乱莫能救也然则心之
 正不正岂小故哉
庄公十七年齐人执郑詹
 臣若水通曰春秋齐人执詹者何恶齐也桓为霸主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716-0169c.png
 宜正已以格物尊君以率下而乃以郑不朝已擅执
 其执政可谓正已以尊君乎其何以格物而率下也
 宜乎春秋责备之也
僖公二十八年卫侯出奔楚
 臣若水通曰春秋书卫侯出奔楚者何咎文公也王
 者莫大乎存心存心莫大乎公恕胡安国曰心不外
 者乃能统大众智不凿者乃能处大事晋文举动烦
 扰憾卫侯之不礼拒之于敛盂之盟则陷于私凿其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716-0169d.png
 智而心不广矣春秋责晋文以见君人者当宅心以
 广大高明而不以私小也
宣公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
伐莒取向
 臣若水通曰春秋书齐鲁平莒郯何也讥也平者圣
 人之所贵也何为而讥之非讥其平也讥其平之不
 平也盖无偏无党王道之平平也以齐鲁而平郯莒
 讲信修睦将利二国以不争也然而莒人不肯则以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716-0170a.png
 宣公偏系于郯而失平怨之本尔夫郯莒微国不足
 以当天下之十一怀私以取平尚犹不可况天下乎
 故平天下之道在于絜矩矩者吾心之理也絜者推
 吾心以度天下也好善恶恶先正吾心之矩然后推
 之于天下而无弗同者矣故君子贵格物
礼记礼运曰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
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臣若水通曰宗祝在庙以赞礼也三公在朝以论道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716-0170b.png
 也三老在学以示教也前设巫人以通鬼神也后设
 史官以纪言动也设卜筮以决吉凶也设瞽侑以宣
 歌乐也大而庙朝小而左右罔非正人所以养吾心
 之正也王中心夫何为哉守吾心之正而已矣孔子
 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
 已夫人心本正也而有不正者人为害之也得人以
 辅之而已无所为焉则心之本体正矣
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716-0170c.png
以肆夏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
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
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臣若水通曰徵角阳也而右佩阴中阳也宫羽阴也
 而左佩阳中阴也皆玉也路寝门外至应门谓之趋
 路寝门内至堂谓之行采齐肆夏诗名歌之以节行
 也规圆矩方也鸾在衡和在轼也人心之不正多引
 于淫声古之君子和鸾之设所以养于车也佩玉之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716-0170d.png
 鸣所以养于行也是故右徵角左宫羽阴阳之交所
 以养中和之德也采齐肆夏规矩揖扬所以养之于
 行节也行中节也然后玉锵鸣玉锵鸣也然后非心
 涤非心之萌自外感内者也心之本体无不正也触
 于外感乎内斯主之矣入者主之也非心体之本然
 也故人君之心在养正而已矣
学记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716-0171a.png
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臣若水通曰学之不明也久矣盖由其不识心尔知
 心之病斯能知心之本体矣故知多寡易止之失则
 知不多不寡不易不止而心正矣是故有以用心于
 博闻强识之支离者其失也多有以不用心而径超
 顿悟者其失也寡有以粗心于百姓日用其失也易
 有以丼心于自暴自弃其失也止四失者过与不及
 皆非吾心本体之正也是故古之教者观病以知心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716-0171b.png
 因心以救失惟以长养其善念尔盖善也者吾心之
 天理也学者苟知天理为本体而随处体认焉则无
 过不及勿忘勿助之间自有易简之道而帝王心学
 之传在是矣谨以为圣明心学万一之助
乐记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
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
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臣若水通曰致者约而有诸己之意孟子曰乐之实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716-0171c.png
 乐斯二者是也仁义之良心人所固有不待外求乐
 所以养吾心之中和内外合一者也朱熹曰子谅读
 为慈良易直慈良之心仁也仁心生则乐矣乐有诸
 己则安矣安则不息矣不息则天在我矣天在我则
 妙万物而神矣是故天则不言而民信也神则不怒
 而民威也信且威乐以治心之功用至矣
缁衣子曰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
 臣若水通曰心者合内外而一之者也故容猊身体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716-0171d.png
 皆心也其心可不正乎
 
 
 
 
 
 
 格物通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