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16-002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      明 湛若水 撰
   审几下
班彪王命论曰昔陈婴之母以婴家世贫贱卒富贵不
祥止婴勿王王陵之母知汉王必得天下伏剑而死以
固勉陵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至探祸福之几
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
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
卷二 第 1b 页 WYG0716-0026d.png
者帝王之分决矣
 臣若水通曰安危存亡之几甚著也惟明者知之明
 者非他以虚而无累则明也陈王二母一妇人耳尚
 知国家兴亡之大几岂其智之过人哉以虚而无累
 耳以隗嚣之智反二母之不若则欲累之也徒使班
 彪之论托之空言惜哉
唐太宗贞观六年上谓侍臣曰朕比来决事或不能皆
如律令公辈以为事小不复执奏夫事无不由小而致
卷二 第 2a 页 WYG0716-0027a.png
大此乃危亡之端也昔关龙逢忠谏而死朕每痛之炀
帝骄暴而亡公辈所亲见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
亡朕常为公辈念关龙逢之死何患君臣不相保乎
 臣若水通曰太宗之言其知几乎易曰几者动之微
 吉凶之先见者也古之善治者图难于其易为大于
 其细极而至于危亡不可救也故炀帝之亡几之兆
 于身也龙逢之死几之兆于君也君不自知而灭其
 身臣不及防君之微而死于忠谏无补也宜太宗以
卷二 第 2b 页 WYG0716-0027b.png
 此自警而警其臣可谓至矣虽然几之动于事者臣
 得而谏止之也几之萌于一念者非臣之知也君能
 自察尔人君可不谨欤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夏四月魏徵上疏以为人主善始
者多克终者寡盖以殷忧则竭诚以尽下安逸则骄恣
而轻物尽下则胡越同心轻物则六亲离德见可欲则
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
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壅蔽则
卷二 第 3a 页 WYG0716-0027c.png
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已行爵赏则思喜而僣施刑罚
则思怒而滥
 臣若水通曰魏徵之言可谓知几矣何也天下之从
 违存乎君君心之好恶存乎志君志之邪正存乎思
 思也者其人君治乱安危之几也人君可不思乎哉
 然不知事虽十而欲则一也诸欲同根随触而发绵
 绵不绝遂折斧柯其始也甚微而终至于不可止极
 惟思可以止之尔思也者其人君安危治乱之几欤
卷二 第 3b 页 WYG0716-0027d.png
贾谊新书曰语曰弗灭炎炎柰何萌芽弗伐且折
斧柯
 臣若水通曰天下之事起于微而成于大此其几也
 知几者于其微而救之易为力也故曰制治于未乱
 保邦于未危此之谓也噫治乱安危之几非夫天下
 之聪明神圣其孰能与于此
陆贽奏议曰上以造塔役费微小非宰臣所论之事下
臣愚戆窃谓不然当论理之是非岂论事之大小若造
卷二 第 4a 页 WYG0716-0028a.png
塔为是役虽大而作之何伤若造塔为非费虽小而言
者何罪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
存戒知几者所贵乎不远而复制理者必在于未乱之
前本立辅臣置之左右朝夕纳诲意在防微而弼之乃
其职也涓涓不遏终变桑田燄燄靡除即燎原野流煽
已甚祸灾已成虽欲救之固无及矣书曰不矜细行终
累大德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为
无伤而不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然则
卷二 第 4b 页 WYG0716-0028b.png
小之不可不慎也如此陛下安得使之勿论乎虞书咎
繇之言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兢兢慎也业业危
也几者动之微也唐虞之际主圣臣贤庶绩咸熙万邦
已恊而犹上下相戒既慎且危虑事之微日至万数然
则微之不可不重也如此陛下又安可忽而勿念乎
 臣若水通曰德宗以造塔为微小而责姜公辅以过
 言可谓昧于几事者矣夫人主当以虚心而察天下
 之几几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显而在微微小之不谨
卷二 第 5a 页 WYG0716-0028c.png
 则将显大而不可遏且不忍其区区公主之小爱以
 至为之造塔一念既萌一令既出糜费万金剥虐万
 姓得罪万方贻讥万世岂微小云乎甚矣德宗之不
 智也幸有陆贽之忠言證以圣人之训曾不克念而
 何几之能察乎
宋哲宗元祐三年以吕公著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鸿
胪丞常安民遗公著书曰善观天下之势犹良医之视
疾方安宁无事之时语人曰其后必将有大忧则众必
卷二 第 5b 页 WYG0716-0028d.png
骇笑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故不忧于可
忧而忧之于无足忧者至忧也今日天下之势可为大
忧虽登进忠良而不能搜致海内之英才使皆萃于朝
以胜小人恐端人正士未得安枕而卧也故去小人为
不难而胜小人为难
 臣若水通曰观常安民告公著之言谓忧于未可忧
 之前盖以进君子胜小人以决治乱安危之几庶乎
 所谓识微见几豪杰矣惜其未知君子小人之进退
卷二 第 6a 页 WYG0716-0029a.png
 盛衰系于君相一心之公私其几尤微也故古之贤
 相必先正己以格君心之非君心正则公而明真知
 君子之可亲则不得不进真知小人之可远则不得
 不退故定天下之大几者必先正其本岂可以强为
 之哉
宋儒周惇颐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
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臣若水通曰秀灵者天地之中性之本体也形神者
卷二 第 6b 页 WYG0716-0029b.png
 气质之禀性之感动也此善恶之所以几乎于此存
 本体以立其大则形神不挠善恶有定而天地之性
 复矣故曰知几其神乎
周惇颐通书曰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
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臣若水通曰善者吾性之本也动者善恶之几也辱
 害者恶几之成也知其几而亟反之则中正之本体
 复矣复者非亡矣反不亟不复也易曰颜子不远复
卷二 第 7a 页 WYG0716-0029c.png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其知几乎其慎动
 乎
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
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
 臣若水通曰孟子云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思者心
 之神也洪范五事于思属土土之通乎四行犹思之
 通乎四德聪明睿智心思之神也故曰聪明圣智达
 天德夫思也者潜天而天潜地而地潜人而人潜鬼
卷二 第 7b 页 WYG0716-0029d.png
 神而鬼神天地鬼神犹无不通而况于人乎而况于
 心之德乎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思之
 于人其大矣哉
周惇颐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
 臣若水通曰几者善恶之端而吉凶之判也故君子
 一念而善焉知吉之所由生也一念而不善焉知凶
 之所由生也一念而正焉知善之所由生也一念而
 邪焉知恶之所由生也所以考其正不正者于心取
卷二 第 8a 页 WYG0716-0030a.png
 之而已辨之不可不早者也记曰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盖言谨也噫非天下之大智其孰
 能与于此
周惇颐曰几善恶
 臣若水通曰几者动之微也动之微何以有善恶也
 人之心虚明中正此其本体非有善恶以为对者也
 一念之动而正焉善也一念之动而邪焉恶也方其
 始也间不容发及其成也莫大之祸滔天之恶皆由
卷二 第 8b 页 WYG0716-0030b.png
 于此矣故曰差之毫釐谬以千里见之可不早乎夫
 惟体认天理为能豫养之于未发焉
程颢劄子有云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
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
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霸者崎岖
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
王则王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
而已
卷二 第 9a 页 WYG0716-0030c.png
 臣若水通曰天下诚伪而已矣人心邪正而已矣心
 正则诚诚则王而已矣心邪则伪伪则霸而已矣夫
 邪正诚伪系于一念之间其几甚微也而王霸之分
 由之为人君有志于行王道者盍于几而谨之哉
程颢曰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
利而已
 臣若水通曰先儒张栻云义利霄壤之判夫义利相
 去虽远甚也实始于一念之间尔一念之义利非难
卷二 第 9b 页 WYG0716-0030d.png
 辨也一心邪正之间耳苟能知其为义而充之则凡
 可以福天下者无不至也苟知其为利而充之则凡
 可以祸天下者无不至也而国家之废兴存亡见矣
 故人君不可不学学莫先于义利之辨
杨时经筵讲义有云谗人之言常巧矣故能变乱是非
之实中伤善类以蔽人主之听不可不察也
 臣若水通曰谗言者惑心之几心惑则乱亡之几由
 之矣然天下之言非者不足以惑人而惑人者皆似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16-0031a.png
 是而非者也所谓谗人之言是也人君苟或不察为
 其言之入则善人受其毒而流祸于无穷矣书曰朕
 堲谗说殄行诗云乱之又生君子信谗故有天下者
 盍亦审其听言之几矣
朱熹曰一念之萌则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为人欲
耶果天理也则敬以扩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
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臣若水通曰一念者邪正之几也邪正者理欲之几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16-0031b.png
 也君子之学在随处体认而已乾知太始则正念恒
 见坤作成物则邪念不生圣学之要尽于是矣舜告
 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帝王
 相传治天下之法如是而已矣为人君者其可不讲
 求之哉
张栻作雷州学记有云舜蹠之分善与利之间而已矣
譬之途焉善则天下之正道而利则山径之邪曲也人
顾舍其路而弗由以自陷于崎岖荆棘之间独何与物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16-0031c.png
欲蔽之而不知善之所以为善故尔
 臣若水通曰蹠天下之大恶人也舜天下之大圣人
 也非天之赋性尔殊也判于一念邪正之间耳正则
 善心生邪则利心生先儒陆九渊曰念虑之不正顷
 刻知之即正念虑之正者顷刻忘之即不正夫反其
 不正以为正岂人之所不能哉弗知尔矣
国朝皇祖与诸儒臣论学术翰林院学士陶安对曰道
之不明邪说害之也皇祖曰邪说之害道犹美味之悦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16-0031d.png
口美色之眩目人鲜不为惑自非有豪杰之见不能决
去之也战国之时纵横捭阖之徒肆其邪说游说当时
诸侯急于功利者多从其说往往事不就而国随以亡
此诚何益夫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正道不兴天下乌
得而治安对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皇祖曰仁义治天
下之本也贾生论秦之亡不行仁义之过夫秦袭战国
之弊又安得如此
 臣若水通曰尧舜之道正道也孔孟之学正学也杨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16-0032a.png
 墨佛老苏张之说邪说也正者天理之公仁义是己
 邪者人欲之私功利是已天理人欲之判邪正之分
 初非甚相远也萌于一念中正与过不及之间耳苟
 体认于二者之间慎存乎中正之体则正道明邪道
 息而万化成矣我皇祖因儒臣之对而知正邪之分
 达治平之本诚万世圣学之心法也此所以用夏变
 夷拨乱反治肇造不拔之洪基耶圣明苟念之于心
 则兴道致治不难矣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16-0032b.png
壬子皇祖谓丞相汪广洋曰观前代人君多喜謟谀以
饰虚名甚至臣下诈为瑞应以恣矫诬至于天灾垂戒
厌闻于耳如宋真宗亦号贤主初相李沆日闻灾异其
心犹存警惕厥后澶渊既盟大臣首启天书以侈其心
群下曲意迎合苟图媚说致使言祥瑞者日相继于途
芝草三万馀本朕思凡事惟在于诚况为天下国家而
可亦伪乎尔中书自今凡祥瑞不必奏如灾异及蝗旱
之事即时报闻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16-0032c.png
 臣若水通曰孔子称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感应
 之机同也人君处臣民之上能全此心之实理而勿
 忘涵养之功感下以实则下应以实謟谀欺诈者远
 矣若宋真宗之始敬终肆辅相非人而无养心之功
 故尔我皇祖灼见其几示臣下以诚实而戒其诈伪
 其亦远佞防微之念深矣乎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
 德臣端有颙望焉
皇祖御武英殿观书至惠迪吉从逆凶顾谓学士刘三吾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16-0032d.png
曰凡人遭罹凶咎皆已有以致之及事穷势迫则侥倖
百端冀求苟免于患害何益也三吾对曰如此者亦当
听于天上曰心无所愧可听之于天若其自取于天何

 臣若水通曰人之吉凶生于动也心之本体未有不
 善动而后有善恶吉凶也然而祸福无不自己求之
 者人君于独知之地察其几微而分别之扩充其善
 念遏绝其恶念则治平之本于是乎立而丰亨豫大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16-0033a.png
 之福于是臻矣皇祖心纯乎天理故能达吉凶祸福
 之故契惠迪从逆之旨高出于三吾之见如此此所
 以致国祚之隆而弘佑启之规也欤
有道士以道书献者皇祖却之侍臣请留观之或有可
取上曰彼所献书非存神固气之道即炼丹烧药之说
朕乌用此朕所用者圣贤之道所需者治术将跻天下
生民于寿域岂独一己之长生久世哉苟一受其献则
迂诞怪妄之士必争来矣故却之毋为所惑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16-0033b.png
 臣若水通曰孟子称四端四端者异发而同体也人
 心之端一而已矣二之则异端矣是故体认扩充以
 济一世者天理之公也修炼吐纳以利一己者人欲
 之私也公则一私则二公私之辨一念之间尔以秦
 皇汉武之雄才犹不能不惑于方术我皇祖之心精
 一于隐微因道士以道书献即禁斥之惟恐不远其
 防微杜渐之意密矣人君苟于此惑焉宁不为圣明
 之累也哉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16-0033c.png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16-0033d.png
 
 
 
 
 
 
 
 格物通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