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210-050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劄记卷三
     礼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杨名时撰
中庸

中庸首章已包尽全篇之意
夫子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
极性也两仪道也
不睹不闻非真是无睹闻止情未发时便是 朱子云
戒惧是由外言之以尽于内非是就一刻说乃是大概
卷三 第 1b 页 WYG0210-0501d.png
说大抵恐惧戒慎之心都是因有所感触而起然学者
却当于无所感触时亦恐惧戒慎故曰由外言之以尽
于内
莫见乎隐节或以由动而静言尚将此节与上节分作
两时不知存心谨几有两件工夫非有两般时候也
常常提醒此心使之清明如神一有几微之动即以清
明之心省察克治之戒惧如灯令常明慎独如将灯照
卷三 第 2a 页 WYG0210-0502a.png
物 不睹不闻非真目无睹耳无闻也一日间有目虽
睹而不必用意睹之如不睹者有耳虽闻而不必用意
闻之如不闻者此即不睹不闻也其因睹闻而有所感
触者方是睹闻而感触中亦有不同有因感触而惕然
知所畏顾者此戒谨恐惧之事也有因感触而发出念
头者即所谓独不可不慎者也如非礼之声色因睹闻
而入便感起私欲要视之听之此即独之当慎处须以
义断之 独字兼独知之念虑独知之事为说(除恶念去恶事)
(即大学去欺求慊之功也) 戒惧慎独时时皆然非一时戒惧又一
卷三 第 2b 页 WYG0210-0502b.png
时慎独也心上提醒是戒惧正所发之念使无欺是谨
独此所谓敬义夹持盖人无思虑及无所感发用情时
本甚少当此须臾之顷全是敬用事而义未尝不行于
其间及一思虑一用情则于敬之中尤显出义之用须
知敬义虽刻刻并行而慎独尤义之着力处也 戒谨
恐惧敬也谨独义也凡人惕然知畏惧之心属敬随即
整饬容猊衣冠此整饬处即属义即属慎独盖独者意
卷三 第 3a 页 WYG0210-0502c.png
也凡属意念者皆是独无论小念大念总之一涉思虑皆
是已所独知惟惕然畏惧之心属敬一敬后便动念去整
顿此念即属独上 凡读书做事其一种不肯忽略之
意即敬也思处之得宜则义也义无所不在念虑之微事
为之著皆有义焉而念虑则精义集义之切要处也
敬无时不然义有时不显康节云阴是循环无端的阳
是有首有尾的即此理也(太虚皆阴也阳气在中间发动却有首尾) 敬义
无所不在如日用间容止语默之际处处有惕然知畏
意即敬也知畏便加整饬使容止语默得其宜即义也
卷三 第 3b 页 WYG0210-0502d.png
读书穷理之时清明专一敬也慎思之明辨之即义也
发一念为一事其炯然不昧主一无适敬也省治裁断
即义也即有言行与人酬对时亦然总不离敬义(朱子将此)
(意作见显不作独) 敬义并念而处而敬常为首以倡义凡义
之所行皆敬之所为也但朱子解道也者两节却将整
饬容止语默意作戒慎恐惧不作慎独盖以整饬容止
语默不过略略检点不消大着意用力虽不可谓敬中
卷三 第 4a 页 WYG0210-0503a.png
无义然敬显而义隐(分明说不离道道即义也但此节是存天命之本然故敬显而义隐)至慎独
处亦皆敬之所为然义显而敬隐如此说既于不离道意脉
不相刺而敬则自外收入内义则自内达之外于下未发之
中已发之和工夫各有归著朱子之说亦精矣故此章程
朱两夫子之说皆可从至大学诚意之功断兼敬义两事
若以主敬为正心之功甚为有弊 注云既常戒惧而于此
尤加谨焉谓以此戒惧之心而加谨于此即周子通书所
谓存诚以谨几细思此语可以知工夫非是两截 未发
是用中之体而所谓本体之性即此而在 敬以直内内
卷三 第 4b 页 WYG0210-0503b.png
者吾心之本性在焉故属未发边义以方外外者事物
之纷在焉故属已发 凡人主敬正以非敬则不能守义
行义也若异端之惺惺但要得此心灵觉耳 一日间固
常有不用意观物听言时虽睹若无睹虽闻若无闻即不
睹不闻也非必闭目掩耳乃为不睹不闻也其用意观物
听言时则所谓睹也闻也不睹不闻固是未发即方睹方
闻时一心用在睹闻上渐要引出喜怒哀乐然亦将发
卷三 第 5a 页 WYG0210-0503c.png
而未发也至发念虑时有因睹闻而发者有不因睹闻而
自发者其所发或一发便是喜怒哀乐或未便是喜怒
哀乐而近于喜怒哀乐盖中节不中节之分全系于此
此所谓隐微也及至发出为喜怒哀乐言行昭著人共
见闻则见显也 有睹闻时喜怒哀乐之几将发一转
即发矣如闻人言语或看文字其不立意见虚心默受
即是戒慎恐惧工夫属在敬边随察其言语文字之是
非而以我意裁决之即是慎独工夫属在义边盖喜怒
哀乐之端已肇于此其因睹闻而心以为是者即喜之
卷三 第 5b 页 WYG0210-0503d.png
端也心以为非者即怒之端也因睹闻而生油然畅遂
之意者即乐之端也生肃然悚慄之意者即哀之端也
此即是已发盖睹闻是物来感我隐微独知是我心应
物物感我时以静虚之心受之是敬边事我应物处以
察治之力主之是义边事戒惧于睹闻而及于不睹闻
此未发之体所以立也慎于隐微而达之见显此已发
之用所以行也 朱子谓谨独便是发也盖念一动便
卷三 第 6a 页 WYG0210-0504a.png
是独知处 程子谓既有知觉即是动朱子谓静中之
知觉虽是动不害其为未发程子所谓知觉以萌芽发
动之知觉言也朱子所谓知觉以知觉之本体言也知
觉之本体刻刻常在至谨独独字则以念虑之发已所
独知而言乃知觉之用也 程子曰善恶皆天理所谓
恶者止是有过有不及耳故发不中节即恶也 若以
莫见莫显为形容至静中一点光景慎独之独即是已
所不睹不闻此便是老子所谓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
兮冥兮其中有精与庄子所谓尸居龙见渊默雷声之
卷三 第 6b 页 WYG0210-0504b.png
说非圣学相传之心法也若如程子之说以其所不睹
不闻作人所不睹不闻看即指独字而言戒慎恐惧即
是慎独看得上节下节内俱兼敬义此说细究之于义
甚精盖人所不睹不闻处我心有不发念虑时有发念
虑时不发念虑时惕然顾畏敬也随即整饬容体使合
于则义也此即是戒谨恐惧于不睹不闻而慎其独知
也发念虑时有善念有恶念知其为善念而不敢弃之
卷三 第 7a 页 WYG0210-0504c.png
亵之知其为恶念而惕然畏忌敬也随即于善断然为
之于恶断然去之义也此亦是戒谨恐惧于不睹不闻
而慎其独知也如此看不睹不闻所该甚广或独居一
室或与人应接我心独知处皆人所不睹不闻也如此
用功自然喜怒哀乐未发时能保全不偏不倚之体及
至发时能适合于无过不及之用不睹不闻而独知处
尚未涉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之根与喜怒哀乐之几
俱系于此以此观之大学诚意慎独本兼敬义此程子
之意但味其所二字似应作已所不睹闻说
卷三 第 7b 页 WYG0210-0504d.png
致中和节 集注于此节方下动静字理极精密人因
此遂移入戒慎独觉于直内方外工夫未能吻合矣
注云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可见戒惧之功
本在寻常动时用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可
见谨独是谨于已所独知而应物处是谨于人所共知
也上节戒惧兼动静确矣下节若云是慎于方动之时
不遗却应物一层耶若将应物处一段践行工夫仍归
卷三 第 8a 页 WYG0210-0505a.png
于戒慎恐惧内又有未安矣若云应物时发念处即是
独朱子何以云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
差谬而无适不然盖应物时发念处只是谨几谨几与
谨独须有别故慎独二字亦当对见显一层说与上节
补睹闻一例看 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尝
疑应物时之动念亦即独也今似将应物另推开一层
说何也盖平时之念虑与应物时之念虑皆已所独知
人所不知也若应物时之言行则人所共见也言行亦
要检点使之得宜然是后一层事谨独则是主脑在念
卷三 第 8b 页 WYG0210-0505b.png
初萌处 天地位万物育随人所处地位皆可说自天
下至一国一乡一家一身皆然乃是实理实事尧舜之
地平天成时雍风动鸟兽草木咸若是尧舜之位育也
孔子虽不得位教泽及于天下后世是孔子之位育也
 或问中和交致致字中可该得格物致知功夫否曰
格致功夫在慎独内省察二字中
君子之中庸也节 立心为已者为君子既有此根柢
卷三 第 9a 页 WYG0210-0505c.png
而又终朝永夕常存敬畏省几慎独克治加严以随时
而处中此所以为中庸也务外为人者为小人既全无
基址而又不知敬畏肆欲妄行此所以反中庸也此述
君子而时中之言以明戒惧慎独禀承于仲尼也
中庸其至矣乎节 唐虞及三代之隆中庸之道明行
于天下自世教衰而民乃鲜能之夫子所以任其责而
振兴之也
知仁勇之德同受于天而气质有偏自王泽竭而无以
变化陶成之智者贤者至于过而不返愚者不肖者安
卷三 第 9b 页 WYG0210-0505d.png
于不及而自弃观于过不及而知由于道之不行不明
以致之也若道之行则人有践行之功智者必不安于
知之过愚者必不安于知之不及矣若道之明则人有
讲明之益贤者必不安于行之过不肖者必不安于行
之不及矣盖知行在于深造道行则气禀之蔽可开道
明则生质之疵可化也次节又叹智愚贤不肖之莫能
致察以至日益昏塞下言人不行道舜则用中于民而
卷三 第 10a 页 WYG0210-0506a.png
成为大知人不明道颜子则精于择善而心不违仁知
仁互发以尽上文之义又言中庸难君子则知明守
固于接物持身治乱进退之际而无所挠屈以成为大
勇如此此天命之性所由全而中庸之统必归君子也
两端俱是善的执之所以择其中也学者求理须先辨
善不善然后于善之中分过与不及而中道得矣
费而隐章重在对素隐一流说观下文说归察上便见
 覆载生成即是天地之性分职分易知简能之事
鸢鱼亦有性有伦与人不异举之可以见道之著察无
卷三 第 10b 页 WYG0210-0506b.png
隐欲学者从事于人伦切近不忽于小也 众物得气
之偏杂然亦各具得五性来故其于伦族间未尝不各
率其性而为道虽亲义序别信之理不能全明然亦各
有所明就其明处却极真切如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
臣鸿雁之夫妇以及豺獭雎鸠乌鸟之属是也至其他
亦各有配偶各有伦类未尝不相亲相属皆由他原分
得此理来此止道之著察处也此天命之性率性之道
卷三 第 11a 页 WYG0210-0506c.png
人物皆同而圣人修道之教亦必至于尽物之性而后
全也知得此意则知天地之间道无物不有人身之内
道亦无乎不在一言一动之细亦犹天地之鸢鱼也若
有一毫不合于道便与天地不相似且知得此意则见
得万物皆吾同体必扩充其量至使万物咸若而吾性
始尽此中庸之实理而君子所以进德修业之要也故
下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若以
飞跃之机为率性之道则是以气为理将人之知觉运
动即可为性无以异于犬牛与圣贤之旨不相合矣
卷三 第 11b 页 WYG0210-0506d.png
忠恕违道不远二节 上节是已所不愿者则勿施下
节是已所愿者则必施皆是忠恕皆所谓其则不远而
君子即人以为道者也如以所望于子臣弟友者事其
父君兄友是以已所愿者施于人也此是君子之道而
丘则未能也如此讲以字较有著落
或问鬼神之为德章以前说子臣弟友妻子父母甚是
平常忽然说到鬼神似乎隐怪不知如何接逗曰宗庙
卷三 第 12a 页 WYG0210-0507a.png
郊社即人伦之极致处不说到此如何得完人伦分量
舜其大孝章 此章大德受命意重在德下章无忧意
重在遇难谓文王之大德所致合观之则总是圣人得
天天厚圣人盖道之明行天实主之气运之盛斯道之
隆也夫子所以赞虞周
仁者人也节 上言修道以仁是欲尽道须尽性也此
言仁义以亲亲尊贤为大是欲尽性不外尽道也亲亲
尊贤该下五达道此亲亲是以一本为重而带九族言
之礼与仁义皆性也有以礼从等杀而生者非
卷三 第 12b 页 WYG0210-0507b.png
思脩身节 上所言仁即下三达德之仁所言义礼实
非有外于仁而义字又起知人礼字又起知天此知字即
起下三达德之知乃开乎仁之先者(知人赖之以讲明诱进乎道知天乃)
(能中事亲尊贤之节则知在仁先可知)可见仁能包知而知又开仁也元
统贞而贞起元即其义也
天下之达道五三节合上下贯古今而言之达字方讲
得七穿八透 达德是天命之性所以行之者一是工
卷三 第 13a 页 WYG0210-0507c.png
夫头脑一即性命之诚也此气质所以不能閒存乎人
之善反耳
九经天子诸侯皆可行之若专以天子言非对哀公语

为学须要择善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何不说不明乎
理理则恐人说得散漫了所以前面说颜子亦曰得一
善善即理之所以为理而善之至当处即中也孟子说
性善亦是如此总是说善字便无走作人能择善便有
进路
卷三 第 13b 页 WYG0210-0507d.png
诚者自成也章 成己人也以下是推明己物兼成之
故性之德即诚也外内之道谓成物成己之道成己成
物皆根于性则道合外内而为一致矣时措之宜谓见
于事而无不宜也正应转节首二句 此章归重在诚
不重在道下节物字正以道而言时说以终始句申自
成以不诚二句申自道非也
至诚无息章 悠远博厚高明是盛德之光辉见于外
卷三 第 14a 页 WYG0210-0508a.png
者皆至诚之徵也到覆载成又是一层下文天地之道
博也厚也一节是天地之徵到覆载万物又是一层或
谓载物覆物成物处即是博厚高明悠久然则天地之
徵与天地之生物亦可混而为一耶 博厚高明悠久
固不离形气上见然皆道之所为 诚不息于内故徵
于外者有悠远之象悠远久之徵也中有息则气象必
不能悠远自然浅狭卑暗矣 凡人动静言行间有博
大深厚高旷精明悠裕恒久气象自然在家则能覆载
成乎一家在乡则能覆载成乎一乡在邑则能覆载成
卷三 第 14b 页 WYG0210-0508b.png
乎一邑度量宽博意思深厚一家一乡便俱赖之以托
命意趣超卓识力精明一家一乡便俱为其所临照外
悠裕而不迫内贞恒而不变一家一乡欲兴事者赖之
必终能成其事欲立德者归之必能成其德 人多将
天地之心与天地之性看作两个非也天地以生物为
心惟其以能生为性故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须知所谓为物不贰者即其生物之性也 天地之诚
卷三 第 15a 页 WYG0210-0508c.png
发于气象积于形质昭昭撮土其见端也在人则性情
呈露之绪(贴昭昭)日用云为之迹(贴撮土言与事有迹一成而不易故属地)
时随处而有者是已天地圣人全体皆诚无少閒断故
外之所发所积亦无少閒断(不连片去便是閒断为贰矣)就一处观
之而然极之处处无不然就一时言之而然极之时时
无不然与其本体之浑然完具者相符验所谓不贰不
息之徵也日月星辰(为昼夜寒暑风雨垂象示教)华岳河海(山川藩殖阜财)
(出云雨大泽润)则天地生物之具犹圣人之礼乐文章井田学
校为仁天下之具皆不贰不息之发为高明积为博厚
卷三 第 15b 页 WYG0210-0508d.png
者为之也是以求诚者必尽致曲之功如一处恻隐(贴昭)
(昭)一事慈祥(贴撮土)推之处处事事皆然一时恻隐慈祥
推之时时无不然至于无少閒断则全体浑然内外一
致而与圣人天地同矣昭昭之多及其无穷撮土之多
及其广厚即天地之高明博厚处指点出为物不贰以
发明至诚无息内外合一之符教人体认扩充自发见
之端(贴昭昭)一篑之积(贴撮土)推而极之以希圣之纯法天
卷三 第 16a 页 WYG0210-0509a.png
之健指趣深长义蕴宏远若如时解只作趁口虚跌语
于章旨全无关摄义理亦不吃紧竟成剩语矣
尊德性为存心此即居敬涵养之谓故在道问学之前
即敬为知行之基也若将涵养为力行事则注中所云
非存心无以致知亦可云非力行无以致知乎 夫子
屡言涵养之事如重威忠信默识修德出门使民等语
即是要学者存所谓一一者即天命之性天下之大本
然夫子总不提破此是性体其告曾子子贡只说个一
以贯之便住更不申说一字着落盖道理只用存之于
卷三 第 16b 页 WYG0210-0509b.png
心便是真得本不须提破也中庸方阐发出来
舟车人力可到处声名尚可到若尽覆载之境言之固
有人迹未经声名未到者矣如越裳氏称其国无烈风
淫雨海不扬波者三年意中国有圣人是以来朝是声
名未到之处亦尊亲也
衣锦尚絅章 由下学立心之始闇然为已知几谨几
工夫纯密即至于至静而无时不诚不敬也盖天命不已
卷三 第 17a 页 WYG0210-0509c.png
天德无妄人得之以为心故敬者心之体诚者性之德
人至于存养之熟不待言动而敬信则渐浑合天德下
二节须看不赏不怒笃恭字盖敬信之功愈纯愈密浑
乎未发而中已发而和行所无事不见赏怒之迹也恭
即敬也笃厚其恭笃字即诚信之极至也 天德极诚
无妄纯一不杂学者由立心为已积其敬信至于笃恭
则浑乎天德矣天下凡属形气以下者即有参杂声臭
虽无形而有气自不足以言天德之纯也 无声臭即
以无极言之亦无弊然却落空不如以天无心而成化
卷三 第 17b 页 WYG0210-0509d.png
言之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谓天命本然皆吾固有有
何声色臭味与立心为已相照应莫说入元妙
道之不行以下至子路问强是言天命之性盖天命之
理乘于气质之中故有智愚贤不肖之偏须变去其偏
处而复还吾固有之达德素隐行怪以下是言率性之
道盖言道本无所隐至费而察不外夫妇子臣弟友间唯
在忠以立本恕以达用忠即戒惧以培未发之谓也恕
卷三 第 18a 页 WYG0210-0510a.png
即慎独以求中节之谓也反而自责以求能又不因已
之已能而尤人不特无尤而已又必至于妻子兄弟父
母之间咸有以相感化不唯能感人类而已直至与鬼
神契合无间德足以格天受命孝至于享亲祀祖乃能
尽道之量也此本忠恕以造之而极于能诚之域其各
章次第由夫妇而及子臣弟友由人伦而及富贵贫贱
夷狄患难皆所谓卑且迩者而所谓高远即不外是推
而极于鬼神亦不外仁孝之理观其德之微而显则道
之离费无隐益见矣下三章因举圣人修道之教言之
卷三 第 18b 页 WYG0210-0510b.png
以为求道者法而因以孔子告哀公者承其后见孔子
承尧舜文武周公之统贯彻天人阐道立教为万世法
也此章是中庸一书之腰前半子思引之以明性道教
之说凡事豫则立以下言明善诚身子思引之以起后
半诚明之说自诚明谓以诚为本而由是足以烛天下
之理也有一分诚则有一分明此是性之德如此自明
诚谓由体察万理而归于一诚也此圣人教人用功如
卷三 第 19a 页 WYG0210-0510c.png
(要知诚则明明则诚是一时事敬义夹持刻刻敬亦刻刻义相离不得知此则虽有分开说处俱不相碍)
(矣)唯天下至诚以下五章皆言诚字朱子以天道人道
分配宜善会其意不可太泥唯天下至诚诚也尽已性
以至尽人物之性明也不独圣人如此即其次亦然致
曲是因其仁义礼智所发之端而扩充之扩充则能有
诚矣形著明畅于四支也动变化发于事业也唯天下
至诚为能化语意谓必至诚乃能化未至于至诚则不
能化非谓其次如此则亦天下之至诚也此皆言至诚
功化之盛前知章乃言其几先之哲凡此三章所谓尽
卷三 第 19b 页 WYG0210-0510d.png
已性尽人性物性畅四支发事业与夫前知之道皆所
谓道也道必以诚为本乃能有以致用故云诚者自成
也而道自道也盖谓有以完其性分所固有乃有以尽
其职分所当为必全乎性之德而道乃时措咸宜也故
至诚之德与天同运流行不息自然有不测之功用此
章之眼全在不息字久字不已字见天之诚如此圣人
之诚如此则学者之诚亦当如此也申明戒惧以培未
卷三 第 20a 页 WYG0210-0511a.png
发全天命之本然意大哉圣人之道至仲尼章则申言
明字故提起圣人之道说言道之大极于无外而小入
于无内君子既尊德性以极其大又不可不道问学以
尽其细也尊德性者诚之事道问学者明之事三百三
千一一究晰方能合拢来归到一诚观此足见后世致
良知之说欲离却穷理工夫即在事上践行以致良知
之误下因言以孔子之圣于礼度文必从周必考之三
王建诸天地质诸鬼神百世以俟圣人其所以尽明之
之事者如此盖唯孔子知天知人故其言行足为世道
卷三 第 20b 页 WYG0210-0511b.png
世法世则远有望而近不厌也下因言孔子之学之贯
彻古今上下者而赞之而结之以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川流属明敦化属诚下因言至圣以结小德言至诚以
结大德至圣至诚即仲尼也大德即未发之大本小德
即已发之达道言天下至诚申致中之事欲人戒惧以
存其本言圣人之道申致和之事欲人谨独以致其用
也末章复自下学者言之立心为已而知几亦自诚明
卷三 第 21a 页 WYG0210-0511c.png
也内省而至不言而信不动而敬自明诚也
 四书劄记卷三
卷三 第 21b 页 WYG0210-0511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