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又续卷下
又续卷下 第 1a 页 WYG0210-03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释地又续卷下    山阳阎若璩撰
弟子盖三千焉

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尝举此段以示此古今学问大关键
处朱子删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八字自弟子盖三千起
载论语序说中不知太史公重提叙教法正为下通六
艺者张本删之殊失其意请故余曰古者乐正崇四术
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故孔子亦曰兴于诗
又续卷下 第 1b 页 WYG0210-0397b.png
立于礼成于乐又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如是四者而已
至周易者卜筮之繇辞春秋者侯国之史记掌于大卜
职于大史非士子之所肄习惟孔子晚年喜赞易惧修
春秋始合所删之诗书所定之礼乐而成六经一名六
艺故曰言六艺者折衷于夫子当日之时教只以正业
正业者诗书礼乐其能兼通易春秋二经者七十有二
子耳弟子列传引首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又续卷下 第 2a 页 WYG0210-0398a.png
皆异能之士是也若以六艺与周官同则礼乐射御书
数司徒以之教万民保氏以之养国子岂必异能之士
哉集注弟子章于文云谓诗书六艺之文六艺本属射
御等而冠之以诗书精矣备矣

陈蔡臣服于楚

论语序说如蔡及叶朱子注曰是时陈蔡臣服于楚若
楚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安敢围之金仁山谓陈蔡从
楚耳非为之臣兼蔡又两属于吴考围孔子乃哀公六
年壬子事先是元年楚子围蔡蔡叛楚即吴请迁二年
又续卷下 第 2b 页 WYG0210-0398b.png
蔡迁吴之州来州来今寿州所谓下蔡者是三年蔡放
其大夫于吴四年蔡昭侯将如吴为公孙翩所弑公孙
辰出奔吴并不见属于楚六年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卒
军中止陈属楚前编之辨核矣而犹未精也

少正卯

少正卯之诛朱子素极辨其无而论语序说犹载此又
釐革之未尽者也陈几亭曰盖圣人行诛必其人有显
又续卷下 第 3a 页 WYG0210-0398c.png
罪与众弃之未有出人不意但为其宿昔奸雄案未具
而遽行大戮者也此穰苴孙武行兵立威之法岂圣人
为政之道耶

曾点鼓瑟

陈几亭曰某每怪曾点鼓瑟三子之撰一一入听圣容
微哂明见无遗耳目交用不妨手挥大是异事后世讫
无疑其故者何哉余谓仍有口歌盖古人琴瑟之用皆
与歌并奏有自鼓而自歌者孔子取瑟而歌赵氏灵王
梦见处女鼓瑟而歌是也有一人鼓瑟一人歌者汉文
又续卷下 第 3b 页 WYG0210-0398d.png
帝使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是也有二人鼓瑟二
人歌者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是也无徒瑟者当点承
夫子尔何如之问口已罢歌手亦停挥但微有瑟音故
曰希铿尔则投瑟之声粘下文史称刘穆之目览辞讼
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刘炫左画方右画圆口
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为千百载来异人岂知圣门已
有其人
又续卷下 第 4a 页 WYG0210-0399a.png

曾晰倚门而歌

己未余以荐举留京师久日以论学为事有以季武子
之丧曾点倚其门而歌为朱子采入集注似可信来问
者余曰此子虚乌有之言也春秋昭公七年季孙宿卒
孔子年十七曾点少孔子若干岁未可知然论语叙其
坐次于子路则必少九岁以上也可知孔子年十七时
子路甫八岁点实不过六岁七岁孩童耳乌得有倚国
相之门临丧而歌之事檀弓多诬莫此为甚石室陈普
极其辨驳犹未及此因聊为补之云尔
又续卷下 第 4b 页 WYG0210-0399b.png

秦楚之路

孟子此章次于牛山章无惑乎齐王章之后似是在齐
一时所言齐都临淄距秦西都咸阳路二千里而遥楚
南都鄀路二千里而遥故皆曰远也他若朝秦楚以其
大国言挞秦楚以其强国言秦楚构兵以所闻之时局
言夫言固各有当也

淳于髡前章

又续卷下 第 5a 页 WYG0210-0399c.png
孟子与淳于髡问答仅两章后章是去齐之后不待言
前章似相值于梁惠王朝何则魏世家明云卑礼厚币
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孟子素不见诸侯
祇因惠王延礼始至其国又未尝仕真有孔子循道弥
久温温无所试之象髡故发问夫子何不援天下不然
于齐则仕矣髡将讥其援之无效与或力不能援讵肯
作是语千载而下殆可以情测哉

孟懿子之兄

集注南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此不过以昭七年孟
又续卷下 第 5b 页 WYG0210-0399d.png
僖子曰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
礼焉云敬叔在懿子之上故然下文又云故孟懿子与
南宫敬叔师事仲尼亦未见其定为兄且昭十一年孟
僖子宿于薳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于泉丘人注云二
子似双生毕竟何忌在先嗣父位谥称子说在后仕为
大夫谥称叔而已二子或生于昭十二年师仲尼学礼
时年十三岁(南容名适一名绦与敬叔名说载宝而朝者当二人)
又续卷下 第 6a 页 WYG0210-0400a.png

孟献子鲁贤大夫

余读左氏至宣八年东门襄仲卒而叹鲁自是以后政
归三桓矣周公其遂衰乎故宣十八年归父谋于公欲
去三桓以张公室成十六年宣伯告于晋曰鲁之有季
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季则文子行父实
为权奸之首不待其子武子宿始专国政如注所云孟
则献子蔑与季共事者三十四年亦不得如注所称为
鲁之贤大夫此春秋之义也大凡下而盗上者必立贤
行美名以外收人誉故能阴操国柄自古篡窃之臣皆
又续卷下 第 6b 页 WYG0210-0400b.png
阶此以济若二子者非其人乎且大学之取人之言也
于楚及王孙圉于晋及狐偃其引畜马乘八言也犹之
乎前志也岂真谓其人能知平天下之大道哉纵之知
亦行与言违矣彼盖实敛君之政而擅于己巳不有聚
敛之臣实盗国之利而均于私家家不有盗臣将见家
日强国日削为君者其何以堪余著此论自觉颇取骇
世听然诛奸谀于既死辨弑逆之最早以为臣子之大
又续卷下 第 7a 页 WYG0210-0400c.png
防者岂获己哉岂获己哉(论语因孟庄子及其贤孟子因有友五人称为贤尚可)

燕毛

祭毕而燕则以毛发之色别长幼为坐次亦本郑康成
注来却为世所口实顾麟士曰盖昭穆既序则分定分
定则分之尊者必是年高而颁白者多其位在上少而
黎黑者多在下也亦非按毛老也周礼司仪职曰王燕
则诸侯毛郑司农注谓老者在上也老者二毛故曰毛
毛一本作耄此以经解经第一义也朱子博极群书犹
未及此向谓训诂之学至宋失之者如心广体胖郑注
又续卷下 第 7b 页 WYG0210-0400d.png
胖犹大也与肥多肉也解别后代多混为一朱子意清
修之士岂必尽肥遂易注曰安舒也不知安舒乃泰字
之解矣听其言也厉郑注厉严正也从不闻有确也解
且惟严正方与上温义反故曰变若果确也子温而确
可乎自作孽不可活书作逭逭犹缓也亦从不闻有此
解何如仍郑注逭逃也本尔雅说文古人下字不嫌重
复后代必以有浅深虚实之别者凿也如辞亦说也集
又续卷下 第 8a 页 WYG0210-0401a.png
注辞者说之详然则说者辞之略可知上节放淫辞是
放说之详者邪说者不得作仅辞之略者不得作而已
其可通乎或曰大儒间出著书明道其小小训释可以
自我作古譬之天子考文一般余曰亦有别马援当汉
光武朝以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并县长吏
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者
奏上以为可此一考文也唐开元十三年敕曰朕每读
洪范至无偏无颇惟颇一字于韵不协宜改作陂盖为
陂则文亦会意为颇则声不成文亟须刋正以免鲁鱼
又续卷下 第 8b 页 WYG0210-0401b.png
此又考文也然则宜何从

王子母死

以经解经莫合于丧服记公子为其母章以解王子为
其母此厌于父在本无服权为制练冠麻(集注脱此字)麻衣
縓缘既葬而除之服郑康成曰不夺其恩也无厌于嫡
母之说厌嫡母误自赵岐沿于孔疏至宋阑入集注遂
为世所口实明初大明令载庶子为其所生母齐衰期
又续卷下 第 9a 页 WYG0210-0401c.png
注曰谓嫡母在室者后孝慈录成益定制读自制序文
真有冠履倒置之叹推其失集注实不能辞余尝欲请
于朝为早加刋正者此类是也或曰子攻举子业兢兢
焉惟集注之是遵莫敢或爽何独著书不尔余曰今用
之吾从周又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此经生家遵注说
也若吾辈穷圣人经自当博考焉精择焉不必规规然
于一先生之言则有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等
法在圣人当日盖亦并行不悖者且注为集注传为集
传大儒原不敢以一己之说尽经也故名曰集但所集
又续卷下 第 9b 页 WYG0210-0401d.png
之时说有不备所集之见容有未定岂无望于后之人
乎故每欲重整顿易本义易箦前三日手自更定诚意
章其不自满假如此奈何今之学者犹苦以举业之见
施之穷经朱子有灵吾恐未必以之为知言也矣善乎
司马文正曰经犹的也一人射之不若众人射之其中
者多也虞集言蚤岁从吴文正公学清河元公复初为
行省掾谈诸经要义某悉以关洛以来之说答明日复
又续卷下 第 10a 页 WYG0210-0402a.png
初告吴公曰伯生经学殆未博也某始闻之不以为然
继取古今百世传注之说旁午错综而究观之然后知
不能博通于彼而遽以为有得于此者非愚则妄是则
复初教我也此皆吾辈穷经之说也

秦誓

秦誓篇史系于封殽尸为发丧哭之后书序则谓败殽
还归而作王伯厚亦莫能折衷但云二书各不同金仁
山竟从史余以左氏传考之誓当作于僖三十三年夏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之日不作于文三年夏封殽
又续卷下 第 10b 页 WYG0210-0402b.png
尸将霸西戎之时盖霸西戎则其志业遂矣岂复作悔
痛之辞哉殽晋之南境从秦向郑路必经之括地志云
二殽山一名嵚崟山在洛州永宁县西北二十里即古
之殽道苏代谓之殽塞淮南王安谓之殽阪司马迁谓
之殽阨冯异谓之殽底孔颖达谓之殽关元和志谓东
崤至西崤三十五里在秦关之东汉关之西是也
谷梁子曰秦之为狄自殽之战始也余则曰秦穆公之
又续卷下 第 11a 页 WYG0210-0402c.png
遂霸西戎自殽之败悔过始也曷为乎悔过遂霸也盖
悔过是人生第一事以悔实进德修业之第一念也人
必悔始克自强自强矣大足以王小亦不失乎霸观穆
公之言曰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时在位三十
有三载岌岌乎恐死之将及也余向著论一篇论天子
之悔过者商太甲尚矣周穆王次之诸侯之悔过者卫
睿圣武公尚矣秦穆公次之

凯风

宋眺说之以道诗序之论曰孟子凯风亲之过小者也
又续卷下 第 11b 页 WYG0210-0402d.png
而序诗者曰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
其室是七子之母者于先君无妻道于七子无母道过
孰大焉孟子之言妄与孟子之言不妄则序诗非也黄
太冲亟取其说载孟子师说余按序又曰故美七子能
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成志成母守节之
志非如郑笺指孝子自责言因检孔疏亦言母遂不嫁
为之快绝复忆东汉姜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
又续卷下 第 12a 页 WYG0210-0403a.png
少又严厉肱感凯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不入房室以
慰母心焉叹作诗者能安母于千载之上感诗者亦能
安母于千载之下诗之有益人伦如此当日采诗者亲
睹其事序诗者申美其事遂不为圣人所删序曷可非
也盖七子之母徒有欲嫁之志云尔若果嫁矣则真于
先君无妻道于七子无母道是之谓恶岂仅仅过而已


沟洫

沟洫田间水道也止可当史记河渠书渠字不可以当
又续卷下 第 12b 页 WYG0210-0403b.png
河字班固取以名其志误矣禹当日止二句先决九川
之水使各通于海次浚畎瞺之水使各通于川如是而
(贾让奏大川无防小水得入)盖方其治水辄随手治民间之田治
水所以救溺也治田所以救饥也上世纯以民事为主
岂若后代有在官在民之别哉

掘地注海

朱子语类禹贡曰禹治水乃是自下而上了又自上而
又续卷下 第 13a 页 WYG0210-0403c.png
下后人以为自上而下此大不然不先从下泄水却先
从上理会下水泄未得上当愈甚是恁治水如此又曰
禹治水先就土低处用工又曰禹只是先从低处下手
若下面之水尽杀则上面之水渐浅方可下手禹掘地
而注之海正所谓下面之水尽杀也在所先水由地中
行江淮河汉是也则所谓上面之水渐浅在所后禹当
日治水方略等閒为孟子拈出今人治水专与此三言
相反两汉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王景遣脩汴渠赐
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今之治水者只宜劝其熟读孟
又续卷下 第 13b 页 WYG0210-0403d.png
子耳

麋鹿

余释地既释及人矣宜亦间释及物盖物亦地之所生
也如大曰鸿小曰雁出毛传说文因而例之曰大曰麋
小曰鹿注云麋鹿之大者似不可说文麋鹿之属耳其
别处在麋泽兽属阴鹿山兽属阳至哀十四年逢泽有
介麋焉麋一本作麋介大也介麇谓麋之大者非谓麋
又续卷下 第 14a 页 WYG0210-0404a.png
大于鹿此亦训诂之未精者

狐貉

狐性好疑貉性好睡皆穴兽也毛深厚温滑皆可为裘
说者必以一之日于貉谓自为裘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以供尊者孔颖达遂有礼无貉裘之文唯孔子贱故服
以居不知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此岂贱者之服非
礼之制而圣人盛言之耶读书不深说多泥独狐貉之
厚以居满巽元解若作裘与上狐裘复作燕居又与亵
裘复盖居即居吾语女之居诗秦风文茵畅毂文茵车
又续卷下 第 14b 页 WYG0210-0404b.png
中所坐虎皮褥也夫子亦取此二兽皮为坐褥以其温
厚可适体耳

熊掌

熊掌即左传之熊蹯也或疑掌从手蹯从足在人有别
兽何以相同余按尔雅释兽狸狐貒貈丑其足蹯疏引
说文云蹯掌也释鸟凫雁丑其足蹼鸟鹊丑其掌缩疏
云掌亦足也可知其相通也既思字书掌指本也手有
又续卷下 第 15a 页 WYG0210-0404c.png
指足亦有指故其本皆可曰掌

黄鸟白鸟

缗蛮黄鸟毛传绵蛮小鸟猊虽朱子前有长乐刘氏训
绵蛮作鸟声终当从毛传及君章句绵蛮文猊
为是白鸟鹤鹤毛传翯翯肥泽也虽朱子前有五臣文
选注㿥㿥白猊终当从毛传及说文鸟白肥泽猊字林
鸟白肥泽曰翯为是固不得以偶有一说而废历来相
传之训诂者也至宵尔索绹尔雅绹绞也谓夜而绳索
纠绞也广韵绹谓纠绞绳索也朱子注孟子正同何诗
又续卷下 第 15b 页 WYG0210-0404d.png
集传忽云索绞也绹索也文义违反一至此几令人疑
传注非一手安得谓立学官课士子之书而无复有遗
憾者与或曰然则立学官课士子为何余曰此先王一
道德以同俗意也宋神宗告王安石曰谈经者今人人
殊将何以一道德神宗之虑是也但不当以安石之三
经矫诬天下朱子出理醇义正自足以压折之且人尤
能重其言第间有漏失处岂容习为固然余尝慨唐自
又续卷下 第 16a 页 WYG0210-0405a.png
义疏行举天下惟主一说无复汉人之宏博有宁道孔
圣误讳言郑服非之陋逮宋庆历间刘原父敞七经小
传作而经始一变宋大儒传注淳祐一诏已盛行而元
代遂以取士明用以攻制义祇蹈虚不蹠实陋尤不可
胜言逮成弘间杨文懿公守陈自以所见立说务求其
是故五经四书私抄成而经又一变是二公者诚皆有
功于圣人之经者也



蹝草履也本赵岐注其实止解履也与史记虞卿蹑蹻
又续卷下 第 16b 页 WYG0210-0405b.png
之蹻别徐广曰蹻草履也又屝亦草履



杠方桥也又非本赵注其实止解桥也字有从石者盖
聚石水中以为渡若从木则衡木以度矣且徒行者奚
必用方而后济哉余尝谓居居究究尔雅具有明训虽
未必真出子夏辈要远有所承而朱子不信赵岐复壁
中作训诂多不暇案书之籍如蹝草履也之类而朱子
又续卷下 第 17a 页 WYG0210-0405c.png
却信



盘沐浴之盘也用孔颖达疏说者谓古者五日一浴三
日一沐甚或过三日五日之期非同盥漱为每日晨兴
所必须此与铭不合所以雅爱郑康成内则注槃承盥
水者韦昭吴语注槃承盥器也直取以易集注



何焯屺瞻曰集注柝行夜所击木也本用赵氏注今皆
讹为夜行虽监本亦然余谓行夜夜行何啻霄壤陆德
又续卷下 第 17b 页 WYG0210-0405d.png
明左传释文柝以两木相击以行夜也说文作柝一作
柝夜行所击者恐亦本是行夜

伯成子高

杨子为我集注列子称其言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
物是也此于杨朱何与当取下文禽子问杨朱曰去子
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
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一段方合向谓孟
又续卷下 第 18a 页 WYG0210-0406a.png
子以馀力为之者正指此不惟此也伯子不衣冠而处
是说苑而非家语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
淮南子而非庄周不对而出讹宁喜而为宁殖农家者
流讹班固而为史迁独任管仲四十馀年馀当作一孔
子卒至孟子游梁百四十馀年馀当作四自文武至此
七百馀年当作八百四十馀年程子生乎千四百年后
当作千三百四十馀年后定公十三年适齐当作十四
年适卫此初至卫也哀公之十年自楚反卫当作六年
此终至卫也凡皆集注之宜釐正者
又续卷下 第 18b 页 WYG0210-0406b.png

太公

集注分析姓与氏莫确于太公一条曰太公姜姓吕氏
名尚而齐宣王不曰姓妫氏乃曰姓田氏何与岂真如
太史公书混姓氏而为一者耶史称禹姒姓契子姓弃
姬姓伯翳赐姓嬴皆是又曰禹之后契之后及秦后分
封各用国为姓故有扈氏男氏殷氏来氏徐氏郯氏等
又认氏作姓既曰造父封赵城族由此为赵氏颇是又
又续卷下 第 19a 页 WYG0210-0406c.png
曰非子以造父之宠蒙赵城姓赵氏却非盖终不了了
然然较北宫黝以下盆城括以上或复氏或单氏尽注
作姓者犹差胜耳

老子

陈几亭曰使孔子与佛相晤佛必不满孔子孔子必与
佛佛老虽皆至人然皆自大者也惟圣人终不自大者
也所以一晤老子虚怀求教老子颇加讥讪圣人叹以
犹龙使晤释迦达摩之伦见其虚旷妙明嘉赏必又在
犹龙之上后人见孔子叹服老子而释氏广大实又过
又续卷下 第 19b 页 WYG0210-0406d.png
之遂疑孔不及老老不及佛不知道同者未至之人必
服至人颜孟服孔是也道不同者大能服小小不能服
大老子不能服孔子者也非过之也孔子能服老子者
也非不及之也仁人以大事小亦此意余谓即以诗人
论甫能服白白不能服甫也

曾子易箦

陈几亭曰改过真是第一善事改过彻底不懈尤是人
又续卷下 第 20a 页 WYG0210-0407a.png
生第一难事或言曾子易箦只是临死不惮改过此意
甚好若考其义尤有进焉大夫所赐之箦士生前可用
犹之园亭别馆生时未尝不可居而考终必于正寝故
当乘未绝而易之然则初用原未尝过及闻而即易乃
精义入神之学彻始彻终非但改过不懈也观其呼小
子时自言战战兢兢直贯至死方获仅免若当时姑从
曾元几乎临去一刻又有不免处惟不放过此刻存顺
保得无彊没宁余谓此足正朱子季孙之赐曾子之受
皆为非礼之说
又续卷下 第 20b 页 WYG0210-0407b.png

伯夷柳下惠

郝氏解曰处世自有中行不善不入而亦有包荒之量
无道不校而亦有不屑之教若拒之使不可近则隘矣
玩之为不足数则不恭矣不为隘故欲同天下于善不
为不恭故不忍弃天下于恶陈几亭曰二圣人盖皆于
万物一体有未至处信哉

墨翟

又续卷下 第 21a 页 WYG0210-0407c.png
或问墨子人方拟之以孔子而孟子至比于禽兽得母
甚与余曰庄子称其教曰死无服盖以服则伤生而害
事曰相率强不食而为饥不衣而为寒使面目陷
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又曰使王
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早朝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廪
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早出夜入耕稼树艺使百工行
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
兴夜寐纺绩织纴是何言之悖也窃以大鸟兽苟失丧
其群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鸣号蹢躅然
又续卷下 第 21b 页 WYG0210-0407d.png
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
能去今墨子教若此是禽兽之弗若矣吾固以孟子犹
宽言之也

庄周

庄周史称为蒙人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今归德府
商邱县南二十里有蒙城即周之本邑朱子谓庄子自
是楚人当时南方多异端者非周尝为蒙漆园吏括地
又续卷下 第 22a 页 WYG0210-0408a.png
志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冤句城在今曹
州西南界内曹州春秋之曹国为宋景公灭于鲁哀公
八年地故为宋有庄周故亦宋之官也不比苦县属陈
老子生长时地尚楚未有陈灭于惠王在春秋获麟后
三年孔子已卒况老聃乎史冠楚于苦县上以老子为
楚人者非也

号曰三晋

齐桓始伯天下莫强焉齐衰而晋强晋衰而楚强楚衰
而吴强此邵文庄之言春秋形势括于此王泽之斩自
又续卷下 第 22b 页 WYG0210-0408b.png
秦并天下始秦并天下自三家分晋而力不足以禦秦
始此尹起莘之言发明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
诸侯者战国形势由于此金仁山曰春秋之所忧在楚
史记之所忧在秦二者居天下之大势矣真皆天下名
言也

都大梁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也余亦曰魏之
又续卷下 第 23a 页 WYG0210-0408c.png
失计未有如都大梁之甚者也去河山之险而就平衍
四达之地弃文侯武侯两代之霸迹而为新造之邦当
是时使蚤聘孟子必为王定不迁之计有如后世所谓
天子守君诚守于边则一国之人心系于此一国
之甲兵财赋聚于此秦虽强乌能以一口气而吞安邑
哉惟安邑既去后四十五年遂献安邑于秦未几而秦
兵至大梁矣又未几而秦伐我围大梁矣蔿贾曰我能
往寇亦能往者不信然乎盖始也不过偷旦夕之安卒
不振以底于亡我故于魏号为梁之日即谓毕万之后
又续卷下 第 23b 页 WYG0210-0408d.png
已灭不待徵诸河水灌王假降之日矣

少梁

惠王九年己未秦魏战于少梁少梁故城在同州韩城
县南二十二里古梁国也当时魏全有河西之地故战
于此六国表秦云虏其太子魏云虏我太子此太子即
名申后死于齐者中相距二十二年必虏后复归魏为
太子复令之将庞涓兵嗟夫罃非唯不仁且不知甚矣
又续卷下 第 24a 页 WYG0210-0409a.png

与楚将昭阳战

事有承伪历五百载莫辨辨之实自今日始者南辱于
楚是也南辱于楚事本不可考祗宜阙疑虽孙奭疏亦
然奈何以楚世家怀王六年戊戌使柱国昭阳将兵攻
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即魏世家襄王十二年楚败我
襄陵事以当之襄王事岂容出自惠王口或曰纲目通
鉴并以襄之年并于惠之下为其所后改年然孟子适
梁与王问答的在乙酉王岂容预及十三年后事集注
讹至于此或曰事具战国策甘茂曰君身布冠而拘
又续卷下 第 24b 页 WYG0210-0409b.png
于秦苏秦曰魏王跣行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即其辱
之事也然而于楚复何与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即惠王三十一年辛巳割河西之
地献于秦以和者非数献也班固曰魏界自高陵以东
此距安邑指东西言张守节曰自华州北至同州并魏
河西之地此指南北言其地四至固可按又有上郡襄
又续卷下 第 25a 页 WYG0210-0409c.png
王七年癸巳始入秦守节曰今丹鄜延绥等州北至固
阳并其地又即君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者也盖
至是而魏河西滨洛之地筑长城以界秦者尽失之矣
自属两截事潏水李氏总认为惠王误亦与集注同尝
思秦新都咸阳与魏界高陵最密迩商鞅曰非魏并秦
秦即并魏不信然乎使魏当日常得吴起其人者守于
此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齐击魏破其军

惠王三十年庚辰齐击魏破其军虏太子申孙膑传韩
又续卷下 第 25b 页 WYG0210-0409d.png
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
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尔时魏虽未徙大梁要
属其一都会若韩之南阳走大梁者攻其所必救也庞
涓与韩战南阳南阳今汝州在大梁之西南六百里涓
果舍之归救大梁独齐军既已过而西矣一句殊不可
解曾按舆图穷日夜思之恍悟是相承传写之讹原本
应是齐军既已退而东矣退而东者诱敌之计也下文
又续卷下 第 26a 页 WYG0210-0410a.png
孙子谓田忌曰云云盖闻涓之信即商量退师于是从
魏地第一日退为十万灶二日退为五万灶三日退为二
万灶以见士卒之散亡略尽涓见之果大喜倍日并行
逐之又已入敌境矣膑生阿堙之间熟其山川形胜不
待乡导而知濮州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马陵涧谷深
峻可以置伏阿今东阿县鄄城今省入濮州即州所理
是地也兵法所谓无所往者也诱之于此始可万镞齐
集尤异者预刻其到期又自令其举火行兵至此惊犹
鬼神虽有飞鸟曾不能逃况庞涓哉通鉴亦知过而西
又续卷下 第 26b 页 WYG0210-0410b.png
之不可通也削此句削之诚是但以时正都安邑易大
梁为魏都不知齐与魏两都相距几二千里千里袭人
希有得利者齐虽强宁敢蹈之逾河度陉孤军无继膑
之智又不肯出此以知与前桂陵之役仍皆大梁字面
易魏都者不知兵者也回忆亡友陈祺芳子寿之言天
下事莫难于读书莫奇于用兵馀俱平且易耳余此条
不识于读书谈兵亦有合乎否也
又续卷下 第 27a 页 WYG0210-0410c.png

固而近于费

前汉志颛臾国在泰山郡蒙阴县蒙山下费县为鲁季
氏邑则属东海郡杜氏通典总收于沂州费县下曰有
蒙山有东蒙山有颛臾城又有子游所宰之武城余读
郦注沂水条云治水从临沂县东流径蒙山下又东南
径颛臾城北又东南流径费县故城南按其里程相距
才七十里耳故曰近

远人谓颛臾

徐文长极驳集注远人谓颛臾曰在邦域中社稷臣曰
又续卷下 第 27b 页 WYG0210-0410d.png
近于费曰邦内则非远人也明甚又曰不取为后世子
孙忧则非今有不服事当以淮夷徐戎当之余亦不谓
然淮夷徐戎并兴乃伯禽之时非哀公也考哀公元年
冬伐邾二年春伐邾三年冬围邾六年冬伐邾七年秋
伐邾遂入之以邾子益来八年夏以吴将伐我乃归邾
子远人似即谓邾或曰鲁击柝闻于邾相距仅七十六
里何以为远曰敌国则远人矣以鲁与邾世为仇雠岁
又续卷下 第 28a 页 WYG0210-0411a.png
寻干戈彊界虽迩邈若山河此吴起所谓君不修德则
舟中之人皆敌国耳

句绎

句绎有二一为邾子地名见哀公二年春王二月经一
为小邾子地名见哀十四年获麟以后传

邹与鲁鬨

邹本邾也当鲁隐公元年犹为附庸以从霸主奖王室
王命为子是其爵次于鲁者仅二等耳哀公七年鲁贡
八百乘之赋于吴邾亦六百乘是其赋减于鲁者二百
又续卷下 第 28b 页 WYG0210-0411b.png
乘耳故以比邻构怨势不下鲁竟与春秋相终始何怪
乎至孟子时而犹有与鲁鬨之事哉

尧丧

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
墙食则睹尧于羹此则舜居尧丧之实事注疏皆未之
及而前编亦不引

居庐

又续卷下 第 29a 页 WYG0210-0411c.png
马贵与曰滕文公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盖孟子虽诲以
三年之丧而文公仅能五月未葬之前守谅阴之制耳
然亦当时所无也最解得确考战国二百四十五年间
齐宜王欲短丧见孟子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见史记
两事而已

献陵之对

胡三省注高祖献陵在京兆三原县东十八里文德皇
后昭陵在京兆醴泉县西此六十里相距不甚远当太
宗登层观以望后也原可并见献陵祗缘观为后作为
又续卷下 第 29b 页 WYG0210-0411d.png
后登故魏徵谲谏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
固见之矣考此年十一月庚午葬后前一年十月庚寅
葬高祖以三年之丧虽贵遂服论妻丧固未除而父丧
亦未踰大祥孰为轻重乎此徵之对诚哉曹子桓所谓
好语动人心也

桐汤墓所在

殷本纪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注似引郑康成注书序语
又续卷下 第 30a 页 WYG0210-0412a.png
曰桐地名也有王离宫焉初不指为汤葬地余以后汉
志梁国虞县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太甲所放处应
即在于此虞今归德虞城县距汤都南亳仅七十里方
可伊尹既摄国政复时时往桐训太甲三年不然如人
言汤亳为偃师偃师去虞城八百馀里尹岂有缩地之
术分身以应乎汤都仍属谷熟镇为是至汤墓刘向博
极群书者也告成帝云殷汤无葬处盖直至哀帝建平
元年大司空御史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冢始得之于
汾阴亳(疑衍)县北东郭去县三里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
又续卷下 第 30b 页 WYG0210-0412b.png
尺上平处平地马端临曰今河中府是故宋太祖乾德
四年著诸祀典迄今不易虽有杜预汤冢在亳城中魏
王泰又在偃师县东两说吾未敢以为据集注云云亦
偶误本孔安国书传耳详余尚书古文疏證卷第四

文王之囿

文王治岐不过曰泽梁无禁讵容有囿至七十里任樵
者猎者以往自是在位四十九年乙丒徙都丰丰在岐
又续卷下 第 31a 页 WYG0210-0412c.png
山东南三百馀里于丰作灵台台之少右作灵囿囿之
中作沼皆倏忽而成故有三灵之名盖原就南山下一
片土为之林木茂密禽兽繁多方克如是朱子生平未
一至关陜与人言读书玩理外考證别是一种工夫某
向来不甚做所以既不知文王之囿为即灵囿又于诗
灵台不注的在何所但想像以为三分天下有其二之
后疏矣昔伊川程子亲至五丈原曰兵自高地来可胜
当时非此地殆不可据司马懿所谓亮当出武功依山
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者此伪言安军心
又续卷下 第 31b 页 WYG0210-0412d.png
耳余尝叹其确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
足践之魏侯斯言岂直为西门豹治邺已乎注经书者
亦宜然矣



向谓都与邑可通称今不若只以曲沃證庄二十八年
云宗邑无主闵元年云分之都城更證以费昭十三年
云谁与居邑定十二年云将堕三都是非尔雅宫谓之
又续卷下 第 32a 页 WYG0210-0413a.png
室室谓之宫一例语乎因思齐威王朝诸县令长七十
二人乐毅传下齐七十馀城田单传复齐七十馀城齐
都邑众多如是而孟子认得其大夫仅仅五人焉亦可
谓寡交也矣

曾子言曰

毛传直言曰言(说文邢疏并同)论难曰语颖达疏直言曰言谓
一人自言答难曰语谓二人相对以知论语注两改直
为自亦有本但宜注于寝不言之下不宜注于曾子言
曰下注曾子言为自言似孟敬子来问疾曾子曾不照
又续卷下 第 32b 页 WYG0210-0413b.png
顾之矣曾子以捷鲁卿也径告以君子修身为政之道
不及病势云何其实人将死言也善已疾之不可为亦
具见焉言之无不周遍如此

紾招

紾戾也本赵注其实戾当作捩音列拗也折也韵会引
孟子紾兄之臂而夺之食于捩字下招罥也亦本赵氏
羁其足也则集注增出虽用周礼翨氏注然实支离不
又续卷下 第 33a 页 WYG0210-0413c.png
如用说文罥本作绾也余谓绾系也盖又从而系
缚之耳

夔夔

炳烛斋随笔曰夔夔斋栗夔一足之物也凡人之立常
时则两足舒布有所畏则两足紧并有若一足之物故
曰夔夔也史记使天下之士重足而立亦此意余按酷
吏义纵传南阳吏民重足一迹语尤显白

蹙頞胁肩

折枝之即折腰也人皆知之无庸赘独頞鼻颈(说文作茎)
又续卷下 第 33b 页 WYG0210-0413d.png
作额非额即颡矣孙奭疏云民皆蹙其鼻颈而愁闷也
且按史记蔡泽传蹙齃齃即頞谓鼻蹙眉也吴书诸葛
恪传折頞广额分明頞与额异胁肩竦体本赵注来亦
非按汉书外戚传上官太皇太后亲霍后之姊子故常
霍后朝竦体敬而礼之岂謟之谓乎吴王濞传胁肩累
足邹阳传胁肩低首师古注并云胁翕也谓敛之也扬
雄传则作翕肩注即云翕敛也盖敛其两肩为卑缩之
又续卷下 第 34a 页 WYG0210-0414a.png
状小人之事人者耳

归如字

归孔子豚齐人归女乐注并云归如字一作馈按归如
字解则云入也还也杜预解归者不反之辞此于蒸豚
女乐何涉而下此字乎自当作馈孟子书正作馈孔子
世家作遗君女乐文马馈饷也遗馈赠也康成注以
物有所馈遗贾公彦释此是将物与人也故群天下童
而习之时皆读作匮训诂不精于此又可见云
又续卷下 第 34b 页 WYG0210-0414b.png
辞达

聘礼记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世
皆不知辞达而已矣出于此李腾芳辞达而已矣文云
彼千夫并虑而一语忽得其乐可以忘忧若万变盈前
而毫发有碍其忧甚于废食固属名言而金正希径引
入古文中亦仅见

专对

专擅也即公羊传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
又续卷下 第 35a 页 WYG0210-0414c.png
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专之大全辨载一说曰
通义理识时势不拘君命不执成规正得其解集注专
独也本何晏说者遂谓使有正有介正使自能致辞不
假众介之助果尔先王遣聘只使者一人为上宾足矣
胡为而从以上介及众介耶盖应对之事使者固多而
上介次介末介亦非噤无语者聘礼一篇可见专擅也
亦与上文达字关合

往迁于豳

公刘往迁于豳史汉并称由避桀前编故系于桀在位
又续卷下 第 35b 页 WYG0210-0414d.png
二十二年甲子纪内以公刘当此上溯夏凡四百有八
年自不止后稷不窋鞠三世即下溯殷至纣立六百一
十二年抑岂止庆节以下十世已乎大抵国无史官家
无谱牒其后系不可得详矣噫国既尔奈何家强欲求
详余每遇人家子孙自述其先代祖考之事娓娓及察
之颇有逗漏与之辨其子孙定合口云

诸侯会者八百

又续卷下 第 36a 页 WYG0210-0415a.png
或问周本纪武王东观兵至于盟津不期而会者八百
诸侯皆曰纣可伐武王曰未可乃还师归此即所谓观
兵说也直至伊川程子出始辨其无大有功名教亦即
张子天命未绝则是君臣当日命绝则为独夫意耳何
集注既载张子曰复继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武王
安得止之语余曰此自出刘敬列传八百诸侯皆曰可
伐遂灭殷与本纪齐世家抵捂者朱子亦偶忘却误引
前后违反不顾集注之当早加刋正者又此类
又续卷下 第 36b 页 WYG0210-0415b.png
公刘七月

自胡仁仲大纪以公刘篇为当夏代作升诸首金仁山
并附以七月篇谓皆豳之遗诗其说曰诗小序以公刘
为召康公之所献以豳七月为周公之所陈召公献之
以备燕享之乐使成王知立国勤劳之故周公陈之以
为矇工之诵使成王知故国夜食之原故公刘列于雅
而豳七月自为风或者顾谓公刘时夏道将坠国介戎
狄之间计无文物此公刘七月之诗盖出周召之笔追
又续卷下 第 37a 页 WYG0210-0415c.png
述先公之事尔是独不思生民以来天下未尝一日而
不趋于文夏当三圣后文章尤为盛其杂见传记者可
想见也公刘诗下视商颂诸作同一蹈厉七月诗上视
夏小正之属与夏令时儆之辞皆同一文轨也岂必待
周召出而后始有如此之文哉且周诗固有追述先公
之事者然皆明著其出后人手生民之诗述后稷事也
而终之曰以迄于今绵之诗述古公事也而系之以文
王之事此皆后人之作也若公刘之诗极道冈阜佩服
物用里居之详七月之诗上至天文气候下至草木昆
又续卷下 第 37b 页 WYG0210-0415d.png
虫其声音名物图画所不能及安有去之七百岁而言
情状物如此之悉若身亲见之者又其末曾无一语为
追述意某是以知其决为豳之旧诗也况史氏已明言
诗人歌乐思其德乎虽然七月为豳旧诗固已何以不
居二南前而居变风之末与曰诗皆采之当世而前世
之诗存者不可泯也故豳七月附于十五国风之后犹
商那附于三颂之末也或因问于余曰何以一编之雅
又续卷下 第 38a 页 WYG0210-0416a.png
而一编之风与余曰先儒固有成论矣公刘言政事也
七月言风俗也既曰风自不得编入于雅矣余以公刘
七月皆被引于孟子喜仁山合而论之者如此

禹贡

宋张九成集余取其禹贡论有曰此一篇以为史官所
纪耶而其间治水曲折固非史官所能知也窃意禹敷
土随山刋木奠高山大川此史辞也禹锡玄圭告厥成
功此史辞也若夫自冀州至讫于四海皆禹具述治水
本末与夫山川之主名草木之生遂贡赋之高下土色
又续卷下 第 38b 页 WYG0210-0416b.png
之黑白山之首尾水之分派其所以弼成五服声教四
讫者尽载以奏于上藏之史官略加删润叙结成书取
以备一代之制作而谓之夏书然其间称祇台德先不
距朕行此岂史辞哉此禹之自言也自称祇我之德不
违我之行而不知退让安在其为不矜伐哉曰古之所
谓不矜伐者非如后世心夸大而外辞逊也其不矜伐
者在心其情性退然如无能之人不言而天下知
又续卷下 第 39a 页 WYG0210-0416c.png
其为圣贤至于辞语之间当叙述而陈白者亦不可切
切然校计防闲如后世之巧诈弥缝也使其如后世之
人中外不相应岂能变移造化成此大功哉某因以发
之然此书所纪事亦众矣而谓之禹贡其间言赋亦详
矣乃不略及之何哉曰此史官名书之深意也其意以
谓昔者洪水茫茫九州不辨民皆昏垫今一旦平定四
海使民安居乐土自然怀报上之心以其土地所有献
于上若人子具甘旨温凊之奉于慈亲焉此民喜悦之
心也名篇之意其在兹乎故不及赋以言名虽曰赋亦
又续卷下 第 39b 页 WYG0210-0416d.png
非彊为科率使民不聊生也其喜悦愿输亦若贡物然
此所以统名之曰贡也意其深哉呜呼山川道里水土
细微事亦大矣而其名篇乃以民心为言则圣贤之心
盖可知矣其意如此岂班马所能及哉

旱麓

诗大雅旱麓之篇毛传朱子集传并云旱山名不指所
在诗地理考亦止及前地理志而未及后郡国志南郑
又续卷下 第 40a 页 WYG0210-0417a.png
下引华阳国志曰有池水从旱山来郦注沔水条云南
郑县汉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山下有祠池即沱字也
更按明一统志旱山在汉中府治西南六十五里一名
山上有云辄雨此即旱山之所由得名欤然郑笺云
旱山之足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固已见及此

周南召南

南乐名诗所谓以雅以南是非南国诸侯之谓此论发
自程大昌大昌平生论多异此却正周南十一篇召南
十四篇相承以为正风实杂有淫奔之诗若野有死麇
又续卷下 第 40b 页 WYG0210-0417b.png
杂有东迁以后或王风或齐风若何彼秾矣是此论发
自王柏柏为朱子三传弟子却不苟同者窃以程氏人
尚有从者而王氏则知之亦鲜噫要当俟诸百世后之
圣耳

秦誓

秦誓谓正当作于郊次乡师哭不当如史记作于封殽
尸之时似足證其讹今长夏多暇共翻秦纪爱张守节
又续卷下 第 41a 页 WYG0210-0417c.png
正义此一段妙绝补杜注左氏所不备杜于文三年秦
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但云王官郊晋地不指
其所在正义云王官故城括地志实有二一在同州澄
城县西北九十里一在蒲州猗氏县南二里皆为秦伯
取者上文时秦地东至河盖猗氏王官城是余谓晋正
都于绛绛在今太平县南二十五里去猗氏密迩既取
王官矣及郊犹哀十三年越伐吴先及郊之郊非晋之
远郊则近郊地可知晋人震恐皆城守不敢出秦可谓
胜任而愉快矣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正义云茅津在陜
又续卷下 第 41b 页 WYG0210-0417d.png
州河北县大阳县余谓此汉二县名并今平陆县渡河
封殽中尸正义云自茅津南渡河也点出一南字尤妙
因悟初济河是自西而东及茅津济河则自北而南按
之舆图宛然如睹当是时秦如入无人之地矣安得不
遂霸西戎哉至左氏曰而还殆从陆路而还于其居雍
城云

庆以地

又续卷下 第 42a 页 WYG0210-0418a.png
王制方千里者封方百里之国三十云云名山大泽不
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田以
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閒田则孟子所谓庆以地与上
文有功德于民者加地即取于此一州之内也故当其
屡有所庆天子不见其不足或屡有所削天子亦不见
其有馀盖原在王畿千里外而天子初无所与焉岂若
周惠王四年巡虢公守与之酒泉之邑而自损其封略
汉景帝连削楚赵胶西郡县以入已而致激七国变者

又续卷下 第 42b 页 WYG0210-0418b.png

载书

襄九年晋士庄子为载书杜注载书盟书也按周礼司
盟掌盟载之法注曰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
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可见载书二
字是实字非如今人解以载为加赵氏注束缚其牲但
加载书不复歃血得之矣

遏籴

又续卷下 第 43a 页 WYG0210-0418c.png
郦注温水条曰交土象林县(两汉属日南郡)自知耕以来六百
馀年米不外散恒为丰国此不待遏而自无籴者也今
之灾黎安得远生长于其地哉

拜下

拜而受之如今之一揖折腰而已再拜而送之则两揖
至拜下之拜乃再拜稽首也古者臣与君行礼再拜稽
首于堂下君辞之然后升堂复再拜稽首故曰升成拜
见燕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及礼记燕义僖
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
又续卷下 第 43b 页 WYG0210-0418d.png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
威不违颜咫尺敢不下拜下拜登受下拜再拜稽首于
堂下也登升成拜也受受胙也即其事也因思此距襄
二十二年孔子生仅一百有一年而以桓公之强重以
天子之宠命犹且不敢越焉何一变而径自拜乎上冠
履倒置江河日下可不为之寒心哉
贾公彦燕礼疏曰臣拜君凡有三等初受献拜于堂下
又续卷下 第 44a 页 WYG0210-0419a.png
君辞乃升堂复再拜稽首此礼之正也酬酒时虽下堂
实未即拜君辞即升再拜稽首其礼杀也至无算爵受
公赐爵则下席就堂上再拜稽首不复下堂礼又杀也
孔子时臣行礼皆礼之最杀者故曰泰大抵礼以渐而
失失遂忘其所由来矣故圣人谨于初
臣拜君又有二等公命彻幂皆降西阶下北面东上再
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公答再拜康成注小臣辞不升成
拜明虽醉正臣礼也不言宾宾弥臣也公彦疏臣之礼
当下拜为正今不言升成拜者于下已拜是虽无算爵
又续卷下 第 44b 页 WYG0210-0419b.png
已醉而不倦行臣礼礼之正也此一等也公食大夫礼
公拜至宾降西阶东北面答拜公降一等辞宾历阶升
不拜命之成拜阶上北面再拜稽首康成注升不拜者
自以己拜也宾降拜主君辞之宾虽终拜于主君之意
犹为不成公彦疏主君虽辞宾犹终拜于下尽臣之礼
为成拜故堂上不拜主君意犹以为不成而命之升成
拜宾遂主君之意故更拜也此又一等也余尝欲补注
又续卷下 第 45a 页 WYG0210-0419c.png
疏者以此昔归熙甫言人患宋史多某正患其少耳前
人极称赏为通人之言余于注疏亦云尔

子思稽首再拜

孙学翼问子思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孟子言再拜稽
首而受其拜与稽首次第各不同何也曰此从未经拈
出者周礼吉拜是拜而后稽颡凶拜是稽颡而后拜则
凡先稽首后再拜凶拜之类也先再拜后稽首吉拜之
类也吉拜拜之常故主于受凶拜拜之异故主不受
又续卷下 第 45b 页 WYG0210-0419d.png
执玉高卑

孙学翼读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注疑何古验而今
不验来问余取游氏桂解曲礼郑氏解礼运二条以示
之是子读罢不觉悚然游氏曰古之观人者于一指顾
一瞻视一謦欬之间其人之贤不肖是非祸福皆可得
而分盖古人以礼为常一失其节则为改常则人之祸
福宜可得而知也后世之礼不明举无以为之节举无
以为节者后世之常也有一人焉而失其节亦是行乎
又续卷下 第 46a 页 WYG0210-0420a.png
其常而非祸福之所及也此古今所以为异郑氏曰三
百之经三千之仪虽若不胜其繁要皆此心之用操而
常存者则委蛇曲折不失尺寸一念之差则视而弗见
听而弗闻食而不知其味语默动止皆非故态矣观于
草木则一叶之黄一枝之瘁皆本根之病也观于天地
则一星之陨一泉之决皆元气之病也圣人为礼以制
天下之心威仪之中否以验其神明精爽之存亡讵可
指登降兴俯献酬裼袭以为末节而不之察乎先王盛
时礼教达于天下士无贤不肖皆周旋于礼文之中其
又续卷下 第 46b 页 WYG0210-0420b.png
节奏度数耳目习焉手足安焉不得而少差也于安且
习之中而忽乖其度是必其神明精爽之不在是也三
代之衰列国公侯卿大夫犹知奉礼以从事一不中节
则有死生祸福之说若越椒之执币傲叔仲惠伯知其
必灭若敖氏之宗郤锜乞师于鲁而将事不敬孟献子
知郤氏之必亡若此类者不可胜举而其应信若龟筴
盖先王所以制人心之意犹未泯灭而秉礼君子既能
又续卷下 第 47a 页 WYG0210-0420c.png
以自检其身故能以身察乎人也序谷梁者以为左失
之诬而后世学者不究其本遂以左氏死生祸福之说
近于神怪而力排之圣人制礼精微之意替矣惜哉

南蛮鴃舌

孙学翼令之读柳子厚与萧翰林俛书讫来质书中曰
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
夜满耳意许行或是今永州一带人故其声如此苟居
近楚都为今襄阳之人声不至此余颔之
又续卷下 第 47b 页 WYG0210-0420d.png
法度

一部十三经除大禹谟晚出公羊传汉始著竹帛外法
度字仅二见一见盘庚上一见论语末要二处不可同
一解论语权有五谓铢两斤钧石也量有五谓龠合升
斗斛也度有五谓分寸尺丈引也三者居治天下之大
端也昔舜一岁四巡守皆同律度量衡月令两日夜分
皆同度量正权概周礼大行人十有一岁同度量同数
器大传立权度量商君传平斗桶权衡丈尺始皇纪秦
又续卷下 第 48a 页 WYG0210-0421a.png
初并天下一法度衡石丈尺盖未有举权量而遗夫度
者抑未有知长短而不与知轻重及多少并急者特以
度一字未足成句配以法字易曰制而用之谓之法是
也始皇纪亦名法度师古注邢炳疏正同中庸言天子
之制度下即验之以辙迹广狭相距如一此真所谓度
也武王有天下初岂容不审此祇缘宋儒好精言性命
视此等为粗迹于度字别作解余尝读隋经籍唐艺文
志见汉以来经解详于名物度数而宋艺文志则眇有
存者盖义理胜也又宋史儒林传求其援经徵实如唐
又续卷下 第 48b 页 WYG0210-0421b.png
儒学传中人物者尤属寥寥说者遂譬之图画宋以前
画多尚故事宋以后画专取气韵于是实体难工空摹
易善人谁肯舍其所易而难是图诚为古今学术技艺
迁变之大关与

御法

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朱子仪礼经传目录既
详礼亦略及射于乐云大乐遗声其绝久矣今取世传
又续卷下 第 49a 页 WYG0210-0421c.png
唐开元十二诗谱补之以粗见其彷佛又云书数日用
所须不可不讲故取说文解字序说及九章算经为此
篇以补其阙至御法则云废不可考矣余尝叹郑司农
众生当汉廑能注保氏五驭名目出曰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后此恐名亦不复识时代使然
也陈氏礼书曰或者谓晋人以什共车必克房琯以车
战取败遂以为用车不若用人与骑不知荀吴之克非
什之利用什之幸也房琯之败非车之不利用车之罪
也古者教民以射御为艺君子以射御为能故孔子曰
又续卷下 第 49b 页 WYG0210-0421d.png
吾执射乎执御乎诗称叔段之多才则曰叔善射忌又
良御忌古人相率以给射御如此则登车而不能御参
乘而不能射者鲜矣房琯之用车而是人乎不然巫臣
教吴以乘车而能取胜于楚何也

此语必有所受

杨氏曰此语孟子必有所受然不可考矣余谓夏本纪
明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
又续卷下 第 50a 页 WYG0210-0422a.png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
禹帝禹举益而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
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
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
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
禹之子也如何云不可考盖龟山史学不熟而朱子缘
同时伯恭笃上史记每力排之不觉亦忘而同龟山或
曰史记果如是之足信乎余曰不足信固多若史记与
孟子宛同者鸟容有疑之之理
又续卷下 第 50b 页 WYG0210-0422b.png

鲁地七百里

孟子一则公侯皆方百里再则大国地方百里證以周
公太公其封齐鲁不过各方百里耳而孟子时鲁地且
五倍之以为有王者作鲁必在所损安得有成王封周
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之说哉为此说者乃明堂位篇
中多诬不可胜举余尝上稽周易雷闻百里公侯国制
厥象取此下徵鲁颂革车千乘惟百里国数适相应子
又续卷下 第 51a 页 WYG0210-0422c.png
产曰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同方百里也今晋地
多数圻矣皆侵小故管仲曰昔赐我先君履南至于穆
陵北至于无棣穆陵山名今在沂水县无棣沟名今为
海丰庆云两县南北相距七百里亦应是后来侵小所
至管仲尚不难自诬其先君以夸楚而作明堂位者彼
何人哉宜其白撰出惜也采入集注显与孟子悖

召陵

召陵故城在今开封郾城县东四十五里括地志并同
齐桓公曰寡人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小颜
又续卷下 第 51b 页 WYG0210-0422d.png
小司马并云熊耳山在顺阳县北(阙)阳县东山有两峰
状若熊耳因名顺阳唐武德二年置旋省入临湍临湍
故城在南阳邓州西北六十里余谓既非导洛自熊耳
在卢氏县者亦非积甲与熊耳山齐在宜阳县者又非
达摩所葬之熊耳在陜州者盖别一熊耳山距召陵约
六百馀里江汉楚之望也故望之
召陵于楚齐之不大得志也以子文为令尹城濮于楚
又续卷下 第 52a 页 WYG0210-0423a.png
晋之大得志也以子玉为令尹

戎狄是膺

诗孔疏曰鲁当春秋用兵于戎狄荆舒者唯有僖公耳僖四
年经书公会齐侯宋公等侵蔡蔡溃遂伐楚楚一名荆群舒
又楚之与国故连言荆舒其伐戎狄则无文唯十年经书齐
侯许男伐北戎其时盖鲁使人助之帅贱兵少故不书此说
非也按左氏僖十三年秋为戎难故诸侯戍周齐仲孙湫致
之十六年秋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徵诸侯而戍周齐桓举义
兵僖公无役不从况勤王戍周尤第一义岂有两诸侯而无
又续卷下 第 52b 页 WYG0210-0423b.png
鲁在中者讲义云彼入寇而我当之谓之膺我伐彼而彼畏
之谓之惩以上二事解戎狄是膺其犹庶几
 遭丧之礼
文六年秋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是礼也即
聘礼所载聘遭丧入竟则遂也不郊劳不筵几不礼宾主人
毕归礼宾唯饔饩之受不贿不礼玉不赠又曰遭丧将命于
大夫主人长衣练冠以受孔颖达疏号详博亦未及此吾特
又续卷下 第 53a 页 WYG0210-0423c.png
为补之云耳

八蜡

八蜡之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
七昆虫八郑注与蔡邕独断同余独以昆虫乃蜡辞中
所祝者与草木一类耳当以经文为断主先啬先啬一神
也祭司啬司啬二神也祭百种百种三神也飨农农四神
也邮表畷邮表畷五神也禽兽即猫虎之属禽兽六神
也祭坊坊七神也水庸水庸八神也(此与陈氏礼书暗合)
又续卷下 第 53b 页 WYG0210-0423d.png
公仪子

公仪子名休为鲁相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博士
也以高第为博士名官始见于此秦因之陈涉亦
有之至汉成帝阳朔二年诏曰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
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后汉朱
浮建武七年上书亦曰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
圣之言传而不绝何其重也窃以文帝时贾生景帝时
董生差足当之
又续卷下 第 54a 页 WYG0210-0424a.png

疡医

周礼疡医掌肿疡溃疡之祝(祝当为注)药肿疡气聚而不散
者溃疡血溢而将破者虽痈浅于疽而二疡皆有之战
国策卫灵公时痈疽弥子瑕专君之势以蔽左右盖亦
下士之职云

程子为讲官

程子为讲官论经筵三劄子朱子采第一劄一日之间
接贤士大夫之时多语于无惑乎章注余尤爱第二劄
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
又续卷下 第 54b 页 WYG0210-0424b.png
德真可续孟子格心章之后亦宜采入注至潞公四世
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职辅导亦不敢不自
重也与曾子师子思臣也合族子至愚不足责故人情
厚不敢疑孟子既知天焉能尤臧氏与焉能使予不遇
哉合其于孟子非徒诵之实允蹈之

明道得于遗经

明道墓表曰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或问伊川既以
又续卷下 第 55a 页 WYG0210-0424c.png
此推其兄奈濂溪何余曰岂惟推兄且自任之矣观上
太皇太后书窃以圣人之学不传久矣臣幸得之于遗
经又为兄行状曰先生自十五六时受学于汝南周茂
叔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
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即明道亦曰吾学
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故世以其兄
弟继往圣倡绝学称之曰周程以其教人实实有下手
做工夫处且历久而无弊又称之曰程朱
又续卷下 第 55b 页 WYG0210-0424d.png
三里之城

左传疏云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
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尚书大传云古者七十里之国
三里之城然则孟子盖谓伯子男之城云

有马十乘

凡地以开方之法计之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方百
里者为方一里者万方一里者百其赋十乘方一里者
万则其赋千乘然则陈文子采邑殆为方一里者百云
又续卷下 第 56a 页 WYG0210-0425a.png
一传而桓子无宇请得高唐陈氏始大

两马

集注于两马曰一车所驾也古之驾车通以四马大夫
以上皆然惟士则驾二改作士之车所驾方与两马合
陈氏礼书曰仪礼公赗士以马两春秋时卫良夫乘衷
甸两牡(哀十七年)陈成子以乘车两马赐颜涿聚之子(哀二十七)
(年)君以一乘车两马与孔子(史记)盖诸侯之大夫大事
驾四小事驾二观春秋传以两牡为衷甸则四牡为上
乘矣后世有大驾中驾小驾之说盖此类也(杜预以衷甸两牡为)
又续卷下 第 56b 页 WYG0210-0425b.png
(卿车误)余谓是说当矣然细按孟子所云两马亦未必指
士之车盖偶举之何则言其辙迹深为日久车多所致
则当以通用之车曰四马如驷不及舌是即以马之少
者亦当用安车之一马今乃云两马之力殆犹子曰后
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云尔古人文义有从
实證出者有从虚会出者此等处固宜虚会耳
大全辩载一说曰两即车非一二之两盖两一车也一
又续卷下 第 57a 页 WYG0210-0425c.png
车两轮故谓之两此言岂一车四马之力所使然与亦


有马千驷

余读郝氏解益决齐景公有马千驷盖指公马之畜于
官者非国马之散在民间者也何则周礼校人掌马政
天子十有二闲良马十闲二千一百六十匹驽马二闲
千二百九十六匹共三千四百五十六匹降而诸侯六
闲犹千二百九十六匹皆所以给公用备赐予也当齐
景公时地大于王畿盛时性又惟狗马是好故畜多如
又续卷下 第 57b 页 WYG0210-0425d.png
是至出自民间则说苑所称我长毂三千乘是非此数
也岂惟景公即卫文公之贤亦奢踰制倌人所驾者至
騋牝三千秦后子以富而出奔私车有千乘不然孟子
禄之以天下犹富有四海之说也系马千驷必马之在
厩中者与十有二闲同方相称若在民间直一大国能
有耳语意不伦乃尔乎故孟子之千驷与论语之千驷
一而已矣
又续卷下 第 58a 页 WYG0210-0426a.png

临雍拜老

明帝临雍拜老是永平二年冬十月幸辟雍初行养老
礼拜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盖用三公及次卿止二
人据陈用之礼书言古者建国必立三卿乡饮酒必立
三宾而养老必立三老故礼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学三
公非一人则三老五更非各一人矣盖自续汉志以行
年耆高者一为老一为更失之而郑氏以为此三代之
制误矣余谓蔡邕明言三老三人五更五人意古者三
老五更或如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传至汉遂
又续卷下 第 58b 页 WYG0210-0426b.png
以各一人当之云

西伯善养老

马贵与言古人养老之礼有养于乡者有养于国者余
谓孟子制其田里教之树畜节便是西伯养老于乡若
伯夷太公往归暨鬻熊辛甲大夫之徒自养于国学则
西伯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鲠在前祝噎在
后又不待云矣
又续卷下 第 59a 页 WYG0210-0426c.png

王宫有学

大学章句序三代之隆王宫有学惟王伯厚取蔡邕明
堂月令论曰王居明堂礼门东南称门西北称闱故周
官有门闱之学师氏教以三德守王门保氏教以六艺
守王闱然则师氏居东门南门保氏居西门北门也序
盖谓此余按周礼师氏居虎门之左不独以教国子弟
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贵游子弟谓宿卫王宫者想保
氏亦复尔朱子此语真湛深经术魏华父学朱子之学
者也其泸州学记曰古者国子舍于王宫教于师氏万
又续卷下 第 59b 页 WYG0210-0426d.png
民居于比闾教于塾师皆谓小学云

庠序校皆乡学

陈氏礼书曰孟子论井地而及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盖校庠序者乡学也乡饮酒主人迎宾于庠门之外乡
简不帅教耆老皆朝于庠则庠乡学名也周官州长会
民射于州序熏正属民饮酒于序则序亦乡学名也郑
人之所欲毁者谓之乡校则校亦乡学名也然乡曰庠
又续卷下 第 60a 页 WYG0210-0427a.png
记言党有庠州曰序记言遂有序何也古之致仕者教
子弟于闾塾之基则家有塾云者非家塾也合二十五
家而教之于闾塾谓之家有塾则合五党而教之乡庠
谓之党有庠可也周礼遂官各降乡官一等则遂之学
亦降乡一等矣降乡一等而谓之州长其爵与遂大夫
同则遂之学其名与州序同可也按小戴本杂记之书
陈氏能将仪礼周官左氏及孟子而融会于一无少牴
牾真经术之文也
又续卷下 第 60b 页 WYG0210-0427b.png
连诸侯三句

连诸侯是封建之将尽也辟草莱任土地是井田之将
尽也有此二尽战国乌能久存哉故孟子卒未百年而
天下并于秦

不得于言四句

钟伯敬述其座主雷何思检讨之言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告子是个大受用人万历己酉
闽闱先参议以湖司李聘往领房雷何思为正考共事
又续卷下 第 61a 页 WYG0210-0427c.png
甚欢亦偶及是语故余家世实闻之余曾率尔对之曰
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曹操亦是个大受用人

墨之治丧

余尝谓宋儒说理未尝不是而特于引书籍也多疏或
舛要当为之诤子不当为其佞臣莫甚于蔡氏书集传
而四书亦未能免如注墨之治丧以薄当引其本书节
葬篇墨子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
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
期其所则止矣不当引庄子曰墨子生不歌生不歌是
又续卷下 第 61b 页 WYG0210-0427d.png
谓其平日非圣王之音乐于葬无涉余独怪孟子之丧
其亲也以时以力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自勿之有悔
乃充虞犹问其木大美岂非尔时墨道大行殡皆从薄
见合乎礼者反以为踰礼此与孔子君尽礼人以
为謟者何异

百里奚

百里奚此事当孟子时已无所据注非也夫曰虞人也
又续卷下 第 62a 页 WYG0210-0428a.png
址贯见矣不谏之秦行踪见矣年已七十齿亦见矣又
曰举于市仕宦见矣独秦之号为五羖大夫也传至孝
公时犹啧啧于赵良之口则当以秦本纪补之盖其由
虞之秦不知又何故亡秦而走宛宛今南阳府南阳县
秦穆公时地属楚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
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
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缪公释其囚授之
国政故有五羖大夫之号其云吾媵臣亦系托词以诳
楚左氏媵秦穆姬者乃虞大夫井伯非百里奚也朱子
又续卷下 第 62b 页 WYG0210-0428b.png
已辨其非一人汉表已次之于各等矣或问谓之举于
市者何故余曰论语市脯注云市买也说文云买市也
孟子盖谓百里奚从买得来耳或惊曰此解奇确子亦
有所受之乎余曰受之父执杜于皇二丈当三十五载
前遇于维扬作长歌赠余中一段曰城南荒草寓城北
君来我往谈六经出未日出归戴星白头老子
陡一惊今世乃复有阎生不贵子博观贵子秉确识吾
又续卷下 第 63a 页 WYG0210-0428c.png
子必自爱如子实难得临岐时复谆谆以确字见诲余
盖有志焉而愧未逮也
细读孟子合左传奚之去虞当于僖二年宫之奇谏不
听之日不待僖五年宫之奇复諌以其族行之日故曰
先去安得如史记奚为晋虏以媵于秦之妄说益證朱
子井伯乃另一人非奚也为不易妙理确义仍在此数
本故书中耳

说大人章

孟子以己之长方人之短犹有此等气象在孔子则无
又续卷下 第 63b 页 WYG0210-0428d.png
之矣此杨龟山语何苛论孟子如曾子之彼以其富我
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曾子何独不
然子思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推其意且有子我相
校奚可以与我友之语子思又何独不然善乎高忠宪
言自古以来圣贤成就俱有一个脉络余谓孟子原从
思曾来于颜少别故曰颜予没而圣人之学不传

子贡问政章

又续卷下 第 64a 页 WYG0210-0429a.png
陈几亭曰由也果于天下事无一不喜其大君
子则以为未尽于修己问政则以为未尽于先劳赐也
达于天下事无一不思其究竟故问士则必穷其次问
政则必穷所去寻常视之似子贡之志卑矣然实不卑
此条可补入此章集注程子后

见音现

韩昌黎曰凡为文辞宜略识字若作时文者何须识字
但取热闹以悦观者之目斯足矣如见而民莫不敬集
注见音现见显也露也与相见之见音义都别金正希
又续卷下 第 64b 页 WYG0210-0429b.png
此题文云天下时入而见天子焉天子时出而见天下
焉竟认作相见字解可乎忆初晤陆元辅翼王语及其
师黄陶庵曲肱而枕之文余曰凡字有体有用如枕上
声体也实也去声用也虚也此题集注云枕去声奈何
通篇俱作实物解翼王曰题虽去声之枕而文以上声
之枕伴说似亦无碍余曰只缘承题至曲肱以为之枕
点题称此而为枕则枕必以曲肱矣知其通篇俱错认
又续卷下 第 65a 页 WYG0210-0429c.png
此字耳或曰乐正子入见祇载见瞽瞍吾见亦罕矣俱
当如字而音现不敢见于诸侯缪公亟见于子思俱当
音现而如字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集注欲见孔子
欲召孔子来见己也故音现妙己奈何止注孟子而不
注论语且孺悲欲见孔子可如字阳货欲见孔子不可
如字以下有孔子不见故是朱子于见字识犹不真例
不画一又何讥乎金黄

皋陶为士

按有虞氏刑官曰士故舜典汝作士吕刑士制百姓于
又续卷下 第 65b 页 WYG0210-0429d.png
刑之中夏曰大理周曰大司寇若士师特司寇之属下
大夫耳犹乡士遂士县士为士师之属在周礼掌士之
八成凡四方之有治于士者造焉则周之士师容或可
称为士而有虞氏之士断不可称为士师奈何桃应问
曰章文尽称士为士师或曰汉景帝中二年秋七月更
郡守为太守而史记于景帝前上溯至战国辄名太守
是亦以后之制加前之人也想以官名二字为壮听明
又续卷下 第 66a 页 WYG0210-0430a.png
之作时文者与此复何异

臧武仲以防节

黄蕴生以防求为后于鲁一节文起讲云昔鲁之臣有
得罪以死而仍为之立后者叔牙是也有得罪以奔而
亦为之立后者臧纥是也是两者皆成于季氏而武仲
之事则尤有可论焉可谓能自断案然按公孙敖以淫
奔而鲁人立文伯文伯者名谷敖之长子也犹可解曰
此成于襄仲也若叔孙侨如出奔齐召叔孙豹于齐而
立之非季文子乎臧昭伯从公伐季氏不克而出奔乃
又续卷下 第 66b 页 WYG0210-0430b.png
立臧会非季平子乎祇缘起讲尺幅狭不容如春秋之
属辞比事历历陈之故仅取上二事黄蕴生郊社之礼
二句文中比云郊之礼有二正月行之为祈谷十一月
行之为报本按仲夏之月大雩帝非又一祈乎季秋之
月大飨帝非又一报乎不皆于郊行之乎参以陈用之
言古岁祭天者四诗序曰春夏祈谷于上帝又曰丰年
秋冬报则春祈谷左氏所谓启蛰而郊是夏祈谷所谓
又续卷下 第 67a 页 WYG0210-0430c.png
龙见而雩是秋报月令所谓季秋大飨帝是冬报周礼
所谓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是凡此正祭也二为蕴生
之所及二为余之所补对云社之礼亦有二后土之祭
在北郊社稷之祭在国中按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
自为立社曰王社王社所在先儒或谓在大社之西或
谓在籍田参以陈用之言王与诸侯之社皆三其二社
所以尽祈报之诚其胜国之社所以示鉴戒之理是社
亦有四二为蕴生所遗想当日蕴生博雅宁不记忆及
此祇缘中比尺幅有限故只得各以二事立义其体使
又续卷下 第 67b 页 WYG0210-0430d.png
之然也善乎魏冰叔有言八股之法病在于排比有定
式夫题之义理有博衍数十端然后足以尽者有举其
一端扼要而无遗者今必勒为排比则是多端者不可
尽而得其一说而毕者必将强为一说以对之其对之
又必摹其出比之语斤斤然栉句比字而不敢或乱以
之而译圣经贤传其陋可知故愚尝发愤叹息时文之
法不变而谓其不枉人之材坏人之学者吾不信也
又续卷下 第 68a 页 WYG0210-0431a.png

生之者众二句

初交何屺瞻年甫二十四岁日与之上下论议一日偶
及时文曰吾欲将有明三百年名家制义凡看题错用
事误者尽标出为一帙盖此乃代圣贤语气岂有圣贤
口中而使别字用讹事者乎因历数之得数十百条屺
瞻击节曰如此而后见时文之难如此而后见时文之
尊今忽忽十有八年遗忘殆尽不意屺瞻归而抄撰制
义悉彷佛鄙意而实为余识解所不逮者喜而亟录于
此李光元生之者众二句文前半幅云王者非能生之
又续卷下 第 68b 页 WYG0210-0431b.png
也天下皆生之者也不众则其源隘矣故有九职之任
焉徒以耕天下犹有不耕之民非众也必三农而下所
以各自为职者孰非开不竭之源各以职天下犹有失
职之民非众也必臣妾而外所以相与执事者孰非攻
自然之利后半幅云内官自九御而下则异数也此其
食而不制甚于冗员吾不以宠故加比儗之号而内食
者寡矣外官自九品而外则倖位也此其食而无功甚
又续卷下 第 69a 页 WYG0210-0431c.png
于墨吏吾不以恩故拜权宜之爵而外食者寡矣屺瞻
评上句据天官之九职下句据冬官之九室其文既烦
简不同难于属对此故化去两扇旧局艾千子尽直三
农而下臣妾而外内官九御外官九品诸句批曰生之
食之其人甚多独举此则隘矣噫九职自三农而下凡
园圃虞衡薮牧百工商贾嫔妇臣妾及无常职之閒民
皆在矣故曰以任万民犹可谓之隘耶大司徒颁职事
十有二于邦国都鄙先郑解则加九职者三事后郑解
则加四事然学艺世事服事非生财之人不知千子所
又续卷下 第 69b 页 WYG0210-0431d.png
谓甚多者又何人耶国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
品韦弘嗣注周礼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
朝焉此引匠人营国文也先郑解九室如今朝堂诸曹
治事处六卿三孤为九卿则举九品而三百六十属统
是正集注所谓朝无倖位者矣况又兼妇官言之并详
集注所略岂其隘也千子习见同时不学之徒用经往
往舛错而已实亦未尝穷经遂并集矢于前辈学有根
又续卷下 第 70a 页 WYG0210-0432a.png
柢之文多见其不知量耳且归太仆一节文中亦有自
三农生九谷以迄閒民转移执事之语千子独不敢批
为隘岂非惟凭耳鉴以名之轻重为文之是非者乎

陈其宗器

又钟惺陈其宗器文中四比云或式贡以资用物有手
泽之存焉或币馀以供玩好有耳目之寄焉彼所为列
之东序西序东房西房者岂徒为不失旧物想其仰观
俯视之际其器犹在其人已非有所恫然深悲者而以
此思哀哀可知矣有共典谟而传者天苞地符之所出
又续卷下 第 70b 页 WYG0210-0432b.png
焉有同度数而列者带砺山川之所镇焉彼所为出之
外府内府典玉典瑞者岂以为玩物丧志想其卜世卜
年之久其人己往其器犹新有所穆然深思者而以此
思守守可知己当其时繁弱以赐同姓楛矢以赐异姓
桓圭琮圭以礼天地百灵而天球弘璧之属独不在分
物荐币之数者曰是官府之守器也与牺牲黍稷岁享
烝尝者也当是时琬玉以象德大璋以聘女执冒执笾
又续卷下 第 71a 页 WYG0210-0432c.png
以视朝巡守而大贝赤刀之类独不列于服物采章之
内者曰是天府之守藏也与朱弦玉戚世供清庙者也
掉尾云不然不腆先君之敝器玉人尚玺之属也守府
之为多将焉用陈荐以彰贿哉屺瞻评其用经亦所谓
天吴紫凤颠倒裋褐者耳今试摘其数句论之周礼大
府凡式贡之馀财以供玩好之用谓先给上文九式及
吊用与充府库所馀者乃以其财共玩好今节去馀财
又不曰玩好而曰用物则九式吊用孰非用物而谓皆
手泽之存乎币馀之赋以待赐予此以九赋给九式之
又续卷下 第 71b 页 WYG0210-0432d.png
一事赐予即好用之式盖燕好所赐予臣下者乃因好
用好字讹为玩好乎大宗伯王执镇圭郑氏注镇安也
以四镇之山为瑑饰盖象职方之山镇以为饰安得讹
为山川之所镇又以带砺二字妄加涂泽乎天府掌祖
庙之守藏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
出而陈之至内府主良货贿外府主泉布典瑞犹汉之
符玺郎所掌玉器玉瑞与天府之玉镇其用各异于宗
又续卷下 第 72a 页 WYG0210-0433a.png
器何涉又天官有玉府冬官有玉人典玉则一部周礼
无此官安得杜撰也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
邸以祀地旅四望今错记大宗伯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之文而讹为桓圭琮圭不知桓圭乃公所执也谷圭七
寸天子以聘女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今改圭为玉又
误因下文诸侯聘女之文讹榖圭为大璋可乎天子巡
狩有事山川大者用大璋以灌中者用中璋小者用边
璋以代圭瓒也今三璋独截用边璋且因执冒而例曰
执边言执则昧灌之义举边则失璋之名可乎玉人攻
又续卷下 第 72b 页 WYG0210-0433b.png
玉者耳周官有掌节无尚玺尚宝司明之官也典玉尚
玺其钟氏增定周官耶且皆非守藏之人而云守府之
为多何也钟氏更有荐其时食文其援据尤多讹以此
篇独为人所拾诵故不可以不辨按仍有漏者朱弦出
乐记此处当用朱干

如会同

有持辛未房书宗庙之事如会同四句文见示者称为
又续卷下 第 73a 页 WYG0210-0433c.png
汪钝翁弟子钝翁评玩一如字宗庙会同分对不得向
来习解俱未了此惟此文中段云至于时聘以结同盟
之好殷頫以除邦国之慝皆庙见而庙受之如会如同
孰非有事于宗庙者哉如字方醒余曰陈用之礼书明
明言朝觐宗遇之礼行于庙朝会同之礼行于国外凡
时见殷见皆王为坛合诸侯而命事或政于宗庙无涉
即诸侯相见于郤地曰会郤地閒隙之地也如定公十
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何从有宗庙来且时聘以结诸
侯之好二语乃大行人之职文不切会同切会同则上
又续卷下 第 73b 页 WYG0210-0433d.png
文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是大抵时
文讲典制何啻捕风说梦只惜其师多一番附会耳

宽则得众四句

天下有明知其不然而心眯目以从者时文是也前
己卯南闱宽则得众四句墨莫高于第十二名顾震
分两截做上截做宽信敏公下截做得众民任有功与
说各以舜禹汤武事实配之既典切亦古亦新又得结
又续卷下 第 74a 页 WYG0210-0434a.png
语之体余亦曾诵习来心窃谓此章具载尧舜咨命之
言汤武誓师之意文当首做尧然后及舜以下奈尧无
如许事实舍之而做禹是乃牵题以就我图观者热闹
而不顾理路之背驰也悲夫
 四书释地又续卷下
又续卷下 第 74b 页 WYG0210-0434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