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四书释地 第 1a 页 WYG0210-031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释地
太原阎若璩撰
盖
予少时习孟子疑盖大夫王驩与兄戴盖禄之盖同音
集注却于前云齐下邑后云陈氏食采邑当是二邑宋
王伯厚谓汉泰山郡盖县故城在沂州沂水县西北仅
一处无二地颇不可解后读左氏春秋传赵衰为原大
夫于时先轸亦称原轸子赵同为原同于时先縠亦称
四书释地
太原阎若璩撰
盖
予少时习孟子疑盖大夫王驩与兄戴盖禄之盖同音
集注却于前云齐下邑后云陈氏食采邑当是二邑宋
王伯厚谓汉泰山郡盖县故城在沂州沂水县西北仅
一处无二地颇不可解后读左氏春秋传赵衰为原大
夫于时先轸亦称原轸子赵同为原同于时先縠亦称
四书释地 第 1b 页 WYG0210-0316d.png
原縠唐孔氏曰盖分原邑而共食之僖二十五年狐溱
为温大夫文六年阳处父至自温故成十一年刘子单
子曰襄王劳文公而赐之温狐氏阳氏先处之亦共食
一邑者因悟盖一也以半为王朝之下邑王驩治之以
半为卿族之私邑陈氏世有之然则当时盖亦大矣
嬴
余尝爱京山郝氏解孟子为行三年之丧但以误认邑
为温大夫文六年阳处父至自温故成十一年刘子单
子曰襄王劳文公而赐之温狐氏阳氏先处之亦共食
一邑者因悟盖一也以半为王朝之下邑王驩治之以
半为卿族之私邑陈氏世有之然则当时盖亦大矣
嬴
余尝爱京山郝氏解孟子为行三年之丧但以误认邑
四书释地 第 2a 页 WYG0210-0317a.png
名遂不合礼制以知地理益宜究既成辨一篇越二年
觉其不安复成一篇幸学问之日新也并存之今录于
此曰或问孟子归葬于鲁时未几也充虞治木言前日
耳辄反于齐岂不终丧而遂复为齐卿乎按丧礼三日
成服杖拜君命及众宾不拜棺中之赐礼凡尊者有赐
则明日往拜丧则孝子不忍遽死其亲故赠襚之赐拜
于其后孟子奉母仕于齐母卒王以卿礼含襚及归鲁
三月而葬反于君赐也其止于嬴何也礼衰绖不
入公门大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此丧礼也故
觉其不安复成一篇幸学问之日新也并存之今录于
此曰或问孟子归葬于鲁时未几也充虞治木言前日
耳辄反于齐岂不终丧而遂复为齐卿乎按丧礼三日
成服杖拜君命及众宾不拜棺中之赐礼凡尊者有赐
则明日往拜丧则孝子不忍遽死其亲故赠襚之赐拜
于其后孟子奉母仕于齐母卒王以卿礼含襚及归鲁
三月而葬反于君赐也其止于嬴何也礼衰绖不
入公门大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此丧礼也故
四书释地 第 2b 页 WYG0210-0317b.png
自鲁越国至齐境上为坛位成礼于嬴毕将遂反也解
者不悉谓孟子劝人行三年丧而身违之又罪万章之
徒修文不善可谓逐臭李觏左袒臧仓者矣余考或问
及解者二段俱出郎瑛七修类稿亦能疑人所未疑者
而特不能辨释郝氏从而辨释之可为精矣少错解止
于嬴句嬴齐南邑春秋桓三年公会齐侯于嬴杜注云
嬴今泰山嬴县案嬴县故城在莱芜县西北四十里北
者不悉谓孟子劝人行三年丧而身违之又罪万章之
徒修文不善可谓逐臭李觏左袒臧仓者矣余考或问
及解者二段俱出郎瑛七修类稿亦能疑人所未疑者
而特不能辨释郝氏从而辨释之可为精矣少错解止
于嬴句嬴齐南邑春秋桓三年公会齐侯于嬴杜注云
嬴今泰山嬴县案嬴县故城在莱芜县西北四十里北
四书释地 第 3a 页 WYG0210-0317c.png
汶水之北去齐都临淄尚三百馀里君赐于三
百馀里之外者乎且衰绖不入公门未闻不入国门也
为坛位而哭乃出亡礼非丧者所用盖孟子母殁于齐
及奉丧来归皆哀戚匆遽无暇可语惟至往齐拜赐舍
于逆旅始得以一论匠事耳以论匠事于止嬴日故系
止于嬴亦犹与公孙丒论不受禄于居休日故系以居
休岂必别有义在乎礼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
孟子居母丧正齐衰故犹答充虞以言而但不先发言
于人耳夫一唯一对犹致谨不失如此曾谓孟子夺丧
百馀里之外者乎且衰绖不入公门未闻不入国门也
为坛位而哭乃出亡礼非丧者所用盖孟子母殁于齐
及奉丧来归皆哀戚匆遽无暇可语惟至往齐拜赐舍
于逆旅始得以一论匠事耳以论匠事于止嬴日故系
止于嬴亦犹与公孙丒论不受禄于居休日故系以居
休岂必别有义在乎礼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
孟子居母丧正齐衰故犹答充虞以言而但不先发言
于人耳夫一唯一对犹致谨不失如此曾谓孟子夺丧
四书释地 第 3b 页 WYG0210-0317d.png
复仕若当时莫之行者一辈所为哉亦太诬矣郝氏之
亟正也固宜又曰或问子以孟子奉母仕于齐其说亦
有徵乎余曰徵之刘向列女传传云孟子处齐有忧色
拥楹而叹孟母见之云云则知母盖司在齐自齐葬于
鲁则知母即殁于齐也然则既殁而葬宜终丧于家曷
为而遽反于齐余曰此盖终三年丧复至齐而为卿耳
非遽也果尔何以为前日解余曰孟子之书有以昔与
亟正也固宜又曰或问子以孟子奉母仕于齐其说亦
有徵乎余曰徵之刘向列女传传云孟子处齐有忧色
拥楹而叹孟母见之云云则知母盖司在齐自齐葬于
鲁则知母即殁于齐也然则既殁而葬宜终丧于家曷
为而遽反于齐余曰此盖终三年丧复至齐而为卿耳
非遽也果尔何以为前日解余曰孟子之书有以昔与
四书释地 第 4a 页 WYG0210-0318a.png
今对言昔似在所远而亦有指昨日者昔者辞以疾是
也以前日与今对言前日似在所近而亦有指最远者
前日愿见而不可得是也夫孟子久于齐而后去去齐
之日上溯其未游齐之日犹目之为前日安在仅三年
者而不可目以前日邪或讶曰充虞蓄一疑于心至三
年始发之与余曰此尤足以见孟门弟子之好问也陈
臻从于齐于宋于薛辞受之后而问屋庐子从居邹处
平陆以至见季任不见储子之后而问其事之相距诚
非止一二年而历历记忆反覆以究其师之用心者犹
也以前日与今对言前日似在所近而亦有指最远者
前日愿见而不可得是也夫孟子久于齐而后去去齐
之日上溯其未游齐之日犹目之为前日安在仅三年
者而不可目以前日邪或讶曰充虞蓄一疑于心至三
年始发之与余曰此尤足以见孟门弟子之好问也陈
臻从于齐于宋于薛辞受之后而问屋庐子从居邹处
平陆以至见季任不见储子之后而问其事之相距诚
非止一二年而历历记忆反覆以究其师之用心者犹
四书释地 第 4b 页 WYG0210-0318b.png
一日也夫充虞亦犹是尔且尤可證者孝子之丧亲言
不文今也援古论今几于文矣三年之丧言而不语语
为人论说也后魏孝文帝以与公卿往复追用恸绝曰
朕在不言之地不应如此喋喋然则孟子反喋喋邪见
顾出孝文下邪故充虞问答断自于免丧之后者为得
其实也或又讶曰向所称郝氏之解非与曰非也曷徵
乎尔曰徵之于仪礼士丧礼云三日成服杖拜君命及
不文今也援古论今几于文矣三年之丧言而不语语
为人论说也后魏孝文帝以与公卿往复追用恸绝曰
朕在不言之地不应如此喋喋然则孟子反喋喋邪见
顾出孝文下邪故充虞问答断自于免丧之后者为得
其实也或又讶曰向所称郝氏之解非与曰非也曷徵
乎尔曰徵之于仪礼士丧礼云三日成服杖拜君命及
四书释地 第 5a 页 WYG0210-0318c.png
众宾不拜棺中之赐注谓既殡之明日全三日始歠粥
矣礼尊者加惠明日必往拜谢之棺中之赐不施己也
既夕记云主人乘恶车注谓拜君命拜众宾及有故行
所乘也然则当孟子母殁于齐必赴于王王使人吊与
成服后往谢之所谓乘恶车者是王使人襚与则所谓
棺中之赐不施己者礼明云不拜况葬后邪郝氏之误
解可足据邪总之君命非拜君赐拜亦于殡后
非葬后皆不出齐都城之事邱文庄浚家礼仪节有云
世俗亲友来吊其孝子必具衰绖躬造其门谓之谢孝
矣礼尊者加惠明日必往拜谢之棺中之赐不施己也
既夕记云主人乘恶车注谓拜君命拜众宾及有故行
所乘也然则当孟子母殁于齐必赴于王王使人吊与
成服后往谢之所谓乘恶车者是王使人襚与则所谓
棺中之赐不施己者礼明云不拜况葬后邪郝氏之误
解可足据邪总之君命非拜君赐拜亦于殡后
非葬后皆不出齐都城之事邱文庄浚家礼仪节有云
世俗亲友来吊其孝子必具衰绖躬造其门谓之谢孝
四书释地 第 5b 页 WYG0210-0318d.png
使居丧者累然衰绖奔走道涂信宿旅次甚至浃旬弥
月考之古礼无有也夫文庄谓无有而孟子反有之邪
呜呼丧礼至近代废阙不讲甚矣宜郝氏之说纷纷也
雪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解者谓雪宫孟子之馆宣王就
见于此因誇其礼遇之隆贤者指孟子与上文梁惠王
贤者指人君言不同果尔孟子当正色而对以明不屑
月考之古礼无有也夫文庄谓无有而孟子反有之邪
呜呼丧礼至近代废阙不讲甚矣宜郝氏之说纷纷也
雪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解者谓雪宫孟子之馆宣王就
见于此因誇其礼遇之隆贤者指孟子与上文梁惠王
贤者指人君言不同果尔孟子当正色而对以明不屑
四书释地 第 6a 页 WYG0210-0319a.png
安得含胡曰有而即引之与民同也观子思闻缪公友
士之言不悦汉章帝祀阙里大会孔氏男子六十二人
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
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
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僖尚能为
斯言况岩岩之孟子邪贤者仍指人君言元和郡县图
志齐雪宫故址在青州临淄县县即齐故都东北六里
晏子春秋所谓齐侯见晏子于雪宫(今晏子春秋无此语)然则先
孟子雪宫又为晏婴馆舍邪盖齐离宫之名游观胜迹
士之言不悦汉章帝祀阙里大会孔氏男子六十二人
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
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
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僖尚能为
斯言况岩岩之孟子邪贤者仍指人君言元和郡县图
志齐雪宫故址在青州临淄县县即齐故都东北六里
晏子春秋所谓齐侯见晏子于雪宫(今晏子春秋无此语)然则先
孟子雪宫又为晏婴馆舍邪盖齐离宫之名游观胜迹
四书释地 第 6b 页 WYG0210-0319b.png
宣延见孟子于其地非就见之谓益信地理宜究又思
管晏孟子羞称兹以与民乐忽详及晏子对景公一段
故实盖亦以此地曾为先君臣共游观以近事为鉴
则言易入此又须会于言外非拘儒所知
石门
地志之书宋人渐多傅会不似唐所以朱子注四书传
诗每仅云邑名地名不详其所在即有庳己云今道州
管晏孟子羞称兹以与民乐忽详及晏子对景公一段
故实盖亦以此地曾为先君臣共游观以近事为鉴
则言易入此又须会于言外非拘儒所知
石门
地志之书宋人渐多傅会不似唐所以朱子注四书传
诗每仅云邑名地名不详其所在即有庳己云今道州
四书释地 第 7a 页 WYG0210-0319c.png
鼻亭又云未知是否盖其慎也然亦毕竟属讨便宜其
实地有凿然指实有助于经学不小者子路宿于石门
是也或曰石门齐地隐公三年齐郑会处即此非也读
太平寰宇记古鲁城凡有七门次南第二门名石门案
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注云鲁城外门盖郭门也因悟孔
子辙环四方又使子路归鲁视其家甫抵城而门已阖
只得宿于外之郭门次日晨兴伺门入掌启门者讶其
太蚤曰汝何从来乎若城门既大启后往来如织焉得
尽执人而问之此可想见一自孔氏言自孔氏处来也
实地有凿然指实有助于经学不小者子路宿于石门
是也或曰石门齐地隐公三年齐郑会处即此非也读
太平寰宇记古鲁城凡有七门次南第二门名石门案
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注云鲁城外门盖郭门也因悟孔
子辙环四方又使子路归鲁视其家甫抵城而门已阖
只得宿于外之郭门次日晨兴伺门入掌启门者讶其
太蚤曰汝何从来乎若城门既大启后往来如织焉得
尽执人而问之此可想见一自孔氏言自孔氏处来也
四书释地 第 7b 页 WYG0210-0319d.png
夫不曰孔某而曰孔氏以孔子为鲁城中人举其氏辄
可识不必如答长沮之问为孔某此可想见二是知其
不可而为之者与分明是孔子正栖栖皇皇历聘于外
若已息驾乎洙泗之上不必作是语此可想见三总从
鲁郭门三字悟出情踪谁谓地理不有助于经学与
阙里
家语颜繇字季路少孔子六岁孔子始教于阙里而受
可识不必如答长沮之问为孔某此可想见二是知其
不可而为之者与分明是孔子正栖栖皇皇历聘于外
若已息驾乎洙泗之上不必作是语此可想见三总从
鲁郭门三字悟出情踪谁谓地理不有助于经学与
阙里
家语颜繇字季路少孔子六岁孔子始教于阙里而受
四书释地 第 8a 页 WYG0210-0320a.png
学焉朱子引入集注作孔子始教而受学焉削去阙里
字面问读集注者何以削去阙里字而人都不知余曰
此朱子所以为精于地理也孔子时无阙里之名阙里
首仅见汉书梅福传东汉后方盛称之盖缘鲁恭王徙
鲁于孔子所居之里造宫室有双阙焉人因名孔子居
曰阙里或曰有徵乎余曰一徵于水经注孔庙东南五
百步有双石阙即灵光之南阙一徵于史晨飨孔庙后
碑以令日拜(阙)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尔
时阙尚存尚可得其名里之由若后代迹既湮撰阙里
字面问读集注者何以削去阙里字而人都不知余曰
此朱子所以为精于地理也孔子时无阙里之名阙里
首仅见汉书梅福传东汉后方盛称之盖缘鲁恭王徙
鲁于孔子所居之里造宫室有双阙焉人因名孔子居
曰阙里或曰有徵乎余曰一徵于水经注孔庙东南五
百步有双石阙即灵光之南阙一徵于史晨飨孔庙后
碑以令日拜(阙)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尔
时阙尚存尚可得其名里之由若后代迹既湮撰阙里
四书释地 第 8b 页 WYG0210-0320b.png
志者有一能知者否曾告之朱彝尊锡鬯锡鬯为跃然
顾氏肇域记于曲阜县则引鲁世家炀公筑茅阙门谓
已有阙之名不知此自鲁两观鲁象魏在雉门之旁者
春秋所谓雉门及两观灾是也岂孔子士庶而敢居于
外朝之地哉比而同之误矣读集注者要须心知其意
于此益悟家语果王肃私定以难郑玄而非朱子所恨
不见之古文家语何则古文家语那得有阙里字而有
顾氏肇域记于曲阜县则引鲁世家炀公筑茅阙门谓
已有阙之名不知此自鲁两观鲁象魏在雉门之旁者
春秋所谓雉门及两观灾是也岂孔子士庶而敢居于
外朝之地哉比而同之误矣读集注者要须心知其意
于此益悟家语果王肃私定以难郑玄而非朱子所恨
不见之古文家语何则古文家语那得有阙里字而有
四书释地 第 9a 页 WYG0210-0320c.png
之应出王肃手岂非知其意者由于论其世也哉朱子
削而存之有以夫
武城
曾子居武城即仲尼弟子列传之南武城鲁边邑也在
今费县西南八十里石门山下吴未灭与吴邻吴既灭
与越邻越王句践尝徙治琅邪起馆台又尝与鲁泗东
地方百里此岂待浮海入寇而后至武城邪讲义为是
说者总缘朱子集注不详及地理耳然考鲁哀十三年
吴会于黄池越亦曾遣舟师浮海入淮以邀之由吴之
削而存之有以夫
武城
曾子居武城即仲尼弟子列传之南武城鲁边邑也在
今费县西南八十里石门山下吴未灭与吴邻吴既灭
与越邻越王句践尝徙治琅邪起馆台又尝与鲁泗东
地方百里此岂待浮海入寇而后至武城邪讲义为是
说者总缘朱子集注不详及地理耳然考鲁哀十三年
吴会于黄池越亦曾遣舟师浮海入淮以邀之由吴之
四书释地 第 9b 页 WYG0210-0320d.png
壤隔绝也今越既并吴商鲁之间可以惟兵横行寇之
兴也何常之有余因又悟春秋四书谷而一书小谷者
别于谷也明其为管仲之邑也史记加南于武城上者
别于鲁之北有东武城也明曾子之为费邑人也古人
于地理无所苟而已矣
泰山北海
禹贡海岱惟青州故苏秦说齐宣王齐南有太山北有
兴也何常之有余因又悟春秋四书谷而一书小谷者
别于谷也明其为管仲之邑也史记加南于武城上者
别于鲁之北有东武城也明曾子之为费邑人也古人
于地理无所苟而已矣
泰山北海
禹贡海岱惟青州故苏秦说齐宣王齐南有太山北有
四书释地 第 10a 页 WYG0210-0321a.png
渤海司马迁言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降
至汉景帝犹置北海郡于营陵营陵旧营邱地左传云
君处北海是也高帝置泰山郡领博县县有泰山庙岱
在其西北礼记云齐人将有事泰山是也以知挟太山
以超北海皆取齐境内之地设譬耳
淇河西
王豹处淇河西善讴集注略不及赵氏注之详明当采
入注曰王豹卫之善讴者淇水名卫诗竹竿之篇泉源
在左淇水在右硕人之篇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卫地滨
至汉景帝犹置北海郡于营陵营陵旧营邱地左传云
君处北海是也高帝置泰山郡领博县县有泰山庙岱
在其西北礼记云齐人将有事泰山是也以知挟太山
以超北海皆取齐境内之地设譬耳
淇河西
王豹处淇河西善讴集注略不及赵氏注之详明当采
入注曰王豹卫之善讴者淇水名卫诗竹竿之篇泉源
在左淇水在右硕人之篇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卫地滨
四书释地 第 10b 页 WYG0210-0321b.png
于淇水在北流河之西故曰处淇水而河西善讴所谓
郑卫之声也
漯沧浪
集注漯水名亦不核当云漯者河之枝流也出东郡东
武阳东北至千乘入海不然止云水名安知非汉地理
志高唐之漯水乎集注沧浪水名殊非盖地名也当云
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曰沧浪汉水流经
郑卫之声也
漯沧浪
集注漯水名亦不核当云漯者河之枝流也出东郡东
武阳东北至千乘入海不然止云水名安知非汉地理
志高唐之漯水乎集注沧浪水名殊非盖地名也当云
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曰沧浪汉水流经
四书释地 第 11a 页 WYG0210-0321c.png
此地遂得名沧浪之水云善乎宋叶梦得言大抵禹贡
水之正名可以单举者若汉若济之类是不可单举者
则以水足之若黑水弱水之类是非水之正名而因以
为名则以水别之若沧浪之水者是沧浪之水四字成
文未可直曰沧浪似预为朱子正其讹误者
南阳
左传晋于是始启南阳杜注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
余谓即今太行山之南河内济源修武温县地孟子遂
有南阳赵注山南曰阳岱山之南谓之南阳也余谓史
水之正名可以单举者若汉若济之类是不可单举者
则以水足之若黑水弱水之类是非水之正名而因以
为名则以水别之若沧浪之水者是沧浪之水四字成
文未可直曰沧浪似预为朱子正其讹误者
南阳
左传晋于是始启南阳杜注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
余谓即今太行山之南河内济源修武温县地孟子遂
有南阳赵注山南曰阳岱山之南谓之南阳也余谓史
四书释地 第 11b 页 WYG0210-0321d.png
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南阳属齐必齐之地深插
入鲁界中者鲁故欲一战有之二南阳所指各不同(公羊)
(传齐桓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注南阳齐下邑)
华岳
中庸华山名岳亦山名盖举二山下故对以二水在禹
贡名岍在国语名西吴管子书作西虞在前汉志名吴
山后汉志名吴岳山实一山也周礼豫州山镇曰华雍
入鲁界中者鲁故欲一战有之二南阳所指各不同(公羊)
(传齐桓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注南阳齐下邑)
华岳
中庸华山名岳亦山名盖举二山下故对以二水在禹
贡名岍在国语名西吴管子书作西虞在前汉志名吴
山后汉志名吴岳山实一山也周礼豫州山镇曰华雍
四书释地 第 12a 页 WYG0210-0322a.png
州山镇曰岳尔雅释山河南曰华河西曰岳皆并配对
举则中庸可知矣
海滨
孟子滨字未注滨水涯也古者海之滨便为政令所不
及故舜窃父处于此伯夷太公辟纣居于此因悟执之
而已矣即尚书尽执拘以归于周之执非指法言下文
窃字原从执字出
水浒
孟子大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云山而不
举则中庸可知矣
海滨
孟子滨字未注滨水涯也古者海之滨便为政令所不
及故舜窃父处于此伯夷太公辟纣居于此因悟执之
而已矣即尚书尽执拘以归于周之执非指法言下文
窃字原从执字出
水浒
孟子大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云山而不
四书释地 第 12b 页 WYG0210-0322b.png
及水诗咏古公辟狄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云水而不及
山太史公生当其后而作周本纪曰遂去豳渡漆沮踰
梁山止于岐下将自邠抵岐东南二百五十馀里登山
涉水叙次如画然程大昌雍录谓渭水实在梁山下之
南循渭西上可以达岐则诗水字又与漆沮无干似益
精确矣
莘
山太史公生当其后而作周本纪曰遂去豳渡漆沮踰
梁山止于岐下将自邠抵岐东南二百五十馀里登山
涉水叙次如画然程大昌雍录谓渭水实在梁山下之
南循渭西上可以达岐则诗水字又与漆沮无干似益
精确矣
莘
四书释地 第 13a 页 WYG0210-0322c.png
耕于有莘之野集注莘国名未指其所在余谓元和郡
县志故莘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
计其去汤都南亳(今商邱县谷熟镇)不过四百里所以汤使可
三往聘若太姒所产之莘国则在今西安府合阳县南
二十里道遥远矣
匡
礼记檀弓疏曰阳虎尝侵暴于匡时又孔子弟子颜刻
为阳虎御车后孔子亦使刻御车从匡过孔子与阳虎
相似故匡人谓孔子为阳虎因围欲杀之与汉包咸注
县志故莘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
计其去汤都南亳(今商邱县谷熟镇)不过四百里所以汤使可
三往聘若太姒所产之莘国则在今西安府合阳县南
二十里道遥远矣
匡
礼记檀弓疏曰阳虎尝侵暴于匡时又孔子弟子颜刻
为阳虎御车后孔子亦使刻御车从匡过孔子与阳虎
相似故匡人谓孔子为阳虎因围欲杀之与汉包咸注
四书释地 第 13b 页 WYG0210-0322d.png
同足解孔子世家颜刻为仆以策指匡曰昔吾入此由
彼缺也一段不明处匡地名今大名府长垣县西南一
十五里有匡城
汶沂
曾氏曰汶有徐州之汶有青州之汶余谓沂亦有徐州
之沂有青州之沂(周礼青州其浸沂此用周礼)论语在汶浴沂皆指
徐州言以鲁事也汶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泲与
彼缺也一段不明处匡地名今大名府长垣县西南一
十五里有匡城
汶沂
曾氏曰汶有徐州之汶有青州之汶余谓沂亦有徐州
之沂有青州之沂(周礼青州其浸沂此用周礼)论语在汶浴沂皆指
徐州言以鲁事也汶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泲与
四书释地 第 14a 页 WYG0210-0323a.png
出琅邪朱虚县东泰山(即今东镇沂山)至安邱入潍者别沂出
鲁鲁县尼邱山西北径鲁之雩门注于泗水与出泰山
盖县艾山南至下邳入泗杜预所谓大沂水者别
昼
昼当作画不待言齐西南近邑集注本赵氏及刘熙来
但括地志以画即戟里城在临淄城西北三十里一南
一北殊判然余谓孟子去齐归邹邹实在齐之西南上
云南者是又因悟乐毅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
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则尔时齐都城西南隅无敢有
鲁鲁县尼邱山西北径鲁之雩门注于泗水与出泰山
盖县艾山南至下邳入泗杜预所谓大沂水者别
昼
昼当作画不待言齐西南近邑集注本赵氏及刘熙来
但括地志以画即戟里城在临淄城西北三十里一南
一北殊判然余谓孟子去齐归邹邹实在齐之西南上
云南者是又因悟乐毅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
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则尔时齐都城西南隅无敢有
四书释地 第 14b 页 WYG0210-0323b.png
阑出者矣
封疆之界
汉地理志言齐初封地舄卤寡人民乃劝业通商而人
物始辐凑先发端曰古者有分上亡分民颜注无分人
者谓通往来不常厥居也最是所以硕鼠之诗逝将去
女论语之书襁负而至若至七国便不然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则当时封疆之界固以域其民矣君子于此亦
封疆之界
汉地理志言齐初封地舄卤寡人民乃劝业通商而人
物始辐凑先发端曰古者有分上亡分民颜注无分人
者谓通往来不常厥居也最是所以硕鼠之诗逝将去
女论语之书襁负而至若至七国便不然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则当时封疆之界固以域其民矣君子于此亦
四书释地 第 15a 页 WYG0210-0323c.png
可以观世变云
东山
集注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盖疑辞朱子生平足未至
曲阜故作此言其实曲阜县东二十里有防山孔子父
母合葬处世家所谓防山在鲁东绝不高也或曰费县
西北蒙山正居鲁四境之东一名东山孟子云孔子登
东山而小鲁指此疑近是
任
任国名太皞之后风姓汉为任城县后汉为任城国今
东山
集注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盖疑辞朱子生平足未至
曲阜故作此言其实曲阜县东二十里有防山孔子父
母合葬处世家所谓防山在鲁东绝不高也或曰费县
西北蒙山正居鲁四境之东一名东山孟子云孔子登
东山而小鲁指此疑近是
任
任国名太皞之后风姓汉为任城县后汉为任城国今
四书释地 第 15b 页 WYG0210-0323d.png
济宁州东任城废县是去古邹城仅百二三十里宜屋
庐子明曰即可往问礼称宰我无宿问连不诚有予之
风哉
宋灭滕
汉地理志滕封三十一世为齐所灭杜氏释例文王子
错叔绣之后十七世至宣公始见春秋隐公以下春秋
后六世而齐灭之水经注并同竹书纪年于越灭滕惟
庐子明曰即可往问礼称宰我无宿问连不诚有予之
风哉
宋灭滕
汉地理志滕封三十一世为齐所灭杜氏释例文王子
错叔绣之后十七世至宣公始见春秋隐公以下春秋
后六世而齐灭之水经注并同竹书纪年于越灭滕惟
四书释地 第 16a 页 WYG0210-0324a.png
战国策作宋灭而通鉴系之赧王二十九年乙亥上距
孟子劝行仁政甚远集注于宋初王时即曰尝灭滕无
乃骤与只当曰君偃立十一年自称王败齐楚魏之
兵欲霸天下疑即此时云
齐灭薛
余向主孟子之滕与文公言当在赧王元二间丁未戊
申尔时薛灭已久非至是齐始取其地而城之也或讶
曰曷徵乎尔余曰六国表田齐世君传并云湣
王三年庚子封田婴于薛实通鉴显王四十八年事薛
孟子劝行仁政甚远集注于宋初王时即曰尝灭滕无
乃骤与只当曰君偃立十一年自称王败齐楚魏之
兵欲霸天下疑即此时云
齐灭薛
余向主孟子之滕与文公言当在赧王元二间丁未戊
申尔时薛灭已久非至是齐始取其地而城之也或讶
曰曷徵乎尔余曰六国表田齐世君传并云湣
王三年庚子封田婴于薛实通鉴显王四十八年事薛
四书释地 第 16b 页 WYG0210-0324b.png
不灭无由以薛封靖郭名婴不封无由薛城中有靖郭
君冢此事理至易明者或曰奈滕文公恐何余曰薛灭
已八九年齐方于此筑城战国策载靖君将城薛矣
以客海大鱼之谏乃辍城薛何妨至是复欲城且将之
为辞事未定也孟献城虎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
莱子服文公焉得而不恐哉余独考薛之祖奚仲为夏
禹掌车服大夫自兹受封历商及周享国千九百年传
君冢此事理至易明者或曰奈滕文公恐何余曰薛灭
已八九年齐方于此筑城战国策载靖君将城薛矣
以客海大鱼之谏乃辍城薛何妨至是复欲城且将之
为辞事未定也孟献城虎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
莱子服文公焉得而不恐哉余独考薛之祖奚仲为夏
禹掌车服大夫自兹受封历商及周享国千九百年传
四书释地 第 17a 页 WYG0210-0324c.png
世六十四叶三代诸侯莫之与比而忽作庭坚之不祀
先卜正而唇亡哀哉
转附朝舞
赵注琅邪齐东南境上邑集注因之汉郊祀志作在齐
东北非也今诸城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有琅邪山山下
有城即其处余曾遍考转附朝舞二山杳不知所在惟
赵氏德南宋人有转附附作鲋属莱州之说殊无依据
妄意此二山当在海之东尽头如成山召石山之类登
之可以观海惟至海尽头然后回辙循海之滨西行以
先卜正而唇亡哀哉
转附朝舞
赵注琅邪齐东南境上邑集注因之汉郊祀志作在齐
东北非也今诸城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有琅邪山山下
有城即其处余曾遍考转附朝舞二山杳不知所在惟
赵氏德南宋人有转附附作鲋属莱州之说殊无依据
妄意此二山当在海之东尽头如成山召石山之类登
之可以观海惟至海尽头然后回辙循海之滨西行以
四书释地 第 17b 页 WYG0210-0324d.png
南至琅邪亦可观海焉计其自齐都临淄一千三百里
抵于海复自海一千一百馀里至琅邪凡一千四五百
里以春秋之侯封而骋其雄心肆其远略如此真从前
所未有后惟秦始皇二十八年并(读曰傍)勃海以东(往东也)
过黄(今黄县蓬莱县)腄(今福山县栖霞县)穷成山(在文登县封禅书成山斗入海)登之
罘(在福山县盖回銮也)南留琅邪三月三十七年自琅邪北至荣
成山(正义曰即成山)射巨鱼之罘遂并海西至平原津(今平原县)汉
抵于海复自海一千一百馀里至琅邪凡一千四五百
里以春秋之侯封而骋其雄心肆其远略如此真从前
所未有后惟秦始皇二十八年并(读曰傍)勃海以东(往东也)
过黄(今黄县蓬莱县)腄(今福山县栖霞县)穷成山(在文登县封禅书成山斗入海)登之
罘(在福山县盖回銮也)南留琅邪三月三十七年自琅邪北至荣
成山(正义曰即成山)射巨鱼之罘遂并海西至平原津(今平原县)汉
四书释地 第 18a 页 WYG0210-0325a.png
武帝太始三年行幸琅邪礼曰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司
马相如赋曰齐东渚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
罘正暗用秦皇之事或曰今青州为齐地若莱州则莱
子国登州则牟子国皆非齐有景固可以任其车辙马
迹所之乎余曰莱子城在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国已灭
灵公十五年所以晏子对景公言聊(今聊城县)摄(今博平县)以东
姑尤以西姑大沽河尤小沽河一出黄县一出掖县实
齐之东界也指画明析如是惟今宁海州文登县尚属
牟子国要亦不过蕞尔附庸素服役于彊大者晏子所
马相如赋曰齐东渚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
罘正暗用秦皇之事或曰今青州为齐地若莱州则莱
子国登州则牟子国皆非齐有景固可以任其车辙马
迹所之乎余曰莱子城在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国已灭
灵公十五年所以晏子对景公言聊(今聊城县)摄(今博平县)以东
姑尤以西姑大沽河尤小沽河一出黄县一出掖县实
齐之东界也指画明析如是惟今宁海州文登县尚属
牟子国要亦不过蕞尔附庸素服役于彊大者晏子所
四书释地 第 18b 页 WYG0210-0325b.png
谓为诸侯忧正指此等何难登其山而临其海乎当东
行也虽陆路亦可谓之从流上西旋也虽陆路又可谓
之从流下景公之志不几荒乎晏子是以讽而止焉前
惟周穆王欲周行天下祭公谋父为作祈招之诗故获
殁祗宫然仅保其身耳未闻有见之惠政播之声诗如
此其盛也虽君臣乌可以不述而志哉
地方
行也虽陆路亦可谓之从流上西旋也虽陆路又可谓
之从流下景公之志不几荒乎晏子是以讽而止焉前
惟周穆王欲周行天下祭公谋父为作祈招之诗故获
殁祗宫然仅保其身耳未闻有见之惠政播之声诗如
此其盛也虽君臣乌可以不述而志哉
地方
四书释地 第 19a 页 WYG0210-0325c.png
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地方二千里赵肃侯曰赵地方三
千里楚威王曰地方五千里魏襄王曰地方千里韩昭
侯曰地方千里燕文侯曰地方二千里虽未言秦然当
惠王时地方自二三千里加以范睢曰中山之地方五
百里秦昭王曰君之地方百里墨子曰宋方五百
里共一万八千里尚有二周鲁卫邹滕等未数中国之
地不应如许其大则所谓方者非真方也若论语方六
七十孟子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文王犹方百里起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
千里楚威王曰地方五千里魏襄王曰地方千里韩昭
侯曰地方千里燕文侯曰地方二千里虽未言秦然当
惠王时地方自二三千里加以范睢曰中山之地方五
百里秦昭王曰君之地方百里墨子曰宋方五百
里共一万八千里尚有二周鲁卫邹滕等未数中国之
地不应如许其大则所谓方者非真方也若论语方六
七十孟子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文王犹方百里起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
四书释地 第 19b 页 WYG0210-0325d.png
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周
公封于鲁为方百里太公封于齐亦为方百里今鲁方
百里者五则所谓方者乃真方虽然亦不必其形方以
周初雒邑与镐京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
为千里第取实有此方数耳
棠
春秋三棠邑一宋鲁之界上隐公五年春矢鱼于棠(公羊)
公封于鲁为方百里太公封于齐亦为方百里今鲁方
百里者五则所谓方者乃真方虽然亦不必其形方以
周初雒邑与镐京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
为千里第取实有此方数耳
棠
春秋三棠邑一宋鲁之界上隐公五年春矢鱼于棠(公羊)
四书释地 第 20a 页 WYG0210-0326a.png
(称为邑)是也今鱼台县一楚邑伍奢长予君是也
今六合县一齐邑齐棠公之妻杜注棠公齐棠邑大夫
不言所在余谓棠莱邑也后汉志北海即墨县有棠乡
齐灵公十五年灭莱邑故为齐有后孟子为发棠即此
是也今即墨县甘棠乡
温泉
曲阜亦有温泉但在县南七里流入于沂非沂水有温
泉也朱子袛缘足未亲至傅会为一然果其言信尤与
上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之文相矛盾何则朱子盖
今六合县一齐邑齐棠公之妻杜注棠公齐棠邑大夫
不言所在余谓棠莱邑也后汉志北海即墨县有棠乡
齐灵公十五年灭莱邑故为齐有后孟子为发棠即此
是也今即墨县甘棠乡
温泉
曲阜亦有温泉但在县南七里流入于沂非沂水有温
泉也朱子袛缘足未亲至傅会为一然果其言信尤与
上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之文相矛盾何则朱子盖
四书释地 第 20b 页 WYG0210-0326b.png
以韩昌黎李翱疑裸身川浴之非礼方注浴为盥濯祓
除义较长忽又接曰有温泉焉是仍以为浴将青天之
下白日之中点与童冠十馀人群而浴乎抑将狂者独
浴也窃以时有伯子尚议其同人道于牛马后如阮籍
至憎之比裸袒于被发圣门高弟岂宜至此何读集注
者竟未闻一致疑邪大全辨载一说曰浴沂如后世上
巳曰迎流盥手略洁衣以除垢非裸浴也季春即暮春
除义较长忽又接曰有温泉焉是仍以为浴将青天之
下白日之中点与童冠十馀人群而浴乎抑将狂者独
浴也窃以时有伯子尚议其同人道于牛马后如阮籍
至憎之比裸袒于被发圣门高弟岂宜至此何读集注
者竟未闻一致疑邪大全辨载一说曰浴沂如后世上
巳曰迎流盥手略洁衣以除垢非裸浴也季春即暮春
四书释地 第 21a 页 WYG0210-0326c.png
即豳风春日载阳时盖夏正也说堪羽翼朱子或问曰
予于此亦有徵乎余曰沈约引蔡邕月令章句曰论语
莫春浴沂古有斯礼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滨盖出此亦
以浴为祓濯贾公彦疏周礼岁时祓除曰见今三月三
日水上戒浴是也何尝定以浴为澡身朱子之注殆莫
可易云
庄岳
炳烛斋随笔曰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注云庄岳齐街里
名疏别无一语案左传襄二十八年得庆氏之木百车
予于此亦有徵乎余曰沈约引蔡邕月令章句曰论语
莫春浴沂古有斯礼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滨盖出此亦
以浴为祓濯贾公彦疏周礼岁时祓除曰见今三月三
日水上戒浴是也何尝定以浴为澡身朱子之注殆莫
可易云
庄岳
炳烛斋随笔曰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注云庄岳齐街里
名疏别无一语案左传襄二十八年得庆氏之木百车
四书释地 第 21b 页 WYG0210-0326d.png
于庄昭十年又败诸庄哀六年战于庄即此庄也襄二
十八年庆封反陈于岳即此岳也盖皆齐城内街里之
名此系经典正文疏家全不引之足见其疏余谓朱子
言疏乃邵武士人作不解名物制度书不似疏益为信
然(近刻日知录并同)
墦间之祭
余每读东郭墦间之祭者赵注墦间郭外冢间也以为
十八年庆封反陈于岳即此岳也盖皆齐城内街里之
名此系经典正文疏家全不引之足见其疏余谓朱子
言疏乃邵武士人作不解名物制度书不似疏益为信
然(近刻日知录并同)
墦间之祭
余每读东郭墦间之祭者赵注墦间郭外冢间也以为
四书释地 第 22a 页 WYG0210-0327a.png
此古墓祭之切證不知何缘至东汉建宁五年蔡邕从
车驾上陵谓同坐者曰闻古不墓祭魏文帝黄初二年
诏曰古不墓祭自作终制曰礼不墓祭此言既兴下到
今纷纷撰述皆以墓祭为非古虽高明如顾炎武宁人
亦惑于其说余谓孟子且勿论请博徵之成阳灵台碑
庆都仙殁盖葬于兹名曰灵台上立黄屋尧所奉祠非
墓祭之见于集乎韩诗外传曾子曰椎牛而祭墓不如
鸡豚逮亲存非墓祭之见于子乎周本纪武王上祭于
毕毕文王墓地也非墓祭之见于史乎周礼冢人凡祭
车驾上陵谓同坐者曰闻古不墓祭魏文帝黄初二年
诏曰古不墓祭自作终制曰礼不墓祭此言既兴下到
今纷纷撰述皆以墓祭为非古虽高明如顾炎武宁人
亦惑于其说余谓孟子且勿论请博徵之成阳灵台碑
庆都仙殁盖葬于兹名曰灵台上立黄屋尧所奉祠非
墓祭之见于集乎韩诗外传曾子曰椎牛而祭墓不如
鸡豚逮亲存非墓祭之见于子乎周本纪武王上祭于
毕毕文王墓地也非墓祭之见于史乎周礼冢人凡祭
四书释地 第 22b 页 WYG0210-0327b.png
墓为尸非墓祭之见于经乎(朱子曰墓祭周礼上巳自有了指此)更有可
言者孟子之前孔子卒葬鲁城北泗上鲁世世相传以
岁时奉祠孔子冢岂有非礼之祭而敢辄上圣人之冢
者哉
平陆
读君列传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聂政列
传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因悟孟
言者孟子之前孔子卒葬鲁城北泗上鲁世世相传以
岁时奉祠孔子冢岂有非礼之祭而敢辄上圣人之冢
者哉
平陆
读君列传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聂政列
传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因悟孟
四书释地 第 23a 页 WYG0210-0327c.png
子持戟之士亦然盖为大夫守卫者非指战士伍亦非
行间七国时尚武备多奸变生于不测而平陆又属齐
边邑故虽治邑大夫亦日日陈兵自卫孟子即所见以
为喻郝京山曰伍班次也失伍不在班也去之罢去也
亦指守卫者言或问平陆之为齐边邑者何也余曰六
国表田齐世家康公贷十五年鲁败我平陆徐广曰东
平陆县余谓汉属东平国为古厥国孔子时为鲁中都
邑地尔时属齐即今汶上县是又有陶平陆则梁门不
开张守节曰平陆唐兖州县即中都在大梁东界故曰
行间七国时尚武备多奸变生于不测而平陆又属齐
边邑故虽治邑大夫亦日日陈兵自卫孟子即所见以
为喻郝京山曰伍班次也失伍不在班也去之罢去也
亦指守卫者言或问平陆之为齐边邑者何也余曰六
国表田齐世家康公贷十五年鲁败我平陆徐广曰东
平陆县余谓汉属东平国为古厥国孔子时为鲁中都
邑地尔时属齐即今汶上县是又有陶平陆则梁门不
开张守节曰平陆唐兖州县即中都在大梁东界故曰
四书释地 第 23b 页 WYG0210-0327d.png
平陆齐边邑也
灵邱
灵邱亦属齐边邑赵世家敬侯二年败齐于灵邱六国
表敬侯九年魏武侯九年韩文侯九年因齐丧共伐之
至灵邱又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乐毅将赵秦韩魏燕
攻齐取灵邱明年燕独深入取临菑加以蚳蛙去王远
无以箴王阙特辞灵邱请士师足徵为边邑但实不知
灵邱
灵邱亦属齐边邑赵世家敬侯二年败齐于灵邱六国
表敬侯九年魏武侯九年韩文侯九年因齐丧共伐之
至灵邱又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乐毅将赵秦韩魏燕
攻齐取灵邱明年燕独深入取临菑加以蚳蛙去王远
无以箴王阙特辞灵邱请士师足徵为边邑但实不知
四书释地 第 24a 页 WYG0210-0328a.png
其所在尔时赵别有灵邱以葬武灵王得名即今灵邱
县孝成王以灵邱封黄歇绛侯击破陈豨于灵邱皆其
地注史记者以此之灵邱为齐之灵邱无论齐境不得
至代北而敬侯时安得国有灵邱胡三省注齐灵邱又
以汉清河郡之灵县当之抑出臆度母宁阙疑
骈邑三百
集注引荀子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以證骈
邑三百而三百字为数未明盖孔子世家索隐曰古者
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
县孝成王以灵邱封黄歇绛侯击破陈豨于灵邱皆其
地注史记者以此之灵邱为齐之灵邱无论齐境不得
至代北而敬侯时安得国有灵邱胡三省注齐灵邱又
以汉清河郡之灵县当之抑出臆度母宁阙疑
骈邑三百
集注引荀子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以證骈
邑三百而三百字为数未明盖孔子世家索隐曰古者
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
四书释地 第 24b 页 WYG0210-0328b.png
楚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则书社三百乃七千
五百家骈邑今临朐县是管仲所食之邑不止于此此
特其一尔余因悟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朱
子疑七百里恐无此理不知里也社也一也二十五家
耳七百二十五家乃万七千五百家非如古者路程以
三百步为里之里然孔子得之即足以王故子西以为
不可今论语序说节其文为以书社地封孔子去七百
五百家骈邑今临朐县是管仲所食之邑不止于此此
特其一尔余因悟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朱
子疑七百里恐无此理不知里也社也一也二十五家
耳七百二十五家乃万七千五百家非如古者路程以
三百步为里之里然孔子得之即足以王故子西以为
不可今论语序说节其文为以书社地封孔子去七百
四书释地 第 25a 页 WYG0210-0328c.png
字书社将何所著然则哀十五年齐与卫把书社五百
晏子昔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吕氏春秋越以
书社三百封墨子苟去却五百三百字其可得通乎读
史不熟虽大儒亦不能无遗误矣
毕郢
卒于毕郢卒即葬也括地志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
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在唐名毕原在殷则名毕郢孙
疏竟以郢为楚故都在南郡大非宋太祖诏祭文王于
咸阳县西北毕陌中大冢亦非此秦悼武王陵皇甫谧
晏子昔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吕氏春秋越以
书社三百封墨子苟去却五百三百字其可得通乎读
史不熟虽大儒亦不能无遗误矣
毕郢
卒于毕郢卒即葬也括地志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
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在唐名毕原在殷则名毕郢孙
疏竟以郢为楚故都在南郡大非宋太祖诏祭文王于
咸阳县西北毕陌中大冢亦非此秦悼武王陵皇甫谧
四书释地 第 25b 页 WYG0210-0328d.png
所谓葬毕者是
明堂灵台
封禅书初天子封太山太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是
古明堂至汉武帝时犹有遗踪括地志辟雍灵沼今悉
无复处惟灵台孤立高二文周回一百二十步是周灵
台至唐太宗时犹存然则岿然独存者岂直鲁灵光殿
而已哉
明堂灵台
封禅书初天子封太山太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是
古明堂至汉武帝时犹有遗踪括地志辟雍灵沼今悉
无复处惟灵台孤立高二文周回一百二十步是周灵
台至唐太宗时犹存然则岿然独存者岂直鲁灵光殿
而已哉
四书释地 第 26a 页 WYG0210-0329a.png
虞虢
虞虢二国杜注虞国在河东大阳县余谓山西之平陆
县也虢西虢国弘农陜县东南有虢城余谓河南之陜
州也名虽二省而界相连莫妙于裴骃引贾逵注曰虞
在晋南虢在虞南一言之下而形势瞭然尔时为晋献
公十九年正都于绛绛在太平县之南绛州之北土人
至今呼故晋城遗址宛然余尝往观因怪杜长于地志
之学者于庄二十六年士蔿城绛注绛今平阳绛邑县
成六年不如新田又注新田今平阳绛邑县竟为一地
四书释地 第 26b 页 WYG0210-0329b.png
乎果为一地不应将迁新田之时名献公所都曰故绛
矣新田括地志在绛州曲沃县南二里余亦往土呼王
官城距故晋城五十里曾告之黄仪子鸿子鸿曰于书
亦有徵乎余曰明一统志平阳府古迹载晋城在太平
县南二十五里晋士为所筑献公都焉者余盖不独以
目验而知之矣
溱洧
矣新田括地志在绛州曲沃县南二里余亦往土呼王
官城距故晋城五十里曾告之黄仪子鸿子鸿曰于书
亦有徵乎余曰明一统志平阳府古迹载晋城在太平
县南二十五里晋士为所筑献公都焉者余盖不独以
目验而知之矣
溱洧
四书释地 第 27a 页 WYG0210-0329c.png
溱洧二水名说文引诗溱与洧作溱曰溱水出郑国洧
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史记注引括地志以为古
新郑城南洧与溱合水经亦云余读郦道元注于洧水
相邻者若丹水汝水颍水潩水渠水沙水皆不载有桥
梁独洧水一则曰又东径阴坂北水有梁焉再则曰又
屈而南流其水上有梁谓之桐门桥则洧水之宜置有
梁孟子言殊非无因窃以诸葛武侯相蜀好治官府次
舍桥梁道路所至井灶藩溷皆应绳墨子产治郑何独
不然此亦不过偶于桥有未修以车济人而孟子遂即
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史记注引括地志以为古
新郑城南洧与溱合水经亦云余读郦道元注于洧水
相邻者若丹水汝水颍水潩水渠水沙水皆不载有桥
梁独洧水一则曰又东径阴坂北水有梁焉再则曰又
屈而南流其水上有梁谓之桐门桥则洧水之宜置有
梁孟子言殊非无因窃以诸葛武侯相蜀好治官府次
舍桥梁道路所至井灶藩溷皆应绳墨子产治郑何独
不然此亦不过偶于桥有未修以车济人而孟子遂即
四书释地 第 27b 页 WYG0210-0329d.png
其事以深论之云集注既音乘去声又解乘舆为所乘
之车音义都相反何与
阳城箕山之阴
阳城山名汉颍川有阳城县以山得名洧水所出唐武
后改曰告成后又曰阳邑五代周省入登封故此山在
今登封县北三十八里去嵩山几隔三十里安得即云
嵩山下之深谷与箕山为嵩高之北而张守节云箕山
之车音义都相反何与
阳城箕山之阴
阳城山名汉颍川有阳城县以山得名洧水所出唐武
后改曰告成后又曰阳邑五代周省入登封故此山在
今登封县北三十八里去嵩山几隔三十里安得即云
嵩山下之深谷与箕山为嵩高之北而张守节云箕山
四书释地 第 28a 页 WYG0210-0330a.png
一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括地志遂云阳
城县在箕山北十三里守节又云阳城县在嵩山南二
十三里括地志遂云嵩山一名外方山在洛州阳城县
西北二十三里足互相證明断断其非一山也集注误
由赵氏只观鄜道元注先叙太室山次五渡水并属崇
高县又叙禹避商均于此及周公测日景处次箕山及
上有许由冢并属阳城县虽同见颍水条内而山固区
以别矣赵氏所以误者注书在藏于复壁时想无多书
册可讨寻又无交游以质问而虚理或可意会实迹岂
城县在箕山北十三里守节又云阳城县在嵩山南二
十三里括地志遂云嵩山一名外方山在洛州阳城县
西北二十三里足互相證明断断其非一山也集注误
由赵氏只观鄜道元注先叙太室山次五渡水并属崇
高县又叙禹避商均于此及周公测日景处次箕山及
上有许由冢并属阳城县虽同见颍水条内而山固区
以别矣赵氏所以误者注书在藏于复壁时想无多书
册可讨寻又无交游以质问而虚理或可意会实迹岂
四书释地 第 28b 页 WYG0210-0330b.png
容臆度地理多讹正生是尔善乎顾宁人言古人经史
皆系写本久客四方未必能携一时用事之误自所不
免后人不必曲为讳如杜子美诸生老伏虔本用济南
伏生事何颙好不忘本用南齐周颙事曾惊陶侃胡奴
异忘却胡奴为侃之子小字胡舞白题斜忘却白题为
西北边国名虽然此犹文人也若郑康成千载儒宗朱
子称其多精力事事都理会得者其解经误且勿论而
皆系写本久客四方未必能携一时用事之误自所不
免后人不必曲为讳如杜子美诸生老伏虔本用济南
伏生事何颙好不忘本用南齐周颙事曾惊陶侃胡奴
异忘却胡奴为侃之子小字胡舞白题斜忘却白题为
西北边国名虽然此犹文人也若郑康成千载儒宗朱
子称其多精力事事都理会得者其解经误且勿论而
四书释地 第 29a 页 WYG0210-0330c.png
汉有徐州刺史荀文若问郑周礼父雠辟海外当问时
郑已年老昏耄不复忆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
之文非忘却乎虽然此犹儒者也若孟子命世亚圣之
大才其所著七篇于诸侯礼则未学于禹贡文则不合
而献子之友五犹且忘其三焉非彊记之难乎呜呼吾
于赵氏辈复何讥
文王囿七十里
从来说者皆以文王七十里之囿为疑曰那得有如许
地大余亦疑者久之近考得其说盖三辅黄图云灵囿
郑已年老昏耄不复忆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
之文非忘却乎虽然此犹儒者也若孟子命世亚圣之
大才其所著七篇于诸侯礼则未学于禹贡文则不合
而献子之友五犹且忘其三焉非彊记之难乎呜呼吾
于赵氏辈复何讥
文王囿七十里
从来说者皆以文王七十里之囿为疑曰那得有如许
地大余亦疑者久之近考得其说盖三辅黄图云灵囿
四书释地 第 29b 页 WYG0210-0330d.png
在长安县西四十二里王伯厚以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注于下余谓在今鄂县东三十里正汉地理志所谓文
王作酆(注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丰水上是杜氏左传注酆在鄠县东有灵台)有鄠杜竹
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者文王当日弛以
与民恣其刍猎以往但有物以蕃界之遂名之曰囿云
尔此实作邑于丰时事非初岐山事也丰去岐三百馀
里善乎榖梁传云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
注于下余谓在今鄂县东三十里正汉地理志所谓文
王作酆(注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丰水上是杜氏左传注酆在鄠县东有灵台)有鄠杜竹
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者文王当日弛以
与民恣其刍猎以往但有物以蕃界之遂名之曰囿云
尔此实作邑于丰时事非初岐山事也丰去岐三百馀
里善乎榖梁传云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
四书释地 第 30a 页 WYG0210-0331a.png
非正也注虞典禽兽之官言规固而筑之又置官司以
守之是不与民共同利曾谓文王当日而如是乎后汉
武帝建元中举籍盩厔鄠杜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即其处但武帝为己之禽荒较文王以利民者异一武
帝为己之行幸更衣较文王以讲武者异二武帝周袤
三百里中容千乘万骑且较文王三倍而赢矣异三武
帝时尽化为腴产其贾亩一金规以为囿殊可惜故来
东方朔之谏若文王则初辟土亦犹天作高山大王荒
之者纵民刍猎而不禁岂不适相宜异四说者不察乎
守之是不与民共同利曾谓文王当日而如是乎后汉
武帝建元中举籍盩厔鄠杜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即其处但武帝为己之禽荒较文王以利民者异一武
帝为己之行幸更衣较文王以讲武者异二武帝周袤
三百里中容千乘万骑且较文王三倍而赢矣异三武
帝时尽化为腴产其贾亩一金规以为囿殊可惜故来
东方朔之谏若文王则初辟土亦犹天作高山大王荒
之者纵民刍猎而不禁岂不适相宜异四说者不察乎
四书释地 第 30b 页 WYG0210-0331b.png
囿之所在又不通古今情事之异徒执以岐山国仅百
里不知文王由方百里起耳岂终于是者哉或曰以谷
梁传所云里数计今之六十二里遂当古之百里故左
传黄人谓自郢及我九百里今自江陵至光州仅七百
里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今自苏州至邹县仅
一千五百里则周时七十里之囿今仅四十三里参以
毛诗传囿所以域养禽兽诸侯四十里恰合(此四十里又与今合)
里不知文王由方百里起耳岂终于是者哉或曰以谷
梁传所云里数计今之六十二里遂当古之百里故左
传黄人谓自郢及我九百里今自江陵至光州仅七百
里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今自苏州至邹县仅
一千五百里则周时七十里之囿今仅四十三里参以
毛诗传囿所以域养禽兽诸侯四十里恰合(此四十里又与今合)
四书释地 第 31a 页 WYG0210-0331c.png
(古书籍所云里数原具有两说)此又一说云
幽州
书孔疏云流四凶在治水前于时未作十二州则无幽
州之名而云幽州者史据后定言之非也当流共工时
此地已名幽州即今密云县是括地志故龚城在檀州
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幽州其地
狭及后肇十有二州取颛顼北至于幽陵尧典北方曰
幽都之幽以名所分冀州东北地即今顺天府辽东广
宁卫以西是幽州其地广大抵帝王废置理必相沿舜
幽州
书孔疏云流四凶在治水前于时未作十二州则无幽
州之名而云幽州者史据后定言之非也当流共工时
此地已名幽州即今密云县是括地志故龚城在檀州
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幽州其地
狭及后肇十有二州取颛顼北至于幽陵尧典北方曰
幽都之幽以名所分冀州东北地即今顺天府辽东广
宁卫以西是幽州其地广大抵帝王废置理必相沿舜
四书释地 第 31b 页 WYG0210-0331d.png
立州名合因于古曾谓幽州而出于凿空哉颍达殆过
矣
崇山
书孔疏云禹贡无崇山不知其处盖在衡岭之南也亦
非通典澧州澧阳郡理澧阳县本汉零阳县地有崇山
即放驩兜之所宋则在慈利县路史以为今有驩兜墓
是然又引岭外驩州图经合之寰宇记并以驩州为放
矣
崇山
书孔疏云禹贡无崇山不知其处盖在衡岭之南也亦
非通典澧州澧阳郡理澧阳县本汉零阳县地有崇山
即放驩兜之所宋则在慈利县路史以为今有驩兜墓
是然又引岭外驩州图经合之寰宇记并以驩州为放
四书释地 第 32a 页 WYG0210-0332a.png
所颇疑其去崇山远后杨升庵引沈佺期长流驩州诗
尝按九真图崇山至越裳四十里杉谷起古崇山竹溪
从道明国来于崇山北二十五里合故诗云朝发崇山
下暮坐越裳阴西从杉谷度北上竹溪深竹溪道明水
杉谷古崇岑越裳古国名重九译者在秦为象郡两汉
为九真郡吴分置九德郡梁曰德州隋开皇十八年改
驩州炀帝改日南郡唐两因之理九德县佺期又有移
驩州廨诗云古来尧禅舜何必罪驩兜是真以州得名
由驩兜也者不知汉九真郡治胥浦县莽曰驩成又领
尝按九真图崇山至越裳四十里杉谷起古崇山竹溪
从道明国来于崇山北二十五里合故诗云朝发崇山
下暮坐越裳阴西从杉谷度北上竹溪深竹溪道明水
杉谷古崇岑越裳古国名重九译者在秦为象郡两汉
为九真郡吴分置九德郡梁曰德州隋开皇十八年改
驩州炀帝改日南郡唐两因之理九德县佺期又有移
驩州廨诗云古来尧禅舜何必罪驩兜是真以州得名
由驩兜也者不知汉九真郡治胥浦县莽曰驩成又领
四书释地 第 32b 页 WYG0210-0332b.png
有咸驩县开皇十八年改州名实本此合之唐武德曾
于咸欢县置驩州则驩与欢同乃驩喜之驩于驩兜了
不相涉佺期文人多不契勘然孔疏已微肇其端书经
三写乌焉成马岂不信哉
屈产之乘
通典慈州文城郡理吉昌县春秋时晋之屈邑献公子
夷吾所居汉河东北屈县左传云晋有屈产之乘此有
于咸欢县置驩州则驩与欢同乃驩喜之驩于驩兜了
不相涉佺期文人多不契勘然孔疏已微肇其端书经
三写乌焉成马岂不信哉
屈产之乘
通典慈州文城郡理吉昌县春秋时晋之屈邑献公子
夷吾所居汉河东北屈县左传云晋有屈产之乘此有
四书释地 第 33a 页 WYG0210-0332c.png
骏马与刘昭注后汉志同余谓今山西吉州是乐史傅
会为石楼县明一统志本之但石楼乃汉西河土军县
非北屈地也至垂棘又见成五年杜但注云晋地
傅岩
集注说筑傅岩傅氏之岩在虞虢之间今平陆县东三
十五里是俗名圣人窟为说所佣隐止息处非于此筑
也岩东北十馀里即左传之颠軨坂有东西绝涧左右
幽空穷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为軨
桥也说身负版筑为人所执役正于此地至今涧犹呼
会为石楼县明一统志本之但石楼乃汉西河土军县
非北屈地也至垂棘又见成五年杜但注云晋地
傅岩
集注说筑傅岩傅氏之岩在虞虢之间今平陆县东三
十五里是俗名圣人窟为说所佣隐止息处非于此筑
也岩东北十馀里即左传之颠軨坂有东西绝涧左右
幽空穷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为軨
桥也说身负版筑为人所执役正于此地至今涧犹呼
四书释地 第 33b 页 WYG0210-0332d.png
沙涧水去傅岩一十五里墨子尸子并以傅岩在北海
之洲者大非(说操筑于傅岩兮为骚辞则可)
孙叔敖海滨
赵氏注孙叔敖隐处耕于海滨楚庄王举之以为令尹
此亦是随文解之事实无所徵庄王时楚南境东境去
海尚远而史记称孙叔敖楚之处士荀子吕氏春秋并
以为期思之鄙人期思故城在今固始县西北七十里
之洲者大非(说操筑于傅岩兮为骚辞则可)
孙叔敖海滨
赵氏注孙叔敖隐处耕于海滨楚庄王举之以为令尹
此亦是随文解之事实无所徵庄王时楚南境东境去
海尚远而史记称孙叔敖楚之处士荀子吕氏春秋并
以为期思之鄙人期思故城在今固始县西北七十里
四书释地 第 34a 页 WYG0210-0333a.png
固始本寝邱即庄王感优孟之言以封其子者传十世
不绝其得为令尹也或曰进自虞邱子(史记说苑列女传)或曰
沈尹茎力(吕氏春秋)或曰楚有善相人者招聘之(新序)皆无起
家海滨说盖孟子所据之书籍今不可考矣
余又考孙叔敖即宣十一年(楚庄王十六年)令尹蔿艾猎艾猎
乃蔿贾之子贾字伯嬴宣四年(楚庄王九年)官司马为子越
椒所恶囚而杀之意者子遂式微窜处海滨不七八年
庄知其贤擢为令尹与但蔿贾乃薳吕臣之子吕臣继
子玉官令尹出自公族自应为楚郢人何得远在期思
不绝其得为令尹也或曰进自虞邱子(史记说苑列女传)或曰
沈尹茎力(吕氏春秋)或曰楚有善相人者招聘之(新序)皆无起
家海滨说盖孟子所据之书籍今不可考矣
余又考孙叔敖即宣十一年(楚庄王十六年)令尹蔿艾猎艾猎
乃蔿贾之子贾字伯嬴宣四年(楚庄王九年)官司马为子越
椒所恶囚而杀之意者子遂式微窜处海滨不七八年
庄知其贤擢为令尹与但蔿贾乃薳吕臣之子吕臣继
子玉官令尹出自公族自应为楚郢人何得远在期思
四书释地 第 34b 页 WYG0210-0333b.png
之鄙意者叔敖子实不才(襄十五年蔿子冯杜注叔敖从子)徒世守封
土莫显于朝后人遂以其子孙之占籍上系诸先人与
虽两属臆见要理有可原谨质之世之君子
莒父中牟
黄仪子鸿自京师回告余论语地名有必不可考者莒
父也中牟也余谓中牟诚不可考当如司马贞注史记
约略言之曰此赵中牟在河北非郑之中牟为得莒父
土莫显于朝后人遂以其子孙之占籍上系诸先人与
虽两属臆见要理有可原谨质之世之君子
莒父中牟
黄仪子鸿自京师回告余论语地名有必不可考者莒
父也中牟也余谓中牟诚不可考当如司马贞注史记
约略言之曰此赵中牟在河北非郑之中牟为得莒父
四书释地 第 35a 页 WYG0210-0333c.png
郑康成谓旧说云莒父鲁下邑明明见春秋定公十有
四年秋经文城莒父及霄何得但云旧说杜氏注公惧
而城二邑者以叛晋助范氏故是时荀寅士吉射据朝
歌晋人围之鲁与齐卫谋救之朝歌在鲁正西将八百
里则莒父属鲁之西鄙子夏为宰邑去其家密迩要亦
约略言之尔
南山
诗咏南山不必尽有指实而可指实者二焉一曹南之
山郡县志在曹州济阴县东二十里南山朝隮是也今
四年秋经文城莒父及霄何得但云旧说杜氏注公惧
而城二邑者以叛晋助范氏故是时荀寅士吉射据朝
歌晋人围之鲁与齐卫谋救之朝歌在鲁正西将八百
里则莒父属鲁之西鄙子夏为宰邑去其家密迩要亦
约略言之尔
南山
诗咏南山不必尽有指实而可指实者二焉一曹南之
山郡县志在曹州济阴县东二十里南山朝隮是也今
四书释地 第 35b 页 WYG0210-0333d.png
曹县一终南之山郡县志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
如南山之寿幽幽南山节彼南山信彼南山是也今长
安咸宁蓝田盩厔四县然同一南山也天保则以君
节南山则以刺师尹山亦有幸不幸哉
淇竹
诗集传淇奥篇淇上多竹汉世犹然此自谓汉武帝下
淇园之竹以塞决河寇恂伐淇园之竹为矢以给军耳
如南山之寿幽幽南山节彼南山信彼南山是也今长
安咸宁蓝田盩厔四县然同一南山也天保则以君
节南山则以刺师尹山亦有幸不幸哉
淇竹
诗集传淇奥篇淇上多竹汉世犹然此自谓汉武帝下
淇园之竹以塞决河寇恂伐淇园之竹为矢以给军耳
四书释地 第 36a 页 WYG0210-0334a.png
郦道元云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又可證朱子止及汉
之故然未溯其所由始惟晋戴凯之言淇园卫地殷纣
竹箭园也见班彪志(今无此文)毛诗所咏瞻彼淇澳绿竹猗
猗是北土寒冰至冬地冻竹根类浅故不能植唯䈛(音夫)
竹根深故能晚生故曰根深耐寒茂被淇苑然则毛诗
之所谓绿竹者乃䈛竹非常竹也亦可以备异闻
邦畿千里
余尝读货殖列传至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
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不觉
之故然未溯其所由始惟晋戴凯之言淇园卫地殷纣
竹箭园也见班彪志(今无此文)毛诗所咏瞻彼淇澳绿竹猗
猗是北土寒冰至冬地冻竹根类浅故不能植唯䈛(音夫)
竹根深故能晚生故曰根深耐寒茂被淇苑然则毛诗
之所谓绿竹者乃䈛竹非常竹也亦可以备异闻
邦畿千里
余尝读货殖列传至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
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不觉
四书释地 第 36b 页 WYG0210-0334b.png
叹曰异哉三河皆不出殷家邦畿之内而世或未知盖
自汤居南亳以后纣居朝歌以前凡六百四十五年都
河南者三焉都河北者四焉三者何一括地志云南亳
故城在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即汤所都是一荥
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即仲
丁所迁是一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即盘
庚所迁是四者何一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
自汤居南亳以后纣居朝歌以前凡六百四十五年都
河南者三焉都河北者四焉三者何一括地志云南亳
故城在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即汤所都是一荥
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即仲
丁所迁是一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即盘
庚所迁是四者何一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
四书释地 第 37a 页 WYG0210-0334c.png
里即河亶甲所筑而都者是一耿城故耿国在绛州龙
门县东南十二里祖乙时圯是自祖乙前已为都矣一
邢国故城在邢州外城内西南角即祖乙所迁是一朝
歌故城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本妹邑或曰武乙迁焉
或曰武丁始都者是计南亳在极东耿城在极西相距
虽未二千里要实不止千馀里则殷家之邦畿若是其
辽廓乎余曰以周家镐京方八百里颜师古云八八六
十四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也雒邑方六百里颜师古云
六六三十六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也二都共得方百里
门县东南十二里祖乙时圯是自祖乙前已为都矣一
邢国故城在邢州外城内西南角即祖乙所迁是一朝
歌故城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本妹邑或曰武乙迁焉
或曰武丁始都者是计南亳在极东耿城在极西相距
虽未二千里要实不止千馀里则殷家之邦畿若是其
辽廓乎余曰以周家镐京方八百里颜师古云八八六
十四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也雒邑方六百里颜师古云
六六三十六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也二都共得方百里
四书释地 第 37b 页 WYG0210-0334d.png
者百故诗云邦畿千里然则周所谓千里乃指国言岂
如今路程之里数乎窃以周既然殷何独不尔
周旧邦
周虽旧邦郑笺云大王聿来胥宇而国于周周字贴大
王不若诗集传以周受封始自后稷为真旧左传我自
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言受此五国世为西
土之长释例土地名曰魏河东河北县也芮冯翊临晋
如今路程之里数乎窃以周既然殷何独不尔
周旧邦
周虽旧邦郑笺云大王聿来胥宇而国于周周字贴大
王不若诗集传以周受封始自后稷为真旧左传我自
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言受此五国世为西
土之长释例土地名曰魏河东河北县也芮冯翊临晋
四书释地 第 38a 页 WYG0210-0335a.png
县芮乡是毕在京兆长安县西北骀在武功岐在美阳
孔颖达曰今案其地芮在魏之西南百馀里耳岐在骀
之西北无百里也诗称后稷封邰与岐毕相近为之长
可矣计魏在邰东六百馀里而令邰国与魏为长道路
太遥公刘居豳又在岐西北四百馀里此传极言远竟
而辞不及豳并不解其故余谓颖达每好依阿康成元
凯莫敢是正兹独上攻及传之正文殊可喜也宜亟标
出之但云豳距岐四百馀里四当作二
孔颖达曰今案其地芮在魏之西南百馀里耳岐在骀
之西北无百里也诗称后稷封邰与岐毕相近为之长
可矣计魏在邰东六百馀里而令邰国与魏为长道路
太遥公刘居豳又在岐西北四百馀里此传极言远竟
而辞不及豳并不解其故余谓颖达每好依阿康成元
凯莫敢是正兹独上攻及传之正文殊可喜也宜亟标
出之但云豳距岐四百馀里四当作二
四书释地 第 38b 页 WYG0210-0335b.png
垤泽之门
三衢毛氏曰呼唤也凡叹息招呼则平声小尔雅乌呼
吁嗟医书一呼一吸为一息杜甫诗呼儿问煮鱼之类
也叫号而呼则去声诗式号式呼左传苍葛呼之类也
果尔君于垤泽之门自应如赵注云以城门不自肯
夜开故君自发声之呼为平声不应如集注音去声为
叫号之呼明矣近讲义又云有作君自呼之声者陋
甚试看呼于门于字是呵护传呼来于垤泽之门尤非
三衢毛氏曰呼唤也凡叹息招呼则平声小尔雅乌呼
吁嗟医书一呼一吸为一息杜甫诗呼儿问煮鱼之类
也叫号而呼则去声诗式号式呼左传苍葛呼之类也
果尔君于垤泽之门自应如赵注云以城门不自肯
夜开故君自发声之呼为平声不应如集注音去声为
叫号之呼明矣近讲义又云有作君自呼之声者陋
甚试看呼于门于字是呵护传呼来于垤泽之门尤非
四书释地 第 39a 页 WYG0210-0335c.png
人之声音关乎贵贱呵护传呼乃贱者之役声可习之
而君与君声为居高养优所移岂他人能似
仍属仓卒自呼故为监门者所疑垤泽即襄十七年筑
者讴曰之泽门杜氏注宋东城南门是也或曰得毋以
禹贡盟诸泽名其门乎案盟诸泽在故宋国微子所封
之东北此自为南门耳(睢阳故城在今商邱县南东南门曰垤泽门括地志所谓宋东)
城南门曰泽门是(王纳谏曰声即气之宣于体中者故见移气体)
范
今东昌府濮州范县本春秋晋大夫士会邑国语是以
而君与君声为居高养优所移岂他人能似
仍属仓卒自呼故为监门者所疑垤泽即襄十七年筑
者讴曰之泽门杜氏注宋东城南门是也或曰得毋以
禹贡盟诸泽名其门乎案盟诸泽在故宋国微子所封
之东北此自为南门耳(睢阳故城在今商邱县南东南门曰垤泽门括地志所谓宋东)
城南门曰泽门是(王纳谏曰声即气之宣于体中者故见移气体)
范
今东昌府濮州范县本春秋晋大夫士会邑国语是以
四书释地 第 39b 页 WYG0210-0335d.png
受随范是又半属鲁后汉志东郡范县有秦亭即庄三
十一年筑台于秦地道记在县西北是也孟子时则属
齐赵注云范齐邑王庶子所封食邑颇妙盖齐王之子
生长于深宫赐第于康衢贵仕于朝内岂容远在七八
百里之下邑而为孟子所见其在范者殆犹靖君孟
尝君之于薛乎既思孟子书法不曰之齐见王子于范
而曰自范之齐望见齐王子下一望字意者当时最多
十一年筑台于秦地道记在县西北是也孟子时则属
齐赵注云范齐邑王庶子所封食邑颇妙盖齐王之子
生长于深宫赐第于康衢贵仕于朝内岂容远在七八
百里之下邑而为孟子所见其在范者殆犹靖君孟
尝君之于薛乎既思孟子书法不曰之齐见王子于范
而曰自范之齐望见齐王子下一望字意者当时最多
四书释地 第 40a 页 WYG0210-0336a.png
交质此以王子出质敌国路经于范遂与孟子适相值
乎亦未可定要之集注于此等处略矣
许行章自楚之滕自宋之滕与此自范之齐又少不同
两之滕皆重在滕上然必先书曰自楚以许行楚人先
书自宋以陈相辛宋人字无虚设如是岂独曰自范而
虚设乎盖孟子本往齐都实从范邑起程未至齐都而
于范邑望见齐王之子乃倒装文法不然至齐方见齐
王子自范字面无著落他如孟子之滕孟子之平陆皆
不先书自某者以不必书也
乎亦未可定要之集注于此等处略矣
许行章自楚之滕自宋之滕与此自范之齐又少不同
两之滕皆重在滕上然必先书曰自楚以许行楚人先
书自宋以陈相辛宋人字无虚设如是岂独曰自范而
虚设乎盖孟子本往齐都实从范邑起程未至齐都而
于范邑望见齐王之子乃倒装文法不然至齐方见齐
王子自范字面无著落他如孟子之滕孟子之平陆皆
不先书自某者以不必书也
四书释地 第 40b 页 WYG0210-0336b.png
鲁昌平乡陬邑
太史公生平所最宗尚者老子最尊服者孔子而于本
朝开天之圣亦不敢略皆于其书址贯见之曰老子者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是以国统县以县统乡以乡
统里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是以国统乡以乡统邑
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是以县统乡以乡统里他不
必如是备书纵备书而人非其属意矣昌平本山乡盖
四书释地 第 41a 页 WYG0210-0336c.png
以山得名括地志云在兖州泗水县南六十里故邹城
在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故阙里又在县南五十里此则
以曲阜之阙里名其地非真阙里也真阙里伍缉之曰
背洙面泗
至河而反
孔子既不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益足见诗
集传河广篇卫在河北之误盖卫本都河北懿为狄灭
戴庐于漕通典漕邑滑州白马县也文迁楚邱通典楚
邱滑州卫南县也并在河南去宋都睢阳虽远而无复
在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故阙里又在县南五十里此则
以曲阜之阙里名其地非真阙里也真阙里伍缉之曰
背洙面泗
至河而反
孔子既不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益足见诗
集传河广篇卫在河北之误盖卫本都河北懿为狄灭
戴庐于漕通典漕邑滑州白马县也文迁楚邱通典楚
邱滑州卫南县也并在河南去宋都睢阳虽远而无复
四书释地 第 41b 页 WYG0210-0336d.png
河阻孔颖达疏曰此假有渡者之辞非夫人之向宋
渡河也卫文公时国已在河南自卫适宋不渡河近刘
曰珩曰诗作于宋襄公初立卫在河南已十一二年不
必渡河而仍以故国之山川为言者其有深情欤抑大
归为妇人所讳也真可谓解颐新语
长府
左传昭二十五年公居于长府杜注长府官府名九月
渡河也卫文公时国已在河南自卫适宋不渡河近刘
曰珩曰诗作于宋襄公初立卫在河南已十一二年不
必渡河而仍以故国之山川为言者其有深情欤抑大
归为妇人所讳也真可谓解颐新语
长府
左传昭二十五年公居于长府杜注长府官府名九月
四书释地 第 42a 页 WYG0210-0337a.png
戊戌伐季氏遂入其门长府今不知所在意其与季氏
家实近公居焉出不意而攻之论语郑注长府藏名也
藏财货曰府又意公微弱将攻权臣必先据藏财货之
府庶可结士心亦一解后反覆寻究始得之盖应劭曰
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郦道元曰阜上有季氏
宅宅有武子台台西北二里为周公台周公台南四里
许为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然则今知得孔庙所在则
可以知季氏宫由季氏宫又可想像而得长府地信夫
杨泉物理论引语云能理乱丝乃可读诗窃以地理之
家实近公居焉出不意而攻之论语郑注长府藏名也
藏财货曰府又意公微弱将攻权臣必先据藏财货之
府庶可结士心亦一解后反覆寻究始得之盖应劭曰
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郦道元曰阜上有季氏
宅宅有武子台台西北二里为周公台周公台南四里
许为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然则今知得孔庙所在则
可以知季氏宫由季氏宫又可想像而得长府地信夫
杨泉物理论引语云能理乱丝乃可读诗窃以地理之
四书释地 第 42b 页 WYG0210-0337b.png
书亦然
邻里乡党
郑康成注论语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
乡五百家为党朱子非不知五邻为里乃周礼遂人之
文但欲与上下文一例以家纪数故易曰二十五家为
里此集注妙处至邻里乡党有相周之义亦即大司徒
比(五家)使之相保闾(二十五家)使之相受党使之相救乡使之
邻里乡党
郑康成注论语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
乡五百家为党朱子非不知五邻为里乃周礼遂人之
文但欲与上下文一例以家纪数故易曰二十五家为
里此集注妙处至邻里乡党有相周之义亦即大司徒
比(五家)使之相保闾(二十五家)使之相受党使之相救乡使之
四书释地 第 43a 页 WYG0210-0337c.png
相宾义耳
羿有穷之君
金仁山前编晋魏绛曰昔有夏方衰后羿自锄迁于穷
石注云锄在今澶州卫南县即元和郡县志故锄城在
滑州卫南县东十五里左氏后羿本国是也又云穷石
不知所在阙疑最是盖时夏都安邑锄去夏都仅千里
计穷石又近于安邑方能因夏民以代夏政若如朱子
注骚经夕归次于穷石兮云穷石山名在张掖即后羿
之国则去夏都三千里远在西北天一隅纵恃其射岂
羿有穷之君
金仁山前编晋魏绛曰昔有夏方衰后羿自锄迁于穷
石注云锄在今澶州卫南县即元和郡县志故锄城在
滑州卫南县东十五里左氏后羿本国是也又云穷石
不知所在阙疑最是盖时夏都安邑锄去夏都仅千里
计穷石又近于安邑方能因夏民以代夏政若如朱子
注骚经夕归次于穷石兮云穷石山名在张掖即后羿
之国则去夏都三千里远在西北天一隅纵恃其射岂
四书释地 第 43b 页 WYG0210-0337d.png
能及夏朱子盖见王逸引淮南言弱水出于穷石入于
流沙遂傅会此穷石为后羿所迁不知当别有穷石为
国名者但不可考论语集注羿有穷之君与孔安国注
同只浑沦言之得之矣 穷石即羿国洪兴祖已然(晋地记云河南有穷谷盖本有穷)
(氏所迁)
微箕
微箕二国名郑康成以为俱在圻内今潞安府潞城县
流沙遂傅会此穷石为后羿所迁不知当别有穷石为
国名者但不可考论语集注羿有穷之君与孔安国注
同只浑沦言之得之矣 穷石即羿国洪兴祖已然(晋地记云河南有穷谷盖本有穷)
(氏所迁)
微箕
微箕二国名郑康成以为俱在圻内今潞安府潞城县
四书释地 第 44a 页 WYG0210-0338a.png
东北一十五里有微子城辽州榆社县东南三十里有
古箕城皆其所封地疑近是余独慨有周御世文物一
新微子国于宋箕子封于朝鲜虽各待以不臣而回首
故封顿成墟里此他日微箕二子咸有麦秀之悲也
河河内
太师挚适齐章集注河河内汉汉中海海岛也并本邢
疏紧贴入字作解以为妙矣而河内之解则大不可盖
古所谓河内者在冀州三面距河之内非若汉郡之但
以怀汲为河内史记正义曰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
古箕城皆其所封地疑近是余独慨有周御世文物一
新微子国于宋箕子封于朝鲜虽各待以不臣而回首
故封顿成墟里此他日微箕二子咸有麦秀之悲也
河河内
太师挚适齐章集注河河内汉汉中海海岛也并本邢
疏紧贴入字作解以为妙矣而河内之解则大不可盖
古所谓河内者在冀州三面距河之内非若汉郡之但
以怀汲为河内史记正义曰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
四书释地 第 44b 页 WYG0210-0338b.png
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又曰河从龙门南至
华阴东至卫州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岂此鼓
方叔当日去鲁真入冀州河之北乎抑不过居于河之
滨即曰入乎且认煞入字势必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水中可居者曰洲又必如汎彼柏舟在彼中河中河河
中也然后可此岂人所居处者哉疏义至此凿矣拘矣
或来诘曰国语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
华阴东至卫州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岂此鼓
方叔当日去鲁真入冀州河之北乎抑不过居于河之
滨即曰入乎且认煞入字势必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水中可居者曰洲又必如汎彼柏舟在彼中河中河河
中也然后可此岂人所居处者哉疏义至此凿矣拘矣
或来诘曰国语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
四书释地 第 45a 页 WYG0210-0338c.png
河自河徂亳韦昭解入于河曰迁于河内入字不尝作
如是解邪余独以为否否盖盘庚自河北而河南都亳
殷皇甫谧以为今偃师是三传至于武丁仍都亳殷白
公所谓以入于河自河徂亳者乃武丁为王子时其父
小乙欲其知民之艰苦使居民间迁徙不常故自河外
入河内复自河内往河外此入于河却确指河内言非
同鲁论孟子谓读其书者当论其世余则谓并当论其
地苟地之不知而谓能知其人身之所处心志之所寄
焉者吾不信也
如是解邪余独以为否否盖盘庚自河北而河南都亳
殷皇甫谧以为今偃师是三传至于武丁仍都亳殷白
公所谓以入于河自河徂亳者乃武丁为王子时其父
小乙欲其知民之艰苦使居民间迁徙不常故自河外
入河内复自河内往河外此入于河却确指河内言非
同鲁论孟子谓读其书者当论其世余则谓并当论其
地苟地之不知而谓能知其人身之所处心志之所寄
焉者吾不信也
四书释地 第 45b 页 WYG0210-0338d.png
首阳
史记正义首阳山凡五所王伯厚考曾子书以为在蒲
坂舜都者得之余谓莫徵信于郦注然己两说互存既
云河北县雷首山(今在蒲州)有夷齐庙阚骃十三州志曰山
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山南有古冢陵柏蔚然攒茂
邱阜俗谓之夷齐墓又云平县故城有首阳山(今在偃师县)
春秋所谓首戴也夷齐之歌所矣曰登彼西山上有夷
四书释地 第 46a 页 WYG0210-0339a.png
齐之庙盖莫能定尔总之认饿为失国而饿两地皆可
遁迹认饿为耻食周粟则宁死乎唐虞揖逊区不知耻
食周粟者必无之事也
四书释地
遁迹认饿为耻食周粟则宁死乎唐虞揖逊区不知耻
食周粟者必无之事也
四书释地
四书释地 第 46b 页 WYG0210-033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