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210-02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剩言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论语伯牛有疾包注牛有恶疾按古以恶疾为癞礼妇
人有恶疾去以其癞也故韩诗解芣苡之诗谓蔡人之
妻伤夫恶疾虽遇癞而不忍绝而刘孝标作辨命论遂
谓冉耕歌其芣苡正指是也又淮南子曰伯牛癞又芣
苡草可疗癞见列子生于陵屯则为陵舄及䵷蠙之衣

卷二 第 1b 页 WYG0210-0218b.png
论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朱注礼病者居北
牖下此本丧大记而误墉字为牖字者但乡党篇疾君
视之东首邢疏引此亦作北牖不知室制祗一户一牖
以北不开牖止有墙也仪礼北墙曰墉若北墙开牖则
亡国之社所以通阴气而绝天阳者岂室制乎
孟子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舍止也言止取官中不
须外求也旧注舍止又以不肯为止谓不肯皆自取宫
卷二 第 2a 页 WYG0210-0218c.png
室之中则犹是止字而解又不同
孟子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今以作字句兴字连下
读但汉读皆不如是赵注闻文王作兴以兴字句而疏
云闻文王兴起乃曰盍归乎来又离骚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王逸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
作兴则正引孟子文而以兴字句者汉儒句读与后不
同多此类
孟子百里奚事赵岐注谓奚自卖五羖羊皮为人养牛
卖己物以养人牛贫而不吝可以为要誉之具此依文
卷二 第 2b 页 WYG0210-0218d.png
度事其解不过如此实则百里五羊有必不可解者奚
旧称五羖大夫其人全以此得名是必有一五羊实事
流传人间乃言人人殊如扊扅之歌曰百里奚新娶我
兮五羊皮是聘物也又曰西入秦五羊皮则携作客赀
者也史记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以五羊
之皮赎之归秦是又赎奚物也其不可凭如此若朱注
谓得五羊之皮而为之食牛此是臆见从来无此说且
卷二 第 3a 页 WYG0210-0219a.png
此亦何足要誉赵氏去古未远或有师承若以今人而
造古事则何可如此
孟子放饭流歠出自曲礼然曲礼放饭解又不同古之
礼饭必与人共饭而同一器不用匙箸以手取之故饭
黏著手则不得拂之而放于本器之中当弃馀于篚无
篚弃馀于会会者簋盖也其言凿凿如此则似未可为
异解者但儒者因陋已久恐骤闻之反惊人耳
阎潜丘尝言孟子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火者
尧时官名即火正左传阏伯为尧火正是也周礼司爟
卷二 第 3b 页 WYG0210-0219b.png
掌行火之政令亦即此官朱子不晓火为官名于尚书
命益作虞处谓尧但使益除障翳驱禽兽未必使为虞
官至舜而后命作虞则不知火是官名而又误以烈山
泽为虞官事两失之矣按此则益初为火官至舜时改
作虞官书传自明(赵注火官名)
宋孙奕示儿编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谓怒其
在齐故至忘味所云不图至斯斯即齐也此是旧说而
卷二 第 4a 页 WYG0210-0219c.png
于理有未足者史记明云学之三月何至相怒即怒亦
何至忘味据云食旨不甘悲而不知也发愤忘食怒而
不知也夫以发愤为怒则夫子为人怒且至老岂有此

大学格物只是量度物之本末其格字释义己见广韵
后阎潜丘读李善文选运命论注引仓颉篇格量度之
也为解恍然谓大学格物只此已见尚何他疑矣盖仓
颉训纂滂喜为三仓字书之最高古者此并非格至格
正所能争也况穷致物理显然为宋后所增入耶
卷二 第 4b 页 WYG0210-0219d.png
魏志和洽传因尚书毛玠等以节俭选人物尝云俭约
过中以之处身则可若以之格物所失实多此正以格
物为品量人物之解与大学格物正同须知格物二字
自来有之然释义只是如此观此则后儒纷纷何为
知行不分非谓知可兼行行可兼知也谓知者知此行
者即行此也若以格物为穷致事物之理则未有所知
在事物而所行在诚意者如谓事物只是知诚意只是
卷二 第 5a 页 WYG0210-0220a.png
行是知之与行断港绝流也如谓事物既知诚意又须
知是事物少一行诚意又多一知也若然则所云众物
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恐未
然矣或曰朱子所言物亦即心身家国天下之物原非
汎汎事物则于补传所云天下之物即凡天下之物又
说不去矣朱子明云十件物格到九件不妨一件物格
到九分不可则心身家国即以朱子自言之亦止曰三
纲领八条目有多少条件而曰十件九件乎
先仲氏曰六艺在小学已当传习何况大学则苟欲格
卷二 第 5b 页 WYG0210-0220b.png
物莫先六艺生平曾讲礼说乐穷尽心力且亦多年岁
然按之于身心性命了无干涉生年易尽精力有限无
令人欺若云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无论众物试格
六艺之一物格射如后羿如养由基必不能到假使能
到亦断不能使后羿养由基其心之全体大用有一毫
能明况曰无不明乎冤哉
魏文靖骥讲学于道南书院即宋杨龟山旧祠也(龟山为萧)
卷二 第 6a 页 WYG0210-0220c.png
(山令故祠此)时有以大学改本是否为问者公曰仆不能定
其是否虽然有说于此向来此祠作西北向不正今改
作正西向则改正矣第不知诸君皆以为正否众皆曰
正曰可再改否皆曰不可改曰假使有人焉又以为不
正再改之何如皆曰岂有此矣凡云改正只在一改若
可再改则必今之所谓正者仍未正也可再改则并向
之所谓不正者原未不正也公曰然则一大学而明道
改之伊川改之朱子又改之宜何如矣众皆默然后公
殁敇赐公与龟山并祠改道南书院为德惠祠至今祀
卷二 第 6b 页 WYG0210-0220d.png

大学若有一个臣尚书作一介臣介个通字左传襄八
年不使一个行李注个一本作介可验盖个与个同荀
子负矢五十个国语一个负矢将百群皆奔
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姚立方云壹专壹也见说文
言专是皆以修身为本(郑注亦然)此如孟子志壹则动气谷
梁传葵丘之会壹明天子之禁皆注作专壹可验其或
卷二 第 7a 页 WYG0210-0221a.png
作一二之一如毛诗壹发五豝者通字耳朱子不知何
据注作一切夫一切者便宜苟且之谓如汉礼乐志以
意穿凿各取一切后汉王霸传以徼一切之胜皆苟且
从事譬之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谓之一切如
以一切为大凡大槩此是佛家语如一切功德一切冤
家之类音砌不音窃岂可注经自朱子章句有此而宋
后为字书者皆载入大凡大槩且引大学此文作证嗟
乎古文从此无分辨矣先仲氏曰读书当分时代勿为
宋元以后辑书所惑正此谓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0210-0221b.png
一切见于前史若凭臆解断鲜有不作一槩解者如王
莽传续用冯茂苟施一切之政此明有苟字又何待言
若平帝纪一切论秩如真张敞传愿壹切受署岂非一
槩乃观其本注皆言权补吏职草率行事则仍是苟且
之意始知读书当虚心勿谓一睹便明可草草也
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此壹字是殪字尚书康诰曰殪
戎殷言灭大殷也故中庸注衣读如殷齐人言殷声如
卷二 第 8a 页 WYG0210-0221c.png
衣今有衣姓者殷之裔也若戎殷则与泰誓称戎商正
同自注武成者多误解作一著戎衣竟以壹字解一字
而朱子亦即以一著戎衣为注夫以兵衣为戎衣如甲
衣甲裳等不知有据与否若一著戎衣添一著字便是
难通著者附也衣服附在吾身曰著若甲则但贯之于
身故左传躬擐甲胄又曰擐甲执兵未有言著者经学
严切何可使疏义鹘突如此
中庸衣锦尚絅必非硕人及丰诗未有衣锦褧衣而可
改作衣锦尚絅者此必逸诗也但絅自通褧作禅衣解
卷二 第 8b 页 WYG0210-0221d.png
玉藻云禅为絅盖夫人临嫁则在涂加锦而覆以襌衣
其意实所以障尘今曰恶文之著者断章耳诗虽非一
其义自通若曰此是汎指不必即临嫁时服则何故衣
锦何故衣锦而又加襌衣此非他衣可妄认矣若庾信
乌石兰氏墓志铭云邢姨褧服则直用硕人诗句与此
不同
论语自行束修以上束脩是贽见薄物其见于经传甚
卷二 第 9a 页 WYG0210-0222a.png
众如檀弓束脩之问谷梁传束脩之肉后汉第五伦传
束条之馈则皆汎以大夫士出境聘问之礼为言若孔
丛子云子思居贫或致樽酒束脩子思弗为当也此犹
是偶然馈遗之节至北史儒林传冯伟门徒束脩一毫
不受则直指教学事矣又隋书刘炫博学后进质疑受
业不远千里然啬于财不行束脩者未尝有所教诲时
人以此少之则直与论语未尝无诲作相反语又唐六
典国子生初入学置束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为束脩
之礼则分束帛与脩为二然亦是教学贽物近儒以汉
卷二 第 9b 页 WYG0210-0222b.png
后史书多有束修字作约束修饬解如盐铁论桑弘羊
曰臣结发束修元和诏郑均束修安贫三国魏桓范荐
管宁束修其躬类遂谓束修不是物历引诸束修词以
为辨夫天下词字相同者多有龙星不必是龙王良又
不必是星必欲强同之谬矣试诵本文有行字又有以
上字若束修其躬何必又行躬自束修何能将之而上

卷二 第 10a 页 WYG0210-0222c.png
姚立方尝言论语觚不觚觚者酒器也上古器多用角
故字从角瓜声三代始范金为之但其形本方方则隅
有四棱直下至足其腹又屹起四棱(俗呼飞戟)横亦有之通
俗文曰木四方为棱八棱为觚是也其足之四棱汉宫
凤阙取以为角隅故西都赋曰上觚棱而栖金爵今夫
子云不觚者何大抵觚之不觚以渐而成其时有为圜
制者史酷吏传云破觚为圜是也此必当时成语史用
之耳此初之不觚也然其圜制先时犹从腹上至口周
身雕画为四大棱(俗呼蕉叶象其形也)馀横起直垂皆有细棱如
卷二 第 10b 页 WYG0210-0222d.png
故尚不失觚义至后时则从腹下至足仅为饕餮云雷
之状从腹上至口已平光无棱矣此继之不觚也然犹
有于足以内藏四小棱者似亦不敢尽没其义迨后并
此而无之则终不觚矣盖由世俗日趋简便所以全失
圣人寓典法于制器之精意一物如此其他可知故夫
子叹之若又以木简为觚此出汉志颜师古曰学书之
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是也其角隅有棱然无人削简
卷二 第 11a 页 WYG0210-0223a.png
角为圜者且木简则字从柧竹简则字从䉉皆觚字所
生非本字也大抵后世古器流传日少日缺其质系金
玉者人知宝爱故尚得藉传什一于千百然好事藏弆
者类不能考如鼎彝烹饪盛酒器也后世以为焚香之
具呼曰鼎炉彝炉觚觯饮酒器也后世以为养花之具
呼曰花觚花觯俗语失真反令人并古器而疑之岂不
可叹哉予初取其说入稽求篇中既忆幼时曾在祁忠
敏宅见慈女觚是汉器千金之物形颇长而腰甚细不
任盛酒且口亦反向尚疑与酒器不甚合故置之然其
卷二 第 11b 页 WYG0210-0223b.png
说则何可泯也因记此以俟知者
孟子郁陶思君尔赵岐注引檀弓人喜斯陶以陶作喜
解此与象喜亦喜正合然未得其义及观尔雅云郁陶
喜也而郭璞注此则直引孟子郁陶思君为证始知喜
是正义合郁陶二字作解不止陶字也唯张楫广雅曰
喜也忧也则又兼喜忧二意为言故后有喜极未伸之
解大抵喜爱不能舒结而为思故楚词岂不郁陶而思
卷二 第 12a 页 WYG0210-0223c.png
君兮曹植诗郁陶思君未敢言皆以郁陶连思君为词
而谢灵运诗嘤鸣已悦豫幽居犹郁陶则直以悦豫郁
陶并出所谓见则喜不见则郁也此阎潜丘为予言者
今朱子注孟子曰思之甚而气不得伸则但以不得伸
解郁陶而不识喜字反添气字岂善解经者耶(或曰陶是烧瓦)
(室火气难达故曰气不伸则又误认别字矣郁陶音姚陶瓦器音桃不同)
孟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一气不断古文排句词
例如此言兴乎前以及乎后也若以百世之下连下读
则失词例矣汉王吉传云孟子云奋乎百世之上行乎
卷二 第 12b 页 WYG0210-0223d.png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
后汉党锢传叙矫枉故直必过注云正枉必过其直见
孟子又仲长统昌言曰若乃偏情矫用则枉直必过注
引孟子曰矫枉过直今孟子俱无此文
孟子不日成之朱注不终日也若然则于下勿亟子来
有碍矣岂有台既成而犹子来者且台既成而犹戒勿
亟者按本诗郑笺谓不日不与设期日而成之此与国
卷二 第 13a 页 WYG0210-0224a.png
语引此诗韦昭注云不日不课程以时日正同其云成
之者非谓巳成谓由是以至于成如国语其日不废时
务俟田时之隙而于以成之是也夫惟不限时日故可
戒勿亟惟未成故趋事如子来此在孟子前春秋时有
明注者岂可至今日而妄解焉
孟子为长者折枝赵岐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此卑贱奉事尊长之节内则子妇事舅姑问疾痛苛痒
而抑搔之郑注抑搔即按摩屈抑枝体与折义正同以
此皆卑役非凡人屑为故曰是不为非不能观后汉张
卷二 第 13b 页 WYG0210-0224b.png
皓王龚论云岂同折枝于长者以不为为难乎刘熙注
按摩不为非难为可验若刘峻广绝交论折枝舐痔卢
思道北齐论韩高之徒人皆折枝舐痔朝野佥载薛稷
等舐痔折枝阿附太平公主类皆明作媕谄之具而朱
注云折草木之枝则无理无据并无事类矣且问折草
木之枝何为乎
孟子称五霸赵岐注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此是汉
卷二 第 14a 页 WYG0210-0224c.png
儒之言若周时则不然按荀子王霸篇齐桓晋文楚庄
吴阖闾越勾践谓之五霸此战国时所定与后儒不同
故明卢东元谓秦穆公用之而霸此据春秋传秦用孟
明遂霸西戎语未尝霸中国此言良然若丁公著以夏
昆吾商大彭豕韦合齐桓晋文为五霸则于桓文为盛
就当时盟会较量优劣为未合矣公著唐人其言亦不
知所据引之何为
孟子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事按左传襄十四年卫侯
出奔齐孙林父使尹公佗庾公差追公而御公者公孙
卷二 第 14b 页 WYG0210-0224d.png
丁也初尹公佗曾学射于庾公差差学射于公孙丁是
时差欲射丁而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之礼乎乃射
两軥而还尹公佗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以其师之师也
乃独还而射丁丁授公辔而射佗反中佗臂其事如此
则是孙林父追卫献公事非郑侵卫而卫使追也且是
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非度公差学射于尹公佗也其
中或射或不射即此事而不甚合大抵春秋战国间其
卷二 第 15a 页 WYG0210-0225a.png
记事不同多此类
孟子引书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赵岐注书逸篇以汉
世古文尚书未立学官故凡在今文外者皆称逸书以
非官书也凡古文称逸书以此
论语子桑伯子王肃谓不见经传惟郑注以秦有公孙
枝字子桑为据则伯子一人子桑又一人矣若包咸旧
注但称伯子则必姓子桑字伯子者故宋胡氏以为疑
即庄周所称子桑户容或有之第家语记桑户不衣冠
而处同人道于牛马则荡检踰闲不止太简矣恐仲弓
卷二 第 15b 页 WYG0210-0225b.png
所引又未必即较等及此辈耳
论语八佾舞于庭又曰雍彻于三家之堂以庙即是堂
堂前有庭歌在堂上舞在堂下也但季氏大夫亦何得
遂僭及天子礼乐且三家者仲孙叔孙季孙也仲孙庆
父后叔孙叔牙后二人皆得罪以死本不宜世有享祭
即祭亦不宜三家并庙即并庙亦断不能以天子礼乐
祀庆父叔牙季友三人既并祭三人又何得独称季氏
卷二 第 16a 页 WYG0210-0225c.png
一若为季氏专庙凡此皆汉晋唐宋至今所贸贸无一
解者予曾与近儒论宗子作大小宗通绎乃遂因大小
宗而得解此书盖鲁为宗国以周公为武王母弟得称
别子为文王之宗礼别子立宗当祀别子所自出(见大传)
因立文王庙于鲁(见史记)为周公之所自出名出王庙(见左)
传夫祭文王而可以不用天子礼乐也乎其用天子礼
乐者以出王故其祭出王者以宗子故也若三桓为鲁
桓公子季友以适子而为宗卿亦得祭所自出而立桓
公一庙汉儒不解有谓公庙设于私家者(见郊特牲云)此正
卷二 第 16b 页 WYG0210-0225d.png
三桓所自出之庙以三桓并桓出故称三家堂以季氏
为大宗故又独称季氏其所以用天子礼乐者以桓公
故而桓公得用之者以文王用之而群公以下皆相沿
用之之故然而僭矣文王周庙得用之即周公太庙伯
禽世室皆不得用而可用及群宫乎故昭十二年公羊
传称昭公谓子家驹曰吾何僭哉答曰朱干玉戚以舞
大夏八佾以舞大武此天子之礼也此正与夫子之叹
卷二 第 17a 页 WYG0210-0226a.png
同意世人予其书而不能读此义千秋终閟绝矣幸予
归田未死偶得见及世有学者幸取予大小宗通绎而
并观之
孟子滕文公为世子滕定公薨旧注古纪世本录诸侯
之世滕国有考公麋与文公之父定公相值其子元公
弘与文公相值似后世避讳改考为定改元为文者若
万章篇于卫孝公公养之仕句则春秋史记并无孝公
惟夫子于卫灵死后在哀七年当出公辄时亦曾至卫
故朱注疑为出公但出公并不谥孝然舍此又别无他
卷二 第 17b 页 WYG0210-0226b.png
公往来宋孙奭疏谓仍是灵公史记春秋年表卫灵三
十八年孔子来禄之如鲁又孔子世家卫灵问孔子居
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此正公
养之实据然明明有孝公字岂可不信孟子而反信史
记惟赵岐注卫孝公以国君养贤之礼养孔子故孔子
为宿留以答之其曰养贤之礼曰宿留似古原有成文
而邠卿引之者汉去古未远必有师承未可以今世所
卷二 第 18a 页 WYG0210-0226c.png
见疑古人也
孟子则变置社稷朱注毁其坛壝而更置之若孙氏疏
谓变者变其主也盖先王立五土之神祀以为社立五
谷之神祀以为稷以古推之自颛帝以来用句龙为社
柱为稷及汤有七年之旱遂以弃易柱此谓之变置谓
变其主而置之非毁坛壝也第颛顼至周水旱不一而
易祀者止一柱似亦未可为据者且此亦宋人疏义旧
注不如此
 四书剩言卷二
卷二 第 18b 页 WYG0210-0226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