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205-04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六
季氏第十六
洪氏曰此篇或以为齐论凡十四章(胡氏曰疑为齐论以
皆称孔子曰且三友三乐九思等条例与上下篇不同然亦无他左验○厚斋冯氏曰上篇首
卫灵公以识诸侯之失此篇首季氏以识大夫之失下篇首阳货以识陪臣之失也此篇季氏
而后即记礼乐征伐禄去公室之语乃记者以为篇次之意)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六
季氏第十六
洪氏曰此篇或以为齐论凡十四章(胡氏曰疑为齐论以
皆称孔子曰且三友三乐九思等条例与上下篇不同然亦无他左验○厚斋冯氏曰上篇首
卫灵公以识诸侯之失此篇首季氏以识大夫之失下篇首阳货以识陪臣之失也此篇季氏
而后即记礼乐征伐禄去公室之语乃记者以为篇次之意)
季氏将伐颛臾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205-0457b.png
颛臾国名鲁附庸也(春秋传曰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注云伏羲之后
在泰山南武阳县之东北)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见贤遍反)
按左传史记二子仕季氏不同时此云尔者疑子路
尝从孔子自卫反鲁再仕季氏不久而复(扶又反)之卫
也(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史记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公曰臣无藏甲大夫
无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左传哀公十一年齐师伐我季孙谓其宰冉求曰若之何求
曰一子守二子从公禦诸境孟孺子泄帅右师冉求帅左师师及齐师战于郊师入齐军获甲首八十齐
在泰山南武阳县之东北)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见贤遍反)
按左传史记二子仕季氏不同时此云尔者疑子路
尝从孔子自卫反鲁再仕季氏不久而复(扶又反)之卫
也(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史记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公曰臣无藏甲大夫
无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左传哀公十一年齐师伐我季孙谓其宰冉求曰若之何求
曰一子守二子从公禦诸境孟孺子泄帅右师冉求帅左师师及齐师战于郊师入齐军获甲首八十齐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205-0458a.png
人遁冉有请从之季孙弗许○史记世家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矣在陈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
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
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
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召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冉有为季氏将
与齐战于郊克之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求曰学于孔子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赵氏曰鲁哀公十年孔子自楚反乎卫十一年鲁以币召之乃归子路从孔子反鲁当在此时十四年小
邾射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则子路尚在鲁也必是此年复之卫次年死于孔悝
之难)
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
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
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召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冉有为季氏将
与齐战于郊克之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求曰学于孔子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赵氏曰鲁哀公十年孔子自楚反乎卫十一年鲁以币召之乃归子路从孔子反鲁当在此时十四年小
邾射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则子路尚在鲁也必是此年复之卫次年死于孔悝
之难)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205-0458b.png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平声)
冉求为(去声)季氏聚敛(去声)尤用事故夫子独责之(问独责求
何也朱子曰想他与谋较多一向倒在他身上去亦可知也)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夫音扶)
东蒙山名(赵氏曰蒙山在泰山郡蒙阴县西南今沂州费县也○厚斋冯氏曰按禹贡有二蒙
徐州蒙羽其艺东蒙也梁州蔡蒙旅平西蒙也○洪氏曰鲁颂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又云乃命鲁公俾
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谓颛臾也)先王封颛臾于此山之下使主
冉求为(去声)季氏聚敛(去声)尤用事故夫子独责之(问独责求
何也朱子曰想他与谋较多一向倒在他身上去亦可知也)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夫音扶)
东蒙山名(赵氏曰蒙山在泰山郡蒙阴县西南今沂州费县也○厚斋冯氏曰按禹贡有二蒙
徐州蒙羽其艺东蒙也梁州蔡蒙旅平西蒙也○洪氏曰鲁颂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又云乃命鲁公俾
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谓颛臾也)先王封颛臾于此山之下使主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205-0458c.png
其祭在鲁地七百里之中(问从孟子地方百里之说则鲁地安有七百里朱子
曰七百里是礼记说每疑百里如何做得侯国又容得附庸所谓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必不止百里然此
处亦难考)社稷犹云公家是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
孙叔孙各有其一(左传昭公五年春正月季孙舍中军卑公室也罢中军季孙称左师
孟孙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初作中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各有一军家属季氏尽征之
无所入于公叔孙氏臣其子弟以父兄归公孟氏取其半焉复以子弟之半归公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
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又
欲取以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
曰七百里是礼记说每疑百里如何做得侯国又容得附庸所谓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必不止百里然此
处亦难考)社稷犹云公家是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
孙叔孙各有其一(左传昭公五年春正月季孙舍中军卑公室也罢中军季孙称左师
孟孙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初作中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各有一军家属季氏尽征之
无所入于公叔孙氏臣其子弟以父兄归公孟氏取其半焉复以子弟之半归公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
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又
欲取以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205-0458d.png
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
伐也此事理之至当(去声)不易之定体而一言尽其曲
折如此非圣人不能也(庆源辅氏曰不可伐而伐之则不仁不必伐而伐之则不
智非所当伐而伐之则悖礼犯义)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夫子指季孙冉有实与(去声)谋以夫子非之故归咎于
季氏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
伐也此事理之至当(去声)不易之定体而一言尽其曲
折如此非圣人不能也(庆源辅氏曰不可伐而伐之则不仁不必伐而伐之则不
智非所当伐而伐之则悖礼犯义)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夫子指季孙冉有实与(去声)谋以夫子非之故归咎于
季氏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205-0459a.png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任平声焉于虔反相去声下同)
周任古之良史陈布也列位也相瞽者之相也言二
子不欲则当谏谏而不听则当去也(朱子曰相亦是赞相之义瞽者
之相亦是如此○双峰饶氏曰冉有真与谋子路只是不能谏止危未至于颠故持之使不至颠颠则既
踣须扶起之)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兕徐履反柙户甲反椟音独与平声)
兕野牛也(赵氏曰兕似牛一角毛青皮坚可为铠)柙槛也椟匮也言在
周任古之良史陈布也列位也相瞽者之相也言二
子不欲则当谏谏而不听则当去也(朱子曰相亦是赞相之义瞽者
之相亦是如此○双峰饶氏曰冉有真与谋子路只是不能谏止危未至于颠故持之使不至颠颠则既
踣须扶起之)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兕徐履反柙户甲反椟音独与平声)
兕野牛也(赵氏曰兕似牛一角毛青皮坚可为铠)柙槛也椟匮也言在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205-0459b.png
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明二子居其
位而不去则季氏之恶己不得不任其责也(朱子曰虎在山
龟玉在他处不干典守者事今在柙中走了椟中毁了便是典守者之过○厚斋冯氏曰二子居其位而
不去夫子称为具臣者以此)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夫音扶)
固谓城郭完固费(音秘)季氏之私邑此则冉有之饰辞
然亦可见其实与季氏之谋矣(勉斋黄氏曰冉有此言但知费为季氏之
位而不去则季氏之恶己不得不任其责也(朱子曰虎在山
龟玉在他处不干典守者事今在柙中走了椟中毁了便是典守者之过○厚斋冯氏曰二子居其位而
不去夫子称为具臣者以此)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夫音扶)
固谓城郭完固费(音秘)季氏之私邑此则冉有之饰辞
然亦可见其实与季氏之谋矣(勉斋黄氏曰冉有此言但知费为季氏之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205-0459c.png
邑而为季氏子孙谋也岂复知有鲁哉○齐氏曰孔子之为司寇也使仲由堕费而求乃谋伐颛臾以益
费是孔子弱三家以强公室而求反之故孔子惟深责冉求以为非由本意也)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音扶舍上声)
欲之谓贪其利(梅岩胡氏曰求以为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从欲字发明切责
之)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寡谓民少贫谓财乏均谓各得其分(去声)安谓上下相
费是孔子弱三家以强公室而求反之故孔子惟深责冉求以为非由本意也)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音扶舍上声)
欲之谓贪其利(梅岩胡氏曰求以为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从欲字发明切责
之)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寡谓民少贫谓财乏均谓各得其分(去声)安谓上下相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205-0459d.png
安季氏之欲取颛臾患寡与贫耳然是时季氏据国
而鲁君无民则不均矣君弱臣强互生嫌隙(乞逆反)则
不安矣均则不患于贫而和和则不患于寡而安安
则不相疑忌而无倾覆之患(朱子曰不均不和不安在当时有难显言者故
夫子微辞以告之语虽略而意则详也○双峰饶氏曰均无贫以下文理参差与上文不相当对何也曰
上两句以贫与寡对说下三句又错综说大抵贫多起于不均均则彼此皆足而无贫故曰均无贫不和
则争争则土地虽广人民虽众而心常以为寡惟和而不争则虽寡亦不见其为寡矣故曰和无寡倾覆
生于不安人心苟安则祸乱不作自无倾覆之患矣故曰安无倾均无贫而后能和和无寡而后能安三
而鲁君无民则不均矣君弱臣强互生嫌隙(乞逆反)则
不安矣均则不患于贫而和和则不患于寡而安安
则不相疑忌而无倾覆之患(朱子曰不均不和不安在当时有难显言者故
夫子微辞以告之语虽略而意则详也○双峰饶氏曰均无贫以下文理参差与上文不相当对何也曰
上两句以贫与寡对说下三句又错综说大抵贫多起于不均均则彼此皆足而无贫故曰均无贫不和
则争争则土地虽广人民虽众而心常以为寡惟和而不争则虽寡亦不见其为寡矣故曰和无寡倾覆
生于不安人心苟安则祸乱不作自无倾覆之患矣故曰安无倾均无贫而后能和和无寡而后能安三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205-0460a.png
者又自相因○郑氏曰有国家者不患民之寡患无上下之分而患于不均不患财之乏而患在失上下
之心而至于不均也均则民志定定则不贫和则民志一一则不寡不贫不寡则安矣安则不倾○厚斋
冯氏曰夫子称有国有家者正指鲁与季氏言之)
夫(音扶)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之
内治(去声)脩然后远人服有不服则脩德以来之亦不
当勤兵于远(新安陈氏曰夫如是总包括上三句即所谓内治脩也今不均不安既与内治
脩反矣又欲兴兵黩武则与脩文德反矣)
之心而至于不均也均则民志定定则不贫和则民志一一则不寡不贫不寡则安矣安则不倾○厚斋
冯氏曰夫子称有国有家者正指鲁与季氏言之)
夫(音扶)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之
内治(去声)脩然后远人服有不服则脩德以来之亦不
当勤兵于远(新安陈氏曰夫如是总包括上三句即所谓内治脩也今不均不安既与内治
脩反矣又欲兴兵黩武则与脩文德反矣)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205-0460b.png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
析而不能守也
子路虽不与(音预)谋而素不能辅之以义亦不得为无
罪故并(去声)责之远人谓颛臾(或曰颛臾在邦域中如何谓之远人双峰饶氏
曰远人不特远夷中庸柔远人在怀诸侯之上夫子以萧墙对颛臾则萧墙近颛臾远其为远人可知)
分崩离析谓四分公室家臣屡叛(左传定公五年九月阳虎囚季桓子
及公父文伯桓子之从父昆弟也虎欲为乱恐二子不从故囚之而逐仲梁怀十月丁亥杀公何藐季氏
族己丑盟桓子于稷门之内鲁南城门庚寅大诅逐公父歜即文伯及泰遄皆奔齐八年季寤桓子之弟
析而不能守也
子路虽不与(音预)谋而素不能辅之以义亦不得为无
罪故并(去声)责之远人谓颛臾(或曰颛臾在邦域中如何谓之远人双峰饶氏
曰远人不特远夷中庸柔远人在怀诸侯之上夫子以萧墙对颛臾则萧墙近颛臾远其为远人可知)
分崩离析谓四分公室家臣屡叛(左传定公五年九月阳虎囚季桓子
及公父文伯桓子之从父昆弟也虎欲为乱恐二子不从故囚之而逐仲梁怀十月丁亥杀公何藐季氏
族己丑盟桓子于稷门之内鲁南城门庚寅大诅逐公父歜即文伯及泰遄皆奔齐八年季寤桓子之弟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205-0460c.png
公锄极桓子族子公山不狃费宰皆不得志于季氏叔孙辄叔孙氏庶子无宠于叔孙氏叔仲志叔孙带
之孙不得志于鲁故五人因阳虎阳虎欲去三桓以季寤代季氏叔孙辄更叔孙氏已更孟氏十月将享
季氏于蒲团而杀之阳虎前驱林楚御桓子以适孟氏阳虎劫公与武叔以伐孟氏公敛处父帅成人自
上东门入与阳氏战于南门之内阳氏败阳虎说音脱甲如公宫取宝玉大弓以出入于欢阳关以叛)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
墙之内也
干楯也(楯垂尹反兵器也正作盾)戈戟也萧墙屏(音丙)也(问萧墙朱子曰据郑
注云诸侯至屏内当有肃敬之意未知是否○厚斋冯氏曰萧肃也臣之见君至屏而加肃故曰萧墙)
之孙不得志于鲁故五人因阳虎阳虎欲去三桓以季寤代季氏叔孙辄更叔孙氏已更孟氏十月将享
季氏于蒲团而杀之阳虎前驱林楚御桓子以适孟氏阳虎劫公与武叔以伐孟氏公敛处父帅成人自
上东门入与阳氏战于南门之内阳氏败阳虎说音脱甲如公宫取宝玉大弓以出入于欢阳关以叛)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
墙之内也
干楯也(楯垂尹反兵器也正作盾)戈戟也萧墙屏(音丙)也(问萧墙朱子曰据郑
注云诸侯至屏内当有肃敬之意未知是否○厚斋冯氏曰萧肃也臣之见君至屏而加肃故曰萧墙)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205-0460d.png
言不均不和内变将作其后哀公果欲以越伐鲁而
去(上声)季氏(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欲求诸侯师以逐之三桓亦
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隙也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
如越)○谢氏曰当是时三家强公室弱冉求又欲伐颛
臾以附益之夫子所以深罪之为(去声)其瘠鲁以肥三
家也洪氏曰二子仕于季氏凡季氏所欲为必以告
于夫子则因夫子之言而救止者宜亦多矣伐颛臾
之事不见(形甸反)于经传(去声)其以夫子之言而止也与
去(上声)季氏(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欲求诸侯师以逐之三桓亦
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隙也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
如越)○谢氏曰当是时三家强公室弱冉求又欲伐颛
臾以附益之夫子所以深罪之为(去声)其瘠鲁以肥三
家也洪氏曰二子仕于季氏凡季氏所欲为必以告
于夫子则因夫子之言而救止者宜亦多矣伐颛臾
之事不见(形甸反)于经传(去声)其以夫子之言而止也与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205-0461a.png
(音余○豫章罗氏曰昔季氏伐颛臾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其后阳虎果囚
季桓子圣人之言不可为万世法哉自三代而下人主不师孔子之言不戒季氏之事而被萧墙之害者
多矣○厚斋冯氏曰圣门纪录问答多单辞只语无文章可观唯此章数百辞折难抑扬优游反覆所宜
深味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
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先王之制诸侯不得变礼乐专征伐(礼王制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
季桓子圣人之言不可为万世法哉自三代而下人主不师孔子之言不戒季氏之事而被萧墙之害者
多矣○厚斋冯氏曰圣门纪录问答多单辞只语无文章可观唯此章数百辞折难抑扬优游反覆所宜
深味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
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先王之制诸侯不得变礼乐专征伐(礼王制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205-0461b.png
从者君流放也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
后杀)陪臣家臣也(吴氏曰陪重也大夫于天子家臣于诸侯皆称陪臣此谓家臣也)逆
理愈甚则其失之愈速大约世数不过如此(厚斋冯氏曰先
王之时五礼六乐掌之以宗伯九伐之法掌之以司马礼乐征伐之权在上而下莫敢干也至自诸侯出
则逆理矣然苟可自诸侯出则亦可自大夫出而逆理甚矣苟可自大夫出则陪臣亦可执国命而逆理
愈甚矣○双峰饶氏曰天下无道先从礼乐上僭起礼乐乱则征伐之权亦为之下移矣礼乐之中礼先
而乐后盖礼者道之节文有礼则上下之分定礼乱则便不和不和则争争则征伐之所从起征是上伐
下伐是诸侯互相侵伐是以治天下者先要于礼上整顿○吴氏曰十世五世三世言其极大约不出此
后杀)陪臣家臣也(吴氏曰陪重也大夫于天子家臣于诸侯皆称陪臣此谓家臣也)逆
理愈甚则其失之愈速大约世数不过如此(厚斋冯氏曰先
王之时五礼六乐掌之以宗伯九伐之法掌之以司马礼乐征伐之权在上而下莫敢干也至自诸侯出
则逆理矣然苟可自诸侯出则亦可自大夫出而逆理甚矣苟可自大夫出则陪臣亦可执国命而逆理
愈甚矣○双峰饶氏曰天下无道先从礼乐上僭起礼乐乱则征伐之权亦为之下移矣礼乐之中礼先
而乐后盖礼者道之节文有礼则上下之分定礼乱则便不和不和则争争则征伐之所从起征是上伐
下伐是诸侯互相侵伐是以治天下者先要于礼上整顿○吴氏曰十世五世三世言其极大约不出此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205-0461c.png
故称盖以疑之下章戒窃权者此戒失权者)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言不得专政(庆源辅氏曰天下有道诸侯既不得变礼乐专征伐则大夫亦岂得而专国政
哉)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其廉反)其口使不敢言也
(庆源辅氏曰下无私议此有道之极致大验使下尚有窃议者则上之人于道犹有慊必至于庶人自然
不议方为有道之极)○此章通论天下之势(南轩张氏曰礼乐征伐天子之事也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言不得专政(庆源辅氏曰天下有道诸侯既不得变礼乐专征伐则大夫亦岂得而专国政
哉)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其廉反)其口使不敢言也
(庆源辅氏曰下无私议此有道之极致大验使下尚有窃议者则上之人于道犹有慊必至于庶人自然
不议方为有道之极)○此章通论天下之势(南轩张氏曰礼乐征伐天子之事也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205-0461d.png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矣盖天子得其道则权纲在已而在下莫敢干之也所谓自天子出者
天子亦岂敢以己意可专而以私意加于其间哉亦曰奉天理而已矣此之谓得其道若上失其道则纲
维解纽而诸侯得以窃乘之礼乐征伐将专行而莫顾矣若诸侯可以窃之于天子则大夫亦可以窃之
于诸侯而陪臣亦可以窃之于大夫矣其理之逆必至于此也所以有十世五世三世之异者尹氏谓于
理愈逆则其亡愈近是也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者政出于一也庶人不议者民志定于下而无所私
议也○止斋陈氏曰此章备春秋之终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春秋以前时节自诸侯出隐桓庄闵之
春秋也自大夫出僖文宣成之春秋也陪臣执国命襄昭定哀之春秋也○新安陈氏曰此章自有道及
于无道末又因无道而及于有道其欲维持名分挽今而返之古欤)
天子亦岂敢以己意可专而以私意加于其间哉亦曰奉天理而已矣此之谓得其道若上失其道则纲
维解纽而诸侯得以窃乘之礼乐征伐将专行而莫顾矣若诸侯可以窃之于天子则大夫亦可以窃之
于诸侯而陪臣亦可以窃之于大夫矣其理之逆必至于此也所以有十世五世三世之异者尹氏谓于
理愈逆则其亡愈近是也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者政出于一也庶人不议者民志定于下而无所私
议也○止斋陈氏曰此章备春秋之终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春秋以前时节自诸侯出隐桓庄闵之
春秋也自大夫出僖文宣成之春秋也陪臣执国命襄昭定哀之春秋也○新安陈氏曰此章自有道及
于无道末又因无道而及于有道其欲维持名分挽今而返之古欤)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205-0462a.png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
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夫音扶)
鲁自文公薨公子遂杀子赤立宣公而君失其政(左传
文公十八年文公二妃敬赢生宣公敬赢嬖而私事襄仲公子遂襄仲欲立之叔仲惠伯不可仲见于齐
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冬十月仲杀恶及视恶太子视其母弟而立宣公夫人姜氏归于齐
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新安倪氏曰春秋是年书冬十月子卒公羊传曰子
卒者孰谓谓子赤也何以不日隐之也何隐尔弑也是子卒之书左氏以为恶公羊以为赤集注曰子赤
本公羊传也)历成襄昭定凡五公逮及也自季武子始专
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夫音扶)
鲁自文公薨公子遂杀子赤立宣公而君失其政(左传
文公十八年文公二妃敬赢生宣公敬赢嬖而私事襄仲公子遂襄仲欲立之叔仲惠伯不可仲见于齐
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冬十月仲杀恶及视恶太子视其母弟而立宣公夫人姜氏归于齐
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新安倪氏曰春秋是年书冬十月子卒公羊传曰子
卒者孰谓谓子赤也何以不日隐之也何隐尔弑也是子卒之书左氏以为恶公羊以为赤集注曰子赤
本公羊传也)历成襄昭定凡五公逮及也自季武子始专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205-0462b.png
国政历悼平桓子凡四世而为家臣阳虎所执(张存中曰
见前章集注家臣屡叛下)三桓三家皆桓公之后此以前章之说
推之而知其当然也○此章专论鲁事疑与前章皆
定公时语(双峰饶氏曰此章大意正接前章自大夫出一条而言)苏氏曰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宜诸侯之强也而鲁以失政(陈氏曰鲁虽无
桓文之霸然征伐亦不无按春秋可见凡兴兵非奉王命及请命而擅兴者皆谓之征伐自诸侯出鲁岂
得为无僣者)政逮于大夫宜大夫之强也而三桓以微何
也强生于安安生于上下之分(扶问反)定今诸侯大夫
见前章集注家臣屡叛下)三桓三家皆桓公之后此以前章之说
推之而知其当然也○此章专论鲁事疑与前章皆
定公时语(双峰饶氏曰此章大意正接前章自大夫出一条而言)苏氏曰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宜诸侯之强也而鲁以失政(陈氏曰鲁虽无
桓文之霸然征伐亦不无按春秋可见凡兴兵非奉王命及请命而擅兴者皆谓之征伐自诸侯出鲁岂
得为无僣者)政逮于大夫宜大夫之强也而三桓以微何
也强生于安安生于上下之分(扶问反)定今诸侯大夫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205-0462c.png
皆陵其上则无以令其下矣故皆不久而失之也(或问
田恒三晋何以不失朱子曰孔子之言常理也如书言惠迪吉从逆凶易言积善馀庆不善馀殃者也气
数舛戾则当然而不然者多矣孰得而齐之况田恒三晋传世亦皆不过五六胡氏又以后世篡夺之迹
考之如莽懿高欢杨坚五胡十国南朝四姓五代八氏皆得之非道或止其身或子孙四五传而极矣唯
晋祚差永而史谓元帝牛姓犹吕政之绍嬴以此论之常理未尝不验也天定胜人其此之谓欤○南轩
张氏曰斯言发于鲁定之世盖鲁自宣公赖襄仲而立而三家始盛专制鲁国之赋而禄去公室矣又一
世而政悉移于大夫自成公而下为国君者拱手听命而已孔子于禄去公室政在大夫而知三桓子孙
之必微以理之顺逆势之陵犯而知之也夫三家视其君而起不夺不厌之心则夫陪臣视之亦何惮而
田恒三晋何以不失朱子曰孔子之言常理也如书言惠迪吉从逆凶易言积善馀庆不善馀殃者也气
数舛戾则当然而不然者多矣孰得而齐之况田恒三晋传世亦皆不过五六胡氏又以后世篡夺之迹
考之如莽懿高欢杨坚五胡十国南朝四姓五代八氏皆得之非道或止其身或子孙四五传而极矣唯
晋祚差永而史谓元帝牛姓犹吕政之绍嬴以此论之常理未尝不验也天定胜人其此之谓欤○南轩
张氏曰斯言发于鲁定之世盖鲁自宣公赖襄仲而立而三家始盛专制鲁国之赋而禄去公室矣又一
世而政悉移于大夫自成公而下为国君者拱手听命而已孔子于禄去公室政在大夫而知三桓子孙
之必微以理之顺逆势之陵犯而知之也夫三家视其君而起不夺不厌之心则夫陪臣视之亦何惮而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205-0462d.png
不萌此心乎方三家专公室之禄而窃鲁国之政本其私意欲以利其子孙而岂知子孙之微实兆于此
哉○庆源辅氏曰此二章想只是一时之言分章者以前章通论天下之势后章论鲁事故于其中加孔
子曰三字而析为二章尔○厚斋冯氏曰昭公之乱乐祁曰鲁君必出政在季氏三世矣鲁之丧政四公
矣以此知当时智者已有此论夫子故述之○洪氏曰前言十世五世理也今言五世四世者实也非其
有而有者必失不宜大而大者必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便平声辟婢亦反)
友直则闻其过友谅(信也)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哉○庆源辅氏曰此二章想只是一时之言分章者以前章通论天下之势后章论鲁事故于其中加孔
子曰三字而析为二章尔○厚斋冯氏曰昭公之乱乐祁曰鲁君必出政在季氏三世矣鲁之丧政四公
矣以此知当时智者已有此论夫子故述之○洪氏曰前言十世五世理也今言五世四世者实也非其
有而有者必失不宜大而大者必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便平声辟婢亦反)
友直则闻其过友谅(信也)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205-0463a.png
(胡氏曰直者责善而无所回互谅者固执而无所更易多闻者有所参订而不胶偏见集注言友之之益
所谓闻过则真有所闻所谓进于诚明则犹有待于进也盖友谅与多闻未即至于诚明而诚明可由是
而入耳)便习熟也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胡氏曰便顺适也字
书云安也顺适且安故云习熟也便辟书注以为足恭是也)善柔谓工于媚悦而
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三者损益正
相反也(双峰饶氏曰与直者友则有过必闻与谅者友则信实相示与多闻者友则多识前言往
行知识日广三者虽常情所敬惮然友之却有益便辟者威仪习熟善柔者每事阿顺便佞者语言可听
三者皆常情所狎悦而友之却有损举三者为劝又举三者为戒)○尹氏曰自天子
所谓闻过则真有所闻所谓进于诚明则犹有待于进也盖友谅与多闻未即至于诚明而诚明可由是
而入耳)便习熟也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胡氏曰便顺适也字
书云安也顺适且安故云习熟也便辟书注以为足恭是也)善柔谓工于媚悦而
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三者损益正
相反也(双峰饶氏曰与直者友则有过必闻与谅者友则信实相示与多闻者友则多识前言往
行知识日广三者虽常情所敬惮然友之却有益便辟者威仪习熟善柔者每事阿顺便佞者语言可听
三者皆常情所狎悦而友之却有损举三者为劝又举三者为戒)○尹氏曰自天子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205-0463b.png
以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而其损益有如是
者可不谨哉(或问三友之说尽于集注之说而已矣朱子曰是亦释其文之正意云尔若推
而言之则是三者之于人皆有薰陶渐渍之益焉皆有严惮畏谨之益焉皆有兴起慕效之益焉不但如
彼之所言而已也曰损者之友其相反柰何曰便辟则无责善之诚矣善柔则无固守之节矣便佞则无
贯通之实矣○南轩张氏曰友者所以辅成己德者直者有过必闻谅者忠信相与多闻者知识可广是
三者友之则使人常怀进脩而不敢自足得不日益乎便辟便佞谓便于辟与佞者善柔谓善为柔者辟
则容止足恭柔则每事卑屈佞则巧言为悦是三者友之则使人日趋于骄惰焉得不日损乎自天子至
于庶人皆当谨乎此也○吴氏曰益者增其所未能损者坏其所本有友道损益岂止于三夫子盖略言
者可不谨哉(或问三友之说尽于集注之说而已矣朱子曰是亦释其文之正意云尔若推
而言之则是三者之于人皆有薰陶渐渍之益焉皆有严惮畏谨之益焉皆有兴起慕效之益焉不但如
彼之所言而已也曰损者之友其相反柰何曰便辟则无责善之诚矣善柔则无固守之节矣便佞则无
贯通之实矣○南轩张氏曰友者所以辅成己德者直者有过必闻谅者忠信相与多闻者知识可广是
三者友之则使人常怀进脩而不敢自足得不日益乎便辟便佞谓便于辟与佞者善柔谓善为柔者辟
则容止足恭柔则每事卑屈佞则巧言为悦是三者友之则使人日趋于骄惰焉得不日损乎自天子至
于庶人皆当谨乎此也○吴氏曰益者增其所未能损者坏其所本有友道损益岂止于三夫子盖略言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205-0463c.png
之从是推之皆可求也三乐亦然)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乐五教反礼乐之乐
音岳骄乐宴乐之乐音洛)
节谓辨其制度声容之节(新安陈氏曰礼之制度乐之声容)骄乐则
侈肆而不知节佚游则惰慢而恶(乌故反)闻善宴乐则
淫溺而狎小人三者损益亦相反也(朱子曰三乐惟宴乐最可畏所
谓宴安酖毒是也三者如骄乐只是放恣侈靡最害事到得宴乐便是狎近小人疏远君子○或问三者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乐五教反礼乐之乐
音岳骄乐宴乐之乐音洛)
节谓辨其制度声容之节(新安陈氏曰礼之制度乐之声容)骄乐则
侈肆而不知节佚游则惰慢而恶(乌故反)闻善宴乐则
淫溺而狎小人三者损益亦相反也(朱子曰三乐惟宴乐最可畏所
谓宴安酖毒是也三者如骄乐只是放恣侈靡最害事到得宴乐便是狎近小人疏远君子○或问三者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205-0463d.png
之为益曰君子之于礼乐也讲明不置则存之熟是非不谬则守之正存之熟则内有以养其庄敬和乐
之实守之正则外有以善其威仪节奏之文与夫道人善而悦慕勉强之意新多贤友而直谅多闻之士
集乐是三者而不已焉虽欲不收其放心以进于善亦不可得矣其为益岂不大哉曰损者之相反柰何
曰骄乐则不敬不和矣佚游则忌人之善矣宴乐则惮亲胜已矣○南轩张氏曰乐节礼乐则足以养中
和之德乐道人之善则足以扩忠恕之心乐多贤友则足以赖辅成之功是乌得不日益乎乐骄乐则长
傲乐佚游则志荒乐宴乐则志溺是乌得不日损乎损益之原存于敬肆而已○勉斋黄氏曰节礼乐者
欲其循规蹈矩而不敢纵肆也道人善者志于为善以成其身也多贤友者乐于取友以自规正也骄乐
者恃气以凌物则不复循规蹈矩矣佚游者怠惰而自适则不复志于为善矣宴乐者多欲以求安则不
之实守之正则外有以善其威仪节奏之文与夫道人善而悦慕勉强之意新多贤友而直谅多闻之士
集乐是三者而不已焉虽欲不收其放心以进于善亦不可得矣其为益岂不大哉曰损者之相反柰何
曰骄乐则不敬不和矣佚游则忌人之善矣宴乐则惮亲胜已矣○南轩张氏曰乐节礼乐则足以养中
和之德乐道人之善则足以扩忠恕之心乐多贤友则足以赖辅成之功是乌得不日益乎乐骄乐则长
傲乐佚游则志荒乐宴乐则志溺是乌得不日损乎损益之原存于敬肆而已○勉斋黄氏曰节礼乐者
欲其循规蹈矩而不敢纵肆也道人善者志于为善以成其身也多贤友者乐于取友以自规正也骄乐
者恃气以凌物则不复循规蹈矩矣佚游者怠惰而自适则不复志于为善矣宴乐者多欲以求安则不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205-0464a.png
复望人之规正矣此其所以相反也○双峰饶氏曰节礼乐三句都是天理一边骄乐三句都是人欲一
边心向天理上则德日进而有益心向人欲上则德日退而有损○节礼乐只是谨之于毫釐之际不教
他过亦不教他不及○骄乐是奢侈如峻字雕墙之类佚游如从流上下博奕田猎之类宴乐如饮食声
色之类○吴氏曰骄乐以骄为乐宴乐以宴为乐宴合食也易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饮食宴乐之合于
礼者何可废但不可以是为乐而荒淫耳)○尹氏曰君子之于好乐(并去声)
可不谨哉(觉轩蔡氏曰三友损益之资于外者三乐损益之发于中者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
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边心向天理上则德日进而有益心向人欲上则德日退而有损○节礼乐只是谨之于毫釐之际不教
他过亦不教他不及○骄乐是奢侈如峻字雕墙之类佚游如从流上下博奕田猎之类宴乐如饮食声
色之类○吴氏曰骄乐以骄为乐宴乐以宴为乐宴合食也易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饮食宴乐之合于
礼者何可废但不可以是为乐而荒淫耳)○尹氏曰君子之于好乐(并去声)
可不谨哉(觉轩蔡氏曰三友损益之资于外者三乐损益之发于中者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
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205-0464b.png
君子有德位之通称(胡氏曰不亦君子乎专以德言无君子莫治野人专以位言此
章君子兼德位而言)愆过也瞽无目不能察言观色○尹氏曰
时然后言则无三者之过矣(朱子曰圣人此言只是戒人言语以时不可妄
发○南轩张氏曰言而当其可非养之有素者不能然也不然鲜不蹈此三愆者矣○勉斋黄氏曰言有
及未及者或数人侍坐长者当先言不言则及少者或君子先有问则承问者当先对不以少长拘也既
有及未及而又有未见颜色者虽及之而言亦须观长者颜色或意他在或有不乐则亦未审言也○汪
氏曰时然后言断尽此章可与言否各有其时时未可言而遽言是躁急而不逊时可以言而不言是隐
匿而不发不躁不隐时可以言而或所与言者意不在是则亦非可言之时也不察而强聒之非惟不入
章君子兼德位而言)愆过也瞽无目不能察言观色○尹氏曰
时然后言则无三者之过矣(朱子曰圣人此言只是戒人言语以时不可妄
发○南轩张氏曰言而当其可非养之有素者不能然也不然鲜不蹈此三愆者矣○勉斋黄氏曰言有
及未及者或数人侍坐长者当先言不言则及少者或君子先有问则承问者当先对不以少长拘也既
有及未及而又有未见颜色者虽及之而言亦须观长者颜色或意他在或有不乐则亦未审言也○汪
氏曰时然后言断尽此章可与言否各有其时时未可言而遽言是躁急而不逊时可以言而不言是隐
匿而不发不躁不隐时可以言而或所与言者意不在是则亦非可言之时也不察而强聒之非惟不入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205-0464c.png
其耳或反贻其怒矣谓之瞽可也○云峰胡氏曰言贵乎时中躁者先时而过乎中隐者后时而不及乎
中瞽者冥然不知所谓中者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
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
在得
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厚斋冯氏曰血禀于阴行
于脉之内而为荣气禀于阳行于脉之外而为卫)得贪得也随时知戒以理
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也○范氏曰圣人同于人者
中瞽者冥然不知所谓中者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
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
在得
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厚斋冯氏曰血禀于阴行
于脉之内而为荣气禀于阳行于脉之外而为卫)得贪得也随时知戒以理
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也○范氏曰圣人同于人者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205-0464d.png
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
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
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
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邵也(朱子曰人之血气固有强弱然而志
气则无时而衰苟常持得这志纵血气衰极也不由他又曰到老而不屈者此是志气血气虽有盛衰君
子常当随其偏处警戒勿为血气所役也人之血气衰时则义心亦从而衰夫子三戒正为血气而言又
曰气只是一个气便浩然之气也只是这个气但只是以道义充养起来及养得浩然却又能配义与道
也○南轩张氏曰人有血气身役于血气有始终盛衰之不同则其所役亦随而异夫血气未定则动而
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
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
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邵也(朱子曰人之血气固有强弱然而志
气则无时而衰苟常持得这志纵血气衰极也不由他又曰到老而不屈者此是志气血气虽有盛衰君
子常当随其偏处警戒勿为血气所役也人之血气衰时则义心亦从而衰夫子三戒正为血气而言又
曰气只是一个气便浩然之气也只是这个气但只是以道义充养起来及养得浩然却又能配义与道
也○南轩张氏曰人有血气身役于血气有始终盛衰之不同则其所役亦随而异夫血气未定则动而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205-0465a.png
好色血气方刚则锐而好斗血气既衰则歉而志得凡民皆然为其所役者也于此而知戒则义理存义
理存则不为其所役矣此学者所当警惧而不忘者也○勉斋黄氏曰三者自少至老皆所当戒然三者
之好又各随其血气而有最甚者焉故各指其最甚者而使之深戒也血气未定不能胜人而志气尚锐
岁月尚长亦未急于贪得故惟色为可戒盖男女之欲惟年少为最甚者也血气既刚则涉历既深而贪
得之念尚如未定之日惟其刚强有足恃者故惟斗为可戒血气既衰则色与斗之念皆无足逞者而日
暮途远忧戚百集故于得为可戒也○庆源辅氏曰人之血气未定则常动而易流方刚则勇锐而好胜
既衰则收敛而多贪此血气之变也常动而易流则戒色勇锐而好胜则戒斗收敛而多贪则戒得此志
气之常也常者为主而使变者不得肆焉此圣贤之学而君子终身之务也○双峰饶氏曰魂者气之灵
理存则不为其所役矣此学者所当警惧而不忘者也○勉斋黄氏曰三者自少至老皆所当戒然三者
之好又各随其血气而有最甚者焉故各指其最甚者而使之深戒也血气未定不能胜人而志气尚锐
岁月尚长亦未急于贪得故惟色为可戒盖男女之欲惟年少为最甚者也血气既刚则涉历既深而贪
得之念尚如未定之日惟其刚强有足恃者故惟斗为可戒血气既衰则色与斗之念皆无足逞者而日
暮途远忧戚百集故于得为可戒也○庆源辅氏曰人之血气未定则常动而易流方刚则勇锐而好胜
既衰则收敛而多贪此血气之变也常动而易流则戒色勇锐而好胜则戒斗收敛而多贪则戒得此志
气之常也常者为主而使变者不得肆焉此圣贤之学而君子终身之务也○双峰饶氏曰魂者气之灵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205-0465b.png
魄者血之灵心是魂魄之合气属天血属地心属人人者天地之心心是血气之主能持其志则血气皆
听命于心不能持其志则心反听命于血气○新安陈氏曰三戒皆随时而就众人所易犯者言也朱子
欲以理胜气则不为血气所使范氏欲以志帅气则不为血气所动意不相远志亦定向于理而已○新
安倪氏曰年弥高德弥邵出扬雄法言邵亦高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者严惮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知其可
畏则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已者而赋畀之正可以
不失矣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者不得
听命于心不能持其志则心反听命于血气○新安陈氏曰三戒皆随时而就众人所易犯者言也朱子
欲以理胜气则不为血气所使范氏欲以志帅气则不为血气所动意不相远志亦定向于理而已○新
安倪氏曰年弥高德弥邵出扬雄法言邵亦高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者严惮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知其可
畏则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已者而赋畀之正可以
不失矣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者不得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205-0465c.png
不畏之矣(程子曰畏圣人之言则可以进德○朱子曰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齿有德
之大人○畏天命三字好自理会得道理便谨去做不敢违便是畏之也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与夫戒谨
恐惧皆所以畏天命○要𦂳须是知得天命即是天理若不先知这道理自是懵然何由知其可畏才知
得便自不容不畏)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侮戏玩也不知天命故不识义理而无所忌惮如此
○尹氏曰三畏者脩己之诚当然也(汪氏曰尹氏此说所以别夫众
人怵迫于利害之畏也)小人不务脩身诚已则何畏之有(南轩张氏
之大人○畏天命三字好自理会得道理便谨去做不敢违便是畏之也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与夫戒谨
恐惧皆所以畏天命○要𦂳须是知得天命即是天理若不先知这道理自是懵然何由知其可畏才知
得便自不容不畏)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侮戏玩也不知天命故不识义理而无所忌惮如此
○尹氏曰三畏者脩己之诚当然也(汪氏曰尹氏此说所以别夫众
人怵迫于利害之畏也)小人不务脩身诚已则何畏之有(南轩张氏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205-0465d.png
曰畏天命奉顺而不敢逆也畏大人尊严而不敢易也畏圣人之言佩服而惟恐违也然而是三言主于
畏天命盖其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亦以其知天命之可畏而已小人不知天命之所存是以冥行而莫之
畏不畏天命则其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亦无所不至矣大人德与位之通称也○孟子谓说大人则藐之
与斯言有以异乎孟子之言谓当正义以告之不当为其势位所动耳若夫尊严之分则固未尝不存也
言各有所指耳○赵氏曰大人有德位者之称是天命之所存圣人之言谓方册之所载是天命之所发
也○厚斋冯氏曰此以上五章皆三事皆规诲之辞非必一时之言记者以类相从耳○新安陈氏曰三
畏本平说上一节本无知字意然以小人不知天命推之则见得君子所以畏天命者以其知天命也故
集注于上一节亦两以知字言之欲知天命者可不格物以致其知欲畏天命者可不诚意以正其心哉)
畏天命盖其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亦以其知天命之可畏而已小人不知天命之所存是以冥行而莫之
畏不畏天命则其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亦无所不至矣大人德与位之通称也○孟子谓说大人则藐之
与斯言有以异乎孟子之言谓当正义以告之不当为其势位所动耳若夫尊严之分则固未尝不存也
言各有所指耳○赵氏曰大人有德位者之称是天命之所存圣人之言谓方册之所载是天命之所发
也○厚斋冯氏曰此以上五章皆三事皆规诲之辞非必一时之言记者以类相从耳○新安陈氏曰三
畏本平说上一节本无知字意然以小人不知天命推之则见得君子所以畏天命者以其知天命也故
集注于上一节亦两以知字言之欲知天命者可不格物以致其知欲畏天命者可不诚意以正其心哉)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205-0466a.png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困谓有所不通言人之气质不同大约有此四等○
杨氏曰生知学知以至困学虽其质不同然及其知
之一也故君子惟学之为贵困而不学然后为下(朱子
曰生知者尧舜孔子也学知者禹稷颜回也困者行有不得之谓知其困而学焉以增益其不能此困而
学之之事也亦以卑矣然能从事于斯则其成犹不在善人君子之后不能从事于斯则靡然流于下愚
而不知返均之困耳而二者相去之间如是之远学与不学之异耳○或问气质四等之说曰人之生也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困谓有所不通言人之气质不同大约有此四等○
杨氏曰生知学知以至困学虽其质不同然及其知
之一也故君子惟学之为贵困而不学然后为下(朱子
曰生知者尧舜孔子也学知者禹稷颜回也困者行有不得之谓知其困而学焉以增益其不能此困而
学之之事也亦以卑矣然能从事于斯则其成犹不在善人君子之后不能从事于斯则靡然流于下愚
而不知返均之困耳而二者相去之间如是之远学与不学之异耳○或问气质四等之说曰人之生也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205-0466b.png
气质之禀清明纯粹绝无查滓则于天地之性无所间隔而凡义理之当然有不待学而了然于胸中者
所谓生而知之圣人也其不及此者则以昏明清浊正偏纯驳之多少胜负为差其或得于清明纯粹而
不能无少查滓者则虽未免乎少有间隔而其间易达其碍易通故于其所未通者必知学以通之而其
学也则亦无不通矣所谓学而知之大贤也或得于昏浊偏驳之多而不能无少清明纯粹者则必其窒
塞不通然后知学其学又未必无不通也所谓困而学之众人也至于昏浊偏驳之甚而无复少有清明
纯粹之气则虽有不通而懵然莫觉以为当然终不知学以求其通也此则下民而已矣○南轩张氏曰
困学虽在二者下然而至则一者以其性之本善故尔困而不学是自暴自弃则为下愚矣又曰中庸言
及其知之则一者言其终所至之同也此有三等之分者言其始所进之异也○庆源辅氏曰人之气质
所谓生而知之圣人也其不及此者则以昏明清浊正偏纯驳之多少胜负为差其或得于清明纯粹而
不能无少查滓者则虽未免乎少有间隔而其间易达其碍易通故于其所未通者必知学以通之而其
学也则亦无不通矣所谓学而知之大贤也或得于昏浊偏驳之多而不能无少清明纯粹者则必其窒
塞不通然后知学其学又未必无不通也所谓困而学之众人也至于昏浊偏驳之甚而无复少有清明
纯粹之气则虽有不通而懵然莫觉以为当然终不知学以求其通也此则下民而已矣○南轩张氏曰
困学虽在二者下然而至则一者以其性之本善故尔困而不学是自暴自弃则为下愚矣又曰中庸言
及其知之则一者言其终所至之同也此有三等之分者言其始所进之异也○庆源辅氏曰人之气质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205-0466c.png
不同然及其知之则一者盖以人性之本善故耳是以君子唯学之为贵学则昏浊者可使清明偏驳者
可使纯粹惟其昏浊之甚自暴自弃而不自知有学焉此则所谓下愚之民也○凡心思智虑行止动作
有所窒塞而不得通则困之谓也○双峰饶氏曰生知学知困知属天质学不学属人事盖以气质言之
只有三等若民斯为下则全是人事不尽盖困是穷而不通之意四面都窒塞行不去了却愤悱夺发转
来为学如此尚可以勉进于中上若又困而不学则打入下等去更无可出时矣此圣人勉人务学处○
云峰胡氏曰以生知为上则学知者为中困知者为下矣而圣人不以品之下者遽绝之但曰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盖困而学犹可以进于上困而不学遂为下而无复上之望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可使纯粹惟其昏浊之甚自暴自弃而不自知有学焉此则所谓下愚之民也○凡心思智虑行止动作
有所窒塞而不得通则困之谓也○双峰饶氏曰生知学知困知属天质学不学属人事盖以气质言之
只有三等若民斯为下则全是人事不尽盖困是穷而不通之意四面都窒塞行不去了却愤悱夺发转
来为学如此尚可以勉进于中上若又困而不学则打入下等去更无可出时矣此圣人勉人务学处○
云峰胡氏曰以生知为上则学知者为中困知者为下矣而圣人不以品之下者遽绝之但曰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盖困而学犹可以进于上困而不学遂为下而无复上之望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205-0466d.png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难去声)
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
(形甸反)于面者猊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
必惩思义则得不苟(朱子曰视不为恶色所蔽为明听不为奸人所欺为聪若视听
糊涂是非不辨则下面诸事于当思处皆不知所以思矣有为气质所壅蔽有为私欲所壅蔽有为谗邪
所壅蔽若思明思聪便须去其壅蔽○新安倪氏曰视外明而听内明蔽是蔽于外壅是壅于内故集注
于视之明以无所蔽言于听之聪以无所壅言也)○程子曰九思各专其一
(朱子曰九思不是杂然而思当这一件上思这一件问各专其一是主一之义曰然○云峰胡氏曰事思
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
(形甸反)于面者猊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
必惩思义则得不苟(朱子曰视不为恶色所蔽为明听不为奸人所欺为聪若视听
糊涂是非不辨则下面诸事于当思处皆不知所以思矣有为气质所壅蔽有为私欲所壅蔽有为谗邪
所壅蔽若思明思聪便须去其壅蔽○新安倪氏曰视外明而听内明蔽是蔽于外壅是壅于内故集注
于视之明以无所蔽言于听之聪以无所壅言也)○程子曰九思各专其一
(朱子曰九思不是杂然而思当这一件上思这一件问各专其一是主一之义曰然○云峰胡氏曰事思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205-0467a.png
敬九思之一九思各专其一则皆主乎敬者也)谢氏曰未至于从(七恭反)容中
(去声)道无时而不自省(悉井反)察也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此之谓思诚(朱子曰视听如何要得他聪明如有物必有则只一个物自家各有个道理况
耳目之聪明得之于天本来自合如此只为私欲蔽惑而失其理圣人教人做工夫内外夹持积累成熟
便会无些子渗漏○又云忿思难如一朝之忿忘其身及其亲此不思难之故也○问人当随事而思若
无事而思则是妄想曰若闲时不思量义理则临事而思已无及若只块然守自家个躯壳直道有事方
思闲时却莫思量这却甚易只守此一句足矣何用事事须先理会何故中庸却不先说笃行之却先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大学何故不先便说正心诚意却先说致知是如何○南轩张氏曰九思
(去声)道无时而不自省(悉井反)察也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此之谓思诚(朱子曰视听如何要得他聪明如有物必有则只一个物自家各有个道理况
耳目之聪明得之于天本来自合如此只为私欲蔽惑而失其理圣人教人做工夫内外夹持积累成熟
便会无些子渗漏○又云忿思难如一朝之忿忘其身及其亲此不思难之故也○问人当随事而思若
无事而思则是妄想曰若闲时不思量义理则临事而思已无及若只块然守自家个躯壳直道有事方
思闲时却莫思量这却甚易只守此一句足矣何用事事须先理会何故中庸却不先说笃行之却先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大学何故不先便说正心诚意却先说致知是如何○南轩张氏曰九思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205-0467b.png
当乎此则思乎此天理所由扩而人欲所由遏也然是九者要当养之于未发之前而持之于方发之际
不然但欲察之于流而收之于暂则但见其纷扰而无力矣○勉斋黄氏曰九思固各专其一然随其所
当思而思焉则亦泛然而无统矣苟能以敬义为主戒惧谨独而无顷刻之失然后为能随其所当思而
思矣○双峰饶氏曰九者之目有次第视听色猊言是就自身说事疑忿得是就事上说一身之间视听
向前其次则有色猊又其次言出于口又其次见之行事视与听对色与猊对言与事对疑与忿对得又
是就事上说三者之中疑思问属知忿思难见得思义属行○齐氏曰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而今乃有九思彼为思而不学者言此为不思者而言也○新安陈氏曰君子苟未至于不思
而得当随时随处而各致其思则处己待人应事接物无不各中其则矣岂但九者而已哉冯氏谓九者
不然但欲察之于流而收之于暂则但见其纷扰而无力矣○勉斋黄氏曰九思固各专其一然随其所
当思而思焉则亦泛然而无统矣苟能以敬义为主戒惧谨独而无顷刻之失然后为能随其所当思而
思矣○双峰饶氏曰九者之目有次第视听色猊言是就自身说事疑忿得是就事上说一身之间视听
向前其次则有色猊又其次言出于口又其次见之行事视与听对色与猊对言与事对疑与忿对得又
是就事上说三者之中疑思问属知忿思难见得思义属行○齐氏曰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而今乃有九思彼为思而不学者言此为不思者而言也○新安陈氏曰君子苟未至于不思
而得当随时随处而各致其思则处己待人应事接物无不各中其则矣岂但九者而已哉冯氏谓九者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205-0467c.png
日用常行之要是也)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
闻其语矣(探吐南反)
真知善恶而诚好恶(并去声)之颜曾冉闵之徒盖能之
矣语盖古语也(庆源辅氏曰见善如不及则表里皆好而无一念之不好不患其不为之
矣见不善如探汤则表里皆恶而无一念之不恶不患其或为之矣此唯知至意诚者能之故颜曾冉闵
之徒足以当之)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
闻其语矣(探吐南反)
真知善恶而诚好恶(并去声)之颜曾冉闵之徒盖能之
矣语盖古语也(庆源辅氏曰见善如不及则表里皆好而无一念之不好不患其不为之
矣见不善如探汤则表里皆恶而无一念之不恶不患其或为之矣此唯知至意诚者能之故颜曾冉闵
之徒足以当之)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205-0467d.png
也
求其志守其所达之道也达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
(南轩张氏曰其退也所以安其义之所安而其进也所以推其道于天下盖其所达之道即其所求之志
也○新安陈氏曰闻其语可见四句皆古语也)盖惟伊尹太公之流可以当
之当时若颜子亦庶乎此然隐而未见(形甸反)又不幸
而蚤死故夫子云然(朱子曰行义以达其道所行之义即所达之道也未行则蕴诸
中行则见诸事也○问集注谓伊尹太公之流可以当之颜子所造所得二贤恐无以过之而云亦庶乎
此下语轻重抑扬处疑若于颜子少贬者若云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尹太公之流是也若颜子可以当之
求其志守其所达之道也达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
(南轩张氏曰其退也所以安其义之所安而其进也所以推其道于天下盖其所达之道即其所求之志
也○新安陈氏曰闻其语可见四句皆古语也)盖惟伊尹太公之流可以当
之当时若颜子亦庶乎此然隐而未见(形甸反)又不幸
而蚤死故夫子云然(朱子曰行义以达其道所行之义即所达之道也未行则蕴诸
中行则见诸事也○问集注谓伊尹太公之流可以当之颜子所造所得二贤恐无以过之而云亦庶乎
此下语轻重抑扬处疑若于颜子少贬者若云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尹太公之流是也若颜子可以当之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205-0468a.png
矣然隐而未见又不幸蚤死故夫子言然不知可否曰当时正以事言非论其德之浅深也然语意之间
诚有如所论者○问行义以达其道莫是所行合义否曰志是守所达之道道是行所求之志隐居以求
之使其道充足行义是得时得位而行其所当为臣之事君行其所当为而已行所当为以达其所求之
志又问如孔明可以当此否曰也是如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是隐居以求志及幡然而起
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是行义以达其道曰如漆雕开之未能自信莫是求其志否曰
所以未能信者但以求其志未说行义以达其道○新安陈氏曰惟伊尹太公可以当之者方其耕萃钓
渭则隐居求志也及遇汤文而大用则行义达道也穷达无意体用相须当时如颜子之用则行舍则藏
亦庶几乎此然夫子虽许颜子以此而颜子未用且不寿则于行义达道未见颜子之如此也朱子尝谓
诚有如所论者○问行义以达其道莫是所行合义否曰志是守所达之道道是行所求之志隐居以求
之使其道充足行义是得时得位而行其所当为臣之事君行其所当为而已行所当为以达其所求之
志又问如孔明可以当此否曰也是如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是隐居以求志及幡然而起
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是行义以达其道曰如漆雕开之未能自信莫是求其志否曰
所以未能信者但以求其志未说行义以达其道○新安陈氏曰惟伊尹太公可以当之者方其耕萃钓
渭则隐居求志也及遇汤文而大用则行义达道也穷达无意体用相须当时如颜子之用则行舍则藏
亦庶几乎此然夫子虽许颜子以此而颜子未用且不寿则于行义达道未见颜子之如此也朱子尝谓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205-0468b.png
以其事言非以其德之浅深言是也前一节真知善恶而诚好恶之者此知至意诚之事方笃信自脩未
达于用也后一节求志以守所达之道达道以行所求之志者则身脩而推以齐治平之事体用全而为
大人矣此夫子所以有见与未见之分耳)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
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驷四马也(胡氏曰一车之用两服两骖也)首阳山名(胡氏曰在河东蒲阪县○新安
陈氏曰富贵而无善可称身死而名随灭贫贱而有善可称世远而名愈芳是名之称不称初不系于富
贵贫贱也)
达于用也后一节求志以守所达之道达道以行所求之志者则身脩而推以齐治平之事体用全而为
大人矣此夫子所以有见与未见之分耳)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
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驷四马也(胡氏曰一车之用两服两骖也)首阳山名(胡氏曰在河东蒲阪县○新安
陈氏曰富贵而无善可称身死而名随灭贫贱而有善可称世远而名愈芳是名之称不称初不系于富
贵贫贱也)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205-0468c.png
其斯之谓与(与平声)
胡氏曰程子以为第十二篇错简诚不以富亦祇以
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言人
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愚谓此说近是而章
首当有孔子曰字盖阙文耳大抵此书后十篇多阙
误(厚斋冯氏曰夫人必有异于流俗而后称之君子所以疾没世而名不称也以千驷之马较首阳之
饿夫贫富贵贱盖不侔矣而后世称之者乃在此而不在彼也君子之于斯世其可自同于流俗哉○叶
氏少蕴曰伯夷叔齐同隐首阳而孟子不言叔齐者制行立教以示天下为之始者伯夷也叔齐则从之
胡氏曰程子以为第十二篇错简诚不以富亦祇以
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言人
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愚谓此说近是而章
首当有孔子曰字盖阙文耳大抵此书后十篇多阙
误(厚斋冯氏曰夫人必有异于流俗而后称之君子所以疾没世而名不称也以千驷之马较首阳之
饿夫贫富贵贱盖不侔矣而后世称之者乃在此而不在彼也君子之于斯世其可自同于流俗哉○叶
氏少蕴曰伯夷叔齐同隐首阳而孟子不言叔齐者制行立教以示天下为之始者伯夷也叔齐则从之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205-0468d.png
而已孟子论教之所始故独与伯夷夫子论行之所异故兼称叔齐也)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亢音刚)
亢以私意窥圣人疑必阴厚其子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
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庆源辅氏曰诗本人情该物理故学之者
事理通达其为教温柔敦厚使人不绞不讦故学之者心气和平事理通达则无昏塞之患心气和平则
无躁急之失此其所以能言○新安陈氏曰诵诗三百而使能专对亦学诗能言之验)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亢音刚)
亢以私意窥圣人疑必阴厚其子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
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庆源辅氏曰诗本人情该物理故学之者
事理通达其为教温柔敦厚使人不绞不讦故学之者心气和平事理通达则无昏塞之患心气和平则
无躁急之失此其所以能言○新安陈氏曰诵诗三百而使能专对亦学诗能言之验)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205-0469a.png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
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庆源辅氏曰礼有三千三百之目其序截
然而不可乱故学之者品节详明其为教恭俭庄敬使人不淫不慑故学之者德性坚定品节详明则义
精而莫之惑德性坚定则守固而莫之摇此其所以能立○新安陈氏曰夫子尝曰立于礼又学礼能立
之證)
闻斯二者
当独立之时所闻不过如此其无异闻可知
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庆源辅氏曰礼有三千三百之目其序截
然而不可乱故学之者品节详明其为教恭俭庄敬使人不淫不慑故学之者德性坚定品节详明则义
精而莫之惑德性坚定则守固而莫之摇此其所以能立○新安陈氏曰夫子尝曰立于礼又学礼能立
之證)
闻斯二者
当独立之时所闻不过如此其无异闻可知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205-0469b.png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
子也(远去声)
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无异于门人故陈亢以为远
其子(程子曰圣人之教未尝私厚其子学诗学礼止可告之若此学必待其自肯○朱子曰陈亢实
以私己之心窥孔子故有此问及其闻伯鱼之说而又以孔子为远其子则以其私意之未忘而以为圣
人故推其子而远之也殊不知圣人曷尝有是心哉但其教人之法不过如此而自世人之私厚其子者
观之则亦可以有警云尔○南轩张氏曰圣人竭两端之教于亲疏贤愚无以异也其告门人固尝曰兴
于诗立于礼而此语伯鱼必先之以学诗次之以学礼学之序固当然也不学诗无以言易其心而后能
子也(远去声)
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无异于门人故陈亢以为远
其子(程子曰圣人之教未尝私厚其子学诗学礼止可告之若此学必待其自肯○朱子曰陈亢实
以私己之心窥孔子故有此问及其闻伯鱼之说而又以孔子为远其子则以其私意之未忘而以为圣
人故推其子而远之也殊不知圣人曷尝有是心哉但其教人之法不过如此而自世人之私厚其子者
观之则亦可以有警云尔○南轩张氏曰圣人竭两端之教于亲疏贤愚无以异也其告门人固尝曰兴
于诗立于礼而此语伯鱼必先之以学诗次之以学礼学之序固当然也不学诗无以言易其心而后能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205-0469c.png
言也不学礼无以立谨其节而后有立也陈亢初疑伯鱼之有异闻及闻斯言乃亦夫子之所以教门人
者故有远其子之言谓不私其子也味伯鱼答陈亢之辞气亦可见其薰陶之所得矣○潜室陈氏曰诗
能兴起人心礼可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于初学为最近故圣人以此为学者门户○问陈亢谓圣人
远其子未免以私意窥圣人曰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乃天理如此非私意也○问伯鱼圣
人之子陈亢意其有异闻及止闻诗礼之训乃知圣人远其子愚意伯鱼之资禀稍劣故圣人止以是告
也使其有曾颜之资亦当以曾颜者告之矣若一以远其子则是有心于为公也圣人然乎哉曰父子主
恩义方之训只说到这处若伯鱼天资颖悟即饮食起居无非教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
何隐乎尔曾颜可至伯鱼亦可至自是日用不知耳○新安陈氏曰得三谓闻诗闻礼与远其子为三也
者故有远其子之言谓不私其子也味伯鱼答陈亢之辞气亦可见其薰陶之所得矣○潜室陈氏曰诗
能兴起人心礼可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于初学为最近故圣人以此为学者门户○问陈亢谓圣人
远其子未免以私意窥圣人曰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乃天理如此非私意也○问伯鱼圣
人之子陈亢意其有异闻及止闻诗礼之训乃知圣人远其子愚意伯鱼之资禀稍劣故圣人止以是告
也使其有曾颜之资亦当以曾颜者告之矣若一以远其子则是有心于为公也圣人然乎哉曰父子主
恩义方之训只说到这处若伯鱼天资颖悟即饮食起居无非教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
何隐乎尔曾颜可至伯鱼亦可至自是日用不知耳○新安陈氏曰得三谓闻诗闻礼与远其子为三也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205-0469d.png
夫子固不私其子亦何尝远其子当其可而教之教子与教门人一耳兴诗立礼诗礼雅言与此之闻诗
闻礼平日教门人如此教子亦不过如此陋哉亢之见也味伯鱼答亢之辞气雍容详密亦可见濡染薰
陶之所得矣惜其不寿而不至大成就耳)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
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
夫人
寡寡德谦辞○吴氏曰凡语中所载如此类者不知
何谓或古有之或夫子尝言之不可考也(南轩张氏曰此正名
闻礼平日教门人如此教子亦不过如此陋哉亢之见也味伯鱼答亢之辞气雍容详密亦可见濡染薰
陶之所得矣惜其不寿而不至大成就耳)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
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
夫人
寡寡德谦辞○吴氏曰凡语中所载如此类者不知
何谓或古有之或夫子尝言之不可考也(南轩张氏曰此正名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205-0470a.png
之意也春秋时以妾母为夫人者多矣甚则以妄为夫人如鲁惠晋平之为者名实之乖一至于此正其
名所以责其实也○觉轩蔡氏曰按记曲礼篇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
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
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孔氏正义曰此一节论天子以下妃妾称谓之法诸侯曰夫人者夫人之
名唯诸侯得称诸侯以敌体一人正者为夫人畿内诸侯之妻其助祭献蚕得接见天子故自称曰老妇
其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者诸侯相飨夫人亦出故得自称也君之妻曰小君而云寡者从君谦也自称
于其君曰小童者与夫言自谦若未成人言无知也当夫子时诸侯僭天子大夫僭诸侯家臣僭大夫非
一日矣以至婢妾亦僭夫人然正名定分当自诸侯始故夫子有志于古礼而尝言之记者附见于卫灵
名所以责其实也○觉轩蔡氏曰按记曲礼篇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
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
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孔氏正义曰此一节论天子以下妃妾称谓之法诸侯曰夫人者夫人之
名唯诸侯得称诸侯以敌体一人正者为夫人畿内诸侯之妻其助祭献蚕得接见天子故自称曰老妇
其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者诸侯相飨夫人亦出故得自称也君之妻曰小君而云寡者从君谦也自称
于其君曰小童者与夫言自谦若未成人言无知也当夫子时诸侯僭天子大夫僭诸侯家臣僭大夫非
一日矣以至婢妾亦僭夫人然正名定分当自诸侯始故夫子有志于古礼而尝言之记者附见于卫灵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205-0470b.png
公之篇末岂因南子而发欤观此则知君臣夫妇之经不可以不正君臣夫妇之伦正则名实称矣○陈
氏用之曰国君理阳道而出命正人于其外故谓之君夫人理阴德而出命正人于其内故亦谓之君易
曰其君之袂诗曰我以为君礼称女君春秋书小君是也○厚斋冯氏曰是时嫡妾不正称号不审必夫
子尝言古礼如此故记之)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六
氏用之曰国君理阳道而出命正人于其外故谓之君夫人理阴德而出命正人于其内故亦谓之君易
曰其君之袂诗曰我以为君礼称女君春秋书小君是也○厚斋冯氏曰是时嫡妾不正称号不审必夫
子尝言古礼如此故记之)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