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205-03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

  颜渊第十二

  凡二十四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

  仁者本心之全德(庆源辅氏曰仁义礼智皆心之德而仁包义礼智故曰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朱子曰圣人下个克字譬如相杀定要克胜得他○克己亦别无巧法如孤军卒遇强敌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205-0358b.png
只是尽力舍死向前而已)已谓身之私欲也(问巳私有三气质之偏一也耳目口鼻之
欲二也人我忌克之类三也孰是夫子所指朱子曰三者皆在里看下文非礼勿视听则耳目口鼻之欲
较多○胡氏曰耳目口体之欲皆因已而有故谓之私)
复反也(庆源辅氏曰反犹归也如行者
之反归于家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朱子曰所以唤做礼而不谓之理者有著实处
只说理却空去了这个礼是那天理节文教人有准则处所以谓之天理之节文者此理无形影故作此
礼文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教有规矩可以凭据有君臣便有事君底节文有父子便有事父底节文其
他莫不皆然○庆源辅氏曰天理即全德也节者其限制等级也文者其仪章脉理也不曰理而曰礼者
理虚而礼实以其有品节文章可以依据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205-0359a.png
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
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
之德复全于我矣(勉斋黄氏曰心之全德莫非天理则言仁而礼在其中事皆天理而
心德复全则言礼而仁在其中皆以天理为言则仁即礼礼即仁安有复礼而非仁者哉其曰事皆天理
者以视听言动之属乎事也复归于礼则事皆合乎天理矣○云峰胡氏曰集注始言仁者本心之全德
至此则本心之德复全此一全字即是本来全字不过能复其本然者耳○程子曰克己之私既尽一归
于礼此之谓得其本心○朱子曰一于礼之谓仁只是仁在内为人欲所蔽如一重膜遮了克去巳私复
礼乃见仁仁礼非是二物○问克复工夫全在克字上盖是就发动处克将去必因有动而后天理人欲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205-0359b.png
之几始分方知所决择而用力也曰如此只是发动方用克若待发动而后克不亦晚乎发时固用克未
发时也须致其精明如烈火之不可犯始得○问克己复礼如何分精粗曰若以克去巳私言之便克己
是精底工夫到礼之节文有所欠阙便是粗者未尽然克己又只是克去私意若未能有细密工夫一一
入他规矩准绳之中便未是复礼如此则复礼却乃是精处○克是克去巳私巳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
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克己是大做工夫复礼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复礼步
步皆合规矩准绳非是克己之外别有复礼工夫也○礼是自家本有底物所以说个复不是待克己了
方去复礼克得那一分人欲去便复得这一分天理来克得那二分底已去便复得这二分礼来○克己
便要复礼但克己而不复礼则堕于空寂矣然人只有天理人欲两途不是天理则是人欲即无不属天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205-0359c.png
理又不属人欲底且如立如齐是天理跛倚是人欲克去跛倚而未能如齐即是克得未尽却不是未能
如齐之时不系人欲也须与立个界限将那未能复礼时底都把做人欲断定○新安陈氏曰礼有专言
者有偏言者恭敬辞让偏言之礼也复礼为仁专言之礼也克己复礼则天理流行而仁在是专言之礼
仁在其中矣)归犹与也又言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
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新安陈氏曰甚速以一日
言至大以天下言○朱子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天下之人闻之见之莫不皆与其仁也○天下以仁
称之非是一日便能如此只是有此理人称不称固非我之所急但言其效必至于此○天下皆与其仁
伊川云称其仁是也此说得实杨氏以为皆在吾之度内谓见吾仁之大如此而天下皆囿于其中说得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205-0359d.png
无形影与吕氏洞然八荒皆在吾闼同意○觉轩蔡氏曰天下之大人人皆禀受此仁我真能克复为仁
即此仁便与天下之人都凑得著所以天下皆以仁称之)又言为仁由巳而非他
人所能预又见其机之在我而无难也日日克之不
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平声)用矣
(新安陈氏曰日日克之以下五句乃朱子补本文之意而究竟言之恐人谓一日如此便了须是日日接
续用功如日三省之日日日克己而无少间断机决于己而无所留难则私欲方净尽而天理自然流行
矣须玩味净字净尽者无一毫不尽之谓也○朱子曰今日克复是今日事明日克复是明日事克己复
礼有几多大工夫须日日用工○为仁由巳这都是自用著力使他人不著到私欲尽后便粹然是天地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205-0360a.png
生物之心○双峰饶氏曰一日之语见于论语者二一日用力于仁指其用功之日而言也一日克己复
礼指其成功之日而言也何以知之克者战而获胜之名复者失而复还之谓此皆用力而成功者故上
文以此为仁而下文许以天下归仁以成功之效言之也然则欲克己而复礼者果何所用力耶曰为仁
由已用力之机要也非礼勿视听言动用力之条目也欲收克复之功者其亦勉诸此而已矣)程子
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
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
仁故曰天下归仁(问归犹与也谓天下皆与其仁却载程子语天下归仁谓事事皆仁
恰似两般朱子曰惟其事事皆仁所以天下归仁○于这事做得恁地于那事亦做得恁地所以天下皆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205-0360b.png
称其仁若有一处做得不是必被人看破了○问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曰人能克己则日间所行事事
皆无私意而合天理耳○问一日之间如何得事事皆仁曰一日克己复礼了虽无一事亦不害其为事
事皆仁虽不见一人亦不害其为天下归仁)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
处克将去(云峰胡氏曰能克人欲之私是理胜欲能克性质之偏是德胜气集注克己说人欲
未曾说气质故复引谢氏说以足之○问此性是气质之性否朱子曰然然亦无难易凡气质之偏处须
从头克去谢氏恐人只知得里面小小不好处气质而忘其难故云然○人之气禀有偏所见亦往往不
同如气质刚底人则见刚处多而处事必失之太刚柔底人则见柔处多而处事必失之太柔须先就偏
处克治○跛倚踞傲未必尽是私意亦有性坦率者伊川云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乃妄也亦须克去○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205-0360c.png
问颜子问仁与问为邦先后曰有克己复礼工夫方始做得四代礼乐底事○克己之己未是对人物言
只是对公字说犹曰私耳吕氏克己铭极口称扬遂以为己既不立物我并观则天下之大莫不皆在吾
仁中说得来恁地大故人皆喜其快殊不知未是如此问与叔之意与下文克己之目全不干涉此只是
自脩之事未说著外面在曰须是恁地思之○初无吝骄作我蟊贼只说得克己一边却不到复礼处)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目条件也颜渊闻夫子之言则于天理人欲之际(际谓
二者界限之间)已判然矣故不复(扶又反)有所疑问而直请其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205-0360d.png
条目也(请克己复礼之条目)非礼者巳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
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私复礼之机也私胜则动
容周旋无不中(去声)礼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
矣(朱子曰说文谓勿字似旗脚此旗一麾三军尽退工夫只在勿字上才见非礼来便禁止之便克去
○问颜子地位有甚非礼处何待下此四勿工夫曰只心术间微有些子非礼处也须用净尽截断了他
力量大圣人便教他索性克去○问非礼勿视听言动曰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如此类工夫却易视
远惟明才不远便是不明听德惟聪才非德便是不聪如此类工夫却难视听言动但有些个不循道理
处便是非礼○视听言动之间所当为者皆礼也所不当为者皆非礼也其非礼则勿以止焉则是克己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205-0361a.png
之私而复于礼矣其非礼而勿视听者防其自外入而动于内也非礼而勿言动者谨其自内出而接于
外也内外交进为仁之功尽矣所以用力其机特在勿与不勿之间而已自是而反则为天理自是而流
则为人欲自是而克念则为圣自是而罔念则为狂特毫忽之间尔学者可不谨其所操哉○云峰胡氏
曰此章𦂳要在勿字故集注吃𦂳解此一字盖心为一身之主即将为三军之主一身耳目口体惟心所
令犹大将之旗一麾而三军坐作进退惟其所令也○新安陈氏曰非礼者巳之私礼者天理之公非礼
勿视听言动即所以克己而所视听言动皆合礼即所以复礼也能如是则日用间莫非天理之流行而
仁在其中矣)事如事事之事(书说命篇云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史记曹参传
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不事丞相之事○新安陈氏曰事事上事字是用力活字下事字是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205-0361b.png
死字)请事斯语颜渊默识其理又自知其力有以胜(平声)
之故直以为己任而不疑也(朱子曰颜子克己如红炉上一点雪○双峰饶
氏曰如吾与回言终日回于吾言无所不悦夫子平日多与讲论皆是博之以文到此四勿正是约之以
礼○颜子所克之巳私只是微过不是显过然显过易见微过难见也)○程子曰颜渊
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
外所以养其中也(朱子曰由乎中而应乎外乃势之自然是推本视听言动四者皆由
中而出泛言其理如此耳非谓从里面做工夫也制于外所以养其中方是说做工夫处全是自外而内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205-0361c.png
自叶而根之意○问克己工夫从内面做去反说制于外如何曰制却在内又问此是说仁之体而不及
用曰制于外便是用)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进进步几及之意)后
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其视箴
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平声)之有要视为之则(庆源辅氏
曰人心出入无时莫知其乡何有形迹可见然操则存舍则亡而操之之要则以视为之则而已盖人之
视最在先遇不当视者才起一念要视他便是非视故当以是为操心之则○陈氏曰心虚灵知觉事物
才触即动而应无踪迹可寻捉处○胡氏曰心兮本虚者体也应物无迹者用也体无所窒则用无所滞
此其本然也○叶氏曰目者一身之昭鉴五行精华之所聚于心尤切目动则心必随心动则目必注心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205-0361d.png
之虚灵千变万化欲加检防先以视为准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陈氏曰蔽指物
欲之私而言中指心之体而言即天理之谓也物欲之蔽接于前则心体逐之而迁矣)制之于
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朱子曰人之视听言动视最在先为
操心之准则此两句未是不好至蔽交于前方有非礼而视故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则克己而复礼也如
是工夫无间断则久而自从容不勉矣故曰久而诚矣○陈氏曰物欲克去于外则无以侵挠吾内而天
理宁矣○许氏曰制是于天理人欲之界上截然限断使不正之书非礼之色不得以接于吾目克己即
制之于外复礼即以安其内○胡氏曰克己复礼者言上文乃所以用力于此也久而诚矣者非礼勿视
未是仁真积力久自然诚实则可谓之仁也○蔡氏曰始而克复有以用吾力久而诚则私欲净尽表里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205-0362a.png
一贯自无所容其力矣)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
化遂亡其正(朱子曰四者惟视为切所以先言视而视箴之说尤重于听也○物至则智足
以知之而有好恶这是自然如此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方始不好去○庆源辅氏曰人心所禀之
常性乃得之于天而听其所当听不听其所不当听者即秉彝之性也○胡氏曰不言听而言知者听者
知之初知者听之后因知而此心为之动故以知言其实一也○陈氏曰知指形气之感而言物欲感而
知觉萌遂为之引去矣化则与之相忘如一而无彼我之间也)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朱子曰防闲其邪妄于外而存其实理于内也)非礼勿听(朱子曰视是将这
里底引将去所以云以安其内听是听得外面来所以云闲邪存诚○视与看见不同听与闻不同如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205-0362b.png
非礼之色若过目便过了不可有要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若入耳也过了不可有要听之之心○问视箴
何以特说心听箴何以特说性曰互换说也得然谚云开眼便错视所以就心上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道理本自在这里却因杂得外面言语来诱之听所以就性上说○蔡氏曰或疑听箴之说亦可移为视
箴用殊不知视是自内而引出外听是自外而引入内视为先听次之所以视箴说得尤力○云峰胡氏
曰眼在前不正之色只是前一面来故曰蔽交于前其中则迁耳在两傍不正之声左右前后皆可来故
曰知诱物化遂亡其正目之明在外故当制之于外以安其内耳之聪在内故惟在内者知止有定乃可
尔)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
专(庆源辅氏曰躁属气妄属欲不为气所动故静不为欲所分故专○陈氏曰外不躁则内静外不妄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205-0362c.png
则内专此一篇关要处)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去声)吉凶荣辱惟其
所召(书曰惟口出好兴戎蔡氏传曰好善也戎兵也言发于口则有二者之分○陈氏曰门之阖辟
所系在枢弩之张弛所系所机人心之动有善恶由言以宣之而后见于外是亦人之枢机也○蔡氏曰
出好则吉则荣兴戎则凶则辱发于口者甚微而召于彼者甚捷可不畏哉)伤易(去声)则诞
伤烦则支(庆源辅氏曰易则心不管摄故必至于妄诞烦则心不精一故必至于支离)
肆物忤(五故反)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朱子曰上四句
是说身上最𦂳切处须是不躁妄方始静专自家这心自做主不成如何去接物下云矧是枢机兴戎出
好四句是说谨言底道理下四句却说四项病痛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已肆则物忤出悖则来违○言箴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205-0362d.png
说许多病痛从头起至吉凶荣辱惟其所召是就身上谨伤易则诞至出悖来违是当谨于接物间都说
得周备○陈氏曰易者轻快之谓躁则伤于易诞者欺诞之谓而易中之病也烦者多数之谓妄则伤于
烦支犹木之枝从身之旁而迸出者乃烦中之失也○蔡氏曰易则诞由其妄而不专也烦则支由其躁
而不静也内不静故己肆而物忤内不专故出悖而来违○云峰胡氏曰易是轻言烦是多言肆是放言
悖则纯乎不善矣朱子以为是四项病而诸家只解归躁妄二字非矣)其动箴曰哲人
知几(平声下同)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去声)守之于为顺理则
裕从欲惟危(朱子曰哲人志士说两般人哲人只于思虑间便见得合做与不做志士便于
做出了方见得虽是两般大抵顺理便安裕从欲便危险○思是动之微为是动之著这个是该动之精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205-0363a.png
粗盖思于内不可不诚为于外不可不守看文字须得个骨子诸公且道动箴那个是𦂳要答曰顺理则
裕曰要连从欲惟危都是这是生死路头○陈氏曰结上文二者之动虽微显不同然循理之公则皆无
馁于中故裕逐人欲之私则易陷于下故危)造(七到反)次克念战兢自持(庆源
辅氏曰造次克念不息之诚也战兢自持敬谨之体也○觉轩蔡氏曰造次克念以诚于思言凡学者动
于心不可不存克念之诚战兢自持以守于为言凡学者动于身不可不加自持之念○陈氏曰虽急遽
苟且之时亦必诚之于思则其涵养之功密矣常恐惧戒谨守之于为则其操存之力笃矣)习与
性成圣贤同归(觉轩蔡氏曰圣性之也谓哲人贤习之也谓志士及其成功一也故曰同
归○新安陈氏曰商书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此伊尹之言本谓习于恶而与性成者程子引用此句则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205-0363b.png
言习于善而与性成者也此性字盖以气质之性言与上文本乎天性之性不同天性乃以天地之性言
也○徽庵程氏曰物欲之外至禁防于视听俾此仁之全体湛然清明无一毫之或蔽私欲之内萌消弭
于言动俾此仁之妙用剨呼麦反然中节无一毫之或乖见非视闻非听见闻非动视听为动勿视勿听
则不动矣动兼思貌而言洪范五事备于此矣不必以勿为心也真氏谓勿指心而言非礼勿视勿听戒
谨以存养也观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及闲邪存诚之语可见所以防其外入而动于内也声色之非礼虽
甚显而在外过其外者不能入能禁防于视听则此仁之全体湛然清明矣非礼勿言勿动谨独以研几
也观人心之动发禁躁妄及诚之于思守之于为之语可见所以谨其自内出而接于外也念虑之非礼
虽甚微而在内萌于内者不能自己能警省于言动则此仁之大用剨然中节矣)愚按此章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205-0363c.png
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
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
可以不勉也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深玩(庆源
辅氏曰非颜子之明睿则虽告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之说必不能察天理人欲所由动之几而遂请其
条目非颜子之刚健则虽告以为仁由已与四勿之说必不能致勇决于此而遂以仁为己任此夫子所
以独以是告颜子而他弟子不与焉○张氏曰非至明不能察其几是言其致察于非字非至健不能致
其决是言其用功于勿字○赵氏曰非至明则不能察天理人欲邪正所由动之几将有误认天理为人
欲人欲为天理而不自觉于冥冥之中矣非至健则不能决天理人欲胜负所由分之势将有玩天理而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205-0363d.png
不肯进恋人欲而不忍割而依违于二者之间矣○双峰饶氏曰视听言动四者横渠东铭只云戏言戏
动却是二件中庸非礼不动又只是一件详略不同何也盖详言之是四件约言之只二件所谓言行君
子之枢机是也言是言视听也属动是行又约言之都只是动视是目之动听是耳之动言是口之动动
是身之动故中庸只说非礼不动一句圣贤之言有详有约颜子是问克复之目故以详告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巳所
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敬以持已(解出门使民二句)恕以及物(解不欲勿施二句物即人也)则私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205-0364a.png
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新安陈氏曰敬以持已则私意无所容于内恕以及物则
私意无所容于外于是天理流行而心德全矣○陈氏曰敬者吾心之所主而仁之存也恕者吾心之所
以达而仁之施也主敬持己行恕及物则内外无私意而仁在是矣)内外无怨亦以其
效言之使以自考也(新安陈氏曰上章天下归仁是以克己复礼之效言之此章内
外无怨亦以主敬行恕之效言之考验也能使内外无怨可以验我之能敬恕若内外尚有怨者是我于
敬恕犹有未至也此之谓自考○朱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𦂳接著那出门使民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𦂳接著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直到这里道理方透彻似一片流水注出来到这里方住中间也间断不
得效验到这处方是做得透彻充足饱满极道体之全而无亏欠内外间才有一人怨他便是未彻便如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205-0364b.png
天下归仁底才有一个不归仁便是有未到处○巳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富寿康宁人之所欲死亡贫苦
人之所恶所欲者必以同于人所恶者不以加于人○能敬能恕则仁在其中世有敬而不能恕底人便
只理会自守却无温厚爱人气象若恕而无敬则无以行之须先主于敬然后能行其恕○圣人言语极
谨密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下面又便说巳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无些欠缺处问此意则体用
兼备曰只是如此自家身己上常是持守到接物上又如此则日用之间无少间隙私意直是何所容可
见圣人说得极密○问如以刑加人岂人所欲便是不恕始得曰伊川云恕字须兼忠字说忠是尽己而
后推之为恕夫以刑加人其人实有罪其心亦自以为当然故以刑加之而非强所不欲也其不欲被刑
乃其私心若其真心既以犯罪亦自知其当刑矣今人只为不理会忠而徒为恕其弊只是姑息○问怨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205-0364c.png
有是非如何都得他无曰此只说怨得是底○弟子之问多矣独二子有请事之对盖度其能践此言而
后对记者亦以其充此对而记之也○庆源辅氏曰不敬则私欲万端害仁之体不恕则徇己遗人泥仁
之用必敬以养之恕以达之则私意无可萌之时无可著之处矣○王氏曰主敬则内有以全其心之德
行恕则外有以推其爱之理○云峰胡氏曰敬以持己是收敛此心入来恕以待人是推扩此心出去)
○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
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去声)礼(新安
陈氏曰程子恐人认见宾承祭作勉强拘束之敬故云然盖欲如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也)唯谨独
便是守之之法(新安陈氏曰又恐人外貌如此而中心不如此必如一念萌动已所独知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205-0364d.png
之处而致谨焉便是持守此敬之法○双峰饶氏曰心广体胖周旋中礼特敬之气象耳至于用功却在
谨独上盖人但见其出门使民耳如见大宾如承大祭则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者于此谨之则得其用
功之要)或问出门使民之时如此可也未出门使民之
时如之何曰此俨若思时也(曲礼曰俨若思此静时敬也)有诸中
而后见(形甸反)于外观其出门使民之时其敬如此则
前乎此者敬可知矣(新安陈氏曰观其动时敬则其静时敬可知)非因出
门使民然后有此敬也(此程子推夫子言外之意而言之○问程子只说作敬先
生便说敬以持己恕以及物看来须如先生说方全朱子曰程子不是就经上说是偶然摘此二句所以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205-0365a.png
只说作敬○南轩张氏曰平日之涵养一于敬则出门使民之际皆此心也○双峰饶氏曰平时固是敬
谨出门使民时尤加敬谨此只就出门使民说起则只是动时事盖出门使民是与人交接之时于此时
有敬谨之心则交接之间私意不存而得以尽其推己及人之恕矣)愚按克己复礼乾
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颜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
可见然学者诚能从事于敬恕之间而有得焉亦将
无己之可克矣(朱子曰乾道奋发而有为坤道静重而持守观夫子告二子气象各有所
类○仲弓资质温粹颜子资质刚明颜子于仁刚健果决如天旋地转雷厉风行做将去仲弓则自敛藏
严谨做将去伊川曰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颜子则明得尽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205-0365b.png
者仲弓则庄敬以持养之者也颜子如创业之君仲弓如守成之君○克复乾道是一服药打叠了这病
敬恕坤道是服药调护渐渐消磨了这病持敬行恕虽不曾著力去克己复礼然只一般若把这个养来
养去那私意自是著不得○问克己工夫与主敬行恕如何曰克己复礼是截然分别个天理人欲是则
行之非则去之敬恕则犹是保养在这里未能保他无人欲在若将来保养得至亦全是天理矣○克己
复礼如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出门使民如上策莫如自治○问持敬克己工夫相资相成否乎曰做处则
一但孔子告颜子仲弓随他气质地位而告之耳若不敬则此心散漫何以能克己若不克己非礼而视
听言动安能为敬又曰敬之至固无已可克克己之至亦不消言敬敬则无己可克者是无所不敬故不
用克己此是大敬如圣敬日跻于缉熙敬止之敬也○潜室陈氏曰颜子工夫索性豁开云雾便见青天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205-0365c.png
故属乾仲弓工夫著力淘尽泥沙方见清泉故属坤此处最难认须细心玩圣贤气象便会得○厚斋冯
氏曰左传云仲尼曰古语有之曰克己复礼仁也盖古有此语唯颜子可以从事于此又曰出门如宾承
事如祭仁之则也亦古有此语唯仲弓可以语之○蔡氏曰以效言之亦有不同颜子底便可天下归仁
其应广而速仲弓底只可邦家无怨其应狭而缓)

  ○司马牛问仁

  司马牛孔子弟子名犁向(式亮反)(徒回反)之弟(宋人)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讱音刃)

  讱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205-0365d.png
不易(去声下同)发盖其德之一端也(朱子曰仁者之人言自然讱在学者即当
自谨言语以操存此心如今人轻易言语是他此心不在奔驰四出如何有仁○此心不放便存得道理
在此察其言便可知其本心之存与不存○云峰胡氏曰集注于颜渊则曰心德之全此则曰心之一端
亦不过四勿中之一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
于此而谨之则所以为仁之方不外是矣(朱子曰这是司马牛
身上一项病去得此病则方好将息充养尔○问仁者其言也讱只是讷于言意思否曰讷于言而敏于
行是怕人说得多后行不逮其言也讱是说持守得那心定后说出来自是有斟酌恰是肚里先商量了
方说底模样今人只信口说方说时他心里也自不知得○问圣人答司马牛其言也讱此句通上下言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205-0366a.png
否曰就他身上说又较亲切人谨得言语不妄发即求仁之端)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


  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
以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
而易者非强(上声)闭之而不出也(朱子曰心存则自是不敢胡乱说话大率
说得容易底便是他心放了是实未尝为之也若不敢胡乱做者必不敢容易说然亦是存得这心在○
庆源辅氏曰心存则行自然难而不苟动言自然讱而不苟发此心德之自然岂易能哉而牛之意则以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205-0366b.png
讱其言为强闭而不出故易视之而以为仁道之大不但如此而已也○新安陈氏曰言仁以心存为本
心存则言不易心存则事不苟所以集注于此章两以心存言之)杨氏曰观此及下
章再问之语牛之易其言可知(朱子曰仁者心常醒见这事来便知要做
得合道理不可轻易便是知得为之难故自不敢轻言若不仁之人心常如瞌睡相似都不见这事理使
天来大事便敢轻轻做一两句说了○问为之难者不谓仁之难为耶曰仁者之言无不讱盖知事之无
不难也岂独仁之难为而后难于言耶且必若此则凡事皆可易言而独于言仁为不可易矣岂其然乎)
○程子曰虽为(去声)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
亦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205-0366c.png
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槩语(音御)之则以彼之躁必
不能深思以去(上声)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
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
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
其致思焉(朱子曰司马牛如何做得颜子仲弓底工夫须是逐人理会仁譬之屋克己是大门
打透便入来敬恕是第二门言讱是个小门虽皆可通然小门迂回得些是随他病处说○陈氏曰语牛
之说又下于雍非秘其精义而不以语之也以牛多言而躁若不语以其病所切则彼之躁必不自觉终
身为此心之累而无由可进于仁必使之先致谨于此去烦而简去躁而静则心无所放而言每难其出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205-0366d.png
入德次第方可渐进而仁可求矣)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厚斋冯氏曰内忧弟兄外
惧其祸也)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
何惧(夫音扶)

  牛之再问犹前章之意故复(扶又反)告之以此疚病也
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悉井反)不疚而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205-0367a.png
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去声)而忽之也(双峰饶氏曰无愧是不疚
之本不疚是不忧惧之本)○晁氏曰不忧不惧由乎德全而无疵
故无入而不自得非实有忧惧而强(上声)排遣之也(朱子
曰牛将谓是块然顽然不必忧惧不知夫子自说内省不疚自然不忧惧来○有忧惧者内有所慊也自
省其内而无所病则心广体胖何忧惧之有○庆源辅氏曰不忧不惧者疑若有之而强排遣之也何忧
何惧则是自无忧惧耳盖君子自然之德也○牛之再问虽易于言然足以发圣人未尽之蕴使吾德少
有疵则不免忧惧忧惧气象歉索也内省不疚而何忧惧与孟子集义生浩然之气仰不愧俯不怍之意
同)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205-0367b.png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牛有兄弟而云然者忧其为乱而将死也(左传哀公十四年魋
入于曹以叛民叛之魋奔卫遂奔齐○问牛无令兄弟何也朱子曰以传考之桓魋欲弑宋公而欲杀孔
子其恶著矣而其弟子颀子车亦与之同恶此牛所以忧也)

  子夏曰商闻之矣

  盖闻之夫子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命禀于有生之初非今所能移天莫之为而为非我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205-0367c.png
所能必但当顺受而已(陈氏曰天者命之所自出命则天之所赋于人者故以理
言之谓之天自人言之谓之命其实一而已○庆源辅氏曰顺谓不咈受谓不拒只此二字便是处死生
富贵之要诀)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
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既安于命又当脩其在巳者故又言苟能持己以敬
而不间(去声)(徒玩反)接人以恭而有节文则天下之人
皆爱敬之如兄弟矣盖子夏欲以宽牛之忧而为是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205-0367d.png
不得已之辞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庆源辅氏曰既告以安命又勉
以脩身使两尽其道○赵氏曰若安于命而不脩巳是有命而无义听乎天而不尽乎人矣○双峰饶氏
曰敬在心恭在容敬易能无失为难间断则失矣恭易能有礼为难有节文是致恭又能中节如足恭则
恭而无礼矣○新安陈氏曰死生富贵惟当听其在天恭敬礼节则当尽其在巳敬而无失又恭而有礼
之本也子夏皆兄弟之语有疵集注下一如字谓人皆爱敬之如兄弟则意足而辞当矣)○胡氏
曰子夏四海皆兄弟之言特以广司马牛之意意圆
而语滞者也唯圣人则无此病矣且子夏知此而以
哭子丧(去声)(礼记檀弓篇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则以蔽于爱而昧于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205-0368a.png
理是以不能践其言尔(朱子曰子夏当初只要开广司马牛之意只不合下个皆
兄弟字便成无差等了○庆源辅氏曰观丧明事则牛之失乃移于商之身而不自知也○双峰饶氏曰
此子夏宽牛之忧而推其原以广之也人之兄弟共一个父母此固是亲若推其原则人又只是共一个
天地大父母自共一个父母观之则兄弟为有限自共一个天地观之则并生于天地间皆兄弟也此意
岂不甚广然毕竟他人之兄弟其情安能及得已之兄弟意虽广大语实有病圆则活滞则死凡圆底便
活方底便不动○新安陈氏曰丧明事与此不同然其为忧爱之情发不中节而过其则则一耳○云峰
胡氏曰西铭亦曰民吾同胞曰皆吾兄弟但自乾父坤母说来句句是说理一而分殊子夏曰四海皆兄
弟似近乎理之一至曰何患乎无兄弟则不知有分之殊矣此集注所以欲读者不以辞害意也)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205-0368b.png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
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谮庄
荫反愬苏路反)

  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如字又将廉反)渍而不骤也谮毁
人之行(去声)也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如易所谓
剥床以肤切近灾者也(易剥之六四剥床以肤象曰切近灾也)愬愬己
之冤也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
之深矣愬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205-0368c.png
之暴矣(朱子曰谮是谮人是不干己底事才说得骤便不能入他须是闲言冷语掉放那里说交
来不觉愬是愬切己底事才说缓慢人便不将做事须是说得𦂳切要忽然间触动他如被人骂便说被
人打被人打便说被人要杀盖不如此不足以触动他也○齐氏曰水之润物其浸以渐故游扬以诬善
者曰浸润之谮肤受芒刺痛痒立见故激以切巳利害之言曰肤受之愬)二者难察而能
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指可谓明)而不蔽于近(指可谓远)矣此
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繁而不杀(所界反)
致丁宁之意云○杨氏曰骤而语之与利害不切于
身者不行焉有不待明者能之也故浸润之谮肤受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205-0368d.png
之愬不行然后谓之明而又谓之远远则明之至也
书曰视远惟明(朱子曰若事本非实而谮者遽然极言其事愬者泛然不切于身则亦不
足以惑人矣故以此二者之相为反对而互言若见其事变之不同而明无不照也○庆源辅氏曰浸润
肤受皆以巧谲而行其谮愬者也然使之不行则非既明且远者有所不能子张之为人务外好高于事
必有忽略自足之病而无深潜缜密之功平日不过观其皮毛意象以为有得于人情之细密事理之精
微则未必能察也故夫子因其问明而姑举二事以告之使其反诸身而知有所戒矣○苏氏曰谮愬之
言常行于偏暗而隘迫者盖一有所闻而忿心应之也明且远者虚以察之则不旋踵而得其情矣○双
峰饶氏曰浸润者其来舒缓肤受则其来急迫一缓一急缓则不暇觉急则不暇详一要觉一要详觉与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205-0369a.png
详是两事集注以察字包之因子张之失而告之其失果在何处盖必者料想之辞子张是个易疑易信
底人易疑生谮易信生愬○郑氏舜举曰善形容小人之情状无若圣人之言凡谮愬者使其正言之则
人人皆识之矣惟其便僻侧媚入人以渐虽智者或不察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言仓廪实而武备脩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
叛也(新安陈氏曰民信之矣以效言之民所以信之之本则孔子未之及所以朱子推本而以教化
行言之如施信于民与国人交止于信皆是也兵食既足然后施教而化行民斯信之矣非谓止足食足
兵民便信之也)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205-0369b.png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去上声下同)
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
无以自立(问是民自不立是国不可立朱子曰是民自不立民不立则国亦不能以有立盖有
信则相守以死无信则相欺相诈而臣弃其君子弃其父矣)不若死之为安(朱子曰安
字极有味)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205-0369c.png
于我也○程子曰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
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庆源辅氏曰非于理有所见而
必欲究其精微之蕴者不能如此问非据理之极而于胶轕肯綮之际如烛照数计无织毫之疑者不能
如此答之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
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
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
不以危急而可弃也(朱子曰此只因足食足兵而后民信本是两项事子贡却做三
项事认了信字便是在人心不容变底○制田里薄赋敛使民有常产而不失其时则仓廪实而足食矣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205-0369d.png
比什伍时简教使民有勇而知方则戎备饬而足兵矣有是二者则民以信事上而无欺诈离叛之心所
谓民信之也问兵之可去何也曰食足而民信则民亲其上死其长如子弟卫父兄手足捍头目可制挺
以挞坚利矣必不得已而去则兵或可无也问食之可去何也曰以序言之则食为先以理言之则信为
重盖死生常理人所必不免者若民无信则失所以为民者而无以立乎天地间是以必有以使民宁无
食以死而不失其尊君亲上之心则其政之所以得民心而善民俗者可得而言矣○南轩张氏曰生则
有死人之常理至于无信则欺诈倾夺无复人理是重于死也夫食与兵固为急务然信为之本无信则
虽有粟而谁与食虽有兵而谁与用哉○勉斋黄氏曰夫子初答为政之先后也再问复告义理之轻重
也所谓民信至此而后民有以全其信也非谓至是而后方施信于民也然则教民以信其可一日缓乎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205-0370a.png
○觉轩蔡氏曰五常之信犹五行之土民无信不立犹物无土不生为政固以兵食为先而兵食亦以信
而立子贡两发必不得已之问直穷到底以见信之尤重于死而不可顷刻无也○双峰饶氏曰去食去
兵是处变之道如忽然水旱之馀食有不继猝然寇难之来防禦不及然后可去若为政常法如何可使
兵食不足三者俱全处事之常二者可去处事之变盖兵食外物容有时而可无信是本心之德故无时
而可去○问古者藏兵于农兵非不足也三年耕有一年之积九年耕有三年之积食非不足也孔子谓
足食足兵岂亦后世富强之术欤齐氏曰考井田之法周人常以其地容三百五十万四千夫养七十五
万卒夫以无事而耕者言卒以农隙教以备有事者言夫无事则并𨽻于司徒有事则𨽻于司马也大率
是以五夫养一卒足食即所以足兵也民信之矣信其有养有教使民勇且知方而真可以敌王所忾也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205-0370b.png
忾苦槩反怒也敌王所忾四字出左传虽曰三者其实只是一事天下未有食足而兵不足食足兵足而
民不信者也子贡再问而孔子曰去兵非去兵也食足而民信则民固皆兵也子贡三问而孔子曰去食
苟孚于民则虽缓急之极而亦终不忍以饥寒去也然则亦非去食也甚言其不可以无思交义结之素
耳○云峰胡氏曰集注于信字先谓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是处常而不夹信末谓以死守之不
以危急而可弃也是处变而不失信)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棘子成卫大夫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205-0370c.png
  言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崇本质是君子之意)然言出于舌则
驷马不能追之又惜其失言也(厚斋冯氏曰邓析谓一言而非驷马弗追
一言而急驷马弗及盖出于此)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鞟其郭反)
鞟皮去(上声下同)毛者也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若必尽
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庆源辅氏曰有
质斯有文有文须有质不可相无皮譬则质也毛譬则文也皮毛俱在然后虎豹犬羊可辨文质兼存然
后君子小人可明若尽去其毛独存其皮譬则尽去其文独存其质尔如是则虎豹犬羊之贵贱君子小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205-0370d.png
人之贤否皆不可辨矣)夫(音扶)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
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楚宜反)胥失之
矣(朱子曰棘子成全说质固未尽善子贡全说文以矫子成又错若虎皮羊皮虽除了毛毕竟自别事
体不同使一个君子与一个屠贩之人相对坐并不以文见毕竟两人好恶自别大率固不可无文亦当
以质为本如宁俭宁戚之意○问棘子成之言与夫子之答林放何异而子贡非之若是耶曰夫子之言
权衡审察而词气和平盖未始以文为可尽去也若子成则词气矫激而取舍则过中矣其流之弊将必
至于弃礼灭法如西晋君子之为者故子贡惜其言之失而力正之也曰何以言子贡之言有弊也曰子
成之说偏矣而子贡于文质之间又一视之而无本末轻重缓急之差焉则又矫子成之失而过中者也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205-0371a.png
盖立言之难如此自非圣人孰能无所偏倚而常适其平也哉○双峰饶氏曰此章当作三样看棘子成
之意欲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子贡之意则以为文质相等集注则谓质为本文为末本则重末则轻然
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其流将有弃礼灭法之弊文质相等则不分本末而无所重轻故集注谓棘子成
与子贡胥失之○云峰胡氏曰子成之言固失之然子贡曰文犹质质犹文犹字无本末轻重之差亦岂
所以论君子必如夫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斯言无弊矣)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称有若者君臣之词用谓国用公意盖欲加赋以足
用也(齐氏曰称名者庶人对君之礼孔子尝为大夫故止称姓)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205-0371b.png
  有若对曰盍彻乎

  彻通也均也周制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
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新安陈氏曰以通力均收二句照应通也均也之训)
率民得其九公取其一故谓之彻(同沟共井之说详见孟子滕文公问
为国集注下○朱子曰彻是八家皆通力合作九百亩田收则计亩均分公取其一如助则八家各耕百
亩同出力耕公田此助彻之别也)鲁自宣公税亩又逐亩什取其一
则为什而取二矣(春秋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馀亩复十
取其一遂以为常故曰初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周法民耕百亩公田十亩借民力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205-0371c.png
而治之故曰籍税不过此过此则非礼矣)故有若请但专行彻法欲公节
用以厚民也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二即所谓什二也公以有若不喻其旨故言此以示
加赋之意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
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去声下同)为人上者所宜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205-0371d.png
深念也(朱子曰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百姓既足不成坐视其君不足亦无此理盖有人斯有
土有土斯有财若百姓不足君虽厚敛亦不济事○勉斋黄氏曰君孰与不足但言民既皆足矣则君虽
不足无人与君不足者无人与君不足则当竭力以奉其上矣何不足之患哉君孰与足言民既不足矣
则君虽独足无人与君足者无人与君足则君亦安能保其足哉○新安陈氏曰节用则薄取而有馀民
之富即君之富也侈用则尽取而不足民既贫君谁与守其富哉宣公税亩后哀公加赋经傅无闻仁言
之利漙哉)○杨氏曰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正而后井地
均榖禄平而军国之须皆量是以为出焉故一彻而
百度举矣上下宁忧不足乎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205-0372a.png
疑若迂矣然什一天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二语见扬
子法言本出孟子白圭曰章)不可改也后世不究其本而唯末之
图故征敛无艺费出无经而上下困矣(双峰饶氏曰征敛无艺则
下困费出无经则上困)又恶(平声)知盍彻之当务而不为迂乎(问哀
公之不足非不足也什取其二不归于公室而归于三家也虽彻而何补于哀公之不足耶朱子曰彻法
行则自一夫百亩等而上之士大夫卿各有差等以至于君什卿禄之制皆可以次第而举不惟野人之
井地均而君子之谷禄亦平矣○庆源辅氏曰哀公欲加赋惟末是图也有若欲彻反本之论也以私意
而观目前则反本之论为迂而图末者有一旦之效以理而观于长久则一旦之效适重后日之忧而反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205-0372b.png
本之论实经久之利也末流之弊愈求诸末不至于覆亡不止古今一律耳○郑氏舜举曰民之财即上
之财民之力即上之力车乘民所出刍粟民所供板干力役民所为能宽其税敛则民得遂其生而出力
以供公上者必众何患其不足也不然室家离散田莱荒芜上何所取以足用乎○厚斋冯氏曰古者什
取一以给公上而征役城筑皆民自备上止出令而已故民足则君足后世尽取而归之公上故民虽不
足而君亦未尝得足哀公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螽连年用兵于邾又有齐警此所以年饥而用不足也有
若乃告之以彻此儒生之常谈而世笑之以为迂者也然有国者足食以税足兵以赋夫鲁之兵甲巳
数倍于古季孙以兵不足而欲用田赋故夫子曰有周公之典在鲁之税亩已加倍于古哀公以二犹不
足而欲加税故有若对曰盍彻乎是知有若之讲闻于夫子者有素也○勿轩熊氏曰按论语有若之言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205-0372c.png
凡四章一言仁一言礼一言信义皆为学之大本一言彻法亦为政之大经体用具矣)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问崇德辨惑何以有是目而子张樊迟皆以为
问也朱子曰胡氏以为或古有是言或世有是名而圣人标出之使诸弟子以为入道之门户也其说得
之矣曰主忠信徙义之所以为崇德何也曰主忠信则其徙义也有地而可据能徙义则其主忠信也有
用而日新内外本末交相培养此德之所以日积而益高也○主忠信主字须重看唤做主是要将这个
做主徙义是自家一事未合义迁徙去那义上见得又未甚合义须更徙去令都合义主忠信且先有本
领了方徙义恁地便德会崇若不先主忠信即空了徙去甚处如何会崇主忠信而不徙义却又固执○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205-0372d.png
主忠信是劄脚处徙义是进步处渐渐进去则德自崇矣○忠信是个基本徙义又是进处无基本徙义
不得有基本不徙义亦何缘得进○南轩张氏曰不主忠信则无徙义之实不能徙义则其所主者亦有
时而失其理矣二者盖必相须然后德之所以崇也○陈氏曰主忠信则存无不诚而本以立徙义则动
无非理而行以进互而言之能主忠信则所徙者溥博渊泉而时出能徙义则所主者笃实光辉而日新
此德所以日新而高自有不容己者○双峰饶氏曰本如屋之有基日新如土培其基日至于高也忠信
是德徙义是崇徙义者今日所为未是明日见得今日未是处便徙不是处迁入是处愈迁愈高)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恶去声)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205-0373a.png
  爱恶人之常情也然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也
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
惑之甚也(朱子曰溺于爱恶之私而以彼之死生定分为可以随己之所欲且又不能自定而
一生一死交战于胸中虚用其力于所不能必之地而实无所损益于彼也可不谓之惑乎○南轩张氏
曰推此一端则凡欲之而妄者皆惑也○问辨惑何不教之以辨之之方双峰饶氏曰使知其所以惑者
在此是即所谓辨也○齐氏曰崇德属行辨惑属知○新安陈氏曰欲人生死意子张或有此蔽故因言
之果能主忠信以立积德之基徙义以为进德之地则德日进于高明而所见亦高明于以辨惑何难之
有况欲人生死又惑之易辨者也)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205-0373b.png
  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此诗小雅我行其野之词也旧说夫子引之以明欲
其生死者不能使之生死如此诗所言不足以致富
而适足以取异也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
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亦有齐景公字而误
也○杨氏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则非诚善
补过不蔽于私者故告之如此(庆源辅氏曰诚善主忠信
之事补过徙义之事不蔽于私辨惑之事堂堂难与并为仁盖务外不务内者故告以此)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205-0373c.png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名杵臼鲁昭公末年孔子适齐(史记世家季平子得罪鲁
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于乾侯鲁乱孔
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南轩张氏曰为政以序彝伦为先彝伦不
叙则节目虽繁亦无以顺治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彝伦所为叙也虽尧舜之治亦不越乎此贵于尽其
道而已○庆源辅氏曰此三纲之大者故以为人道之经政事之本)是时景公失政而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205-0373d.png
大夫陈氏厚施(去声)于国(左传昭公三年晋少姜卒少姜齐女晋侯嬖妾齐侯使晏
婴请继室于晋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不知其他齐
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音亮豆区乌侯反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四
豆为区区斗六升四区为釜釜六斗四升登成也釜十则钟六斛四斗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登
加也谓加旧量之一也以五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贷厚而收薄山木如
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贾如在山海不加贵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言公重赋敛公
聚朽蠹而三老冻馁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者不见养过国之诸市屦贱踊贵踊刖足者屦也刖足者多
故踊贵民人疾痛而或燠于位反休虚位反之燠休痛念之声谓陈氏也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205-0374a.png
欲无获民将焉避之○二十六年齐侯与晏子生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景公自知德不能
久有国故叹也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德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
于民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民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
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公曰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守常业士不滥不失职官不滔滔慢也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
也)景公又多内嬖(臂闭二音)而不立太子(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景公夫
人生子不成而死不成未冠也诸子鬻姒之子荼嬖诸子庶公子也鬻姒景公妾荼安孺子诸大夫恐其
为太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太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间音闲于忧虞则有疾疢亦姑谋乐何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205-0374b.png
忧于无君景公意欲立荼而未发故以此言塞大夫请公疾使国惠子名夏高昭子名张立荼寘群公子
于莱莱齐东鄙邑秋景公卒冬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锄公子阳生来奔皆景公子在莱者六
年八月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而立之是为悼公公使朱毛迁孺子荼于骀不至杀诸野幕之下)其
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
陈氏弑君篡国之祸(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五世孙田釐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205-0374c.png
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粟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本陈氏改为田
氏宗族益强景公太子死后有宠姬曰芮子生子荼景公病命其相国惠子高昭子以荼为太子景公卒
两相国高立荼是为安孺子而田乞不悦欲立景公他子阳生阳生素与乞欢安孺子之立也阳生奔鲁
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杀之惠子奔莒安孺子奔鲁田乞使人迎阳生至齐遂立阳生
于田乞之家是为悼公乃使人杀孺子荼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恒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悼
公有隙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恒与监止一作□止俱为左右相田恒心害监止监止幸
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恒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田恒击杀监止简公出奔田氏之徒遂弑简公于徐州恒立简公之弟骜是为平公田恒为相言于平公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205-0374d.png
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于田恒于是尽诛鲍晏
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田恒卒子襄子盘代立襄
子卒子庄子白代立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康公之十九年田
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太公和立二年卒子桓公午立六年卒子威王因齐立二十六年自称为
王以令天下)○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
以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
而不知反求其所以然盖悦而不绎者齐之所以卒
于乱也(问景公审能悦夫子之言而绎之则如之何朱子曰举齐政而授之夫子则君臣父子之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205-0375a.png
伦正之有馀矣惜其不能而齐卒于乱也○双峰饶氏曰就景公身上言之则景公自不能尽君之道致
其臣陈氏厚施于国自不能尽父之道致内嬖之多而不立太子故杨氏云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
反求其所以然者是说景公不能反之于身以尽君父之道也○厚斋冯氏曰圣人之言各当其分而万
世无弊信斯言也谓君则君臣则臣父则父子则子可也谓君君则臣臣父父则子子亦可也○云峰胡
氏曰履霜坚冰至景公不能谨其几于先矣虽善夫子之言何益哉)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折之舌反与平声)

  片言半言折断(丁乱反)也(朱子曰半言辞未毕而人己信之也○胡氏曰折者析而
二之也治狱之道两辞具备曲直未分混为一区及乎别其孰为曲孰为直判然两途所谓折也)子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205-0375b.png
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庆源辅氏曰忠信者折狱之本明决者折狱之用徒明决而不忠信则无以孚于平昔徒忠信而不明决
则无以断于临时○觉轩蔡氏曰忠信所以立于中明决足以照乎外忠信则人不忍欺明决则人不敢
欺)

  子路无宿诺

  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记者因
夫子之言而记此以见(形甸反)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
者由其养之有素也(庆源辅氏曰片言折狱非可以取辩于言也所以养其言之所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205-0375c.png
自发者必有其素而人之信己在于未言之先也)○尹氏曰小邾射(射音亦小邾大
夫名)以句绎奔鲁(句绎音沟亦地名)曰使季路要(平声)我吾无盟
矣千乘(去声)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
于人可知矣(左传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
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
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一言而折狱者信在言前
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勉斋黄氏曰人惟忠信也
不惟可以通天下之务而又可以释天下之疑苟无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则吾心胶扰昏惑既无以察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205-0375d.png
人之情伪吾以诈御彼彼亦以诈应之又安能片言而服人哉故片言折狱而实之以无宿诺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
无讼矣○杨氏曰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
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
见(形甸反)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南轩
张氏曰夫人之所以至于争讼者必有所由而能于其本而正之则讼可无也记者以此承上章有以见
仲由之道为未弘也○新安陈氏曰听讼者决民之争无讼者躬行化民而民自不争无讼可听非禁之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205-0376a.png
使然点化潜孚若使之耳)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行谓发于事以忠则
表里如一(朱子曰居之无倦在心上说行之以忠在事上说居之无倦者便是要此心长在做
主不放倒便事事都应得去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著实故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谓心里要如此便
外面也如此事事靠实做去也○行固是行其所居居是常常恁地提省在这里若有顷刻放倒便不得
○新安陈氏曰居如居敬之居存诸心立其本也行如行简之行发于事达诸用也)○程子曰
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205-0376b.png
此(庆源辅氏曰不曰不仁而曰少仁正与子游然而未仁之说同圣人不轻绝人以不仁况子张乎惟
其少仁故惨怛之意不足而无诚心爱民也○新安陈氏曰少仁或谓其未仁或谓难与并为仁可见矣
政以治民故以少仁言其政之无本以无爱民言其政之不足于用无诚心其病源也不息之谓诚始如
是终不如是则非不息之诚矣不欺之谓诚表如是里不如是则非不欺之诚矣宜夫子以无倦以忠药
子张之病也○双峰饶氏曰此论为政之心不说为政之条目若为政之条目子张想己熟讲而知之矣
○陈氏用之曰孔子于子张兼无倦与忠而教之若子路则教之以无倦而已○厚斋冯氏曰子路勇于
有行虑其不能继也子张多浮少实易于始勤终怠故竭两端而告之)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205-0376c.png
  重出(己见雍也篇但彼有君子二字)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云峰胡氏曰诱掖以迎之于未成之先奖劝以
作之于将成之际)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
(去声)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胡氏曰所存以心言所好
以情言君子存心本于厚故待人亦厚而惟恐人之不厚小人存心本于薄故待人亦薄而惟恐人之不
薄也君子之所好在于善故己有是善而亦欲人之趋于善小人之所好在于恶故己有是恶而亦欲人
之济其恶○南轩张氏曰君子充其忠爱之心于人之美其乐之如在巳也从而扶持之又从而劝奖之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205-0376d.png
惟欲其美之成也于人之恶则从而正救之正救之不可则哀矜之惟患其恶之成也若小人则以刻薄
为心幸人之有过而疾人之胜己非徒坐视其入于恶又从而济之非徒欲其美之不成又从而毁之君
子小人之所操存未尝不相反也○勉斋黄氏曰小人成人之恶谓迎合容养以成其为恶之事也不成
人之美忌克诋毁使不得成其善也○郑氏舜举曰君子视人之善犹己之善故开导诱掖以成之视人
之恶犹己之有疾故规戒掩覆以止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范氏曰未有已不正而能正人者(庆源辅氏曰政之所以得名以其能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205-0377a.png
以正己者正人也巳不能正焉能正人哉○新安陈氏曰此以通行之理言圈下以当时之事言)○
胡氏曰鲁自中叶(中世也)政由大夫家臣效尤据邑背
(音佩)叛不正甚矣故孔子以是告之欲康子以正自克
而改三家之故(故谓从前所为)惜乎康子之溺于利欲而不
能也(吴氏曰书曰表正万邦上者表也下者影也表正则影正矣政之义无切于此论语记康子问
政者二章问患盗使民各一章夫子答之皆使之反躬自治而已盖道理不越如是此外更无别法也○
云峰胡氏曰集注释为政章政字实本于此)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205-0377b.png
之不窃

  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
(庆源辅氏曰上者下之倡在上者不贪欲则民之视之亦知以是为贵矣民知以不贪欲为贵则虽赏以
诱之使为盗窃而其心愧耻自不肯为之矣尚何盗之患哉所谓虽赏之不窃乃假设之言以见民之必
不肯为耳)○胡氏曰季氏窃柄(盗鲁国柄)康子夺嫡民之为盗
固其所也盍亦反其本邪(俗作耶)孔子以不欲启之其
旨深矣夺嫡事见(形甸反)春秋传(左传哀公三年季孙有疾命正常桓子之
宠臣曰无死欲付以后事故敕令勿从已死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南孺子季桓子之妻若生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205-0377c.png
男则告公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康子名杞季孙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
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康子请
退退辞位也公使共刘鲁大夫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讨杀者召正常正常不反畏康子也○廛斋冯
氏曰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欲心一萌非其有者必将取之嫡位可夺也国政可专也民独不为盗
乎○云峰胡氏曰盗生于欲康子鲁之大盗也夫子答其患盗之问不直曰苟子之不盗其辞婉而意深
矣上下三章当通看不欲正也欲善亦正也使康子移其欲利之心以欲善民岂特不为盗而且皆为善
矣此所谓帅以正而民无不正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205-0377d.png
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焉于虔反)

  为政者民所视效何以杀为欲善则民善矣上一作
尚加也偃仆(音赴)也(南轩张氏曰在上者志存于杀则固己失长人之本矣焉能禁止其
恶乎欲善之心纯笃发见于政教之间则民将率从丕变如风之所动其孰有不从者然则民之所以未
之从者则吾欲善之诚不笃而已○汪氏曰康子欲杀恶人以成就善人夫子则欲化恶人亦为善人意
谓上之所欲者善非特不待于杀且化恶为善矣集注以一则字代本文而字而意深切著明最宜著眼
玩味)○尹氏曰杀之为言岂为人上之语哉以身教者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205-0378a.png
从以言教者讼(二句见后汉书第五伦传)而况于杀乎(西山真氏曰民性本
善为上者以善迪之未有不趋于善者○厚斋冯氏曰康子三问虽非必一时之语然其意盖相属也夫
子所答皆自其身而求之○吴氏曰书君陈曰尔惟风下民惟草风草之喻本此康子杀心如大始然夫
子以清泠之水沃之有人心者宜于此焉变矣)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问达为所行通达何也朱子曰其在
邦也事上则获于上治民则得乎民其在家也父母安其孝兄弟悦其友凡吾之见于行者莫不通达而
无所系碍焉斯可谓之达矣)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205-0378b.png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务外夫子盖己知其发问之意故反诘(吃吉反)
将以发其病而药之也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言名誉著闻也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闻与达相似而不同乃诚伪之所以分学者不可不
审也故夫子既明辨之下文又详言之(双峰饶氏曰闻是求闻于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205-0378c.png
人达是人自信己)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
达在家必达(夫音扶下同好下皆去声)

  内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审于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
脩于内不求人知之事然德脩于己而人信之则所
行自无窒碍矣(庆源辅氏曰主忠信质直也所行合宜好义也此存乎中以应乎外也审
于接物察言观色也卑以自牧虑以下人也此审乎外以巽乎内也内外交相养而厥德脩罔觉此岂求
人知者之所为哉然德脩于己而人自信之则行于邦家者自然无所窒碍矣○朱子曰质直只是无华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205-0378d.png
伪质是朴实直是无偏曲○质直好义便有触突人底意思到得察言观色虑以下人便又和顺低细不
至触突人矣虑谓思之详审常常如此思虑恐有所不知觉也圣人说话都如此周遍详密○质与直是
两件质就资性上说直渐就事上说到得好义又在事上直固是一直做去然至于好义则事事区处要
得其宜这一项都是详细功夫○察人之言观人之色乃是要验吾之言是与不是今有人自任己意说
将去更不看人之意是信受他还不信受他如此则只是自高更不能谦下于人实去做工夫也大抵人
之为学须是自低下做将去才自高便不济事○察言观色只是察人言观人色若照管不及未必不以
辞气加人此只做自家工夫不要人知既有工夫以之事亲则得乎亲以之事君则得乎君以之交朋友
而朋友信虽蛮貊之邦行矣此是在邦在家必达之理子张只去闻处著力圣人此语正中其膏肓质□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0205-0379a.png
好义等处专是就实色取仁而行违专是从虚○双峰饶氏曰质直忠信底人固难得但亦有直情径行
不去随事裁度而所行容有不合宜处故忠信又要合义察言观色虑以下人是一件事子张常爱居人
上故告以谦退详审之意)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
(行去声)

  善其颜色以取于仁而行实背(音佩)之又自以为是而
无所忌惮此不务实而专务求名者故虚誉虽隆而
实德则病矣(朱子曰闻者是个做作底专务放出外求人知而已如色取仁而行违便是不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0205-0379b.png
务实而专务外居之不疑便是放出外而收敛不得只得自担当不放退此其所以驾虚名而无实行也
○色取仁而行违不惟是虚有爱怜之态如正颜色而不近信色厉而内荏皆色取仁而行违也○色取
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这只是粗瞒将去专以大意气加人子张平日是这般人故孔子正救其病此章大
意出不得一个是名一个是实吕氏谓德孚于人者必违矫行求名者必闻此说却好○庆源辅氏曰使
其色取行违而中不安焉则务实之心犹未尽丧也惟其自以为是而无所忌惮此见其专务于名夫名
生于实则名亦何害惟无实而徒有虚誉则骄矜之意日生而进脩之力日怠矣二者虽若相似然所行
通违者名誉自然著闻名誉著闻者所行未必通达其实有不同如此○双峰饶氏曰色取仁之色与观
色之色不同观色专主颜色言色取说得阔凡发出来可见处皆是色色者见于外行者行于己见于外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0205-0379c.png
者皆似合于仁检点他行巳处却不实只是欺人而已居之不疑示人以不疑也此乃求名之人要人信
已故自居之不疑若自居于疑又谁信之○齐氏曰以质对色则一真一假以直对违则一顺一逆质直
者内有馀而外自见色取仁而行违者外若有而内实无也○云峰胡氏曰闻者病在取字凡物在外则
可取仁者吾心之所固有若曰可取即是在外而不在内矣)○程子曰学者须是
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去声
下同)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为名与为
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庆源辅氏曰程子务实务名之论可
谓切当为吾之未能事亲也故学事亲为吾之未能事长也故学事长为吾之未能正心诚意也故学正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0205-0379d.png
心而诚意为吾之未能齐家治国也故学齐家而治国是之谓务实务实而学则其脩为之诚践履之功
循序而进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欲吾之有孝名也故勉焉以为孝欲吾之有忠名也故勉焉以
为忠欲吾之有廉名也故勉焉以为廉欲吾之有信名也故勉焉以为信是之谓务名务名而学则惟欲
其名之有闻而已所谓大本即实理也实理根于性具于心要在反求而自得学有向外近名之意则失
之矣为名而学则是伪者谓其不循实理而骛外妄求也为名虽若清为利虽是浊然一有为之之意则
便是利心也)尹氏曰子张之学病在乎不务实故孔子告
之皆笃实之事充乎内而发乎外者也当时门人亲
受圣人之教而差失有如此者况后世乎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0205-0380a.png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脩慝辨惑(慝吐得反)
胡氏曰慝之字从心从匿盖恶之匿于心者脩者治
而去(上声)(新安陈氏曰恶之形于外者易见匿于心者难知乃恶之根也)

  子曰善哉问

  善其切于为(去声)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脩慝与一
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与平声)

  先事后得犹言先难后获也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0205-0380b.png
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庆源辅氏曰先难谓先从事于其所难后获谓后其所得
而不起计获之心吔夫为所当为本非难事然自学者言之则自惰而勤自利而义其机生其势矫非勉
强则有所不能故以为难也为其事者固必有其功然方其为事之始而遽欲计其功焉则是利心也为
利之心一萌则其大本己失易盈易涸轻得轻喜尚何德之可崇哉故必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不亟
不徐循吾理行吾义而已此所以德日积而不自知也○朱子曰今人做事未论此事当做不当做且先
计较此事有甚功效既有计较之心便是专为利而做不复知事之当为矣德者理之得于心者也凡人
若能知所当为而无为利之心这意思便自高远才为些小利害讨些小便宜这意思便卑下了所谓崇
者谓德自此而愈高也○问先事后得莫是因樊迟有计较功利之心故如此告之曰此是后面道理而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0205-0380c.png
今且要知先事后得如何可以崇德盖做合做底事便纯是天理才有一毫计较之心便是人欲若只循
个天理做将去德便自崇才有人欲便这里做得一两分却那里缺了一两分这德便消削了知何得会
崇圣人千言万语正要人来这里看得破)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已之恶
无所匿矣(朱子曰须截了外面他人过恶只去自检点方能自攻其恶若才检点他人自家这
里便疏心便粗了○庆源辅氏曰常情观人则明自观则暗责人则严自责则轻故恶常藏匿于心才有
心去攻人之恶则于己之恶便卤莽而不暇锄治矣)知一朝之忿为甚微而祸
及其亲为甚大则有以辨惑而惩其忿矣(庆源辅氏曰人本无
惑惟为忿所蔽而不知利害之所在故惑盖忿心之发易突兀而横肆苟不惩之于始则终或至于忘身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0205-0380d.png
及亲此辨惑者所以当惩其忿也)樊迟粗(亦作觕作粗)鄙近利故告之以
此三者皆所以救其失也(双峰饶氏曰近利则有计较之心而不能先事后得
鄙则吝于责已粗则暴戾而不能忍小忿故夫子因其病而药之)○范氏曰先事后
得上义而下利也人惟有利欲之心故德不崇惟不
自省(悉井反)已过而知人之过故慝不脩感物而易(去声)
动者莫如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之甚者也惑之甚
者必起于细微能辨之于早则不至于大惑矣故惩
忿所以辨惑也(新安陈氏曰自治其恶与自惩其忿皆崇德所当为之事乃其目也○问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0205-0381a.png
子张樊迟问同答异何也朱子曰子张矜夸不实底人故告以收敛著实做工夫平日喜怒必有过当故
告以欲人生死之事樊迟以请学稼圃及夫子答问观之是鄙俗粗暴底人皆是随其失而告之)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上知字去声下同)
爱人仁之施知人知(去声下文知也知者言知仁知并同)之务(问爱人知人是
仁知之用圣人何故但以仁知之用告樊迟却不告以仁知之体朱子曰体与用虽是二字本末未尝相
离用即体之所以流行者也)

  樊迟未达

  曾氏曰(曾氏名几字吉甫河南人)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0205-0381b.png
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音佩)耳(朱子曰爱人则无所不爱知人则便有分别两
个意思自相反了故疑之)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举直错(仓故反)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
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朱子曰每常说仁知一个是慈爱一个是
辨别各自向一路唯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方见得仁知合一处仁里面有知知里面有仁○爱人
知人自相为用若不论直枉一例去爱他也不得大抵唯先知了方能顿放得个仁圣人只此二句自包
上下后来子夏所言皆不出此两句意思所以为圣人之言也○双峰饶氏曰樊迟问仁知是二者平说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0205-0381c.png
夫子亦平答之及再答以使枉者直一句方是串说仁知问夫子之言何独归重于知曰虽归重在知然
此心所以举直错诸枉依旧是从仁上发来盖直者此心天理之公能举直则是发此天理之公是亦仁
也直枉专指人而言诸众也谓众人之枉者即下文选于众之意)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乡去声见贤遍反)

  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
者直之理(未晓能使枉者直之兼言仁)

  子夏曰富哉言乎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0205-0381d.png
  叹其所包者广不止言知(新安陈氏曰一言而该仁知故曰富哉)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
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选息恋反陶音遥远如字)

  伊尹汤之相(去声)也不仁者远言人皆化而为仁不见
有不仁者若其远去尔所谓使枉者直也子夏盖有
以知夫子之兼仁知而言矣(庆源辅氏曰子夏一闻其说便叹圣人之言所
包者富不堕于一偏不滞于一隅即知人之中以见爱人之实推乎知之用以极乎仁之功其于仁知之
体用盖己深体而默识之矣不然何其言之明决精审沛然无疑而暗与圣人之言相发乎○新安陈氏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0205-0382a.png
曰选于众而举皋陶伊尹此知人之知所谓举直错枉也不仁者皆化为仁即爱人之仁能使枉者直矣
夫子二语巳包子夏之意子夏之言益发明夫子之旨迟问于师又问于友其问之弗知弗措者欤)○
程子曰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虽若有浅近者而其
包含无所不尽观于此章可见矣非若他人之言语
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也(双峰饶氏曰此章爱人知人是仁知之浅近处
包含无所不尽则深者远者亦在其中深远即枉者化为直处)尹氏曰学者之问也
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
欲为其事如樊迟之问仁知也夫子告之尽矣樊迟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0205-0382b.png
未达故又问焉而犹未知其何以为之也及退而问
诸子夏然后有以知之使其未喻则必将复(扶又反)
矣既问于师又辨于友当时学者之务实也如是(云峰
胡氏曰知人爱人是分言知仁之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是合言知仁之相为用盖仁包义礼知仁
之中自有知知藏仁义礼知之中自有仁知仁本相为体用故见于举错之际知仁又自相为体用也)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告工毒反道去声)

  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之然以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0205-0382c.png
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止若以数(音朔)而见疏(子游曰朋友数斯疏
矣)则自辱矣(朱子曰告之之意固是忠了须又教道得善始得○双峰饶氏曰忠告者尽此
心之诚既诚矣不能善其辞说以道之恐其未能从二者俱尽而彼不从然后宜止未能忠且善焉而泛
然告之道之遽以彼不从而止则是在我者犹未尽便欲责人非交友之道也○齐氏曰善道者心平气
和语明意尽或从容深远而有馀味或近切简当而可深思大率欲伸已意而闻者不忤也似此而犹不
见省数必取疏知进退者所不为也然则非忠告之难而善道之为不易尔○勿轩熊氏曰忠告是心尽
忠善道是言尽善内外皆兼到)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0205-0382d.png
  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庆源辅氏
曰为仁由己朋友但能辅助我以为仁而已○觉轩蔡氏曰以文会友致知之方以友辅仁力行之事○
新安陈氏曰人之讲学脩德皆有资于朋友既资朋友以讲学而致其知尤资朋友以辅仁而力于行则
学进而德亦进朋友为吾知行之助如此其斯所谓益友乎○东阳许氏曰为仁而不取友以为辅则有
孤陋寡闻之固会友而不以文则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之失○云峰胡氏曰上章友之资于我者不可
无忠告善道之益此则我之资于友者赖其讲学辅仁之功)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