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a 页 WYG0205-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四书大全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大学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论
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
中庸章句大全二卷或问二卷总名四书大
全共四十卷明胡广等撰四书自朱子章句
集注以后真德秀始采朱子语录附于大学
四书大全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大学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论
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
中庸章句大全二卷或问二卷总名四书大
全共四十卷明胡广等撰四书自朱子章句
集注以后真德秀始采朱子语录附于大学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b 页 WYG0205-0001b.png
章句之下为集编祝洙复仿而足之为四书
附录其后蔡模之集疏赵顺孙之纂疏吴真
子之集成皆荟萃众说以相阐发而不免稍
涉汜滥惟陈栎四书发明胡炳文四书通较
为简当栎门人倪士毅又合二书为一颇加
删正名曰四书辑释至明成祖永乐中诏儒
臣胡广杨荣等编集诸家传注之说汇成一
编赐名四书大全御制序文颁行天下学校
附录其后蔡模之集疏赵顺孙之纂疏吴真
子之集成皆荟萃众说以相阐发而不免稍
涉汜滥惟陈栎四书发明胡炳文四书通较
为简当栎门人倪士毅又合二书为一颇加
删正名曰四书辑释至明成祖永乐中诏儒
臣胡广杨荣等编集诸家传注之说汇成一
编赐名四书大全御制序文颁行天下学校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a 页 WYG0205-0002a.png
于是明代士子为制义以应科目者无不诵
习大全而诸家之说尽废然广等撰集此书
实全以倪氏辑释为蓝本顾炎武谓其中特
少有增删其详其简或多不如倪氏大学中
庸或问则全不异而间有舛误朱彝尊亦讥
其专攘成书盖诸臣承命纂排不能详搜博
采而仅取巳成旧帙塞责抄誊宜其启后人
之訾议惟是倪氏原书最为审要其义理明
习大全而诸家之说尽废然广等撰集此书
实全以倪氏辑释为蓝本顾炎武谓其中特
少有增删其详其简或多不如倪氏大学中
庸或问则全不异而间有舛误朱彝尊亦讥
其专攘成书盖诸臣承命纂排不能详搜博
采而仅取巳成旧帙塞责抄誊宜其启后人
之訾议惟是倪氏原书最为审要其义理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b 页 WYG0205-0002b.png
备采择精醇实迥出他家之上则当日诸臣
据以编订亦不为无因且明世解四书者如
蔡清之蒙引陈琛之浅说其折衷是正皆以
此书为宗故著之于录以见一代学校定制
之所在焉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据以编订亦不为无因且明世解四书者如
蔡清之蒙引陈琛之浅说其折衷是正皆以
此书为宗故著之于录以见一代学校定制
之所在焉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a 页 WYG0205-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
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朱子曰天之生民各与以性性非有
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仁则是个温和慈爱底道理义则是个断制裁割底道理礼则是个恭敬撙节
底道理智则是个分别是非底道理凡此四者具于人心乃是性之本体○云峰胡氏曰朱子四书释仁曰心
之德爱之理义曰心之制事之宜礼曰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皆兼体用独智字未有明释尝欲窃取朱子
之意以补之曰智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番昜沈氏云智者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
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朱子曰天之生民各与以性性非有
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仁则是个温和慈爱底道理义则是个断制裁割底道理礼则是个恭敬撙节
底道理智则是个分别是非底道理凡此四者具于人心乃是性之本体○云峰胡氏曰朱子四书释仁曰心
之德爱之理义曰心之制事之宜礼曰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皆兼体用独智字未有明释尝欲窃取朱子
之意以补之曰智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番昜沈氏云智者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b 页 WYG0205-0002d.png
之鉴○新安陈氏曰书云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六经言性自此始谓天降生民而与之以性亦本
书之意而言)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
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新安陈氏曰性之所有即仁义礼智是也性无智愚贤不肖之
殊惟气有清浊清者能知而浊者不能知故不能皆知质有粹驳粹者能全而驳者不能全故不能皆全知性
之所有属知全性之所有属行知行二者该尽一部大学意已寓于此矣)一有聪明睿智能
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
之治(平声下治人同)而教之以复其性(问何处见得天命处朱子曰此也如何知得只
是才生得一个恁地底人定是为亿兆之君师便是天命之也他既有许多气魄才德决不但已必统御亿兆
书之意而言)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
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新安陈氏曰性之所有即仁义礼智是也性无智愚贤不肖之
殊惟气有清浊清者能知而浊者不能知故不能皆知质有粹驳粹者能全而驳者不能全故不能皆全知性
之所有属知全性之所有属行知行二者该尽一部大学意已寓于此矣)一有聪明睿智能
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
之治(平声下治人同)而教之以复其性(问何处见得天命处朱子曰此也如何知得只
是才生得一个恁地底人定是为亿兆之君师便是天命之也他既有许多气魄才德决不但已必统御亿兆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a 页 WYG0205-0003a.png
之众人亦自是归他如三代以前圣人都是如此至孔子方不然虽不为帝王然亦闲他不得也做出许多事
来以教天下后世是亦天命也○新安陈氏曰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是就清浊粹驳不齐中指出极清极粹
者言之聪明睿智生知之圣也与知其性相应能尽其性安行之圣也与全之相应常人必先知其性方可望
以全其性故于中下一而字圣人合下生知安行不待知而方全故只平说天必命之以为亿兆君师君以治
之师以教之变化其气质而复还其本性以上四个性字须融贯看透三代以前圣贤之君君师之责兼尽三
代以后君道有略得之者而师道则绝无矣)此伏义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
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书舜典帝曰契汝作司徒
敬敷五教在宽又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朱子曰天只生得许多人物与你许多道理然天却自做不得所
来以教天下后世是亦天命也○新安陈氏曰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是就清浊粹驳不齐中指出极清极粹
者言之聪明睿智生知之圣也与知其性相应能尽其性安行之圣也与全之相应常人必先知其性方可望
以全其性故于中下一而字圣人合下生知安行不待知而方全故只平说天必命之以为亿兆君师君以治
之师以教之变化其气质而复还其本性以上四个性字须融贯看透三代以前圣贤之君君师之责兼尽三
代以后君道有略得之者而师道则绝无矣)此伏义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
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书舜典帝曰契汝作司徒
敬敷五教在宽又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朱子曰天只生得许多人物与你许多道理然天却自做不得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b 页 WYG0205-0003b.png
以必得圣人为之脩道立教以教化百姓所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是也○古者教法礼乐射御书
数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尤亲切夔教胄子只用乐大司徒之职也是用乐盖是教人朝夕从事于此物束得
心长在这上面盖为乐有节奏学他底急也不得慢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他情性○云峰胡氏曰司徒之职统
教百姓典乐之官专教胄子○新安陈氏曰上文说其理此实之以其事天生民而赋与之不能教之圣君代
天立标准以主教于上而设司徒及典乐之官以掌教于下此时教巳立而教之法未备学之名未闻也)三
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上声又去声)扫(去声)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尤亲切夔教胄子只用乐大司徒之职也是用乐盖是教人朝夕从事于此物束得
心长在这上面盖为乐有节奏学他底急也不得慢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他情性○云峰胡氏曰司徒之职统
教百姓典乐之官专教胄子○新安陈氏曰上文说其理此实之以其事天生民而赋与之不能教之圣君代
天立标准以主教于上而设司徒及典乐之官以掌教于下此时教巳立而教之法未备学之名未闻也)三
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上声又去声)扫(去声)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a 页 WYG0205-0003c.png
数之文(朱子曰古者小学已自是圣贤坯朴了但未有圣贤许多知见及其长也令入大学使之格物
致知长许多知见○番昜齐氏曰洒扫内则所谓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曲礼所谓为长者粪加帚箕上以袂
拘而退以箕自向而扱之之类是也应对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曲礼所谓长者负剑辟咡
诏之负置之于背剑挟之于旁口耳之间曰咡辟咡诏之倾头与语则掩口而对之类是也进退内则所谓在
父母之所进退周旋慎齐曲礼所谓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之类是也礼习于度数之节文所以教之中也
乐明于声音之高下所以教之和也射法一弓挟四矢验其中否以观德行御法一车乘四马御者执辔立于
车上欲调习不失驱驰之正也书书字之体可以见心画数算数之法可以尽物变周礼大司徒所以教万民
而宾兴之者始以六德继以六行后及于六艺非八岁以上者所能尽究其事不过使晓其名物而已故上三
致知长许多知见○番昜齐氏曰洒扫内则所谓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曲礼所谓为长者粪加帚箕上以袂
拘而退以箕自向而扱之之类是也应对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曲礼所谓长者负剑辟咡
诏之负置之于背剑挟之于旁口耳之间曰咡辟咡诏之倾头与语则掩口而对之类是也进退内则所谓在
父母之所进退周旋慎齐曲礼所谓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之类是也礼习于度数之节文所以教之中也
乐明于声音之高下所以教之和也射法一弓挟四矢验其中否以观德行御法一车乘四马御者执辔立于
车上欲调习不失驱驰之正也书书字之体可以见心画数算数之法可以尽物变周礼大司徒所以教万民
而宾兴之者始以六德继以六行后及于六艺非八岁以上者所能尽究其事不过使晓其名物而已故上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b 页 WYG0205-0003d.png
者言节有品节存焉下六者言文文者名物之谓也非其事也○勿轩熊氏曰按大戴记保傅篇古者年八岁
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曰小学为庠门一作虎闱大学在王宫之
东束发谓成童尚书大傅曰公卿之太子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
五入大学此太子之礼也按年数互有不同而朱子独以白虎通为断)及其十有五年则
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音的)子与
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新安陈氏曰凡民惟贤者得入大学不比小学则无贵贱贤愚
皆得入也)而教之以穷理正心脩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
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新安陈氏曰三代有小学大学之教法未有书也天子元子继
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曰小学为庠门一作虎闱大学在王宫之
东束发谓成童尚书大傅曰公卿之太子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
五入大学此太子之礼也按年数互有不同而朱子独以白虎通为断)及其十有五年则
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音的)子与
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新安陈氏曰凡民惟贤者得入大学不比小学则无贵贱贤愚
皆得入也)而教之以穷理正心脩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
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新安陈氏曰三代有小学大学之教法未有书也天子元子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a 页 WYG0205-0004a.png
世有天下众子建为诸侯公卿大夫元士适子将有国家之责皆在所教民之俊秀他日亦将用之以佐理天
下国家者也穷理知之事正心以下行之事)夫(音扶)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
之之术(术即法也)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
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
彝伦之外(新安陈氏曰上言学校施教之法此言君身为立教之本即所谓为亿兆君师继天立极
者也躬行心得谓躬行仁义礼智之道心得仁义礼智之德即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彝伦常理也)是以
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去声下同)
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音免)焉以尽其力(云峰胡氏
下国家者也穷理知之事正心以下行之事)夫(音扶)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
之之术(术即法也)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
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
彝伦之外(新安陈氏曰上言学校施教之法此言君身为立教之本即所谓为亿兆君师继天立极
者也躬行心得谓躬行仁义礼智之道心得仁义礼智之德即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彝伦常理也)是以
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去声下同)
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音免)焉以尽其力(云峰胡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b 页 WYG0205-0004b.png
曰前说上之所以为教此说下之所以为学○新安陈氏曰性分固有即仁义礼智是理是体职分当为如子
职分当孝臣职分当忠之类是事是用知性分职分是知之事俛焉尽力是行之事与前知性之所有而全之
相照应)此古昔盛时所以治(去声下同)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
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
不脩教化陵夷风俗颓(徒回反)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
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
傅之以诏后世(新安陈氏曰皇帝生当天地气运盛时所以达而在上以身为教而道行于当
世孔子当天地气运衰时不免穷而在下以言为教传诸其徒而道明于后世而已)若曲礼少(去声)
职分当孝臣职分当忠之类是事是用知性分职分是知之事俛焉尽力是行之事与前知性之所有而全之
相照应)此古昔盛时所以治(去声下同)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
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
不脩教化陵夷风俗颓(徒回反)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
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
傅之以诏后世(新安陈氏曰皇帝生当天地气运盛时所以达而在上以身为教而道行于当
世孔子当天地气运衰时不免穷而在下以言为教传诸其徒而道明于后世而已)若曲礼少(去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a 页 WYG0205-0004c.png
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馀制反○番昜齐氏曰曲
礼少仪内则见礼记弟子职见管子此四篇作于春秋时三代小学之全法仅存其一二故曰支流馀裔支流
水之旁出而非正流者馀裔衣裾之末也)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
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
目之详者也(问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朱子曰这个须先识得外面一个
规模如此大了而内做工夫以实之凡人为学便当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乃明明德于天下为事不成只要
独善其身便了须是志于天下所谓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也所以大学第二句便说在新民○新安
陈氏曰规模之大指三纲领节目之详指八条目孔子时方有大学一章之经○东阳许氏曰规模节目以三
礼少仪内则见礼记弟子职见管子此四篇作于春秋时三代小学之全法仅存其一二故曰支流馀裔支流
水之旁出而非正流者馀裔衣裾之末也)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
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
目之详者也(问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朱子曰这个须先识得外面一个
规模如此大了而内做工夫以实之凡人为学便当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乃明明德于天下为事不成只要
独善其身便了须是志于天下所谓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也所以大学第二句便说在新民○新安
陈氏曰规模之大指三纲领节目之详指八条目孔子时方有大学一章之经○东阳许氏曰规模节目以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b 页 WYG0205-0004d.png
纲八条对言则三纲为规模八条为节目谓八条即三纲中事也独以八条言之则平天下为规模上七条为
节目平天下是大学之极功然须是有上七条节节做工夫行至于极然后可以天下平)三千之徒
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去声)
义以发其意(曾子方有今大学之传以发明孔子之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
(音闵)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上声)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
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朱子曰自圣学不传为士者不知学之有
本而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
愈丽议论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新安陈氏曰记诵口耳之学词章枝叶之文)异
节目平天下是大学之极功然须是有上七条节节做工夫行至于极然后可以天下平)三千之徒
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去声)
义以发其意(曾子方有今大学之传以发明孔子之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
(音闵)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上声)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
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朱子曰自圣学不传为士者不知学之有
本而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
愈丽议论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新安陈氏曰记诵口耳之学词章枝叶之文)异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a 页 WYG0205-0005a.png
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问异端何以高而无实朱
子曰吾儒便著读书逐一就事物上理会道理异端便都扫了只恁地空空寂寂便道事都了若将些子事付
之便都没柰何○云峰胡氏曰此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寂寂而灭所以高而无实
○新安陈氏曰老氏虚无佛氏寂灭)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
与夫(音扶)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先则反下同)仁
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朱子曰秦汉以来随世以就功名者未必自其本而推之
是以天理不明而人欲炽道学不传而异端起人挟其私智以驰骛于一世○新安陈氏曰权谋术数谓管仲
商鞅等百家众技如九流等是也)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
子曰吾儒便著读书逐一就事物上理会道理异端便都扫了只恁地空空寂寂便道事都了若将些子事付
之便都没柰何○云峰胡氏曰此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寂寂而灭所以高而无实
○新安陈氏曰老氏虚无佛氏寂灭)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
与夫(音扶)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先则反下同)仁
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朱子曰秦汉以来随世以就功名者未必自其本而推之
是以天理不明而人欲炽道学不传而异端起人挟其私智以驰骛于一世○新安陈氏曰权谋术数谓管仲
商鞅等百家众技如九流等是也)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b 页 WYG0205-0005b.png
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眉庚反)否塞(东阳许氏
曰如月之晦如目之盲如气之否如川之塞晦盲言不明否塞言不行)反覆沈(俗作沉非)痼(音固
○东阳许氏曰反覆是展转愈深而不可去底意沈如物没于水而不可浮痼如病著于身而不可愈)以
及五季(谓梁唐晋汉周五代季世)之衰而坏乱极矣(云峰胡氏曰惑世诬民使斯民
昏而不能知充塞仁义使斯道壅而不能行晦盲全无能知者否塞全无能行者所以为坏乱之极也大道之
要是大学书中所载者至治之泽是自大学中流出者上之人无能知此大学故君子不得闻大道之要上之
人无能行此大学故小人不得蒙至治之泽)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
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伯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叔子
曰如月之晦如目之盲如气之否如川之塞晦盲言不明否塞言不行)反覆沈(俗作沉非)痼(音固
○东阳许氏曰反覆是展转愈深而不可去底意沈如物没于水而不可浮痼如病著于身而不可愈)以
及五季(谓梁唐晋汉周五代季世)之衰而坏乱极矣(云峰胡氏曰惑世诬民使斯民
昏而不能知充塞仁义使斯道壅而不能行晦盲全无能知者否塞全无能行者所以为坏乱之极也大道之
要是大学书中所载者至治之泽是自大学中流出者上之人无能知此大学故君子不得闻大道之要上之
人无能行此大学故小人不得蒙至治之泽)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
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伯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叔子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a 页 WYG0205-0005c.png
讳颐字正叔号伊川先生)而有以接乎孟氏之傅实始尊信此篇而
表章之既又为(去声)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音娶○新安陈氏曰孟子
没而其传泯焉至二程夫子出而绝学复传于是始拔大学篇于戴记之中而尊信之又整顿其错乱之简而
发挥之但未成书耳)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此八字收拾序文起句)圣经
贤傅(去声)之指粲然复(扶又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
私淑而与(去声)有闻焉(新安陈氏曰孟子云子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此用其语
谓闻程子之教于延平李先生诸公○东阳许氏曰私淑者私善于人孟子不得为孔子之徒而私善于再传
之子思朱子不得为程子之徒而私善于三传之李氏此私淑字最切)顾其为书犹颇放
表章之既又为(去声)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音娶○新安陈氏曰孟子
没而其传泯焉至二程夫子出而绝学复传于是始拔大学篇于戴记之中而尊信之又整顿其错乱之简而
发挥之但未成书耳)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此八字收拾序文起句)圣经
贤傅(去声)之指粲然复(扶又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
私淑而与(去声)有闻焉(新安陈氏曰孟子云子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此用其语
谓闻程子之教于延平李先生诸公○东阳许氏曰私淑者私善于人孟子不得为孔子之徒而私善于再传
之子思朱子不得为程子之徒而私善于三传之李氏此私淑字最切)顾其为书犹颇放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b 页 WYG0205-0005d.png
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音集)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
略(谓补传之第五章)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
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脩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
补云(脩己治人四字包尽大学体用纲目)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
序(新安陈氏曰此序分六节精义尤在第二节曰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曰教之以复其初是也朱子论学
必以复性初为纲领要归论语首注学字曰人性皆善曰明害而复其初小学题辞曰仁义礼智人性之纲曰
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此书首释明明德亦曰遂明之以复其初与此序凡四致意焉圣人尽性尽其本全者也
学者复其性复而后能全也欲知性之所有在格物致知欲复全其性之所有在诚意正心脩身以力于行而
略(谓补传之第五章)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
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脩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
补云(脩己治人四字包尽大学体用纲目)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
序(新安陈氏曰此序分六节精义尤在第二节曰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曰教之以复其初是也朱子论学
必以复性初为纲领要归论语首注学字曰人性皆善曰明害而复其初小学题辞曰仁义礼智人性之纲曰
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此书首释明明德亦曰遂明之以复其初与此序凡四致意焉圣人尽性尽其本全者也
学者复其性复而后能全也欲知性之所有在格物致知欲复全其性之所有在诚意正心脩身以力于行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a 页 WYG0205-0006a.png
已读此序此书者其以知性之所有与复其性初为要领以知行为工夫而融贯其旨云)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b 页 WYG0205-0006b.png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a 页 WYG0205-0006c.png
四书集注大全凡例
一四书大书朱子集注诸家之说分行小书凡集成
辑释所取诸儒之说有相发明者采附其下其背
戾者不取凡诸家语录文集内有发明经注而集
成辑释遗漏者今悉增入
一注文下凡训释一二字或二三句者多取新安陈
氏之说
一引用先儒姓氏
一四书大书朱子集注诸家之说分行小书凡集成
辑释所取诸儒之说有相发明者采附其下其背
戾者不取凡诸家语录文集内有发明经注而集
成辑释遗漏者今悉增入
一注文下凡训释一二字或二三句者多取新安陈
氏之说
一引用先儒姓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b 页 WYG0205-0006d.png
朱子(熹 晦庵仲晦 新安)
郑氏(玄) 孔氏(颖达)
周子(敦颐 濂溪茂叔) 程子(颢 伯淳 明道颐 正叔 伊川)
张子(载 横渠子厚) 邵子(雍 康节尧夫)
蓝田吕氏(与叔大临) 和靖尹氏(焞彦明)
上蔡谢氏(良佐显道) 广平游氏(酢定夫 建安)
河东侯氏(师圣仲良) 龟山杨氏(时中立)
安定胡氏(瑗 翼之 海陵)华阳范氏(祖禹淳夫)
郑氏(玄) 孔氏(颖达)
周子(敦颐 濂溪茂叔) 程子(颢 伯淳 明道颐 正叔 伊川)
张子(载 横渠子厚) 邵子(雍 康节尧夫)
蓝田吕氏(与叔大临) 和靖尹氏(焞彦明)
上蔡谢氏(良佐显道) 广平游氏(酢定夫 建安)
河东侯氏(师圣仲良) 龟山杨氏(时中立)
安定胡氏(瑗 翼之 海陵)华阳范氏(祖禹淳夫)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a 页 WYG0205-0007a.png
眉山苏氏(轼 东坡子瞻)林氏(之奇少颖 三山)
致堂胡氏(寅 明仲) 豫章罗氏(从彦仲素)
沙随程氏(迥 可久) 延平李氏(饲愿中)
象山陆氏(九渊子静) 东莱吕氏(祖谦伯恭 金华)
南轩张氏(栻 敬夫 广汉)止斋陈氏(傅良君举)
乐庵李氏(衡 彦平 江都)山阴陆氏(佃农师)
北溪陈氏(淳 安卿 临漳)勉斋黄氏(干直卿 三山)
庆源辅氏(广 潜庵汉卿)三山潘氏(柄 瓜山谦之)
致堂胡氏(寅 明仲) 豫章罗氏(从彦仲素)
沙随程氏(迥 可久) 延平李氏(饲愿中)
象山陆氏(九渊子静) 东莱吕氏(祖谦伯恭 金华)
南轩张氏(栻 敬夫 广汉)止斋陈氏(傅良君举)
乐庵李氏(衡 彦平 江都)山阴陆氏(佃农师)
北溪陈氏(淳 安卿 临漳)勉斋黄氏(干直卿 三山)
庆源辅氏(广 潜庵汉卿)三山潘氏(柄 瓜山谦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b 页 WYG0205-0007b.png
节斋蔡氏(渊 伯静) 九峰蔡氏(沈仲默)
觉轩蔡氏(模 仲学) 三山陈氏(孔硕 北山肤仲)
赵氏 潜室陈氏(埴器之 永嘉)
胡氏(泳 桐原伯量 南康) 郑氏(南升)
括苍叶氏(贺孙 知道味道)莆田黄氏(士毅子洪)
格庵赵氏(顺孙 栝苍)丹阳洪氏(兴祖庆善)
张氏(九成 子韶 范阳) 邓氏(名亚元亚)
西山真氏(德秀 景元 建安)叶氏(梦得 石林少蕴)
觉轩蔡氏(模 仲学) 三山陈氏(孔硕 北山肤仲)
赵氏 潜室陈氏(埴器之 永嘉)
胡氏(泳 桐原伯量 南康) 郑氏(南升)
括苍叶氏(贺孙 知道味道)莆田黄氏(士毅子洪)
格庵赵氏(顺孙 栝苍)丹阳洪氏(兴祖庆善)
张氏(九成 子韶 范阳) 邓氏(名亚元亚)
西山真氏(德秀 景元 建安)叶氏(梦得 石林少蕴)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a 页 WYG0205-0007c.png
邵氏(甲 仁仲 新定) 兼山郭氏(忠厚立之)
蒙斋𡊮氏(甫 广微 四明)张氏(庭坚才叔)
江陵项氏(安世 平庵)徽庵程氏
倪氏( 霅川) 顾氏(元常平甫 新定)
仁寿李氏(道传仲贯) 东窗李氏
陵阳李氏 温陵陈氏(知柔体仁)
陈氏( 用之 长乐) 谭氏(惟寅高要)
何氏(梦贵 北山新之 严陵) 晏氏
蒙斋𡊮氏(甫 广微 四明)张氏(庭坚才叔)
江陵项氏(安世 平庵)徽庵程氏
倪氏( 霅川) 顾氏(元常平甫 新定)
仁寿李氏(道传仲贯) 东窗李氏
陵阳李氏 温陵陈氏(知柔体仁)
陈氏( 用之 长乐) 谭氏(惟寅高要)
何氏(梦贵 北山新之 严陵) 晏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b 页 WYG0205-0007d.png
天台潘氏(时举子善) 郑氏(汝谐 东谷舜举 古栝)
新安王氏(炎 晦叔) 永嘉薛氏
欧阳氏(谦之 希逊 庐陵) 诸葛氏(泰)
朱氏(祖义 子由 庐陵) 朱氏(伸)
梅岩胡氏(次焱 济鼎 新安)张氏(彭老)
黄氏(渊) 宣氏
汪氏(廷直) 张氏(好古)
张氏(玉渊) 王氏(回)
新安王氏(炎 晦叔) 永嘉薛氏
欧阳氏(谦之 希逊 庐陵) 诸葛氏(泰)
朱氏(祖义 子由 庐陵) 朱氏(伸)
梅岩胡氏(次焱 济鼎 新安)张氏(彭老)
黄氏(渊) 宣氏
汪氏(廷直) 张氏(好古)
张氏(玉渊) 王氏(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a 页 WYG0205-0008a.png
双峰饶氏(鲁 仲元 广信)玉溪卢氏(孝孙)
勿斋程氏(若庸 达原 新安)刘氏(彭寿)
鲁斋王氏(侗 金华) 番昜沈氏(贵宝 毅斋)
叠山谢氏(枋得 君直 广信)番昜齐氏(梦龙节初)
邢氏(炳) 蛟峰方氏(逢辰青阳)
仁山金氏(履祥 吉甫 金华)厚斋冯氏(椅奇之 南康)
四如黄氏(仲元 莆田) 勿轩熊氏(禾去非 建安)
新安吴氏(浩 义夫 ) 吴氏(仲迂 可堂番昜)
勿斋程氏(若庸 达原 新安)刘氏(彭寿)
鲁斋王氏(侗 金华) 番昜沈氏(贵宝 毅斋)
叠山谢氏(枋得 君直 广信)番昜齐氏(梦龙节初)
邢氏(炳) 蛟峰方氏(逢辰青阳)
仁山金氏(履祥 吉甫 金华)厚斋冯氏(椅奇之 南康)
四如黄氏(仲元 莆田) 勿轩熊氏(禾去非 建安)
新安吴氏(浩 义夫 ) 吴氏(仲迂 可堂番昜)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b 页 WYG0205-0008b.png
番昜李氏(靖翁思正) 番昜邹氏(季友晋昭)
汪氏(炎昶 古逸新安) 鲁斋许氏(衡平仲)
临川吴氏(澄 草庐幼清)欧阳氏(元 圭斋原功)
云峰胡氏(炳文仲虎) 新安陈氏(栎 定宇寿翁)
张氏(存中德庸) 新安倪氏(士毅)
东阳许氏(谦 白云益之)
汪氏(炎昶 古逸新安) 鲁斋许氏(衡平仲)
临川吴氏(澄 草庐幼清)欧阳氏(元 圭斋原功)
云峰胡氏(炳文仲虎) 新安陈氏(栎 定宇寿翁)
张氏(存中德庸) 新安倪氏(士毅)
东阳许氏(谦 白云益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a 页 WYG0205-000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章句大全(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子程子曰(新安陈氏曰程子上加子字仿公羊传注子沈子之例乃后学宗师先儒之称)大
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
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
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龟山杨氏曰大学一篇圣学之门户其取道至
径故二程多命初学者读之○朱子曰大学首尾贯通都无所疑然后可及语孟又无所疑然后可及中
庸○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及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
大学章句大全(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子程子曰(新安陈氏曰程子上加子字仿公羊传注子沈子之例乃后学宗师先儒之称)大
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
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
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龟山杨氏曰大学一篇圣学之门户其取道至
径故二程多命初学者读之○朱子曰大学首尾贯通都无所疑然后可及语孟又无所疑然后可及中
庸○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及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b 页 WYG0205-0008d.png
之微妙○陈氏曰为学次序自有其要先须大学以为入德之门以其中说明明德新民具有条理实群
经之纲领也次则论语以为操存涵养之实又其次则孟子以为体验充广之端三者既通然后会其极
于中庸又曰大学规模广大而本末不遗节目详明而始终不紊学者所当最先讲明者○新安邵氏曰
他书言平天下本于治国治国本于齐家齐家本于脩身者有矣言脩身本于正心者亦有矣若夫推正
心之本于诚意诚意之本于致知致知之在于格物则他书未之言六籍之中惟此篇而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
经之纲领也次则论语以为操存涵养之实又其次则孟子以为体验充广之端三者既通然后会其极
于中庸又曰大学规模广大而本末不遗节目详明而始终不紊学者所当最先讲明者○新安邵氏曰
他书言平天下本于治国治国本于齐家齐家本于脩身者有矣言脩身本于正心者亦有矣若夫推正
心之本于诚意诚意之本于致知致知之在于格物则他书未之言六籍之中惟此篇而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a 页 WYG0205-0009a.png
万事者也(朱子曰天之赋于人物者谓之命人与物受之者谓之性主于一身者谓之心有得
于天而光明正大者谓之明德○问明德是心是性曰心与性自有分别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便是那
理心便是盛贮该载敷施发用底心属火缘他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
那孝出来向君则有那忠出来这便是性如知道事亲要孝事君要忠这便是心张子曰心统性情此说
最精密○虚灵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于中无少欠阙便是性随感而动便是情○虚灵自是心之本体
非我所能虚灵耳目之视听所以视听者即其心也岂有形象然有耳目以视听之则犹有形象也若心
之虚灵何尝有物○只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矣更说具众理应万事包体用在其中又却实而
不为虚其言的确浑圆无可破绽处○北溪陈氏曰人生得天地之理又得天地之气理与气合所以虚
于天而光明正大者谓之明德○问明德是心是性曰心与性自有分别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便是那
理心便是盛贮该载敷施发用底心属火缘他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
那孝出来向君则有那忠出来这便是性如知道事亲要孝事君要忠这便是心张子曰心统性情此说
最精密○虚灵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于中无少欠阙便是性随感而动便是情○虚灵自是心之本体
非我所能虚灵耳目之视听所以视听者即其心也岂有形象然有耳目以视听之则犹有形象也若心
之虚灵何尝有物○只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矣更说具众理应万事包体用在其中又却实而
不为虚其言的确浑圆无可破绽处○北溪陈氏曰人生得天地之理又得天地之气理与气合所以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b 页 WYG0205-0009b.png
灵○黄氏曰虚灵不昧明也具众理应万事德也具众理者德之全体未发者也应万事者德之大用已
发者也所以应万事者即其具众理者之所为也未发则炯然不昧已发则品节不差所谓明德也○玉
溪卢氏曰明德只是本心虚者心之寂灵者心之感心犹鉴也虚犹鉴之空明犹鉴之照不昧申言其明
也虚则明存于中灵则明应于外惟虚故具众理惟灵故应万事○东阳许氏曰大学之道是言大学中
教人脩为之方如君子深造之以道之道)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
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
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朱子曰明德未尝息时时发见于日用之
间如见孺子入井而怵惕见非义而羞恶见贤人而恭敬见善事而叹慕皆明德之发见也虽至恶之人
发者也所以应万事者即其具众理者之所为也未发则炯然不昧已发则品节不差所谓明德也○玉
溪卢氏曰明德只是本心虚者心之寂灵者心之感心犹鉴也虚犹鉴之空明犹鉴之照不昧申言其明
也虚则明存于中灵则明应于外惟虚故具众理惟灵故应万事○东阳许氏曰大学之道是言大学中
教人脩为之方如君子深造之以道之道)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
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
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朱子曰明德未尝息时时发见于日用之
间如见孺子入井而怵惕见非义而羞恶见贤人而恭敬见善事而叹慕皆明德之发见也虽至恶之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a 页 WYG0205-0009c.png
亦时有善念之发但当因其所发之端接续光明之○明德谓本有此明德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
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其良知良能本自有之只为私欲所蔽故暗而不明所谓明明德者求所以明
之也譬如镜焉本是个明底物缘为尘昏故不能照须是磨去尘垢然后镜复明也○明德是一个光明
底物事如一把火将去照物则无不烛便是明德若渐隐微便暗了吹得这火著便是明其明德○新安
吴氏曰气禀拘之有生之初物欲蔽之有生之后不昧者所以昏也然虽有昏昧之时而无息灭之理○
双峰饶氏曰明之之功有二一是因其发而充广之使之全体皆明一是因已明而继续之使无时不明
○云峰胡氏曰章句释明德以心言而包性情在其中虚灵不昧是心具众理是性应万事是情有时而
昏又是说心本体之明又是说性所发又说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即孟子言四端而谓知皆扩而充
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其良知良能本自有之只为私欲所蔽故暗而不明所谓明明德者求所以明
之也譬如镜焉本是个明底物缘为尘昏故不能照须是磨去尘垢然后镜复明也○明德是一个光明
底物事如一把火将去照物则无不烛便是明德若渐隐微便暗了吹得这火著便是明其明德○新安
吴氏曰气禀拘之有生之初物欲蔽之有生之后不昧者所以昏也然虽有昏昧之时而无息灭之理○
双峰饶氏曰明之之功有二一是因其发而充广之使之全体皆明一是因已明而继续之使无时不明
○云峰胡氏曰章句释明德以心言而包性情在其中虚灵不昧是心具众理是性应万事是情有时而
昏又是说心本体之明又是说性所发又说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即孟子言四端而谓知皆扩而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b 页 WYG0205-0009d.png
之也○新安陈氏曰常人于明德之发见随发而随泯学者于明德之发见处当体认而充广之所谓遂
明之也气禀拘物欲蔽则明者昏而初者失致其明之之功以变化其气质则昏者明而初者复○东阳
许氏曰气禀所拘就有生之初言之人欲所蔽就有知之后言之)新者革其旧之谓
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
(上声)其旧染之污(音乌又去声)也(朱子曰此理人所均有非我所得私既自明其德须
当推以及人见人为气与欲所昏岂不恻然欲有以新之○问明德新民在我有以新之至民之明其明
德却又在他曰虽说是明己德新民德然其意自可参见明明德于天下自新以新其民可知○北溪陈
氏曰新与旧对明者昏则旧矣感发开导去其旧污则昏者复明又成一个新底是新之也○玉溪卢氏
明之也气禀拘物欲蔽则明者昏而初者失致其明之之功以变化其气质则昏者明而初者复○东阳
许氏曰气禀所拘就有生之初言之人欲所蔽就有知之后言之)新者革其旧之谓
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
(上声)其旧染之污(音乌又去声)也(朱子曰此理人所均有非我所得私既自明其德须
当推以及人见人为气与欲所昏岂不恻然欲有以新之○问明德新民在我有以新之至民之明其明
德却又在他曰虽说是明己德新民德然其意自可参见明明德于天下自新以新其民可知○北溪陈
氏曰新与旧对明者昏则旧矣感发开导去其旧污则昏者复明又成一个新底是新之也○玉溪卢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a 页 WYG0205-0010a.png
曰新民是要人人皆明明德民无不新则民之明德无不明而我之明德明于天下矣○新安陈氏曰书
云旧染污俗咸与维新章句本此以释新民)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
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朱子曰说一个止字又说一个至字直是要到那极
至处而后止故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也○未至其地则必求其至既至其地则不当迁动而之他也未
至此便住不可谓止至此不能守亦不可谓止○至善如言极好道理十分尽头善在那里自家须去止
他止则善与我一未能止善自善我自我○云峰胡氏曰必至于是知至至之也不迁知终终之也)言
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
以尽夫(音扶)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朱子曰明德新
云旧染污俗咸与维新章句本此以释新民)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
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朱子曰说一个止字又说一个至字直是要到那极
至处而后止故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也○未至其地则必求其至既至其地则不当迁动而之他也未
至此便住不可谓止至此不能守亦不可谓止○至善如言极好道理十分尽头善在那里自家须去止
他止则善与我一未能止善自善我自我○云峰胡氏曰必至于是知至至之也不迁知终终之也)言
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
以尽夫(音扶)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朱子曰明德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b 页 WYG0205-0010b.png
民非人力私意所为本有一个当然之则过之不可不及亦不可如孝是明德然自有当然之则不及固
不是若过其则必有刲股之事须是到当然之则处而不迁方是止于至善止至善包明德新民己也要
止于至善民也要止于至善在他虽未能在我所以望他则不可不如是也○问明明德是自己事可以
做得到极好处若新民则在人如何得他到极好处曰且教自家先明得尽然后渐民以仁摩民以义如
孟子所谓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又从而振德之如此变化他自解到极好处○问至善不是明
德外别有所谓善只就明德中到极处便是否曰是明德中也有至善新民中也有至善皆要到那极处
至善只是以其极言不特是理会到极处亦要做到极处如为人君止于仁固是一个仁然亦多般须是
随处看如这一事合当如此是仁那一事又合当如彼亦是仁若不理会只管执一便成一边去安得谓
不是若过其则必有刲股之事须是到当然之则处而不迁方是止于至善止至善包明德新民己也要
止于至善民也要止于至善在他虽未能在我所以望他则不可不如是也○问明明德是自己事可以
做得到极好处若新民则在人如何得他到极好处曰且教自家先明得尽然后渐民以仁摩民以义如
孟子所谓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又从而振德之如此变化他自解到极好处○问至善不是明
德外别有所谓善只就明德中到极处便是否曰是明德中也有至善新民中也有至善皆要到那极处
至善只是以其极言不特是理会到极处亦要做到极处如为人君止于仁固是一个仁然亦多般须是
随处看如这一事合当如此是仁那一事又合当如彼亦是仁若不理会只管执一便成一边去安得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a 页 WYG0205-0010c.png
之至善至善只是恰好处○双峰饶氏曰明德以理之得于心者言至善以理之见于事者言以明明德
对新民则明明德为主以明明德新民对止至善则止至善为重○新安吴氏曰止至善为明明德新民
之标的极尽天理绝无人欲为止至善之律令然既言事理当然之极又言天理之极者盖自散在事物
者而言则曰事理是理之万殊处一物各具一太极也自人心得于天者而言则曰天理是理之一本处
万物统体一太极也然一实万分故曰事理众理会万为一则曰天理一理而己○新安陈氏曰天理人
欲相为消长才有一毫人欲之私便不能尽夫天理之极不得云止于至善矣)此三者大学
之纲领也(新安陈氏曰纲以大纲言如网之有纲纲举则目张领以要领言如裘之有领领挈
而裘顺○朱子曰明明德新民止至善此八字已括尽一篇之意○玉溪卢氏曰明明德是下文格物致
对新民则明明德为主以明明德新民对止至善则止至善为重○新安吴氏曰止至善为明明德新民
之标的极尽天理绝无人欲为止至善之律令然既言事理当然之极又言天理之极者盖自散在事物
者而言则曰事理是理之万殊处一物各具一太极也自人心得于天者而言则曰天理是理之一本处
万物统体一太极也然一实万分故曰事理众理会万为一则曰天理一理而己○新安陈氏曰天理人
欲相为消长才有一毫人欲之私便不能尽夫天理之极不得云止于至善矣)此三者大学
之纲领也(新安陈氏曰纲以大纲言如网之有纲纲举则目张领以要领言如裘之有领领挈
而裘顺○朱子曰明明德新民止至善此八字已括尽一篇之意○玉溪卢氏曰明明德是下文格物致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b 页 WYG0205-0010d.png
知诚意正心修身之纲领新民是下文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纲领止至善总明明德新民而言又八者逐
条之纲领要而言之则明明德又为三者之纲领乃大学一书之大纲领也○番昜沈氏曰大学之体在
明德其用在新民其体用之准则在止至善要其用力之方在知与行而已格物致知知之事也诚意正
心脩身行之事也行以知为先知以行为重知之精则行愈达行之力则知愈进物格而知以至意诚心
正而身以脩则吾德之本明者极其明而吾身之所止者极其善矣由身而家而国而天下善教行焉善
政施焉莫不革其旧染而复其性初天下之明德非一人之明德乎一人之至善非天下之至善乎)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条之纲领要而言之则明明德又为三者之纲领乃大学一书之大纲领也○番昜沈氏曰大学之体在
明德其用在新民其体用之准则在止至善要其用力之方在知与行而已格物致知知之事也诚意正
心脩身行之事也行以知为先知以行为重知之精则行愈达行之力则知愈进物格而知以至意诚心
正而身以脩则吾德之本明者极其明而吾身之所止者极其善矣由身而家而国而天下善教行焉善
政施焉莫不革其旧染而复其性初天下之明德非一人之明德乎一人之至善非天下之至善乎)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a 页 WYG0205-0011a.png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此止字即接上文在止于至善
之止字说下来)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
(上声下同)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朱子曰知止是识得
去处既识得心中便定更不他求如行路知得从这一路去心中自是定如求之此又求之彼即是未定
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不是工夫节目才知止自然相因而见○定静安相去不远但有浅深耳
与中庸动变化相类皆不甚相远定以理言故曰有静以心言故曰能静是就心上说安是就身上说○
既见得事物有定理而此心恁地宁静了看处在那里在这里也安在那里也安安而后能虑虑是思之
精审今人心中摇漾不定叠还能处得事否人处事于丛冗急遽之际而不错乱非安不能也知止是知
之止字说下来)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
(上声下同)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朱子曰知止是识得
去处既识得心中便定更不他求如行路知得从这一路去心中自是定如求之此又求之彼即是未定
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不是工夫节目才知止自然相因而见○定静安相去不远但有浅深耳
与中庸动变化相类皆不甚相远定以理言故曰有静以心言故曰能静是就心上说安是就身上说○
既见得事物有定理而此心恁地宁静了看处在那里在这里也安在那里也安安而后能虑虑是思之
精审今人心中摇漾不定叠还能处得事否人处事于丛冗急遽之际而不错乱非安不能也知止是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b 页 WYG0205-0011b.png
事物所当止之理到临事又须研几审处方能得所止○知止只是知有这个道理也须是得其所止方
是若要得其所止直是能虑方是能虑却是要紧知止如知为子而必孝知为臣而必忠能得是身亲为
忠孝之事若徒知这个道理至于事亲之际为私欲所汨不能尽其孝事君之际为利禄所汨不能尽其
忠这便不是能得矣能虑是见得此事合当如此便如此做○知止如射者之于的得止是已中其的○
定静安三字虽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最是难进处多是至安处住
了安而后能虑非颜子不能之去得字地位虽甚近然只是难进挽弓到临满时分外难开○勉斋黄氏
曰大学之道在于明德新民明德新民之功在于至善至善之理又在于必至而不迁故此一节但以止
为言曰知曰得止之两端定者知所止之验虑者得所止之始曰静曰安则原于知而终于得有必至不
是若要得其所止直是能虑方是能虑却是要紧知止如知为子而必孝知为臣而必忠能得是身亲为
忠孝之事若徒知这个道理至于事亲之际为私欲所汨不能尽其孝事君之际为利禄所汨不能尽其
忠这便不是能得矣能虑是见得此事合当如此便如此做○知止如射者之于的得止是已中其的○
定静安三字虽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最是难进处多是至安处住
了安而后能虑非颜子不能之去得字地位虽甚近然只是难进挽弓到临满时分外难开○勉斋黄氏
曰大学之道在于明德新民明德新民之功在于至善至善之理又在于必至而不迁故此一节但以止
为言曰知曰得止之两端定者知所止之验虑者得所止之始曰静曰安则原于知而终于得有必至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1a 页 WYG0205-0011c.png
迁之意矣○双峰饶氏曰譬之秤知止是识得秤上星两虑是将来秤物时又仔细看能得是方秤得轻
重的当定静安在事未至之前虑是事方至之际四者乃知止所以至能得之脉络○云峰胡氏曰定而
能静则事未来而此心之寂然不动者不失安而能虑则事方来而此心之感而遂通者不差○新安陈
氏曰明德新民所以得止于至善之由其紧要处先在知止上盖于事事物物皆知其所当止之理即物
格而知至也下文致知知至之知字已张本于此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问事物何分别朱子曰对言则事是事物
重的当定静安在事未至之前虑是事方至之际四者乃知止所以至能得之脉络○云峰胡氏曰定而
能静则事未来而此心之寂然不动者不失安而能虑则事方来而此心之感而遂通者不差○新安陈
氏曰明德新民所以得止于至善之由其紧要处先在知止上盖于事事物物皆知其所当止之理即物
格而知至也下文致知知至之知字已张本于此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问事物何分别朱子曰对言则事是事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1b 页 WYG0205-0011d.png
是物独言物则兼事在其中知止能得如耕而种而耘而敛是事有个首尾如此明德是理会己之一物
新民是理会天下之万物以己之一物对天下之万物便有个内外本末知所先后自然近道不知先后
便倒了如何能近道○三山陈氏曰新民者自明德而推也已德不明未有能新民者此明明德所以为
新民之本能得者原于知止而后致也苟始焉不知止于至善亦未见其卒于有得矣此知止所以为能
得之始○玉溪卢氏曰物有本末结第一节事有终始结第二节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两句再总结两节
一个先字起下文六个先字一个后字起下文七个后字不特结上两节亦所以起下文两节之意○仁
山金氏曰不曰此是大学之道而曰近道盖道者当行之路知所先后方是见得在面前而未行于道上
所以只曰近)
新民是理会天下之万物以己之一物对天下之万物便有个内外本末知所先后自然近道不知先后
便倒了如何能近道○三山陈氏曰新民者自明德而推也已德不明未有能新民者此明明德所以为
新民之本能得者原于知止而后致也苟始焉不知止于至善亦未见其卒于有得矣此知止所以为能
得之始○玉溪卢氏曰物有本末结第一节事有终始结第二节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两句再总结两节
一个先字起下文六个先字一个后字起下文七个后字不特结上两节亦所以起下文两节之意○仁
山金氏曰不曰此是大学之道而曰近道盖道者当行之路知所先后方是见得在面前而未行于道上
所以只曰近)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2a 页 WYG0205-0012a.png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治平声后仿此)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新安吴氏曰由此推之则治国是欲明明德于一国齐家是欲明明德于一家也○新安陈氏曰本当云
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今乃以明明德于天下言之盖以明德乃人己所同得明明德者明己之明德体
也明明德于天下者新天下之民使之皆明其明德如此则天下无不平矣用也一言可以该大学之体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治平声后仿此)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新安吴氏曰由此推之则治国是欲明明德于一国齐家是欲明明德于一家也○新安陈氏曰本当云
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今乃以明明德于天下言之盖以明德乃人己所同得明明德者明己之明德体
也明明德于天下者新天下之民使之皆明其明德如此则天下无不平矣用也一言可以该大学之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2b 页 WYG0205-0012b.png
用可见明明德又为纲领中之纲领也○东阳许氏曰不曰欲平天下先治其国而曰明明德者是要见
新民是明德中事又见新民不过使人各明其德而已)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
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
无自欺也(云峰胡氏曰中庸言诚身是兼诚意正心脩身而言谓身之所为者实此但言诚意
是欲心之所发者实章句所发二字凡两言之因其所发而遂明之者性发而为情也实其心之所发者
心发而为意也朱子尝曰情是发出恁地意是主张要恁地情如舟车意如人使那舟车一般然则性发
为情其初无有不善即当加夫明之之功是统体说心发而为意便有善有不善不可不加夫诚之之功
是从念头说○新安陈氏曰诸本皆作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惟祝氏附录本文公适孙鉴书其卷端
新民是明德中事又见新民不过使人各明其德而已)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
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
无自欺也(云峰胡氏曰中庸言诚身是兼诚意正心脩身而言谓身之所为者实此但言诚意
是欲心之所发者实章句所发二字凡两言之因其所发而遂明之者性发而为情也实其心之所发者
心发而为意也朱子尝曰情是发出恁地意是主张要恁地情如舟车意如人使那舟车一般然则性发
为情其初无有不善即当加夫明之之功是统体说心发而为意便有善有不善不可不加夫诚之之功
是从念头说○新安陈氏曰诸本皆作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惟祝氏附录本文公适孙鉴书其卷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3a 页 WYG0205-0012c.png
云四书元本则以鉴向得先公晚年绝笔所更定而刋之兴国者为据此本独作必自慊而无自欺可见
绝笔所更定乃改此三字也按文公年谱谓庆元庚申四月辛酉公改诚意章句甲子公易箦今观诚意
章则祝本与诸本无一字殊惟此处有三字异是所改正在此耳一于善之云固亦有味但必恶恶如恶
恶臭好善如好好色方自快足于己如好仁必恶不仁方为真切若曰一于善包涵不二于恶之意似是
歇后语语意欠浑成的当不若必自慊对无自欺只以传语释经语痛快该备跌朴不破也况语录有云
诚与不诚自慊与自欺只争毫釐之间自慊则一自欺则二自慊正与自欺相对诚意章只在两个自字
上用功观朱子此语则可见矣)致推极也(推之以至极处)知犹识也推极吾
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
绝笔所更定乃改此三字也按文公年谱谓庆元庚申四月辛酉公改诚意章句甲子公易箦今观诚意
章则祝本与诸本无一字殊惟此处有三字异是所改正在此耳一于善之云固亦有味但必恶恶如恶
恶臭好善如好好色方自快足于己如好仁必恶不仁方为真切若曰一于善包涵不二于恶之意似是
歇后语语意欠浑成的当不若必自慊对无自欺只以传语释经语痛快该备跌朴不破也况语录有云
诚与不诚自慊与自欺只争毫釐之间自慊则一自欺则二自慊正与自欺相对诚意章只在两个自字
上用功观朱子此语则可见矣)致推极也(推之以至极处)知犹识也推极吾
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3b 页 WYG0205-0012d.png
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条目
也(朱子曰六个欲与先字谓欲如此必先如此是言工夫节次若致知则便在格物上欲与先字差慢
在字又紧得些子○致知诚意是学者两个关致知乃梦与觉之关诚意乃善与恶之关透得致知之关
则觉不然则梦透得诚意之关则善不然则恶○格物是梦觉关诚意是人鬼关过得此二关上面工夫
一节易如一节了至治国平天下地步愈阔但须照顾得到○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格物致
知于物上穷得一分之理则我之知亦知得一分物理穷得愈多则我之知愈广其实只是一理才明彼
即晓此○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通透最不可须穷尽到
十分处○因其所已知推之至于无所不知○人多把这道理作一个悬空底物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
也(朱子曰六个欲与先字谓欲如此必先如此是言工夫节次若致知则便在格物上欲与先字差慢
在字又紧得些子○致知诚意是学者两个关致知乃梦与觉之关诚意乃善与恶之关透得致知之关
则觉不然则梦透得诚意之关则善不然则恶○格物是梦觉关诚意是人鬼关过得此二关上面工夫
一节易如一节了至治国平天下地步愈阔但须照顾得到○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格物致
知于物上穷得一分之理则我之知亦知得一分物理穷得愈多则我之知愈广其实只是一理才明彼
即晓此○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通透最不可须穷尽到
十分处○因其所已知推之至于无所不知○人多把这道理作一个悬空底物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4a 页 WYG0205-0013a.png
物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如此方见得实体如作舟行水作车行陆今试以众力共推一舟于陆必不
能行方见得舟不可以行陆也此之谓实体○格物穷理有一物便有一理穷得到后遇事触物皆撞着
这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致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
若穷不至则所见不真外面虽为善而内实为恶○问物者理之所在人所必有而不能无者何者为切
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皆人所不能无者但学者须要穷格得尽事父母则当尽其孝处兄弟则当
尽其友如此之类须是要见得尽若有一毫不尽便是穷格不至也○物谓事物也须穷极事物之理到
尽处便有一个是一个非凡自家身心上皆须体验得一个是非若讲论文字应接事物各各体验渐渐
推广地步自然宽阔如曾子三省只管如此体验去○致知格物只是一事非是今日格物明日又致知
能行方见得舟不可以行陆也此之谓实体○格物穷理有一物便有一理穷得到后遇事触物皆撞着
这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致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
若穷不至则所见不真外面虽为善而内实为恶○问物者理之所在人所必有而不能无者何者为切
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皆人所不能无者但学者须要穷格得尽事父母则当尽其孝处兄弟则当
尽其友如此之类须是要见得尽若有一毫不尽便是穷格不至也○物谓事物也须穷极事物之理到
尽处便有一个是一个非凡自家身心上皆须体验得一个是非若讲论文字应接事物各各体验渐渐
推广地步自然宽阔如曾子三省只管如此体验去○致知格物只是一事非是今日格物明日又致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4b 页 WYG0205-0013b.png
格物以理言也致知以心言也○致知格物是穷此理诚意正心脩身是体此理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推
此理要做三节看○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之际要常见一个明德隐然流行于五者之间方分明
○自格物至平天下圣人亦是略分个先后与人看不成做一件净尽无馀方做一件如此何时做得成
○明明德于天下以上皆有等级到致知格物处便亲切故不曰致知者先格其物只曰致知在格物也
○北溪陈氏曰心以全体言意是就全体上发起一念虑处言格物必如吾身亲至那地头见得亲切方
是格○玉溪卢氏曰八者以心为主自天下而约之以至于身无不统于一心自意而推之以至于万事
万物无不管于一心曰格曰致曰诚皆正心上工夫曰脩曰齐曰治曰平皆自正心中流出○云峰胡氏
曰孟子尽心章集注心者人之神明具众理而应万事即章句所谓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此章
此理要做三节看○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之际要常见一个明德隐然流行于五者之间方分明
○自格物至平天下圣人亦是略分个先后与人看不成做一件净尽无馀方做一件如此何时做得成
○明明德于天下以上皆有等级到致知格物处便亲切故不曰致知者先格其物只曰致知在格物也
○北溪陈氏曰心以全体言意是就全体上发起一念虑处言格物必如吾身亲至那地头见得亲切方
是格○玉溪卢氏曰八者以心为主自天下而约之以至于身无不统于一心自意而推之以至于万事
万物无不管于一心曰格曰致曰诚皆正心上工夫曰脩曰齐曰治曰平皆自正心中流出○云峰胡氏
曰孟子尽心章集注心者人之神明具众理而应万事即章句所谓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此章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5a 页 WYG0205-0013c.png
或问又曰知者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其释知字与释明德相应盖此心本具众理而妙之则
在知此心能应万事而宰之亦在知具者其体之立有以妙之则其用行应者用之行有以宰之则其体
立明德中自具全体大用致知云者欲其知之至而全体大用无不明也大学前分事与物言若事自事
物自物此独言物物犹事也有一事必有一理理本非空虚无用之物大学教人即事以穷理亦惟恐人
为空虚无用之学所以章句释明德则兼理与事释至善亦曰事理释格物亦曰穷至事物之理心外无
理理外无事即事以穷理明明德第一工夫也致知在格物此在字又与章首三在字相应大学纲领所
在莫先于在明明德而明明德工夫所在又莫先于在格物○新安陈氏曰大学八条目格物为知之始
致知为知之极诚意为行之始正心脩身为行之极齐家为推行之始治国平天下为推行之极不知则
在知此心能应万事而宰之亦在知具者其体之立有以妙之则其用行应者用之行有以宰之则其体
立明德中自具全体大用致知云者欲其知之至而全体大用无不明也大学前分事与物言若事自事
物自物此独言物物犹事也有一事必有一理理本非空虚无用之物大学教人即事以穷理亦惟恐人
为空虚无用之学所以章句释明德则兼理与事释至善亦曰事理释格物亦曰穷至事物之理心外无
理理外无事即事以穷理明明德第一工夫也致知在格物此在字又与章首三在字相应大学纲领所
在莫先于在明明德而明明德工夫所在又莫先于在格物○新安陈氏曰大学八条目格物为知之始
致知为知之极诚意为行之始正心脩身为行之极齐家为推行之始治国平天下为推行之极不知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5b 页 WYG0205-0013d.png
不能行既知又不可不行诚正脩行之身也齐治平行之家国与天下也知行者推行之本推行其知行
之验欤)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治去声后仿此)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
得而正矣(勿轩熊氏曰知字就心之知觉不昧上说意字是就心之念虑方萌处说○云峰胡
之验欤)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治去声后仿此)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
得而正矣(勿轩熊氏曰知字就心之知觉不昧上说意字是就心之念虑方萌处说○云峰胡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6a 页 WYG0205-0014a.png
氏曰章句可得二字盖谓知此理既尽然后意可得而实非谓知已至则不必加诚意之功也意既诚则
心之用可得而正非谓意巳诚则不必加正心之功也然不曰知既尽然后实其意意既实而后正其心
者盖知行二者贵于并进但略分先后非必了一节无馀然后又了一节是当会于言意之表也)脩
身以上(上声)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此四
句包括上一节)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
止之序也(新安陈氏曰意诚心正身脩明明德所以得止至善之次序家齐国治天下平新民
所以得止至善之次序也皆之一字包明明德新民而言此四句包括此一节也是二节可见三纲之统
八目而八目之𨽻三纲矣○朱子曰致知者理在物而推吾之知以知之也知至者理虽在物而吾心之
心之用可得而正非谓意巳诚则不必加正心之功也然不曰知既尽然后实其意意既实而后正其心
者盖知行二者贵于并进但略分先后非必了一节无馀然后又了一节是当会于言意之表也)脩
身以上(上声)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此四
句包括上一节)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
止之序也(新安陈氏曰意诚心正身脩明明德所以得止至善之次序家齐国治天下平新民
所以得止至善之次序也皆之一字包明明德新民而言此四句包括此一节也是二节可见三纲之统
八目而八目之𨽻三纲矣○朱子曰致知者理在物而推吾之知以知之也知至者理虽在物而吾心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6b 页 WYG0205-0014b.png
知已得其极也○问物未格时意亦当诚曰固然岂可说物未格意便不用诚但知未至时虽欲诚意其
道无由如人夜行虽知路从此去但黑暗行不得所以要致知知至则道理明白坦然行之今人知未至
者也知道善当好恶当恶然临事不能如此者只是实未曾见得若实见得则行处无差○问物格知至
曰格物时方是区处理会到得知至时却已自有个主宰会去分别取舍初间或只见得表不见得里只
见得粗不见得精到知至时方知得到能知得到方会意诚可者必为不可者决不肯为到心正则胸中
无些子私蔽洞然光明正大截然有主而不乱此身便脩家便齐国便治而天下可平○知至谓天下事
物之理知无不到之谓若知一而不知二知大而不知细知高远而不知幽深皆非知之至也须要无所
不知乃为至耳○物格知至是一截事意诚心正身脩是一截事家齐国治天下平又是一截事自知至
道无由如人夜行虽知路从此去但黑暗行不得所以要致知知至则道理明白坦然行之今人知未至
者也知道善当好恶当恶然临事不能如此者只是实未曾见得若实见得则行处无差○问物格知至
曰格物时方是区处理会到得知至时却已自有个主宰会去分别取舍初间或只见得表不见得里只
见得粗不见得精到知至时方知得到能知得到方会意诚可者必为不可者决不肯为到心正则胸中
无些子私蔽洞然光明正大截然有主而不乱此身便脩家便齐国便治而天下可平○知至谓天下事
物之理知无不到之谓若知一而不知二知大而不知细知高远而不知幽深皆非知之至也须要无所
不知乃为至耳○物格知至是一截事意诚心正身脩是一截事家齐国治天下平又是一截事自知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7a 页 WYG0205-0014c.png
交诚意又是一个过接关子自脩身交齐家又是一个过接关子○知至意诚是凡圣界分未过此关虽
有小善犹是黑中之白已过此关虽有小过亦是白中之黑○意诚后推荡得查滓伶俐心尽是义理意
是指发处心是指体言意是动心该动静身对心言则心正是内能如此身脩是外若不各自做一节工
夫不成说我意已诚矣心将自正恐惧哀乐引将去又却邪了不成说心正矣身不用管外面更不顾而
心与迹有异矣须是无所不用其功○到正心时节已好了只是就好里面又有许多偏如水已淘去浊
十分清了又怕于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意未诚时如人犯私罪意既诚而心犹动如人犯公罪亦有
间矣○物格而后知至至心正而后身脩著而字则是先为此而后能为彼也盖即物而极致其理矣而
后吾之所知无不至吾知无不至矣而后见善明察恶尽不容有所自欺而意诚意无不诚矣而后念虑
有小善犹是黑中之白已过此关虽有小过亦是白中之黑○意诚后推荡得查滓伶俐心尽是义理意
是指发处心是指体言意是动心该动静身对心言则心正是内能如此身脩是外若不各自做一节工
夫不成说我意已诚矣心将自正恐惧哀乐引将去又却邪了不成说心正矣身不用管外面更不顾而
心与迹有异矣须是无所不用其功○到正心时节已好了只是就好里面又有许多偏如水已淘去浊
十分清了又怕于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意未诚时如人犯私罪意既诚而心犹动如人犯公罪亦有
间矣○物格而后知至至心正而后身脩著而字则是先为此而后能为彼也盖即物而极致其理矣而
后吾之所知无不至吾知无不至矣而后见善明察恶尽不容有所自欺而意诚意无不诚矣而后念虑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7b 页 WYG0205-0014d.png
隐微慊快充足而心正心得其本然之正矣而后身有所主而可得而脩○双峰饶氏曰上一节就八目
逆推工夫后一节就八目顺推功效○玉溪卢氏曰物格则理之散在万物而同出于一原者无不明矣
知至则理之会在吾心而管乎万物者无不明矣此明明德之端也意诚则明德之所发无不明矣心正
则明德之所存无不明矣意诚心正而身脩此明明德之实也家齐则明明德于一家矣国治则明明德
于一国矣天下平则明明德于天下矣齐字有整然肃然之意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无一不正
之谓也国者家之推家亲而国疏故曰治天下者国之推国小而天下大故曰平所以齐之治之平之一
而已矣物格至身脩则明德明而新民之体立家齐至天下平则民新而明明德之用行物格知至则知
止之事意诚则意得所止心正身脩则心身得所止是明明德得所止之序也家齐国治天下平则家国
逆推工夫后一节就八目顺推功效○玉溪卢氏曰物格则理之散在万物而同出于一原者无不明矣
知至则理之会在吾心而管乎万物者无不明矣此明明德之端也意诚则明德之所发无不明矣心正
则明德之所存无不明矣意诚心正而身脩此明明德之实也家齐则明明德于一家矣国治则明明德
于一国矣天下平则明明德于天下矣齐字有整然肃然之意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无一不正
之谓也国者家之推家亲而国疏故曰治天下者国之推国小而天下大故曰平所以齐之治之平之一
而已矣物格至身脩则明德明而新民之体立家齐至天下平则民新而明明德之用行物格知至则知
止之事意诚则意得所止心正身脩则心身得所止是明明德得所止之序也家齐国治天下平则家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8a 页 WYG0205-0015a.png
天下各得所止是新民得所止之序也自物格以至心正敛之不外乎方寸自心正以至天下平充之弥
满乎六合八者之条目收来放去惟一心耳○东阳许氏曰凡言必先而后固是谓欲如此必先如此既
如此了然后如此然而致知力行并行不悖若曰必格尽天下之物然后谓之知至必知无有不明然后
可以诚意则或者终身无可行之日矣圣贤之意盖以一物之格便是吾之心知于此一理为至及应此
事便当诚其意正其心脩其身也须一条一节逐旋理会他曰凑合将来遂全其知而足应天下之事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汉书平帝纪一切颜师古注云犹以刀切物取其齐整)正心以上
皆所以脩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勉斋黄氏曰天
满乎六合八者之条目收来放去惟一心耳○东阳许氏曰凡言必先而后固是谓欲如此必先如此既
如此了然后如此然而致知力行并行不悖若曰必格尽天下之物然后谓之知至必知无有不明然后
可以诚意则或者终身无可行之日矣圣贤之意盖以一物之格便是吾之心知于此一理为至及应此
事便当诚其意正其心脩其身也须一条一节逐旋理会他曰凑合将来遂全其知而足应天下之事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汉书平帝纪一切颜师古注云犹以刀切物取其齐整)正心以上
皆所以脩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勉斋黄氏曰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8b 页 WYG0205-0015b.png
子庶人贵贱不同然均之为人则不可以不脩身诚意正心所以脩身治国平天下亦自齐家而推之○
双峰饶氏曰此一段是于八者之中揭出一个总要处盖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皆
当以脩身为本前两段是详说之此一段是反说约也○新安陈氏曰此字指脩身言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人一切皆以脩身为本而齐家以下之效不期而必至矣单提脩身而上包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
工夫下包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效验皆在其中矣)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
本谓身也(接上文本字末谓天下国家)所厚谓家也(三山陈氏曰国天下本非
双峰饶氏曰此一段是于八者之中揭出一个总要处盖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皆
当以脩身为本前两段是详说之此一段是反说约也○新安陈氏曰此字指脩身言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人一切皆以脩身为本而齐家以下之效不期而必至矣单提脩身而上包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
工夫下包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效验皆在其中矣)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
本谓身也(接上文本字末谓天下国家)所厚谓家也(三山陈氏曰国天下本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9a 页 WYG0205-0015c.png
所薄自家视之则为薄也○新安陈氏曰以家与国天下分厚薄)此两节结上文两
节之意(双峰饶氏曰上一节与此节上一句是教人以脩身为要下句是教人以齐家为要周子
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得此意矣○云峰胡氏曰以朱子之言推之经一章中
纲领第一节三句说工夫第二节五句说功效条目第一节六个先字是逆推工夫第二节七个后字是
顺推功效至此两节前节则于工夫中拈出脩身正结后节则于功效中拈出身与家反结也○新安陈
氏曰此两节结八目前于家言齐正伦理也此于家言所厚笃恩义也亦如书所谓惇叙九族叙即齐之
意惇即厚之意欤)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凡二百五字)其传
节之意(双峰饶氏曰上一节与此节上一句是教人以脩身为要下句是教人以齐家为要周子
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得此意矣○云峰胡氏曰以朱子之言推之经一章中
纲领第一节三句说工夫第二节五句说功效条目第一节六个先字是逆推工夫第二节七个后字是
顺推功效至此两节前节则于工夫中拈出脩身正结后节则于功效中拈出身与家反结也○新安陈
氏曰此两节结八目前于家言齐正伦理也此于家言所厚笃恩义也亦如书所谓惇叙九族叙即齐之
意惇即厚之意欤)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凡二百五字)其传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9b 页 WYG0205-0015d.png
(去声)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盖字疑辞则字决辞)旧
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必列反)
为序次如左(凡一千五百四十六字)
凡傅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文理接续血脉
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见之
今不尽释也(新安陈氏曰传十章朱子有不尽释处然其不可不知者未尝不释
也学者于其所释者熟读精思则其不尽释者自当得之矣)
康诰曰克明德
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必列反)
为序次如左(凡一千五百四十六字)
凡傅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文理接续血脉
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见之
今不尽释也(新安陈氏曰传十章朱子有不尽释处然其不可不知者未尝不释
也学者于其所释者熟读精思则其不尽释者自当得之矣)
康诰曰克明德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0a 页 WYG0205-0016a.png
康诰周书克能也(朱子曰此克字虽训能然比能字有力见人皆有是明德而不能明
惟文王能明之克只是真个会底意○西山真氏曰要切处在克之一字○新安陈氏曰康诰本文云克
明德慎罚此只取上三字下文引太甲顾諟天之明命亦去先王字皆引经之活法○东阳许氏曰康诰
者周武王封弟康叔于卫而告之之书克明德言文王之能明其德也引之解明德克字有力明字即上
明字德字包明德字)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大读作泰諟古是字)
大甲商书顾谓常目在之也(朱子曰常目在之古注语极好如一物在此惟
恐人偷去两眼常常觑在此相似)諟犹此也(从古是字之说)或曰审也(广韵注也
惟文王能明之克只是真个会底意○西山真氏曰要切处在克之一字○新安陈氏曰康诰本文云克
明德慎罚此只取上三字下文引太甲顾諟天之明命亦去先王字皆引经之活法○东阳许氏曰康诰
者周武王封弟康叔于卫而告之之书克明德言文王之能明其德也引之解明德克字有力明字即上
明字德字包明德字)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大读作泰諟古是字)
大甲商书顾谓常目在之也(朱子曰常目在之古注语极好如一物在此惟
恐人偷去两眼常常觑在此相似)諟犹此也(从古是字之说)或曰审也(广韵注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0b 页 WYG0205-0016b.png
今不必从)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
者也常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朱子曰上下文都说明德这里却说明命
盖天之所以与我便是明命我所得以为性者便是明德命与德皆以明言是这个物本自光明我自昏
蔽了他○顾諟者只是长存此心知得有这道理光明不昧方其未接物此理固湛然清明及其遇事应
接此理亦随处发见只要常提撕省察念念不忘存养久之则道理愈明虽欲忘之而不可得矣○只是
见得道理常在目前不被事物遮障了不成是有一物可见其形象○双峰饶氏曰静存动察皆是顾其
静也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戒谨不睹恐惧不闻其动也即物观理随事度宜于事亲见其当孝于事兄见
其当弟此之谓常目在之○玉溪卢氏曰天之明命即明德之本原自我之得乎天者言曰明德自天之
者也常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朱子曰上下文都说明德这里却说明命
盖天之所以与我便是明命我所得以为性者便是明德命与德皆以明言是这个物本自光明我自昏
蔽了他○顾諟者只是长存此心知得有这道理光明不昧方其未接物此理固湛然清明及其遇事应
接此理亦随处发见只要常提撕省察念念不忘存养久之则道理愈明虽欲忘之而不可得矣○只是
见得道理常在目前不被事物遮障了不成是有一物可见其形象○双峰饶氏曰静存动察皆是顾其
静也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戒谨不睹恐惧不闻其动也即物观理随事度宜于事亲见其当孝于事兄见
其当弟此之谓常目在之○玉溪卢氏曰天之明命即明德之本原自我之得乎天者言曰明德自天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1a 页 WYG0205-0016c.png
与我者言曰明命名虽异而理则一日用动静语默之间孰非明德之发见亦孰非明命之流行日用动
静语默之间孰非顾諟明命之所亦孰非明明德之所○新安吴氏曰言德则命在其中故释明德曰人
之所得乎天言命则德在其中故释明命曰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新安陈氏曰傅引康诰
帝典之克明皆释上一明字乃明之之明而明德之本体则未尝说破惟以顾諟天之明命言之盖明命
即明德之本原顾諟即明之之工夫也贯天命己德而一之或问谓天未始不为人人未始不为天可谓
精矣子思言天命之谓性其亦祖述此意也欤○东阳许氏曰顾諟动静皆顾一息之顷一事之毫末放
过便不是顾天之明命虽是就付与我处言然此明命即是万物之理在里面故于应事处才有照管不
到便损了此明命)
静语默之间孰非顾諟明命之所亦孰非明明德之所○新安吴氏曰言德则命在其中故释明德曰人
之所得乎天言命则德在其中故释明命曰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新安陈氏曰傅引康诰
帝典之克明皆释上一明字乃明之之明而明德之本体则未尝说破惟以顾諟天之明命言之盖明命
即明德之本原顾諟即明之之工夫也贯天命己德而一之或问谓天未始不为人人未始不为天可谓
精矣子思言天命之谓性其亦祖述此意也欤○东阳许氏曰顾諟动静皆顾一息之顷一事之毫末放
过便不是顾天之明命虽是就付与我处言然此明命即是万物之理在里面故于应事处才有照管不
到便损了此明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1b 页 WYG0205-0016d.png
帝典曰克明峻德(峻书作俊)
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新安陈氏曰明德以此德本体之明言峻德以此德全体
之大言一也德之全体本无限量克明之是尽己之性通贯明彻无有不明处而全体皆明也)
皆自明也
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己德之意(双峰饶氏曰引三书先后不伦取其辞意
不以人代之先后拘后凡引诗书皆当以此例之○玉溪卢氏曰自明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之意明
者是自明昏者是自昏玩一自字使人警省要而言之克明德是自明之始事克明峻德是自明之终事
顾諟明命之句在中间是自明工夫此章杂引三书而断以一言其文理血脉之精密如此○东阳许氏
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新安陈氏曰明德以此德本体之明言峻德以此德全体
之大言一也德之全体本无限量克明之是尽己之性通贯明彻无有不明处而全体皆明也)
皆自明也
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己德之意(双峰饶氏曰引三书先后不伦取其辞意
不以人代之先后拘后凡引诗书皆当以此例之○玉溪卢氏曰自明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之意明
者是自明昏者是自昏玩一自字使人警省要而言之克明德是自明之始事克明峻德是自明之终事
顾諟明命之句在中间是自明工夫此章杂引三书而断以一言其文理血脉之精密如此○东阳许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2a 页 WYG0205-0017a.png
曰第一节平说明明德第二节是明之之功学者全当法此而用功第三节言明其德以至于大此明明
德之极功皆自明也虽结上文自字有力明德须是自去明之方可○临川吴氏曰此章康诰言文王之
独能明其明德以明人当求所以克明其德发明明德之端也太甲承上文言欲求所以克明其德者必
常目在乎天所以与我之明德示明明德之方也帝典承上文言能常目在夫天所以与我之明德而明
之则是能如尧之克明其大德矣著明明德之效也而又结之曰此皆自明之事也盖自明者所以自新
使民皆有以明其明德者所以新民然欲使民皆有以明其明德而新民必先有以自明而自新故以自
明二字结上文明德之传而起下章盘铭自新之意也)
右傅之首章释明明德
德之极功皆自明也虽结上文自字有力明德须是自去明之方可○临川吴氏曰此章康诰言文王之
独能明其明德以明人当求所以克明其德发明明德之端也太甲承上文言欲求所以克明其德者必
常目在乎天所以与我之明德示明明德之方也帝典承上文言能常目在夫天所以与我之明德而明
之则是能如尧之克明其大德矣著明明德之效也而又结之曰此皆自明之事也盖自明者所以自新
使民皆有以明其明德者所以新民然欲使民皆有以明其明德而新民必先有以自明而自新故以自
明二字结上文明德之传而起下章盘铭自新之意也)
右傅之首章释明明德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2b 页 WYG0205-0017b.png
此通下三章至止于信旧本误在没世不忘之
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沐浴之盘也(新定邵氏曰日日盥颒人所同也日日沐浴恐未必然内则篇记子事父
母不过五日燂汤请浴三日具沐而已斯铭也其殆刻之盥颒之盘欤○云峰胡氏曰沐浴之盘本孔注
邵说虽无关于日新大旨然于盘字或有小补云)铭名其器以自惊之辞也
苟诚也(论语苟至于仁苟亦训诚)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上声下同)
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
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沐浴之盘也(新定邵氏曰日日盥颒人所同也日日沐浴恐未必然内则篇记子事父
母不过五日燂汤请浴三日具沐而已斯铭也其殆刻之盥颒之盘欤○云峰胡氏曰沐浴之盘本孔注
邵说虽无关于日新大旨然于盘字或有小补云)铭名其器以自惊之辞也
苟诚也(论语苟至于仁苟亦训诚)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上声下同)
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3a 页 WYG0205-0017c.png
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
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去声)断(徒玩反)也(问盘铭见于何书朱子曰
只见于大学紧要在一苟字首句是为学入头处诚能日新则下两句工夫方能接续做去今学者却不
去苟字上著工夫○苟日新新是对旧染之污而言日日新又日新只是要常常如此无间断也○西山
真氏曰身有垢皆知沐浴以去之心者神明之舍乃甘为私欲所污是以形体为重心性为轻也岂不谬
哉○双峰饶氏曰所新虽在民作而新之之机实在我故自新为新民之本我之自新有息则彼之作新
亦息矣所以释新民先言自新相关之机盖如此○云峰胡氏曰盘铭三句苟字是志意诚确于其始又
字是工夫接续于其终○新安陈氏曰德日新之蕴自仲虺发之汤采之为此铭伊尹又本之以告太甲
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去声)断(徒玩反)也(问盘铭见于何书朱子曰
只见于大学紧要在一苟字首句是为学入头处诚能日新则下两句工夫方能接续做去今学者却不
去苟字上著工夫○苟日新新是对旧染之污而言日日新又日新只是要常常如此无间断也○西山
真氏曰身有垢皆知沐浴以去之心者神明之舍乃甘为私欲所污是以形体为重心性为轻也岂不谬
哉○双峰饶氏曰所新虽在民作而新之之机实在我故自新为新民之本我之自新有息则彼之作新
亦息矣所以释新民先言自新相关之机盖如此○云峰胡氏曰盘铭三句苟字是志意诚确于其始又
字是工夫接续于其终○新安陈氏曰德日新之蕴自仲虺发之汤采之为此铭伊尹又本之以告太甲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3b 页 WYG0205-0017d.png
曰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说者谓孟子所言莱朱即仲虺与斯道之传者也明明德为体新民为
用体用元不相离故于平天下以明明德于天下为言由体而达于用同一明也于新民之端以日新又
新为言因用而原其体同一新也移明己德之明字以言明民德又移新民之新字以言新已德体用之
不相离可见矣)
康诰曰作新民
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朱子曰鼓之舞之如
击鼓然自然能使人跳舞踊跃上之人之于民时时提撕警发之则下之观瞻感化各自有以兴起同然
之善心而不能自已耳○陈氏曰自新之民已能改过迁善又从而鼓舞振作之使之亹亹不能自巳是
用体用元不相离故于平天下以明明德于天下为言由体而达于用同一明也于新民之端以日新又
新为言因用而原其体同一新也移明己德之明字以言明民德又移新民之新字以言新已德体用之
不相离可见矣)
康诰曰作新民
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朱子曰鼓之舞之如
击鼓然自然能使人跳舞踊跃上之人之于民时时提撕警发之则下之观瞻感化各自有以兴起同然
之善心而不能自已耳○陈氏曰自新之民已能改过迁善又从而鼓舞振作之使之亹亹不能自巳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4a 页 WYG0205-0018a.png
作其自新之民也此正新民用工夫处○云峰胡氏曰前言顾諟是时时提撕警觉其在我者此所谓作
是时时提撕警觉其在民者也○新安倪氏曰易系辞云鼓之舞之以尽神摘此四字以释作字振起之
即孟子称尧劳来匡直辅翼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之意○东阳许氏曰第二节章句以新民为自新
之民盖民心皆有此善才善心发见便是自新之机因其欲新而鼓舞之作字是前新字意)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
以及于民(此是推本说)而始受天命也(始字贴新字○朱子曰是新民之极
和天命也新○北溪陈氏曰三节有次第盘铭言新民之本康诰言新民之事文王诗言新民成效之极
是时时提撕警觉其在民者也○新安倪氏曰易系辞云鼓之舞之以尽神摘此四字以释作字振起之
即孟子称尧劳来匡直辅翼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之意○东阳许氏曰第二节章句以新民为自新
之民盖民心皆有此善才善心发见便是自新之机因其欲新而鼓舞之作字是前新字意)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
以及于民(此是推本说)而始受天命也(始字贴新字○朱子曰是新民之极
和天命也新○北溪陈氏曰三节有次第盘铭言新民之本康诰言新民之事文王诗言新民成效之极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4b 页 WYG0205-0018b.png
○双峰饶氏曰明命是初头禀受底以理言命新是末梢膺受底以位言要之只是一个天下无性外之
物○东阳许氏曰第三节言文王明明德而及于民政教日新初受天命)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朱子曰明明德便要如汤之日新新民便要如
文王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各求止于至善之地而后已也○玉溪卢氏曰前言止至善此言用其极二
义互相发止则不纷纷扰扰矣用则非枯木死灰矣○云峰胡氏曰上章释明明德故此章之首曰日新
又新所以承上章之意下章释止于至善故此章之末曰无所不用其极又所以开下章之端文理接续
血脉贯通此亦可见○临川吴氏曰此章盘铭承上章言自明者所以自新而欲新民者必先自新是发
物○东阳许氏曰第三节言文王明明德而及于民政教日新初受天命)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朱子曰明明德便要如汤之日新新民便要如
文王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各求止于至善之地而后已也○玉溪卢氏曰前言止至善此言用其极二
义互相发止则不纷纷扰扰矣用则非枯木死灰矣○云峰胡氏曰上章释明明德故此章之首曰日新
又新所以承上章之意下章释止于至善故此章之末曰无所不用其极又所以开下章之端文理接续
血脉贯通此亦可见○临川吴氏曰此章盘铭承上章言自明者所以自新而欲新民者必先自新是发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5a 页 WYG0205-0018c.png
新民之端也康诰承上文言自新既至则可推以作兴自新之民示新民之方也文王诗承上文言既能
自新而推以新民则民德皆新而天命亦新著新民之效也盘铭言自新康诰言新民文王诗自新新民
之极也极即至善之云也用其极者求其止于是之谓也故以用其极结上文自新新民之义而起下章
所止之说也)
右傅之二章释新民(东阳许氏曰此章释新民而章内五新字皆非新民之新
盘铭以自新言康诰以民之自新言诗以天命之新言然新民之意却只于中可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商颂玄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
自新而推以新民则民德皆新而天命亦新著新民之效也盘铭言自新康诰言新民文王诗自新新民
之极也极即至善之云也用其极者求其止于是之谓也故以用其极结上文自新新民之义而起下章
所止之说也)
右傅之二章释新民(东阳许氏曰此章释新民而章内五新字皆非新民之新
盘铭以自新言康诰以民之自新言诗以天命之新言然新民之意却只于中可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商颂玄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5b 页 WYG0205-0018d.png
有所当止之处也(新安陈氏曰引诗谓邦畿为民所止之处以此事物各有所当止之
处且泛说止字○东阳许氏曰王者所居地方千里谓之王畿居天下之中四方之人环视内向皆欲归
止于其地犹事有至善之理人当止之也)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绵)
诗小雅缗蛮之篇缗蛮鸟声丘隅岑(锄林反)蔚(纡弗反)之
处(岑蔚二字本古注○北溪陈氏曰土高曰丘隅谓丘之一角峻处山岑高而水森蔚所谓林茂鸟知
归也)子曰以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
处且泛说止字○东阳许氏曰王者所居地方千里谓之王畿居天下之中四方之人环视内向皆欲归
止于其地犹事有至善之理人当止之也)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绵)
诗小雅缗蛮之篇缗蛮鸟声丘隅岑(锄林反)蔚(纡弗反)之
处(岑蔚二字本古注○北溪陈氏曰土高曰丘隅谓丘之一角峻处山岑高而水森蔚所谓林茂鸟知
归也)子曰以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6a 页 WYG0205-0019a.png
也(云峰胡氏曰此传不特释止至善并知止至能得皆释之故首引孔子之言曰知其所止而章句于
下文亦以知其所止与所以得止至善之由言之○新安陈氏曰此比人当知所止重在知字)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
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于缉之于音乌)
诗文王之篇穆穆深远之意(以德容言)于叹美辞缉继续
也熙光明也(缉不容已之诚也熙不容掩之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
安所止也(朱子曰缉熙是工夫敬止是功效○西山真氏曰敬止之敬举全体言无不敬之敬
下文亦以知其所止与所以得止至善之由言之○新安陈氏曰此比人当知所止重在知字)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
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于缉之于音乌)
诗文王之篇穆穆深远之意(以德容言)于叹美辞缉继续
也熙光明也(缉不容已之诚也熙不容掩之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
安所止也(朱子曰缉熙是工夫敬止是功效○西山真氏曰敬止之敬举全体言无不敬之敬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6b 页 WYG0205-0019b.png
也为人臣止于敬专指敬君言敬之一事也文王之敬包得仁敬孝慈信○新安陈氏曰安字见文王安
行之气象非勉焉用力之比)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
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委粉于问二反)
而又推类以尽其馀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
止而无疑矣(朱子曰为人君止于仁仁亦有几多般须随处看这一事合当如此是仁那一
事又合当如彼是仁为人臣止于敬敬亦有多少般不可止道擎跽曲拳是敬如陈善闭邪纳君无过皆
是敬若止执一便偏了安得谓之至善○节斋蔡氏曰缉熙敬止者所以为止至善之本仁敬孝慈信所
以为止至善之目○西山真氏曰理之浅近处易见而精微处难知若止得其皮肤便以未善为已善须
行之气象非勉焉用力之比)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
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委粉于问二反)
而又推类以尽其馀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
止而无疑矣(朱子曰为人君止于仁仁亦有几多般须随处看这一事合当如此是仁那一
事又合当如彼是仁为人臣止于敬敬亦有多少般不可止道擎跽曲拳是敬如陈善闭邪纳君无过皆
是敬若止执一便偏了安得谓之至善○节斋蔡氏曰缉熙敬止者所以为止至善之本仁敬孝慈信所
以为止至善之目○西山真氏曰理之浅近处易见而精微处难知若止得其皮肤便以未善为已善须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7a 页 WYG0205-0019c.png
穷究至精微处推类者此说君臣父子而已夫妇则止于有别长幼则止于有序广而推之万事万物莫
不各有当止处也○云峰胡氏曰仁敬孝慈信五者人所当止莫大于此故当于此五者之中究其精微
之蕴人所当止不尽于此故又当于五者之外推类以尽其馀○新安陈氏曰学者于此以下乃朱子推
广傅文言外之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
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不各有当止处也○云峰胡氏曰仁敬孝慈信五者人所当止莫大于此故当于此五者之中究其精微
之蕴人所当止不尽于此故又当于五者之外推类以尽其馀○新安陈氏曰学者于此以下乃朱子推
广傅文言外之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
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7b 页 WYG0205-0019d.png
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澳于六反菉诗作绿猗叶韵音阿僩下版反喧诗作咺諠诗作谖并
况晚反恂郑氏读作峻)
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乌回反)也猗猗美盛貌
兴(去声)也(新安陈氏曰此于诗之六义属兴借淇竹起兴以美卫武公有文之君子也)斐文
貌(双峰饶氏曰有斐是说做成君子之人所以斐然有文者其初自切磋琢磨中来也)切以刀
锯(居御反)琢以椎(直追反)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炉
(音虑)铴(他浪反)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
既切而复(扶又反下同)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
况晚反恂郑氏读作峻)
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乌回反)也猗猗美盛貌
兴(去声)也(新安陈氏曰此于诗之六义属兴借淇竹起兴以美卫武公有文之君子也)斐文
貌(双峰饶氏曰有斐是说做成君子之人所以斐然有文者其初自切磋琢磨中来也)切以刀
锯(居御反)琢以椎(直追反)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炉
(音虑)铴(他浪反)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
既切而复(扶又反下同)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8a 页 WYG0205-0020a.png
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切与琢是治之有端绪磋与磨是益致其
精细)瑟严密之貌僩武毅之貌(严密不粗疏也武毅不怠弛也○东阳许氏曰
严密是严厉缜密武毅是刚武彊毅以恂慄释瑟僩而朱子谓恂慄者严敬存乎中金仁山谓所守者严
密所养者刚毅严密是不粗疏武毅是不颓惰以此展转体认则瑟僩之义可见)赫喧宣著
盛大之貌(双峰饶氏曰宣著释赫字盛大释喧字)諠忘也道言也学谓
讲习讨论之事自脩者省(星上声)察克治之功(新安陈氏曰学
所以致知知视行为易故以切磋比之治骨角犹易于治玉石也自脩所以力行行视知为难故以琢磨
比之治玉石则难于治骨角矣)恂慄战惧也(战惧之意严于中)威可畏也仪
精细)瑟严密之貌僩武毅之貌(严密不粗疏也武毅不怠弛也○东阳许氏曰
严密是严厉缜密武毅是刚武彊毅以恂慄释瑟僩而朱子谓恂慄者严敬存乎中金仁山谓所守者严
密所养者刚毅严密是不粗疏武毅是不颓惰以此展转体认则瑟僩之义可见)赫喧宣著
盛大之貌(双峰饶氏曰宣著释赫字盛大释喧字)諠忘也道言也学谓
讲习讨论之事自脩者省(星上声)察克治之功(新安陈氏曰学
所以致知知视行为易故以切磋比之治骨角犹易于治玉石也自脩所以力行行视知为难故以琢磨
比之治玉石则难于治骨角矣)恂慄战惧也(战惧之意严于中)威可畏也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8b 页 WYG0205-0020b.png
可象也(西山真氏曰威者正衣冠尊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非徒事严猛而已仪者动容周旋中
礼非徒事容饰而已○蛟峰方氏曰瑟是工夫细密僩是工夫强毅恂慄是兢兢业业惟其兢业戒惧所
以工夫精密而强毅○新安陈氏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本左传语威仪之美形于
外)引诗而释之以明(此明字谓发明)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
道学自脩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慄威仪言其德容
表里之盛(恂慄在里德也威仪见于表容也)卒乃指其实(谓盛德至善)而
叹美之也(朱子曰切而不磋未到至善处琢而不磨亦未到至善处瑟兮僩兮则诚敬存于中
矣未至于赫兮喧兮威仪辉光著见于外亦未为至善至于民之不能忘若非十分至善何以使民久而
礼非徒事容饰而已○蛟峰方氏曰瑟是工夫细密僩是工夫强毅恂慄是兢兢业业惟其兢业戒惧所
以工夫精密而强毅○新安陈氏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本左传语威仪之美形于
外)引诗而释之以明(此明字谓发明)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
道学自脩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慄威仪言其德容
表里之盛(恂慄在里德也威仪见于表容也)卒乃指其实(谓盛德至善)而
叹美之也(朱子曰切而不磋未到至善处琢而不磨亦未到至善处瑟兮僩兮则诚敬存于中
矣未至于赫兮喧兮威仪辉光著见于外亦未为至善至于民之不能忘若非十分至善何以使民久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9a 页 WYG0205-0020c.png
不能忘○玉溪卢氏曰切磋则知至善之所止琢磨则得至善之所止恂慄见至善之德脩于中威仪见
至善之容著于外德容表里之盛一至善耳卒指至善之实非盛德之外有至善亦非明德之外有盛德
也○新安吴氏曰理在事物则为至善身体此理而有所得则为盛德如君之至善是仁能极其仁即君
之盛德也明德是得于禀赋之初者盛德是得于践履之后者亦只一理而已○新安陈氏曰此章释止
至善亦有释知止能得之意于止知其所止知止也引淇澳而释之学与自脩言明明德所以得止至善
之由恂慄威仪盛德至善指其得止至善之实民不能忘已开新民得止至善之端下文方极言之耳章
句所以得之之得字正与经文能得之得字相照应○东阳许氏曰此节工夫全在切磋琢磨四字上章
句谓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治之有绪谓先切琢而后可以磋磨循序而进工夫不乱益致其精谓既切
至善之容著于外德容表里之盛一至善耳卒指至善之实非盛德之外有至善亦非明德之外有盛德
也○新安吴氏曰理在事物则为至善身体此理而有所得则为盛德如君之至善是仁能极其仁即君
之盛德也明德是得于禀赋之初者盛德是得于践履之后者亦只一理而已○新安陈氏曰此章释止
至善亦有释知止能得之意于止知其所止知止也引淇澳而释之学与自脩言明明德所以得止至善
之由恂慄威仪盛德至善指其得止至善之实民不能忘已开新民得止至善之端下文方极言之耳章
句所以得之之得字正与经文能得之得字相照应○东阳许氏曰此节工夫全在切磋琢磨四字上章
句谓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治之有绪谓先切琢而后可以磋磨循序而进工夫不乱益致其精谓既切
四书大全提要 第 39b 页 WYG0205-0020d.png
琢而又须磋磨求其极至工夫不辍切磋以喻学是就知上说止至善讲习讨论穷究事物之理自浅以
至深自表以至里直究至其极处琢磨是就行上说止至善谓脩行者省察克治至于私欲净尽天理流
行直行至极处瑟兮僩兮谓恂慄是德存于中者完赫兮喧兮谓威仪是德见于外者著)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
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于戏音乌呼乐音洛)
诗周颂烈文篇于戏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其
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
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
至深自表以至里直究至其极处琢磨是就行上说止至善谓脩行者省察克治至于私欲净尽天理流
行直行至极处瑟兮僩兮谓恂慄是德存于中者完赫兮喧兮谓威仪是德见于外者著)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
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于戏音乌呼乐音洛)
诗周颂烈文篇于戏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其
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
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0a 页 WYG0205-0021a.png
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朱子曰没世而人不能忘如尧舜文武之
德万世尊仰之岂不是贤其贤如周后稷之德子孙宗之以为先祖之所自出岂不是亲其亲○玉溪卢
氏曰此两节相表里上节即此节之本原此节即上节之效验然则新民之至善岂在明明德止至善之
外哉○仁山金氏曰贤其贤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崇其德也亲其亲者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象其贤也
乐其乐者风清俗美上安下顺乐其遗化也利其利者分井受廛安其乐业沐其馀泽也○新安陈氏曰
后贤贤其贤后王亲其亲下贤亲二字指前王之身后民乐其乐而利其利下乐利二字指前王之泽传
文虽未尝言新民止于至善之工夫事实然就亲贤乐利上见得前王不特能使当世天下无一物不得
其所而后世尚且如此可见新民止于至善之效验矣)此两节咏叹淫泆其味
德万世尊仰之岂不是贤其贤如周后稷之德子孙宗之以为先祖之所自出岂不是亲其亲○玉溪卢
氏曰此两节相表里上节即此节之本原此节即上节之效验然则新民之至善岂在明明德止至善之
外哉○仁山金氏曰贤其贤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崇其德也亲其亲者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象其贤也
乐其乐者风清俗美上安下顺乐其遗化也利其利者分井受廛安其乐业沐其馀泽也○新安陈氏曰
后贤贤其贤后王亲其亲下贤亲二字指前王之身后民乐其乐而利其利下乐利二字指前王之泽传
文虽未尝言新民止于至善之工夫事实然就亲贤乐利上见得前王不特能使当世天下无一物不得
其所而后世尚且如此可见新民止于至善之效验矣)此两节咏叹淫泆其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0b 页 WYG0205-0021b.png
深长当熟玩之(记乐记咏叹之淫泆之○双峰饶氏曰咏叹言其词淫泆言其义淫泆者
意味溢乎言词之外也)
右傅之三章释止于至善(双峰饶氏曰明德新民两章释得甚略此章所
释节目既详工夫又备可见经首三句重在此一句上节目谓仁敬孝慈等工夫谓学与自脩○玉
溪卢氏曰此章凡五节第一节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第二节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以知止之事
而言也第三节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以得其所止之事而言也第四节言明明德之止于至善乃
至善之体所以立第五节言新民之止于至善乃至善之用所以行○云峰胡氏曰此章释明德新
民之止于至善兼释知止能得又兼释八者条目其中学是致知格物之事自脩是诚意正心脩身
意味溢乎言词之外也)
右傅之三章释止于至善(双峰饶氏曰明德新民两章释得甚略此章所
释节目既详工夫又备可见经首三句重在此一句上节目谓仁敬孝慈等工夫谓学与自脩○玉
溪卢氏曰此章凡五节第一节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第二节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以知止之事
而言也第三节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以得其所止之事而言也第四节言明明德之止于至善乃
至善之体所以立第五节言新民之止于至善乃至善之用所以行○云峰胡氏曰此章释明德新
民之止于至善兼释知止能得又兼释八者条目其中学是致知格物之事自脩是诚意正心脩身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1a 页 WYG0205-0021c.png
之事亲其亲以致利其利是化及于家国天下○临川吴氏曰此章绵蛮诗承上文物各有所止之
意以明人当知所止之义而起下文实指人所当止者之说此盖发止于至善之端也文王诗以下
承上文人当知所当止之义而实指人所当止之处淇澳切磋琢磨承上文实指人所当止之处而
言求止于所当止者之由此盖示止于至善之方也瑟僩以下言明明德得止于至善之极而发新
民之端烈文诗以下承上文民不能忘之说而言新民得止于至善之极以著明明德之效此盖极
言止于至善之效也)
此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旧本误在诚意章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意以明人当知所止之义而起下文实指人所当止者之说此盖发止于至善之端也文王诗以下
承上文人当知所当止之义而实指人所当止之处淇澳切磋琢磨承上文实指人所当止之处而
言求止于所当止者之由此盖示止于至善之方也瑟僩以下言明明德得止于至善之极而发新
民之端烈文诗以下承上文民不能忘之说而言新民得止于至善之极以著明明德之效此盖极
言止于至善之效也)
此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旧本误在诚意章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1b 页 WYG0205-0021d.png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
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
(此推本言之明明德为本乃传者言外之意)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此即
新民)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
先后矣(朱子曰圣人说听讼我也无异于人当使其无讼之可听方得圣人固不会错断了事不
是他所以无讼者却不在于善听讼在于意诚心正自然有以薰炙渐染大服民志故自无讼之可听耳
○使民无讼在我之事本也此所以听讼为末○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便是说那无讼之由然惟先有以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
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
(此推本言之明明德为本乃传者言外之意)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此即
新民)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
先后矣(朱子曰圣人说听讼我也无异于人当使其无讼之可听方得圣人固不会错断了事不
是他所以无讼者却不在于善听讼在于意诚心正自然有以薰炙渐染大服民志故自无讼之可听耳
○使民无讼在我之事本也此所以听讼为末○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便是说那无讼之由然惟先有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2a 页 WYG0205-0022a.png
服其心志所以能使之不得尽其虚诞之辞○如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
子皋又何曾听讼了致然只是自然感动人处耳○双峰饶氏曰听讼末也使无讼理其本也傅者举轻
以明重然引而不发知此则见明德新民之相为本末矣问无情曰情与伪对情实也伪不实也论语曰
民莫敢不用情○玉溪卢氏曰有讼可听非新民之至善无讼可听方为新民之至善无讼则民新矣使
民无讼惟明明德者能之听讼使无讼之本末先后即明德新民之本末先后也经文物有本末上有知
止能得一节前章释止至善而知止能得之义已在其中经文物有本末下有终始先后又有脩身为本
及本乱末治者否矣此言知本则不特终始先后之义在其中而为本及本乱末治者否之意亦在其中
矣○东阳许氏曰本即明明德也我之德既明则自能服民志而不敢尽其无实之言如虞芮争田不敢
子皋又何曾听讼了致然只是自然感动人处耳○双峰饶氏曰听讼末也使无讼理其本也傅者举轻
以明重然引而不发知此则见明德新民之相为本末矣问无情曰情与伪对情实也伪不实也论语曰
民莫敢不用情○玉溪卢氏曰有讼可听非新民之至善无讼可听方为新民之至善无讼则民新矣使
民无讼惟明明德者能之听讼使无讼之本末先后即明德新民之本末先后也经文物有本末上有知
止能得一节前章释止至善而知止能得之义已在其中经文物有本末下有终始先后又有脩身为本
及本乱末治者否矣此言知本则不特终始先后之义在其中而为本及本乱末治者否之意亦在其中
矣○东阳许氏曰本即明明德也我之德既明则自能服民志而不敢尽其无实之言如虞芮争田不敢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2b 页 WYG0205-0022b.png
履文王之庭是文王之德大畏民志自然无讼○临川吴氏曰上章烈文以新民之所止言之而著明明
德之效者是能新民者皆本于明明德也故此章言圣人能使民德自新而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
辞自然有以畏服其心志是以讼不待听而自无者盖本于能明其明德也故朱子曰观于此言可以知
本末之先后矣)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新安陈氏曰此章释本末以结句四字知之知本之当先
则自知末之当后矣)
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此谓知本
德之效者是能新民者皆本于明明德也故此章言圣人能使民德自新而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
辞自然有以畏服其心志是以讼不待听而自无者盖本于能明其明德也故朱子曰观于此言可以知
本末之先后矣)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新安陈氏曰此章释本末以结句四字知之知本之当先
则自知末之当后矣)
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此谓知本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3a 页 WYG0205-0022c.png
程子曰衍文也(衍延面反亦作羡)
此谓知之至也
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
此章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
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
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如即事即是随
吾所接之事物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
此谓知之至也
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
此章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
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
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如即事即是随
吾所接之事物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3b 页 WYG0205-0022d.png
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
学始教(须看始教字此是大学第一件下工夫处)必使学者即凡天下
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已知即上文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之知)而
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
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
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新安陈氏曰久字与一旦字相应用力积累多时然后一
朝脱然通透吾心之全体即释明德章句所谓具众理者吾心之大用即所谓应万事者也)此
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问所补第五章何不效其文体朱子曰亦尝效而为
学始教(须看始教字此是大学第一件下工夫处)必使学者即凡天下
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已知即上文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之知)而
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
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
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新安陈氏曰久字与一旦字相应用力积累多时然后一
朝脱然通透吾心之全体即释明德章句所谓具众理者吾心之大用即所谓应万事者也)此
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问所补第五章何不效其文体朱子曰亦尝效而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4a 页 WYG0205-0023a.png
之竟不能成○大学不说穷理而谓之格物只是使人就实处穷究○格物只是就一物上穷尽一
物之理致知便只是穷得物理尽然我之知识亦无不尽处○大学是圣门最初用功处格物又是
大学最初用功处试考其说就日用间如此作工夫久之意思自别○问经文物格而后知至却是
知至在后今乃云因其巳知而益穷之则又在格物前曰知元自有才要去理会便是这些知萌露
若懵然全不向着便是知之端未曾通才思量著便这个骨子透出来且如做些事错才知道错便
是向好门路却不是方始去理会个知只是如今须著因其端而推致之使四方八面千头万绪无
有些不知无有毫发窒碍孟子所谓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扩而充之便是致字意
思○表者人物所共由里者吾心所独得有人只就皮壳上用工于理之所以然者全无见处有人
物之理致知便只是穷得物理尽然我之知识亦无不尽处○大学是圣门最初用功处格物又是
大学最初用功处试考其说就日用间如此作工夫久之意思自别○问经文物格而后知至却是
知至在后今乃云因其巳知而益穷之则又在格物前曰知元自有才要去理会便是这些知萌露
若懵然全不向着便是知之端未曾通才思量著便这个骨子透出来且如做些事错才知道错便
是向好门路却不是方始去理会个知只是如今须著因其端而推致之使四方八面千头万绪无
有些不知无有毫发窒碍孟子所谓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扩而充之便是致字意
思○表者人物所共由里者吾心所独得有人只就皮壳上用工于理之所以然者全无见处有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4b 页 WYG0205-0023b.png
思虑向里去多于事物上都不理会此乃说玄说妙之病二者都是偏若到物格知至则表里精粗
无不尽○北溪陈氏曰理之体具于吾心而其用散在事物精粗巨细都要逐件穷究其理若一事
不理会则此心阙一事之理一物不理会则阙一物之理非拣精底理会而遗其粗大底理会而遗
其小也头绪虽多然进亦有序先易而后难先近而后远先明而后幽○西山真氏曰大学教人以
格物致知盖即物而理在焉庶几学者有著实用功之地不至驰心于虚无之境若不就事物上推
求义理则极至处亦无缘知得尽○双峰饶氏曰格物穷至那道理恰好阃奥处自表而里自粗而
精然里之中又有里精之中又有至精透得一重又有一重且如为子必孝为臣必忠此是臣子分
上显然易见之理所谓表也然所以为孝为忠则非一字所能尽如居则致其敬养致乐病致忧丧
无不尽○北溪陈氏曰理之体具于吾心而其用散在事物精粗巨细都要逐件穷究其理若一事
不理会则此心阙一事之理一物不理会则阙一物之理非拣精底理会而遗其粗大底理会而遗
其小也头绪虽多然进亦有序先易而后难先近而后远先明而后幽○西山真氏曰大学教人以
格物致知盖即物而理在焉庶几学者有著实用功之地不至驰心于虚无之境若不就事物上推
求义理则极至处亦无缘知得尽○双峰饶氏曰格物穷至那道理恰好阃奥处自表而里自粗而
精然里之中又有里精之中又有至精透得一重又有一重且如为子必孝为臣必忠此是臣子分
上显然易见之理所谓表也然所以为孝为忠则非一字所能尽如居则致其敬养致乐病致忧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5a 页 WYG0205-0023c.png
致哀祭致严皆是孝里面节目所谓里也然所谓居致敬又如何而致敬如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
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不敢欠伸跛倚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之类皆是致敬中之节文如此则居致
敬又是表其间节文之精微曲折又是里也然此特敬之见于外者耳至于洞洞属属如执玉奉盈
如弗胜以至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又是那节文里面骨髓须是格之又格以至于无可格方是极处
精粗亦然如养亲一也而有所谓养口体有所谓养志口体虽是粗然粗中亦有精养志虽是精然
精中更有精若见其表不穷其里见其粗不穷其精固不尽然但究其里而遗其表索其精而遗其
粗亦未尽须是表里精粗无所不到方是物格○玉溪卢氏曰心外无理故穷理即所以致知理外
无物故格物即所以穷理知者心之神明乃万理之统会而万事万物之主宰言穷理则易流于恍
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不敢欠伸跛倚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之类皆是致敬中之节文如此则居致
敬又是表其间节文之精微曲折又是里也然此特敬之见于外者耳至于洞洞属属如执玉奉盈
如弗胜以至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又是那节文里面骨髓须是格之又格以至于无可格方是极处
精粗亦然如养亲一也而有所谓养口体有所谓养志口体虽是粗然粗中亦有精养志虽是精然
精中更有精若见其表不穷其里见其粗不穷其精固不尽然但究其里而遗其表索其精而遗其
粗亦未尽须是表里精粗无所不到方是物格○玉溪卢氏曰心外无理故穷理即所以致知理外
无物故格物即所以穷理知者心之神明乃万理之统会而万事万物之主宰言穷理则易流于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5b 页 WYG0205-0023d.png
惚言格物则一归于真实表也粗也理之用也里也精也理之体也众理之体即吾心之体众理之
用即吾心之用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则明明德之端在是矣物格知至虽二事而实一事故结之
曰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好恶上字皆去声谦读为慊苦劫反)
诚其意者自脩之首也(双峰饶氏曰心之正不正身之脩不脩只判于意之诚不
诚所以中庸孟子只说诚身便贯了诚意正心脩身此章虽专释诚意而所以正心脩身之要实在于此
故下二章第言心不正身不脩之病而不言所以治病之方以已具于此章故也○云峰胡氏曰大学条
用即吾心之用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则明明德之端在是矣物格知至虽二事而实一事故结之
曰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好恶上字皆去声谦读为慊苦劫反)
诚其意者自脩之首也(双峰饶氏曰心之正不正身之脩不脩只判于意之诚不
诚所以中庸孟子只说诚身便贯了诚意正心脩身此章虽专释诚意而所以正心脩身之要实在于此
故下二章第言心不正身不脩之病而不言所以治病之方以已具于此章故也○云峰胡氏曰大学条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6a 页 WYG0205-0024a.png
目有八只作六傅格物致知二者实是一事故统作一傅自正心以下五者工夫次第相接故统作四傅
唯诚意独作一傅然诚意者自脩之首已兼正心脩身而言矣章末曰润身曰心广提出身与心二字意
巳可见○新安陈氏曰前章云如琢如磨者自脩也诚意正心脩身皆自脩之事而诚意居其始故曰自
脩之首)毋者禁止之辞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上声下同)恶
(此知字带从上章致知之知字来)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云峰胡氏曰毋自欺
三字释诚意二字自字与意字相应欺字与诚字相反○新安陈氏曰自欺自谩也○东阳许氏曰诚意
是致知以后事故章句曰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谦快也足也(朱子曰诚
意章在两个自字上用功○新安陈氏曰谦字与惬字同音同义为快字说不尽又添足字快而且足方
唯诚意独作一傅然诚意者自脩之首已兼正心脩身而言矣章末曰润身曰心广提出身与心二字意
巳可见○新安陈氏曰前章云如琢如磨者自脩也诚意正心脩身皆自脩之事而诚意居其始故曰自
脩之首)毋者禁止之辞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上声下同)恶
(此知字带从上章致知之知字来)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云峰胡氏曰毋自欺
三字释诚意二字自字与意字相应欺字与诚字相反○新安陈氏曰自欺自谩也○东阳许氏曰诚意
是致知以后事故章句曰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谦快也足也(朱子曰诚
意章在两个自字上用功○新安陈氏曰谦字与惬字同音同义为快字说不尽又添足字快而且足方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6b 页 WYG0205-0024b.png
是自谦)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新安陈氏曰地即处
也此独字指心所独知而言非指身所独居而言)言欲自脩者知为善以去
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
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
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去声)人也(不求自惬
便是为人)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
之者故必谨之于此(此指独字)以审其几(平声)焉(新安陈氏曰周子云
几善恶己所独知乃念头初萌动善恶诚伪所由分之几卫处必审察于此以实为善去恶如别岐途之
也此独字指心所独知而言非指身所独居而言)言欲自脩者知为善以去
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
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
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去声)人也(不求自惬
便是为人)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
之者故必谨之于此(此指独字)以审其几(平声)焉(新安陈氏曰周子云
几善恶己所独知乃念头初萌动善恶诚伪所由分之几卫处必审察于此以实为善去恶如别岐途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7a 页 WYG0205-0024c.png
始分处起脚不差行方能由乎正路否则起脚处一差差毫釐而谬千里矣○朱子曰几者动之微是欲
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便须就这处理会若到发出处更怎生奈何得○问知至了如何到诚意又说毋
自欺曰到这里方可著手下工夫不是知至了下面许多一齐扫去下面节节有工夫在○譬如一块物
外面是银里面是铁便是自欺须表里如一方是不自欺须是见得分晓如知乌喙不可食水火不可蹈
则自不食不蹈如寒欲衣饥欲食则自是不能已人果见善如饥欲食寒欲衣见恶如乌喙不可食水火
不可蹈则此意自是实矣乌喙药石食之能杀人○自欺是半知半不知底人知道善我所当为却又不
十分去为善知道恶不可为却又自家舍他不得这便是自欺不知不识只唤做不知不识不唤做自欺
新安陈氏曰以上语以知为重见得物格知至为意诚之根基也○才说不自欺则其好善恶恶只要求
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便须就这处理会若到发出处更怎生奈何得○问知至了如何到诚意又说毋
自欺曰到这里方可著手下工夫不是知至了下面许多一齐扫去下面节节有工夫在○譬如一块物
外面是银里面是铁便是自欺须表里如一方是不自欺须是见得分晓如知乌喙不可食水火不可蹈
则自不食不蹈如寒欲衣饥欲食则自是不能已人果见善如饥欲食寒欲衣见恶如乌喙不可食水火
不可蹈则此意自是实矣乌喙药石食之能杀人○自欺是半知半不知底人知道善我所当为却又不
十分去为善知道恶不可为却又自家舍他不得这便是自欺不知不识只唤做不知不识不唤做自欺
新安陈氏曰以上语以知为重见得物格知至为意诚之根基也○才说不自欺则其好善恶恶只要求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7b 页 WYG0205-0024d.png
以自快自足如寒而思衣以自温饥而思食以自饱非有牵强苟且姑以为人之意也○如铸私钱做官
会此是大故无状小人岂自欺之谓耶此处工夫极细未便说到粗处前后学者说差了缘赚连下文小
人閒居一节看了所以差也○如有九分义理杂了一分私意便是自欺到得厌然掩著之时又其甚者
○十分为善有一分不好底意潜发于其间便由邪径以长这个却是实前面善意却是虚矣○凡恶恶
之不真为善之不勇外然而中实不然或有为而为之或始勤而终怠皆不实而自欺之患也○论自欺
细处且如为善自家也知得是当为也勉强去做只是心里又有些便不消如此做也不妨底意思如为
不善也知得不当为而不为心中也又有些便为也不妨底意思便是自欺便是虚伪不实矣○自谦与
孟子行有不慊于心相类亦微不同孟子训满足意多大学训快意多问自谦只是真实为善去恶无牵
会此是大故无状小人岂自欺之谓耶此处工夫极细未便说到粗处前后学者说差了缘赚连下文小
人閒居一节看了所以差也○如有九分义理杂了一分私意便是自欺到得厌然掩著之时又其甚者
○十分为善有一分不好底意潜发于其间便由邪径以长这个却是实前面善意却是虚矣○凡恶恶
之不真为善之不勇外然而中实不然或有为而为之或始勤而终怠皆不实而自欺之患也○论自欺
细处且如为善自家也知得是当为也勉强去做只是心里又有些便不消如此做也不妨底意思如为
不善也知得不当为而不为心中也又有些便为也不妨底意思便是自欺便是虚伪不实矣○自谦与
孟子行有不慊于心相类亦微不同孟子训满足意多大学训快意多问自谦只是真实为善去恶无牵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8a 页 WYG0205-0025a.png
滞于己私只是快底意方是心下满足曰是○自谦是合下好恶时便是要自谦了非谓做得善了方能
自谦自谦正与自欺相对所谓诚其意便是要毋自欺非是诚其意了方能不自欺也自谦者外面如此
中心也是如此表里一般自欺者外面如此中心其实有些子不愿只此便是二心诚伪之所由分也○
谨独则于善恶之几察之愈精愈密○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北溪
陈氏曰诚者自表而里真实如一之谓自欺诚之反也大抵此章在自慊而无自欺首言如好好色恶恶
臭是就人情分晓处譬之好色人所同好好则求必得之恶臭人所同恶恶则求必去之而后快足吾意
意所快足处是自家表里真实恁地非苟且徒为此也人之好善恶恶亦须表里真实如此自求快足方
是诚意如稍有不真实胸次间便自觉有欠缺处如何会快足此便是自欺果能自表而里断断然真实
自谦自谦正与自欺相对所谓诚其意便是要毋自欺非是诚其意了方能不自欺也自谦者外面如此
中心也是如此表里一般自欺者外面如此中心其实有些子不愿只此便是二心诚伪之所由分也○
谨独则于善恶之几察之愈精愈密○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北溪
陈氏曰诚者自表而里真实如一之谓自欺诚之反也大抵此章在自慊而无自欺首言如好好色恶恶
臭是就人情分晓处譬之好色人所同好好则求必得之恶臭人所同恶恶则求必去之而后快足吾意
意所快足处是自家表里真实恁地非苟且徒为此也人之好善恶恶亦须表里真实如此自求快足方
是诚意如稍有不真实胸次间便自觉有欠缺处如何会快足此便是自欺果能自表而里断断然真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8b 页 WYG0205-0025b.png
恁地始快足吾意此便是自谦便是诚然自谦自欺皆自家心襄事非他人所知而己独知之所以君子
贵就那独处便谨审其几之发也○徽庵程氏曰慎不但训谨有审之意焉○问毋自欺还是须从戒谨
恐惧上做起抑戒谨恐惧即是毋自欺境界潜室陈氏曰戒谨恐惧与谨独是两项地头戒谨恐惧是自
家不暏不闻之时存诚养性气象如此谨独是众人不闻不睹之际存诚工夫如此中庸兼已发未发说
故动息皆有养大学只就意之所发说故只防他罅漏处○双峰饶氏曰此章用功之要在谨独上凡人
于显然处致谨其意未必果出于诚若能于独处致谨方是诚意○云峰胡氏曰君子小人所以分只在
自欺与自慊上两自字与自脩之自相应自欺者诚之反自脩者不可如此自慊者诚之充自脩者必欲
如此独字便是自字便是意字所以中庸论诚首尾言慎独此章论诚意亦两言慎独○东阳许氏曰诚
贵就那独处便谨审其几之发也○徽庵程氏曰慎不但训谨有审之意焉○问毋自欺还是须从戒谨
恐惧上做起抑戒谨恐惧即是毋自欺境界潜室陈氏曰戒谨恐惧与谨独是两项地头戒谨恐惧是自
家不暏不闻之时存诚养性气象如此谨独是众人不闻不睹之际存诚工夫如此中庸兼已发未发说
故动息皆有养大学只就意之所发说故只防他罅漏处○双峰饶氏曰此章用功之要在谨独上凡人
于显然处致谨其意未必果出于诚若能于独处致谨方是诚意○云峰胡氏曰君子小人所以分只在
自欺与自慊上两自字与自脩之自相应自欺者诚之反自脩者不可如此自慊者诚之充自脩者必欲
如此独字便是自字便是意字所以中庸论诚首尾言慎独此章论诚意亦两言慎独○东阳许氏曰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9a 页 WYG0205-0025c.png
意只是著实为善著实去恶自欺是诚意之反毋自欺是诚意工夫二如是诚意之实自慊是自欺之反
而诚意之效慎独是诚意地头○欺慊皆言自是意之诚不诚皆自为之自欺者适害己不自慊者徒为
人○恶恶臭好好色人人皆实有此心非伪也二如字晓学者当实为善去恶若恶恶臭好好色之为也)
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閒音闲厌郑氏读为黡于简反)
閒居独处(上声)也(新安陈氏曰独处是身所独居与上文己所独知之独不同)厌然
消沮(上声)闭藏之貌(双峰饶氏曰黡字有黑暗遮闭之意○新安陈氏曰四字形容小人
而诚意之效慎独是诚意地头○欺慊皆言自是意之诚不诚皆自为之自欺者适害己不自慊者徒为
人○恶恶臭好好色人人皆实有此心非伪也二如字晓学者当实为善去恶若恶恶臭好好色之为也)
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閒音闲厌郑氏读为黡于简反)
閒居独处(上声)也(新安陈氏曰独处是身所独居与上文己所独知之独不同)厌然
消沮(上声)闭藏之貌(双峰饶氏曰黡字有黑暗遮闭之意○新安陈氏曰四字形容小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49b 页 WYG0205-0025d.png
见君子羞愧遮障之情状)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閒居为阴
见君子为阳)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上声)也(非不
知乃其秉彝之天不可泯没者)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
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䘚不可诈则亦何益
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去声)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朱子
曰小人閒居为不善是诚心为不善也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为善不诚也为恶于隐微之中而诈善于
显明之地将虚假之善来盖真实之恶自欺以欺人也然人岂可欺哉○閒居为不善便是恶恶不如恶
恶臭掩不善著其善便是好善不如好好色○君子小人之分却在诚其意处诚于为善便是君子不诚
见君子为阳)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上声)也(非不
知乃其秉彝之天不可泯没者)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
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䘚不可诈则亦何益
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去声)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朱子
曰小人閒居为不善是诚心为不善也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为善不诚也为恶于隐微之中而诈善于
显明之地将虚假之善来盖真实之恶自欺以欺人也然人岂可欺哉○閒居为不善便是恶恶不如恶
恶臭掩不善著其善便是好善不如好好色○君子小人之分却在诚其意处诚于为善便是君子不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0a 页 WYG0205-0026a.png
底便是小人○双峰饶氏曰閒居为不善自欺也厌然则不自慊矣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又欺人也自
欺与欺人常相因始焉自欺终焉必至于欺人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此诚字是兼善恶说○厌然与心广
体胖为对厌然是小人为恶之验心广体胖是君子为善之验○云峰胡氏曰前章未分君子小人此章
分别君子小人甚严盖诚意为善恶关过得此关方是君子过不得此关犹是小人传末章长国家而务
财用之小人即此閒居为不善之小人也意有不诚已害自家心术他日用之为天下国家害也必矣○
玉溪卢氏曰两言慎独读上节固当直下承当读此节尤当痛自警省○新安陈氏曰上一节毋自欺说
得细密乃自君子隐然心术之微处言之此一节言小人之欺人说得粗乃自小人显然诈伪之著者言
之无上一节毋自欺而必自谦之工夫则为恶诈善之流弊其极必将至此所以君子必先自慎其独至
欺与欺人常相因始焉自欺终焉必至于欺人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此诚字是兼善恶说○厌然与心广
体胖为对厌然是小人为恶之验心广体胖是君子为善之验○云峰胡氏曰前章未分君子小人此章
分别君子小人甚严盖诚意为善恶关过得此关方是君子过不得此关犹是小人传末章长国家而务
财用之小人即此閒居为不善之小人也意有不诚已害自家心术他日用之为天下国家害也必矣○
玉溪卢氏曰两言慎独读上节固当直下承当读此节尤当痛自警省○新安陈氏曰上一节毋自欺说
得细密乃自君子隐然心术之微处言之此一节言小人之欺人说得粗乃自小人显然诈伪之著者言
之无上一节毋自欺而必自谦之工夫则为恶诈善之流弊其极必将至此所以君子必先自慎其独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0b 页 WYG0205-0026b.png
此又重以小人为戒而尤必慎其独)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
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朱子曰此是承上文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之意不可说
人不知人晓然共知如此人虽不知我已自知自是甚可皇恐了其与十目十手所视所指何异哉○玉
溪卢氏曰实理无隐显之间人所不知已所独知之地即十目十手共视共指之地故为善于独者不求
人知而人自知之为不善于独者惟恐人知而人必知之其可畏之甚如此曾子所以战兢临履直至启
手足而后已者此也○云峰胡氏曰中庸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盖本诸此上文独字便是隐微此所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
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朱子曰此是承上文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之意不可说
人不知人晓然共知如此人虽不知我已自知自是甚可皇恐了其与十目十手所视所指何异哉○玉
溪卢氏曰实理无隐显之间人所不知已所独知之地即十目十手共视共指之地故为善于独者不求
人知而人自知之为不善于独者惟恐人知而人必知之其可畏之甚如此曾子所以战兢临履直至启
手足而后已者此也○云峰胡氏曰中庸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盖本诸此上文独字便是隐微此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1a 页 WYG0205-0026c.png
谓十目十手即是莫见莫显○新安陈氏曰幽独之中勿谓无视之无指之者当常如十目所共视十手
所共指可畏之甚释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三山陈氏曰财
积于中则屋润于外德积于中则身亦润于外矣润犹华泽也○新安陈氏曰此借富润屋以起下句德
润身之意德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根于心润身如所谓其生色见面盎背是也下文心广体胖乃申言
之)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
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
所共指可畏之甚释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三山陈氏曰财
积于中则屋润于外德积于中则身亦润于外矣润犹华泽也○新安陈氏曰此借富润屋以起下句德
润身之意德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根于心润身如所谓其生色见面盎背是也下文心广体胖乃申言
之)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
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1b 页 WYG0205-0026d.png
以结之(朱子曰富润屋以下是说意诚之验如此心本是阔大底物事只因愧怍便卑狭被他隔
碍了所以体不能得安舒○毋自欺是诚意自慊是意诚○小人閒居以下是形容自欺之情状心广体
胖是形容自慊之意○无愧怍是无物欲之蔽所以能广大○三山陈氏曰心在内者也以理之无歉故
能广大体在外者也以心之既广故能舒泰人之一心少有所歉则视听怵迫而举动跼蹐虽吾四体将
不得其所安矣皆自然之应也○上说小人实有是恶故其恶形见于外此说君子实有是善故其善亦
形见于外○双峰饶氏曰心不正何以能广身不修何以能胖心广体胖即心正身修之验所以能心广
体胖只在于诚其意以此见诚意为正心修身之要○玉溪卢氏曰前两言必慎其独此申言必诚其意
三言必字示人可谓真切○仁山金氏曰小人閒居以下自欺败露之可畏德润身心广体胖自慊快足
碍了所以体不能得安舒○毋自欺是诚意自慊是意诚○小人閒居以下是形容自欺之情状心广体
胖是形容自慊之意○无愧怍是无物欲之蔽所以能广大○三山陈氏曰心在内者也以理之无歉故
能广大体在外者也以心之既广故能舒泰人之一心少有所歉则视听怵迫而举动跼蹐虽吾四体将
不得其所安矣皆自然之应也○上说小人实有是恶故其恶形见于外此说君子实有是善故其善亦
形见于外○双峰饶氏曰心不正何以能广身不修何以能胖心广体胖即心正身修之验所以能心广
体胖只在于诚其意以此见诚意为正心修身之要○玉溪卢氏曰前两言必慎其独此申言必诚其意
三言必字示人可谓真切○仁山金氏曰小人閒居以下自欺败露之可畏德润身心广体胖自慊快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2a 页 WYG0205-0027a.png
之可乐○云峰胡氏曰孟子说浩气处与此章意合不自欺即自反而缩自欺即自反而不缩厌然即是
气馁心广体胖即是浩然之气○新安陈氏曰上文诚于中形于外是恶之实中形外者此是善之实中
形外者)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朱子曰许多病痛都在诚意章一齐说了下面有些小病
痛亦轻可此章最紧切若透过此一关此去做工夫便易了由是而之便骎骎进于善而决不至下
陷于恶矣○双峰饶氏曰传之诸章释八事每章皆连两事而言独此章单举诚意盖知至意诚固
是相因然致知属知诚意属行知行毕竟是二事当各自用力不可谓知了便自然能行所以诚意
章不连致知说者为此正心诚意虽皆属行然诚意不特为正心之要自脩身至平天下皆以此为
气馁心广体胖即是浩然之气○新安陈氏曰上文诚于中形于外是恶之实中形外者此是善之实中
形外者)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朱子曰许多病痛都在诚意章一齐说了下面有些小病
痛亦轻可此章最紧切若透过此一关此去做工夫便易了由是而之便骎骎进于善而决不至下
陷于恶矣○双峰饶氏曰传之诸章释八事每章皆连两事而言独此章单举诚意盖知至意诚固
是相因然致知属知诚意属行知行毕竟是二事当各自用力不可谓知了便自然能行所以诚意
章不连致知说者为此正心诚意虽皆属行然诚意不特为正心之要自脩身至平天下皆以此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2b 页 WYG0205-0027b.png
要故程子论天德与王道皆曰其要只在谨独天德即心正身脩之谓王道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谓谨独即诚意之要旨若只连正心说则其意促狭无以见其功用之广大如此也此章乃大学一
篇之𦂳要处传者于此章说得极痛切始言谨独诚意之方也中言小人之意不诚所以为戒也终
言诚意之效验所以为劝也)
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
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
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朱子曰大学虽使人戒夫自欺而推其本
则必其有以用力于格物致知之地然后理明心一而所发自然莫非真实不然则正念方萌
谓谨独即诚意之要旨若只连正心说则其意促狭无以见其功用之广大如此也此章乃大学一
篇之𦂳要处传者于此章说得极痛切始言谨独诚意之方也中言小人之意不诚所以为戒也终
言诚意之效验所以为劝也)
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
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
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朱子曰大学虽使人戒夫自欺而推其本
则必其有以用力于格物致知之地然后理明心一而所发自然莫非真实不然则正念方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3a 页 WYG0205-0027c.png
而私意随起亦非力之所能制矣○若知有不至则其不至之处恶必藏焉以为自欺之主虽
欲致其谨独之功亦且无主之能为而无地之可据矣此又傅文之所未发而其理巳具于经
者皆不可以不察也○新安陈氏曰此言知不至则意不诚)然或已明而不
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己有而无以为进德之
基(三山陈氏曰于知巳至后亦非听之自诚盖无一刻不用其戒谨之功○新安陈氏曰此
言知至后又不可不诚其意盖诚意者进德之基本也)故此章之指必承
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
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玉溪卢氏曰由致知方能诚意
欲致其谨独之功亦且无主之能为而无地之可据矣此又傅文之所未发而其理巳具于经
者皆不可以不察也○新安陈氏曰此言知不至则意不诚)然或已明而不
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己有而无以为进德之
基(三山陈氏曰于知巳至后亦非听之自诚盖无一刻不用其戒谨之功○新安陈氏曰此
言知至后又不可不诚其意盖诚意者进德之基本也)故此章之指必承
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
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玉溪卢氏曰由致知方能诚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3b 页 WYG0205-0027d.png
此序之不可乱既致知又不可不诚意此功之不可阙诚意至平天下序皆不可乱功皆不可
阙序不可乱则不可躐等而进功不可阙则不可半途而废云)
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乐并去声)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忿懥怒也(懥字广韵玉篇并陟利反
○双峰饶氏曰忿者怒之甚懥者怒之留)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
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三山陈氏曰章句紧要说一察字亦非从外撰
阙序不可乱则不可躐等而进功不可阙则不可半途而废云)
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乐并去声)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忿懥怒也(懥字广韵玉篇并陟利反
○双峰饶氏曰忿者怒之甚懥者怒之留)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
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三山陈氏曰章句紧要说一察字亦非从外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4a 页 WYG0205-0028a.png
来盖因下文心不在焉一句发出察者察乎理也○新安陈氏曰察之一字乃朱子推广传文之意使学
者有下手处耳)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
正矣(问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心不得其正是要无此数者心乃正乎程子曰非是谓无只是不
以此动其心学者未到不动处须是执持其志○朱子曰大学格物诚意都已鍊成到得正心脩身章都
易了意有善恶之殊意或不诚则易于为恶心有偏正之异心有不正则为物欲所动未免有偏处却未
必为恶○四者只要从无处发出不可先有在心下须看有所二字如有所忿怒因人有罪而挞之才了
其心便平是不有若此心常常不平便是有○所谓有所是被他为主于内心反为他动也○心才系于
物便为所动所以系于物者有三事未来先有个期待之心或事已应过又留在心下不能忘或正应事
者有下手处耳)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
正矣(问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心不得其正是要无此数者心乃正乎程子曰非是谓无只是不
以此动其心学者未到不动处须是执持其志○朱子曰大学格物诚意都已鍊成到得正心脩身章都
易了意有善恶之殊意或不诚则易于为恶心有偏正之异心有不正则为物欲所动未免有偏处却未
必为恶○四者只要从无处发出不可先有在心下须看有所二字如有所忿怒因人有罪而挞之才了
其心便平是不有若此心常常不平便是有○所谓有所是被他为主于内心反为他动也○心才系于
物便为所动所以系于物者有三事未来先有个期待之心或事已应过又留在心下不能忘或正应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4b 页 WYG0205-0028b.png
时意有偏重都是为物所系縳便是有这个物事到别事来到面前应之便差了如何心得其正圣人之
心莹然虚明看事物来若大若小四方八面莫不随物随应此心元不曾有这物事○如颜子不迁怒可
怒在物颜子未尝为血气所动而移于人也则岂怒而心有不正哉○今人多是才怒虽有可喜事亦所
不喜才喜虽有当怒之事来亦不复怒便是蹉过事理了盖这物事才私便不去只管在胸中推荡终不
消释使此心如太虚则应接万务各止其所而我无所与可也看此一章只是要人不可先有此心耳○
问忿好自己事可勉强不为忧患恐惧自外来不由自家曰便是自外来须要我有道理处之事来亦合
当忧惧但只管累其本心亦济甚事孔子畏于匡文王囚羑里死生在前圣人元不动心处之恬然○或
问大学不要先有恐惧中庸却要恐惧何也西山真氏曰中庸只是未形之时常常持敬令心不昏昧而
心莹然虚明看事物来若大若小四方八面莫不随物随应此心元不曾有这物事○如颜子不迁怒可
怒在物颜子未尝为血气所动而移于人也则岂怒而心有不正哉○今人多是才怒虽有可喜事亦所
不喜才喜虽有当怒之事来亦不复怒便是蹉过事理了盖这物事才私便不去只管在胸中推荡终不
消释使此心如太虚则应接万务各止其所而我无所与可也看此一章只是要人不可先有此心耳○
问忿好自己事可勉强不为忧患恐惧自外来不由自家曰便是自外来须要我有道理处之事来亦合
当忧惧但只管累其本心亦济甚事孔子畏于匡文王囚羑里死生在前圣人元不动心处之恬然○或
问大学不要先有恐惧中庸却要恐惧何也西山真氏曰中庸只是未形之时常常持敬令心不昏昧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5a 页 WYG0205-0028c.png
已大学之恐惧却是俗语恐怖之类自与中庸有异○喜怒忧惧乃心之用非惟不能无亦不可无但平
居无事之时不要先有此四者在胸中如平居先有四者即是私意人若有些私意塞在胸中便是不得
其正须是涵养此心未应物时湛然虚静如鉴之明如衡之平到得应物之时方不差错当喜而喜当怒
而怒当忧而忧当惧而惧恰好则止更无过当如此方得本心之正○玉溪卢氏曰心者身之主而明德
之所存也未应物之前寂然不动无所忿懥恐惧则心之本体无不正而明德之本体无不明方应物之
际感而遂通当忿懥而忿懥当恐惧而恐惧则心之妙用无不正而明德之妙用无不明既应物之后依
旧寐然不动未尝有所忿懥恐惧则心之本体终始无不正而明德之本体终始无不明也人患不识其
本心耳惟虚故灵才失其虚便失其灵此心之所以为心而明德之所以为明德也○云峰胡氏曰心之
居无事之时不要先有此四者在胸中如平居先有四者即是私意人若有些私意塞在胸中便是不得
其正须是涵养此心未应物时湛然虚静如鉴之明如衡之平到得应物之时方不差错当喜而喜当怒
而怒当忧而忧当惧而惧恰好则止更无过当如此方得本心之正○玉溪卢氏曰心者身之主而明德
之所存也未应物之前寂然不动无所忿懥恐惧则心之本体无不正而明德之本体无不明方应物之
际感而遂通当忿懥而忿懥当恐惧而恐惧则心之妙用无不正而明德之妙用无不明既应物之后依
旧寐然不动未尝有所忿懥恐惧则心之本体终始无不正而明德之本体终始无不明也人患不识其
本心耳惟虚故灵才失其虚便失其灵此心之所以为心而明德之所以为明德也○云峰胡氏曰心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5b 页 WYG0205-0028d.png
体无不正所谓正心者正其心之用尔在正其心此正字是说正之之工夫盖谓心之用或有不正不可
不正之也不得其正此正字是说心之体本无不正而人自失之者也曰正其曰其正自分体用心之体
本如太虚或景星庆云或烈风雷雨而太虚自若人之一心岂能无喜怒忧惧然可怒则怒怒过不留可
喜则喜喜已而休喜怒忧惧皆在物而不在我我虽日接乎物而不物于物此所以能全其本体之虚而
无不正也或疑中庸首章先言存养而后言省察大学诚意言省察而次存养殊不知此章正自有存养
省察工夫忿懥恐惧等之未发也不可先有期待之心其将发也不可一有偏系之心其巳发也不可犹
有留滞之心事之方来念之方萌是省察时节前念已过后事未来是存养时节存养者存此心本体之
正省察者惟恐此心之用或失之不正而求以正之也宜仔细看章句之二察字及三四存字)
不正之也不得其正此正字是说心之体本无不正而人自失之者也曰正其曰其正自分体用心之体
本如太虚或景星庆云或烈风雷雨而太虚自若人之一心岂能无喜怒忧惧然可怒则怒怒过不留可
喜则喜喜已而休喜怒忧惧皆在物而不在我我虽日接乎物而不物于物此所以能全其本体之虚而
无不正也或疑中庸首章先言存养而后言省察大学诚意言省察而次存养殊不知此章正自有存养
省察工夫忿懥恐惧等之未发也不可先有期待之心其将发也不可一有偏系之心其巳发也不可犹
有留滞之心事之方来念之方萌是省察时节前念已过后事未来是存养时节存养者存此心本体之
正省察者惟恐此心之用或失之不正而求以正之也宜仔细看章句之二察字及三四存字)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6a 页 WYG0205-0029a.png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
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脩也(朱子曰心若不存一身便
无主宰○敬是常要此心在这里直是直上直下无纤毫委曲○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是说知觉之
心却不及义理之心曰才知觉义理便在此才昏便不见了○双峰饶氏曰四不得其正言心不正也视
不见以下言身不脩也言此而不言所以正心脩身者已具于诚意章故也声色臭味事物之粗而易见
者耳心之精神知觉一不在此则于粗而易见者已不能见况义理之精者乎传者之意盖借粗以明精
耳○蛟峰方氏曰上一节说有心者之病心不在焉一节说无心者之病上节说心不可有所偏主此节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
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脩也(朱子曰心若不存一身便
无主宰○敬是常要此心在这里直是直上直下无纤毫委曲○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是说知觉之
心却不及义理之心曰才知觉义理便在此才昏便不见了○双峰饶氏曰四不得其正言心不正也视
不见以下言身不脩也言此而不言所以正心脩身者已具于诚意章故也声色臭味事物之粗而易见
者耳心之精神知觉一不在此则于粗而易见者已不能见况义理之精者乎传者之意盖借粗以明精
耳○蛟峰方氏曰上一节说有心者之病心不在焉一节说无心者之病上节说心不可有所偏主此节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6b 页 WYG0205-0029b.png
说心不可无所存主不可有者私主也不可无者主宰之主也心有存主则群妄自然退听而心正身脩
矣然则中虚而有主宰者其正心之药方也欤○新安陈氏曰朱子于此又下一察字且曰敬以直之以
足大学本文未言之意提出正心之要法以示万世学者)
此谓脩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脩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
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朱子曰意诚然后心得其
正自有先后○新安陈氏曰此言意诚而后心可得而正盖其序之不可乱者)然或但
矣然则中虚而有主宰者其正心之药方也欤○新安陈氏曰朱子于此又下一察字且曰敬以直之以
足大学本文未言之意提出正心之要法以示万世学者)
此谓脩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脩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
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朱子曰意诚然后心得其
正自有先后○新安陈氏曰此言意诚而后心可得而正盖其序之不可乱者)然或但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7a 页 WYG0205-0029c.png
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
内而脩身也(新安陈氏曰此言诚意又不可不正其心乃其功之不可缺者○或
谓意诚则心止朱子曰不然这几句连了又断断了又连虽若不相连缀中间又自相贯譬如
一竿竹虽只是一竿然其间又有许多节意未诚则全体是私意更理会甚正心然意虽诚了
又不可不正其心○或谓诚意则心之所发巳无不实又何假于正心之功云峰胡氏曰意欲
实而心本虚实其意则好恶不偏于方发之初虚其心则喜怒不留于已发之后新安陈氏曰
下一句只说得末一边未见得意者心之用先本自虚中发出当添一句云虚其心则本体不
偏于未发之先妙用不留于已发之后○东阳许氏曰盖意诚以下言诚意然后能正心然或
内而脩身也(新安陈氏曰此言诚意又不可不正其心乃其功之不可缺者○或
谓意诚则心止朱子曰不然这几句连了又断断了又连虽若不相连缀中间又自相贯譬如
一竿竹虽只是一竿然其间又有许多节意未诚则全体是私意更理会甚正心然意虽诚了
又不可不正其心○或谓诚意则心之所发巳无不实又何假于正心之功云峰胡氏曰意欲
实而心本虚实其意则好恶不偏于方发之初虚其心则喜怒不留于已发之后新安陈氏曰
下一句只说得末一边未见得意者心之用先本自虚中发出当添一句云虚其心则本体不
偏于未发之先妙用不留于已发之后○东阳许氏曰盖意诚以下言诚意然后能正心然或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7b 页 WYG0205-0029d.png
以下言既诚意又须正心)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辟读为僻恶而之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
人谓众人之犹于也辟犹偏也(朱子曰古注辟音譬窒碍不通只是辟字
便通况此篇自有僻字辟则为天下僇是矣)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
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新安陈氏曰此章朱子亦以察字言
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辟读为僻恶而之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
人谓众人之犹于也辟犹偏也(朱子曰古注辟音譬窒碍不通只是辟字
便通况此篇自有僻字辟则为天下僇是矣)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
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新安陈氏曰此章朱子亦以察字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8a 页 WYG0205-0030a.png
之兴国本作察他本作审者非)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脩矣(西山真氏曰偏
之一字为脩身齐家之深病○朱子曰正心脩身两段大槩差错处皆非在人欲上皆是人合有底事如
在官街上差了路○忿懥等是心与物接时事亲爱等是身与物接时事○之所亲爱如父子当主于爱
然父有不义不可以不争子有不肖亦不可不知教之之所敬畏如君固当敬畏然若当正救责难也只
管敬畏不得贱恶固可恶或尚可教或有长处亦当知之○问敖惰恐非好事曰此如明镜之悬妍丑随
其来而应之不成丑者至前亦唤做妍者又敖惰是轻贱恶是重既贱恶得如何却不得敖惰然傅者犹
戒其辟则须检点不可有过当处○哀矜如有大奸方欲惩之被他哀鸣恳告又却宽之这便是哀矜之
偏处○五者各自有当然之则只不可偏如人饥而食只合当食食才过些子便是偏渴而饮饮才过些
之一字为脩身齐家之深病○朱子曰正心脩身两段大槩差错处皆非在人欲上皆是人合有底事如
在官街上差了路○忿懥等是心与物接时事亲爱等是身与物接时事○之所亲爱如父子当主于爱
然父有不义不可以不争子有不肖亦不可不知教之之所敬畏如君固当敬畏然若当正救责难也只
管敬畏不得贱恶固可恶或尚可教或有长处亦当知之○问敖惰恐非好事曰此如明镜之悬妍丑随
其来而应之不成丑者至前亦唤做妍者又敖惰是轻贱恶是重既贱恶得如何却不得敖惰然傅者犹
戒其辟则须检点不可有过当处○哀矜如有大奸方欲惩之被他哀鸣恳告又却宽之这便是哀矜之
偏处○五者各自有当然之则只不可偏如人饥而食只合当食食才过些子便是偏渴而饮饮才过些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8b 页 WYG0205-0030b.png
子便是偏如爱其人之善若爱之过则不知其恶便是因其所重而陷于所偏恶恶亦然下面说人莫知
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上面许多偏病不除必至于此○北溪陈氏曰敖只是简于为礼惰只是懒于
为礼有一等人上非可爱次非可敬只是平平人接之自令人简慢○问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一章终
未见身与物接意思潜室陈氏曰接此五种人便有此五种辟岂不是身与物接○玉溪卢氏曰好而知
其恶是亲爱之不偏恶而知其美是贱恶之不偏二不偏惟明德无不明者能之所好且知其恶则一家
孰敢为恶所恶且知其美则一家孰不为善如此则明德明于一家矣○勿轩熊氏曰亲爱畏敬哀矜指
所爱之人言有此三等贱恶敖惰指所恶之人言有此二等偏于爱则不知其人之恶偏于恶则不知其
人之善上下文相照应如此○云峰胡氏曰或疑敖惰不当有殊不知本文人字非为君子言乃为众人
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上面许多偏病不除必至于此○北溪陈氏曰敖只是简于为礼惰只是懒于
为礼有一等人上非可爱次非可敬只是平平人接之自令人简慢○问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一章终
未见身与物接意思潜室陈氏曰接此五种人便有此五种辟岂不是身与物接○玉溪卢氏曰好而知
其恶是亲爱之不偏恶而知其美是贱恶之不偏二不偏惟明德无不明者能之所好且知其恶则一家
孰敢为恶所恶且知其美则一家孰不为善如此则明德明于一家矣○勿轩熊氏曰亲爱畏敬哀矜指
所爱之人言有此三等贱恶敖惰指所恶之人言有此二等偏于爱则不知其人之恶偏于恶则不知其
人之善上下文相照应如此○云峰胡氏曰或疑敖惰不当有殊不知本文人字非为君子言乃为众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9a 页 WYG0205-0030c.png
言章句曰众人又曰常人是也众人中固自有偏于敖惰之人如下文人莫知其子之恶苗之硕亦泛言
多溺爱贪得之人也两人字示戒深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音彦硕叶韵
时若反)
谚俗语也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
而家之所以不齐也(双峰饶氏曰之其亲爱等而辟者言身之不脩也莫知其子之
恶言家之不齐也大意谓惟其溺于一偏故好不知其恶恶不知其美惟其身不脩故家不齐当看两故
字人之其所亲爱而辟为凡为人者言莫知子之恶姑举家之一端言之○玉溪卢氏曰子之恶苗之硕
多溺爱贪得之人也两人字示戒深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音彦硕叶韵
时若反)
谚俗语也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
而家之所以不齐也(双峰饶氏曰之其亲爱等而辟者言身之不脩也莫知其子之
恶言家之不齐也大意谓惟其溺于一偏故好不知其恶恶不知其美惟其身不脩故家不齐当看两故
字人之其所亲爱而辟为凡为人者言莫知子之恶姑举家之一端言之○玉溪卢氏曰子之恶苗之硕
四书大全提要 第 59b 页 WYG0205-0030d.png
皆就家而言○云峰胡氏曰心与物接唯怒最易发而难制所以前章以忿懥先之身与事接唯爱最易
偏故此章以亲爱先之至引谚曰只是说爱之偏处人情所易偏者爱为尤甚况闺阃之内义不胜恩情
爱比昵之私尤所难克身所以不脩家所以不齐者其深病皆在于此)
此谓身不脩不可以齐其家
(问如何脩身专指待人而言朱子曰脩身以后大槩说向接物待人去又与只说心处不同要之根本之
理则一但一节说阔一节去○钱氏曰上章四个有所字此章六个辟字其实皆心之病但上四者只是
自身里事此六者却施于人即处家之道也○双峰饶氏曰身以心为之主而心以意为之机人所以之
其亲爱等而辟者以其心之不正耳心所以有忿懥等则不得其正者以其意之不诚耳意苟诚矣则忿
偏故此章以亲爱先之至引谚曰只是说爱之偏处人情所易偏者爱为尤甚况闺阃之内义不胜恩情
爱比昵之私尤所难克身所以不脩家所以不齐者其深病皆在于此)
此谓身不脩不可以齐其家
(问如何脩身专指待人而言朱子曰脩身以后大槩说向接物待人去又与只说心处不同要之根本之
理则一但一节说阔一节去○钱氏曰上章四个有所字此章六个辟字其实皆心之病但上四者只是
自身里事此六者却施于人即处家之道也○双峰饶氏曰身以心为之主而心以意为之机人所以之
其亲爱等而辟者以其心之不正耳心所以有忿懥等则不得其正者以其意之不诚耳意苟诚矣则忿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0a 页 WYG0205-0031a.png
懥等之必谨其独而毋敢失其正亲爱等之必谨其独而毋敢流于僻是知诚意即正心脩身之要也章
句所以丁宁之以密察加察即谨独之谓也有所忿懥等而能密察是谨独以正其心也之其所亲爱等
而能加察是谨独以脩其身也章句于二章察之一字凡四言之省察之工夫岂非自诚意章之谨独而
发哉不特正心脩身章为然也由是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往不自谨独出焉传于释齐家治国章曰心
诚求之释平天下章曰忠信以得之曰诚求曰忠信皆诚其意之谓也诚其意即谨独之谓也故程子论
天德王道皆曰其要只在谨独论出门使民亦曰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可谓得其要矣)
右传之八章释脩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句所以丁宁之以密察加察即谨独之谓也有所忿懥等而能密察是谨独以正其心也之其所亲爱等
而能加察是谨独以脩其身也章句于二章察之一字凡四言之省察之工夫岂非自诚意章之谨独而
发哉不特正心脩身章为然也由是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往不自谨独出焉传于释齐家治国章曰心
诚求之释平天下章曰忠信以得之曰诚求曰忠信皆诚其意之谓也诚其意即谨独之谓也故程子论
天德王道皆曰其要只在谨独论出门使民亦曰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可谓得其要矣)
右传之八章释脩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0b 页 WYG0205-0031b.png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弟去声长上声)
身脩则家可教矣(因家不可教而推家所以可教之由实自脩身始)孝弟慈
所以脩身而教于家者也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
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字指孝弟慈而言)此所以家齐于上而
教成于下也(朱子曰上面说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下面便说所以教者如此此三者便是教
之目○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此道理皆是我家里做成了天下人看着自能如
此不是我推之于国○孝以事亲而使一家之人皆孝弟以事长而使一家之人皆弟慈以使众而使一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弟去声长上声)
身脩则家可教矣(因家不可教而推家所以可教之由实自脩身始)孝弟慈
所以脩身而教于家者也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
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字指孝弟慈而言)此所以家齐于上而
教成于下也(朱子曰上面说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下面便说所以教者如此此三者便是教
之目○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此道理皆是我家里做成了天下人看着自能如
此不是我推之于国○孝以事亲而使一家之人皆孝弟以事长而使一家之人皆弟慈以使众而使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1a 页 WYG0205-0031c.png
家之人皆慈是乃成教于国者也○陈氏曰在我事亲之孝即国之所以事君者在我事兄之弟即国之
所以事长者在我爱子之慈即国之所以使众者能脩之于家则教自行于国矣○玉溪卢氏曰孝弟慈
三者明德之大目人伦之大纲举此可该其馀矣○云峰胡氏曰脩身以上皆是学之事齐家治国方是
教之事所以此章首拈出教之一字然其所以为教者又只从身上说来孝弟慈所以脩身而教于家者
也独举三者盖从齐家上说一家之中有父母故曰孝有兄长故曰弟有子弟仆𨽻故曰慈事君事长使
众方从治国上说○吴氏曰传只言治国先齐其家章句并脩身言之推本之论也孝弟慈体之身则为
脩其身行之家则为齐其家推之国则为治其国天理人伦一以贯之而已况家有父犹国有君家有兄
犹国有长家有幼犹国有众分虽殊理则一也)
所以事长者在我爱子之慈即国之所以使众者能脩之于家则教自行于国矣○玉溪卢氏曰孝弟慈
三者明德之大目人伦之大纲举此可该其馀矣○云峰胡氏曰脩身以上皆是学之事齐家治国方是
教之事所以此章首拈出教之一字然其所以为教者又只从身上说来孝弟慈所以脩身而教于家者
也独举三者盖从齐家上说一家之中有父母故曰孝有兄长故曰弟有子弟仆𨽻故曰慈事君事长使
众方从治国上说○吴氏曰传只言治国先齐其家章句并脩身言之推本之论也孝弟慈体之身则为
脩其身行之家则为齐其家推之国则为治其国天理人伦一以贯之而已况家有父犹国有君家有兄
犹国有长家有幼犹国有众分虽殊理则一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1b 页 WYG0205-0031d.png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
子而后嫁者也(中去声)
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上声)为在识其
端而推广之耳(朱子曰孝弟虽人所同有能守而不失者鲜惟保赤子罕有失者故特即
人所易晓者以示训亦与孟子言见孺子入井之意同○保赤子慈于家也如保赤子慈于国也保赤子
是慈如保赤子是使众心诚求赤子所欲于民亦当求其不能自达者此是推慈幼之心以使众也○此
且只说动化为本未说到推上后方全是说推○黄氏曰言但以诚心求之则自然得赤子之心不待勉
强而后知之也○三山陈氏曰赤子有欲不能自言慈母独得其所欲虽不中亦不远者爱出于诚彼己
子而后嫁者也(中去声)
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上声)为在识其
端而推广之耳(朱子曰孝弟虽人所同有能守而不失者鲜惟保赤子罕有失者故特即
人所易晓者以示训亦与孟子言见孺子入井之意同○保赤子慈于家也如保赤子慈于国也保赤子
是慈如保赤子是使众心诚求赤子所欲于民亦当求其不能自达者此是推慈幼之心以使众也○此
且只说动化为本未说到推上后方全是说推○黄氏曰言但以诚心求之则自然得赤子之心不待勉
强而后知之也○三山陈氏曰赤子有欲不能自言慈母独得其所欲虽不中亦不远者爱出于诚彼己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2a 页 WYG0205-0032a.png
不隔以心求之不待学而后能也○玉溪卢氏曰引书即慈之道以明孝弟之道也立教之本本者明德
是已在识其端端者明德之发见为孝弟慈是已○仁山金氏曰此段章句本章首教字三者俱作教说
不作推说立教之本说孝弟慈不假强为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说心诚求之○云
峰胡氏曰孝弟慈皆人心之天此独言慈者世教衰孝弟或有失其天者独母之保赤子慈之天未有失
者也大要只在心诚求之一句上举其慈之出于天者庶可以触其孝弟之天孝弟亦在乎诚而已○新
安陈氏曰立教之本总言孝弟慈傅引书只言慈幼章句乃总三者言之盖因慈之良知良能而知孝弟
之良知良能皆不假于强为只在识其端倪之发见处而从此推广去耳○东阳许氏曰保赤子是父母
爱子之心如保者是言君养民亦当如父母之保赤子赤子不能言父母保之虽不中不远况民之能言
是已在识其端端者明德之发见为孝弟慈是已○仁山金氏曰此段章句本章首教字三者俱作教说
不作推说立教之本说孝弟慈不假强为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说心诚求之○云
峰胡氏曰孝弟慈皆人心之天此独言慈者世教衰孝弟或有失其天者独母之保赤子慈之天未有失
者也大要只在心诚求之一句上举其慈之出于天者庶可以触其孝弟之天孝弟亦在乎诚而已○新
安陈氏曰立教之本总言孝弟慈傅引书只言慈幼章句乃总三者言之盖因慈之良知良能而知孝弟
之良知良能皆不假于强为只在识其端倪之发见处而从此推广去耳○东阳许氏曰保赤子是父母
爱子之心如保者是言君养民亦当如父母之保赤子赤子不能言父母保之虽不中不远况民之能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2b 页 WYG0205-0032b.png
而意易晓者所欲与之聚所恶勿施虽不中民之心亦不远矣)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音奋)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覆败也此言教成于
国之效(朱子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自家礼让有以感之故民亦如此兴起自家
好争利却责民间礼让如何得他应○一家仁以上是推其家以治国一家仁以下是人自化之也○双
峰饶氏曰仁让是本上文孝弟而言仁属孝让属弟贪戾者慈之反也上言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底道理
此言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底效验○玉溪卢氏曰仁让善也接上文孝弟言贪戾恶也贪则不让戾则不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音奋)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覆败也此言教成于
国之效(朱子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自家礼让有以感之故民亦如此兴起自家
好争利却责民间礼让如何得他应○一家仁以上是推其家以治国一家仁以下是人自化之也○双
峰饶氏曰仁让是本上文孝弟而言仁属孝让属弟贪戾者慈之反也上言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底道理
此言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底效验○玉溪卢氏曰仁让善也接上文孝弟言贪戾恶也贪则不让戾则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3a 页 WYG0205-0032c.png
仁有善无恶之理虽原于天而为善为恶之机实由于君仁让之化必待行于家而后行于国贪戾之失
才自于君而即见于国从善如登见其难从恶如崩见其易机之所在可畏如此可不谨欤偾事定国盖
古语观此谓二字可见引以證上文○仁山金氏曰定国谓之一人盖总一身而论偾事谓之一言则不
过片言之间善恶功效之难易尤为可惧也已○新安陈氏曰一家仁让而一国仁让家齐而国治也一
人才贪戾而一国即作乱身不脩则家国即不齐不治也机者弩牙矢之发动所由譬仁让之兴其机由
一家悖乱之作其机由一人故总断云其机如此一言偾事结作乱句一人定国结兴仁让句○东阳许
氏曰仁让必一家方能一国化贪戾只一人便能一国乱至于偾事又只在人之一言以此见为善难为
恶易不可忽如此)
才自于君而即见于国从善如登见其难从恶如崩见其易机之所在可畏如此可不谨欤偾事定国盖
古语观此谓二字可见引以證上文○仁山金氏曰定国谓之一人盖总一身而论偾事谓之一言则不
过片言之间善恶功效之难易尤为可惧也已○新安陈氏曰一家仁让而一国仁让家齐而国治也一
人才贪戾而一国即作乱身不脩则家国即不齐不治也机者弩牙矢之发动所由譬仁让之兴其机由
一家悖乱之作其机由一人故总断云其机如此一言偾事结作乱句一人定国结兴仁让句○东阳许
氏曰仁让必一家方能一国化贪戾只一人便能一国乱至于偾事又只在人之一言以此见为善难为
恶易不可忽如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3b 页 WYG0205-0032d.png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人者未之有也(好去声)
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新安陈氏曰民之仁暴惟上所帅帅之以所好
则民从如好暴而令以仁所令与所好反民弗从矣)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
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人
所谓恕也(蛟峰方氏曰此章是如治己之心以治人之恕絜矩章是如爱己之心以爱人之恕)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人者未之有也(好去声)
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新安陈氏曰民之仁暴惟上所帅帅之以所好
则民从如好暴而令以仁所令与所好反民弗从矣)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
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人
所谓恕也(蛟峰方氏曰此章是如治己之心以治人之恕絜矩章是如爱己之心以爱人之恕)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4a 页 WYG0205-0033a.png
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喻晓也(问此章言
治国乃言帅天下以仁又似说平天下言有诸己又似说脩身何也朱子曰圣贤之文简畅身是齐治平
之本治国平天下自是相关岂可截然不相入○寻常人若有诸己又何必求诸人无诸己又何必非诸
人如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至于大学之说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
他大抵治国者禁人恶劝人善便是求诸人非诸人○三山陈氏曰己有此善然后可以求人有此善己
无此恶然后可以非人有此恶皆己先之也○双峰饶氏曰无善而欲责人有恶而欲禁人是无己可推
而欲及人也此章虽释齐家治国然自一人贪戾以下皆归重人主之身此乃极本穷原之论问恕者推
己及人却说所藏乎身曰恕有首有尾藏乎身者其首及人者其尾也忠是恕之首治国平天下章皆说
治国乃言帅天下以仁又似说平天下言有诸己又似说脩身何也朱子曰圣贤之文简畅身是齐治平
之本治国平天下自是相关岂可截然不相入○寻常人若有诸己又何必求诸人无诸己又何必非诸
人如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至于大学之说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
他大抵治国者禁人恶劝人善便是求诸人非诸人○三山陈氏曰己有此善然后可以求人有此善己
无此恶然后可以非人有此恶皆己先之也○双峰饶氏曰无善而欲责人有恶而欲禁人是无己可推
而欲及人也此章虽释齐家治国然自一人贪戾以下皆归重人主之身此乃极本穷原之论问恕者推
己及人却说所藏乎身曰恕有首有尾藏乎身者其首及人者其尾也忠是恕之首治国平天下章皆说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4b 页 WYG0205-0033b.png
恕此章言有诸己无诸人是要人于脩己上下工夫其重在首下章言所恶于上无以使下等是要人于
及人上下工夫其重在尾两章互相发明○仁山金氏曰治国者必有法制号令以禁民为非而律民以
善虽桀纣之世亦所必有但其所好则不若此故民从其所好不从其所令所以治国者在反求诸己乃
政令之本○藏乎身者自其尽已处言之恕者自其推己处言之所藏是指有诸己无诸己者也恕是指
求诸人非诸人者也所藏乎身不恕谓所藏于己者未有可推以及人如何能喻诸人然所谓尧舜帅天
下以仁以已及物者也仁也所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推己及物者也恕也至所谓
桀纣帅天下以暴不仁者也所藏乎身不恕反上文也○云峰胡氏曰此一恕字人皆知其以推己之恕
言不知藏乎身三字已带尽己之忠言矣此章有无二字必自诚意章相贯说来天下未有无忠之恕上
及人上下工夫其重在尾两章互相发明○仁山金氏曰治国者必有法制号令以禁民为非而律民以
善虽桀纣之世亦所必有但其所好则不若此故民从其所好不从其所令所以治国者在反求诸己乃
政令之本○藏乎身者自其尽已处言之恕者自其推己处言之所藏是指有诸己无诸己者也恕是指
求诸人非诸人者也所藏乎身不恕谓所藏于己者未有可推以及人如何能喻诸人然所谓尧舜帅天
下以仁以已及物者也仁也所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推己及物者也恕也至所谓
桀纣帅天下以暴不仁者也所藏乎身不恕反上文也○云峰胡氏曰此一恕字人皆知其以推己之恕
言不知藏乎身三字已带尽己之忠言矣此章有无二字必自诚意章相贯说来天下未有无忠之恕上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5a 页 WYG0205-0033c.png
文心诚求之即是诚意之诚非有二也诚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求必得之则
有诸己矣务决去之则无诸己矣○新安陈氏曰有善无恶于己尽己之忠也推己以责人正人由忠以
为恕也忠即恕之藏于内者恕即忠之显于外者所藏乎身不恕无藏于内之忠而欲为恕是乃程子所
谓无忠做恕不出者也其能喻人者无之)
故治国在齐其家
通结上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夭平声蓁音臻)
有诸己矣务决去之则无诸己矣○新安陈氏曰有善无恶于己尽己之忠也推己以责人正人由忠以
为恕也忠即恕之藏于内者恕即忠之显于外者所藏乎身不恕无藏于内之忠而欲为恕是乃程子所
谓无忠做恕不出者也其能喻人者无之)
故治国在齐其家
通结上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夭平声蓁音臻)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5b 页 WYG0205-0033d.png
诗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去声)好貌(少嫩也)蓁蓁美盛貌
兴(去声)也(于六义属兴)之子犹言是子此指女子之嫁者而
言也妇人谓嫁曰归宜犹善也(玉溪卢氏曰可以教国人应其家不可教
而能教人者无之之意)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小雅蓼(音六)萧篇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
兴(去声)也(于六义属兴)之子犹言是子此指女子之嫁者而
言也妇人谓嫁曰归宜犹善也(玉溪卢氏曰可以教国人应其家不可教
而能教人者无之之意)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小雅蓼(音六)萧篇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6a 页 WYG0205-0034a.png
诗曹风鸤(音尸)鸠篇忒差也(问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然尧舜不能化其子
周公不能和兄弟是如何朱子曰圣贤是论其常尧舜周公是处其变如不将天下与其子而傅贤便是
能处变得好若周公不辟管叔周如何不乱是不得己著恁地而今且理会常底今未解有父如瞽瞍兄
弟如管蔡未论到变处○三山陈氏曰说正四国及仁帅天下皆是说到极处○玉溪卢氏曰父子兄弟
足法仪之不忒也民法之四国之正也教国人是治国之事所以明明德于其国民法之是国治之事则
明德明于其国矣○新安陈氏曰足法家齐而可以示法于人也民法之国人取法于己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
周公不能和兄弟是如何朱子曰圣贤是论其常尧舜周公是处其变如不将天下与其子而傅贤便是
能处变得好若周公不辟管叔周如何不乱是不得己著恁地而今且理会常底今未解有父如瞽瞍兄
弟如管蔡未论到变处○三山陈氏曰说正四国及仁帅天下皆是说到极处○玉溪卢氏曰父子兄弟
足法仪之不忒也民法之四国之正也教国人是治国之事所以明明德于其国民法之是国治之事则
明德明于其国矣○新安陈氏曰足法家齐而可以示法于人也民法之国人取法于己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6b 页 WYG0205-0034b.png
深长最宜潜玩(三山陈氏曰古人凡辞有尽而意无穷者多援诗以吟咏其馀意○玉溪
卢氏曰此章言治国甚略言齐家甚详所以明齐家之道即治国之道以人同此心心同此明德故也○
仁山金氏曰三引诗首引之子宜家继引宜兄宜弟何也盖天下之未易化者妇人而人情之每易失者
兄弟齐家而能使之子之宜家兄弟之相宜则家无不齐者矣宜乎其仪不忒而足以正是四国也自脩
身而齐家自齐家而治国而平天下有二道焉一是化一是推化者自身教而动化也推者推此道而扩
充之也故此一章并含两意自章首至成教于国一节是化三所以是推如保赤子继慈者使众而言是
推一家仁以下一节是化帅天下一节是化有诸己一节继所令反其所好而言是推三引诗是化惟化
则可推惟推则皆化非化则推不行非推则化不周○云峰胡氏曰中庸引诗明行远自迩之意必先妻
卢氏曰此章言治国甚略言齐家甚详所以明齐家之道即治国之道以人同此心心同此明德故也○
仁山金氏曰三引诗首引之子宜家继引宜兄宜弟何也盖天下之未易化者妇人而人情之每易失者
兄弟齐家而能使之子之宜家兄弟之相宜则家无不齐者矣宜乎其仪不忒而足以正是四国也自脩
身而齐家自齐家而治国而平天下有二道焉一是化一是推化者自身教而动化也推者推此道而扩
充之也故此一章并含两意自章首至成教于国一节是化三所以是推如保赤子继慈者使众而言是
推一家仁以下一节是化帅天下一节是化有诸己一节继所令反其所好而言是推三引诗是化惟化
则可推惟推则皆化非化则推不行非推则化不周○云峰胡氏曰中庸引诗明行远自迩之意必先妻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7a 页 WYG0205-0034c.png
子好合而后兄弟既翕此三引诗首以妇人之宜家人而继以宜兄弟盖家人离必起于妇人非刑于寡
妻者未易至于兄弟亦未易御于家邦也其示人以治国之在齐其家也益严矣○东阳许氏曰三引诗
自内以至外妇人女子最难于化而夫妇之间常人之情最易失于动不以正化能行于闺门则德盛矣
故引诗言夫妇为首而兄弟次之总一家言者又次之)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长上
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
妻者未易至于兄弟亦未易御于家邦也其示人以治国之在齐其家也益严矣○东阳许氏曰三引诗
自内以至外妇人女子最难于化而夫妇之间常人之情最易失于动不以正化能行于闺门则德盛矣
故引诗言夫妇为首而兄弟次之总一家言者又次之)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长上
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7b 页 WYG0205-0034d.png
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
幼而无父之称絜度(待洛反下同)也矩所以为方也(矩者制方
之器俗呼曲尺此借以为喻)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疾业反)于影响
所谓家齐而国治也(新安陈氏曰上行谓老老长长恤孤下效谓民兴孝兴弟不倍
此即上章孝弟慈所以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者章句接上章说下来)亦可以见人心之
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新安陈氏曰可见人同欲遂其孝弟
慈之心便当平其政以处之不可使有一人之不得其所也)是以君子必当因其
所同推以度物(物即人也)使彼我之间各得分(去声)愿则上
幼而无父之称絜度(待洛反下同)也矩所以为方也(矩者制方
之器俗呼曲尺此借以为喻)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疾业反)于影响
所谓家齐而国治也(新安陈氏曰上行谓老老长长恤孤下效谓民兴孝兴弟不倍
此即上章孝弟慈所以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者章句接上章说下来)亦可以见人心之
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新安陈氏曰可见人同欲遂其孝弟
慈之心便当平其政以处之不可使有一人之不得其所也)是以君子必当因其
所同推以度物(物即人也)使彼我之间各得分(去声)愿则上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8a 页 WYG0205-0035a.png
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朱子曰老老长长恤孤方是就自家切近
处说所谓家齐也民兴孝兴弟不倍是就民之感发兴起处说治国而国治之事也上行下效感应甚速
可见人心所同者如此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此句方是引起絜矩事下面方说絜矩而结之云此之
谓絜矩之道○絜矩之说不在前数章却在治国平天下章到此是节次成了方用得○先说上行下效
到絜矩处是就政事上说若但兴起其善心不使得遂其心虽能兴起亦徒然耳如政烦赋重不得养其
父母畜其妻子又安得遂其善心须是推己之心以及于彼使彼仰足以事俯足以育方得○能使人兴
起者圣人之教化也能遂其兴起之心者圣人之政事也○矩者心也我心所欲即他人所欲我欲孝弟
慈必使他人皆如我之孝弟慈不使一夫之不获方可只我能如此他人不能如此即是不平矣○絜矩
处说所谓家齐也民兴孝兴弟不倍是就民之感发兴起处说治国而国治之事也上行下效感应甚速
可见人心所同者如此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此句方是引起絜矩事下面方说絜矩而结之云此之
谓絜矩之道○絜矩之说不在前数章却在治国平天下章到此是节次成了方用得○先说上行下效
到絜矩处是就政事上说若但兴起其善心不使得遂其心虽能兴起亦徒然耳如政烦赋重不得养其
父母畜其妻子又安得遂其善心须是推己之心以及于彼使彼仰足以事俯足以育方得○能使人兴
起者圣人之教化也能遂其兴起之心者圣人之政事也○矩者心也我心所欲即他人所欲我欲孝弟
慈必使他人皆如我之孝弟慈不使一夫之不获方可只我能如此他人不能如此即是不平矣○絜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8b 页 WYG0205-0035b.png
不是外面别有个道理只便是前面正心脩身底推而措之○问絜矩之道是广仁之用否曰此乃求仁
工夫正要著力若仁者只是举而措之耳不待絜矩而自无不平矣絜矩正是恕者之事○兴孝兴弟不
倍上行下效之意上章已言之矣此章再举之者乃欲引起下文君子必须絜矩然后可以平天下之意
不然则虽民化其上以兴于善而天下终不免于不平也故此一章首尾皆以絜矩之意推之而未尝复
言躬行化下之说○问上老老而民兴孝下面接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似不相续如何曰这个便是
相续絜矩是四面均平底道理教他各得老其老各得长其长各得幼其幼不成自家老其老教他不得
老其老长其长教他不得长其长幼其幼教他不得幼其幼便不得是以二字是结上文犹言君子为是
之故所以有絜矩之道○絜矩如自家好安乐便思他人亦欲安乐当使无老稚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工夫正要著力若仁者只是举而措之耳不待絜矩而自无不平矣絜矩正是恕者之事○兴孝兴弟不
倍上行下效之意上章已言之矣此章再举之者乃欲引起下文君子必须絜矩然后可以平天下之意
不然则虽民化其上以兴于善而天下终不免于不平也故此一章首尾皆以絜矩之意推之而未尝复
言躬行化下之说○问上老老而民兴孝下面接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似不相续如何曰这个便是
相续絜矩是四面均平底道理教他各得老其老各得长其长各得幼其幼不成自家老其老教他不得
老其老长其长教他不得长其长幼其幼教他不得幼其幼便不得是以二字是结上文犹言君子为是
之故所以有絜矩之道○絜矩如自家好安乐便思他人亦欲安乐当使无老稚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9a 页 WYG0205-0035c.png
四方之患制其田里教之树畜皆比以推之○双峰饶氏曰矩所以为方之具也匠欲为方必先度之以
矩欲平天下者以何物为矩而度之亦惟此心而已絜者以索围物而知其大小度之义也匠之度物以
矩为矩君子之度人以心为矩○玉溪卢氏曰矩犹则也明德至善吾心本然之则也以此齐家絜矩于
家也以此治国絜矩于国也以此平天下絜矩于天下也絜矩之道即明明德于天下之道也○仁山金
氏曰首三句是化絜矩是推既有以化之而兴其孝弟不倍之心必有以推之而遂其孝弟不倍之愿推
之者莫大于从其所好勿施所恶所好在因其利所恶在夺其利○云峰胡氏曰此章当分为八节右第
一节言所以有絜矩之道夫子十五志学即此所谓大学志学以下分知行到末节方言不踰矩是生知
安行之极致大学格物而下亦分知行到末章亦言絜矩是致知力行之极功矩者何人心天理当然之
矩欲平天下者以何物为矩而度之亦惟此心而已絜者以索围物而知其大小度之义也匠之度物以
矩为矩君子之度人以心为矩○玉溪卢氏曰矩犹则也明德至善吾心本然之则也以此齐家絜矩于
家也以此治国絜矩于国也以此平天下絜矩于天下也絜矩之道即明明德于天下之道也○仁山金
氏曰首三句是化絜矩是推既有以化之而兴其孝弟不倍之心必有以推之而遂其孝弟不倍之愿推
之者莫大于从其所好勿施所恶所好在因其利所恶在夺其利○云峰胡氏曰此章当分为八节右第
一节言所以有絜矩之道夫子十五志学即此所谓大学志学以下分知行到末节方言不踰矩是生知
安行之极致大学格物而下亦分知行到末章亦言絜矩是致知力行之极功矩者何人心天理当然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69b 页 WYG0205-0035d.png
则也吾心自有此天则圣人随吾心之所欲自不踰乎此则故曰不踰矩人心同有此天则学者即吾心
之所欲以为施于人之则故曰絜矩只是一个矩字但不踰矩之矩浑然在圣人方寸中是矩之体絜矩
之矩于人己交接之际见之是矩之用规矩皆法度之器此独曰矩者规圆矩方圆者动而方者止不踰
矩即是明德之止至善絜矩即是新民之止至善)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恶先并去声)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
之所欲以为施于人之则故曰絜矩只是一个矩字但不踰矩之矩浑然在圣人方寸中是矩之体絜矩
之矩于人己交接之际见之是矩之用规矩皆法度之器此独曰矩者规圆矩方圆者动而方者止不踰
矩即是明德之止至善絜矩即是新民之止至善)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恶先并去声)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0a 页 WYG0205-0036a.png
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
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
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声)
上下四旁(上下己见上文前后左右为四旁四旁即四方也)长短广狭彼此
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
一夫之不获哉(新安陈氏曰有此絜矩之道以处之则始焉兴起其孝弟不倍之心者今
果得以遂其心矣)所操(平声)者约而所及者广(云峰胡氏曰只一矩字此心所
操者约加一絜字此心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
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
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声)
上下四旁(上下己见上文前后左右为四旁四旁即四方也)长短广狭彼此
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
一夫之不获哉(新安陈氏曰有此絜矩之道以处之则始焉兴起其孝弟不倍之心者今
果得以遂其心矣)所操(平声)者约而所及者广(云峰胡氏曰只一矩字此心所
操者约加一絜字此心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0b 页 WYG0205-0036b.png
皆自此而推之(朱子曰上下前后左右都只一样心只是将那头折转来比这头在我上
者使我如此而我恶之更不将来待在下之人如此则自家在中央上面也占许多地步下面也占许多
地步便均平方正若下之事我如此而我恶之我若将去事上便下面长上面短不方了左右前后皆然
○譬如交代官前官之待我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左右如东西邻以邻国为壑是
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可也上下前后左右做九个人来看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两
摺说只以己对人言若絜矩则上之人所以待我我又思以待下之人是三摺说如中庸所求乎子以事
父未能亦是此意但中庸是言其所好此言其所恶也人莫不有在我之上者莫不有在我之下者如亲
在我之上子孙在我之下我欲子孙孝于我而我却不能孝于亲我欲亲慈于我而我却不能慈于子孙
者使我如此而我恶之更不将来待在下之人如此则自家在中央上面也占许多地步下面也占许多
地步便均平方正若下之事我如此而我恶之我若将去事上便下面长上面短不方了左右前后皆然
○譬如交代官前官之待我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左右如东西邻以邻国为壑是
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可也上下前后左右做九个人来看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两
摺说只以己对人言若絜矩则上之人所以待我我又思以待下之人是三摺说如中庸所求乎子以事
父未能亦是此意但中庸是言其所好此言其所恶也人莫不有在我之上者莫不有在我之下者如亲
在我之上子孙在我之下我欲子孙孝于我而我却不能孝于亲我欲亲慈于我而我却不能慈于子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1a 页 WYG0205-0036c.png
便是一畔长一畔短不是絜矩○问长短广狭如一而无不方在人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之分何以
使之均平曰非言上下之分欲使之均平盖事亲事长当使之均平上下皆得行之上之人得事其亲下
之人也得事其亲但各随其分得尽其事亲事长之意耳○双峰饶氏曰以上下左右前后言则我当其
中上之使我犹我之使下下之事我犹我之事上至于左右前后皆然故皆不当以所恶者及之然以上
之使我者使下而不以事上以下之事我者事上而不以使下则上下之分殊矣以前之先我者先后而
不以从前以后之从我者从前而不以先后则前后之分殊矣是理一之中又有分殊者存此所以异于
墨氏之兼爱佛法之平等也○云峰胡氏曰右第二节言此之谓絜矩之道须看是以有此之谓六字人
之心本无间于己是以有絜矩之道己之心能不间于人此之谓絜矩之道○新安陈氏曰下文节节提
使之均平曰非言上下之分欲使之均平盖事亲事长当使之均平上下皆得行之上之人得事其亲下
之人也得事其亲但各随其分得尽其事亲事长之意耳○双峰饶氏曰以上下左右前后言则我当其
中上之使我犹我之使下下之事我犹我之事上至于左右前后皆然故皆不当以所恶者及之然以上
之使我者使下而不以事上以下之事我者事上而不以使下则上下之分殊矣以前之先我者先后而
不以从前以后之从我者从前而不以先后则前后之分殊矣是理一之中又有分殊者存此所以异于
墨氏之兼爱佛法之平等也○云峰胡氏曰右第二节言此之谓絜矩之道须看是以有此之谓六字人
之心本无间于己是以有絜矩之道己之心能不间于人此之谓絜矩之道○新安陈氏曰下文节节提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1b 页 WYG0205-0036d.png
掇能絜矩与不能絜矩者之得与失皆是自此一节而推广之)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
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
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此言能絜
矩之效○东阳许氏曰言上之人能如爱子之道爱其民则下民爱其上如爱父母然爱民之道不过顺
其好恶之心而巳大约言之民所好者饱暖安乐所恶者饥寒劳苦使民常得其所好而不以所恶之事
加之则爱民之道也)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
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
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此言能絜
矩之效○东阳许氏曰言上之人能如爱子之道爱其民则下民爱其上如爱父母然爱民之道不过顺
其好恶之心而巳大约言之民所好者饱暖安乐所恶者饥寒劳苦使民常得其所好而不以所恶之事
加之则爱民之道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2a 页 WYG0205-0037a.png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
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
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
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
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
天下之大戮矣(此言不能絜矩之祸与上一节正相反者也)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
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
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
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
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
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
天下之大戮矣(此言不能絜矩之祸与上一节正相反者也)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
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2b 页 WYG0205-0037b.png
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
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道言也
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
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双峰饶氏曰未丧师则克配上帝是得众则得国能絜矩而为民父母者也丧师则不能配上帝是失众
则失国不能絜矩而辟则为天下僇者也○玉溪卢氏曰殷之丧师纣之失人心也其未丧师先王之得
人心也得人心所以配上帝失人心所以不能天命之去留判于人心之向背人心之向背又在君之能
絜矩与否而已得众得国应南山有台之意失众失国应节南山之意存此而不失明德之体所以立絜
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道言也
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
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双峰饶氏曰未丧师则克配上帝是得众则得国能絜矩而为民父母者也丧师则不能配上帝是失众
则失国不能絜矩而辟则为天下僇者也○玉溪卢氏曰殷之丧师纣之失人心也其未丧师先王之得
人心也得人心所以配上帝失人心所以不能天命之去留判于人心之向背人心之向背又在君之能
絜矩与否而已得众得国应南山有台之意失众失国应节南山之意存此而不失明德之体所以立絜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3a 页 WYG0205-0037c.png
矩而与民同欲明德之用所以行○云峰胡氏曰右第三节就好恶言絜矩盖好恶二字已见诚意脩身
二章特诚意章是好恶其在己者脩身章推之以好恶其在人者此章又推之以好恶天下之人者也诚
意章主慎独其为好恶也一诚无伪此章主絜矩其为好恶也一公无私脩身章是言不能慎独则好恶
之辟不足以齐其家此章是言不能絜矩则好恶之辟不足以平天下所谓血脉贯通者又于此见之不
可不详味也慎独是敬以直内絜矩是义以方外)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有财有财此有用
先慎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
二章特诚意章是好恶其在己者脩身章推之以好恶其在人者此章又推之以好恶天下之人者也诚
意章主慎独其为好恶也一诚无伪此章主絜矩其为好恶也一公无私脩身章是言不能慎独则好恶
之辟不足以齐其家此章是言不能絜矩则好恶之辟不足以平天下所谓血脉贯通者又于此见之不
可不详味也慎独是敬以直内絜矩是义以方外)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有财有财此有用
先慎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3b 页 WYG0205-0037d.png
人谓得众有土谓得国(应上文得众则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
用矣(朱子曰为国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所以后面只管说财○自家若意诚心正身脩家齐了
则天下之人安得不归于我如汤武之东征西怨则自然有人有土○双峰饶氏曰格致诚正脩所以谨
此德也此有人等此字此犹斯也○玉溪卢氏曰德即明德谨德即谓明明德先谨乎德以平天下之大
本而言也有德则能絜矩所以得众而得国○新安陈氏曰揭明德训此德字见明明德为大学一书之
纲领此章言财用始于此财用之有本于慎德而有之非私有也○东阳许氏曰言为人上者明德为本
而财用为末财固是国家所必用而不可无者但当脩德为本絜矩而取于民有制)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用矣(朱子曰为国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所以后面只管说财○自家若意诚心正身脩家齐了
则天下之人安得不归于我如汤武之东征西怨则自然有人有土○双峰饶氏曰格致诚正脩所以谨
此德也此有人等此字此犹斯也○玉溪卢氏曰德即明德谨德即谓明明德先谨乎德以平天下之大
本而言也有德则能絜矩所以得众而得国○新安陈氏曰揭明德训此德字见明明德为大学一书之
纲领此章言财用始于此财用之有本于慎德而有之非私有也○东阳许氏曰言为人上者明德为本
而财用为末财固是国家所必用而不可无者但当脩德为本絜矩而取于民有制)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4a 页 WYG0205-0038a.png
本上文而言(新安陈氏曰有德而后有人有土有土而后方有财可见德为本而财为末矣)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斗其民而施之以
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专
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朱子曰民本不是要争夺惟上之人以德为外而暴征横
敛民便效尤相攘相夺是上教得他如此○三山陈氏曰财人所同欲上欲专之则不均平便是不能絜
矩)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斗其民而施之以
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专
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朱子曰民本不是要争夺惟上之人以德为外而暴征横
敛民便效尤相攘相夺是上教得他如此○三山陈氏曰财人所同欲上欲专之则不均平便是不能絜
矩)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4b 页 WYG0205-0038b.png
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
有人矣(栝苍叶氏曰为国者岂可惟知聚财而不思所以散财此有天下者之大患也○东阳许
氏曰财聚民散言不能絜矩取于民无制之害财散民聚言能絜矩取于民有制之利散财不是要上之
人把财与人只是取其当得者而不过盖土地所生只有许多数目上取之多则在下少)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慎乎德
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
也(问絜矩如何只管说财利朱子曰毕竟人为这个较多所以生养人只是这个所以残害人亦只是
有人矣(栝苍叶氏曰为国者岂可惟知聚财而不思所以散财此有天下者之大患也○东阳许
氏曰财聚民散言不能絜矩取于民无制之害财散民聚言能絜矩取于民有制之利散财不是要上之
人把财与人只是取其当得者而不过盖土地所生只有许多数目上取之多则在下少)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慎乎德
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
也(问絜矩如何只管说财利朱子曰毕竟人为这个较多所以生养人只是这个所以残害人亦只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5a 页 WYG0205-0038c.png
这个○此章大槩是专从絜矩上来盖财者人之所同好也而我欲专其利则民有不得其所好者矣大
抵有国有家所以生起祸乱皆是从这里来○三山陈氏曰以恶声加人人必以恶声加己以非道取人
之财人必以非道夺之言与货其出入虽不同而皆归诸理其为不可悖一也○吴氏曰慎德而有人有
土与财散民聚能絜矩者之得也内末而争民施夺与财聚民散悖入悖出不能絜矩者之失也○东阳
许氏曰此以言之出入比货出入不能絜矩取于民无制之害)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
覆之意益深切矣(双峰饶氏曰此得失字串前得失字以德为本则善善则得众得国
抵有国有家所以生起祸乱皆是从这里来○三山陈氏曰以恶声加人人必以恶声加己以非道取人
之财人必以非道夺之言与货其出入虽不同而皆归诸理其为不可悖一也○吴氏曰慎德而有人有
土与财散民聚能絜矩者之得也内末而争民施夺与财聚民散悖入悖出不能絜矩者之失也○东阳
许氏曰此以言之出入比货出入不能絜矩取于民无制之害)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
覆之意益深切矣(双峰饶氏曰此得失字串前得失字以德为本则善善则得众得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5b 页 WYG0205-0038d.png
矣以财为本则不善不善则失众失国矣○玉溪卢氏曰有德则能絜矩是之谓善所以得人心在此所
以得天命亦在此无德则不能絜矩是谓不善所以失人心在此所以失天命亦在此人心归则天命归
人心去则天命去是天命之不常乃所以为有常也此引康诰之书以结前五节之意与前引文王诗相
应命不于常即峻命不易之理善则得不善则失即得国失国之意此所谓善即止至善之善○云峰胡
氏曰右第四节就财用言絜矩若好恶不能絜矩任己自私不可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瘠民自肥亦
不可以平天下欲平天下者不可不深自警省也)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书楚语(三山陈氏曰楚史官所记之策书也○古括郑氏曰楚书楚昭王时书也)言不
以得天命亦在此无德则不能絜矩是谓不善所以失人心在此所以失天命亦在此人心归则天命归
人心去则天命去是天命之不常乃所以为有常也此引康诰之书以结前五节之意与前引文王诗相
应命不于常即峻命不易之理善则得不善则失即得国失国之意此所谓善即止至善之善○云峰胡
氏曰右第四节就财用言絜矩若好恶不能絜矩任己自私不可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瘠民自肥亦
不可以平天下欲平天下者不可不深自警省也)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书楚语(三山陈氏曰楚史官所记之策书也○古括郑氏曰楚书楚昭王时书也)言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6a 页 WYG0205-0039a.png
宝金玉而宝善人也(国语楚语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曰楚
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
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通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无忘先王之业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
之以训辞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王孙
圉楚大夫赵简子名鞅鸣玉以相鸣佩玉以相礼也珩佩玉之横者)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名重
耳)出亡在外也仁爱也事见(形甸反)檀弓(礼记檀弓篇晋献公之丧
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
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通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无忘先王之业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
之以训辞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王孙
圉楚大夫赵简子名鞅鸣玉以相鸣佩玉以相礼也珩佩玉之横者)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名重
耳)出亡在外也仁爱也事见(形甸反)檀弓(礼记檀弓篇晋献公之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6b 页 WYG0205-0039b.png
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閒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
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
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重平声丧亦丧人之丧并去声丧即出亡也父死而欲反国
求为后是因以为利也说如字犹解也○古栝郑氏曰文公时避骊姬之谗亡在狄而献公薨秦穆公使
子显吊之劝之复国舅犯为之对此辞也○四明李氏曰楚为春秋所恶舅犯特霸主之佐耳大学参稽
格言以垂训万世乃于此乎取何欤盖天下之善无穷君子之取善亦无穷犹书记帝王而继之以秦誓
故下文及之)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双峰饶氏曰宝者指
财而言此就财上说来却接用人说去盖天下惟理财用人二事最大○玉溪卢氏曰不以金玉为宝而
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
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重平声丧亦丧人之丧并去声丧即出亡也父死而欲反国
求为后是因以为利也说如字犹解也○古栝郑氏曰文公时避骊姬之谗亡在狄而献公薨秦穆公使
子显吊之劝之复国舅犯为之对此辞也○四明李氏曰楚为春秋所恶舅犯特霸主之佐耳大学参稽
格言以垂训万世乃于此乎取何欤盖天下之善无穷君子之取善亦无穷犹书记帝王而继之以秦誓
故下文及之)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双峰饶氏曰宝者指
财而言此就财上说来却接用人说去盖天下惟理财用人二事最大○玉溪卢氏曰不以金玉为宝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7a 页 WYG0205-0039c.png
以善人为宝不以得国为宝而以爱亲之道为宝是能内本而外末者也○云峰胡氏曰右第五节当连
上文善与不善看在我者惟善则得之在人者亦当惟善是宝两宝字结上文财用惟善仁亲又起下文
之意盖第三节言好恶第四节言财用此则兼财用好恶言也)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断丁乱
上文善与不善看在我者惟善则得之在人者亦当惟善是宝两宝字结上文财用惟善仁亲又起下文
之意盖第三节言好恶第四节言财用此则兼财用好恶言也)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断丁乱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7b 页 WYG0205-0039d.png
反媢音冒)
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三山陈氏
曰圣字专言之则为众善之极对众善而言则止于通明之一端○新安陈氏曰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
圣此专言之者也周礼六德知仁圣义中和此对众善而言之者也)尚庶几(平声)也媢忌
也违拂戾也殆危也(问絜矩以好恶财用媢疾彦圣为言何也朱子曰如桑宏羊聚
敛以奉武帝之好若是絜矩底人必思许多财物必是侵过著民底瞒得我好民必恶言财用者盖如自
家在一乡之间却专其利便是侵过著他底便是不絜矩言媢疾彦圣者盖有善人则合当举之使之得
其所今则不举他使失其所是侵善人之分便是不絜矩此不特言其好恶财用之类当絜矩事事亦当
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三山陈氏
曰圣字专言之则为众善之极对众善而言则止于通明之一端○新安陈氏曰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
圣此专言之者也周礼六德知仁圣义中和此对众善而言之者也)尚庶几(平声)也媢忌
也违拂戾也殆危也(问絜矩以好恶财用媢疾彦圣为言何也朱子曰如桑宏羊聚
敛以奉武帝之好若是絜矩底人必思许多财物必是侵过著民底瞒得我好民必恶言财用者盖如自
家在一乡之间却专其利便是侵过著他底便是不絜矩言媢疾彦圣者盖有善人则合当举之使之得
其所今则不举他使失其所是侵善人之分便是不絜矩此不特言其好恶财用之类当絜矩事事亦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8a 页 WYG0205-0040a.png
絜矩○玉溪卢氏曰一个挺然独立而无朋党之谓断断无他技德有馀而才不足也休休二字其意深
长有淡然无欲之意又有粹然至善之意曰如有容其量之大不可得而测亦不可得而名言也有技若
己有之能容天下有才之人则天下之才皆其才也若己有之不特不媢疾而已彦圣心好不啻若自其
口出能容天下有德之人则天下之德皆其德也不啻若自其口出好善有诚而口不足以尽其心也能
以天下之才德为己之才德信乎其能容矣前言如有容此言寔能容二句相应人君用此人其有益于
人国可知有技疾恶之彦圣俾不通不能以天下之才德为才德人君而用此人国家岂不危殆能容者
用之其利如此不能容者用之其害又如此人主在择一相者此也此又絜矩之先务也○蛟峰方氏曰
其如有容其疑辞也有甚物似他有容者言无可比他有容之大○新安陈氏曰有容者能絜矩而人所
长有淡然无欲之意又有粹然至善之意曰如有容其量之大不可得而测亦不可得而名言也有技若
己有之能容天下有才之人则天下之才皆其才也若己有之不特不媢疾而已彦圣心好不啻若自其
口出能容天下有德之人则天下之德皆其德也不啻若自其口出好善有诚而口不足以尽其心也能
以天下之才德为己之才德信乎其能容矣前言如有容此言寔能容二句相应人君用此人其有益于
人国可知有技疾恶之彦圣俾不通不能以天下之才德为才德人君而用此人国家岂不危殆能容者
用之其利如此不能容者用之其害又如此人主在择一相者此也此又絜矩之先务也○蛟峰方氏曰
其如有容其疑辞也有甚物似他有容者言无可比他有容之大○新安陈氏曰有容者能絜矩而人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8b 页 WYG0205-0040b.png
同好者也媢疾者不能絜矩而人所同恶者也人君能好有容者而用之恶媢疾者而舍之是又絜矩之
大者○东阳许氏曰此专言为政者好恶之公私尚亦有利哉以上一截言能絜矩而以公心好人以下
一截言不能絜矩而以私心恶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
能爱人能恶人(迸读为屏古字通用屏必正反除也)
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
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
此也(北溪陈氏曰此能公其好恶而能絜矩者也○双峰饶氏曰恶人之所同恶好人之所同好即
大者○东阳许氏曰此专言为政者好恶之公私尚亦有利哉以上一截言能絜矩而以公心好人以下
一截言不能絜矩而以私心恶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
能爱人能恶人(迸读为屏古字通用屏必正反除也)
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
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
此也(北溪陈氏曰此能公其好恶而能絜矩者也○双峰饶氏曰恶人之所同恶好人之所同好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9a 页 WYG0205-0040c.png
舜之去四凶举十六相是也○玉溪卢氏曰此承上节下一截而言媢疾之人待之宜如此谓之能恶人
可也而谓之能爱人何也盖小人不去则君子不进去小人不能绝之则虽进君子而不能安之去小人
固所以进君子绝小人乃所以安君子吾之威在媢疾之人吾之恩在天下后世矣惟吾心纯乎天理之
公故吾之好恶与天下为公此仁人所以能爱恶人也○新安陈氏曰此引家语孔子之言故以此谓冠
之乃引援古语之例○东阳许氏曰言能絜矩而恶恶得其正所谓放流即媢疾蔽贤之人朝廷之上恶
人既去则善人方得通又以仁人总结之言能絜矩者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而不能远过也(远去声)
可也而谓之能爱人何也盖小人不去则君子不进去小人不能绝之则虽进君子而不能安之去小人
固所以进君子绝小人乃所以安君子吾之威在媢疾之人吾之恩在天下后世矣惟吾心纯乎天理之
公故吾之好恶与天下为公此仁人所以能爱恶人也○新安陈氏曰此引家语孔子之言故以此谓冠
之乃引援古语之例○东阳许氏曰言能絜矩而恶恶得其正所谓放流即媢疾蔽贤之人朝廷之上恶
人既去则善人方得通又以仁人总结之言能絜矩者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而不能远过也(远去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79b 页 WYG0205-0040d.png
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命慢声相近近
是)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
而未仁者也(朱子曰先是早底意是不能速用之○双峰饶氏曰见贤而不能举见不善而
不能退如汉元帝知萧望之之贤而不能用知弘恭石显之奸而不能去是也○新安陈氏曰举不先未
尽爱之道退不远未尽恶之道上文能爱恶仁人也此不能尽爱恶之道所以为君子而未仁者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菑古灾字夫音扶)
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
是)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
而未仁者也(朱子曰先是早底意是不能速用之○双峰饶氏曰见贤而不能举见不善而
不能退如汉元帝知萧望之之贤而不能用知弘恭石显之奸而不能去是也○新安陈氏曰举不先未
尽爱之道退不远未尽恶之道上文能爱恶仁人也此不能尽爱恶之道所以为君子而未仁者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菑古灾字夫音扶)
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0a 页 WYG0205-0041a.png
仁之甚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
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朱子曰断断者是能
絜矩媢疾者是不能絜矩仁人放流之是大能絜矩好人所恶恶人所好是大不能絜矩○栝苍叶氏曰
上一节虽未尽好恶之极犹能知所好恶尚不至于拂人好恶之常性今有人焉于人之所当好所同好
者反从而恶之于人之所当恶所同恶者反从而好之如此等人不仁之甚○双峰饶氏曰好恶与人异
菑必逮夫身桀纣是也○玉溪卢氏曰人性本有善而无恶故人皆好善而恶恶仁人之能好恶不过顺
人之性耳苟好恶恶善而拂人之性则失其本心甚矣非不仁之甚而何菑必逮身为天下僇是也自古
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用君子而兴用小人而亡能爱恶人则君子进小人退而天下蒙其利此能絜矩者
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朱子曰断断者是能
絜矩媢疾者是不能絜矩仁人放流之是大能絜矩好人所恶恶人所好是大不能絜矩○栝苍叶氏曰
上一节虽未尽好恶之极犹能知所好恶尚不至于拂人好恶之常性今有人焉于人之所当好所同好
者反从而恶之于人之所当恶所同恶者反从而好之如此等人不仁之甚○双峰饶氏曰好恶与人异
菑必逮夫身桀纣是也○玉溪卢氏曰人性本有善而无恶故人皆好善而恶恶仁人之能好恶不过顺
人之性耳苟好恶恶善而拂人之性则失其本心甚矣非不仁之甚而何菑必逮身为天下僇是也自古
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用君子而兴用小人而亡能爱恶人则君子进小人退而天下蒙其利此能絜矩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0b 页 WYG0205-0041b.png
之所为也好人所恶恶人所好则君子退小人进而天下受其祸此不能絜矩者之所为也自秦誓至此
凡四节秦誓一节见君子小人之分次节言用舍之能尽其道者又次节言用舍之不尽其道者此节则
言用舍之全失其道者皆因絜矩之义而申明好恶公私之极以申明平天下之要道也○云峰胡氏曰
右第六节就用人言好恶大学于此提出仁之一字而章句又以君子之未仁小人之不仁者言之盖絜
矩是恕之事恕所以行仁故特以仁结之)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以位言之(此谓治国平天下之君子)道谓居其位而脩己治
人之术(道即大学之道脩己明明德之事治人新民之事也)发己自尽为忠循
凡四节秦誓一节见君子小人之分次节言用舍之能尽其道者又次节言用舍之不尽其道者此节则
言用舍之全失其道者皆因絜矩之义而申明好恶公私之极以申明平天下之要道也○云峰胡氏曰
右第六节就用人言好恶大学于此提出仁之一字而章句又以君子之未仁小人之不仁者言之盖絜
矩是恕之事恕所以行仁故特以仁结之)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以位言之(此谓治国平天下之君子)道谓居其位而脩己治
人之术(道即大学之道脩己明明德之事治人新民之事也)发己自尽为忠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1a 页 WYG0205-0041c.png
物无违谓信(朱子曰发于己心而自尽则为忠循于物理而不违背则为信忠是信之本信
是忠之发伊川见明道此语尚晦故更云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便更稳当)骄者矜高泰
者侈肆此因上所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章内三言
得失而语益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平声)决矣
(朱子曰初言得众失众再言善则得不善则失已切矣终之以忠信骄泰分明是就心上说出得失之由
以决之忠信乃天理之所以存骄泰乃天理之所以亡○北溪陈氏曰忠信者絜矩之本能絜矩者也骄
泰者任己自恣不能絜矩者也○双峰饶氏曰此得失字又串前两段得失字而言由上文观之固知得
众得国而又知善则得之矣然所以得此善者亦曰忠信则得善之道骄泰则失善之道矣忠信即是诚
是忠之发伊川见明道此语尚晦故更云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便更稳当)骄者矜高泰
者侈肆此因上所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章内三言
得失而语益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平声)决矣
(朱子曰初言得众失众再言善则得不善则失已切矣终之以忠信骄泰分明是就心上说出得失之由
以决之忠信乃天理之所以存骄泰乃天理之所以亡○北溪陈氏曰忠信者絜矩之本能絜矩者也骄
泰者任己自恣不能絜矩者也○双峰饶氏曰此得失字又串前两段得失字而言由上文观之固知得
众得国而又知善则得之矣然所以得此善者亦曰忠信则得善之道骄泰则失善之道矣忠信即是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1b 页 WYG0205-0041d.png
意骄泰乃忠信之反也以此观之可见诚意不特为正心脩身之要而又为治国平天下之要○云峰胡
氏曰右第七节不分言好恶与财用之絜矩但言君子有大道此道字即章首絜矩之道也忠信以得之
者在己有矩之心而发己自尽则为忠在物有矩之理而循物无违则为信骄泰以失之者骄者矜高不
肯下同人之好恶非絜矩之道也泰者侈肆必至于横敛乎民之财用非絜矩之道也前两言得失人心
天命存亡之几也此言得失吾心天理存亡之几也章句此一几字当与诚意章几字参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恒胡登反)
吕氏曰(吕氏名大临字与叔蓝田人)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音潮)
氏曰右第七节不分言好恶与财用之絜矩但言君子有大道此道字即章首絜矩之道也忠信以得之
者在己有矩之心而发己自尽则为忠在物有矩之理而循物无违则为信骄泰以失之者骄者矜高不
肯下同人之好恶非絜矩之道也泰者侈肆必至于横敛乎民之财用非絜矩之道也前两言得失人心
天命存亡之几也此言得失吾心天理存亡之几也章句此一几字当与诚意章几字参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恒胡登反)
吕氏曰(吕氏名大临字与叔蓝田人)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音潮)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2a 页 WYG0205-0042a.png
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
出则用之舒矣愚按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
之道在乎务本而节用(新安陈氏曰务本谓生者众为者疾所以开财之源也节
用谓食者寡用者舒所以节财之流也疾谓速舒谓缓)非必外本内末而后财
可聚也自此以至终篇皆一意也(陈氏曰此古人生财之政也盖与后
世异矣○双峰饶氏曰财者末也财虽是末亦是重事若要生财亦自有个大道理生众至用舒此四者
不可缺一乃生财之正路外此皆邪径也○玉溪卢氏曰国无游民而不夺农时民之财所以足朝无幸
位而量入为出国之财所以足○仁山金氏曰天地间自有无穷之利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
出则用之舒矣愚按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
之道在乎务本而节用(新安陈氏曰务本谓生者众为者疾所以开财之源也节
用谓食者寡用者舒所以节财之流也疾谓速舒谓缓)非必外本内末而后财
可聚也自此以至终篇皆一意也(陈氏曰此古人生财之政也盖与后
世异矣○双峰饶氏曰财者末也财虽是末亦是重事若要生财亦自有个大道理生众至用舒此四者
不可缺一乃生财之正路外此皆邪径也○玉溪卢氏曰国无游民而不夺农时民之财所以足朝无幸
位而量入为出国之财所以足○仁山金氏曰天地间自有无穷之利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2b 页 WYG0205-0042b.png
者得之怠者失之俭者裕之奢者耗之故传之四语万世理财之大法也)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承职反)
货(朱子曰仁者不是特地散财买人归己只是不私其有人自归之而身自尊是言散财之效如此不
仁者只务聚财不管身危亡也○双峰饶氏曰财散民聚此以财发身财聚民散此以身发财○新安陈
氏曰纣聚鹿台之财以亡武散之以兴即其證也)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
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承职反)
货(朱子曰仁者不是特地散财买人归己只是不私其有人自归之而身自尊是言散财之效如此不
仁者只务聚财不管身危亡也○双峰饶氏曰财散民聚此以财发身财聚民散此以身发财○新安陈
氏曰纣聚鹿台之财以亡武散之以兴即其證也)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
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3a 页 WYG0205-0042c.png
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
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问如何上仁下便义朱子曰只是一个道
理在上便唤做仁在下便唤做义在父便谓之慈在子便谓之孝○陈氏曰惟上之人不妄取民财而所
好在仁则下皆好义以忠其上矣下既好义则为事无有不成遂者矣天下之人皆能成遂其上之事则
府库之财亦无悖出之患而为我有矣非若不好仁之人财悖而入亦悖而出也○玉溪卢氏曰此所谓
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者也○新安陈氏曰此章自仁人放流之后言仁不一与此节皆当参玩)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
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
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问如何上仁下便义朱子曰只是一个道
理在上便唤做仁在下便唤做义在父便谓之慈在子便谓之孝○陈氏曰惟上之人不妄取民财而所
好在仁则下皆好义以忠其上矣下既好义则为事无有不成遂者矣天下之人皆能成遂其上之事则
府库之财亦无悖出之患而为我有矣非若不好仁之人财悖而入亦悖而出也○玉溪卢氏曰此所谓
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者也○新安陈氏曰此章自仁人放流之后言仁不一与此节皆当参玩)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
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3b 页 WYG0205-0042d.png
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
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
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上声)丧祭用冰者也(新安
陈氏曰孔氏疏曰按书传士饰车骈马诗云四牡騑騑大夫以上乃得乘四马今下云伐冰之家是卿大
夫今别云畜马乘故知士初试为大夫者也左昭四年大夫命妇丧浴用冰丧大记云士不用冰故知卿
大夫也士若恩赐亦得用之但非其常故士丧礼赐冰则夷槃可也○礼丧大记君设大槃造冰焉大夫
设夷槃造冰焉士并瓦槃无冰造犹纳也礼自仲春之后纳冰槃中乃设床于其上而迁尸焉秋凉而止
士不用冰以瓦为槃并以盛水耳○周礼天官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内
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
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上声)丧祭用冰者也(新安
陈氏曰孔氏疏曰按书传士饰车骈马诗云四牡騑騑大夫以上乃得乘四马今下云伐冰之家是卿大
夫今别云畜马乘故知士初试为大夫者也左昭四年大夫命妇丧浴用冰丧大记云士不用冰故知卿
大夫也士若恩赐亦得用之但非其常故士丧礼赐冰则夷槃可也○礼丧大记君设大槃造冰焉大夫
设夷槃造冰焉士并瓦槃无冰造犹纳也礼自仲春之后纳冰槃中乃设床于其上而迁尸焉秋凉而止
士不用冰以瓦为槃并以盛水耳○周礼天官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4a 页 WYG0205-0043a.png
外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凌冰室也鉴如甀大口
以盛冰置食物酒醴于中以禦热气防失味变色也甀音缒今大瓦盆属郑氏曰夷之言尸也实冰于槃
中置于尸床之下所以寒尸尸之槃曰夷槃床曰夷床移尸曰夷于堂皆依尸而言也○夷槃广八尺长
一丈二尺)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采音菜采地臣之食邑也)君子宁亡
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
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也(朱子曰如食禄之家又畜牛羊却是与民
争利便是不絜矩所以道以义为利者义以方外也○双峰饶氏曰此段大意在不畜聚敛之臣见用人
与理财相关○玉溪卢氏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盖古语观此谓字可见引之以證献子之言也献
以盛冰置食物酒醴于中以禦热气防失味变色也甀音缒今大瓦盆属郑氏曰夷之言尸也实冰于槃
中置于尸床之下所以寒尸尸之槃曰夷槃床曰夷床移尸曰夷于堂皆依尸而言也○夷槃广八尺长
一丈二尺)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采音菜采地臣之食邑也)君子宁亡
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
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也(朱子曰如食禄之家又畜牛羊却是与民
争利便是不絜矩所以道以义为利者义以方外也○双峰饶氏曰此段大意在不畜聚敛之臣见用人
与理财相关○玉溪卢氏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盖古语观此谓字可见引之以證献子之言也献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4b 页 WYG0205-0043b.png
子尝师子思能知义利之分故能知絜矩之道○东阳许氏曰言上之人当絜矩不可侵下之利虽养鸡
豚之小利尚不可与民争而况为君者专事聚敛以虐民乎○以利为利快目前之意而为祸深以义为
利俭目前之用而福自远)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
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上声)
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自由也言由
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直容反)
豚之小利尚不可与民争而况为君者专事聚敛以虐民乎○以利为利快目前之意而为祸深以义为
利俭目前之用而福自远)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
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上声)
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自由也言由
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直容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5a 页 WYG0205-0043c.png
言以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玉溪卢氏曰长国家不务絜矩而务财用小人
导之也务絜矩者义也务财用者利也君子喻义人主用君子则能絜矩矣小人喻利人主用小人则不
能絜矩矣此天下治乱之分也又曰财者天所生而民所欲事聚敛则失人心而干天怒故菑害并至菑
由天降害自人作既已并至此时虽用君子亦晚矣无救于祸矣所谓徇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者此也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上所引就理上说固足明絜矩之当务下所引就利害上说尤足明絜
矩之不容不务言愈丁宁遏人欲而存天理之意愈深切矣自生财有大道以后凡四节前两节自君身
言后两节自君之用人言进君子退小人乃与民同好恶之大者是又所以为絜矩之要道也故此章言
絜矩之道必以进君子退小人终焉既致严于君子小人之辨复致严于义利理欲之辨者乃大学反本
导之也务絜矩者义也务财用者利也君子喻义人主用君子则能絜矩矣小人喻利人主用小人则不
能絜矩矣此天下治乱之分也又曰财者天所生而民所欲事聚敛则失人心而干天怒故菑害并至菑
由天降害自人作既已并至此时虽用君子亦晚矣无救于祸矣所谓徇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者此也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上所引就理上说固足明絜矩之当务下所引就利害上说尤足明絜
矩之不容不务言愈丁宁遏人欲而存天理之意愈深切矣自生财有大道以后凡四节前两节自君身
言后两节自君之用人言进君子退小人乃与民同好恶之大者是又所以为絜矩之要道也故此章言
絜矩之道必以进君子退小人终焉既致严于君子小人之辨复致严于义利理欲之辨者乃大学反本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5b 页 WYG0205-0043d.png
穷源之意即本心存亡之几决天下治乱之几正以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故也○勿轩熊氏曰指用
人而言又结以务财用必自小人始而深致严于义利之辨用君子则自有义中之利用小人则利未得
而害己随之此章前以理财用人分为二节后乃合而言之其实能用人则能理财不过一道而已○云
峰胡氏曰右第八节生财大道亦即絜矩之道能使天下之人皆务本而上之人自不节用非絜矩矣第
六节言仁人此节言仁者皆因絜矩而言也絜矩为恕之事恕为仁之方好恶不能恕安能如仁人能爱
人能恶人财用不能恕安能如仁者以财发身末又举献子之言者用人亦当取其絜矩也于好恶不能
絜矩者媢疾之人也于财用不能絜矩者聚敛之臣也皆小人不仁之甚者也故曰菑必逮身曰菑害并
至皆指其不能絜矩之祸言之为戒深矣义利之辨大学之书以此终孟子之言以此始道学之傅有自
人而言又结以务财用必自小人始而深致严于义利之辨用君子则自有义中之利用小人则利未得
而害己随之此章前以理财用人分为二节后乃合而言之其实能用人则能理财不过一道而已○云
峰胡氏曰右第八节生财大道亦即絜矩之道能使天下之人皆务本而上之人自不节用非絜矩矣第
六节言仁人此节言仁者皆因絜矩而言也絜矩为恕之事恕为仁之方好恶不能恕安能如仁人能爱
人能恶人财用不能恕安能如仁者以财发身末又举献子之言者用人亦当取其絜矩也于好恶不能
絜矩者媢疾之人也于财用不能絜矩者聚敛之臣也皆小人不仁之甚者也故曰菑必逮身曰菑害并
至皆指其不能絜矩之祸言之为戒深矣义利之辨大学之书以此终孟子之言以此始道学之傅有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6a 页 WYG0205-0044a.png
来矣○东阳许氏曰言有天下者当用善人若用恶人至于天菑见于上人害生于下国势将崩此时虽
有圣贤欲来扶持亦不可为再三戒用人之详也○灾如日食星变水旱蝗疫皆是害如民心怨叛寇贼
奸宄兵戈变乱皆是)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皆推
广絜矩之意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其所
而天下平矣(朱子曰絜矩章专言财用继言用人盖人主不能絜矩者皆由利心
之起故徇己欲而不知有人此所以专言财用也人才用舍最系人心向背若能以公灭私好
有圣贤欲来扶持亦不可为再三戒用人之详也○灾如日食星变水旱蝗疫皆是害如民心怨叛寇贼
奸宄兵戈变乱皆是)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皆推
广絜矩之意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其所
而天下平矣(朱子曰絜矩章专言财用继言用人盖人主不能絜矩者皆由利心
之起故徇己欲而不知有人此所以专言财用也人才用舍最系人心向背若能以公灭私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6b 页 WYG0205-0044b.png
恶从众则用舍当于人心矣此所以继言用人也○陈氏曰此章之义甚博大意则在于絜矩
其所以说絜矩之道在于分义利别好恶其所恶者利所好者义须是能公好恶别义利如此
则天下均平而无一夫不遂其所矣○此章反覆援引出入经传者几千言意若不一然求其
绪卒不过好恶义利之两端又从而要其归则亦不出于絜矩之道而已絜矩之道以己知彼
以彼反己而好恶义利之理明矣○双峰饶氏曰大学一书多说好恶诚意章说如好好色恶
恶臭齐家章说好知其恶恶知其美所令反其所好平天下章说民之所好好之所恶恶之与
好人所恶恶人所好毕竟天下道理不过善恶两端初言格物致知时便要分别此二件分明
自诚意章以后只是好其所当好恶其所当恶而已又曰此章大要不过理财用人二事自先
其所以说絜矩之道在于分义利别好恶其所恶者利所好者义须是能公好恶别义利如此
则天下均平而无一夫不遂其所矣○此章反覆援引出入经传者几千言意若不一然求其
绪卒不过好恶义利之两端又从而要其归则亦不出于絜矩之道而已絜矩之道以己知彼
以彼反己而好恶义利之理明矣○双峰饶氏曰大学一书多说好恶诚意章说如好好色恶
恶臭齐家章说好知其恶恶知其美所令反其所好平天下章说民之所好好之所恶恶之与
好人所恶恶人所好毕竟天下道理不过善恶两端初言格物致知时便要分别此二件分明
自诚意章以后只是好其所当好恶其所当恶而已又曰此章大要不过理财用人二事自先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7a 页 WYG0205-0044c.png
慎乎德以下是说理财自秦誓以下是说用人自生财有大道以下又说理财二事反覆言之
然所用者君子则君子之心公必能均其利于人所用者小人则小人之心私必至专其利于
己所以末后又说长国家而务财用必自小人矣如此则理财用人又只是一事○玉溪卢氏
曰絜矩所以明明德于天下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而天下平则明德明于天下而无不止于至
善矣○东阳许氏曰此章大意治天下在乎絜矩而絜矩于用人取财处为要然得失之几全
在忠信骄泰上发于心者忠接于物者信则事皆务实好善恶恶皆得其正而能尽絜矩之道
存于心者矜骄行之以侈肆必不能絜矩则远正人而谗谄聚敛之人进矣故忠信骄泰治乱
之原也)
然所用者君子则君子之心公必能均其利于人所用者小人则小人之心私必至专其利于
己所以末后又说长国家而务财用必自小人矣如此则理财用人又只是一事○玉溪卢氏
曰絜矩所以明明德于天下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而天下平则明德明于天下而无不止于至
善矣○东阳许氏曰此章大意治天下在乎絜矩而絜矩于用人取财处为要然得失之几全
在忠信骄泰上发于心者忠接于物者信则事皆务实好善恶恶皆得其正而能尽絜矩之道
存于心者矜骄行之以侈肆必不能絜矩则远正人而谗谄聚敛之人进矣故忠信骄泰治乱
之原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7b 页 WYG0205-0044d.png
凡傅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旨趣(音娶)后六章细论条
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格物致知为明善之要法)第六章
乃诚身之本(诚正脩皆所以诚身而诚意为之本始)在初学尤为当务
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节齐蔡氏曰明善之要诚身之本朱
子于篇末尤恳切为学者言之何耶盖道之浩浩何处下手学者用工夫之至要者不过明善诚身而已
明善即致知也诚身即力行也始而致知所以明万理于心而使之无所疑终而力行所以复万善于己
而使之无不备知不致则真是真非莫辨而后何所从适行不力则虽精义入神亦徒为空言此大学第
五章之明善第六章之诚身所以为学者用功之至切至要○玉溪卢氏曰十章之傅纲目相维读者须
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格物致知为明善之要法)第六章
乃诚身之本(诚正脩皆所以诚身而诚意为之本始)在初学尤为当务
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节齐蔡氏曰明善之要诚身之本朱
子于篇末尤恳切为学者言之何耶盖道之浩浩何处下手学者用工夫之至要者不过明善诚身而已
明善即致知也诚身即力行也始而致知所以明万理于心而使之无所疑终而力行所以复万善于己
而使之无不备知不致则真是真非莫辨而后何所从适行不力则虽精义入神亦徒为空言此大学第
五章之明善第六章之诚身所以为学者用功之至切至要○玉溪卢氏曰十章之傅纲目相维读者须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8a 页 WYG0205-0045a.png
即纲领而考其条目即条目而贯诸纲领使一书之义了然于胸中庶几有受用处第五章明善之要是
明明德之端第六章诚身之本是明明德之实明善诚身之旨大学中庸所以相表里者在此曾子子思
所以授受者亦在此故朱子揭此以示学者急先之当务云○云峰胡氏曰明善诚身中庸言之孟子又
言之其说元自大学致知诚意来章句之末举此二者以见曾思孟三子之相授受焉)
明明德之端第六章诚身之本是明明德之实明善诚身之旨大学中庸所以相表里者在此曾子子思
所以授受者亦在此故朱子揭此以示学者急先之当务云○云峰胡氏曰明善诚身中庸言之孟子又
言之其说元自大学致知诚意来章句之末举此二者以见曾思孟三子之相授受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8b 页 WYG0205-0045b.png
大学章句大全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9a 页 WYG0205-00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大学法
朱子曰语孟随事问答难见要领惟大学是曾子述孔
子说古人为学之大方而门人又传述以明其旨前
后相因体统都具玩味此书知得古人为学所向却
读语孟便易(去声)入后面工夫虽多而大体已立矣○
看这一书又自与看语孟不同语孟中只一项事是
一个道理如孟子说仁义处只就仁义上说道理孔
读大学法
朱子曰语孟随事问答难见要领惟大学是曾子述孔
子说古人为学之大方而门人又传述以明其旨前
后相因体统都具玩味此书知得古人为学所向却
读语孟便易(去声)入后面工夫虽多而大体已立矣○
看这一书又自与看语孟不同语孟中只一项事是
一个道理如孟子说仁义处只就仁义上说道理孔
四书大全提要 第 89b 页 WYG0205-0046b.png
子答颜渊以克巳复礼只就克巳复礼上说道理若
大学却只统说论其功用之极至于平天下然天下
所以平却先须治国国之所以治却先须齐家家之
所以齐却先须修身身之所以修却先须正心心之
所以正却先须诚意意之所以诚却先须致知知之
所以至却先须格物○大学是为学纲目先读大学
立定纲领他书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了去看他
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诚意正心事此是
大学却只统说论其功用之极至于平天下然天下
所以平却先须治国国之所以治却先须齐家家之
所以齐却先须修身身之所以修却先须正心心之
所以正却先须诚意意之所以诚却先须致知知之
所以至却先须格物○大学是为学纲目先读大学
立定纲领他书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了去看他
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诚意正心事此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0a 页 WYG0205-0047a.png
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今且熟读大学
作间架却以他书填补去○大学是通言学之初终
中庸是指本原极致处○问欲专看一书以何为先
曰先读大学可见古人为学首末次第不比他书他
书非一时所言非一人所记
又曰看大学固是著逐句看去也须先统读传文教熟
方好从头仔细看若全不识传文大意便看前头亦
难
作间架却以他书填补去○大学是通言学之初终
中庸是指本原极致处○问欲专看一书以何为先
曰先读大学可见古人为学首末次第不比他书他
书非一时所言非一人所记
又曰看大学固是著逐句看去也须先统读传文教熟
方好从头仔细看若全不识传文大意便看前头亦
难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0b 页 WYG0205-0047b.png
又曰尝欲作一说教人只将大学一日去读一遍看他
如何是大人之学如何是小学如何是明明德如何
是新民如何是止于至善日日如是读月来日去自
见所谓温故而知新须是知新日日看得新方得却
不是道理解新但自家这个意思长长地新○读大
学初间也只如此读后来也只如此读只是初间读
得似不与自家相关后来看熟见许多说话须著如
此做不如此做自不得○读书不可贪多当且以大
如何是大人之学如何是小学如何是明明德如何
是新民如何是止于至善日日如是读月来日去自
见所谓温故而知新须是知新日日看得新方得却
不是道理解新但自家这个意思长长地新○读大
学初间也只如此读后来也只如此读只是初间读
得似不与自家相关后来看熟见许多说话须著如
此做不如此做自不得○读书不可贪多当且以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1a 页 WYG0205-0047c.png
学为先逐段熟读精思须令了了分明方可改读后
段看第二段却思量前段令文意连属(音烛)却不妨○
问大学稍通方要读论语曰且未可大学稍通正好
著(陟略反下同)心精读前日读时见得前未见得后面见
得后未见得前面今识得大纲体统正好熟看读此
书功深则用博昔尹和靖见伊川半年方得大学西
铭看今人半年要读多少书某且要人读此是如何
缘此书却不多而规模周备凡读书初一项须著十
段看第二段却思量前段令文意连属(音烛)却不妨○
问大学稍通方要读论语曰且未可大学稍通正好
著(陟略反下同)心精读前日读时见得前未见得后面见
得后未见得前面今识得大纲体统正好熟看读此
书功深则用博昔尹和靖见伊川半年方得大学西
铭看今人半年要读多少书某且要人读此是如何
缘此书却不多而规模周备凡读书初一项须著十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1b 页 WYG0205-0047d.png
分工夫了第二项只费得八九分工夫第三项便只
费得六七分工夫少间读渐多自通贯他书自著不
得多工夫○看大学俟见大指乃及他书但看时须
是更将大段分作小段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常
时暗诵默思反覆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透
时须教通透巳通透后便要纯熟直待不思索时此
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此一段了又换一
段看令如此数段之后心安理熟觉工夫省力时便
费得六七分工夫少间读渐多自通贯他书自著不
得多工夫○看大学俟见大指乃及他书但看时须
是更将大段分作小段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常
时暗诵默思反覆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透
时须教通透巳通透后便要纯熟直待不思索时此
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此一段了又换一
段看令如此数段之后心安理熟觉工夫省力时便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2a 页 WYG0205-0048a.png
渐得力也
又曰大学是一个腔子而今却要填教(平声)他实如他说
格物自家须是去格物后填教他实著诚意亦然若
只读得空壳子亦无益也○读大学岂在看他言语
正欲验之于心如何如好好色恶恶臭试验之吾心
果能好善恶恶如此乎閒居为不善是果有此乎一
有不至则勇猛奋跃不已必有长(上声)进今不知如此
则书自书我自我何益之有(新安陈氏曰凡读书之法皆当如此非但大学
又曰大学是一个腔子而今却要填教(平声)他实如他说
格物自家须是去格物后填教他实著诚意亦然若
只读得空壳子亦无益也○读大学岂在看他言语
正欲验之于心如何如好好色恶恶臭试验之吾心
果能好善恶恶如此乎閒居为不善是果有此乎一
有不至则勇猛奋跃不已必有长(上声)进今不知如此
则书自书我自我何益之有(新安陈氏曰凡读书之法皆当如此非但大学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2b 页 WYG0205-0048b.png
也)
又曰某一生只看得这文字透见得前贤所未到处温
公作通鉴言平生精力尽在此书某于大学亦然先
须通此方可读他书
又曰伊川旧日教人先看大学那时未解说而今有注
解觉大段分晓了只在仔细看(陈氏曰大学章句巳示学者一定之准只
直按他见成底熟就里面看意思滋味便见得无穷义理出焉)
又曰看大学且逐章理会先将本文念得次将章句来
又曰某一生只看得这文字透见得前贤所未到处温
公作通鉴言平生精力尽在此书某于大学亦然先
须通此方可读他书
又曰伊川旧日教人先看大学那时未解说而今有注
解觉大段分晓了只在仔细看(陈氏曰大学章句巳示学者一定之准只
直按他见成底熟就里面看意思滋味便见得无穷义理出焉)
又曰看大学且逐章理会先将本文念得次将章句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3a 页 WYG0205-0048c.png
解本文又将或问来参章句须逐一令(平声下同)记得反
覆寻究待他浃洽既逐段晓得却统看温寻过
又曰大学一书有正经有章句有或问看来看去不用
或问只看章句便了久之又只看正经便了又久之
自有一部大学在我胸中而正经亦不用矣然不用
某许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不用圣贤许多工夫亦
看圣贤底不出
又曰大学解本文未详者于或问中详之且从头逐句
覆寻究待他浃洽既逐段晓得却统看温寻过
又曰大学一书有正经有章句有或问看来看去不用
或问只看章句便了久之又只看正经便了又久之
自有一部大学在我胸中而正经亦不用矣然不用
某许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不用圣贤许多工夫亦
看圣贤底不出
又曰大学解本文未详者于或问中详之且从头逐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3b 页 WYG0205-0048d.png
理会到不通处却看或问乃注脚之注脚○某解书
不合太多又先准备学者为(去声)他设疑说了所以致
得学者看得容易(去声)了○人只说某说大学等不略
说使人自致思此事大不然人之为学只争个肯与
不肯耳他若不肯向这里略亦不解致思他若肯向
此一边自然有味愈详愈有味(陈氏曰大学约其旨于章句已的确真切
而详其义于或问又明实敷畅章句中太简而或未喻则易枯必于或问详之或问中太博而或未贯则
易泛必于章句约之○新安陈氏曰右二条之说不同而可互相发明)
不合太多又先准备学者为(去声)他设疑说了所以致
得学者看得容易(去声)了○人只说某说大学等不略
说使人自致思此事大不然人之为学只争个肯与
不肯耳他若不肯向这里略亦不解致思他若肯向
此一边自然有味愈详愈有味(陈氏曰大学约其旨于章句已的确真切
而详其义于或问又明实敷畅章句中太简而或未喻则易枯必于或问详之或问中太博而或未贯则
易泛必于章句约之○新安陈氏曰右二条之说不同而可互相发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4a 页 WYG0205-00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或问
或问大学之道吾子以为大人之学何也曰此对小子
之学言之也曰敢问其为小子之学何也曰愚于序
文已略陈之而古法之宜于今者亦既辑而为书矣
(即今之小学书)学者不可以不之考也曰吾闻君子务其远
者大者小人务其近者小者今子方将语(音御)人以大
学之道而又欲其考乎小学之书何也(朱子曰小学书是做人底
大学或问
或问大学之道吾子以为大人之学何也曰此对小子
之学言之也曰敢问其为小子之学何也曰愚于序
文已略陈之而古法之宜于今者亦既辑而为书矣
(即今之小学书)学者不可以不之考也曰吾闻君子务其远
者大者小人务其近者小者今子方将语(音御)人以大
学之道而又欲其考乎小学之书何也(朱子曰小学书是做人底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4b 页 WYG0205-0049b.png
样子○问小学大学之别曰小学大学只是一个事小学是学事亲事长大学便就上面讲究委曲其所
以事亲事长是如何○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巳久
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巳成之功○陈氏曰小学书纲领甚好最切于日用虽至大学之成亦不外是)
曰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巳是以方
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
而为大学之基本(或曰放心者或心起邪思妄念耳听邪言目观乱色口谈不道之言
以至手足动之不以礼皆是放也收者便于邪思妄念处截断不续耳目言动皆然此谓之收既能收其
放心德性自然养得不是收放心外又养个德性也朱子曰然○西山真氏曰德性谓得之于天者仁义
以事亲事长是如何○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巳久
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巳成之功○陈氏曰小学书纲领甚好最切于日用虽至大学之成亦不外是)
曰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巳是以方
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
而为大学之基本(或曰放心者或心起邪思妄念耳听邪言目观乱色口谈不道之言
以至手足动之不以礼皆是放也收者便于邪思妄念处截断不续耳目言动皆然此谓之收既能收其
放心德性自然养得不是收放心外又养个德性也朱子曰然○西山真氏曰德性谓得之于天者仁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5a 页 WYG0205-0049c.png
礼智信是也德性在心本皆全备缘放纵其心不知操存是致贼害其性若能收其放心即是养其德性
非二事也)及其长(上声下同)也不进之于大学则无以察夫(音扶)
义理措诸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玉溪卢氏曰察夫义理大学始事格
致是也措诸事业大学终事齐治平是也)是则学之大小所以不同特以
少(去声)长所习之异宜而有高下浅深先后缓急之殊
非若古今之辨义利之分判然如薰莸(音犹)冰炭之相
反而不可以相入也(薰香草莸臭草)今使幼学之士必先有
以自尽乎洒(上去二声)扫(去声)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
非二事也)及其长(上声下同)也不进之于大学则无以察夫(音扶)
义理措诸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玉溪卢氏曰察夫义理大学始事格
致是也措诸事业大学终事齐治平是也)是则学之大小所以不同特以
少(去声)长所习之异宜而有高下浅深先后缓急之殊
非若古今之辨义利之分判然如薰莸(音犹)冰炭之相
反而不可以相入也(薰香草莸臭草)今使幼学之士必先有
以自尽乎洒(上去二声)扫(去声)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5b 页 WYG0205-0049d.png
数之习俟其既长而后进乎明德新民以止于至善
是乃次第之当然又何为而不可哉曰幼学之士以
子之言而得循序渐进以免于躐等陵节之病则诚
幸矣若其年之既长而不及乎此者欲反从事于小
学则恐其不免于捍格不胜勤苦难成之患(记学记发然后
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捍胡半反格胡客反胜平声人欲既发而后禁之则捍拒
坚强而不胜也)欲直从事于大学则又恐其失序无本而不
能以自达也则如之何曰是其岁月之已逝者则固
是乃次第之当然又何为而不可哉曰幼学之士以
子之言而得循序渐进以免于躐等陵节之病则诚
幸矣若其年之既长而不及乎此者欲反从事于小
学则恐其不免于捍格不胜勤苦难成之患(记学记发然后
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捍胡半反格胡客反胜平声人欲既发而后禁之则捍拒
坚强而不胜也)欲直从事于大学则又恐其失序无本而不
能以自达也则如之何曰是其岁月之已逝者则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6a 页 WYG0205-0050a.png
不可得而复(扶又反下同)追矣若其工夫之次第条目则
岂遂不可得而复补耶(朱子曰古人于小学自能言便有教一岁有一岁工夫到
二十来岁圣贤资质已自有二三分大学只出治光采而今都蹉过了不能更转去做得只据而今地头
便劄住立定脚跟做去栽种后来根株填补前日欠缺如二十岁觉悟便从二十岁立定脚跟做去如三
十岁觉悟亦然便年八九十岁觉悟亦只据现定劄住硬寨做去)盖吾闻之敬之一
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为小学者不由乎
此固无以涵养本源(即前所谓收放心养德性)而谨夫(音扶下同)洒扫
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
岂遂不可得而复补耶(朱子曰古人于小学自能言便有教一岁有一岁工夫到
二十来岁圣贤资质已自有二三分大学只出治光采而今都蹉过了不能更转去做得只据而今地头
便劄住立定脚跟做去栽种后来根株填补前日欠缺如二十岁觉悟便从二十岁立定脚跟做去如三
十岁觉悟亦然便年八九十岁觉悟亦只据现定劄住硬寨做去)盖吾闻之敬之一
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为小学者不由乎
此固无以涵养本源(即前所谓收放心养德性)而谨夫(音扶下同)洒扫
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6b 页 WYG0205-0050b.png
亦无以开发聪明(格致之事)进德(诚正修)脩业(齐治平)而致夫
明德新民之功也是以程子发明格物之道而必以
是为说焉(问敬字当不得小学朱子曰看来小学却未当得敬敬巳自包得小学敬是彻上彻
下工夫虽做到圣人田地也只放下这敬不得○问大学首云明德却不曾说主敬莫是已见于小学否
曰然自小学不传伊川却是带补一敬字○北溪陈氏曰程子只说一个主敬工夫可以补小学之缺盖
主敬工夫可以收放心而立大本大本既立然后工夫循序而进无往不通大抵主敬之功贯始终一动
静合内外小学大学皆不可无也○玉溪卢氏曰敬者定志虑摄精神而存养本心之道故为圣学之始
终百倍其功只在主敬篇首三言为大学一书之纲领明明德一句为篇首三言之纲领朱子敬之一字
明德新民之功也是以程子发明格物之道而必以
是为说焉(问敬字当不得小学朱子曰看来小学却未当得敬敬巳自包得小学敬是彻上彻
下工夫虽做到圣人田地也只放下这敬不得○问大学首云明德却不曾说主敬莫是已见于小学否
曰然自小学不传伊川却是带补一敬字○北溪陈氏曰程子只说一个主敬工夫可以补小学之缺盖
主敬工夫可以收放心而立大本大本既立然后工夫循序而进无往不通大抵主敬之功贯始终一动
静合内外小学大学皆不可无也○玉溪卢氏曰敬者定志虑摄精神而存养本心之道故为圣学之始
终百倍其功只在主敬篇首三言为大学一书之纲领明明德一句为篇首三言之纲领朱子敬之一字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7a 页 WYG0205-0050c.png
则又明明德之纲领也)不幸过时而后学者诚能用力于此以
进乎大而不害兼补乎其小则其所以进者将不患
于无本而不能以自达矣其或摧颓已甚而不足以
有所兼则其所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养其
良知良能之本者亦可以得之于此而不患其失之
于前也(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会合
也物合其则也如头容宜合于直之类束收敛也如手容宜恭之类)顾以七年之病而
求三年之艾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若徒归咎于
进乎大而不害兼补乎其小则其所以进者将不患
于无本而不能以自达矣其或摧颓已甚而不足以
有所兼则其所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养其
良知良能之本者亦可以得之于此而不患其失之
于前也(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会合
也物合其则也如头容宜合于直之类束收敛也如手容宜恭之类)顾以七年之病而
求三年之艾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若徒归咎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7b 页 WYG0205-0050d.png
既往而所以补之于后者又不能以自力则吾见其
捍格勤苦日有甚焉而身心颠倒眩瞀(务茂二音)迷惑终
无以为致知力行之地矣况欲有以及乎天下国家
也哉(问人于已失学后须如此勉强奋励方得朱子曰失时而后学必著如此䟎补得前许多欠缺处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巳千之若不如是悠悠度日一日不做得一日工夫只见没长进如何要补
前面○今人不曾做得小学工夫一旦学大学是以无下手处今且当自持敬始使端的纯一静专然后
能致知格物敬字是彻头彻尾工夫自格物以至平天下皆不外此)曰然则所谓敬者
又若何而用力耶曰程子于此尝以主一无适言之
捍格勤苦日有甚焉而身心颠倒眩瞀(务茂二音)迷惑终
无以为致知力行之地矣况欲有以及乎天下国家
也哉(问人于已失学后须如此勉强奋励方得朱子曰失时而后学必著如此䟎补得前许多欠缺处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巳千之若不如是悠悠度日一日不做得一日工夫只见没长进如何要补
前面○今人不曾做得小学工夫一旦学大学是以无下手处今且当自持敬始使端的纯一静专然后
能致知格物敬字是彻头彻尾工夫自格物以至平天下皆不外此)曰然则所谓敬者
又若何而用力耶曰程子于此尝以主一无适言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8a 页 WYG0205-0051a.png
矣(程子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朱子曰主一只是心专一不以他念杂之无适只是不走作如
读书时只读书著衣时只著衣了此一件又做一件身在这里心亦在这里○今讲学更须于主一上做
工夫若无主一工夫则讲底义理无安著处都不是自家物事若有主一底工夫则外面许多义理方始
为我有都是自家物事工夫到时才主一便觉意思好卓然精明○北溪陈氏曰主一是心只在此不二
不三无适是心只在此不东不西主一无适只展转相解释要分明非主一外又别有无适之功也)尝
以整齐严肃言之矣(程子曰只整齐严肃则心便一一则无非僻之千矣○玉溪卢
氏曰主一无适未易晓故又就事实上教人使只就眼前做工夫如正衣冠尊瞻视足容重手容恭之类
皆是内外一致外面整齐严肃则内面便一内面便一则外面便无非僻之干)至其门人谢
读书时只读书著衣时只著衣了此一件又做一件身在这里心亦在这里○今讲学更须于主一上做
工夫若无主一工夫则讲底义理无安著处都不是自家物事若有主一底工夫则外面许多义理方始
为我有都是自家物事工夫到时才主一便觉意思好卓然精明○北溪陈氏曰主一是心只在此不二
不三无适是心只在此不东不西主一无适只展转相解释要分明非主一外又别有无适之功也)尝
以整齐严肃言之矣(程子曰只整齐严肃则心便一一则无非僻之千矣○玉溪卢
氏曰主一无适未易晓故又就事实上教人使只就眼前做工夫如正衣冠尊瞻视足容重手容恭之类
皆是内外一致外面整齐严肃则内面便一内面便一则外面便无非僻之干)至其门人谢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8b 页 WYG0205-0051b.png
氏之说则又有所谓常惺惺法者焉(上蔡谢氏曰敬是常惺惺法○
朱子曰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只此便是敬整齐严肃固是敬然心若昏昧烛理不明虽强把捉岂得为
敬○学问须是警省且如瑞岩和尚每日常自问主人翁惺惺否又自答曰惺惺今时学者却不能如此
○或问佛氏亦有此语曰其唤醒此心则同其为道则异吾儒唤醒此心欲他照管许多道理佛氏则空
唤醒此心无所作为异处在此○心既常惺惺又以规矩绳检之此内外交相养之道也○今人心耸然
在此尚无惰慢之气况曰心常能惺惺者乎故心常惺惺自无客虑○陈氏曰是就心地上做工夫处盖
心常惺惺在这里便常惺惺恁地活若不在便死了心才在这里则万理便森然于其中矣)尹氏
之说则又有所谓其心收敛不容一物者焉(祈宽问如何是
朱子曰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只此便是敬整齐严肃固是敬然心若昏昧烛理不明虽强把捉岂得为
敬○学问须是警省且如瑞岩和尚每日常自问主人翁惺惺否又自答曰惺惺今时学者却不能如此
○或问佛氏亦有此语曰其唤醒此心则同其为道则异吾儒唤醒此心欲他照管许多道理佛氏则空
唤醒此心无所作为异处在此○心既常惺惺又以规矩绳检之此内外交相养之道也○今人心耸然
在此尚无惰慢之气况曰心常能惺惺者乎故心常惺惺自无客虑○陈氏曰是就心地上做工夫处盖
心常惺惺在这里便常惺惺恁地活若不在便死了心才在这里则万理便森然于其中矣)尹氏
之说则又有所谓其心收敛不容一物者焉(祈宽问如何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9a 页 WYG0205-0051c.png
主一和靖尹氏曰只收敛身心便是主一且如人到神祠致敬时其心收敛便著不得毫发事非主一而
何○朱子曰心主这一事不为他事搀乱便是不容一物○问心收敛不容一物曰这心都不著一物便
收敛他上文云今人入神祠当那时直是更著不得些子事只有个恭敬此最亲切今人若能专一此心
便收敛𦂳密都无些子空罅若这事思量未了又走做那边去心便成两路)观是数说足
以见其用力之方矣(问程子谢氏尹氏所说敬处朱子曰譬如此屋四方皆入得若
从一方入到这里则那三方入处都在这里了○问敬诸先生之说各不同然总而言之常令此心常存
是否曰其实只一般若是敬时自然主一无适自然整齐严肃自然常惺惺其心收敛不容一物但程子
整齐严肃与谢氏尹氏之说又更分晓○问程子谢氏之说谢氏尤切当曰如某所见程子说得切当整
何○朱子曰心主这一事不为他事搀乱便是不容一物○问心收敛不容一物曰这心都不著一物便
收敛他上文云今人入神祠当那时直是更著不得些子事只有个恭敬此最亲切今人若能专一此心
便收敛𦂳密都无些子空罅若这事思量未了又走做那边去心便成两路)观是数说足
以见其用力之方矣(问程子谢氏尹氏所说敬处朱子曰譬如此屋四方皆入得若
从一方入到这里则那三方入处都在这里了○问敬诸先生之说各不同然总而言之常令此心常存
是否曰其实只一般若是敬时自然主一无适自然整齐严肃自然常惺惺其心收敛不容一物但程子
整齐严肃与谢氏尹氏之说又更分晓○问程子谢氏之说谢氏尤切当曰如某所见程子说得切当整
四书大全提要 第 99b 页 WYG0205-0051d.png
齐严肃此心便存便能惺惺未有外面整齐严肃而内不惺惺者人一时间外面整肃便一时惺惺一时
放宽了便昏怠也新安陈氏曰朱子深取整齐严肃之说者盖以有著实下手处耳○勿斋程氏曰整齐
严肃及收敛不容一物皆敬之始也主一无适及常惺惺者皆敬之成也主一无适者敬之纯常惺惺者
敬而明也然主一亦有浅深以初学言之则欲主乎一以成德言之则所主者一○黄氏曰且将自家身
心去体察见得如何是主一无适如何是整齐严肃如何是常惺惺如何是其心收敛不容一物是四者
皆以有所畏而然朱子晚年言敬字之义惟畏字近之其意精矣○西山真氏曰持敬之道合三先生之
言而用力焉然后内外交相养之功始备)曰敬之所以为学之始者然矣
其所以为学之终也奈何曰敬者一心之主宰而万
放宽了便昏怠也新安陈氏曰朱子深取整齐严肃之说者盖以有著实下手处耳○勿斋程氏曰整齐
严肃及收敛不容一物皆敬之始也主一无适及常惺惺者皆敬之成也主一无适者敬之纯常惺惺者
敬而明也然主一亦有浅深以初学言之则欲主乎一以成德言之则所主者一○黄氏曰且将自家身
心去体察见得如何是主一无适如何是整齐严肃如何是常惺惺如何是其心收敛不容一物是四者
皆以有所畏而然朱子晚年言敬字之义惟畏字近之其意精矣○西山真氏曰持敬之道合三先生之
言而用力焉然后内外交相养之功始备)曰敬之所以为学之始者然矣
其所以为学之终也奈何曰敬者一心之主宰而万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0a 页 WYG0205-0052a.png
事之本根也知其所以用力之方则知小学之不能
无赖于此以为始知小学之赖此以始则夫(音扶)大学
之不能无赖乎此以为终者可以一以贯之而无疑
矣盖此心既立由是格物致知以尽事物之理则所
谓尊德性而道问学(新安陈氏曰尊德性持敬以涵养本原也道问学穷格以开发
聪明也)由是诚意正心以脩其身则所谓先立其大者
而小者不能夺(新安陈氏曰先立其大者持敬以诚其意正其心也小者不能夺百体从
心君所令而身脩也)由是齐家治国以及平天下则所谓脩已
无赖于此以为始知小学之赖此以始则夫(音扶)大学
之不能无赖乎此以为终者可以一以贯之而无疑
矣盖此心既立由是格物致知以尽事物之理则所
谓尊德性而道问学(新安陈氏曰尊德性持敬以涵养本原也道问学穷格以开发
聪明也)由是诚意正心以脩其身则所谓先立其大者
而小者不能夺(新安陈氏曰先立其大者持敬以诚其意正其心也小者不能夺百体从
心君所令而身脩也)由是齐家治国以及平天下则所谓脩已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0b 页 WYG0205-0052b.png
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是皆未始一日而离(去声)乎
敬也然则敬之一字岂非圣学始终之要也哉(朱子曰敬
者始终之要未知则敬以知之巳知则敬以守之若不敬则其心颠倒昏昧而不自知未知者非敬无以
知巳知者非敬无所守○陈氏曰心之为物虚灵知觉所以为一身之主宰也身无此以为之主宰则四
肢百体皆无所管摄矣然所以为心者又当由我有以主宰之我若何而主宰之乎所谓敬者是又一心
之主宰也)○曰然则此篇所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
至善者亦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曰天道流行发育
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而已(黄氏曰天道是理阴阳五
敬也然则敬之一字岂非圣学始终之要也哉(朱子曰敬
者始终之要未知则敬以知之巳知则敬以守之若不敬则其心颠倒昏昧而不自知未知者非敬无以
知巳知者非敬无所守○陈氏曰心之为物虚灵知觉所以为一身之主宰也身无此以为之主宰则四
肢百体皆无所管摄矣然所以为心者又当由我有以主宰之我若何而主宰之乎所谓敬者是又一心
之主宰也)○曰然则此篇所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
至善者亦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曰天道流行发育
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而已(黄氏曰天道是理阴阳五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1a 页 WYG0205-0052c.png
行是气合而言之气即是理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分而言之理自为理气自为气形而上下是也○未
有五行只得唤做阴阳既有五行则阴阳在五行之中矣)而所谓阴阳五行者又
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因是气之
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
健顺仁义礼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
脏百骸之身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
凝者正谓是也(问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是如何朱子曰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
其气之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气
有五行只得唤做阴阳既有五行则阴阳在五行之中矣)而所谓阴阳五行者又
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因是气之
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
健顺仁义礼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
脏百骸之身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
凝者正谓是也(问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是如何朱子曰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
其气之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气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1b 页 WYG0205-0052d.png
则为金木水火理则为仁义礼智○理未尝离乎气然岂无先后理无形气便粗有查滓○就原头定体
上说则未分五行时只谓之阴阳未分五性时只谓之健顺及分而言之则阳为木火阴为金水健为仁
礼顺为智义○问阴阳五行健顺五常之性曰健是禀得那阳之气顺是禀得那阴之气五常是禀得五
行之理人物皆禀得健顺五常之性○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故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
一身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北溪陈氏曰人始于气感则得魂为先既而体凝焉则魄次之
魂主乎动所以行乎此身之中随所贯而无不生者也魄主乎静所以实乎此身之中随所注而无不定
者也○节斋蔡氏曰先有理后有气者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之谓也有则俱有者道即器之谓也盖
上说则未分五行时只谓之阴阳未分五性时只谓之健顺及分而言之则阳为木火阴为金水健为仁
礼顺为智义○问阴阳五行健顺五常之性曰健是禀得那阳之气顺是禀得那阴之气五常是禀得五
行之理人物皆禀得健顺五常之性○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故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
一身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北溪陈氏曰人始于气感则得魂为先既而体凝焉则魄次之
魂主乎动所以行乎此身之中随所贯而无不生者也魄主乎静所以实乎此身之中随所注而无不定
者也○节斋蔡氏曰先有理后有气者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之谓也有则俱有者道即器之谓也盖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2a 页 WYG0205-0053a.png
不分先后则理气不明不合理气则判为二物如性之与情未发巳发自有先后固不可道性情同时也
然情之本实具于性非先有此性而后别生一情是有此性即有此情也○东匆李氏曰天之运五行其
实阴阳而已人之性五常其实健顺而巳仁之油然生意不可遏礼之粲然明盛不可乱健之为也义不
拂乎可否之宜智不外乎是非之别顺之为也若夫信则体是理而不易者健也循是理而不违者顺也
○玉溪卢氏曰魂阳之灵魄阴之灵五脏五行之质百骸万物之象也真以理言而理不杂气精以气言
而气不离理妙者理气之莫测合者理气之无间凝则有是形而各一其性矣○周子之言见太极图说)
然以其理而言之则万物一原固无人物贵贱之殊
以其气而言之则得其正且通者为人得其偏且塞
然情之本实具于性非先有此性而后别生一情是有此性即有此情也○东匆李氏曰天之运五行其
实阴阳而已人之性五常其实健顺而巳仁之油然生意不可遏礼之粲然明盛不可乱健之为也义不
拂乎可否之宜智不外乎是非之别顺之为也若夫信则体是理而不易者健也循是理而不违者顺也
○玉溪卢氏曰魂阳之灵魄阴之灵五脏五行之质百骸万物之象也真以理言而理不杂气精以气言
而气不离理妙者理气之莫测合者理气之无间凝则有是形而各一其性矣○周子之言见太极图说)
然以其理而言之则万物一原固无人物贵贱之殊
以其气而言之则得其正且通者为人得其偏且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2b 页 WYG0205-0053b.png
(先则反)者为物是以或贵或贱而不能齐也(朱子曰以理言之则
无不全以气言之则不能无偏○人得其气之正故是理通而无所塞物得其气之偏故是理塞而无所
通且如人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平正端直以其受天地之正气所以识道理有知识物受天地之偏气所
以禽兽横生草木头生向下尾反向上物之间有知者不过只通得一路如乌之知孝獭之知祭犬但能
守禦牛但能耕而已人则无不知无不能人所以与物异所争者此耳○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
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方赋与万物之初天命流行只是一般故理同二五之气有清
浊纯驳故气异万物巳得之后虽有清浊纯驳之不同而同此二五之气故气相近以其昏明开塞之甚
远故理绝不同气相近如知寒暖识饥饱好生恶死趋利避害人与物都一般理不同如蜂蚁之君臣只
无不全以气言之则不能无偏○人得其气之正故是理通而无所塞物得其气之偏故是理塞而无所
通且如人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平正端直以其受天地之正气所以识道理有知识物受天地之偏气所
以禽兽横生草木头生向下尾反向上物之间有知者不过只通得一路如乌之知孝獭之知祭犬但能
守禦牛但能耕而已人则无不知无不能人所以与物异所争者此耳○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
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方赋与万物之初天命流行只是一般故理同二五之气有清
浊纯驳故气异万物巳得之后虽有清浊纯驳之不同而同此二五之气故气相近以其昏明开塞之甚
远故理绝不同气相近如知寒暖识饥饱好生恶死趋利避害人与物都一般理不同如蜂蚁之君臣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3a 页 WYG0205-0053c.png
是他义上有一点子明虎狼之父子只是他仁上有一点子明其他更推不去○新安倪氏曰理虽不杂
乎气而亦不离乎气以不杂者言之则理同而气异以不离者言之则得气之正者理亦全得气之偏者
理亦不全矣朱子后一条与或问之说略有不同者而亦未尝不互相发也)彼贱而为物
者既梏于形气之偏塞而无以充其本体之全矣唯
人之生乃得其气之正且通者而其性为最贵故其
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物咸备(北溪陈氏曰此八字只是再详虚灵不昧
以具众理之意虚灵洞彻盖理与气合而有此妙用耳非可专指气如心恙底人亦有气存何故昏迷颠
错无此虚灵洞彻耶)盖其所以异于禽兽者正在于此而其所
乎气而亦不离乎气以不杂者言之则理同而气异以不离者言之则得气之正者理亦全得气之偏者
理亦不全矣朱子后一条与或问之说略有不同者而亦未尝不互相发也)彼贱而为物
者既梏于形气之偏塞而无以充其本体之全矣唯
人之生乃得其气之正且通者而其性为最贵故其
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物咸备(北溪陈氏曰此八字只是再详虚灵不昧
以具众理之意虚灵洞彻盖理与气合而有此妙用耳非可专指气如心恙底人亦有气存何故昏迷颠
错无此虚灵洞彻耶)盖其所以异于禽兽者正在于此而其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3b 页 WYG0205-0053d.png
以可为尧舜而能参天地以赞化育者亦不外焉是
则所谓明德者也然其通也或不能无清浊之异其
正也或不能无美恶之殊故其所赋之质清者智而
浊者愚美者贤而恶者不肖又有不能同者(朱子曰人虽皆
是天地之正气但衮来衮去便有昏明厚薄之异盖气是有形之物才是有形之物便自有美恶也○问
智愚贤不肖是所禀之气有清浊美恶之不同不归于所禀而归于所赋何邪曰赋如俗语云分俵均敷
之意○问有人聪明通晓是禀气之清矣然却所为过差或流于小人之归又有为人贤而不甚聪明通
晓何也曰或问中所谓知愚贤不肖之殊是也盖其所赋之质便有此四样聪明晓了者智也而或不贤
则所谓明德者也然其通也或不能无清浊之异其
正也或不能无美恶之殊故其所赋之质清者智而
浊者愚美者贤而恶者不肖又有不能同者(朱子曰人虽皆
是天地之正气但衮来衮去便有昏明厚薄之异盖气是有形之物才是有形之物便自有美恶也○问
智愚贤不肖是所禀之气有清浊美恶之不同不归于所禀而归于所赋何邪曰赋如俗语云分俵均敷
之意○问有人聪明通晓是禀气之清矣然却所为过差或流于小人之归又有为人贤而不甚聪明通
晓何也曰或问中所谓知愚贤不肖之殊是也盖其所赋之质便有此四样聪明晓了者智也而或不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4a 页 WYG0205-0054a.png
便是禀赋中欠了清和温恭之德又有人极温和而不甚晓事便是贤而不智为学便是要克化教此等
气质令恰好耳○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此如宝珠在清冷水
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不肖此如宝珠在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揩拭此珠也物亦有是理又
如宝珠在至污处然其所禀有些明处就上面便自不昩如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是也○黄氏曰美
恶是有生之初便分了非以性言是以气言譬如玉之与石则美恶固分而玉之中又有美恶分焉○格
庵赵氏曰通塞偏正判人物之大分而言其清浊美恶又就人中分别)必其上智大贤
之资乃能全其本体而无少不明其有不及乎此则
其所谓明德者已不能无蔽而失其全矣况乎又以
气质令恰好耳○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此如宝珠在清冷水
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不肖此如宝珠在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揩拭此珠也物亦有是理又
如宝珠在至污处然其所禀有些明处就上面便自不昩如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是也○黄氏曰美
恶是有生之初便分了非以性言是以气言譬如玉之与石则美恶固分而玉之中又有美恶分焉○格
庵赵氏曰通塞偏正判人物之大分而言其清浊美恶又就人中分别)必其上智大贤
之资乃能全其本体而无少不明其有不及乎此则
其所谓明德者已不能无蔽而失其全矣况乎又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4b 页 WYG0205-0054b.png
气质有蔽之心接乎事物无穷之变则其目之欲色
耳之欲声口之欲味鼻之欲臭四肢之欲安佚所以
害乎其德者又岂可胜(平声)言也哉二者相因反覆深
固是以此德之明日益昏昩而此心之灵其所知者
不过情欲利害之私而巳是则虽曰有人之形而实
何以远于禽兽虽曰可以为尧舜而参天地而亦不
能有以自充矣然而本明之体得之于天终有不可
得而昩者是以虽其昏蔽之极而介然之顷(介音甲倏然之
耳之欲声口之欲味鼻之欲臭四肢之欲安佚所以
害乎其德者又岂可胜(平声)言也哉二者相因反覆深
固是以此德之明日益昏昩而此心之灵其所知者
不过情欲利害之私而巳是则虽曰有人之形而实
何以远于禽兽虽曰可以为尧舜而参天地而亦不
能有以自充矣然而本明之体得之于天终有不可
得而昩者是以虽其昏蔽之极而介然之顷(介音甲倏然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5a 页 WYG0205-0054c.png
顷也)一有觉焉则即此空(去声)隙之中而其本体巳洞然矣
(问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则其本体已洞然矣须是就这些觉处便致知充广将去朱子曰然如击石之火
只是些子才引著便可以燎原若必欲等大觉了方去格物致知如何等得这般时节那个觉是物格知
至了大彻悟到恁地时事都了若是介然之觉一日之间其发也无时无数只要人识认得操持充养将
去)是以圣人施教既已养之于小学之中而复(扶又反)
开之以大学之道其必先之以格物致知之说者所
以使之即其所养之中而因其所发以启其明之之
端也继之以诚意正心脩身之目者则又所以使之
(问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则其本体已洞然矣须是就这些觉处便致知充广将去朱子曰然如击石之火
只是些子才引著便可以燎原若必欲等大觉了方去格物致知如何等得这般时节那个觉是物格知
至了大彻悟到恁地时事都了若是介然之觉一日之间其发也无时无数只要人识认得操持充养将
去)是以圣人施教既已养之于小学之中而复(扶又反)
开之以大学之道其必先之以格物致知之说者所
以使之即其所养之中而因其所发以启其明之之
端也继之以诚意正心脩身之目者则又所以使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5b 页 WYG0205-0054d.png
因其巳明之端而反之于身以致其明之之实也夫
(音扶)既有以启其明之之端而又有以致其明之之实
则吾之所得于天而未尝不明者岂不超然无有气
质物欲之累而复得其本体之全哉是则所谓明明
德者而非有所作为于性分(去声)之外也然其所谓明
明德者又人人所同得而非有我之得私也向也俱
为物欲之所蔽则其贤愚之分固无以大相远者今
吾既幸有以自明矣则视彼众人之同得乎此而不
(音扶)既有以启其明之之端而又有以致其明之之实
则吾之所得于天而未尝不明者岂不超然无有气
质物欲之累而复得其本体之全哉是则所谓明明
德者而非有所作为于性分(去声)之外也然其所谓明
明德者又人人所同得而非有我之得私也向也俱
为物欲之所蔽则其贤愚之分固无以大相远者今
吾既幸有以自明矣则视彼众人之同得乎此而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6a 页 WYG0205-0055a.png
能自明者方且甘心迷惑没溺于卑污(音乌)苟贱之中
而不自知也岂不为(去声)之恻然而思有以救之哉故
必推吾之所自明者以及之始于齐家中于治国而
终及于平天下使彼有是明德而不能自明者亦皆
有以自明而去(上声)其旧染之污焉是则所谓新民者
而亦非有所付畀(必至反)增益之也(玉溪卢氏曰非彼本无而我付畀之
非彼本少而我增益之以其本体之明无不全也)然德之在已而当明与其
在民而当新者则又皆非人力之所为而吾之所以
而不自知也岂不为(去声)之恻然而思有以救之哉故
必推吾之所自明者以及之始于齐家中于治国而
终及于平天下使彼有是明德而不能自明者亦皆
有以自明而去(上声)其旧染之污焉是则所谓新民者
而亦非有所付畀(必至反)增益之也(玉溪卢氏曰非彼本无而我付畀之
非彼本少而我增益之以其本体之明无不全也)然德之在已而当明与其
在民而当新者则又皆非人力之所为而吾之所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6b 页 WYG0205-0055b.png
明而新之者又非可以私意苟且而为也是其所以
得之于天而见(形甸反)于日用之间者固已莫不各有
本然一定之则(西山真氏曰则者法也天下之理皆天实为之莫不有一定之法非人力
所可增损故曰则○玉溪卢氏曰至善乃太极之异名而明德之本体得之于天而有本然一定之则者
至善之体乃吾心统体之太极见于日用之间而各有本然一定之则者至善之用乃事事物物各具之
太极也)程子所谓以其义理精微之极有不可得而名
者故姑以至善目之而传(去声)所谓君之仁臣之敬子
之孝父之慈与人交之信乃其目之大者也众人之
得之于天而见(形甸反)于日用之间者固已莫不各有
本然一定之则(西山真氏曰则者法也天下之理皆天实为之莫不有一定之法非人力
所可增损故曰则○玉溪卢氏曰至善乃太极之异名而明德之本体得之于天而有本然一定之则者
至善之体乃吾心统体之太极见于日用之间而各有本然一定之则者至善之用乃事事物物各具之
太极也)程子所谓以其义理精微之极有不可得而名
者故姑以至善目之而传(去声)所谓君之仁臣之敬子
之孝父之慈与人交之信乃其目之大者也众人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7a 页 WYG0205-0055c.png
心固莫不有是而或不能知学者虽或知之而亦鲜
(上声)能必至于是而不去此为大学之教者所以虑其
理虽粗(上声略也)复而有不纯已虽粗克而有不尽且将
无以尽夫(音扶)脩巳治人之道故必指是而言以为明
德新民之标的也欲明德而新民者诚能求必至是
而不容其少有过不及之差焉则其所以去(上声)人欲
而复天理者无毫发之遗恨矣(朱子曰至善只是极好处十分端正恰好
无一毫不是处无一毫不到处且如事君必当如舜之所以事尧而后唤做敬治民必当如尧之所以治
(上声)能必至于是而不去此为大学之教者所以虑其
理虽粗(上声略也)复而有不纯已虽粗克而有不尽且将
无以尽夫(音扶)脩巳治人之道故必指是而言以为明
德新民之标的也欲明德而新民者诚能求必至是
而不容其少有过不及之差焉则其所以去(上声)人欲
而复天理者无毫发之遗恨矣(朱子曰至善只是极好处十分端正恰好
无一毫不是处无一毫不到处且如事君必当如舜之所以事尧而后唤做敬治民必当如尧之所以治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7b 页 WYG0205-0055d.png
民而后唤做仁不独如此凡理皆有个极好处○陈氏曰所谓姑以至善目之者所以极形容其精微尔
非谓精微之不为善而借此以形容之也○又曰自其大者言之如仁敬慈孝即君臣父子所当止之处
自其小者言之如足容重手容恭重与恭即手足所当止之处视思明听思聪聪与明亦视听所当止之
处)大抵大学一篇之指总而言之不出乎八事而八
事之要总而言之又不出乎此三者此愚所以断(都玩
反)然以为大学之纲领而无疑也然自孟子没而道
学不得其传世之君子各以其意之所便者为学于
是乃有不务明其明德而徒以政教法度为足以新
非谓精微之不为善而借此以形容之也○又曰自其大者言之如仁敬慈孝即君臣父子所当止之处
自其小者言之如足容重手容恭重与恭即手足所当止之处视思明听思聪聪与明亦视听所当止之
处)大抵大学一篇之指总而言之不出乎八事而八
事之要总而言之又不出乎此三者此愚所以断(都玩
反)然以为大学之纲领而无疑也然自孟子没而道
学不得其传世之君子各以其意之所便者为学于
是乃有不务明其明德而徒以政教法度为足以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8a 页 WYG0205-0056a.png
民者又有爱身独善自谓足以明其明德而不屑乎
新民者又有略知二者之当务顾乃安于小成狃(女九
反)于近利而不求止于至善之所在者是皆不考乎
此篇之过其能成已成物而不谬者鲜(上声)矣(朱子曰不务明
其明德而以政教法度为足以新民如管仲之徒便是自谓能明其明德而不屑于新民如佛老便是略
知明德新民而不求止于至善如王通便是看他于巳分上亦甚脩饰其论为治本末亦有条理甚有志
于斯世只是规模浅窄不曾就本原上着工便做不彻须是无所不用其极方是古之圣贤明明德便欲
无一毫私欲新民便欲人于事事物物上皆是当也○玉溪卢氏曰成巳谓明德成物谓新民不止至善
新民者又有略知二者之当务顾乃安于小成狃(女九
反)于近利而不求止于至善之所在者是皆不考乎
此篇之过其能成已成物而不谬者鲜(上声)矣(朱子曰不务明
其明德而以政教法度为足以新民如管仲之徒便是自谓能明其明德而不屑于新民如佛老便是略
知明德新民而不求止于至善如王通便是看他于巳分上亦甚脩饰其论为治本末亦有条理甚有志
于斯世只是规模浅窄不曾就本原上着工便做不彻须是无所不用其极方是古之圣贤明明德便欲
无一毫私欲新民便欲人于事事物物上皆是当也○玉溪卢氏曰成巳谓明德成物谓新民不止至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8b 页 WYG0205-0056b.png
故不谬者鲜)○曰程子之改亲为新也何所据子之从之
又何所考而必其然耶且以已意轻改经文恐非传
疑之义奈何(新安倪氏曰春秋谷梁传云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此传疑二字所本也)曰
若无所考而辄改之则诚若吾子之讥矣今亲民云
者以文义推之则无理新民云者以传(去声)文考之则
有据程子于此其所以处(上声)之者亦已审矣矧未尝
去(上声)其本文而但曰某当作某是乃汉儒释经不得
已之变例而亦何害于传疑耶若必以不改为是则
又何所考而必其然耶且以已意轻改经文恐非传
疑之义奈何(新安倪氏曰春秋谷梁传云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此传疑二字所本也)曰
若无所考而辄改之则诚若吾子之讥矣今亲民云
者以文义推之则无理新民云者以传(去声)文考之则
有据程子于此其所以处(上声)之者亦已审矣矧未尝
去(上声)其本文而但曰某当作某是乃汉儒释经不得
已之变例而亦何害于传疑耶若必以不改为是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9a 页 WYG0205-0056c.png
世盖有承误踵(之陇反)讹(吾禾反)心知非是而故为穿凿
附会以求其说之必通者矣其侮圣言而误后学也
益甚亦何足取以为法邪○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也
曰此推本上文之意言明德新民所以止于至善之
由也盖明德新民固皆欲其止于至善然非先有以
知夫(音扶下同)至善之所在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止者
而止之如射者固欲其中(去声下同)夫正鹄(正音征鹄音谷)然不
附会以求其说之必通者矣其侮圣言而误后学也
益甚亦何足取以为法邪○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也
曰此推本上文之意言明德新民所以止于至善之
由也盖明德新民固皆欲其止于至善然非先有以
知夫(音扶下同)至善之所在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止者
而止之如射者固欲其中(去声下同)夫正鹄(正音征鹄音谷)然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09b 页 WYG0205-0056d.png
先有以知其正鹄之所在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中
者而中之也知止云者物格知至而于天下之事皆
有以知其至善之所在是则吾所当止之地也能知
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新安陈氏曰章句云
知之则志有定向此云事物皆有定理合二说其义方备能知所止则此心光明见得事物皆有定理而
志方有定向)理既有定则无以动其心而能静矣心既能
静则无所择于地而能安矣能安则日用之间从(七恭
反)容閒(音闲)暇事至物来有以揆之而能虑矣能虑则
者而中之也知止云者物格知至而于天下之事皆
有以知其至善之所在是则吾所当止之地也能知
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新安陈氏曰章句云
知之则志有定向此云事物皆有定理合二说其义方备能知所止则此心光明见得事物皆有定理而
志方有定向)理既有定则无以动其心而能静矣心既能
静则无所择于地而能安矣能安则日用之间从(七恭
反)容閒(音闲)暇事至物来有以揆之而能虑矣能虑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0a 页 WYG0205-0057a.png
随事观理极深研几(平声)无不各得其所止之地而止
之矣(问知止与能虑先生昨以比易中深与几或问中却兼下极深研几字觉未稳朱子曰极深研
几是更审一审当时下得未仔细要之只著得研几字○陈氏曰物果格而无一理之不穷无一见之不
尽则于天下之事所谓至善所当止者皆灼然有以知之矣○理既有定则心之所主更无外慕凡外物
皆无以动之而能静矣身既能安则向者知所当止之事物或接乎吾前而吾从容以应之自能精于虑
而不错乱矣)然既真知所止则其必得所止固巳不甚相
远其间四节盖亦推言其所以然之故有此四者非
如孔子之志学以至从心孟子之善信以至圣神实
之矣(问知止与能虑先生昨以比易中深与几或问中却兼下极深研几字觉未稳朱子曰极深研
几是更审一审当时下得未仔细要之只著得研几字○陈氏曰物果格而无一理之不穷无一见之不
尽则于天下之事所谓至善所当止者皆灼然有以知之矣○理既有定则心之所主更无外慕凡外物
皆无以动之而能静矣身既能安则向者知所当止之事物或接乎吾前而吾从容以应之自能精于虑
而不错乱矣)然既真知所止则其必得所止固巳不甚相
远其间四节盖亦推言其所以然之故有此四者非
如孔子之志学以至从心孟子之善信以至圣神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0b 页 WYG0205-0057b.png
有等级之相悬为终身经历之次序也(朱子曰如志学至从心中
间许多便是大阶级步却阔知止至能得只如志学至立立至不惑相似定静安大抵皆相类只是就一
级中间细分耳○某事当如此某事当如彼如君当仁此是知止事至物来对著胸中恰好底道理将这
个去应他此是得其所止)○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何也曰此结上文两节之意也明德新民两
物而内外相对故曰本末知止能得一事而首尾相
因故曰终始诚知先其本而后其末先其始而后其
终也则其进为有序而至于道也不远矣(朱子曰知工夫先后
间许多便是大阶级步却阔知止至能得只如志学至立立至不惑相似定静安大抵皆相类只是就一
级中间细分耳○某事当如此某事当如彼如君当仁此是知止事至物来对著胸中恰好底道理将这
个去应他此是得其所止)○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何也曰此结上文两节之意也明德新民两
物而内外相对故曰本末知止能得一事而首尾相
因故曰终始诚知先其本而后其末先其始而后其
终也则其进为有序而至于道也不远矣(朱子曰知工夫先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1a 页 WYG0205-0057c.png
次第则进为有序不忽近务远处下窥高而其入道为不远矣谓至道之近也○黄氏曰知所先后方是
晓得为学之道未能遂得夫道也然既知其进为之序则有至之阶矣故云去道不远)○曰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何也曰此言大学之序其详如此盖纲领之
条目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者明明德之事也
齐家治国平天下者新民之事也格物致知所以求
晓得为学之道未能遂得夫道也然既知其进为之序则有至之阶矣故云去道不远)○曰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何也曰此言大学之序其详如此盖纲领之
条目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者明明德之事也
齐家治国平天下者新民之事也格物致知所以求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1b 页 WYG0205-0057d.png
知至善之所在自诚意以至于平天下所以求得夫
至善而止之也(朱子曰格物致知是求知其所止诚意正心脩身至平天下是求得其所
止物格知至是知所止意诚心正身脩家齐国治天下平是得其所止)所谓明明德于
天下者自明其明德而推以新民使天下之人皆有
以明其明德也人皆有以明其明德则各诚其意各
正其心各脩其身各亲其亲各长(上声下同)其长而天下
无不平矣(问明德之功果能若是不亦善乎然以尧舜之圣闺门之内或未尽化况谓天下之
夭能服尧舜之化而各明其德乎朱子曰大学明明德于天下只是且说个规模如此学者须有如此规
至善而止之也(朱子曰格物致知是求知其所止诚意正心脩身至平天下是求得其所
止物格知至是知所止意诚心正身脩家齐国治天下平是得其所止)所谓明明德于
天下者自明其明德而推以新民使天下之人皆有
以明其明德也人皆有以明其明德则各诚其意各
正其心各脩其身各亲其亲各长(上声下同)其长而天下
无不平矣(问明德之功果能若是不亦善乎然以尧舜之圣闺门之内或未尽化况谓天下之
夭能服尧舜之化而各明其德乎朱子曰大学明明德于天下只是且说个规模如此学者须有如此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2a 页 WYG0205-0058a.png
模不如此便是欠了且如伊尹思匹夫不被其泽如已推而纳之沟中伊尹也只大槩要恁地又如何使
得无一人不被其泽又如说比屋可封也须有一家半家不恁地者只是见得自家规模自当如此到做
不去处却无可奈何规模自是著恁地工夫便却用寸寸进若无规模次第只管去细碎处走便入世之
计功谋利处去若有规模而又无细密工夫又只是一个空规模外极规模之大内推至于事事物物处
莫不尽其工夫此所以为圣贤之学○新安陈氏曰不言各格物致知者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之意也亲
亲长长即齐家之大者)然天下之本在国故欲平天下者必先
有以治其国国之本在家故欲治国者必先有以齐
其家家之本在身故欲齐家者必先有以脩其身至
得无一人不被其泽又如说比屋可封也须有一家半家不恁地者只是见得自家规模自当如此到做
不去处却无可奈何规模自是著恁地工夫便却用寸寸进若无规模次第只管去细碎处走便入世之
计功谋利处去若有规模而又无细密工夫又只是一个空规模外极规模之大内推至于事事物物处
莫不尽其工夫此所以为圣贤之学○新安陈氏曰不言各格物致知者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之意也亲
亲长长即齐家之大者)然天下之本在国故欲平天下者必先
有以治其国国之本在家故欲治国者必先有以齐
其家家之本在身故欲齐家者必先有以脩其身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2b 页 WYG0205-0058b.png
于身之主则心也一有不得其本然之正则身无所
主虽欲勉强(上声下同)以脩之亦不可得而脩矣故欲脩
身者必先有以正其心而心之发则意也一有私欲
杂乎其中而为善去(上声)恶或有未实则心为所累虽
欲勉强以正之亦不可得而正矣故欲正心者必先
有以诚其意若夫(音扶)知则心之神明妙众理而宰万
物者也人莫不有而或不能使其表里洞然无所不
尽则隐微之间真妄错杂虽欲勉强以诚之亦不可
主虽欲勉强(上声下同)以脩之亦不可得而脩矣故欲脩
身者必先有以正其心而心之发则意也一有私欲
杂乎其中而为善去(上声)恶或有未实则心为所累虽
欲勉强以正之亦不可得而正矣故欲正心者必先
有以诚其意若夫(音扶)知则心之神明妙众理而宰万
物者也人莫不有而或不能使其表里洞然无所不
尽则隐微之间真妄错杂虽欲勉强以诚之亦不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3a 页 WYG0205-0058c.png
得而诚矣故欲诚意者必先有以致其知致者推致
之谓如丧致乎哀之致言推之而至于尽也(朱子曰神是恁
地精彩明是恁地光明○道理固本有用知方发得出来所以谓之妙众理妙犹言能运用众理也运用
字有病故只下得妙字○问宰是主宰之宰宰制之宰曰主便是宰宰便是制○问知如何宰物曰无所
知学则不足以宰制万物要宰制他也须要知觉○心之为物至虚至灵神妙不测常为一身之主以提
万事之纲而不可有顷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觉而驰骛飞扬以徇物欲于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
无纲虽其俯仰顾盼之间盖巳不自觉其身之所在○黄氏曰理是不动底物不著妙字如何发得许多
理出来○陈氏曰致知言表里洞然以心之内外而言知不致则无以识是非善恶之真将从何而趋从
之谓如丧致乎哀之致言推之而至于尽也(朱子曰神是恁
地精彩明是恁地光明○道理固本有用知方发得出来所以谓之妙众理妙犹言能运用众理也运用
字有病故只下得妙字○问宰是主宰之宰宰制之宰曰主便是宰宰便是制○问知如何宰物曰无所
知学则不足以宰制万物要宰制他也须要知觉○心之为物至虚至灵神妙不测常为一身之主以提
万事之纲而不可有顷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觉而驰骛飞扬以徇物欲于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
无纲虽其俯仰顾盼之间盖巳不自觉其身之所在○黄氏曰理是不动底物不著妙字如何发得许多
理出来○陈氏曰致知言表里洞然以心之内外而言知不致则无以识是非善恶之真将从何而趋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3b 页 WYG0205-0058d.png
何而舍必有错认人欲作天理而不自觉者○三山陈氏曰欲意之诚而不始于致知则有善否未明而
误于所向者多矣推之而至于尽有所用力之辞○玉溪卢氏曰心之神明即所得于天而虚灵不昩者
也心固具众理而应事物所以妙众理而宰事物者非心之神明乎其表与里洞然无不尽则心之用与
体无不明矣神明字与虚灵字相为表里虚主理言灵兼气言先言虚后言灵见心之体不离用神兼气
言明主理言先言神后言明见心之用不离体○新安陈氏曰心本神明之物知又心之所以神明者惟
神明所以妙也)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
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人莫不知而或不能使其精
粗隐显究极无馀则理所未穷知必有蔽虽欲勉强
误于所向者多矣推之而至于尽有所用力之辞○玉溪卢氏曰心之神明即所得于天而虚灵不昩者
也心固具众理而应事物所以妙众理而宰事物者非心之神明乎其表与里洞然无不尽则心之用与
体无不明矣神明字与虚灵字相为表里虚主理言灵兼气言先言虚后言灵见心之体不离用神兼气
言明主理言先言神后言明见心之用不离体○新安陈氏曰心本神明之物知又心之所以神明者惟
神明所以妙也)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
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人莫不知而或不能使其精
粗隐显究极无馀则理所未穷知必有蔽虽欲勉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4a 页 WYG0205-0059a.png
以致之亦不可得而致矣(朱子曰所当然之则如君之仁臣之敬所以然之故
如君何故用仁臣何故用敬如君之所以仁盖君是个主脑百姓人民皆属他管他自是用仁爱非说是
为君了不得巳以仁爱行之自是合如此若天使之然又如父之所以慈子之所以孝盖父子本同一气
只是一人之身分成两个其恩爱相属自有不期然而然者其他大伦皆然皆天理使之如此岂容强为
哉○玉溪卢氏曰粗也显也即事物当然之则也精也隐也即事物所以然之故也○新安陈氏曰所当
然之则理之实处所以然之故乃其上一层理之源头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
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见书
舜典)言穷之而至其极也(括苍叶氏曰但能随事观理尽与理会卒之天下事物之
如君何故用仁臣何故用敬如君之所以仁盖君是个主脑百姓人民皆属他管他自是用仁爱非说是
为君了不得巳以仁爱行之自是合如此若天使之然又如父之所以慈子之所以孝盖父子本同一气
只是一人之身分成两个其恩爱相属自有不期然而然者其他大伦皆然皆天理使之如此岂容强为
哉○玉溪卢氏曰粗也显也即事物当然之则也精也隐也即事物所以然之故也○新安陈氏曰所当
然之则理之实处所以然之故乃其上一层理之源头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
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见书
舜典)言穷之而至其极也(括苍叶氏曰但能随事观理尽与理会卒之天下事物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4b 页 WYG0205-0059b.png
理不惟知得一件两件若隐若显盖将无所不知矣一事一物之间不唯知得一分两分若精若粗盖将
无所不知矣)此大学之条目圣贤相传所以教人为学之
次第至为纤悉然汉魏以来诸儒之论未闻有及之
者至唐韩子(名愈字退之)乃能援(音袁)以为说而见(形甸反)于
原道之篇则庶几其有闻矣然其言极于正心诚意
而无曰致知格物云者则是不探(音贪)其端而骤语其
次亦未免于择焉不精语焉不详之病矣何乃以是
而议荀扬哉(韩文集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赵人也
无所不知矣)此大学之条目圣贤相传所以教人为学之
次第至为纤悉然汉魏以来诸儒之论未闻有及之
者至唐韩子(名愈字退之)乃能援(音袁)以为说而见(形甸反)于
原道之篇则庶几其有闻矣然其言极于正心诚意
而无曰致知格物云者则是不探(音贪)其端而骤语其
次亦未免于择焉不精语焉不详之病矣何乃以是
而议荀扬哉(韩文集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赵人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5a 页 WYG0205-0059c.png
扬子名雄字子云西汉成都人也各有所著之书今传于世○朱子曰原道举大学却不说格物致知苏
氏古史举中庸不获乎上却不说明善诚身这样都是无头学问)○曰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
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何也
曰此覆说上文之意也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
其极而无馀之谓也理之在物者既诣其极而无馀
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诣而无不尽矣知无不尽则
心之所发能一于理而无自欺矣意不自欺则心之
氏古史举中庸不获乎上却不说明善诚身这样都是无头学问)○曰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
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何也
曰此覆说上文之意也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
其极而无馀之谓也理之在物者既诣其极而无馀
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诣而无不尽矣知无不尽则
心之所发能一于理而无自欺矣意不自欺则心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5b 页 WYG0205-0059d.png
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矣心得其正则身之所处
(上声)不至陷于所偏而无不脩矣身无不脩则推之天
下国家亦举而措之耳岂外此而求之智谋功利之
末哉曰篇首之言明明德以新民为对则固专以自
明为言矣后段于平天下者复(扶又反)以明明德言之
则似新民之事亦在其中何其言之不一而辨之不
明邪曰篇首三言者大学之纲领也而以其宾主对
待先后次第言之则明明德者又三言之纲领也至
(上声)不至陷于所偏而无不脩矣身无不脩则推之天
下国家亦举而措之耳岂外此而求之智谋功利之
末哉曰篇首之言明明德以新民为对则固专以自
明为言矣后段于平天下者复(扶又反)以明明德言之
则似新民之事亦在其中何其言之不一而辨之不
明邪曰篇首三言者大学之纲领也而以其宾主对
待先后次第言之则明明德者又三言之纲领也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6a 页 WYG0205-0060a.png
此后段然后极其体用之全而一言以举之以见(形甸
反)夫(音扶)天下虽大而吾心之体无不该事物虽多而
吾心之用无不贯盖必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
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馀此又言之序也(陈氏曰天下事
物无一之不格幽明巨细有以洞灼其表里其知之至也莹万理于胸中是极其所真是而不可移非极
其所真非而不容易善极其本之所由来而无不彻恶极其几之所从起而无少遁物果格知果至由是
而往则意极其诚而无一念之或欺心极其正而无一息之不存身极其脩而无一动之或偏矣此书首
三言固当无所不尽而所谓明明德者又通为一篇之统体又曰体具于方寸之间万理无所不备而无
反)夫(音扶)天下虽大而吾心之体无不该事物虽多而
吾心之用无不贯盖必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
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馀此又言之序也(陈氏曰天下事
物无一之不格幽明巨细有以洞灼其表里其知之至也莹万理于胸中是极其所真是而不可移非极
其所真非而不容易善极其本之所由来而无不彻恶极其几之所从起而无少遁物果格知果至由是
而往则意极其诚而无一念之或欺心极其正而无一息之不存身极其脩而无一动之或偏矣此书首
三言固当无所不尽而所谓明明德者又通为一篇之统体又曰体具于方寸之间万理无所不备而无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6b 页 WYG0205-0060b.png
一物能出乎是理之外用发于方寸之间万事无所不贯而无一理不行乎其事之中此心之所以为妙
○玉溪卢氏曰言明明德与新民对则大学之体用犹二言明明德于天下则大学之体用非二矣吾心
之体即明德之虚而具众理者也吾心之用即明德之灵而应万事者也能析之极其精而不乱则知吾
心之用无不贯矣能合之尽其大而无馀则知吾心之体无不该矣不析之而遽欲合之则有虚空恍惚
之病徒析之而不能合之则有支离破碎之病必析之极其精然后合之尽其大此二句其义无穷真西
山尝诵此而继之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又继之曰吾道一以贯之其旨深矣)○曰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何也曰
○玉溪卢氏曰言明明德与新民对则大学之体用犹二言明明德于天下则大学之体用非二矣吾心
之体即明德之虚而具众理者也吾心之用即明德之灵而应万事者也能析之极其精而不乱则知吾
心之用无不贯矣能合之尽其大而无馀则知吾心之体无不该矣不析之而遽欲合之则有虚空恍惚
之病徒析之而不能合之则有支离破碎之病必析之极其精然后合之尽其大此二句其义无穷真西
山尝诵此而继之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又继之曰吾道一以贯之其旨深矣)○曰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何也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7a 页 WYG0205-0060c.png
此结上文两节之意也以身对天下国家而言则身
为本而天下国家为末以家对国与天下而言则其
理虽未尝不一然其厚薄之分亦不容无等差(楚宜反)
矣故不能格物致知以诚意正心而脩其身则本必
乱而末不可治不亲其亲不长(上声下同)其长则所厚者
薄而无以及人之亲长此皆必然之理也孟子所谓
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其言盖亦本于此云(三山陈氏曰脩
身者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积也不如是则身不可脩身之不脩则其本乱矣本之既乱如国家何事
为本而天下国家为末以家对国与天下而言则其
理虽未尝不一然其厚薄之分亦不容无等差(楚宜反)
矣故不能格物致知以诚意正心而脩其身则本必
乱而末不可治不亲其亲不长(上声下同)其长则所厚者
薄而无以及人之亲长此皆必然之理也孟子所谓
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其言盖亦本于此云(三山陈氏曰脩
身者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积也不如是则身不可脩身之不脩则其本乱矣本之既乱如国家何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7b 页 WYG0205-0060d.png
父母而不能孝事兄长而不能弟则是于其所厚者薄矣所厚者犹薄奚望其亲天下之亲长天下之长
哉)○曰治国平天下者天子诸侯之事也卿大夫以
下盖无与(音预)焉今大学之教乃例以明明德于天下
为言岂不为思出其位犯非其分(去声)而何以得为(如字)
为(去声)巳之学哉曰天之明命有生之所同得非有我
之得私也是以君子之心豁(呼括反)然大公其视天下
无一物而非吾心之所当爱无一事而非吾职之所
当为虽或势在匹夫之贱而所以尧舜其君尧舜其
哉)○曰治国平天下者天子诸侯之事也卿大夫以
下盖无与(音预)焉今大学之教乃例以明明德于天下
为言岂不为思出其位犯非其分(去声)而何以得为(如字)
为(去声)巳之学哉曰天之明命有生之所同得非有我
之得私也是以君子之心豁(呼括反)然大公其视天下
无一物而非吾心之所当爱无一事而非吾职之所
当为虽或势在匹夫之贱而所以尧舜其君尧舜其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8a 页 WYG0205-0061a.png
民者亦未尝不在其分(去声)内也又况大学之教乃为
(去声)天子之元子众子公侯卿大夫士之适(音的)子与国
之俊选(去声)而设是皆将有天下国家之责而不可辞
者则其所以素教而预养之者安得不以天下国家
为已事之当然而预求有以正其本清其源哉后世
教学不明为人君父者虑不足以及此而苟循于目
前是以天下之治(去声)日常少乱日常多而败国之君
亡家之主常接迹于当世亦可悲矣论者不此之监
(去声)天子之元子众子公侯卿大夫士之适(音的)子与国
之俊选(去声)而设是皆将有天下国家之责而不可辞
者则其所以素教而预养之者安得不以天下国家
为已事之当然而预求有以正其本清其源哉后世
教学不明为人君父者虑不足以及此而苟循于目
前是以天下之治(去声)日常少乱日常多而败国之君
亡家之主常接迹于当世亦可悲矣论者不此之监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8b 页 WYG0205-0061b.png
而反以圣法为疑亦独何哉大抵以学者而视天下
之事以为巳事之所当然而为之则虽甲兵钱榖笾
豆有司之事皆为(去声)已也以其可以求知于世而为
之则虽割股庐墓弊车羸(力为反)马亦为(去声下同)人耳善
乎张子敬夫之言曰(张子名栻字敬夫号南轩广汉人乃朱子同志之友也)为
已者无所为而然者也此其语意之深切盖有前贤
所未发者学者以是而日自省(悉井反)焉则有以察乎
善利之间而无毫釐之差矣(问为巳为人一条朱子曰这须要自看如一日
之事以为巳事之所当然而为之则虽甲兵钱榖笾
豆有司之事皆为(去声)已也以其可以求知于世而为
之则虽割股庐墓弊车羸(力为反)马亦为(去声下同)人耳善
乎张子敬夫之言曰(张子名栻字敬夫号南轩广汉人乃朱子同志之友也)为
已者无所为而然者也此其语意之深切盖有前贤
所未发者学者以是而日自省(悉井反)焉则有以察乎
善利之间而无毫釐之差矣(问为巳为人一条朱子曰这须要自看如一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9a 页 WYG0205-0061c.png
之间小事大事只道我合当做便如此做这便是无所为如读书只道自家合当如此读合当如此理会
身巳才说要人知便是有所为如世上人才读书便安排这个好做时文此又为人之甚者○如甲兵钱
榖笾豆有司到当自家理会便理会不是为别人了理会如割股庐墓一是不忍其亲之病一是不忍其
亲之死这都是为已者若因要人知了去恁地便是为人○问割股事如何曰割股固自不是若诚心为
之不求人知亦庶几今有以此要誉者○南轩此言扩前圣所未发而同于孟子性善养气之功者欤)
○曰子谓正经盖夫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去声后凡
言传文经传之类皆同)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何以知其然
也曰正经辞约而理备言近而指远非圣人不能及
身巳才说要人知便是有所为如世上人才读书便安排这个好做时文此又为人之甚者○如甲兵钱
榖笾豆有司到当自家理会便理会不是为别人了理会如割股庐墓一是不忍其亲之病一是不忍其
亲之死这都是为已者若因要人知了去恁地便是为人○问割股事如何曰割股固自不是若诚心为
之不求人知亦庶几今有以此要誉者○南轩此言扩前圣所未发而同于孟子性善养气之功者欤)
○曰子谓正经盖夫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去声后凡
言传文经传之类皆同)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何以知其然
也曰正经辞约而理备言近而指远非圣人不能及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19b 页 WYG0205-0061d.png
也然以其无他左(佐同)验且意其或出于古昔先民之
言也故疑之而不敢质至于传文或引曾子之言而
又多与中庸孟子者合则知其成于曾氏门人之手
而子思以授孟子无疑也盖中庸之所谓明善即格
物致知之功其曰诚身即诚意正心脩身之效也孟
子之所谓知性者物格也尽心者知至也存心养性
脩身者诚意正心脩身也(朱子曰知性者物格也物字对性字尽心者知至也
知字对心字○物理之极处无不到知性也吾心之所知无不尽尽心也)其他如谨独之
言也故疑之而不敢质至于传文或引曾子之言而
又多与中庸孟子者合则知其成于曾氏门人之手
而子思以授孟子无疑也盖中庸之所谓明善即格
物致知之功其曰诚身即诚意正心脩身之效也孟
子之所谓知性者物格也尽心者知至也存心养性
脩身者诚意正心脩身也(朱子曰知性者物格也物字对性字尽心者知至也
知字对心字○物理之极处无不到知性也吾心之所知无不尽尽心也)其他如谨独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0a 页 WYG0205-0062a.png
云不慊(口簟口劫二反)之说义利之分恒言之序(新安倪氏曰孟子云
人有常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常言之序也)亦无不吻
(武粉反又音泯)合焉者故程子以为孔氏之遗书学者之先
务而论孟犹处(上声)其次焉亦可见矣曰程子之先是
书而后论孟又且不及乎中庸何也曰是书垂世立
教之大典通为(去声)天下后世而言者也论孟应机接
物之微言或因一时一事而发者也是以是书之规
模虽大然其首尾该备而纲领可寻节目分明而工
人有常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常言之序也)亦无不吻
(武粉反又音泯)合焉者故程子以为孔氏之遗书学者之先
务而论孟犹处(上声)其次焉亦可见矣曰程子之先是
书而后论孟又且不及乎中庸何也曰是书垂世立
教之大典通为(去声)天下后世而言者也论孟应机接
物之微言或因一时一事而发者也是以是书之规
模虽大然其首尾该备而纲领可寻节目分明而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0b 页 WYG0205-0062b.png
夫有序无非切于学者之日用论孟之为(去声)人虽切
然而问者非一人记者非一手或先后浅深之无序
或抑杨进退之不齐其间盖有非初学日用之所及
者此程子所以先是书后论孟盖以其难易(去声下同)缓
急言之而非以圣人之言为有优劣也至于中庸则
又圣门传授极致之言尤非后学之所易得而闻者
故程子之教未遽及之岂不又以为论孟既通然后
可以及此乎盖不先乎大学无以提挈纲领而尽论
然而问者非一人记者非一手或先后浅深之无序
或抑杨进退之不齐其间盖有非初学日用之所及
者此程子所以先是书后论孟盖以其难易(去声下同)缓
急言之而非以圣人之言为有优劣也至于中庸则
又圣门传授极致之言尤非后学之所易得而闻者
故程子之教未遽及之岂不又以为论孟既通然后
可以及此乎盖不先乎大学无以提挈纲领而尽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1a 页 WYG0205-0062c.png
孟之精微不参之论孟无以融贯会通而极中庸之
归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本(尽性也)
经纶大经(立教也)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哉以是
观之则务讲学者固不可不急于四书而读四书者
又不可不先于大学亦巳明矣今之教者乃或弃此
不务而反以他说先焉其不溺于虚空流于功利而
得罪于圣门者几(平声)希矣
或问一章而下以至三章之半郑本元在没世不忘之
归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本(尽性也)
经纶大经(立教也)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哉以是
观之则务讲学者固不可不急于四书而读四书者
又不可不先于大学亦巳明矣今之教者乃或弃此
不务而反以他说先焉其不溺于虚空流于功利而
得罪于圣门者几(平声)希矣
或问一章而下以至三章之半郑本元在没世不忘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1b 页 WYG0205-0062d.png
下而程子乃以次于此谓知之至也之文子独何以
知其不然而遂以为传之首章也曰以经统传以传
附经则其次第可知而二说之不然审矣○曰然则
其曰克明德者何也曰此言文王能明其德也盖人
莫不知德之当明而欲明之然气禀拘之于前物欲
蔽之于后是以虽欲明之而有不克也文王之心浑
(上声)然天理亦无待于克之而自明矣然犹云尔者亦
见其独能明之而他人不能又以见夫(音扶)未能明者
知其不然而遂以为传之首章也曰以经统传以传
附经则其次第可知而二说之不然审矣○曰然则
其曰克明德者何也曰此言文王能明其德也盖人
莫不知德之当明而欲明之然气禀拘之于前物欲
蔽之于后是以虽欲明之而有不克也文王之心浑
(上声)然天理亦无待于克之而自明矣然犹云尔者亦
见其独能明之而他人不能又以见夫(音扶)未能明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2a 页 WYG0205-0063a.png
之不可不致其克之之功也(问克明德克能也或问中却作能致其克之之
功又似克治之克如何朱子曰此克字虽训能字然克字重是他人不能而文王独能之若只作能明德
语意便都弱了凡字有文义一般而声响顿异如云克宅心克明德之类可见○人所以不能明其德者
何哉盖气偏而失之太刚则有所不克气偏而失之太柔则有所不克声色之欲蔽之则有所不克货利
之欲蔽之则有所不克不独此耳凡有一毫之偏蔽得以害之则有所不克唯文王无气禀物欲之偏蔽
故能有以胜之而无疑○西山真氏曰明德人所同有其所以为圣愚之分者但以克明与不能明之异
尔常人所以不能明者一则以气禀昏弱之故二则以物欲蔽塞之故虽是蔽塞之馀若一旦悔悟欲自
明其德亦无不可者患在自暴自弃而不肯为耳○格庵赵氏曰文王自诚而明者故其心浑然天理表
功又似克治之克如何朱子曰此克字虽训能字然克字重是他人不能而文王独能之若只作能明德
语意便都弱了凡字有文义一般而声响顿异如云克宅心克明德之类可见○人所以不能明其德者
何哉盖气偏而失之太刚则有所不克气偏而失之太柔则有所不克声色之欲蔽之则有所不克货利
之欲蔽之则有所不克不独此耳凡有一毫之偏蔽得以害之则有所不克唯文王无气禀物欲之偏蔽
故能有以胜之而无疑○西山真氏曰明德人所同有其所以为圣愚之分者但以克明与不能明之异
尔常人所以不能明者一则以气禀昏弱之故二则以物欲蔽塞之故虽是蔽塞之馀若一旦悔悟欲自
明其德亦无不可者患在自暴自弃而不肯为耳○格庵赵氏曰文王自诚而明者故其心浑然天理表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2b 页 WYG0205-0063b.png
里澄莹不待克之而自明若大贤而下未能如文王则不可无克之之功矣)○曰顾諟天
之明命何也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人之明德非
他也即天之所以命我而至善之所存也是其全体
大用盖无时而不发见(形甸反)于日用之间(陈氏曰于寂然不动
之时则合万殊为一本而浑然之全体常昭融于方寸之间及感而遂通之际则散一本为万殊而纵横
曲直莫非大用之所流行矣又曰天理本体常生生而无一息之巳而其大用亦无一息不流行乎日用
之间)人惟不察于此是以汨(音骨)于人欲而不知所以自
明常目在之而真若见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成性
之明命何也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人之明德非
他也即天之所以命我而至善之所存也是其全体
大用盖无时而不发见(形甸反)于日用之间(陈氏曰于寂然不动
之时则合万殊为一本而浑然之全体常昭融于方寸之间及感而遂通之际则散一本为万殊而纵横
曲直莫非大用之所流行矣又曰天理本体常生生而无一息之巳而其大用亦无一息不流行乎日用
之间)人惟不察于此是以汨(音骨)于人欲而不知所以自
明常目在之而真若见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成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3a 页 WYG0205-0063c.png
存存而道义出矣(问如何是体如何是用朱子曰体与用不相离且如身是体要起行
去便是用赤子匍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只此一端体用便可见如喜怒哀乐是用所以喜怒哀
乐是体○若见其参前倚衡此岂有物可见但凡人不知省察常行日用每与是德相忘亦不自知其有
是也今所谓顾諟者只是心里常常存著此理一出言一行事皆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初岂实有一
物之可见其形象耶○问成性存存道义出矣何如曰天之所命我之所得于已只是一个道理人只要
存得这些在这里才存得在这里则事君必会忠事亲必会孝见孺子入井则怵惕之心便发见穿窬之
类则羞恶之心便发合恭敬处便自然会恭敬合辞逊处便自然会辞逊须要常存得此心则便见得此
性发出底都是道理若不存得这些待做出那个会合道理○西山真氏曰成性者言天之与我者自有
去便是用赤子匍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只此一端体用便可见如喜怒哀乐是用所以喜怒哀
乐是体○若见其参前倚衡此岂有物可见但凡人不知省察常行日用每与是德相忘亦不自知其有
是也今所谓顾諟者只是心里常常存著此理一出言一行事皆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初岂实有一
物之可见其形象耶○问成性存存道义出矣何如曰天之所命我之所得于已只是一个道理人只要
存得这些在这里才存得在这里则事君必会忠事亲必会孝见孺子入井则怵惕之心便发见穿窬之
类则羞恶之心便发合恭敬处便自然会恭敬合辞逊处便自然会辞逊须要常存得此心则便见得此
性发出底都是道理若不存得这些待做出那个会合道理○西山真氏曰成性者言天之与我者自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3b 页 WYG0205-0063d.png
浑成之性如俗言见成浑沦之物是也我但当存之又存不令顷刻失之则天下之道义皆从此出道义
如事君忠事亲孝之类○玉溪卢氏曰天地之中太极是巳天之命我此也我之明德此也谓之至善亦
此也道者体义者用成性存存而道义出则明德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曰克明峻德
何也曰言尧能明其大德也(朱子曰人之为德未尝不明而其明之为体亦
未尝不大但人自有以昏之是以既不能明而又自陷于一物之小唯尧为能明其大德而无昏暗狭小
之累是则所谓止于至善○玉溪卢氏曰能明其大德只是明明德到十分尽处非明德之外有峻德也)
○曰是三者固皆自明之事也然其言之亦有序乎
曰康诰通言明德而已太甲则明天之未始不为人
如事君忠事亲孝之类○玉溪卢氏曰天地之中太极是巳天之命我此也我之明德此也谓之至善亦
此也道者体义者用成性存存而道义出则明德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曰克明峻德
何也曰言尧能明其大德也(朱子曰人之为德未尝不明而其明之为体亦
未尝不大但人自有以昏之是以既不能明而又自陷于一物之小唯尧为能明其大德而无昏暗狭小
之累是则所谓止于至善○玉溪卢氏曰能明其大德只是明明德到十分尽处非明德之外有峻德也)
○曰是三者固皆自明之事也然其言之亦有序乎
曰康诰通言明德而已太甲则明天之未始不为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4a 页 WYG0205-0064a.png
而人之未始不为天也帝典则专言成德之事而极
其大焉其言之浅深亦略有序矣(问天未始不为人而人未始不为天
何也朱子曰只是言人性本无不善而其日用之间莫不有当然之则所谓天理也人若每事做得是则
便合天理天人本一理若理会得此意则天何尝大人何尝小也○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
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凡语言动作视听皆天也顾是常要看得光明灿烂照在目前○黄氏曰本文
三引书乃断章取义以明经文明明德之意其言之序则自浅而深最为有用克明德者泛言之曰顾諟
则言明之之功曰明命则言明德之故次之曰峻德加一峻字则又见明德之极乃所谓止于至善者也)
或问盘之有铭何也曰盘者常用之器铭者自警之辞
其大焉其言之浅深亦略有序矣(问天未始不为人而人未始不为天
何也朱子曰只是言人性本无不善而其日用之间莫不有当然之则所谓天理也人若每事做得是则
便合天理天人本一理若理会得此意则天何尝大人何尝小也○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
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凡语言动作视听皆天也顾是常要看得光明灿烂照在目前○黄氏曰本文
三引书乃断章取义以明经文明明德之意其言之序则自浅而深最为有用克明德者泛言之曰顾諟
则言明之之功曰明命则言明德之故次之曰峻德加一峻字则又见明德之极乃所谓止于至善者也)
或问盘之有铭何也曰盘者常用之器铭者自警之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4b 页 WYG0205-0064b.png
也古之圣贤兢兢业业固无时而不戒谨恐惧然犹
恐其有所怠忽而或忘之也是以于其常用之器各
因其事而刻铭以致戒焉欲其常接乎目每警乎心
而不至于忽忘也曰然则沐浴之盘而其所刻之辞
如此何也曰人之有是德犹其有是身也德之本明
犹其身之本洁也德之明而利欲昏之犹身之洁而
尘垢(音苟)污(音乌又去声)之也一旦存养省(悉井反)察之功真
有以去(上声下同)其前日利欲之昏而日新焉则亦犹其
恐其有所怠忽而或忘之也是以于其常用之器各
因其事而刻铭以致戒焉欲其常接乎目每警乎心
而不至于忽忘也曰然则沐浴之盘而其所刻之辞
如此何也曰人之有是德犹其有是身也德之本明
犹其身之本洁也德之明而利欲昏之犹身之洁而
尘垢(音苟)污(音乌又去声)之也一旦存养省(悉井反)察之功真
有以去(上声下同)其前日利欲之昏而日新焉则亦犹其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5a 页 WYG0205-0064c.png
疏(平声)瀹(音药)澡(音早)雪而有以去其前日尘垢之污也然
既新矣而所以新之之功不继则利欲之交将复(扶又
反下同)有如前日之昏犹既洁矣而所以洁之之功不
继则尘垢之集将复有如前日之污也故必因其巳
新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使其存养省察之功无少
间断(间去声断徒玩反后凡二字相连者并同)则明德常明而不复为利
欲之昏亦如人之一日沐浴而日日沐浴又无日而
不沐浴使其疏瀹澡雪之功无少间断则身常洁清
既新矣而所以新之之功不继则利欲之交将复(扶又
反下同)有如前日之昏犹既洁矣而所以洁之之功不
继则尘垢之集将复有如前日之污也故必因其巳
新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使其存养省察之功无少
间断(间去声断徒玩反后凡二字相连者并同)则明德常明而不复为利
欲之昏亦如人之一日沐浴而日日沐浴又无日而
不沐浴使其疏瀹澡雪之功无少间断则身常洁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5b 页 WYG0205-0064d.png
而不复为旧染之污也昔成汤所以反之而至于圣
者正惟有得于此故称其德者有曰不迩声色不殖
(承职反)货利又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有曰从諌弗咈
(音佛)改过不吝又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此皆足
以见其日新之实至于所谓圣敬日跻(笺西反)云者则
其言愈约而意愈切矣(跻升也圣人能敬其德日愈升于高明也)然本汤
之所以得此又其学于伊尹而有发焉故伊尹自谓
与汤咸有一德而于复(如字)政太甲之初复(扶又反下同)以
者正惟有得于此故称其德者有曰不迩声色不殖
(承职反)货利又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有曰从諌弗咈
(音佛)改过不吝又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此皆足
以见其日新之实至于所谓圣敬日跻(笺西反)云者则
其言愈约而意愈切矣(跻升也圣人能敬其德日愈升于高明也)然本汤
之所以得此又其学于伊尹而有发焉故伊尹自谓
与汤咸有一德而于复(如字)政太甲之初复(扶又反下同)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6a 页 WYG0205-0065a.png
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为丁宁之戒盖于是时太甲方
且自怨自艾(音乂)于桐处(上声)仁迁义而归是亦所谓苟
日新者故复推其尝以告于汤者告之欲其日进乎
此无所间断而有以继其烈祖之成德也其意亦深
切矣(朱子曰成汤工夫全在敬字上看来大段是个脩饬底人故当时人说他做工夫处如云以义
以礼不迩不殖等可见日新之功或问中所以详载非说道人不知亦欲学者经心耳○格庵赵氏曰尘
垢之污其害浅利欲之昏其害深尘垢之污人知求以去之而利欲之昏则不知所以去之唯圣人则以
为德之不可不新甚于身之不可不洁也且人之洁身也既知疏瀹澡雪以去前日尘垢之污矣然其洁
且自怨自艾(音乂)于桐处(上声)仁迁义而归是亦所谓苟
日新者故复推其尝以告于汤者告之欲其日进乎
此无所间断而有以继其烈祖之成德也其意亦深
切矣(朱子曰成汤工夫全在敬字上看来大段是个脩饬底人故当时人说他做工夫处如云以义
以礼不迩不殖等可见日新之功或问中所以详载非说道人不知亦欲学者经心耳○格庵赵氏曰尘
垢之污其害浅利欲之昏其害深尘垢之污人知求以去之而利欲之昏则不知所以去之唯圣人则以
为德之不可不新甚于身之不可不洁也且人之洁身也既知疏瀹澡雪以去前日尘垢之污矣然其洁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6b 页 WYG0205-0065b.png
之之功不继则尘垢复集将又如前日之污故必日加疏瀹澡雪之功无少间断而后其身常洁而不污
况欲去利欲之昏而复本然之明则存养省察之功其可一日而有间断哉○玉溪卢氏曰不迩声色等
八句是敬之目圣敬日跻一句是敬之纲合而言之即顾諟明命之事也)其后周之武王
践阼(存故反)之初受师尚父丹书之戒曰(尚父太公望吕氏详见孟
子离娄上篇)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
义者凶(问从字意朱子曰从顺也敬便立起怠便放倒以理从事是义不以理从事便是欲这处
敬与义是个体用○须是将敬来做本领涵养得贯通时才敬以直内便义以方外义便有敬敬便有义
如居仁便由义由义便居仁敬者守于此而勿失之谓义者施于彼而合宜之谓○西山真氏曰武王之
况欲去利欲之昏而复本然之明则存养省察之功其可一日而有间断哉○玉溪卢氏曰不迩声色等
八句是敬之目圣敬日跻一句是敬之纲合而言之即顾諟明命之事也)其后周之武王
践阼(存故反)之初受师尚父丹书之戒曰(尚父太公望吕氏详见孟
子离娄上篇)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
义者凶(问从字意朱子曰从顺也敬便立起怠便放倒以理从事是义不以理从事便是欲这处
敬与义是个体用○须是将敬来做本领涵养得贯通时才敬以直内便义以方外义便有敬敬便有义
如居仁便由义由义便居仁敬者守于此而勿失之谓义者施于彼而合宜之谓○西山真氏曰武王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7a 页 WYG0205-0065c.png
始践阼也访丹书于太公可谓急于闻道者矣而太公望所告不出敬与义之一言盖敬则万善俱立怠
则万善俱废义则理为之主欲则物为之主上古圣人巳致谨于此矣武王闻之若汤之戒惧而铭之器
物以自警焉盖恐斯须不存而怠与欲得乘其隙也○新安陈氏曰敬义对言其理甚精孔子于坤文言
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实自此发)退而于其几席觞豆刀剑户牖莫
不铭焉盖闻汤之风而兴起者今其遗语尚幸颇见
(形甸反)于礼书愿治(去声)之君志学之士皆不可以莫之
考也(张氏存中曰大戴礼武王践阼篇武王践阼三日召师尚父而问焉曰黄帝颛帝之道可得而
见与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师尚父奉书而入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
则万善俱废义则理为之主欲则物为之主上古圣人巳致谨于此矣武王闻之若汤之戒惧而铭之器
物以自警焉盖恐斯须不存而怠与欲得乘其隙也○新安陈氏曰敬义对言其理甚精孔子于坤文言
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实自此发)退而于其几席觞豆刀剑户牖莫
不铭焉盖闻汤之风而兴起者今其遗语尚幸颇见
(形甸反)于礼书愿治(去声)之君志学之士皆不可以莫之
考也(张氏存中曰大戴礼武王践阼篇武王践阼三日召师尚父而问焉曰黄帝颛帝之道可得而
见与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师尚父奉书而入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7b 页 WYG0205-0065d.png
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而为戒
书于席四端为铭焉铭曰安乐必敬无行可悔一反一侧亦不可不志殷监不远视尔所代鉴铭曰见尔
前虑尔后盘铭曰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楹铭曰毋曰胡残其祸
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牖铭曰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剑铭曰
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倍与背同铭凡十有四今摘其辞义之易知者于此)曰
此言新民其引此何也曰此自其本而言之盖以是
为自新之至而新民之端也○曰康诰之言作新民
何也曰武王之封康叔也以商之馀民染纣污俗而
书于席四端为铭焉铭曰安乐必敬无行可悔一反一侧亦不可不志殷监不远视尔所代鉴铭曰见尔
前虑尔后盘铭曰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楹铭曰毋曰胡残其祸
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牖铭曰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剑铭曰
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倍与背同铭凡十有四今摘其辞义之易知者于此)曰
此言新民其引此何也曰此自其本而言之盖以是
为自新之至而新民之端也○曰康诰之言作新民
何也曰武王之封康叔也以商之馀民染纣污俗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8a 页 WYG0205-0066a.png
失其本心也故作康诰之书而告之以此欲其有以
鼓舞而作兴之使之振奋踊跃以去(上声)其恶而迁于
善舍(上声)其旧而进乎新也然此岂声色号令之所及
哉亦自新而已矣曰孔氏小序以康诰为成王周公
之书而子以武王言之何也曰此五峰胡氏之说也
(胡氏名宏字仁仲建安人文定公安国之子也其说见皇王大纪)盖尝因而考之其
曰朕弟寡兄云者皆为武王之自言乃得事理之实
而其他证亦多小序之言不足深信于此可见然非
鼓舞而作兴之使之振奋踊跃以去(上声)其恶而迁于
善舍(上声)其旧而进乎新也然此岂声色号令之所及
哉亦自新而已矣曰孔氏小序以康诰为成王周公
之书而子以武王言之何也曰此五峰胡氏之说也
(胡氏名宏字仁仲建安人文定公安国之子也其说见皇王大纪)盖尝因而考之其
曰朕弟寡兄云者皆为武王之自言乃得事理之实
而其他证亦多小序之言不足深信于此可见然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8b 页 WYG0205-0066b.png
此书大义所关故不暇于致详当别为(去声)读书者言
之耳○曰诗之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何也曰言周
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馀年至于文王圣德日新
而民亦丕变(新安陈氏曰此乃推本言之诗无日新丕变意盖承上文日新作新说来)故
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盖民之
视效在君而天之视听在民君德既新则民德必新
民德既新则天命之新亦不旋日矣(问天之视听在民与天视自我
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若有不同如何朱子曰天岂曾有耳目以视听只是自民之视听便是天之视听如
之耳○曰诗之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何也曰言周
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馀年至于文王圣德日新
而民亦丕变(新安陈氏曰此乃推本言之诗无日新丕变意盖承上文日新作新说来)故
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盖民之
视效在君而天之视听在民君德既新则民德必新
民德既新则天命之新亦不旋日矣(问天之视听在民与天视自我
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若有不同如何朱子曰天岂曾有耳目以视听只是自民之视听便是天之视听如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9a 页 WYG0205-0066c.png
帝命文王岂天谆谆然命之只是文王要恁地便是理合恁地便是帝命之也又曰若一件事民人皆以
为是便是天以为是若民人皆归往之便是天命也)○曰所谓君子无所不用
其极者何也曰此结上文诗书之意也盖盘铭言自
新也康诰言新民也文王之诗自新新民之极也故
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即至善之云也用其极者
求其止于是而巳矣(朱子曰观上文三引诗书而此以无所二字总而结之则于自
新新民皆欲用其极可知矣)
或问此引玄鸟之诗何也曰此以民之止于邦畿而明
为是便是天以为是若民人皆归往之便是天命也)○曰所谓君子无所不用
其极者何也曰此结上文诗书之意也盖盘铭言自
新也康诰言新民也文王之诗自新新民之极也故
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即至善之云也用其极者
求其止于是而巳矣(朱子曰观上文三引诗书而此以无所二字总而结之则于自
新新民皆欲用其极可知矣)
或问此引玄鸟之诗何也曰此以民之止于邦畿而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29b 页 WYG0205-0066d.png
物之各有所止也○曰引绵蛮之诗而系以孔子之
言孔子何以有是言也曰此夫子说诗之辞也盖曰
鸟于其欲止之时犹知其当止之处岂可人为万物
之灵而反不如鸟之能知所止而止之乎其所以发
明人当知止之义亦深切矣○曰引文王之诗而继
以君臣父子与国人交之所止何也曰此因圣人之
止以明至善之所在也盖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是以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当止之所但所居之位不同则
言孔子何以有是言也曰此夫子说诗之辞也盖曰
鸟于其欲止之时犹知其当止之处岂可人为万物
之灵而反不如鸟之能知所止而止之乎其所以发
明人当知止之义亦深切矣○曰引文王之诗而继
以君臣父子与国人交之所止何也曰此因圣人之
止以明至善之所在也盖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是以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当止之所但所居之位不同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0a 页 WYG0205-0067a.png
所止之善不一故为人君则其所当止者在于仁为
人臣则其所当止者在于敬为人子则其所当止者
在于孝为人父则其所当止者在于慈与国人交则
其所当止者在于信是皆天理人伦之极致发于人
心之不容巳者而文王之所以为法于天下可传于
后世者亦不能加毫末于是焉但众人类为气禀物
欲之所昏故不能常敬而失其所止唯圣人之心表
里洞然无有一毫之蔽故连续光明自无不敬而所
人臣则其所当止者在于敬为人子则其所当止者
在于孝为人父则其所当止者在于慈与国人交则
其所当止者在于信是皆天理人伦之极致发于人
心之不容巳者而文王之所以为法于天下可传于
后世者亦不能加毫末于是焉但众人类为气禀物
欲之所昏故不能常敬而失其所止唯圣人之心表
里洞然无有一毫之蔽故连续光明自无不敬而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0b 页 WYG0205-0067b.png
止者莫非至善不待知所止而后得所止也(新安陈氏曰学
者必先知所止而后方得所止圣人安于所止则不待先知而后得也)故传引此诗而
历陈所止之实使天下后世得以取法焉学者于此
诚有以见其发于本心之不容已者而缉熙之使其
连续光明无少间断则其敬止之功是亦文王而已
矣诗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正此意也曰子之说诗既以敬止之止为语助之辞
而于此书又以为所止之义何也曰古人引诗断(音短)
者必先知所止而后方得所止圣人安于所止则不待先知而后得也)故传引此诗而
历陈所止之实使天下后世得以取法焉学者于此
诚有以见其发于本心之不容已者而缉熙之使其
连续光明无少间断则其敬止之功是亦文王而已
矣诗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正此意也曰子之说诗既以敬止之止为语助之辞
而于此书又以为所止之义何也曰古人引诗断(音短)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1a 页 WYG0205-0067c.png
章或姑借其辞以明已意未必皆取本文之义也曰
五者之目词约而义该矣子之说乃复(扶又反)有所谓
究其精微之蕴而推类以通之者何其言之衍而不
切耶曰举其德之要而总名之则一言足矣(一言谓一字如
仁字敬字之类)论其所以为是一言者则其始终本末岂一
言之所能尽哉得其名而不得其所以名则仁或流
于姑息敬或堕于阿谀孝或陷父而慈或败子且其
为信亦未必不为尾生白公之为也(庄子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
五者之目词约而义该矣子之说乃复(扶又反)有所谓
究其精微之蕴而推类以通之者何其言之衍而不
切耶曰举其德之要而总名之则一言足矣(一言谓一字如
仁字敬字之类)论其所以为是一言者则其始终本末岂一
言之所能尽哉得其名而不得其所以名则仁或流
于姑息敬或堕于阿谀孝或陷父而慈或败子且其
为信亦未必不为尾生白公之为也(庄子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1b 页 WYG0205-0067d.png
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梁桥也 左传哀公十六年郑人杀子木楚平王太子建也因过谗出奔
而至郑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楚令尹子西曰吾闻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叶公曰叶音摄周仁之
谓信率义之谓勇吾闻胜也好复言言之所许必欲复行不顾道理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复言非信也期
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从使处吴竟音境为白公白楚邑也邑宰僣称公请伐郑子西许之未起师晋人
伐郑楚救之胜怒曰郑人在此雠不远矣胜自厉剑子期之子平见之曰王孙何自厉也曰胜以直闻不
告女音汝庸为直乎将以杀尔父平以告子西子西不悛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许之遂作乱
杀子西子期于朝)又况传之所陈姑以见(形甸反)物各有止之
凡例其于大伦之目犹且阙其二焉苟不推类以通
而至郑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楚令尹子西曰吾闻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叶公曰叶音摄周仁之
谓信率义之谓勇吾闻胜也好复言言之所许必欲复行不顾道理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复言非信也期
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从使处吴竟音境为白公白楚邑也邑宰僣称公请伐郑子西许之未起师晋人
伐郑楚救之胜怒曰郑人在此雠不远矣胜自厉剑子期之子平见之曰王孙何自厉也曰胜以直闻不
告女音汝庸为直乎将以杀尔父平以告子西子西不悛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许之遂作乱
杀子西子期于朝)又况传之所陈姑以见(形甸反)物各有止之
凡例其于大伦之目犹且阙其二焉苟不推类以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2a 页 WYG0205-0068a.png
之则亦何以尽天下之理哉(节齐蔡氏曰所谓得其名而不得其所以名若
细推之如为人君止于仁固同一仁也然仁亦何止一端生之育之固仁也刑之威之亦仁也若执著其
仁之一端不能随处止其仁之所止安得谓止于仁之至善为人臣止于敬固同一敬也然敬亦何止一
端鞠躬尽瘁固敬也陈善闭邪亦敬也若执著其敬之一端不能随处止其敬之所止安得谓止于敬之
至善为人子止于孝固同一孝也然孝亦何止一端先意承志固孝也几谏不违亦孝也若执著其孝之
一端不能随处止其孝之所止安得谓止于孝之至善以至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皆当如此
而又推类以及其馀则凡天下之事无大无小虽千条万绪皆有以知其所当止而无不止于至善矣)
○曰复(扶又反)引淇澳之诗何也曰上言止于至善之
细推之如为人君止于仁固同一仁也然仁亦何止一端生之育之固仁也刑之威之亦仁也若执著其
仁之一端不能随处止其仁之所止安得谓止于仁之至善为人臣止于敬固同一敬也然敬亦何止一
端鞠躬尽瘁固敬也陈善闭邪亦敬也若执著其敬之一端不能随处止其敬之所止安得谓止于敬之
至善为人子止于孝固同一孝也然孝亦何止一端先意承志固孝也几谏不违亦孝也若执著其孝之
一端不能随处止其孝之所止安得谓止于孝之至善以至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皆当如此
而又推类以及其馀则凡天下之事无大无小虽千条万绪皆有以知其所当止而无不止于至善矣)
○曰复(扶又反)引淇澳之诗何也曰上言止于至善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2b 页 WYG0205-0068b.png
理备矣然其所以求之之方与其得之之验则未之
及故又引此诗以发明之也夫(音扶)如切如磋言其所
以讲于学者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如琢如磨言其所
以脩于身者已密而益求其密也此其所以择善固
执(择善即讲学之事固执即脩身之事)日就月将而得止于至善之由
也(朱子曰如切如蹉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既学而犹虑其未至则复讲习讨论以求之犹治
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切是切得一个璞在这里似亦可矣又磋之使至于滑泽这是治骨角者之至善
也既脩而又虑其未至则又省察克治以终之犹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琢是琢得一个璞在这里似
及故又引此诗以发明之也夫(音扶)如切如磋言其所
以讲于学者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如琢如磨言其所
以脩于身者已密而益求其密也此其所以择善固
执(择善即讲学之事固执即脩身之事)日就月将而得止于至善之由
也(朱子曰如切如蹉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既学而犹虑其未至则复讲习讨论以求之犹治
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切是切得一个璞在这里似亦可矣又磋之使至于滑泽这是治骨角者之至善
也既脩而又虑其未至则又省察克治以终之犹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琢是琢得一个璞在这里似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3a 页 WYG0205-0068c.png
亦得矣又磨之使至于精细这是治玉石者之至善也取此以喻君子之止于至善既格物以求知所止
矣又日用力以求得其所止焉○陈氏曰切是穷究事物之理逐件分析有伦有序磋是讲究到纯熟处
道理莹彻所以如切而又磋琢是克去物欲之私使无瑕颣磨是磨砻至那十分纯粹处所以如琢而又
磨○学是知止于至善所在自脩是止于至善所在○西山真氏曰如切如磋道学也主知而言如琢如
磨自脩也主行而言言致知力行当并进也知到十分精处而行处有一分未密亦未得为至善须是知
极其至行亦极其至方谓之至善)恂慄者严敬之存乎中也威仪者
辉光之著乎外也此其所以睟(虽萃反)面盎背施于四
体而为止于至善之验也盛德至善民不能忘盖人
矣又日用力以求得其所止焉○陈氏曰切是穷究事物之理逐件分析有伦有序磋是讲究到纯熟处
道理莹彻所以如切而又磋琢是克去物欲之私使无瑕颣磨是磨砻至那十分纯粹处所以如琢而又
磨○学是知止于至善所在自脩是止于至善所在○西山真氏曰如切如磋道学也主知而言如琢如
磨自脩也主行而言言致知力行当并进也知到十分精处而行处有一分未密亦未得为至善须是知
极其至行亦极其至方谓之至善)恂慄者严敬之存乎中也威仪者
辉光之著乎外也此其所以睟(虽萃反)面盎背施于四
体而为止于至善之验也盛德至善民不能忘盖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3b 页 WYG0205-0068d.png
心之所同然圣人既先得之而其充盛宣著又如此
是以民皆仰之而不能忘也盛德以身之所得而言
也至善以理之所极而言也切磋琢磨求其止于是
而巳矣(问切磋琢磨是学者事而盛德至善乃指圣人言之何也朱子曰后面说得来大非圣人
不能此是连上文文王于缉熙敬止说然圣人也不是插手掉臂做到那处也须学始得如孔子所谓德
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此有甚𦂳要圣人却忧者何故惟其忧之所以为
圣人所谓生而知之者便只是知得此而巳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盛德至善言圣人事
盖浑然一理不可得而分者但以人言则曰德以理言则曰善又不为无辨矣)曰切磋琢磨
是以民皆仰之而不能忘也盛德以身之所得而言
也至善以理之所极而言也切磋琢磨求其止于是
而巳矣(问切磋琢磨是学者事而盛德至善乃指圣人言之何也朱子曰后面说得来大非圣人
不能此是连上文文王于缉熙敬止说然圣人也不是插手掉臂做到那处也须学始得如孔子所谓德
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此有甚𦂳要圣人却忧者何故惟其忧之所以为
圣人所谓生而知之者便只是知得此而巳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盛德至善言圣人事
盖浑然一理不可得而分者但以人言则曰德以理言则曰善又不为无辨矣)曰切磋琢磨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4a 页 WYG0205-0069a.png
何以为学问自脩之别(后列反)也曰骨角脉理可寻而
切磋之功易(去声)所谓始条理之事也玉石浑(上声)全坚
确(克角反)而琢磨之功难所谓终条理之事也(问切磋是始条
理琢磨是终条理终条理较密否朱子曰始终条理都要密讲贯而益讲贯脩饬而益脩饬○问琢磨后
更有瑟僩赫喧何故为终条理之事曰那不是做工夫处是成就后气象自如此○新安陈氏曰此与论
语引诗之意异此以比讲学之先后难易又證之以孟子之始终条理以见二者之当兼尽而不可偏废
也)○曰引烈文之诗而言前王之没世不忘何也曰
贤其贤者闻而知之仰其德业之盛也亲其亲者子
切磋之功易(去声)所谓始条理之事也玉石浑(上声)全坚
确(克角反)而琢磨之功难所谓终条理之事也(问切磋是始条
理琢磨是终条理终条理较密否朱子曰始终条理都要密讲贯而益讲贯脩饬而益脩饬○问琢磨后
更有瑟僩赫喧何故为终条理之事曰那不是做工夫处是成就后气象自如此○新安陈氏曰此与论
语引诗之意异此以比讲学之先后难易又證之以孟子之始终条理以见二者之当兼尽而不可偏废
也)○曰引烈文之诗而言前王之没世不忘何也曰
贤其贤者闻而知之仰其德业之盛也亲其亲者子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4b 页 WYG0205-0069b.png
孙保之思其覆(敷救反)育之恩也(朱子曰如孔子仰文武之德是贤其贤成
康以后思其恩而保其基绪便是亲其亲)乐其乐者舍哺(蒲故反)鼓腹而安
其乐也利其利者耕田凿井而享其利也此皆先王
盛德至善之馀泽故虽已没世而人犹思之愈久而
不能忘也上文之引淇澳以明明德之得所止言之
而发新民之端也此引烈文以新民之得所止言之
而著明明德之效也(朱子曰淇澳言明明德而可以新民以见明明德之极功烈文
因言非独一时民不能忘而后世之民亦不能忘以见新民之极功)○曰淇澳烈文二
康以后思其恩而保其基绪便是亲其亲)乐其乐者舍哺(蒲故反)鼓腹而安
其乐也利其利者耕田凿井而享其利也此皆先王
盛德至善之馀泽故虽已没世而人犹思之愈久而
不能忘也上文之引淇澳以明明德之得所止言之
而发新民之端也此引烈文以新民之得所止言之
而著明明德之效也(朱子曰淇澳言明明德而可以新民以见明明德之极功烈文
因言非独一时民不能忘而后世之民亦不能忘以见新民之极功)○曰淇澳烈文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5a 页 WYG0205-0069c.png
节郑本元在诚意章后而程子置之卒章之中子独
何以知其不然而属(音蜀下同)之此也曰二家所系文意
不属(音烛)故有不得而从者且以所谓道盛德至善没
世不忘者推之则知其当属乎此也
或问听讼一章郑本元在止于信之后正心脩身之前
程子又进而寘之经文之下此谓知之至也之上子
不之从而寘之于此何也曰以传之结语考之则其
为释本末之义可知矣以经之本文乘之则其当属
何以知其不然而属(音蜀下同)之此也曰二家所系文意
不属(音烛)故有不得而从者且以所谓道盛德至善没
世不忘者推之则知其当属乎此也
或问听讼一章郑本元在止于信之后正心脩身之前
程子又进而寘之经文之下此谓知之至也之上子
不之从而寘之于此何也曰以传之结语考之则其
为释本末之义可知矣以经之本文乘之则其当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5b 页 WYG0205-0069d.png
(音蜀)于此可见矣二家之说有未安者故不得而从也
曰然则听讼无讼于明德新民之义何所当也曰圣
人德盛仁熟所以自明者皆极天下之至善故能大
有以畏服其民之心志而使之不敢尽其无实之辞
是以虽其听讼无以异于众人而自无讼之可听盖
巳德既明而民德自新则得其本之明效也或不能
然而欲区区于分争辩讼之间以求新民之效其亦
末矣此传者释经之意也(陈氏曰听讼末也明德本也不能明巳之德而专以
曰然则听讼无讼于明德新民之义何所当也曰圣
人德盛仁熟所以自明者皆极天下之至善故能大
有以畏服其民之心志而使之不敢尽其无实之辞
是以虽其听讼无以异于众人而自无讼之可听盖
巳德既明而民德自新则得其本之明效也或不能
然而欲区区于分争辩讼之间以求新民之效其亦
末矣此传者释经之意也(陈氏曰听讼末也明德本也不能明巳之德而专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6a 页 WYG0205-0070a.png
智能决讼者抑末矣)曰然则其不论夫终始者何也曰古人释
经取其大略未必如是之屑屑也且此章之下有阙
文焉又安知其非本有而并失之也邪
或问此谓知本其一为听讼章之结语则闻命矣其一
郑本元在经文之后此谓知之至也之前而程子以
为衍文何也曰以其复(音福)出而他无所系也曰此谓
知之至也郑本元随此谓知本系于经文之后而下
属(音蜀下同)诚意之前程子则去(上声)其上句之复而附此
经取其大略未必如是之屑屑也且此章之下有阙
文焉又安知其非本有而并失之也邪
或问此谓知本其一为听讼章之结语则闻命矣其一
郑本元在经文之后此谓知之至也之前而程子以
为衍文何也曰以其复(音福)出而他无所系也曰此谓
知之至也郑本元随此谓知本系于经文之后而下
属(音蜀下同)诚意之前程子则去(上声)其上句之复而附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6b 页 WYG0205-0070b.png
句于听讼知本之章以属明德之上是必皆有说矣
子独何据以知其皆不尽然x而有所取舍(上声)于其间
邪曰此无以他求为也考之经文初无再论知本知
至之云者则知属之经后者之不然矣观于听讼之
章既以知本结之而其中间又无知至之说则知再
结听讼者之不然矣且其下文所属明德之章自当
为传文之首又安得以此而先之乎故愚于此皆有
所不能无疑者独程子上句之所删郑氏下文之所
子独何据以知其皆不尽然x而有所取舍(上声)于其间
邪曰此无以他求为也考之经文初无再论知本知
至之云者则知属之经后者之不然矣观于听讼之
章既以知本结之而其中间又无知至之说则知再
结听讼者之不然矣且其下文所属明德之章自当
为传文之首又安得以此而先之乎故愚于此皆有
所不能无疑者独程子上句之所删郑氏下文之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7a 页 WYG0205-0070c.png
属则以经传之次求之而有合焉是以不得而异也
曰然则子何以知其为释知至之结语而又知其上
之当有阙文也曰以文义与下文推之而知其释知
至也以句法推之而知其为结语也以传之例推之
而知其有阙文也○曰此经之序自诚意以下其义
明而传悉矣独其所谓格物致知者字义不明而传
复(扶又反下同)阙焉且为最初用力之地而无复上文语
绪之可寻也子乃自谓取程子之意以补之则程子
曰然则子何以知其为释知至之结语而又知其上
之当有阙文也曰以文义与下文推之而知其释知
至也以句法推之而知其为结语也以传之例推之
而知其有阙文也○曰此经之序自诚意以下其义
明而传悉矣独其所谓格物致知者字义不明而传
复(扶又反下同)阙焉且为最初用力之地而无复上文语
绪之可寻也子乃自谓取程子之意以补之则程子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7b 页 WYG0205-0070d.png
之言何以见其必合于经意而子之言又似不尽出
于程子何邪曰或问于程子曰学何为而可以有觉
也程子曰学莫先于致知能致其知则思日益明至
于久而后有觉尔书所谓思曰睿睿作圣(见周书洪范篇)董
子所谓勉强(上声下同)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正谓此
也(西汉书董仲舒广川人以贤良对策曰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勉强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
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也哉(朱子
曰能致知则思自然明至于久而后有觉是积累之多自有个觉悟时节○格庵赵氏曰知是识其所当
于程子何邪曰或问于程子曰学何为而可以有觉
也程子曰学莫先于致知能致其知则思日益明至
于久而后有觉尔书所谓思曰睿睿作圣(见周书洪范篇)董
子所谓勉强(上声下同)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正谓此
也(西汉书董仲舒广川人以贤良对策曰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勉强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
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也哉(朱子
曰能致知则思自然明至于久而后有觉是积累之多自有个觉悟时节○格庵赵氏曰知是识其所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8a 页 WYG0205-0071a.png
然觉是悟其所以然○玉溪卢氏曰觉者知至之事思曰睿所以致知睿作圣则知至矣勉强学问所以
致知闻见博智益明则知至矣)或问忠信则可勉矣而致知为难柰
何程子曰诚敬固不可以不勉然天下之理不先知
之亦未有能勉以行之者也故大学之序先致知而
后诚意其等有不可躐者苟无圣人之聪明睿知而
徒欲勉焉以践其行事之迹则亦安能如彼之动容
周旋无不中(去声)礼也哉惟其烛理之明乃能不待勉
彊而自乐(音洛下同)循理尔夫(音扶下同)人之性本无不善循
致知闻见博智益明则知至矣)或问忠信则可勉矣而致知为难柰
何程子曰诚敬固不可以不勉然天下之理不先知
之亦未有能勉以行之者也故大学之序先致知而
后诚意其等有不可躐者苟无圣人之聪明睿知而
徒欲勉焉以践其行事之迹则亦安能如彼之动容
周旋无不中(去声)礼也哉惟其烛理之明乃能不待勉
彊而自乐(音洛下同)循理尔夫(音扶下同)人之性本无不善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8b 页 WYG0205-0071b.png
理而行宜无难者惟其知之不至而但欲以力为之
是以苦其难而不知其乐耳知之而至则循理为乐
不循理为不乐何苦而不循理以害吾乐耶昔尝见
有谈虎伤人者众莫不闻而其间一人神色独变问
其所以乃尝伤于虎者也夫虎能伤人人孰不知然
闻之有惧有不惧者知之有真有不真也学者之知
道必如此人之知虎然后为至耳若曰知不善之不
可为而犹或为之则亦未尝真知而巳矣(朱子曰今人有知不
是以苦其难而不知其乐耳知之而至则循理为乐
不循理为不乐何苦而不循理以害吾乐耶昔尝见
有谈虎伤人者众莫不闻而其间一人神色独变问
其所以乃尝伤于虎者也夫虎能伤人人孰不知然
闻之有惧有不惧者知之有真有不真也学者之知
道必如此人之知虎然后为至耳若曰知不善之不
可为而犹或为之则亦未尝真知而巳矣(朱子曰今人有知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9a 页 WYG0205-0071c.png
善之不当为及临事又为之只是知之未至人知乌喙之杀人不可食断然终于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
善不可为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
得十分莹净)此两条者皆言格物致知所以当先而不可
后之意也又有问进脩之术何先者程子曰莫先于
正心诚意然欲诚意必先致知而欲致知又在格物
致尽也格至也凡有一物必有一理穷而至之所谓
格物者也然而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义
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彼列反)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
善不可为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
得十分莹净)此两条者皆言格物致知所以当先而不可
后之意也又有问进脩之术何先者程子曰莫先于
正心诚意然欲诚意必先致知而欲致知又在格物
致尽也格至也凡有一物必有一理穷而至之所谓
格物者也然而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义
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彼列反)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39b 页 WYG0205-0071d.png
(上声)其当(去声)否皆穷理也(朱子曰格物之理所以致我之知○而今且只就事物上
格去如读书便就文字上格听人说话便就说话上格接物便就接物上格精粗大小都要格久后贯通
粗底便是精小底便是大这便是理之一本处○陈氏曰事事物物固皆有理而圣贤书中又见成理义
所萃而皆事物之则也在初学者穷理工夫先且就圣贤言语实处为准则于幽闻静一之中虚心而详
玩随章逐句一一实下讲明工夫果实有得则是非邪正大分已明而胸中权度稍定然后次而及于论
古今人物以相参质则其褒贬去取方可有定论最其后也乃及于应接事物更相證订则其裁处剖决
方中节而不至于差谬故以我之见有以照彼之情而历练感触处有以长吾之见内外交相发将何所
往而非吾穷格之益也程子之言其有序矣)曰格物者必物物而格之耶
格去如读书便就文字上格听人说话便就说话上格接物便就接物上格精粗大小都要格久后贯通
粗底便是精小底便是大这便是理之一本处○陈氏曰事事物物固皆有理而圣贤书中又见成理义
所萃而皆事物之则也在初学者穷理工夫先且就圣贤言语实处为准则于幽闻静一之中虚心而详
玩随章逐句一一实下讲明工夫果实有得则是非邪正大分已明而胸中权度稍定然后次而及于论
古今人物以相参质则其褒贬去取方可有定论最其后也乃及于应接事物更相證订则其裁处剖决
方中节而不至于差谬故以我之见有以照彼之情而历练感触处有以长吾之见内外交相发将何所
往而非吾穷格之益也程子之言其有序矣)曰格物者必物物而格之耶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0a 页 WYG0205-0072a.png
将止格一物而万理皆通邪曰一物格而万理通虽
颜子亦未至此惟今日而格一物焉明日又格一物
焉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耳(朱子曰一日一件者格物工夫
次第也脱然贯通者知至效验极致也不循其序而遽责其全则为自罔但求粗晓而不期贯通则为自
画○程子此语便是真实做工夫来不说格一件后便贯通也不说尽格得天下物理后方始通只云积
习既多然后脱然有个贯通处○问一理通则万理通其说如何曰伊川尝云虽颜子亦未到此天下岂
有一理通便解万理皆通也须积累将去如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
急迫之理○穷理者因其所已知而及其所未知因其所巳达而及其所未达人之良知本所固有然不
颜子亦未至此惟今日而格一物焉明日又格一物
焉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耳(朱子曰一日一件者格物工夫
次第也脱然贯通者知至效验极致也不循其序而遽责其全则为自罔但求粗晓而不期贯通则为自
画○程子此语便是真实做工夫来不说格一件后便贯通也不说尽格得天下物理后方始通只云积
习既多然后脱然有个贯通处○问一理通则万理通其说如何曰伊川尝云虽颜子亦未到此天下岂
有一理通便解万理皆通也须积累将去如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
急迫之理○穷理者因其所已知而及其所未知因其所巳达而及其所未达人之良知本所固有然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0b 页 WYG0205-0072b.png
能穷理者只是足于已知已达而不能穷其未知未达故见得一截不曾又见得一截此其所以于理未
精也然仍须工夫日日增加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如左脚进得一步右
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接续不已自然贯通○问无事时见得是如此临事又做错了如
何曰只是断置不分明所以格物便要閒时理会不是要临时理会閒时看得道理分晓则事来时断置
自易格物只是理会未理会得底不是从头都要理会如水火人自是知其不可蹈何曾有错去蹈水火
格物只是理会当蹈水火与不当蹈水火临事时断置教分晓程子所谓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亦是
如此○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其始固须用力及
其得之也又却不假用力此个事不可欲速欲速则不达须是慢慢做去)又曰自一身之
精也然仍须工夫日日增加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如左脚进得一步右
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接续不已自然贯通○问无事时见得是如此临事又做错了如
何曰只是断置不分明所以格物便要閒时理会不是要临时理会閒时看得道理分晓则事来时断置
自易格物只是理会未理会得底不是从头都要理会如水火人自是知其不可蹈何曾有错去蹈水火
格物只是理会当蹈水火与不当蹈水火临事时断置教分晓程子所谓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亦是
如此○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其始固须用力及
其得之也又却不假用力此个事不可欲速欲速则不达须是慢慢做去)又曰自一身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1a 页 WYG0205-0072c.png
中以至万物之理理会得多自当豁然有个觉处(朱子
曰一身之中是仁义礼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与视听言动皆所当理会至夫万物之荣悴与夫动植小
大这底是如何使那底是如何用车之可以行陆舟可以行水皆当理会○玉溪卢氏曰至豁然觉处则
一身之理与夫万物之理通贯而为一矣)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
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鲁水反后凡言积累者音
同)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问知至若论极尽处圣贤亦难言如孟子未学诸侯
丧礼与未详班爵之制朱子曰如何要一切知得然理会得已多万一有插一件差异底事来也识得他
破只是贯通便不通底亦通将去某旧亦有此疑后看程子说拾物非欲穷尽天下之理积累多后自当
曰一身之中是仁义礼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与视听言动皆所当理会至夫万物之荣悴与夫动植小
大这底是如何使那底是如何用车之可以行陆舟可以行水皆当理会○玉溪卢氏曰至豁然觉处则
一身之理与夫万物之理通贯而为一矣)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
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鲁水反后凡言积累者音
同)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问知至若论极尽处圣贤亦难言如孟子未学诸侯
丧礼与未详班爵之制朱子曰如何要一切知得然理会得已多万一有插一件差异底事来也识得他
破只是贯通便不通底亦通将去某旧亦有此疑后看程子说拾物非欲穷尽天下之理积累多后自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1b 页 WYG0205-0072d.png
脱然有悟处方理会得如十事巳穷得八九其一二虽未穷将来凑合都自见得○王氏曰右三条皆要
工夫多积自能贯通觉悟却自是三样第一是渐渐格第二是合内外格第三是不泛不漏格)又曰
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
以类推至于言孝则当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若一
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去声)者或先其难
者各随人浅深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
道而入则可以推类而通其馀矣盖万物各具一理
而万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朱子曰既是教
工夫多积自能贯通觉悟却自是三样第一是渐渐格第二是合内外格第三是不泛不漏格)又曰
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
以类推至于言孝则当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若一
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去声)者或先其难
者各随人浅深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
道而入则可以推类而通其馀矣盖万物各具一理
而万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朱子曰既是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2a 页 WYG0205-0073a.png
人类推不是穷尽一事便了且如尽得个孝底道理故忠可移于君又须尽得忠以至兄弟夫妇朋友从
此推之无不尽穷始得○问程子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之说与中庸弗得弗措相发明否曰看
来有一样底若弗得弗措一向思量这个少间便会担阁了若谓穷一事不得便掉了别穷一事又轻忽
了也不得程子为见学者有恁地底不得已说此话○问致之为言推而致之以至于尽也于穷不得处
正当努力岂可迁延逃避别求一事邪曰这是随人之量非曰迁延逃避也盖于此处既理会不得若专
一守在这里却转昏了须著别穷一事又或可以因此而明彼也○问伊川说与延平李先生说如何曰
这说自有一项难穷底事如造化礼乐度数等卒急难晓只得且放住李先生说是穷理之要若平常遇
事这一件理会未透又理会第二件第二件理会未得又理会第三件恁地终身不长进○问千蹊万径
此推之无不尽穷始得○问程子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之说与中庸弗得弗措相发明否曰看
来有一样底若弗得弗措一向思量这个少间便会担阁了若谓穷一事不得便掉了别穷一事又轻忽
了也不得程子为见学者有恁地底不得已说此话○问致之为言推而致之以至于尽也于穷不得处
正当努力岂可迁延逃避别求一事邪曰这是随人之量非曰迁延逃避也盖于此处既理会不得若专
一守在这里却转昏了须著别穷一事又或可以因此而明彼也○问伊川说与延平李先生说如何曰
这说自有一项难穷底事如造化礼乐度数等卒急难晓只得且放住李先生说是穷理之要若平常遇
事这一件理会未透又理会第二件第二件理会未得又理会第三件恁地终身不长进○问千蹊万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2b 页 WYG0205-0073b.png
皆可以适国国是譬理之一原处不知从一事上便穷到一原处否曰也未解便至如此只要以类而推
理固是一理然其间曲折甚多须是把这个做样子却从这里推去始得且如事亲固当尽其事之之道
若得于亲是如何不得于亲又当如何以此而推之于事君则知得于君是如何不得于君又当如何推
以事长亦是如此推去莫不皆然○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具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者也
又曰近而一身之中远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众莫不各具此理如此四人在坐各有这个道理
某不用假借于公公不用求于某然虽各有这一道理又却同出于一个理耳如排数器水相似这盂也
是这样水那盂也是这样水各各满足不待求假于外然打破放里也只是这个水此所以可推而无不
理固是一理然其间曲折甚多须是把这个做样子却从这里推去始得且如事亲固当尽其事之之道
若得于亲是如何不得于亲又当如何以此而推之于事君则知得于君是如何不得于君又当如何推
以事长亦是如此推去莫不皆然○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具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者也
又曰近而一身之中远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众莫不各具此理如此四人在坐各有这个道理
某不用假借于公公不用求于某然虽各有这一道理又却同出于一个理耳如排数器水相似这盂也
是这样水那盂也是这样水各各满足不待求假于外然打破放里也只是这个水此所以可推而无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3a 页 WYG0205-0073c.png
通也所以谓格得多后自能贯通只为是一理○玉溪卢氏曰一事上穷尽他可类推此贯通觉悟之机
也如言孝则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此格物致知要法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此格物致知活法万
物各具一理万物各具之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万物统体之太极也推而无不通则有脱然豁然处矣)
又曰物必有理皆所当穷若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
之所以幽显是也若曰天吾知其高而已矣地吾知
其深而已矣鬼神吾知其幽且显而已矣则是已然
之词又何理之可穷哉又曰如欲为孝则当知所以
为孝之道如何而为奉养(去声)之宜如何而为温凊(七性
也如言孝则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此格物致知要法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此格物致知活法万
物各具一理万物各具之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万物统体之太极也推而无不通则有脱然豁然处矣)
又曰物必有理皆所当穷若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
之所以幽显是也若曰天吾知其高而已矣地吾知
其深而已矣鬼神吾知其幽且显而已矣则是已然
之词又何理之可穷哉又曰如欲为孝则当知所以
为孝之道如何而为奉养(去声)之宜如何而为温凊(七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3b 页 WYG0205-0073d.png
反)之节(礼记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凊)莫不穷究然后能之非独守
夫(音扶)孝之一字而可得也(朱子曰圣人言孝其实精粗本末只是一理人皆有
良知而前此未尝知者只为不曾推去耳爱亲从兄谁无是心于此推去则温凊定省之事亦不过是自
其所知推而至于无所不知皆由人推耳○陈氏曰如事亲当孝非是空守一个孝字必须穷格所以为
孝之理当如何凡古人事亲条目皆无一不讲然后可以实能尽孝)或问观物察巳者
岂因见物而反求诸巳乎曰不必然也物我一理才
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语其大天地之所以
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也
夫(音扶)孝之一字而可得也(朱子曰圣人言孝其实精粗本末只是一理人皆有
良知而前此未尝知者只为不曾推去耳爱亲从兄谁无是心于此推去则温凊定省之事亦不过是自
其所知推而至于无所不知皆由人推耳○陈氏曰如事亲当孝非是空守一个孝字必须穷格所以为
孝之理当如何凡古人事亲条目皆无一不讲然后可以实能尽孝)或问观物察巳者
岂因见物而反求诸巳乎曰不必然也物我一理才
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语其大天地之所以
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4a 页 WYG0205-0074a.png
曰然则先求之四端可乎曰求之情性固切于身然
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朱子曰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
只是举至大与至细者言之学者之穷理无一物而在所遗也○问格物须合内外始得曰未尝不合自
家知得物之理如此则因其理之自然而应之便是合内外之理目前事事物物皆有至理如一草一木
一禽一兽皆有理草木春生秋杀好生恶死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皆是顺阴阳道理自家知得万物
均气同体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木不杀一兽胎不夭不覆巢此便是合内外之
道)又曰致知之要当知至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
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汎然以观万物之理
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朱子曰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
只是举至大与至细者言之学者之穷理无一物而在所遗也○问格物须合内外始得曰未尝不合自
家知得物之理如此则因其理之自然而应之便是合内外之理目前事事物物皆有至理如一草一木
一禽一兽皆有理草木春生秋杀好生恶死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皆是顺阴阳道理自家知得万物
均气同体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木不杀一兽胎不夭不覆巢此便是合内外之
道)又曰致知之要当知至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
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汎然以观万物之理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4b 页 WYG0205-0074b.png
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去声)出太远而无所归也(朱子
曰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如今为学而不穷天理明
人伦论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天下之理偪塞满前耳之所闻目
之所见无非物也若之何而穷之哉须当察之于心使此心之理既明然后于物之所在从而察之则不
至于汎滥矣○致知一章是大学最初下手处若理会透彻后面便容易故程子此处说得节目甚多皆
是因人之资质了说虽若不同其实一也具敏者太去理会外事则教之去父慈子孝上理会曰若不务
此而徒泛观万物之理恐如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见人专去里面理会则教之以求之性情固切于身
然一草木亦皆有理要之内事外事皆是自已合当理会底但须是六七分去里面理会三四分去外面
曰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如今为学而不穷天理明
人伦论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天下之理偪塞满前耳之所闻目
之所见无非物也若之何而穷之哉须当察之于心使此心之理既明然后于物之所在从而察之则不
至于汎滥矣○致知一章是大学最初下手处若理会透彻后面便容易故程子此处说得节目甚多皆
是因人之资质了说虽若不同其实一也具敏者太去理会外事则教之去父慈子孝上理会曰若不务
此而徒泛观万物之理恐如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见人专去里面理会则教之以求之性情固切于身
然一草木亦皆有理要之内事外事皆是自已合当理会底但须是六七分去里面理会三四分去外面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5a 页 WYG0205-0074c.png
理会方可若是工夫中半时亦自不可况在外面工夫多在内工夫少邪此尤不可也)又曰格
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朱子曰前既说当察物理不可专在性情
至此又言莫若察之于身为尤切皆是互相发处○王氏曰前数条是推开去用工此两条是收归来用
工皆随人偏处教他)此九条者皆言格物致知所当用力之地
与其次第工程也(玉溪卢氏曰用力之地者读书应接事物之类是也次第工程者今
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之类是也)又曰格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
其迟速则在乎人之明暗耳(问知至而后意诚而程子又云格物穷理但立
诚意以格之何也朱子曰此诚字说较浅未说得深处只是确定其志朴实去做工夫如胡氏立志以定
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朱子曰前既说当察物理不可专在性情
至此又言莫若察之于身为尤切皆是互相发处○王氏曰前数条是推开去用工此两条是收归来用
工皆随人偏处教他)此九条者皆言格物致知所当用力之地
与其次第工程也(玉溪卢氏曰用力之地者读书应接事物之类是也次第工程者今
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之类是也)又曰格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
其迟速则在乎人之明暗耳(问知至而后意诚而程子又云格物穷理但立
诚意以格之何也朱子曰此诚字说较浅未说得深处只是确定其志朴实去做工夫如胡氏立志以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5b 页 WYG0205-0074d.png
其本便是这意此与经文诚意之说不同也又曰诚意不立如何能格物所谓立诚意者只是要著实下
工夫不要若存若亡遇一物须是真个即此一物究极得个道理了方可言格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大学盖言其所止之序其始则必在于立诚○玉溪卢氏曰立诚意即主敬之谓)又曰入
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朱子曰今人将持敬致知来做
两事持敬时只块然独坐更不去思量却是今日持敬明日去思量道理也岂可如此但一面自持敬一
面自思量道理二者本不相妨○莫若且收敛身心尽扫杂虑令其光明洞达方能作得主宰方能见理)
又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朱子曰学者工夫惟在居敬穷理二
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问涵养在致知之先曰涵
工夫不要若存若亡遇一物须是真个即此一物究极得个道理了方可言格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大学盖言其所止之序其始则必在于立诚○玉溪卢氏曰立诚意即主敬之谓)又曰入
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朱子曰今人将持敬致知来做
两事持敬时只块然独坐更不去思量却是今日持敬明日去思量道理也岂可如此但一面自持敬一
面自思量道理二者本不相妨○莫若且收敛身心尽扫杂虑令其光明洞达方能作得主宰方能见理)
又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朱子曰学者工夫惟在居敬穷理二
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问涵养在致知之先曰涵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6a 页 WYG0205-0075a.png
养合下在先古人从少以敬涵养父兄渐教之读书识义理今若说待涵养了方去致知也无限期须两
下用工○涵养本原思索义理须用齐头做方能互相发程子下须字在字便是要齐头著力○问涵养
体认致知力行虽云互相发明然毕竟当于甚处著力曰四者不可先后又不可无先后须当以涵养为
先若不涵养而专于致知则是徒然思索若专于涵养而不致知则却鹘突去了以某观之四事只是三
事盖体认便是致知也○无事时且存养在这里提撕警觉不要放肆到那讲习应接便当思量义理用
义理做将去无事便著存养收拾此心)又曰致知在乎所养养知莫过
于寡欲(问养知是既知后如此养否朱子曰此不分先后未知之前若不养之此知如何养得既
知之后若不养又差了不可道未知之前便不必如此○致知者推致其知识而至于尽也将致知者必
下用工○涵养本原思索义理须用齐头做方能互相发程子下须字在字便是要齐头著力○问涵养
体认致知力行虽云互相发明然毕竟当于甚处著力曰四者不可先后又不可无先后须当以涵养为
先若不涵养而专于致知则是徒然思索若专于涵养而不致知则却鹘突去了以某观之四事只是三
事盖体认便是致知也○无事时且存养在这里提撕警觉不要放肆到那讲习应接便当思量义理用
义理做将去无事便著存养收拾此心)又曰致知在乎所养养知莫过
于寡欲(问养知是既知后如此养否朱子曰此不分先后未知之前若不养之此知如何养得既
知之后若不养又差了不可道未知之前便不必如此○致知者推致其知识而至于尽也将致知者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6b 页 WYG0205-0075b.png
先有以养其知有以养之则所见益明所得益固欲养其知者惟寡欲而巳矣欲寡则无纷耰之杂而知
益明矣无变迁之患而得益固者矣又曰二者自是个两头说话本若无相干但得其道则交相为养失
其道则交相为害○玉溪卢氏曰欲致知固在有所养知既至又不可无所养欲多则心无所养而知昏
欲寡则心有所养而知明)又曰格物者适道之始思欲格物则固
巳近道矣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也(新安陈氏曰才思量要格
物便已近道只就格物上便可收其放心此条与上四条微不同)此五条者又言涵
养本原之功所以为格物致知之本者也凡程子之
为说者不过如此其于格物致知之传详矣(问程子致知格
益明矣无变迁之患而得益固者矣又曰二者自是个两头说话本若无相干但得其道则交相为养失
其道则交相为害○玉溪卢氏曰欲致知固在有所养知既至又不可无所养欲多则心无所养而知昏
欲寡则心有所养而知明)又曰格物者适道之始思欲格物则固
巳近道矣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也(新安陈氏曰才思量要格
物便已近道只就格物上便可收其放心此条与上四条微不同)此五条者又言涵
养本原之功所以为格物致知之本者也凡程子之
为说者不过如此其于格物致知之传详矣(问程子致知格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7a 页 WYG0205-0075c.png
物之说不同曰当时答问各就其人而言之今须是合就许多不同处来看作一意为佳且如既言不必
尽穷天下之物又云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若以一草一木上理会有甚了期但其间有积习多后自当
脱然有贯通处者为切当耳今以十事言之若理会得七八件则那两三件触类可通若四旁都理会得
则中间所未通者其道理亦是如此盖长短小大自有准则如忽然遇一件事来时必知某事合如此某
事合如彼则此方来之事亦有可见者矣圣贤如难处之事只以数语尽其曲折后人皆不能易者以其
于此理素明故也又曰所谓格物者常人于此理或能知一二分即其一二分之所知者推之直要推到
十分穷得来无去处方是格物○问伊川说格物致知许多项当如何看曰说得已自分晓如初间说知
觉及诚敬固不可不勉然天下之理必先知之而后有以行之这许多说不可不格物致知中间说物物
尽穷天下之物又云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若以一草一木上理会有甚了期但其间有积习多后自当
脱然有贯通处者为切当耳今以十事言之若理会得七八件则那两三件触类可通若四旁都理会得
则中间所未通者其道理亦是如此盖长短小大自有准则如忽然遇一件事来时必知某事合如此某
事合如彼则此方来之事亦有可见者矣圣贤如难处之事只以数语尽其曲折后人皆不能易者以其
于此理素明故也又曰所谓格物者常人于此理或能知一二分即其一二分之所知者推之直要推到
十分穷得来无去处方是格物○问伊川说格物致知许多项当如何看曰说得已自分晓如初间说知
觉及诚敬固不可不勉然天下之理必先知之而后有以行之这许多说不可不格物致知中间说物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7b 页 WYG0205-0075d.png
当格及反之吾身之说却是指出格物个地头如此又曰此项兼两意又见节次格处自立诚意以格之
以下却是做工夫合如此又曰用诚敬涵养为格物致知之本)今也寻其义理既无
可疑考其字义亦皆有据至以他书论之则文言所
谓学聚问辨(易文言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中庸所谓明
善择善孟子所谓知性知天又皆在乎固守力行之
先而可以验夫(音扶)大学始教之功为有在乎此也愚
尝反覆考之而有以信其必然是以窃取其意以补
传文之缺不然则又安敢犯不韪之罪为无證之言
以下却是做工夫合如此又曰用诚敬涵养为格物致知之本)今也寻其义理既无
可疑考其字义亦皆有据至以他书论之则文言所
谓学聚问辨(易文言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中庸所谓明
善择善孟子所谓知性知天又皆在乎固守力行之
先而可以验夫(音扶)大学始教之功为有在乎此也愚
尝反覆考之而有以信其必然是以窃取其意以补
传文之缺不然则又安敢犯不韪之罪为无證之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8a 页 WYG0205-0076a.png
以自托于圣经贤传之间乎(韪音伟是也犯不韪之说出春秋左氏传)曰
然则吾子之意亦可得而悉闻之乎曰吾闻之也天
道流行(此以理言)造化发育(此以气言)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
天地之间者皆物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
莫不各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是皆得于天之所
赋而非人之所能为也(朱子曰物乃形气则乃理也物之理方为则○理之所当
为者自不容巳如孩提之爱及长知敬自有住不得处○问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以生者以为一身之
主是此性随所生处便在否曰一物各具一太极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盖视有当视之则听有当听之则
然则吾子之意亦可得而悉闻之乎曰吾闻之也天
道流行(此以理言)造化发育(此以气言)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
天地之间者皆物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
莫不各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是皆得于天之所
赋而非人之所能为也(朱子曰物乃形气则乃理也物之理方为则○理之所当
为者自不容巳如孩提之爱及长知敬自有住不得处○问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以生者以为一身之
主是此性随所生处便在否曰一物各具一太极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盖视有当视之则听有当听之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8b 页 WYG0205-0076b.png
如是而视如是而听便是不如是而视不如是而听便不是谓如视远惟明听德惟聪能视远谓之明所
视不远不谓之明能听德谓之聪所听非德不谓之聪视听是物聪明是则推之至于口之于味鼻之于
臭莫不各有当然之则所谓穷理者穷此而巳○玉溪卢氏曰物者形而下之器则者形而上之道形而
上者不出于形而下者之外所谓有物必有则也)今且以其至切而近者言
之则心之为物实主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
其用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浑(上声)然在中随
感而应各有攸主而不可乱也(西山真氏曰圆外窍中者心之形体可以
物言备具众理神明不测者此心之理不可以物言然有此形体方包得此理○玉溪卢氏曰心之为物
视不远不谓之明能听德谓之聪所听非德不谓之聪视听是物聪明是则推之至于口之于味鼻之于
臭莫不各有当然之则所谓穷理者穷此而巳○玉溪卢氏曰物者形而下之器则者形而上之道形而
上者不出于形而下者之外所谓有物必有则也)今且以其至切而近者言
之则心之为物实主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
其用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浑(上声)然在中随
感而应各有攸主而不可乱也(西山真氏曰圆外窍中者心之形体可以
物言备具众理神明不测者此心之理不可以物言然有此形体方包得此理○玉溪卢氏曰心之为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9a 页 WYG0205-0076c.png
主于身形而下者也其体用性情形而上者也浑然在中其体初无仁义礼智之分随感而应其用始有
恻隐等四者之别仁为恻隐之主义为羞恶之主礼智为恭敬是非之主而皆不可乱所谓则也)次
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肢之用又次而
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
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所谓理也(玉溪卢氏曰耳
目等乃吾身所具之物君臣等乃吾身所接之物口容止口之则也气容肃鼻之则也听思聪视思明耳
目之则也非礼勿动四肢之则也君臣有义是君臣之则父子有亲是父子之则有别有序有信是夫妇
长幼朋友之则皆所谓有物必有则也吾心之则乃此身统体一太极吾身所具所接者之则乃物物各
恻隐等四者之别仁为恻隐之主义为羞恶之主礼智为恭敬是非之主而皆不可乱所谓则也)次
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肢之用又次而
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
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所谓理也(玉溪卢氏曰耳
目等乃吾身所具之物君臣等乃吾身所接之物口容止口之则也气容肃鼻之则也听思聪视思明耳
目之则也非礼勿动四肢之则也君臣有义是君臣之则父子有亲是父子之则有别有序有信是夫妇
长幼朋友之则皆所谓有物必有则也吾心之则乃此身统体一太极吾身所具所接者之则乃物物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49b 页 WYG0205-0076d.png
具一太极也其统体者乃各具者之所自出其各具者初未尝在统体者之外也)外而至于
人则人之理不异于巳也远而至于物则物之理不
异于人也极其大则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不能外也
尽于小则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也(格庵赵氏曰一尘之
微一息之顷不能遗者理无物不在无时不然大而天地之一开一阖古今之一否一泰小而一尘之或
飞或伏一息之或呼或吸皆此理之所寓也○新安陈氏曰天地及一尘是横说古今及一息是直说)
是乃上帝所降之衷(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烝民所秉之彝
(诗烝民民之秉彝)刘子所谓天地之中(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
人则人之理不异于巳也远而至于物则物之理不
异于人也极其大则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不能外也
尽于小则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也(格庵赵氏曰一尘之
微一息之顷不能遗者理无物不在无时不然大而天地之一开一阖古今之一否一泰小而一尘之或
飞或伏一息之或呼或吸皆此理之所寓也○新安陈氏曰天地及一尘是横说古今及一息是直说)
是乃上帝所降之衷(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烝民所秉之彝
(诗烝民民之秉彝)刘子所谓天地之中(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0a 页 WYG0205-0077a.png
伐秦刘成食采之邑名康肃皆其谥也成子受脉于社不敬脉市轸反宜社之肉也刘子曰吾闻之民受
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夫
子所谓性与天道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仁
义之心程子所谓天然自有之中(程子曰杨子拔一毛不为墨子又摩
顶放踵为之此皆是不得中至如子莫执中欲执此二者之中不知怎么执得识得则事事物物上皆天
然有个中在那上不待人安排也安排著则不中矣)张子所谓万物之一原(张子
名载字子厚家于凤翔府郿县横渠镇世号横渠先生○正蒙诚明篇性者万物之一原非有我之得私
也)邵子所谓道之形体者(邵子名雍字尧夫谥康节河南人○性者道之形体
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夫
子所谓性与天道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仁
义之心程子所谓天然自有之中(程子曰杨子拔一毛不为墨子又摩
顶放踵为之此皆是不得中至如子莫执中欲执此二者之中不知怎么执得识得则事事物物上皆天
然有个中在那上不待人安排也安排著则不中矣)张子所谓万物之一原(张子
名载字子厚家于凤翔府郿县横渠镇世号横渠先生○正蒙诚明篇性者万物之一原非有我之得私
也)邵子所谓道之形体者(邵子名雍字尧夫谥康节河南人○性者道之形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0b 页 WYG0205-0077b.png
见击壤集序)但其气质有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厚
薄之异是以人之与物贤之与愚相与悬绝而不能
同耳(问降衷秉彝一段其名虽异要之皆是一理朱子曰诚是一理岂可无分别须各晓其名字训
义之所以异方见其所谓同○衷字只是个无过不及之中是个恰好底道理天生人物个个有一副当
恰好无过不及道理降与你今人言折衷折衷者以中为则而取其正也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则字却似
中字天之生此物必有个当然之则故民执之以为常道所以无不好此懿德降衷于下民𦂳要在降字
上故自天而言谓之降衷自人受此衷而言则谓之性缘各据来处与受处而言也○问彝而言秉何也
曰浑然一理只于吾心不可移夺若秉执然○问刘子云天地之中程子云天然自有之中此中字同否
薄之异是以人之与物贤之与愚相与悬绝而不能
同耳(问降衷秉彝一段其名虽异要之皆是一理朱子曰诚是一理岂可无分别须各晓其名字训
义之所以异方见其所谓同○衷字只是个无过不及之中是个恰好底道理天生人物个个有一副当
恰好无过不及道理降与你今人言折衷折衷者以中为则而取其正也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则字却似
中字天之生此物必有个当然之则故民执之以为常道所以无不好此懿德降衷于下民𦂳要在降字
上故自天而言谓之降衷自人受此衷而言则谓之性缘各据来处与受处而言也○问彝而言秉何也
曰浑然一理只于吾心不可移夺若秉执然○问刘子云天地之中程子云天然自有之中此中字同否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1a 页 WYG0205-0077c.png
曰天地之中是未发之中天然自有之中是时中天地之中是指道体天然自有之中是指事物之理○
性与天道性便是自家底天道便是上面脑子其流行者是天道人得之为性○诸先生说这道理邵子
说得最著实这道理空虚无形影惟是说性者道之形体却见得实只反诸吾身求之是实有这道理还
是无这道理故尝为之说曰欲知此道之实有者当求之吾性分之内邵子忽自于击壤集序内说出几
句云性者道之形体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区宇也物者身之舟车也此说极好○气质清浊偏
正本正蒙中语亦是将人物贤不肖智愚相对而分言之如此若大槩而论则人清而物浊人正而物偏
又细论之则智乃清之清贤乃正之正愚乃清之浊不肖乃正之偏而张子所谓物有近人之性者又浊
之清偏之正者也物欲浅深厚薄乃通为众人而言○陈氏曰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于物者受于
性与天道性便是自家底天道便是上面脑子其流行者是天道人得之为性○诸先生说这道理邵子
说得最著实这道理空虚无形影惟是说性者道之形体却见得实只反诸吾身求之是实有这道理还
是无这道理故尝为之说曰欲知此道之实有者当求之吾性分之内邵子忽自于击壤集序内说出几
句云性者道之形体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区宇也物者身之舟车也此说极好○气质清浊偏
正本正蒙中语亦是将人物贤不肖智愚相对而分言之如此若大槩而论则人清而物浊人正而物偏
又细论之则智乃清之清贤乃正之正愚乃清之浊不肖乃正之偏而张子所谓物有近人之性者又浊
之清偏之正者也物欲浅深厚薄乃通为众人而言○陈氏曰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于物者受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1b 页 WYG0205-0077d.png
天而为我所有故谓之性又曰道者事物中所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性即在我之理具于吾心而
道之所总会也所谓形体正如此○西山真氏曰诗谓秉彝言众民所秉执此常理孟子谓仁义之心言
人既得阴阳之理以为性则自然有仁义之心只举仁义二字者仁包礼义包智故也礼是仁之著智是
义之藏程子所谓天然之中言凡百事物皆有个恰好底道理不可过不可不及也张子所谓万物之一
原凡人物之性皆自此流出如百川之同一原也)以其理之同故以一人之
心而于天下万物之理无不能知以其禀之异故于
其理或有所不能穷也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知
有不尽则其心之所发必不能纯于义理而无杂乎
道之所总会也所谓形体正如此○西山真氏曰诗谓秉彝言众民所秉执此常理孟子谓仁义之心言
人既得阴阳之理以为性则自然有仁义之心只举仁义二字者仁包礼义包智故也礼是仁之著智是
义之藏程子所谓天然之中言凡百事物皆有个恰好底道理不可过不可不及也张子所谓万物之一
原凡人物之性皆自此流出如百川之同一原也)以其理之同故以一人之
心而于天下万物之理无不能知以其禀之异故于
其理或有所不能穷也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知
有不尽则其心之所发必不能纯于义理而无杂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2a 页 WYG0205-0078a.png
物欲之私此其所以意有不诚心有不正身有不脩
而天下国家不可得而治也昔者圣人盖有忧之是
以于其始教为之小学而使之习于诚敬则所以收
其放心养其德性者巳无所不用其至矣(玉溪卢氏曰此格物
致知之本原)及其进乎大学则又使之即夫(音扶)事物之中
因其所知之理推而究之以各到乎其极则吾之知
识亦得以周遍精切而无不尽也若其用力之方则
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问关于事为者不外乎念虑而
而天下国家不可得而治也昔者圣人盖有忧之是
以于其始教为之小学而使之习于诚敬则所以收
其放心养其德性者巳无所不用其至矣(玉溪卢氏曰此格物
致知之本原)及其进乎大学则又使之即夫(音扶)事物之中
因其所知之理推而究之以各到乎其极则吾之知
识亦得以周遍精切而无不尽也若其用力之方则
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问关于事为者不外乎念虑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2b 页 WYG0205-0078b.png
入于念虑者往往皆是事为此分为二项意如何朱子曰固是都相关然也有做在外底也有念虑方动
底念虑方动便须辨别那个是正那个是不正这只就始末上大约如此说问只就著与微上看曰有个
显有个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山客反)之讲论之际(玉溪卢氏
曰此四句格物致知之条目)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
以至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
莫不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巳与其所以然而不
可易者(朱子曰今人未尝看见当然而不容已者只是就上较量一个好恶耳如真见得这底是
我合当为则自有所不可已者矣如为臣而必忠非是谩说如此盖为臣不可以不忠为子而必孝亦非
底念虑方动便须辨别那个是正那个是不正这只就始末上大约如此说问只就著与微上看曰有个
显有个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山客反)之讲论之际(玉溪卢氏
曰此四句格物致知之条目)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
以至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
莫不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巳与其所以然而不
可易者(朱子曰今人未尝看见当然而不容已者只是就上较量一个好恶耳如真见得这底是
我合当为则自有所不可已者矣如为臣而必忠非是谩说如此盖为臣不可以不忠为子而必孝亦非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3a 页 WYG0205-0078c.png
是谩说如此盖为子不可以不孝也○问所以然而不可易者是指理而言所当然而不容巳者是指人
心而言否曰下句只是指事而言凡事固有所当然而不容已者然又当求其所以然者何故其所以然
者理也理如此故不可易又如人见赤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此其事所当然而不容巳者也然其
所以如此者何故必有个道理之不可易者○陈氏曰在身谓手容合当恭足容合当重之类在心如体
合当寂用合当感之类性如仁合当爱义合当断之类情如见赤子入井合当恻隐见大宾客合当恭敬
之类人伦如君合当止仁臣合当止敬之类日用如居处合当恭执事合当敬之类天地如天合当高地
合当厚鬼神二气如阳合当伸阴合当屈鸟兽如牛合当耕马合当乘草木如春合当生秋合当杀等类
皆有理存乎其间也○西山真氏曰如为君当仁臣当敬之类乃道理合当如此不如此则不可故曰所
心而言否曰下句只是指事而言凡事固有所当然而不容已者然又当求其所以然者何故其所以然
者理也理如此故不可易又如人见赤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此其事所当然而不容巳者也然其
所以如此者何故必有个道理之不可易者○陈氏曰在身谓手容合当恭足容合当重之类在心如体
合当寂用合当感之类性如仁合当爱义合当断之类情如见赤子入井合当恻隐见大宾客合当恭敬
之类人伦如君合当止仁臣合当止敬之类日用如居处合当恭执事合当敬之类天地如天合当高地
合当厚鬼神二气如阳合当伸阴合当屈鸟兽如牛合当耕马合当乘草木如春合当生秋合当杀等类
皆有理存乎其间也○西山真氏曰如为君当仁臣当敬之类乃道理合当如此不如此则不可故曰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3b 页 WYG0205-0078d.png
当然然仁敬等非是人力强为有生之初即禀此理是乃天之所与也故曰所以然知所当然是知性知
所以然是知天谓知其理所自来也)必其表里精粗无所不尽而又益
推其类以通之至于一日脱然而贯通焉则于天下
之物皆有以究其义理精微之所极(玉溪卢氏曰极即至善之谓)
而吾之聪明睿智亦皆有以极其心之本体而无不
尽矣(朱子曰不可尽者心之事可尽者心之理理既尽后谓如一物初不曾识来到面前便识得此
物尽吾心之理○新安陈氏曰此格物致知之效验)此愚之所以补乎本传阙
文之意虽不能尽用程子之言然其指趣要归则不
所以然是知天谓知其理所自来也)必其表里精粗无所不尽而又益
推其类以通之至于一日脱然而贯通焉则于天下
之物皆有以究其义理精微之所极(玉溪卢氏曰极即至善之谓)
而吾之聪明睿智亦皆有以极其心之本体而无不
尽矣(朱子曰不可尽者心之事可尽者心之理理既尽后谓如一物初不曾识来到面前便识得此
物尽吾心之理○新安陈氏曰此格物致知之效验)此愚之所以补乎本传阙
文之意虽不能尽用程子之言然其指趣要归则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4a 页 WYG0205-0079a.png
合者鲜(上声)矣读者其亦深考而实识之哉曰然则子
之为学不求诸心而求诸迹不求之内而求之外吾
恐圣贤之学不如是之浅近而支离也曰人之所以
为学心与理而巳矣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
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
实不外一人之心初不可以内外精粗而论也(问用之微
妙是心之用否朱子曰理必有用何必又说是心之用乎心之体具乎是理理则无所不该而无一物之
不在然其用实不外乎人心盖理虽在物而用实在心也)然或不知此心之灵而
之为学不求诸心而求诸迹不求之内而求之外吾
恐圣贤之学不如是之浅近而支离也曰人之所以
为学心与理而巳矣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
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
实不外一人之心初不可以内外精粗而论也(问用之微
妙是心之用否朱子曰理必有用何必又说是心之用乎心之体具乎是理理则无所不该而无一物之
不在然其用实不外乎人心盖理虽在物而用实在心也)然或不知此心之灵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4b 页 WYG0205-0079b.png
无以存之则昏昩杂扰而无以穷众理之妙不知众
理之妙而无以穷之则偏狭固滞(偏一作褊)而无以尽此
心之全此其理势之相须盖亦有必然者是以圣人
设教使人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
以为穷理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
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功巨细相涵动静交养初未
尝有内外精粗之择及其真积力久而豁然贯通焉
则亦有以知其浑然一致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
理之妙而无以穷之则偏狭固滞(偏一作褊)而无以尽此
心之全此其理势之相须盖亦有必然者是以圣人
设教使人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
以为穷理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
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功巨细相涵动静交养初未
尝有内外精粗之择及其真积力久而豁然贯通焉
则亦有以知其浑然一致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5a 页 WYG0205-0079c.png
矣今必以是为浅近支离而欲藏形匿影别为一种
(上声)幽深恍惚艰难阻绝之论务使学者莽(模党反)然措
其心于文字言语之外而曰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
之则是近世佛学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
古人明德新民之实学其亦误矣(问陆象山不取伊川格物之说以为
若随事讨论则精神易弊不若但求之心心明则无不照其说亦似省力朱子曰不去随事讨论便听他
胡做话便信口说脚便信步行冥冥地去都不管他○节斋蔡氏曰尽心者言其心之所存更无一毫之
不尽也然若要尽得须先知得所以学者要先穷理也又曰存此心于端庄静一之中以立其本穷此理
(上声)幽深恍惚艰难阻绝之论务使学者莽(模党反)然措
其心于文字言语之外而曰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
之则是近世佛学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
古人明德新民之实学其亦误矣(问陆象山不取伊川格物之说以为
若随事讨论则精神易弊不若但求之心心明则无不照其说亦似省力朱子曰不去随事讨论便听他
胡做话便信口说脚便信步行冥冥地去都不管他○节斋蔡氏曰尽心者言其心之所存更无一毫之
不尽也然若要尽得须先知得所以学者要先穷理也又曰存此心于端庄静一之中以立其本穷此理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5b 页 WYG0205-0079d.png
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达其用反之于身以践其实则巨细相涵动静交养及其真积力久而豁然融会然
后可以造乎一之妙○陈氏曰古人每言学必欲其博所以极尽乎此心无穷之量也所谓尽心者须是
尽得个极大无穷之量无一理之或遗方是实能尽得心○西山真氏曰存心穷理二者当表里用工盖
知穷理而不知存心则思虑纷扰物欲交攻此心昏乱如何穷理但知存心而不务穷理虽能执持静定
亦不过如禅家之空寂而已故必二者交进则心无不正理无不通学之大端惟此而巳○端庄主容貌
言静一主心言表里交正之义合而言之则敬而巳○玉溪卢氏曰存心于端庄静一主敬之工夫也穷
理于学问思辨格致之工夫也巨以此心言细以众理言动以格物工夫言静以主敬工夫言豁然贯通
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则明德明矣)○曰近世大儒有为格物致知
后可以造乎一之妙○陈氏曰古人每言学必欲其博所以极尽乎此心无穷之量也所谓尽心者须是
尽得个极大无穷之量无一理之或遗方是实能尽得心○西山真氏曰存心穷理二者当表里用工盖
知穷理而不知存心则思虑纷扰物欲交攻此心昏乱如何穷理但知存心而不务穷理虽能执持静定
亦不过如禅家之空寂而已故必二者交进则心无不正理无不通学之大端惟此而巳○端庄主容貌
言静一主心言表里交正之义合而言之则敬而巳○玉溪卢氏曰存心于端庄静一主敬之工夫也穷
理于学问思辨格致之工夫也巨以此心言细以众理言动以格物工夫言静以主敬工夫言豁然贯通
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则明德明矣)○曰近世大儒有为格物致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6a 页 WYG0205-0080a.png
之说者曰格犹捍(音汗)也禦也能捍禦外物而后能知
至道也(问温公以格物为捍格之格不知格字有训捍义否朱子曰亦有之如格斗之格是也)
又有推其说者曰人生而静其性本无不善而有为
不善者外物诱(音酉)之也所谓格物以致其知者亦曰
捍去(上声)外物之诱而本然之善自明耳(孔周翰说)是其为
说不亦善乎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则物之与道固
未始相离(去声)也(格庵赵氏曰物与理未尝相离若离物以求理则空虚而无据岂得一切
捍而去之)今曰禦外物而后可以知至道则是绝父子而
至道也(问温公以格物为捍格之格不知格字有训捍义否朱子曰亦有之如格斗之格是也)
又有推其说者曰人生而静其性本无不善而有为
不善者外物诱(音酉)之也所谓格物以致其知者亦曰
捍去(上声)外物之诱而本然之善自明耳(孔周翰说)是其为
说不亦善乎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则物之与道固
未始相离(去声)也(格庵赵氏曰物与理未尝相离若离物以求理则空虚而无据岂得一切
捍而去之)今曰禦外物而后可以知至道则是绝父子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6b 页 WYG0205-0080b.png
后可以知孝慈离(如字)君臣而后可以知仁敬也是安
有此理哉若曰所谓外物者不善之诱耳非指君臣
父子而言也则夫(音扶)外物之诱人莫甚于饮食男女
之欲然推其本则固亦莫非人之所当有而不能无
者也但于其间自有天理人欲之辨而不可以毫釐
(力之反正作氂)差耳(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惟其徒有是物而不能察于吾之所以行乎其间者
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是以无以致其克复之功而物
有此理哉若曰所谓外物者不善之诱耳非指君臣
父子而言也则夫(音扶)外物之诱人莫甚于饮食男女
之欲然推其本则固亦莫非人之所当有而不能无
者也但于其间自有天理人欲之辨而不可以毫釐
(力之反正作氂)差耳(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惟其徒有是物而不能察于吾之所以行乎其间者
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是以无以致其克复之功而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7a 页 WYG0205-0080c.png
之诱于外者得以夺乎天理之本然也一不即物以
穷其原而徒恶(去声)物之诱乎巳乃欲一切捍而去(上声)
之则是必闭口枵(虚骄反)腹然后可以得饮食之正绝
灭种(上声)类然后可以全夫妇之别(笔列反)也是虽裔(以制
反)戎无君无父之教有不能充其说者况乎圣人大
中至正之道而得以此乱之哉○曰自程子以格物
为穷理而其学者传之见(形甸反)于文字多矣是亦有
以发其师说而有助于后学者耶曰程子之说切于
穷其原而徒恶(去声)物之诱乎巳乃欲一切捍而去(上声)
之则是必闭口枵(虚骄反)腹然后可以得饮食之正绝
灭种(上声)类然后可以全夫妇之别(笔列反)也是虽裔(以制
反)戎无君无父之教有不能充其说者况乎圣人大
中至正之道而得以此乱之哉○曰自程子以格物
为穷理而其学者传之见(形甸反)于文字多矣是亦有
以发其师说而有助于后学者耶曰程子之说切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7b 页 WYG0205-0080d.png
巳而不遗于物本于行事之实而不废文字之功极
其大而不略其小究其精而不忽其粗学者循是而
用力焉则既不务博而陷于支离亦不径约而流于
狂妄既不舍(上声)其积累之渐而其所谓豁然贯通者
又非见闻思虑之可及也(新安陈氏曰务博陷于支离博物洽闻之徒径约流
于狂妄禅学顿悟之徒一句说尽世人为学之弊)是于说经之意入德之方
其亦可谓反复(芳服反亦作覆后凡言反复音同)详备而无俟于发
明矣(朱子曰博学亦非欲求异闻杂学方谓之博博之与约初学且须作两途理会一面博学又自
其大而不略其小究其精而不忽其粗学者循是而
用力焉则既不务博而陷于支离亦不径约而流于
狂妄既不舍(上声)其积累之渐而其所谓豁然贯通者
又非见闻思虑之可及也(新安陈氏曰务博陷于支离博物洽闻之徒径约流
于狂妄禅学顿悟之徒一句说尽世人为学之弊)是于说经之意入德之方
其亦可谓反复(芳服反亦作覆后凡言反复音同)详备而无俟于发
明矣(朱子曰博学亦非欲求异闻杂学方谓之博博之与约初学且须作两途理会一面博学又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8a 页 WYG0205-0081a.png
一面持敬守约莫令两下相靠须两路进前用工塞断中间莫令相通将来成时便自有会通处若不如
此两下用工成甚次第)若其门人虽曰祖其师说然以愚考之
则恐其皆未足以及此也盖有以必穷万物之理同
出于一为格物知万物同出乎一理为知至如合内
外之道则天人物我为一通昼夜之道则死生幽明
为一达哀乐(音洛)好恶(并去声)之情则人与鸟兽鱼鳖为
一求屈伸消长(上声)之变则天地山川为一者似矣(吕与
叔说)然其欲必穷万物之理而专指外物则于理之在
此两下用工成甚次第)若其门人虽曰祖其师说然以愚考之
则恐其皆未足以及此也盖有以必穷万物之理同
出于一为格物知万物同出乎一理为知至如合内
外之道则天人物我为一通昼夜之道则死生幽明
为一达哀乐(音洛)好恶(并去声)之情则人与鸟兽鱼鳖为
一求屈伸消长(上声)之变则天地山川为一者似矣(吕与
叔说)然其欲必穷万物之理而专指外物则于理之在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8b 页 WYG0205-0081b.png
巳者有不明矣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
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不欲其异而不
免乎四说之异必欲其同而未极乎一原之同则徒
有牵合之劳而不睹贯通之妙矣其于程子之说何
如哉又有以为穷理只是寻个是处然必以恕为本
而又先其大者则一处理通而触(枢玉反)处皆通者(谢显
道说)其曰寻个是处者则得矣而曰以恕为本则是求
仁之方而非穷理之务也又曰先其大者则不若先
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不欲其异而不
免乎四说之异必欲其同而未极乎一原之同则徒
有牵合之劳而不睹贯通之妙矣其于程子之说何
如哉又有以为穷理只是寻个是处然必以恕为本
而又先其大者则一处理通而触(枢玉反)处皆通者(谢显
道说)其曰寻个是处者则得矣而曰以恕为本则是求
仁之方而非穷理之务也又曰先其大者则不若先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9a 页 WYG0205-0081c.png
其近者之切也又曰一处通而一切通则又颜子之
所不能及程子之所不敢言非若类推积累之可以
循序而必至也(朱子曰谢氏寻个是处之说甚好与吕与叔必穷万物之理同出于一为
格物知万物同出乎一理为知至其所见大段不同但寻个是处者须是于其一二分是处直穷到十分
是处方可)又有以为天下之物不可胜(平声)穷然皆备于我
而非从外得也所谓格物亦曰反身而诚则天下之
物无不在我者是亦似矣(杨中立说)然反身而诚乃为物
格知至以后之事言其穷理之至无所不尽故凡天
所不能及程子之所不敢言非若类推积累之可以
循序而必至也(朱子曰谢氏寻个是处之说甚好与吕与叔必穷万物之理同出于一为
格物知万物同出乎一理为知至其所见大段不同但寻个是处者须是于其一二分是处直穷到十分
是处方可)又有以为天下之物不可胜(平声)穷然皆备于我
而非从外得也所谓格物亦曰反身而诚则天下之
物无不在我者是亦似矣(杨中立说)然反身而诚乃为物
格知至以后之事言其穷理之至无所不尽故凡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59b 页 WYG0205-0081d.png
下之理反求诸身皆有以见其如目视耳听手持足
行之毕具于此而无毫发之不实耳固非以是方为
格物之事亦不谓但务反求诸身而天下之理自然
无不诚也中庸之言明善即物格知至之事其言诚
身即意诚心正之功故不明乎善则有反诸身而不
诚者其功夫地位固有序而不可诬矣今为格物之
说又安得遽以是而为言哉又有以今日格一物明
日格一物为非程子之言者(尹彦明说)则诸家所记程子
行之毕具于此而无毫发之不实耳固非以是方为
格物之事亦不谓但务反求诸身而天下之理自然
无不诚也中庸之言明善即物格知至之事其言诚
身即意诚心正之功故不明乎善则有反诸身而不
诚者其功夫地位固有序而不可诬矣今为格物之
说又安得遽以是而为言哉又有以今日格一物明
日格一物为非程子之言者(尹彦明说)则诸家所记程子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0a 页 WYG0205-0082a.png
之言此类非一不容皆误且其为说正中庸学问思
辨弗得弗措之事无所咈(音佛)于理者不知何所病而
疑之也岂其习于持敬之约而厌夫(音扶下同)观理之烦
耶抑直以已所未闻而不信他人之所闻也夫持敬
观理不可偏废程子固已言之若以已偶未闻而遂
不之信则以有子之似圣人而速贫速朽之论犹不
能无待于子游而后定今又安得遽以一人之所未
闻而尽废众人之所共闻者哉(礼记檀弓有子问于曾子曰问当作闻丧
辨弗得弗措之事无所咈(音佛)于理者不知何所病而
疑之也岂其习于持敬之约而厌夫(音扶下同)观理之烦
耶抑直以已所未闻而不信他人之所闻也夫持敬
观理不可偏废程子固已言之若以已偶未闻而遂
不之信则以有子之似圣人而速贫速朽之论犹不
能无待于子游而后定今又安得遽以一人之所未
闻而尽废众人之所共闻者哉(礼记檀弓有子问于曾子曰问当作闻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0b 页 WYG0205-0082b.png
去声于夫子乎丧谓失位去国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
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去声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
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宋向戌之孙名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
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鲁仲孙阅尝失位去国而得反必载宝而朝夫子
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又有以为物物致察而宛转归已如察
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者亦似矣(胡安国说)然其曰
物物致察则是不察程子所谓不必尽穷天下之物
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去声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
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宋向戌之孙名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
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鲁仲孙阅尝失位去国而得反必载宝而朝夫子
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又有以为物物致察而宛转归已如察
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者亦似矣(胡安国说)然其曰
物物致察则是不察程子所谓不必尽穷天下之物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1a 页 WYG0205-0082c.png
也又曰宛转归巳则是不察程子所谓物我一理才
明彼即晓此之意也又曰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
厚德则是但欲因其巳定之名拟其已著之迹而未
尝如程子所谓求其所以然与其所以为者之妙也
独有所谓即事即物不厌不弃而身亲格之以精其
知者为得致字向里之意而其曰格之之道必立志
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
事物之内而后乃可精者(胡仁仲说)又有以合乎所谓未
明彼即晓此之意也又曰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
厚德则是但欲因其巳定之名拟其已著之迹而未
尝如程子所谓求其所以然与其所以为者之妙也
独有所谓即事即物不厌不弃而身亲格之以精其
知者为得致字向里之意而其曰格之之道必立志
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
事物之内而后乃可精者(胡仁仲说)又有以合乎所谓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1b 页 WYG0205-0082d.png
有致知而不在敬者之指但其语意颇伤急迫既不
能尽其全体规模之大又无以见其从(七恭反)容潜玩
积久贯通之功耳(朱子曰身亲格之说得亲字急迫不成是倩人格○此段本说得精
然却有病者只说得向里来不曾说得外面所以语意颇伤急迫盖致知本广大须说得表里内外周遍
兼该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语极好而曰知乃可精便有局促气象他须要就
这里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须是宽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通贯他只说得里面
一边极精遗了外面一边所以其规模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所说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久自
贯通此言该内外宽缓不迫有涵泳从容之意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也○问立志以
能尽其全体规模之大又无以见其从(七恭反)容潜玩
积久贯通之功耳(朱子曰身亲格之说得亲字急迫不成是倩人格○此段本说得精
然却有病者只说得向里来不曾说得外面所以语意颇伤急迫盖致知本广大须说得表里内外周遍
兼该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语极好而曰知乃可精便有局促气象他须要就
这里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须是宽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通贯他只说得里面
一边极精遗了外面一边所以其规模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所说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久自
贯通此言该内外宽缓不迫有涵泳从容之意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也○问立志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2a 页 WYG0205-0083a.png
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曰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虽能立志苟不能居敬以
持之此心亦泛然而无主悠悠终日亦只是虚言立志必须高出事物之表而居敬则常存于事物之中
令此敬与事物皆不相违言也须敬动也须敬坐也须敬顷刻去他不得)呜呼程子之言
其答问反复之详且明也如彼而其门人之所以为
说者乃如此虽或仅有一二之合焉而不免于犹有
所未尽也是亦不待七十子丧(去声)而大义巳乖矣(出家
语后序)尚何望其能有所发而有助于后学哉(朱子曰程子说
更不可易某当初于吕谢杨尹说段段录出句句比对逐字秤停过方见程子说攧扑不破诸说挨著便
持之此心亦泛然而无主悠悠终日亦只是虚言立志必须高出事物之表而居敬则常存于事物之中
令此敬与事物皆不相违言也须敬动也须敬坐也须敬顷刻去他不得)呜呼程子之言
其答问反复之详且明也如彼而其门人之所以为
说者乃如此虽或仅有一二之合焉而不免于犹有
所未尽也是亦不待七十子丧(去声)而大义巳乖矣(出家
语后序)尚何望其能有所发而有助于后学哉(朱子曰程子说
更不可易某当初于吕谢杨尹说段段录出句句比对逐字秤停过方见程子说攧扑不破诸说挨著便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2b 页 WYG0205-0083b.png
成粉碎诸说皆失了程子意此正是入门款于此既差他可知矣○程子诸门人说得都差不曾精晓程
子之说亦缘当时诸公所闻于程子者语意不全所以多差后来集注家语录凑起众说此段工夫方是
浑全然则当时亲炙未为全幸生先生之后者未为不幸也)间独惟念昔闻延平
先生之教(李先生名侗字愿中延平人朱子之师也)以为为学之初且当
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
反复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
少进而别穷一事如此既久积累之多胸中自当有
洒然处非文字言语之所及也详味此言虽其规模
子之说亦缘当时诸公所闻于程子者语意不全所以多差后来集注家语录凑起众说此段工夫方是
浑全然则当时亲炙未为全幸生先生之后者未为不幸也)间独惟念昔闻延平
先生之教(李先生名侗字愿中延平人朱子之师也)以为为学之初且当
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
反复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
少进而别穷一事如此既久积累之多胸中自当有
洒然处非文字言语之所及也详味此言虽其规模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3a 页 WYG0205-0083c.png
之大条理之密若不逮于程子然其功夫之渐次意
味之深切则有非他说所能及者惟尝实用力于此
者为能有以识之未易(去声)以口舌争也(格庵赵氏曰程子言若一
事穷未得且别穷一事延平则言且就一事推寻待其融释脱落然后别穷一事其言不同盖程子以人
心各有明处有暗处若就明处推去则易为力非谓一事未穷得而可贰以二参以三也若延平则专为
不能主一者之戒读者不可以辞害意)曰然则所谓格物致知之学与
世之所谓博物洽闻者奚以异曰此以反身穷理为
主而必究其本末是非之极挚(与至同)彼以徇外誇多
味之深切则有非他说所能及者惟尝实用力于此
者为能有以识之未易(去声)以口舌争也(格庵赵氏曰程子言若一
事穷未得且别穷一事延平则言且就一事推寻待其融释脱落然后别穷一事其言不同盖程子以人
心各有明处有暗处若就明处推去则易为力非谓一事未穷得而可贰以二参以三也若延平则专为
不能主一者之戒读者不可以辞害意)曰然则所谓格物致知之学与
世之所谓博物洽闻者奚以异曰此以反身穷理为
主而必究其本末是非之极挚(与至同)彼以徇外誇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3b 页 WYG0205-0083d.png
为务而不覈(下革反)其表里真妄之实然必究其极是
以知愈博而心愈明不覈其实是以识愈多而心愈
窒(陟力反)此正为(去声下同)已为人之所以分不可不察也
(潜室陈氏曰格物致知研穷义理心学也记诵博识口耳外驰丧志之学也二者正相反)
或问六章之旨其详犹有可得而言者邪曰天下之道
二善与恶而已矣然揆厥所元而循其次第则善者
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是以人
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其本心莫不好(去声下并同)善
以知愈博而心愈明不覈其实是以识愈多而心愈
窒(陟力反)此正为(去声下同)已为人之所以分不可不察也
(潜室陈氏曰格物致知研穷义理心学也记诵博识口耳外驰丧志之学也二者正相反)
或问六章之旨其详犹有可得而言者邪曰天下之道
二善与恶而已矣然揆厥所元而循其次第则善者
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是以人
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其本心莫不好(去声下并同)善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4a 页 WYG0205-0084a.png
而恶恶(上去声下如字此后可恶其恶恶之不恶而恶好恶并去声)然既有是形
体之累而又为气禀之拘是以物欲之私得以蔽之
而天命之本然者不得而著其于事物之理固有瞢
(莫中反)然不知其善恶之所在者亦有仅识其粗而不
能真知其可好可恶之极者夫(音扶下同)不知善之真可
好则其好善也虽曰好之而未能无不好者以拒之
于内不知恶之真可恶则其恶恶也虽曰恶之而未
能无不恶者以挽(音晚)之于中是以不免于苟焉以自
体之累而又为气禀之拘是以物欲之私得以蔽之
而天命之本然者不得而著其于事物之理固有瞢
(莫中反)然不知其善恶之所在者亦有仅识其粗而不
能真知其可好可恶之极者夫(音扶下同)不知善之真可
好则其好善也虽曰好之而未能无不好者以拒之
于内不知恶之真可恶则其恶恶也虽曰恶之而未
能无不恶者以挽(音晚)之于中是以不免于苟焉以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4b 页 WYG0205-0084b.png
欺而意之所发有不诚者(北溪陈氏曰造化流行生育赋与更无别物只是个
善而已所谓善者以实理言人受得此理以为善亦本善而无恶如外好善而内不好善外恶恶而内不
恶恶便是不真实一等未实见道理人虽分明有好善之心终是不能彻表里须是真知善恶分明然后
有真好真恶之切)夫好善而不诚则非唯不足以为善而反
有以贼乎其善恶恶而不诚则非唯不足以去(上声)恶
而适所以长(上声)乎其恶是则其为害也徒有甚焉而
何益之有哉圣人于此盖有忧之故为大学之教而
必首之以格物致知之目以开明其心术使既有以
善而已所谓善者以实理言人受得此理以为善亦本善而无恶如外好善而内不好善外恶恶而内不
恶恶便是不真实一等未实见道理人虽分明有好善之心终是不能彻表里须是真知善恶分明然后
有真好真恶之切)夫好善而不诚则非唯不足以为善而反
有以贼乎其善恶恶而不诚则非唯不足以去(上声)恶
而适所以长(上声)乎其恶是则其为害也徒有甚焉而
何益之有哉圣人于此盖有忧之故为大学之教而
必首之以格物致知之目以开明其心术使既有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5a 页 WYG0205-0084c.png
识夫善恶之所在与其可好可恶之必然矣至此而
复(扶又反)进之以必诚其意之说焉则又欲其谨之于
幽独隐微之奥以禁止其苟且自欺之萌而凡其心
之所发如曰好善则必由中及外无一毫之不好也
如曰恶恶则必由中及外无一毫之不恶也夫好善
而中无不好则是其好之也如好好色之真欲以快
乎已之目初非为(去声)人而好之也恶恶而中无不恶
则是其恶之也如恶恶臭之真欲以足乎已之鼻初
复(扶又反)进之以必诚其意之说焉则又欲其谨之于
幽独隐微之奥以禁止其苟且自欺之萌而凡其心
之所发如曰好善则必由中及外无一毫之不好也
如曰恶恶则必由中及外无一毫之不恶也夫好善
而中无不好则是其好之也如好好色之真欲以快
乎已之目初非为(去声)人而好之也恶恶而中无不恶
则是其恶之也如恶恶臭之真欲以足乎已之鼻初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5b 页 WYG0205-0084d.png
非为人而恶之也(新安陈氏曰慊字兼快足之义此以快与足分属好恶言之盖对举
而互相备也)所发之实既如此矣而须臾之顷纤芥之微
念念相承又无敢有少间断焉则庶乎内外昭融表
里澄彻而心无不正身无不脩矣(意诚则心正身脩之本皆巳在此故
于此便究言之)若彼小人幽隐之间实为不善而犹欲外托
于善以自盖则亦不可谓其全然不知善恶之所在
但以不知其真可好恶而又不能谨之于独以禁止
其苟且自欺之萌是以沦陷至于如此而不自知耳
而互相备也)所发之实既如此矣而须臾之顷纤芥之微
念念相承又无敢有少间断焉则庶乎内外昭融表
里澄彻而心无不正身无不脩矣(意诚则心正身脩之本皆巳在此故
于此便究言之)若彼小人幽隐之间实为不善而犹欲外托
于善以自盖则亦不可谓其全然不知善恶之所在
但以不知其真可好恶而又不能谨之于独以禁止
其苟且自欺之萌是以沦陷至于如此而不自知耳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6a 页 WYG0205-0085a.png
此章之说其详如此是固宜为自脩之先务矣然非
有以开其知识之真则不能有以致其好恶之实故
必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然
犹不敢恃其知之已至而听其所自为也故又曰必
诚其意必谨其独而毋自欺焉则大学工夫次第相
承首尾为一而不假他术以杂乎其间亦可见矣后
此皆然今不复(扶又反)重(平声)出也(后此皆然如意诚而后心正意既诚又不
可不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仿此)○曰然则慊之为义或以为少又
有以开其知识之真则不能有以致其好恶之实故
必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然
犹不敢恃其知之已至而听其所自为也故又曰必
诚其意必谨其独而毋自欺焉则大学工夫次第相
承首尾为一而不假他术以杂乎其间亦可见矣后
此皆然今不复(扶又反)重(平声)出也(后此皆然如意诚而后心正意既诚又不
可不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仿此)○曰然则慊之为义或以为少又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6b 页 WYG0205-0085b.png
以为恨与此不同何也曰慊之为字有作嗛(口簟反)者
而字书以为口衔物也然则慊亦但为心有所衔之
义而其为快为足为恨为少则以所衔之异而别(笔列
反下同)之耳孟子所为慊于心乐毅所谓慊于志则以
衔其快与足之意而言者也(史记列传乐毅遗燕惠王书曰自五伯音霸以
来功未有及于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慊于志先王燕昭王也)孟子所谓吾何慊汉
书所谓嗛栗姬(史记西汉外戚传景帝立齐栗姬男为太子王夫人男为胶东王长公主
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谢不许长公主欲与王夫人夫人许之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短景
而字书以为口衔物也然则慊亦但为心有所衔之
义而其为快为足为恨为少则以所衔之异而别(笔列
反下同)之耳孟子所为慊于心乐毅所谓慊于志则以
衔其快与足之意而言者也(史记列传乐毅遗燕惠王书曰自五伯音霸以
来功未有及于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慊于志先王燕昭王也)孟子所谓吾何慊汉
书所谓嗛栗姬(史记西汉外戚传景帝立齐栗姬男为太子王夫人男为胶东王长公主
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谢不许长公主欲与王夫人夫人许之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短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7a 页 WYG0205-0085c.png
帝尝属诸姬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
之美帝亦自贤之王夫人知嗛栗姬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臣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
贵今太子母宜号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耶遂案诛大臣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以忧死卒立王
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则以衔其恨与少之意而言者也(朱子曰字
有同一义而二用者如衔字或为衔恨或为衔思亦同此义)读者各随所指而观
之则既并行而不悖矣字书又以其训快与足者读
与惬同则义愈明而音又异尤不患于无别也
或问人之有心本以应物而此章之传以为有所喜怒
之美帝亦自贤之王夫人知嗛栗姬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臣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
贵今太子母宜号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耶遂案诛大臣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以忧死卒立王
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则以衔其恨与少之意而言者也(朱子曰字
有同一义而二用者如衔字或为衔恨或为衔思亦同此义)读者各随所指而观
之则既并行而不悖矣字书又以其训快与足者读
与惬同则义愈明而音又异尤不患于无别也
或问人之有心本以应物而此章之传以为有所喜怒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7b 页 WYG0205-0085d.png
忧惧便为不得其正然则其为心也必如槁木之不
复(扶又反下同)生死灰之不复然乃为得其正邪曰人之
一心湛(丈减反)然虚明如鉴之空如衡之平以为一身
之主者固其真体之本然(真体乃其本体之不杂于人伪者也)而喜怒
忧惧随感而应妍蚩(充之反)俯仰因物赋形者亦其用
之所不能无者也故其未感之时至虚至静所谓鉴
空衡平之体虽鬼神有不得窥其际者固无得失之
可议及其感物之际而所应者又皆中(去声)节则其鉴
复(扶又反下同)生死灰之不复然乃为得其正邪曰人之
一心湛(丈减反)然虚明如鉴之空如衡之平以为一身
之主者固其真体之本然(真体乃其本体之不杂于人伪者也)而喜怒
忧惧随感而应妍蚩(充之反)俯仰因物赋形者亦其用
之所不能无者也故其未感之时至虚至静所谓鉴
空衡平之体虽鬼神有不得窥其际者固无得失之
可议及其感物之际而所应者又皆中(去声)节则其鉴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8a 页 WYG0205-0086a.png
空衡平之用流行不滞正大光明是乃所以为天下
之达道亦何不得其正之有哉唯其事物之来有所
不察应之既或不能无失且又不能不与俱往则其
喜怒忧惧必有动乎中者而此心之用始有不得其
正者耳(朱子曰人心如一个镜先未有一个影象有物事来方始照见妍丑若先有个影象在里
面如何照得人心本是湛然虚明事物之来随感而应自然照得高下轻重事过便当依前恁地虚方得
若事未来先有一个忿懥好乐恐惧忧患之心在这里及忿懥好乐恐惧忧患之事到来又以这心相与
滚合便失其正事了又只若留在这里如何得正○北溪陈氏曰感自外入以彼物之至吾前而言应由
之达道亦何不得其正之有哉唯其事物之来有所
不察应之既或不能无失且又不能不与俱往则其
喜怒忧惧必有动乎中者而此心之用始有不得其
正者耳(朱子曰人心如一个镜先未有一个影象有物事来方始照见妍丑若先有个影象在里
面如何照得人心本是湛然虚明事物之来随感而应自然照得高下轻重事过便当依前恁地虚方得
若事未来先有一个忿懥好乐恐惧忧患之心在这里及忿懥好乐恐惧忧患之事到来又以这心相与
滚合便失其正事了又只若留在这里如何得正○北溪陈氏曰感自外入以彼物之至吾前而言应由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8b 页 WYG0205-0086b.png
中出以此心之接彼物而言○节斋蔡氏曰鉴之空方能照人若先有人形滞其中则人之继至者不复
可得而照矣衡之平方能称物若先有物重滞于上则物之继至者不复可得而称矣以鉴空衡平喻心
体之虚明最为精切○陈氏曰此章只是四者感物而应不中其节则此心便为四者所动而不得其正
矣若世俗心卢昏昏莫克主宰体用动静无复准则目随物视耳随物听行信足步言信口说矣○西山
真氏曰鉴空衡平之体用切须玩味盖未应物时此心只要清明虚静不可先有一物如鉴未照物只是
一个空如衡未称物只是一个平此乃心之本体即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所谓鉴空衡平之体也及事物
之来随感而应因其可喜而喜可怒而怒在我本未尝先有此心但随物所感而应之耳故其发无不中
节此所谓鉴空衡平之用也○徽庵程氏曰未发之前气未用事心之本体不待正而后正发而中节则
可得而照矣衡之平方能称物若先有物重滞于上则物之继至者不复可得而称矣以鉴空衡平喻心
体之虚明最为精切○陈氏曰此章只是四者感物而应不中其节则此心便为四者所动而不得其正
矣若世俗心卢昏昏莫克主宰体用动静无复准则目随物视耳随物听行信足步言信口说矣○西山
真氏曰鉴空衡平之体用切须玩味盖未应物时此心只要清明虚静不可先有一物如鉴未照物只是
一个空如衡未称物只是一个平此乃心之本体即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所谓鉴空衡平之体也及事物
之来随感而应因其可喜而喜可怒而怒在我本未尝先有此心但随物所感而应之耳故其发无不中
节此所谓鉴空衡平之用也○徽庵程氏曰未发之前气未用事心之本体不待正而后正发而中节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9a 页 WYG0205-0086c.png
心之用无不正亦不待正之而后正夫有不正而后正心体静而未发何待于正乎惟此心之用发不中
节始有不正而待于正耳章句曰用之所行或失其正或问曰此心之用不得其正未尝言体之不正也
惟经之或问有曰不得其本然之正曰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或者遂执之以为正心乃静时工
夫如中庸未发之中太极图之主静而经之所谓定静安也传之心不在焉乃心不在腔子里时也殊不
知圣人教人多于动处用功格至诚正脩皆教人用功于动者定静安亦非但言心之静也若静时工夫
则戒谨恐惧而已存之养之守之而巳不待乎正其所不正也圣贤之动固主乎静元亨诚之通固主乎
利贞诚之复而诚正脩云者正诚通之事既诚正而脩矣始有诚复之明若当诚意之后厌动而求静弃
事而冥心收视反听而曰吾将以正心焉此乃异端之事非吾儒事也况心不在焉亦曰心不在视则视
节始有不正而待于正耳章句曰用之所行或失其正或问曰此心之用不得其正未尝言体之不正也
惟经之或问有曰不得其本然之正曰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或者遂执之以为正心乃静时工
夫如中庸未发之中太极图之主静而经之所谓定静安也传之心不在焉乃心不在腔子里时也殊不
知圣人教人多于动处用功格至诚正脩皆教人用功于动者定静安亦非但言心之静也若静时工夫
则戒谨恐惧而已存之养之守之而巳不待乎正其所不正也圣贤之动固主乎静元亨诚之通固主乎
利贞诚之复而诚正脩云者正诚通之事既诚正而脩矣始有诚复之明若当诚意之后厌动而求静弃
事而冥心收视反听而曰吾将以正心焉此乃异端之事非吾儒事也况心不在焉亦曰心不在视则视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69b 页 WYG0205-0086d.png
而不是心不在听则听而不闻岂静在腔中之谓哉或问所谓本然本体亦指此心之义理而言孟子言
本心亦指仁义之心而言岂一于静之谓乎○玉溪卢氏曰湛然虚明者心之体随感而应者心之用如
鉴之空则妍蚩因物而空者自如如衡之平则俯仰因物而平者自若真体之本然吾心之太极也随感
而应则本体之真在在呈露而太极亦无不在矣未感之时鬼神不得窥其际乃天下之大本是明德之
体寂然不动者也寂之中有能感者存感物之际流行不滞正大光明乃天下之达道是明德之用感而
遂通者也感之中未尝无寂者存)傅者之意固非以心之应物便为
不得其正而必如枯木死灰然后乃为得其正也惟
是此心之灵既曰一身之主苟得其正而无不在是
本心亦指仁义之心而言岂一于静之谓乎○玉溪卢氏曰湛然虚明者心之体随感而应者心之用如
鉴之空则妍蚩因物而空者自如如衡之平则俯仰因物而平者自若真体之本然吾心之太极也随感
而应则本体之真在在呈露而太极亦无不在矣未感之时鬼神不得窥其际乃天下之大本是明德之
体寂然不动者也寂之中有能感者存感物之际流行不滞正大光明乃天下之达道是明德之用感而
遂通者也感之中未尝无寂者存)傅者之意固非以心之应物便为
不得其正而必如枯木死灰然后乃为得其正也惟
是此心之灵既曰一身之主苟得其正而无不在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0a 页 WYG0205-0087a.png
则耳目鼻口四肢百骸莫不有所听命以供其事而
其动静语默出入起居唯吾所使而无不合于理如
其不然则身在于此而心驰于彼血肉之躯无所管
摄其不为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者几(平声)希矣(所引
二句乃杜子美诗)孔子所谓操则存舍则亡孟子所谓求其
放心从其大体者盖皆谓此学者可不深念而屡省
(悉井反)之哉
或问八章之辟旧读为譬而今读为僻何也曰旧音旧
其动静语默出入起居唯吾所使而无不合于理如
其不然则身在于此而心驰于彼血肉之躯无所管
摄其不为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者几(平声)希矣(所引
二句乃杜子美诗)孔子所谓操则存舍则亡孟子所谓求其
放心从其大体者盖皆谓此学者可不深念而屡省
(悉井反)之哉
或问八章之辟旧读为譬而今读为僻何也曰旧音旧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0b 页 WYG0205-0087b.png
说以上章例之而不合也以下文逆之而不通也是
以间者窃以类例文意求之而得其说如此盖曰人
之常情于此五者一有所向则失其好(去声下同)恶(去声下于
恶好恶同)之平而陷于一偏是以身有不脩不能齐其家
耳盖偏于爱则溺焉而不知其恶矣偏于恶则阻焉
而不知其善矣是其身之所接好恶取舍(上声)之间将
无一当(去声)于理者而况于闺门之内恩常掩义亦何
以胜其情爱昵(尼质反)比(音鼻)之私而能有以齐之哉(北溪
以间者窃以类例文意求之而得其说如此盖曰人
之常情于此五者一有所向则失其好(去声下同)恶(去声下于
恶好恶同)之平而陷于一偏是以身有不脩不能齐其家
耳盖偏于爱则溺焉而不知其恶矣偏于恶则阻焉
而不知其善矣是其身之所接好恶取舍(上声)之间将
无一当(去声)于理者而况于闺门之内恩常掩义亦何
以胜其情爱昵(尼质反)比(音鼻)之私而能有以齐之哉(北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1a 页 WYG0205-0087c.png
陈氏曰治家非如治国治国可用刑威治家则刑威不可得而施只是公其心而已○格庵赵氏曰闺门
之内义常不胜乎恩情爱昵比之私尤所难克使一有偏焉则长幼亲疏欲其心之齐一不可得矣盖至
近至密之地一毫之伪无所容欺此常情之所易忽而君子之所甚谨也)曰凡是五者皆
身与物接所不能无而亦既有当然之则矣今曰一
有所向便为偏倚而身不脩则是必其接物之际此
心漠然都无亲疏之等贵贱之别(笔列反)然后得免于
偏也且心既正矣则宜其身之无不脩今乃犹有若
是之偏何哉曰不然也此章之义实承上章其立文
之内义常不胜乎恩情爱昵比之私尤所难克使一有偏焉则长幼亲疏欲其心之齐一不可得矣盖至
近至密之地一毫之伪无所容欺此常情之所易忽而君子之所甚谨也)曰凡是五者皆
身与物接所不能无而亦既有当然之则矣今曰一
有所向便为偏倚而身不脩则是必其接物之际此
心漠然都无亲疏之等贵贱之别(笔列反)然后得免于
偏也且心既正矣则宜其身之无不脩今乃犹有若
是之偏何哉曰不然也此章之义实承上章其立文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1b 页 WYG0205-0087d.png
命意大抵相似盖以为身与事接而后或有所偏非
以为一与事接而必有所偏所谓心正而后身脩亦
曰心得其正乃能脩身非谓此心一正则身不待检
而自脩也(朱子曰大学所以有许多节次正欲教人逐节用功非如一无节之竹使人才能格
物便知平天下也人盖有意诚而心未正者故于忿懥等诚不可不随事而排遣有心正而身未脩者故
于好恶间诚不可不随人而节制齐家以下皆是教人省察用功故经之序但言心正者必自诚意而来
修身者必自正心而来非谓意既诚则心无事乎正心既正则身无事乎脩也)○曰亲爱贱
恶畏敬哀矜固人心之所宜有若夫(音扶)敖惰则凶德
以为一与事接而必有所偏所谓心正而后身脩亦
曰心得其正乃能脩身非谓此心一正则身不待检
而自脩也(朱子曰大学所以有许多节次正欲教人逐节用功非如一无节之竹使人才能格
物便知平天下也人盖有意诚而心未正者故于忿懥等诚不可不随事而排遣有心正而身未脩者故
于好恶间诚不可不随人而节制齐家以下皆是教人省察用功故经之序但言心正者必自诚意而来
修身者必自正心而来非谓意既诚则心无事乎正心既正则身无事乎脩也)○曰亲爱贱
恶畏敬哀矜固人心之所宜有若夫(音扶)敖惰则凶德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2a 页 WYG0205-0088a.png
也曾谓本心而有如是之则哉曰敖之为凶德也正
以其先有是心不度(待洛反)所施而无所不敖尔若因
人之可敖而敖之则是常情所宜有而事理之当然
也今有人焉其亲且旧未至于可亲而爱也其位与
德未至于可畏而敬也其穷未至于可哀而其恶未
至于可贱也其言无足去(去声)取而其行(去声)无足是非
也则视之泛然如涂之人而已尔又其下者则夫子
之取瑟而歌孟子之隐(去声)几而卧盖亦因其有以自
以其先有是心不度(待洛反)所施而无所不敖尔若因
人之可敖而敖之则是常情所宜有而事理之当然
也今有人焉其亲且旧未至于可亲而爱也其位与
德未至于可畏而敬也其穷未至于可哀而其恶未
至于可贱也其言无足去(去声)取而其行(去声)无足是非
也则视之泛然如涂之人而已尔又其下者则夫子
之取瑟而歌孟子之隐(去声)几而卧盖亦因其有以自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2b 页 WYG0205-0088b.png
取而非吾故有敖之之意亦安得而遽谓之凶德哉
又况此章之旨乃为(去声)虑其因有所重而陷于一偏
者发其言虽曰有所敖惰而其意则正欲人之于此
更加详审虽曰所当敖惰而犹不敢肆其敖惰之心
也亦何病哉
或问如保赤子何也曰程子有言赤子未能自言其意
而为之母者慈爱之心出于至诚则凡所以求其意
者虽或不中(去声)而不至于大相远矣岂待学而后能
又况此章之旨乃为(去声)虑其因有所重而陷于一偏
者发其言虽曰有所敖惰而其意则正欲人之于此
更加详审虽曰所当敖惰而犹不敢肆其敖惰之心
也亦何病哉
或问如保赤子何也曰程子有言赤子未能自言其意
而为之母者慈爱之心出于至诚则凡所以求其意
者虽或不中(去声)而不至于大相远矣岂待学而后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3a 页 WYG0205-0088c.png
哉若民则非如赤子之不能自言矣而使之者反不
能无失于其心则以本无慈爱之实而于此有不察
耳传之言此盖以明夫(音扶)使众之道不过自其慈幼
者而推之而慈幼之心又非外铄(式约反)而有待于强
(上声)为也事君之孝事长之弟亦何以异于此哉既举
其细则大者可知矣(细谓慈大谓孝弟○三山陈氏曰长民者往往不得下之情盖
亦视之不切于已不若慈母之心耳孝弟与慈初无二心苟自切巳推之则举慈可以见孝弟矣)○
曰仁让言家贪戾言人何也曰善必积而后成恶虽
能无失于其心则以本无慈爱之实而于此有不察
耳传之言此盖以明夫(音扶)使众之道不过自其慈幼
者而推之而慈幼之心又非外铄(式约反)而有待于强
(上声)为也事君之孝事长之弟亦何以异于此哉既举
其细则大者可知矣(细谓慈大谓孝弟○三山陈氏曰长民者往往不得下之情盖
亦视之不切于已不若慈母之心耳孝弟与慈初无二心苟自切巳推之则举慈可以见孝弟矣)○
曰仁让言家贪戾言人何也曰善必积而后成恶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3b 页 WYG0205-0088d.png
小而可惧古人之深戒也书所谓尔惟德罔小万邦
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亦是意尔(朱子曰惟德罔小言其不
可小也○三山陈氏曰为恶之效捷于为善仁让必积而刑于一家而后可以化一国贪戾则才出于一
人之身而一国巳作乱矣见为善者不可无悠久之积为恶者不可有斯须之暂也)○曰此章
本言上行下效有不期然而然者今曰有诸巳而后
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则是犹有待于劝勉程
督(音笃察也劝也)而后化且内适自脩而遽欲望人之皆有
巳方仅免而遂欲责人以必无也曰此为(去声)治其国
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亦是意尔(朱子曰惟德罔小言其不
可小也○三山陈氏曰为恶之效捷于为善仁让必积而刑于一家而后可以化一国贪戾则才出于一
人之身而一国巳作乱矣见为善者不可无悠久之积为恶者不可有斯须之暂也)○曰此章
本言上行下效有不期然而然者今曰有诸巳而后
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则是犹有待于劝勉程
督(音笃察也劝也)而后化且内适自脩而遽欲望人之皆有
巳方仅免而遂欲责人以必无也曰此为(去声)治其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4a 页 WYG0205-0089a.png
者言之则推吾所有与民共由其条教法令之施赏
善罚恶之政固有理所当然而不可已者但以所令
反其所好则民不从故又推本言之欲其先成于已
而有以责人固非谓其专务修巳都不治人而拱手
以俟其自化亦非谓其矜已之长愧人之短而胁之
以必从也故先君子之言曰(文公父名松字乔年号韦齐先生)有诸
巳不必求诸人以为求诸人而无诸巳则不可也无
诸巳不必求诸人以为非诸人而有诸已则不可也
善罚恶之政固有理所当然而不可已者但以所令
反其所好则民不从故又推本言之欲其先成于已
而有以责人固非谓其专务修巳都不治人而拱手
以俟其自化亦非谓其矜已之长愧人之短而胁之
以必从也故先君子之言曰(文公父名松字乔年号韦齐先生)有诸
巳不必求诸人以为求诸人而无诸巳则不可也无
诸巳不必求诸人以为非诸人而有诸已则不可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4b 页 WYG0205-0089b.png
正此意也(玉溪卢氏曰有诸已而求诸人无诸已而非诸人者恕也求诸人而无诸已则不可
非诸人而有诸已则不可者必先有忠而后有恕也)曰然则未能有善而遂不
求人之善未能去(上声)恶而遂不非人之恶斯不亦恕
而终身可行乎哉曰恕字之旨以如心为义盖曰如
治巳之心以治人如爱已之心以爱人而非苟然姑
息之谓也然人之为心必尝穷理以正之使其所以
治已爱已者皆出于正然后可以即是推之以及于
人而恕之为道有可言者故大学之传最后两章始
非诸人而有诸已则不可者必先有忠而后有恕也)曰然则未能有善而遂不
求人之善未能去(上声)恶而遂不非人之恶斯不亦恕
而终身可行乎哉曰恕字之旨以如心为义盖曰如
治巳之心以治人如爱已之心以爱人而非苟然姑
息之谓也然人之为心必尝穷理以正之使其所以
治已爱已者皆出于正然后可以即是推之以及于
人而恕之为道有可言者故大学之传最后两章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5a 页 WYG0205-0089c.png
及于此则其用力之序亦可见矣至即此章而论之
则欲如治已之心以治人者又不过以强(上声下同)于自
治为本盖能强于自治至于有善而可以求人之善
无恶而可以非人之恶然后推已及人使之亦如我
之所以自治而自治焉则表端景正(景即影字古只作景至晋葛洪
始加彡)源洁流清而治已治人无不尽其道矣所以终
身力此而无不可行之时也今乃不然而直欲以其
不肖之身为标准视吾治教所当及者一以姑息待
则欲如治已之心以治人者又不过以强(上声下同)于自
治为本盖能强于自治至于有善而可以求人之善
无恶而可以非人之恶然后推已及人使之亦如我
之所以自治而自治焉则表端景正(景即影字古只作景至晋葛洪
始加彡)源洁流清而治已治人无不尽其道矣所以终
身力此而无不可行之时也今乃不然而直欲以其
不肖之身为标准视吾治教所当及者一以姑息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5b 页 WYG0205-0089d.png
之不相训诰不相禁戒将使天下之人皆如已之不
肖而沦胥以陷焉是乃大乱之道而岂所谓终身可
行之恕哉近世名卿之言有曰(范纯仁字尧夫谥忠宣公)人虽至
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
责已恕已之心恕人则不患不至于圣贤矣此言近
厚世亦多称之者但恕字之义本以如心而得故可
以施之于人而不可以施之于已今曰恕已则昏则
是已知其如此矣而又曰以恕已之心恕人则是既
肖而沦胥以陷焉是乃大乱之道而岂所谓终身可
行之恕哉近世名卿之言有曰(范纯仁字尧夫谥忠宣公)人虽至
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
责已恕已之心恕人则不患不至于圣贤矣此言近
厚世亦多称之者但恕字之义本以如心而得故可
以施之于人而不可以施之于已今曰恕已则昏则
是已知其如此矣而又曰以恕已之心恕人则是既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6a 页 WYG0205-0090a.png
不知自治其昏而遂推以及人使其亦将如我之昏
而后已也乃欲由此以入圣贤之域岂不误哉藉令
(平声)其意但为欲反此心以施于人则亦止可以言下
章爱人之事而于此章治人之意与夫(音扶)中庸以人
治人之说则皆有未合者盖其为恕虽同而一以及
人为主一以自治为主则二者之间毫釐之异正学
者所当深察而明辨也若汉之光武亦贤君也一旦
以无罪黜其妻其臣郅(音质)恽(委粉反)不能力陈大义以
而后已也乃欲由此以入圣贤之域岂不误哉藉令
(平声)其意但为欲反此心以施于人则亦止可以言下
章爱人之事而于此章治人之意与夫(音扶)中庸以人
治人之说则皆有未合者盖其为恕虽同而一以及
人为主一以自治为主则二者之间毫釐之异正学
者所当深察而明辨也若汉之光武亦贤君也一旦
以无罪黜其妻其臣郅(音质)恽(委粉反)不能力陈大义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6b 页 WYG0205-0090b.png
救其失而姑为缓辞以慰解之是乃所谓不能三年
而缌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齿决是惮者光武乃谓恽
为善恕已量主则其失又甚远而大启为人臣者不
肯责难陈善以贼其君之罪一字之义有所不明而
其祸乃至于此可不谨哉(后汉书郅恽传郭皇后废光武之后以宠衰数怀怼
而废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
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巳帝曰恽善恕已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问如
心为恕朱子曰如比也比自家心上推去仁之与恕只争些子自然底是仁比而推之便是恕○问范忠
而缌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齿决是惮者光武乃谓恽
为善恕已量主则其失又甚远而大启为人臣者不
肯责难陈善以贼其君之罪一字之义有所不明而
其祸乃至于此可不谨哉(后汉书郅恽传郭皇后废光武之后以宠衰数怀怼
而废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
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巳帝曰恽善恕已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问如
心为恕朱子曰如比也比自家心上推去仁之与恕只争些子自然底是仁比而推之便是恕○问范忠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7a 页 WYG0205-0090c.png
宣以恕己恕人此语固有病但上文先言以责人之心责己则连下句亦未害曰上句自好下句自不好
盖才恕己便己不是若横渠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语便不同盖恕是推
去底我有是善亦要他人有是善推此计度之心此乃恕也于己不当下恕字○玉溪卢氏曰心必穷理
以正之者格物致知之事治己爱己皆出于正者诚意正心脩身之事即是推之以及人者齐家治国平
天下之事也治己爱己皆出于正是尽己之忠即是推之以及于人是推己之恕忠者体恕者用表端源
洁忠也景正流清恕也忠者明德之事恕者新民之事大学之道一忠恕而已此章言治国下章言治国
平天下皆明明德之推而恕之事也此章之义则欲如治己之心以治人下章絜矩之义则欲如爱己之
心以爱人盖治国乃平天下之本故此章以治人言下章以爱人言义各有攸当也○新安陈氏曰大学
盖才恕己便己不是若横渠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语便不同盖恕是推
去底我有是善亦要他人有是善推此计度之心此乃恕也于己不当下恕字○玉溪卢氏曰心必穷理
以正之者格物致知之事治己爱己皆出于正者诚意正心脩身之事即是推之以及人者齐家治国平
天下之事也治己爱己皆出于正是尽己之忠即是推之以及于人是推己之恕忠者体恕者用表端源
洁忠也景正流清恕也忠者明德之事恕者新民之事大学之道一忠恕而已此章言治国下章言治国
平天下皆明明德之推而恕之事也此章之义则欲如治己之心以治人下章絜矩之义则欲如爱己之
心以爱人盖治国乃平天下之本故此章以治人言下章以爱人言义各有攸当也○新安陈氏曰大学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7b 页 WYG0205-0090d.png
传至治国平天下章方言恕观此言恕则隐然见脩身以前之当言忠矣卢氏之说正是即后之言以发
明前之所未言者也)○曰既结上文而复(扶又反)引诗者三何也
曰古人言必引诗盖取其嗟叹咏歌优游厌饫(依据反)
有以感发人之善心非徒取彼之文證此之义而已
也夫(音扶)以此章所论齐家治国之事文具而意足矣
复三引诗非能于其所论之外别有所发明也然尝
试读之则反覆吟咏之间意味深长义理通畅使人
心融神会有不知手舞而足蹈者是则引诗之助与
明前之所未言者也)○曰既结上文而复(扶又反)引诗者三何也
曰古人言必引诗盖取其嗟叹咏歌优游厌饫(依据反)
有以感发人之善心非徒取彼之文證此之义而已
也夫(音扶)以此章所论齐家治国之事文具而意足矣
复三引诗非能于其所论之外别有所发明也然尝
试读之则反覆吟咏之间意味深长义理通畅使人
心融神会有不知手舞而足蹈者是则引诗之助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8a 页 WYG0205-0091a.png
(音预)为多焉盖不独此他凡引诗云者皆以是求之则
引者之意可见而诗之为用亦得矣曰三诗亦有序
乎曰首言家人次言兄弟终言四国亦刑于寡妻至
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意也(新安陈氏曰所引诗见大雅思齐篇孟子尝引
之集注云御治也于御字无音诗传云御迎也于御字音牙嫁反当依集注如字读)
或问上章论齐家治国之道既以孝弟慈为言矣此论
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复(扶又反)以是为言何也曰三者
人道之大端众心之所同得者也自家以及国自国
引者之意可见而诗之为用亦得矣曰三诗亦有序
乎曰首言家人次言兄弟终言四国亦刑于寡妻至
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意也(新安陈氏曰所引诗见大雅思齐篇孟子尝引
之集注云御治也于御字无音诗传云御迎也于御字音牙嫁反当依集注如字读)
或问上章论齐家治国之道既以孝弟慈为言矣此论
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复(扶又反)以是为言何也曰三者
人道之大端众心之所同得者也自家以及国自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8b 页 WYG0205-0091b.png
以及天下虽有大小之殊然其道不过如此而已但
前章专以己推而人化为言此章又申言之以见(形甸
反)人心之所同而不能己者如此是以君子不唯有
以化之而又有以处(上声下同)之也(新安陈氏曰老老长长恤孤躬行于上而
民兴孝弟不倍于下是有以化之絜矩是乃处之之道也)盖人之所以为心者虽
曰未尝不同然贵贱殊势贤愚异禀苟非在上之君
子真知实蹈有以倡(尺亮反)之则下之有是心者亦无
所感而兴起矣(以上详说有以化之)幸其有以倡焉而兴起矣
前章专以己推而人化为言此章又申言之以见(形甸
反)人心之所同而不能己者如此是以君子不唯有
以化之而又有以处(上声下同)之也(新安陈氏曰老老长长恤孤躬行于上而
民兴孝弟不倍于下是有以化之絜矩是乃处之之道也)盖人之所以为心者虽
曰未尝不同然贵贱殊势贤愚异禀苟非在上之君
子真知实蹈有以倡(尺亮反)之则下之有是心者亦无
所感而兴起矣(以上详说有以化之)幸其有以倡焉而兴起矣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9a 页 WYG0205-0091c.png
然上之人乃或不能察彼之心而失其所以处之之
道则彼其所兴起者或不得遂而反有不均之叹是
以君子察其心之所同而得夫(音扶)絜矩之道然后有
以处此而遂其兴起之善端也(以上详说有以处之)曰何以言
絜之为度(待洛反下同)也曰此庄子所谓挈之百围贾子
所谓度长絜大者也(庄子名周人间世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社栎树其大蔽牛
絜之百围注絜围束也是将一物围束以为之则也贾子名谊西汉洛阳人过秦论试使山束之国与陈
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前此诸儒盖莫之省(悉井反)而
道则彼其所兴起者或不得遂而反有不均之叹是
以君子察其心之所同而得夫(音扶)絜矩之道然后有
以处此而遂其兴起之善端也(以上详说有以处之)曰何以言
絜之为度(待洛反下同)也曰此庄子所谓挈之百围贾子
所谓度长絜大者也(庄子名周人间世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社栎树其大蔽牛
絜之百围注絜围束也是将一物围束以为之则也贾子名谊西汉洛阳人过秦论试使山束之国与陈
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前此诸儒盖莫之省(悉井反)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79b 页 WYG0205-0091d.png
强(上声)训以挈(口结反)殊无意谓先友太史范公(名如圭丈公父
韦斋之友)乃独推此以言之而后其理可得而通也盖挈
度也矩所以为方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人之所
恶(去声下同)者不异乎己则不敢以己之所恶者施之于
人使吾之身一处乎此则上下四方物我之际各得
其分(去声)不相侵越而各就其中校(音教)其所占之地则
其广狭长短又皆平均如一截然方正而无有馀不
足之处(去声)是则所谓絜矩者也夫(音扶)为天下国家而
韦斋之友)乃独推此以言之而后其理可得而通也盖挈
度也矩所以为方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人之所
恶(去声下同)者不异乎己则不敢以己之所恶者施之于
人使吾之身一处乎此则上下四方物我之际各得
其分(去声)不相侵越而各就其中校(音教)其所占之地则
其广狭长短又皆平均如一截然方正而无有馀不
足之处(去声)是则所谓絜矩者也夫(音扶)为天下国家而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0a 页 WYG0205-0092a.png
所以处心制事者一出于此则天地之间将无一物
不得其所而凡天下之欲为孝弟不倍者皆得以自
尽其心而无不均之叹矣天下其有不平者乎然君
子之所以有此亦岂自外至而强(上声)为之哉亦曰物
格知至故有以通天下之志而知千万人之心即一
人之心意诚心正故有以胜一己之私而能以一人
之心为千万人之心其如此而已矣(格庵赵氏曰天下之志万殊理
则一也物格知至者能烛理则视众人之心犹一心而明絜矩之义公则一致私则万殊意诚心正者能
不得其所而凡天下之欲为孝弟不倍者皆得以自
尽其心而无不均之叹矣天下其有不平者乎然君
子之所以有此亦岂自外至而强(上声)为之哉亦曰物
格知至故有以通天下之志而知千万人之心即一
人之心意诚心正故有以胜一己之私而能以一人
之心为千万人之心其如此而已矣(格庵赵氏曰天下之志万殊理
则一也物格知至者能烛理则视众人之心犹一心而明絜矩之义公则一致私则万殊意诚心正者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0b 页 WYG0205-0092b.png
克己则以一心为众人之心而尽絜矩之道)一有私意存乎其间则一膜
(音莫)之外便为胡越虽欲絜矩亦将有所隔碍(牛代反)而
不能通矣若赵由之为守则易(去声)尉而为尉则陵守
王肃之方于事上而好(去声)人佞己推其所由盖出于
此而充其类则虽桀纣盗蹠(音只)之所为亦将何所不
至哉(史记酷吏传周阳由者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阳故因姓周阳氏由为郎事孝文及景
帝景帝时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酷暴骄恣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
都尉如令为令必陵太守夺之治由后为河东都尉时与其守胜屠公胜屠即申屠也相告言罪胜屠公
(音莫)之外便为胡越虽欲絜矩亦将有所隔碍(牛代反)而
不能通矣若赵由之为守则易(去声)尉而为尉则陵守
王肃之方于事上而好(去声)人佞己推其所由盖出于
此而充其类则虽桀纣盗蹠(音只)之所为亦将何所不
至哉(史记酷吏传周阳由者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阳故因姓周阳氏由为郎事孝文及景
帝景帝时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酷暴骄恣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
都尉如令为令必陵太守夺之治由后为河东都尉时与其守胜屠公胜屠即申屠也相告言罪胜屠公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1a 页 WYG0205-0092c.png
当抵罪义不受刑自杀而由弃市○魏志王肃传肃太和中拜散骑常侍肃字子雍东海郡人史评曰刘
实以为肃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曰然则絜矩之云是则所谓
恕者己乎曰此固前章所谓如爱己之心以爱人者
也夫子所谓终身可行程子所谓充拓(音托)得去则天
地变化而草木蕃(音烦)充拓不去则天地闭而贤人隐
皆以其可以推之而无不通耳(朱子曰推得去则物我贯通自有个生生
无穷底意思便有天地变化草木蕃气象天地只是这样道理若推不去物我隔绝欲利于己不利于人
欲己之富欲人之贫欲己之寿欲人之夭似这气象全然闭塞隔绝了便似天地闭贤人隐)然必
实以为肃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曰然则絜矩之云是则所谓
恕者己乎曰此固前章所谓如爱己之心以爱人者
也夫子所谓终身可行程子所谓充拓(音托)得去则天
地变化而草木蕃(音烦)充拓不去则天地闭而贤人隐
皆以其可以推之而无不通耳(朱子曰推得去则物我贯通自有个生生
无穷底意思便有天地变化草木蕃气象天地只是这样道理若推不去物我隔绝欲利于己不利于人
欲己之富欲人之贫欲己之寿欲人之夭似这气象全然闭塞隔绝了便似天地闭贤人隐)然必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1b 页 WYG0205-0092d.png
自其穷理正心者而推之则吾之爱恶取舍(上声)皆得
其正而其所推以及人者亦无不得其正是以上下
四方以此度(音铎)之而莫不截然各得其分(去声)若于理
有未明而心有未正则吾之所欲者未必其所当欲
吾之所恶者未必其所当恶乃不察此而遽欲以是
为施于人之准则则其意虽公而事则私是将见其
物我相侵彼此交病而虽庭除之内跬(丘弭反)步之间
亦且参商(参音森参商二星名)矛盾(盾食允反二者皆兵器名)而不可行矣
其正而其所推以及人者亦无不得其正是以上下
四方以此度(音铎)之而莫不截然各得其分(去声)若于理
有未明而心有未正则吾之所欲者未必其所当欲
吾之所恶者未必其所当恶乃不察此而遽欲以是
为施于人之准则则其意虽公而事则私是将见其
物我相侵彼此交病而虽庭除之内跬(丘弭反)步之间
亦且参商(参音森参商二星名)矛盾(盾食允反二者皆兵器名)而不可行矣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2a 页 WYG0205-0093a.png
尚何终身之望哉是以圣贤凡言恕者又必以忠为
本而程子亦言忠恕两言如形与影欲去(上声)其一而
不可得盖唯忠而后所如之心始得其正是亦此篇
先后本末之意也(所当先而为本者忠也所当后而为末者恕也)然则君子
之学可不谨其序哉(朱子曰忠是本体恕是枝叶非是别有枝叶乃是本根中发出
枝叶○陈氏曰大槩忠恕只是一物就中截作两片则为二物盖存诸中者既忠则发出外来便是恕应
事接物处不恕则是在我者必不十分真实故发出忠底心便是恕底事做成恕底事便见忠底心)○
曰自身而家自家而国自国而天下均为推己及人
本而程子亦言忠恕两言如形与影欲去(上声)其一而
不可得盖唯忠而后所如之心始得其正是亦此篇
先后本末之意也(所当先而为本者忠也所当后而为末者恕也)然则君子
之学可不谨其序哉(朱子曰忠是本体恕是枝叶非是别有枝叶乃是本根中发出
枝叶○陈氏曰大槩忠恕只是一物就中截作两片则为二物盖存诸中者既忠则发出外来便是恕应
事接物处不恕则是在我者必不十分真实故发出忠底心便是恕底事做成恕底事便见忠底心)○
曰自身而家自家而国自国而天下均为推己及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2b 页 WYG0205-0093b.png
之事而传之所以释之者一事自为一说若有不能
相通焉者何也曰此以势之远迩事之先后而所施
有不同耳实非有异事也盖必审于接物好恶(二字并去
声下同)不偏然后有以正伦理笃思义而齐其家其家
已齐事皆可法然后有以立标准胥教诲而治其国
其国已治(去声)民知兴起然后可以推已度(待洛反)物举
此加彼而平天下此以其远近先后而施有不同者
也然自国以上(上声)则治于内者严密而精详自国以
相通焉者何也曰此以势之远迩事之先后而所施
有不同耳实非有异事也盖必审于接物好恶(二字并去
声下同)不偏然后有以正伦理笃思义而齐其家其家
已齐事皆可法然后有以立标准胥教诲而治其国
其国已治(去声)民知兴起然后可以推已度(待洛反)物举
此加彼而平天下此以其远近先后而施有不同者
也然自国以上(上声)则治于内者严密而精详自国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3a 页 WYG0205-0093c.png
下则治于外者广博而周遍亦可见其本末实一物
首尾实一身矣何名为异说哉(格庵赵氏曰严密精详所以为广博周遍
之地治内者疏略苟简则治外者虽欲广博周遍得乎)○曰所谓民之父母者
何也曰君子有絜矩之道故能以己之好恶知民之
好恶又能以民之好恶为己之好恶也夫(音扶)好其所
好而与之聚之恶其所恶而不以施焉则上之爱下
真犹父母之爱其子矣彼民之亲其上岂不亦犹子
之爱其父母哉(三山陈氏曰父母之于子其所好恶无有不知者体气同也至于民之好
首尾实一身矣何名为异说哉(格庵赵氏曰严密精详所以为广博周遍
之地治内者疏略苟简则治外者虽欲广博周遍得乎)○曰所谓民之父母者
何也曰君子有絜矩之道故能以己之好恶知民之
好恶又能以民之好恶为己之好恶也夫(音扶)好其所
好而与之聚之恶其所恶而不以施焉则上之爱下
真犹父母之爱其子矣彼民之亲其上岂不亦犹子
之爱其父母哉(三山陈氏曰父母之于子其所好恶无有不知者体气同也至于民之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3b 页 WYG0205-0093d.png
恶其君常有所不知无他制于形体之异耳能絜矩则能以民之心为心而可以父母斯民民亦父母之
矣)○曰此所引节南山之诗何也曰言在尊位者人
所观仰不可不谨若人君恣己徇私不与天下同其
好恶则为天下僇如桀纣幽厉也○曰得众得国失
众失国何也曰言能絜矩则民父母之而得众得国
矣不能絜矩则为天下僇而失众失国矣○曰所谓
先慎乎德何也曰上言有国者不可不谨此言其所
谨而当先者尤在于德也德即所谓明德所以谨之
矣)○曰此所引节南山之诗何也曰言在尊位者人
所观仰不可不谨若人君恣己徇私不与天下同其
好恶则为天下僇如桀纣幽厉也○曰得众得国失
众失国何也曰言能絜矩则民父母之而得众得国
矣不能絜矩则为天下僇而失众失国矣○曰所谓
先慎乎德何也曰上言有国者不可不谨此言其所
谨而当先者尤在于德也德即所谓明德所以谨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4a 页 WYG0205-0094a.png
亦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脩其身而已矣○曰此
其深言务财用而失民何也曰有德而有人有土则
因天分地不患乎无财用矣然不知本末而无絜矩
之心则未有不争斗其民而施之以劫夺之教者也
易大传曰何以聚人曰财春秋外传曰(即国语)王人者
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故财聚于上则民散于
下矣财散于下则民归于上矣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郑氏以为君有逆命则民
其深言务财用而失民何也曰有德而有人有土则
因天分地不患乎无财用矣然不知本末而无絜矩
之心则未有不争斗其民而施之以劫夺之教者也
易大传曰何以聚人曰财春秋外传曰(即国语)王人者
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故财聚于上则民散于
下矣财散于下则民归于上矣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郑氏以为君有逆命则民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4b 页 WYG0205-0094b.png
有逆辞上贪于利则下人侵畔得其旨矣○曰前既
言命之不易矣此又言命之不常何也曰以天命之
重而致其丁宁之意亦承上文而言之也盖善则得
之者有德而有人之谓也不善则失之者悖入而悖
出之谓也然则命之不常乃人之所自为耳可不谨
哉○曰其引秦誓何也曰言好(去声下同)善之利及其子
孙不好善之害流于后世亦由絜矩与否之异也曰
媢疾之人诚可恶(去声下并同)矣然仁人恶之之深至于
言命之不易矣此又言命之不常何也曰以天命之
重而致其丁宁之意亦承上文而言之也盖善则得
之者有德而有人之谓也不善则失之者悖入而悖
出之谓也然则命之不常乃人之所自为耳可不谨
哉○曰其引秦誓何也曰言好(去声下同)善之利及其子
孙不好善之害流于后世亦由絜矩与否之异也曰
媢疾之人诚可恶(去声下并同)矣然仁人恶之之深至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5a 页 WYG0205-0094c.png
如此得无疾之己甚之乱邪曰小人为恶(如字下恶人其恶善
恶并同)千条万端其可恶者不但媢疾一事而已仁人
不深恶乎彼而独深恶乎此者以其有害于善人使
民不得被其泽而其流祸之长及于后世而未已也
然非杀人于货之盗则罪不至死故亦放流之而已
然又念夫(音扶)彼此之势虽殊而苦乐(音洛)之情则一今
此恶人放而不远则其为害虽得不施于此而彼所
放之地其民复(扶又反)何罪焉故不敢以己之所恶施
恶并同)千条万端其可恶者不但媢疾一事而已仁人
不深恶乎彼而独深恶乎此者以其有害于善人使
民不得被其泽而其流祸之长及于后世而未已也
然非杀人于货之盗则罪不至死故亦放流之而已
然又念夫(音扶)彼此之势虽殊而苦乐(音洛)之情则一今
此恶人放而不远则其为害虽得不施于此而彼所
放之地其民复(扶又反)何罪焉故不敢以己之所恶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5b 页 WYG0205-0094d.png
之于人而必远而置之无人之境以禦魑(抽知反)魅(音媚)
而后己盖不惟保安善人使不蒙其害亦所以禁伏
凶人使不得稔其恶虽因彼之善恶而有好恶之殊
然所以仁之之意亦未尝不行乎其间也此其为禦
乱之术至矣而何致乱之有曰迸之为屏(必正反下同)何
也曰古字之通用者多矣汉石刻词有引尊五美屏
四恶者而以尊为遵以屏为迸则其證也曰仁人之
能爱人能恶人何也曰仁人者私欲不萌而天下之
而后己盖不惟保安善人使不蒙其害亦所以禁伏
凶人使不得稔其恶虽因彼之善恶而有好恶之殊
然所以仁之之意亦未尝不行乎其间也此其为禦
乱之术至矣而何致乱之有曰迸之为屏(必正反下同)何
也曰古字之通用者多矣汉石刻词有引尊五美屏
四恶者而以尊为遵以屏为迸则其證也曰仁人之
能爱人能恶人何也曰仁人者私欲不萌而天下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6a 页 WYG0205-0095a.png
公在我是以是非不谬(靡又反)而举措得宜也○曰命
之为慢与其为怠也孰得曰大凡疑义所以决之不
过乎义理文势事證三者而已今此二字欲以义理
文势决之则皆通欲以事證决之则无考盖不可以
深求矣若使其于义理事实之大者有所乡(许亮反)背
(音佩)而不可以不究犹当视其缓急以为先后况于此
等字既两通而于事义无大得失则亦何必苦心极
力以求之徒费日而无所益乎以是而推他亦皆可
之为慢与其为怠也孰得曰大凡疑义所以决之不
过乎义理文势事證三者而已今此二字欲以义理
文势决之则皆通欲以事證决之则无考盖不可以
深求矣若使其于义理事实之大者有所乡(许亮反)背
(音佩)而不可以不究犹当视其缓急以为先后况于此
等字既两通而于事义无大得失则亦何必苦心极
力以求之徒费日而无所益乎以是而推他亦皆可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6b 页 WYG0205-0095b.png
见矣曰好善恶(好恶并去声下同)恶(如字)人之性然也有拂人
之性者何哉曰不仁之人阿党媢疾有以陷溺其心
是以其所好恶戾于常性如此与民之父母能好恶
人者正相反使其能胜私而絜矩则不至于是矣○
曰忠信骄泰之所以为得失者何也曰忠信者尽己
之心而不违于物絜矩之本也骄泰则恣巳徇私以
人从欲不得与人同好恶矣○曰上文深陈财用之
失民矣此复(扶又反)言生财之道何也曰此所谓有土
之性者何哉曰不仁之人阿党媢疾有以陷溺其心
是以其所好恶戾于常性如此与民之父母能好恶
人者正相反使其能胜私而絜矩则不至于是矣○
曰忠信骄泰之所以为得失者何也曰忠信者尽己
之心而不违于物絜矩之本也骄泰则恣巳徇私以
人从欲不得与人同好恶矣○曰上文深陈财用之
失民矣此复(扶又反)言生财之道何也曰此所谓有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7a 页 WYG0205-0095c.png
而有财者也夫(音扶)洪范八政食货为先(见尚书洪范篇三八政畴)
子贡问政而夫子告之亦以足食为首盖生民之道
不可一日而无者圣人岂轻之哉特以为国者以利
为利则必至于剥民以自奉而有悖出之祸故深言
其害以为戒耳至于崇本节用(崇本生之众为之疾也节用食之寡用之
舒也)有国之常政所以厚下而足民者则固未尝废也
吕氏之说得其旨矣(吕说已见章句中)有子曰百姓足君孰
与不足孟子曰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正此意也然孟
子贡问政而夫子告之亦以足食为首盖生民之道
不可一日而无者圣人岂轻之哉特以为国者以利
为利则必至于剥民以自奉而有悖出之祸故深言
其害以为戒耳至于崇本节用(崇本生之众为之疾也节用食之寡用之
舒也)有国之常政所以厚下而足民者则固未尝废也
吕氏之说得其旨矣(吕说已见章句中)有子曰百姓足君孰
与不足孟子曰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正此意也然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7b 页 WYG0205-0095d.png
子所谓政事则所以告齐梁之君使之制民之产者
是己岂若后世头会(古外反)箕敛(力验反)厉民自养之云
哉(前汉书陈馀传秦为乱政外内骚动百姓罢敝罢音疲头会箕敛以供军费秦吏到民家计人头数
以箕敛之而供军需财匮力尽)○曰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
财何也曰仁者不私其有故财散民聚而身尊不仁
者惟利是图故捐身贾(音古)祸以崇货也然亦即财货
而以其效言之尔非谓仁者真有以财发身之意也
曰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何也曰上好(去声下同)仁则下
是己岂若后世头会(古外反)箕敛(力验反)厉民自养之云
哉(前汉书陈馀传秦为乱政外内骚动百姓罢敝罢音疲头会箕敛以供军费秦吏到民家计人头数
以箕敛之而供军需财匮力尽)○曰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
财何也曰仁者不私其有故财散民聚而身尊不仁
者惟利是图故捐身贾(音古)祸以崇货也然亦即财货
而以其效言之尔非谓仁者真有以财发身之意也
曰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何也曰上好(去声下同)仁则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8a 页 WYG0205-0096a.png
好义矣下好义则事有终矣事有终则为君者安富
尊荣而府库之财可长保矣此以财发身之效也上
不好仁则下不好义下不好义则其事不终是将为
天下僇之不暇而况府库之财又岂得为吾之财乎
若商纣以自焚而起钜桥鹿台之财德宗以出走而
丰琼林大盈之积皆以身发财之效也(史记纣使师涓作新淫声
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而盈钜桥之粟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
而诸侯有畔者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登鹿台衣其宝玉
尊荣而府库之财可长保矣此以财发身之效也上
不好仁则下不好义下不好义则其事不终是将为
天下僇之不暇而况府库之财又岂得为吾之财乎
若商纣以自焚而起钜桥鹿台之财德宗以出走而
丰琼林大盈之积皆以身发财之效也(史记纣使师涓作新淫声
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而盈钜桥之粟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
而诸侯有畔者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登鹿台衣其宝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8b 页 WYG0205-0096b.png
乃自焚而死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又书武成篇此篇记武王功成之事乃反商政政由旧散鹿台之
财发钜桥之栗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唐书陆贽傅始帝播迁帝德宗也朱泚反帝出走在外府藏
委弃至是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諌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
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不满所望请悉出以赐有功给军赏帝悟即撤其署)○
曰其引孟献子之言何也曰鸡豚牛羊民之所畜(许六
反)养以为利者也既已食君之禄而享民之奉矣则
不当复(扶又反)与之争此公仪子所以拔园葵去(上声下同)
织妇而董子因有与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
财发钜桥之栗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唐书陆贽傅始帝播迁帝德宗也朱泚反帝出走在外府藏
委弃至是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諌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
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不满所望请悉出以赐有功给军赏帝悟即撤其署)○
曰其引孟献子之言何也曰鸡豚牛羊民之所畜(许六
反)养以为利者也既已食君之禄而享民之奉矣则
不当复(扶又反)与之争此公仪子所以拔园葵去(上声下同)
织妇而董子因有与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9a 页 WYG0205-0096c.png
足之喻皆絜矩之义也(史记公仪休为鲁相食茹而美食其菜曰茹拔其园葵而
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雠售也谓食禄者不得与
下民争利○西汉书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曰夫天亦有所分去声子上声之齿者去其角言天生物赋予
有分定牛无上齿者则有角其馀无角州有上齿傅之翼者两其足傅续曰附附著也言鸟不四足是所
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勤于末末谓工商之业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
意者也)聚敛之臣剥民之膏血以奉上而民被其殃盗
臣窃君之府库以自私而祸不及下仁者之心至诚
恻怛(当葛反)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所以与其
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雠售也谓食禄者不得与
下民争利○西汉书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曰夫天亦有所分去声子上声之齿者去其角言天生物赋予
有分定牛无上齿者则有角其馀无角州有上齿傅之翼者两其足傅续曰附附著也言鸟不四足是所
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勤于末末谓工商之业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
意者也)聚敛之臣剥民之膏血以奉上而民被其殃盗
臣窃君之府库以自私而祸不及下仁者之心至诚
恻怛(当葛反)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所以与其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89b 页 WYG0205-0096d.png
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亦絜矩之义也昔孔子以臧
文仲之妾织蒲而直斥其不仁(事详见论语公冶长篇)以冉求
聚敛于季氏而欲鸣鼓以声其罪以圣人之宏大兼
容温良博爱而所以责二子者疾痛深切不少假借
如此其意亦可见矣(三山陈氏曰织纴亦俭矣而君子疾之以其主于利也冉求之
聚敛未必有后世掊克之事但聚敛藏于季氏之家而不能布之于下则圣人疾而欲攻之况剥民力以
自富乎○西山真氏曰近世所谓善理财者何其僭乎此也元元已病而科敛日兴不知皮将尽而毛无
所附也出新巧以笼愚民苟邀倍称之入不知朝四暮三之无益也孟子曰我能为君充府库今之所谓
文仲之妾织蒲而直斥其不仁(事详见论语公冶长篇)以冉求
聚敛于季氏而欲鸣鼓以声其罪以圣人之宏大兼
容温良博爱而所以责二子者疾痛深切不少假借
如此其意亦可见矣(三山陈氏曰织纴亦俭矣而君子疾之以其主于利也冉求之
聚敛未必有后世掊克之事但聚敛藏于季氏之家而不能布之于下则圣人疾而欲攻之况剥民力以
自富乎○西山真氏曰近世所谓善理财者何其僭乎此也元元已病而科敛日兴不知皮将尽而毛无
所附也出新巧以笼愚民苟邀倍称之入不知朝四暮三之无益也孟子曰我能为君充府库今之所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0a 页 WYG0205-0097a.png
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何也曰以
利为利则上下交征不夺不餍以义为利则不遗其
亲不后其君盖惟义之安而自无所不利矣程子曰
圣人以义为利义之所安即利之所生正谓此也孟
子分别(笔反)列义利拔本塞源之意其传盖亦出于此
云(朱子曰只万物皆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何利如之这
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处)○曰此其言菑害并至无如
之何何也曰怨己结于民心则非一朝一夕之可解
利为利则上下交征不夺不餍以义为利则不遗其
亲不后其君盖惟义之安而自无所不利矣程子曰
圣人以义为利义之所安即利之所生正谓此也孟
子分别(笔反)列义利拔本塞源之意其传盖亦出于此
云(朱子曰只万物皆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何利如之这
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处)○曰此其言菑害并至无如
之何何也曰怨己结于民心则非一朝一夕之可解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0b 页 WYG0205-0097b.png
矣圣贤深探其实而极言之欲人有以审于未然而
不为无及于事之悔也以此为防人犹有用桑羊孔
仅宇文融杨矜陈京裴延龄之徒以败其国者(桑弘羊杨
慎矜朱子以在宋避讳故各去一字○张氏存中曰桑弘羊洛阳贾人之子汉武帝朝为治栗都尉领大
司农尽管天下监铁后为御史大夫昭帝朝与燕王旦谋反坐诛○孔仅汉武帝朝为大农丞领盐铁事
后为大农令○宇文融辨给多诈唐玄宗朝为覆田劝农使擢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又兼税地安辑户
口使拜御史中丞有司劾融交不逞作威福贬平乐尉司农发融在汴州绐隐官息钱巨万给事中冯绍
烈深文推證诏流嵓州道广州惶恐而卒○杨慎矜唐玄宗朝为御史知杂事后授御史中丞以蓄谶纬
不为无及于事之悔也以此为防人犹有用桑羊孔
仅宇文融杨矜陈京裴延龄之徒以败其国者(桑弘羊杨
慎矜朱子以在宋避讳故各去一字○张氏存中曰桑弘羊洛阳贾人之子汉武帝朝为治栗都尉领大
司农尽管天下监铁后为御史大夫昭帝朝与燕王旦谋反坐诛○孔仅汉武帝朝为大农丞领盐铁事
后为大农令○宇文融辨给多诈唐玄宗朝为覆田劝农使擢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又兼税地安辑户
口使拜御史中丞有司劾融交不逞作威福贬平乐尉司农发融在汴州绐隐官息钱巨万给事中冯绍
烈深文推證诏流嵓州道广州惶恐而卒○杨慎矜唐玄宗朝为御史知杂事后授御史中丞以蓄谶纬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1a 页 WYG0205-0097c.png
妖言赐死○陈京事唐德宗帝讨李希烈财用屈京为给事中与户部侍郎赵赞请税民屋间架籍贾人
资力以率贷之后以事罢为秘书少监卒○裴延龄唐德宗朝为司农少卿领度支取宿奸老吏与谋以
固帝幸延龄资苛刻专剥下附上肆骋谲怪时人侧目及死人语以相安惟帝悼不已)故陆宣
公之言曰(陆公名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事唐德宗谥曰宣其言见奏议)民者邦之
本财者民之心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凋
瘁(秦醉反)而根柢蹶(居月反)拔矣吕正献公之言曰(吕公名公
著字晦叔谥正献河南人其言见奏劄)小人聚敛以佐人主之欲人主
不悟以为有利于国而不知其终为害也赏其纳忠
资力以率贷之后以事罢为秘书少监卒○裴延龄唐德宗朝为司农少卿领度支取宿奸老吏与谋以
固帝幸延龄资苛刻专剥下附上肆骋谲怪时人侧目及死人语以相安惟帝悼不已)故陆宣
公之言曰(陆公名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事唐德宗谥曰宣其言见奏议)民者邦之
本财者民之心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凋
瘁(秦醉反)而根柢蹶(居月反)拔矣吕正献公之言曰(吕公名公
著字晦叔谥正献河南人其言见奏劄)小人聚敛以佐人主之欲人主
不悟以为有利于国而不知其终为害也赏其纳忠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1b 页 WYG0205-0097d.png
而不知其大不忠也嘉其任怨而不知其怨归于上
也呜呼若二公之言则可谓深得此章之指者矣有
国家者可不监哉(格庵赵氏曰兴利之臣不过以聚敛为长策以掊克为善谋唯求取
媚于上而不顾结怨于下人主以其奉已之欲悦而宠之不知其失民心而蠹国脉菑害并至匪一朝一
夕之可解有必然之理者此桑羊之徒所以误人之天下国家至于极也陆吕二公之言可谓当矣如司
马公辟善理财者不加赋之说则亦所当知其言曰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
雨泽夏涝则秋旱此古今之至言也后世之臣有以言利媒人主者其尚以大学此章之旨与三君子之
言察之○玉溪卢氏曰圣贤千言万语其论道只在遏人欲以存天理其论治只在进君子而退小人)
也呜呼若二公之言则可谓深得此章之指者矣有
国家者可不监哉(格庵赵氏曰兴利之臣不过以聚敛为长策以掊克为善谋唯求取
媚于上而不顾结怨于下人主以其奉已之欲悦而宠之不知其失民心而蠹国脉菑害并至匪一朝一
夕之可解有必然之理者此桑羊之徒所以误人之天下国家至于极也陆吕二公之言可谓当矣如司
马公辟善理财者不加赋之说则亦所当知其言曰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
雨泽夏涝则秋旱此古今之至言也后世之臣有以言利媒人主者其尚以大学此章之旨与三君子之
言察之○玉溪卢氏曰圣贤千言万语其论道只在遏人欲以存天理其论治只在进君子而退小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2a 页 WYG0205-0098a.png
○曰此章之文程子多所更(平声下同)定而子独以旧文
为正者何也曰此章之义博故传言之详然其实则
不过好恶(并去声)义利之两端而已但以欲致其详故
所言已足而复(扶又反)更端以广其意是以二义相循
间(去声)见(形甸反下同)层出有似于易置而错陈耳然徐而
考之则其端绪接续脉络贯通而丁宁反复为(去声)人
深切之意又自别见于言外不可易也必欲二说中
判以类相从自始至终画为两节则其界辨虽若有
为正者何也曰此章之义博故传言之详然其实则
不过好恶(并去声)义利之两端而已但以欲致其详故
所言已足而复(扶又反)更端以广其意是以二义相循
间(去声)见(形甸反下同)层出有似于易置而错陈耳然徐而
考之则其端绪接续脉络贯通而丁宁反复为(去声)人
深切之意又自别见于言外不可易也必欲二说中
判以类相从自始至终画为两节则其界辨虽若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2b 页 WYG0205-0098b.png
馀而意味或反不足此不可不察也
大学或问
大学或问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3a 页 WYG0205-00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论语孟子法(此朱子采二程子说)
程子曰(新安陈氏曰程伯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叔子讳颐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朱子先以明道
伊川为别次以伯子叔子为别后以其学同其说同更不分别总称程子河南人)学者当以
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
矣(朱子曰语孟工夫少得效多六经工夫多得效少○庆源辅氏曰今之治二书所患不精尔果能熟
读精思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脉络条理始终洞然而无纤芥隐昧不明之处则
六经之言固可以类推而无不明也○新安陈氏曰既治之治去声不治之治平声按邹晋昭曰此字本
读论语孟子法(此朱子采二程子说)
程子曰(新安陈氏曰程伯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叔子讳颐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朱子先以明道
伊川为别次以伯子叔子为别后以其学同其说同更不分别总称程子河南人)学者当以
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
矣(朱子曰语孟工夫少得效多六经工夫多得效少○庆源辅氏曰今之治二书所患不精尔果能熟
读精思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脉络条理始终洞然而无纤芥隐昧不明之处则
六经之言固可以类推而无不明也○新安陈氏曰既治之治去声不治之治平声按邹晋昭曰此字本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3b 页 WYG0205-0099b.png
平声借用乃为去声故陆氏于诸经中平声者并无音去声者乃音直吏反平声者脩理其事方用其力
也去声者事有条理巳见其效也今自此以后亦依陆氏例云○语孟既治学正识精由是而治六经根
本正而易为力矣非谓真可不必治而自明也)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
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
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庆源辅氏曰圣人作经之意不过欲发明此理
以晓人其所以用心而至为圣人者则二书固无不具也至于吾之所以未至圣人之地未得圣人之心
者亦惟用心与二书背戻而不合耳○陈氏曰到经明后方知得作经之意识圣人之心体方知他所以
用处○新安陈氏曰当味五个所以字)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
也去声者事有条理巳见其效也今自此以后亦依陆氏例云○语孟既治学正识精由是而治六经根
本正而易为力矣非谓真可不必治而自明也)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
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
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庆源辅氏曰圣人作经之意不过欲发明此理
以晓人其所以用心而至为圣人者则二书固无不具也至于吾之所以未至圣人之地未得圣人之心
者亦惟用心与二书背戻而不合耳○陈氏曰到经明后方知得作经之意识圣人之心体方知他所以
用处○新安陈氏曰当味五个所以字)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4a 页 WYG0205-0100a.png
而思之平其心易(以豉反)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
见矣(朱子曰平其心只是放教虚平易其气只是放教宽慢阙其疑只是莫去穿凿今人多要硬把
捉教住如何得有个难理会处便要刻画百端讨出来枉费心力少刻只说得自底那里见圣人意○陈
氏曰平其心者是虚其心如衡之平不可先立一个定说才先把一说为主于中便如秤盘先加一星了
到秤物时如何得铢两之正易其气者欲见得圣人真意时须是和平其气雍容和缓自然而得之乃能
默契○云峰胡氏曰读圣人之书者当知圣人所以用心然非自平其心不可也朱子易赞有曰读易之
法先正其心意亦类此)
又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
见矣(朱子曰平其心只是放教虚平易其气只是放教宽慢阙其疑只是莫去穿凿今人多要硬把
捉教住如何得有个难理会处便要刻画百端讨出来枉费心力少刻只说得自底那里见圣人意○陈
氏曰平其心者是虚其心如衡之平不可先立一个定说才先把一说为主于中便如秤盘先加一星了
到秤物时如何得铢两之正易其气者欲见得圣人真意时须是和平其气雍容和缓自然而得之乃能
默契○云峰胡氏曰读圣人之书者当知圣人所以用心然非自平其心不可也朱子易赞有曰读易之
法先正其心意亦类此)
又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4b 页 WYG0205-0100b.png
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又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已问圣人
答处便作今曰耳闻自然有得(朱子曰孔门问答曾子闻得底话颜子未
必与闻颜子闻得底话子贡未必与闻今却合在论语一书后世学者岂不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
新安陈氏曰今学者看程朱先生语录皆当以此法看之视问辞如出吾口听答辞如入吾耳)虽孔
孟复(扶又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
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朱子曰有人言理会得论语便是孔子理会得七篇
便是孟子初不以为然看来亦是如此盖论语中言语真能穷究极其纤悉无不透彻如从孔子肚里穿
又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已问圣人
答处便作今曰耳闻自然有得(朱子曰孔门问答曾子闻得底话颜子未
必与闻颜子闻得底话子贡未必与闻今却合在论语一书后世学者岂不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
新安陈氏曰今学者看程朱先生语录皆当以此法看之视问辞如出吾口听答辞如入吾耳)虽孔
孟复(扶又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
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朱子曰有人言理会得论语便是孔子理会得七篇
便是孟子初不以为然看来亦是如此盖论语中言语真能穷究极其纤悉无不透彻如从孔子肚里穿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5a 页 WYG0205-0100c.png
过孔子肝肺尽知了岂不是孔子七篇中言语真能穷究极其纤悉无不透彻如从孟子肚里穿过孟子
肝肺尽知了岂不是孟子○云峰胡氏曰气质得于有生之初此曰甚生气质何也曰生来气质有好有
不好涵养成后生气质无不好者此生字非自禀赋中来乃自学问变化中来也○新安陈氏曰学之功
至愚者明柔者强偏驳者纯粹不特能变化气质谓无好气质者今生出此好气质也)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
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
多也(朱子曰论孟不可只道理会文义得了便了须子细玩味以身体之见前后晦明生熟不同方
是切实○二书若便恁地读过只一两日可了若要将来做切己事玩味体察一日多看得数段或一两
肝肺尽知了岂不是孟子○云峰胡氏曰气质得于有生之初此曰甚生气质何也曰生来气质有好有
不好涵养成后生气质无不好者此生字非自禀赋中来乃自学问变化中来也○新安陈氏曰学之功
至愚者明柔者强偏驳者纯粹不特能变化气质谓无好气质者今生出此好气质也)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
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
多也(朱子曰论孟不可只道理会文义得了便了须子细玩味以身体之见前后晦明生熟不同方
是切实○二书若便恁地读过只一两日可了若要将来做切己事玩味体察一日多看得数段或一两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5b 页 WYG0205-0100d.png
段尔○读论孟须是切己且如学而时习之切己看时曾时习与否句句如此求之则有益矣○或言看
论语见得圣人言行极天理之实而无一毫人欲之妄学者之用功尤当极其实而不容有一毫之妄曰
大纲也是如此然就里面详细处须要十分透彻无一不尽○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如
克己复礼与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看我实能克己与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有益○
庆源辅氏曰读书者能将圣人言语切己体察则定无枉费工夫一日当有一日之功若欲只做一场话
说则是口耳之学耳)
又曰论孟只剩(石證反)读著(陟略反语助辞下同)便自意足学者须
是玩味若以语言解著意便不足(朱子曰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
论语见得圣人言行极天理之实而无一毫人欲之妄学者之用功尤当极其实而不容有一毫之妄曰
大纲也是如此然就里面详细处须要十分透彻无一不尽○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如
克己复礼与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看我实能克己与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有益○
庆源辅氏曰读书者能将圣人言语切己体察则定无枉费工夫一日当有一日之功若欲只做一场话
说则是口耳之学耳)
又曰论孟只剩(石證反)读著(陟略反语助辞下同)便自意足学者须
是玩味若以语言解著意便不足(朱子曰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6a 页 WYG0205-0101a.png
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覆玩味○论孟须是熟读一一记放心下时时将来
玩味久久自然贯通○庆源辅氏曰学者须是将圣人言语熟读深思昼夜玩味则可以开发吾之知识
日就高明涵养吾之德性日就广大方始见得圣贤言近而指远故其意思自然厌饫饱足若以语言解
著则意便死于言下自然局促蹇浅而有枵虚不足之意)
或问且将语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
不浃(即协反)洽耳(朱子曰圣人言语粗底做粗底理会细底做细底理会不消得拣择语孟
恁地拣择了史书及世间粗底书如何看得○问龟山与范济美言学者当以求仁为要曰须要将一部
论语粗粗细细齐理会过自然有贯通处却会得仁方好近日学者病在好高读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
玩味久久自然贯通○庆源辅氏曰学者须是将圣人言语熟读深思昼夜玩味则可以开发吾之知识
日就高明涵养吾之德性日就广大方始见得圣贤言近而指远故其意思自然厌饫饱足若以语言解
著则意便死于言下自然局促蹇浅而有枵虚不足之意)
或问且将语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
不浃(即协反)洽耳(朱子曰圣人言语粗底做粗底理会细底做细底理会不消得拣择语孟
恁地拣择了史书及世间粗底书如何看得○问龟山与范济美言学者当以求仁为要曰须要将一部
论语粗粗细细齐理会过自然有贯通处却会得仁方好近日学者病在好高读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6b 页 WYG0205-0101b.png
说一贯读孟子未言梁王问利便说尽心易未看六十四卦便说系辞某解语孟和训语注在下面要人
精粗本末字字为咀嚼过○问论语莫也须拣个紧要底看否曰不可须从头看无精无粗无浅无深且
都玩味得熟道理自然出曰读书未见得切须见之行事方切曰不然且如论语第一便教人学便是孝
弟求仁便戒人巧言令色便三省也可谓甚切○论语中有紧要底有泛说底今且要著力紧要底便是
㨂别此最不可若如此则孟子一部可删者多矣圣贤言语粗说细说皆著理会教透彻盖道体至广至
大故有说得易处说得难处说得大处说得小处若不尽见必定有窒碍处○庆源辅氏曰人才只将二
书紧要处看便只是要求近功速效与天理巳不相似所谓固是好者盖姑取其向学求道之意耳正使
其有近功速效亦必至于偏枯蹇涩岂复有优游厌饫贯通浃洽之意)
精粗本末字字为咀嚼过○问论语莫也须拣个紧要底看否曰不可须从头看无精无粗无浅无深且
都玩味得熟道理自然出曰读书未见得切须见之行事方切曰不然且如论语第一便教人学便是孝
弟求仁便戒人巧言令色便三省也可谓甚切○论语中有紧要底有泛说底今且要著力紧要底便是
㨂别此最不可若如此则孟子一部可删者多矣圣贤言语粗说细说皆著理会教透彻盖道体至广至
大故有说得易处说得难处说得大处说得小处若不尽见必定有窒碍处○庆源辅氏曰人才只将二
书紧要处看便只是要求近功速效与天理巳不相似所谓固是好者盖姑取其向学求道之意耳正使
其有近功速效亦必至于偏枯蹇涩岂复有优游厌饫贯通浃洽之意)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7a 页 WYG0205-0101c.png
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朱子曰孔子言语一似没紧要说出来自是包含无限道理无些渗漏如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数句孔子初不曾著气力只似没紧要说出来自是委曲详尽说尽道理若孟子便用著气
力依文按本据事实说无限言语方说得出此所以为圣贤之别也○论语之书盖孔子大槩使人优游
厌饫涵泳讽味孟子之书大槩是要人探索力讨反己自求故伊川曰孔子句句是自然孟子句句是事
实亦此意也如论语所言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非礼勿视听言动之类皆是存养底意思孟子
言性善存心养性见孺子入井之心四端之发若火始然泉始达之类皆是要体认得这心性下落扩而
充之于此等语玩味便自可见○孔子教人只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含蓄得意思在其中使人自求
(朱子曰孔子言语一似没紧要说出来自是包含无限道理无些渗漏如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数句孔子初不曾著气力只似没紧要说出来自是委曲详尽说尽道理若孟子便用著气
力依文按本据事实说无限言语方说得出此所以为圣贤之别也○论语之书盖孔子大槩使人优游
厌饫涵泳讽味孟子之书大槩是要人探索力讨反己自求故伊川曰孔子句句是自然孟子句句是事
实亦此意也如论语所言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非礼勿视听言动之类皆是存养底意思孟子
言性善存心养性见孺子入井之心四端之发若火始然泉始达之类皆是要体认得这心性下落扩而
充之于此等语玩味便自可见○孔子教人只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含蓄得意思在其中使人自求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7b 页 WYG0205-0101d.png
之到孟子便指出了性善早不似圣人了○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
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若是门弟子集则其人亦甚高不可
谓轲死不傅○论语不说心只说实事孟子说心后来遂有求心之病○问论语一书未尝说一心字至
孟子只管拈人心说来说去曰推是心曰求放心曰尽心曰赤子之心曰存心莫是孔门学者自知理会
个心故不待圣人苦口到孟子时世变既远人才渐不如古故孟子极力与言要他从个本原处理会否
曰孔门虽不曾说心然答弟子问仁处非理会心而何仁即心也但当时不说个心字耳○或云论语不
如中庸曰只是一理若看得透方知无异论语是每日零碎问答譬如大海也是水一勺也是水所说千
言万语皆是一理须是透得推之其他道理皆通又曰圣贤所说只一般只是一个择善固执之论语则
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若是门弟子集则其人亦甚高不可
谓轲死不傅○论语不说心只说实事孟子说心后来遂有求心之病○问论语一书未尝说一心字至
孟子只管拈人心说来说去曰推是心曰求放心曰尽心曰赤子之心曰存心莫是孔门学者自知理会
个心故不待圣人苦口到孟子时世变既远人才渐不如古故孟子极力与言要他从个本原处理会否
曰孔门虽不曾说心然答弟子问仁处非理会心而何仁即心也但当时不说个心字耳○或云论语不
如中庸曰只是一理若看得透方知无异论语是每日零碎问答譬如大海也是水一勺也是水所说千
言万语皆是一理须是透得推之其他道理皆通又曰圣贤所说只一般只是一个择善固执之论语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8a 页 WYG0205-0102a.png
说学而时习之孟子则说明善诚身下得字各自精细真实工夫只一般须是知其所以不同方知其所
谓同也○孟子所谓集义只是一个是字孔子所谓思无邪只是一个正字不是便非不正便邪圣贤教
人只是求个是底道理○孔子教人极直截孟子较费力孟子必要充广孔子教人合下便有下手处○
鲁齐许氏曰先儒说出体用尝谓孔孟未尝言此及子细读之每言无非有体有用者如忠告而善道之
忠告体也善道之用也虽有善为说辞者无忠告之心则不可虽有忠告之心不能善道之则犯于讦直
不能入又如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宽敬哀其体也体立而后用行无此三者则夫所行之得失
与夫繁文末节皆无足观矣程子谓学者当以论孟为本论孟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圣人所以作
经之意必有定见然后沛然无所疑非后世牵合勉强所可拟也程子于语孟中反覆致意其旨深矣有
谓同也○孟子所谓集义只是一个是字孔子所谓思无邪只是一个正字不是便非不正便邪圣贤教
人只是求个是底道理○孔子教人极直截孟子较费力孟子必要充广孔子教人合下便有下手处○
鲁齐许氏曰先儒说出体用尝谓孔孟未尝言此及子细读之每言无非有体有用者如忠告而善道之
忠告体也善道之用也虽有善为说辞者无忠告之心则不可虽有忠告之心不能善道之则犯于讦直
不能入又如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宽敬哀其体也体立而后用行无此三者则夫所行之得失
与夫繁文末节皆无足观矣程子谓学者当以论孟为本论孟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圣人所以作
经之意必有定见然后沛然无所疑非后世牵合勉强所可拟也程子于语孟中反覆致意其旨深矣有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8b 页 WYG0205-0102b.png
本有末有体有用圣人之言无所偏滞傅之万世无弊先儒读书精察见圣人立言之意)
又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
度(待洛反)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朱子曰语孟只熟读玩味道理自不
难见且如老苏辈只读二书便翻绎得许多文章出来譬如攻城四面牢壮只消攻得一面破时这城便
是自家底了如今学者若先读得语孟二书十分透彻其他书都不费力触处便见○庆源辅氏曰尺度
可以量长短权衡可以称轻重理义可以别是非能知道则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成○
新安陈氏曰理义可以别是非如尺度可以量长短权衡可以称轻重也)
又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朱子曰人
又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
度(待洛反)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朱子曰语孟只熟读玩味道理自不
难见且如老苏辈只读二书便翻绎得许多文章出来譬如攻城四面牢壮只消攻得一面破时这城便
是自家底了如今学者若先读得语孟二书十分透彻其他书都不费力触处便见○庆源辅氏曰尺度
可以量长短权衡可以称轻重理义可以别是非能知道则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成○
新安陈氏曰理义可以别是非如尺度可以量长短权衡可以称轻重也)
又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朱子曰人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9a 页 WYG0205-0102c.png
之为学若不从文字上做工夫又茫然不知下手处若是字字而求句句而论不于身心上著切体认则
又何益且如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何故孔门许多弟子圣人竟不曾以仁许之虽颜子之贤而尚不能不
违于三月之后圣人乃曰我欲斯至盍亦于日用体验我若欲仁其心如何仁之至不至其意又如何又
如说非礼勿视听言动盍亦每事省察何者为非礼而吾又何以能勿视勿听若每日如此读书庶几看
得道理自我心而得不为徒言也○庆源辅氏曰读语孟而不知道则是口耳之学未尝著心玩味未尝
至诚涵泳未尝切己体察也故读虽多何益于事)
又何益且如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何故孔门许多弟子圣人竟不曾以仁许之虽颜子之贤而尚不能不
违于三月之后圣人乃曰我欲斯至盍亦于日用体验我若欲仁其心如何仁之至不至其意又如何又
如说非礼勿视听言动盍亦每事省察何者为非礼而吾又何以能勿视勿听若每日如此读书庶几看
得道理自我心而得不为徒言也○庆源辅氏曰读语孟而不知道则是口耳之学未尝著心玩味未尝
至诚涵泳未尝切己体察也故读虽多何益于事)
四书大全提要 第 199b 页 WYG0205-0102d.png
读论语孟子法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0a 页 WYG0205-0103a.png
论语集注序说
史记世家曰(新安陈氏曰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朱子纂其要于此)孔子名丘字
仲尼(新安陈氏曰孔子父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故以为名若字)其先宋人(孔子六世
祖孔父嘉为宋督所杀纥遂迁于鲁)父叔梁纥(下没反)母颜氏(名徵在)以鲁
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
昌平乡鄹邑(鄹侧鸠反○新安倪氏曰孔子之生左氏春秋不书但于哀公十六年夏四月
己丑书孔丘卒杜预注鲁襄二十二年生至今七十三也公羊谷梁傅皆于襄公二十一年书孔子生乃
己酉岁也与史记杜注皆不合)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上声)
史记世家曰(新安陈氏曰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朱子纂其要于此)孔子名丘字
仲尼(新安陈氏曰孔子父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故以为名若字)其先宋人(孔子六世
祖孔父嘉为宋督所杀纥遂迁于鲁)父叔梁纥(下没反)母颜氏(名徵在)以鲁
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
昌平乡鄹邑(鄹侧鸠反○新安倪氏曰孔子之生左氏春秋不书但于哀公十六年夏四月
己丑书孔丘卒杜预注鲁襄二十二年生至今七十三也公羊谷梁傅皆于襄公二十一年书孔子生乃
己酉岁也与史记杜注皆不合)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上声)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0b 页 WYG0205-0103b.png
为委(去声)吏料量(去声)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
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史记索隐司马贞作)为司职吏畜(许又
反)蕃(音烦)息职见(音现)周礼牛人读为樴(音特又馀式之式二反)义
与杙同(杙馀式反)盖系养牺牲之所此官即孟子所谓乘
(去声)田(云峰胡氏曰此以后多用论语證以经證史也此二事论语无所见则證之孟子亦以经證史
也○周礼地官司徒上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注
享牛前祭一日之牛也求牛祷于鬼神祈求福之牛也职读为樴樴谓之杙可以系牛樴人者谓牧人充
人与刍牲之刍牛人择于公牛之中而以授养之)适周问礼于老子(问何以问礼于
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史记索隐司马贞作)为司职吏畜(许又
反)蕃(音烦)息职见(音现)周礼牛人读为樴(音特又馀式之式二反)义
与杙同(杙馀式反)盖系养牺牲之所此官即孟子所谓乘
(去声)田(云峰胡氏曰此以后多用论语證以经證史也此二事论语无所见则證之孟子亦以经證史
也○周礼地官司徒上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注
享牛前祭一日之牛也求牛祷于鬼神祈求福之牛也职读为樴樴谓之杙可以系牛樴人者谓牧人充
人与刍牲之刍牛人择于公牛之中而以授养之)适周问礼于老子(问何以问礼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1a 页 WYG0205-0103c.png
老子朱子曰老子曾为柱下史故知礼节文所以孔子问之聃虽知礼然其意以为不必尽行行之反以
多事故欲绝灭之)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
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
(齐大夫)家臣以通乎景公有闻韶问政二事公欲封以
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有季孟吾老之语(问齐景公欲封孔子田楚昭王
欲封孔子地晏婴子西不可使无晏婴子西则夫子还受之否朱子曰既仕其国则
须有采地受之可也)孔子遂行反乎鲁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
四十三而季氏彊僣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
多事故欲绝灭之)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
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
(齐大夫)家臣以通乎景公有闻韶问政二事公欲封以
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有季孟吾老之语(问齐景公欲封孔子田楚昭王
欲封孔子地晏婴子西不可使无晏婴子西则夫子还受之否朱子曰既仕其国则
须有采地受之可也)孔子遂行反乎鲁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
四十三而季氏彊僣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1b 页 WYG0205-0103d.png
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九年庚子孔子年五
十一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
有答子路东周语(朱子曰圣人欲往是当他召圣人之时有这些好意思来接圣人圣
人当时亦接他好意思所以欲往然他这个人终是不好底人所以终不可去如阴雨蔽翳重结不解忽
然有一处略略开霁云收雾敛见得青天白日这些自是好)定公以孔子为中都
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
相(去声下同)定公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郓汶阳龟阴之
田)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许规反毁也下同)三都
十一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
有答子路东周语(朱子曰圣人欲往是当他召圣人之时有这些好意思来接圣人圣
人当时亦接他好意思所以欲往然他这个人终是不好底人所以终不可去如阴雨蔽翳重结不解忽
然有一处略略开霁云收雾敛见得青天白日这些自是好)定公以孔子为中都
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
相(去声下同)定公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郓汶阳龟阴之
田)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许规反毁也下同)三都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2a 页 WYG0205-0104a.png
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问成既不堕夫子如何别无处
置了便休朱子曰不久夫子亦去鲁矣若使圣人久为之亦须别有个道理)十四年乙巳
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去声)正卯与(音预)闻国政
三月鲁国大治(去声)齐人归女乐以沮(在吕反止也)之季桓
子受之郊又不致膰(音烦祭祀馀肉也)俎于大夫孔子行鲁
世家以此以上皆为十二年事(问设若鲁亦致膰于大夫则夫子果止乎
朱子曰也须去只是不若此之速必须别讨一个事故去○胡氏曰是时政在季氏夫子摄行相事而巳
非为相也与闻国政而巳非为政也定公素不能立季孙既有所惑其不足与有为可知也故不容于不
置了便休朱子曰不久夫子亦去鲁矣若使圣人久为之亦须别有个道理)十四年乙巳
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去声)正卯与(音预)闻国政
三月鲁国大治(去声)齐人归女乐以沮(在吕反止也)之季桓
子受之郊又不致膰(音烦祭祀馀肉也)俎于大夫孔子行鲁
世家以此以上皆为十二年事(问设若鲁亦致膰于大夫则夫子果止乎
朱子曰也须去只是不若此之速必须别讨一个事故去○胡氏曰是时政在季氏夫子摄行相事而巳
非为相也与闻国政而巳非为政也定公素不能立季孙既有所惑其不足与有为可知也故不容于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2b 页 WYG0205-0104b.png
行)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孟子作颜雠由适
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有颜渊后及文王既
没之语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有矢子路及
未见好德之语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有天生德
语及微服过宋事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
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有三年有成之语晋赵氏家
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有答子
路坚白语及荷蒉过门事(朱子曰夫子于公山氏之召却真个要去做于佛肸
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有颜渊后及文王既
没之语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有矢子路及
未见好德之语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有天生德
语及微服过宋事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
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有三年有成之语晋赵氏家
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有答子
路坚白语及荷蒉过门事(朱子曰夫子于公山氏之召却真个要去做于佛肸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3a 页 WYG0205-0104c.png
之召但谓其不能浼我而已)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
玉家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扶又反)如陈据论语则绝
粮当在此时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
止之康子乃召冉求史记以论语归与之叹为在此
时又以孟子所记叹词为主司城贞子时语疑不然
盖语孟所记本皆此一时语而所记有异同耳孔子
如蔡及叶(失涉反)有叶公问答子路不对沮溺耦耕荷
蓧丈人等事史记云于是楚昭王使人聘孔子孔子
玉家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扶又反)如陈据论语则绝
粮当在此时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
止之康子乃召冉求史记以论语归与之叹为在此
时又以孟子所记叹词为主司城贞子时语疑不然
盖语孟所记本皆此一时语而所记有异同耳孔子
如蔡及叶(失涉反)有叶公问答子路不对沮溺耦耕荷
蓧丈人等事史记云于是楚昭王使人聘孔子孔子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3b 页 WYG0205-0104d.png
将往拜礼而陈蔡大夫发徒围之故孔子绝粮于陈
蔡之间有愠见及告子贡一贯之语按是时陈蔡臣
服于楚若楚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安敢围之且据
论语绝粮当在去卫如陈之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
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史记云书社地七百里
恐无此理时则有接舆之歌(新安陈氏曰索隐云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
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盖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故冉求云虽累千社而夫子不利
是也饶氏云书社犹今人所谓书会也盖卿大夫所当得底地谓之采地如这个却是君之所特与故谓
蔡之间有愠见及告子贡一贯之语按是时陈蔡臣
服于楚若楚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安敢围之且据
论语绝粮当在去卫如陈之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
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史记云书社地七百里
恐无此理时则有接舆之歌(新安陈氏曰索隐云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
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盖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故冉求云虽累千社而夫子不利
是也饶氏云书社犹今人所谓书会也盖卿大夫所当得底地谓之采地如这个却是君之所特与故谓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4a 页 WYG0205-0105a.png
之书社地言以此养其徒也便如齐王欲中国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相似)又反乎卫时
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有鲁卫兄弟及答
子贡夷齐子路正名之语而冉求为季氏将(去声)与齐
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
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有对哀公及康子语(云峰
胡氏曰读此者要看太史公书法又要看文公删后书法如孔子在他国皆不书年若干惟他国反鲁及
在鲁则历历书之岂以在他国则岁月无所考故不书耶然去鲁适陈太史公书曰是岁鲁哀公三年而
孔子年六十矣又自楚反卫太史公书曰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文公皆删之至孔子
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有鲁卫兄弟及答
子贡夷齐子路正名之语而冉求为季氏将(去声)与齐
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
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有对哀公及康子语(云峰
胡氏曰读此者要看太史公书法又要看文公删后书法如孔子在他国皆不书年若干惟他国反鲁及
在鲁则历历书之岂以在他国则岁月无所考故不书耶然去鲁适陈太史公书曰是岁鲁哀公三年而
孔子年六十矣又自楚反卫太史公书曰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文公皆删之至孔子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4b 页 WYG0205-0105b.png
晚年归鲁文公乃特书曰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言外慨叹之意于书法可见也)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问孔子当周衰时可以有为否
朱子曰圣人无不可为之时也便若时节变圣人又自处之不同问孔子岂不知时君必不能用己曰圣
人岂有逆料君能用我与否到得后来说不复梦见周公与吾已矣夫圣人自知其不可为矣)乃叙
书传(去声)礼记有杞宋损益从周等语删诗正乐有语
太师及乐正之语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有假我数
年之语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弟子
颜回最贤蚤死后唯曾参得传孔子之道十四年庚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问孔子当周衰时可以有为否
朱子曰圣人无不可为之时也便若时节变圣人又自处之不同问孔子岂不知时君必不能用己曰圣
人岂有逆料君能用我与否到得后来说不复梦见周公与吾已矣夫圣人自知其不可为矣)乃叙
书传(去声)礼记有杞宋损益从周等语删诗正乐有语
太师及乐正之语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有假我数
年之语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弟子
颜回最贤蚤死后唯曾参得传孔子之道十四年庚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5a 页 WYG0205-0105c.png
申鲁西狩获麟有莫我知之叹孔子作春秋有知我
罪我等语论语请讨陈恒事亦在是年明年辛酉子
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
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
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伋(音急)
字子思作中庸子思学于曾子而孟子受业子思之
门人
何氏曰(何氏名晏字平叔魏南阳人)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
罪我等语论语请讨陈恒事亦在是年明年辛酉子
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
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
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伋(音急)
字子思作中庸子思学于曾子而孟子受业子思之
门人
何氏曰(何氏名晏字平叔魏南阳人)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5b 页 WYG0205-0105d.png
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
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
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或问今之论语其鲁
论与朱子曰以何晏所叙篇数考之则信为鲁论矣但据释文则其文字亦或有不同者如以必为瓜之
类岂何氏亦若郑注就鲁论篇章而又杂以齐古之文与然唐艺文志已不载齐古篇目陆氏盖于诸家
说中得之耳)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
子以子称(程子曰论语为书傅道立言深得圣人之学者矣如乡党形容圣人不知者岂能若
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
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或问今之论语其鲁
论与朱子曰以何晏所叙篇数考之则信为鲁论矣但据释文则其文字亦或有不同者如以必为瓜之
类岂何氏亦若郑注就鲁论篇章而又杂以齐古之文与然唐艺文志已不载齐古篇目陆氏盖于诸家
说中得之耳)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
子以子称(程子曰论语为书傅道立言深得圣人之学者矣如乡党形容圣人不知者岂能若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6a 页 WYG0205-0106a.png
是○问论语以何为要曰要在知仁孔子说仁处最宜玩味曰孔子说仁处甚多尤的当是何语曰皆的
当但其门人所至有不同故其答之亦异○朱子曰程子之说盖出于柳宗元其言曰诸儒皆以论语孔
子弟子所记不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又老乃死而是书记其将死之言则其去弟子之时甚远而当
时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而卒成其书者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也故是
书之记诸弟子必以字而曾子不然盖其弟子号之云尔而有子亦称子者孔子之殁诸弟子尝以似夫
子而师之后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之号矣凡此柳氏之言其论曾子者得之而有子叱避之说则史
氏之鄙陋无稽而柳氏惑焉以孟子考之当时既以曾子不可而寝其议有子曷尝据孔子之位而有其
号哉故程子特因柳氏之言断而裁之以为此说此所以不著柳说而独以程子为据也杨氏又谓此书
当但其门人所至有不同故其答之亦异○朱子曰程子之说盖出于柳宗元其言曰诸儒皆以论语孔
子弟子所记不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又老乃死而是书记其将死之言则其去弟子之时甚远而当
时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而卒成其书者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也故是
书之记诸弟子必以字而曾子不然盖其弟子号之云尔而有子亦称子者孔子之殁诸弟子尝以似夫
子而师之后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之号矣凡此柳氏之言其论曾子者得之而有子叱避之说则史
氏之鄙陋无稽而柳氏惑焉以孟子考之当时既以曾子不可而寝其议有子曷尝据孔子之位而有其
号哉故程子特因柳氏之言断而裁之以为此说此所以不著柳说而独以程子为据也杨氏又谓此书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6b 页 WYG0205-0106b.png
首记孔子之言而以二子之言次之盖其尊之亚于夫子尤为明验至于闵损冉求亦或称子则因其门
人所记而失之不革也与)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
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去声)之者有读了后直有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论语之书其辞近其指远辞有尽指无
穷有尽者可索之于训诂无穷者要当会之以神譬诸观人昔日识其面今日识其心在我则改容更貌
矣人则犹故也坐是故难读盖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惟近似者
易入也彼其道高深博厚不可涯涘也如此傥以童心浅智窥之岂不大有径庭乎方其胁肩谄笑以言
人所记而失之不革也与)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
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去声)之者有读了后直有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论语之书其辞近其指远辞有尽指无
穷有尽者可索之于训诂无穷者要当会之以神譬诸观人昔日识其面今日识其心在我则改容更貌
矣人则犹故也坐是故难读盖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惟近似者
易入也彼其道高深博厚不可涯涘也如此傥以童心浅智窥之岂不大有径庭乎方其胁肩谄笑以言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7a 页 WYG0205-0106c.png
餂人者读之谓巧言令色宁病仁未能素贫贱而耻恶衣恶食者读之岂知饭疏饮水曲肱而枕之未妨
吾乐注心于利末得已不已而有颠冥之患者读之孰知不义之富贵真如浮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者
读之孰知回不惰师书绅为至诚服膺过此而往益高益深可胜数哉○朱子曰学者须著实循序读书
以论语为先一日只看一二段莫问精粗难易但只从头看将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反覆玩
味久之必自有得矣今学者于论语二十篇中尚不耐烦看得之况所谓死而后已者又岂能办得如此
长远工夫耶○庆源辅氏曰嗜之而饱餍充足其乐有不可形容者是以见于手舞足蹈也○云峰胡氏
曰读论语者有此四等人初是全无知者第二是略能知者第三是知而好之者第四是好而乐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
吾乐注心于利末得已不已而有颠冥之患者读之孰知不义之富贵真如浮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者
读之孰知回不惰师书绅为至诚服膺过此而往益高益深可胜数哉○朱子曰学者须著实循序读书
以论语为先一日只看一二段莫问精粗难易但只从头看将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反覆玩
味久之必自有得矣今学者于论语二十篇中尚不耐烦看得之况所谓死而后已者又岂能办得如此
长远工夫耶○庆源辅氏曰嗜之而饱餍充足其乐有不可形容者是以见于手舞足蹈也○云峰胡氏
曰读论语者有此四等人初是全无知者第二是略能知者第三是知而好之者第四是好而乐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7b 页 WYG0205-0106d.png
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曰读论语须有疑然后能进今
人读书元不知疑所以不及古人孔门弟子如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直推至于礼后樊迟问仁知
直推至于举皋陶伊尹而不仁者远始能无疑今人多于言上认了又安能疑○问论语如何读曰这也
使急不得也不可慢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庆源辅氏曰程子言虽
近而意则切使读书者自知所以求益不至虚费工夫也须是熟读涵泳使之通贯浃洽然后有日新之
功如是则气质变化月异而岁不同矣)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
但觉意味深长(和靖尹氏曰论语之书乃集记孔子嘉言善行苟能即其问答如已亲炙
人读书元不知疑所以不及古人孔门弟子如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直推至于礼后樊迟问仁知
直推至于举皋陶伊尹而不仁者远始能无疑今人多于言上认了又安能疑○问论语如何读曰这也
使急不得也不可慢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庆源辅氏曰程子言虽
近而意则切使读书者自知所以求益不至虚费工夫也须是熟读涵泳使之通贯浃洽然后有日新之
功如是则气质变化月异而岁不同矣)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
但觉意味深长(和靖尹氏曰论语之书乃集记孔子嘉言善行苟能即其问答如已亲炙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8a 页 WYG0205-0107a.png
于圣人之门默识心受而躬行之则可谓善学矣○延平李氏曰人之持身当以孔子为法孔子相去千
馀载既不可得而亲之所可见者独论语耳论语盖当时门人弟子所记孔子言行也每读而味之玩而
绎之推而行之虽未至升堂入室亦不失为士君子也○朱子曰所谓深长意味也别无说只是涵泳久
自见得○论语读著越见意思无穷今日读得些意思明日读又长得意思)○(朱子曰论语中程先
生及和靖说只于本文添一两字甚平淡然意味深长须当子细看要见得他意味方好已下论解论语
○问谢氏说多过不如杨氏说最实曰尹氏语言最实亦多是处但看文字亦不可如此先怀权断于胸
中如谢氏说十分有九分过处其间亦有一分说得恰好处岂可先立定说今且须虚心玩理○集注中
解有两说相似而少异者亦要相资有说全别者是未定也○论语集注如秤上称来无异不高些不低
馀载既不可得而亲之所可见者独论语耳论语盖当时门人弟子所记孔子言行也每读而味之玩而
绎之推而行之虽未至升堂入室亦不失为士君子也○朱子曰所谓深长意味也别无说只是涵泳久
自见得○论语读著越见意思无穷今日读得些意思明日读又长得意思)○(朱子曰论语中程先
生及和靖说只于本文添一两字甚平淡然意味深长须当子细看要见得他意味方好已下论解论语
○问谢氏说多过不如杨氏说最实曰尹氏语言最实亦多是处但看文字亦不可如此先怀权断于胸
中如谢氏说十分有九分过处其间亦有一分说得恰好处岂可先立定说今且须虚心玩理○集注中
解有两说相似而少异者亦要相资有说全别者是未定也○论语集注如秤上称来无异不高些不低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8b 页 WYG0205-0107b.png
些自是学者不肯用功看○问集注有两存者何者为长曰使某见得长底时岂复存其短底只为是二
说皆通故并存之然必有一说合得圣人之本意但不可知尔又曰大率两说前一说胜○某于论孟逐
字秤等不教偏些小学者将注处宜子细看○集注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
○读集注只是要看无一字闲若意里说做闲字那个正是紧要字○集注至于训诂皆子细者盖要人
字字思索到莫要只作等闲看便了○问注或用者字或用谓字或用犹字或直言其轻重之意如何曰
者谓是恁地直言者直训如此犹云者犹是如此胡氏曰某某也正训也某犹某也无正训借彼以明此
也某之为言某也前无训释特发此以明其义也为言谓其说如此也引经传文以證者此字义不可以
常训通也○集注于正文之下正解说字训文义与圣经正意如诸家之说有切当明白者即引用而不
说皆通故并存之然必有一说合得圣人之本意但不可知尔又曰大率两说前一说胜○某于论孟逐
字秤等不教偏些小学者将注处宜子细看○集注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
○读集注只是要看无一字闲若意里说做闲字那个正是紧要字○集注至于训诂皆子细者盖要人
字字思索到莫要只作等闲看便了○问注或用者字或用谓字或用犹字或直言其轻重之意如何曰
者谓是恁地直言者直训如此犹云者犹是如此胡氏曰某某也正训也某犹某也无正训借彼以明此
也某之为言某也前无训释特发此以明其义也为言谓其说如此也引经传文以證者此字义不可以
常训通也○集注于正文之下正解说字训文义与圣经正意如诸家之说有切当明白者即引用而不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9a 页 WYG0205-0107c.png
没其姓名如学而首章先尹氏而后程子亦只是顺正文解下来非有高下去取也章末用圈而列诸家
之说者或文外之意而于正文有所发明不容略去或通论一章之意反覆其说切要而不可不知也○
集注内载前辈之说于下句者是解此句文义载前辈之说于章后者是说一章之大旨及反覆此章之
馀意胡氏曰字义难明者各有训释一章意义可以分断者逐节注之一章之后又合诸节而通言之欲
学者先明逐字文义然后明逐节旨意然后通一章之旨意也每章只发本章之旨者附注后或因发圣
人言外之意者别为一段以附其后亦欲学者先明本旨而后及之也)
之说者或文外之意而于正文有所发明不容略去或通论一章之意反覆其说切要而不可不知也○
集注内载前辈之说于下句者是解此句文义载前辈之说于章后者是说一章之大旨及反覆此章之
馀意胡氏曰字义难明者各有训释一章意义可以分断者逐节注之一章之后又合诸节而通言之欲
学者先明逐字文义然后明逐节旨意然后通一章之旨意也每章只发本章之旨者附注后或因发圣
人言外之意者别为一段以附其后亦欲学者先明本旨而后及之也)
四书大全提要 第 209b 页 WYG0205-0107d.png
论语集注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