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精义卷十三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198-05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三

  宋 朱子 撰

  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章

  伊川曰心具天德心有不尽处便是天德处未能尽
何缘知性知天尽己心则能尽人尽物与天地参赞
化育赞(一本无赞字)则直养之而已 或问人之形体有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198-0513b.png
限量心有限量否曰论心之形则安得无限量又问
心之妙用有限量否曰自是人有限量以有限之形
有限之气苟不通(一作用)之以道安得无限量孟子曰
尽其心知其性心即性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
所主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苟能通之于道又岂有
限量天下更无性外之物若云有限量除是性外有
物始得 又问尽心莫是我有恻隐羞恶如此之心
能尽得便能知性否曰何必如此数只是尽心便了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198-0513c.png
才数著便不尽(如数一百少却一便为不尽也)大抵禀于天曰性而
所主在心才尽心即是知性知性即是知天矣 又
曰尽其心者我自尽其心能尽心则自然知性知天
矣如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以序言之不得不然其
实只能穷理便尽性至命也 或问事天如何曰奉
顺之而已又问孟子言心性天只是一理否曰然自
理言之谓之天自禀受言之谓之性自存诸人言之
谓之心又问凡运用处是心否曰是意也问意是心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198-0513d.png
之所发否曰有心而后有意 又曰心也性也天也
非有异也 又曰横渠尝喻以心知天犹居京师往
长安但知出西门便可到长安此犹是言作两处若
要诚实只在京师便是到长安更不可别求长安只
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
不可外求

  明道曰释氏本怖死生为利岂是公道惟务上达而
无下学然则其上达处岂有是也元不相连属但有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198-0514a.png
间断非道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彼所谓识
心见性是也若反心养性一段事则无矣彼固曰出
家独善便于道体自不足质夫曰尽心知性佛亦有
至此者存心养性佛本不至此明道曰尽心知性不
假存养其唯圣人乎

  横渠曰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未有体则心
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
闻见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198-0514b.png
则知性知天以此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
天心

  又曰天之明莫大于日故有目接之不知其几万里
之高也天之声莫大乎雷霆故有耳属焉不知其几
万里之远也天之不禦莫大乎太虚故心知廓之而
莫究其极也人病以耳目闻见累其心而不务尽其
心故能尽其心者必知心所从来而后能 又曰知
性知天则阴阳鬼神之变皆吾之分内耳 又曰存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198-0514c.png
心养性以事天尽人道则可以事天

  吕曰尽其心者大其心也心之知思足以尽天地万
物之理然而不及者不大其心也大其心与天地合
则可知思之所及乃吾性也性即天道故知性则知
天 又曰天道性命自道观之则一自物观之则异
自道观者上达至于不可名下达至于物皆天道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彼所谓性者犹吾以职授之而
已或偏或正惟其所受(人得之正故可达天物得之偏故不得达)彼所谓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198-0514d.png
命者犹吾以令使之而已死生寿夭惟令是从自物
观者犬异于牛牛异于人皆谓之性不得于仁义礼
智与桎梏而死皆谓之命事天者如事君性天职也
不敢不尽命天命也不敢不顺尽性顺命为几矣而
犹未与天一达天德者物我幽明不出吾体屈伸聚
散莫非吾用性命之禀虽与物同其达乃与天一大
德必受命则命合于性(位禄名寿皆吾性之所能致)天命之谓性
则性合于命(我受于天亦天所命)性命一也圣人之于天道有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198-0515a.png
性焉则性于天道一也 问如何是尽其心谢氏曰
昔有人问明道先生何如斯可谓之恕心先生曰充
扩得去则为恕心如何是充扩得去底气象曰天地
变化草木蕃充扩不去时如何曰天地闭贤人隐察
此可以见尽不尽矣 问知天事天如何别曰今人
莫不知有君能事其君者少存心养性便是事天曰
心性何别曰心是发用处性是自然事则只是不违
游曰尽其心则心地无馀蕴而性之本体见矣知其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198-0515b.png
性则广大悉备天理全而人伪泯矣夫是之谓极高
明存其心者闲邪以存其诚也养其性者守静以复
其本也欲不外驰忿不内作反听内视以归有极则
存其心之道也其志致一其气致专至大至刚以直
则养其性之道也存养至此则与天地相似而不违
矣故足以事天夫是之谓道中庸极高明者理极于
知天也道中庸者德全于事天也知天者造其理也
事天者履其事也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是为知君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198-0515c.png
上之为我尊而未尝致恭也知父母之为我亲而未
尝致养也其忠孝安在哉知天智之尽也事天仁之
至也仁之至智之尽也则死生为昼夜矣岂夭寿所
能惑其心哉亦曰修身以俟之自作元命而已
杨曰尽其心然后能存心知其性然后能养性知天
然后能事天此其序也世儒谓知我则敌事我则卑
失其旨矣 问何谓尽心曰未言尽心须先理会心
是何物请问之曰心之为物明白通达广大静一若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198-0515d.png
体会得了然分明然后可以言尽未理会得心尽个
甚能尽其心自然知性不用问人大抵须先理会仁
之为道知仁则知心知心则知性是三者初无异也
横渠作西铭亦只是要学者求仁而已 又曰六经
不言无心惟佛氏言之亦不言修性惟扬雄言之心
不可无性不假修故易止言洗心尽性记言正心尊
德性孟子言存心养性 又曰扬雄云学所以修性
夫物有变坏然后可修性无变坏岂假修乎唯不假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198-0516a.png
修故中庸但言率性尊德性孟子但言养性孔子但
言尽性

  尹曰或曰心或曰性或曰天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
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尽其
心则知性知天矣存之养之所以得天理也夭寿不
贰其心所以立命

  孟子曰莫非命也章

  伊川曰命皆一也莫之致而至者正命也桎梏而死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198-0516b.png
者君子不谓之命 或问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然
亦是命否曰圣人只教人顺受其正不说命或曰桎
梏死者非命乎曰孟子自说了莫非命也然圣人却
不说是命横渠曰性于人无不善系其善反不善反
而已过天地之化者不善反者也命于人无不正系
其顺与不顺而已行险以徼幸不顺命者也 又曰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顺性命之理则得性命之正灭
理穷欲人为之招也 又曰顺性命之理则吉凶莫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198-0516c.png
非正也逆理则凶为自取吉其侥倖也

  尹曰虽曰命也又必知其正与不正君子所言者正
命也又其上则义而已不曰命

  孟子曰求则得之章

  伊川曰君子有义有命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
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此言义也求之有道得之有
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此言命也至于圣
人则惟有义而无命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198-0516d.png
不为也此言义而不言命也 又曰求之有道得之
有命是求无益于得言求得不济事此言犹只为中
人言之若为中人以上而言却只道求之有道非道
则不求更不消言命也 又曰贤者惟知义而已命
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义如言求之有道得之
有命是求无益于得知命之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
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不必言命 问家贫
亲老应举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可以免此曰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198-0517a.png
此只是志不胜气若志胜自无此累家贫亲老须用
禄仕然得之不得为有命曰在己固可为亲奈何曰
为己为亲也只是一事若不得其如命何孔子曰不
知命无以为君子人苟不知命见患难必避遇得丧
必动见利必趋其何以为君子然圣人言命盖为中
人以上设非为上知者言也中人以上于得丧之际
不能不惑故有命之说然后能安若上智之人更不
言命惟安于义借使求则得之然非义则不求此乐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198-0517b.png
天者之事也上智之人安于义中人以上安于命乃
若闻命而不能安之者又其每下者也孟子曰求之
有道得之有命求之虽有道奈何得之须有命 问
富贵贫贱寿夭固有定分君子先尽其在我者则富
贵贫贱寿夭可以命言若在我者未尽则贫贱而夭
理所当然富贵而寿是为侥倖不可谓之命曰虽不
可谓之命然富贵贫贱寿夭是亦前定孟子曰求则
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198-0517c.png
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故君
子以义安命小人以命安义

  横渠曰富贵贫贱皆命也今有人均为勤苦有富贵
者只是幸会也求而有不得则是求无益于得也道
义则不可言命是求在我者也

  杨曰世之学者皆言穷达有命特信之未笃某窃谓
其知之未至也知之斯信之矣今告之曰水火不可
蹈人必信之以其知之也告人曰富贵在天不可求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198-0517d.png
亦必曰然而未有信而不求者以其知之不若蹈水
火之著明也

  尹曰求在我者则必得之求在外者则有不得之理
是以君子犹以命为外也以之为外所以行一不义
杀一不辜虽得天下亦不为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章

  明道曰万物皆备于我不独人尔物皆然都自这里
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则能推之虽能推之几时添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198-0518a.png
得一分不能推之几时减得一分百理具在平铺放
著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些君道多舜尽子道添得
些子道多元来只依旧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却是著
人上说 又曰万物皆备于我此通人物而言禽兽
与人绝相似只是不能推然禽兽之性却自然不待
学不待教如营巢养子之类是也人虽是灵却□丧
处极多只有一个婴儿饮乳是自然非学也其佗皆
诱之也欲得人家婴儿善且自小不要引佗留他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198-0518b.png
性待佗自然亦须完得些本性须别也 又曰万物
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不诚则逆于物而
不顺也 又曰乐莫大焉乐亦在其中不改其乐须
知所乐者何事 又曰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
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
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
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
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198-0518c.png
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
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已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
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
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
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
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
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
守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198-0518d.png
  伊川曰恕者入仁之门 又曰强恕求仁莫近言得
不济事亦须是实见得近处其理盖不出乎公平固
在用意浅深只要自家各自体认得 又曰有忠矣
而行之以恕则以无我为体以恕为用所谓强恕而
行者知以己之所好恶处人而已未至于无我也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以为仁之方也
横渠曰万物皆备于我言万物皆素有于我也反身
而诚谓行无不慊于心则乐莫大焉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198-0519a.png
  杨曰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知
万物皆备于我则物之数虽多反而求之于吾身可
也故曰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则能尽
物之性以己于人物性无二故也夫道岂难知难行
哉虽行止疾徐之间有尧舜之道存焉世之人不知
自己求之道之所以难知难行也

  尹曰万物皆备天理也反身而诚谓行无不慊于心
也强恕而行诚之者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198-0519b.png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章

  伊川曰行之不著如此人多若至论虽孔门中亦有
由而不知者又更有不知则不能由 问行之而不
著习矣而不察曰此言大道如此而人由之不知也
行之而不著谓人行之而不明晓也习矣而不察谓
人习之而不省察也曰先生有言虽孔门弟子亦有
此病何也曰在众人习而不察者只是饥食渴饮之
类由之而不自知也如孔门弟子却是闻圣人之化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198-0519c.png
入于善而不自知也众者言众多也

  尹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然而行之而不
明晓习矣而不省察由道而不知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章

  伊川曰无耻之耻注是

  尹曰人知其所耻然后能改过迁善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章

  尹曰为机变之巧以自欺者何若人之有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198-0519d.png
  孟子曰古之贤王章

  尹曰人君能下贤而好善贤者不慕势而好利以如
是而相遇然后可以有为于时

  孟子谓宋句践章

  尹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
此其所以嚣嚣也如此则无怨尤不改乐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章

  尹曰言君子之特立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198-0520a.png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章

  尹曰有过人之识则不以富贵为事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章

  伊川曰以佚道使民谓本欲佚之也故虽劳而不怨
以生道杀民谓本欲生之也且如救水火是求所以
生之也或有焚溺而死者却虽死不怨

  尹曰以佚道劳民乘屋播榖之类是也以生道杀民
除害去恶之类是也此其所以不怨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198-0520b.png
  孟子曰霸者之民章

  伊川曰易比之九五曰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言王
者显明其比道天下自然来比来者抚之固不煦煦
以求比于物若田之三驱禽之去也从而不追来者
则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民皞皞而不知为之
者也 又曰所过者化身之所经历处所存者神存
主处便如神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
和固非小补伯者是小补而已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198-0520c.png
  明道曰所存者神在己也所过者化及物也 又曰
德至于无我者虽善言美行无非所过之化也
横渠曰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 又曰徇物
丧心人化物而灭天理者乎存神过化忘物累而顺
性命者乎

  谢曰学者须是胸怀摆脱得开始得不见明道先生
在鄠县作簿时有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
过前川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閒学少年看他胸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198-0520d.png
怀直是好与曾点底事一般先生又有诗云閒来无
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
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或问周恭叔恁地
放开如何谢曰他不摆脱得开只为立不住便放却
忒早在里明道却摆脱得开为他所过者化问见个
甚道理便能所过者化曰吕晋伯下得一转语好道
所存者神便能所过者化所过者化便能所存者神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198-0521a.png
横渠云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亦甚亲切
杨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治民使之驩乐有甚不得
但所谓皞皞如也则气象便与伯者之世不同盖彼
所以致人驩虞必有违道干誉之事至王者则如天
亦不教人喜亦不教人怒

  尹曰臣闻之师曰所过者化身所经也所存者神心
所主也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是
以其民皞皞尔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198-0521b.png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章

  伊川曰仁言为政者道其所为仁声民所称道 又
曰仁言谓以仁厚之言加于民仁声如仁闻谓风声
足以感动人也此尤见仁德之昭著也

  尹曰仁言出于上之言也仁声得于下之声也善政
制民善教化民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章

  伊川曰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198-0521c.png
横渠曰大人所存盖必以天下为度故孟子教人虽
货色之欲亲长之私达诸天下而后已

  或问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又曰孩提之童无
不知爱其亲只说爱与恻隐何也杨氏曰孟子但言
发处乃若未发之前便只是中

  尹曰良能良知与生俱生者也仁义出于人心之所
同然君子能不失是而达之天下耳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章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198-0521d.png
  杨曰学者当知圣人知圣人然后知所学舜在深山
与木石居与鹿豕游无以异于深山之野人也而四
岳知其可以托天下颜渊在陋巷终日如愚而孟子
称其与禹稷同道岂苟言哉其必有诚然而不可掩
者夫舜之可以托天下颜渊之可以为禹稷其必有
在矣学者不可不知也知其故则可以学矣

  尹曰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而若决江河非无我何以
臻此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198-0522a.png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章

  尹曰羞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失其心而已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章

  横渠曰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孟子谓人有德
慧术知者常存乎疢疾以此自古困于内无如舜困
于外无如孔子以孔子之圣而下学于困则其蒙难
正志圣德日跻必有人所不及知而天独知之者矣
故曰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198-0522b.png
  尹曰达谓达尽事理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章

  伊川曰天民云者盖是全尽得天生斯民底事业达
可行于天下者谓其全尽天生斯民之理其术亦足
以治天下国家也 问天民天吏大人何以别先生
曰顺天行道者天民顺天为政者天吏也大人者又
在二者之上充实而有光辉之谓也大而化之之谓
圣然圣人岂不为天民天吏如文王伊尹是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198-0522c.png
明道曰天民者能尽天民之道者也践形者是也如
伊尹可当之矣民之名则似不得位者必达可行于
天下而后行之者也大人者则如乾之九二利见大
人天下文明者也天民大人亦系乎时与不时耳
又曰正己而物正大人之事学须知此

  横渠曰达可行于天下然后行之言必功覆生民然
后出如伊吕之徒 又曰不得已当为而为之虽杀
人皆义也有心为之虽善皆意也正己而物正大人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198-0522d.png
也正己而正物犹未免有意之累也有意为善利之
也假之也无意为善性之也由之也有意在善且为
未尽况有意于未善耶

  吕曰如伊尹乃得天民之称孟子所谓天民之穷而
无告伊尹所谓予天民之先觉止谓天生之民与此
义皆异 又曰为政以德自治之道备则不求于民
而民归之故大人之政正己而已

  杨曰孟子言大人正己而物正荆公却云正已而不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198-0523a.png
期于正物则无义正己而必期于正物则无命若如
所论孟子自当言正己以正物不正言正己而物正
矣物正物自正也大人只知正己而已若物之正何
可必乎惟能正己物自然正此乃笃恭而天下平之
意荆公之学本不知此

  尹曰以事君为容悦者佞臣也以安社稷为悦者忠
臣也天民则若伊尹傅说之未遇也所过者化所存
者神大人其能之矣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198-0523b.png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章

  明道曰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
可知有息则馁矣

  尹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乐得于天也仰不愧俯不
怍乐得于己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乐施诸人也

  孟子曰广土众民章

  明道曰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己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人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焉穷居不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198-0523c.png
焉是他元无少欠百理具备

  伊川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言四者本于心而
生色也睟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
子非自及此焉能道得到此 又曰睟于面盎于背
皆积盛致然四体不言而喻惟有德者能之 又曰
得之于心谓之有德自然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
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岂待勉强也

  又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充此便睟面盎背有诸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198-0523d.png
中必形于外观其气象便见得 又曰盎于背厚也
又曰学者须学文知道者进德而已有德则不习无
不利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得是道矣学文之功
学得一事是一事二事是二事触类至于千百至于
无穷尽亦只是学不是德有德者不如是故此言可
为知道者言不可为学者言如心得之则施于四体
四体不言而喻譬如学书若未得者须心手相应而
学苟得矣下笔便能书不必积学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198-0524a.png
  或问根于心说本来如此为复充养之功杨氏曰只
是说本来如此若睟面盎背则充养之功存焉
尹曰君子之学性而已岂以穷达而加损哉四体
不言而喻可伪为哉非孟子深造之不能为是言


  孟子曰伯夷辟纣章

  尹曰王政之始必本于民无冻馁其本不治未有能
成善政者也孟子见之明言之屡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198-0524b.png
  孟子曰易其田畴章

  尹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民无常产则无
常心势使之然也故知礼义生于富足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章

  伊川曰登山难为言以言圣人之道大观澜必照因
又言其道之无穷澜水之动处苟非源之无穷则无
以为澜非日月之明无穷则无以容光必照其下又
言其笃实而有光辉也(一作笃实而不穷)成章者笃实而有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198-0524c.png
光辉也今以瓦砾积之虽如山岳亦无由有光辉若
使积珠玉小积则有小光辉大积则有大光辉 又
曰日月之明有本故凡容光必照君子之道有本故
无不及也 又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澜湍急处于
此便见源之无穷今人以波对澜非也下文日月有
明容光必照以言其但容光者无不照故知日月之
明无穷也 又曰易曰美在其中畅于四支成章之
谓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198-0524d.png
  横渠曰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者德愈高
者事愈周易也 又曰难为言言无以加也 又曰
当自立说以明性不可以遗言附会解之若孟子言
不成章不达及所性四体不言而喻此非孔子曾言
而孟子言之此是心解也

  吕侍讲曰东山在鲁之东孔子登东山下观鲁国乃
知其小太山之高又非东山之比故孔子登太山而
小天下所见者高则所取者远所览者大则所志者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198-0525a.png
广君子学圣人之道亦如此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观于海则百川皆为细流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
闻尧舜周孔之道则知诸子百家皆不足学故难为
言观水有术若观其源则不见其大澜者水中大波
也水大则能成澜故必观其澜然后知水之大至明
莫如日月容光小隙无有不照日月之照若有所不
及则不足以为明圣人之道穷高极远如水之澜无
所不照如日月之有光流水之为物不舍昼夜盈科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198-0525b.png
者满坎也满坎而后行行则入于海君子之志于道
也精学问明道德成章而后达达则通于圣注谓君
子学必成章乃仕进其说浅末非孟子之意也诗曰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又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曰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孔子曰尧焕乎其有文章又曰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君子学问既成如云汉
之在天美玉之追琢谓之成章然后可达于圣道此
章圣人之道大学者当志其大不当志其小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198-0525c.png
杨曰或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此
言胜物而小之使圣人以胜物为心是将自小安能
小物圣人本无胜物之心身之所处者高则物自不
得不下也

  尹曰臣闻之师曰水之澜日月之照言道之无穷也
澜水之湍急之所也水之源无穷是以有澜日月之
明无穷是以必照盈科而行成章而达美在其中而
畅于四支笃实而辉光之谓也惟无穷者为然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198-0525d.png
  孟子曰鸡鸣而起章

  明道曰孟子辨舜蹠之分只在义利之间言间者谓
相去不甚远所争毫末耳义与利只是公与私也才
出义便以利言也只那计较便是为有利害何用计
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
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便是命在其
中也 又曰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
事惟义利而已 又曰舜孳孳为善若未接物如何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198-0526a.png
为善只是主于敬便是为善也以此观之圣人之道
不是但嘿然无言(一作为)

  吕侍讲曰天下之言善者必称舜舜者善之至也天
下之言利者必称蹠蹠者不善之至也聚党数千横
行天下以不义谓之盗蹠蹠所以为盗者何也贪利
而已鸡鸣而起孳孳为善惟日不足舜之徒党也鸡
鸣而起孳孳为利亦惟日不足者蹠之徒党也与舜
为徒则入于舜与蹠为徒则入于蹠人皆可以为舜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198-0526b.png
亦可以为蹠唯在利与善而已故曰欲知舜与蹠之
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矣天下之道唯善与恶唯义与利好善则终于为舜
好利则终于为蹠君子小人各趋一涂是故君子忧
其不如舜

  杨曰舜蹠之分利与善之间利善之间相去甚微学
者不可不知 又曰舜蹠之分在善利而已使世无
科举可以取荣利则父不以诏其子而士不以学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198-0526c.png
如是而不为蹠之徒也几希

  尹曰善之与利毫釐之间耳苟利心一萌则去善远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章

  伊川曰杨子拔一毛不为墨子又摩顶放踵为之此
皆是不得中至如子莫执中欲执此二者之中不知
怎么执得识得则事事物物上皆天然有个中在那
上不待人安排也安排著则不中矣 又曰子莫见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198-0526d.png
杨墨过不及遂于过不及二者之间执之却不知有
当摩顶放踵利天下时有当拔一毛利天下不为时
执中而不通变与执一无异 又曰中字最难识须
是默识心通且试言一厅则中央为中一家则厅中
非中而堂为中言一国则堂非中而国之中为中推
此类可见矣且如初寒时则薄裘为中如在盛寒而
用初寒之衣则非中也更如三过其门而不入在禹
稷之世为中若居陋巷则不中矣居陋巷在颜子之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198-0527a.png
时为中若三过其门不入则非中也或曰男女不授
受之类皆然曰是也男女不授受中也在丧祭则不
如此矣 又曰欲知中庸无如权须是时而为中若
以手足胼胝闭户不出二者之间取中便不是中若
当手足胼胝则于此为中当闭户不出则于此为中
权之为言秤锤之义也何物为权义也然也只是说
得义义以上更难说在人自看如何 又曰君子不
以天下为重而身为轻亦不以身为重而天下为轻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198-0527b.png
凡尽其所当为者如可以仕则仕入则孝之类是也
此孔子之道也蔽焉而有执者杨墨之道也

  吕侍讲曰二子之学见善不明流于异端杨子所取
者为我而已为我所以爱其身虽拔一毛利天下不
为也墨氏所取者兼爱而已兼爱所以为仁至于摩
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子莫鲁人也不为杨子之为
我不为墨子之兼爱是能执中也为近于道执中适
权则至于道矣执中无权无异杨子之为我无异墨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198-0527c.png
子之兼爱是犹执一也孟子所以恶执一端之见者
谓之贼道也如杨子执为我之见是贼其仁者也墨
子执兼爱之见是贼其义者也执一则不该不遍是
以举一而废百也夫道非穷天以为高非极地以为
深人之所性之中固有之矣其体则纯而不杂其用
则施之无方所以道有正有权体道之常谓之正尽
物之性谓之权大哉正乎天下之大本也大哉权乎
天下之达道也知正不知权则违物知权不知正则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198-0527d.png
失己唯圣人为能立天下之大本行天下之达道孔
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此尧
之道非在彼也不可以彼名之非在此也不可以此
名之非在中也不可以中名之此尧之大道也舜执
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汤不刚不柔敷政优优此舜汤
体道之中以致用也若夫用过乎柔则优游不断用
过乎刚则残忍害物惟体舜之用中法汤之敷政则
庶几乎尧之天道也虽为我而与天下同其利虽兼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198-0528a.png
爱而立爱自亲始惜夫杨朱墨翟蔽不知此孟子所
以辟之然后圣人之道明矣

  吕曰执中无权虽君子之所恶若无忌惮则不若无
权之为愈也

  谢曰君子而时中无往而不中也无定体须是权以
取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今人以变诈为权便说坏
了权字

  杨曰禹思天下之溺犹己溺之稷思天下之饥犹己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198-0528b.png
饥之至于股无胈胫无毛苟不当其可与墨子摩顶放
踵无以异也颜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未尝仕也苟不当其可则于杨氏之为我亦无以
异也子莫执中执为我兼爱之中也执中而无权犹
执一也乡邻有斗而不知闭户室中有斗而不知救
是亦犹执一耳故孟子以为贼道禹稷颜回易地则
皆然以其有权也权犹权衡之权量轻重而取中也
不能易地则皆然是亦杨墨而已矣 又曰圣人所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198-0528c.png
谓权者犹权衡之权量轻重而取中也用之无铢两
之差则物得其平矣今夫物有首重而末轻者执其
中而不知其权则物失其平非所以用中也世人以
用智为知权则误矣孟子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则无恶于智也盖禹之行水循
固然之理行其所无事而已若用智以为权则皆智
之凿孟子之所恶也可以不慎欤 问或曰中所以
立常权所以尽变不知权则不足以应物知权则中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198-0528d.png
有时乎不必用矣是否曰知中即知权不知权是不
知中也曰既谓之中斯有定所必有权焉是中与权
固异矣曰犹坐于此室室自有中移而坐于堂则向
之所谓中者今不中矣堂固自有中合堂室而观之
盖又有堂室之中焉若居今之所守向之中是不知
权岂非不知中乎又如以一尺之物约五寸而执之
中也一尺而厚薄小大之体殊则所执者轻重不等
矣犹执五寸以为中是无权也盖五寸之执长短多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198-0529a.png
寡之中而非厚薄小大之中也欲求厚薄小大之中
则释五寸之约唯轻重之知而其中得矣故权以中
行中因权立中庸之书不言权其曰君子而时中即
所谓权也

  尹曰执中之难也苟执一则为贼道故孔子曰天下
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
也孔子之所谓中者时中也子莫之执中其殆执一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198-0529b.png
  孟子曰饥者甘食章

  吕侍讲曰人身以饮食养之得其正则神安而气宁
失其正则贼其神而害其气由是观之岂独口腹为
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利欲者心之害也人心之
害生于口腹之不足遂变其初心嗜于外物人能无
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神安而气定则虽在外者不
及人不为忧矣此孔子所以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而不改其乐也盖无心害则饱乎仁义之道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198-0529c.png
复何忧乎

  尹曰饥渴之害有欲存焉故也况于心有好乐则为
害也大矣无心害者其可谓君子矣

  孟子曰柳下惠章

  横渠曰介操守也

  吕侍讲曰介者殊俗特立之行也孟子尝称柳下惠
圣人之和圣人之和异乎众人之和此所以为介此
孔子所谓和而不流论语载其为士师三黜人曰子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198-0529d.png
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
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由是考之则柳下惠不以三
公易其介矣此所以为百世师也

  杨曰不恶污君不辞小官可谓和矣和而不以三公
易其介则虽和而不流此所以为柳下惠也 问柳
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此与圣人之和互相发耶乃
所以为和耶曰若观其和疑若不介故此特言之曰
何以知其介曰只不卑小官之意便自可见如柳下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198-0530a.png
惠之才以为大官何所不可而乐于小官则其刚介
可知矣

  尹曰介大也

  孟子曰有为者章

  吕侍讲曰人之性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循所往
而行之谓之道行则有为矣有为者辟若掘井之井
九仞而不及泉八尺曰仞及泉则可利物不及泉则
利不及物犹弃井也人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则亦失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198-0530b.png
性而丧道矣是故人之致诚于有为则有始有卒天
之诚行健而已人之诚自强不息而已自强于仁可
以为尧自强于孝可以为舜自强于学可以为孔子
仁不如尧孝不如舜学不如孔子终未入于圣人之
域终未至于天道未免半涂而废未免小人之归是
犹凿井而不及泉未免于废井也

  尹曰君子之所为贵乎有成也五榖不熟不如荑稗
亦犹是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198-0530c.png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章

  伊川曰尧舜性之生而知之也汤武身之学而知之


  问尧舜汤武事迹虽不同其心德有间否曰无间曰
孟子言尧舜性之汤武身之汤武岂不性之耶曰尧
舜生知汤武学而知之及其成功一也身之言履之
也反之言归于正也 又曰身践履也假之者身不
行而假借之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198-0530d.png
  杨曰尧舜性之由之而行者也汤武身之体之者也
五霸假之而已非己有之 又曰王道本于诚意管
仲亦有是处但其意别耳如伐楚责之以包茅不贡
其名则是若其意岂为楚不勤王然后加兵但欲楚
尊齐假此为说耳故孟子曰五霸假之也盖言其不
以诚为之也 又曰管仲伐楚以包茅不入为辞所
谓假之也初非有勤王之诚心卒能一正天下假而
不归者也乌知其非有故孔子以仁与之盖其功可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198-0531a.png
录也

  尹曰性之者与道一也身之者履之也及其成功则
一也五霸则假之而已是以功烈如彼其卑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章

  伊川曰伊尹受汤委寄必期天下安治而已太甲如
终不惠可废也孟子言贵戚之卿与此同然则始何
不择贤盖外丙二岁仲壬四岁惟太甲长耳使太甲
有下愚之质初不立也苟无三人必择于宗室宗室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198-0531b.png
无人必择于汤之近戚近戚无人必择于天下之贤
者而与之伊尹不自为也刘备托孔明以嗣子不可
使自为之非权数之言其利害昭然也立者非其人
则刘氏必为曹氏屠戮宁使孔明为之也霍光废昌
邑不待放知其下愚不移也始之不择则光之罪大
矣若尹与光是太甲昌邑所用之臣不受先王之委
寄而谏不用则去之可也放废之事不可为也义理
自昭然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198-0531c.png
  杨曰伊尹所以事君更无回互唯知忠而已所以能
为放太甲之事然如此而天下不疑者诚意素著故
也因问孟子云有伊尹之志则可后世之为人臣者
不幸而适遇此事而有伊尹之志不知行得否若行
不得是伊尹之事不可法于后也曰若有伊尹之志
其素行足信何为不可但观蜀先主当时以其子属
诸葛孔明曰嗣子可辅辅之如不可辅君自取之备
死孔明操一国之权当时军国大务人材进退惟孔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198-0531d.png
明是听而蜀之人亦莫之疑也盖孔明自非篡弑之
人其素行足信也若如司马懿其谁信之伊尹之事
自后世观之以为异其实亦所谓中道

  尹曰圣人之志岂易量哉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
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
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尹曰不素餐兮刺无功而受禄之诗也其君安富尊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198-0532a.png
荣子弟孝悌忠信则有功也孰若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
而已矣章

  尹曰士不能居仁由义则不足名之为士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
食豆羹之义也章

  尹曰孟子可谓善观人矣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198-0532b.png
子曰执之而已矣章

  杨曰予读周世宗家人传至守礼杀人世宗不问史
氏以为知权予窃思之以谓父子者一人之私恩法
者天下之公义二者相为轻重不可偏举也故恩胜
义则诎法以伸恩义胜恩则掩恩以从法恩义轻重
不足以相胜则两尽其道而已舜为天子瞽瞍杀人
皋陶执之而不释为舜者岂不能赦其父哉盖杀人
而释之则废法诛其父则伤恩其意若曰天下不可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198-0532c.png
一日而无法人子亦不可一日而忘其父民则不患
乎无君也故宁与其执之以正天下之公义窃负而
逃以伸己之私恩此舜所以两全其适也方守礼杀
人有司不能执之而徒以闻故世宗得而不问也有
如皋陶者执之而不释则虽欲不问得乎哉然世宗
取天下于百战之馀未易以舜之事望之也然则宜
奈何亦寘诸法而已矣法有八议而贵居一焉为天
子父可谓贵矣此礼律之通义也一置诸法而两不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198-0532d.png
伤焉何为不可哉

  或问使舜不去位皋陶遂行法否曰此亦须自有法
周礼人臣犹有议亲议贵之辟岂有天子父杀人便
置之死且如周官八议岂是周公撰出亦须有个来
处然孟子所说只是论舜心耳

  尹曰圣人之心至公至当而已

  孟子自范之齐章

  尹曰睟然见于面盎于背居天下之广居者也学者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198-0533a.png
所以变气质不居者不可谓之学故孟子每言夫居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
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伊川曰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言币之未将时已有
恭敬非因币帛而后有恭敬也 又曰恭敬虽因币
帛威仪而后发见然须心有此恭敬而后发见
尹曰苟无其实是伪恭敬而已何足以留君子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198-0533b.png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章

  伊川曰惟圣人然后践形言圣人尽得人道也人得
天地之正气而生与万物不同既为人须尽得人理
众人有之而不知贤人践之而未尽能践形者惟圣
人也

  明道曰惟圣人可以践形者人生禀五行秀气头圆
足方以肖天地则形色天性也惟圣人为能尽人之
道故可以践形人道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类皆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198-0533c.png
是也

  又曰形色性所有也圣人人伦之至故可以践形
横渠曰言不能全性于内则有形色随之迁于外
游曰性者性之质也能尽其性则践其形而无愧矣
盖万物皆备于我则其所有何物不备反身而诚乐
莫大焉为其能尽性而践形也若反身未至于诚则
是于性有所不尽未能尽性则于质有所不充矣故
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箕子曰视曰明听曰聪视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0198-0533d.png
谓之明听谓之聪皆耳目之本然也能尽视听之性
则能尽耳目之形苟视听不足于聪明则是有耳目
之形而无视听之实德也岂不慊于形哉扬子曰圣
人耳不顺乎非口不𨽻乎不善若非礼勿视非礼勿
言则于口耳犹有所择是未足以言践形

  杨曰形色天性有物必有则也物即是形色则即是
天性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践履也体性故也盖形
色必有所以为形色者是圣人之所履也 又曰莫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198-0534a.png
非形也自圣人言之目之所视耳之所听以至口之
所言身之所动不待著意莫不合则所谓动容周旋
中礼者也未至于圣则未免有克焉若孔子告颜渊
非礼勿视等语是也故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又曰有物必有则耳目口鼻等便是形各尽其则便


  尹曰臣闻之师曰尽得天地之正气者人而已尽人
理然后称其名众人有之而不知贤人知之而不尽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198-0534b.png
能践形者圣人而已

  齐宣王欲短丧章

  尹曰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圣人制礼其可改乎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章

  伊川曰待物生以时雨润之使之自化 又曰在易
坎之六四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纳约谓进结
于君之道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也人臣以忠信善道
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而告之取信则易也教人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0198-0534c.png
亦然夫教必就人之所长所长者心之明也从其心
之所明而入然后推及其馀孟子所谓成德达财是


  横渠曰有如时雨化之者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
待彼有求有为然后教之也 又曰时雨化之春诵
夏弦 又曰当其可之谓时成德因其人之有是心
当成之如好货好勇因其为说以教之私淑艾大人
正己而物正 又曰成德者如孟子语宋牼之言是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0198-0534d.png
也本有是善意因而成之答问者必问而后答也
又曰时雨化者不待问而告之当其可告而告之也
如天之雨岂待望而后雨但时可雨而雨私淑艾者
自修使人观己以化如颜子大率私淑艾也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但修此以教人
颜子常以己德未成而不用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故
也至于圣人神道设教正己而物正皆是私淑艾作
于此化于彼如祭祀之类 又曰若宋牼罢齐楚之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0198-0535a.png
兵因而成之若好色好货因而达之

  尹曰君子之教各因其材而诲之是亦不倦之意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
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章

  尹曰教者能引而不能发其发则在其人也孔子称
颜渊曰亦足以发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
以道殉乎人者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0198-0535b.png
  横渠曰天下有道道随身出天下无道身随道屈
尹曰以道殉身施之天下也以身殉道独善其身也
殉乎人则何有于己乌在其为道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
曰挟贵而问章

  尹曰有所挟则受道之心不专所以不答也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己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
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6a 页 WYG0198-0535c.png
  尹曰观人必自其本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
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伊川曰民须仁之物则爱之仁推己及人若老吾老
以及人老于民则可于物则不可统而言之则皆仁
分而言之则有序

  杨氏论西铭言河南先生曰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
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所谓分殊犹孟子言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6b 页 WYG0198-0535d.png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
差等或曰如是则体用果离而为二矣曰用未尝离
体也且以一身观之四体百骸皆具所谓体也至其
用处则屦不可加之于首冠不可纳之于足则即体
而言分在其中矣

  尹曰于物则爱之于民则仁之于亲则亲之此之谓
差等何以有是差等一本故也无伪也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章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7a 页 WYG0198-0536a.png
  杨曰当务之为急莫如亲贤故舜汤之有天下选于
众以举皋陶伊尹为先务也

  尹曰知务者知轻重大小之义也





孟子精义卷十三 第 47b 页 WYG0198-0536b.png




















  孟子精义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