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精义卷十 第 1a 页 WYG0198-04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
宋 朱子 撰
万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章
伊川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
速则速此皆时也未尝不合乎中故曰君子而时中
又曰夷惠之行未必如此且如孔子言不念旧恶怨
孟子精义卷十
宋 朱子 撰
万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章
伊川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
速则速此皆时也未尝不合乎中故曰君子而时中
又曰夷惠之行未必如此且如孔子言不念旧恶怨
孟子精义卷十 第 1b 页 WYG0198-0491b.png
是用希则伯夷之度量可知若使伯夷之清既如此
又使念旧恶则除是抱石沉河孟子所言只是推而
言之未必至如此然圣人于道防其始不得不如是
之严如此而犹有流者夷惠之行不已其流必至于
孟子所论夷是圣人极清处惠是圣人极和处圣人
则兼之而时出之清和何至于偏其流则必有害至
于言伊尹始在畎亩五就汤五就桀三聘幡然而从
岂不是时然后来见其以天下自任故以为圣人之
又使念旧恶则除是抱石沉河孟子所言只是推而
言之未必至如此然圣人于道防其始不得不如是
之严如此而犹有流者夷惠之行不已其流必至于
孟子所论夷是圣人极清处惠是圣人极和处圣人
则兼之而时出之清和何至于偏其流则必有害至
于言伊尹始在畎亩五就汤五就桀三聘幡然而从
岂不是时然后来见其以天下自任故以为圣人之
孟子精义卷十 第 2a 页 WYG0198-0491c.png
任
问伊尹出处合于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而
不得为圣之时何也明道曰终是任的意思在
伊川又曰金声而玉振之此孟子为学者言终始之
义也乐之作始以金奏而以玉声终之诗曰依我磬
声是也始如致知智之事也行所知而至其极圣人
事也易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是也 又曰知至则
当至之知终则当遂终之须以知为本知之深则行
问伊尹出处合于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而
不得为圣之时何也明道曰终是任的意思在
伊川又曰金声而玉振之此孟子为学者言终始之
义也乐之作始以金奏而以玉声终之诗曰依我磬
声是也始如致知智之事也行所知而至其极圣人
事也易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是也 又曰知至则
当至之知终则当遂终之须以知为本知之深则行
孟子精义卷十 第 2b 页 WYG0198-0491d.png
之必至之有知之而不能行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
浅饥而不食乌喙人不蹈水火只是知人为不义只
为不知知至而至之知几之事故可与几知终而终
之故可与存义知至是致知博学明辨审问慎思皆
致知知至之事笃行便行是终之如始条理终条理
因其始条理故能终条理犹和至则能终之
横渠曰无所杂者清之极无所异者和之极勉而清
非圣人之清勉而和非圣人之和所谓圣人不勉不
浅饥而不食乌喙人不蹈水火只是知人为不义只
为不知知至而至之知几之事故可与几知终而终
之故可与存义知至是致知博学明辨审问慎思皆
致知知至之事笃行便行是终之如始条理终条理
因其始条理故能终条理犹和至则能终之
横渠曰无所杂者清之极无所异者和之极勉而清
非圣人之清勉而和非圣人之和所谓圣人不勉不
孟子精义卷十 第 3a 页 WYG0198-0492a.png
思焉者也勉盖未能安也思盖未能有也 又曰清
为异物和为徇物 又曰圣之时当其可之谓时取
时中也可以行可以止此出处之时也至于语言动
作皆有时也又曰知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知运而
贞一之则不流
杨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然燔肉不至不脱冕而行何迟迟之有曰孔子之欲
去鲁也久矣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故迟迟其行
为异物和为徇物 又曰圣之时当其可之谓时取
时中也可以行可以止此出处之时也至于语言动
作皆有时也又曰知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知运而
贞一之则不流
杨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然燔肉不至不脱冕而行何迟迟之有曰孔子之欲
去鲁也久矣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故迟迟其行
孟子精义卷十 第 3b 页 WYG0198-0492b.png
也燔肉不至则得以微罪行矣过此复无辞以去故
不税冕而行非速也 又曰伯夷柳下惠道不行于
天下而流风足以泽世垂后而已故百世而下有闻
风而起者伊尹德被生民功施后世夫子自生民以
来未之有矣门人谓贤于尧舜则其流风不足道也
问始条理者知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夫仁且智斯
之谓圣今以圣之事或不足于智何也曰圣则具仁
智矣但此发明中处乃智之事圣则其所至也未必
不税冕而行非速也 又曰伯夷柳下惠道不行于
天下而流风足以泽世垂后而已故百世而下有闻
风而起者伊尹德被生民功施后世夫子自生民以
来未之有矣门人谓贤于尧舜则其流风不足道也
问始条理者知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夫仁且智斯
之谓圣今以圣之事或不足于智何也曰圣则具仁
智矣但此发明中处乃智之事圣则其所至也未必
孟子精义卷十 第 4a 页 WYG0198-0492c.png
皆中曰孟子曰智之于贤者则智但可语贤者若大而
化之则虽智而忘其智矣如所谓从容中道从心所欲
不踰矩智何足以名之耶曰如伊尹伯夷柳下惠只于
清任和处中其他则未必皆中则其智容有所不周矣
曰智便是用处否曰用智非所以言圣人若曰行其所无
事则由智行非行智者也曰如此却是以智为妙矣曰
圣人之于智见无全牛万理洞开即便是从容处岂不
谓之妙若伯夷伊尹柳下惠于清任和处已至圣人但其
化之则虽智而忘其智矣如所谓从容中道从心所欲
不踰矩智何足以名之耶曰如伊尹伯夷柳下惠只于
清任和处中其他则未必皆中则其智容有所不周矣
曰智便是用处否曰用智非所以言圣人若曰行其所无
事则由智行非行智者也曰如此却是以智为妙矣曰
圣人之于智见无全牛万理洞开即便是从容处岂不
谓之妙若伯夷伊尹柳下惠于清任和处已至圣人但其
孟子精义卷十 第 4b 页 WYG0198-0492d.png
他处未必能中其至与孔子同而其中与孔子异只为不
能无偏故也若隘与不恭其所偏也与 又曰王氏言圣
人所以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天下之弊耳昔伊尹之
任其弊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故伯夷出而救之伯
夷之清其弊多退而寡进廉而复刻故柳下惠出而救
之柳下惠之和其弊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故孔子
出而救之是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任柳下惠不
和不足以救伯夷之清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
能无偏故也若隘与不恭其所偏也与 又曰王氏言圣
人所以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天下之弊耳昔伊尹之
任其弊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故伯夷出而救之伯
夷之清其弊多退而寡进廉而复刻故柳下惠出而救
之柳下惠之和其弊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故孔子
出而救之是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任柳下惠不
和不足以救伯夷之清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
孟子精义卷十 第 5a 页 WYG0198-0493a.png
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时三圣人之弊
各极于天下故孔子集其行而大成万世之法然后
圣人之道无弊其所以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
四人者相为终始也使三圣人者当孔子之时皆足
以为孔子矣为此说者何不思之甚耶由汤至于文
王之时五百有馀岁其间圣贤之君六七作其成就
人才之众至其衰世犹有存者使伊尹有弊当时独
无以革之乎由周至于战国之际又五百有馀岁文
各极于天下故孔子集其行而大成万世之法然后
圣人之道无弊其所以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
四人者相为终始也使三圣人者当孔子之时皆足
以为孔子矣为此说者何不思之甚耶由汤至于文
王之时五百有馀岁其间圣贤之君六七作其成就
人才之众至其衰世犹有存者使伊尹有弊当时独
无以革之乎由周至于战国之际又五百有馀岁文
孟子精义卷十 第 5b 页 WYG0198-0493b.png
武周公之化不为不深使伯夷之弊至是犹在则周
之圣人所谓一道德以同俗者殆无补于世而独俟
一柳下惠耶况孔子去柳下惠未远若柳下惠能矫
伯夷之清使天下从之其弊不应继踵而作而孔子
救之又何其遽耶且孔子之时荷蒉荷蓧接舆沮溺
之流必退者尚多也则柳下惠之所为是果何益乎
故为圣人救弊之说者是亦不思而已矣伊尹固圣
人之任者然以为必于进则不可也汤三使往聘之
之圣人所谓一道德以同俗者殆无补于世而独俟
一柳下惠耶况孔子去柳下惠未远若柳下惠能矫
伯夷之清使天下从之其弊不应继踵而作而孔子
救之又何其遽耶且孔子之时荷蒉荷蓧接舆沮溺
之流必退者尚多也则柳下惠之所为是果何益乎
故为圣人救弊之说者是亦不思而已矣伊尹固圣
人之任者然以为必于进则不可也汤三使往聘之
孟子精义卷十 第 6a 页 WYG0198-0493c.png
然后幡然而就汤不然将不从其聘矣则伊尹之不必
进可见伯夷固圣人之清者然以为必于退则不可
也方其避纣居于海滨以待天下之清闻西伯善养
老者则归之则伯夷之不必退亦可见若柳下惠孔
子盖以谓直道而事人孟子亦称其不以三公易其
介夫亦岂以同为和乎由是观之其弊果何自而得
之耶若曰孔子之道所以无弊者四人者相为终始
使三圣人当孔子之时亦皆足以为孔子此尤不可
进可见伯夷固圣人之清者然以为必于退则不可
也方其避纣居于海滨以待天下之清闻西伯善养
老者则归之则伯夷之不必退亦可见若柳下惠孔
子盖以谓直道而事人孟子亦称其不以三公易其
介夫亦岂以同为和乎由是观之其弊果何自而得
之耶若曰孔子之道所以无弊者四人者相为终始
使三圣人当孔子之时亦皆足以为孔子此尤不可
孟子精义卷十 第 6b 页 WYG0198-0493d.png
孟子曰伯夷伊尹不同道又曰自生民以来未有盛
于孔子而伯夷伊尹不足以班之而其所谓同者不
过得百里之地而君之则皆能以朝诸侯一天下行
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而已彼为任为
清为和一节之至于圣人者也其可以为孔子乎夫
以三子为圣人者孟子发之也而孟子之言其辨如
彼今释孟子之言安得强为之说乎虽然此孟子之
言也学者于圣人又当自有所见纵得孟子之旨安
于孔子而伯夷伊尹不足以班之而其所谓同者不
过得百里之地而君之则皆能以朝诸侯一天下行
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而已彼为任为
清为和一节之至于圣人者也其可以为孔子乎夫
以三子为圣人者孟子发之也而孟子之言其辨如
彼今释孟子之言安得强为之说乎虽然此孟子之
言也学者于圣人又当自有所见纵得孟子之旨安
孟子精义卷十 第 7a 页 WYG0198-0494a.png
与吾事 问使伯夷居汤之世就汤之聘乎曰安得
而不就然则汤使之就桀则就之乎曰否何以知其
然曰伯夷闻文王作兴则归之宜其就汤之聘然而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使之事桀盖有
所不屑矣然则其果相汤也肯伐桀乎曰至天下共
叛之桀为独夫伯夷伐之亦何恤哉
尹曰孔子集大成或清或任或和也金声则有隆杀
玉振则始终如一始条理者犹可以用智终条理则
而不就然则汤使之就桀则就之乎曰否何以知其
然曰伯夷闻文王作兴则归之宜其就汤之聘然而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使之事桀盖有
所不屑矣然则其果相汤也肯伐桀乎曰至天下共
叛之桀为独夫伯夷伐之亦何恤哉
尹曰孔子集大成或清或任或和也金声则有隆杀
玉振则始终如一始条理者犹可以用智终条理则
孟子精义卷十 第 7b 页 WYG0198-0494b.png
智不容于其间矣譬夫射远焉至者可以谓之力中
者非力也中者未必能远远者力也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章
明道曰孟子之时去先王为未远其学比后世为尤
详又载籍未经秦火然而班爵禄之制已不闻其详
今之礼书皆掇拾于煨烬之馀而多出于汉儒一时
之傅会奈何欲尽信而曲为之辞乎然则其事固不
可一二追复矣
者非力也中者未必能远远者力也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章
明道曰孟子之时去先王为未远其学比后世为尤
详又载籍未经秦火然而班爵禄之制已不闻其详
今之礼书皆掇拾于煨烬之馀而多出于汉儒一时
之傅会奈何欲尽信而曲为之辞乎然则其事固不
可一二追复矣
孟子精义卷十 第 8a 页 WYG0198-0494c.png
尹曰当孟子之时周室之制固已不见其籍矣而况
继之以秦火之后哉
万章问曰敢问友章
横渠曰献子忘其势五人者忘人之势不资其势而
利其有然后能忘人之势若五人者有献子之家则
反为献子之所贱矣
尹曰尧之尊亲真所谓尊亲也(亲疑当作贤)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章
继之以秦火之后哉
万章问曰敢问友章
横渠曰献子忘其势五人者忘人之势不资其势而
利其有然后能忘人之势若五人者有献子之家则
反为献子之所贱矣
尹曰尧之尊亲真所谓尊亲也(亲疑当作贤)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章
孟子精义卷十 第 8b 页 WYG0198-0494d.png
尹曰不闻孟子之义则自好者为于陵仲子而已圣
贤辞受进退惟义所在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章
或问伊川曰圣人有为贫而仕者否先生曰孔子为
乘田委吏是也又问或云乘田委吏非为贫为之兆
也先生曰乘田委利却不是为兆为鲁司寇便是为
兆先生因言近煞有人以此相勉某答云待饥饿不
能出门户时当别相度
贤辞受进退惟义所在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章
或问伊川曰圣人有为贫而仕者否先生曰孔子为
乘田委吏是也又问或云乘田委吏非为贫为之兆
也先生曰乘田委利却不是为兆为鲁司寇便是为
兆先生因言近煞有人以此相勉某答云待饥饿不
能出门户时当别相度
孟子精义卷十 第 9a 页 WYG0198-0495a.png
杨曰古之为贫者岂特耕稼陶渔而已乎胶鬲起于
鱼盐百里奚起于市苟不失义虽贾侩可为也然君
子亦任其力之所能堪不强其力之所不能任今使
吾徒耕稼能之乎不能也使之陶渔能之乎不能也
使与市人交易逐什一于锥刀之末能之乎不能也
舍是数者不能则将坐待为沟中瘠耳而可也不然
则未免有求于人如墦间之为也与其屈已以求人
孰若以义受禄于吾君之为安乎故君子之仕有时
鱼盐百里奚起于市苟不失义虽贾侩可为也然君
子亦任其力之所能堪不强其力之所不能任今使
吾徒耕稼能之乎不能也使之陶渔能之乎不能也
使与市人交易逐什一于锥刀之末能之乎不能也
舍是数者不能则将坐待为沟中瘠耳而可也不然
则未免有求于人如墦间之为也与其屈已以求人
孰若以义受禄于吾君之为安乎故君子之仕有时
孟子精义卷十 第 9b 页 WYG0198-0495b.png
而为贫古人有之简兮之诗是也孟子岂虚语哉
尹曰为贫者不可以居尊居尊者必欲以行道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章
杨曰周礼王燕则以膳夫为献主说者曰君臣之义
不可以燕废曰是不然此孟子所谓养君子之道也
礼受爵于君前则降而再拜燕所以待群臣嘉宾也
而使之有升降拜揖之劳是以犬马畜之矣故以膳
夫为献主而王不自献酬焉是乃所以为养君子之
尹曰为贫者不可以居尊居尊者必欲以行道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章
杨曰周礼王燕则以膳夫为献主说者曰君臣之义
不可以燕废曰是不然此孟子所谓养君子之道也
礼受爵于君前则降而再拜燕所以待群臣嘉宾也
而使之有升降拜揖之劳是以犬马畜之矣故以膳
夫为献主而王不自献酬焉是乃所以为养君子之
孟子精义卷十 第 10a 页 WYG0198-0495c.png
道而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之义也
尹曰孔子之进退辞受言之备矣(孔子误)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章
吕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人不我知则贱当役贵
君子不耻役而世人耻之人知我则不肖当事贤君
子耻见之而世人不耻也
君子进退去就之义孟子论之曲尽矣圣贤之所守
盖如此(此条当系尹氏或属上文)
尹曰孔子之进退辞受言之备矣(孔子误)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章
吕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人不我知则贱当役贵
君子不耻役而世人耻之人知我则不肖当事贤君
子耻见之而世人不耻也
君子进退去就之义孟子论之曲尽矣圣贤之所守
盖如此(此条当系尹氏或属上文)
孟子精义卷十 第 10b 页 WYG0198-0495d.png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章
尹曰是尚友也言所友每愈进而愈上也是以论其
世也言上有古人须当论其所遇之时如何不可一
概而论也 又曰诵其诗读其书而不论其世则知
之有不能尽
齐宣王问卿章
或问易位之事三仁于纣盍不行之乎杨曰但言其
有此理也岂可以常为尝以伊尹之事观之信有之
尹曰是尚友也言所友每愈进而愈上也是以论其
世也言上有古人须当论其所遇之时如何不可一
概而论也 又曰诵其诗读其书而不论其世则知
之有不能尽
齐宣王问卿章
或问易位之事三仁于纣盍不行之乎杨曰但言其
有此理也岂可以常为尝以伊尹之事观之信有之
孟子精义卷十 第 11a 页 WYG0198-0496a.png
矣又问易位与去以思义言之否曰贵戚之卿无可
去之理 又曰宣王问卿孟子则当以正对盖不直
则道不见故也
尹曰事君有犯无隐孟子之言每如此
问孟子此言岂不起后世强臣擅废立之事乎曰孟
子此语所以警戒齐王听谏欲其必听故其言深切
去之理 又曰宣王问卿孟子则当以正对盖不直
则道不见故也
尹曰事君有犯无隐孟子之言每如此
问孟子此言岂不起后世强臣擅废立之事乎曰孟
子此语所以警戒齐王听谏欲其必听故其言深切
孟子精义卷十 第 11b 页 WYG0198-0496b.png
孟子精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