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精义卷七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a 页 WYG0198-04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七

  宋 朱子 撰

  离娄章句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章

  尹曰治国而无法度未有能成善治者也虽聪巧有
过人之知不以仁政不法先王何异舍规矩而欲成
方员舍六律而欲正五音也哉是以孟子反覆开陈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b 页 WYG0198-0463b.png
而继之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
不能谓之贼后世人臣不知出此义而言治道者妄
也谓吾君不能者多矣皆孟子之罪人也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章

  伊川曰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又
曰仁则一不仁则二 又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然理
如此道无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
则有非无一亦无三故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
孟子精义卷七 第 2a 页 WYG0198-0463c.png
行则得其友只是二也 又曰暴其民甚则身弑国
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
不能改也汉之君都为美谥何似休因问桀纣是谥
否曰不是天下谓之桀纣

  游曰爱敬尽于事亲则孝之性尽矣尽之云者爱钦
之道于是至矣不可以有加焉舜尽事亲之道而瞽
瞍底豫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其理正如此也孟子言
圣人人伦之至也人伦至于圣人而后为至者盖非
孟子精义卷七 第 2b 页 WYG0198-0463d.png
尽性不能也学者之于人伦亦期于尽而已矣
杨曰颜子所学学舜而已盖舜于人伦无所不尽也
以为父子尽父子之道以为君臣尽君臣之道以为
夫尽夫道以为兄尽兄道此孟子所谓舜为法于天
下可传于后世者也孟子所忧亦忧不如舜耳人能
以舜为心其学不患不进

  尹曰孟子每言治民事君之法又力言其危亡名谥
所以深戒后世之君臣也

孟子精义卷七 第 3a 页 WYG0198-0464a.png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章

  尹曰孔子有言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而后世曾莫省
夫仁而为之也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章

  尹曰有是实则有是应无非自已者也

  孟子曰人有恒言章

  杨曰大学自正心诚意至治国齐家平天下只一理
此中庸所谓合内外之道不合则所守与所行自判
孟子精义卷七 第 3b 页 WYG0198-0464b.png
而为二矣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思曰君子
笃恭而天下平孟子曰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皆明此


  尹曰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是故大学之道必以修身
正心为本不有其本末有能成功者也

  孟子曰为政不难章

  吕曰巨室大家也仰而有父母俯而有妻子而亦且
有臣有妾尊卑亲戚一国之事具矣严而不厉宽而
孟子精义卷七 第 4a 页 WYG0198-0464c.png
有闲此家之所以正也大家难齐也不得罪于大家
则于治国治天下也何有

  尹曰此理至要而易行而人未始以为急务不知要
道故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章

  伊川曰凡言五年七年之类圣人度其时则可矣然
学者当思其所作为如何乃有益

  尹曰古者方伯连率至于附庸小大有序莫不安其
孟子精义卷七 第 4b 页 WYG0198-0464d.png
分也至于后世战争尚力以强弱而乱其序矣为小
国者既不能安其小又不能师文王而无敌于天下
徒耻之无益也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章

  尹曰自古亡国败家者皆由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
所以亡故也是以古之明君常以危亡菑害为深念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章

孟子精义卷七 第 5a 页 WYG0198-0465a.png
  尹曰得民心者无它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而
已矣不能为此至于困忧辱陷死亡而不悟悲夫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章

  伊川曰懈意一生便是自暴自弃 又曰行之失莫
甚于恶则亦改之而已矣事之失莫甚于乱则亦治
之而已矣苟非自暴自弃者孰不可与为君子 又
曰语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所谓下愚有二自暴也
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
孟子精义卷七 第 5b 页 WYG0198-0465b.png
皆可渐磨而进也唯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
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
下愚也然天下自暴自弃者非必皆愚民也往往强
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
谓之下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

  尹曰人孰不可以闻善难与言者自暴故也人孰不
可以为善难与为者自弃故也人皆有可得之资而
自暴弃之是足哀矣

孟子精义卷七 第 6a 页 WYG0198-0465c.png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章

  尹曰治有本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章

  伊川曰学者必知所以入德不知所以入德未见其
能进也故孟子曰不明乎善不诚其身易曰知至至
之 又曰明善在明守善在诚 又曰不能动人只
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

  吕曰自治民而造约必至于明善然后已明善者能
孟子精义卷七 第 6b 页 WYG0198-0465d.png
明其善而已如明仁义则知凡在我者以何为仁以何
为义能明其情状而知所从来则在我者非徒悦之而
在吾身诚有是善所以能诚其身也 又曰君子之于
天下志在及民而已反求诸约不至于明善则虽有民
不可得而治矣盖明善则诚诚则有物不诚则无物矣
明善者致知之所及也及乎知至则所谓善者乃吾性
之固有非思勉之所能及也反求身而万物皆备则斯
善也知有诸已矣善而不知有诸已则虽父子之恩犹
孟子精义卷七 第 7a 页 WYG0198-0466a.png
疑出于非性则所以事乎亲者或几乎伪矣如舜之事
亲好色富贵不足以解忧惟顺父母可以解忧则其诚
乎身者可知矣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
以为子则人之所信于朋友者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内诚尽乎父母内行孚于家人则朋友者不期信而信
之故曰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上之所求乎下者不
察乎乡则不得察乎乡者不见乎家则不得苟诚其身
矣则患行之不著人之不知未之有也故曰不信乎朋
孟子精义卷七 第 7b 页 WYG0198-0466b.png
友不获乎上矣获乎上者有善而见信有功而见知吾
所加于民者莫非善也不获乎上者德进而见忌功高
而见疑身且不保尚何民之可治哉故曰不获乎上
民不可得而治矣 又曰诚者理之实然致一而不
可易者也大而天下远而万古求之人情参之物理
理之所同然者有一无二虽前圣后圣若合符节理
本如是非人私智所能为此之谓诚诚即天道也天
道自然何勉何思莫非性命之理而已故诚者天之
孟子精义卷七 第 8a 页 WYG0198-0466c.png
道性之者也诚之者人之道反之者也圣人之于天
道性之者也贤者之于天道反之者也性之者成性
而与天无间也天即圣人圣人即天从心所欲由仁
义行也出于自然从容不迫不容乎思勉而后中也
反之者求复乎性而未至也虽诚而犹杂之伪虽行
而未能无息则善不可不思而择德不可不勉而执
不如是则不足以至乎诚矣

  游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故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孟子精义卷七 第 8b 页 WYG0198-0466d.png
学至于诚身安往而不致其极哉以内则顺乎亲以
外则信乎友以上则可以得君以下则可以得民此
舜之允塞所以五典克从也然有诚者有诚之者不
勉而中无为也不思而得无思也从容乎中道是圣
人之事也故为天道至于择善则有思矣固执之则
有为矣拳拳乎中道是贤人之事也故为人之道圣
贤虽异禀其为诚身一也

  杨曰不明乎善虽欲择善而固执之未必当于道也
孟子精义卷七 第 9a 页 WYG0198-0467a.png
故欲诚乎身必先于明善不诚乎身则身不行道矣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况能顺其亲乎故欲顺其亲
必先乎诚身不顺乎亲则于其所厚者薄也况于朋
友乎故欲信乎朋友必先顺乎亲夫责善朋友之道
也不信乎朋友则其善不足称也已而欲获乎上不
亦难乎不获乎上则身不能保况欲治其民乎不可
得也 又曰今之君子欲行道以成天下之务反不
知诚其身岂知一有不诚他日舟中之人尽为敌国
孟子精义卷七 第 9b 页 WYG0198-0467b.png
乎故曰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夫以事上则上疑以交
朋友则朋友疑至于无往而不为人所疑道何可行
哉盖忘机则非其类可亲机心一萌鸥鸟舞而不下
矣 又曰不诚未有能动者动便是验处若获于上
悦于亲信于朋友皆是验处也

  尹曰苟能知比则道无馀蕴矣

  孟子曰伯夷辟纣章

  尹曰养老尊贤国之急务也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0a 页 WYG0198-0467c.png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章

  尹曰汤武之征以正伐不正救民于涂炭也战国之
战以乱益乱残人民耳而求富之为之强战是何异
于助桀而富桀也

  孟子曰存乎人者章

  伊川曰心有所存眸子先发见

  尹曰存乎中必形于外不可匿也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章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0b 页 WYG0198-0467d.png
  尹曰声音笑貌无其实也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章

  尹曰孟子之救时无非正道也淳于髡欲以嫂溺为
喻而说之以枉道故再发问而辞再屈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章

  或问父子之间不责善固是至于不教子不亦过乎
杨氏曰不教不亲教也虽不责善岂不欲其为善然
必亲教之其势必至于责善故孔子所以远其子也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1a 页 WYG0198-0468a.png
曰使之学诗学礼非教乎曰此亦非强教之也如学
诗学礼必欲其学有所至则非孔子所以待其子故
告之学则不可不告及其不学亦无如之何 又曰
孟子曰易子而教盖考之孔子为然也若孔子自教
其子则鲤之所未学者其必有以知之矣又奚问焉
陈亢又奚称曰君子之远其子也

  尹曰父子主恩故也

  孟子曰事孰为大章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1b 页 WYG0198-0468b.png
  或问守身如何伊川先生曰守身守之本也不能守
身更说甚道义曰人说命者多不守身何也曰便是不
知命孟子曰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或曰不说命者
又不敢有为曰非特不敢为又有多少畏恐然二者
皆不知命也

  明道曰守身守之本也不失其身而事亲乃诚孝也
故曰孝悌为仁之本 又曰守身为大其事固有大
者正惟养疾亦是守身之一齐战疾圣人之所慎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2a 页 WYG0198-0468c.png
又曰色难形下面有事服劳而言服劳更浅若谓谕
父母于道能养志使父母说却与此辞不相合然推
其极时养志如曾子大舜可也曾元是曾子之子尚
不能 又曰事亲若曾子而曰可者非谓曾子未尽
善也人子事亲岂有大过曾子孟子之心皆可见矣
 又曰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也故曰事亲若曾
子可也吾以为事君若周公可也盖子之事父臣之
事君闻有自知其不足者矣未闻其为有馀也周公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2b 页 WYG0198-0468d.png
之功固大矣然臣子之分所当为也安得独用天子
之礼乎其因袭之弊遂使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彻
故仲尼论而非之以为周公其衰矣 问赐周公以
天子之礼乐当否曰始乱周公之法度者是赐也人
臣安得用天子之礼乐哉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不
能无过记曰鲁郊非礼也周公其衰矣圣人尝讥之
矣说者乃云周公有人臣不能为之功业因赐以人
臣所不得用之礼乐则妄也人臣岂有不能为之功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3a 页 WYG0198-0469a.png
业哉借使功业有大于周公亦是人臣所当为尔人
臣而不当为其谁为之岂不见孟子言事亲若曾子
可也曾子之孝亦大矣孟子才言可也盖曰子之事
父其孝虽过于曾子毕竟是以父母之身做出来岂
是分外事若曾子者仅可以免责尔臣之于君犹子
之于父也臣之能立功业者以君之人民也以君之
势位也假如功业大于周公亦是以君之人民势位
做出来而谓人臣所不能为可乎使人臣恃功而怀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3b 页 WYG0198-0469b.png
怏怏之心者必此言矣 又曰鲁得用天子礼乐使
周公在必不肯受故孔子曰周公其衰矣孔子以此
为周公之衰是成王之失也介甫谓周公有人臣不
能为之功故得用人臣所不得用之礼非也臣子身
上没分外过当底事凡言舜言曾子为孝不可谓曾
子舜过于孝也 又曰介甫说鲁用天子礼乐云周
公有人臣所不能为之功故得用人臣所不得用之
礼乐此乃大段不知事君大凡人臣身上岂有过分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4a 页 WYG0198-0469c.png
之事凡有所为皆是臣职所当为之事也介甫平居
事亲最孝观其言如此其事亲之际想亦洋洋自得
以为孝有馀也臣子身上皆无过分事惟是孟子知
之说曾子只言事亲若曾子可也不言其有馀也
尹曰事亲守身惟曾子为能尽之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章

  伊川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天下之治乱系乎
人君仁不仁耳离是而非则生于其心必害于其政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4b 页 WYG0198-0469d.png
岂待乎作之于外哉昔者孟子三见齐王而不言事
门人疑之孟子曰我攻其邪心心正然后天下之事
可从而理也夫政事之失用人之非知者能更之直
者能谏之然非心存焉则一事之失救而正之后之
失者将不胜救矣格其非心使无不正非大人其孰
能之

  杨曰孟子言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
能格君心之非盖人与政俱不足道则须使人君心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5a 页 WYG0198-0470a.png
术开悟然后天下事可循序整顿然格君心之非须
要有大人之德大人过人处只是正已正已则上可
以正君下可以正人今之贤者多尚权智不以正已
为先纵得好时节终是做不彻或谓权智之人亦可
以救时据时所见正不欲得如此人在人君左右坏
人君心术 又曰大人正已而物正者也已正则上
可以正君下可以正人矣

  尹曰臣闻之师程颐曰天下之治乱系乎人君之仁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5b 页 WYG0198-0470b.png
与不仁耳心之非即害于正不待乎发之于外也故
以格君心之非为先夫政事之失用人之非事事而
更之后复有其事不胜其更矣人人而去之后复用
其人不胜其去矣是以辅相之职必在乎格君非心
然后无所不正而所谓格君心者非有大人之实则
亦莫之能也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章

  吕曰行不足以致誉而妄得誉是谓不虞之誉求免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6a 页 WYG0198-0470c.png
于毁而反致毁是谓求全之毁不虞之誉得于非
义而求全之毁犹不失仁此不可不察也陈仲
子欲洁一身而显处母兄于不义其为不义均
矣而时人反誉以为廉匡章责父以善而不相
遇是爱亲之过者而时人反毁以不孝夫二人之
行皆不近义而一毁一誉以乱其真故仲子得
誉孟子以不义排之匡章遭毁孟子以近仁取
之夫君子之取人如不得已取其心可矣毁誉岂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6b 页 WYG0198-0470d.png
可尽信哉

  尹曰君子正已毁誉非所恤也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章

  尹曰言不可不慎

  孟子曰人之患章

  尹曰尊已自大人之常情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章

  尹曰孟子责其诚不至也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7a 页 WYG0198-0471a.png
  孟子谓乐正子章

  尹曰从而无所諌正与不见听而从之是皆可罪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章

  或问伊川舜不告而娶何也先生曰此须仔细理会
舜三十方徵庸此时未娶亦莫未迟且以常人言之
三十未娶而遂专娶虽常人亦不肯为孰谓舜而为
之舜不告而娶者盖尧得以命瞽瞍故不告可也若
不如此理会但言舜不告岂不害事孟子曰舜不告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7b 页 WYG0198-0471b.png
而娶为无后也此因为无后而言也孟子谓无后为
不孝之大因以舜之事明之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章

  伊川曰仁仁此义宜此事亲仁之实从兄义之实须
去一道中别出 又曰乐则生生则恶可已也须是
熟方能如此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又曰乐则安安
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至于如此则又非止不知足蹈手舞之事也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8a 页 WYG0198-0471c.png
  尹曰仁义之实事亲从兄是也不知仁义之实则礼
乐为虚矣盖有诸中然从有以形诸外也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已章

  吕曰养志云者养善志也顺亲云者顺常理也瞽不
志于善而舜日以进善不害为养志瞽日为不善而
舜不顺乎不善不害为顺亲 又曰不尽事亲之道
则父子之经不正故瞽瞍底豫然后天下之为父子
者定

孟子精义卷七 第 18b 页 WYG0198-0471d.png
  尹曰舜进此道所以为大













  孟子精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