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精义卷九下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a 页 WYG0198-03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九下

  宋 朱子 撰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諌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


  范曰三人者皆足以有天下故均之曰仁孟子曰圣
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b 页 WYG0198-0387b.png
已矣三人皆圣人之行也求仁而得仁宜其一矣
吕曰去之为之奴谏而死者皆欲纳君于善故同谓
之仁

  谢曰三人之行皆出于至诚恻怛斯知仁矣

  游曰董子曰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
其功善乎其言始可与言仁也已矣盖仁人之用心
惟仁所在而已仁之所在则从之不论所以也仁在
于去则去之而不愧微子是也仁在于不去则为之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2a 页 WYG0198-0388a.png
奴而不辱箕子是也仁在于死则就死而不悔比干
是也岂顾利害祸福而易其求仁之志哉故伯夷之
清伊尹之任柳下惠之和皆仁也伯夷辞为孤竹之
君而饿于首阳之下由众人观之其利害固殊绝也
而彼独以是求仁焉以是求之以是得之既以遂其
志矣夫何怨之有宰我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宰我之意盖曰仁者之志惟求仁而已功
利非所计也井者必死之地也厥或告之曰死地有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2b 页 WYG0198-0388b.png
仁彼其用心之诚亦将从之也是不然君子之求仁
亦曰循理而已矣夫理之所不载安在其为仁耶故
可逝者其心也其不可陷者具理也以其用心之仁
故可以欺以其见理之明故不可罔以井为言则犯
害之地皆是也

  杨曰三人者各得其本心故同谓之仁

  侯曰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
比干諌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知此五人之为仁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3a 页 WYG0198-0388c.png
则知仁矣学者致思焉

  尹曰无所择于利害而为所当为惟仁者能之君子
之事不必同也其于利害无所择则一也书曰自靖
人自献于先王故孔子皆以为仁也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
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范曰此孟子所谓不屑去也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
悯降志而不以为辱屈身而不以为耻自知其直道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3b 页 WYG0198-0388d.png
而已在柳下惠则可孔子不为也

  谢曰其官不移用我亦可舍我亦可玩世不恭者之
所为也盖古人重适他邦如大夫去国向国而哭虽
在他国祭祀之礼居丧之服皆如其国之故使其他
国可以处我去此之彼何惮焉然莫能相尚也是以
何必去父母之邦

  杨曰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故为士师三黜而
不去圣人之和者也孔子无可无不可则近于和而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4a 页 WYG0198-0389a.png
不同道柳下惠不去父母之邦孔子则去鲁而无不
之君子或去或不去一于仁而已矣故记柳下惠于
三仁之后而下文又详著孔子之行以明其趋则一
也自楚狂至荷蓧皆讥孔子不能已者故其终历叙
夷齐而下而卒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盖所谓
逸民者圣人之徒也孔子之异于是惟时焉而已矣
孟子以为集大成其有见于此与

  侯曰子谓柳下惠降志辱身矣孟子谓柳下惠不羞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4b 页 WYG0198-0389b.png
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
穷而不悯疑其和光同尘不与臧否玩世不恭者也
及为士师三黜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
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其出处取与之际不合圣
人盖亦鲜矣岂非和而能介者乎孟子谓之圣之和
而夫子曰言中伦行中虑不亦宜乎和而介乃介之
量也然子曰降志辱身孟子曰不恭盖欲绝其流也
尹曰柳下惠孟子所谓不屑去者也遗佚而不怨阨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5a 页 WYG0198-0389c.png
穷而不悯仕而不喜黜而不愠自知其直道而行耳
此其所以为和与若孔子则异是矣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伊川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季氏强
臣君待之之礼极隆然非所以待孔子也季孟之间
则待之之礼为至矣然复曰吾老矣不能用也此孔
子不系待之轻重特以不用而去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5b 页 WYG0198-0389d.png
  范曰此圣人去就所以异于人人也孟子每言伯夷
伊尹柳下惠必以孔子明之此篇自微子至于逸民
皆记贤人之出处而折中以圣人之行所以明中庸
之道也

  谢曰以季孟之间待夫子在景公之意则已勤
尹曰景公之待孔子犹齐宣之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也不用则亦已矣是何足以留孔子也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6a 页 WYG0198-0390a.png
  范曰史记世家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
吾犹可以止季桓子卒受齐女乐郊又不致膰俎于
大夫孔子遂行孟子曰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
以为为无礼也然则膰肉虽至可以无行乎是不然
膰肉虽至亦行也唯未必如不至之速也孔子之行
本之受女乐而不朝是以记者不及膰肉也

  杨曰孔子有行可之仕际可之仕言将行其言也则
就之行可之仕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际可之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6b 页 WYG0198-0390b.png
仕也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
间待之非致敬以有礼也曰吾老矣不能用也非言
将行其言也二者皆无处焉故孔子行于季桓子见
行可之仕也受齐女乐而不朝则不足与有行矣虽
礼貌未衰犹将去之也故孔子行

  尹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也受女乐而不朝怠
于政事如此其无钦贤之心可知矣夫子所以行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7a 页 WYG0198-0390c.png
可諌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
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杨曰接舆以凤德况孔子而规其行知尊孔子而趋
不同者也故孔子下欲与之言接舆其意若曰孔子
之为孔子其趋不同未易以口舌争也故趋而避之
不与之言

  侯曰圣人之道大而难知楚狂接舆知凤德之衰而
已不知天之未丧斯文也知今之从政者殆而不知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7b 页 WYG0198-0390d.png
文武之道未坠也故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
得与之言也

  尹曰接舆以凤况孔子而讽孔子使隐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
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
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8a 页 WYG0198-0391a.png
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
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明道曰桀溺言天下衰乱无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孔子虽欲行其教而谁可以化而易之孔子曰如使
天下有道我则无所治不与易之也今所以周流四
方为时无道故也圣人不敢有忘天下之心知其不
可而犹为之故其言如此 又曰滔滔者天下皆是
也而谁以易之谁肯以夫子之道易己所为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8b 页 WYG0198-0391b.png
  横渠曰滔滔忘反者天下莫不然如何变易之天下
有道丘不与易也知天下无道而不隐者道不远人
且圣人之仁不以无道必天下而弃之也

  范曰接舆长沮桀溺佯狂躬耕而不入危乱之邦此
圣人所欲引而至于道者也故孔子下欲与之言又
使子路问津焉接舆则趋辟长沮则不答皆自绝于
夫子以守其一介之行不能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非圣人绝之也若夫子之行则异于逸民故修身治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9a 页 WYG0198-0391c.png
天下国家必由孔子之道离孔子之道则为非道不
可以治天下国家也

  吕曰孔子皇皇盖以天下皆无道将以斯道易天下
而已如使天下有道则无所用易桀溺果于进退故
谓天下皆无道舍此适彼将何所易正惟辟世而已
此不与人为徒者也故孔子以为不然

  杨曰孔子之仕事道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故去之
非有辟也桀溺以孔子为辟人之士则非知孔子者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9b 页 WYG0198-0391d.png
矣故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则所当与为群
者人而已夫如是何辟人之有

  尹曰长沮桀溺之徒皆素隐者也故以孔子之周行
四方为非而曰滔滔者天下皆是谁肯以夫子之道
易己所为哉不知天下有道则圣人无事于变易所
以易之者为其滔滔也且人之与人类也恶天下之
滔滔而欲辟之则又岂可与鸟兽同群乎圣人不以
绝人逃世为洁也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0a 页 WYG0198-0392a.png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
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
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范曰周之衰世贤人处隐如丈人也荷蓧而不知其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0b 页 WYG0198-0392b.png
名盖名不足以累之也孔子惜其未闻道也故使子
路反见之告以君臣之道盖孔子所遇未尝无诲焉
夫隐者为高故往而不反仕者为通故溺而不止不
与鸟兽同群则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此二者皆惑
也是以依乎中庸者为难唯圣人不废君臣之义或
出或处不离于道所以扶世立教也

  谢曰夏商尝中衰而圣贤之作亦继故士之不得志
而处者犹未有避世之意周之衰世习治之后而伤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1a 页 WYG0198-0392c.png
礼义陵迟之久也故士之隐者至愤世嫉邪多为长
往不来之行当是时微圣人无以知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哉知世无道而隐虽不役于利者然悻悻于
自洁则不得同为无我矣圣人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则亦岂知我之不忘世邪世之不忘我邪虽不与鸟
兽同群亦何尝知进而不知退此所以与避世者异
杨曰子路问夫子于荷蓧丈人丈人曰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其言不雠而子路拱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1b 页 WYG0198-0392d.png
而立犹若待命者盖敬之至也记曰遭先生于道正
立拱手先生问则对不问则趋而退礼也岂子路有
得丈人于眉睫之间而敬之若斯邪故止子路宿杀
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所以亲厚之也盖二人
者相得于语默之间故其相与如此又见其二子焉
斯可谓长幼之节不可废矣孔子以是知其可与言
君臣之义也故使子路反见之盖将语之以此也然
孔子独于荷蓧谓之隐者盖知其隐居求志非素隐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2a 页 WYG0198-0393a.png
故也下文记子路之言盖述孔子使反告之意
侯曰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子路遇丈人以杖
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言不迫切足知其为有
德君子也植杖而耘又见从容于子路也第不如夫
子之从容中道尔故夫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则欲约之以礼其止子路宿也见其二子焉杀鸡为
黍而食之则知宾主之序者也故子路告其子曰长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2b 页 WYG0198-0393b.png
幼之节既不可废则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盖就
其所知而告之亦夫子之志也

  尹曰道不行孔子固己知之矣其不以不仕为高者
圣人或出或处惟其义而已故子路讥丈人独行之
失曰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乎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不为也是数子谓之独行
隐居可也然乃所谓素隐行怪孔子所不为者也子
之下车于接舆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反见乎荷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3a 页 WYG0198-0393c.png
蓧丈人岂不欲引而至于道乎而四子者方守其一
介之行而不可回故亦终于素隐而已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范曰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则速孔子无可无不可此圣人所以一天下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3b 页 WYG0198-0393d.png
之不一也扬雄曰观乎圣人则见贤人是以孟子每
言夷惠必以孔子明之由夷惠皆得其偏未若圣人
之全尽也

  吕曰虑者志之所在虽不可以为法中其素志之所
在不至于不掩虞仲夷逸身隐而不仕合乎道之清
言放而不拘合乎道之权惟是二者中于道而已柳
下惠少连亦二者中乎道而得乎言行之大故愈于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4a 页 WYG0198-0394a.png
  谢曰七人隐遁不污则同其立心造行则异伯夷叔
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盖彼已遁世离群矣直
以降志辱身为耻下圣人一等此其最高与柳下惠
少连虽降志而不枉已虽辱身而不求合其心有不
屑也故能言中伦行中虑虞仲夷逸隐居放言则言
不合先王之法者多矣然清而不污也权而适可也
与方外之士害义伤教而乱大伦者殊科是以均谓
之逸民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4b 页 WYG0198-0394b.png
  杨曰不降志不辱身夷齐之所同降志辱身矣而言
中伦行中虑柳下惠少连之所同当是时所谓清和
者非独夷惠而已七人者若是其班则皆圣人之徒
也而论者谓三圣人因时制行以相救岂未尝深考
于此乎

  侯曰作逸民之道者七人而制行不同各尽其所至
而已夷齐非其义也非其道也弃千乘之国而饿非
为名洁身而清者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邻于仁矣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5a 页 WYG0198-0394c.png
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疑其污也而言中伦行中虑柳
下惠三公不能易其介虞仲夷逸隐居放言隐居所以
身中清放言以自废所以中权然皆非圣人之中道
故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圣人之中道志亦有
可降时身亦有可辱时亦有不可降辱时各因其时
而已故中庸曰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尹曰先儒谓七人皆逸民之贤者各守其一节者也
孔子则无可无不可此所以常适其可异于逸民之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5b 页 WYG0198-0394d.png
徒也扬雄曰观乎圣人则见贤人是以孟子每言夷
惠必以孔子断之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
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伊川曰孔子自卫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至是太
师等入河蹈海由乐正鲁不用而放弃之也

  横渠曰师挚之始乐失其次徒洋洋盈耳而已夫子
自卫反鲁一尝治之其后伶人贱工识乐之正及鲁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6a 页 WYG0198-0395a.png
下衰三桓僭妄自太师而下皆知散之四方逾河蹈
海以去乱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已如此其曰用我者
期月而已可也岂虚言哉

  范曰记乐之所由废也乐者诸侯受之于天子以祀
其先祖者也故有国者重之古者乐师虽贱而有课
职哀公之时礼乐废坏不听规谏故乐师失职又不
得其言而分散于四方则其国可知矣

  谢曰周衰贤者相招为禄仕多仕于伶官盖其责轻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6b 页 WYG0198-0395b.png
而无愧至其甚也淫声无节僭上无禁守其官者或
愧焉是以非而去之

  杨曰周衰虽礼乐坏亡而鲁犹足为也故一变而可
至道至是官不得其职虽乐工之贱犹负其器而不
苟有入于河海者故著之以见周公之泽也故下文
述周公之语

  尹曰臣闻张载曰师挚之始乐失其次徒洋洋盈耳
而已夫子自卫反鲁一尝治之其后伶人贱工识乐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7a 页 WYG0198-0395c.png
之正及鲁益衰三家僭妄自太师以下皆知散之四
方逾河蹈海以去乱夫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已如此
其曰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岂虚言哉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
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明道曰周公谓鲁公三句反复说不独不施其亲又
当使大臣不怨至公不可忘私故又当全故旧
伊川曰施与也言不私其亲昵也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7b 页 WYG0198-0395d.png
  范曰记鲁之所由衰也周公之戒如此其子孙忽忘
之矣不施其亲者无失其为亲也大臣不独用其身
而己必行其道则不怨矣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无求
备于一人则为上易事四者治国之要也

  吕曰四者正谓亲亲敬大臣笃故旧宽众此其序也
施读为弛不相维也(按陆氏释文正作弛字音诗纸反)大臣非其人
则去之居其位而不用此所以取怨也

  谢曰对报之谓施如亲党特无失其为亲而已岂有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8a 页 WYG0198-0396a.png
施报往来之意也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大臣民之表
使谋不行言不听而怠则国可知矣故旧非大故而
弃是无所不薄矣求备于一人则无人而可使也齐
家治国与人接下之道尽于是

  杨曰自亲亲推之于敬故自敬大臣推之不求备于
一人则所以厚民德用人才者至矣为国之道孰先
于是乎故周公之训鲁公以此

  尹曰亲者无失其为亲是以无所施也大臣所当任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8b 页 WYG0198-0396b.png
不可使有不用之怨也故者无失其为故不可轻弃
遗也使人则必器之不可以求备也周公之戒其子
至矣国安有不治哉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横渠曰周有八士记善人之富也

  范曰周公作君奭称文王之臣自虢叔以下而太公
毕公之属不在焉孔子记有八士而闳夭泰颠之属
不在焉此八人皆不显者周之多士可知矣自三仁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9a 页 WYG0198-0396c.png
至于八士或显或隐皆圣贤之出处也庄周之让王
盖本乎此篇

  谢曰皆尚志者虽其言行不傅必其居仁由义者也
杨曰八人尽为士之道者故谓之八士

  尹曰周有八士记善人之富也士则尽士之行者



论语精义卷九下 第 19b 页 WYG0198-0396d.png


















  论语精义卷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