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精义卷七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a 页 WYG0198-03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七下

  宋 朱子 撰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范曰君子之仕所以行其义非利其禄也邦有道则
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富其禄者荣也邦无道则谏
不行言不听则膏泽不下于民富其禄者耻也原宪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b 页 WYG0198-0305d.png
不受非义之禄能事斯语故以告之

  谢曰邦无道非君子志行之时而得谷其为小人也
可知矣故耻

  杨曰当俭德避难之时而荣以禄非枉道从之其可
得乎是足耻也

  尹曰邦无道而禄未免枉其道是可耻也原宪甘贫
守道可以语此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a 页 WYG0198-0306a.png
吾不知也

  伊川解曰人而无克伐怨欲为仁者能之有而能制
其情不行焉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可也此原宪之
问夫子答以知其为难而不知其为仁也此圣人开
示之深也 又语录曰原宪孔子高弟问有所未尽
盖克伐怨欲四者无然后可以为仁有而不行未至
于无故止告之以为难 又曰人无克伐怨欲四者
便是仁也只为原宪著一个不行不免有此心但不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b 页 WYG0198-0306b.png
行耳子曰可以为难矣此孔子著意告原宪处欲他
有所启发他承当不得不能再发问也孔门如子贡
者便能晓得圣人意耳如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
者与对曰然便复问曰非与孔子告之曰非也予一
以贯之原宪则不能也

  又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若无克伐怨欲
固为仁己唯颜子而上乃能之如有而不行焉则亦
可以为难而未足以为仁也孔子盖欲宪疑而再问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a 页 WYG0198-0306c.png
之而宪未之能问也

  范曰克者好胜也伐者自矜也怨则多忮欲则多求
此四者不行可谓难矣此易之者实多故也仁之于
道不止于四者

  吕曰克伐怨欲之不行可以去不仁而未可以为仁
谢曰克伐怨欲不行未必不出于仁然未足以见仁
之本体其曰吾不知非直以为不仁也

  杨曰克伐怨欲常人之情易发而难制有而不行可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b 页 WYG0198-0306d.png
以为难矣若夫仁则又奚克伐怨欲之有哉

  尹曰克伐怨欲咸无焉斯可谓之仁矣徒能不行焉
是有而制之也以为难能则可矣此圣人开示之切
惜乎原宪不能再问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横渠曰安土不怀居也有为而重迁无为而轻迁皆
怀居也

  范曰士志于道故食不求饱居不求安耻恶衣恶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a 页 WYG0198-0307a.png
与怀居者皆不足以为士也夫士犹不可以怀居况
居天下之广居者乎尧不以位为乐而以天下为忧
禹卑宫室天子之不怀居也

  谢曰怀居与耻恶衣恶食同决不可以适道矣
杨曰怀居则不能徒义安足为士

  尹曰士志于道何怀居之有哉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明道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此泛举也直哉史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b 页 WYG0198-0307b.png
鱼不若君子哉蘧伯玉然则危言危行危行言孙乃
孔子之事也危犹独也与众异不安之谓邦无道行
虽危而言不可不孙也

  伊川曰直哉史鱼不若君子哉蘧伯玉卷而怀之乃
危行言孙也危行者严厉其行而不苟言则当孙
范曰行不可以少贬也言则有时而危有时而孙焉
知国之治乱观其士之言行而已使士而言孙其国
岂不殆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a 页 WYG0198-0307c.png
  谢曰危行以身徇道也杀身而无补君子不贵故言
当孙以出之

  杨曰危行以洁身孙言以远害

  侯曰邦有道则諌行言听以身徇道也故危言危行
邦无道諌不行言不听独善其身可也故危行言孙
远祸而已

  尹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
尽以避祸也为国者使士言孙不亦殆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b 页 WYG0198-0307d.png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伊川曰和顺积于中而英华发于外也故言则成文
动则成章

  范曰德者本也言者枝叶也未有本固而枝叶不茂
者也仁之为力天下莫之能胜故勇生焉仁譬则心
也勇譬则四体也未有心壮而四体不能强也夫勇
而有义乃可以不为乱岂必能兼仁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6a 页 WYG0198-0308a.png
  吕曰有德者然后知德故能言尚辞者德有所不察
仁者推爱不勇则不至尚勇者爱有所不行

  谢曰本深而末茂器大而声闳有德者所以必有言
也七八月之间沟浍可立待其涸此有言者所以不
必有德也仁者爱人恶人之害之故必有勇勇者有
时无义疾贫故不必有仁

  杨曰有得于中则其发于外也必中故必有言有言
者行或不掩焉故不必有德仁者由义而行故必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6b 页 WYG0198-0308b.png
勇勇者能不惧而已故不必有仁

  侯曰有德者必有言有德之言如圣贤之言是也有
言者不必有德狂者过之如琴张曾晰之言是也仁
者必有勇文王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是也勇者
不必有仁如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匹夫之勇
是也

  尹曰有德者必有言徒能言者未必有德也安乎仁
者志必勇徒能勇者未必有仁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7a 页 WYG0198-0308c.png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
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
人尚德哉若人

  明道曰南宫适以禹稷比孔子故孔子不答

  范曰南宫适贱力而贵德知德之可尚则勉进于德
矣禹稷有天下故夫子不敢答弗敢当也既出而称
之者志其言之善也

  谢曰南宫适知以躬行为事是以谓之君子知言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7b 页 WYG0198-0308d.png
要非尚德者不能在当时发问间必有目击而道存
首肯之意非直不答也

  杨曰禹稷之有天下不止于躬稼而已孔子未尽然
其言故不答然而不止之者不责备于其言以沮其
尚德之志也故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盖与其
尚德而已与所谓雍之言然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之
类则异矣

  尹曰南宫适以躬行为事不贵乎力取尚德之君子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8a 页 WYG0198-0309a.png
也夫子之不答者以其曰有天下不敢当也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以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范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君子之行未必
皆能仁也故有时而不仁至于小人则与君子反故
未有仁者也夫用君子犹有不仁况小人岂有仁哉
吕曰君子志于公天下德心稍懈则流入于私小人
志于私一已则不得尽其公

  谢曰与易所谓小人不耻不仁之意立语不同毫忽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8b 页 WYG0198-0309b.png
之间心不在焉不仁也然未害为君子

  杨曰颜渊三月不违仁而已则君子而不仁盖有矣


  侯曰君子与天地少不相似则不仁矣小人未始进
君子之心何取于仁哉

  尹曰尽人道者圣人之事君子行仁或未能尽之则
有矣至于小人岂复有仁哉甚言小人之不仁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9a 页 WYG0198-0309c.png
  范曰爱人者闵其勤劳故劳之忠于人者欲其为善
故诲之此二者出于人心而非自外之至也仁君推
此以及天下其可谓民之父母矣爱之则母之亲者
也忠之则父之教者也

  谢曰爱则不倦忠则尽诚

  杨曰爱之不以姑息则不能勿劳忠焉必善道之则
不能勿诲

  侯曰爱之则唯恐其不至安能勿劳忠焉则唯恐其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9b 页 WYG0198-0309d.png
不听安能勿诲

  尹曰爱其人而欲成之必勉之以事业忠其人而欲
晓之必反覆其辞说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
东里子产润色之

  范曰郑小国也其为命令必更此四贤然后成故鲜
有败事此可以为法矣以天下之大命令不可不慎
贤人不可不众多其若无人则是小国之不知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0a 页 WYG0198-0310a.png
谢曰当春秋时诸侯之使辞令之善足以解忿纾难
息暴国之患况郑小国也谋之可不慎乎

  杨曰讨论润色以众贤为之故其交邻好论民志无
失辞焉古之辞命皆足为后世法亦其讨论润色之
详也

  侯曰郑小国也其辞命若可观者能者草创之明者
讨论之文者修饰之智者润色之其周如是故可观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0b 页 WYG0198-0310b.png
  尹曰命政令也当春秋时郑以区区小国而能自立
大国之间者得人而善用之故也况有天下者乎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
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范曰子产有君子之道四惠其一也语其德行惠为
多焉故曰惠人则其不足者可知矣子西无所取故
曰彼哉彼哉子产养民者也未及为政管仲为政者
也未及知礼为政不主于惠而主于义予夺如此则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1a 页 WYG0198-0310c.png
惠大矣夺之而人不怨者心无私也无私然后人道
尽故曰人也

  谢曰犹众人之母斯惠人也然不害其为爱人子西
之事无足道故曰彼哉彼哉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
食没齿无怨言非怒以过夺故人服当世时天下骈
乱甚矣(疑)微管仲几不足以克之故夫子取之也
杨曰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曰惠人而已者举其盛
也彼哉彼哉者盖外之者也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1b 页 WYG0198-0310d.png
饭疏食没齿无怨言夺之以义而当理故也人无是
非羞恶之心非人也有而当其实斯为人矣

  侯曰管仲以人道治人故人诚服而无怨后世如武
侯之于李平廖立也近之

  尹曰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彼哉彼
哉无所取也诛有罪而被诛者不怨其政可知也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伊川曰贫不怨则謟謟尤甚于怨盖守不固而有所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2a 页 WYG0198-0311a.png
为也

  范曰此为伯氏而言也唯君子能安于贫自非君子
其不怨者鲜矣处富易处贫难天下之情一也
谢曰贫如与仁同过者无怨所以为难富如与仁同
功者无骄所以为易

  杨曰富而无骄自好者能之贫而无怨非安于义分
不能也

  侯曰怨甚于謟非学者不能无故贫而无怨难富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2b 页 WYG0198-0311b.png
怨之府稍自爱者不敢以富骄人故富而无骄易
尹曰处富易处贫难人之情也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明道曰孔子言公绰之不欲则其仁可知矣优为赵
魏老而不可为滕薛大夫滕薛小国政繁事紊纲纪
不立法度不明而赵魏纲目举故也

  范曰人才各有所宜公绰不欲故优于赵魏而不宜
滕薛君子使人也器之则天下无废才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3a 页 WYG0198-0311c.png
  谢曰老有德之称大夫以才治事者

  杨曰知之弗豫枉其材而用之则为弃人矣此君子
所以患不知人也言此则孔子之用人可知矣
尹曰老者有德之称大夫以才治事之任公绰不欲
故优于赵魏而不可于滕薛善为国者使人各欲当
其才而已矣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
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3b 页 WYG0198-0311d.png
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
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明道曰兼此数人之所长而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
成人矣言成人之难也武仲之知非正也若文之以
礼乐则无不正矣今之成人者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谓忠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谓信也有忠信而不及
于礼乐亦可以为成人又其次者也

  伊川曰知之明信之笃行之果知仁勇若孔子以谓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4a 页 WYG0198-0312a.png
成人不出此三者武仲智也公绰仁也卞庄子勇也
 又曰须是合此四人之能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
成人矣然而论其大成则不止于此若今之成人则
又其次也 又曰语今之成人者只是语忠信也忠
信者实也礼乐者文也语成人之名自非圣人孰能
之孟子曰唯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如此方可以称成
人之名 又曰合此四人之偏文之以礼乐方成圣
人则尽之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4b 页 WYG0198-0312b.png
  范曰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臧文仲知而已好勇不
好学其蔽也乱卞庄子勇而已其馀不足称也公绰
能自克于不欲而未能无欲无欲则能刚如公绰者
寡欲而已如冉求者多才而已皆未足为学也故不
得为成人兼四子之能而文之以礼乐此古之成人
也礼所以立乐所以成学至此然后可以为成人矣
若今之成人者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有此三者虽不至于古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5a 页 WYG0198-0312c.png
此子路所能也言古之成人所以勉子路进于礼乐


  谢曰成人虽未至于圣人然不可以一事名矣盖其
具人道者也未可谓之圣人特尚可以体质论故也
若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而
又润色之以礼乐则于酬酢应变盖有馀地矣今之
成人见利思义则不为利回见危授命则不为威惕
亦岂苟然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5b 页 WYG0198-0312d.png
  杨曰得其一体不可为成人成人其具体者也故有
四子之才而文之以礼乐则亦可为成人而已尚非
其至也今之成人何必然则所与又下矣见利思义
则不欲者斯能之见危授命则勇者斯能之久要不
忘平生之言则忠信者斯能之虽未能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盖世道衰微而责人以备则人将
自绝于成人之列非所以与人为善也与文王之为
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亦谓文同意 或问不欲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6a 页 WYG0198-0313a.png
者成人之质也人而有欲虽知如武仲勇如卞庄艺
如冉求亦不足为成人而仲尼之言不欲必先之以
知何也曰虽有其质不先于致知则无自而入德矣
尹曰孟子曰唯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能尽夫成人者
也臧武仲知之明孟公绰守之笃卞庄子行之勇冉
求艺之多兼此四人之长而文之以礼乐则亦可以
为成人矣临利无苟得临难无苟免言而有信义此
三者又可以为其次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6b 页 WYG0198-0313b.png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
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
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
其然岂其然乎

  范曰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者天下之达
道也公明贾之言无不中理此君子之成法也公叔
文子未必皆能如之故曰岂其然乎疑之也

  谢曰公叔文子当时贤者恐于圣人之事有未足耳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7a 页 WYG0198-0313c.png
如公明贾之对非礼义充溢于中时措之宜者不能
故夫子谓岂其然乎

  杨曰公明贾之言其义则是疑非公叔文子所及也
君子与人为善不正言其非故曰其然岂其然乎为
疑辞以语之

  侯曰公明贾之言恐有溢美故夫子曰其然岂其然


  尹曰如公明贾之言则是成德之事也公叔文子未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7b 页 WYG0198-0313d.png
必能至于此故曰岂其然乎未许之也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范曰要君者无上罪之大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
得罪出奔则立后在君非已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
见利而不顾义是以陷于大罪此由其好知不好学
也时人或以武仲存其先祀为贤故夫子正之
谢曰以利害动之之谓要武仲迄奔齐则其居防以
请必有恃而敢然鲁之立为后盖亦不得不然知则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8a 页 WYG0198-0314a.png
知矣而非臣道

  杨曰臧武仲如防卑辞以请后其迹非要君者而意
实要君焉故夫子言之亦春秋诛意之义也

  侯曰人臣之事君也君命之而已求后于君非要而


  尹曰武仲出奔邾自邾如防使来告曰苟守先祀无
废二勋敢不辟邑于是鲁立臧为焉夫据邑而请立
非要君而何不知义者将以武仲之存先祀为贤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8b 页 WYG0198-0314b.png
故夫子正之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伊川解曰谲不正也诗序云主文而谲諌是也晋文
欲率诸侯以朝天子正也惧其不能故谲而行之召
王就之人独见其召王之非而不见其欲朝之本心
是以谲而掩其正也齐桓本侵蔡遂至于楚而伐之
责其职贡其行非正也然其所执之事正故人但称
其伐之正而不见其行事之本谲也是以正而掩其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9a 页 WYG0198-0314c.png
谲也圣人发其心迹使晋文勤王之志显且使后世
之慎所举而不失其正也 又语录曰此为作春秋
而言也晋文公实有勤王之心而不知召王之为不
顺故谲掩其正齐桓公伐楚责包茅虽其心未必尊
王而其事则正故正掩其谲孔子言之以为戒正者
正行其事耳非大正也亦犹管仲之仁止以事功而
言也

  范曰此为春秋而言也晋文公心正而行谲召王是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19b 页 WYG0198-0314d.png
也故终之以谲齐桓公心谲而行正伐楚是也故终
之以正夫苟有善心必行正事行不正而曰我心善
未之闻也晋文公心非不善也而所行不正是以为
谲初虽不善其后能改者圣人贵之故周公称祖甲
列于三宗齐桓公心非不谲也而所行复正是以为
正考桓文之事人君可不慎其所行也

  谢曰张先生谓重耳婉而不直小白直而不婉
杨曰晋文公召王以诸侯见而春秋书曰天王狩于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0a 页 WYG0198-0315a.png
河阳盖不与其召也又书曰公朝于王所言诸侯自
朝于王盖不与其以也文公有勤王之心而不知以
臣召君不可以训故曰谲而不正齐桓公责楚以包
茅不入故其有夹辅王室之诚心而其事则正矣故
曰正而不谲然此特假之彼善于此而已非至正也
与管仲称如其仁同义

  尹曰臣师程颐曰晋文公欲率诸侯以朝王也惧其
不能而召王就见之人见其召王之罪而不明其欲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0b 页 WYG0198-0315b.png
朝之本心是以谲而掩其正也齐桓公本怒蔡姬而
侵蔡惧其不义也因伐楚而责其职贡其用心本谲
而其所执者正是以正而掩其谲也圣人发其心迹
显晋文勤王之志且使后世之君知所行之不正则
无以明其心当慎其所行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1a 页 WYG0198-0315c.png
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
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伊川解曰子路以不死为不仁故相对而言谓不死
之不仁未如以九合之为仁也九合仁之功也谓管
仲为仁人则可也仲之于子纠所谓可以死可以无
死者也桓公兄也子纠弟也(薄昭与淮南厉王书云齐桓杀其弟以反国时
相去尚近当知之)仲私其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1b 页 WYG0198-0315d.png
之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
可也知辅之以争为不义将自免而期后功亦可也
故圣人称其功而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匹夫匹妇执信知其死而已所
谓莫之知也者不复能知权其重有可以无死之义
也考之春秋桓公之入也书曰齐小白入于齐鲁之
纳子纠书曰公伐齐纳纠(左氏误多子字公谷之言是也)后书齐人
取子纠杀之言子者盖非齐人已盟立之而又杀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2a 页 WYG0198-0316a.png
也齐人非以不正而舍之也直反覆而背之耳若桓
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
与桓公乃不可同世之雠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
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反覆不忠之乱
乎桓公子纠之正否子路子贡所知也故夫子答之
但言无死为可耳后人能审其本末然后见义之所
当也 又语录曰管仲不死观其九合诸侯不以兵
车乃知其仁也无此则贪生惜死虽匹夫匹妇之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2b 页 WYG0198-0316b.png
亦无矣 又曰齐侯死诸公子皆出小白长而当立
子纠少亦欲立管仲奉子纠奔鲁小白入齐既立仲
纳子纠以抗小白以少犯长又所不当立义已不顺
既而小白杀子纠管仲以所事言之则可死以义言
之则未可死故春秋书齐小白入于齐以国系者明
当立也又书公伐齐纳纠去子明不当立也至齐人
取子纠杀之此复称子者罪齐大夫既盟而杀之也
 或问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不死而从之杀兄之人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3a 页 WYG0198-0316c.png
固可从乎曰桓公子纠襄公之二弟也桓公兄而子
纠弟襄公死则桓公当立此以春秋知之也春秋书
桓公则曰齐小白言当有齐国也于子纠则止曰纠
不言齐以不当有齐也不言子非君之嗣子也公谷
并注四处皆书纳纠左传独言子纠误也然书齐人
取子纠杀之者齐大夫尝与鲁盟于蔇既纳纠以为
君又杀之故书子是二罪也管仲始事纠不正也终
从于正义也召忽不负所事亦义也如魏徵王圭不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3b 页 WYG0198-0316d.png
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 又曰仲尼
谓管仲如其仁盖言其有仁之功管仲其初事子纠
所事非正春秋书公伐齐纳纠而不称子不当立者
也不当立而事之失于初也及其败也可以死可以
无死与人同事而死之理也知始事之为非而改之
义也召忽之死正也管仲之不死权其宜可以无死
也故仲尼称之曰如其仁谓其有仁之功也 又曰
孔子称管仲如其仁但称其有仁之功也使管仲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4a 页 WYG0198-0317a.png
子纠正而不死后虽有大功圣人岂复称之耶若以
为圣人不观其死不死之是非而止称其后来之功
则甚害义理也 或问孔子未尝许人以仁称管仲
以仁何也曰此圣人阐幽之道只为子路以子纠死
管仲不死为未仁此甚小却管仲故孔子言其有仁
之功此圣人言语抑扬处要当自会得

  范曰管仲不死子纠而相桓公子路子贡责之以义
而夫子称其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仁之大也彼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4b 页 WYG0198-0317b.png
死于子纠之义岂可以易此哉圣人之于人责其大
而不责其细取其多而不取其少故不责管仲之不
死而责其不知礼死于子纠有不足为非管仲所难
故不死不为苟生而相桓公不为利所以为仁也
谢曰不死未足以见管仲之仁然不死非不仁也当
是时于子纠君臣之义未正知桓公可以有为也而
爱其死以有待故与匹夫匹妇感慨自杀者异自其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民无左衽之患则仁可见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5a 页 WYG0198-0317c.png
杨曰纠与小白未尝为世手而俱出奔故春秋不书
子而书公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左氏曰纳子纠公谷皆曰
纳纠其义当以公谷为正)以齐系小白者明小白之宜有齐者也
纠不称子又不系之齐者外之不宜有齐者也不宜
有齐而入之是为乱而已管仲相之又射桓公中钩
焉则济恶以成其乱者也及其败亡也又乌得而雠
桓公哉知其罪而请囚焉听命于齐正也桓公既入
取子纠而杀之则已甚矣故卒书齐人取公子纠杀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5b 页 WYG0198-0317d.png
之书子所以恶齐也然管召之于纠既尝相之委质
为臣矣以其分言之盖可以死也然而争非其义则
可以无死矣可以死可以无死故召忽死之为伤勇
管仲不死为徙义孔子所以称其仁而与其不死也
方齐之未有君也诸公子在外先入者得之人臣各
为其主用乌敢贰哉其射桓公也非有私焉忠于其
主而已管仲处之不自以为嫌而桓公遇之又不得
以为罪义固然也使管仲之射桓公出于其私焉则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6a 页 WYG0198-0318a.png
义之所必诛尚得而相之乎若召忽之死是亦志仁
而已故孔子不斥言其非谓其无恶故也

  仲素问孔门弟子皆不许之以仁独许管仲何也曰
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子路等未必能为之然路
径自别若使子路必不肯恁地做学之为王者事久
矣诡遇得禽虽若丘陵弗为也又问那里见他诡遇
处曰君淫亦淫君奢亦奢皆是诡遇且赚得入手做
将去不问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6b 页 WYG0198-0318b.png
  尹曰子路以管仲不死子纠之难不仁故子曰不死
之不仁未若九合之仁也九合者仁之功也非以仲
为仁人也臣师程颐曰桓公兄当立子纠弟也不当
争管仲辅弟以争国而桓公杀之仲与之同死亦可
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勉以期后功亦可也故孔
子称其功而曰岂若匹夫匹妇之执信不复知权轻
重者哉春秋书桓公之入也曰齐小白入于齐书鲁
之纳子纠也曰公伐齐纳纠桓公子纠之正否子路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7a 页 WYG0198-0318c.png
子贡之所知故夫子之答独言其可以不死焉使管
仲所辅者正而不死其难则可谓反覆不忠之士虽
有后功何足道哉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
以为文矣

  范曰臧文仲下展禽夫子以为不仁文子无心于贵
贱彼已而唯贤是与可谓仁矣文者仁之著见于外
者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7b 页 WYG0198-0318d.png
  吕曰与家臣同升而无嫌上贤之至也物相杂故曰
文不专于贵贵而杂之以上贤此所以为文

  谢曰无媢嫉上人之心故能举贤才谓之文谥法有
如此者

  杨曰尚贤而有礼斯可为文矣

  侯曰物相杂故曰文能进贤退不肖所以文之也故
可以为文

  尹曰臧文仲知展禽之贤而不举之孔子谓之窃位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8a 页 WYG0198-0319a.png
公叔文子举其家臣与之并列孔子许其文孟子曰
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亦犹是也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
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
奚其丧

  范曰国有人则存无人则亡以灵公之无道也而有
三人焉犹足以不亡况其有道任贤能使何可当也
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若得其人必无敌于天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8b 页 WYG0198-0319b.png
下矣

  谢曰仲叔圉祝鮀王孙贾其德未必优而其才可使
也灵公能用其所长虽未可以致治然事亦无废滞


  杨曰官得其职则纪纲法度犹存焉故虽无道而不


  侯曰官得其人则政事举君虽无道纪纲存焉奚其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9a 页 WYG0198-0319c.png
  尹曰卫灵公之无道宜丧也而能用此三人焉犹足
以保其国而况有道之君能用天下之贤才者乎诗
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明道曰能言不怍者难

  伊川曰所为言之不愧

  范曰内有其实则言之不惭言之不惭则为之必难
矣君子之言行相顾言之必可行也行之必可言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29b 页 WYG0198-0319d.png
有诸已则言无愧言不过实可履而行此所以为难


  谢曰为不善者言之亦怍言之可怍而不怍则寡廉
鲜耻何所不至故难与为道

  杨曰其言之不怍而行欲必掩焉则为之也难矣此
古者所以言不出也

  尹曰能为者不敢轻言其言之不惭者必未能为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0a 页 WYG0198-0320a.png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
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
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
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明道曰陈恒弑君夫子请讨当时夫子已去位矣
又曰孔子请讨当时得行便有举义为周之义
伊川曰孔子之时大伦乱矣君听于臣父听于子动
即弑君父是不可一朝居也必变而后可鲁有三桓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0b 页 WYG0198-0320b.png
无以异齐何以孔子虽小官必仕于鲁只是修周公
之法齐既坏大公之法后来立法已是苟且及其末
世并其法坏之乱甚于鲁故其弑亦先于鲁孔子之
仕于鲁欲以为兆得可为处便为如陈恒弑其君孔
子请讨之一事正则百事自己不得传言以鲁之众
伐齐之半此非孔子请讨之计如是则孔子只待去
较力借使言行则亦上有天子下有方伯须谋而后
行 又曰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左氏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1a 页 WYG0198-0320c.png
载孔子之言谓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
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恁地是圣人以力角胜都不问
义理也孔子请伐齐以弑君之事讨之当时哀公能
从其请孔子必有处置须是颜回使周子路使晋天
下大计可立而遂孔子临老有此一件事好做奈何
哀公不从其请可惜

  范曰孔子老矣国有大事必告焉从大夫之后故也
臣弑其君者天下皆得而诛之而齐强鲁弱常困于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1b 页 WYG0198-0320d.png
齐故鲁之君臣皆以为齐不可伐孔子所言者义也
得其义则强失其义则弱使鲁能用孔子岂其强而
已矣言而不行则明其义以示后世故告于君又告
于三子不可则止告在已而行之者在君与相也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之时已无君臣父子矣故景公死十年陈氏三
弑其君遂灭齐国岂一朝一夕之故哉

  吕曰使鲁从孔子而讨陈恒则汤征葛伯之举也何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2a 页 WYG0198-0321a.png
患天下之无助乎

  谢曰当是时齐强鲁弱陈成子弑简公虽人心所不
甚与而鲁之君臣不敢加兵畏非敌故也能顺人心
行天讨鲁其忧不足以霸诸侯一天下乎师出有名
战必克矣夫子沐浴而朝岂止尽吾职事也哉盖欲
仗大义以卜天意

  杨曰孔子从大夫之后则与谋其国之政故邻有贼
义当讨之不敢不告沐浴而后朝者国有大事敬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2b 页 WYG0198-0321b.png
也孟子曰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鲁诸侯也
而请讨之盖当是时周虽衰微天下犹以为君也征
伐宜自天子出使鲁君从之则孔子其使于周而请
命乎以天子之命讨之则周之威令将复行于天下
而王业之兴其基于此矣鲁之君臣皆莫之从也庸
非天乎

  尹曰孔子虽去位以其尝为大夫也故有大事义必
告焉臣师程颐曰左氏谓孔子欲以鲁国之众加齐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3a 页 WYG0198-0321c.png
之半诚如此说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
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请命于周率与国而
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馀事也岂计鲁人之
众寡哉当是时天下之乱极矣因是足以正之使孔
子得行其志则天下将知畏而有所不敢东周其复
兴乎鲁之君臣终不从之可深惜哉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范曰古之事君者勿欺也而犯之后之事君勿犯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3b 页 WYG0198-0321d.png
而欺之夫惟不欺是以有过必犯非子路之所难也
而不欺为难故夫子教以先勿欺而犯也

  谢曰事君有犯而无隐

  杨曰孔子尝以由为行诈又以为佞故其问事君则
告之以勿欺而犯之

  侯曰事君以欺非臣道也犯之谓非诚不可也
尹曰古之事君者尽诚而不敢疑犯颜以纳忠也然
则不敢犯颜而面欺者得为忠乎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4a 页 WYG0198-0322a.png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伊川曰君子为善只有上达小人为不善只有下达
横渠曰上达反天理下达徇人欲者与

  范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道德仁义高明之事
君子所达也势利可鄙下贱之事小人所达也上达
入于上智下达入于下愚君子愈上小人愈下学问
之道所以为上达也

  吕曰君子日进乎高明小人日究乎污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4b 页 WYG0198-0322b.png
  谢曰大受小知之别也以孟子出昼与孔子去鲁之
事攻众人之论(疑)其相去远矣盖事尽然

  杨曰君子小人之分善利而已孜孜为善则为舜非
上达欤孜孜为利至于为蹠非下达欤

  尹曰达者达尽事理之谓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伊川解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又语录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仕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5a 页 WYG0198-0322c.png
者为人今之仕者为己古之强有力者将以行礼今
之强有力者将以为乱 或问古之学者为己不知
初设心时是要为己是要为人曰须先为己方能及
人初学只是为己郑宏中云学者先须要仁仁所以
爱人正是颠倒说却 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
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已

  范曰古之学者正心诚意以为己也后之学者病人
不知所以为人也为己者履而行之为人者徒能言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5b 页 WYG0198-0322d.png
之人君之学所以行尧之道非徒言而已

  吕曰为己者自信而已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为人者
人不用则不学人不知则不脩

  谢曰为己非不为人而专于爱己特非为人而学故
也若止于爱己则杨氏之为我耳

  杨曰为己之学格物致知而已推之于天下国家乎
何有故舜在深山之中与木石居鹿豕游若将终身
焉及其有天下若固有之为人之学反是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6a 页 WYG0198-0323a.png
  尹曰学者本于为己脩己既至然后可以推而及人
也为人而学者非务本之学也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曰使乎使乎

  范曰君子之患在于未能寡过能寡其过益莫大焉
为人使如此可以事君矣

  谢曰蘧伯玉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称必习矣而察
欲寡其过者也世盖有欲言人之贤而未知所以言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6b 页 WYG0198-0323b.png
者使者以此称伯玉亦可谓知言矣故夫子与之
杨曰欲寡其过非克己能如是乎使者对之无溢辞
而伯玉之贤益彰故夫子善之

  侯曰夫子尝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
则可卷而怀之则其为人也欲寡其过而未能可知
矣使者以此言之则知言矣故夫子称之

  尹曰语谦卑而事美善称其主者也子曰使乎使乎
称其专对之善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7a 页 WYG0198-0323c.png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范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亦夫子所常言也弟子各
以所闻记之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之象也物各止
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思不出其位而君臣
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谢曰止其所也

  杨曰思其出位而谋其政则失其分守而侵官乱政
将无所不至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7b 页 WYG0198-0323d.png
  尹曰曾子之于孔子可见其志意之同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谢曰行不掩言非直欺人亦以自欺是以可耻
杨曰故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以此

  侯曰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所以耻其言之过
其行也

  尹曰君子贵实行而耻虚言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8a 页 WYG0198-0324a.png
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伊川曰仁者不忧乐天者也

  范曰圣人责已所以勉人也仁者乐天故不忧知者
穷理故不惑勇者独立故不惧中庸曰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仁勇者入德之序也仁
知勇成德之序也

  谢曰君子之道不出此三者所谓天下之达德故夫
子不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8b 页 WYG0198-0324b.png
  杨曰三者备盖圣人之事孔子所不居故曰我无能
焉子贡曰夫子自道也盖言其所自者道则仁知勇
之名亦泯矣

  侯曰知仁勇三者唯圣能尽之故孔子不居

  尹曰我无能焉自责以勉人也故子贡曰此乃夫子
之事也成德者以仁为先故先之以仁者不忧若夫
进学者则以知为先夫子之言其序有不同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9a 页 WYG0198-0324c.png
  伊川曰子贡常方人故孔子答以不暇而又问曰女
与回也孰愈所以抑其方人

  范曰人不可以利同故方人者贤人之所难而圣人
之所不为也夫我则不暇然则子贡为不可也
吕曰方人非不谓之学然有急于方人者故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谢曰圣人责人雍容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方人非
智者不能谓之贤亦可但为己者非所先也故曰我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39b 页 WYG0198-0324d.png
则不暇

  杨曰孔子于三人行则得我师焉于方人乎奚暇
侯曰方人则近于作聪明矣非笃实为己者所先故
曰夫我则不暇

  尹曰方人者比方人之优劣也固不可谓之恶然非
贤者所急也故曰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范曰学者莫不患人之不已知而不强其所不能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0a 页 WYG0198-0325a.png
莫若反诸己而不愿乎其外则充实而有光辉矣能
为尧舜则有尧舜之誉何患人不知哉

  谢曰求为可知也

  杨曰患其不能则亦求为可知而已

  侯曰君子修己而已人知不知非所患也

  尹曰反求诸己不愿乎外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伊川曰人以料事为明便骎骎入逆诈亿不信去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0b 页 WYG0198-0325b.png
范曰君子可欺以其方故不逆诈待人以诚故不亿
不信见几而作故先觉者是为贤乎君子虽不逆不
亿而邪正是非安危治乱未尝不睹之于未然也先
觉者知者之事逆诈而亿不信者心之伪故君子不
为也

  吕曰不见其诈不逆谓人之诈不知其不信不亿度
人之不信也虽然君子岂容物之见欺烛乎事几之
先不容诈与不信加乎已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1a 页 WYG0198-0325c.png
  谢曰贤者于事能见之于微谓之先觉如履霜可以
知坚冰也不知者遂妄欲逆诈亿不信则过矣盖未
知先觉之所为先觉也

  杨曰君子一于诚而已惟至诚可以前知故不逆诈
不亿不信而常先觉也抑亦以此是贤乎若夫不逆
不亿而卒为小人所欺焉斯亦不足观也已

  侯曰孔注云先觉人情者是宁能为贤乎或时反怒
人此理是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1b 页 WYG0198-0325d.png
  尹曰贤者之于事不逆诈以测之不亿度而不信之
也然而情伪几微无所逃其明惟能先觉之是贤也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
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横渠曰栖栖依于君也固犹不回也

  范曰夫子疾世之衰欲行其道而反之于尧舜三代
此岂微生亩所得知哉

  谢曰犹言吾岂匏瓜也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2a 页 WYG0198-0326a.png
  杨曰微生名孔子而语之子曰非敢为佞也卑辞以
对则微生必乡党之有齿德者以栖栖为佞而不知
执一之为固其晨门荷篑之徒欤故以疾固反之
尹曰栖栖犹皇皇也佞口给也固陋也孔子所以栖
栖者以疾世之固陋也微生亩之流皆与圣人异趋
不知圣人者也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矣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范曰骥虽有力而无其德则不可乘人虽有才而无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2b 页 WYG0198-0326b.png
其德则不可用古人之用才而败者取其力而不取
其德也力者所受于天德者所习于人学所以成德
也人而不学则其所受于天者不足以为德矣乘骥
而不以德必有奔车之败况用无德之人乎

  吕曰才受于天德系乎学故君子尚学之功不以受
于天者为贵

  谢曰有德然后可以语才无德而有才不免为小人自
古奸雄何尝不以才称惟其无德是以必为天下祸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3a 页 WYG0198-0326c.png
杨曰骥不以力称况君子而可以不尚德乎

  侯曰所谓君子者德也力奚与焉

  尹曰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则亦奚足
尚哉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


  范曰圣人之道如权衡之于轻重无私于物物亦无
怨焉以德报德者人之为也以直报怨者天之理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3b 页 WYG0198-0326d.png
谢曰以怨报德固刑戮之民然以德报怨亦不直矣
君子于人无怨也故无以怨报怨之理惟不若世之
要誉强仁苟以避怨恶之名者盖其心在在怨恶诛
之亦可所谓直也求不报之名而不诛者其不直乎
杨曰以德报怨以怨报德皆私也一有私焉曲在其
中矣公天下之善恶而不为私焉夫是之谓直 又
曰以怨报怨以德报怨皆非直也所谓直者公天下
之好恶而不为私耳曰如是则以德报德何以辨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4a 页 WYG0198-0327a.png
曰所谓德非姑息之谓亦尽其道而不为私耳若姑
息则不能无私矣曰人有德于我不幸而适遇所当
施之者非吾意之所欲能不少有委曲如庾公之斯
之于子濯孺子不亦可乎曰然

  侯曰以德报怨非所以报也以怨报怨非君子之心
也君子以为得失在彼我何与焉犯而不校可也以
德报德以直报怨理之顺也

  尹曰君子之用心公而已或怨或德非有矫饰尽其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4b 页 WYG0198-0327b.png
情而已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
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明道曰下学而上达意在言表也 又曰自下而上
达者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又曰释氏唯务
上达无下学然则其上达处岂有是也元不相连属
但有间断则非道也 又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
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5a 页 WYG0198-0327c.png
下学而上达也

  伊川曰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下学人
事便是上达天理 或曰古之教人必先于洒埽应
对进退何也曰下学而上达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
者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也今夫居处恭执事
敬虽众人能之然彼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亦岂外
是哉然卒异于众人者以众人习不致察不能上达
耳夫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故曰人莫不饮食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5b 页 WYG0198-0327d.png
鲜能知味也 又曰莫我知也夫夫子以此发子贡
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子贡
宜可与言也故以是发之 又曰王通曰知命者不
怨天自知者不尤人王通岂知所谓命者哉至如释
氏有因缘报应之说要皆不知命者也 又曰不怨
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

  横渠曰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而治己治己
则无尤 又曰责己者当知无天下国家皆非之理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6a 页 WYG0198-0328a.png
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又曰困而不知变民
斯为下矣不待困而喻贤者之常也困之进人也为
德辨为感速孟子谓人有德慧术知常存乎疢疾以
此自古困于内无如舜困于外无如孔子以孔子之
圣而下学于困则其蒙难正志圣德日跻必有人所
不及知而天独知之者矣故曰莫我知也夫知我者
其天乎

  范曰不怨天者乐天也不尤人者知命也下学所以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6b 页 WYG0198-0328b.png
穷理上达所以尽性穷理尽性则可以知天矣故知
我者惟天也

  吕曰不怨天不尤人则道在我矣下学而上达则天
人一矣德至于是则其所独知非圣人有所不与
谢曰天人物我上下本无二理不怨天则与天为一
无可怨不尤人则与人为一无可尤下学而上达则
上下一矣如此则人虽不我知我其自知矣我与天
为一谓之天知亦可 或问儒佛之辨曰吾儒下学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7a 页 WYG0198-0328c.png
上达穷理之至自然见道与天为一故孔子曰知我
者其天乎以天为我也佛氏不从理来故不自信必
待人證明而后信 又曰学须先从理上学尽人之
理斯尽天之理学斯达矣下学而上达其意如此故
曰知我者其天乎

  杨曰天德之公非以人欲之私所能知也故知我者
其天乎

  尹曰天人事理本无二也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自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7b 页 WYG0198-0328d.png
洒埽应对以至乎穷理尽性本无二道也下学而已
圣人何所怨尤乎而曰莫我知也夫所以发子贡之
问也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
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
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范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道之将废有命则公伯寮
之愬不足恤也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8a 页 WYG0198-0329a.png
如此则不怨天不尤人也

  谢曰虽公伯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实公伯寮无如之


  杨曰子服景伯之言盖尤人者故孔子答以废兴之
命盖圣人不怨天不尤人也如是

  侯曰命天理也道之兴废顺天可也公伯寮其如命


  尹曰君子于利害之际安之以命而已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8b 页 WYG0198-0329b.png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明道曰辟世辟地辟色辟言非有优劣只说大小次


  伊川曰贤者能远照故能辟一世事其次辟地不居
乱邦

  横渠曰克己行法为贤乐己守法为圣圣与贤迹相
近而心之所至有差辟世者依乎中庸没世不遇而
无嫌辟地者不怀居以害仁辟色者远耻于将形辟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9a 页 WYG0198-0329c.png
言者免害于祸辱此为士清浊淹速之殊也辟世辟
地虽圣人亦同然忧乐于中与贤者其次者为异故
曰迹虽近而心之所至者不同

  谢曰圣人不必遁世遁世者特举世不见知而已贤
者隐居则辟世也知一国之不可为不知一世之不
可为其次也不知君不可以有为礼猊衰然后去又
其次也至言而后去则亦晚矣其识有敏有不敏故
也然其流同出于辟世故不可与圣人去就同论圣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49b 页 WYG0198-0329d.png
人有礼猊衰而去谓吾不能用而行者其道异此
尹曰臣师曰辟世辟地辟色辟言虽以大小次第言
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尔辟世者举世不见知
则隐也辟地者不居乱邦也辟色辟言者远耻于将
形也

  子曰作者七人矣

  伊川解曰七人后章所谓逸民者也仲尼曰虽有作
者虞帝不可及也作者盖作于世者谓王者也此逸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0a 页 WYG0198-0330a.png
民而谓之作者可乎盖上承辟世辟地之言而云作
此道者七人矣大概言作此隐逸之趣者七人矣不
须分此四目也此四辟者言逸民有此四者耳
横渠曰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
王者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范曰伯夷叔齐辟世者也虞仲夷逸辟地者也柳下
少连辟色者也朱张辟言者也故曰作者七人矣
杨曰辟世者若伯夷待天下之清是也非遁世无闷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0b 页 WYG0198-0330b.png
确乎其不可拔不足以与此辟地若陈文子有马十
乘弃而违之是也故为次辟色谓礼猊衰则去之辟
言则仅免祸辱而已斯为下作者七人岂所谓逸者
是欤

  尹曰臣师及张载皆谓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
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
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1a 页 WYG0198-0330c.png
  范曰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也知其不可而为之
者孔子也此所以异于逸民也夫可不可在天而为
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
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


  杨曰晨门知其不可而已而不知孔子所谓无不可
也抱关击柝为禄隐者欤

  侯曰天之生圣人也岂偶然哉必有以任之也圣人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1b 页 WYG0198-0330d.png
受天之付与也岂敢恝然忘天下哉必知天之所以
卑付之意以斯文为己任也如晨门者岂知此哉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
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
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明道曰孔子击磬何尝无心于世荷蒉知之果哉者
果敢之果也不知更有难事他所未晓轻议圣人(侯本
云圣人何尝无心荷蒉于此知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2a 页 WYG0198-0331a.png
  范曰荷蒉独善其身者也故以夫子为硁硁深则厉
浅则揭知其不可则不为矣夫为一己易为天下难
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果斯己而已
不恤其他近于杨氏之为我故曰末之难矣

  吕曰晨门荷蒉皆德之固也区区果于去就不知圣
人之仁无绝物之道也末之难矣犹云终之难矣
谢曰古之贤者多隐于抱关如石门荷蒉虽不知孔
子其语亦有深意也特不知圣人乐天知命有忧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2b 页 WYG0198-0331b.png
大者其真辟世之士与子曰果哉末之难矣彼其果
于自信者吾言未易入也故无足诘难

  杨曰圣人之时何容心哉当其可而已荷蒉以其有
心讥之而不疑盖莫之知而易其言也故曰果哉末
之难矣晨门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疑辞也
则异乎荷蒉之果矣

  尹曰晨门荷蒉皆隐者也其亦微生亩之流欤故孔
子曰果如尔所谓亦岂难哉圣人之时中盖不为耳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3a 页 WYG0198-0331c.png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
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范曰谅阴三年不言天子诸侯之礼皆然也高宗免
丧犹不言言而得傅说故见于书书之所记者事也
故孔子之所言者礼也

  侯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一也人君当不言
之时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自古巳然君臣一体伊
尹之于殷周公之于周用是道也又何疑焉后世君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3b 页 WYG0198-0331d.png
不君臣不臣故高宗之事虽学者亦以为疑

  杨曰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自天子达方其无事
而冢宰以统百官均四海为职则谅阴三年使百官
总己而听焉何嫌之有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范曰君者天下之表也君好之则民从之上行之则
下效之故上好礼则民易使其理然也

  谢曰礼达而分定则易使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4a 页 WYG0198-0332a.png
  杨曰上好礼则民志定而知所以事上故易使
侯曰礼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者也民志定则上下
之分正而易使也

  尹曰君好之则民从之上行之则下效之皆在上之
化而已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
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4b 页 WYG0198-0332b.png
  伊川曰修己以安百姓莫须有所施为乃能安人此
则自我所生学至尧舜则自有尧舜之事 又曰君
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唯上下一于恭敬
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体
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享帝故
中庸言鬼神之德盛而终之以微之显诚之不可掩
如此夫(此一段前更有数语在颜渊篇仲弓章)

  横渠曰可欲可愿虽圣人之智不越尽其才以勉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5a 页 WYG0198-0332c.png
而已故君子之道四孔子自谓未能博施济众修己
安百姓尧舜病诸是知人能有愿有欲不能穷其愿
欲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
于天下乎

  范曰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扬雄曰人必其自敬
也然后人敬之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之自爱仁
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君子之道本诸身故修己以
敬大器先自治则能治人先修己则能安人圣人之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5b 页 WYG0198-0332d.png
治天下犹天地之养万物也无一物不得其养一民
不得其所则难矣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
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故博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
尧舜以为病人君可不勉哉

  吕曰修己不敬则道不立进之则安人人者以人对
已进之则安百姓百姓者则尽乎人矣此尧舜犹病
诸者也修己以安百姓所谓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6a 页 WYG0198-0333a.png
  谢曰修己舍敬以直内则不能安人安百姓则扩而
大之也使由也知求诸道则岂曰如斯而已乎故夫
子谓尧舜之道不越如此

  杨曰修己以直内为主推之至于家齐国治天下平
然后为至然天下不能无害民者虽尧舜其犹病诸
故忧驩兜迁有苗畏巧言令色孔壬

  尹曰施于人者必本于己故君子以修己为本修己
之要钦以直内推而及物至于百姓皆被其泽犹天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6b 页 WYG0198-0333b.png
地之养万物无不得其所者其本皆在于身修故驯
致可至于天下平曰尧舜犹以为病者盖以子路每
以为未足故也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
为贼以杖叩其胫

  伊川曰或谓原壤之为人敢慢圣人及母死而歌疑
似庄周非也乃乡里粗鄙之人不识义理者耳观夫
子责之之辞幼不孙弟长而无述焉直至老而不死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7a 页 WYG0198-0333c.png
谓之贼便可见其为人也若是庄周夫子亦不敢叩
责之适足启其不逊尔彼亦必须有答

  横渠曰幼不率幼长无称述老不安死三者皆贼生
之道也

  范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故虽夷俟犹不绝之圣
人教人各因其才若原壤之无礼非可以言喻也故
深责而以杖叩之教诲之道不一端也

  谢曰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于世无补也亦贼夫天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7b 页 WYG0198-0333d.png
理而已故以杖数其罪而语之

  杨曰礼人不答盍亦自反而已谓之贼而叩其胫不
已甚乎若原壤盖庄子所谓游方之外者也故孔子
切责之畏其乱俗也而彼皆受之而不辞非自索于
形骸之内而不以毁誉经其心者能如是乎盖惟原
壤然后待之可以如此

  尹曰幼而不逊弟长而无所述老而不死皆贼天理
者也若原壤之放旷非可以言谕也故叩其胫而深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8a 页 WYG0198-0334a.png
责之教谕之道非一端也观原壤之母死而为孔子
歌则其人可见矣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
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范曰先王之教学不躐等幼者有为幼之事长者有
为长之道童子而欲为成人是学未至而谓之至行
未成而谓之成如拱把之桐梓不能养而亟用之于
大岂不夭其天性哉

论语精义卷七下 第 58b 页 WYG0198-0334b.png
  谢曰童子坐则在隅行则在后听而弗问无与先生
并行之理故曰非求益者

  杨曰童子侍坐于先生居其位而与之并行是欲以
成人自居岂求益者欤

  侯曰童子而与先生并行则非求益者也

  尹曰童子坐则隅行则左右听而弗问今居位而并
行几于不孙弟者也何求益之有

  论语精义卷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