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精义卷六上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a 页 WYG0198-02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六上

  宋 朱子 撰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
则吾从先进

  明道曰先进犹言前辈也后进犹言后辈也先进之
于礼乐有其诚意而质者也故曰野人后进之于礼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b 页 WYG0198-0243b.png
乐习其容止而文止也故曰君子孔子患时之文弊
而欲救之以质故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取其诚意
之多也

  伊川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谓其质朴后进于礼乐
君子也谓其得宜周末文弊当世之人自谓得宜而
以古人为质朴故孔子欲从古人古人非质朴也
又曰先进后进如今人说前辈晚辈先进于礼乐谓
旧时前辈人于礼乐在今观之以为朴野后进于礼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a 页 WYG0198-0244a.png
乐谓今晚进之人于礼乐在今观之以为君子君子
者文质彬彬之名盖周末文盛故以前人为野人而
自以当时为君子不知其过于文也故曰如用之则
吾从先进 又曰先进于礼乐质也后进于礼乐文
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下则史孔子从之矫枉欲
救文之弊然而吾从周此止文一事又有不从处乘
殷之辂 又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言其质胜文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言其文质彬彬也如用之则吾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b 页 WYG0198-0244b.png
从先进言若用于时救文之弊则吾从先进小过之
义也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此之谓也不必惑从周之说 或
问孔子何以不从君子而从野人先儒有变文从质
之说是否曰固是然当时谓之野人是言文质相称
者也谓之君子则过乎文者也当时文弊已甚仲尼
欲救之云尔

  横渠曰不待备而勉于礼乐先进于礼乐者也备而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a 页 WYG0198-0244c.png
后至于礼乐后进于礼乐者也仲尼以贫贱者必待
文备而后进则于礼乐终不可得而行矣故曰谓野
人而必为所谓不愿乎其外也

  范曰先进者古之人也后进者今之人也先进于礼
乐质多而文少故曰野人后进于礼乐文质相副故
曰君子世衰文弊则当反之于质故曰如用之则吾
从先进所以适时也

  吕曰野人郊外之民君子士大夫也士大夫之文不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b 页 WYG0198-0244d.png
备物不行如衣服不具牲杀器皿不备不敢以祭之
谓野人之文虽不备物亦行如野有死麇瓠叶之谓
盖礼乐之文在野人则不候物备而先进在君子则
必候物备而后进当礼坏之时必候物备则文必坠
地故孔子救世之急宁失之野以振斯文

  谢曰礼乐先有实后有文则实至而文不至者谓之
先进可也有文而无实以先之者谓之后进可也言
先进则无文可知言后进则无质可知质多则为野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a 页 WYG0198-0245a.png
人文多则为君子君子非彬彬之君子进者犹进于
此道之进从先进近本也

  杨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质胜文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文质彬彬也周衰文灭质矣非过物不济故用之则
从先进 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者
盖先王立二代之后使之统承先王修其礼物欲后
之作者有考焉耳故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b 页 WYG0198-0245b.png
三代之礼忠质之尚至周而备故郁郁乎文哉所谓
从周者从其监二代也盖周之文因二代之礼随时
损益救其偏弊而已与所谓徒先进者无二道也
尹曰君子野人者据当时而言当时谓之野人是文
质相称者也当时谓之君子则过乎史者也是以不
从后进而从先进盖时文弊已甚仲尼欲救之云耳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
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5a 页 WYG0198-0245c.png


  明道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言此时皆无及孔
子之门者思其人故类颜子已下十人有德行者政
事者言语文学者皆从于陈蔡者也 又曰四科乃
从夫子于陈蔡者尔门人之贤者固不止此曾子传
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论也

  伊川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
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5b 页 WYG0198-0245d.png
  范曰自颜子以下皆从夫子厄于陈蔡者也时无在
夫子之门者故曰不及门也有德行者有言语者有
政事者有文学者盖思之而言也夫子之门人颜闵
伯牛可以为辅相仲弓可以为诸侯宰我子贡可以
使四方冉有可以治兵赋子路可以为将帅子游子
夏可以立制度而不免厄于陈蔡此则天也

  谢曰孔子思当时相从于陈蔡之间者今不在此故
下云德行颜闵冉雍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6a 页 WYG0198-0246a.png
文学子游子夏

  杨曰从我于陈蔡者适不至其门故言之因以第其
学孔子谓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宜在言
语之科而不与焉盖以七十子之贤宜在此列者未
易以一二数也适不从于陈蔡之行故不及也如颜
渊季路之徒皆从于陈蔡者而说者谓于陈蔡者皆
不及门无升堂者失其旨矣

  侯曰从孔子于陈蔡者当时皆不在门故各言其所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6b 页 WYG0198-0246b.png


  尹曰颜渊已下从孔子于陈蔡之间者时皆不在夫
子之门故思其人而言曰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
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有冉有季路文学有
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伊川曰于吾言无所不说与圣人同耳

  横渠曰回非助我者无疑问也有疑问则吾得以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7a 页 WYG0198-0246c.png
通其故而达夫异同者矣

  范曰夫子所与言者皆其未知者则疑而问问则有
以起夫子之意而发其言若子夏之言诗助也颜子
无所不知语之则心说而躬行之夫子所与同道故
曰非助我者也

  谢曰答问之间疑则问教学所以相长也说则不复
问矣故谓之非助我者

  杨曰理有因疑问而发者若子夏之起予是也无疑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7b 页 WYG0198-0246d.png
问则无相长之义故曰非助我者

  尹曰疑则问焉回于圣人之言心通默识故说而无
问难也助者犹起予也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伊川曰闵子于父母昆弟尽其道以处之故人无非
间之言也

  范曰子骞之行能使其父母昆弟人无间言此难能
也舜之父母兄弟以顽嚚傲闻于天下然则闵子贤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8a 页 WYG0198-0247a.png
于舜乎曰舜以谐顽嚚瞽瞍底豫为孝闵子以善父
母兄弟为孝

  吕曰至行诚笃取信于父母昆弟人不得而间焉非
成身之至不足以及是故曰孝子成身

  谢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故以道行于父母昆弟
为孝

  杨曰孝是以成亲之名则人谓之君子之子矣夫谁
间言之有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8b 页 WYG0198-0247b.png
  尹曰父母兄弟之间人无间言闵子之行可谓至矣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范曰南容欲慎其言则必慎其行此邦有道所以不
废邦无道所以免于刑戮也言者行之表行者言之
实未有易其言而能谨于行者

  谢曰三复白圭诚于慎言也

  杨曰三复白圭则寡尤悔必矣此邦无道所以免于
刑戮是则可妻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9a 页 WYG0198-0247c.png
  侯曰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南容知所慎矣故三复
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尹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南容读此而三复焉则其慎言可知慎于言则其行
可知此所以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故孔子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
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9b 页 WYG0198-0247d.png
  明道曰颜子短命之类以一人言之谓之不幸可也
以大目观之天地之间无损益无进退譬如一家之
事有子五人焉三人富且贵而二人贫且贱以二人
言之则不足以父母言之则美且多矣若以孔子之
至德而又处乎盛位则是化工之全耳以孔颜言之
于一人有所不足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群圣人言
之天地亦云富有也(惠迪吉从逆凶常行之理也)

  范曰孙觉曰夫子之对季康子与哀公同而有略有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0a 页 WYG0198-0248a.png
详于臣略于君详者也臣以为人臣之对君不可以
不尽如哀公以下不能问则不以告也故对哀公则
言颜子所以为好学而于康子则略焉若康子者必
待其能问乃告之此教诲之道

  谢曰与哀公问同

  杨曰孔子以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为好学盖非克己
不足以与此故问好学必以颜回告之自闵子而下
皆不与焉盖克己之难也如是学者知此则知所学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0b 页 WYG0198-0248b.png
矣世儒以博闻彊记为好学非圣人所谓学也
尹曰不迁怒不贰过如颜子者可谓好学也已矣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
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
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范曰夫子之视颜渊犹子也与鲤均而已矣若夫自
矫以过情圣人所不为也

  吕曰丧称家之有无不以子之才而加厚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1a 页 WYG0198-0248c.png
  谢曰圣人脱骖于旧馆而不与颜路之请则为所识
穷乏者得我而强勉以副之岂吾心也

  杨曰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偶于一哀
而出涕恶夫涕之无从也说骖赙之颜渊死子哭之
恸岂特一哀而出涕乎颜路请子之车而夫子不与
何也曰哀之有赙犹恭敬之有币也苟无其实君子
不可虚拘故恶夫涕之无从也说骖赙之所以致其
实也若颜渊则异乎此矣其视夫子犹父也父之于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1b 页 WYG0198-0248d.png
子岂以才不才为之厚薄哉鲤也死夫子以从大夫
之后不可徒行也不以车而为椁岂以颜子之贤而
与之乎丧具称家有无而已虽无椁可也故不与
侯曰才不才贤不贤在人固有异至父母之恩则己
之子与人之子不同若以车为颜子之椁则失父子
之仁矣况从大夫之后可徒行乎此圣人之制也使
鲤之死初有椁以葬则颜路之请夫子必有以处
尹曰送死之具称其有无而已孔子言鲤之才固不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2a 页 WYG0198-0249a.png
可以并颜子然吾视子之心犹颜路之视渊也若鲤
之死有棺而无椁亦以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故也使
其有馀也虽旧馆人之丧有为脱骖者矣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范曰颜子与夫子同道天丧予者痛道之无传也
杨曰孔子斯文之所在颜渊死斯文不传则天实丧
予也丧予者丧斯文之谓也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2b 页 WYG0198-0249b.png
为恸而谁为

  范曰哀发于诚心是以恸而不自知

  杨曰颜渊死孔子谓之天丧予则其存亡与之为一
矣其恸也亦不自知其恸也故曰有恸乎非夫人之
为恸而谁为

  侯曰孔子之丧颜渊知斯文之不与也故曰天丧予
天丧予其哭之恸也不知其恸而恸矣

  尹曰孔子于颜渊之死自伤道之无传若天之丧己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3a 页 WYG0198-0249c.png
而重惜之曰有恸乎哀伤之至不自知其恸也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
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范曰丧具当称家之有无家贫而厚葬不循理也颜
子箪食瓢饮无求于外死而薄葬则称其德矣门人
以厚葬为朋友之恩而不知于义为不可故夫子非


  谢曰元泽曰不与之车以为之椁者义也哭之恸者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3b 页 WYG0198-0249d.png
恩也不得视犹子者分也

  杨曰子路曰伤哉贫也死无以为礼孔子曰敛手足
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故无财不可以为
悦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则无财可知矣门人欲
厚葬之非礼也夫颜渊视夫子犹父也而其死也夫
子谓之天丧予则哀之至矣岂吝一车而不与之哉
盖爱之以德欲其以礼葬故也观颜路请车之意则
欲厚葬非其门人而已(疑)故夫子不得视犹子而止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4a 页 WYG0198-0250a.png
之曰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言非我则其失有任其责
者矣

  侯曰门人厚葬颜渊非所以葬颜渊也观其在陋巷
不改其乐之心则颜渊岂以厚葬为美也夫子不得
而止之故曰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尹曰丧具称家之有无颜渊贫而门人厚葬之非也
回之于孔子犹父也以颜路而不得专其事叹不如
葬鲤之得宜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4b 页 WYG0198-0250b.png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
知生焉知死

  伊川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
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
一者也 又曰子路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人多言
孔子不告子路只此便是深告之也易曰原始反终
故知死生之说盖人能原始而知生理便能要终知
得死理若不明得则虽千万般安排著亦不济事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5a 页 WYG0198-0250c.png
又曰死生存亡皆知所从来胸中莹然无疑止此理
尔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盖略言之死之事即生是
也更无别理或问佛言死生轮回果否曰此事说
有说无皆难须自见得圣人只一句断尽了故对子
路曰未知生焉知死

  范曰事人者为臣则忠为子则孝则忠孝可以事鬼
神忠信至诚鬼神飨之能事人则能事神矣君子为
善惟日不足修身以俟死死非所当问也圣人教人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5b 页 WYG0198-0250d.png
能尽人道则可以事神能知生则可以知死问死非
学之序故不以告也

  吕曰能尽人之道则事鬼之道备知所以生之理则
死之理明盖通乎昼夜之道则人鬼无异事生死为
一贯尔此所以答子路非拒之之辞

  谢曰此夫子深语子路以死与鬼神之理也天下之
事虽在八荒之外犹有见闻之验独死与鬼神之情
状从古以来不见以闻见验特知者以理考之故欲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6a 页 WYG0198-0251a.png
知死莫如知生欲知鬼神莫如知人也

  杨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人鬼死生当源源自见
初无二致也故问事鬼告以事人问死告以知生所
以发子路之问而不隐也盖圣人之言常近矣探索
之则赜隐存焉

  尹曰能事人则能事鬼知生则知死盖一理也所以
深告子路或以为学不躐等失其义矣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6b 页 WYG0198-0251b.png
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伊川曰子乐者弟子各尽其诚实不少加饰孔子知
由之不得其死

  范曰闵子恭敬故其猊中正子路勇果故其猊刚强
冉有子贡善为说辞故其猊和乐凡子事父母臣事
君门弟子事师惟至诚而不可以欺闵子不能为子
路之行行冉有子贡亦不能为闵子之訚訚也四子
各尽其性以事夫子夫子各因其才而教之此所以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7a 页 WYG0198-0251c.png
乐也若由也不得其死以其刚强而知之也

  谢曰三子之情性不同皆不害其为自得故夫子乐
之行行不害为直然非涉世之道使子路由此少知
进也何不得其死之有

  杨曰四子侍侧天下之英才也形于外皆其力分之
所至故子乐夫君子所谓得其死者非必考终命而
后为得也死于义而已若比干諌而死孔子谓之仁
人是也子路为孔子宰食焉而不避其难义也孔悝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7b 页 WYG0198-0251d.png
被劫而盟子路往救之救之而不获亦可以死矣然
以孔子不为卫君言之亦可以无死矣可以死可以
无死而死之伤勇故也故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
其来乎由也其死矣则圣人以其行行得之于眉睫
之间而知之如是其审也然由之不得其死亦志于
仁而已无恶也虽不足以成仁与夫求生以害仁者
有间矣故孔子于其死也若丧子然其哀伤之也至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8a 页 WYG0198-0252a.png
  侯曰若顺也谓子路只顺长而不进于温恭故不得
其死非谓行行便不得其死也

  尹曰四子之容有诸中而见乎外者也各尽其诚略
无伪饰夫子所以乐之子路刚强有不得死之理也
故因以戒之云尔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范曰论语弟子之言闵子盖鲜焉言而必中者有德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8b 页 WYG0198-0252b.png
之言也

  谢曰事有当改岂以仍旧贯为善然当是时其有不
必改者乎

  杨曰三代相因有所损益而已无意于改作故天下
之事非极弊不如仍旧贯之为愈

  侯曰古之改作必不得已者也鲁人为长府岂非可
以无改者乎故夫子善闵子之言

  尹曰先儒谓长府者藏财货之府也言必有中善闵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9a 页 WYG0198-0252c.png
子言之当理也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
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伊川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此子路于圣人之门
有不和处然学能至于升堂者子路未见圣人时乃
暴悍之人虽学至升堂终有不和处

  范曰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合言其声之相和仲
由学于夫子虽则勇矣每不达圣人之意而非之是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19b 页 WYG0198-0252d.png
其不能和也故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而门人以
为夫子不取于子路故不敬之夫子释之曰由也升
堂矣而未入于室此所以不能和也若琴瑟之和者
唯颜子而已如子路亦未可以不敬也

  谢曰由立矣和顺于道德则未也故曰由之瑟奚为
于丘之门门人以是而不敬不唯不知仲由且昧于
入道之浅深故夫子语之以此

  杨曰子谓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而门人由是不敬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0a 页 WYG0198-0253a.png
子路则是十里之足以一跌而废也故夫子进之曰
由也升堂矣使知责贤者如是 或问孔子许子路
升堂其品第甚高何以见曰观其死犹不忘结缨非
其所养素定何能尔耶苟非其人则遑遽急迫之际
方寸乱矣

  尹曰由之于道未能和顺而已门人遂有不敬之意
矣子所以释之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0b 页 WYG0198-0253b.png
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明道曰过犹不及如琴张曾晰之狂皆过也然而行
不掩焉是无实也 又曰才高者过过则一出一入
卑者不及不及则怠惰废弛

  伊川曰儒者潜心正道不容有差其始甚微其终则
不可救如师也过商也不及于圣人中道师只是过
于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过则渐至兼爱矣不及则
便至于为我其原同出于儒者其末遂至于杨墨如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1a 页 WYG0198-0253c.png
杨墨亦未易(疑)至于无父无君孟子推之便至于此
盖其差必至于是也 或问师也过商也不及于论
交处可见否曰气象间亦可见 又曰师商过不及
其弊为杨墨杨出于义墨出于仁仁义虽天下之美
然如此者失之毫釐谬以千里

  范曰中庸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
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
及也夫中庸之不可能唯有过与不及也是故过不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1b 页 WYG0198-0253d.png
及其失则均皆不入于中也圣人之道若权衡其所
以教人唯抑其过而引其不及者也

  谢曰德以中庸为至既曰过矣何愈于不及也后世
杨墨之学意其源流出于二子

  杨曰道主于中而已贤知者过之愚不肖者不及则
过疑于愈矣然而道同归于不明不行则其失一也
故曰过犹不及

  侯曰过与不及皆非中庸故夫子曰过犹不及后世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2a 页 WYG0198-0254a.png
杨墨之学源流其出于二子乎

  尹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夫过与不及均也差
之毫釐谬以千里故圣人之教人抑其过引其不及
归于中道而已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范曰冉有以其政事之才施于季氏之家故为不善
至于如此由其心术不明不能反求诸身而以仕为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2b 页 WYG0198-0254b.png
急故也

  谢曰心以势利移则何所不至鸣鼓而攻之所以深
窒其源

  杨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以附益与有
若告哀公以盍彻异矣故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
攻之可也

  侯曰以聚敛为心而为人之臣岂君子之存心哉孔
子故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见冉子之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3a 页 WYG0198-0254c.png
陋也大人讵以聚敛为事乎

  尹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圣人所深恶也
夫季氏鲁卿也而富于周公冉有无能改于其德复
附益之鸣鼓而攻之以罪大而深责之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明道曰曾子少孔子始也鲁观其后明道岂鲁也哉
 又曰参也竟以鲁得之也

  伊川曰参也鲁然颜子没后终得圣人之道者曾子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3b 页 WYG0198-0254d.png
也观其启手足之时之言可以见矣所传者子思孟
子皆其学也 又曰曾子传圣人学只是一个诚笃
语曰参也鲁如圣人之门子游子夏之言语子贡子
张之才辨聪明者甚多卒传圣人之道者乃质鲁之
人人要一个诚贯圣人说忠信处最多曾子于孔子
在时甚少后来所学不可测且如易箦之事非大贤
以上作不得曾子之后有子思便可见 又曰传圣
人之道以笃实者曾子是也易箦之际非几于圣人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4a 页 WYG0198-0255a.png
者不及也推此志也禹稷之功其所优为也易箦之
际心即理理即心声为律身为度仲尼没得其传之
正者曾子而已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至孟
子而圣人之道益尊

  范曰四子之才性各有所偏教者知其偏然后能救
其失也曾子之鲁盖质多而文少其学守约贤于游
夏远矣故传夫子之道也

  吕曰愚谓专而少变鲁谓质而少文辟谓便而少诚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4b 页 WYG0198-0255b.png
谚谓俗而少学传称谚者俗论也

  谢曰愚与鲁其质厚不害为信道故柴也执丧有过
人者学于圣人未有如曾子也

  杨曰愚则不明鲁则不敏辟则未能弗畔谚则禦人
以口给皆其性之偏蔽故语之使知自励也

  尹曰四子之才各有所偏知其偏则有以教之也然
而曾子之才鲁故其为学也确所以能深造乎道者
以其鲁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5a 页 WYG0198-0255c.png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明道曰颜子屡空空心受道子贡不受天命而货殖
亿则屡中役聪明亿度而知此子贡始时事至于言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乃后来事其言如此则必不
至于不受命而货殖也

  伊川曰屡空兼两意唯其能虚中所以能屡空货殖
便生计校才计校便是不受命不受命者不能顺受
正命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5b 页 WYG0198-0255d.png
  或问颜子如何学孔子到此深邃处曰颜子所以大
过人者只是得一善拳拳服膺与能屡空耳去骄吝
可以为屡空否曰然骄吝最是不善之总要骄只是
为有已吝如不能改过皆是与叔解作如货殖先生
云传记中言子贡货殖处亦多 又曰孔子弟子颜
渊而下有子贡后人多以货殖短之子贡之货殖非
若后世之丰财但此心未忘耳 又曰赐不受命而
货殖焉命谓爵命也言不受爵命而货殖者以见其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6a 页 WYG0198-0256a.png
私于利之深而足以明颜子屡空之贤也 门人有
习他经既而舍之习戴记问其故曰决科之利也先
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矣夫子贡之
高识曷尝规规于货利哉特于丰约之间不能无留
情耳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多见其不信道
也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
后可语也(一本云明道知扶沟县事伊川侍行谢显道将归应举伊川曰何不止试于太学显
道对曰蔡人鲜习礼记决科之利也先生云云显道乃止是岁登第注云尹子言详如此)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6b 页 WYG0198-0256b.png
  范曰屡空者箪食飘饮屡绝而不改其乐也天下之
物岂有动其中者哉贫富在天而子贡以货殖为心
则不能安命是不受天之命也其言而中者亿而已
非穷理乐天者也夫子尝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
多言也圣人之不贵言也如是

  吕曰货殖之学聚所闻见而闻见有数故从亿亿度
可以屡中而不能悉中空空无知则无所不达自得
自生岂见闻之比乎不受命者货殖之学聚闻见以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7a 页 WYG0198-0256c.png
度物以己知求中而不受命于天空空无知则未始
有已所以应物如响一受于天而已吾何与乎然屡
空而未能常空所以几圣而未至 又曰货殖之学
不殖则穷空空无知则道所由出虽屡而未久亦庶
乎前定而不穷矣

  谢曰说者以为子贡与时转贩必不如此要之于货
未能忘意耳受命则顺天而无意必也屡中不免于
亿未可谓知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7b 页 WYG0198-0256d.png
  杨曰大而化之则形色天性无二致也无物不空矣
颜渊大而未化而其复不远则其空也屡而已故止
于殆庶几也知存心养性以事天然后能受命未能
受命则物或累之故有至于货殖焉然孔门所谓货
殖岂若世之营营者耶特于物未能忘之耳夫君子
不亿不信一于诚而已亿虽屡中非所善也言屡中
则其不中亦多矣 或问何谓屡空曰此颜子所以
殆庶几也学至于圣人则一物不留于胸次乃其常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8a 页 WYG0198-0257a.png
也回未至此屡空而已谓之屡空则有时乎不空
或问空必谓之屡何如曰其心三月不违仁则盖有
时而违也然而其复不远则其空也屡矣空也者不
以一物置其胸中也子贡货殖未能忘物也孔门所
谓货殖者岂若世之营营者耶特于物未能忘焉耳
 或问子贡货殖诚如史迁之言否曰孔门所谓货
殖者但其中未能忘利耳岂若商贾之为哉曰樊迟
请学稼学圃如何曰此亦非为利也其所愿学正许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8b 页 WYG0198-0257b.png
子并耕之意而命之为小人者盖稼圃乃小人之事
而非君子所当务者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又曰
亿则屡中非至诚前知也故不足取

  尹曰颜子箪食瓢饮不以累其心空心而受其道也
贫富有命焉子贡之初犹役心于货殖苟以货殖累
其心是不受命也其言之屡中者亿度而中耳非夫
子所尚也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9a 页 WYG0198-0257c.png
  明道曰善人非豪杰特立之士不能自达者也苟不
履圣贤之迹则亦不入其奥故为邦必至于百年乃
可以胜残去杀也孟子以乐正子为善人信人可欲
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可以至于圣神然其
始必循辙迹而后能入也

  伊川解曰所谓善人者不为不善也故不止践旧迹
而已有不善则能改之矣虽然亦不能造道之远奥
也苟能之则贤远也不止为善人而已若规旧迹虽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29b 页 WYG0198-0257d.png
有不善而不能改也则昏柔无立之人安能为善人
乎乃今所谓善人也善人者笃厚长者之谓也 又
语录曰善人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之人也不践迹是
不践已前为恶之迹然亦未入道也 又曰践迹如
言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循守旧迹亦不能入圣人之
室也

  横渠曰善人欲仁而未至于学者也欲仁故虽不践
成法亦不陷于恶有诸己也不入于室由不学故无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0a 页 WYG0198-0258a.png
自而入圣人之室也

  范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善
人者君子之次也为邦百年乃可以胜残去杀治民
之效如此其迟也践迹者蹈古人已成之迹而行之
已不能自立也善人不止如是然亦不能入室睹圣
人之奥也孟子可欲之谓善知善之可欲故诚心好
之如乐正子是善人也

  吕曰子张于行有所未至而问善人之道孔子以为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0b 页 WYG0198-0258b.png
善人之德虽曰未优苟不践其迹亦不能入其室也
况圣人乎

  杨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善而无诸己则非
善人也故孟子谓乐正子善人也而两言之盖谓之
善人是亦信人也夫践迹而已非有诸己也故以不
践迹为善人之道非充而上之于入室则未也
尹曰所谓善人者不为不善者也不至于循辙而为
非亦不能深造而至远奥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1a 页 WYG0198-0258c.png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明道曰论笃言之笃厚者也取于人者唯言之笃厚
者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未可知也不可以论笃
遂与之必观其行事乃可也

  伊川曰不可以言取人今以其论笃而与之是谓君
子者乎徒能色庄者乎 又曰言论笃实时与君子
与色庄

  范曰论笃者言必笃厚也不求之于心而求之于言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1b 页 WYG0198-0258d.png
此君子小人所以难辨也色庄者色厉而内荏者也
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言其未可知也人君以此辨之
则君子小人之情可见矣

  谢曰践迹止于色庄君子者不必色庄以其能躬行
也善人虽未能有诸己然未必循迹而遗意论笃是
与君子者乎与色庄者乎则不践迹者在所取矣故
圣人思其不得而见之

  尹曰若以言论之笃而与之与其为君子者乎与其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2a 页 WYG0198-0259a.png
为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
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伊川曰子路果于行有闻而未能行唯恐有闻也故
退之

  范曰礼税人则以父兄之命如此者不可专也若为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2b 页 WYG0198-0259b.png
仁由己当仁不让于师此则不待父母之命而行者
也使冉求有闻斯行之其当听于父兄者不待教使
子路听于父兄其有勇于行者亦不待教也圣人进
退如此所以成德达才也

  谢曰有父兄在苟在于义非不可专辄也然勇者或
徒行而未必中义故在所退有父兄在其势苟得以
禀命胡为而专辄也然弱者虽义有时而不为也故
在所进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3a 页 WYG0198-0259c.png
  杨曰闻之而义在必行虽父兄在闻斯行之可也虽
然禀之父兄何伤乎故由求之问随其偏弊而救之
所以两言也然闻而不行学者之所病而夫子以是
退由者盖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则固能闻
斯行之矣以其兼人也故退之盖圣人之于人犹天
之生物也其进之退之亦各因其材而笃之耳
尹曰圣人之为教各救其所偏而已孟子所谓成德
达才者是也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3b 页 WYG0198-0259d.png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


  伊川曰死字当为先字子在回何敢先死者非回之
所当为也当为者上足以告天子下足以告方伯以
讨其罪耳 又曰死当为先谓先往也颜渊亲在岂
得为孔子死乎 或曰设使孔子遇难颜渊有可死
之理否曰无可死之理除非是斗死然斗死非颜子
之事若云遇害又不当言敢不敢又问使孔子遇害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4a 页 WYG0198-0260a.png
颜子死之否曰岂特颜子之于孔子若二人同行遇
难自可相死也又曰亲在则如之何曰且譬如二人
捕虎一人力尽须当同去用力如执干戈卫社稷到
急处便逃去之言我有亲是大不义当此时岂问有
亲无亲但当预先谓吾有亲不可行则止岂到临时
却自规避也曰亲在不许友以死如何曰有亲在有
可许友以死者二人同行之事是也有亲不在不可
许友以死者如侠士以亲不在而为人报雠甚非理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4b 页 WYG0198-0260b.png


  范曰父母存不许友以死未有不许师以死者也若
夫子死颜渊亦死之

  吕曰颜渊志道以孔子之存亡为己存亡死谓死战
谢曰敢非不敢之敢乃果敢之敢犹言必死也其意
谓夫子不免则回必死难矣

  杨曰临难有相死之义

  尹曰臣闻师程颐曰死当为先传写误也回何敢先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5a 页 WYG0198-0260c.png
于理为顺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
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
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
君亦不从也

  范曰大臣者不必在上位也齐鲁二生虽为布衣扬
雄谓之大臣事君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明于进退
之义则可谓大臣矣仲由冉求仕于季氏之朝进不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5b 页 WYG0198-0260d.png
能谏退不能去故夫子以为具臣二子虽不能以义
正君然君若为大恶亦不从也弑父与君甚季氏之
恶也

  谢曰有大人之德然后可以为大臣之事进退行藏
不系于利故不可则止二子事事非事道者气不足
以扶颠持危其可谓之大臣乎

  杨曰由求为季氏宰故季子然以由求为问意其为
大臣可与共成事功也季氏旅于太山而不能救将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6a 页 WYG0198-0261a.png
伐颛臾二臣皆不欲而不能諌是谓具臣矣非大臣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也然季氏至僭用天子之礼则
其篡逆之心已兆矣故对以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其
庶乎二子可免矣 又曰孔子言由求为具臣曰弑
父与君亦不从也由求如是而已乎曰弑父与君言
其大者盖小者不能不从故也若季氏旅太山伐颛
臾而不能救之之事是已然则或许其升堂且皆在
政事之科何也曰小事之失亦未必皆从但自弑父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6b 页 WYG0198-0261b.png
与君而下或从一事则不得为不从若弑父与君则
决不从矣进此一等便为大臣如孔孟之事君是也
故孔孟虽当乱世而遇庸暗之主一毫亦不放过
侯曰观季氏旅泰山而不能救伐颛臾而不能止富
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以附益之非具臣而何事
道者如是乎虽然以子路之勇而好义弑父与君亦
不从也

  尹曰季氏执国命仲由冉求仕其家而不能正也知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7a 页 WYG0198-0261c.png
其不可而不能止也可谓备数之臣而已季氏有无
君之心自多得其人意其可使从己也故又曰若弑
逆之恶必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
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范曰古者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也道之本在于
修身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
治天下国家矣圣人之道在方册读而求之者将行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7b 页 WYG0198-0261d.png
之也尧舜禹必稽古而行皋陶亦稽古而言何可以
不读书也先学而后可以治民子路乃欲使子羔以
政为学失先后本末之序而不知其过故夫子以为佞
吕曰子路之禦人以口给而已有美锦犹不使学制
况民人乎

  谢曰学固有不必读书者然非子羔之事子路使之
仕所谓贼夫人之子也子路民人社稷之语则是于
贼夫人之子之意有未喻也是知尊所闻而不稽其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8a 页 WYG0198-0262a.png
弊者不复求益也是以夫子特恶其禦人以口给而


  杨曰三代而上六经未具其学有不待读书者有民
人有社稷固足以学矣而子羔之才不足以与此遽
使之仕是贼之也子路以何必读书为辞是口给以
禦人也故孔子曰恶夫佞者

  侯曰夫子尝告伯鱼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又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8b 页 WYG0198-0262b.png
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曰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民人社
稷固可学也其在学诗学礼之后乎子路使子羔为
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是子羔未尝学而使之从故
也子路问民人社稷何必读书以拒夫子故夫子曰
是故恶夫佞者以子路不知学之先后故也左传子
皮使尹何为邑曰使往而学焉子产曰子有美锦不
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9a 页 WYG0198-0262c.png
其于美锦不亦多乎侨闻之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
学者也亦此义

  尹曰子羔学未至而使之治人是贼夫子羔也学固
有不待读书者矣然岂子羔所能及哉子路必为之
辞故夫子恶其口给也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
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39b 页 WYG0198-0262d.png
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
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晰后曾晰曰夫三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0a 页 WYG0198-0263a.png
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
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
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
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明道曰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
也诚异二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
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
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 又曰子路冉有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0b 页 WYG0198-0263b.png
公西华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孔子不取曾点狂者也
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孔子之志故曰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
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又曰曾点
漆雕开已见大意

  伊川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之序今之学者
却只做一场话说务高而已尝爱杜元凯语如江海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1a 页 WYG0198-0263c.png
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今
之学者往往以游夏为小不足学然游夏一言一事
却总是实如子路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
此自是实事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
自身却只在此

  范曰夫子教人修身之事皆所以治人也故使门弟
子各言其志视其所学而其所以及天下从可知焉
夫子谓子路可治千乘之赋冉有可为百乘之宰公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1b 页 WYG0198-0263d.png
西华可与宾客言盖三子之志与其所学未尝不在
此而夫子亦以称之是以三子之对不出如夫子所
言也至如曾晰夫子所谓狂也狂者进取志于大道
故治国之事有不足言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亦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而已矣天下之
物皆得其所夫其有不治者哉

  吕曰三子皆有诸侯之志愿试其能而冉有公西华
言稍加让至于曾晰有志乐道不希近用故孔子取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2a 页 WYG0198-0264a.png


  谢曰子路冉有公西华未识道体未免于意必者也
乃若曾点之意果何在乎道以无所倚为至夫子与
之非止乐其不愿仕推曾点之学虽禹稷之事固可
以优为特其志不存焉 又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无些私意上下察以明道体无不在非指鸢鱼而言
也若指鸢鱼为言则上面更有天下面更有地在知
勿忘勿助长则知此知此则知夫子与曾点之意季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2b 页 WYG0198-0264b.png
路冉求言志之事非大才做不得然常怀此意在胸
中在曾点看著正可笑尔学者不可著一事在胸中
才著些事便不得其正且道曾点有甚事列子御风
事近之然易做只是无心近于忘 又曰吕晋伯
弟中皆有见处一人作诗咏曾点事曰函丈从容问
且酬展才无不至诸侯可怜曾点惟鸣瑟独对春风
咏不休

  杨曰三子言志而点之鼓瑟自如初若不闻者孔子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3a 页 WYG0198-0264c.png
问之而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则点之自适异乎
三子者之撰槩可见矣此记者所以详著之也夫充
点之志则颜子之事也故夫子与之然点之言未必
能践之亦志于进取而已此点所以为狂与

  尹曰子路可使治千乘之赋冉有可为百乘之宰公
西华可与宾客言孔子固已知之矣今使之言志者
岂徒欲较其事业亦以观其自得之深浅可推于人
者厚薄故也三子者竞言其所能故夫子不与之至
论语精义卷六上 第 43b 页 WYG0198-0264d.png
若曾晰则异乎三子者之撰方且鼓瑟希铿尔舍瑟
而作对以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吟咏情
性以归非深有所得于中者其能志于是乎故夫子
叹美而与之也如点之志虽圣人何以异哉然点狂
者也言之则是矣行之则有不掩焉





  论语精义卷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