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精义卷三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a 页 WYG0198-012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三下

  宋 朱子 撰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伊川解曰仲弓才德可使为政也

  范曰仲弓可以为诸侯故夫子与之言皆治国之事
论语可见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b 页 WYG0198-0124d.png
  谢曰简以临之庄以涖之为人上之道也仁而不佞
其才宜如此故曰可使南面

  杨曰仁足以长人然后能治其国家雍也仁矣故可
使南面

  尹曰南面谓可以为政也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
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
言然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a 页 WYG0198-0125a.png
  伊川解曰内主于敬而简则为要直内存乎简则为
疏略仲弓可谓知旨者子桑伯子之简虽可取而未
尽善故夫子云可也 又语录曰居敬而行简者居
敬则自然简居简而行简者似乎简矣然乃所以不
简盖先有心于简则多却一简也居敬则心中无物
是乃简也 又曰敬则自虚静不可把虚静来唤做
敬居敬则自然简居简而行简却是不简只是所居
者已剩一简字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b 页 WYG0198-0125b.png
  范曰易者乾德也简者坤德也敬以直内简以临人
故尧舜修已以敬而临下以简子桑伯子其处己亦
若待人一之于简而已居敬而行简尧舜之道也故
曰雍之言然

  吕曰此两章相发明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不见可使
之迹故以后章对子桑伯子之言为證

  谢曰此仲弓闻夫子可使南面之语因以问子桑伯
子可不可也与夫子与曾点因问三子之言如之何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a 页 WYG0198-0125c.png
之意同也子曰可也简其所以可以其简故也居敬
而行简以临其民举其大而略其细者也居简而行
简不事事者也仲弓所知如此其不可以南面乎
游曰子桑伯子之可也以其简若主之以敬而行之
则简为善

  杨曰子桑伯子为圣人之所可者以其简也夫主一
之谓敬居敬则其行自简矣故简而廉居简而行简
则大简矣非临下之道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b 页 WYG0198-0125d.png
  尹曰以其居简故曰可也中主于敬而行简不亦可
乎若居简而行简则大简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伊川解曰颜子之怒在物不在已故不迁有不善未
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不贰过也 又颜子所好何
学论曰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好学夫诗书
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a 页 WYG0198-0126a.png
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
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
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
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
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
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
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
故曰情其性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b 页 WYG0198-0126b.png
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
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
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故洪范曰思曰睿
睿作圣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
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
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
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子所事则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a 页 WYG0198-0126c.png
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失之矣又曰不迁
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
好之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
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
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
一息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
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颜子之德可谓充实而有光
辉矣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b 页 WYG0198-0126d.png
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故仲尼曰不幸短命死矣盖
伤其不得至于圣人也所谓化之者入于神而自然
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谓也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踰矩是也或曰圣人生而知之者也今谓可学
而至其有稽乎曰然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
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学而知之者也又
曰孔子则生而知也孟子则学而知也后人不达以
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6a 页 WYG0198-0127a.png
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
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又语录
曰喜怒在事则理之当喜怒者也不在血气则不迁
 又曰动乎血气者其怒不迁若鉴之照物妍蚩在
彼随物以应之怒不在此何迁之有 又曰小人之
怒在己君子之怒在物小人之怒出于心作于气形
于身以及于物以至无所不怒是所谓迁也君子之
怒如舜之去四凶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6b 页 WYG0198-0127b.png
  或问不迁怒何也语录中有怒甲不迁乙之说是否
曰是曰若是则甚易何须待颜氏而后能曰只被说
得粗了诸君便道易此莫是最难须是理会得因何
不迁怒如舜诛四凶怒在四凶舜何与焉盖因人有
可怒之事则怒之圣人心本无怒也犹之镜焉好物
来便见是好物恶物来便见是恶物镜何尝有好恶
也世之人固有怒于室而色于市者此迁怒者也当
其怒能自反于义理之所归则虽或迁焉盖寡矣颜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7a 页 WYG0198-0127c.png
子之好学孔子所称乃先乎此学者可不勉乎且怒
一人对那一人说话能无怒色乎有人能怒一人而
不怒别人者忍得如此已是煞知义理若圣人则因
物而未尝有怒岂不是难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今
见人有可喜可怒之事自家著一分陪奉他此亦劳
矣圣人之心如止水

  横渠曰颜子于天下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
行故怒于人者不使迁乎其身愧于己者不辄贰于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7b 页 WYG0198-0127d.png
后也 又曰怒于人者不使迁于己慊于己者不使
萌于再

  范曰不迁怒者性不移于怒也发而中节谓之和故
虽怒而不离于道未尝迁也不贰过者知几也学者
所以学为圣人非治心养性不能至也夫子独称颜
渊他门弟子皆不与焉然则知好学者鲜矣

  吕曰为已之至则好学不厌人之有恶己必怒之不
使可怒之恶反迁诸己而为人之所怒是谓不迁怒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8a 页 WYG0198-0128a.png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是谓不贰过皆为
己之至者也

  谢曰移此而之彼谓之迁继而副之谓之贰古之人
不贵不怒盖怒未必不中节至于迁怒则必不中矣
不患有过盖过不害其为改至于贰过则必不改矣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则其所好乃克己之学也圣人
之所以为圣以其得天理而忘人欲众人之所以为
众人以其灭天理而穷人欲颜子之克己其于圣人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8b 页 WYG0198-0128b.png
孰禦焉是以谓之好学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岂
其所学止于见闻而已乎

  游曰不迁怒者怒适其可而止无溢怒之气也传所
谓室于怒而市于色者迁其怒之甚者也不迁怒则
发而中节矣喜怒哀乐不可无也每思要发皆中节
之为难耳文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则何恶于怒哉
记曰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今至于不迁怒则于
正心之学可谓自强矣不贰过者一念少差而觉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9a 页 WYG0198-0128c.png
早不复见之行事也盖惟圣人能寂然不动故无过
颜子能非礼勿动而已故或有不善始萌于中而不
及复行是其过在心而行不贰焉则于修身之学可
谓自强矣正心以修身自彊而不息此孔子所谓好学
而颜子所以三月不违仁也若夫绝学者则心无所
于正身无所于修暧然似春凄然似秋天德而已矣
此圣贤之辨也

  杨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迁怒贰过者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9b 页 WYG0198-0128d.png
皆放而不知求者也颜渊克己复礼则进斯道矣兹
其所以为好学也欤如子张之贤犹以干禄为问彊
识为务则其去圣学也远矣

  尹曰怒在物不在己故不迁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
未尝复行故不贰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
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
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0a 页 WYG0198-0129a.png
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伊川解曰夫子之使子华子华之为夫子使义也而
冉子乃欲资之而为之请夫子与之釜者所以示不
当与也求不达而请益则与之庾求犹未达夫子之
意故自与之粟五秉故夫子非其继富盖赤苟至之
则夫子必周之矣原思为之宰则与之粟九百辞其
多故谓之曰苟有馀则分诸邻里乡党盖思之为宰
有常禄也 又语录曰冉有为子华请粟则与之少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0b 页 WYG0198-0129b.png
原思为之宰则与之多者原思为宰宰必受禄自有
常数故不得辞子华出使于齐师使弟子不当有所
请冉子请之自不是故圣人与之少他理会不得又
请益再与之亦少圣人宽容不欲直拒他然冉子终
不喻也

  范曰夫子之道循理而已故周急不继富以为天下
之通义使人可继也 又曰取予者义之端也君子
无所苟焉可以与则与可以无与则无与也在子华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1a 页 WYG0198-0129c.png
则不与非为吝也在原思则当与非妄施也故虽多
不得辞义可以取则邻里乡党所当及也推此以及
天下无不均之患矣

  吕曰富而与人分之则廉者无辞于富

  谢曰此圣人示人以辞受取舍之道也君子之于辞
受取舍之际岂欲悦人之耳目哉文称其情而已故
富有所不继岂以一已之私分害天下之公义哉故
禄有所不辞与之釜与之庾意其禄秩所当得者如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1b 页 WYG0198-0129d.png
此至于与之粟五秉则继富矣继富于肥马轻裘之
家则其于所识穷乏者得我当如何也此可以为侈
观而不可以为惠也宰而受粟义也辞粟于为宰则
舜禹之于天下何敢受也此可以为自洁而不可以
为义要之二者皆未免乎有意至于无意者则非所
当与而不与非啬非所当辞而不辞非贪

  游曰饩廪称事所以食功也今原思为之宰而辞禄
不受则食功之义废矣盖义所当得则虽万钟不害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2a 页 WYG0198-0130a.png
其为廉借使有馀犹可以及邻里乡党盖邻里乡党
有相赒之义

  杨曰君子之于辞受取予之际苟非其义一介不以
与诸人苟以其道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而士或
以啬与为吝寡取为廉者皆不知此也以冉求原思
之贤犹不免是况世之纷纷者乎

  尹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而冉求乃资之与
之釜者所以示不当与也求不达其意而请益与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2b 页 WYG0198-0130b.png
五秉故夫子非之 又曰原思之辞常禄使其苟有
馀则分诸邻里乡党者凡取予一适于义而已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伊川解曰疑多曰字角始角也可用时也

  横渠曰犁牛之子虽无全纯使其色骍且角纵不为
大祀所取次祀小祀终必取之言大者苟立人所不
弃也

  范曰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鲧为父而有禹古之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3a 页 WYG0198-0130c.png
贤不系世类尚矣子能改父之过变恶以为美则可
谓孝矣

  吕曰祭祀之牛角茧栗角握则用牛之子可知牛色
虽不纯但骍且角犹可以用山川盖大者立小者未
纯犹未害也

  谢曰此言人不系其类也牛色系于气禀如何几有
不可变者然犁牛之子有骍且角虽欲勿用不可得
者可以人而不如乎盖人性异于是圣与愚无定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3b 页 WYG0198-0130d.png
在念与不念耳

  杨曰苟骍且角虽犁牛之子不废也人之有子犹是
焉故尧不以瞽瞍而废舜舜不以鲧而废禹圣人立
贤无方如此

  尹曰臣闻张载曰犁牛之子虽非纯全然使其骍色
且角纵不为大祀所取次祀小祀亦必取之谓仲弓
苟立其大者人所不弃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4a 页 WYG0198-0131a.png
伊川解曰回三月不违仁得一善则服膺弗失其馀
日月至焉至谓心存于仁非能至仁也 又语录曰
三月言其久过此则圣人也不违仁是无纤毫私欲
少有私欲便是不仁(一本注云此段周恭先所录乞改先生曰如此是颐著书也恭
先固请先生遂亲为改定此说) 又曰日月至焉而已矣与久而不
息者所见规模虽略相似其意味气象迥然别须潜
心默识玩索久之庶几自得 又曰三月言其久天
道小变之节盖言颜子经天道之变而为仁如此其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4b 页 WYG0198-0131b.png
终久于仁也 又曰三月不违仁言其久也然成德事(一本然下有非字)

  横渠曰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内外
宾主之辨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过此几非在
我者

  范曰回之于仁一时而不变则其久可知其馀则有
时而至焉不若回愈久而弗失也夫子之于仁慎其
所以取与人者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犹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5a 页 WYG0198-0131c.png
不得见焉唯独称颜子三月不违其可谓仁也巳
吕曰仁之为德兼容遍体举者莫能胜行者莫能至
唯圣人性之然后能不息贤者身之可久而已其下
随其力为至之久近也三月不违可久也以身之而
未能性之故久则不能不懈 又曰君子之学必致
养其气养之功有缓有速则气之守有远近及其成
性则不系所禀之盛衰如颜子之所养苟未成性其
于仁也至于三月久之犹不能无违非欲违之气有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5b 页 WYG0198-0131d.png
不能守也则日月至焉者从何如矣若夫从心所欲
不踰矩则其义将与天始终无有岁月之限故可久
则贤人之德如圣人则不可以久言 又曰大而化
之则气与天地一故其为德自彊不息至于悠久博
厚高明莫之能己也其次则未至于化必系所禀所
养之盛衰故其为德或久或不久埶使之然非致养
之功不能移也如颜子所禀之厚所养之勤苟未至
于化虽与日月至焉者有间然至于三月之久其气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6a 页 WYG0198-0132a.png
亦不能无衰虽欲勉而不违仁不可得也非仁之有
所不足守盖气有不能任也犹有力者其力足以负
百钧而日行百里力既竭矣虽欲加以一钧之重一
里之远而力不胜矣故君子之学必致养其气而成
性则不系所禀之盛衰所谓从心所欲不踰矩不勉
而中不思而得者安得违仁者哉可久贤人之德颜
子其几矣

  谢曰回之为人语其所知虽出于学然邻于生知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6b 页 WYG0198-0132b.png
语其成功虽未至于从容亦不可为勉强矣三月不
违仁仁熟矣特未足以语圣也亦未达一间之称尔
三月特以其久故也古人三月无君则吊去国三月
则复诗人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夫子闻韶三月不
知肉味皆久之意

  游曰仁人心也不可须臾离也犹饥之于食渴之于
饮一日阙之则必颠仆饿踣而殒命矣人心一日不
依于仁则不足以为人焉仲尼尝叹曰有能一日用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7a 页 WYG0198-0132c.png
其力于仁矣乎当时之人不能一日用其力于行仁
又安得以仁存心三月之久如颜子哉违者对依而
言之不违则心常依于仁矣

  杨曰三月不违未能无违也然而其复不远则与日
月至焉者异矣记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盖
非圣人不足以与此 又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
未尝复行则其不违可知矣

  侯曰颜子三月不违仁便是不远而复也过此则通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7b 页 WYG0198-0132d.png
天通地无有间断便是圣人孔子许颜子者常在欲化未
化之间颜子所以自处亦如是 又曰如天地
一元之气化育流行无纤毫间息斯可谓之仁矣
尹曰三月言其久若圣人则浑然无间断矣此颜子
于圣人未达一间者也日月至焉心存于仁而不久
故也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
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8a 页 WYG0198-0133a.png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伊川解曰季康子问仲由子贡冉有其才可以从政
乎夫子答以各有所长非惟三子者人各有所长能
取其长皆可用也

  范曰季康子问弟子可用之才夫子各以其才而告
之子谓仲由可使治千乘之国赋冉求可使为百乘
之宰而由也自谓为千乘之国可使有勇求也自谓
可使足民盖二子之志止于如此故曰果曰艺及其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8b 页 WYG0198-0133b.png
相季氏也为具臣而已矣子贡之达可以使四方而
货殖为之病三子者及圣人之门犹如此臣是以知
天下之才难也

  吕曰果则有断达则不滞艺则善裁皆可使从政也
谢曰夫子尝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虽多亦奚
以为学者岂徒诵说云乎故将事事而见于民物之
间也此岂优游不断无智不才者能之乎果达艺有
一于此然后足以从政也三子圣门学者其性行或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9a 页 WYG0198-0133c.png
侃侃或行行于克己独善虽季氏犹知其有馀也而
特以从政问于夫子盖陋儒之所短正在乎此
杨曰片言可以折狱以其果也质直而好义察言而
观色虑以下人然后谓之达知礼乐射御书数然后
谓之艺三者有一焉则于从政乎何有

  尹曰人各有所长能取其所长皆可用也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
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19b 页 WYG0198-0133d.png
  伊川解曰仲尼之门能不仕大夫之家者闵子曾子
数人而已

  范曰闵子颜渊之伦也不仕于大夫亦不仕于诸侯
以仲弓之贤犹为季氏宰若颜闵者夫子之得邦家
斯仕矣

  谢曰学者能少知内外之分皆可以乐道而忘人之
势况闵子骞得圣人为之依归彼其视季氏不义之
富贵不啻如犬彘又从而臣之岂其心哉在圣人有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0a 页 WYG0198-0134a.png
不然者公山弗扰佛肸乱人也召夫子夫子欲应之
季氏虽不臣夫岂不知我而欲以为宰也闵子辞之
何也盖居乱邦见恶人在圣人则可在他人则不可
所谓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盖其变化莫测人虽欲杀
之亦不可得也况得而污之乎自圣人而下刚则必
取祸柔则必取辱闵子岂不能早见而豫待之乎如
由也不得其死于卫求也为季氏附益夫岂二子本
心哉盖既无先见之智又无克乱之才故也则闵子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0b 页 WYG0198-0134b.png
其贤矣乎

  杨曰孔子之门惟颜渊闵子未尝仕盖隐而未见也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于二子见之矣
尹曰仲尼之门不仕于大夫之家者闵子曾子数人
而已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
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范曰夫子于颜渊之死冉伯牛之死皆曰命也言天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1a 页 WYG0198-0134c.png
之命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能尽人之道则能穷理穷理则能尽性尽性则至于
命故孟子曰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
者天之所为非人之所取也立岩墙之下而死者人
之所取非天之所为也颜渊冉伯牛皆尽其道而死
者故曰命

  谢曰疾者卧于牖下属纩以候气绝之时故赵简子
晢其众曰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死于牖下自牖执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1b 页 WYG0198-0134d.png
其手曰亡之盖夫子与之永诀之意说者以为恶疾
不欲人见恐不然善人之死不必夭折然后谓之不
幸故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杨曰不知慎疾则其疾有以致之而至者伯牛无是
也故曰命矣夫

  侯曰夫子尝以德行称伯牛矣于其将亡也宜其重
惜之故再叹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
人也而有斯疾也言非可愈之疾亦不幸短命之意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2a 页 WYG0198-0135a.png


  尹曰牖牖下也包氏谓有恶疾不欲人见恐其不然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明道曰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有一作乐)其字
当玩味自有深意 又曰乐莫大焉乐亦在其中不
改其乐须知所乐者何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2b 页 WYG0198-0135b.png
  伊川解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
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 或问颜子在
陋巷而不改其乐与贫贱在陋巷何以异先生曰贫
贱而在陋巷者处富贵则失其本心颜子在陋巷犹
是处富贵犹是 又曰仁者在己何忧之有凡不在
己逐物在外皆忧也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之谓也若
颜子箪瓢在他人则忧而颜子独乐者仁而已 鲜
于侁问颜子何以不改其乐曰知其所乐则知其不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3a 页 WYG0198-0135c.png
改君谓其所乐者何也曰乐道而已曰使颜子以道
为可乐而乐之则非颜子矣侁以语毗陵邹公浩公
曰吾今始识伊川面 又曰天下有至乐惟反身者
得之而极天下之欲者不与存焉 又曰颜子箪瓢
非乐也忘也 先生在讲筵尝于文义之外反复推
明归之人主及当讲此章门人皆疑将何以为说及
讲既毕文义乃复言曰陋巷之士仁义在躬忘其贫
贱人主崇高奉养备极苟不知学安能不为富贵所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3b 页 WYG0198-0135d.png
移且颜子王佐之才也而箪食瓢饮季氏鲁国之蠹
也而富于周公鲁君用舍如此非后世之监乎闻者
叹服

  范曰颜子之乐一箪食不损虽得天下亦不加焉其
所学者道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也颜子岂乐夫陋巷哉处贫贱而不变则富贵
亦不能移矣夫处贫贱而能乐则处富贵而能忧博
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尧舜犹以为病此富贵之忧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4a 页 WYG0198-0136a.png
吕曰礼义悦心之至不知贫贱富贵何以吾之忧乐
(阙)

  谢曰有所欲不得所欲则不乐回也心不与物交故
无所欲无不得其所欲此所谓天下之至乐于此将
以求颜子之用心果何所在且不可得而况改其乐


  游曰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动其心改其乐也
知其所乐则知其不改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4b 页 WYG0198-0136b.png
  杨曰居天下之广居其乐孰加焉岂陋巷箪瓢之贫
能改之哉故夫子贤之学者知颜渊之所以乐则可
与入德矣

  尹曰箪瓢陋巷非有可乐能不以众人之所忧改其
乐故曰贤哉

  冉有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
而废今女画

  伊川解曰冉有言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夫子告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5a 页 WYG0198-0136c.png
以为学为已未有力不足者乃中道而自废耳所谓
力不足者今汝自止非力不足也

  范曰冉求学于夫子不能有终而患力之不足此丘
陵学山不至于山者也尧舜之道行之则是岂曰不
可为哉

  吕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如不幸足废决不能行冉
有不行非力不足也自画而已

  谢曰欲为而不能为是之谓力不足能为而不欲为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5b 页 WYG0198-0136d.png
是之谓画以画为力不足其亦未知用力与使其知
所以用力岂有不足者其亦未知夫子之道与使其
知说夫子之道岂肯画也

  杨曰今女画谓其非力不足也盖求也退故孔子每
进之如此

  尹曰力不足者必中道而废今求也非力不足也自
止之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6a 页 WYG0198-0137a.png
  伊川解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范曰君子儒学其内小人儒徇其外君子所治者本
小人所务者末子夏闻夫子之道而乐出见纷华盛
丽而悦夫子以其执德不弘信道不笃故以此戒之
谢曰志于义则大是以谓之君子志于利则小是以
谓之小人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也然所谓利
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已自便凡可以害
天理者皆利也子夏文学虽有馀而意其远者大者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6b 页 WYG0198-0137b.png
或昧焉是以夫子语之以此

  杨曰君子小人之分义利之间而已

  尹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
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伊川解曰行不由径动必从正道 又语录或问径
是小路否曰只是不正当处如履田畴之类不必不
由小路昔一人因送葬回被仆者引自一小路归已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7a 页 WYG0198-0137c.png
行数里方觉不是却须要回就大路若此非中理若
使小路便于往来由之何害

  范曰武城之为邑小而未尝无贤人焉子游为武城
得其人则治道斯已矣故夫子先以得人为问夫以
武城犹不可以无人也而况天下岂无其人哉其可
以无人而治乎故举武城则天下可知矣澹台灭明
以不至偃室为贤天下之大必有不召之臣则君尊
而国重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7b 页 WYG0198-0137d.png
  谢曰观善人者于小事犹足以知之如观水之澜可
以知其有源也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
亦可以知灭明之贤矣行不由径盖其意无欲速非
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盖其意不为喣濡以媚悦人
观此则澹台灭明简易正大之情可见矣

  杨曰为政以人才为先故孔子以得人为问如澹台
灭明者非直道而行正己而不求于人不能若是也
后世有不由径者人必以为迂不至其室人必以为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8a 页 WYG0198-0138a.png
简非孔氏之徒其孰能知之以为得人乎

  尹曰行不由径动必从正道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
马不进也

  范曰有功而不伐唯禹能之战胜者以先为功不胜
者以后为功凡众必有争故以让为美功必有矜故
以谦为美夫子之于人苟有善必称焉取其合于理
者以教若孟之反可以为法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8b 页 WYG0198-0138b.png
  吕曰人之不伐能不自言而已孟之反不伐则以言
以事自掩其功加于人一等矣

  谢曰人能操无欲上人心人欲自灭天理自明大道
其必得之矣然不知学者欲上人之心无时而忘盖
亦未知所以择术也择术之要莫大于不伐久之则
凡可以矜己夸人者皆为馀事矣奔而殿将入门策
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则其于不伐亦诚矣后
之学者无志于学则己有志于学师孟之反可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9a 页 WYG0198-0138c.png
杨曰殿而后而自谓马不进故夫子称其不伐则其
功著矣

  侯曰孟之反殿鲁之师有功而曰非敢后马不进也
可谓不伐矣

  尹曰师奔而殿是难能也而又不有其功故称其不
伐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29b 页 WYG0198-0138d.png
  伊川解曰无祝鮀之巧言与宋朝之令色难乎免今
之世必见憎疾也 又语录曰佞才辩也不有祝鮀
之佞与宋朝之美难免今世之害矣 又曰祝鮀佞
所谓巧言宋朝美所谓令色当衰世非此难免
范曰祝鮀口柔宋朝面柔有朝之令色而无鮀之巧
言犹难于当世此疾时人之好佞也人君岂可不以
佞为戒而远之哉

  吕曰惟巧言令色可以免今世之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0a 页 WYG0198-0139a.png
  谢曰盖恶直丑正衰世之风善观世之治乱者如此
杨曰世衰道微游谈之世方以辩给相倾非巧言令
色以取容说难乎其免矣言此盖伤之也

  侯曰而字疑为不字

  尹曰无鮀之巧言与朝之令色难免乎今之世必见
憎疾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伊川解曰道不可须臾离也事必由其道犹出入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0b 页 WYG0198-0139b.png
必由户也

  范曰行必由道如出入必由户人皆知出必由户而
不知行必由道盖由之而不知者凡民也知而由之
者贤人也知出必由户则无穿窬由径之行矣知行
必由道则无非僻不正之心矣

  吕曰出而不能不由户则可行而非达道也哉
谢曰道之得名以其人由之而不可离也近在父子
夫妇之间视听食息之际果可以离人乎哉自异端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1a 页 WYG0198-0139c.png
起或搥提仁义或绝灭伦类然后人始疑道为虚无
寂寞矣

  杨曰道无适而非也孰不由斯乎犹之出必由户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且

  尹曰道不可离可离非道犹出入必由户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伊川解曰君子之道文质得其宜也 又语录曰史
乃周官府史胥徒之史管文籍之官也故曰史掌官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1b 页 WYG0198-0139d.png
书以赞治文虽多而不知其意文胜正如此也
范曰凡史之事皆文胜质者也失其义陈其数者史
也国有史记亦主于文而已无取于质也野人则曰
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故野拎(疑)史文质之反也庶人
之在官者亦曰史则与野人异矣不野不史然后谓
之君子

  吕曰史者治书之称治官府之文书曰史(即府史之史)
为辞说亦曰史(即国史之史)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2a 页 WYG0198-0140a.png
  谢曰礼不下庶人故其容多僬僬君子摄以威仪故
其容多济济如曰质犹文也则其容僬僬可以为君
子矣如曰文犹质也则其容济济可以为君子矣然
而皆不君子者盖德不足必无文质相称之理欲直
情则不免于野欲修容则不免于史其惟君子然后
能文质彬彬乎此发于自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
体者也此观人之大要

  杨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二者不可以相胜故文质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2b 页 WYG0198-0140b.png
彬彬然后君子然质之胜文则有其质矣犹之甘可
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
矣虽有文将安施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

  尹曰史文胜而理不足也唯君子文质得其宜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明道曰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
伊川解曰人类之生以直道也欺罔而免者幸耳
横渠曰生直理顺则吉凶莫非正也不直其生者非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3a 页 WYG0198-0140c.png
幸福于回则免难于苟也

  范曰人之性善故其生直直诚也罔无知也生于鄙
诈之心非人道也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愚之
至也此岂其性哉不能明于善也直则生明罔则生
暗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绳以佃以渔
亦曰罔以禽鱼无知而罔之也罔则为恶将无不至
其能免者幸

  吕曰凡人之生直道而行足以免于世无常之人其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3b 页 WYG0198-0140d.png
免也幸而已罔如网无常者也

  谢曰顺理为直天地神人之所共好也人无一不慊
于理义则仰不愧俯不怍不见非于明不见责于幽
其血气亦将安佚恬愉此其所以能生于罔则不直
不直者不惟内焦劳于血气亦天地神人之所共恶
也此其不死亦幸矣

  游曰直者循理之谓也惟其循理故能尽生之经与
直养之直同至于奸罔则去直也远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4a 页 WYG0198-0141a.png
  杨曰人者尽人道者也不益生不助长故其生也直
不诚无物则罔有死之道焉其生也幸免而已 又
曰人之生也直是以君子无所往而不用直直则心
得其正矣以乞醯證父为直不得其正者也古人于
幼子尝示无诳所以养其直也有素矣

  尹曰直性也罔失性者也幸而免谓得免者幸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明道曰笃信好学未如自得之乐(造道者也)好之者如游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4b 页 WYG0198-0141b.png
他人之园囿乐之者则已物耳然只能信道亦是人
之难能也

  伊川解曰非有所得安能乐之 又语录曰知之必
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古人此个学是终身
底事果能造次颠沛必于是岂有不得之理 又曰
知之者在彼而我知之也好之者虽笃而未能有之
至于乐之则为己之所有

  范曰知之者不如好之笃也好之者不如乐之深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5a 页 WYG0198-0141c.png
学至于乐之而后可以语成矣孟子曰乐则生矣生
则恶可已也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乐者天下
之至和也

  吕曰知之则不惑好之则勉乐则不可已也

  谢曰知有是理未必为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未必
无所厌故不如乐之者至于乐则无欣厌取舍性于
是矣

  杨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则知之非难矣知之而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5b 页 WYG0198-0141d.png
不能期月守者好之不至也好之矣必心有得焉而
后乐此知好乐之辨也

  尹曰知之者知有是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
者有所得而安之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明道曰上知高远之事非中人以下所可告盖踰涯
分也

  伊川解曰才卑而语之高安能入也 又语录曰中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6a 页 WYG0198-0142a.png
人以上中人以下此谓才也然则中人以下者终于
此而已乎曰亦有可进之道也

  范曰中人以上可入于上智故可以语上中人以下
可入于下愚故不可以语上人之性善有可以语上
有不可以语上由学与不学故也

  谢曰此论上下之分非不移之品特语其操术浅深
盖未足以及之者语之无益

  杨曰有中人上下者气禀异也不失人言唯知者能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6b 页 WYG0198-0142b.png


  尹曰才卑而语之高未有能喻者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
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明道曰民之所宜者务之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尔也人之所以近鬼神而亵之者盖惑也故有非其
鬼而祭之淫祀以求福知者则敬而远之 又曰先
难克己也 又曰务民之义如项梁立义帝谓从民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7a 页 WYG0198-0142c.png
望者是也敬鬼神而远之所以不渎也知之事也先
难后获先事后得之义也仁之事也

  伊川解曰能从百姓之所义者知也鬼神当敬也亲
而求之则非知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
又语录曰民亦人也务人之义知也鬼神不敬则是
不知不远则至于渎敬而远之所以为知 又曰只
此二句说知亦尽且人多敬鬼神者只是惑远者又
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曰知鬼神之道然后能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7b 页 WYG0198-0142d.png
敬能远否曰亦未说到如此深远处且大纲说当敬
不惑也又问今人奉佛莫是惑否曰是也敬佛者惑
不敬佛者只是孟浪不信然则佛当敬乎曰佛是胡
人之贤知者安可慢也至如阴阳卜筮择日之事今
人信者必惑不信者亦是孟浪不信如行忌太白之
类如太白在西方不可西行有人在东方居不成都
不得西向行又却初行日忌次日便不忌次日不成
不冲太白也如使太白为一人为之则鬼神亦劳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8a 页 WYG0198-0143a.png
(如行遇风雨之类)大抵人多记其偶中者耳 又曰有为而
作者皆先获也如利仁是也古人惟知为仁而已今
人皆先获也

  范曰君子之所有事惟振民育德而已务民之义所
以振民也鬼神幽而难明敬而远之所以明民也仁
者先难而后获者所以育德也

  吕曰当务为急不求所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此樊迟可进于知与仁之实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8b 页 WYG0198-0143b.png
  谢曰务民之义知以义为利者也敬鬼神而远之知
鬼神之情状也两者皆非浅近者所可窥是以谓之
知难如射之有志若跣之视地若临深若履薄皆其
心不易之谓其心不易其必有获矣于此时可以见
仁焉

  杨曰知者知仁义而不去是也樊迟学稼圃民务之
事而已非义也记曰之死而致死之知者不为也又
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盖恶其亵也幽明异域而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9a 页 WYG0198-0143c.png
致亲焉知者不为也故问知以是告之仁者其言也
讱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则不可易为也在熟之而
已故问仁以先难后获告之

  尹曰能从百姓之所义者知也鬼神当钦者亲而求
之则非智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其所获仁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伊川解曰乐喜好也知者乐于运动若水之流通仁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39b 页 WYG0198-0143d.png
者乐于安静如山之定止知者得其乐仁者安其常
也 又语录曰乐水乐山与夫动静皆言其体也知
者乐凡运用处皆乐仁者寿以静而寿仁可以兼知
知不可以兼仁如人之身统而言之则只谓之身别
而言之则有四肢 又曰知如水之流仁如山之安
动静仁知之体也动则自乐静则自寿非体仁知之
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又曰乐山乐水气类相合
范曰知者运而不息故乐水仁者安于所止故乐山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0a 页 WYG0198-0144a.png
动则能和故乐静则能久故寿非深于仁知者不能
形容其德也

  吕曰山水言其体动静言其用乐寿言其效精义入
神庸非乐乎泽及万世庸非寿乎

  谢曰仁知合谓之圣自非圣人仁知必有所偏故其
趋向各异则其成功亦不同也内有所感斯外有所
乐此乐山乐水所以不同也以其动是以周行而不
殆以其静是以独立而不改以其成物是以动以其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0b 页 WYG0198-0144b.png
成已是以静以得其用故乐以尽其性故寿若夫无
乐也无所不乐也动亦静静亦动仁知不足以名之
盖其所乐有不存焉者矣况寿乎

  游曰仁者安仁得于所性之妙不逐末不忘本不逐
伪以丧真不残生以伤性可以保身可以养生可以
尽年故享年享国皆可长久若尧舜文王皆度越百
岁是也

  杨曰利之故乐水安之故乐山利故动安故静批大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1a 页 WYG0198-0144c.png
却导大窾物莫得而撄焉故乐静则复则与天为一
故寿

  尹曰知动也犹水之通流仁静也犹山之安静得其
乐者知也得其常者仁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伊川解曰夫子之时齐彊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
然鲁犹存周公之法制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
之治太公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能至鲁鲁则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1b 页 WYG0198-0144d.png
修废举坠而已一变则至于先王之道也 又语录
曰齐经管仲霸政之后风俗尚权诈急衣食鲁之风
俗不如此又仲尼居之当时风俗亦甚美至汉尚言
鲁之学天性此只说风俗若谓圣贤则周公自不之
鲁太公亦未尝之齐又谓齐经田常弑君无君臣上
下之分也不然 又曰言鲁国虽衰而君臣父子之
大伦犹在愈于齐国故可一变而至于道

  横渠曰鲁政之弊御法者非其人而已齐因管仲遂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2a 页 WYG0198-0145a.png
并坏其法故必再变而后至于道

  范曰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故其变也易齐一变
可使如鲁之治时也鲁一变可使如周公之有道也
子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鲁有周公之典法
存焉可举而措之一变而至于道非圣人之所难也
孟子以齐王犹反手也况夫子之于鲁乎

  吕曰齐政虽修未能用礼鲁秉周礼故几于道
谢曰齐鲁之异非周公太公遗化不同齐自管仲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2b 页 WYG0198-0145b.png
后与晋楚争霸而不法先王隆礼义者多矣至于鲁
独以弱守国故其气骨有近于王道而况周公之典
籍犹在人存而政举一变可以至于道矣

  游曰齐虽彊大经桓公一变而为霸则王道不复存
焉鲁虽削弱而周公之法则犹在有王者作取法于
鲁则文武之道翕然丕变矣

  杨曰鲁虽失道而周公之法犹存焉齐更管仲则其
法并亡矣故齐一变至于鲁而已鲁一变则至道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3a 页 WYG0198-0145c.png
尹曰齐自管仲用霸道变乱太公之法尽矣鲁虽曰
废坠周公之法而尚有存者未尝变乱故齐一变至
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伊川解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故君而失其君
之道则为君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又
语录曰觚之为器不得其法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
天下之物莫不皆然天下之事亦犹是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3b 页 WYG0198-0145d.png
  范曰觚之为器必有法焉不合于法则不觚不觚则
不足以为器矣故曰觚哉举一器而天下莫不皆然
人而不德则不人国而不治则不国矣

  吕曰名失其实非特在觚

  谢曰觚之所以为觚者以其合度也器不合度尚
觚之可名哉犹学者一不中节虽贤者犹为过之则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虽礼非礼也虽义非义也
杨曰名者人治之大故孔子为卫以正名为先觚而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4a 页 WYG0198-0146a.png
不觚则何为哉

  尹曰觚之不觚不得为觚矣犹为君必尽君道为臣
必尽臣道推之事物亦如是而已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
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明道曰宰我言如井有仁者当下而从之否子曰君
子可使之往不可陷以非其所履可欺以其方难罔
以非其道 又曰言可使之往不可陷以罔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4b 页 WYG0198-0146b.png
  伊川解曰宰我问仁者好仁不避难虽告之以赴井
为仁亦从之乎夫子谓不然君子可使之有往不可
陷之于不知可欺以其方不可罔以非其道

  范曰宰我以为仁者唯善之从或告之以井有仁焉
其将入井而从之与夫子以为不然君子可见不善
则去可逝而去也而不可使为不义入井则陷于非
义也可欺以其方不可陷以非其道如校人之欺子
产是也岂以井有仁而遂从之乎宰我信道不笃忧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5a 页 WYG0198-0146c.png
为仁陷害而不知孝子仁人之于不义虽君父之命
亦不从也岂得而罔之乎

  吕曰井有仁焉犹言自投陷阱以施仁术也已己自
陷仁将何施当是时也君子可往以思救不能自陷
以行救可欺之以可救不可罔之使必救

  谢曰不可逝不可欺则是逆诈亿不信也可陷可罔
则是不知也仁者之所为正不如是宰我亲炙于圣
人尚疑仁者之用心则信乎仁者之难知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5b 页 WYG0198-0146d.png
  杨曰君子之于仁不逆诈不亿不信则疑若可陷也
故宰我以是问之

  尹曰宰我问仁者不避患难虽告之以赴井为仁亦
从之乎夫子谓不然君子可使有往不可陷以不知
可欺以其方不可罔以非其道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明道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所谓
约之以礼者能守礼而由于规矩也未及知之也止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6a 页 WYG0198-0147a.png
可以不畔道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
之知之次也与此相近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是已知之而进不止者也

  伊川解曰博学而守礼虽未知道亦可以弗违畔于
道矣 或问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曰此是颜子称
圣人最切当处圣人教人只是如此既博之以文而
后约之以礼所谓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博
与约相对圣人教人只此两字博是博学多识多闻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6b 页 WYG0198-0147b.png
多见之谓约是使之知要也又问君子博学于文约
之以礼与此同否曰这个则是浅近说言多见闻而
能约束以礼虽未能知道庶几可以弗畔于道此言
善人君子多识前言往行而能不犯非礼者尔非颜
子所学于夫子之谓也又问此莫是小成否曰亦未
是小成去知道甚远如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
而识之知之次也闻见与知之甚异此只是闻见者
也 又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7a 页 WYG0198-0147c.png
夫此非自得也勉而能守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以勉中人之学也

  横渠曰博文约礼由至著入至简故可使不得畔而


  范曰扬雄曰多闻则守之以约寡闻则无约也学文
者莫不欲博能约之以礼则不至于流矣夫如是仅
可以不畔于道而已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犹农
夫之无疆埸也其不入于异端邪说者鲜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7b 页 WYG0198-0147d.png
  吕曰学贵造约愈约愈深博文约礼非其至者然在
人事莫非当务故于道也虽未深造亦可以弗畔于


  谢曰知博而不知约则失于无统知约而不知博则
失于无徵由博而知约犹知四旁而识中央也故可
以弗畔盖此道举而措之天下则有不可穷之事业
反而求之一身则有不可二之理义由事业故有文
由理义故有礼其礼虽一然不由博而径欲取约者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8a 页 WYG0198-0148a.png
恐不免于邪遁也

  杨曰博学于文不知所以裁之则或畔矣约之以礼
所以裁之趋于中而不出于大防则弗畔矣

  尹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违畔于道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
厌之

  伊川解曰南子非正卫君以为夫人使见夫子夫子
虽不愿见安能拒之乎子路以夫子之被强也故不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8b 页 WYG0198-0148b.png
悦夫子为陈不得已之故而谓之曰吾道之否塞如
是盖天厌之犹天丧予也 又语录曰子见南子子
路不悦以孔子本以见卫君行道反以非礼见迫叹
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否音乃泰否之否 又
曰孔子之见南子礼当见之也南子之欲见孔子亦
其善心也圣人岂得而拒之子路不悦故夫子矢之
曰予所以否塞者天厌之天厌之言使我至此者天
命也矢陈也 又曰经是邦必见其寡小君则孔子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9a 页 WYG0198-0148c.png
之见南子礼也然子路不悦孔子何以不告之曰是
礼也而必曰天厌之乎曰道之将兴也与使孔子而
得志则斯人何所容也否则安得不归之天厌之哉
 又曰见所不见古者大飨夫人有见宾之礼灵公
以妾为夫人既以夫人处之使孔子见于是时岂得
不见

  横渠曰圣人于物无畔援虽佛肸南子苟以是心至
教之在我尔不为已甚也如是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49b 页 WYG0198-0148d.png
  范曰古者仕于其国必见小君礼也南子以不正闻
于诸侯夫子以事卫君则礼当见之既以为君岂以
略其礼哉子路未达故不悦夫子以子路之野不可
以礼告也直誓之而已所以责之使深思也予所否
者有不合于礼不由其道也天厌之者弃绝之也
吕曰道之不行天实厌之此圣人所以不遇小君礼
所当见南子无德子路所以不悦孔子以为使我不
得贤小君而见之天厌乎吾道也矢陈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0a 页 WYG0198-0149a.png
  谢曰见南子在当时君臣宣淫岂以为非礼在子路
之意独不然直以为浼夫子是以不说孟子尝谓夫
子于卫灵公有际可之仕至于此则行道之意其亦
已矣故于子路不悦也直其理而语之曰我之所否
者非人也天之所厌者胡为不悦哉乐天而已矣
杨曰子见南子包承者也此大人处否而亨之道卫
人以为过吾国者必见吾寡小君则孔子安得而不
见不见则乱群矣使孔子而得位则以妾为妻者固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0b 页 WYG0198-0149b.png
将正之也否则无可为之时则天实厌之人如之何
哉子路不悦包羞者也盖过乎中则失所谓包承者
矣 又曰南子卫灵公之妾以妾为妻五霸之所不
容况孔子而可以见之乎子路所以不悦也然当是
之时穷为旅人不得而正之者天实厌之也孔子而
得位固将正之也然卫之人皆以为小君而谓过吾
国者必见吾寡小君则孔子安得而不见之否之时
包承小人吉此大人处否而亨之道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1a 页 WYG0198-0149c.png
  尹曰臣闻师程颐曰南子非正而卫君以为夫人使
见夫子夫子虽不愿见安能拒之乎子路以夫子为
被强也故不悦夫子为陈不得已之故而谓之曰吾
道之否塞如是盖天厌之犹天丧予也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伊川解曰中庸天下之至理德合中庸可谓至矣自
世教衰民不兴于行鲜有中庸之德也 又语录曰
中庸之为德民不可须臾离民鲜有久行其道者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1b 页 WYG0198-0149d.png
范曰中庸者无过与不及而可常也君子之行不为
过则为不及夫惟过与不及是以不可常此道之所
以不明不行也故中庸为难民言鲜能者人皆有是
德而鲜能也明乎中庸之道则人皆可以为尧舜矣
吕曰中庸者经德达道人所共有人所常行不能至
者不能久而已

  谢曰中不可过是以谓之至德过可为也中不可
为是以民鲜能久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2a 页 WYG0198-0150a.png
  杨曰夫道止于中而已矣过乎中则为过未至乎中
则为不及也故以中庸为至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
而不能期月守也是鲜久矣或问孔子曰中庸之为
德也其至矣乎何也曰至所谓极也极有屋之极所
处则至矣下是为不及上焉则为过或者曰高明所
以处已中庸所以处人如此则是圣贤所以自待者
常过而以其所贱者事君亲也而可乎然则如之何
曰高明则中庸也高明者中庸之体中庸者高明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2b 页 WYG0198-0150b.png
用耳高明亦犹所谓至也 又曰道止于中而以出
乎中则过未至则不及故唯中为至夫中也者道之
至极故中又谓之极屋极亦谓之极以其中而高故
也极高明而不道中庸则贤智之过也道中庸而不
及乎高明则愚不肖之不及也世儒以高明中庸析
为二致非知中庸者也以为圣人以高明处己中庸
待人则圣人处己常失之过道终不明不行与愚不
肖者无以异也夫道若大路行之则至故孟子曰尧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3a 页 WYG0198-0150c.png
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其为孝弟乃在乎行止疾徐之
间非有甚高难能之事皆夫妇之愚所与知者虽舜
颜不能离此而为圣贤也百姓特日用而不知耳
侯曰民不能识中故鲜能久若识得中则手动足履
无非中者故能久矣易之恒曰君子立不易方恒久
也圣人得中故能常久而不易

  尹曰中庸天下之正理德合乎中庸可谓至矣人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故曰民鲜能久矣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3b 页 WYG0198-0150d.png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
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明道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
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认得为已何所不
至若不属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
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
止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4a 页 WYG0198-0151a.png
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 又曰
博施济众云必也圣乎者非谓仁不足以及此博施
济众乃功用也 又曰能近取譬反身之谓也 又
曰博施济众非圣人不能何干仁事故特曰夫仁者
立人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使人求之自
反便见得也虽然圣人岂不尽仁然教人不得如此
指杀 又曰以已及物仁也推己以及物恕也违道
不远是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4b 页 WYG0198-0151b.png
  伊川解曰博施厚施也博而及众尧舜犹病其难也
圣人济物之心无穷已也惟患力不能及耳圣人者
人伦之至惟圣人能尽仁道然仁可通上下而言故
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又曰恕者为仁之方也
又语录曰论语有二处说尧舜其犹病诸夫博施者
岂非圣人之所欲然而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肉者
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然其所养有所
不赡此病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5a 页 WYG0198-0151c.png
而治不过九州者圣人之心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
济也然所治有所不及此病济之不众也推此以求
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己足则便不
是圣人 又曰博施济众仁者无穷意 又曰圣则
无大小至于仁兼上下大小而言之博施济众亦仁
也爱人亦仁也尧舜其犹病诸者犹难之也博则广
而无极众则多而无穷圣人必欲使天下无一人之
恶无一物不得其所然亦不能故曰病诸修己以安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5b 页 WYG0198-0151d.png
百姓亦犹是也 或问博施济众何故仁不足以尽
之曰既谓之博施济众则无尽也尧舜之治非不欲
四海之外皆被其泽远近有间势或不能及也以此
观之能博施济众则是圣矣 或问尧舜其犹病诸
曰圣人之心何时而已 又问仁与圣何以异曰人
只见孔子言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便谓仁小而圣大
殊不知此言是孔子见子贡问博施济众问得来事
大故曰何止于仁必也圣乎盖仁可以通上下言之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6a 页 WYG0198-0152a.png
也圣则其极也圣人人伦之至伦理也至极也既通
人理之极更不可有加若今人或一事是仁亦可谓
之仁至于尽仁道亦曰仁而已此通上下言之也如
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此又却是仁与圣俱大也大
抵尽仁道即是圣人非圣人则不能尽仁道 又曰
孔子语仁而曰可谓仁之方也已何也盖若便以为
仁则反使不识仁只以所言为仁也故但言仁之方
则使自得之以为仁也 又曰方术也 又曰方道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6b 页 WYG0198-0152b.png
也 又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博施而能济众固仁也而仁不足
以尽之故曰必也圣乎 又曰立人达人为仁之方
强恕求仁莫近言得不济事亦须实见得近处其理
固不出乎公平公平固在用意更有浅深只要自家
各自体认得 或问子贡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
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仁圣何别曰此子
贡未识仁故测度而设问也惟圣人为能尽仁然仁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7a 页 WYG0198-0152c.png
在事不可以为圣又问尧舜其犹病诸果乎曰诚然
也圣惟恐所及不远不广四海之治也孰若兼四海
之外亦治乎是尝以为病也博施济众事大故仁不
足以名之 又曰圣乃仁之成德谓仁为圣譬由雕
木为龙木乃仁也龙乃圣也指木为龙可乎故博施
济众乃圣之事举仁而言之则能近取譬是也 又
曰刚毅木讷质之近乎仁也力行学之近乎仁也若
夫至仁则天地为一身而天地之间品物万形为四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7b 页 WYG0198-0152d.png
肢百体夫人岂有视四肢百体而不爱者哉圣人之
至仁独能体是心而已曷尝支离多端而求之自外
乎故能近取譬者仲尼所以示子贡为仁之方也医
书谓手足风顽谓之四体不仁为其疾痛不以累其
心故也夫手足在我而疾痛不与知焉非不仁而何
世之忍心无恩者其自弃亦若是而已

  横渠曰仁道有本近譬诸身推以及人乃其方也必
欲博施济众扩之天下施之无穷必有圣人之才能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8a 页 WYG0198-0153a.png
弘其道

  范曰博施者德无所不施也济众者人无所不济也
普天之下无幽远不及乃可为博施亿兆之众无一
夫不获乃可为济众此虽尧舜亦病未能也伊尹曰
一夫不获时予之辜孟子以为圣之任言能以天下
之民为己任而思济之也夫自以为不足则将有馀
伊尹任之故以为辜尧舜性之故以为病此所以参
于天地也子贡疑此未尽于仁而不知乃圣之事夫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8b 页 WYG0198-0153b.png
学者以大为小以小为大皆未识夫仁者也

  吕曰博施于民仁之事能济众圣之事也苟非其人
道不虚行博施济众乃圣人之事尧舜犹病非子贡
所及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
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
亦由此进

  谢曰博施济众亦仁之功用然仁之名不于此得也
子贡直以圣为仁则非特不识仁并于圣而不识也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9a 页 WYG0198-0153c.png
故夫子语之曰必也圣乎又举仁之方也已欲立而
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亦非仁也仁之方所而已知方
所斯可以知仁犹观天地变化草木蕃鲜可以知天
地之心矣

  杨曰尧舜之仁不遍爱急亲贤而已以天下之广人
物之众而欲博施而济之虽尧舜不能不以为病也
君子之仁岂谓是哉观孔子所以告其门人其义可
知矣故颜渊问仁则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则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59b 页 WYG0198-0153d.png
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则所谓仁者何事
于博施济众乎我欲仁斯仁至矣故又告之以为仁
之方使知所趋也由是而求之斯得仁矣

  尹曰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圣人非不欲少者衣
帛食肉也然于养有所不赡若此之类病其施之不
能博也圣人之治非不欲四海之外皆被其泽然其
治不过九州若此之类病于济之不能众也博施济
众尧舜犹病其难故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非仁小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60a 页 WYG0198-0154a.png
而圣大也盖仁可以通上下而言圣则其极也今有
一事之仁亦可谓之仁至于尽仁之道亦不过曰仁
而已尽仁之道非圣不能故曰必也圣乎推己之恕
以及人乃为仁之方




论语精义卷三下 第 60b 页 WYG0198-0154b.png



















  论语精义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