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a 页 WYG0198-0101a.png

论语精义卷三上
宋 朱子 撰
公冶长第五
谢曰此一篇大概多语当时之善士及尚论古之人
然为君子者当求诸己而已何汲汲于斯乎盖知不
足以知人言不足以命物则在我者可知矣是故识
此者为识道语此者为语道则于师弟子之间其可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b 页 WYG0198-0101b.png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
之子妻之
或问孔子以公冶长不及南容故以兄之子妻南容
而以己之子妻公冶长何也伊川曰此亦是以己之
私心看圣人也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
公何更避嫌凡嫁女必量其材而求配或兄之子不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a 页 WYG0198-0102a.png

之理自如此何更避嫌也若孔子事或是年相若或
时前后皆不可知也以孔子为避嫌则大不是如避
嫌事贤者且不为况圣人乎
横渠曰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纵或不幸不免困
辱必非其罪虽不若南容之慎知其不为非义也
范曰公冶长絷于缧绁时人或疑之孔子欲妻以子
故辨其非罪圣人之言无所苟也有罪无罪在我而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b 页 WYG0198-0102b.png

是有罪而得轩冕者亦可以为荣矣
谢曰以智帅人之谓夫公冶长南容智矣圣人非私
其子以为可托也特以其人之行可以行道于家人
矣然则公冶长在缧绁之中而可谓之智乎非其罪
而陷于刑戮虽圣人有所不免至于不为桎梏而死
可以知长之贤矣南容其言足以兴所以不废其默
足以容故免于刑戮与知不如葵者异矣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a 页 WYG0198-0102c.png

室家皆可妻也公冶长之贤宜贬于南容矣而以其
子妻之南容以其兄之子妻之盖或以其齿或以其
时先后适当其可而已世儒谓有处人处己之异非
知圣人者也夫兄弟之子犹子也处之有异焉君子
不为也况于圣人乎 又曰孔子以其子妻公冶长
以其兄之子妻南容王元泽曰君子之处其子与处
其兄之子固不同也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何择乎诚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b 页 WYG0198-0102d.png

女之少长美恶必求其对所妻先后未必同时安在
其厚于兄而薄于己耶记此者特言如是二人可托
以女子之终身且圣人为子择配不求其他故可法
也
尹曰虽缧绁而非其罪邦无道免于刑戮皆能不陷
于不义非慎行者不能也圣人至公而已于是各有
所当视其子及兄之子何所容心哉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a 页 WYG0198-0103a.png

伊川解曰斯助语诗云恩斯勤斯
范曰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十室且不
无人况于鲁国乎夫子贤子贱而知一国之有人使
鲁无君子则子贱何所取而学之然则鲁非无君子
也盖有之而不用也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小人道长
则君子道消世岂尝无人乎乱则隐否则消也
谢曰语君子之名虽不一然论其大体皆具体而小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b 页 WYG0198-0103b.png

见闻熏陶渐积之使然也又岂天之降才独多于此
地耶故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以言其多助也当
是时使天下皆如鲁虽王者不作文武之道其坠乎
此夫子之力也使其得邦家者其作人才当如何哉
杨曰君子取诸人以为善鲁多君子故子贱有取而
成德也
侯曰子贱之为君子也鲁人未尝知之故孔子曰鲁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5a 页 WYG0198-0103c.png

尹曰因子贱之贤知鲁国之多君子若鲁无君子则
子贱何所取法能若是耶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伊川解曰器者尚饰之物子贡文胜故云器也复问
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贵器饰之胜者字皆从玉见
其饰之美 又语录曰子贡问赐也何如自矜其长
而孔子以瑚琏之器答之者瑚琏可施于宗庙如子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5b 页 WYG0198-0103d.png

之器如宗庙之中可观之贵器故曰瑚琏也
范曰子贡自贤其才不能知己之所至故问曰赐也
何如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通乎变者也子贡小之
又问瑚琏则贵矣未若君子之不器也
谢曰器者成材之谓学者充实时也使其能辉光何
害其为不器何害其为形而上者子贡圣门之达者
于道体无不窥见设未能从容而安之亦可不谓之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6a 页 WYG0198-0104a.png

国器未可执方论也
杨曰子谓子贱君子哉故子贡问赐也何如曰汝器
也则与君子之不器异矣盖抑其方人也然瑚琏者
宗庙之器也其器足为宗庙之用则进乎君子不远
矣圣人抑扬其词如此所以长善而救其失也
尹曰器有用者也瑚琏宗庙之器子贡虽未至于不
器然其器之贵者与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6b 页 WYG0198-0104b.png

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伊川解曰佞辩才也人有则多入于不善故夫子言
焉用佞 又语录曰苟仁矣则口无择言言满天下
无口过佞何害哉若不知其仁焉用佞也
范曰佞口才也时人以为贤故谓雍也仁而不佞夫
子亦惟好仁而恶佞佞者不必能行也仁者不必能
言也故佞则不仁仁则不佞多言而尚口者取憎之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7a 页 WYG0198-0104c.png

吕曰口给无其实而取足于口也仁而不佞则可不
仁而佞不若仁而不佞
谢曰夫子尝谓仲弓可使南面想见其为人宜简重
矣简重则多默故或人以为仁而不佞疑其不足也
然不知默而识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则焉用佞
杨曰不有祝鮀之佞难免于世则世方以佞为悦矣
故或人以雍也仁而不佞为问然佞足以悦流俗而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7b 页 WYG0198-0104d.png

尹曰佞口才也雍也仁矣或疑其不佞故问焉子谓
既仁矣恶所用佞因言佞者禦人以口给屡为人所
憎仁者安所用之乎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明道曰即目所学便持吾斯之未能信道著信便是
止也 又曰子说者漆雕开己见大意故说 又曰
未能自信不可以治人孔子所以说漆雕开之对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8a 页 WYG0198-0105a.png

信皆是古人此理已明故也
伊川解曰子使漆雕开仕使求禄也对以己学且未
能信信谓自得故夫子说其笃志 又语录曰或问
漆雕开未可仕而孔子使之仕何也以其言观之其
仕有馀矣兼孔子道可以仕必有实也如子路志为
千乘之国孔子止曰可使治其赋冉有志欲为邦孔
子止曰可使为宰由求之徒岂止如此孔子如此言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8b 页 WYG0198-0105b.png

范曰漆雕开学可以仕故夫子使之仕而开自以道
未能信则其于学也有进而无止于仕也有难而无
易求诸内而不愿乎其外此夫子所以说之也
谢曰漆雕开之学他无可考然圣人许其可以仕必
其材之已成者也材或出于天资圣人不敢以未信
疑也至于心术之微则一毫不自得不害其为未信
此圣人之所不能知而漆雕开其自知之矣其曰此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9a 页 WYG0198-0105c.png

安于小成则它日所就虽圣人其可量乎不得不说也
杨曰漆雕开未能信而不自欺盖进乎信矣亦可以
仕也故孔子使之仕然彼方自谓未能则其充之必
有未至者学之为己如是其孰能禦之子之所以说
也
尹曰以己学且未能信奚可以仕夫子说其笃志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9b 页 WYG0198-0105d.png

伊川解曰浮海居夷讥天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
故谓其能从已子路以为实欲浮海也故喜夫子与
己夫子喜其勇而谓其不能度量事理取材裁度也
材裁通用 又语录曰材与裁同言由但好勇过孔
子而不能裁度适于义也 又曰孔子欲乘桴浮海
居九夷皆以天下无一贤君道不行故言及此尔子
路不知便谓圣人行矣故曰无所取裁言其不能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0a 页 WYG0198-0106a.png

范曰道无乎不在无往而不可也故曰虽蛮貊之邦
行矣又曰欲居九夷然而孔子未必行未必居焉
有可行可居之理则必明之公山弗扰佛肸之召欲
往而卒不往者明其可往而已仲由好勇故可以受
此言他人则不能不惑无勇必多疑故也由知夫子
之可从知海之可往而不知不必往焉此知进而不
知退能勇而不能怯也故勇则诚过于夫子而无所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0b 页 WYG0198-0106b.png

教而不去也
吕曰浮海居夷叹道不行而有是言然卒不行者不
忍绝中国也道不行而去子路之所知不忍绝中国
子路之所不知孔子以子路勇于进退故许同其行
然子路往而不返不及知变故不许其喜无所取材
者不适用也
谢曰子路在圣门最为可与共患难者故孔子称之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1a 页 WYG0198-0106c.png

圣人岂终乘桴浮于海者子路不知其意直以为然
此其好勇宁不过也
杨曰乘桴浮于海非果者不能从子路闻之喜与率
尔而对一也故退之夫圣人之勇不可过过则无所
取裁矣
尹曰浮海居夷讥天下无贤君以行其道子路勇于
从命无所裁度也臣闻师程颐曰古者材与裁通用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1b 页 WYG0198-0106d.png

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
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
仁也
范曰三子学于孔子而其材止于如此是习衰世仕
于诸侯大夫之事而不能有以自乐者也故不知其
仁夫仁唯克己复礼无欲者能之苟有愿乎其外则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2a 页 WYG0198-0107a.png

谢曰仁之为道自其一体论之三子不容无也由全
体观之三子不能当也夫子既称其材而又曰不知
其仁非以三子为不仁特于此未可以观仁也使孟
武伯能如子贡问管仲伯诸侯之事则于仁不仁可
易以断矣然千乘之国百乘之家可使治赋与为宰
与束带立于朝与宾客言非仁者不能也然而不以
仁许之者圣人之语道非若诸子之漫无统约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2b 页 WYG0198-0107b.png

子而不仁者有矣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由求赤之贤
虽曰未仁未害为君子故对孟武伯之问曰不知而
己不正言其不仁也正言其不仁是则小人而已矣
然观三子自言其志其力分亦止于是故夫子所以
处之者如此
侯曰武伯问三子之仁而孔子答以治赋与为宰固
非仁者不能然而束带立于朝与宾客言若能观其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3a 页 WYG0198-0107c.png

以孟武伯问子路仁乎若夫子答以仁则不唯使武
伯不识仁又以子路尽仁而仁止于是也使武伯知
仁者通上下而言则知三子之仁而可以知为仁之
方也已
尹曰三子之才则可知也必也尽仁之道斯可谓之
仁是以对曰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3b 页 WYG0198-0107d.png

如也
伊川解曰子贡喜方人故问其与回孰愈子贡既能
自谓何敢望回故云吾与女弗如也所以勉其进也
又语录曰子贡常方人故孔子答以不暇而又问
与回也孰愈所以抑其方人也 又曰闻一知十闻
一知二举多少而言也曰吾与女弗如也使子贡喻
其言知其勉己不喻亦可使慕之皆有教也 或问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4a 页 WYG0198-0108a.png

用处不同孔子以为吾与女弗如也勉进学者之言
使子贡喻圣人之言则知勉进已也不喻其言则以
为虽圣人尚不可及不能勉进则谬矣 又曰颜子
亦只能闻一知十若到后来达理了虽亿万亦可通
又曰子贡之知亚于颜子知至而未至之也
范曰夫子之教人亦多术矣使子贡知已之不如颜
子是亦教诲之也夫颜子闻一以知十子贡之知足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4b 页 WYG0198-0108b.png

而唯恐不及是以几于圣人自子贡以下则画焉故
其才有限也
吕曰知类通达至极其数者颜子也凡物有对举其
偏而知其对者子贡也
谢曰闻一以知十知明而好笃者能之此颜子之才
也非语其造道成德之谓在夫子之门惟赐于此为
近然如柴之愚参之鲁盖不害于入德如赐之达未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5a 页 WYG0198-0108c.png

其间也然则圣人于此以谓不如回何疑之有若以
此较有馀不足则误矣
杨曰回赐之贤孰愈孔子宜知之审矣反以问子贡
盖子贡之达其徒鲜俪而好方人故以颜子为问盖
将以抑之使望洋向若而知自励也至其自谓不敢
望回则曰吾与女弗如也以悦之皆圣人抑扬其词
而磨切之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5b 页 WYG0198-0108d.png

愈既曰何敢望回而云吾与女弗如者岂圣人真所
不及哉所以勉子贡进学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
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
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伊川解曰人既耽惑难以语学矣因责其不践平日
之言 又语录曰宰予昼寝孔子以其质恶因是而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6a 页 WYG0198-0109a.png

缘被杀若为齐君而死是乃忠义孔子何羞之有及
观左氏乃阚止为陈常所杀亦字子我谬误如此
又曰彊者易抑子路是也弱者难彊宰我是也
范曰君子之于学惟日孳孳毙而后已惟恐其不及
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夫子深责之朽木粪墙
言其质不美不足以有成也宰予以言见取于圣人
自其昼寝而夫子始不信其言以其华而无实不足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6b 页 WYG0198-0109b.png

宰我以诲也
谢曰刚为近仁养心莫善于寡欲予也圣门之高弟
则聪明过人者语其淫溺盖以志昏而气丧尚可与
入道乎与成汤不迩声色异矣圣人始信之终疑之
盖圣人之道虽得于生知至材全而知益明犹有待
于更事之多也而况于学者
杨曰朽木粪墙谓无质也学者非自彊不息不足与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7a 页 WYG0198-0109c.png

真不足诛邪是亦不屑之教诲也于予与何诛是乃
深诛之也 又曰有言不必有德则听言而信行容
有未尽者然必待于予而后改是盖圣人于人之情
伪有因是而后见者岂特是而已哉其应之也能不
惮改而已
尹曰宰予以言语称于圣门孟子亦曰善言德行于
其对哀公问社及问三年之丧复于此皆深责之盖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7b 页 WYG0198-0109d.png

以朽木粪墙譬其质恶难以语学也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伊川解曰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也 又语
录曰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
而弗知则至于灭天理而不反故目欲色耳欲声以
至鼻之于香口之于味四肢之于安佚皆然此皆有
以使之也然则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学者莫贵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8a 页 WYG0198-0110a.png

欲则不刚至大至刚之气在养之可以至焉
范曰刚者天德惟无欲乃能之神龙惟有欲是以人
得求其欲而制之亦得而食之圣人无欲故天下万
物不能易也无欲则能无心无心则能至公至公然
后刚孟子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亦
以欲之害气也
谢曰刚与欲正相反也能胜物之谓刚故常伸于万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8b 页 WYG0198-0110b.png

志者少无志者多不屈于名势则屈于货色不屈于
威武则屈于物我要之有意则有欲有欲则不刚宜
乎夫子之未见也枨也其所欲不可知其为人得非
倖倖自好者乎故或以刚疑之然不知兹所以为欲乎
杨曰有欲必有徇于物焉得刚
尹曰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9a 页 WYG0198-0110c.png

伊川解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仁
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或能勉之仁
则非子贡所及 又语录曰中庸所谓施诸己而不
愿亦勿施于人正解此两句然此两句甚难行故子
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又曰不欲人之加诸我者施
诸己而不愿者也无加诸人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者也此无伐善无施劳者能之故非子贡所及 又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19b 页 WYG0198-0110d.png

于仁矣故曰非尔所及然未至于仁也以其有欲字
耳
范曰君子修其在己者其在人者不能必也己欲无
加于人易使人无加于己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
无加于人者矣而欲人之无加于我虽圣人不能也
颜子之行犯而不校则已矣岂能使人无犯乎故非
子贡所及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0a 页 WYG0198-0111a.png

杨曰惟仁者能之非子贡所及也
尹曰无加诸人在己欲人不加诸我在人在己可必
也在人不可必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明道曰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盖于是始有所得而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0b 页 WYG0198-0111b.png

闻亦可谓之钝矣观其孔子没筑室于场六年然后
归则子贡之志亦可见矣他人如子贡之才六年中
待作多少事岂肯如此
伊川解曰此子贡闻夫子至论而叹美之言也 又
语录曰性与天道非自得之则不知故曰不可得而
闻 又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要在默而识之也
又曰性与天道子贡初未达此后能达之故发此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1a 页 WYG0198-0111c.png

又曰唯子贡亲达是理故能为此叹美之辞言众
人不得闻
横渠曰子贡谓夫子所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既
云夫子之言则是固常语之矣圣门学者以仁为己
任不以苟知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是说
范曰孔子称尧曰焕乎其有文章文章者德之见乎
外者也子贡之智足以知圣人故其文章可得而闻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1b 页 WYG0198-0111d.png

与天道则未尝以语子贡自子贡以上则庶乎可得
而闻也然知其不可得闻是其智足以及之而仁未
足以与此也
吕曰吾无隐乎尔与人为善也学不躐等非隐也未
可也竭两端于鄙夫非躐等也言近而指远也以微
罪去非隐情也众人自有所不识性与天道非不言
也弟子亦自有所不闻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2a 页 WYG0198-0112a.png

与天道异乎人之言性与天道子贡之听言异乎人
之听言也他人闻夫子之文章止于文章而已子贡
闻夫子之文章于其间知所谓性与天道性与天道
夫子虽欲言之又安得而言之所以不可得而闻也
性与天道使子贡智不足以知之则安能语此则夫
子可不谓善言乎子贡可不谓善听乎后世诸子言
性与天道多矣其言纷纷使人弥不识者亦异乎夫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2b 页 WYG0198-0112b.png

也亦异乎子贡之闻矣
游曰孟子曰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至圣之于天
道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论性之妙而与于天
道虽圣人有所不能知焉况子贡乎闻即是知不得
而闻者可以与知之谓也不可得而闻者亦有所不
能知之谓也
杨曰夫子之文章与言性与天道无二致焉学者非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3a 页 WYG0198-0112c.png

将进乎此矣 又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命
道三者一体而异名初无二致也故在天曰命在人
曰性率性而行曰道特所从言之异耳所谓天道者
率性是也岂远乎哉夫子之文章乃所以言性与天
道非有二也闻者自异耳子贡至是始与知焉则将
进乎此矣
尹曰子贡于此始有所得知性与天道非如文章可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3b 页 WYG0198-0112d.png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伊川解曰子路果于行者故有闻而未能行唯恐复
有所闻也 又语录曰人之所可畏者便做要在烛理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闻见如登九层之台
范曰子路闻善勇于必行门人自以为弗及也故著
之若子路可谓能用其勇矣
谢曰未能行而恐有闻盖以闻为馀事矣夫勇于有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4a 页 WYG0198-0113a.png

知也盖唯力行然后可以知道譬如目之于色必待
见而后知口之于味必待食而后知未之能行而曰
吾知之矣此闻也非知也
杨曰尊其所闻耻躬之不逮也非勇于为善其孰能
之
尹曰子路勇于行者故有闻而未能行唯恐复有闻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4b 页 WYG0198-0113b.png

范曰敏则有功而能好学则有进而无已不耻下问
者取于人以为善也虽舜亦由此以为大夫所谓文
也者必内有其质外有其行而后可以名之也
吕曰物相杂故曰文凡事之交错不守一偏乃所以
成文敏者多不好学居上者多耻下问今孔文子不
守一偏而交错乃谓之文
谢曰谥法固非一端知孔文子之得名岂非勤学好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5a 页 WYG0198-0113c.png

杨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故亦可谓之文与文王之
所以为文则异矣
侯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矣
尹曰勤学好问为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
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横渠曰使民义不害不能教爱犹众人之母不害使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5b 页 WYG0198-0113d.png

范曰夫子称人之美取其可以为后世法也恭则不
侮敬所以陈善闭邪也惠则足以使人而又使之以
义民其有不从者乎子产有此四者合于君子之道
为政则未也
谢曰子产古之成人也其端己接物故有本末行已
恭事上敬养民惠使民义难以一事语之要之至理
当如此以文王之至圣不过于不敢侮鳏寡有事君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6a 页 WYG0198-0114a.png

子矣
杨曰以惠养民而使之以义虽不知为政不害其为
君子之道也
尹曰四者人有一焉得以为君子子产兼之故曰有
君子之道四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伊川解曰人之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与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6b 页 WYG0198-0114b.png

范曰久而能敬所以有常而不厌也上交不謟下交
不渎君臣之相与亦当如是有謟有渎则非敬也若
平仲足以为法矣
谢曰晏平仲当周衰时亦可谓贤大夫其善固多矣
圣人于此特论其与人交一节而已所谓久而敬之
必德盛而有常者能之盖非有意于久交也而德盛
有常者自不狎侮矣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7a 页 WYG0198-0114c.png

也故以久而敬之为善
尹曰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也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伊川解曰世谓臧文仲知僭上失礼安得为知 又
语录曰蔡与采同大夫有采地而为山节藻棁之事
不知也山节藻棁诸侯之事也
横渠曰山节藻棁为藏龟之室祀爰居之义同归于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7b 页 WYG0198-0114d.png

范曰子曰智者不惑以其明于是非而取舍无疑也
蔡非其所居山节藻棁非其所宜胡为不明于是而
处于非不可以言知矣夫僭礼者非不知侈之为恶
俭之为美也不能以义制欲而犯义以从欲焉故私
心胜而明有所蔽也
谢曰臧文仲当时必以智称然不知为僭上害礼之
事于我何益焉盖夫子开当时之惑以为智者不如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8a 页 WYG0198-0115a.png

杨曰以山节藻棁居蔡是犹以己养养鸟也焉得知
尹曰罪莫大于僭智者为之乎左传称仲尼谓臧文
仲不智者三有曰作虚器是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巳之无愠
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
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
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8b 页 WYG0198-0115b.png

曰未知焉得仁
伊川解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巳之无
愠色其然岂其然乎人不能见其色则可矣谓其无
喜愠则非也苟无喜愠何以知其未仁也夫子独称
其旧政告新为忠斯可见矣或问令尹子文之忠
陈文子之清使圣人为之是仁否先生曰不然圣人
为之亦只是清忠也 或问令尹子文忠矣孔子不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9a 页 WYG0198-0115c.png

见得时便是仁也
范曰令尹子文之忠陈文子之清皆未足为仁仁者
必有及于天下非自足于一己而已也若比干之忠
伯夷之清乃可谓之仁矣
吕曰子文至于三仕三巳不知进退之义者也陈文
子至于崔子弑齐君而后去是不知去就之义者也
不知进退去就之义不免于有怀行至于有怀虽曰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29b 页 WYG0198-0115d.png

谢曰文武之泽入人也深养人也久故小子有造人
有士君子之行则其遗风未熄之时盖有不待学问
而入德者矣况于令尹子文陈文子一时之善士也
三仕无喜色三巳无愠色旧政告新令尹与弃马十
乘违而之他邦其立心高矣故子张以仁疑之然容
有质厚者亦能之是以夫子于仁不仁未可断也其
曰未知焉得仁非以二子为不仁特恐子张识清忠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0a 页 WYG0198-0116a.png

有
杨曰三仕三巳而无喜愠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
尹是事君人不为容悦而私于己者也故可以为忠
矣不立于恶人之朝弃十乘而违之可以为清矣忠
清疑若可以为仁故子张以是为问然仁若比干伯
夷可也降是宁足与此乎盖仁不可以迹论之故也
侯曰子张问令尹子文陈文子仁矣乎孔子对以清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0b 页 WYG0198-0116b.png

于礼得于智者也其色有歉于心则不可谓之仁矣
以全体言之唯践形者可以谓之仁其馀或以一事
而名仁者亦有之或言仁之功或言近乎仁或为仁
之方或为仁之术皆非所谓尽仁者也令尹子文相
其僭号之君而不知正其名陈文子有马十乘亦齐
之富大夫也崔子弑齐君而不能上告天子下请方
伯而讨其贼令尹徒以区区之忠而告其新文子以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1a 页 WYG0198-0116c.png

使圣人为之只可谓之清与忠而已故夫子皆曰未
知焉得仁谓未知仁道也无喜愠之色与弃马而逃
皆末事也何足为仁之道哉
尹曰观二子之事谓之忠清则可矣仁则未知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伊川解曰使晋时也其再虑当矣至于求遭丧之礼
则过矣 又语录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1b 页 WYG0198-0116d.png

则私意起矣
范曰思所以求通也多则惑故再思可矣不必于至
三中庸曰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圣人有不思而
得者有深思而得之者不执一也若周公仰而思之
夜以继日则不止于三也季文子事事必三思而后
行故孔子以为过矣
谢曰天下之事有是非利害君子不能无择也是以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2a 页 WYG0198-0117a.png

徐思之有可为则行此之谓再思再思之外犹有思
焉恐不免于妄也必无中伦之理有人闻季子之风
能不悦乎夫子所以解其惑而曰再斯可矣
杨曰事有可不可两者而已故思止于再可也三则
惑矣
尹曰思至于再可也至于三则惑若文子使晋而求
遭丧之礼以行思之过者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2b 页 WYG0198-0117b.png

愚不可及也
伊川曰邦无道则能沉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
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范曰治则见乱则隐出处之迹也知与愚本于其心
而有道则明之无道则晦之道隐乎心而迹著乎外
以见于乱邦之害此所以为不可及也
吕曰以圣人之行为不可及则过于知过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3a 页 WYG0198-0117c.png

而不愚以陨身失族者不绝于春秋之时优游卒岁
惟叔向而已至于此然后知武子之愚不可及也原
其初心岂欲先公后私欤盖才有所长知有所短也
如武子者庄子所谓才全而德不形者乎观其无道
而愚则有道而知亦不得已矣
杨曰有知愚之名则非行其所无事者言不可及则
过中道矣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3b 页 WYG0198-0117d.png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
所以裁之
伊川解曰夫子之删诗书使群弟子编缉之也 又
语录曰此言弟子狂简志大而行不掩故率然能成
章不知所以裁之是时孔子将反鲁之时也仲尼删
诗书作春秋定礼乐已前简策甚多如诗书皆千馀
篇岂是仲尼一人独力能为之盖当时皆付诸弟子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4a 页 WYG0198-0118a.png

章但未知所以裁择故仲尼在陈思归鲁而裁正成
书也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范曰狂者进取简则未能居敬也若琴张曾晰牧皮
者是狂而已不知所以裁之则不得其中传之于书
或误天下后世此夫子所以欲归也
吕曰狂简当为狂狷狂者进取进取则过狷者有所
不为不为则不及自非圣人立言举不能悉合乎中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4b 页 WYG0198-0118b.png

尚矣其不中者尚在裁以就中尔道之不行也既不
得中行而取狂狷又不得其行而卒归乎立言则圣
人之不遇可知矣
谢曰夫子尝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则其传
于门人非夫子初心也当是时虽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所乐不存焉而况狂狷乎及其凤鸟不至知其
卒不用也不复梦见周公也将以其道传之门人岂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5a 页 WYG0198-0118c.png

虽不得中行犹欲成就之而况英才乎此孟子所谓
狂者又不可得又思其次也
杨曰道不行则私淑诸人而已
尹曰孔子在陈不得中道而与之故思其次也狂简
小子于诗书礼乐能成文章而不能裁者也是以自
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5b 页 WYG0198-0118d.png

故怨希不然则不可以处世矣 又语录曰伯夷之
清若推其所为须不容于世必负石赴河乃已然却
为它不念旧恶气象甚宏 又曰不念旧恶此清者
之量 或问伯夷叔齐叩马而諌武王义不食周粟
有之乎曰叩马则不可知非武王诚有之也孟子曰
伯夷隘只此便见隘处君臣尊卑天下之常理也伯
夷知常礼而不知圣人之变故隘不食周粟只是不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6a 页 WYG0198-0119a.png

武王伐商即位已十一年矣安得父死不葬之语韩
退之颂伯夷甚好然只说得伯夷介处要知伯夷之
心须是圣人语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说得伯夷心也
或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如何曰观其清处其冠
不正便望望去之则可谓隘矣疑若有恶矣然却能
不念旧恶故孔子特发明其情武王伐纣伯夷叔齐
知君臣之分不知武王顺天命诛独夫石曼卿有诗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6b 页 WYG0198-0119b.png

理首阳乃在河中府虞乡
范曰伯夷叔齐之美多矣夫子称此者为其乐天顺
理可以为法也夫与人有恶而不忘则志未平也平
之在己己不念则人亦不怨矣是以怨之者希也
吕曰夷齐圣之清者清则能远乎怨不念旧恶乃远
怨之义
谢曰君子于所亲当怨也然犹不宿怨焉而况于疏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7a 页 WYG0198-0119c.png

逆曰此亦妄人也已矣盖于攻人之恶有所不暇而
况于念旧恶乎能不念旧恶则怨何自而生
杨曰公天下之善恶而不为私焉则好恶不在我矣
何念旧恶之有若夷齐盖亦所过者化也
尹曰伯夷叔齐之节可谓高峻观其清而至于衣冠
不正则望望然去之则隘矣宜若无所容者惟其不
念旧恶其中宏裕怨是用希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7b 页 WYG0198-0119d.png

伊川解曰君子敬以直内所枉虽小而害则大
范曰是曰是非曰非有谓有无谓无曰直微生以直
闻而夫子因乞醯知其不直夫害其所以养心者岂
在大哉圣人于人观其取予一介而千驷之马万钟
之禄从可知也故以微事断之所以教人不可不慎
也
谢曰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不害其与人交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8a 页 WYG0198-0120a.png

心恐不如是也答问之间亲见其事故语止于如此
而意已传矣今未可以乞醯认为不直也
杨曰循理而行无矫揉之私则直矣
尹曰君子敬以直内若微生高其枉虽小害直为大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
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伊川解曰足恭过恭也左丘明古之闻人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8b 页 WYG0198-0120b.png

内为诈也言已与丘明同所以显丘明而率其不能
者也夫惟外不为謟内不为诈则不愧于天不怍于
人矣
吕曰二耻者诚心之所不至世不以为耻惟左丘明
者与圣人同心此孔子所以取之巧言令色足恭谓
外事于言色猊者也
谢曰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推其类其可耻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9a 页 WYG0198-0120c.png

夫子何足言欲使学者知立心以直而已
杨曰耻是四者于孔子为不足道而曰丘亦耻之者
盖示人以行使学者知是四者之不可为又以进丘
明之善也
尹曰足恭过恭也巧言令色外謟者也匿怨而反其
人内诈者也左丘明古之闻人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39b 页 WYG0198-0120d.png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伊川解曰颜渊季路与夫子之言志夫子安仁也颜
渊不违仁也季路求仁也 又语录曰凡看论语非
只是要理会语言要识得圣贤气象如夫子曰盍各
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
信之少者怀之观此数句便见得圣贤气象大段不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0a 页 WYG0198-0121a.png

会得圣贤气象 又曰愿无伐善则不私矣无施劳
则仁矣颜子之志亦可谓大而无以加矣然以孔子
之言观之则颜子之言出于有心也至于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犹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已
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今夫羁靮以御马而不以
制牛人皆知羁靮之作在乎人而不知羁靮之生由
于马圣人之化亦犹是也 又曰颜子所言不及孔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0b 页 WYG0198-0121b.png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天理上事 又曰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乃天地之道也(一作老者则安之朋
友则与他信少者则当怀之乃天道也) 又曰子路颜渊孔子皆一意
但有小大之差皆与物共者也颜子不自私已故无
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若圣人则如天地 或问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如何曰此数句最好
观子路颜渊之言后观圣人之言分明是天地气象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1a 页 WYG0198-0121c.png

著心拣择善恶一切涵养覆载但处之有道尔若善
者亲之不善者远之则物不与者多矣安得为天地
故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又曰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此勇于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盖亚于浴
沂者也颜渊愿无伐善无施劳此仁矣然尚未免于
有为盖滞迹于此不得不尔也子曰老者安之朋友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1b 页 WYG0198-0121d.png

有志之事
横渠曰仲由乐善故车马衣裘喜与贤者共敝颜子
乐道故愿无伐善施劳圣人乐天故分内外而成其
仁
范曰子路所愿志末也颜子则几矣无伐善无施劳
仁者之事也虽欲无之而有我存焉若夫子之言则
天地之功也老者当安之朋友当信之少者当怀之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2a 页 WYG0198-0122a.png

天下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而已程子曰羁靮以御
马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生乎人而不知羁靮之
生乎马圣人之教亦若是而已
吕曰子路喜功与人共利颜子为已不倍于人孔子
体天不言而信
谢曰门弟子所存夫子盖得于眉睫之间不待问而
可知今于由与回而问之非问之也盖教之也欲省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2b 页 WYG0198-0122b.png

亦不害其未化故在学者则为切论至道则为病由
与回中人以上者也夫子姑使之笃志乎不可也使
之捐志乎不可也其曰盍各言尔志则二人者于此
可以省发矣又安知两人者不由是大有以启迪其
心与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此笃志
者也愿无伐善无施劳笃志不足以言之也老者安
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非志也聊以答季路之问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3a 页 WYG0198-0122c.png

敝之而无憾之语能无自小乎使颜子闻此言也则
愿无伐善无施劳之语能无乐其庶几乎 又曰子
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无憾亦是要做
好事底心颜子早是参彼己孔子便不然老者合当
养的便安之少者不能立者便怀之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自然合做的道理便是天之所为更不作用
游曰孔子之道修于家行于乡施于国达于天下亦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3b 页 WYG0198-0122d.png

下之为子者皆致其孝然后老者莫不安之矣使天
下之为父者皆致其慈然后少者莫不怀之矣使天
下之为朋友者皆先施之然后朋友莫不信之矣此
所以为孔子之志其辞虽若自抑而非盛德之善治
于人心者亦不足以与此
杨曰季路之志推之及于朋友而已颜渊愿无伐善
无施劳则裕乎此矣皆志于仁者之事也善推其所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4a 页 WYG0198-0123a.png

矣无事乎推也
尹曰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季路求仁臣闻师程颐
曰欲见圣贤气象当于此致意焉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伊川解曰夫人能自知其过者鲜矣然知过非难也
能自讼之为难自讼不置能无改乎
范曰见其过而内自讼则庶乎可以寡过矣非好学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4b 页 WYG0198-0123b.png

能补过者也
谢曰推恶恶之心以自攻其恶则过不可胜改也其
惟能推好已之心好人者能之乎
杨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则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鲜矣
已矣乎者盖甚言其未见也
尹曰知过非难自讼为难苟自讼不置能无改乎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5a 页 WYG0198-0123c.png

之好学耳所以勉人学也
范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者不诬人也不如丘之好
学者不自诬也忠信则己与人同所以与人异者唯
好学也圣人必学先王之道然后能成故称己以勉
人苟能好学则亦己而已矣是以自名好学而不为
矜也
吕曰所贵乎士学而已矣学之功可使愚者明柔者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5b 页 WYG0198-0123d.png

不欺苟质厚者皆能之故十室之邑必有
谢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
皆所谓忠信也其敢厚诬十室乎然不明乎善不诚
其身矣欲诚其身者其惟好学乎
杨曰人之于圣人非天之降材尔殊也未有无其质
也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圣人好学
以成之耳盖夫子不以圣贤自居而勉人以学若此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6a 页 WYG0198-0124a.png

尹曰忠信质也人谁无质乎于学则不如己之好焉
所以勉人云尔
论语精义卷三上 第 46b 页 WYG0198-0124b.png

论语精义卷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