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精义卷一下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a 页 WYG0198-00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一下

  宋 朱子 撰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伊川解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横渠曰为政不以德人不附且劳

  范曰人君欲天下之归已则莫若务德而已为政以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b 页 WYG0198-0032d.png
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如北辰之居其
所而众星拱之是故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
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也

  吕曰为政以德自治之道傋则不求于民而民归之
故大人之政正己而已

  谢曰北辰天之机也以其居中故谓之北极以其所
建周于十二辰之舍故谓之北辰于此见无为而为
矣故为政以德者如之学以成已政以成物虽有内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a 页 WYG0198-0033a.png
外之殊及其时措之宜则一也以德为政者特推吾
所有与民由之而已故在我则不劳在人则易从苟
为不尔将弊弊然以物为事而后能使民从已者则
是居陋巷积仁义之君子一旦中天下而立未必能
为禹稷之事也亲其亲长其长未必能平天下也不
出家而成教于国此语未必信也

  杨曰政者正也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天下从之
故譬如北辰辰极星也居中故谓之极中而不迁故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b 页 WYG0198-0033b.png
谓之辰

  尹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无为而治人之归之如
众星之共北辰为政苟不以德则人不附且劳矣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伊川曰思无邪诚也 又曰蔽当也诗三百篇惟思
无邪一言以当之

  范曰诗之义主于正己而已故一言可以蔽之思无
邪是也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a 页 WYG0198-0033c.png
尽博矣经礼三百曲体三千亦可以一言蔽之曰毋
不敬又曰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谢曰诗者民之情性之正出于先王之泽先王之泽
既熄而诗遂亡其流出于楚汉犹有屈宋苏李魏晋
齐梁之间犹有鲍谢曹刘孰谓当春秋之时而遽亡
邪盖求其止乎礼义则无也止乎礼义非易其心而
后语者不能则思无邪可谓一言以蔽之矣君子之
于诗非徒诵其言亦将以考其情性非特以考其情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b 页 WYG0198-0033d.png
性又将以考先王之泽盖法度礼乐虽亡于此犹能
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故其为言率皆乐而不淫
忧而不困怨而不怒衰而不愁如绿衣伤已之诗也
其言不过曰我思古人俾无尤兮击鼓怨上之诗也
其言不过曰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至军旅数起大夫
久役止曰自贻伊阻役行无期度思其危难以风焉
不过曰苟无饥渴而已若夫言天下之事美圣德之
形容固不待言而可知也其与愁忧思虑之作孰能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a 页 WYG0198-0034a.png
优游不迫也孔子所以有取焉作诗者如此读诗者
可以邪心读之乎

  杨曰诗发于人情止乎礼义固惟思无邪一言足以
蔽之 或问苏子瞻曰有思皆邪也无思则土木也
思无邪者惟有思而无所思乎如何曰书曰思曰睿
睿作圣孔子曰君子有九思思可以作圣而君子于
貌言视听必有思焉而谓有思皆邪可乎系辞曰易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b 页 WYG0198-0034b.png
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自至神而下盖未能无
思也惟无思为足以感通天下之故而谓无思土木
可乎此非穷神知化未足与议也诗三百出于国史
固未能不思而得然而皆止于礼义也其所思无邪
而已

  尹曰诗三百篇虽美恶怨刺之不同其旨则可一言
以蔽之曰诗无邪而已夫子既删之止乎礼义动天
地感鬼神莫近于诗非正奚可哉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5a 页 WYG0198-0034c.png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伊川曰格至也至于善 又曰有耻且格此谓庶民
士则行已有耻不待上之命而然

  范曰政者法度之事也以法度率人而齐之以刑则
苟免而无耻无耻则无所不至犯上作乱者有之矣刑
政之不足恃也如此若夫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
义道之以礼乐示之以好恶皆道德齐礼之事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5b 页 WYG0198-0034d.png
吕曰知本末先后然后可以言治矣德礼者所以治
内刑政者所以治外治内者先格人之非心使之可
以为君子则政足以不烦刑足以不用也乃若一切
任治外之法则民将失其本心不知有德礼之美冒
犯不义无所不作虽有格者畏罪而已 又曰德礼
者先王之所以治内而刑政所以治外治内之教行
则人皆可以为君子虽有政刑非先务也治外之法
行则不知为善之美虽有本心无从发也故政刑之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6a 页 WYG0198-0035a.png
用能使懦者畏不能使强者革此之谓失其本心
谢曰道所以劝之齐所以率之政与德为先后刑与
礼为表里以欲善其心故有德礼欲以正其身故有
刑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虽刑措可也虽无德与礼
而刑政犹存焉故伤人伦之废至于并与刑政而亡
故哀刑政之苛人伦废则君子至于犯义刑政苛则
小人至于犯刑君子犯义是以无耻而苟免者多况
于小人乎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6b 页 WYG0198-0035b.png
  杨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知远罪而已故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
有耻且格夫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成矣先
王非不用刑政也书曰德为善政则以德为政也伯夷
降典折民为刑则以礼用刑也有德礼则刑政在其
中矣兹其所以不悖欤

  侯曰道治也以政治之以刑齐之霸者之事非有以
教之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教之也教之则民日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7a 页 WYG0198-0035c.png
迁善而化矣王者之政也故有耻且格

  尹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无教化矣民虽苟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教化存焉所以有耻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伊川解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言已亦由学而
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7b 页 WYG0198-0035d.png
所疑矣知天命穷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从心
则不勉而中矣 又语录曰孔子生而知之者也自
十五以往事皆学而知之者所以教人也三十有所
立四十能不惑五十知天命而未至命六十闻一知
百耳顺心通也凡人闻一言则滞于一言一事则滞
于一事不能贯通耳顺者闻言而喻无所不通七十
从心然后至于命 又曰孔子之学自十五至七十
进德直有许多节次者圣人未必然亦直且为学者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8a 页 WYG0198-0036a.png
立下一法盈科而后进不可差次须是成章乃达
又曰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明善之
彻矣圣人不言诚之一节者言不惑则自诚矣五十
而知天命思而知之也六十而耳顺耳者在人之最末
者也至耳而顺则是不思而得也然犹滞于迹焉至
于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则圣人之道终矣此教之
序也

  横渠曰三十器于礼非强立之谓也四十精义致用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8b 页 WYG0198-0036b.png
时措而不疑五十穷理尽性至天之命然不可自谓
之至故曰知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七十与天
同德不思不勉从容中道 又曰常人之学日益而
莫自知也仲尼行著习察异于它人故自十五至七
十化而知裁其进德之盛者欤 又曰穷理尽性然
后至于命尽人物之性然后耳顺与天地参无意我
固必然后范围天地之化从心而不踰矩老而安死
然后不梦周公 又曰从心莫如梦梦见周公志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9a 页 WYG0198-0036c.png
不梦欲不踰矩也不愿乎外也顺之至也老而安死
故曰吾衰也久矣

  范曰圣人生而知之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此所异于
人也自十五始志于学至七十而从心所欲此与人
同者也三十而立者既壮矣非礼无以立立于礼者
三十之事也四十而天下之理得矣不惑者孟子所
谓不动心者也五十而学易穷理尽性故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者耳之所听无非道也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9b 页 WYG0198-0036d.png
惟不踰距也是以能从之夫血气有衰而志气无衰
舜耄期倦于勤者其血气衰也志气塞于天地者也
无时而衰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养血气也君子困
以致命遂志而老则从心所欲皆所以一其德也舜
曰俾予从欲以治又曰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
力四方汝为此舜之所欲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孔子之所欲也及夫时不用道不行则定礼
乐修春秋此从心所欲之大者也盖自七十以下未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0a 页 WYG0198-0037a.png
与于此若其踰矩则何以为法乎

  吕曰信有诸已故志于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故立酬酢万变用无不利故不惑六十
心知之虚通贯乎全体至七十然后化

  谢曰此一节论道之精粗无二时熟与不熟有差别
耳虽始于学亦可以见圣人生而知之也生而知之
特圣人之不居也譬如饮食焉始则知其可嗜已而
加烹饪焉已而设匕箸焉已而可于口已而饱饫厌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0b 页 WYG0198-0037b.png
足己而知嗜好与滋味两相忘矣虽始终不同何尝
有二物哉志于学志于是也不踰矩不踰于是也亦
岂有二理哉于其间有所谓立则物莫能摇夺而正
固矣有所谓不惑则规尽物理而无疑矣有所谓知
天命则知理之所自来性之所自出与之无间矣有
所谓耳顺则内外两忘矣至于此则酬酢事物之变
虽欲加意焉不可得而益虽欲不加意焉不可得而
损心虽未尝放而非出于收心虽未尝思然亦未尝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1a 页 WYG0198-0037c.png
无思也未尝无思故有所欲未尝放故不踰矩圣人
于成童时己知有此理有志焉者知其学而后可以
安且乐也若见道不明决无志学之理未知以学为
事决无可立之理未能立决无不惑之理心且不尽
性且不知岂有知天命者乎不知天命则与道为二
决无耳顺之理然则不至于学者举废之矣或乃以
谓圣人从心之妙不学而能益见其狂且妄也今去
圣人既远所以知道入德为尤难盖非知高明之难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1b 页 WYG0198-0037d.png
而志乎学为难也今天下之士视圣人志学之事特以
为浅近又岂知何害其为生知乎何害其为安行乎
圣人之于生知岂物物而知之圣人之于安行岂物
物而安之有所未知亦当学而知之有所未安亦当
学而安知下学而上达正如是尔学者傥能离经辨
志亲师择友决知中道而不反决知不为外物摇夺
决知不为异端诱怵始可以当志学之名始可以知
圣人为童子时也是可不谓难矣乎未能如此虽曰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2a 页 WYG0198-0038a.png
志乎学吾必谓之未也

  杨曰学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自十五志学积至于
七十则终乎为圣人矣从心而所欲不踰矩则从容
中道无事乎操也杨子曰能常操而存者其惟圣人
乎非知圣人者也夫以孔子之圣其学不待十年而
一进而其言若此者所谓以身教也不以圣哲自居
庶乎学者知此则可勉而渐进也 又曰孔子固天
纵之将圣也其学宜不俟十年乃一进盖圣人以其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2b 页 WYG0198-0038b.png
身为天下法故言之序如此颜渊未至乎从心故未
达一间者也 又曰世之学者皆言穷达有命特信
之未笃某窃谓其知之未至也知之斯信之矣今告
人曰水火不可蹈人必信之以其知之也告人曰富
贵在天不可求人亦必曰然而未有信而不求者以
其知之不若蹈水火之著明也孟子曰莫之为而为者天
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又曰得之不得曰有命世之
后生晚学读孟子者皆知之矣孔子曰五十而知天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3a 页 WYG0198-0038c.png
命岂今之后学皆能知孔子必至五十而后知邪盖
孔子之所知殆不止此也

  尹曰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所疑也知命穷
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从心则不勉而中也孔
子生而知之者而言十五至于七十成德之序如此
其亦勉进学者不躐等之(阙)孟子曰盈科而后进不
成章不达亦此意也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3b 页 WYG0198-0038d.png
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

  范曰学记曰力不能问然后语之孔子告以无违而
孟懿子不能复问则将以不违君父之命为孝此不
可不告也故因樊迟御以告之孟氏鲁之世臣其事
君不以礼多矣其孝宜尽此三者而已故告之如此
吕曰孝者仁之出也不以仁之道事亲谓之孝可乎
孟懿子于鲁列于三家而与逐昭公其不仁甚矣亲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4a 页 WYG0198-0039a.png
之生也以卿之禄不足养而窃君之禄其没也以卿
之礼不足以奉丧祭而僣君之礼虽曰厚其亲而非
孝也故孔子因其问孝而对以无违夫能无违于礼
岂特孝而已哉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尹曰孟懿子问孝答以无违懿子不能复问故因樊
迟御而告之孟氏之于鲁事君不以礼者多矣则其
于事亲可知矣故戒之以礼苟能尽此三者以事其
亲足以为孝矣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4b 页 WYG0198-0039b.png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范曰孟武伯弱公室而强私家所以得免其身而保
其族者幸也故告之如此父母唯其疾之忧不忧其
为不义也不孝则灾及其亲子能不为父母之忧则
可谓孝矣

  尹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者疾病人所不免其遗父母
忧者不得已也如此(疑)非义而遗其父母之忧则不
孝之大者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5a 页 WYG0198-0039c.png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
养不敬何以别乎

  范曰此教弟子以孝也故其言明而切犬马皆能有
养于人若不敬无以异于犬马故养亲以敬为大孝
经曰居则致其敬则孝以敬为先也

  尹曰犬马能养而不能敬人之养亲苟不能敬无以
异乎犬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5b 页 WYG0198-0039d.png
曾是以为孝乎

  伊川曰对孟懿子告众人者也对孟武伯者以武伯
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
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人材高下与其所失而教之
也 又曰色难形下面有事服其劳而言服劳更浅
若谓谕父母于道能养志使父母说却与此辞不相
合然推其极时养志如曾子大舜可也曾元是曾子
之子尚未能况馀人乎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6a 页 WYG0198-0040a.png
  范曰色难者养亲之志为难也能养其志则能承其
色矣劳事则代长者酒食则先长者此所谓养口体
也不足以为孝

  吕曰色难养志者也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养口体者也 又曰色难先意承志之谓

  谢曰四人问孝不同圣人语之各异要之非不同也
盖亲天也不以事天之道事其亲者不足以为孝子
圣人之言天也一言不足以该遍天理不足以为圣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6b 页 WYG0198-0040b.png
言既谓之天理矣何浅深之有哉樊迟游夏虽不在
(疑)三桓子孙非志于圣学者然其言有及于孝亦
不可不谓之切问也圣人对之舍性与天道又乌得
而言哉何谓性与天道则爱敬是也生事之以礼舍
爱敬则不能也父母唯其疾之忧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爱也不如犬马皆能有养而不敬敬
也然则爱敬非生事之以礼乎生事之以礼圣贤语
之详矣今不复道死葬之以礼非谓棺椁衣衾之美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7a 页 WYG0198-0040c.png
也必诚信可矣祭之以礼非谓傋九州之美味也知
不以仁者之粟祀其亲必不享也则以仁者之粟祀
其亲岂非以礼乎何谓礼顺理之谓也顺理则无违
矣樊迟非茫然不知此有问于圣人者特欲质其目
而已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之爱其子无所不至惟
其爱之是以忧之也以苟訾取危是所忧也以苟笑
取辱是所忧也而况于好勇斗狠乎苟不念此则亲
之不忘我者有矣我之所以不忘亲者未之有也岂非不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7b 页 WYG0198-0040d.png
孝岂非不顺理不顺理岂非违也违则岂知生事之以礼
哉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此言爱而不敬也禽荒者爱犬乘肥者爱马
与好好色同亦爱之之至也故特以犬马语之爱其
亲而不敬犹不足以为孝信乎事亲之犹事天也色
难此非苟于从父之令悦其颜色而已至于有过则
下气怡色以谏之谏而不听则号泣以随之至于先
意承志喻父母于道皆恐伤其色有事弟子服其劳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8a 页 WYG0198-0041a.png
必欲躬致其劳也有酒食先生馔欲将彻必请所与


  杨曰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
财孟懿子盖得之而有财者故告之如此夫无财不可
以为悦则人子之于其亲生事葬祭盖有不得尽其
礼者然以其所以养养之至也虽啜菽饮水足以尽
欢矣以其所以葬葬之至也虽敛手足形为不薄矣
以其所以祭祭之至也虽涧溪沼沚之毛足以尽诚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8b 页 WYG0198-0041b.png
敬矣反是皆违也仲孙谥武非有柔嘉之德也故以
父母唯其疾之忧告之使无陵犯取祸以贻亲忧也
子游子夏皆在文学之科盖多文之士也至亲无文
故以敬养色难告之欲其知本之为贵也故孝子之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
必有婉容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所谓色难者如


  尹曰色难谓承顺颜色为难若曾子养志是也先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9a 页 WYG0198-0041c.png
父兄也服劳具食若曾元养口体是也曾是以为孝
乎言养口体未得为孝也故孟子曰事亲若曾子可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伊川曰回于孔子之道无所不悦故如愚退而省其
私所自得亦足以开发矣故曰不愚或问退而省
其私亦足以发如何曰孔子退省其中心亦足以开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19b 页 WYG0198-0041d.png
发也盖颜子见圣人之道无疑也如参乎吾道一以
贯之便理会得曰唯若其他门人便须辩问也 又
曰孔子门人少有会问者只有颜子能问又却终日
如愚

  范曰颜子之性几于圣人于夫子之言无所不悦默
识而心通不疑故不问不问故无辨终日不违如愚
而己及其退而与门人言则门人之于回不能如回
之于夫子也故有问而回之所应亦足以发此所以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0a 页 WYG0198-0042a.png
知其不愚于夫子则如愚于其私则不愚此颜子所
以为不可及也

  谢曰圣人之教虽多术然莫善于答问孟子尝曰而
况于亲炙之者乎盖言入心通最为亲且切也然苟
不至于不违之地则与亡则书无以异(疑)此颜子所
以独为好学所谓不违者盖声闻相通虽以耳听而
实以神受也颜子于圣学之外无一毫私意留于视
听言动之间拳拳焉孜孜焉其好笃其心虚想起观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0b 页 WYG0198-0042b.png
圣人之形容犹将有得况于闻圣人之言乎则其不
违也必矣所谓退而省其私然后知回也不愚圣人
之意盖不如此圣人于眉睫之间察颜子之形容己
知其不愚矣为此言者特以是證圣人察颜子之详
非真实之言也

  杨曰默而识之故如愚然孔子谓吾与回言终日则
非止一二也是书所载颜渊之言无几则孔子所与
回言群弟子有不得而闻者矣非圣人之教人凌节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1a 页 WYG0198-0042c.png
而施也盖如此

  侯曰颜子具体而微去圣人特未化耳故闻圣人之
言默识而心通无所不悦所以终日不违如愚颓然
其顺也夫子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圣人
固己知其不愚矣云尔者有以发门人之进也
尹曰回之学默识心通何事于问辨其于孔子之言
无所不悦故曰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明
其道所以为不愚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1b 页 WYG0198-0042d.png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明道曰所以所为也所由所从也所安所处也察其
所处则见其心之所存在已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
此察人如圣人也

  伊川曰以用也所为也由所从之道也所安志意之
所安所存也 又曰视其所以观人之大槩察其所
安心之所安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2a 页 WYG0198-0043a.png
  范曰视其所以者知其用心之邪正也观其所由者
考其所行之归趣也察其所安者究其所处之是非
也以此三者取人无所匿其情矣夫达视之谓观详
视之谓察夫在巳者未至则在人者亦难知君子知
已然后知人三者知人之常道也若夫大佞之似大
贤大奸之似大忠则虽帝尧亦以知之为难苟以为
难则易将至矣岂可不以尧难之为法乎

  吕曰所以今所自始所由昔所经由所安卒所归宿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2b 页 WYG0198-0043b.png
谢曰视其所以视其行事也观其所由观其动作也
察其所安察其情性也君子小人虽行事不同然岂
有无因而然者必有以也视其所以则可以观其识
君子小人动作虽不同然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
斯道也故道有君子小人其所由则一也于此则可
以见人之德君子而不仁者有矣然而所安者仁小
人何尝一日不在于善然而所安者利要其久则可
以知其所安矣于此可以察人之诚视其所以以视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3a 页 WYG0198-0043c.png
其变事也观其所由观其常事也察其所安要之以
久也所以在小人犹可以思虑为亦可以勉强至至
于所由则动作态度之间难乎勉强也至其所安则
颜色之间必有发见者尤所难勉强也曾子曰十目
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言必见于外也然非有德者
不能以此道观人故惟君子视小人如见其肺肝也
后世为九證十二流之别其源亦出于此然岂如圣
人为简且易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3b 页 WYG0198-0043d.png
  杨曰春秋传曰师能左右之曰以苟无济用之才则
不能以也人之所由有邪正所至有远近视其所以
则知其才观其所由则知其行察其所安则知其至
夫如是尚能廋乎哉

  尹曰视其所以者知其用心之邪正观其所由者考
其所由之向背察其所安者究其所处之是非则人
之情何所匿哉重言之者深明其不可匿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4a 页 WYG0198-0044a.png
  伊川解曰温故则不废知新则日益斯言可师也所
谓曰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也 又语录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只此一事可师矣如此等处学者
极要理会若只指认温故知新便可为人师则窄狭
却气象也

  横渠曰温故知新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绎旧业
而知新益思昔未至而今至之缘旧所闻见而察来
皆其义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4b 页 WYG0198-0044b.png
  范曰温故而知新者进德修业而不已也师者人之
所取以为益也未有不自益而能益人者也温故者
月无忘其所能知新者日知其所亡也扬雄曰其动也
日造其所无而好其所新若此则可以为师矣
吕曰师尚多闻故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谢曰新故之相因特事变之不同然自一德者观之
莫知其异也温故而知新犹言极高明而道中庸致
广大而尽精微则故与新非二致也在温故不害其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5a 页 WYG0198-0044c.png
为知新则知新非进取之谓在知新不害其为温故
则温故非不忘其初之谓能温故知新岂徇物践迹
者之所为乎故可以为师矣与记问之学岂可同日
而语哉

  杨曰温故则月无忘其所能知新则日知其所亡子
夏以为好学而夫子以为可以为师矣此书所谓惟
敩学半也

  尹曰温故则不废知新则日益斯言可师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5b 页 WYG0198-0044d.png
  子曰君子不器

  伊川曰君子不器无所不施也若一才一艺则器也
范曰形而上者道也形而下者器也君子以道为本
故不入于形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通其变者也故
舟不可以行陆车不可以行水大德则工小德则器
工者所以制器也夫子之门人唯颜渊冉伯牛仲弓
不可以器名之自子贡以下皆器也夫子之教人志
其大者远者而忘其小者近者故曰君子不器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6a 页 WYG0198-0045a.png
游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体夫
道者也故不器不器则能圆能方能柔能刚非执方
者所与也

  杨曰君子其犹规矩准绳乎方圆平直之所自出非
一器可名也

  侯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故不器

  尹曰车不可以行水舟不可以行陆器之于用也如
此君子无施而不可安得而器之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6b 页 WYG0198-0045b.png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伊川解曰践言则可信 又语录曰子贡问君子孔
子告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后可以为君子因子
贡多言而发之 又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谓观人
者彼能先行其言吾然后信之

  范曰君子言之必可行行之必可言故必先行之而
后从之以言则言不浮行而皆有实矣子路有闻未
之能行惟恐有闻此君子之事也子贡之患非言之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7a 页 WYG0198-0045c.png
艰而行之艰故夫子以此告之

  杨曰言将行其言也则从之不行其言则去之兹其
为君子与子贡在言语之科故告之以此

  尹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言顾行者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伊川解曰周为遍及之义君子道弘周及于物而不
偏比小人偏比故不能周 又语录曰周谓周旋不
比谓不相私比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7b 页 WYG0198-0045d.png
  范曰忠信为周言其道之可以周遍也阿党为比言
相比附而已君子唯忠信是与周焉者皆忠信也不
患无党于天下故周而不比小人唯已之私唯利之
从故比而不周然君子于义亦比子曰无适也无莫
也义之与比也小人于不善亦周传曰顽嚚不友是
与比周君子与小人昼夜阴阳相反而已

  吕曰周者以至公交物比者以私意交物故周训为
遍又为忠信至公之交以忠信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8a 页 WYG0198-0046a.png
  谢曰天下之善如仁智圣贤皆有主名特君子不可
以一端论也君子之道四夫子所不居则谓之圣人
亦可又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则谓之贤人亦可要
其所存所养盖喻于义而不怀惠上达而非小知者
也其所存养者如此试一想其为人将何以目之乎其
必谓之君子可也此等岂可以器名之乎其所有虽
不言而可喻其所行固无系吝之私以其不可以器
名故曰不器颜闵于圣人之一体未必优于子夏子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8b 页 WYG0198-0046b.png
游子张然而具体也孟子于清任和未必过于伯夷伊
尹柳下惠然而不学三子也知此者可以识不器之
理矣以其不言而可喻故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
行其言行其所言也而后从之言其所行也能至于
德谐顽嚚虽不言而人皆知其为孝能让千乘之国
虽不言而人皆知其为廉则行至而言不至何害其
为君子如不言而四时行亦何害其为天乎以其无
系吝之私也故曰周而不比君子无私好也无私恶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9a 页 WYG0198-0046c.png
也无私恶则何所亲无私好则无所不亲如日月之
光岂择地而后照乎故为周而后可以不比也彼系
情于濡沫之间谓惟予与汝者乃儿女之事壮士且不
可为也而谓君子为之乎知此者可以知君子不比
而周也

  杨曰忠信则无往而不周故不比比则昵于私矣故
不周

  尹曰君子道大周及于物而不偏比小人偏比故不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29b 页 WYG0198-0046d.png
能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伊川解曰学而不思则无得力索而不问学则劳殆
 又语录曰学而不思则无得故罔思而不学则无

  进故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者
废其一非学也 又曰学原于思

  范曰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学而不思则无得于内故
罔罔之言亡也思而不学则无得于外故殆殆之言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0a 页 WYG0198-0047a.png
危也博学而多识非不美也然不能思以索之则无
以致其精故罔而无得也殚思研精以求微妙非不善
也然不能学以聚之则殆而不安或过乎中无以致
其道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思则有得于
内也学则有治思则有得则无罔殆之过也

  吕曰学而不思如罔之无纲思而不学则不得其所
安罔罔罗也殆危也不安也

  谢曰知崇则德益崇下学则业益广崇德而广业虽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0b 页 WYG0198-0047b.png
非二体然自其内外不合者观之不可以不两进也
思知之事也欲其崇学习之事也欲其卑能习矣而
不能思以精之则有习矣而不察之病民不可使知
之正谓是也知及之而不能学以聚之则有穷大而
失其所居之蔽夫子语季路以六言六蔽正谓此矣
游曰多识前言往行而考古以验今者学也耳目不
交于物而悉心以自求者思也思则知敬以直内而
中有主学则知义以方外而外有正学而不思则所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1a 页 WYG0198-0047c.png
学者不能以为已故罔罔者反求诸已而无实也思
而不学则所思者不足以涉事故殆殆者应于事而
不安也

  杨曰不思则无以自得故罔不学则居之不安故殆
尹曰学而不思则罔然无所得力索而不学则劳而
无所安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伊川解曰攻乎异端则害于正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1b 页 WYG0198-0047d.png
  范曰攻者专治之也故木石金玉之工皆曰攻扬雄
曰事虽曲而通诸圣则由之异端则曲而不通诸圣
者也若杨朱墨翟是已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岂
不害哉人君之学苟不由尧舜文武周孔之道皆异
端也

  吕曰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斯无邪慝今恶乎异端
而以力攻之适足以自敝而已

  谢曰隐于小成暗于大理皆所谓异瑞然当定哀之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2a 页 WYG0198-0048a.png
时去先王犹近故其失亦未远姑存之则未甚害也
欲攻之则无徵无徵则弗信弗信则民弗从其为害
也莫大焉恐其不免推波助澜纵风止燎也故夫子
于怪力乱神特不语而已无事于攻也彼有一识吾
之门墙能以善意从我则其于异端岂待吾言而判
哉若孟子之于杨墨不得不辨则异乎此

  杨曰异端之学归斯受之可也如追放豚则害矣
尹曰适尧舜文王为正道非尧舜文王为他道君子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2b 页 WYG0198-0048b.png
正而不它苟攻乎异端则害于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伊川解曰人苟耻其不知而不求问是终不知也以
为不知而求之则当知矣故云是知也

  范曰仲由好勇勇于学则将强其所不知以为知小
其所知以为不知故莫若必由其诚则是知也若禹
之行水行其所无事而已凡人莫不有此患有诸已
而必信者鲜矣岂独由也哉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3a 页 WYG0198-0048c.png
  谢曰子路勇于学者也彼其闲于死生之际盖有大
过人者然舍故态而游夫子之门其为功不过数年
之间若是其速则于道岂无强探力取之蔽乎故特
语之以此知之为知之可以知不可以不知者也不
知为不知不可知不必知者也如死生之说鬼神之
情状在众人则以为不可知者矣然而在学者苟不
知此岂非阙欤千岁之远六合之外则众人有以不
知为愧者矣在学者傥不知此则亦何害于道如此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3b 页 WYG0198-0048d.png
者盖非可以一言尽也傥能别识于此亦可谓知所
存心矣亦可谓能充是非之心矣故曰是知也
杨曰以不知为知岂知也哉子路以正名为迂是以
不知为知也故语之如此

  尹曰仲由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孔子
诲之以此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
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4a 页 WYG0198-0049a.png
伊川解曰多见而阙其不安者寡悔之道也君子行
已能慎得禄之道也 又语录曰尤罪自外至者也
悔理自内出者也修天爵则人爵至禄在其中矣子
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
颜渊则不然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
然学不必得禄犹耕之不必得食亦有馁在其中矣
君子知其如此故忧道不忧贫此所以告干禄者也
 又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此所以告子张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4b 页 WYG0198-0049b.png
也若颜闵则无此问孔子告之亦不然或疑如此亦
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唯理可为
者为之而已矣

  横渠曰归罪为尤罪已为悔言寡尤者不以言得罪
于人也行寡悔者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又曰闻
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之德也
闻斯行好学之徒也见而识其善而未果于行愈于
不知者耳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5a 页 WYG0198-0049c.png
  范曰夫子之门人颜渊闵子骞皆不仕于大夫漆雕
开亦不欲仕也子张以仕为急故学干禄而夫子告
以慎其言行修天爵而人爵从之矣夫子循循然善
诱人故曰禄在其中矣苟能修身亦不废其干禄也
吕曰疑者所未达殆者所未安

  谢曰此子张以干禄之学问于夫子而夫子语之以
干禄之道也或得之于往训或得之于益友皆所谓
闻也彼岂欺我哉然未能安于吾心皆所谓疑疑则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5b 页 WYG0198-0049d.png
勿言可也见非目见之见乃识见之见见之不疑然
后行之不疑于见有所未安者不行可也闻疑而言
见殆而行人虽不我罪我独于心无慊乎尤非人尤
之乃自尤也多闻阙疑可以无慎又曰慎言其馀多
见阙殆可以无慎又曰慎行其馀此皆有深意其惟
近思者可以得之乎能至于此非特言满天下无口
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也若汝如此天下不用善则己
用善则人其舍汝乎无天理则己有天理则神之听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6a 页 WYG0198-0050a.png
之其舍汝乎此所以有必得禄之道也

  游曰行于己而为行故慎行则寡悔悔在心也应于
物而有言故慎言则寡尤尤在事也易之言无悔者
本诸心也故于行已者言寡悔言无尤者涉于事也
故于应物者言寡尤咸同人复大壮无悔贲鼎蹇旅
大畜无尤非谓言可以有悔已

  杨曰闻见之多则知之未必尽也不能无疑殆疑而
言之殆而行之不知阙其疑殆而慎其馀则不无尤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6b 页 WYG0198-0050b.png
悔矣积尤悔之多则身之不能保何禄之干乎然学
于圣人之门而问干禄宜非所学也故孔子以言行
寡尤悔告之所以长善而救其失使知其求焉耳诗
曰干禄岂弟盖是义也然子张孔子以为狂士则多
闻见而不能阙其疑殆盖有之矣故其告之如此
尹曰臣闻归罪为尤罪已为悔多闻而阙其所疑者
寡尤之道也多见而阙其不安者寡悔之道也子张
以仕为急故夫子告以慎乎言行修天爵而人爵从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7a 页 WYG0198-0050c.png
之故也能慎言行则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伊川解曰举错得义则民心服

  范曰为国之道唯患乎枉直之不察是非之不辨也
举君子而错小人则民服矣举小人而错君子则民
不服矣

  谢曰天下之道二枉直而已天下之情二好恶而已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7b 页 WYG0198-0050d.png
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顺其所好人之所以服也
逆其所好人之所以去也然则为天下国家之道特
在于举错之间而已故举错则同治乱则异然自古
治日少而乱日多彼其心岂固欲举枉错直以拂天
下之心哉盖无道以照之则自以为直自以为枉者
亦多矣

  杨曰举错当人心则服矣

  尹曰举错得义则民心服也必矣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8a 页 WYG0198-0051a.png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范曰季康子不能正身而欲民敬不能孝慈而欲民
忠不举善而教不能而欲民劝不可得也夫子于君
大夫之问未尝不以正对者急于民也

  吕曰既孝且慈上下交尽此所以使民忠也 又曰
孝以尽乎内慈以尽乎外内外交尽忠之本也故可
使民忠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8b 页 WYG0198-0051b.png
  谢曰敬忠以劝虽三代之民何以加此如季氏者亦
岂知此道真可以为天下国家也彼其所问盖故家
遗俗之所传耳三者皆情性所有岂可以强为乎敬
无体也惟庄可以聚之忠固有也惟孝慈可以居之
劝非强勉也使知善之为善盖有不待诏而从之轻
矣此三者皆不可以伪为善学者虽以此自养可也
民虽不可使知之其能使不出于此道乎然则所谓
成已成物有二致不可矣后世徒以法度绳墨紏持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9a 页 WYG0198-0051c.png
人心者亦多见其术之疏矣

  杨曰有戏慢之色则人易之故临之以庄则敬孝以
身先之慈以子畜之则人知亲上矣善者举之不能
者教之则人乐于为善矣故劝

  侯曰庄非敬也临之以庄孰不敬哉孝慈非忠也孝
于亲而慈于下孰不为忠哉善者举而用之不能
者矜而教之孰不劝哉虽尧舜之政不出于斯而已
尹曰欲使民敬当临之以庄欲使民忠当先孝慈欲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39b 页 WYG0198-0051d.png
使民劝当举善而教不能未有不自己出而能化人
者也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
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伊川解曰书之言孝则曰惟孝友于兄弟则能施于
有政

  范曰政者正也正身而已未有不正身而可以正家
不正家而可以正国者也故孝于父母友于兄弟施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0a 页 WYG0198-0052a.png
之于家而有政是亦为政矣岂必在位乃为政哉
谢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犹言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此一家之政也一国能如此一国之政也天下能如
此天下之政也岂有二道哉同是道也一人用之不
见其聚而多天下皆用之不见其分而少天下皆乱
而已独治在独善者处之不害为太平天下皆治而
已未治在任重者处之犹以为不足然则论政者果
有物我之限哉谓孝乎惟友于兄弟为政岂知道者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0b 页 WYG0198-0052b.png
之言乎

  杨曰为政者自家推之国而已此为政之本也夫子
之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至于为政则有不得而与焉
以行示之而已是亦为政也故其言如此

  侯曰为仁自孝弟始推孝弟之顺施于有政则天下
可以平何必民人社稷而后为政哉圣人言而世为
天下法动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道其为政
孰禦焉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1a 页 WYG0198-0052c.png
  尹曰政者正也正身而已所以施于天下国家者其
为道一也故孝友之施于家是亦为政奚必在位乃
为政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
以行之哉

  范曰车无輗軏则跬步不能进也无信则不可行于
州闾乡党而况其远乎故兵食可去信不可去匹夫
不信犹不知其可而况于为天下国家无信其可行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1b 页 WYG0198-0052d.png


  谢曰有诸已之谓信人而无信则无诸己矣孔孟论
信如此然自不学者观之亦莫知所谓有者有何物
也亦莫知所谓无者无何物也今且以形性之近论
之圣人人伦之至虽不可以信言然自其因性言之亦
可谓有是性自其践形言之自可谓有是形圣人固
如此然众亦岂能舍是性亦何尝离是形何以谓之
无也曰视之不见与无目同听之不闻与无耳同则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2a 页 WYG0198-0053a.png
虽谓之无是形何不可之有当其操欲害人之心则
几于无恻隐当其怀穿窬之心则几于无羞恶则虽
谓之无是性亦何不可之有天与之而已不能有之
以至于此求其有以异于游魂为变者已希尚可以
谓之人乎世盖有魍魉之论惟斯人者可以当之以
言其非有非无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取譬实不远


  游曰人而无信以輗軏为喻何也曰忠信所以进德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2b 页 WYG0198-0053b.png
而义也礼也以信成之人而无信则中无所主矣以
之为仁则蹩躠而己以之为义则踶跂而已为智则
诬为礼则伪无所施而可也輗軏大车小车所恃以
行者也而有信则大德小德所资以进也故轮舆虽
备而无輗軏则有车之名而无运行之实人而无信
则虽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终不可入尧舜之道
故其喻如此

  杨曰车无輗軏则无以引重而致远人之于信犹是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3a 页 WYG0198-0053c.png
也故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
然后行舍是则不行于州里况天下乎

  侯曰信者有诸已也信于仁则为仁信于义则为义
信于礼则为礼信于智则不凿不信则无此四者罔
人而已犹大车之无輗小车之无軏可行之哉輗軏
车待以行者也

  尹曰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輗者辕端横木缚轭以
驾牛者也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軏者谓辕端上曲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3b 页 WYG0198-0053d.png
钩衡以驾马者也人而无信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言不可行也如是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


  伊川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损益可知默观得
者须知三王之礼与物不必同自画卦垂衣裳至周
文方备只为时也若不是随时则一圣人出百事皆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4a 页 WYG0198-0054a.png
做了后来者没事又非圣人知虑所不及只有时不
可也 又曰礼时为大须当有损益夏商所因损益
可知则能继周者亦必有所损益如云行夏之时之
类可从则从之 又曰秦以暴虐焚诗书而亡汉兴
鉴其弊必尚宽德崇经术之士故儒者多儒者多虽
未知圣人之学然宗经师古识义理者众故王莽之
乱多守节之士世祖继起不得不褒尚名节故东汉
之士多名节知名节而不知节之以礼遂至于苦节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4b 页 WYG0198-0054b.png
故当时苦节之士有视死如归者苦节既极故魏晋
之士变为旷荡尚浮虚而无礼法礼法既亡与夷狄
无异故五胡乱华夷狄之乱已甚必有英雄出而平
之故隋唐混一天下隋不可谓一天下第能驱除尔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
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
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5a 页 WYG0198-0054c.png
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汉大纲正唐万目
举本朝大纲甚正万目亦未甚举(因问十世可知遂推此数端)
范曰夏商之礼皆圣人之所作也然而商周继之必
有所损益焉所以适时之宜也其或继周者亦必有
所损益可知也三代之礼至周而备后世虽有作者
亦无以加矣故孔子曰吾从周虽有损益亦不出乎
三代而已

  扬雄曰继周者未欲太平如欲太平舍之而用他道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5b 页 WYG0198-0054d.png
亦无由至矣

  吕曰按殷周已见之迹知理势之必然故可以推知
百世

  谢曰子张之意以谓远必有以验乎近亦可谓穷理
之言也然意则有尽故圣人不以为然亦不以为不
然直畅之以己意而已圣人之意如何以谓在我之
前者既以考诸三王而不谬在我之后者又当百世
以俟圣人而不惑也因革损益之理出于穷则变而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6a 页 WYG0198-0055a.png
与民宜之不谓纂纣之馀一无可因革绍尧之后一
无可损益视其理之所在何如耳于此可见三王之
用心矣此圣人于因革损益之理可知也继周者或
有以圣继圣者乎不可得而知也或有以暴易暴者
乎不可得而知也其知所以损益乎不可得而知也
不知所以损益乎不可得而知也其唯可以徵诸庶
民可以验诸鬼神者虽百世之远有圣人作其必同
乎此其可知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6b 页 WYG0198-0055b.png
  杨曰三代之礼相因而已非尽革也因时损益救其
偏弊而已后之继周者无以易此故虽百世可知也
观孔子对颜渊为邦之问其损益之理可知也
侯曰损过益不及虽百世可知也奚止十世哉三代
之损益不越斯而已

  尹曰臣问三王之礼不同自画卦垂衣裳至周方备
皆因时损益而然也推之则商因于夏周因于商从
可知矣后世若能知损益之道虽百世亦由是也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7a 页 WYG0198-0055c.png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謟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伊川解曰不当祭而祭之謟乎鬼神也时多非礼之
祀人情狃于习俗知义之不可而不能止盖无勇耳
范曰非其鬼而祭之则是非所事而事之也见义不
为者所当为而不为也夫可为而不为与不可为而
为其失则均故祭非其鬼者为謟见义而不为是无
勇也

  吕曰謟生于过无勇生于不及也推是二端以明过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7b 页 WYG0198-0055d.png
与不及之害

  谢曰此一段立义虽异而意则相循阴阳交而有神
形气离而有鬼知此者为智事此者为仁惟仁智之
合者可以制祀典祀典之意可者使人格之不使人
致死之不可者使人远之不使人致生之致生之故
其鬼神致死之故其鬼不神则鬼神之情状岂不昭
昭乎若夫不知不仁者不足以与此亦岂知鬼有不
神者乎而又当政教失礼义废之时则非所祭而祭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8a 页 WYG0198-0056a.png
之者宜其纷如也圣人于此时欲骤而语之则无證
欲秩之以礼则无位其忧深思远之所为以谓傥能
知所祭而祭之则鬼神之礼未为不明于天下也祀
典犹不丧也盖鬼神之理不明于天下原于非所祭
而祭之此其所以祈于不谄焉知謟为可耻而又能
勇于不为庶乎经正矣故继之以见义不为无勇也
仁且不武盖有如公子家者则知及之而勇不能行
者盖有矣然此之所谓见亦岂真所谓见哉使其如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8b 页 WYG0198-0056b.png
见所好则岂不能如父母之爱赤子使其如见所雠
则岂不能如鹰鹯之逐鸟雀谓不能为吾不信也恂
恂仁者有如吴祐而能抗跋扈之威此可见矣又况
于自反而缩者乎

  杨曰非享亲报本皆祭非其鬼也徼福于非其鬼非
謟而何夫气集义所生也见义不为其气馁矣焉得


  尹曰臣闻师程颐曰不当祭而祭之謟于鬼神也时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9a 页 WYG0198-0056c.png
多非礼之祀人情狃于习俗知义之不可而不能止
盖无勇耳






论语精义卷一下 第 49b 页 WYG0198-0056d.png





















  论语精义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