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卷十
论语卷十 第 1a 页 WYG0197-00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卷十       宋 朱子 集注

  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
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
(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四者立身之大节一有不至则馀无足观故言士能如此则庶乎其可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焉于
虔反亡读作无下同○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焉能为有亡犹言不足为轻
论语卷十 第 1b 页 WYG0197-0086b.png
重)○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
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
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贤与之与
平声○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也但其所言亦有过高之弊盖大贤虽无所不容然大故亦所当绝不贤
固不可以拒人然损友亦所当远学者不可不察)○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
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泥去声○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不通
也○杨氏曰百家众技犹耳目口鼻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无可观也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
论语卷十 第 2a 页 WYG0197-0086c.png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亡读作无好去声○亡无也谓己之所未有○尹氏曰好学者日新而不失)○子夏曰博学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耳未及乎力行而
为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在其中矣○程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
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又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
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肆谓官府
造作之处致极也工不居肆则迁于异物而业不精君子不学则夺于外诱而志不笃尹氏曰学所以致其道
论语卷十 第 2b 页 WYG0197-0086d.png
也百工居肆必务成其事君子之于学可不知所务哉愚按二说相须其义始备)○子夏曰小
人之过也必文(文去声○文饰之也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者辞之确○程子曰他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谢氏曰此非有
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温润而栗然)○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
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信谓诚意恻怛而人信之也厉犹病也事上使下皆必诚意交孚而后可以有为)○子夏曰大
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大德小德犹言大节小节闲阑也所以止物之出入言人
论语卷十 第 3a 页 WYG0197-0087a.png
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吴氏曰此章之言不能无弊学者详之)○子游
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
本之则无如之何(洒色卖反扫素报反○子游讥子夏弟子于威仪容节之间则可矣然此
小学之末耳推其本如大学正心诚意之事则无有)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
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
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别必列反焉于虔反○倦
如诲人不倦之倦区犹类也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未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但学者所至自有浅
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而槩以高且远者强而语之则是诬之而已
论语卷十 第 3b 页 WYG0197-0087b.png
君子之道岂可如此若夫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则惟圣人为然岂可责之门人小子乎○程子曰君子教人有
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又曰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
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谨独又曰圣入之道更无精粗从洒扫应对与精义入神贯通只一理虽洒扫应
对只看所以然如何又曰几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又曰自洒扫应
对上便可到圣人事愚按程子第一条说此章文意最为详尽其后四条皆以明精粗本末其分虽殊而理则
一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盖与第一条之意实相表里非谓末即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
也)○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有馀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
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馀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
论语卷十 第 4a 页 WYG0197-0087c.png
益广)○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致极其哀不尚文饰也杨氏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不
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之意愚按而止二字亦微有过于高远而简略细微之弊学者详之)○子游曰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子张行过高而少试实恻怛之意)○曾
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堂堂容貌之盛言其务外自高不可辅而
为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范氏曰子张外有馀而内不足故门人皆不与其为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宁外不足而内有馀庶可以为仁矣)○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
者也必也亲丧乎(致尽其极也盖人之真情所不能自已者○尹氏曰亲丧固所自尽也于
此不用其诚恶乎用其诚)○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
论语卷十 第 4b 页 WYG0197-0087d.png
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孟庄子鲁大夫
名速其父献子名蔑献子有贤德而庄子能用其臣守其政故其他孝行虽有可称而皆不若此事之为难)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
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阳肤曾子弟子民散谓情义乖离不相维
系谢氏曰民之散也以使之无道教之无素故其犯法也非迫于不得已则陷于不知也故得其情则哀矜而
勿喜)○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
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恶居之恶去声○下流地形卑下之处众流之所归喻人身有
污贱之实亦恶名之所聚也子贡言此欲人常自警省不可一置其身于不善之地非谓纣本无罪而虚被恶
论语卷十 第 5a 页 WYG0197-0088a.png
名也)○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
之更也人皆仰之(更平声)○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
焉学(朝音潮焉于虔反○公孙朝卫大夫)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
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识音志下焉字于虔反○文武之道谓文
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在人言人有能记之者识记也)○叔孙武叔
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语去声朝音潮○武叔鲁大夫名州仇)
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
论语卷十 第 5b 页 WYG0197-0088b.png
见室家之好(墙卑室浅)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七尺曰仞不入其门则不见其中之所有言墙高而宫广也)
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此夫子指武叔)○叔孙武
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
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
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量去声○无以为犹言无
用为此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日月喻其至高自绝谓以谤毁自绝于孔子多与祇同适也不知量谓不自知其
分量)○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为恭
论语卷十 第 6a 页 WYG0197-0088c.png
谓为恭敬推逊其师也)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知去声○责子禽不谨言)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
不可阶而升也(阶梯也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故曰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
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
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道去声○立之谓植其生也道引也
谓教之也行从也绥安也来归附也动谓鼓舞之也和所谓于变时雍言其感应之妙神速如此荣谓莫不尊
亲哀则如丧考妣程子曰此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谢氏曰观子贡称圣人语乃知晚年进德
盖极于高远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其鼓舞群动捷于桴鼓影响人虽见其变化而莫窥其所以变化也盖不离
论语卷十 第 6b 页 WYG0197-0088d.png
于圣而有不可知者存焉圣而进于不可知之之神矣此殆难以思勉及也)

  尧曰第二十(凡三章)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
禄永终(此尧命舜而禅以帝位之辞咨嗟叹声历数帝王相继之次第犹岁时节气之先后也允信也
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四海之人困穷则君禄亦永绝矣戒之也)舜亦以命禹(舜后逊位于禹亦以
此辞命之今见于虞书大禹谟比此加详)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
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
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此引商书汤诰之辞盖汤既放桀而告诸侯也
论语卷十 第 7a 页 WYG0197-0089a.png
与书文大同小异曰上当有汤字履盖汤名用玄牡夏尚黑未变其礼也简阅也言桀有罪己不敢赦而天下
贤人皆上帝之臣己不敢蔽简在帝心惟帝所命此述其初请命而伐桀之辞也又言君有罪非民所致民有
罪实君所为见其厚于责己薄于责人之意此其告诸侯之辞也)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赉来代反○此以下述武王事赉予也武王克商大赉于四海见周书武成篇此言其所富者皆善人也诗序
云赉所以锡予善人盖本于此)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
(此周书泰誓之辞孔氏曰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多仁人)谨权量审法度
脩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权称锤也量斗斛也法度礼乐制度皆是也)兴灭国
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兴灭继绝谓封黄帝尧舜夏商之后举逸
论语卷十 第 7b 页 WYG0197-0089b.png
民谓释箕子之囚复商容之位三者皆人心之所欲也)所重民食丧祭(武成曰重民五教惟
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说音悦○此于
武王之事无所见恐或泛言帝王之道也○杨氏曰论语之书皆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
于终篇具载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与夫施诸政事者以明圣学之所传者一于是而已所以著明二
十篇之大旨也孟子于终篇亦历叙尧舜汤文孔子相承之次皆此意也)○子张问于孔子
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
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费芳味反)子张曰何谓惠而
论语卷十 第 8a 页 WYG0197-0089c.png
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
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
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
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焉于虔反)
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
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出去声○虐谓残酷不仁暴谓卒遽无渐致期刻期也贼者切害之意缓于前而急于后以误其民而必刑之
是贼害之也犹之犹言均之也均之以物与人而于其出纳之际乃或吝而不果则是有司之事而非为政之
论语卷十 第 8b 页 WYG0197-0089d.png
体所与虽多人亦不怀其惠矣项羽使人有功当封刻印刓忍弗能予卒以取败亦其验也○尹氏曰告问政
者多矣未有如此之备者也故记之以继帝王之治则夫子之为政可知也)○子曰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
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礼则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不知言无以知
人也(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尹氏曰知斯三者则君子之事备矣弟子记此以终篇得无意乎学
者少而读之老而不知一言为可用不几于侮圣言者乎夫子之罪人也可不念哉)



  论语卷十

论语卷十 第 9a 页 WYG0197-0090a.png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
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隐云王
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子亲受业于子思未知是否)道既通
(赵氏曰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程子曰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
速孔子圣之时者也故知易者莫如孟子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又曰春秋无
义战又曰春秋天子之事故知春秋者莫如孟子尹氏曰以此而言则赵氏谓孟子长于诗书而已
岂知孟子者哉)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
论语卷十 第 9b 页 WYG0197-0090b.png
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按史记梁惠王之三十五
年乙酉孟子始至梁其后二十三年当齐湣王之十年丁未齐人伐燕而孟子在齐故古史谓孟子
先事齐宣王后乃见梁惠王襄王齐湣王独孟子以伐燕为宣王时事与史记荀子等书皆不合而
通鉴以伐燕之岁为宣王十九年则是孟子先游梁而后至齐见宣王矣然考异亦无他据又未知
孰是也)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
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
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
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氏曰凡二百
论语卷十 第 10a 页 WYG0197-0091a.png
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韩子曰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
轲所言焉耳愚按二说不同史记近是)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
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
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
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程子曰韩子此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必有
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
扬大醇而小疵(程子曰韩子论孟子甚善非是得孟子意亦道不到其论荀杨则非
论语卷十 第 10b 页 WYG0197-0091b.png
也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扬子虽少过然亦不识性更说甚道)○又曰孔
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
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
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
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
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程子曰孔子言参也鲁然颜子没后终得圣人之道者曾子也观其启手足时之言可以见矣所传
者子思孟子皆其学也)○又曰扬子云曰古者杨墨塞路孟
论语卷十 第 11a 页 WYG0197-0091c.png
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
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
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
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
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
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
者为此也

  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
论语卷十 第 11b 页 WYG0197-0091d.png
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愚按至字恐当作圣字)○程子
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
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
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又曰
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又曰孟子性
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又曰学者全要识
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
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论语卷十 第 12a 页 WYG0197-0092a.png
○又曰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
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毫发
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
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
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
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
论语卷十 第 12b 页 WYG0197-0092b.png
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
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
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
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
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
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
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
论语卷十 第 13a 页 WYG0197-0092c.png
天地悬隔







论语卷十 第 13b 页 WYG0197-0092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