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711-06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录卷七       明 薛瑄 撰
孟子七篇乃洙泗之正传经千馀载世儒例以子书视
之而无知之者独唐之韩子谓孟氏醇乎醇者也又曰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曰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又曰孟氏之功不在禹下是则千载之间知孟子者韩
子一人而已宋之大儒有德业闻望重于一世者犹侪
孟子于法言之后尚何望于他人邪惟河南程夫子倡
卷七 第 1b 页 WYG0711-0645b.png
明绝学始表章其书发挥其旨而一时及门之士遂相
与翕然服膺其说天下始晓然知其为洙泗之正传而
不敢妄议至朱子又取程氏及群贤之说会萃折衷以
释其义与论语大学中庸列为四书由是洙泗之正传
益以明备千古入道之门造道之阃无越于此矣有志
者尚笃所力哉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
极本无极也
卷七 第 2a 页 WYG0711-0646a.png
颐外实中虚颐颔之象
人浑身统体一太极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五脏毛窍各
具一太极
先天图左半属阳故乾健兑说离明震动四卦之德皆
阳右半属阴故巽入坎陷艮止坤顺四卦之德皆阴此
虽先儒所未言窃意其如此
四百年之汉文帝培其本三百年之唐太宗养其根三
百馀年之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浚其源秦晋隋皆不
卷七 第 2b 页 WYG0711-0646b.png
一再传而遂亡者由无恭俭之君培养浚导其源于前
即继之以残暴淫侈之主也
汉高祖之后非得文景之养民即继之以武帝之多欲
则汉之存亡未可知也唐高祖之后非得太宗之富民
即继之以高宗之昏懦则唐之存亡未可知也大抵汉
唐之所以延绵国祚者率由此数君有以立其本耳
程子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可
知窃意颜子之乐亦如此
卷七 第 3a 页 WYG0711-0646c.png
孟子七篇托始于仁义诚能默识而旁通之则全书之
旨不外是矣
释氏逃世灭伦以为洁正犹陈仲子辟兄离母以为廉
也是安可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哉
康节见盛衰之际甚明
康节首尾吟多盛极虑衰之意
圣人当盛时即忧衰时既济曰初吉终乱
才有私便不能推所以为不仁
卷七 第 3b 页 WYG0711-0646d.png
仁义礼智信有则一齐有但各有所主耳
如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然知所当爱者知也爱得
其宜者义也爱有节文者礼也爱出诚实者信也以至
事君从兄之类无不皆然
日用问身心切要道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性发而为恻
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随事随处必体认得了了分明
方为见道而无行不著习不察之患矣
气机无须臾之止息如云在空中飞扬上下浮游往来
卷七 第 4a 页 WYG0711-0647a.png
万起万灭顷刻不暂停止亦可见其一端
动静两端虽相因无穷窃谓动意常多泛观万物若草
木山石之类皆静植不动而生意常流行其间虽秋冬
翕寂闭藏之馀而生意未尝毫发间断故窃谓动多于
静也
观易横图见生意之无穷
一身万物皆天地公共之器非己所能私也
勿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非特兵法为然盖可以
卷七 第 4b 页 WYG0711-0647b.png
为防小人之法
原始反终只是一理故知生则知死矣
原始而知其来者如此则反终而知其往也亦如此死
生非有二致也
原始而知其来也自无而有则反终而知其自有而无
也必矣
人惟不知原始反终之理故举俗为异端惑
观云亦可以知生死之说倏然云聚而有形者犹精气
卷七 第 5a 页 WYG0711-0647c.png
为物也倏然云散而无迹者犹游魂为变也精气为物
者自无而有游魂为变者自有而无
原始而精气成物神之情状生之说也反终而游魂为
变鬼之情状死之说也
敕天之歌喜起熙为韵皋陶𢋫歌明叶良康为韵脞惰
为韵先儒谓此乃三百篇之权舆良是
古人论治必本末兼举如皋陶陈谟首曰允迪厥德本
也谟明弼谐末也及帝问其详则曰云云盖慎厥身脩
卷七 第 5b 页 WYG0711-0647d.png
思永惇叙九族皆允迪厥德之事庶明励翼皆谟明弼
谐之事迩可远在兹则通言上文之效
皋陶谟典礼刑赏四者万世为治之大经不出于此先
儒谓知人安民皋陶一篇之体要窃谓允迪厥德又知
人安民之本源也盖允迪厥德者实践此德于身也至
若知人知之事安民仁之事则皆此德之推行耳苟非
实践此德于身则私欲盛而天理微知人之智何自而
明安民之仁何自而行哉故曰允迪厥德又知人安民
卷七 第 6a 页 WYG0711-0648a.png
之本源也
动多静少故地对天不过
地无根附于天耳
欧公本论由韩公明先王之道以道之一语以立意也
韩子原道篇中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之语深中异
端之病老释二家皆务洁其身清其心弃绝伦理而不
恤正韩子所谓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
左右之言不可轻信必审其实
卷七 第 6b 页 WYG0711-0648b.png
僮仆姑取其给使令之役耳切不可听其言恐大有害
于事
为政通下情为急
集众人之耳目为一己之耳目
合仁义礼智信言之统体一太极分仁义礼智信言之
各具一太极也
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如
三百篇楚词武侯出师表李令伯陈情表陶靖节诗韩
卷七 第 7a 页 WYG0711-0648c.png
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欧阳公泷冈阡表皆所谓出于肺
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故凡作诗文皆以真情为

小学只一性字贯之立教者所以教此也明伦者所以
明此也敬身者所以敬此也
以言乎远则不禦大而无外也以言乎近则静而正小
而无内也
记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只是天理人心自不能已而
卷七 第 7b 页 WYG0711-0648d.png
死生存亡非所计也如宋之高宗父兄宗族皆为金人
所虏甚至辱及陵寝以大义言之只当以不共戴天为
心而求所以必报其仇至于死生存亡非所当计也若
区区为自全苟安之计则必不能伸大义于天下矣
秦桧所以得售其讲和奸谋者正以高宗自全苟安之
心有以来之也呜呼可恨哉
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
程子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以此斋戒以神明其
卷七 第 8a 页 WYG0711-0649a.png
德夫
韩文公元和圣德诗终篇颂美之中多继以规戒之词
深得古诗遗意
爱民而民不亲者皆爱之不至也书曰如保赤子诚能
以保赤子之心爱民则民岂有不亲者哉
圣人为治纯用德而刑以辅之后人则纯用法术而已
不明理者冥行而已
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张子所谓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
卷七 第 8b 页 WYG0711-0649b.png
立天地之大义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即张子所谓
游气纷扰散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但易兼理气言
张子以气言然器亦道也道亦器也是则言虽殊而其
致一也
参同契全是先天图卦气方位流行朱子所谓大易图
象隐者隐于此类可见
万物各具一理物物各具一太极也万物同出于一原
万物统体一太极也
卷七 第 9a 页 WYG0711-0649c.png
敕天之歌正大小雅之权舆也五子之歌变风变雅之
权舆也读五子汤誓泰誓诸篇则知唐虞之盛为不可
及矣风气日降不可返矣
今天地万物人皆知之而所以为天地万物则人莫得
而知之也如欲知之是所谓诚欤道欤理欤命欤性欤
帝欤神欤鬼欤太极欤其极一而已矣
无所为而为者诚也有所为而为者伪也诚者不息伪
者易辍
卷七 第 9b 页 WYG0711-0649d.png
克己之目动兼视听言三者
须看无物之先其理如何
先儒梅根指太极姑举一物而言耳如一草一木一人
一事一尘一介安往而不可指太极哉
画出天地万物理象数以示人者六十四卦也
一生二就数上说太极生两仪就理上说(佘在黔中梦/对众儒士说)
(书余谓之曰一字尚不能识既/觉得此语遂中夜烛下书之)
天地之化无日不变因在黔中观柑实初极青日渐至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11-0650a.png
于黄色人之少而壮壮而老亦如此但变之渐而不觉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
木火土金水之质在我为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之
神在我为仁义礼智信之德万物备于我举此亦可见
至而伸之神反而归之鬼天人一也
天道屈伸两端而已
气合精凝为神游魂降魄为鬼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11-0650b.png
鬼者一往而不复观天地之化可见
自顶以及踵皆天之所与但当顺天而已
一本万殊万殊一本之理开眼便见
一物各具一太极之中又有统体各具者存焉如一人
各具一太极也一人之身心又统体之太极也五脏百
骸之理又各具之太极也一草一木各具一太极也一
草一木之根干又统体之太极也枝叶花果又各具之
太极也万物莫不皆然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11-0650c.png
天下无无理之物无无物之理
诚者统体之太极也元亨利贞各具之太极也
元亨利贞春夏秋冬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君臣父
子夫妇长幼朋友青黄赤白黑咸苦酸辛甘天命人性
五常四时五行五色是皆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于春曰元于夏曰亨于秋曰利于冬曰贞其命一也在
父子曰仁在君臣曰义在长幼曰礼在夫妇曰智在朋
友曰信其性一也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11-0650d.png
程子曰始比不以道隙于终者多矣故结交贵乎谨始
宣德六年十月七日夜余在辰梦从二程夫子游小程
夫子论朱文公大程夫子赞曰扬休山立之语不若中
和独立因记于此
物恶太过自造化尚然况人事乎
人之飨用当各量其分薄功而厚飨鲜不仆矣
锦衣玉食古人谓惟辟可以有此以其功在天下而分
所当然也世有一介之士得志一时即侈用无节甚至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11-0651a.png
袒衣皆绫绮之类宜其颠覆之无日此余有目睹其事
者可为贪侈之戒
不欺君自不欺心始
日载月魂载魄载乃加载之载朱子于楚辞辨之详矣
吾心诚志于学天其遂吾愿乎
正以处心廉以律已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
以待下敬以处事居官之七要也
谦以自牧安往而不善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11-0651b.png
为吏不可一事苟且如文移之类皆当明白
凡所为当下即求合理勿曰今日姑如此明日改之一
事苟其馀无不苟矣
未有逆理而能久者间有之所谓枉之生也幸而免圣
贤之言如蓍龟言吉则吉言凶则凶或不然者但有淹
速耳时下通塞不足为欣戚要久而后见
人当自信
定见明自信笃可以处大事
卷七 第 13a 页 WYG0711-0651c.png
众曰然而有不然者众曰不然而有然者惟理明者能
知之
妇人女子之言不可听余见仕宦之人多有以是取败
者不可不以为戒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
尝过一独木桥一步不敢慢惟恐蹉跌坠失人之处世
每事能畏慎如此安有失者
善恶分明有降祥降殃之报间有不然者非常理也
卷七 第 13b 页 WYG0711-0651d.png
河冰解者非自上消也由阳气自下而上腾也故时至
三阳之月则阳气上达而河冰毕解矣
上交谄者人多有此失盖事上以恭为主恭之过则不
觉有趋之之意是即所谓谄也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人须体此
舜清问于下民忘其势而通下情也
遇横逆之来当思古人所处有甚于此者则知自宽矣
行有不得于外皆当反求诸己求诸己者无不尽善而
卷七 第 14a 页 WYG0711-0652a.png
犹或有不得者当安于命而已
唐人诗曰足知造化力不及使君需吾有取焉
理自不可泯所遇稍有识者皆能言天理但真知而笃
信者少矣
春秋于灾异不言事应而事应具存见天人合一之理
天命甚微圣人所罕言春秋多言之皆微其辞
欲事之合理诚难但细微处一一能谨或少过举矣
凡事既济则盛极而有悔故大象曰思患而豫防之
卷七 第 14b 页 WYG0711-0652b.png
寒中有一半阳暑中有一半阴此造化相搀接处故治
不生于治而生于乱乱不生于乱而生于治
康节曰思虑未发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人能
慎所发于将发则无悔矣
以其能治不能以其贤治不贤设官之本意不过如此
有假官威剥民以自奉者果何心哉
一不容二邪正不两立
去弊当治其本本未治而徒去其末虽众人之所暂快
卷七 第 15a 页 WYG0711-0652c.png
而贤知之所深虑
观野马而知化机之无息
游气纷扰野马是也
礼人不答只当反其敬
为人谋而不忠非仁也
不为人之非笑而易其所守
凡深藏者必重器而显露者必贱物
万物皆气机之所为
卷七 第 15b 页 WYG0711-0652d.png
人皆妄意于名位之显荣而固有之善则无一念之及
其不知类也甚矣
不怨天不尤人此语当自勉
人欲无涯不以礼节之莫知所极矣
戏谑甚则气荡而心亦为所移不戏谑亦存心养气之
一端
四月六阳全而阴已生阴非至此始生也盖自三月五
阳一阴之时而姤之初爻已兆于夬之下矣先儒谓阳
卷七 第 16a 页 WYG0711-0653a.png
亦然者正谓此耳
名利关诚实难过上蔡所谓能言如鹦鹉者真可畏也
人能自信则富贵贫贱穷通有不能累矣
人开口皆能谈礼义论名节及见利必趋见势必附又
不知礼义名节为何物也
恭而和处众之道
积诚而人不感者未之有也
机事不密则害成易之大戒也
卷七 第 16b 页 WYG0711-0653b.png
即人言可以见所养之浅深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子房庶几焉
不为众誉而加喜不为众毁而加戚其过人远矣
纷华扰扰浮云之过目耳
君子穷以义达以义穷达皆天理也小人穷以利达以
利穷达皆人欲也
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气象则不为区区声利所动矣
君子志于道小人志于利利与义之间不能容发
卷七 第 17a 页 WYG0711-0653c.png
听言观行知人之良法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道大无对故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小知之人得用即用漫不知行其所无事
以诚而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而驭人者人亦以
术而待观汉初君臣可见
礼乐至于弃本尚末乃周衰之弊况末犹不得其正乎
噫弊也久矣
卷七 第 17b 页 WYG0711-0653d.png
听言即可以知人之失如好色者开口即论女色好货
者开口即论货财他皆类此至于匿情而言正者又当
徐察其行可也世有闻人论道学不非笑之以为狂则
憎恶之以为矫噫使学不学道则所学者果何事耶
人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薰然慈良恻怛之心有不觉
而自发于中者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宜深体之
卷七 第 18a 页 WYG0711-0654a.png
富莫富于富有大莫大于无方拘于物者不足以语此
恶流之滥而决其防未见其能止也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
醉于欲者汲汲如狂而心莫知所止矣
为善勿怠去恶勿疑
忠信积久而后效见
私欲尽而恻隐之心见
卷七 第 18b 页 WYG0711-0654b.png
熟于小知自私者不足以语大道
满腔子恻隐之心即蔼然天地生物之心
傲则仰惭则俯邪则欹正则平
恭而不近于谀和而不至于流事上处众之道
被发而祭于伊川兴辛有之叹非知几之君子孰能与
于斯
诚意孚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人信之
气机之运必无差爽但其理微而人自不察耳
卷七 第 19a 页 WYG0711-0654c.png
君父人之大伦只当竭诚敬尽所以事之之道其合与
否有所不恤也苟虑其不合枉道以求之则所失者多
矣交朋友事官长皆然
萧何广市田宅以自污犹王剪伐楚请美田宅甚众之
意汉初君臣以术相持此亦可见
一缕之肉而万蚁咂之一勺之水而万鱼吸之欲满其欲
可乎
人有满于得意而不觉形于色词者则其所养可知矣
卷七 第 19b 页 WYG0711-0654d.png
作事快心必慎其悔盖消息循环自然之理持之有道
则虽亢而非满矣
心有毫发所系即不得其平
天道甚可畏感于此则应于彼但有淹速不同耳
扬子曰后而有如扬子云者必好之矣某之自信亦然
人之好谀非特言语为然也而文辞尤甚也素无实德
实才而悦人作文辞以谀已而作文辞者又极口称誉
之彼以谀求此以谀应文词之弊孰有甚于此乎
卷七 第 20a 页 WYG0711-0655a.png
士无气节则国势奄奄以就尽西汉之季是也
士之气节全在上之人奖激则气节盛苟乐软熟之士
而恶刚正之人则人务容身而气节消矣
事贵审处古人谓天下甚事不因忙后错了真名言也
高深远近皆是天但以青而在上者为天众人之见也
患得患失之心推其极不仁之甚者也
廉而不公者只是人欲之私
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
卷七 第 20b 页 WYG0711-0655b.png
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
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
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
操得其要则不待深惩重赏而人自化于廉孔子曰苟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方图圆图横图奇耦皆相对
韩子曰澄其源而清其流统于一而应于万可以形容
道体
卷七 第 21a 页 WYG0711-0655c.png
人能弘道见气强而理弱
赠言以名位期人不若以德业勉人
先儒谓天包地外窃谓不但包乎地外实行乎地中是
则上下内外皆天也
吾意天地一终之时昏暗之极未必便得开明观一日
之暮可见但动静之机未尝息久则渐次开明矣一时
之末一日之暮一月之晦一岁之暮一元之终皆气化
之息也但久速之不同耳
卷七 第 21b 页 WYG0711-0655d.png
复为动之始乾为动之极姤为静之始坤为静之极静
极复动动极复静循环无端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复之
初爻自坤之初爻来姤之初爻自乾之初爻来阴阳互
根此亦可见
气正则生人亦正气偏则生人亦偏如古今世运可见
左氏多有言过其实者昌黎所谓浮誇是也
春秋时尚辞命而文过其实者多然亦可以观世变矣
左传所论是非一一有吉凶成败验于后岂尽然乎
卷七 第 22a 页 WYG0711-0656a.png
天开于子山水之原皆在西北故坎艮居之
左氏极有肤浅者只是理不明
伯宗曰怙其隽才而不以茂德滋益罪也此可以为后
生轻俊者之戒
君子语大而天下莫能载语小而天下莫能破须要真
见得不能载不能破处
左氏论敬处多亦是先王之教有未泯者
大学之至善论语之一贯孟子之性善中庸之诚周子
卷七 第 22b 页 WYG0711-0656b.png
之太极言虽殊而其义一也
圣贤垂世立教之意大要欲人复其性而已而后之学
者读圣贤之书但资以为词章之用利禄之阶而不知
一言之切于身心圣贤垂世立教之意果何在哉
楚辞载营魄之载与汉史从与载之载扬子载魄之载
韩子画记以孺子载之载皆加载之意朱子论之详矣
读书之久见得书上之理与自家身上之理一一契合
方始有得处
卷七 第 23a 页 WYG0711-0656c.png
中庸一书皆性情之德而所谓诚者即此德之实也
微而草木大而阴阳造化盛衰之理一也
余所见诚有恻然不忍者非强然是所不能已也
程子常书视民如伤四字于座侧曰某于此有愧大贤
尚然后之临民者当何如哉
人能心在腔子里则百事可精
所处之地虽静而心飞飏于外亦不得静也惟身在是
而心亦在是则不择地而静矣
卷七 第 23b 页 WYG0711-0656d.png
一切外事与己本无干涉而与之扰扰俱驰是所以为
心病也惟知止则心自定矣
庄子人间世篇揣摩之术也
有所自乐则不为外物所移
见理明则遇事迎刃而解
一毫省察之不至即处事失宜而悔吝随之不可不慎
处事当沉重详细坚正不可轻浮忽略故易多言利艰
贞盖艰贞则不敢轻忽而必以正所以吉也
卷七 第 24a 页 WYG0711-0657a.png
天道只是往复而已观否泰剥复之类可见
感应之理于先天图见之
阴阳迭胜无须臾止息
太极动而生阳且从动处说起其实动自静中来观右
半阴中之阳可见静又自动中来观左半阳中之阴可
见程子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张子所谓阴阳之精
互藏其宅者于是可见
孟子之书齐梁诸国之君皆称谥则成于后来弟子无疑
卷七 第 24b 页 WYG0711-0657b.png
易之为教大槩欲人敬慎虽吉事亦不敢易而为之如
大壮乃阳壮之事占者吉亨不言可知而必曰利贞是
即敬慎之意
昼夜昏明居半天地开辟亦如之以元会运世观之天
地开辟各有一半昏明即如昼夜可见
气无涯而形有限故天大地小
地于天中一毫毛耳
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
卷七 第 25a 页 WYG0711-0657c.png
间则备矣即鸢飞鱼跃之意
乾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
广至哉言乎
反身而诚最为难事反身而诚则实有诸己矣
形而上者谓之道隐也形而下者谓之器费也
形而上形而下道器元不相离举目皆是
曾子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君子之守其身
可不谨乎
卷七 第 25b 页 WYG0711-0657d.png
必使一言不妄发则庶乎寡过矣
圣人言学易可以无大过此非设言也盖必有己所独
得而人不及知者焉
圣贤工夫步步著实如庄老之学尽说得只是不著实
小人不知义理或名或利凡可以苟得者无不求之
一故神两故化近观之人身远观之天地无不尽然
无行可悔则德进矣
天下大虑惟下情不通为可虑昔人所谓下有危亡之
卷七 第 26a 页 WYG0711-0658a.png
势而上不知是也
圣贤以义制心得志与天下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出
处进退富贵贫贱视之如一初不少动其心小人则不
然方血气盛时据位持势真若刚强不屈者及血气既
衰去位失势悲感流涕卑屈苟贱之态靡所不至由无
义以制心也
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此涵养之至要
郑游吉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傲礼
卷七 第 26b 页 WYG0711-0658b.png
无骄能无复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窃谓九言之中无
犯非义无傲礼二言足以尽盖其馀
范武子曰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此名言也
左传曰思其终也思其复也思其反也盖人能每事即
始而虑终则必无悔吝之及矣
诗三百篇天道人事无不备
人只为耳目口鼻四肢百骸做得不是坏了仁义礼智
信若耳目口鼻四肢百骸做得是便是仁义礼智信之
卷七 第 27a 页 WYG0711-0658c.png
性诗所谓有物有则孟子所谓践形者是也
程子曰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健则能克
己故能尽大同之道
晋伯宗每朝其妻必戒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
言必及于难伯宗不能用后果为三郤谮而杀之
正风未几而变风继之正大小雅未几而变大小雅继
之否泰治乱之相寻理之必然也何足怪哉
不忮不求可以为守身之法
卷七 第 27b 页 WYG0711-0658d.png
国风至于弼小雅至于鸿雁大雅至于民劳皆泰极而
否阴阳相根之理微矣
天地间无物无阴阳偶读韵书其平声者阳也侧声者
阴也
诗一经性情二字括尽
关雎之类言夫妇鹿鸣之类言君臣棠棣之类言兄弟
蓼莪之类言父子黄鸟之类言朋友此诗于人伦之道
无不备也
卷七 第 28a 页 WYG0711-0659a.png
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已之三要也
读正风正雅则心乐读变风变雅则心不乐者好善恶
恶之真情也
为政当有张弛张而不弛则过于严弛而不张则流于
废一张一弛为政之中道也
李景让母郑氏曰士不勤而禄犹灾其身虽妇人之言
亦可以为居官怠职者之戒
一五行之畴于八畴无不包诚以五行一阴阳也阴阳
卷七 第 28b 页 WYG0711-0659b.png
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天下之理岂有出于无极太
极之外者哉其旨深矣
势屈于匹夫义不胜也
行有不得反之于己使行之是则得不得有命已何与
焉使行之非即当改之不可执其非以求胜于人也
或曰人有慢己者何以处之曰使己有可慢之事则彼
得矣己无可慢之事则彼失矣失得在彼己何与焉此
先儒之论重书以为警
卷七 第 29a 页 WYG0711-0659c.png
好胜人之大病
富贵易至溺人可不谨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人有不谨者不可以己能病之
人遇拂乱之事愈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行有
窒碍处必思有以通之则智益明
统天地万物为一理所谓理一也在天有天之理在地
有地之理在万物有万物之理所谓分殊也理一所以
卷七 第 29b 页 WYG0711-0659d.png
统乎分殊分殊所以行乎理一非有二也
如人一身之理理一也四肢百骸各具之理分殊也理
一统乎分殊之中分殊不在理一之外
本然之性理一也气质之性分殊也
才自有其能便为心累如颜子虽箪瓢陋巷不改其乐
在颜子之心则未尝自以乐为能也
有此理则有此物及有物则理又在物中
以不杂者言之谓之本然之性以不离者言之谓之气
卷七 第 30a 页 WYG0711-0660a.png
质之性非有二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人莫不有道也鲜识其真

造化非阴即阳人事非柔即刚
动静虽属阴阳而所以能动静者则太极之所为也如
寂感虽属人心而所以能寂感则性之所为也
太极图解下朱子语录论道器曰如这人身是器语言
动作便是人之理窃谓此或记者之误盖人身与语言
卷七 第 30b 页 WYG0711-0660b.png
动作皆是器也人身语言动作之则乃理也若指人之
语言动作为理则是认气为道昧于形而上形而下之
别矣故疑此言或记者之误也
万物各受此理如众水各受此日光但物之清者受此
理则理亦明物之昏者受此理则理亦昏昏非理昏也
由物之昏蔽之也如水之清者受此日光则光亦明水
之浊者受此日光则光亦暗暗非光暗也水之浊以淆
之也以是观之则性本善而无恶可知其恶者皆气质
卷七 第 31a 页 WYG0711-0660c.png
之拘也
人于动处难得恰好才动便有差所以发而中节为难

人皆有此理圣人与涂人同圣人有耳目鼻口之理涂
人亦有耳目鼻口之理圣人有心肝脾肺肾之理涂人
亦有心肝脾肺肾之理圣人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
友之理涂人亦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理但圣
人禀得气质清粹故能全尽此理众人禀得气质昏驳
卷七 第 31b 页 WYG0711-0660d.png
有不能全尽耳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
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皆窃春夏之辟而为秋
冬之阖程子所谓老子窃弄辟阖者以此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如尧舜利世
之功大矣而其心则曷尝自以为大哉使有一毫自大
之心则与乾始利天下不言所利不同而非所以为尧
舜矣
卷七 第 32a 页 WYG0711-0661a.png
人之一呼者太极动而阳也一吸者太极静而阴也吸
为呼之根呼为吸之根即阴阳之一动一静而互为其
根也以至一语一默无不皆然则太极阴阳之妙又岂
外于人之一身哉
近海斥卤而地气亦薄故生物不畅茂观山东海丰诸
邑林木稍长即悴可见
一理也得之为天得之为地得之为万物
道无声之可闻无形之可见惟因夫形而下之器默识
卷七 第 32b 页 WYG0711-0661b.png
夫形而上之理则谓之见道非若天地万物真有形之
可见也
天不以隆冬大寒而息其生物之机缄人不以熟寝大
寐而息其虚灵之知觉
人心至为神明如来日将早作今夕虽熟寐之甚及至
其期而自觉岂非心之神明乎
人惟一心操之为君子放之为小人
自古兴亡治乱之几皆由于心之存亡
卷七 第 33a 页 WYG0711-0661c.png
一念之差贻患生灵有不可胜言者如汉武只因欲得
西域善马甘心丧师不悔及贰师再举西伐仅得善马
数十匹而还是以数十匹马易万人之命又且作歌被
之声乐誇耀祖宗其为不仁甚矣原其本只由一念之
差耳
如来旦将早作而中夜屡寐屡寤警愓不安者心之神
明使然也
满眼皆实理而人不之信释氏持一偏空说举前古之
卷七 第 33b 页 WYG0711-0661d.png
人皆为所惑何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人之大孝也夫妇配偶
所以承先世之重延悠远之绪人之大伦也释氏乃使
人髡其发绝其配不孝绝伦之罪大矣
庄子曰泰宇定发乎天光言心定则明也
圣人顺天理而尽人伦释氏逆天理而灭人伦
虽上知不能无人心圣人所谓无欲者非若释氏尽去
根尘但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以其不流于人欲之
卷七 第 34a 页 WYG0711-0662a.png
私所谓无欲也
造化只是阴阳五行人道只是健顺五常
皆实理也知者鲜矣
圣人一片实心种种道理皆从此出
无有大于理气者
作圣作狂此心一转移耳
中庸引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即无极而太极也
庄子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
卷七 第 34b 页 WYG0711-0662b.png
分先儒谓庄子是大秀才观此可见
张子曰一故神神即太极也或者谓太极不会动静则
神为无用之物矣岂所以为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

只一个太极行乎阴阳五行男女万物之间无所不在
盆成括小有才而不知君子之大道适足以杀其身盖
人知大道则明于进退存亡吉凶消长之理必不至于
轻率逞才妄为以取祸也
卷七 第 35a 页 WYG0711-0662c.png
视其色在目而知其色之理在心听其声在耳而知其
声之理在心食其味在口而知其味之理在心闻其香
在鼻而知其香之理在心此心所以为一身之主宰也
天人一理故致乖致和无不感通
耳目口鼻各专一事而心则无不通
耳顺则声入心通目明则物接理见
庄子曰生物以息相吹息是人呼吸之息九万里之气
亦是此息相吹则人之气召和召灾可知矣
卷七 第 35b 页 WYG0711-0662d.png
七窍凿而混沌死七情炽而天理亡之譬也
举四海九州生民之气无不和则自足以感阴阳之和
举四海九州生民之气既乖则亦足以感阴阳之异此
理之必然也
固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亦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物各具五行之色如天地有五方土石有五色云气有
五色之类是则万物岂出于五行之外哉
下民之冤不伸者由长人者之非其人也
卷七 第 36a 页 WYG0711-0663a.png
为官者切不可厌烦恶事苟视民之冤抑一切不理曰
我务省事则民不得其死者多矣可不戒哉
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必有所济盖天下事莫非分
所当为凡事苟可用力者无不尽心其间则民之受惠
者多矣
昔人谓律是八分书盖律之条目莫非防范人欲扶翼
天理故谓之八分书
慎言谨行是脩已第一事
卷七 第 36b 页 WYG0711-0663b.png
人之所为不犯律条即为义犯之即为非义则律为八
分书可见
余一夕梦先人告余曰慈温良得非有所警乎
心口如一为忠信心口不一非忠信也
只四勿念之岂有差乎
天下至贵者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为天下至贵不亦
宜乎
偶读医书有曰洗心日齐防患日戒吾有取焉
卷七 第 37a 页 WYG0711-0663c.png
乞墦之富贵恬不知耻可怪也夫
责人当反求诸己
释氏本是自洁其身纷纷之言皆其徒附会之也
道家者流如老子道德经是也如符录科仪飞升黄白
之术皆后人附会为道家之事道德经岂有是哉
朱子于吾无隐乎尔章以作止语默无非教也释之盖
作与语属阳动之发也止与默属阴静之为也动静阴
阳曷莫非是道之著至于动而静静而复动循环无端
卷七 第 37b 页 WYG0711-0663d.png
则又道之至妙者也其示人之意岂不显而可见哉
曾点之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其动静从容者此理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者亦此理也是
则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安往而不
然哉
圣人一身动静无非仁义礼智之德充乎中而发乎外
其示人可谓无隐矣
卷七 第 38a 页 WYG0711-0664a.png
认得为已何所不至此言当深玩味体认
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圣人之仁也
勿以小事而忽之大小必求合义
法立而行则人不玩
事合义虽大不惧不合义虽小当谨
道有正有邪德有凶有吉此韩子所谓道与德为虚位

气质之蔽最深民不可使知之是皆蔽之深不能有以
卷七 第 38b 页 WYG0711-0664b.png
开其识也如佛老之教分明非正理而举世趋之虽先
儒开示精切而犹不能祛其惑是皆气质蔽之深也
偶一事发不中节终夕不快
命性道教只是一理
临属官公事外不可泛及他事
不仁者不可久处约不可长处乐朱子释之谓不仁之
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滥即为贫贱所移而
更其节也淫即为富贵所淫而荡其心也若贫贱不能
卷七 第 39a 页 WYG0711-0664c.png
移即仁者能久处约矣富贵不能淫即仁者能长处乐
矣孔孟之言互相发明如此
 
 
 
 
 
 
卷七 第 39b 页 WYG0711-0664d.png
 
 
 
 
 
 
 
 读书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