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4 〈尽心下〉 第 1a 页
** 14 《尽心下》
14.1孟子曰:
「不仁哉
梁惠王也!
仁者
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不仁者
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
「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
糜烂其民而战之,
大败,
将复之,
恐不能胜,
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
是之谓
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14.1孟子曰:
「不仁哉
梁惠王也!
仁者
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不仁者
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
「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
糜烂其民而战之,
大败,
将复之,
恐不能胜,
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
是之谓
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14 〈尽心下〉 第 4a 页
14.2孟子曰:
「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
则有之矣。
征者,
上伐下也,
敌国不相征也。」
14.3孟子曰: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4.4孟子曰:
「有人曰:
『我善为陈,
我善为战。』
大罪也。
国君好仁,
天下无敌焉。
南面而征,北狄怨;
东面而征,西夷怨,
曰:
『奚为后我?』
武王之伐殷也,
革车三百两,
虎贲三千人。
王曰:
『无畏!
宁尔也,
非敌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征之为言正也,
各欲正己也,
焉用战?」
14.5孟子曰:
「梓匠轮舆
能与人规矩,
不能使人巧。」
14.6孟子曰:
「舜之饭糗茹草也,
若将终身焉;
及其为天子也,
被袗衣,
鼓琴,
二女
果,若固有之。」
14.7孟子曰:
「吾今而后知
杀人亲之重也:
杀人之父,
人亦杀其父;
杀人之兄,
人亦杀其兄。
然则非自杀之也,
一间耳。」
14.8孟子曰:
「古之为关也,
将以禦暴;
今之为关也,
将以为暴。」
14.9孟子曰:
「身不行道,
不行于妻子;
使人不以道,
不能行于妻子。」
14.10孟子曰:
「周于利者
凶年不能杀,
周于德者
邪世不能乱。」
14.11孟子曰:
「好名之人
能让千乘之国,
苟非其人,
箪食豆羹见于色。」
14.12孟子曰:
「不信仁贤,
则国空虚;
无礼义,
则上下乱;
无政事,
则财用不足。」
14.13孟子曰:
「不仁而得国者,
有之矣;
不仁而得天下者,
未之有也。」
14.14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
牺牲既成,
粢盛既絜,
祭祀以时,
然而旱乾水溢,
则变置社稷。」
14.15孟子曰:
「圣人、
百世之师也,
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
顽夫廉,
懦夫有立志;
闻柳下惠之风者,
薄夫敦,
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
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
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14.16孟子曰:
「仁也者、
人也。
合而言之,
道也。」
14.17孟子曰:
「孔子之去鲁,
曰:
『迟迟吾行也,
去父母国之道也。』
去齐,
接淅而行,
去他国之道也。」
14.18孟子曰:
「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
无上下之交也。」
14.19貉稽曰:
「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
「无伤也。
士憎兹多口。
《诗》云:
『忧心悄悄,
愠于群小。』
孔子也。
『肆不殄厥愠,
亦不殒厥问。』
文王也。」
14.20孟子曰:
「贤者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14.21孟子谓高子曰:
「山径之蹊,间
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
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14.22高子曰:
「禹之声
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
「何以言之?」
曰:
「以追蠡。」
曰:
「是奚足哉?
城门之轨,
两马之力与?」
14.23齐饥。
陈臻曰:
「国人皆以夫子
将复为发棠,
殆不可复。」
孟子曰:
「是为冯妇也。
晋人有冯妇者,
善搏虎,
卒为善士。
则之野,
有众逐虎。
虎负嵎,
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
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
众皆悦之,
其为士者笑之。」
14.24孟子曰:
「口之于味也,
目之于色也,
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
四肢之于安佚也,
性也,
有命焉,
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
义之于君臣也,
礼之于宾主也,
知之于贤者也,
圣人之于天道也,
命也,
有性焉,
君子不谓命也。」
14.25浩生不害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曰:
「善人也,
信人也。」
「何谓善?
何谓信?」
曰:
「可欲之谓善,
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
二之中、
四之下也。」
14.26孟子曰:
「逃墨必归于杨,
逃杨必归于儒。
归,
斯受之而已矣。
今之与杨、墨辩者,
如追放豚,
既入其苙,
又从而招之。」
14.27孟子曰:
「有布缕之征,
粟米之征,
力役之征。
君子用其一,
缓其二。
用其二
而民有殍,
用其三
而父子离。」
14.28孟子曰: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玉者,
殃必及身。」
14.29盆成括仕于齐,
孟子曰:
「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
门人问曰:
「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
「其为人也
小有才,
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14.30孟子之滕,
馆于上宫。
有业屦于牖上,
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
「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
「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
「殆非也。」
「夫予之设科也,
往者不追,
来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
斯受之而已矣。」
14.31孟子曰:
「人皆有所不忍,
达之于其所忍。
仁也;
人皆有所不为,
达之于其所为,
义也。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
而仁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穿踰之心,
而义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
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
是以言餂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
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踰之类也。」
14.32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
善言也;
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
不下带
而道存焉;
君子之守,
脩其身
而天下平。
人病舍其田
而芸人之田,
所求于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者轻。」
14.33孟子曰:
「尧舜,
性者也;
汤武,
反之也。
动容周旋中礼者,
盛德之至也。
哭死而哀,
非为生者也。
经德不回,
非以干禄也。
言语必信,
非以正行也。
君子行法,
以俟命而已矣。」
14.34孟子曰:
「说大人,
则藐之,
勿视其巍巍然。
堂高数仞,
榱题数尺,
我得志,弗为也。
食前方丈,
侍妾数百人,
我得志,弗为也。
般乐饮酒,
驱骋田猎,
后车千乘,
我得志,弗为也。
在彼者,
皆我所不为也;
在我者,
皆古之制也,
吾何畏彼哉?」
14.35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
虽有不存焉者,
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
虽有存焉者,
寡矣。」
14.36曾晰嗜羊枣,
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
「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
「脍炙哉!」
公孙丑曰:
「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
而不食羊枣?」
曰:
「脍炙、所同也,
羊枣、所独也。
讳名不讳姓,
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
14.37万章问曰:
「孔子在陈
曰:
『盍归乎来!
吾党之小子狂简,
进取,
不忘其初。』
孔子在陈,
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
「孔子
『不得中道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
不可必得,
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
「如琴张、曾晰、牧皮者,
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
「其志嘐嘐然,
曰:
『古之人,
古之人。』
夷考其行,
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
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
是獧也,
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
『过我门而不入我室,
我不憾焉者,
其惟乡原乎!
乡原、
德之贼也。』」
曰:
「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
「何以是嘐嘐也?」
言不顾行,
行不顾言,
则曰:
「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
生斯世也,
为斯世也,
善斯可矣。
阉然媚于世也者,
是乡原也。」
万子曰:
「一乡皆称原人焉,
无所往而不为原人,
孔子以为德之贼,
何哉?」
曰:
「非之无举也,
刺之无刺也,
同乎流俗,
合乎污世,
居之似忠信,
行之似廉絜,
众皆悦之,
自以为是,
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故曰也。
『德之贼』孔子曰:
『恶似而非者:
恶莠,
恐其乱苗也;
恶佞,
恐其乱义也;
恶利口,
恐其乱信也,
恶郑声,
恐其乱乐也;
恶紫,
恐其乱朱也;
恶乡原,
恐其乱德也。』
君子反经而已矣。
经正,
则庶民兴;
庶民兴,
斯无邪慝矣。」
14.38孟子曰:
「由尧舜至于汤,
五百有馀岁;
若禹、
皋陶,则见而知之;
若汤,则闻而知之。
由汤至于文王,
五百有馀岁,
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
若文王,则闻而知之。
由文王至于孔子,
五百有馀岁,
若太公望、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
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
百有馀岁,
去圣人之世
若此其未远也,
近圣人之居
若此其甚也,
然而无有乎尔,
则亦无有乎尔。」
「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
则有之矣。
征者,
上伐下也,
敌国不相征也。」
14.3孟子曰: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4.4孟子曰:
「有人曰:
『我善为陈,
我善为战。』
大罪也。
国君好仁,
天下无敌焉。
南面而征,北狄怨;
东面而征,西夷怨,
曰:
『奚为后我?』
武王之伐殷也,
革车三百两,
虎贲三千人。
王曰:
『无畏!
宁尔也,
非敌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征之为言正也,
各欲正己也,
焉用战?」
14.5孟子曰:
「梓匠轮舆
能与人规矩,
不能使人巧。」
14.6孟子曰:
「舜之饭糗茹草也,
若将终身焉;
及其为天子也,
被袗衣,
鼓琴,
二女
果,若固有之。」
14.7孟子曰:
「吾今而后知
杀人亲之重也:
杀人之父,
人亦杀其父;
杀人之兄,
人亦杀其兄。
然则非自杀之也,
一间耳。」
14.8孟子曰:
「古之为关也,
将以禦暴;
今之为关也,
将以为暴。」
14.9孟子曰:
「身不行道,
不行于妻子;
使人不以道,
不能行于妻子。」
14.10孟子曰:
「周于利者
凶年不能杀,
周于德者
邪世不能乱。」
14.11孟子曰:
「好名之人
能让千乘之国,
苟非其人,
箪食豆羹见于色。」
14.12孟子曰:
「不信仁贤,
则国空虚;
无礼义,
则上下乱;
无政事,
则财用不足。」
14.13孟子曰:
「不仁而得国者,
有之矣;
不仁而得天下者,
未之有也。」
14.14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
牺牲既成,
粢盛既絜,
祭祀以时,
然而旱乾水溢,
则变置社稷。」
14.15孟子曰:
「圣人、
百世之师也,
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
顽夫廉,
懦夫有立志;
闻柳下惠之风者,
薄夫敦,
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
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
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14.16孟子曰:
「仁也者、
人也。
合而言之,
道也。」
14.17孟子曰:
「孔子之去鲁,
曰:
『迟迟吾行也,
去父母国之道也。』
去齐,
接淅而行,
去他国之道也。」
14.18孟子曰:
「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
无上下之交也。」
14.19貉稽曰:
「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
「无伤也。
士憎兹多口。
《诗》云:
『忧心悄悄,
愠于群小。』
孔子也。
『肆不殄厥愠,
亦不殒厥问。』
文王也。」
14.20孟子曰:
「贤者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14.21孟子谓高子曰:
「山径之蹊,间
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
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14.22高子曰:
「禹之声
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
「何以言之?」
曰:
「以追蠡。」
曰:
「是奚足哉?
城门之轨,
两马之力与?」
14.23齐饥。
陈臻曰:
「国人皆以夫子
将复为发棠,
殆不可复。」
孟子曰:
「是为冯妇也。
晋人有冯妇者,
善搏虎,
卒为善士。
则之野,
有众逐虎。
虎负嵎,
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
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
众皆悦之,
其为士者笑之。」
14.24孟子曰:
「口之于味也,
目之于色也,
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
四肢之于安佚也,
性也,
有命焉,
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
义之于君臣也,
礼之于宾主也,
知之于贤者也,
圣人之于天道也,
命也,
有性焉,
君子不谓命也。」
14.25浩生不害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曰:
「善人也,
信人也。」
「何谓善?
何谓信?」
曰:
「可欲之谓善,
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
二之中、
四之下也。」
14.26孟子曰:
「逃墨必归于杨,
逃杨必归于儒。
归,
斯受之而已矣。
今之与杨、墨辩者,
如追放豚,
既入其苙,
又从而招之。」
14.27孟子曰:
「有布缕之征,
粟米之征,
力役之征。
君子用其一,
缓其二。
用其二
而民有殍,
用其三
而父子离。」
14.28孟子曰: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玉者,
殃必及身。」
14.29盆成括仕于齐,
孟子曰:
「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
门人问曰:
「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
「其为人也
小有才,
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14.30孟子之滕,
馆于上宫。
有业屦于牖上,
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
「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
「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
「殆非也。」
「夫予之设科也,
往者不追,
来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
斯受之而已矣。」
14.31孟子曰:
「人皆有所不忍,
达之于其所忍。
仁也;
人皆有所不为,
达之于其所为,
义也。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
而仁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穿踰之心,
而义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
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
是以言餂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
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踰之类也。」
14.32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
善言也;
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
不下带
而道存焉;
君子之守,
脩其身
而天下平。
人病舍其田
而芸人之田,
所求于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者轻。」
14.33孟子曰:
「尧舜,
性者也;
汤武,
反之也。
动容周旋中礼者,
盛德之至也。
哭死而哀,
非为生者也。
经德不回,
非以干禄也。
言语必信,
非以正行也。
君子行法,
以俟命而已矣。」
14.34孟子曰:
「说大人,
则藐之,
勿视其巍巍然。
堂高数仞,
榱题数尺,
我得志,弗为也。
食前方丈,
侍妾数百人,
我得志,弗为也。
般乐饮酒,
驱骋田猎,
后车千乘,
我得志,弗为也。
在彼者,
皆我所不为也;
在我者,
皆古之制也,
吾何畏彼哉?」
14.35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
虽有不存焉者,
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
虽有存焉者,
寡矣。」
14.36曾晰嗜羊枣,
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
「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
「脍炙哉!」
公孙丑曰:
「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
而不食羊枣?」
曰:
「脍炙、所同也,
羊枣、所独也。
讳名不讳姓,
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
14.37万章问曰:
「孔子在陈
曰:
『盍归乎来!
吾党之小子狂简,
进取,
不忘其初。』
孔子在陈,
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
「孔子
『不得中道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
不可必得,
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
「如琴张、曾晰、牧皮者,
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
「其志嘐嘐然,
曰:
『古之人,
古之人。』
夷考其行,
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
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
是獧也,
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
『过我门而不入我室,
我不憾焉者,
其惟乡原乎!
乡原、
德之贼也。』」
曰:
「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
「何以是嘐嘐也?」
言不顾行,
行不顾言,
则曰:
「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
生斯世也,
为斯世也,
善斯可矣。
阉然媚于世也者,
是乡原也。」
万子曰:
「一乡皆称原人焉,
无所往而不为原人,
孔子以为德之贼,
何哉?」
曰:
「非之无举也,
刺之无刺也,
同乎流俗,
合乎污世,
居之似忠信,
行之似廉絜,
众皆悦之,
自以为是,
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故曰也。
『德之贼』孔子曰:
『恶似而非者:
恶莠,
恐其乱苗也;
恶佞,
恐其乱义也;
恶利口,
恐其乱信也,
恶郑声,
恐其乱乐也;
恶紫,
恐其乱朱也;
恶乡原,
恐其乱德也。』
君子反经而已矣。
经正,
则庶民兴;
庶民兴,
斯无邪慝矣。」
14.38孟子曰:
「由尧舜至于汤,
五百有馀岁;
若禹、
皋陶,则见而知之;
若汤,则闻而知之。
由汤至于文王,
五百有馀岁,
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
若文王,则闻而知之。
由文王至于孔子,
五百有馀岁,
若太公望、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
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
百有馀岁,
去圣人之世
若此其未远也,
近圣人之居
若此其甚也,
然而无有乎尔,
则亦无有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