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708-044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五十七    宋 黄震 撰
 读诸子(三/)
   论衡
王充尝师班彪博学有独见既仕不偶退而作论衡二
十馀万言蔡邕王朗尝得其书皆秘之以为己助盖充
亦杰然以文学称者惜其初心发于怨愤持论至于过
激失理之平正与自名论衡之意相背耳如谓穷达皆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708-0448d.png
出于命达者未必贤穷者未必不肖可矣乃推而衍之
至以治和非尧舜之功败亡非桀纣之罪亦归之时命
焉可乎甚至讥孔孟而尊老子抑殷周而誇大汉谓龙
无灵谓雷无威谓天地无生育之恩而譬之人身之生
虮虱欲以尽废天地百神之祀虽人生之父母骨肉亦
以人死无知不能为鬼而忽蔑之凡皆发于一念之怨
愤故不自知其轻重夫平如此至其随事各主一说彼
此自相背驰如以十五说主土龙必能致雨矣他日又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708-0449a.png
曰仲舒言土龙难晓如以千馀言力辨虎狼食人非部
吏之过矣他日又曰虎狼之来应政失也凡皆以不平
之念尽欲更时俗之说而时俗之说之通行者终不可
废矫枉过正亦不自觉其衡决至此也惟其辨讹正谬
有裨后学见闻者则取节以列下方
辨三代姓○世称禹以含薏苡而生故夏姓姒卨以含
燕子而生故啇姓子稷以母履迹而生故姓姬薏苡草
也燕子鸟也大人迹土也皆非气安能生且帝王之妃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708-0449b.png
何为适草野何为浴于水或禹卨后稷之母适欲怀妊
偶吞薏苡燕子履大人迹世好奇怪因以为姓(三/卷)
辨胥涛○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盖水发海中漾
 驰而已入江浅狭水激沸起故腾为涛犹广陵曲江
 有涛文人赋之称大江浩洋曲江有涛亦以隘狭也
 溪之深者安洋浅者激扬为濑夫涛濑一也谓子胥
 为涛谁居溪谷为濑乎按涛入三江江岸沸踊中央
 无声必以子胥为涛子胥之身聚岸漼也涛之起也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708-0449c.png
 随月盛衰如子胥为涛子胥之怒以月为节也三江
 时风扬疾之波亦溺杀人子胥之神复为风也始皇
 渡湘遭风问湘祠尧女舜妻怒斩其树夫谓子胥之
 神为涛犹谓二女之神为风耳
辨齐桓公○桓公妻姑姊妹七人此因如夫人者六人
 而误耳又谓其负妇人以朝诸侯或妇人立于后耳
 桓公千岁一出之主也葵丘稍骄畔者九国况于禽
 兽之行无礼而可留诸侯哉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708-0449d.png
辨星退舍○宋景公一坐有三善言星徙三舍如有十
 善言星徙十舍乎善言延寿二十一岁尧舜获寿千
 岁乎太卜欺齐景公以能动地晏子谓钩星在房心
 之间地自当动子韦之言星徙犹太卜之言地动宋
 无晏子之智臣故子韦售其欺耳(四/卷)
辨射日○射不过百步日之行天去人以万里数尧上
 射之安能得日日火也虽中安能灭之世称桀纣之
 恶射天殴地高宗之德政消桑榖今尧不能以德灭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708-0450a.png
 十日而必射之是德不若高宗恶与桀纣同也
辨武王瞋怒风止○武王诛纣是乎天当安静以祐之
 如诛纣非乎而天风者怒也武王瞋目重天怒也风
 何止或时风偶自止耳
辨鲁襄与韩战○麾戈日返三舍一麾安能返日日一
 日行一度退三度是日却三日也或战时日正卯战
 迷谓之暮转而转左曲道日若却耳
辨燕丹○燕丹誓天使日再中乃得脱秦何汤困夏台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708-0450b.png
 文王拘囚羑里孔子厄陈蔡天不能祐
辨杞梁妻哭而城崩○邹衍仰叹而霜陨师旷鼓琴而
 晋旱皆适然耳师旷初学时非直一再奏风雨当至
 久矣
辨天雨榖○榖生草野成熟委地疾风暴起与之俱飞
 风衰榖集谓之雨榖天施地生凡有叶实可食者皆
 地所生非天所为也
辨梁山崩壅河○伯宗以辇者之言令景公缟哭乃流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708-0450c.png
 实则山初崩土积水未盛三日之后水盛土散竟流
 东去耳(五/卷)
辨黄帝葬衣冠○衣不离形如仙去衣冠不宜遗黄帝
 实仙不死而升天臣子乃葬不死者之衣冠与实死
 者无异非臣子实事之必别生于死之意也(七/卷)
辨称孔子干七十国○增之也至不能十国(八/卷)
辨太公杀隐士○狂谲华士云尧不诛许由唐民不皆
 樔处武王不诛伯夷周民不皆隐饿愚谓太公安有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708-0450d.png
 杀隐士之理太公始亦隐士耳谓其杀隐士必欲人
 皆致命于国者韩非等妄言以售私说耳此不待辨
 (十/卷)
辨谓𦵉脯(扇/凉)蓂荚(数/日)屈轶(指/佞)觟𧣾(触/罪)仓光(水兽/覆舟)皆妄
   附杂录
孟子以眸子观人正否眸子禀于天不同与性善之说
 自异
微子曰我旧云孩子王子不出谓识纣恶于孩子之时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708-0451a.png
 按今本作刻子
礼曰刻尊为雷之形一出一入一屈一伸为相校轸则
 鸣盛夏太阳用事阴气乘之阴阳交争则相校轸如
 以十水灌冶铸之火气激烈若雷之音矣(六/卷)
宋有御马者不进刭而弃之沟又驾一马又不进又刭
 而弃之沟若是者三以此威马至矣然非王良法也
 (十/卷)
禹铸鼎象物使不逢不若盖使人识而避之耳论衡辨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708-0451b.png
 其不能辟除神奸非也
树檀以五月生叶后于春荣之木其材强劲车以为轴
 不崇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阳温阴寒历月乃至灾变之气一朝成怪
天旦风巢居之虫动旦雨穴处之物扰夜及半而鹤唳
 晨将旦而鸡鸣物应夫气之验也
雨自有时非雩祭可得也慈父之于子孝子之于亲知
 病之必不可治终不肯安坐待绝犹卜筮求祷召医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708-0451c.png
 和药者恻痛殷勤冀有验也雩祭者之用心慈父孝
 子之心也(十五/卷)
鳖三足曰能龟三足曰贲(十七/卷)
子云作太玄法言张伯松不肯一观(十八卷/)又蜀富人
 赍钱千愿载于书子云不听(十九卷/)
袭旧六为七(十九/卷)
忽其父而称异人之翁
天晏肠者星辰晓烂人性奇者掌文藻炳○又曰察掌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708-0451d.png
 理者左右不观左文明也
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
 而生故谓之神神伸也伸复无已终而复始人未生
 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
尹齐死怨家欲烧其尸亡去归葬或时吏知怨家之谋
 窃举持亡愚按汉注谓鬼有知而亡去每疑棺尸无
 亡去之理今论衡之说近之矣(二十/一卷)
甲乙日病者生死之期常在庚辛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708-0452a.png
世间所谓妖祥所谓鬼神者皆太阳之气为之也夫人
 之所以生者阴阳气也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
 神人之生也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神强骨肉精神
 合错相持故能常见而不灭亡太阳之气孤而无阴
 故徒能为象不能为形无骨肉有精神故一见恍惚
 辄复灭亡也(二十/二卷)
夫毒太阳之热气也鸩蛇冶葛巴豆皆生南方热气所
 钟也太阳火气常为毒也五行二曰火五事二曰言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708-0452b.png
 言与火直故南越之人祝禁辄效口舌为毒也
谓讳西益宅者尊长在西尊无二上故不可益讳刑徒
 不上丘墓者为愧见祖父皆义理之讳非凶恶之忌
世讳作豆酱恶闻雷不欲积家踰至春也(二十三卷/)
汉俗解除之祭先为设膳食已驱以刃杖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汉俗解土为土偶像鬼令巫祝之
谶书谓孔子预知秦皇上我之堂按始皇实不至鲁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708-0452c.png
詹何知牛介葛卢知牛杨翁仲知马𦕈皆古射事之类
 也
谓三易皆六十四卦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䆒六爻非
 演为六十四也
谓六典不与今礼相应按今礼经不见六典
谓论语之篇但八寸尺不二尺四寸者怀持便也汉自
 武帝得之孔壁皆名之曰传至孔安国以教晋人扶
 卿始曰论语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708-0452d.png
弹雀则失鴳射鹊则失雁方员画不俱成左右视不并
 见
玉屑满箧不成为宝(二十/八卷)
墨家薄葬右鬼厚其精而薄其尸自相乖反
左传出孔壁国语左氏之外传
公孙龙邹衍书虚誇与管商书相反而太史兼纪三代
 世表言帝王皆黄帝子孙而殷周不纪谓玄鸟大人
 之精气亦兼纪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708-0453a.png
孔子失马于野野人闭不与子贡妙称而怒马圄谐说
 而喜晓俗而以鸿文犹和神仙之药以治齀欬制貂
 狐之裘以取薪菜也故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
 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俟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大
 牢牛刀割鸡舒戟采葵鈇钺裁箸盆盎酌卮大小失
 宜善之者希(见三十/卷终)
儿生啼声鸿朗高畅者寿
人寿以百岁为止人形以一丈为止故名男子为丈夫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708-0453b.png
 尊公妪为丈人(一/卷)
历阳之沉长平之坑同命俱死者国命胜人命
水潦降不献鱼鳖以虫蛇新化鱼鳖
物多变人独不变者禀得正也形不可变则寿不可增
 牛寿半马马寿半人
阳燧取火五月丙午日中鍊五石铸器磨砺生光仰以
 向日则火来至今以刀剑之钩月摩拭向日亦得火
伊尹母梦谓臼出水疾东走旦如其言顾其乡皆水矣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708-0453c.png
 (一/卷)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知而避之文王
 受命已在生时书称天乃大命文王者与天合同若
 天使之
周人世硕作养书谓人性有善有恶在所养焉董仲舒
 因孟荀言性不同作情性之说谓性生于阳情生于
 阴曰性善者见其阳谓恶者见其阴刘子政反之以
 性在身为阴以情形于外为阳(三/卷)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708-0453d.png
五月之时书十一分夜五分六月昼十分夜六分从六
 月至十一月减一分岁日行天十六道
日月行迟天行疾故日月实东行而反西旋若蚁行硙
 上
天不动气不施气不施物不生日月星辰之行皆施气
 (十一/卷)
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汉制立春东耕立土象人男女各二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708-0454a.png
射布名侯示射无道诸侯也
凡虫为风之字取气于风故八日而化
神农藏种方煮马屎以汁渍种令禾不虫
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又/)晋文骈胁张仪亦骈胁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门三盈三虚(十六/卷)
神荒忽无形出入无门故谓之神今作形像与礼相违
 失神之实○歆者内气也
汉祭灵星即古雩祭春求雨秋求实一岁再祀汉春雩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708-0454b.png
 之礼废秋雩之礼存又或讹为祭明星又曰岁星实
 龙星也龙星三月见则雩祈榖雨龙星八月将入则
 秋雩祈榖实愚谓论衡释灵星之名似矣实则古之
 雩祭止因龙见而雩此祭之候也未必祭其星也
  牒(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乃成文字)(断木为椠㭊之为板加/刮乃成奏牍○并见十)
  (二/卷)(十三卷云桃李梅杏庵丘蔽野/以此见庵之为义止取掩故耳)布施(越境而/布施矣)
  (○见二/十七卷)孟年(建初/孟年)瓦屋(桀之瓦屋并/见二十九卷)
   申鉴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708-0454c.png
申鉴五篇东汉荀悦书也自言道本仁义备在典籍前
鉴既明后复申之谓之申鉴然大抵辞繁理寡体亦不
一政体第一时事第二多举凡目颇用汲冢周书之体
俗嫌第三杂言第四第五多用或问颇效扬雄法言之
体其言之合于理者如曰人主有公赋无私求有公用
无私费有公役无私使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
如曰求己之所有馀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
之所难怨之本也如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术迫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708-0454d.png
则飞疏则放志志安则循路而入门或问卜筮曰吉而
济凶而救之谓益吉而恃凶而怠之谓损或问避疾厄
曰可避非身可逃非神孺子掩目巨夫之掖而曰逃可
乎或问神仙之术曰终始运也短长数也运数非人力
之为也体宜调而矫之神宜平而抑之必有失和者矣
又谓人臣之义不曰吾君能矣不我须也言无补也而
不尽忠不曰吾君不能矣不我识也言无益也而不尽忠
进忠有三术先其未然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708-0455a.png
之戒凡其言之合于理者如此如曰善治民者治其性
故蹠可使与伯夷同功则喜于立论之过论性情者屡
章而当于理者殊少文亦颇卑弱与其所著汉纪颇不
类未知果悦之真否此本淳熙九年尤袤刻江西漕司
   乾坤凿度
凿度不知谁所作矫黄帝而为之言云庖牺氏之古文
黄帝演古籀文而苍颉修为上下篇上篇乾凿度凿开
也度路也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也其说谓有太易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708-0455b.png
而有太初而有太始而有太素乃及古帝者之代兴乃
及乾坤巽艮之四门乃及坎离震兑之四正至若配身
取象取物制度等说支离矣下篇坤凿度也谓太古变
乾之后次凿坤度谓坤元十性谓坤有八色曰荡配曰
凌配支离益甚矣乾坤凿度之言大率词涩而理寡又
有周易乾凿度周易坤凿度二篇又皆矫孔子而为之
言窃取系辞馀自太极两仪八卦而生六十四卦而至
爻象复归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谓太易未见气也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708-0455c.png
太初气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较之乾
坤凿度文颇明直是出一人之手而伪为古今华质之
不同以互相发明者欤然以日之十干辰之十二支星
之二十八宿指为大衍之数五十于易未必合而以易
之三百六十析当期之日是京房卦气之法此书正为
此作而前冒大易为重耳若其谓入戊午部二十九年
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天下受箓应河图又谓
消息卦纯者为帝不纯者为王恐皆非君子之言而谓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708-0455d.png
帝乙以生日为名亦非殷以即位之年太岁为号考历
者已得之矣
   易纬稽览图
纬虽非正书然出汉世此书言至今大唐上元二年乙
亥卦起中孚不知何人作也书有推天元甲子之术推
易天地人之元术皆堕小数不足留情其曰癸巳元年
一百九十万八千八百五十三岁乃加太初元年殆诬
诞耳惟其谓六日八十分之七注云一卦七分此为京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708-0456a.png
房卦法则明至每候言灾异之应恐亦未必然
   易通卦验
卦验有于七经于河洛之目于理无所考而亦矫孔子
为之辞首云太皇之先与耀合元精五帝期以序七神
此不过为无所考以相欺大率为卦气发然僻书耳
   周易参同契
参同契者本汉世上虞人魏伯阳所造其说出于神仙
传不足凭为之注释者五代末彭晓则此书必出于五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708-0456b.png
代之前也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此方士炼丹之书谓
与诸丹经理通而义合也然必冒周易为称者炼丹取
子午时为火候是为坎离因用乾坤坎离四正卦于橐
籥之外其次言屯蒙六十卦以见一日用功之早晚又
次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月用功之进退又次言十二辟
卦以分纳甲六卦而两之要皆附会周易以张大粉饰
之其实炼丹无符于易易本无预于炼丹而今世言火
候者因以三百八十四爻为一周天以一爻直一日而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708-0456c.png
爻多日少终不相合其妄可知近世蔡季通学博而不
免于杂尝留意此书而晦翁与之游因为挍正其书颇
行然求其义则终无之呜呼炼丹之说盛于唐而唐世
人主若士大夫凡惑然者无不速其死此书又可尚乎
道书魏伯阳传言伯阳将三弟子一白犬入山作金丹
丹成与犬犬死伯阳自服自死弟子继服又死二弟子
不服而出山为伯阳求棺敛至则伯阳已活矣其鄙如
此且或有之人生奈何以一死试丹而伯阳之再活者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708-0456d.png
今安在寿几何耶
   古三坟书
孔安国作书序明言孔子去三坟而断自唐虞二典为
书今信安毛渐正仲乃称元丰七年奉使京西得古三
坟书于唐州比阳道民间为伪固不待辨而知特其所
以为伪有不容不辨者夫三坟虽不可复知槩以今之
二典则载事之书后世所谓史册之类也今其书乃以
山坟为第一而指为天皇伏羲氏连山之易以气坟次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708-0457a.png
之而指为人皇神农氏归藏之易以形坟又次之而指
为地皇轩辕氏坤乾之易愚按伏羲画八卦历文王孔
子而成今之易三才之道备焉此外无馀蕴周礼六典
晚出于王莽刘歆始有连山归藏周易三者之名意谓
夏商之世各自有易于义无稽而好异者喜言之自谓
博古已成空谈况于窃取其名为三坟之书然乎否耶
山坟言君臣民物阴阳兵象气坟言归藏生动长育止
杀形坟言天地日月山川云气一字各释为一事实皆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708-0457b.png
无理山坟缀以姓纪之篇气坟缀以皇策之篇形坟缀
以政典之篇亦皆无理毛渐乃云胤征尝引政典指为
證据不知政典夏氏国法非三坟书也此书不必辨因
以记周
 
 
 
 黄氏日抄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