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708-03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五十三   宋 黄震 撰
 读杂史(三/)
  春秋世纪(用竹湖李参政/韶所编抄其要)
   王世纪
自平王迄敬十三王书于经者凡十二事前此未言天
王法天之号自春秋始前此未书京师众大之名自春
秋始凡皆致意于本原欲因其不正以反其正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708-0372b.png
   齐威公
黜其义而录其功王禁明而王臣不下聘者六十年盟
会同而诸侯无私争者三十年序绩召陵而荆帖陈旅
聂北而狄退献捷过鲁而戎弭贯泽而下葵丘以前衣
裳不歃血兵车无大战仲尼称其一匡孟子与其为盛
此凡威公定霸之目九国叛而萌振矜管仲死而放绳
墨城杞贬于城邢救徐怠于救许伐黄则外忧启灭项
则众志离会下则家法隳霸功亦以不终矣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708-0373a.png
   宋襄公
宋襄伐丧以立威则非仁致夷以谋(阙/)
无功而又阶乱
   晋文公
晋自武公并吞专立春秋黜晋不书文公复国无所禀
承勤王特为求诸侯之计春秋亦没其行事为国五年
当僖公二十八年晋楚之争乃关夷夏之盛衰非止一国
之得失方六挈晋侯以书之抑楚之深故与晋之亟也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708-0373b.png
然以晋视齐城濮之功虽多于召陵温之事虽敏于葵
丘三会诸侯莫有不至虽盛于威公而威公得江黄不同
于伐楚而文公则谲非致秦不可与楚争楚抑而秦兴
矣威公会不迩三州盟不加王人文公会畿内盟子虎
矣威公宁不得郑不纳子华惧其奖臣抑君文公则为
元咺执卫侯矣此夫子所以有正谲之辨
   晋襄公
襄之继伯由殽之功而春秋不书君将独言晋人以丧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708-0373c.png
不兴戎义不可也方文公之没敌国并兴襄公夏战殽
以却秦秋败箕以剪狄冬伐许而离楚一年之间三敌
悉退可谓有霸者之略外患既息举动即异伐卫则损
威会公孙敖则毁烈士縠主盟则权散阳处父救江则
谋怠其规模又浅于文公甚矣
   晋灵成景厉悼公
晋灵公政堕柄分楚人之言曰晋君少不在诸侯比方
可图也成公黑壤与扈二会仅能合列国而楚人三岁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708-0373d.png
三伐郑不能兴攘却之师景公虫牢马陵及蒲之盟虽
得诸侯竟莫驾楚属公交刚败狄会京师伐秦战鄢陵
胜楚会钟离成吴四邻而衅而诸侯反贰萧墙反危惟
悼公年十四即位入国之明日逐不臣者七人即位之
一月取六官于民誉能服诸侯得郑而驾楚然能驾楚
而不能盖诱吴之非平公继之五盟六会而溴梁之会
授权于大夫宋之盟授权于夷狄昭公一会一盟坐视
诸侯之去而不之顾晋日卑矣顷定之世私门强诸侯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708-0374a.png
贰吴楚强然终乎黄池圣人犹以霸系晋
   晋文未霸以前别纪
晋自鄂侯后入春秋皆为曲沃杀夺武公始并晋国春
秋皆削而不书
   鲁
谓春秋多内鲁之文尊鲁之至者责鲁以备也家法不
设君柄不收故多变故
   蔡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708-0374b.png
蔡自宣讫成十二君以宗盟之长污于事楚而不知变
惟文公尝谋事晋畏楚而不得行昭公遭拘郢之辱绝
楚事晋晋人求货而辞蔡蔡乃假手于吴虽释憾一时
终为楚所并
   曹
曹在春秋十五君事夏盟最谨与诸侯敢睦惟偪而无
礼不能自立病于戎困于晋亡于宋(当哀/八年)
   卫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708-0374c.png
卫在春秋十一君兵争最少人才特多与鲁俱称望国
而适庶乱兄弟乖父子暌变故繁兴云
   郑
郑近王畿而介齐晋楚之间盖春秋要领之国其初周
郑交恶为王室之罪人其中坚于从楚为霸者之罪人
其后辄隳于七穆之手有罪不讨又为诸侯之罪人
   滕
滕之可考者才五君其与诸侯睦其事霸主谨惟偪而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708-0374d.png
无礼故逼于宋畏于齐楚无以自立
   邢
邢灭于卫卫文之罪著矣而邢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
与狄伐卫以速其亡其罪尤大
   郕
郕之书于经者四既降齐七十一年而奔鲁是其不得
免焉必未有罪圣人以伯书明周公大封同姓之意左
氏以为太子朱儒必不然矣(凡皆/姚姓)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708-0375a.png
   微国世纪
虞虢焦滑之属皆同姓自寻斧于本支
   陈
陈舜之后国于荆河迩强楚而远齐晋坚于事楚非得
已故圣人不忍贬绝而十二公悉著册
   杞
杞夏之后而用夷礼圣人不忍绝也故书子二侯三人
五百二十八因其善恶而著之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708-0375b.png
   宋
宋汤之后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常书公以列于诸侯之
上反覆十三君行事非有可称而圣人拳拳焉特以著
三统之相承明王泽之当续尔
   庶爵世纪
   齐
齐自僖公入春秋参盟胥命诸侯以稍稍宗向之矣威
公霸业虽隳乎孝公犹世为诸侯之雄景公授政强家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708-0375c.png
陈氏得售燠休之惠于民而齐国微矣
   许
许初从齐犹未病也齐霸既衰一意从楚而终为郑所

   莒
莒近齐偪于齐最甚而又怙其强暴首入人之国取人
之地春秋夷之略见于经
   薛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708-0375d.png
薛诸任之国自奚仲为夏车正而迁于邳仲虺为汤左
相而居于薛然自入春秋以来役于宋偪于齐临之以
齐晋微弱无以为国矣
   邾
邾小国也交邻睦事霸谨君臣多贤庶几守礼义者故
能介数大国之间与春秋始终迄战国而未亡
   小邾
小邾亦曹姓之国介在海滨畏齐事鲁而偪于宋乃能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708-0376a.png
以礼通诸侯与春秋始终焉叔孙昭子于其赋菁莪有
曰不有礼国其能久乎
   鄫
鄫微乎微者也立所出以为后春秋书曰莒人灭鄫
   纪
纪齐同姓纪为齐弱而挟鲁郑以战齐三邑既迁于纪
季入齐纪侯去国矣
   微国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708-0376b.png
微国如鲁入极郑取戴齐人降鄣之类聚以纪之以见
周礼之衰
   夷国世纪
   楚
楚在春秋始曰荆继曰楚始曰人继曰子盖当时夷狄
之为中国患未有若楚人之暴且久有方城以为城有
汉水以为池有申吕之田以禦外有申息之门以备内
有成庄其平康昭为之君有子文孙叔子庚子木子荡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708-0376c.png
为之臣所能世抗齐晋与春秋始终至灵康以后虽专
令诸侯丧败相寻矣然春秋书法之严则又以其私窃
名号而夷之尔
   吴
吴姬姓之长春秋以其假窃名号而夷之其始也晋方
患楚未暇忧吴其后吴甚有意于驾晋又其后吴所争
不在晋而在楚又其最后楚亦不能强而吴之所患者
在越矣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708-0376d.png
   秦
秦自穆公以贪伐丧为殽之战遂有彭衙之战令狐之
战河曲之战暴两国之众兴数十年报复之师更四君
而未已秦之为狄其始于殽之战欤
   越
越少康之后入春秋百九十馀年始见经常不过以国
称僻陋甚矣独句践与吴之事可以励臣子之节盖越
自楚灵之强尝从之伐吴而阖庐之立遂因以仇越是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708-0377a.png
以夫差败于槜李而怀必报之忿及句践困于夫椒而
遂成不释之雠仇吴之念隐于柔服之初豢吴之计蓄
于卧薪尝胆之时而沼吴之志卒逞于生聚教训之后
二十年间所欲尽从兴事造业者可以略观之矣
   戎
戎之类有六曰山戎北戎姜戎雒戎茅戎陆浑之戎东
迁以来恣㫿莫甚齐威大振治戎之旅而戎始戢及晋
惠之反诱戎迁于伊晋襄之霸挟戎战于殽其势不得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708-0377b.png
不至于陆梁异时徐吾之役既平茅戎于周而复败王
师是齐有攘戎之功晋有致戎之罪
   狄
狄比戎患尤甚春秋书狄者三十六有长狄赤狄白狄
而潞氏甲氏留吁又赤狄之种惟独名者最强齐威毕
力治楚置狄不问无损霸业之盛晋自景公诸侯尽离
而闭南关以北寻治狄之忿虽剪除之功居多舍内事
外霸业衰矣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708-0377c.png
   夷
夷之微国如介如徐如舒如庸庄僖以后累累而书巴
以人称甲潞以氏称鲜虞廧咎如以号称皆圣人预为
中国虑齐威之霸能帖荆于召陵而不能止江黄之伐
晋文之霸能致秦败楚于城濮而不能保鄀六之不亡
小国尚安所恃而不奔走于夷狄故崇属于秦郯属于
吴沈徐胡顿属于楚势不免焉尔
  春秋臣传(因蜀人王常元编/而以所见为评)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708-0377d.png
  鲁
   臧氏
盛哉臧氏之代不乏人也僖伯諌观鱼哀伯諌取郜鼎
至臧孙辰复能以言立后之卿大夫皆宗之方东门襄
仲之子归父欲去三桓季孙行父欲追怨迨其后独臧
宣能斥以后之人何罪皆可谓贤也已臧武仲以智称
乃阿季武子之私废长立庶卒见恶孟氏而奔齐臧氏
遂衰岂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之类耶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708-0378a.png
   季孙
鲁桓公生庄公复生庆父叔牙季友庄公薨叔牙欲立
庆父季友杀叔牙而立闵公及庆父弑闵公季友复杀
庆父而立僖公季友虽于次最幼而杀二兄立二君势
最强叔牙之后为叔孙氏庆父之后为孟氏与季氏为
三桓而季孙遂为称首季孙行父相二君妾不衣帛马
不食粟最号贤者然强私家弱公室小廉适足为济私
之具东门归父谋去三桓及宣公之死行父宣言于朝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708-0378b.png
欲修怨焉曾谓贤者而有是乎莒仆弑逆以宝来奔公
命与之邑曰今日必授行父命出诸境曰今日必达公
固失之矣然行父人臣盍以逆顺造诸君以君命出诸
境乃可耳君命而已反之何其自专且自谓有舜大功
二十之一亦岂臣子之所宜言乎一传而季武子遂四
分公室而专其二再传而平子遂逐其君使死于乾侯
习于恶既熟不复知恶之为恶而势亦骎骎难返矣故
至季桓子之世虽以夫子子路不能尽堕三都桓子生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708-0378c.png
不用孔子而死嘱康子康子舍孔子而召冉子是皆习
于恶之既熟胶于势之难返虽有良心亦阳为空言而
止尔
   叔孙
庄公薨无适嗣叔孙欲以次立其兄庆父不果为弟季
友为酖庄叔嗣封传子穆叔视三桓子孙为最贤季氏
三分公室穆叔独不可固请而后盟之犹使其乘之人
独尽为臣季氏渎盟伐莒穆叔使晋被执临危守节不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708-0378d.png
以货免既归出见季氏指楹曰虽恶是其可去乎是亦
异于季孟之心矣虽以妖梦溺于竖此二子歼焉此私
门之祸不足以掩其公室之义昭子以庶获继不以竖
牛立己为劳而杀之日食不伐鼓知季平子有异志平
子出昭公昭子实从于齐谋纳公不果而祈死其志为
可哀亦足匹穆叔之贤矣叔孙虽不贤子路之谋堕三
都也尚能顺之堕郈
   孟孙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708-0379a.png
庆父以逆诛公孙敖以淫逐而子孙乃多贤敖之二子
文伯惠叔兄弟相及其奔于莒己氏所生之二子亦耻
以恶声闻文伯之子蔑是为孟献子孔子称其加人一
等孟子称其有友五人其后僖子亦耻不闲于礼闻正
考甫鼎铭而嘱懿子学礼于孔子斯皆可谓贤矣然郈
氏伐季氏而共执郈昭伯杀之使季氏得逐公于齐者
正懿子也仲由谋堕三都叔孙氏已堕郈季氏已堕费
而孟氏独不堕成使孔子不得成相鲁之功者亦懿子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708-0379b.png
也岂僖子嘱使之学礼者特威仪之为礼而已耶
   端木赐
子贡欲免齐伐鲁耳乃一出而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率
天下而兵其祸岂止壑邻国哉且田常欲为乱而反教
之以孤主制齐可乎谓赐而为之何足为赐谓非赐所
为其辨说之辞虽仪秦不之及何物史臣能伪为此是
当阙疑
   子家羁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708-0379c.png
子家羁闻昭公将伐季子之谋而不泄既伐季氏季氏
请以五乘亡劝公许之不听公孙于外子家羁从亡备
尝艰难公薨于乾侯季氏欲仕之而逃持心坚正义不
忘君进退审处动与理合鲁之群臣未有贤于子家羁
者也
  齐
   管仲
商周之初伊吕皆得圣君而辅之而又诸侯皆未强大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708-0379d.png
故有德易以兴其后诸侯争强其势不归于并灭不止
而生民之祸烈矣管仲起其间先以法制富国强兵为
威制张本然后教其君不背曹沫之盟以示信命燕君
复纳贡于周以示义伐楚不服则责以包茅不贡而楚
服郑伯逃归不盟则亦却其太子华之谗而郑伯请盟
力既足以胜然后假仁义以行之故能不以兵革而一
匡天下其有功生民岂细哉然自开辟以来功利实自
此始后世皆阴用其术而阳讳其名功不及之而祸反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708-0380a.png
滋焉此君子所以不贵倖成之功虽当世赖之而识者
讥之欤
  晋
   六卿(范氏/韩氏) (中行氏/赵氏) (智氏/魏氏)
晋称六卿虽下陵上替之积子孙至于分晋名教诛之
然其初兴皆才智有过人者君子取节焉未可尽以下
体废也抑亦以才智而能守正者其范氏之士燮中行
氏之荀吴知氏之荀罃赵氏之赵衰赵武魏氏之魏绛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708-0380b.png
乎士蔿教献公尽杀游氏之族又以术骄虢而灭之此
小人之才耳士会得政晋盗奔秦其才为可知将老而
戒其子燮以从二三子惟敬庶知本原者然会晋人也
在秦即侵晋仁者为之乎惟燮也不矜功不受赂谓外
宁必有内忧而不事争强视其时为独能守正若丐也
以爱其子鞅之故尽杀栾氏召乱以覆宗虽才何称焉
此范氏惟燮为可称也荀林父将伐晋伐齐而皆取其
赂先縠违节制败于楚仅以灭潞为功抑末矣如庚如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708-0380c.png
偃才皆碌碌惟吴也不受鼓之叛者鼓力竭而后取鼓
再叛犹予之田而使其忠臣相之视其时亦为守正至
寅即与范吉射攻赵氏而覆宗矣此中行氏惟吴为可
称也知氏之有荀罃迎立悼公修政施德再避楚师两
听郑平皆不责人而求之已功烈于晋为中兴而未尝
有一毫苟以成之之意非守正而能尔乎赵衰审所可
从而独从重耳视荀息里克等沟渎愚见天壤不侔勤
王定霸未尝不告君以正赵武承其馀烈几渐复兴薄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708-0380d.png
币诸侯归邑齐鲁以信自将不虞楚之诈厥功茂焉赵
简子杀赵午纳阳虎惭德非少独以受周舍之直諌晋
人怀之子孙勃兴殆亦赵衰赵武之遗休尔魏犨尚力
不足以训而绛事悼公戮公弟杨干之仆遭值明主超
将新军三驾而诸侯平九合诸侯而尚勉君以思其终
殆皆于其正焉基之此赵之赵栾赵武魏之魏绛皆可
以守正称也若魏舒举十县大夫谓非贤于人不可也
然灭公族而县之舒实预焉县大夫得人正其植私之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708-0381a.png
计左氏以为孔子贤之吾斯之未能信韩氏之可称者
韩宣子也然反戚田于卫致阎田于周正矣易县于宋
求玉于郑何不能推其类乎善乎蜀人王当之言曰岂
礼义可为于显而弃于幽耶否则国可弱而家不可以
强也
   狐偃(诸臣/附)
狐偃重耳外祖而傅申生骊姬之难教申生逃不果卒
杜门不仕其子舅犯从重耳于秦偃虽死不敢教之贰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708-0381b.png
犯遂佐晋安天下功光前人其积有自来矣狐夜姑乃
不量己怨阳处父之易其位擅杀以逃复返于狄岂夷
之不可华也哉荀息从君于恶强立非所当立之奚齐
卓子皆陷之死里克傅当立之申生顾受骊姬之间持
两可不救迨祸成事极奚齐卓子已立为君乃犯大不
韪以杀之之二人者之死曾自经沟渎者不若也好忠
而不好学其弊乃尔亦可悲矣庆成一諌惠公之背秦
而不听卒误其君而陷之败此凶人耳瑕吕饴甥辨于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708-0381c.png
秦以归惠公其辞粲然足全国体于晋亦有一时之功
冀芮教夷吾赂秦求入视舅犯之教重耳天渊不足以
喻高卑矣文公既立尚执迷不悟而谋作乱宜一绝矣
冀缺乃以敬得嗣兴执晋国柄郤克不忍一妇人之笑
而伐齐修怨郤至本无大过反以才辨自务与锜犨同
称三恶竟覆其宗祸福无不自己岂系其世也哉先轸
以晚出之英超将中军城濮之战策勋第一乃以忠愤
不顾而唾卒于自讨识者悲之使其幸遇明君岂至是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708-0381d.png
哉伯宗事君以忠用兵以义卒为三郤所害岂亦不能
善用其刚者欤州犁奔楚曲为逆围之谋忝厥父矣司
马女齐不瘠鲁肥杞而能劝晋游楚言必本理叔向所
相与始焉终焉者可谓贤矣祈奚外举不避雠内举不
避亲至公一忱可诏千载士伯瑕多知天道其子弥牟
常劝王而责宋之不共亦足名家阳处父轻易夜姑之
位而见杀几于自取苗贲皇虽有功于晋终不免楚人
狙诈之习此无足云惟叔向淹博多文能以礼信为国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708-0382a.png
超然一时乃违母命以女祸覆宗悲夫
   介推
有功名之士有澹泊之士介推虽从亡特澹泊而沽激
之人耳出无共济艰难之谋甫入而文公遭变禄未暇
及推即愤怨而去虽推不去亦岂若赵衰舅犯辈能佐
其君以兴晋哉推反讥二三子为贪天功过矣
  宋
   公子目夷 向戍 乐喜 华元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708-0382b.png
公子目夷不受襄公之让国贤以襄公失德而屡諌不
足以遏之其所能者在己其所不能者在人目夷亦柰
何哉向戍辞偪阳之邑以归诸公乃自诡弭兵而求公
赏邑为善不根于实心有时而必败耳乐喜责向戍之
弭兵谓无威则骄乱生则灭凛然忧国之盛心虽一介
夫之死犹哭之哀良以不贪为宝力辞献玉其心纯乎
公故也华元杀楚使而致兵未为善量势者荡泽之乱
国赖以安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708-0382c.png
  卫
   石碏(祁子/) 孔达(悝/) 孙良夫(林父/)
   宁庄子(武子/殖喜) 北宫文子 蘧伯玉
石碏大义灭亲此不幸处人道之变非所忍言石祁子
执亲丧不忍以嗣位故佩玉卜兆是不足以见人心本
然之天乎孔达不量强弱挑晋取祸自经沟渎曰利社
稷恐善谋国者不为也孔悝以舅甥之亲出辄而立蒯
聩自卫而言父子之名虽顺自悝而言君臣之分则乖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708-0382d.png
夫亦当感辄以人心天理之正不可则去之耳孙良夫
违众犯齐既败则又依晋以败齐专而生事国何赖焉
其子林父逐其君献公以戚叛归晋晋反为臣而执其
君何哉其为盟主也宁庄子扶立文公卫以再造宁武
子辅成公虽再出而不至失国调护于艰危之中庶几
世济忠力者柰何宁殖既逐献公宁喜欲纳献公反弑
殇公为恶滋甚善恶固不系其世耶北宫文子善觇人
之国蘧伯玉于献公之去国复国也皆避而不与善处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708-0383a.png
乱世殆东汉郭有道之徒欤然有道未尝居其位
  郑
   七穆
穆公之子十一人子然士子孔先卒子孔专而见杀子
羽不为卿存而显者称七穆子罕子驷子良子国子游
子邛子丰是也然多骨肉相残惟子国之子子产贤又
惟子罕之孙子皮知其贤而授之政子产没后贤而有
礼者子太叔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708-0383b.png
  吴
   季札
季札生蛮夷中以礼义智识闻天下闻乐而知古人之
治乱历聘而知列国之兴衰烛照龟卜莫喻其明矣然
吴至其父寿梦始大寿梦贤而欲立之不可其兄诸樊
让之不可其兄馀祭馀昩以次相传必欲致位于季又
不可馀昩之子王僚嗣立而诸樊之子阖闾弑之曰致
季可也否则我当立吴之暴乱遂自此始
卷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708-0383c.png
   楚
    令尹子文 孙叔敖 沈诸梁
楚介在远夷而雄于中国夫岂偶然之故哉令尹子文
为相四十年家无一日之积孙叔敖身已贵而意益下
位已高而心益恭国有人焉若此国欲无兴得乎沈诸
梁当白公胜之乱国人望之如父母一举而定之功成
不居亦贤矣哉
  秦
卷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708-0383d.png
   孟明 百里奚 蹇叔
孟明不知郑之不当袭又师出而轻虽王孙满尚幼犹
知其必败虽再败之馀鼓勇焚舟不过晋不与争而已
岂尝有功于秦者哉秦之能霸穆公之贤而秦固强耳
世乃以其焚舟之勇传诵为美谈不知秦晋报复暴兵
千里更四君而不休皆孟明启之外误其君内违其父
不才孰甚耶其父百里奚间关险阻浮沉乱世一为穆
公所礼致即荐蹇叔二老随事略言应辄如响惜穆公
卷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708-0384a.png
用不尽其才而反用其子尔
 
 
 
 
 
 
 
卷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708-0384b.png
 
 
 
 
 
 
 
 黄氏日抄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