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708-02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四十二    宋 黄震 撰
 读本朝诸儒书(十/)
 横浦日新
  横浦日新者故礼部侍郎张公九成之语门人郎
  晔所录
儒行云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横浦曰不然过
 失正儒者所愿闻安有不可以面数哉人方求过闻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708-0203b.png
 过则喜子路所以喜者是中其悔过之几大禹所以
 拜者是中其好善之几
名高则祸深处之道曰晦
杨龟山告廖刚尚书以舜蹠一章刚即入见龟山龟山
 曰子其详之恐子误以利作善尔
欧公之文粹如金玉东坡之文浩如江河
用明于内见已之过用明于外见人之过此智愚所以
 分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708-0204a.png
陈图南谓种放他日必白衣作谏议然名者造物所深
 忌天地间无全名子其戒哉愚谓图南能知人预忧
 放之败名节而预戒之耳此当归其责于放不可诿
 其数于造物也
一念之善则天神地示祥风和气皆在于此一念之恶
 则妖星疠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是以君子慎其独
 又曰君子为善期于无愧而已非可责报于天也苟
 有一毫觊望之心则所存已不正矣虽善犹利也又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708-0204b.png
 曰观大节必于细事观立朝必于平日平日趋利避
 害他日必欺君卖国矣平日负约失期他日必附下
 罔上矣凡皆横浦精语近世好事者刋鬻为屏铭(右/皆)
 (有益/处)
首章曰不怨天者能容天也愚所未晓又曰所倚在理
 则为和恐亦不必用倚字子思言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似无以上之矣
解师冕见云孔子以堂堂之躯待一瞽者尚详委如此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708-0204c.png
 圣人气象可知愚谓此岂所以论圣人哉
谓韩文公上宰相书略不知耻愚谓韩文公平生大节
 何可当也岂无耻求进之人哉孟子固尝言孔子三
 月无君则吊矣后世徉退为高终败名节者则可责
 耳而责文公真情求自见于当世者乎
谓孔子却莱人戮侏儒比之大禹周公盛矣哉愚恐孔
 子之盛不在此
谓孟子历论养浩宜当时谓迂阔愚恐见谓迂阔者以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708-0204d.png
 其言王道非谓言养浩也
谓兼弱攻昧取乱侮亡为仲虺戒汤以兼人者必自弱
 攻人者必自昧取人者必自乱侮人者必自亡愚谓
 此添外字而改经文恐非仲虺宽释成汤有惭德之
 本旨
谓与小人处初甚苦之久则安之安之而熟则吾为君
 子矣愚意此横浦动心忍性自得之验也然不可以
 训使他人与小人处又安之而熟恐亦化而为小人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708-0205a.png
 不自知矣
载尹彦明从伊川闻见日新谢显道谓之曰公既有所
 闻如服乌头无以制之则药发而患生矣愚谓恐多
 闻非毒药之比
载陈列吊蔡君谟匍匐而入怪僻如此愚谓此非怪僻
 乃不晓经义耳匍匐乃闻邻人之丧仓忙即往之意
 岂以身伏地而行故为赤子匍匐之状哉
谓家语载父子交讼孔子不加刑乃同狴而囚之三月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708-0205b.png
 之后父求止讼而释之谓圣人感移人心之妙愚恐
 孔子之感人心不如此而家语未可尽信也
谓夫子吾无隐乎尔之一言夫子平日机用尽于此而
 决恐亦未然不知机用何等语
谓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云众人过量则乱惟圣人不
 拘于量多寡皆不及乱是以爵行无算为圣人欤
谓惠迪吉为惠即吉非顺道之外复有吉又谓张思叔
 言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为方寸内之乱愚恐皆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708-0205c.png
 是于本意上求加一等
谓读论语如对孔门圣贤读孟子如对孟子读杜诗苏
 文则又凝神静虑如见文二公愚谓如果师古人孔
 孟杜苏恐不若是其班而于杜苏尤加重焉不知何
 说且凝神如见不过佛氏之心西方佛之说纵能恍惚
 如见于学亦未见益处
谓人有此心识之者少私智消亡此心见矣此心见则
 入孔子绝四之境矣近世杨慈湖之说盖出于此愚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708-0205d.png
 恐此释氏识心荡空之说借孔子绝四之说以文之
 绝四者门人之言谓孔子戒慎勿为之目非空也非
 高也
谓颜延年赠蔡笃诗大有变风之思嵇叔夜送秀才入
 军诗有古诗人之风刘公干赠从弟诗有国风馀法
 皆未必然恐特一时诵咏而喜之耳
谓史皆晋隋小事谓唐高祖取天下赖有世民谓唐太
 宗纳元吉妻为唐无家法始此凡皆不待言者惟言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708-0206a.png
 元吉劝建成除秦王乃欲自为计欲去世民乃所以
 去建成此足以诛其心(右多可/疑处)
予家旧蓄犀带一胯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
 盖犀牛望月既久故感其影于角
  横浦先生忧深恳切坚苦特立近世杰然之士也
  惟交游杲老浸淫佛学于孔门正学未必无似是
  之非学者虽尊其人而不可不审其说因录其说
  之有益后学及其可疑者分列如右又有所谓传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708-0206b.png
  心录者首载杲老以天命之谓性为清净法身率
  性之谓道为圆满报身修道之谓教为千百亿化
  身影傍虚喝闻者惊喜至语孟等说世亦多以其
  文虽说经而喜谈乐道之晦庵尝谓洪适刋此书于
  会稽其患烈于洪水夷狄猛兽岂非讲学之要毫
  釐必察其人既贤则其书易行则其害未已故不
  得不甚言之以警世哉盖上蔡言禅每明言禅尚
  为直情径行杲老教横浦改头改面借儒谈禅而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708-0206c.png
  不复自认为禅是为以伪易真鲜不惑矣
  陆象山文集
与邵叔谊书谓君子之道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能
 行唐周之时康衢击壤之民中林施罝之夫亦帝尧
 文王所不能强今谓之学思问辨者依凭空言傅着
 意见增疣益赘助胜崇私重其狷忿长其负恃蒙蔽
 至理捍格至言自以为是没世不复此其为罪浮于
 自暴自弃之人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708-0206d.png
与曾宅之书谓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
 细行以自律未至如今人浮论虚说缪悠无根之甚
 终日簸弄经语以自傅益真所谓侮圣言
与刘淳叟书向时缪妄工夫其勇往如彼今乃未肯遽
 舍缪妄之习迁延苟免如寇盗已在囹圄不肯伏罪
与胡达材书承示所进深见嗜学但达材所进乃害心
 之大者所谓若有神明在上在左右乃是妄见
与戴少望书戕贼陷溺之未免则亦安得不课其进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708-0207a.png
与徐子宜书谓端卿蕃叟成之淳叟诸人自相切磋皆
 自谓有益某观之甚不谓然其说均为邪说其行均
 为诐行最大害事名为讲学实乃物欲之大者近来
 讲学大率病此
与傅子渊书来书集义之说已似有少眩惑集义乃积
 善耳近来腐儒所谓集义者乃是邪说诬民充塞仁
 义者也又书云建昌问学者虽多亦多缪妄尝谓一
 等无知庸人难于镌凿此等固不足道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708-0207b.png
与传圣谟书大扺学者且当论志不必遽论所到近来
 学者多有谬见虚说凡所传习祇成惑乱
与包详道书一溺于流俗再眩于怪说狼狈可怜之状
 遂至于此狂妄迷惑之人多则其相与推激而至于
 风波荆棘之地者必众今但能退而论于智愚清浊
 之间是惑庶几乎解道术之是非邪正徐而论之未
 晚也
与包敏道书谓吾力之所不能及而强进焉徒取折伤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708-0207c.png
 困吝而已
与林叔虎书谓胡季随乃五峰之幼子师事张南轩又
 学于晦翁之门学不得其方大困而不知反世固有
 徒党传习日不暇给又其书汗牛充栋而迷惑浸溺
 沉痼缠绵有甚于甘心为小人者岂不重可怜哉
与陈君举书世习靡敝固无可言以学自命者又复封
 于私见蔽于私说却针拒砭厚自党与假先训形似
 以自附益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708-0207d.png
与胡无相书惠书忧悯俗学伤悼邪见深中时病
与董元锡书今流俗不学之人方凭其私意自以为善
 此则是俗人不得谓之士不得谓之儒平日所惜于
 元锡者为其气质偶不得其重厚者故不能自拔于市
 井之习元锡诚欲求知已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
与邵叔谊书后世学者之病多好事无益之言以重其
 缪妄之意兹得来示方知窒塞如初类皆虚见空言
 徒增缪妄某得元晦书其蔽殊未解然其辞气窘束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708-0208a.png
 或恐可疗也
与赵然道书当今之世所谓讲学者遂为空言以滋伪
 习
与赵咏道书兄谓诸公伤于著书彼惟不自知其学不
 至道不自以为蔽故敢于著书耳又书云拘儒瞽生
 又安可以硁硁之为而傲知学之士哉
与倪九成书谓其俗见胶固习俗深重虽闻正言未肯
 顿舍譬如小儿懒读书多说懒方未肯便入书院耳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708-0208b.png
与张季悦书承谕新工第流俗凡鄙之习缪妄之说正
 可哀怜伤悼
与郭邦逸书垂示晦翁问答良所未谕道也者不可须
 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
 惧乎其所不闻学者必已闻道然后知其不可须臾
 离知其不可须臾离然后能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元
 晦好理会文义是故二字也不曾理会得皆是胸襟
 不明撰得如此意见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708-0208c.png
与郑溥之书元晦讲学之差蔽而不解甚可念也
与严泰伯书平日议论平日行业皆同儿戏不足复置
 胸臆
与胥必先书往往乾没于文义间为蛆虫识见以自喜
 而已
与侄孙浚书学者之不能知至久矣非其志其识能度
 越千有五百年间名世之士则诗书易春秋论孟中
 庸大学之篇正为陆沉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708-0208d.png
与陶赞仲书今之言穷理者皆凡庸之人妄以异端邪
 说更相欺诳古人所谓异端者不专指佛老近世言
 穷理者亦不到佛老地位其言辟佛老者亦是妄说
 今时即无穷理之人
与孙季和书学不至道而日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如
 蛆蠹如蟊贼以自饱适由君子观之正可怜悼耳石
 应之迷于异端至今茅塞季和尚未能及应之言论
 行事皆不能满人意谓之茅塞不为过也苟以其私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708-0209a.png
 偷誉来世固不难也但非先哲所望于后学其所赏
 不足以当所惜之万一耳
与傅克明书去世俗之习如弃秽恶如避寇雠
与致政兄书以铢称寸量之法绳古圣贤则皆有不可
 胜诛之罪况今人乎
  右皆象山排夲朝道学之言也愚按孔子指凡非
  所当习者为异端孟子独指杨墨为异端自唐韩
  昌黎至本朝濂溪伊洛及乾淳诸儒皆指佛老为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708-0209b.png
  异端象山则力辨异端不专指佛老而自孟子殁
  后以至当世千五百馀年间凡讲学者皆为异端
  且谓心本自虚理本自明凡言讲学穷理皆是异
  端邪说未知然否然讲学本孔子之事而穷理又
  大易之言也谨录如右以俟明者请焉
科举之法唐杨绾欲变之而不克变大冬之与大夏寒
 暑之相去远矣其运未尝顿异毫末之与合抱小大
 之相去远矣而其生未始顿进病法之未善而遽然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708-0209c.png
 曰必变几何而不败乃事哉
读书本不为作文作文其末也有其末必有其本若本
 末倒置则所为文者亦可知矣
谓吕伯恭俨然在忧服之中而户外之履亦满何惮而
 不憣然改之乎于此而改之其所以感发诸生亦不
 细矣
读得文字熟虽少亦胜卤莽而多者
大扺读书诂训既通之后但平心读之不必强加揣摩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708-0209d.png
 则无非浸灌培益鞭策磨励之功或有未通晓处姑
 缺之无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泳则自然日
 光月明向来未晓者将亦有涣然冰释者矣
圣哲之言布在方册何所不备传注之家汗牛充栋譬
 之药笼方书搜求储蓄殆无遗类良医所用不必奇
 异惟足以愈疾而已
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亦以为死有馀罪○狱中闪隔
 吏卒必阴泄其事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708-0210a.png
书生贵游不谙民事轻于献计不知一日施行片纸之
 出兆姓蒙害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泉之盛一甲子而止动早则及夏浅动晚则入夏深泉
 与雨泽亦相表里故动早旱徵动晚稔徵今先启蛰
 而动则不及夏矣
金溪陶户大率皆农隙时为之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
 其隙时藉已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邦君不能补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708-0210b.png
 其不足助其不给而又征其自补助之业是奚可哉
容心字不经见独列子有吾何容心哉之言平心字亦
 不经见其原出于庄子平者水停之盛也又昌黎与
 李翊论文有曰平心而察之无心字亦不经见人非
 木石安得无心心于五官最尊最大心当论邪正不
 可无也
人家之兴替在义理不在富贵假令贵为公相富等崇
 恺而人无义理正为家替若箪食瓢饮肘见缨绝而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708-0210c.png
 人有义理正为家兴吾人为身谋为子孙谋为亲戚
 谋皆当如此然后为忠
祚德庙始末初元丰中皇嗣未育吴处厚请祠程婴公
 孙杵臼得其冢于绛州太平县赵村立祚德庙徽庙又封
 韩厥为义成侯绍兴十三年建庙于棘寺基二十二
 年徙青莲寺侧
宇宙内事是已分内事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科举取士久矣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使汨没于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708-0210d.png
 此而不能自拔则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
 其志之所乡则有与圣贤背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
 又惟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力于国事
 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
 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心疾首
 专志乎义而自勉焉由是而进于场屋其文必皆道
 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
 皆共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708-0211a.png
 不谓之君子乎(此白鹿/讲义)
阴阳即太极也五行即阴阳也水火金木土榖谓之六
 府土爰稼穑即工也以其民命所系别自为六府总
 之则五行也
  右皆象山心平气定时所言未尝不与诸儒同也
与舒西美书今岁都下与朋友讲切自谓尤更直截如
 前日
与路彦彬书窃不自揆区区之学自谓孟子之后至是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708-0211b.png
 而始一明也
与董元锡书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
与朱子渊书舞雩咏归不敢多逊
与张德清书同来象山顶头共谈大道
与刘淳叟书麟之侄近颇精进论事尽有根据
与蔡公辨书吾儿符之造语亦劲健亦是稍闻老夫平
 日语故能然耳
与饶寿翁书蕃侄閒雅沉静深造自得材力优赡诚难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708-0211c.png
 其辈而其涵泳储蓄不肯轻发理道精明
与丰宅之书槱之者乃梭山兄之子赋资醇雅又博通
 经史而射御笔札皆绝出等夷
与侄孙浚书胸襟顿别辞理明畅甚为喜慰
  右皆象山自诵其学谓于千五百年异端邪说中
  超然独会孔孟之传者也象山兄弟六人其长总
  家政其次掌药寮又其次修职君恩科出官已称
  盛德而象山与梭山复斋称三先生皆称学者宗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708-0211d.png
  师而子弟之秀出深造又复如前所云然则千五
  百年皆陷异端无一人知道而象山一门一时圣
  贤层见同出乃如此其盛岂不异哉
   轮对劄子
一言事君当用情以魏徵为證凡三百馀字而未及身
 之所以用情者将开其端欤二引汉武帝言任大而
 守重凡二百馀字亦未及时事将有待欤三言知人
 之难不言尧舜而以管仲韩信陆逊诸葛孔明见知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708-0212a.png
 为證亦三百馀字将待君之知而后言欤四言事有
 当立至者有当驯至者亦三百馀字而终不言其事
 五言人主不言细事始言陛下之志岂非好详之过
 至此方切近君身而言亦言其好详不过一语云尔
  右象山为删定官时奏对如此自此又在朝五六
  年再距对班才数日忽除将作监丞为王给事所缴
  而不及对矣未知其所欲对者何事也惟其与李
  成之书云乡来面对粗陈梗槩欲俟再望清光轮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708-0212b.png
  写忠蕴然而不遂则亦天也王氏之子焉能使予
  不遇哉愚意即其言而推其意若获再对必有可
  观当不止如前云云而止象山之门人传琴山与
  陈习庵书云朱晦庵得象山奏篇极其赏音而其
  终则有曰但向上一路未曾拨著象山复书云某
  自以为所学所蕴竭尽于此而尊兄乃有向上一
  路不曾拨着之疑何耶文公却别无说愚按晦庵
  象山集中皆无此书而琴山言之要非虚语但平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708-0212c.png
  心而观未见所谓竭尽之说而象山自言亦云粗
  陈梗槩又与竭尽之说不同当谂知者
   记
王荆公祠堂记此记滔滔二千言其文凡十数转换如
 蛟龙不可捕逐其始叹唐虞三代之道不存而老氏
 成其私是贬老子矣俄乃收之曰子房之师实维黄
 石曹参避堂以舍盖公高惠收其成绩波及文景者
 二公之馀也岂方贬老子倏又尊之欤即复舍之不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708-0212d.png
 言而翻言孔孟后陵夷千百载裕陵忽得公许之
 似过矣即转而讥公学不足以遂其志既扬而抑
 可矣俄转而归罪于当世之排公者方抑公之学
 不足矣俄又大称公扫俗学之凡陋道术必为孔
 孟勋绩必为伊周既称之矣俄又言其小人投机
 憸狡得志岂将博之以尽其情欤继又援中庸为
 政在人一章尽总而归罪于熙宁争新法之诸贤
 与元祐更新法之大老且谓悼公此学之不讲而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708-0213a.png
 为之记凡文字十数转换之间无一相回顾此其文
 法之出奇真如蛟龙不可捕逐自有载籍之所未见
 此固非后学所可窥测然荆公之行事人人所知岂
 文法之奇所能使之易位哉熙宁无诸贤之力争则
 坐视民生之荼毒而噤无容声固非其国矣元祐无
 大老之力救则民生不复知我宋之恩驯致板荡民
 将不复戴宋中兴矣奈何以荆公之罪而罪之且既
 谓荆公学不足又言惜此学之不讲何相反欤呜呼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708-0213b.png
 三经字说世固犹有存者苟欲讲之何难顾天下不
 堪再坏耳
  右荆公祠堂记愚初见莫之晓以问友朋唐信州
  信州答曰象山记初无难看若论其回护何异告
  子之言仁义此等议论若不别白言之他日为人
  心之害不小既以三代之道与半山乃以佛老异
  端之学贬诸老至以依违取必四字断曲直最其
  甚者谓𨗳崇宁之奸实元祐三馆之储几于无是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708-0213c.png
  非之心矣若其执拗相类尚可诿气禀之偏或故
  为此回护之论岂不可怪愚得其说读之快然始
  觉此记果有未安不可尊其人而不察其言也再
  详录象山文之言记者于下方唐信州字景实有
  高识绍兴人
与抚州守钱伯同云新法之行当时诋排之人当与荆
 公共分其罪此学不明至今吠声者日以益众是奚
 足以病荆公哉比得倅车书谓执事欲以记文下诿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708-0213d.png
 不觉喜溢支体盖兹事湮郁深愿自是一发舒之记
 文尚迟旬日当成就遣纳(钱伯同南渡初/长公主之孙)
与胡季随王文公祠记乃是断百馀年未了底大公案
 自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馀子未尝学问妄肆指议
 此无足多怪司志之士犹或不能尽察良可慨叹
与林叔虎荆公祠堂记刻并往此是断百馀年未了底
 大公案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与郭邦逸云宜章学王文公祠二记并录呈得暇精观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708-0214a.png
 之亦可见统纪也
与薛象先荆公之学未得其正而材宏志笃适足以败
 天下祠堂记论之详矣自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当
 时诸贤盖未有能及此者荆公之说行岂独荆公之
 罪哉
与陶赞仲荆公祠堂记与元晦三书并往可精观熟读
 此数文皆明道之文非止一时辨论之文也
杂说第一篇自注云此篇本有感于荆公事而作其说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708-0214b.png
 大略谓苗民历尧至舜又数十载至禹受命徂征而
 始服周自后稷积德而商之顽民乃至三世不化有
 善于此至大至重宜在所尊而以其有不善焉而其
 善不遂其事不济举世莫辨而反以为惩岂不甚可
 叹哉象山此说盖叹荆公之不终其用也不知荆公
 若终其用我宋当如何
  右又象山自请为记于郡侯又自誉其记于友朋
  间者也象山自谓断百馀年未了大公案姑以断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708-0214c.png
  公案之事而譬之凡断公案直则云直曲则云曲
  一下即定可也或直处如此曲处如彼亦两下明
  白可也今观其记倏以为是倏以为非又倏以是
  非而混言之十数转换卒无定说如遍历州县监
  司翻诉之案迭胜迭负前后反覆彼州县监司非
  出一人之手所见不同固无可怪今此公案断于
  象山一人而自为矛盾费辞若此象山岂曲笔者
  乎荆公新法之行天下骚然盗贼群起夷狄祸结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708-0214d.png
  甚至神考因丧师十万临朝大恸遂及于臣子
  所不忍言向非元祐力救人心几不再合我宋何
  以中兴此熙宁以后昭然之案款也象山初欲使
  元祐分罪卒使元祐独受其罪至谓反覆其手以
  𨗳崇宁之奸者实元祐三馆之储此如纵火者放
  罪而焦烂者代罚谁其受此屈断乎凡断公案亦
  须气平象山此断几于怒笔盖自尧舜之圣为万
  邦之君犹必舍已从人稽于众庶以孔子之圣为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708-0215a.png
  万世之师犹曰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若夫独称一
  已为是而尽斥天下为非自古未之前闻也谓天
  下之言政者皆流俗其说乃方自荆公始谓天下
  之讲学者皆流俗其说又方自象山始负才之高
  自信之笃疾视一世而神交荆公方其通书钱伯
  同求为祠堂记已有吠声日众愿一发舒之语以
  此之心断此之案虽欲平得乎(阙/)
  一旦其诸书力誇荆公荆公之事天下固已久有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708-0215b.png
  定论所不待言若其所与薛象先书谓荆公之学
  未得其正而材宏志笃适足以败天下以愚观之
  亦恐尚有遗论也世岂有材宏而反败天下者耶
  管仲张子房诸葛孔明诸人较之圣门学亦未得
  为正也固尝以其材而拯天下矣若其反败天下
  又安得而谓之才而荆公之为荆公恐又不止于
  学之不正而已也少年遍交韩吕以求延誉者其
  心果何在卑官力辞其所不必辞既显宜辞而不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708-0215c.png
  复辞者其心又何在莘野之伊南阳之葛泊然与
  世相忘者恐不如是其区区也仁宗不世出之
  圣主也食饵至尽之诈一为所窥而不见用则忍
  于谤讪无上韩魏公不世出之王佐也下寮清苦
  之容一为势隔而不见省则忍于怨詈终身安意
  俟命者恐不若是君或致疑谢病求去君为责躬
  始复视事荐人一不行悻然下堂便去谋国既败
  事相戒勿容上知以道事君者恐不如此迹其平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708-0215d.png
  生未达则以诈伪钩致名位既达则以很愎劫持
  君父心之不正如此何暇复议其功利之学
   程文
天地之性人为贵论
 按此篇吕东莱识其为江西陆子静之文而特取之
 者也徐子宜见其文而指示杨慈湖使之从象山为
 师者也自今观之东莱识其为子静之文甚易而徐
 杨因此文宗师之则亦意见之偶合尔夫此论程文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708-0216a.png
 也此题夫子言孝惟当发明经旨非可骂题之体也
 象山此篇不言经旨而姑借以骂天下之学者其破
 题曰圣人所以晓天下者甚至天下所以听圣人者
 甚藐按孝经乃天下万世之所敬诵未闻有不听其
 言者又听我藐藐藐藐者不听之貌如巍巍荡荡申
 申夭夭之类两字连用方有义一字单用不成文而
 今又加为甚藐之辞盖象山恃才愤世无言不疾除
 象山一人之见如此合场决无第二卷也论之讲肚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708-0216b.png
 云告子湍水之谓君子所必辨荀卿性恶之说君子
 之所甚疾然告子之不动心实先于孟子而荀卿之
 论甚美非有笃敬之心有践履之实者未易至乎此
 也今拾孟子性善之遗说与夫近世先达之绪言以
 盗名干泽者岂可与二子同日语哉凡皆讲肚之全
 文如此夫告子荀子之言众所共斥而象山独取之
 伊洛诸儒之言性众所共宗而象山独斥之且程文
 试论法不及本朝而此言近世先达题言天地之性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708-0216c.png
 人为贵而此说取性犹湍水取性恶曰湍曰恶正与
 贵之义相反除象山一人之见如此合场亦决无第
 二卷也东莱以议论之异也而易识徐杨以意见之
 同也而易合若以三儒者主之而因以为确论则恐
 夫子之经旨不如此论家之法度不如此谓诸儒之
 言性者皆为盗名干泽恐亦不如此象山自赴省试
 自谈性理而谓平居暇日讲明性理为盗名干泽疑
 亦未安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708-0216d.png
  象山之学虽谓此心自灵此理自明不必他求空
  为言议然亦未尝不读书未尝不讲授未尝不援
  经析理凡其所业未尝不与诸儒同至其于诸儒
  之读书之讲授之援经析理则指为戕贼为陷溺
  为缪妄为欺诳为异端邪说甚至袭取闾阎贱妇
  人秽骂语斥之为蛆蠹得非恃才之高信已之笃
  疾人之已甚必欲以明道自任而然耶吾夫子生
  于春秋大乱之世斯道之不明亦甚矣而循循然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0708-0217a.png
  善诱人未尝有忿嫉之心甚至宰我欲行期月之
  丧不过曰汝安则为之阙党童子将命亦必明言
  其与先生并行与先生并坐为欲速成未闻不言
  其所以然徒望而斥之也孟子生于战国斯道之
  不明尤甚孟子之与杨墨辨与告子许行墨者夷
  之辨皆一一引之而尽其情然后徐而折其非至
  今去之千载之下人人昭然如见此斯道之所以
  复明亦未尝望而斥之不究其所言之为是为非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0708-0217b.png
  也我朝圣世也亦异于春秋战国之世矣诸儒之
  所讲者理学也亦异于春秋战国处士横议之纷
  纷矣所读皆孔孟之书所讲皆孔孟之学前后诸
  儒彬彬辈出岂无一言之几乎道者其所趣尚虽
  正而讲明有差则宜明言其所差者果何说讲明
  虽是而躬行或背则宜明指其所背者果何事庶
  乎孔子之所以教人孟子之所以明道者矣今略
  不一言其故而槩以读书讲学者自孟子既没千
卷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0708-0217c.png
  五百馀年间凡名世之士皆为戕贼为陷溺为缪
  妄为欺诳为异端邪说则后学其将安考此象山
  之言虽甚愤激今未百年其说已泯然无闻而诸
  儒之说家藏而人诵者皆自若终无以易之也此
  亦无以议为矣独惜其身自讲学而乃以当世之
  凡讲学者为伪习未几韩侂胄何澹诸人竟就为
  伪学之目以祸诸儒一时之善类几歼焉呜呼家
  必自毁而后人毁之悲夫
卷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0708-0217d.png
  陆象山语录
首章载尧命羲和后世委之星翁历官及历差事愚按
 此不待言
次章云看经书须看注疏及先儒解释不然执已见议
 论恐自是愚按此象山平心之言与诸儒未尝不同然
 象山平日以此等为陷溺而今日之言乃如此乃知
 天下常理终不可逃如释氏谓不当生产作业而释
 氏未尝不着衣吃饭也
卷四十二 第 30a 页 WYG0708-0218a.png
读书固不可不晓文义然须看意旨所在愚按诸儒教
 人皆然
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已胜出一言做一事便道全是愚
 按此说善矣圣如孔子亦未尝敢以为是然象山虽
 贤乃谓千五百年间讲学者皆异端邪说到吾方一
 清此则孔子所不敢也
编论语者亦有病愚按此语未易轻发惟象山自儿童
 时已恶见论语第二章此不可晓
卷四十二 第 30b 页 WYG0708-0218b.png
伊洛诸公得千载不传之学但草创未为光明今日若
 不大段光明更干当甚事按象山平日说谓伊洛之
 说不然若据此说特伊洛之说未精耳二说亦不同
 象山自谓得不传之学是伊洛未尝得也今谓伊洛
 得不传之学是此学未尝不传也二说之本旨亦不
 同岂记者误欤
福如何锡得只是此理充塞宇宙愚按会民于极即是
 锡之以福此理自是充塞宇宙但不必以此破锡福
卷四十二 第 31a 页 WYG0708-0218c.png
 之义桀纣之世此理何尝不充塞而民之罹于咎者
 何耶
须是信得及方可愚按古人此语谓信道笃谓信命得
 及皆是不为贫贱患难所变若自以为是不为人言
 所反却恐不可荆公之误正在此
有所忿懥则不足以服人愚按此论甚正然则又可忿
 懥而求以服人乎
须是下及物工夫则随大随小有济愚按此语足觇象
卷四十二 第 31b 页 WYG0708-0218d.png
 山讲明皆有用之学但古之学者为已用之则行及
 物自在其中明道言士自一命以上存心爱物此言
 出仕事也(右周清叟/廉夫所录)
朱季绎云近日异端邪说如禅家之学人皆以为不可
 无象山云今之所以害道者却是这閒言语曹立之
 因读书用心成疾亦是有许多閒言语某与之涤荡
 病亦随减迨不闻人言语又复昏蔽适有告之以某
 乃释氏之学渠平生恶释老如仇雠于是尽叛某之
卷四十二 第 32a 页 WYG0708-0219a.png
 说却凑合得朱元晦说话后不相见以至于死然则
 曹立之若终听象山之说尚可活也
今之攻异端者但以其名攻之初不知自家自被他点
 检在他下面如何得他服愚不知吾儒何者在他下
 面岂以其即心是佛其说甚径欤此等任其说高既
 无此理非吾儒所病也
某平日未尝为流俗所攻攻者却是读语录精义者
某读书只是看古注圣人之言自明白愚按亦自有当
卷四十二 第 32b 页 WYG0708-0219b.png
 讲明者如明白者却不必衍文熟读自见象山此言
 不可不察
一人力抵当流俗不去必也豪杰之士因举晦翁语云
 豪杰而不圣人者有之未有圣人而不豪杰者也先
 生云是愚恐豪杰非斥众人为流俗之谓也
问作文法云读汉史韩柳欧苏尹师鲁李淇水文不误
 后生
谓伯敏被异端坏了异端非佛老之谓异乎此理如季
卷四十二 第 33a 页 WYG0708-0219c.png
 绎之徒便是异端孔门惟颜曾传道他未有闻盖颜
 曾从里面出来他人外面入去今所传者乃子夏子
 张之徒外入之学曾子所传至孟子不复传矣愚按
 古无传道之说孔子之学惟曾子弘毅足以任道子
 思孟子皆然至今所讲明者皆其说也子夏子张未
 见其有传于今也韩文公辟佛老故言中国之所以
 治者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次第相承具有自
 来故以传言以辟佛氏之说自夷狄晚入中国于中
卷四十二 第 33b 页 WYG0708-0219d.png
 国之治并无相干皆平空杜撰故他日又曰果孰为
 而孰传之耶韩文公之言传道者意盖如此不幸释
 氏以衣钵为传其说浸淫遂使吾儒亦谓若有一物
 亲相授受者谓之传道此积习之误圣门初无是事
 今日所讲正曾子子思孟子之学其于子张子夏初
 何预耶
今之学者读书只是解字更不求血脉且情性心材只
 是一般物事言偶不同耳愚按天下读书未有不求
卷四十二 第 34a 页 WYG0708-0220a.png
 血脉之人而象山读书亦未尝不解字如云看经书
 须着看注疏及先儒解释斯言何为耶(右李伯敏/敏求所录)
杨敬仲不可说他有禅只是尚有气习未尽
平生所说未尝有一说
大人不做却要做小儿态可惜
某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上是天下是地人在中间须是做个人方不枉
要当轩昂奋发莫恁地沈埋在卑陋凡下处
卷四十二 第 34b 页 WYG0708-0220b.png
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
初教董元息自立不得閒说话渐渐好后被教授教解
 论语却又坏了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有何欠缺
我不说一杨敬仲说一尝与敬仲说箴他
大人凝然不动不如此小家相
尝误解了书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非是人心只是
 说大凡人之心惟微是精微才粗便不精微谓人欲
卷四十二 第 35a 页 WYG0708-0220c.png
 天理非是人亦有善有恶天亦有善有恶岂可以善
 皆归之天恶皆归之人此说出于乐记此说不是圣
 人之言
某平生有一节过人他人要会某不会他人要做某不
 做愚观以上所记皆自信甚笃独立不惧之言可以
 作人懦气然以圣人自处则未知果如何陆象山之
 言学陈同甫之言治皆欲等天立地做一个人他非
 所恤亦可谓豪也已
卷四十二 第 35b 页 WYG0708-0220d.png
某从来勤理会长兄每四更一点起时只见某在看书
 或检或点常说与子侄以为勤愚按象山常以读书
 为陷溺而其勤读书乃如此(右包扬显/道所录)
尝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曰因读孟子而自得之(右/詹)
 (阜民子/南录)
谓伊川解艮其背说得鹘突艮其背不获其身无我行其
 庭不见其人无物
论语中多有无头柄底说话如知及之仁不能守之之
卷四十二 第 36a 页 WYG0708-0221a.png
 类不知所守所及者何事如学而时习之不知时习
 者何事学苟知所本六经皆我注脚
天理人欲之言亦自不是至论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
 天人不同矣
居象山多告学者云汝耳自聪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
 兄自能弟本无欠缺不必他求在乎自立而已
可与适道云云是说阶级夫何远之有是扫上面阶级
 (右传子云/季鲁所录)
卷四十二 第 36b 页 WYG0708-0221b.png
一夕步月叹朱元晦泰山乔岳可惜学未见道枉费精
 神遂自担阁包敏道曰势既如此莫若各自著书以
 待天下后世之自择忽正色厉声曰敏道敏道恁地
 没长进乃作这般见解且道天地间有个朱元晦陆
 子静便添得些子无了后便减得些子愚谓若于天
 地间无关损益又何必叹又何必厉声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据某所见当以庄子去故
 与智解之其言性者大抵据陈迹言之(右惟出殿/博所录)
卷四十二 第 37a 页 WYG0708-0221c.png
  象山读书修已本未尝不与人同而其语录谓论
  语多有无头柄说话谓编论语者亦有病谓论语
  第一章学而时习不知时习者何事谓第二章言
  孝弟为支离又谓六经皆我注脚谓天理人欲之
  言不是至论谓异端不是佛老而今之讲学者皆
  是异端其至家书与侄孙浚云非其志其见度越
  千有五百馀年名世之士则诗书易春秋论语孟
  子中庸大学之篇正为陆沉与致政兄云以铢秤
卷四十二 第 37b 页 WYG0708-0221d.png
  寸量之法绳古圣贤皆有不可胜诛之罪盖其为
  学谓此心自灵此理自明耳自聪目自明自能孝
  自能弟但收拾精神自为主不则上是天下是地
  中间还我堂堂做人更不必他求一有他求皆为
  陷溺故于自昔圣贤经书所载自然皆见其非其
  势则然非待有心于诋斥也然犹一则曰孔子二
  则曰孔子譬之江东孙氏名虽戴汉自立宗庙社
  稷矣
卷四十二 第 38a 页 WYG0708-0222a.png
  陆复斋文集
   书
与张敬夫谓声气容色应对进退乃致知力行之原不
 若是而从事于笺注训诂之间言语议论之末无乃
 与古之讲学者异欤
答傅子渊近来学者多自私欲速之病又惑于释氏一
 超直入之谈往往弃日用而论心遗伦理而语道适
 见圣谟与舍弟书又有即身是道不假拟度之说此
卷四十二 第 38b 页 WYG0708-0222b.png
 又将堕于无底之壑矣
与沈叔晦有终日谈虚空语性命而不知践履之实欣
 然自以为有得而卒归于无所用此惑于异端者也
与李德远古之君子往往多出于羁艰困厄愁忧之中
 而其学益进某独日以汨没触事接物习情客气时
 起于其间
与汪德占某日与兄弟讲习往往及于不传之旨天下
 所未尝讲者
卷四十二 第 39a 页 WYG0708-0222c.png
与章彦节荀卿扬雄韩愈皆不世出至言性则戾近世
 巨儒性理之论犹或不安某乃稽百氏异同之论出
 入于释老反复乎孔子子思孟子之言潜思而独究
 之焕然有明焉穷天地亘万世无易乎此也然世无
 是学难以谕人又书云离形色而言性离视听言动
 而言仁非知性者也
与赵景明朱元晦论语集解已脱藁此言必传于世若
 诗集传中庸大学章句则殊有未安恐终不能传远
卷四十二 第 39b 页 WYG0708-0222d.png
 矣
答王汉臣身体心验使吾身心与圣贤之言相应择其
 最切已者勤而行之
与王顺伯治人必先治已自治莫大治气气之不平其
 病不一而忿懥之害为尤大○又云窃不自揆使天
 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苟不用于今则成
 就人才传之学者又云释氏之门亦有散律禅之异
 禅门一宗亦有五家宗派何况儒释二教安得强比
卷四十二 第 40a 页 WYG0708-0223a.png
 而同之乎又云释氏大抵以理为障与吾儒之学天
 地悬绝
与王申伯人生之迷千种万类不可名状而大要皆是
 利欲李赤入厕天下之乐于是乎在而不知其死于
 粪秽也
与陈德甫须磊磊落落作大丈夫净扫平生纰缪意见
与柴必胜贫者士之常吾友能安之则尊幼无不安者
 吾心微有不可安则过自此起矣天命固不可损益
卷四十二 第 40b 页 WYG0708-0223b.png
 但自失其本心耳
与舒元宾(璘/)放过少许便是自弃
与刘淳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此意不可不先讲习习
 到临利害得失无忧惧心平时胸中泰然无计较心
 则真知命矣
与汪漕言租赋利害甚详内买绢一项谓吏廉则民之
 输帛易而帛亦不至甚恶吏贪而受常例则虽甚疏
 恶者亦不得而不受如是有浮巧之民能为甚薄之
卷四十二 第 41a 页 WYG0708-0223c.png
 帛而加之药如甚厚者揽子厚取其直于民而薄其
 价买之以输于公拣子不敢言受领官不敢退若必
 使民户自输而书人户与拣子之名于帛端而毋得
 使揽子者输焉则公私两利而其弊革矣
与金溪宰言团结禦寇须覈何人因用何兵可战如何
 分布营寨如何置备粮食听谁统辖如何防㧖把截
 若泛牒前往界前为害未易悉数
   策问
卷四十二 第 41b 页 WYG0708-0223d.png
射所以观德也然后羿善射为乱臣逢蒙善射亦杀师
 养由基善射而夺国李广善射而数奇崔浩不能弯
 弓杜预射不穿札而皆有成功何耶
铜壶为漏浮箭为刻天池以注之平水以平之受水以
 纳之而壶之制尽矣匏以载之莲以出之华表以正
 之而箭之体定矣日有十二辰而八十四维间焉岁
 有十二月而二十四气分焉以土圭测日景以磁针
 辨方位而二十四位于是乎正矣日行有南北昼夜
卷四十二 第 42a 页 WYG0708-0224a.png
 有长短而二十有一箭于是乎立矣宜无地之殊也
 而岳台以南凡三徙之而箭之不用者六岳台以北
 凡三徙之而箭之增者亦六何也于维之间于辰或
 以属为前或以属为后或分之而两属焉磁针之辨
 方位或以为指午或以为午之三分丙之七分或以
 为丙午之间
立政致意于常伯常任准人求于周官漫不知何职琐
 琐如携仆缀衣牧尹亦缺焉
卷四十二 第 42b 页 WYG0708-0224b.png
   论
道者古今之正权权者道之用也权之所在即道之所
 在又焉有不正者哉
  复斋陆氏名九龄字子寿盖名九渊字子静号象
  山之兄也其学大抵与象山相上下象山之学务
  以自已之精神为主宰复斋之学就于天赋之形
  色为躬行皆以讲不传之学为已任皆谓当今之
  世舍我其谁掀动一时听者多靡所不同者象山
卷四十二 第 43a 页 WYG0708-0224c.png
  多怒骂复斋觉和平尔象山之详已疏于其文集
  语录之下矣复斋之文尤多精语亦足警后学而
  自誉其所得则在性学至谓穷天地亘万古无以
  易而世无其学难以语人视孔子之言性澹然一
  语而止者几张皇矣夫既不语世莫得闻他日谓
  外形色言天性外视听言动言仁皆非知性者复
  斋所明性学倘在于是乎然形色固天性也而生
  色睟然见于面盎于背亦必有其所以然者矣视
卷四十二 第 43b 页 WYG0708-0224d.png
  听言动之以礼固所以为仁也而勿视勿听勿言
  勿动亦必有主宰乎其中矣复斋之言视孔孟似
  颇直截也东莱志其墓勇于求道有不由阶序者
  殆确论云初复斋自太学登第尝分教兴国军才
  九阅月弟子员才十五人有才志而不获少见于
  世宝庆二年同沈焕字叔晦加赠典沈谥端献陆
  谥文达遂与象山号二陆复斋又有兄名九韶字
  子美号梭山坚苦力学亦有文集小帙言治家不
卷四十二 第 44a 页 WYG0708-0225a.png
  问贫富皆当取九年熟必有三年蓄之法常以其
  所入留十之二三备水旱丧葬不测虽忍饥而毋
  变宗族乡党有吉凶事苟财不足以助之惟助以
  力如先众人而往后众人而归有劳为之服之毋
  毁所蓄以变定规如此力行家不至废而身不至
  有非理之求其说具有条理殆可推之治国者也
  江西并子美又号三陆
   象山于门人最称许傅子渊而言论风旨无所
卷四十二 第 44b 页 WYG0708-0225b.png
   考有傅琴山者名子云字季鲁亦金溪人以屡
   举推恩尝为西瓯县主簿其徒贵溪叶梦得知
   抚州日尝刻其文于郡斋然世未有传其书者
   也琴山称象山赴荆门军付以讲席又尝作易
   诗论语解孟子指义中庸大学解河图洛书释
   义离骚经解揲蓍说自谓其学益明见于文字
   大抵昭著且欲剖判象山及朱晦翁之说其自
   说亦果矣尝观其文戒杨慈湖辟清心正心之
卷四十二 第 45a 页 WYG0708-0225c.png
   说及力劝其勿著书排大学似无已甚之偏而
   乃谓论语成于曾子门人之手未必接闻于夫子
   学而时习之不知所学所时习者何事时习而
   悦朋来而乐不知所悦所乐者何由人不知而
   不愠不知所以能不愠者何说既茫然于指归
   之所存则是失珠玩椟讲究虽勤而真实益远
   又谓近世学失其传劳心役智于道问学之间
   颠本末之序而终至于本末俱失若程门附会
卷四十二 第 45b 页 WYG0708-0225d.png
   下学而上达之说而不明其旨此其于圣贤之
   学入室操戈一至于此亦可谓无忌惮者矣若
   其斥张子房辞三万户之封为工于私而昧于
   理讥董仲舒正谊不谋利之言为未足以表覈
   孟氏之旨駮龚遂使民卖剑买牛非臣力之对
   为窃美名美行以欺君媚世诋韩文公原人之作
   为未究三才之终始而分裂以论彼于论语尚
   加呵诋则凡皆所不足怪者矣其人虽博学多
卷四十二 第 46a 页 WYG0708-0226a.png
   闻好为议论而辞繁理寡终无发明虽呶呶数
   万言攻排佛学以解外人谓其师谈禅之讥亦
   不过袭不耕不蚕等陈言以杂置汎滥浮辞中
   尔惟断其师人心道心之辨谓人心惟危道心
   惟微犹言槃水惟危清水惟微勿挠勿浊乃烛
   须眉其说颇异姑录存之以俟知者然乃烛须眉
   之意与允执厥中之谊又殊矣傅琴山之外学
   象山而名世者是为慈湖杨先生
卷四十二 第 46b 页 WYG0708-0226b.png
 
 
 
 
 
 
 
 黄氏日抄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