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708-01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四十     宋 黄震 撰
 读本朝诸儒理学书(八/)
  东莱先生文集
   诗
送丘宗卿守嘉禾诗簿书高没人迎笔风摧枯自许岂
 不豪岁晏终何如此戒乘快无恻怛之心也
   表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708-0158b.png
代张严州谢免丁钱表自昔邦家惟欲编氓之繁阜于
 今闾里反忧孙子之众多
   状
为张严州作免丁钱奏状严州即南轩也本州承平时
 每丁官给盐一斗计五斤每斤计三十一文二分省
 共计一百五十六文纳绢一丈二尺八寸内一半折
 钱一百六十文又折帛钱如其数两项共三百二十
 文以盐价百五十六文比折外贴纳百六十四文亦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708-0159a.png
 未见其害也蔡京变盐法卖客钞又复给丁盐徒令
 纳绢绢价复长旧每匹一贯今二贯以故贫民规脱
 丁口不敢裹头生子亦往往不举旋奏减得请有先
 生为南轩谢免丁表
   劄
乾道轮对劄第一论圣学谓希进之人妄变典章第二
 论恢复大事不可轻信迎合
淳熙轮对劄谓独运之说不可不察者五事又对劄谓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708-0159b.png
 国朝宽大忠厚礼逊节义远过前代当爱护勿替
进篇次文海劄子文海元系书坊刋行先生乞就裁损
 断自中兴以前凡六十一门百五十卷
馆职策谓贾谊先外后内治原殆未深讲姚崇不能格
 心而务力邀君埒之谊非匹矣词锋横出读之起人
 意先生时年三十五
   记
台州修城记州历庆历之水宣和之盗乾道之火赵公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708-0159c.png
 汝愚为守新其城
抚州浮桥记桥作于乾道初郡守陈森淳熙二年水赵
 景明复新之
秀州陆宣公祠堂记城东桥以宣公名相传公生之地
 学故有祠郡守吕正已复新之
泰州修桑子河记范文正作捍海堰起海陵属盐城衡
 百馀里淳熙初潮大上圯者半旋筑之独桑子河以
 南径如皋缭许氏庄后文正规略所未及历阳魏钦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708-0159d.png
 绪并为之堰云
白鹿洞书院记唐李渤所隐居我太宗驿置九经俾诸
 生肄业与嵩阳岳麓睢阳为四书院晦翁淳熙六年
 为守得废址乃兴今书院云
重修钓台记谓使先生微有意于傲世立名一再传之
 后且将为西晋之清虚矣至于节义之弊过于亢激
 特时无皇极之君均调消息非造端者之过也(祠之/前羊)
 (裘轩其东客/星阁招隐堂)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708-0160a.png
   序
戴衍字序以衍在中之义字在伯
洪无竞字序洪名裒然更名无竞而字求仲盖不欲为
 科目是羡而求人所不求之坦途也文意烨然
李仲南集古录序堙罍沉鼎颓趺仆碣布濩于莽苍之
 滨馀款坠刻流落人间财以侑几案娱宾客而止耳
 欧阳公始辑之李丙仲著录千卷文字阳予而阴抑
 之以观物者必于其会为说尤精奇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708-0160b.png
大事记序周敬王三十九年以下历代史
书薛畏翁诗后元祐诸公以简静无求为家法
书赵路分行实后无所歆羡而为善无所创艾而不为
 恶此天下实德君子(路分当是/福王之父)
代宰臣谢御书崔实政论推明不可过严之意
题通鉴本末后谓袁机仲躬其难而道学者以易学者
 毋徒乐其易而深思其所以难则几矣
题近思录谓首卷阴阳性命之说特使之知有所向望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708-0160c.png
 而已馀卷讲学之方具有科级若躐等陵节流于虚
 空则岂所谓近思者耶
书许吏部诗后吏部去国极意探讨前辈源委以敷殖
 经世久大之业非独以一时与秦丞相异同为谅也
题紫微翁与曾信道手简后谓吾家全盛时与江西诸
 贤特厚其历叙曲折处极可观有关世变
书所定古周易费氏易在汉最近古最见排摈而今独
 存自康成辅嗣合彖象文言于经学者遂不见古本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708-0160d.png
 近世嵩山晁氏编古周易或以为未安今一以古为
 断
   祭文
祭曾文清与祭南轩文委折可观
   行状
待制王居正行状其先仕蜀后徙维扬公不用三经义
 字说流落不偶馀十年其后登朝著三经辨学力排
 王氏尝论省费谓于一二日少驻跸之顷以数路数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708-0161a.png
 十州土地之所出欲尽为向者一百七十三年之事
 不忍暂有所废革尝知婺州力请免贡罗及办供御
 炭用胡桃鹁鸽文之说初善秦丞相后排之屏居羡
 阳而终亦尝排坐讲之议云
   志铭
朝散潘好古墓志绍兴丙辰岁侵公既发廪复致他郡
 粟下其直之三以贷之秋稔民劝趣偿视初贷复诎
 其一甲子水舟人独载公公谕舟人先载馀人婺田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708-0161b.png
 恃陂塘公有塘曰叶亚听民取之斥田以广潴蓄子
 景宪景愈知名
义乌徐君志言择地失葬之弊
祔韩氏志先生两娶韩元吉之女
薛常州墓志铭公名季宣字士龙其父徽言从胡文定
 学终起居舍人公少孤妻父荆帅孙汝翼迎袁溉为
 之师溉及登程夫子之门公少为武昌令金亮叛盟
 公说汪澈令成闵乘得蔡破竹之势下颍昌径陈汝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708-0161c.png
 趋汴都敌内顾且惊溃不能用而陈蔡新附诸城接
 踵复为敌矣江淮仕者大扺无固志公独留家不遣
 念除盗莫如联保甲疆陲有事惟素整者可不乱所
 以整教者甚悉讫敌退人心不摇尝部餫信阳队五
 次舍悉仿行军役罢死者才一人虞丞相允文白遣
 公行淮西安流民授田垦筑具有法入觐言外事无
 足道而深忧近侍阴挤正士出守湖州禁祠伤神者
 死狱大减初陈亨伯割诸道留州钱输大农号经制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708-0161d.png
 翁彦国复总制至是户部令提刑司以历付场务一
 钱以上皆分𨽻经总公独言于朝曰自经总制立额
 州郡凿空取盈若复𨽻额外征掇其强半郡调度顾
 安所取殆复为他谬巧民何以胜户部镌谯愈㥯公
 争愈强遂收前令不布改知常州未上卒于家年四
 十公之学博览精思于经无不合于事无不可行言
 兵变化若神诗书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皆有义训九
 州图志之属藁方立而未究云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708-0162a.png
金华王氏志言氏族反为婚姻病由卑援高者厥咎僭
 厥罚常辱厥妖妇乘夫由高耦卑者厥咎贪厥罚常
 骄厥妖夫虐妇
金华汪君志言义役
严陵方君志唐末处士方干居白云原至今一原数百
 家衣冠人物为盛铭云云来四世愚恐云来在四世
 之外
金华曹将仕志司录而下三传曰随曰传曰介五传曰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708-0162b.png
 韶六传而得公余谓此叙世系省文法也公尝升辟
 雍盖三舍法之制
永康王君志太学生王颐之父名恬自少至老以畏谨
 持门户有夺攘者曰吾岂以尺寸地败宗姻恩意哉
时德辅志德辅名汝翼先墓芜废次第经缉自始祖而
 下十馀处春秋帅其族洒扫
邢邦用志既举进士得官尽弃故学遍从先生长者游
 汲汲求践其所闻自任者厚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708-0162c.png
朝散潘好谦志娶陈少阳女得官靖厚淳质陆九渊为
 之碣铭
陆先生志铭先生名九龄陆出妫姓陈敬仲适齐别其
 氏为田田氏有国宣王封少子通于陆乡又别为陆
 唐乾宁宰相希声之后居抚之金溪有居士贺者以
 学行为里人所宗有子六人先生居第五秦桧当国
 无道程氏学者先生独委心焉为太学录先之以身
 正之以渐行之以无事惟跌宕见镌谯者退亦心服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708-0162d.png
 登乾道四年进士第教授兴国军以家难去官调全
 州未上以疾终先生和顺不违物而非意自不能干
 简直不徇人而与居久益有味方其勇于求道愤悱
 直前盖有不由阶序者矣然其所志者大所据者实
 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所谓仁以为己任者于此见之
金华时□母陈志母嘱毋循葬师先生因而历序古礼
 及后世卜葬之弊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708-0163a.png
   家传
东莱公家传国朝知泗州吕龟图生蒙正相太宗真宗
 龟图弟龟祥知寿州生大理丞蒙亨蒙亨生夷简三
 相仁宗夷简生公著相哲宗公著生希哲为荥阳公
 希哲生好问是为东莱公好问生子本中而下五人
 孙大器而下九人曾孙祖谦而下十六人祖谦东莱
 先生也自荥阳公以道学为世宗东莱公早得其传
 党论起尝阨困者二十年钦宗立骤用之围城中备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708-0163b.png
 尝艰难力劝张邦昌复辟而尝受邦昌伪命论者及
 之迨三世而后先生为之传盖白其本心云
   集录
入越集阴暗变化凡一草一木接于见闻者无不模写
 其生意如曰老梧离立道旁茂灌如青玉干如曰云
 稻风叶皆鲜鲜有生意如曰秋水平岸菰蒲青苍会
 稽秦望云门诸山互相映发城堞楼观跨空入云耳
 目应接不暇凡皆其游乐之趣也谓兰亭曲水必非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708-0163c.png
 流觞之旧谓禹穴乃大石中断成鏬殆非司马子长
 所探此为考古谓大能仁寺阁宏壮光丽然益知民
 力之困也此为警语谓目五云门重堤隐然达曹娥
 五六十里为省塘异时有意复湖者第修省塘则盗
 湖之田不待废而自为陂泺矣此为有益世道盖可
 补南礼鉴湖记之所未及也
入闽录访晦翁于五夫而录不全
   日记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708-0163d.png
庚子辛丑日记盖病中编诗记大事记也晦翁跋其后
 云气候之暄凉草木之荣悴亦必谨焉
   宗法
集大传曾子问及横渠记解为之谓上治祖祢尊尊也
 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治整齐也五世袒免六
 世亲属竭但同姓而已欲约小宗之法异宫同财又
 为宗法条目以家庙为主日与朔望时祭皆约为定
 式云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708-0164a.png
   葬仪
古礼称哀子不称孤子非有亲服不致奠凡读祝吉礼
 出左东向凶礼出右西向卒哭后用吉礼
古者但设奠具汉以来设酒食自唐藩镇竞侈靡始缚
 祭帷至高数丈广数十步作鸟兽花木舆马侍从衣
 以缯绮灵輀过则焚之国朝令敕不得于街衢致祭
 右先生在严陵为潘叔度将仪礼开元礼书仪参定
 各有条目云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708-0164b.png
   庙制
士一庙且于所居之左盖祠堂一间两厦祭用分至取
 气之中时之均
   学规
乾道四年规约以孝弟忠信为本五年规约以明理躬
 行为本
   官箴
以觅举求庇献书为第一戒以下条目甚详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708-0164c.png
事涉权贵平心看理又舍人官箴尤详云当官先以暴
 怒为戒
   择善
先生旧所编书名也录左传以下诸史谦厚之事如薛
 宣密封杨湛奸赃状使自图进退如卓茂举善而教
 诉亭长受米肉者云遗之而受何故言如史弼答钩
 党云它郡自有平原自无其它甚多一一可观省为
 法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708-0164d.png
   尺牍
与南轩晦庵讲义理者极可玩味而与晦庵者尤多其
 与南轩多自反之说若曰于要的处或卤莽领略于
 凝滞处或遮护覆藏为学不进咎实由此又曰积蓄
 未厚而发用太遽涵泳未足而谈说有馀其与晦庵
 多相规之说如曰颇乏广大温润气象如曰最当于
 矫揉气质上做工夫如曰龃龉颇多皆诚意未孚之
 咎如曰吾徒讲学政须于日用间就事上商量如曰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708-0165a.png
 禀赋偏处须融化得尽方可若其它论理说经处往
 往多质难之辞愚按先生与南轩严陵同寅朝列同
 巷平居最相得于晦庵则彼此访求以求真是晦庵
 以千载道统为己任排斥异说毫发不恕祸福是非
 一切以之有泰山岩岩气象先生并包融会以和为
 主故常规警晦庵然道不直不见启一时纷纷之辨
 者晦翁也垂万世昭昭之训者亦晦翁也顾后学于
 诸老自当参观耳若其与他人书则极为晦庵回护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708-0165b.png
与周丞相子充诸书其劝勉丞相谓从容调娱裨益元
 气非若匹士以洁身为谅又谓实有裨益则不必迹
 之外见事有次第则不必人之遽孚又谓消长安危
 所系当念兹在兹其自谓则曰读书视旧颇不卤莽
 又曰至五十以后乃稍趋约其言晦翁则曰度不能
 俯仰谓沈叔晦直谅确实谓陆务观疏
与陈君举书所见少差流弊无穷者往往皆高明之士
与陈同甫书云留建宁凡两月馀复同朱元晦往鹅湖与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708-0165c.png
 二陆及刘子澄诸公相聚切磋甚觉有益元晦英迈
 刚明而工夫就实入细殊未易量子静亦坚实有力
 但欠开阔耳又尝与邢邦用书云与朱元晦相聚四
 十馀日复同出至鹅湖二陆及子澄诸兄皆集甚有
 讲论之益近尝与子静详言之讲贯诵绎乃百代为
 学通法学者缘此支离泛滥自是人病非是法病见
 此而欲尽废之正是因噎废食
   己丑课程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708-0165d.png
赵良曰五羖大夫相秦六七年三置晋君注云纳晋
 惠在僖九年纳晋文在二十四年相距十九年
乐毅伐齐曰若不遂乘之待彼改过恤下则难虑注云
 推此言则世之论毅者其然乎
   春秋讲义
亦少年之作但不至如慱议之太刻耳
   左传手记
视讲义稍不衍文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708-0166a.png
   读史纲目
以纪纲体统机括为说辨史记十篇有录无书谓非皆
 无书余尝附其略于古今纪要
   读史汉手笔
所记及贼莽之奸欺岂以示有国家之警戒耶然愚尝
 谓君尊如天地道无成凡天下之功皆人君之有人
 臣固无预也汉末名为诸儒者以苟顺成风颂莽功
 德置君何地末流之弊势有必至者虽莽初心不至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708-0166b.png
 是也此亦不可不揭之为万世戒谓文帝于匈奴来
 则禦之未尝穷追正严尤所谓中策而尤独遗文帝
 何哉愚谓文帝三代所以待夷狄者也
谓陆贾使其子析居分财败俗伤化愚谓贾不忍仕于
 吕氏分财儿曹东西游息此寓之饮食燕乐而诛吕
 安刘之功藏焉者也观豪杰自不当责其细
晦庵言太极中庸处东莱皆质难但出于平心讲求耳
 答朱子问仁谓爱指其用公指其理觉指其端孟子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708-0166c.png
 曰仁人心也此仁之体程子以为性者特仁属性尔
   答南轩语孟疑
简明可玩味
   答学者所问
其说多可观惟云陈平之事虽使未济而死获谤后世
 君子不憾也此说却须契勘盖吕氏自东莱公失节
 于张邦昌故先生于议论古今出处名节处率多阴
 为回护使不相形迹缘此习熟之久亦每觉弱了一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708-0166d.png
 两分下笔时亦觉放宽一两分此意熟味自见然用
 之于处世接物极为和平若论事到极处则当观晦
 庵南轩之说陈平何人斯而乃谓世之讥其阿意王
 诸吕者为谤耶不宁惟是吕许公名相也而不免权
 术吕原明名儒也而不免佛学故先生于文字议论
 间未尝讥权术排佛老虽其德性之宽和必亦阴有
 所碍学者所当谅其心
   策问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708-0167a.png
一问晋之北伐二唐之方镇三晋之人物四立政之官
 周官所无及诗春秋官称亦与周官不合皆稽其颠
 末而诘以意所可疑
问淮之水利夫差城䢴沟自南通北今射阳湖末口广
 陵韩江皆不可不稽魏文自谯循涡自北通南今精
 湖广陵故城皆不可不察曹之芍陂孙之濡须齐垣
 崇祖之守寿阳而堰淝水梁武帝之堰淮水以灌寿
 阳他如鸡鸣召伯西陵柳浦若海陵之堰皆淮之水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708-0167b.png
 当考
周之天官舍其乡士大夫独计府史胥徒三千六百有
 奇以一例六殆踰数万千里之入何以赡之至于宾
 客之费岁以三百子男国计之为斛者六十四万有
 奇为束者八十一万上之为公侯伯加之为飧饔饩
 费益不可胜计汉自佐史至丞相九十二万二百八
 十五员月廪踰百斛他费尤行(阙/)  可计而贯朽
 粟腐复大可疑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708-0167c.png
   宏词进卷
建隆编敕序五代为一切之法以求胜民千机万阱罔
 民而纳之死我艺祖以四卷之简而驭亿万生齿之
 繁昔之法多而犯亦少果在此不在彼也
   拾遗
佚老庵记劝富人惠邻里为人作论旱劄子云困厄迫
 之状十仅达其三四自朝廷观之则似过甚自旱荒
 之邦观之则犹恨其有所未尽也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708-0167d.png
   附录年谱
绍兴七年丁巳公外祖文清公曾几转运广西公之父
 仓部侍游三月十七日公生于桂林甥馆年十二岁
 以祖驾部致仕恩补将仕郎十九岁从三山林少颖
 游二十岁魁福建漕荐明年中铨授岳祠二十四岁
 从藉溪胡原仲名宪及汪公应辰二十六岁荐于淅
 漕明年中礼部第六名赐及第又中宏词科授睦宗
 院教授三十一岁讲授于昭明寺明年作慱议三十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708-0168a.png
 三岁添教严州三十四岁除太学博士兼国史编修
 三十五岁改宣教郎试馆职明年考省试以病归明
 年习讲尚书又明年编读诗记三十九岁访晦翁辑
 近思录同会诸儒于信州鹅湖四十岁再会晦翁于
 三衢复编诗记除秘书郎四十一岁校正文海四十
 三岁考殿试除著作佐郎寻迁礼部郎凡除皆兼史
 如旧明年以病归复修读诗记四十岁初作大事记
 四十五岁当淳熙八年辛丑七月二十九日终弟祖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708-0168b.png
 俭志其圹
   祭文
晦翁𤼵明尽之一时诸儒或各主所见辛稼轩本以吏
 能称其言独曰厥今上承伊洛远溯洙泗朱张东莱
 屹鼎立于一世陆象山则曰鹅湖之集适后一岁辄
 复妄发宛尔故态公虽未言意已独至又曰更尝颇
 多观省加细追惟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
 议于此亦足以占象山所与鹅湖会议时不同而世
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708-0168c.png
 之承袭者尚祖初说自外正论亦弗思矣善乎陈谦
 之祭有曰诸老异同兼包并容于是知当时东莱平
 心调护之功居多而后之学者所当遐想云
   赐谥
婺州丘寿旧申请接朱张为此孔炜谥议亦谓朱张
 与公互相劘切其曰有自负其能高视一世壁立倚
 天者及见公降心屏气敛锷藏锋脱去故习若未尝
 有挟者焉此言公调娱象山最为切覆议丁端祖则曰
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708-0168d.png
 得晦庵朱氏南轩张氏东莱吕氏续濂溪二程之传
 而大道以明人心以正谥法开物济务曰成通达强
 立曰成谥之以成夫何慊此万世公论异端自高者
 退听矣实嘉定八年指挥
   易说
诸卦皆备殆类全多是发明义理可以玩味然特出于
 门人集录非先生亲笔亦间有语未莹处如天在山
 中大畜云山安能畜天以方寸能留藏八荒则亦有
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708-0169a.png
 此理愚恐经文只是山中见天耳非必包天于山如
 洞天之云也如大过独立不惧云常人数百年所不
 见必大惊骇无一人以我为是非大力量何以当之
 愚恐经文只说自守之坚耳若人大惊骇而我独不
 惧王金陵执拗可监也如君子以虚受人云圣人无
 邪无正皆受之语亦微过于宽邪正恐难兼受学者
 所当斟酌至若首句云读易当观其生生不穷处极
 后解系辞生生之谓易云生是新鲜变动之意此先
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708-0169b.png
 生看易之大纲学者当随事意会
   诗说
首句云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只以平易观之此深得说
 诗之法然皆其门人所录语亦有未莹如汉广秣其
 马秣其驹此正思以礼而云欲念数起如柏舟不能
 奋飞此正其郁闷而云非不能奋飞特不忍去如还
 诗刺荒而云田猎中自有精神不知精神正是荒处
 也如硕鼠诗谁之永号而云它处无复号泣不知其
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708-0169c.png
 预言去后无永号于此者乃恻怛恋旧之心非言他
 处也其他别生意义皆平易之反先生本说未必如
 此至将仲子一诗谓庄公待其弟之恶稔此却是先
 生以春秋说诗用法太深处窃意庄公当其母偏爱
 叔段事极难处隐忍顺从乃其真情事变至极岂能
 预料后世徒见其后来之克段遂逆料其初心之杀
 段不知庄公不幸遭母子兄弟之变当人心天理未
 变之初其情有可念者读将仲子之诗可见也
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708-0169d.png
   周礼说
言比闾族党州乡为成周疆理天下之法言大司徒荒
 政十有二如散利须更考太府天府等掌钱之官薄
 征考九赋九贡缓刑考司寇士师言土均所均即大
 司徒所掌之士而斟酌损益之又言师氏诏以德教
 国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教国子甚详
   礼记说
多说曲礼学记等进修之法于幼子常示毋诳一章责
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708-0170a.png
 孟母买肉啖子一诳成两诳最是入小人之径路其
 论精矣然孟母当时买肉以实其戏言乃是悔过而
 善处之所谓仁术之类入君子之径路也其解五帝
 宪三王乞言一章极精确有味云宪者瞻仪容观起
 居不待乞言三王则从容款曲忠敬诚悫其说学记
 七者之教云九分是动容周旋洒扫应对一分在诵
 说今全在诵说了无涵畜工夫皆反本之论训学者
 最为深切
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708-0170b.png
   论语说
愚尝谓圣人言语极分晓所待训释者字义耳又天下
 之义理无穷前贤天资高则领会又别故书之以诏
 后世耳若此外衍说则不必也朱张论语说皆有成
 书惟东莱数条仅出于门人集录然犹赖此可与朱
 张参考互发独其说始吾于人今吾于人与先进于
 礼乐后进于礼乐深则厉浅则揭于本文明白之中
 别生新意恐集录者之误又乡原德之贼不过以乡
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708-0170c.png
 党中谨愿之人见善非明用心非刚而柔善为众所
 悦或者因以为然则反为德之贼今直谓乡原之心
 要牢笼尽天下人不独乡原之本心不如此窃意夫
 子讥乡原之意亦未必如此前辈各为辨说虽皆义
 理所在各足以警世而后学因之为新说至近世尤
 甚谨书以自防
   孟子说
见梁惠一章云以仁义为天下何利之足言说王天下
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708-0170d.png
 自是正理
太王事狄一段云人事尽然后可以付之天
子路人告以有过云子路之心专是求益
孟子致为臣而归一段云方其未出使人君欲见不可
 得及言不用道不行使人君欲留不可得如是然后
 可任道之轻重保社稷之安危自古人君本未尝轻
 士自是士自轻
他如谓匡章能有悔心而独处自省谓易之消息盈虚
卷四十 第 26a 页 WYG0708-0171a.png
 春秋之褒贬是非为时中之义谓孔子不与阳货辨
 而与少正卯辨孟子不与申韩辨而与杨墨辨为深明
 乎疑似之际皆警切简明他不胜记但谓乐正子一
 为餔啜已入陷阱则似未安盖乐正子孟氏高弟孟
 子所望救世行道者也从子敖来而不能有益于子
 敖故孟子甚言以警之曰徒餔啜徒者止于如此而
 他无所补之辞如饮食而已素餐之谓也今世俗轻
 薄借以讥嘲误以徒然之徒为图求之图而集录亦
卷四十 第 26b 页 WYG0708-0171b.png
 意其贫乏依附以干禄为比几何而不实世俗之误
 耶善乎先生之诸子乔年题其卷曰听者之深浅记
 者之工拙则览者当自得盖必有窥门人之误者矣
 然一仍其旧不敢窜易尤足以见先生家法之厚而
 吕氏之代有人先生又载陈莹中说使王氏之门有
 负恩之士则汉之宗社不至于亡谓了翁蔡卞所荐
 其后每事力争又云汉阙下之士皆以莽为周公再
 生而读汉史手笔亦终始载新莽事独详焉先生岂
卷四十 第 27a 页 WYG0708-0171c.png
 以士风浸弱颇类西汉因以寓其忧患之心者乎
   集录史记
云温公通鉴正欲续左氏编年左传之终云知伯贪而
 愎故韩魏反而丧之左氏终于此故通鉴始于此
又云温公论才德自分明愚谓尚有当推广者未可见
 其分明而不察也盖才德皆天所赋之善以其有用
 则谓之才如所谓天之降才元凯谓之才子而吾夫
 子叹才难是也以其自得则谓之德如谓有诸已无
卷四十 第 27b 页 WYG0708-0171d.png
 待于外之谓德颜闵谓之德行而吾夫子欲崇德是
 也才德可分贤否哉智巧小人于德谓之凶德则于
 才谓之不才如四凶称不才子是也今温公以智伯
 为才而以才专属之小人以智伯无德而以德专归
 之君子此恐指后世误认不才为才者言之耳况谓
 德胜为君子才胜为小人则是君子亦有小人之才
 小人亦有君子之德特以分数多寡为君子小人之
 分而才不才之辨吉德凶德之异殆不暇察此又公
卷四十 第 28a 页 WYG0708-0172a.png
 因智伯之聪察一时立论云尔且以才德兼全为圣
 人圣人为君子之魁又为小人之魁乎世之贤者固
 多兼有才德而分量尚有差等岂得尽之圣人而愚
 人亦何至才德之兼亡耶农工之业一有济于用皆
 才之类而家庭之事一有合于理皆德之属区区之
 见如此尚得俟明师而请之
论李克对魏文侯问相云不在朝廷而论朝廷事正可
 泛论大体对(阙/)
卷四十 第 28b 页 WYG0708-0172b.png
  言亦然
左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郭林宗慰之谓蘧颜不能无
 过先生云所以开其善心
华歆少与众避乱有独行者愿俱歆独曰无故受人不
 知其义及其人坠井歆又独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
 先生云歆少年处事仔细然其辅操倾汉有资质无
 学问也
邴原至辽东清议以格物管宁恐其招祸密遣西还此
卷四十 第 29a 页 WYG0708-0172c.png
 善处朋友
刘巴轻张飞为武人孔明戒之先生云文武只一道自
 东京末高自标榜故刘巴犹有馀风宜见弃于刘备
孔明死蒋琬代琬死董允代允死费祎代先生云后之
 为相者身在尚不能无失而亮死后犹足以维持二
 十年缘当初收得人才在
王昶戒子愿其效徐伟长毋效郭伯益略如马援先生
 云教子本不欲其言人过而已反自言
卷四十 第 29b 页 WYG0708-0172d.png
孙权疾张温名盛而骆统表理之裴秋以为扬膏炽燎
 先生云田鼢正怒灌夫窦婴乃言夫勇冠三军宣帝
 正怒盖宽饶郑昌乃言猛虎在山藜藿不采此不善
 解人者霍光怒田千秋擅召中二千石杜延年历数
 其罪然后言丞相故用事不可遂弃钟期言不中以
 琴撞秦始皇始皇怒或曰悍人也又曰幸遇明君如
 遇桀纣则不免祸此善解人者
后魏源怀巡北边与故人元尼须为镇将者饮酒明日
卷四十 第 30a 页 WYG0708-0173a.png
 检其罪与苏章同先生谓不覆护哀矜见其刻薄
杨椿戒子孙有忠厚遗风后魏杨氏累世孝友
   杂说
左右厢起于唐本李靖兵法自府兵变为彍骑谓之禁
 兵诸道变为长镇谓之镇兵昭宗之亡禁旅尽矣朱
 全忠以镇兵得国京师始分四厢诸军分两厢自周
 世宗于方镇寄招禁军由是州郡始有禁军太祖专
 治禁军而厢浸废为卒矣
卷四十 第 30b 页 WYG0708-0173b.png
孔子告颜子仲弓问仁先生谓亦不是孔子自说出于
 左氏愚意左氏似后于孔子安知非引孔子之言耶
王湛年三十宗族皆以为痴王述年三十未知名人或
 谓之痴先生称其质厚韬晦
君臣之间不是不可说话此皆士大夫爱身太重量主
 太浅
杀百万生灵亡数百年社稷皆生于士大夫患失
王韶初下西边鱼行水面彼人不食故也
卷四十 第 31a 页 WYG0708-0173c.png
国是二字乃不祥之语
钱荒当以力农爱粟帛救之
管仲才高只是辨不得个不做
本朝大纲目如不杀如恤力役如赈凶荒如纳谏诤如
 幸大臣第其中仁厚宽恤处皆是至熙宁王氏用事
 扫去尽矣
(阙/)
 
卷四十 第 31b 页 WYG0708-0173d.png
杨炎并租庸调为二税二税外不许诛求一钱它却不
 知保不得后来大凡治财最不可坏旧法最不可并
 省名目
不愧屋漏凡口然而心不然念虑间有萌动皆是
辞受之际不须与人商量若受却商量
人二三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闾巷人无异或有
 一听老成人之语便能终身服行岂老成之言过于
 六经哉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或问为学多为
卷四十 第 32a 页 WYG0708-0174a.png
 事废曰事未到时心先忙事已过后心不定所以占
 时节多
张荆州教人以圣贤语言见之行事因行事复求圣贤
 之语言
为学须是一鼓作气间断便非学所谓再而衰也用工
 夫人才做便觉得不是觉得不是便是良心
人有干求可不可便说
处两不足之间凡应和语须对两人皆可说
卷四十 第 32b 页 WYG0708-0174b.png
听人语不中节者择其略可应一语推说应之
权职便当以正官自处但不可妄有支用
南轩曰心在焉谓之敬
处家固不可不正且肃然不可不放一分
  先生以理学朱张鼎立为世师其精辞奥义岂后学
  所能窥其万分一然尝观之晦翁与先生同心者先
  生辨诘之不少恕象山与晦翁异论者先生容下之
  不少忤鹅湖之会先生谓元晦英迈刚明而工夫就
卷四十 第 33a 页 WYG0708-0174c.png
  实入细殊未易量谓子静亦坚实有力但欠开阔其
  后象山祭先生文亦自悔鹅湖之会集粗心浮气然
  则先生忠厚之至一时调娱其间有功于斯道何如
  耶若其讲学之要尤有切于今日者学者不可不亟
  自思也盖理虽历万世而无变讲之者每随世变而
  辄易要当常以孔子为准的耳孔子教人以孝弟忠
  信躬行为本至子思则言诚至孟子则言性已渐发
  其秘视孔子之说为已深至濂溪则言太极至横渠
卷四十 第 33b 页 WYG0708-0174d.png
  则言太虚又尽𤼵其秘视子思孟子之说为益深一
  议论出一士习变至晦庵先生出始会萃濂洛之说
  以上达洙泗之传取本朝诸儒议论之切于后学者
  为近思录矣然犹以无极太极阴阳造化冠之篇首
  则亦以本朝之议论为本也东莱先生乾道四年规
  约以孝弟忠信为本明年规约以明理躬行为本至
  其题近思录卷首则谓阴阳性命特使之知所向讲
  学具有科级若躐等陵节流于虚空岂所谓近思呜
卷四十 第 34a 页 WYG0708-0175a.png
  呼学者可以观矣然人情好高谁守科级先生之
  垂训虽严而学者之谈虚滋甚呜呼此吾孔子之
  所以不轻泄其秘与抑诸儒亦岂得已而泄其秘
  欤呜呼士乎奈之何不近思
  象山天资超悟才辨雄绝眼空万古无可人而独靡
  然于东莱德性和平之感召亦其识象山文于数千
  稠众中擢之上第稔习之机有渐而迈往之气为消
  东莱因得而调娱之斯道之赖为多呜呼非天欤
卷四十 第 34b 页 WYG0708-0175b.png
  勉斋先生文集
   书
与李敬子博文易而约礼难后来学者专务其所易而
 常惮其所难人藏其心不可测度欲一穷之舍礼何
 以词气容止之间应事接物之际察其中理不中理
 十得七八矣愚按此本为琢磨朋友而𤼵然后学可
 用以自治故录之
复叶味道语录所载与四书不同者便径削去则朱先生
卷四十 第 35a 页 WYG0708-0175c.png
 所集程先生语录胡为两说不同而亦皆采之耶朱
 先生不敢自安而学者乃率然如此耶朱先生一部
 论语直解到死今亦有未安处不亦君子乎是第一
 段几番改今观程子云不见是而无闷乃谓君子是
 不愠然后君子也朱先生云故惟成德者能之则是
 君子然后不愠如敏于事而慎于言朱先生云敏者
 勉其所不足慎者不敢尽其所有馀用中庸有馀不
 敢尽之语然慎字本无不敢尽之意事难行故当勉
卷四十 第 35b 页 WYG0708-0175d.png
 言易肆故当谨耳志道据德依仁不当作次第说若
 作次第则游艺有所不通此一段乃近见一朋友语
 录中所载又可以其与四书不合而删之乎
与李制帅招军不若使自结为保伍其头目人命之以
 官且使守护乡井有急则调发应援敌中所谓千户
 想亦如此世宗取两淮所遣策应军以数万计者不
 知其几今兵弱如此可不早图之乎又悉起诸郡配
 𨽻之人自为一军
卷四十 第 36a 页 WYG0708-0176a.png
复杨志仁谓形容此身只是形气神理四字形则一定
 气能呼吸能冷暖神则有知觉能运用理则知觉运
 用上许多道理有形斯有气有气斯有神有神斯有
 理只是一物○又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老氏之所谓道非吾儒之所谓道天下之物无独必
 有对若生一是独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何尝在一
 之先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即阴阳何尝生一而后
 生二一动一静生死呼吸无往非二二各有本末终
卷四十 第 36b 页 WYG0708-0176b.png
 始故二分为四而五行立矣○又书教官无鉴别不
 来极善此间朋友留恋碗饭有乞人所不屑者甚可
 鄙也
复甘吉父五行有生数有行数某尝疑其只是一样天
 得奇为水故曰一生水一之极而为三故曰三生木
 地得偶而为火故曰二生火二之极而为四故曰四
 生金水者初生之阳木者极感之阳火者初生之阴
 金者极感之阴水木火金土五行之序也水火木金
卷四十 第 37a 页 WYG0708-0176c.png
 土分其奇耦初终而言也去私兄以为火能克金不
 应生金何故夏之后便为秋耶借曰中央有戊巳土
 不知何月日属戊巳耶土旺四季何物非土所生岂
 特金耶金本土也以秋燥热而生金谓之火生金惟
 其能生所以能尅又何疑焉某欲作三句论之曰论
 得数奇耦多寡则曰水火木金土论始生之序则曰
 水木火金土论相生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如此其
 庶几乎若谓先有水火后有木金则不成道理亦不
卷四十 第 37b 页 WYG0708-0176d.png
 成造化矣愚按勉斋此说与其师晦庵不同然晦庵
 论生之序似推测造化之初开辟而言谓天地尚混
 水始生而荡涤其间是为天开其极则降而为山川
 水极生火而炎烁其间是为地辟其极则升而为日
 星于是阴阳又相摩荡其间而五行备人物生矣今
 勉斋则主天地间造化运行而言意恐各在也
复李公晦纲目旧本威烈前诸国征伐至杀十数万人
 者皆不载尝以禀先生入得数段后欲重修而未暇
卷四十 第 38a 页 WYG0708-0177a.png
 如此大部帙其间岂无疏漏然其大法则正大的确
 非前辈诸儒所能及
复胡叔器进道之要固多端且刋落世间许多利欲外
 慕见得荣辱是非得失利害皆不足道只有直截此
 心无惧见之动静语嘿皆是道理
与潘谦之天地之间无独必有对以天言之则贫对富
 贵对贱穷对通泰对否以人言之则出对处进对退
 隐对见仕对止古之人惟义所在未尝有所择比年
卷四十 第 38b 页 WYG0708-0177b.png
 士大夫只拣一边好底于已则利矣如义何此风一
 长望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决无此理
复陈监酒犒赏诸军乃杨存中所私置不过遣小小卒
 伍之长居之后虽归之朝廷亦视为至贱之职
   记
安庆府庙学记嘉定癸酉蜀人张嗣古所建安庆旧舒
 州也文翁兴蜀学正舒之人今以蜀之人兴学于舒
 用此为结其前用晦庵教人之说而中叙事
卷四十 第 39a 页 WYG0708-0177c.png
南康修白鹿书院记淳熙八年朱文公得洞学旧基而
 兴之后三十有八年当嘉定十年公之子再守南康
 而增修之招从公之学而通其说者讲授焉
吉州永新县学记嘉定元年盗发荆潭祸连数州越数
 年始定永新当往来之冲县焚荡无存者事定而县
 尉范君建学因叙庆元开禧排士之修学者为伪轻
 启兵端东南困竭州县方且括民财事苞苴此盗之
 所由起则弭盗安民舍学何以哉
卷四十 第 39b 页 WYG0708-0177d.png
袁州韩文公庙碑记历叙尧舜相传至孟子而皋陶伊
 尹莱朱之伦亦与知道者列自周襄至韩文公始以
 道自任天之所命之谓性公则曰所以为性者五曰
 仁义礼智信率性而行之之谓道公则曰由仁义而
 之焉之谓道修道以导民之谓教公则曰其法礼乐
 刑政其位君臣父子观公之所见则公之以道自任
 可知矣世之称公者既不足以知公之深甚者则指
 公为文人而又以文为道愚按知公之深论公之的
卷四十 第 40a 页 WYG0708-0178a.png
 至此记无以复加矣东坡所作潮州庙碑其文人之
 文哉
汉阳五先生祠记成均之法择有道德者使教焉没则
 祭于瞽宗谓之先圣先师国无人则取诸其邻与其
 乡邻而尝仕于其国者二程生于黄陂为汉阳邻壤
 门人游氏尝守是邦而原其学之所自传周先生实
 倡其始朱先生实成其终
鄂州四贤祠记四贤濂溪二程晦翁也此记极陈道原
卷四十 第 40b 页 WYG0708-0178b.png
 之自出以及道统之由传可以成诵
和靖祠记谓其历险难而不变处贵显而不动抱仁履
 义终其身而不悔为程门退然如愚之颜子
徽州朱文公祠记文公禀高明之姿奋强毅之学潜心
 密察笃信力行精粗不遗毫釐必辨至其德盛仁熟
 理明义精历代相传之道粲然昭著
李贯之祠记贯之蜀人李道传也以不及执经朱先生
 之门为恨凡从先生游者皆诎首与之交笃信力行
卷四十 第 41a 页 WYG0708-0178c.png
 卓然可敬
仰止堂记丞相正献陈公招晦翁馆其家其子大府丞
 虙尝抠衣焉思之而作此堂
敬义堂记为长溪杨吴老作
刘正之遂初堂记言子弟不淫于富贵之义可读
郑次山怡阁记明兄弟之义
重斋记为家抑作言以宏毅任重
无欲斋记为家□作发性静无欲之义甚明
卷四十 第 41b 页 WYG0708-0178d.png
毋自欺斋记为蜀李德进作以精一为知行意甚明洁
乐斯庵记刘草堂旧居之旁章贡曾坚伯所筑
瑞莲堂记莲花之君子也莲而瑞君子道长之祥也
龙门庵记讲学以充其所禀之气庶博硕宏伟无负兹
 土之胜
挈矩堂记为萍乡社仓作
戒杀记若省食肉亦觉志气清明用度自少免分外过
 求不可以其说类释氏而不思也
卷四十 第 42a 页 WYG0708-0179a.png
   序
辅仁录序朋友列于人伦又所以纲纪人伦者也
乡饮酒仪序乡饮教亲睦也今之群饮者教侈也诲淫
 也恣欲也无非所以败人心故为明其义按此序叙
 仪物甚详
会表兄弟序以正月十日六月二十日酒肴相会世俗
 俚下之词闺闼米盐之贱谨勿出诸口
送陈元平宰邵武序叙其气豪而幸有志于学愿以(阙/)
卷四十 第 42b 页 WYG0708-0179b.png
    志帅气则气足以赞吾自治之决且属其式
 尚书黄公之闾其必有所感夫春江渺瀰两涘之间
 不辨牛马而霜降水涸蛟龙蛰藏者乃天下之全功
 君尚勉之按此序极可玩味
方明父归岳阳序尊晦庵之学蜀有李贯之后得家本
 仲今又得明父而明父又言番易曾师鲁之为人因
 告曾孟以刚毅而传
书袭梦锡编晦庵语录言之于口不若会之于心者其
卷四十 第 43a 页 WYG0708-0179c.png
 旨深玩之于书不若体之于身者其理实嘉定癸酉
 七月书于临川
   杂著
历铭上动下静象天地前推一荡象六子昼夜运行命
 不已祖精纷纶物资始君子省身盍顾諟无小无大
 本一理
醉床铭责酒清易责人清难智者于酒可以反观
陶器铭一线之漏足以败酒一念之差得无败所守乎
卷四十 第 43b 页 WYG0708-0179d.png
安庆劝谕榜周世宗攻两淮淮人结集保伍截纸为甲
 号曰甲军大败周师盖淮人忠实勇健若能固习虽
 有强敌莫能为患又唐咸通间浙东贼裘甫掠诸州
 惟明州之人相与谋曰贼若入城妻子皆为菹醢况
 货财能保之乎相帅出财募勇士治器械立栅浚沟
 断桥固守贼不敢犯况我淮民
临川劝谕榜谓工于讼者自绝天地毁辱父母破荡家
 业殃及后代言具精到可为世戒
卷四十 第 44a 页 WYG0708-0180a.png
晦庵先生行状自延平李先生学于豫章罗先生云云
 至是殆天所以相斯文笃生哲人以大斯道之传也
 共八板当别录成诵
   墓志铭
知果州李道传志铭隆州井研人逆□见胁君抗节不
 挠进官二等为太常博士请以周邵程张五人从祀
 知真州筑城又筑城外两名埧浚二濠决州之东北
 陈公塘以水为阻筑仓储籴补忠勇军按阅弩手民
卷四十 第 44b 页 WYG0708-0180b.png
 兵请六合戍兵取拓拔魏大武土木偶杀江中为江
 东提举行属部劾贪吏十馀黥逐胥吏百馀人释狴
 狱二百馀人逮系池阳戍将之杖统制官者分赈宣
 池歙三郡除兵部辞得果州以郊归卒年四十八愚
 按君盖蜀人尊信文公道学之倡也兄心传以史学
 显弟性传后仕至执政有为心传后名献可者其子
董叔重番昜人名铢晦庵高第方伪学之禁严学者多
 变节逃散叔重正色谕之翕然以定晚年登第仕止
卷四十 第 45a 页 WYG0708-0180c.png
 金华尉
  乾淳之盛晦庵南轩东莱称三先生独晦庵先生
  得年最高讲学最久尤为集大成晦庵既没门人
  如闽中则潘谦之杨志仁林正卿林子武李守约
  李公晦江西则甘吉父黄去私张元德江东则李
  敬子胡伯量蔡元思浙中则叶味道潘子善黄子
  洪皆号高弟又独勉斋先生强毅自立足任负荷
  如辅汉卿疑恶亦不可不谓性如李公晦疑喜怒
卷四十 第 45b 页 WYG0708-0180d.png
  哀乐由声色臭味者为人心由仁义礼智者为道
  心如林正卿疑大易本为垂教而伏羲文王特借
  之以卜筮如真公刋近思后语先近思而后四书
  先生皆一一辨明不少恕甚至晦庵谓春秋止是
  直书勉斋则谓其间亦有晓然若出于微意者晦
  庵论近思先太极说勉斋则谓名近思反若远思
  者晦庵解人不知而不愠惟成德者能之勉斋提
  云是君子然后能不愠非不愠然后为君子晦庵
卷四十 第 46a 页 WYG0708-0181a.png
  解敏于事而慎于言以慎为不敢尽其所有馀勉
  斋提慎字本无不敢尽之意特以言易肆故当谨
  耳凡其于晦庵殁后讲学精审不苟如此岂惟确
  守其师之说而已哉若其见之行事则如宰临川
  新淦推行实政守安庆汉阳慷慨事功又皆卓卓
  在人耳目然则晦庵于门人弟子中独授之屋妻
  之女奏之官亲倚独切夫岂无见而然哉勉斋之
  文宏肆畅达髣髴晦翁晦翁不为讲义而勉斋讲
卷四十 第 46b 页 WYG0708-0181b.png
  义三十二章皆足发明斯道其诲学者尝曰人不
  知理义则无以自别于物周旋斯出自少至老不
  过情欲利害之间甚至三纲沦九法斁亦将何所
  不至其言哀痛至此其为天下后世虑也亦远矣
  勉斋之生虽在诸儒后故以居乾淳三先生之次
  明晦庵之传在焉
 
 黄氏日抄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