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708-01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三十七    宋 黄震 撰
 读本朝诸儒理学书(五/)
  晦庵语类(一/)
   语类
李心传初稡三十三家为语录刻本池州史公说得黄
士毅语类增多池本三十八家刻之蜀蜀兵火史之弟
敏叔护其本寘鄂州洪平斋首得之其子勋倅徽乃刻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708-0100b.png
之紫阳书院竹坡吕午序云
   太极
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及气之
聚理亦在焉理未尝离乎气太极解先动而后静是就
起处言之
   天地
天地未分时想只有水火水之极成地火之极成风电
日星天周匝无空缺昼夜辊转地𣙜在中间气都从地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708-0101a.png
中迸出日入地下东升西没通监说有人适外国夜熟
一羊脾而天明此地角尖处所经遮蔽处不多故常光

   极星
天形如鸡子旋转极如一物横亘其中两头抨定一头
在北上为北极出地三十六度一头在南下为南极入
地三十六度圆径七十二度极正居其中北辰无星取
北极五星之旁一小星谓之极星辰非星是星间界分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708-0101b.png
也四面旋转此独为枢纽以星神位言之谓之太一五
峰说极星有三个若三个不动则不可转矣
   日月
天气上动只中间空为日月往来月常圆如毬只一面
受日光初二三日只照得那一边过几日渐渐移得正
到十五日月与日正相望到得月中天时日光在地下
迸从四边出与月相照今月中有影是地形未可知望
以后相去渐远其受光面不正至晦则复合故暗至朔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708-0101c.png
又遇月常在日下日为月掩则食然圣人不言月食日
而以有食为文者缺所不见历家则谓日以望时遥夺
月光故月蚀又谓之暗虚盖火日外影其中实暗望时
恰当其暗处故月蚀
   黄赤道
天如圆匣赤道是匣缝处在天之中黄道一半在赤道
之内一半在赤道之外东西两处与赤道相交度是将
天横分为许多度数会时是日月在黄赤道十字路相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708-0101d.png
交处撞着望时是日月正相向如一在子一在午而皆
同一度却南北相向上弦下弦时日月相看皆四分天
之一
   地
天地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土圭之影尺五寸折万五
千里以其在地之中故南北东西相去各三万里此主
黄道相去远近而言天之高则未可知也土圭以玉为
之量表影底天地中与古不同周公定豫州为天地之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708-0102a.png
中汉时阳城是中本朝岳台是中想天运有差地随天
转而差天运之差如古今昏旦中星不同是也
   霜露雪
霜是露结雪是雨结高山无霜露者上面风渐清气渐
紧吹散不结雪是雨遇寒而凝故高寒处先结雪花必
六出者霰被风拍开六者阴数太阴玄精石亦六棱雪
为丰年之兆者凝结得阳气在地来年发达生长万物
   风雷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708-0102b.png
风随阳气生近东之地多风风与天相似不住旋转雷
如爆仗郁积极而迸发雷只是气有气便有形如螮蝀
只是薄雨日照成影尚有形能吸水吸酒
   山
山西北最高自关中一支生下函谷至嵩少东尽泰山
此是一支又自嶓冢生下一支至扬州而尽江南则自
岷山分一支为湖南又一支为建康又一支为两浙而
馀气为福建二广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708-0102c.png
   水
地之下与地之四边皆海水周流至海无底处地形方
尽月如子午则潮长谓月在地子午之方初一卯十五

   鬼神
鬼神者造化之迹风雨霜露四时代谢物之生成非鬼
神而何但人所常见不以为怪忽闻鬼啸鬼火之属则
便以为怪不知此亦造化之迹但非正理耳那个无形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708-0102d.png
影未消理会且就日用处做工夫
   性理
孔子曰性相近也兼气质而言孟子指性之本而言却
似论性不论气有些不备得程氏说气质来接便有首
尾若荀扬则是论气而不论性故不明退之说性只将
仁义礼智来说便是识见高处
   性情心意等名义
在天为命禀于人为性既发为情主于身者为心志是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708-0103a.png
心之所之意又是志之往来经营底力是会恁地去做
底口鼻之呼吸是气魂是气之神耳目之聪明是精魄
是精之神心是管摄主宰者此心之所以为大也论语
不曾说心只说事实孟子说心后来遂有求心之病
   仁义礼智等名义
道训路说人所共由之路理各有条理如竹木之文理
百行万善总于五常又总于仁当来得于天者只是个
仁以生字说仁生自是上一节事以觉训仁觉自是智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708-0103b.png
之用无私是仁之前事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之后
事做一方便事也是仁不杀一虫也是仁三月不违也
是仁要识仁之意思是一个浑然温和之气则天地阳
春之气其理则天地生物之心仁者仁之本体礼者仁
之节文义者仁之断制智者仁之分别仁为四端之首而
智则能成终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之机轴欲真见得
仁须从克己复礼做工夫圣人都不说破在学者以身
体之而已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708-0103c.png
   小学
小学是教之以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大学是发
明此事理
   总论为学
圣人教人只说孝弟忠信日用常行如心性等字到子
思孟子方说得详○学者须是立志如论语说学而时
习之且自看是曾去学不曾去学曾去习不曾去习学
是学个甚么习是习个甚么曾有说意思是无说意思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708-0103d.png
人多言为事所夺此不能使舡嫌溪曲者也遇富贵就
富贵上做工夫遇贫贱就贫贱上做工夫今人不肯做
工夫如退产相似甘伏批退人须是刚方做得事断以
不疑鬼神避之
 按此类说田单减灶乃孙膑事误也合改
   论知行
圣贤说知便说行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
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有此病必去此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708-0104a.png
病觉言语多便简默意思疏阔便加细密轻浮浅易便
须深沉重厚如孟子之求放心已说缓了心不待求警
省便见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已而由人乎
哉其快如此
 按此类有辨田子方不明乐者一段窃意先生天姿
 高无所不知故云耳田子方自是告君之正论
   读书法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古人亦复读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708-0104b.png
书始得书也只是熟读虽孔子教人只是学而时习之
○圣贤说话各有指归如扬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到
易中又将刚来配仁柔来配义如论语学不厌智也教
不倦仁也到中庸又谓成巳仁也成物智也此等各随
本文意自不相碍
   持守
此心本自光明广大只提省便了不要苦着力今说求
放心说来说去却似释老说入定一般庄子亦云用力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708-0104c.png
不分乃凝于神他都无义理只是个空寂
 按此类别有降伏字亦涉异端当以此说为正○又
 此段说察字最轻习字最重恐孟子说习矣不察本
 意又不如此盖各一义也
   力行
先就气禀偏处克治
   大学
主于一身者谓之心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谓之明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708-0104d.png
德明德未尝息时时发见于日用之间当因其所发而
推广之一念竦然自觉其非便是明之之端
物莫不有理人莫不有知不说穷理却言格物理无捉
摸言物则理自在如读书而求其义处事而求其当接
物存心察其是非邪正皆是也
理有正有权如娶妻必告父母不告自是不是如君匡
救其恶是正理伊川说纳约自牖又自一等如孔子说
危行言孙春秋时如此今见圣人有此语便守定不移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708-0105a.png
人所以能视听言动非天而何
陆子静从初亦学佛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
今学佛者云识心见性不知识是何心见是何性
谢氏常惺惺之说佛氏亦有此语
   论语
孔子教人只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含蓄意思在使
人自求之孟子便指出了性善早不似圣人了近日学
者好高读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说一贯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708-0105b.png
   孟子
道理须是刚硬方能有成孔子晚年得曾子曾子得子
思子思得孟子其工夫只在自反常直仰不愧天俯不
怍人
   中庸
中庸说下学处少说上达处多初学者未当理会
   易
易本卜筮之书圣人因之以明教想当初伏羲画卦之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708-0105c.png
时只是阳为吉阴为凶如今环珓相似使人趋利避害
以成天下之务未有文字可传至文王周公方作彖爻
之辞使人得此爻者观此辞之吉凶至孔子又恐人不
知其所以然又逐爻解之谓此爻所以吉者以中正也
所以凶者不当位也明明言之使人易晓至如文言之
类是就𤼵明道理非作易专为说道理以教人也今学
者讳言易为卜筮作须要说为义理作殊不知其吉凶
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也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708-0105d.png
圣人不曾教学者看易如先王顺诗书礼乐以造士不
及于易孔子教人只说诗书执礼不教人去读易但有
一处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是孔子自说
卜五即龟也雨即水霁即火蒙即土驿即木克即金占
用二即蓍也曰贞曰悔即内外卦卜法今无传人有五
兆卦将五茎茅自竹筒写出直向上为木横为土向下
为水斜向外为火斜向内为金如文帝大横庚庚是得
土之象庚庚是庚庚然豹起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708-0106a.png
左传载卜筮有能知数世后事只子孙欲僣窃为此欺
上罔下尔
京房卦气用六日七分太玄纪日而不纪月天地间只
有阴阳二者太玄有天元地元人元以三数乘之算不
着潜虚只是吉凶臧否平王相休囚死
   尚书
书有两体伏生书多艰涩难晓(今/文)孔安国壁中书却平
易易晓(古文东/晋方出)先将文义分晓者读之尧之所以为君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708-0106b.png
舜之所以为臣皋陶稷契伊傅辈所言所行绸缪玩味
体贴向自家身上来其味自别
   毛诗
国风是民庶所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王风
是他风如此不必说是雅之降为风二南亦是采民言
而被乐章尔
六义风雅颂乃乐章之腔调至比兴赋又别如直指其
名直叙其事者赋也本要言其事而虚用两句钓起因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708-0106c.png
而接续去者兴也以物为况者比也
诗只熟读涵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
而言今人不以诗说诗却以序解诗大率古人作诗与
今人作诗一般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
讥刺他人只缘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将诗人意思
尽穿凿坏了郑卫诗正是淫昏相戏之辞岂有刺人之
恶而反自陷于流荡子衿词意轻儇亦岂刺学校之辞
有女同车等作皆以剌忽考之于忽所谓淫昏暴恶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708-0106d.png
皆无其实至目为狡童岂诗人爱君之义唐自是晋未
改号晋时国名便牵合谓此晋也而谓之唐乃有尧之
遗风行苇之序但见牛羊勿践履便谓仁及草木但见
戚戚兄弟便谓亲睦九族见黄耇台背便谓养老见以
祈黄耇便谓乞言见介尔景福便谓成其福禄甫田诸
诗无诋讥之意皆以为伤今思古昊天有成命几曾是
郊祀天地被序者如此说后来遂生出一场事端有南
北郊之事序出于汉儒古本自别作一处向见郑渔仲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708-0107a.png
有诗辨妄力诋诗序某作诗传去小序自作一处尽涤
旧说诗意方活
   孝经
孝经只有前一段后云广至德要道都是凑合演说汪
端明尝疑此书是后人伪为如礼记有好处可附于孝

   春秋
春秋大旨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而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708-0107b.png
已圣人光明正大不应以一二字加褒贬于人当初只
直写那事是非使人自见如何却说圣人予其爵削其
爵赏其功罚其罪是甚说话荆楚初称国后进称人称
爵乃是初间不敢骤交故从卑称后渐大吴楚盟会不
书王恐是自称王于国与诸侯盟会则未必称卫侯燬
灭邢说者以为灭同姓之故今经文只隔夏四月癸酉
一句便书卫侯燬卒恐传写之误亦未可知今只眼前
朝报尚未知朝廷意如何况百千载下而欲逆推百千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708-0107c.png
载上圣人之心知命格则知春秋之例矣
春秋十二公时各不同如隐桓时王室新东迁号令不
行天下都星散无主庄僖时伯政自诸侯出天下始有
统一宣公时楚庄盛强夷狄主盟成公时晋悼公出楚
始退去继而吴楚又入争伯定哀时正自大夫出终春
秋之世更没柰何春秋之末与初年大不同然无甚大
杀戮及战国争雄便多胡杀
三传惟左氏近之是秦时文字分明曾见国史考事颇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708-0107d.png
精只是不知大义好以成败论人文章浮艳更无事实
驹支之辨既曰言语衣服不与华同又能赋青蝇何也
申生伐皋落氏诸公议论如此献公更举事不得季札
观乐是左氏妆点出齐一再传而为田氏乌在其为未
可量也公羊榖梁考事甚疏然义理却精
吕居仁春秋甚明白刘原父春秋亦好沙随只有说滕
子来朝一处最好滕子以侯礼见则所供者多故自贬
以子礼胡文定大义正有牵强处知得圣人意是如此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708-0108a.png
否然议论有开合精神说元年不要年号若无号契劵
能无欺弊乎薛常州解如何说诸侯无史内则尚有闾
史东莱有左氏说亦好是人记录胡安定孙泰山石徂
徕说虽有疏略推明治道直凛凛可畏圣人是要率天下
诸侯尊齐晋自秦桧和戎讳言内外而春秋大义晦矣
楚在春秋时非威文遏之则周室为其所并
春秋劈头一个王正月便说不去六经无建子月惟礼
记杂记有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最是孟子七八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708-0108b.png
月之间旱乃今五六月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
乃今之九十月(见国语/夏令)若以为改月则与孟子春秋合
而与诗书不相合(诗一之日书元/祀十有二月)若以为不改月则与
诗书相合而与孟子春秋不相合如秦元年以十月为
首末又有正月又似不改月(此段用诗/语类并抄)
   礼
古礼难行且是要理会大本大原礼时为大亦且得随
时裁损尔孔子从先进恐已有此意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708-0108c.png
河间始得礼五十八篇至唐尚在唐有开元显庆二礼
显庆已亡本朝修开宝礼多本开元而加详备政和修
五礼又不如开元仪礼旧与六经并行王介甫始罢去
祖宗有开宝通礼科礼官用此等人为之介甫一切罢

古人无受拜礼虽兄亦答拜君亦然但诸侯见君则两
拜还一拜朝礼每日拜跪乃秦法
妾母只得称母五峰称妾母为少母南轩亦然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708-0108d.png
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当称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
下三代称从子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
   周礼
先生曰不敢教人学而今且把来说看还有一句干涉
吾人身上事否胡氏父子以为王莽令刘歆撰此恐不
然恐是周公立下此法不曾行得尽
陈君举进制度说道井田是周礼王制孟子三处皆通
他说千里不平直量四边有突出圆算则是有千二百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708-0109a.png
五十里方五百里是周围五百里径只百二十五里然
职方氏本文方千里之地以封公则四侯则六伯则七
子则二十五男则百已有定数此说如何可通
乡遂用贡法纵横为沟洫川浍寓设险之意限车马之
冲则以五为数家出一人为兵以卫王畿役次必简如
周礼挽柩则用之都鄙用助法八家同沟共井以四为
数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五百一十二家共只
出七十五人可谓甚少然有征行则发乡遂是长连排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708-0109b.png
去井田是方底如曰周制皆井者此欺人之说六军只
是六乡之众侯国三军亦是三郊之众蔡季通说车一
乘不止士卒七十五人更有二十五人将重车在后
党正一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不齿古人贵
贵长长并行而不相悖自别设一位如今之挂位然
载师云宅不毛者有里布为其为亭台也田不耕者出
屋粟为其为池沼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所养
浮泛之人也此以待士大夫之有土者闾师又云凡民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708-0109c.png
无职者出夫布此方是待庶民前重后轻
古者教法乐尤亲切盖乐有节奏学他底急也不得慢
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他一副常情性祀乐无商音谓之
杀声鬼神畏
   小戴礼
若欲观礼须将礼记节出曲礼首三句是从源头说来
人身大节目只是个容貌言语又以毋不敬为本如乐
记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708-0109d.png
而化而乐兴焉必是古本流传得此个文字
   大戴礼
大戴礼冗杂其好处小戴采做礼记了武王盥槃铭似
船铭想因水起意保傅篇冠昏丧采贾谊策为之亦有
孝昭冠辞
   冠昏丧
随家丰俭简则易从冠礼三加之辞易以今俗语易晓
乃佳昏礼事属两家恐难行亦须第二日见姑舅第三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708-0110a.png
日庙见乃安丧礼墨衰能不出则不服之亦好有出入
治事只得服墓圹切不可太大郭内实以和沙石灰郭
外四围上下实以炭末厚七八寸
   杂仪
今之朝服乃戎服隋炀帝数游幸令百官以戎服从皂
鞋乃上马鞋唐人谓之便服然尝见唐人画十八学士
裹幞头公服极窄画裴晋公诸人则稍阔及画晚唐王
铎辈则又阔唐人有官者公服幞头不离身以为常服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708-0110b.png
(朝服犹/着礼服)唐人幞头初止以纱为之后以其软作木山子
衬起名军容头其说以为起于鱼朝恩其先四角有脚
两脚系向前两脚系向后后来遂横两脚以铁线张之
然惟人主得裹世所画明皇者比今甚短后来藩镇僣
用想士大夫因此亦用本朝以藤织者易木山子近方
易以纱宣和末京师士人行道间犹着衫帽渡江戎马
中变为白凉衫至后来军兴又变为紫
古时隔品则拜今著令从事郎以下庭参不拜则以上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708-0110c.png
者不庭参可知岂有京朝官复降阶之礼今朝士见宰
相只是客礼见监司郡守如何却降阶
汉初右丞相居左丞相之上史中有言无出其右是右
为尊也后又却以左为尊老子曰有上将军处右而偏
将军处左丧事尚右兵凶器也故以丧礼处之如此则
吉事尚左矣汉初岂习于战国与暴秦之所为乎
伯玉之使孔子与之坐陶渊明篮舆用其子与门人子
路之负米子贡之埋马夫子之钓弋有若之三踊于鲁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708-0110d.png
大夫之庭而同三百人中当国士也冉有用矛却齐以
入其军而樊须虽少能用命也古人执干戈卫社稷躬
耕稼与陶渔之事皆是也后世骄侈日甚反以臣子之
职为耻
太祖问范杲古者女子拜他举古乐府长跪问故夫以
为伏拜然只说长跪不曾说伏拜古人坐也是跪拜亦
容易妇人首饰盛多自难俯伏地上周天元令命妇为
男子拜史官书之表其异古者妇人拜不至地可知也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708-0111a.png
   祭
释奠有伯鱼而无子思旧看古礼注春用二月上丁秋
用八月下丁先生新书院成释菜宣圣居中颜氏曾氏
孔氏孟氏西向配北上(并纸/牌子)
无后祔食之位古人祭于东西厢某家只位于堂之两
边正位三献毕然后使人分献一酌如学中从祀然
上谷郡君谓伊川曰今日为我祀父母明日不复祠矣
是亦祀其外家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708-0111b.png
降神亦以僣礼大夫无灌献
   乐
刘歆为王莽造乐乐成而莽死荀勖造于晋即有五胡
之乱和岘造于周世宗时世宗亦死
太祖神圣令降一分其声遂和
黄钟九寸最浊清声则四寸半黄钟君象非诸宫之所
能役故虚其正而不用所用祗其再生之半者就再生
之变又缺其半宫声筵席不敢用用则宾主失欢乐忌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708-0111c.png
臣民陵君故商声不得过宫声哑钟不击以避宫声
雅乐中绝隋文帝时郑译得之于苏秪婆乃自西域传

古声只是和后来多以悲恨为佳温公与范蜀公胡安
定与阮逸李照争辨其实都自理会不得不曾去看通
典通典说得极分明古乐在唐犹有存者故他取而载
之书唐末黄巢乱后遂失其传
蔡京主张喻世清作乐作中声正声如正声九寸中声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708-0111d.png
只八寸七分只是杜撰至今用之
   孔孟周程
孔子只说忠信笃敬孟子又䟎进一着如恻隐求放心
之类至周子说太极大段分明指出矣若看得太极分
明则尽见天下道理皆自此出
若能得圣人之心则言语各别不害其为同如曾子说
话比孔子自不同子思比曾子亦不同孟子比子思又
不同然自孔子以后得孔子之心者惟曾子子思孟子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708-0112a.png
而已如扬子云法言仿论语王仲淹中说亦仿论语言
愈似而去道愈远直至程子方略明得四五十年为得
圣人之心一传之门人则已皆失其真矣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顽廉薄敦皆有兴起此孟子之
善想像者也孔子元气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
岩岩之气象也此程夫子之善想像者也今之想像大
程夫子者当识其明粹中和处小程夫子者当识其初
年严毅晚年又济以宽平处岂徒想像而已必还以验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708-0112b.png
之吾身者如何将并与其风范气象皆得之矣
   周子书太极图
无极而太极无中自有此理而字轻无次序故也动而
生阳元未有物静而生阴然后万物各正性命则有渐
次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方浑沦未判阴阳之气混合幽
暗及其既分中间放得宽阔光朗而两仪始立邵康节
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则是十二万九千六百
年之前又是一个大辟阖小者大之影只昼夜便可见
卷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708-0112c.png
五峰谓一气太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物
消尽旧迹大灭是谓洪荒之世常见有高山有螺蚌壳
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时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
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此事思之至深有可验者阳变
阴合初生水火次生木金水火自生木金则资于土圣
人立人极不说仁义礼智即说仁义中正者中正尤亲
切中是理之得宜处正是智之正当处
   通书
卷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708-0112d.png
太极图得通书而始明
   拙赋
天下拙刑政撤其言似庄老
   程书
系依近思录次第
   张子之书
横渠谓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此数句是
从赤心片片说出来如说心统性情说得的当如伊川
卷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708-0113a.png
谓鬼神者造化之迹却不如横渠所谓二气之良能良
能之义是二气之自然者耳云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
少迟则反右矣此说好清虚一大却是偏独于西铭见
得好大底即事亲以明事天谓井田期以十数年不刑
一人而可复且恁讲若平世诚为难行
   邵子之书
康节尝于百原深山中辟书斋独处王胜之常乘月访
之必见其灯下正襟危坐养得至静之极能包括宇宙
卷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708-0113b.png
终始古今故明道谓其观天地之运化然后颓乎其顺
浩乎其归若曰渠能知未来事则去道远矣其知康节
者末矣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其花草是诗看
他诗只说乐有自私自利意思所以明道有要之不可
治天下之说
皇极经世一元统一十二会十二会统三十运三十运
统十二世一世统三十年一年统十二月一月统三十
日是十二与三十迭为用是他见得一个盛衰消长之
卷三十七 第 27a 页 WYG0708-0113c.png
理谓如今日戍时从此推上去至未有天地之始从此
推下去至人物消尽之时
   程子门人
吕与叔深潜缜密资质好又能涵养文字极是实上蔡
高迈卓绝有过当处自禅门来龟山朴实简易文字却
弱先看庄老熟了游定夫学无人传晚年嗜佛张思叔
敏似和靖持守不及和靖和靖不观他书只是持守得
好郭仲晦西北人重厚淳固但见识不及侯师圣粗疏
卷三十七 第 27b 页 WYG0708-0113d.png
   罗氏门人
李愿中谓常存此心勿为事物所胜终日危坐而神彩
精明却不曾著书
   胡氏门人
张敬夫见识极高却不耐事说性善者叹美之辞
   杨氏门人
罗仲素严毅清苦萧顗字子庄浦城人朴实廖刚字用
中南剑人助和议幸不为桧鹰犬胡珵字德辉为李伯
卷三十七 第 28a 页 WYG0708-0114a.png
纪宣抚幕客能诗文墨𨽻胡文定为荆门教授龟山为
代文定为湖北提举上蔡为本路一邑文定从龟山求
书见上蔡文定之学得于上蔡者为多其子五峰胡仁
仲又从侯师圣作知言谓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如此却
是性可为善可为恶作皇王大纪说北极如帝星紫微
等皆不动说宫声属仁不知却属信致堂说求仁多好

   自论为学工夫
卷三十七 第 28b 页 WYG0708-0114b.png
初师屏山籍溪屏山见了老归读儒书以为与佛合作
圣传论籍溪学于文定又好佛老某年十五六时亦尝
留心于此二十四五始见李先生极言其不是只教看
圣贤言语日复一日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回头看
释氏之说渐渐破绽某当初讲学也岂意到这里某于
大学用工甚多论语孟子中庸却不费力得力则未若
论孟之多易与诗中所得似鸡肋焉
   论自注书
卷三十七 第 29a 页 WYG0708-0114c.png
修身大略小学备矣义理精微近思录详之某许多说
话是太极中说已尽
   外任
为同安簿赋税出入之簿逐日点对签押每点追必先
期遍贴云本厅于几日点追甚乡分税限日近时纳者
纷然为南康旧有千人禁军额到之日才有二百人岁
有租米四万六千石以三万九千石上供馀止七千石
仅能赡三月之粮如斛面加量之属又尽则预于民间
卷三十七 第 29b 页 WYG0708-0114d.png
借支寿皇行下招填终无钱粮只得挨过上供外七
千石转运使每岁行下桩留某报去云累政即无颗粒
见在不若与之豁除若守此虚名而无实徒为吏辈贿
赂之地不听某不管公库送遗立为定例人将书来须
留吃汤当面拆书无他方令其去有跃马者踏了小儿
以属知录云已拷治回至军院则某人冠履俨然遂将
吏并犯者讯次日吏杖脊勒罢为浙东仓有继母接脚
夫破荡其家业其子来诉其情甚切遂委杨敬仲敬仲
卷三十七 第 30a 页 WYG0708-0115a.png
深以子告母不便某告之曰父死妻辄弃背与人私通
而败其家不与根治其父得不衔冤乎浙东旱有徐木
者献策逐乡推排有米者不曾行若行之一县甚易赈
济无奇策不如讲水利为漳州禁民礼佛朝岳教军以
戢盗分三番每月轮番入教挽弓及等有赏不及等留
射及等而止终不及则罢之两月间翕然都会射每听
词状集属官列厅上均分判去若易事便集众较量断
去拟判为画一样子休日刷起一旬事都要了支官俸
卷三十七 第 30b 页 WYG0708-0115b.png
示期日防邀索之弊漳州旧与信处二州抱上供钱易
衣绢何不令两州以上供钱输绢左藏只令漳州以钱
散军本州鬻盐最为横赋至即先罢濒海十一铺至盐
钱充塞见得与郡计无预前后官巧作支破欲尽罢而
行迫无及矣知潭州州中僚属易知只县官无由得知
每月版帐钱令县官轮押来试以公事能否皆不得而

   内□
卷三十七 第 31a 页 WYG0708-0115c.png
孝庙朝言置将之权旁落阉寺宁庙朝争不当祧僖
祖及实录院无统纪欲以事目分之叶正则不从及言
山陵事
   杂记言行
亲戚托人求举曰荐人于人亦须荐贤始得于坟墓所
托之乡人必加礼
   论治道
今法极繁若欲尽除徒有烦扰要之因祖宗之法而精
卷三十七 第 31b 页 WYG0708-0115d.png
择其人亦足以治如荐举科场铨试厢禁屯戍军亦只
是就其法整理至于大家甘假借之
   取士
吕氏家塾记云未立三舍前太学只是一大书会今士
人所聚多处风俗便不好太学真个无益于国家只均
太学解额于诸路便无事今日上之人分明以盗贼遇
士士亦分明以盗贼自处动不动便鼓噪作闹以相迫
胁非盗贼而何只是严挟书传义之禁不许继烛自汰
卷三十七 第 32a 页 WYG0708-0116a.png
了一半只上之人主张分别善恶擢用正人使士子少
知趋向人心自变亦有可观须是罢了堂除及注授教
官请本州乡先生为之非四十以上不得任教官学法
始于熙宁之李定成于崇观之蔡京
   论兵
宜散京师之兵却练诸郡之兵依太祖法更戍卫边今
日患在主兵之员多但当责之郡守练习
   论刑
卷三十七 第 32b 页 WYG0708-0116b.png
酒税伪会饥荒窃盗之类以情原轻重
   民
浙中全是白撰戒饬州县不过虚文
   财
今财赋分三项凡诸路之入总领者户部不得预凡好
名色易取者皆归内藏库封桩库故户部所得皆是枷
棒箠楚得来愈见匮乏某人曾记得在朝文臣每月共
支几万贯武臣每月共支几万贯武臣及内侍五六十
卷三十七 第 33a 页 WYG0708-0116c.png
万贯宗室俸给一年多一年在法止为孤遗
   论官
宰相择长官长官择其寮监司每路只置一人太守自
治州事而刺史得举刺一路枢密可罢
   训门人上
上古无閒民学者须是有业次闲散是虚乐不是实乐
佛氏要空此心道家要守此气圣门无此法只是常要
提撕令胸次湛然分明魂与魄交而成寐心在其间依
卷三十七 第 33b 页 WYG0708-0116d.png
旧能思虑所以成梦只日间做事亦形于梦
   训门人二
同周舜弼游屏山曰园虽佳而人之志则荒矣○处乡
党宗族见其有碍理处只得无忿嫉之心
   训门人三
古人咏歌舞蹈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今既无之专靠义
理须是豁开胸次令磊落明快
日间看有甚事便做工夫著些精彩便耸拔
卷三十七 第 34a 页 WYG0708-0117a.png
淳问与点一段曰某平生便是不爱人说此话论语一
部自学而时习之至尧曰都是做工夫处
   训门人四
近世儒者不将圣贤言语为切巳可行之事必于上面
求新奇可喜之论比见浙间朋友或自谓能通左传或
自谓能通史记将孔子置在一壁仁义礼智这是源头
如拽转亦快
   训门人五
卷三十七 第 34b 页 WYG0708-0117b.png
深长意味涵泳自见熟后更读方滋味出
做得一事便是一事工夫时文中亦自有工夫
自有天地便只是这物事在这里流转圣人定之以中
正仁义便是主张这个物事而今自家吃他着他受用
他起居食息都在这里离他不得人生与天地一般无
些欠缺处
书只贵读自然心与气合舒畅发越晓不得底自然晓
得晓得者越有滋味荀子云诵数即今人读书记遍数
卷三十七 第 35a 页 WYG0708-0117c.png
也读书须立下硬寨誓以必晓彻为期
   训门人六
人役役于不可必之名利故本原固有者日加昏蔽士
不幸遇乱世不必仕
见理分晓自无杂虑顺理而行虽动亦静动静如船之
在水
   训门人七
有事时敬便在事上若自朝至暮客来不已不诚不接
卷三十七 第 35b 页 WYG0708-0117d.png
他人在世上无无事时节有事无事自家敬元未尝断
   训门人八
陆子静正是不要许多王道夫乞朝廷以一监书赐象
山此正恐其所忌伯恭却以语孟为虚教人看史君举
要理会经世之学某不是要人步步相循只要教人分
别是非较明白
晁以道在经筵不要讲孟子由此遭论去国孔子直曾
去以道家做先生因此与孟子不足论四端说得未是
卷三十七 第 36a 页 WYG0708-0118a.png
诸葛诚之常言说性善缓不如说恶底较好李泰伯也
要骂孟子不知只管要与孟子做头抵做甚你且拣个
小底来骂也得
   训门人九
浙间一般学问又是得江西之绪馀只教人合眼端坐
要见一个物事如日头便谓之悟才说一悟字便不可
穷诘不可研究不可与论是非一味说入虚谈最为惑
人夫子所以不大敢说心只说实事便自无病
卷三十七 第 36b 页 WYG0708-0118b.png
为学当如救火追亡犹恐不及如何说出去一日便不
做得工夫正是出路上好做工夫便不记得细注字也
须时时捉起经正文在心须是得这道理入心不忘而
今这种子只在地面上不曾入那地里去不曾与那土
气相接着
 
 
 黄氏日抄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