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708-00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三十四   宋 黄震 撰
 读本朝诸儒理学书(二/)
  晦庵先生文集(一/)
   诗赋
桂林虞帝庙乐歌迎之章三一章思其所安在而后迎
 送之章三一章极其所往而犹思文法高妙语意无
 穷其曰渺冀州兮何有而应之曰畅威灵兮无外慨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708-0024b.png
 然斯世之意所寄焉者也
白鹿洞赋一章言唐李渤读书旧地而南唐因创书院
 二章言自太宗真宗增辟而废于熙宁三章言今日
 之再造四章言讲学之要领而乱之以德业无穷之
 思
感春赋空洞赋皆用骚体而无其愁思寄兴悠远矣
招隐操盖谓淮南小山初作本招隐者而使之仕后世
 皆失此意故再为申其旨又为反招隐言道谊自得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708-0025a.png
 之乐时止时行无入而不自得也
远游篇指要在愿子驰坚车之句
诵佛经诗云聊披释氏书结之曰了此无为法身心同
 晏如又读道书诗终朝观道书继之曰于道虽未庶
 已超名迹拘先生之博览旁通盖如此然有先生之
 识则可无先生之识则惑也且此皆初卷诗多少年
 时所作晚岁论语集序自悔昔者吾几陷焉岂谓此
 时此类与不然先生他日谓昌黎自说与大颠交此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708-0025b.png
 是昌黎平生死案何严也近世流弊浸淫凡言吾儒
 者多阴用异端之说甚者昌言异端之不可废而自
 贬吾儒之不及恐又误指先生初年之诗为證故书
至日诗自叙顷以多言害道绝不作诗而诗末句云行
 迷亦已远及此旋吾辀此悔心也然以先生晚年之
 学谓漫辞为虚费工夫则可若言以明道虽多何害
 耶
仁术与文善决江河诗全用进士省诗体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708-0025c.png
西林再题谓向来妙处今遗恨万古长空一片心此亦
 非先生晚年之学
汲泉渍奇石诗末句云慨然思古人尺璧寸阴重观诗
 至此唤醒多处
  梨名快果注云出本草
黄雀鲊诗坐以食稻果之罪盖戏为口腹解嘲耳岂亦
 有所指而言之耶
感兴诗二十首转陈子昂自托仙佛之高调而为切于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708-0025d.png
 日用之实一章言伏羲肇人文皆造化自然之理二
 章言阴阳无始谓凿死混沌者为妄三章言人心与
 造化通惟至人能体之四章言不能体造化者为形
 役五章言周衰已久孔子作春秋而司马公乃责后
 世封大夫为诸侯非先见六章言汉衰独孔明伸大
 义而帝魏之失当革七章言唐启土不以正而致贼
 后之篡赖范太史声其罪八章言阴阳常倚伏当体
 阳复之端九章言北辰居其所当体为人心之要十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708-0026a.png
 章言圣人删诗定书皆以敬为传心之本十一章言
 伏羲仰观俯察以立象十二章言六经无传而程氏
 作十三章言颜曾子思孟子传有要领十四章言元
 亨利贞之动静以诚为主十五章言学仙者逆天偷
 生十六章言佛论缘业而继之者谈空虚十七章言
 育材失其道十八章言作圣当自早十九章言仁义
 之心当守二十章言文辞之弊当除
卜居喜云谷之成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708-0026b.png
六经说命篇始有学字见奉答景仁诗注
拜张魏公墓下自此皆访南轩登南岳之诗凡五十三
 首既别而归沿途凡九十四首既归怀南轩者复数
 诗
观洪遵双陆谱诗云近从新谱识枭庐拟唤安阳旧慱
 徒只恐分阴閒里过更教人诮牧猪奴盖用陶侃樗
 蒲者牧猪奴戏之语讥之深矣顷余会京口有蜀人
 袁象滪举林和靖语云平生所不能檐矢与围棋余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708-0026c.png
 因谓博之与弈其废时乱日一也吾夫子云为之犹
 贤乎已者正借无益之事以甚言无所用心之为害
 非真谓博弈之犹可为也陶威公与林和靖之说殆
 天生自然之对因合之为四句曰双陆牧猪比围棋
 担矢同二公皆妙语千载仰高风继又反之为四句
 曰牧猪滋畜养担矢溉禾蔬博弈何为者犹疑反不
 如
公济勉以教外之乐先生答诗云如云教外传真的却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708-0026d.png
 是瞿昙有两心就渠所嗜处唤醒此纳约自牖之义
 也愚平生谓禅学为异端之异端凿空无据自号教
 外正其自纳败缺处然未有可余之说者今见先生
 诗庶以自信
云谷诸诗先生写幽居自得之乐其云天道固如此吾
 生安得宁自言不息之功如此幽居云乎哉
闻雷诗谁将神斧破顽阴地裂山开鬼失林我愿君王
 法天造早施雄断答群心读之令人感动岂为龙大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708-0027a.png
 渊辈𤼵耶
南康往回诗其出游南康之阳白鹿洞折桂院(李逄吉/读书处)
 李氏山房(李公择/读书处)栖贤院西涧卧龙庵(武侯/祠)万杉寺
 (天圣旨/禁剪伐)开先寺简寂观归宗寺陶公醉石温汤康王
 谷水帘落星寺其归游山之北圆通寺石门寺天池
 院佛手岩(天池院有清灯处先生亲/见光景明灭随刻异状)东林西林(白莲/池在)
 (东/林)太平兴国宫(慧远取孔老言著沙门不敬王者论/明皇谓见九天使者降因立此宫)
 访濂溪宅讲太极图而别同游者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708-0027b.png
游白鹿洞诗云不及扬李霸谓南唐兴书院事
武夷精舍诗武夷溪九曲多湍激独第五曲平广而最
 深大隐屏临其上屏下两麓相抱先生淳熙癸卯卜
 筑其间堂曰仁智堂左曰隐求右曰止宿左麓之外
 复引而右抱为坞曰石门别为屋其中曰观善斋以
 居学者石门之西少南曰寒栖馆以延道流观善前
 山之颠为亭回望大隐屏曰晚对东出临溪为亭曰
 铁笛而总扁麓之口曰武夷精舍钓矶茶灶皆在大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708-0027c.png
 隐屏西溪左右皆石壁无侧足之径又为渔艇以济
 出入各赋一诗凡十二篇又别为棹歌十章咏九曲
 云
古之蕙即今所谓零陵香出秋华诗注
第十卷诗多致仕后作乐府附焉
   封事奏劄讲议
壬午应诏封事 孝宗初即位诏云朕躬有过失朝政
 有阙遗斯民有戚休四海有利病并许直言先生谓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708-0027d.png
 圣躬虽未有过失而帝王之学不可以不熟讲盖言
 御简策不过讽诵文辞求大道不过留意老释也谓
 朝政虽未有阙遗而修攘之计不可以不早定盖言
 金人乃不共戴天之雠而讲和则无一可成之事也
 谓四海之利病系于民生之戚休民生之戚休系于
 守令之贤否而本原之地在乎朝廷言不自朝廷择
 监司以察州县虽今日降一诏明日行一事欲以惠
 民而适增扰欲以兴利而适重害也末复献说以为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708-0028a.png
 此正所以仰承太上皇付托之意愿总纷更之疑
庚子应诏封事 谓国之大务在恤民恤民在省赋省
 赋在治军其本又在人主正心术以立纪纲而归极
 于一二近习得以卖债帅之弊其言哀痛切至贴黄
 乞至御前开拆
戊申封事 退朝后屡诏不起而以书对也谓大本在
 陛下之心急务在辅太子选大臣振纪纲变风俗爱
 民力脩军政六者而六者之未理皆原于此心一念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708-0028b.png
 之私随事注释以期于必感悟且辟老释管商之说
 终之曰岁月逾迈如川不返不惟臣之苍颜白发已
 迫迟莫而窃仰天颜亦觉非昔矣读之令人挥涕
  按先生上续孔孟讲明帝王之学遭值寿皇英
  明不世出之主而三上封事皆堕空言其言婉切
  明尽盖自汉至今能言治道之士莫之能尚而当
  时曾不闻有赏异之者于是异端浸淫之患为可
  畏而先入之说为主有非可旦夕解或者潜藩辅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708-0028c.png
  德之旧必有任其责者矣
己酉拟上封事此光宗受禅之初也讲学以正心修身
 以齐家远便嬖以近忠直抑私恩以抗公道明义理
 以绝神奸择师傅以辅皇储精选任以明体统振纲
 纪以厉风俗莭财用以固邦本修政事以攘夷狄凡
 十事各尽一陈而总序其意
甲寅拟上封事此光宗违和之后专指久不过宫之事
 明以父子天性之说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708-0028d.png
癸未奏劄其一劝讲大学其二劝绝和议其三劝以修
 德业正朝廷立纲纪
辛丑奏劄其一劝以灾异求言其二劝以正心任贤其
 三劝以浙东救荒乞拨钱米住催官物等数事其四
 乞五斗以下小户免捡放场著为令及行建宁社仓
 之法其五乞宽绍兴府和买其六乞减星子县税钱
 其七乞给白鹿洞敕额
戊申奏劄其一论刑以弼教乞狱讼先论尊卑其二论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708-0029a.png
 清庶狱任选官乞州狱专注关升人其三论经总制
 钱乞先将灾伤年分尽依分数豁除其四论江西科
 罚乞令帅臣措画其五论二十七年未有寸效以天
 理有未纯人欲有未尽
甲寅行宫奏君臣父子经权之谊以劝宁宗委曲感悟
 光宗其二论读书穷理其三论湖南重赋其四论邵
 州寨栅其五论潭州城壁
乞进德劄劝以汤武反之之功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708-0029b.png
乞进讲劄劝不间寒暑假故日分
乞看详封事乞瑞庆莭不受贺
经筵留身四事其一勿葺东宫其二尽礼过宫其三不
 听左右其四山陵改卜
论灾异劄因都城黑烟乞修德
论丧服劄因太上违豫乞承德
乞修三礼劄欲关借秘省礼乐诸书
经筵进讲大学止诚意章大略与章句或问同惟关系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708-0029c.png
 人主身上处更覆恳切至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直以
 为好善恶恶之真恐只是𤼵于必然之实意无自欺
 耳如乍见赤子将入井皆是举一以槩真心之发见
 当以后来者为正
祧庙议 异于礼官之议者三礼官欲以太祖居第一
 室今议以僖祖拟周后稷居第一室用顺太祖尊祖
 之心礼官欲以僖祖以下者居夹室今议以宣祖以
 下者居夹室谓以子孙祔于僖祖则为顺不可转以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708-0029d.png
 僖祖反祔于子孙礼官欲一世为一室兄弟代立者
 同一世今议以一帝为一室以太祖太宗仁宗高宗
 为世世不祧在七庙数外而祧真宗英宗又谓以僖
 祖为始祖之庙议虽出于王安石为司马公所非而
 程颐实主安石之说
山陵议 谓纳音坐丙向壬之说非礼经葬北方北首
 之义而绍兴地浅气泄当寻富阳临安等县
南康诸状乞减星子县税及因旱乞截留纲解倚阁官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708-0030a.png
 物奏补赈济人户告身及乞赐白鹿洞书院敕额及
 颁降九经
浙东诸状乞拨会子度牒救荒给降赈济告身减丁钱
 住催官物 捕蝗大者每斗百文小者每升五十文
 巡历诸州每州复奏事宜次年荐饥乞悔过谢天责
 躬求言尽出内库助费诏户部催理旧欠乞住催云
 输纳而后赈恤犹割肉啖口谓苏轼言熙宁荒政费
 多无益以救之迟故也谓修水利费短利长到嵊县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708-0030b.png
 用钱三十文籴稗一升缴进
乞修黄岩堰闸谓水利修则黄岩可无水旱之灾黄岩
 熟则台州可无饥馑之苦
乞减绍兴和买谓浙东惟温州无和买馀六州共二十
 八万一千六百疋有奇而绍兴独当十四万六千九
 百有奇而会稽县元科纳一疋者今二疋半缘立法
 之初先支见钱漕臣私于越而又复私于会稽故所
 抛独多而贻害如此今欲去绍兴和买之弊而不先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708-0030c.png
 减当日请本之额如负千钧膂背不堪不减所负之
 物但移而寘之怀袖必无益矣
乞减盐酒义役欲行二税盐万户酒皆福建法也义役
 则谓处州预排者有害欲依山阴置田助当役者而
 不预排
按唐仲友六状始行以丞相王淮之庇也道谊之不敌
 势利如此
守漳州奏减折茶钱龙眼荔枝乾钱丰国监铸不足铅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708-0030d.png
 本钱赵不敌所增无额钱大略谓官吏无状避罪希
 赏不能仰体圣朝爱民厚下之本意不顾郡计之盈
 虚民情之苦乐既已增立虚额于前而又强为登足
 于后不过因民之诉讼而科罚之甚则诱人以告讦
 而胁取之
条奏经界先乞择官次乞户部给绍兴打量攒算印本
 次乞图帐书算官为出费次乞通县均纽次乞官田
 槩量而辰戍丑未年更簿次乞召买废寺田产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708-0031a.png
乞褒录高登其人尝同陈东上书后为静江古县令不
 肯为秦桧父立祠为潮州试官论直言不闻之可畏
 策闽浙水沴之所由桧益怒削官贬死容州
   申请
自为同安簿即申学校及昏礼等事为南康申造甲不
 可为例增种麦徒相为欺新寨合废石堤合脩军治
 不可移湖口县而建昌星子县不可改𨽻江州木炭
 乞免折价谓农桑家有木无钱而畸零绢不可折钱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708-0031b.png
 反重及乞定五礼乞祀泗水侯孔鲤乞加封陶威公
 侃且述刘羲仲吴澥论赞辨梦登天折翼之诬
论督责税赋状督责二字考之前史则韩非李斯惨刻
 无恩诖误人主之术非仁人之所忍言也虑伤治体
 不敢奉行
差役利害状 朝廷罢支耆户长钱以充经总制而此
 等重役遂一切归保正长
经界申状郑昭叔知仙游县丞经界行移覃思数日洞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708-0031c.png
 晓以告同官使洞晓又使保正长无不晓然后打量
 两月而办
湖南飞虎军辛弃疾创置后改𨽻襄阳相去千二百馀
 里非便
二十二二十三卷皆辞免状自初乞岳祠至乞致仕
   书
与钟户部论经总制欠钱谓民所不当输官所不当得
 制之无艺而取之无名自户部四折而至于县不过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708-0031d.png
 巧为科目而取之民是时先生方为同安簿领而忧
 天下如此
与李教授及陈宰书皆言赡学钱州县得通用
与黄枢密书谓逆亮之死正当以为忧
与陈漕论盐法谓福建上四州岁运一千万斤而漏落
 者何啻数百万斤欲罢海仓及下四州诸县之买纳
 使客人请引南自漳泉北至长溪从便径就埠户买
 贩可增至千五百万斤愚恐此事不可尽利以遗后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708-0032a.png
 害也岂先生偶未之思耶他日与赵子直书云欲明
 申恐增赋当以此说为正
与陈侍郎书谓主讲和而有独断而有国是二者大患
 之本
贺陈丞相书谓一日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其官一日
 不得乎其官则不敢一日立乎其位继此所与书皆
 责之之语矣
与汪尚书书谓省闱主苏氏贡举议为未知讲求他日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708-0032b.png
 不可施于天下又书谓吕申公家一二议论悖理而
 明公笃信之继此所予书亦皆责之矣
答张敬夫书论复雠之名义 又书论将帅屯田及帅
 司团教为劳费强盗枉法杀伤犯奸从人皆死为太
 过 又书请力为君相言问学 又书言孟子一书
 最切今日而以财用之柄屯田之议今日养成无出
 此二者
与胡守等书论荒政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708-0032c.png
与吕伯恭书谓向见吾兄于儒释之辨不甚痛说 又
 书论出处谓欲葺文字以待后世
与韩尚书龚参政陈丞相等书皆论出处痛快语也
与史丞相等书皆力求归
与皇甫帅书言湖广之寇当募土人讨之
与丞相书乞为白鹿洞宫云与其崇奉异教香火为名
 而无事以坐食不若修祖宗令典使以文学礼义为
 官而食其食之为美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708-0032d.png
与南康诸县议荒政书谓由军而县方能推以及民
上宰相书谓以荒政之急为缓自古国家倾覆之由何
 尝不起于盗贼盗贼窃发之端何尝不生于饥饿今
 朝廷爱民不如惜费之甚明公忧国不如爱身之切
 其言苦至所当成诵
与赵帅子直书论举子元令两邻附籍未为便当今有
 孕五月即四邻先取本家乞附籍状 又书乞免起
 精舍 又书言福建卖盐事欲申明则恐增赋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708-0033a.png
答林泽之书论汀寇事当奏劾官吏致变者以谢其人
 倚阁钱物以慰人心不致响应即募土人捕之而禁
 军决是无用
与陈福公书谓忧在天变地动而境外事不预焉
与陈丞相书谓易不易读且读诗书论孟
与史太保书责以变异重仍而不发一言 又书勉以
 劝主上求言
答詹帅书戒以勿刋诸经说又言先儒经解不以已姓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708-0033b.png
 名加经上 又书谓浙中怪论百出颇自附于伯恭
 又谓科举业伎俩愈精心术愈坏
答陈同父书奉告老兄且莫相撺掇留取閒汉在山里
 咬菜根了却几卷残书又书云世间事思之非不
 烂熟只恐做时不似说时人心不似我心孔子岂不
 是至公血诚孟子岂不是粗拳大踼到底无著手处
 愚窃意粗拳大踼必就用陈同父来书中语然以此
 形容孟子亦不害其为救世之精采也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708-0033c.png
与张元善书自言平生辞官只是两事一则分不当得
 二则私计不便若是本等差遣力之所能堪岂有不
 受之理 又载虞丞相除萧果卿御史萧曰彼见吾
 愦愦谓我不能言而以是处我也其轻我甚矣首论
 其党遂并攻之论者服其勇云
与黄仁卿书请祠事云亦似不必如此随分仕宦不起
 患得患失之心何处不是安地
与赵帅书言招填禁军缓急何足恃赖正当别作措置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708-0033d.png
 以渐消除 又书言拘集海舡事差官点视即时放
 散令于界内渔业不得拘留
与留丞相诸书极言漳州失经界及朋党事 又云朝
 士有不愿为忠臣之说恐不得为兴邦之言也愚谓
 魏徵忠臣也故可自言不愿若他人不愿是甘为佞
 臣非欲尧舜其君直谀其君为尧舜而已此说真不
 可不以为戒 又按晦翁漳州经界为吴禹主一人
 之诉而罢与赵帅书极言之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708-0034a.png
与赵尚书书谓无可用之才出门墙又书谓改更学校
 之政为閒慢及赵为丞相又责以祧庙非礼于答黄
 仁卿书称赵乃谓韩是好人今日弄得朝廷郎当自
 家亦立不住盖时赵已罢相矣初先生贻赵书谓任
 天下事当自格君心之非始而格君心又当自身始
 最后谓今而后知丞相大不相知然则赵虽贤相先
 生后亦因国论而疏他何望焉若其与留丞相书直
 责其听邪言罢经界决不复为之用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708-0034b.png
与杨子直书谓喻于义为君子喻于利为小人而近年
 一种议论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间回互委曲费尽心
 机
答汪尚书诸书论前辈于释氏未能忘怀则以身譬之
 而诱以求所安之是非其辞婉甚及论两苏与王氏
 异同则以孟子天讨明之谓王氏仅足为申韩仪衍
 苏氏学不正而文成理其弊又不止杨墨其辞甚严
 盖释氏人皆知其为异端心自习熟而向之故使人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708-0034c.png
 心反思其是者之是安苏氏声名文学震动一世未
 尝有以为非故非峻辞以辟之则人莫悟也 程子
 谓高祖有服不可不祭虽七庙五庙亦止于高祖虽
 三庙一庙亦必及于高祖但疏数不同耳 宋公以
 外祖无后而岁时祭之先生谓不若为之置后
与张南轩诸书谓胡氏改侄字称犹子未安谓节祠当
 随俗但不当用此废四时之正礼 谓伯恭渐释旧
 疑盖佛学也又谓其日前只向駮杂处用功又出入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708-0034d.png
 苏氏新巧坏心 谓明道之言通透洒落浑然天成
 伊川之言质悫精深可夺天巧 谓以敬为主则内
 外肃然不忘不助而心自存不知以敬为主而欲存
 心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里
 面已不胜其扰扰儒释之学只于此分如云常见此
 心光烁烁地便是有两个主宰不知光者是真心乎
 见者是真心乎他日先生与汪尚书又谓不学不思
 而坐待忽然有见就便侥倖于恍惚之间亦与天理
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708-0035a.png
 人心叙秩命讨之实了无干涉自谓有得适足为自
 私自利之资此则释氏之祸横流稽天而不可遏有
 志之士隐忧浩叹而欲火其书也愚按论佛教之害
 政古惟一昌黎论佛教之害人心今惟一晦翁害政
 之迹显而易见害人心之实隐而难言故辟佛者至
 晦翁而极 论春秋正朔谓加春于建子之月愚谓
 此说尚当考订古今三统各以其时受朝贡可也四
 时有定春实在寅而移加于建子之月于义何居且
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708-0035b.png
 岂所谓行夏之时者耶
答张南轩云汉儒可谓善说经者不过只说训诂 又
 云解经但可略释文义名物而使学者自求之 又
 自云伤急不容耐之病苦未能除若得伯恭朝夕相
 处当得减损 又云子寿兄弟气象甚好尽废讲学
 而专务践履于践履中要人悟得本心此为病之大
 者 夜气不足以存不是存夜气是存心
与南轩论癸巳论语说一一疏驳其未然愚按南轩多
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708-0035c.png
 是统说大体又多于本意上生新意晦庵则分文释
 句只依本意而使学者自得之以南轩高明若此今
 为晦庵所疏驳犹未可安况新学晚生不经师匠而
 可自是其说者乎晦翁之尽言南轩之受益皆后学
 所当自反而以两说参订可使人长一格尤宜详味
 也
答南轩论良心𤼵见处谓即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川
 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而鸢飞鱼跃触象朗然 论
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708-0035d.png
 心性情之别谓情根乎性而宰乎心中节不中节之
 分特在乎心之宰不宰而非情能病之 又谓尽心
 知性知天孔子谓天下归仁者也存心养性以事天
 颜冉请事斯语之意也 又谓有天地后此气常运
 有此身后此心常发要于常运中见太极常发中见
 本性 又谓理之至当不容有二若以必自巳出而
 不蹈前人为高则是私意而已 又论仁谓仁者生
 之性爱其情孝弟其用公者所以体仁上蔡所谓知
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708-0036a.png
 觉只是智之𤼵用处谓仁者心有知觉则可谓心有
 知觉为仁则不可 又论未𤼵之旨谓思虑未萌而
 知觉不昧是静中动事物纷纠而中莭不差是动中
 静
答东莱书来教谓吾道无对不必较胜负恐吾道中着
 不得许多异端邪说 学校之政名存实亡徒以陷
 溺人心败坏人心不若无之为愈 论说左氏亦颇
 伤巧恐后生传习重为心术之害 精骑恐误后生
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708-0036b.png
 读书愈不成片段 人心至灵只自家不稳处便须
 有人点检 外事十损四五矣但恐密切处不似外
 事易谢绝 清议二字记是刘元城语
答东莱书谓佛老文字赞邪害正者虽工不可取(文海/)
 庐阜奇处尽在山南南康作刘凝之庵以俸给不应
 得者为之 凡此随俗渐乖宿心 子静近却说人
 须读书讲论但不肯翻然说破今是昨非之意 子
 静约秋凉来游庐阜渠兄弟岂易得但子静似犹有
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708-0036c.png
 些旧来意思回思鹅湖讲论时是甚气势今何止十
 去八耶 子寿之亡极可痛惜近得子静书云已求
 铭于门下属某书之此不敢辞 子静到此数日讲
 论比旧亦不同又云子静旧日规模终在熹因与说
 渠虽唯唯终未穷竟
答东莱书谓学者推求言句工夫常多点检日用工夫
 常少 明道箴上蔡慱记为玩物渠一向扫荡 明
 道言当与元丰大臣共政此非权谲苟以济事然亦
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708-0036d.png
 须有明道广大规模和平气象诚心感人然后尽其
 用耳 范公虽不纯师程氏观其辨理伊川之奏岂
 尽以东坡为是 横渠墓表出于吕汲公溺于释氏
 非深知横渠者 为学之序为已而后可以及人达
 理然后可以制事
答刘子澄书圣贤立言本自平易今推之使高凿之使
 深 明道尝为条例司官而伊川作行状不载明道
 谓青苗可且放过而伊川于西监一状计较如此明
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708-0037a.png
 道乃孔子之猎较伊川乃孟子之不见诸侯也学者
 只当以伊川为法愚谓此鲁人善学柳下惠之意也
 合以答东莱说明道欲与熙丰大臣共政一段参看
  温公论东汉党锢为光武明章之烈而不知建安
 以后士大夫不知有汉室却是党锢之祸殴之如荀
 淑正言于梁氏用事之日其孙爽已濡迹于董卓专
 命之朝及其孙彧遂为曹操之臣想当时自有一种
 议论文饰 荆州地平守当在外 赵子直只要寻
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708-0037b.png
 个不说话底人宜乎作贵人也更进一步参到周子
 充地位矣 居官只押文字便是进德修业地头
答陆子寿诸书反覆论丧祭之礼答陆子美书辨诘太
 极西铭至再而止答陆子静书辨诘尤切条其理有
 未明而不能尽人言者凡七终又随条注释斥其空
 疏杜撰谓如曰未然各尊所闻各行所知亦可矣书
 亦于此而止愚按先生平生拳拳诸陆之意不少衰
 相约来游庐阜幸其议论稍回子寿之死子静亦求
卷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708-0037c.png
 铭于东莱而求书于晦庵道谊之交自若也
答陈同甫诸书大辟其尊汉唐之说意气轩腾辞锋峻
 厉有出师一扫之象同甫终信服亦岁修晦庵始生
 之礼云
与范直阁书论忠恕一贯谓曾子于一贯之语默有所
 契指此二事日用最切者以明道之无所不在
与黄端明书谓其有德请纳再拜之礼
与王龟龄书谓其有莭行声名而勉之以学
卷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708-0037d.png
与陈丞相书谓求贤将使正巳毋取之投书献启之流
 以对偶评天下士
与刘共父书谓有志天下者求士必于无事之时
答郑景望论舜非轻刑训释虞书甚备但欲复肉刑愚
 恐此事当更审若按吕刑则肉刑亦非圣人所制
答尤延之书论扬雄臣贼莽但畏死贪生而有其迹亦
 不免诛绝愚按雄之剧秦美新似不止畏死贪生而
 已莽亦何尝杀不颂功德者耶然雄后世尊之比孟
卷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708-0038a.png
 子甚至本朝名儒或抑孟而尊扬先生独奋春秋之
 笔与孔子诛少正卯异事同科亦奇矣哉
答林黄中谓其论室户及辟邵氏先天之说皆非
与郭中晦论揲蓍且论易有太极一段以卦画言之太
 极者象数未形之全体两仪者一为阳而一为阴四
 象者阳之上生阳为太阳生阴为少阴阴之上生阳
 为少阳生阴为太阴八卦者太阳上又生阳为乾生
 一阴为兑少阴上生阳为离生阴为震少阳上生阳
卷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708-0038b.png
 为巽生阴为坎太阴上生阳为艮生阴为坤 又书
 论西铭理一分殊
答程可久黍尺及先天图又云不须别立门庭
答程泰之揲蓍之法及论焦延寿以震离兑坎直四时
 十二辟卦直十二月分四十八卦为公侯卿大夫而
 六日七分之说生焉初无法象本无可据不待论其
 减去四卦二十四爻而后见其失扬雄太玄次第乃
 全用焦法其八十一首亦去震离兑坎而但拟六十
卷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708-0038c.png
 卦 又书疑东阳陵即今巴陵敷浅原即今庐阜敷
 阳山正在庐山西南 老子俨若容一本容作客字
 恊韵
答李寿翁谓麻衣易说收拾佛老术数绪馀戴主簿名
 师俞者所造
答袁机仲诸书袁谓河图洛书不足信先生谓无柰顾
 命系辞论语皆有是言袁谓卲子先天之说不足信
 先生谓自初未有画说六画满处为先天伏羲所画
卷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708-0038d.png
 及卦成后各因一义推说则后天之学而文王所演
 其馀答卦位纳甲等说纤悉具备且寄以诗曰忽然
 半夜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心涵有象许
 君亲见伏羲来其意象殆有不知手舞足蹈者袁终
 不从先生叹曰信乎其道之穷矣 谓参同书本不
 为明易乃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
 异时每欲学之而不得其传无下手处不敢轻议先
 生盖自贬以讥袁之轻议也愚按近世赵一岩编易
卷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708-0039a.png
 序业书乃直指此为先生欲学参同而不能先生岂
 欲学参同者哉烛破如此明白又岂不能者哉
与周益公诸书谓先君子喜学荆公书愚按荆公书正
 苏公所讥笑者所好不同每如此然荆公书恐亦终
 非可训者 又议论吕许公范文正相与其后欧公
 载同心国事而忠宣削之曲尽其情愚谓忠宣削之
 诚是也文正平生为吕公所卖晚不得已卒为国家
 强起耳欧公他人也不知其细可为两家调停之语
卷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708-0039b.png
 忠宣为人之子家庭之所闻见悉矣岂可厚诬乃翁
 心事哉
答耿秉谓入淅从士大夫游所闻无非枉尺直寻苟容
 偷合之论心窃鄙之
答薛士龙谓自熙宁立教官学者不得自择师是以学
 政名存实亡
答林谦之谓自昔圣贤教人莫不以孝弟忠信庄敬持
 养为下学之本今之学者例以为钝根小子之学无
卷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0708-0039c.png
 足留意其平居道说无非子贡所谓不可得而闻者
答柯国林谓自得是自然而得岂可强求今人多作独
 自之自故不安于他人之说而必巳出耳
答许顺之谓子韶说得尽高尽妙处病痛愈深又一书
 近闻越州洪适欲刋张子韶经解为之忧叹不能去
 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亦见答许顺之书中
答范伯崇谓在丧废祭古人居丧皆与平日绝异故宗
卷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0708-0039d.png
 庙之祭虽废而幽明之间两无憾焉今人居丧平日
 之所为皆不废而独废此一事恐亦有未安卒哭葬
 后用墨衰常祀于家庙可也按礼外祀虽丧不废内
 礼纯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卒哭特祀于文烝尝禘
 于庙者春秋时礼之变
力学之说见与魏应仲书居官之说见与范伯崇书皆
 当写出服行者也
影堂奉主之说见答刘平甫书
卷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0708-0040a.png
答何叔京猛省提掇仅免愦愦一少懈则复惘然此正
 天理人欲消长之机不敢不着力 孔明出祁山略
 数千户而归盖所以全之 孟子艾读为乂有斩绝
 自新之意 狼疾古字通用不必言误 墨氏以儒
 者亲亲之分仁民而亲亲反有不厚释氏以儒者仁
 民之分爱物而仁民反有未至 又谓冯道许以具
 臣已过
答吴叔京书谓存者道心亡者人心愚意理虽相近语
卷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0708-0040b.png
 各有为人心道心是状体段之随异操存舍亡是指
 效验之相反今以存者为道心一念之复本体固由
 是而全若以亡者径为人心则恐亡是放而不求之
 谓于人心何有或者人心止是饮食饥渴之类晦翁
 自谓虽上智不能无人心则人心非亡之谓也 又
 书谓仁是用功亲切之效一见疑之徐读至尽处晦
 翁自注云此句有病以此知后学读前贤之书何可
 执一言为据且如连日点校亦粗知其方惜未能閒
卷三十四 第 33a 页 WYG0708-0040c.png
 居静观也 又书谓所学系于所禀愚按此语类程
 先生称往虽学作兮所贵者资但系之一字更合斟
 酌盖学本期以变化其气禀之偏但人自各随其禀
 以有成就而能自变者惟其人耳 又书说体用显
 微以理象而言极分晓
答冯作肃书谓性死而不亡若以天地为主则非有我
 之所得私若以我为主是乃私意之尤者释氏正如
 此
卷三十四 第 33b 页 WYG0708-0040d.png
答连嵩卿天下归仁只以仁归之如宗族称孝之类
答程允夫谓苏黄门早拾苏张之绪馀晚醉佛老之糟
 粕古史皆不中理 又书谓其阴险元祐末年规取
 相位力引小人杨畏使倾范忠宣 又谓苏氏嗾孔
 文仲去程子文仲后悟呕血至死事见吕正献遗书
答胡广仲论性谓真是指本体而言静则只是情之未
 发非以静状性 又书辨太极七疑
与吕晦叔论祭仪庙皆南向主东向庙在所居之东南
卷三十四 第 34a 页 WYG0708-0041a.png
  又书辨周正 又一书答林择之说三代正朔尤
 详然皆疑辞
与石子重书闻洪适在会稽开张子韶经解此祸不在
 洪水夷狄猛兽之下 馆职又与学官不同者神宗
 尝许其论事 曾晰舍瑟见从容不迫洒落自在之
 意亦见狂处
答陈明仲书多辨佛学 又书言别庙者凡五等
答李伯谏书谓以释氏为主然敢诋伊洛而不敢非孔孟
卷三十四 第 34b 页 WYG0708-0041b.png
 者直以身为儒者耳岂真知孔孟之可信而信之哉
  又书云却是从儒向佛故犹以先王之言为重若
 真胡种族不招认此语矣所以煅炼之如此又云便
 欲立地成佛正如将小树来喷一口水便欲他立地
 干云蔽月岂有此理所以开晓之又如此伯谏终以
 此回心云
答吴公济诸书亦辩佛
答林释之谓古人自小学中涵养成就今人无此工夫
卷三十四 第 35a 页 WYG0708-0041c.png
 但见大学以格物为先便欲以思虑求之又书云日
 用间常切点检气习偏处意欲萌处与平日所讲相
 似不相似
答蔡季通书托以教子令韩欧曾苏之文滂沛明白者
 拣数十篇令成诵 所论及钟律星经易图阵法琴
 说卦气等而讥林黄中袁机中妄非邵氏盖季通实
 先生慱古之友也
与方伯谟书多论易语孟又云祷雨到天师前烧香
卷三十四 第 35b 页 WYG0708-0041d.png
 便记着后汉书何缘有效
答梁文叔书论制度谓求义理论看史谓且当治经
与吴茂实书谓陆子寿近讲学其徒有曹立之万正淳
 极佳
与任伯起书谓今士大夫能言真如鹦鹉
答江德功多论经书谓近世溺于佛学而辨其易说之
 非
与黄真翁论经
卷三十四 第 36a 页 WYG0708-0042a.png
答曹子野论史
答虞士明论易论语
答游诚之谓功夫用力处在敬而不在觉
答丘子野辨筮短龟长之说及老子等说
答李深卿辨儒释及吕氏之学甚详
答杨子直论太极极详盖出所读者
答廖子晦及鬼神之说 又举陈了翁事警其处变
 葬法沙灰隔蝼蚁炭屑隔木根 十二律各以本律
卷三十四 第 36b 页 WYG0708-0042b.png
 为宫而生四律(每间一律中/间者间二律)为二均之声变宫变徵
 者自宫而下六变七变而得之乃十二律之本声
 问日之所由谓之黄道而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黄道
 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
 道东并黄道为九日月之行不同如此何以同度而
 食答谓日之南北虽不同然皆循黄道而行日月道
 虽不同亦常随黄道而出其旁朔则同在一度望则
 远而相对弦则近一而远三其交蚀如一人秉扇一
卷三十四 第 37a 页 WYG0708-0042c.png
 人执烛而过说在诗十月之交孔疏甚详
答曾致虚云诚字在道则为实有之理在人则为实然
 之心而其维持主宰全在敬字 白鹿只作礼殿不
 为象设依开元礼临祭设席
答黄商伯及丧服制度 位牌法只卧之于地
答詹元善攻其治词业之失甚至
答潘叔度云整齐严肃则中有主而心自存 又云江
 南之业恐自是庆历元祐之功
卷三十四 第 37b 页 WYG0708-0042d.png
答潘叔昌谓建州有徐楠者常言始皇贤于汤武管仲
 贤于夫子 荀彧未见其有扶汉之心其死何足悲
四十七卷皆答吕子约书所问似觉缠绕细腻费先生
 之说甚多使人厌倦
答吕子约书(四十八卷/)多不切之问缠绕不了 先生
 谓伏羲神农见于易大传八卦列于六经史迁独遗
 而不录六国表所谓世易变成功大议卑易行不必
 上古货殖传讥长贫贱而好语仁义为可羞伯夷传
卷三十四 第 38a 页 WYG0708-0043a.png
 辨许由事固善然其论伯夷之心正与求仁得仁者
 相反
答王子合云送伯恭至鹅湖陆子寿兄弟来会讲论之
 间深觉有益先生与一时诸儒切磋者如此近世乃
 误以为朱陆会争之地甚者至立学以主陆可叹也
 已(令闻改/曰宗文) 先生居丧时家祭不行及至时节略具
 饭食墨衰入庙酌酒瞻拜愚谓此以义起礼孝子慈
 孙之志尽矣 应世接物随分应副 子合问孟子
卷三十四 第 38b 页 WYG0708-0043b.png
 道性善伊川以为本明道言其继何也先生谓明道
 就𤼵明处说伊川是对气质而言 问八卦之位如
 何答谓康节说伏羲八卦乾南坤北文王重易更定
 此位大槩近于傅会穿凿且置之愚按先生专主邵
 氏之易而今其说又如此然则后生且读文王易足
 矣他将焉考心经界事先生自谓少时见所在立土
 封牌皆为人题作李椿年墓
答滕德粹云四明多贤士所识者杨敬仲吕子约(监仓/)
卷三十四 第 39a 页 WYG0708-0043c.png
 所闻者沈国正(焕/)袁和叔到彼皆可从游也
答杨元范谓元亨利贞文王只是大亨而利于正至彖
 传文言乃有四德之说愚谓此平实语又谓阴阳只
 是一人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阴愚谓此
 通透语
潘恭叔问答谓桓公非杀兄管仲非事雠(荀卿谓纠为/兄薄昭谓纠)
 (为/弟) 谓郑氏不晓周礼籥章之文以七月一诗分三
 体籥章之豳雅豳颂以大田良耜诸篇当之不然即
卷三十四 第 39b 页 WYG0708-0043d.png
 别有诗若如郑说以四章半为豳雅三章半为豳颂
 成何曲拍耶 风皆自然如风动物而成声若谓关
 睢周公所作只与后世撰乐书相似 卷耳是欲酌
 酒以解其忧伤
答郑仲礼若无存养实践而但欲晓解文义虽尽通诸
 经不错一字亦何所益 高氏遣奠祝词形神不留
 者非是据开元礼作灵辰不留 吉凶祭以读祝居
 主人左右为别
卷三十四 第 40a 页 WYG0708-0044a.png
答程正思说讼葬地与其得直于有司不若两平于乡
 曲之为愈也 致知力行论先后致知为先论轻重
 力行为重 异论纷纭不必深辨切不可于稠人广
 坐论说是非著书立说肆意排击愚按先生平日卫
 道之严迹多类此岂非有先生之学则可耶然吾徒
 真不可以不戒也 浙学尤更丑陋如潘叔昌吕子
 约皆深陷
答周舜弼行笃敬执事敬敬字本不为默然无为时设
卷三十四 第 40b 页 WYG0708-0044b.png
 须向难处力加持守 训释致中和之注颇详
答董叔重书叔重论殷之三仁有云当与社稷俱存亡
 不可复顾明哲保身之义愚按明哲保身但存进退
 之节非谓贪生畏死若死得其所是于明哲保身非
 相反也 论河图洛书天地之数皆五 论禹贡称
 汉水入江汇为彭蠡恐当时地入三苗禹亦不能细
 考江流甚大汉水入之未必能有增益今人不敢说
 经文有误多回互耳愚谓彭蠡自受江东西之水以
卷三十四 第 41a 页 WYG0708-0044c.png
 入于江亦犹汉水受荆襄等之水而附入江也若谓
 彭蠡因汉水入江之势相冲洄洑不能射注直下而
 名之为汇则可若谓汉水之盛江不足以容而汇入
 为彭蠡则不可 凡言五世祖者自本身通数 艮
 其背不获其身只见道理当止处不见己身之有利
 害祸福也行其庭不见其人只见道理当行处不见
 在人之有强弱贵贱也 为铭墓云因得好行状故
 不费力
卷三十四 第 41b 页 WYG0708-0044d.png
答黄子耕祭礼神主惟长子奉之支子居官或旋设位
 以祭 仕宦既未免出来只得忍耐更看自家分内
 许多道理甚底是欠缺底随处操存随处玩索不妨
 自有馀乐何至如此焦躁耶 调远邑而归既无冒
 进之嫌又绝矫亢之累 经界打重法人于田段中
 间先取正方步数却计其外尖斜屈曲处约凑成方
 却自省事
答曹立之陈太丘亦是不当权位故可逶迤乱世若以
卷三十四 第 42a 页 WYG0708-0045a.png
 其道用之朝廷而无所变通亦何望其有益人国哉
答万正淳正淳论舍生取义谓义当生则生岂谓义与
 生相对为轻重谢氏乃谓生秉于义则舍义取生且
 义而可舍虽生无益矣 王淳引张子谓君子之道
 天地不能覆载恐失之太高子思虽云天下莫能载
 复云天下莫能破大小兼该可也愚窃意莫能载者
 喻其大之极谓君子语道之广大也莫能破者喻其
 小之极谓君子语道之精微也破之一字注解未甚
卷三十四 第 42b 页 WYG0708-0045b.png
 训释愚窃意粟粒之小针可破之若愈小则虽针亦
 无所用其巧故曰莫能破焉 春秋滕杞诸国书伯
 书子不常正淳谓当时以爵之大小为贡之多少故
 有职贡不共而自贬其爵者如子产争于平丘之会
 及吴晋黄池之会可见先生云沙随说正如此 游
 杨为老庄之说陷溺得深 横渠说乾卦恐皆过论
  易有伊川传只看此尤妙
答吴伯丰书多论读大学诗论语西铭所言多与先生
卷三十四 第 43a 页 WYG0708-0045c.png
 契合先生托以诗传补脱及编祭礼
答叶永卿先天图具推行之法
答刘公度书讥临川荆舒祠记讥陈君举只要杂慱包
 众说不相伤叶正则亦是如此圣门教学循循有序
 无有合下先求顿悟之理
答刘季章谓今人读书背却经文横生他说 又说古
 圣贤只见义理都不见有利害可计较应事接物直
 是判断分明推以及人吐心露胆亦无回互 孟子
卷三十四 第 43b 页 WYG0708-0045d.png
 说未有义而后其君虽是理之自然到直截剖判处
 却不若董生之有力 谓善类消磨得尽之说若消
 磨得去此人便不济事
答胡季随南轩文最好是奏议异时自作一书 又书
 论戒惧谨独两节文义极分晓可以细读 为学不
 厌卑近愈卑近则工夫愈实而所得愈高远其直为
 高远者反是 自谓洒落者乃是疏略放肆之异名
 两字本是黄太史语延平先生拈出是要学者识深
卷三十四 第 44a 页 WYG0708-0046a.png
 造自得气象不谓不一再传其弊至此古之圣贤只
 是教人于下学处用力至此等处未尝言也
答高应朝讲义若不教人以日用工夫只学得一场大
 话
答沈叔晦书谓刻东莱文真伪相半惟大事记有益
 答所问两涂之疑谓闻道读书须告以所谓道何道
 所谓书何书闻之读之又如何用其力更愿审叩以
 决其是非愚谓先生以其受象山之学故其说如此
卷三十四 第 44b 页 WYG0708-0046b.png
 所谓引而不发者耶再答读书数条先令虚心熟读
 本文若便杂诸说下稍只得周全人情恐亦辟其先
 入为主者
答孙季和书季和自谓病在轻弱先生令痛下功夫知
 行并进又与论中庸太极等说且云浙间学问一向
 外驰百怪俱在亦颇觉有弊否
答石应之书云富贵易得名节难保
答诸葛诚之书皆言与子静辨只是寻个是处
卷三十四 第 45a 页 WYG0708-0046c.png
答项平父亦以其习子静议论而告以讲学工夫
答应仁仲论易本义不自意推寻至此
答王季和谓孔门之教不过孝弟忠信持守诵习之间
答时子云谓向编近思录欲人说科举坏人心术处而
 伯恭不肯
答王伯丰说参伍字义及画卦法
答赵几道谓苏子古史序于义理纲领见得极分明惜
 其从初为学功本无次序
卷三十四 第 45b 页 WYG0708-0046d.png
答杨简卿书却其求赵帅书云向使前举未登科不成
 如今亦要举状关升
答吴宜之却其求馆求试
答赵昌甫云只固穷两字是着力处不然即堕坑落堑
 无有是处又士巧言语为人所说易入邪径如近世
 陈无已不见章雷州吕居仁不答梁师成盖绝无而
 仅有
答徐彦章论动静及经疑
卷三十四 第 46a 页 WYG0708-0047a.png
答潘谦之伊川亦有时教人静坐然孔孟以上却无此
 说要须见得静坐与观理两不相妨乃为的当
答李守约持敬工夫只大纲收领勿令放逸亦何必兀
 然静坐然后为持敬哉
又答李守约庶母谓父妾生子者士服缌麻若生巳者
 则仪礼有公子为其母之文 因人说琴谩为考之
 然不能琴
答李时可说诚者物之终始云人心不诚则虽有所为
卷三十四 第 46b 页 WYG0708-0047b.png
 皆如无有若自始至终皆无诚心则彻头彻尾皆为
 虚伪 又书云王氏书义序明言是雱说荆公奏议
 却云一一皆经臣手 又书此书说条例
答包详道古人为学只是升高自下曾子工夫只是战
 兢临履是终身事中间一唯盖不期而会
答颜子坚云不念身体发肤之重天叙天秩之隆方将
 毁冠裂冕以从夷狄之教显道不能谏止已失友朋
 之职节夫更有助缘尤非君子爱人之意闻已得祠
卷三十四 第 47a 页 WYG0708-0047c.png
 曹牒髡㔆有斯急作此奉报且更与子静谋之
答安仁吾生极骂其狂妄将答赵然道书生之两书合
 看极有益
答范叔义谓絜矩之义少日闻之范公如圭字伯达
答赵子钦以其欲凑补易传七分先生云其曰只说得
 七分者亦曰沉酣浸渍自信自得之功更在学者自
 着力耳岂是更要添外科酿玄酒而和大羹也耶
答徐叔载云放翁诗近代惟见此人为有诗人风致
卷三十四 第 47b 页 WYG0708-0047d.png
答叶正则责其所著书多笼罩含糊又自谓在荆州看
 得佛书若见得道理分明便无事杀决不暇看佛书
 欲得面会相见彼此剧谈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欲
 说不说做三日新妇模样
答徐居厚今人但见孔子问礼问官无所不学便道学
 只是如此却不知得他合下次第大底本领方有功
 夫到此
答方宾王多论语疑
卷三十四 第 48a 页 WYG0708-0048a.png
答陈师德言读书之法
郑子上论爱物谓有知之物乃是血气所生与无知之
 物异恐圣人于此亦有差等先生云此说得之
答林一之文字只就一段看不须引證旁通又论三
 代什一之法甚详合细考
答李尧卿多论经疑答陈安卿亦然安卿尤善推广诘
 难
答张仁叔云什一之法须以周礼为正而参取孟子班
卷三十四 第 48b 页 WYG0708-0048b.png
 固何休诸说愚恐且当以孟子为正若周礼虽名为
 周公之书而实出于王莽之世不先于孟子也 说
 律吕正声是全律之声子声是半律之声其说甚详
 令作图子轮转看
答谢成之云诗枉费工夫不切自巳渊明所以为高正
 在不费安排处东坡凡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
 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 太极说各
 一其性者云五行各专其一而人则兼备
卷三十四 第 49a 页 WYG0708-0048c.png
答陈廉夫云为学工夫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动静语
 默居家则事亲事长穷理则读书讲义大扺只要分
 个是非而去彼取此耳
答胡平一云周首十一月而春秋书春正月若其下书
 建子月事则改月号而以冬为春若书建寅月事则
 用夏正月而乱周典为胡氏学者乃谓夫子欲行夏
 之时以寅月为岁首所书事则建子月之事无其位
 不敢自专也然月与事常差两月恐圣人作经又不
卷三十四 第 49b 页 WYG0708-0048d.png
 若是之纷更也不若缺疑之为愈
答徐子融有性无性之说甚悉云气质之性只是本然
 之性堕在气质中
答宋深之谓子莫执中与三圣执中文同意异及孔孟
 言性之异
答陈器之公之为仁犹言去其壅塞则水自流通然便
 谓无壅塞者为水则不可 又书云性之纲理有四
 曰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又是对立关键仁义虽
卷三十四 第 50a 页 WYG0708-0049a.png
 对立而仁实贯乎四者之中智又能成始能成终者
 也
答叶味道既祔后主复于寝陆子静不能行而子寿敬
 伏
答徐志伯四壁环列前辈之象而游燕寝卧其中非便
 横渠言得夫子象无设处为此耳
答郑卫老问近思录云王介甫说律是八分书言律之
 长处又云封建郡县互有得失理则封建为公
卷三十四 第 50b 页 WYG0708-0049b.png
答张敬之云以善服人者惟恐人之进于善愚恐服人
 不过欲人之服己未必忌他人之为善若以晦翁他
 处议论槩之恐此亦于本意上略侵过界分更当俟
 长者而请焉
答林正卿论蔡季通被谪云陈子翁曾作谏官及被谪
 犹着白布衫系麻鞋赴旬呈朝廷行遣罪人正欲以
 此困辱之若必求免是不受君命也 正卿谓伏羲
 易如阴阳代谢若有推排而莫知其然文王周公易
卷三十四 第 51a 页 WYG0708-0049c.png
 则六十四卦之名乃十八变后之私记三百八十四
 爻乃三变奇偶之私记潜龙牝马等物如今卦影勿
 用利有攸往等语如今断卦之文孔子易则卦名者
 时也事也物也初二三四五上者位也九六者人之
 才也处某事居某时用某物才位适所当则吉否则
 凶先生批云近之 十三卦或云盖取者疑辞未必
 见此卦而制此物
答龚惟微春秋经文太略诸说太烦且其前后牴牾非
卷三十四 第 51b 页 WYG0708-0049d.png
 一不若即他书之易知者求之
汪叔耕以太极图有单传密付之三昧先生答谓圣贤
 言语惟恐人之不解岂有故为不尽之言而单传密
 付也哉此篇甚详
答方若水不求只是本分求着便是罪过不惟不可有
 求之之迹亦不可萌求之之心不惟不得说着求字
 亦不可说着不求字方是真能自守不求人知也
答方子实主一无适之谓敬只是展转相解非无适之
卷三十四 第 52a 页 WYG0708-0050a.png
 外别有主一主一之外又别有敬也
答何巨元云先天图自复之乾为阳自姤之坤为阴赞
 康莭手探足蹑者以遇在上而复在下故以手足言
答吴玭谓道不难于求而难于养康莭之告章子厚云
 以君之才于吾之学顷刻可尽但须林下一二十年
 使尘虑消散胸中豁豁无一事乃可相授
答吴斗南说闻道及庙制等两书其详可读
答陈卫道论性理与释氏两书皆当读
卷三十四 第 52b 页 WYG0708-0050b.png
答余方叔物性甚详
赵恭父书奔丧投壶两篇曲礼之正篇仪礼亦名曲礼
答赵恭父不得已而从宦惟有韬静晦默勿太近前为
 可免于斯世耳一或不幸为人所知便不是好消息
 也
赵致道谓程子言仕宦夺人志盖于窒碍处侵侵入于
 随时徇俗先生云当事事省察而审其轻重
答许生近年有假佛释之似以乱孔孟之实者其法首
卷三十四 第 53a 页 WYG0708-0050c.png
 以读书穷理为大禁常欲学者注其心于茫昧不可
 知之地以侥倖一旦恍然独见
答汪易直管仲不死子纠而从桓公乃是先迷后得
答潘子善欲专务静坐又恐堕落那一边去只随动随
 静无时无处不自省觉 又云扬敬仲其人简淡诚
 悫自可爱敬而其议论见识自是一般又自信已笃
 不可复与辨论正不必徒为哓哓也
答余彝孙不耕穫不菑畬此爻乃自始至终都不营为
卷三十四 第 53b 页 WYG0708-0050d.png
 而偶然有得之意圣人之无为而治学者之不要人
 爵而人爵从之皆是也
答林德久韩子说所以为性者五而今之言性者皆杂
 佛老而言之所以不能不异在诸子中最为近理
 又书尽其心者知其性也言人之所以能尽其心者
 以知其性故也愚按先生以此说性理尽长若以文
 势观之恐合且依诸儒之说顺下说去盖下文有知
 性则知天一句影带分晓尽心则知性知性则知天
卷三十四 第 54a 页 WYG0708-0051a.png
 皆是一串顺去道理今若以尽心本于知性则下文
 知天又本于知性恐文理未必然况人岂有不先尽
 其心而一切以性为先者然先生说则以知性为明
 理固宜以明理为先也 又书云仕宦只合从选郡
 注拟是家常茶饭今人于堂惯了不觉其非故有志
 之士亦不免俯首其间为人所前却
答欧阳希逊孔子只是说个为仁工夫至孟子方解仁
 字之义理 希逊疑明道言性以为水初出无浊或
卷三十四 第 54b 页 WYG0708-0051b.png
 泥沙外物汨之此孟子所谓陷溺其心者也岂得以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严时亨又疑才说性时便已不
 是性深恐启人致思于杳冥不可䆒诘之地
答严时亨乡党虽上齿有爵者席于尊东使自为一列
 不为众所压亦不厌却他人即所谓遵也遵亦作僎
张元德谓许世子止之事左传云许悼公疟饮世子止
 之药卒公羊云止进药而药杀也可见悼公之死于
 药矣若当时止偶不尝世子何为遽弃国而出奔先
卷三十四 第 55a 页 WYG0708-0051c.png
 生谓于经不见说止出奔事
答甘吉甫云舜居深山尹耕莘野岂不是乐以终身后
 来事业亦偶然耳
答黎忱易经未易读盖易本卜筮之书故先王设官掌
 于大卜而不列于学校学校所教诗书礼乐而已至
 孔子乃于其中推出所以设卦观象系辞之旨而因
 以识夫吉凶进退存亡之道在今已不得其法又不
 晓其词而暗中摸索妄起私意不若且看诗书礼乐
卷三十四 第 55b 页 WYG0708-0051d.png
 之为明白而易知也
答李晦叔问程氏祭仪谓凡配止以正妻一人或奉祠
 之人是再娶所生即以所生母配先生答云程先生
 此说恐误唐会要中有论凡是嫡母无先后皆当合
 祔并祭 又书云方其生存夫得有妻有妾而配祔
 又非生存之比 兄家设主弟不立主只于祭时旋
 设位以信榜标记祭毕焚之 未分五行时只谓之
 阴阳未分五性时只谓之健顺
卷三十四 第 56a 页 WYG0708-0052a.png
答李敬子天之外无穷而中央空处有限天左旋而星
 拱北仰观可见四游之说则未可知然历家乃以算
 数而得之非凿空而言亦与左旋拱北说不相妨如
 虚空中一圆毬自内而观坐向不动而常左旋自外
 而观又一面四游以薄四表而止 又云历说如月
 令疏及晋天文志皆不可不读
答胡伯量葬地须择稍有形势环抱处庐墓则不必
 又答李继善志石须在墓上二三尺许
卷三十四 第 56b 页 WYG0708-0052b.png
郭子从据周礼贾公彦周人少称伯某甫至五十乃
 去伯某甫而专称伯仲 古用小皮带束衣而外加
 大带故谓之绅申重也 江都集礼祭版皆长尺二
 寸慱四寸五分厚五分下文云八分大书后人以八
 分连五分难读至改为五寸八分
答叶仁父身外之事当一切听天其自至者亦择其可
 而受之其不至者则无求之之理也
答孙敬甫说禅学云少曾见某老与张侍郎书云左右
卷三十四 第 57a 页 WYG0708-0052c.png
 既得此禅柄便可改头换面用儒家语说向士大夫
答吴元士论律及琴甚详
与巩仲至论诗谓古今诗有三变虞夏以及魏晋为一
 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及唐初为一等自沈宋以后著
 律诗下及今日为一等荆公诗选乃就宋次道所有
 序引有费日力于此良可惜也之叹然使老夫笔削
 更当去其半 放翁笔力愈健简斋诗有合改定处
  龟背文正脊甲五应五行次甲八应八卦又次甲
卷三十四 第 57b 页 WYG0708-0052d.png
 二十四应莭气
答卓周佐拒其求荐甚详
与湖南诸公论中和书言性情甚详
答或人谓经传之言诚有指实理而言有指人之实有
 此理而言有指人之实其心不自欺者而言
又答或人知得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药若更问何
 由得如此则是骑驴寻马只成閒话矣
 黄氏日抄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