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708-0001a.png

黄氏日抄卷三十三 宋 黄震 撰
读本朝诸儒理学书
周子太极通书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以下详太极之理此图之训
释也惟人也得其秀以下言人极之所以立此所以
书图之本意也盖周子之图太极本以推人极之原
而周子之言无极又以指太极之理辨析其精微正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708-0001b.png

无极之字大易所未有而老庄尝有之遂疑其非周
子之真今观图之第二圈阴阳互根之中有圈而虚
者即易有太极之体也其上之一圈即挈取第二圈
中之圆而虚者表而出之以明太极之不杂乎阴阳
单言太极之本体也单出本体于其上初无形质故
曰无极而太极所谓无极者实即阴阳互根中之太
极未尝于太极之上别为一图名无极也恐不必以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708-0002a.png

求无愧于人极之立此则周子所望于学者耳
晦庵讲明无极此二字虽老子之所有而人皆知非
老子之学象山辩驳无极虽斥其为庄老而人反讥
其颖悟类禅学而禅学即源流于老庄此固非晚学
敢议其寔老子之言无极指茫无际极而言周子之
言无极指理无形体而言象山高明岂不晓此一时
气不相下始为此言异时蔡东莱自悔鹅湖之会辄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708-0002b.png

太极之理至精而太极之图难状得晦翁剖析分明
今三尺童子皆可晓遂获闻性命之源以为脱去凡
近之基本即盍反而实修其在我者矣或乃因其馀
说或演或辩漫成风俗不事躬行惟言太极呜呼周
子亦不得已言之孔子惟教人躬行耳
通书 诚上章主天而言故曰诚者圣人之本言天之
诚即人之所得以为圣者也诚下章主人而言故曰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708-0002c.png

章居第三者言诚之得于天者皆自然而几有善恶
要当察其几之动以全其诚为我之德也圣章居第
四者言由诚而达于几为圣人其妙用尤在于感而
遂通之神盖诚者不动几者动之初神以感而遂通
则几之动也纯于善此其为圣也诚一而已人之不
能皆圣者系于几之动故慎动为第五动而得其正
为道故道为第六得正为道不沦于性质之偏者能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708-0002d.png

以闻过为幸故幸次之闻于人必思于已故思又次
之师以问之矣思以思之矣在力行而已故志学又
次之凡此十章上穷性命之源必以体天为学问之
本所以修己之功既广大而详密矣推以治人则顺
化为上与天同功也治为次纯心用贤也礼乐又其
次治定而后礼乐可兴也继此为务实章爱敬章又
所以斟酌人品而休休然与之为善盖圣贤继天立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708-0003a.png

道德性命之贵而无陷辞章利禄之习开示圣蕴终
以主静庶几复其不善之动以归于诚而人皆可为
圣贤焉呜呼周子之为人心计也至矣
诸子之书与凡文集之行于世者或累千百言而仅
一二合于理或一意而敷绎至千百言独周子文约
理精言有尽而理无穷盖易诗书语孟之流孔孟以
来一人而已若其阐性命之根源多圣贤之未发尤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708-0003b.png

日月者哉
本朝理学阐幽于周子集成于晦翁太极之图易通
之书微晦翁万世莫之能明也肃襟庄诵之为快何
啻蝉脱尘涴而鹏运青冥哉谨按通书慎动一章周
子曰动而正曰道晦翁释之曰动之所以正以其合
乎众所共由之道也愚窃意慎动常有谨审之意动
而合乎正是即为道周子本意恐亦止此若谓合乎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708-0003c.png

曰道又成一意恐因此而发明者耳又务实一章周
子曰君子日休小人日忧晦翁释之曰实修而无名
胜之耻故休名胜而无实修之善故忧愚窃恐小人
未必知以无实为忧果能忧其无实是即君子之用
心矣何名小人或者小人饰伪无实之心自宜崎岖
而多忧书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周子之
所谓忧恐类书之所谓劳者耳姑并志之以俟知者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708-0003d.png

通书称礼先而乐后又云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
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太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
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愚谓此与虞廷命官终以典
乐之意合自鲁生有积德百年然后礼乐可兴之说
儒家者流遂挟礼乐之文物制度为希世盛事以傲
一世谓非我莫能致如王通氏是也至柳子厚又矫
其弊称乐不能移风易俗较之周子之书彼皆所谓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708-0004a.png

周子后录
遗事十五条 濂溪为南安狱椽程太中一见知非常
人二子年方十五六闻其论道即厌科举业此元气
胥会之一机譬之世道则风云际会之象也天寔为
之岂伊人力也哉其相与授受之要在寻颜子乐处
与所乐何事颜子之乐则周子于通书固尝言之曰
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大者性命之源道德之至尊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708-0004b.png

风弄月自然不胜其乐如吾与点也之意亦正由浴
沂舞雩脱然自有真乐不见大国足民小国为相区
区必于有行之为滞累耳周程之相与领会其大若
此而其剖示于通书者又显著若此后世有能笃信
而自得之其乐岂有异乎哉若其极论天地所安之
处以至于六合之外则周子高明而博学穷极造化
自然超诣学者未宜过而问也颜子所乐之处实吾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708-0004c.png

遗文(阙/) 赋(阙/) 便风俗源之意大林寺诗云天风拂
巾袂缥缈觉身轻有萧然出尘之意养心亭说充广
孟子之说以极于圣释菜祝词推明圣德之久以同
乎天爱莲说又所以使人知天下至富至贵可爱可
求者无加于道德而芥视轩冕尘视珠玉者也
事实一编晦翁盖集潘志蒲碣为之其间取舍皆有意
而复取黄太史之说终之以其最善形容有道者气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708-0004d.png

虽因之以发明道学而未尝表章其书晦翁于湮坠
混淆之馀极讨论决择之力故其于事实不过兼取
二氏以存證而辩正尤详于跋语然皆为周子后录
设也已复更端录二程之语四章而后提通书以终
其说或者晦翁卫道之意于斯乎在矣大抵二程本
学乎周子而当世犹未皆知周子之道通书本发明
太极而或者反又误攻太极之非故录程语者所以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708-0005a.png

意傥在于斯乎若曰推一理二气五行之分合以纪
纲道体之精微决道义文辞禄利之取舍以振起俗
学之卑陋窃意该括通书莫此为要而所以警悟人
心者至是益简切著明矣
后录补遗遗文凡二十二皆蜀人度正遍求于故家遗
俗之传梯访于高崖危嶝之刻亦可谓忠厚之至者
矣公之文不特诗文书帖见录而贺传耆之名刺亦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708-0005b.png

兴全家姓第皆见录然则片言只字馀音遗迹使后
世皆宝爱之而不忘此其所本固自有在而世之富
贵人借儒求名自为巨编以供人酱瓿之用者亦何
愚哉
濂溪年表 先生生于真宗天禧元年丁巳终于神宗
熙宁六年癸丑年五十七幼孤依舅氏郑向奏补历
官分宁簿南安军司理郴令桂阳令知南昌县合州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708-0005c.png

狱以病乞知南康改葬其母乃上印分司南京二子
寿焘后皆登第寿官至司封焘至待制先生之学传
二程四传而至晦庵南轩始注释太极图通书以推
大先生之学晦庵之门人度正又访旧闻以此表附
载孔文仲苏文忠黄太史之称咏而辩或者谓图出
于陈抟说本于老子学传于鹤林寿涯者皆非且备
录魏了翁请谥臧格定谥楼观复覆谥之文所以发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708-0005d.png

定十三年六月云 魏鹤山请谥二书可以成诵臧
格发明谥元之意其用工于先生之学甚深非世俗
文人可及特恐末后称潘兴嗣何人敢志其墓颇觉
抑扬之过耳昔孔子历聘天下从游三千然非后世
子思孟子则不能发明其盛盖阳之畅也暮春日之
显也中天天下事未有不待乎久者周子之学虽传
于二程寔显于晦翁凡今世之能言周子者皆晦翁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708-0006a.png

潘不特志先生之墓也先生母夫人之墓寔先生请
其志窃计先生平日之所敬寔无以加于潘如蒲宗
孟虽一时闻人而其为先生之墓碣晦翁不之取而
取此窃计晦庵所取以證先生之图说者亦无以加
于潘自古有道之士湮没无闻于世者多矣岂可以
潘之功业不见于世而轻加诋訾且不特图也濂溪
在当时亦何尝如今日之显显其曰善谈名理此亦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708-0006b.png

者亦不可以名理二字晋人尝有之而例以为非且
其言曰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作之一字凿凿
然可知此图之创出于先生潘乃先生平日交游之
旧所载无非寔录近世误攻太极图者恶潘志之害
巳也故鄙潘今尊信太极图者亦从而鄙潘耶藉曰
以志属潘为出于先生子弟以母夫人志属潘者寔
出于先生又果何说耶定谥之文知先生者也惟斥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708-0006c.png

王通太极合德为言且曰夫子生于晚周果何与乎
太极此与周子之说不同则不必言可也
附录
潘志语平意密蒲碣若视先生为物外人所载称美熙
宁新政之家书当是先生望治之寔意蒲非敢诬也
前辈疑之盖见新法既坏为贤者讳耳
邵州复学静江祠堂广东宪司祠堂皆南轩为记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708-0006d.png

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要领呜呼大哉言乎其记韶
州祠堂之说曰有以阐夫太极阴阳五行之奥而天
下之为中正仁义者得以知其所自来其记隆兴祠
堂之说曰所谓太极云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
之耳以其无器与形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
无极而太极以其具天地万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
曰太极本无极其记邵州祠堂则旧以张九成侑祠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708-0007a.png

请祀二程而未及先生其记婺源祠堂则欲人读其
书求其指以反诸身而力行之南轩之为记多言其
𤼵端之功西山真氏之为记多言其讲明性道教之
功鹤山魏公之为记多考订古义以诋其师为非古
且痛惜学者徒尚虚文而不能行若夫先生之谱系
乡井祠堂本末则龚维藩之记为详凡集此者皆度
正云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708-0007b.png

卷一盖李吁字端伯所录而伊川尝谓得其意者 二
初吕与叔从张横渠张死而入洛所谓东见录也附东
见录亦与叔所记 三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四游定
夫所录 五六七八九皆不知姓氏 十洛阳议论苏
炳录 十一刘绚质夫录明道语 十二刘质夫录明
道语 十三十四皆刘质夫录明道语 十五关中学
者录伊川语 十六己巳冬所闻不知何人所记 十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708-0007c.png

程氏𤼵明孔孟正学于千四百年无传之后微言奥
旨特散见于门人之集录赖朱子起而搜逸访遗始
克成编其尤切于日用者巳类而为近思录矣然朱
子之录近思必丁宁学者更求之全书及考其所编
全书乃称伊川自谓惟李吁得其意故以为首篇且
反覆详论谓失之毫釐则其缪将有不可胜言者然
则学者之读遗书全编其又可不谨乎自今观之孔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708-0007d.png

鲍若若所录则谓若曾梦见大段害事梦周公何害
事之有殆惑于异端真人无梦之说耳是鲍之录不
若张之近人情赐不受命一也游定夫所录则谓不
受天命不知姓氏所录则谓不受爵命子贡盖尝结
驷邻国矣何尝不受人之爵命是或者之录不如游
之得事实乾坤六子之说一以为乾坤退处而用六
子一以为六子之用即乾坤是甲之录不若乙之通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708-0008a.png

不可损益是前之录不若后之确善恶之判晓然也
录者谓恶亦不可不谓性又谓天下善恶皆天理此
虽穷极底蕴之辞然恐不若直言择善之为经鬼神
之事难明也录者谓风肃然起于人心之怖畏又谓
雷击人起于恶气之相触此虽晓谕世俗之辞然恐
不若泯于忘言之为得谓以心知天为未然而谓心
即是天固于知天之上加通彻矣若夫谓道不可离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708-0008b.png

此畅潜夫之录朱子注其多非先生语欤以至诚赞
天地为未足而云同此一诚何助之有固于天地圣
人之诚加混合矣若夫谓谨礼者不透可读庄子何
其矫枉过正也此刘元承之录朱子又注其为别本
所增欤洒扫应对与佛家默然处合此殆言工夫之
始耳程子平日之言本斥佛学之无用而谓吾儒自
洒扫以上便是圣人事也敬其心不接视听此殆指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708-0008c.png

禅学之绝耳闻目见为丧天真也大抵孔孟之学大
中至正之极而二程之学正以发明孔孟之言不幸
世之黠者借佛氏之名售庄列之说荡以高虚举世
生长习熟于其间而不自知闻程子之说稍不加审
则动必陷入于彼今欲辨程录之真伪无他亦观其
于孔孟之说相合或于庄列之言相似与否耳程门
高弟才莫过于谢显道何其所录程说之可疑亦莫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708-0008d.png

活泼泼何等语求之孔门惟见其云君子之道造端
夫妇耳第二条言切脉第三条言观鸡雏而皆指以
为仁切脉观鸡殆于机触神悟求之孔子惟曰居处
恭执事敬而孟子亦以恻隐为仁之端耳谓尧舜之
事如太虚中一点浮云过目何其与四海困穷天禄
永终之戒异也谓与善人处坏了人何其与毋友不
如己者之意殊也谓庄生形容道体之语为尽好谓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708-0009a.png

记忆其师平日之言亦粉泽于其所学自成一家之
后矣扬子云有言适尧舜文王为正道非尧舜文王
为他道愚亦谓合于孔孟者程录之真异于孔孟者
程录之误
道与德为虚位
老子贵道德而贱仁义吾儒即仁义而为道德此毫
芒疑似之间韩子将辞而辟之亦难乎其言矣故曰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708-0009b.png

道德之名一也而寔不同儒者以仁义而居之则道
为君子之道而德为吉德老子舍仁义而欲居之则
道乃小人之道而德乃凶德耳其立辞之精措意之
工剖析是非之要切似未有过于虚位之说也程录
非之岂亦门人之误与合俟知者而请焉
周亚夫军夜惊
军夜惊而亚夫不动善矣程先生以为军犹惊何耶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708-0009c.png

此类多有乃出不测亚夫能使身之不动安能使人
之不惊若行军而有惊扰则可责主帅之未善耳古
人仓卒处变难能之事后世平居暇日加求全之毁
若此类甚众如程先生特借此以明事理之极耳后
学未易轻言也
遗书附录
明道先生行状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708-0009d.png

先生生而秀异未能言能指金钗坠处十岁能诗赋
彭思永许妻以女中进士第主鄠县簿南山石佛岁
传其首放光先生戒其僧俟复现当取其首就观之
自是不复有光再调上元均田税塞溃提云一命之
士苟存心爱物于人必有所济见人黏飞鸟取其竿
折之移普城令教以孝弟忠信为监察御史里行与
荆公议不合求补外差京西提刑辞改镇宁军判官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708-0010a.png

除焚舟之贼朝廷除田税获除者皆顽民先生为约
前料获免者今必如期而足于是惠泽始均争王中
括牧地曰民徒知今日不加赋不知后日增租夺田
则失业矣监汝州酒税哲宗嗣位召为宗正丞未行
以疾终先生少从周茂叔辨异端似是之非开百代
未明之惑谓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
任子端悫端本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708-0010b.png

其墓伊川殁洛人畏党祸送丧惟四人曰张绎范域
孟厚尹焞又薄暮出城乙夜方至者为邵溥迨晦庵
朱先生始访其事为年谱云
程氏外书
朱公掞录拾遗大率言诗多于字上求意物上求义其
于一之日二之日不谓变月言日云犹今之道如何
又如何此说亦异于众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708-0010c.png

李参录拾遗以望道未见为望治道太平恐于本文有
增
冯本拾遗云王辅嗣韩康伯只以庄老解易又云论孟
只熟读便自意足愚谓此皆切当之语与他录有疑
似者不同
罗氏本拾遗云文意虽解错而通理者不害
胡氏本拾遗温公欲尽去元丰间人程子谓侯仲良曰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708-0010d.png

做未必不胜如吾曹尹子亲注云此段可疑盖意其
非程子语也然邵氏闻见录亦载伯淳与韩宗师语
云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则胡氏
本所载未可以为疑也岂程氏自有此论尹子鉴后
来调停之祸而疑之耶然自古亦未有君子小人共
事而可成功者第惟伯淳自足以服熙宁诸人之心
必又有所以处之之道耳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708-0011a.png

川子端参主祭
游氏本拾遗王者天下之义主也孟子所以劝齐之可
以王
春秋录拾遗谓书母弟为害义禽兽则知母而不知父
人岂论同母与不同母乎谓蒯聩委于所可立使不
失先君之社稷而身去则义矣
大全集拾遗谓周礼不全是周公之理法 天下宁无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708-0011b.png

忠字合作鲠字 先生未尝乘轿云分明以人代畜
愚谓此佛氏之戒为佛者皆犯之吾国之贵者老者
恐不可免馀当以先生为法 谓释氏之说其归欺
诈始以世界为幻妄而谓有天宫后亦以天为幻而
卒归之无佛有发而僧复毁形佛有妻子舍之而僧
绝其类至如夜食后睡要败阳气其意尤不美直如
此奈何不下愚谓以此责异端皆事实彼亦心服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708-0011c.png

臣一旦欲以新间旧难矣 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
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
按此卷可疑者在首章谓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
物为刍狗之说为是
传闻杂记
明道尝曰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愚按乐记已
有灭天理而穷人欲之语至明道先生始𤼵越大明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708-0011d.png

伊川谓铸铜钱宁亏本则盗铸息卖官盐宁减价则盐
课增又谓温公变法未可动役法动即三五年不定
其后无一不验
伊川归自涪见学者多从佛学叹曰惟有杨谢二君长
进呜呼亦岂料其他学者之从佛未足以惑世而他
日之从佛能动人者正今日之杨谢耶
伊川尝言今日之祸亦是元祐做成愚谓理亦有此但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708-0012a.png

反责君子耳岂责备果春秋意耶然无元祐诸贤恐
不待靖康而后南渡虽南渡又未必人心之戴宋如
此
伊川与韩持国友善见即久留因子弟进以黄金楪二
十两诘朝遂归
谓孟厚不治一室学不在此洒扫洁净莫更快人
仁宗以折米六分太甚止令折五分及供进偶脏腑曰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708-0012b.png

勿语人此死罪也生荔枝供尽近侍欲买之云买之
来岁必增上供之数流祸百姓无穷又一日夜饥思
烧羊头近侍乞宣取曰取之后必常备日杀三羊暴
殄无穷竟夕不食凡皆明道云然呜呼仁哉
伊川云若熟看语录亦自得愚谓此当与伊川称某在
安用语录之说参考
伊川与尧夫同里巷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未尝一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708-0012c.png

者可以观矣
程氏经说
书解 史所谓大道说有羲皇之书乃许行谓神农之
言阴阳医方谓黄帝之说此圣人所以去之常道亦
去其三盖为治有迹有史官以志自尧始耳
事之最大在推测天道以授人时既巳迎日推测之
复考中星以正四时其法明而易准其它庶事总云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708-0012d.png

谓鲧之恶公议隔而人心离
纳大麓为总录庶政愚意恐合依文公说
诗解 摘篇全解𤼵明义理为多惟托兴上求义处恐
太寔耳
赤芾三百言其多尔曹国之小安得有三百之多左
传乘轩者三百人因此诗也
朋酒朋聚以飨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708-0013a.png

箴如针砭之刺病
文王侵广土疆自阮始至于岐陇高山皆有之愚谓
皇矣诗人纪寔之言伊川平心之说也近世形容文
王无此事是待之过高而曲为之辞其源𤼵于欧公
之泰誓论
春秋 传序原鸿荒至汉唐世变辞约义精善言春秋
者孟子之后惟先生一人而已传至桓公九年馀以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708-0013b.png

谓周正月非春也建子言春者假天时以立义耳愚
按此亦旧说必程先生不欲轻改然有可疑者盖若
谓冬为春则人事与天时皆不合或者建寅为正正
月为春古今所不可易所谓改正朔云者不过各于
其所称岁首月朝聘祭飨以示更新如商之建丑十
二月也书称惟元祀十有二月未尝改十二月为正
月汉初建亥十月也汉史亦书冬十月未尝改十月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708-0013c.png

春正月安得以十一月为正月而又就以十一月为
春耶且诗作于周如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无非夏正月令一书作于周末十二月之
间中星候虫亦无一不用夏正惟孟子称七八月之
间旱世指为夏正之五六月然禾稼早晚所至不同
今江浙间十月穫稻而七八月间苦旱者甚多如十
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殆亦冬寒而济涉耳惟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708-0013d.png

可疑者然此书出于汉儒恐因周以建子为岁首遂
追称正月未可知汉改正朔儿宽等议曰帝王必改
正朔至不相复推传序文则今夏时也此其證矣姑
舍是而春秋言之春秋书秋八月大阅时也今因以
八月为六月遂曰盛夏大阅妨农害人书冬十月雨
雪亦时也今因以十月为八月遂曰建酉之月未霜
而雪此类安知非经文本用夏正不过据寔而书耶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708-0014a.png

昔凡例之说而载之耳若书王于桓之元年曰以其
弑立故正以王法于二年曰以宋督弑立故正以王
法于三年不书王则曰以桓无君故不书恐亦随事
意之耳夫弑立尤无君之大者也向使元年二年不
书王则并为其无君而不书亦岂不可乎如书即位
于隐庄曰不正其始不书于闵僖亦曰不正其始不
书于桓宣定之书即位则以为弑君而自立故书恐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708-0014b.png

尤为不正始之大者又反可书乎桓之有年宣之大
有年恐皆庆事之不容不书尔若曰桓宣不应有而
有之故书其异将治世永无水旱而乱世常必饥歉
乎有年既以异而书则水螟无禾麦之类当为春秋
之常何为而亦书之他若侵伐必曰责常在彼侵伐
者书入亦曰责在受其入者其说以为上不能告之
天子下不能告之方伯而私与之战也然古之天下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708-0014c.png

比各土其土各民其民有王者作不过以礼相与王
室一衰即势不行周既东迁自保不暇岂能复命方
伯以讨不轨使小国见侵于邻不与之战而待上告
天子下告方伯则茫如诉之鬼神国已奄忽为墟宗
社之祀绝矣且世有仓卒被寇者救禦惟恐不亟乃
责其不以闻官府而私自逐寇揆之人情恐亦未必
然尝谓春秋大义如尊王贱霸崇仁义而贱功利尊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708-0014d.png

世纲常之所赖其馀微辞奥义岂易推测自昔春秋
家凡例之说岂易一一为之辞惟平心易气随其事
而读之善恶自见而劝戒存矣
论语 自学而止子罕麻冕章皆先生所作论语说辞
约义精多晦翁集注所取为据者自后乃其平日议
论所及 孟子止尽信书一章亦议论云
礼记 明道改正大学以康诰曰以后释明字新字止
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0708-0015a.png

明明德一章以所谓诚意以后节节释之伊川改正
大学则移古之欲明明德一章于康诰曰之前
程氏文集
明道表疏 明道事神宗初疏乞定君志用正人次乞
修学校尊师儒次论王霸皆根本之论其要尤纤悉
于养士养贤之节目意者亦念人情之不古伊欲变
化士习非徒法之所能行故先以君志而后及之欤
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0708-0015b.png

之于疾此尤剧证人主所宜力救者也其乞留张载
免往明州推勘苗振公事云朝廷以儒术进人而以
狱吏之事试之则抱道修业之士益难自进矣其諌
新法二疏云与其遂一失而废百为孰若沛大恩而
新众志又云设令侥倖小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尤非
朝廷之福其议论得大体如此
答横渠定性书略云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天地之
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0708-0015c.png

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扩然而大公事至而顺应
夫人之情易𤼵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
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足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
道亦思过半矣
试策问春秋专主唐陆淳得啖氏之说曰纪师无曲直
之辞一之也不一则祸乱之门辟矣谓禘为王者之
祭非周公之志馀若书郑伯之克谓克下之辞明君
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0708-0015d.png

明道诗皆造化生意之妙较之尧夫击壤集则尧夫为
自私其乐者矣
户部侍郎彭公思永行状先生外舅也公八九岁得金
钗伺访者还之海水败台州公以睦州倅往抚之筑
城为永利为湖北漕黜守令各一人而八州知畏至
蜀治二盗而人畏法初为御史论滥恩后拜中丞助
蒋之奇言大臣阴私罢
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0708-0016a.png

李洞元者于法
幼女澶娘病豆疮以药利之死
邵尧夫先生墓志铭 先生始学于百源坚苦刻厉冬
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复走吴适楚过齐鲁
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其在是矣及其益老玩心高
明观于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达乎万物之变然
后颓然其顺浩然其归其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
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0708-0016b.png

华阴侯先生志铭 先生名可以气节自喜从孙威敏
公征侬智高得官熙河未开为韩魏公驰谕渭源酋
豪开地八千顷秦州旧苦蕃酋反覆絷其亲爱先生
谋佚而归之戎人感服二程其甥云
伊川十八上仁宗书谓应时而出自比诸葛及后应聘
为哲宗讲官则自讲读之外无他说不特其时至虑
易而然盖时与位既不同而哲宗尚幼惟以培养为
卷三十三 第 31a 页 WYG0708-0016c.png

深切著明然则天下事非得其位当其可则固未易
轻言也若三学看详反为礼部所驳则本朝文密之
弊固难与俗吏言久矣
颜子所好何学论谓其学以至圣人之道养鱼记盖因
物感人饮禊诗序谓以好贤方逐乐之心礼义为疏
旷之比道艺当笔札之工诚不愧矣
论赈济令宿戒晨入午与食申出之日得一食则不死
卷三十三 第 31b 页 WYG0708-0016d.png

气定然后一给饭粥须亲尝恐入石灰
蒋堂守蜀众所不乐者三事减遨乐毁淫祠伐江渎庙
木修府所谓众不善者乃可谓最善者也
视听言动箴在由中应外制外养中两语
伊川为家君请宇文中允典汉州学书谓讲明圣人之
道开道后进使其教益广其传益广故虽身隐而道
光迹虽处而教行出处虽异推己及人之心则一也
卷三十三 第 32a 页 WYG0708-0017a.png

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
代富公奏谓昭陵圹中为铁罩重且万斤以木为骨大
止数寸不过二三十年决须摧毁愿奉太后合祔因
得彻去铁罩
答朱长文书劝勿多作诗文
上韩持国求为明道志述云相知者虽多能知其道则
鲜有文者亦众文足以𤼵则鲜能言者非少足以取
卷三十三 第 32b 页 WYG0708-0017b.png

答杨时书朝廷设教官盖欲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之道
婚礼六纳采者谓婿为女氏所采问名者问所娶女子
之名纳吉者谓卜得吉兆以告纳徵者用皮帛以證
成娶妇之礼请期者实告婚期成婚者告迎于庙
葬法决疑堪舆经黄帝对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且黄帝
时只有姬姜二三姓所谓五姓者宫商角徵羽以同
卷三十三 第 33a 页 WYG0708-0017c.png

有一姓分属宫商复姓数字徵角不辨夫姓之于人
因邑因官若用祖姓则数经更易若用今姓则皆后
代所受是吉凶随时变易也葬者逄日食则舍于道
左而葬书用乾艮二时皆是夜半又曰己亥日葬凶
今按春秋此日葬者二十馀人皆无其应
先太中尝知龚凤磁汉四州历官十二任享禄六十年
廉谨宽和孜孜夙夜年七十致仕自为墓志寿八十
卷三十三 第 33b 页 WYG0708-0017d.png

日云
太中家传太中弱冠寓黄陂奉养诸母教抚弟妹以口
众不能偕行不赴调文简公为请于朝就注黄陂尉
至长弟与从弟皆得官娶妇二妹既嫁乃赴调后知
龚州投欧希范之神于河知沛县遇水募布豆水中
水未尽涸而甲巳露遂不艰食有自称僧伽弟者杖
而出诸境知磁州冰凘成花卉之状郡官请以上闻
卷三十三 第 34a 页 WYG0708-0018a.png

不应众呼佛光见公不动新法行抗议移疾五得任
子以均诸父子孙
上谷郡君家传 好读书史博知古今不喜笞朴奴婢
视小臧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
殊人则一也汝如此大时能为此事否聚族甚众人
皆有不欲之色乃别籴以食之尝大寒有负炭而𢶡
者家人欲呼之夫人曰慎勿为此胜则贫者困矣先
卷三十三 第 34b 页 WYG0708-0018b.png

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行而或踣
曰汝若徐行宁至踣乎尝絮羹曰幼求称欲长当如
何与人争忿虽直不右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
伸在庐陵公宇多怪家人告曰物弄扇夫人曰热尔
又曰物击鼓夫人曰有椎乎可与之后家人不复言
怪亦不复有颐兄弟幼时夫人勉之读书并书一行
前曰殿前及第程延寿次曰处士知之童稚中矣
卷三十三 第 35a 页 WYG0708-0018c.png

正谊明道二语与韩文公原道一篇为得议论之
之正迨二程得周子之传然后有以穷极性命之
根柢𤼵挥义理之精微议者谓比汉唐诸儒说得
向上一层愚谓岂特视汉唐为然风气日开议论
日精濂洛之言虽孔孟亦所未𤼵特推其旨要不
越于孔孟云耳然孔子于性理举其端而不尽言
或言之必要之践履之寔固可垂万世而无弊自
卷三十三 第 35b 页 WYG0708-0018d.png

至性以上不可说处其意固将指义理之所从来
以归之讲学之寔用适不幸与禅学之遁辞言识
心而见性者虽所出异源而同湍激之冲故二程
甫殁门人高弟多陷溺焉不有晦翁孰与救止呜
呼危哉故二程固大有功于圣门而晦翁尤大有
功于程子
伊川至论
卷三十三 第 36a 页 WYG0708-0019a.png

镇刻本也余为儿童时见先君子手书伊川先生常
语六字于帙面而口授大指于余余时未能尽晓也
近岁宦学四方尽收伊洛诸书日加点勘乃无伊川
至论之目因远取于家山之万松庵而参校之其书
凡十二卷其一曰语录首以性静可与为学之一条
今于晦翁所编程氏外书朱公掞拾遗一卷见之其
二亦曰语录首以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一章今于晦
卷三十三 第 36b 页 WYG0708-0019b.png

卷见之其三亦曰语录自第六条鸢飞鱼跃之语于
遗书第三卷谢显道所录见之四卷至六卷则散见
今遗书中而第七卷载周子通书缀以太极图图与
通书合而为一足證晦翁之说而解陆氏之疑但通
书中明通公漙作明通行传云静虚则明明则通动
直则行行则传又太极图初圈象无极而太极者其
下注阴静字第二圈象阴阳交互者其下注阳动字
卷三十三 第 37a 页 WYG0708-0019c.png

止用之字静而生阴静字亦用之字恐太极字连缀
上文之太极静字亦连缀上文之静元本用二画连
缀而二画之二字与之字相近故传者误作之耳第
八卷载渔樵问答盖世传以为康节书者不知何为
亦剿入其中兼近世昭德先生晁氏读书记以此书
为邵伯温伪作今观其书惟天地自相依附数语为
先儒所取馀多鄙俗其伯温得家庭之说而私附益
卷三十三 第 37b 页 WYG0708-0019d.png

卷刘质夫所集师训多同十一十二皆曰入关语录
与今遗书第十五卷入关语录亦同若其第一第二
卷说诗说易亦于外书拾遗中间见
余按程氏之书晦翁搜括大备拾遗之外又录传闻
杂记者二十家今至论一书集于晦翁之前而刻梓
亦出于晦翁之寓里晦翁安得反独不见亦安得见
而反独不言是未可知也窃意晦翁未集遗书以前
卷三十三 第 38a 页 WYG0708-0020a.png

孟氏之后独伊川以孔孟为师以正心诚意为本体
之足以修身事亲推之足以致君泽民学者能深求
其旨而笃信之亦趋圣域之径路所论若此又岂近
世谈虚空与事文墨之士可望其髣髴故记其与遗
书略异者以俟知者问焉
横渠正蒙
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鬼神者二气之良能
卷三十三 第 38b 页 WYG0708-0020b.png

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转旋于外日月五星逆天而行
天并包乎地地在气中虽顺天左旋其所系辰象随
之稍迟则反移徙而右月阴精反乎阳故右行最速
日阳精质本阴故右行虽缓亦不纯系乎天金水附
日进退而行存乎物感镇星地类然根本五行虽行
最缓亦不纯系乎地火比日而微故其迟倍日木乃
岁一盛衰故岁历一辰
卷三十三 第 39a 页 WYG0708-0020c.png

盈虚升降则以海水潮汐验之
月于人为近日远在外故月受日光常在于外(参两/篇)
愚按造化难测横渠思索最精辰象随天而迟反
成逆行此理于云运月驶可验
动物本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本地以阴阳升降
为聚散之渐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
日反而游散
卷三十三 第 39b 页 WYG0708-0020d.png

愚按贤才出子孙才亦气日至而滋息之类也
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大人能尽其道故立
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
之性君子有弗性焉
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并诚明篇/)
愚按论性之广大无如万物一源之语论性之精
卷三十三 第 40a 页 WYG0708-0021a.png

不得已而后为不得为而止斯智矣夫(中正篇/)
愚按此卷有大心篇语虽惊人本旨欲以心体万
物则于小心之义自并行而不相背至谓夫子惜
颜回未得所止未知经意果如何恐亦是进而不
息之义耳
言有教动有法书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聚百顺以事君亲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近(有德/篇)
卷三十三 第 40b 页 WYG0708-0021b.png

卷说诗说礼间与近世诸儒之说未合似有思之
太远者
浮屠说炽传中国使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
长则师世儒宗尚之言遂冥然被驱因谓圣人可不
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上无礼以防其伪下无学
以稽其弊自古诐淫邪遁之词翕然并兴一出于佛
氏之门者千五百年自非独立不惧精一自信有大
卷三十三 第 41a 页 WYG0708-0021c.png

愚按乾称篇始于西铭终于东铭至若辟邪说则
此章极为痛哉然学者至今无一以为然良由不
学不思耳悲夫流俗之陷人如此哉
横渠理窟
周礼盟诅之属必非周公之意(周礼篇/)
愚按周礼岂独盟非周公之意哉盟诅出于后世
则周礼恐未必尽作于周公横渠好古之切故为
卷三十三 第 41b 页 WYG0708-0021d.png

宗子之法废则朝廷无世臣今日大臣之家且可行宗
子法朝廷有制曾任两府则宅舍不许分(宗法篇/)
愚按此意厚矣然古者诸侯卿大夫以世袭故其法
易行且以防僣夺故其法最当严耳
学者先须去客气先须温柔此皆变化气质之道宜矫
轻警惰常游心义理之间(气质篇/)
愚按理窟一书惟气质篇最于学者有益
卷三十三 第 42a 页 WYG0708-0022a.png

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须深沉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义/理)
(篇/)
读书则此心常在(义理篇/)
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长益凶很只生来
未尝为子弟之事
某书多使气后来殊减更期一年庶几无之如太和中
容万物任其自然(学大原/)
卷三十三 第 42b 页 WYG0708-0022b.png

心清时常少清时即视明听聪四体不待羁束而自然
恭谨
心不可劳当存其大者
心洪放如天地易简然后能应物皆平正(学大原/)
愚按此皆先生养心用工处无静坐把捉之苦最
可法舍此而言心则易入禅学
众人皆合安得不合
卷三十三 第 43a 页 WYG0708-0022c.png

恐人非笑不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今日万钟明日
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亦不恤惟义所在(自道/)
愚按安得不合和也不畏人非笑自立乃如此
横渠语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
学礼则除去世俗一副当习熟缠绕便自然脱洒
卷三十三 第 43b 页 WYG0708-0022d.png

所议论率多超卓至于变化气质谓形而后有气
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
子有弗性焉此尤自昔圣贤之所未发警教后学
最为切至者也学者宜何如其遵体哉若夫笃信
周官谓可举行于今日则未知先生见用果何如
似恐世变推移自昔圣人亦不过随时立制而治
要亦不在制度之细尔至若测阴阳造化谈清虚
卷三十三 第 44a 页 WYG0708-0023a.png

卷三十三 第 44b 页 WYG0708-0023b.png

黄氏日抄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