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07-007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六      宋 黄震 撰
 读易
  易圣人之书也所以明斯道之变易无往不在也
  王弼间以老庄虚无之说参之误矣我朝理学大
  明伊川程先生始作易传以明圣人之道谓易有
  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
卷六 第 1b 页 WYG0707-0075d.png
  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而象
  与占在其中故其为传专主于辞发理精明如揭
  日月矣时则有若康节邵先生才奇学博探赜造
  化又别求易于辞之外谓今之易后天之易也而
  有先天之易焉用以推占事物无不可以前知自
  是二说并兴言理学者宗伊川言数学者宗康节
  同名为易而莫能相一至晦庵朱先生作易本义
  作易启蒙乃兼二说穷极古始谓易本为卜筮而
卷六 第 2a 页 WYG0707-0076a.png
  作谓康节先天图得作易之原谓伊川言理甚备
  于象数犹有阙学之未至于此者遂亦翕然向往
  之揣摩图象日演日高以先天为先以后天为次
  而易经之上晚添祖父矣愚按易诚为卜筮而作
  也考之经传无有不合者也爻者诚为卦之占吉
  凶悔吝者诚为占之辞考之本文亦无有不合者
  也且其义精辞覈多足以发伊川之所未及易至
  晦庵信乎其复旧而明且备也然吉者必其合乎
卷六 第 2b 页 WYG0707-0076b.png
  理凶悔吝者必其违乎理因理为训使各知所趍
  避自文王孔子已然不特伊川也伊川奋自千馀
  载之后易之以卜者今无其法以制器者今无其
  事以动者尚变今具存乎卦之爻遂于四者之中
  专主于辞以明理亦岂非时之宜而易之要也哉
  若康节所谓先天之说则易之书本无有也虽据
  其援易为證者凡二章亦未见其确然有合者也
  其一章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卷六 第 3a 页 WYG0707-0076c.png
  生八卦曰此先天之卦画于是尽改易中伏羲始
  作八卦之说与文王演易重为六十四卦之说而
  以六十四卦皆为伏羲先天之卦画其法自一画
  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
  十二而六十四然生两生四生八易有之矣生十
  六生三十二易此章有之否耶其一章援易言天
  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曰此先
  天之卦位也于是尽变易中离南坎北之说与凡
卷六 第 3b 页 WYG0707-0076d.png
  震东方卦兑西方卦之说 以乾南坤北为伏羲
  先天之卦位其说以离为东以坎为西以兑巽为
  东南西南以震艮为东北西北然天地定位安知
  非指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而言南方炎为火北方
  寒为水亦未见离与坎之果属东与西而可移离
  坎之位以位乾坤也易之此章果有此位置之意
  否耶且易之此二章果谁为之也谓出于孔子孔
  子无先天之说也谓出于伏羲伏羲未有易之书
卷六 第 4a 页 WYG0707-0077a.png
  也何从而知此二章为先天者耶图方画于康节
  何以明其为伏羲者耶然闻先天为演数设也夫
  易于理与数固无所不包伊川康节皆本朝大儒
  晦庵集诸儒之大成其同其异岂后学所能知顾
  伊川与康节生同时居同洛相与二十年天下事
  无不言伊川独不与言易之数康节每欲以数学
  传伊川而伊川终不欲康节既殁数学无传今所
  存之空图殆不能调弦者之琴谱晦庵虽为之训
卷六 第 4b 页 WYG0707-0077b.png
  释他日晦庵答王子合书亦自有康节说伏羲八
  卦近于附会穿凿之疑则学者亦当两酌其说而
  审所当务矣伊川言理而理者人心之所同今读
  其传犁然即与妙合康节言数而数者康节之所
  独今得其图若何而可推验此宜审所当务者也
  明理者虽不知数自能避凶而从吉学数者傥不
  明理必至舍人而言天此宜审所当务者也伊川
  之言理本之文王孔子康节之言数得之李挺之
卷六 第 5a 页 WYG0707-0077c.png
  穆伯长陈希夷此宜审所当务者也穷理而精则
  可修已治人有补当世言数而精不过寻流逐末
  流为技术此宜审所当务者也故学必如康节而
  后可创言先天之易学必如晦庵而后可兼释先
  天之图易虽古以卜筮而未尝闻以推步汉世纳
  甲飞伏卦气凡推步之术无一不倚易为说而易
  皆实无之康节大儒以易言数虽超出汉人之上
  然学者亦未易躐等若以易言理则日用常行无
卷六 第 5b 页 WYG0707-0077d.png
  往非易此宜审所当务者也
  乾卦
 六画即正经彖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文言系辞孔子
 作皆所以解此六画馀仿此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伊川云用九者处阳刚之道见群龙谓观诸阳之义
 无为首则吉也晦庵本欧公说以用九为阳爻之占
 法云六阳已盛如群龙之刚猛在首故见其无首则
卷六 第 6a 页 WYG0707-0078a.png
 吉是欲刚而能柔也诸家或异或同皆自用九以下
 取义愚按伊川之说盖本经文用九天德不可为首
 为言晦庵之说盖主卜筮为言然六爻可以言占若
 用九于六爻之外以总明六爻之九则不属爻位不
 系占卜恐无群龙无首之象亦未必有所谓吉之占
 也临川邹氏以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总为上九之爻
 辞属于亢龙有悔之下云上九之亢虽有悔矣而犹
 有善用之道焉自初至五潜见飞跃谓之群龙皆以
卷六 第 6b 页 WYG0707-0078b.png
 无首而吉至上九则为首矣能见群龙之无首而亦
 不敢为首焉则悔可亡而反吉也愚按古注云九天
 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夫以刚健居人之
 首物所不与也故乾吉在无首邹氏盖本古注此说
 于程传所主经文不可为首之义既合于晦庵卜筮
 取象之义亦合
重刚
 九三重刚以阳爻居阳位也九四亦曰重刚晦庵疑
卷六 第 7a 页 WYG0707-0078c.png
 重字为衍邹氏云九四非以阳居阳而在三五重刚
 之间故亦曰重刚愚按恐乾之内外卦皆阳刚而三
 居内卦之极四居外卦之始实处两阳刚交际之地
 故皆为重刚而皆不中欤
  坤卦
直方大
 伊川以至大至刚以直为说晦庵止云其德内直外
 方而又盛大其说径净莭斋蔡氏直者发于内而无
卷六 第 7b 页 WYG0707-0078d.png
 私曲之谓方者止于外而有定则之谓内直外方其
 德乃大于释字尤切实亦释晦庵者也
黄裳元吉
 六五于坤为最吉之爻伊川言外生意乃谓妇人居
 尊位之戒女娲则天是也晦庵非之云黄中色裳下
 饰六五以阴居尊其象如此其占为大吉于经文为
 顺矣邹氏云天玄地黄衣上裳下君臣之辨也臣当
 守中处下六五居人臣极位故必黄裳而后元吉此
卷六 第 8a 页 WYG0707-0079a.png
 亦体伊川言外之意而不外经文
必有馀庆
 庆当作平声与下文殃字协韵上文乃终有庆亦与
 应地无疆平声相协暌卦志行也往有庆也亦协韵
 益卦其道大光中正有庆亦协韵他如井困丰兑凡
 易中庆字无不与平声协韵者又如诗云孝孙有庆
 万寿无疆我田既臧农夫之庆黍稷稻梁农夫之庆
 维其有章是以有庆万舞洋洋孝孙有庆则笃其庆
卷六 第 8b 页 WYG0707-0079b.png
 载锡之光皆以平声协韵诗与易皆以韵为句也韩
 昌黎铭刘昌裔之墓云维德不爽后人之庆爽音霜
 庆音羌亦平声协今江西人皆呼庆字作羌音今庆
 与爽二字礼部韵平声十阳皆有之
  屯卦
利建侯
 程谓屯难之世当建侯以自辅蔡本朱说谓建己为
 侯盖主初九以贵下贱之得民初九为卦之主而建
卷六 第 9a 页 WYG0707-0079c.png
 侯者又初九之爻辞也然屯难之世自立为君似难
 形于言朱之易本义惟曰立君而已语录方有立己
 之说而蔡说宗之邹氏谓初九能得民建以为侯分
 民而治庶几人得其主而有所统一则屯难亨矣龟
 山亦曰使人各有主而天下定愚按此说于朱说立
 君者可相通而无自立之嫌姑录之以俟知者
求而往
 诸说皆谓四以阴辅五之君位才不足济屯故下求
卷六 第 9b 页 WYG0707-0079d.png
 正应初九之阳与之俱往以辅五节斋蔡氏云待初
 之求而后往似又简净可于正应上无添说
  蒙卦
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程谓去昏蒙之桎梏固似未安龟山以说桎梏连下
 文云脱桎梏而纵之往则吝矣是欲囚之终身乎蔡
 节斋云刑人治之也说桎梏改而止也觉明切
  需卦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07-0080a.png
六四需于血出自冗上六入于冗
 龟山曰血阴伤也出自冗不安其所也上六处一卦
 之外远于阳故入于冗冗阴所安也邹氏曰冗以况
 阴之所居六四不足以遏三阳之进虽见伤而未甚
 故出自冗以避之三阳既克六四以进九五与三阳
 同类无所复事矣故上六因得以自安是谓入于冗
 三阳来则敬之终吉愚按二说相备视诸家似稳邹
 之说实本古注其说尤明故摭而录之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07-0080b.png
  师卦
师或舆尸
 诸家皆谓师不可以众主晦庵独本古注以为兵败
 舆尸而归未知孰是然蔡节斋本出朱说凡晦庵与
 伊川不同者多从朱独此依伊川必尝审思者也按
 六三师或舆尸犹可言兵败若六五弟子舆尸言兵
 败于文义未协合详之
丈人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07-0080c.png
 程云尊严之称朱云长老之称扬云丈者黍龠尺引
 之积愚按王充论衡云人形以一丈为正故名男子
 为丈夫尊翁妪为丈人此说亦可辅诸说若淮南子
 谓老者杖于人为丈人恐未然
  比卦
后夫
 程谓来比而后虽夫亦凶朱谓不必如程说但指居
 后者愚按彖文曰后夫凶其道穷也此只是本文之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07-0080d.png
 解恐朱说为平易古注与蔡莭斋云后夫指上六按
 六阴也阳为夫恐非指六
  小畜卦
西郊
 程以西为阴方云自西而东不能成雨朱以西郊为
 文王自指岐周蔡莭斋朱学也亦以西为阴方而近
 世徐古为作易传附说明言岐周之说为非学者恐
 且合从程说然在学者更详之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07-0081a.png
牵复
 程以九二与九五为牵朱以九二与初九为牵按下
 卦乾阳为上卦巽柔所畜而阳有复之义若以初九
 复自道与九三舆说辐观之则当从朱说盖初复之
 最善者也二牵挽于初而得复者也三不中而迩阴
 不能复者也似皆主三阳之进而言之
  履卦
履虎尾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07-0081b.png
 蔡云兑有虎象三为兑终故曰虎尾徐云虎属金之
 一阴故有虎象不咥人亨主九四言之此说视诸家
 为详然晦庵云以阴蹑阳所以曰履虎尾是虎又指
 外卦之乾阳而下卦之兑履之也若据六三九四皆
 言履虎尾则合从晦庵盖六三若自为虎之尾不应
 虎自履其尾也
其旋元吉
 旋字上连视履恐是旋踵之旋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07-0081c.png
  泰卦
拔茅茹以其汇
 汇字绝句与茹协韵而以征吉为占辞晦庵本郭璞
 易林之说辞义甚明
勿恤其孚
 程朱皆以孚为所期之信龟山主人臣食禄而言以
 勿恤其孚为不阿意以取信于上惟徐云勿忧而孚
 矣以下爻不戒以孚例之又觉简易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07-0081d.png
用冯河
 蔡云勇者亦用也与程说不同
  大有卦
初九无交害
 程朱皆谓处卑而未涉乎害杨龟山出于程蔡节斋
 出于朱乃皆谓因无交而有害愚按象曰大有初九
 无交害也此即是释上文初不见有害之意合从程
 朱元说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07-0082a.png
  谦卦
地中有山
 邹氏云此亦实象如深谷为陵是地中有山而深者
 可以获益故为谦之象亦有理然天在山中岂必实
 有其事此特就卦取象耳
  豫卦
盱豫悔迟有悔
 程曰盱上视也三不中正上视四不为所取故有悔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07-0082b.png
 然四为豫之主迟而不前亦有悔此说诸家从之朱
 以盱豫为句悔迟有悔为句蔡节斋从之未知孰是
 然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则盱豫悔宜为句程之
 说经之文也又徐云六三不中正故有悔又解之
 曰以其迟而有悔盱豫者介于石之反迟者见几
 而作不俟终日之反此说从六二爻起义说来而
 合两悔为一亦有理但不曾及盱之义并录之以
 俟知者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07-0082c.png
由豫大有得
 程曰九四为豫之主得大行其志以致天下之豫朱
 以占为大有得未知孰是然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
 行也则大有得为得行其志
  随卦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晦庵云王肃本作天下随之随之时义大矣哉今当
 从之盖以随时为误也然象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07-0082d.png
 自有随时之义晦庵解此语亦曰随时休息
泽中有雷
 晦庵云震下兑上乃雷入地中之象随时藏伏故君
 子亦向晦入宴息不知旧人曾如此看否愚按龟山
 曰雷在泽中其动息矣故君子以是向晦入宴息亦
 此意也临川邹氏曰泽中有雷此收声于兑之时也
 觉尤切
  临卦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07-0083a.png
九二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程云至诚相感非由顺上之命也朱云未详蔡云二
 以刚中得时行道有从道不从君之事邹云九二之
 应六五非专以顺命为感其间容有未顺者而无害
 其为咸也未者特未定之辞
  观卦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程谓居上者当庄严如始盥求神之初不可使诚意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07-0083b.png
 少散如既荐之后则天下孚诚颙然瞻仰朱谓圣人
 出治天下自化如盥涤而不待荐亨有孚已自颙若
 视程之说精矣蔡节斋因其说并主在下之人言之
 谓天下洁手起敬正如承祭之时但不荐耳恐下之
 人非无因而孚耳彖曰下观而化愚意此其所以孚
 者也又按古注本论语既灌而往吾不欲观之意故
 以此盥作灌说然盥与灌字义各不同又既灌而往
 吾不欲观者夫子特主鲁之失礼而言所谓有为而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07-0083c.png
 言之者也若荐者亦岂皆诚意尽散而可尽少之耶
 恐程因古注而不暇改耳
  噬嗑卦
雷电噬嗑
 程朱诸家皆言于卦合云电雷今云雷电者字相类
 而误惟邹氏谓彖亦云雷电合而章不必以是疑经
 文愚按此卦虽离上震下然阳气将震发乃闪然成
 火故雷与电止一气而雷为主电者雷之精光如爆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07-0083d.png
 竹火一出而声即透亦主在声雷电非其他判然二
 象之比彖言雷电合而章语意绝好经文未必误也
灭趾
 传云灭伤也愚恐止是灭没如过涉灭顶之灭加校
 于趾灭没其趾而不见与灭鼻灭耳同与伤字盖异
 义也
九四得金矢六五得黄金
 传云金取刚矢取直以九四阳德而言也黄中色金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07-0084a.png
 刚物以六五居中处刚而言也诸家皆从其说惟晦
 庵主周礼狱讼入钧金束矢而后听之之说以经说
 经固尤有据但恐周礼出于王莽之世未必尽皆周
 公之真若先要取其金而后与之听讼虽昏乱之世
 不为况成周之治哉或者刘歆辈欲假此为惟货张
 本已而即激天下之乱不及施行也耶金矢黄金皆
 象也非真也合且从程说
  贲卦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07-0084b.png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古说以为聘贤固于卦外立说程传以丘园为上九
 以束帛戋戋为受其裁制亦未见其确然有合者晦
 庵谓务农尚俭按龟山已微有此意邹氏则与晦庵
 暗合宜详其说
  剥卦
山附于地剥
 程传云山高起于地而反附着于地圯剥之象也诸
卷六 第 19a 页 WYG0707-0084c.png
 家似疑山附地有安之象与剥义正相反故各又自
 为之说朱云如山附于地惟其地厚所以山安其居
 而不摇此说可释厚下安宅恐亦未及剥之名义愚
 意山特出而远于地者山之常也此不以附言也而
 曰附于地此山之变也如梁山崩之类是也故经言
 山附于地剥而伊川释为圮剥之象也君子以厚下
 安宅者观圯剥之象而厚其基本使不至于剥也剥
 之名卦未尝与山附于地相反君子以厚下安宅亦
卷六 第 19b 页 WYG0707-0084d.png
 未尝与剥之名义相反
  复卦
出入无疾
 程传云复生于内入也长进于外出也微阳生长无
 害之者也蔡节斋曰出由剥上出而为坤也入由坤
 下入而为复也邹氏曰出入云者昔之出而今入也
 其说可以相备但蔡与邹皆以无疾为不求速与程
 相反耳无疾合依程说若以无疾为不求速则下文
卷六 第 20a 页 WYG0707-0085a.png
 朋来无咎岂以无怨咎之者耶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蔡云商旅至贱也后至贵也上自后下至商旅皆以
 安静为事愚按此说诸家未之及也盖若不如此两
 下总提则先王与后分为两主人矣
  无妄卦
物与无妄
 程云雷行于天下发生万物其所赋与各正性命无
卷六 第 20b 页 WYG0707-0085b.png
 有差妄物与无妄也朱云震动发生万物各正其性
 命是物物与之无妄也二说皆以与为赋与之与近
 世有作物与之以无妄者恐非盖天下雷行物与无
 妄主造化而言对时育物主先王而言不当以中间
 物与自生物而言也此句差难晓故录之
不耕穫不菑畬
 程谓不耕而穫不菑而畬为不首造其事以首造为
 妄朱云不耕不穫不菑不畬无所为于首无所觊于
卷六 第 21a 页 WYG0707-0085c.png
 后未尝起私意以作为以文脉言之合从朱说若如
 程说各句须添而字方通也
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程言有得则有失朱云行人牵牛以去而居者反遭诘捕
 之扰视程说为明矣邹云或者系牛于此自以为固矣系
 脱而不知牛之所之以出意外牛为行人所得而乃责得
 于邑人岂邑人之罪哉此为无妄之灾也觉于经文尤切
  大畜卦
卷六 第 21b 页 WYG0707-0085d.png
天在山中
 程止言所畜之大朱云止以象言不必实有其事合
 从其说他说有谓芥子纳须弥者此异端诞语有谓
 草木皆天者又是生说皆不必惑若居四山之中而
 仰视天亦可言天在山中然象意不指此也
曰闲舆卫
 曰陆音越诸家从之郑作日程与朱从之合作日月
 之日读
卷六 第 22a 页 WYG0707-0086a.png
何天之衢亨
 程以何字为误加诸家遂生别说朱云何其通达之
 甚也此说极明白只依经文读之
  坎卦
樽酒簋贰
 程传曰一樽之酒二簋之食复以瓦缶为器质之至
 也朱本义乃用晁以道之说以樽酒簋为句贰用缶
 为句其说曰既曰樽酒簋贰又曰用缶亦不成文理
卷六 第 22b 页 WYG0707-0086b.png
 又曰其实无贰簋之实陆德明自注断愚按贰用缶
 恐亦不成文理徐云权舆以四簋为盛损以二簋为
 约邹云樽酒者一樽之酒簋贰者以簋食副之其说
 尤精天下义理无穷未必陆氏可以注断象曰樽酒
 簋贰刚柔际也此本经正文初未尝以樽酒簋断句
 也合且依此经文以樽酒簋贰为句
  离卦
离丽也
卷六 第 23a 页 WYG0707-0086c.png
 古说皆以丽为附愚恐亦兼文明之意如日月丽乎
 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皆有华丽气象
 不特言附着而已
明两作离
 程与诸家皆以明两为读晦庵用水荐至句法以明
 两作为读愚按明两作之句出释文兼解卦亦云雷
 雨作句法相似尤为切證合从晦庵
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卷六 第 23b 页 WYG0707-0086d.png
 程以离为丽云六五之吉者所丽得王公之正位也
 蔡云柔居尊位故为离之王公然则不必改离为丽
 文理自通
获匪其丑
 古注云除其非类此语尽之程云所执者非其丑类
 则无残暴是欲增说义理也然欲言无暴当曰非执
 其类可也今曰所执者非其丑类则语意未明反若
 祸及无辜岂得云无残暴耶蔡云获非其类者而已
卷六 第 24a 页 WYG0707-0087a.png
 此语视古注尤明
  咸卦
咸其脢
 古注云脢者心之上口之下进不能大感退亦不为
 无志其志浅末故无悔而已按此说自咸其拇次第
 而上说已明白近世程朱诸家皆云脢背肉也与心
 相背然朱与诸家以为与心相背为无思无为之地
 无系累故无悔而程又以为背其私心私心二字似
卷六 第 24b 页 WYG0707-0087b.png
 又添一层说于经文非顺窃意当以诸家与古注相
 参而义备
  遁卦
莫之胜说
 说王肃如字徐吐活反程从王音云不可胜言于势
 顺易朱与诸家从徐音作脱字说恐不若从程也
  大壮卦
六五丧羊于易
卷六 第 25a 页 WYG0707-0087c.png
 程曰羊象群阳并进六五以和易待之使无所用其
 刚是丧之于易也朱曰六五以柔居中不能抵触虽
 失其壮亦无所悔易者忽然不觉其亡也蔡曰羊自
 谓也易者宽闲无拒之谓为刚所决故曰丧羊愚按
 程说以六五能丧群阳并进之壮朱蔡以六五为群
 阳并进而自丧其壮二说未知孰是然象曰丧羊于
 易位不当也言位不当则居群阳并进之冲为其所
 决者似矣若能以柔胜刚宜曰位当岂得言位不当
卷六 第 25b 页 WYG0707-0087d.png
 耶兼旅卦丧牛于易与此义例一同程解亦云以忽
 易自失其顺未尝以为丧失他人之顺
  晋卦
维用伐邑
 程传凡伐邑皆释为自治晦庵谓伐邑如堕费堕郈
 之类易中言伐邑皆是用之于小愚按世无称兵自
 伐其邑之理释为自治恐未安古者诸侯各自为国
 其大夫则有采邑采邑容有不顺者则伐之故为伐
卷六 第 26a 页 WYG0707-0088a.png
 邑邻国相侵则为伐国古有此事故有此语合从朱
 说
  明夷卦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

 初九居阳之始飞者去之也垂其翼行不敢显也三
 日不食不暇食也此古注大意如此与象曰义不食
 也意相合近世以垂翼不食皆为伤困之极恐初九
卷六 第 26b 页 WYG0707-0088b.png
 未至此亦与义不食之意殊矣大率爻象正是孔子
 解经之语不当背之今以经文之象曰为正
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程谓言奸邪得君之深朱云未详疑六四居暗地尚
 浅犹可以得意而去愚按朱说于象曰获心意也一
 语意义相协当从之但程说穷极小人之情状自足
 为世戒不可不熟玩尔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卷六 第 27a 页 WYG0707-0088c.png
 愚意明夷之极是日入于地故曰不明则晦矣日之
 初登于天后乃入于地日大明也一失其中则尚如
 此人宜何如其自畏矣
  睽卦
其人天且劓
 六三居二阳之间而上应上九故古注与晦庵诸家
 皆以见舆曳为二牵于后以其牛掣为四阻于前以
 其人天且劓为上九猜狠而重加之刑惟程传并天
卷六 第 27b 页 WYG0707-0088d.png
 且劓归之九四而不及上之正应按晦庵依古注恐
 合从其说
  解卦
解利西南
 古注西南众也程朱皆以西南为坤体广大安静然
 象之释此句元云往得众也程朱之说乃是所以得
 众之道合兼详之
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卷六 第 28a 页 WYG0707-0089a.png
 古注云无难可解则来复有难而往则以夙为吉盖
 两开其端也程传乃云其始未暇有为既安定则为
 可久之治晦庵非之盖或为或不为惟其当而已合
 从古注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古注云以君子之道解难小人犹知服而无怨程朱
 皆以君子之解信验于小人然按象曰君子有解小
 人退也则古注为平顺盖易之有象曰是即所以解
卷六 第 28b 页 WYG0707-0089b.png
 易者也
  损卦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
 古注云事已则往不敢宴安乃获无咎程传云事既
 已则速去之不居其功乃无咎也朱本义云上应六
 四之阴辍所为之事而速往以益之无咎之道也按
 三说虽不同而皆主于初九自损以上应六四为说
 诸家乃以已事为止其事恐未安合详之
卷六 第 29a 页 WYG0707-0089c.png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自古注以至本义皆云获益而得十朋之龟若本义
 则又明以或益之十朋之龟为句盖谓两龟为朋也
 惟程传以朋为助以十为众云众助之公虽龟卜不
 能违是或益之为句十朋之为句龟弗克违又自为
 句未知孰是然若如本义分句则弗克违一句主何
 而言似欠归着若如程传分句则龟弗克违即书云
 龟从之意主龟而言庶有归着在学者详之要之程
卷六 第 29b 页 WYG0707-0089d.png
 以理言朱以象言也
得臣无家
 诸家皆谓得臣无间远近惟蔡氏邹氏谓得臣之国
 尔忘家者姑录之
  益卦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
 古注以阴居阳而求益物所不与救凶则免愚按文
 义已顺特语未莹耳程传云三当禀承于上安得自
卷六 第 30a 页 WYG0707-0090a.png
 擅为益唯于患难可以应卒遂以守令救荒凶为言
 晦庵非之谓六三不当得益有益之以凶事者盖警
 戒震动乃所以益之也蔡氏宗之然恐警戒未可据
 言凶事耳龟山谓用凶事者亡所以保其存凶所以
 有其吉故曰固有之也亦是一说要之古注为易见
莫益之偏辞也
 程云非有偏已之辞也恐上添非有字未知如何朱
 曰莫益之者犹从其求益之偏辞也上添求益亦未
卷六 第 30b 页 WYG0707-0090b.png
 知其如何意若戒之曰莫益之凡求益者皆偏辞耳
  夬卦
告自邑
 程朱皆以为先自治理固然矣然恐自乃自从之自
 非自已之自如云告戒自其居邑始欲人人知谨也
居德则忌
 此句颇难晓程传云居德谓安处其德也则者约也
 忌者禁也约立防禁而无溃散是以则字为法则之
卷六 第 31a 页 WYG0707-0090c.png
 则然未能使人晓然也朱云未详龟山云以德厚自
 居则忌之所集邹氏曰泽上于天势必将决于下流
 君子观此象以之施禄则可以之居德则不可愚按
 此二说近之故录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程朱皆以惕号为句愚按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则分句合依诸家有戎勿恤为句正在本经非诸家
 自为之说也
卷六 第 31b 页 WYG0707-0090d.png
独行遇雨若濡有愠
 遇雨九三独应上六也然若将为雨所濡而有愠色
 则九三虽与上六应实与诸阳并进而羞与阴比所
 以无咎则虽应亦不与之应矣
  姤卦
初六系于金柅
 古注以金柅指九四谓初六遽遇之始以一柔而承
 五刚散而无主自纵者也臣妾之道不可以不贞故
卷六 第 32a 页 WYG0707-0091a.png
 必系于九四之正应乃得贞吉金者至坚之物柅者
 制动之主也广雅柅止也说文作檷络丝趺也按此
 说以一阴遇五阳而欲其专于九四正应之阳其义
 甚明金柅虽古今异俗不知其何物而指为坚物以
 此系于彼意亦晓然矣程传不以九四正应取义但
 欲戒阴之进谓柅为止车之物止之以金柅而又系
 之又是一义然恐又系之之语与经文系于之意不
 同耳
卷六 第 32b 页 WYG0707-0091b.png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程传以为求贤而天降之贤于爻象未见其的然者
 朱本义以杞为五之阳而包下初生之瓜以防其溃
 含章以俟可回造化亦未知其于爻象果何如缘此
 爻辞乃悬空设象人各以意求之耳其馀纷纷尤更
 各出惟蔡节斋谓五与初无相遇之道犹以高大之
 杞包在地之瓜惟当自蓄其德以待之其有陨坠乃
 出于天非人所能为也虽未必然于爻义差近姑录
卷六 第 33a 页 WYG0707-0091c.png
 之以俟知者
  萃卦
萃亨
 程朱皆以亨为衍字盖以彖文不及亨字而下文又
 有利见大人亨也邹氏曰萃者聚也民富物阜财力
 有馀之时也萃则亨矣然则依经文于萃之下有亨
 字亦未尝不可也
孚乃利用礿
卷六 第 33b 页 WYG0707-0091d.png
 程传发至诚不事外饰之义甚备然此句语脉自有
 两节蔡云未孚而用礿有简薄之嫌必待其交孚而
 后用邹云用礿在既孚之后愚按二说于经文为顺
 盖九二刚明之臣应六五柔顺之君当升之时理当
 然也
  困卦
初六臀困于株木
 程传谓无所芘而不得安其居朱云臀在株木上不
卷六 第 34a 页 WYG0707-0092a.png
 安可知视程尤径
九二困于酒食
 古注云以阳居阴谦以待物物莫不至不胜丰衍故
 曰困于酒食是言困于酒食之多也程传谓酒食所
 以施惠二以刚处困未得施其惠是言困于酒食之
 少也愚按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是九二乃好爻
 初无困吝不足之意古注之说为顺若程说则又成
 一义矣朱以困于酒食为厌饫之意此足以发古注
卷六 第 34b 页 WYG0707-0092b.png
 之未及也
朱绂赤绂
 程以朱绂君之服九二上承九五之君故云朱绂方
 来赤绂臣之服九五下应九二之臣而上下皆为柔
 所掩故曰困于赤绂晦庵非其说然蔡出于朱亦祖
 程说盖晦庵亦未有他说以过之而二爻相形程说
 已明也合且从程
  井卦
卷六 第 35a 页 WYG0707-0092c.png
木上有水井
 程传谓木承水而上之乃器汲水而出井之象晦庵
 谓其象只取巽入之义若如汲水器之说则与后面
 羸其瓶之义不合木上有水者津润上行露水直至
 树末此即木上有水之义却汲上供人食用愚按此
 义当从晦庵盖古以瓶汲程传出近世见近世以木
 桶汲泉而云木尔往岁有沈计议雄飞说井底须置
 木板以隔泥污而木板终不朽今作井者皆然自谓
卷六 第 35b 页 WYG0707-0092d.png
 此可明木上有水为井之说愚恐亦据目今所见言
 之未必古人皆然亦未必作易者以此取义也
君子以劳民劝相
 程传云劳徕其民法井之用也劝民使相助法井之
 施也愚按相字合作去声其义为助若如程传劝之
 使相助则是相字合作平声而其下又添助字以足
 其义而相乃歇后字耳且于木上有水之义似无相
 关窃意上下之情本以势隔君子观井之象劳徕其
卷六 第 36a 页 WYG0707-0093a.png
 民而劝勉之相助之使得上通有如汲引盖取井之
 义云尔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曰
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程传云有才未得用如井洁不见食既以不得食为
 恻岂免有求故求王明而受福晦庵云井渫不食而
 使人心恻可用汲矣王明则汲井以及物而并受其
 福也行恻者行道之人皆以为恻愚按朱说于为我
卷六 第 36b 页 WYG0707-0093b.png
 心恻之义甚明盖为我者指他人言之也合从朱说
 临川邹氏释行恻之义亦与朱说暗合古为徐氏云
 求王明者岂九三自求上哉恻之者为之求矣此义
 亦足以发
六四井甃无咎
 程朱皆谓六四以柔居大臣之位才弱不能济物故
 取修井为象是矣邹氏曰甃所以禦恶而洁井徐氏
 曰此在井壁恐有井谷之处因勉以井甃无咎愚按
卷六 第 37a 页 WYG0707-0093c.png
 二说可裨程朱之细故录之
上六井收勿幕
 自古注以及程朱诸家皆以上六处井之极水已出
 井故曰井收收者汲取也收亦作去声临川王氏专
 主收作去声云古者以收名冠以收发为义井收者
 井口之臼亦一井之体收于此也掘井及泉渫之使
 清甃之使固自下而上至于井收则井之功毕矣井
 甃者所以禦恶于内井收者所以禦恶于外收以禦
卷六 第 37b 页 WYG0707-0093d.png
 恶而非杜人之汲也故禁之使勿幕按此说异众虽
 未必然而于事情为切故录之以俟后来者详焉审
 如其说则幕者即以井收而覆井之名非幕帟之幕
 世亦未有以幕施于井者也
  革卦
水火相息
 马云息灭也程朱皆从之蔡节斋本王弼注以为生
 息之息不知水火不能相生也程云物止而后有生
卷六 第 38a 页 WYG0707-0094a.png
 朱云灭息而后生息其推演已明盖生息又自息灭
 而始也此章本旨正为灭息之息
  鼎卦
正位凝命
 伊川以命为命令之命晦庵以命为天命之命合从
 晦庵
  震卦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卷六 第 38b 页 WYG0707-0094b.png
 程传主长子言之云君出而可以守宗庙社稷为祭
 主也临川邹氏曰天子巡狩亲征诸侯朝觐会同皆
 世子主祭震为长子故此卦以君出子在为言不杂
 君父共国时也愚按此说释程传之意为明晦庵云
 出谓继世而主祭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古注往则无应来则乘刚皆危也处震之时而得尊
 位乃有事之机也而惧往来将丧其事故曰亿无丧
卷六 第 39a 页 WYG0707-0094c.png
 有事也程云往来皆危随宜应变在中而已故当亿
 度无丧失其所有之事所有之事谓中德朱云以六
 居五而处震时无时而不危故无所丧而能有事愚
 按三说相近至朱而愈精邹氏云刚动二阴之下欲
 以威加者也初九一震六二丧贝势则然也九四之
 震泥矣五自亿度知其无能为也吾之所有事者可
 无丧焉故曰亿无丧有事五之柔中能胜天下之刚
 其事在此象曰其事在中大无丧也谓之大见其必
卷六 第 39b 页 WYG0707-0094d.png
 无丧也此说似足以辅前说以无丧关二之丧贝而
 言故录之
  艮卦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两艮各止其所诸爻皆无相应晦庵语云这个卦各
 是一个物不相秋采内不见已是内卦外不见人是
 外卦两卦各自去愚按艮卦本旨恐不过如此所谓
 艮其背不获其身背后自不见其身也行其庭不见
卷六 第 40a 页 WYG0707-0095a.png
 其人者相背亦不见人也静止之义理无穷固皆在其中矣
  渐卦
山上有木渐
 程以山上有木其高有因为渐晦庵谓木渐长则山
 渐高似胜有因之说矣邹云山上有木止于下而渐
 于上者也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岂一朝一夕
 而遽致其高大哉似于文义尤切
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
卷六 第 40b 页 WYG0707-0095b.png
 程以仪为仪法恐仪法非可于鸿而言朱以仪为羽
 旄之饰或疑亦未当于其飞翔而言古注云峨峨清
 远仪可贵也似得飞翔云路之意然朱之说于可用
 字为切合古注与朱说参之气象斯可见
  巽卦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程朱皆以床为人之所安巽在床下为过所安有不
 安之意程以史巫为通其诚意诚则吉朱以为竭诚
卷六 第 41a 页 WYG0707-0095c.png
 于祭祀之占邹氏云床尊者之所据也巽在床下则
 其屈已已甚屈于人者非怯则謟皆不免有咎惟用
 之于史巫则吉而无咎盖祝史通人意于鬼神巫以
 鬼神之意告于人皆交于神者交神岂容诈哉是以
 虽尚口而巽纷然其多不过通其诚意故得无咎蔡
 云史巫皆善口舌纷若丁宁烦悉之意巽过乎实惟
 用于史巫则吉徐古为云史巫达其卑下之忱不厌
 其忉怛之意其说亦与邹氏合此可贯通一爻之意
卷六 第 41b 页 WYG0707-0095d.png
 合从邹说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程传谓六四乘承皆刚宜有悔而悔亡者如田获三
 品遍及上下也晦庵谓此说牵强且当阙疑临川邹
 氏曰惟悔亡然后田获三品也巽若无能为者易于
 有悔六四得巽之正非巽懦无立者故悔亡田以讲
 武且除苗害兴事之大者田而有获则为有功故象
 曰田获三品有功也愚按此说与象辞相应故录之
卷六 第 42a 页 WYG0707-0096a.png
 以俟知者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蔡氏曰十干自甲至已为阳阳主生甲于时为春自
 庚至癸为阴阴主成庚于时为秋先庚三日丁也丁
 者丁宁之义后庚三日癸也癸者揆度之义邹氏曰
 蛊卦先甲后甲此创始之事也记曰日用甲用日之
 始也故甲以创始为义巽卦先庚后庚此变更之事
 也汉志曰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故庚以变更为义愚
卷六 第 42b 页 WYG0707-0096b.png
 按晦庵已发此义而二家可辅其说故录之
  涣卦
六三涣其躬无悔六四涣其群元吉
 程云六三止于其身可以无悔朱云六三阴柔而不
 中正有私于己之象能散其私以得无悔程云六四
 天下涣散而能使群聚可谓元吉朱云如程说是群
 其涣非涣其群也祖老苏之说谓群者圣人所欲涣
 以混一天下者也盖涣散之时各相朋党惟六四能
卷六 第 43a 页 WYG0707-0096c.png
 涣小人之私群下文涣有邱则混而为一之义也愚
 按文义皆似朱说为顺又六三象曰涣其躬志在外
 也与朱氏散其私相合若如程说则于志在外之语
 不协矣
涣王居无咎
 程以九五能涣汗大号居王位为称而无咎朱以为
 散其积聚愚按六三六四曰涣其躬涣其群其者有
 所指而散之故朱说为顺此爻乃涣汗大号之下独
卷六 第 43b 页 WYG0707-0096d.png
 言王居不成文故再提卦名涣字曰涣王居者言九
 五涣之君位也故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似无散积
 聚之意且合从程说
  节卦
苦节贞凶
 程云固守则凶朱云虽得正而不免于凶愚按卦辞
 云苦节不可贞则程说本经意也
  未济卦
卷六 第 44a 页 WYG0707-0097a.png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程传谓上九刚明之极居未济之极当乐天顺命饮
 酒自乐若耽乐过礼至濡其首如是则于孚为有失
 也朱本义云刚明居未济之极时未可有为而自信
 自养以俟命无咎之道也若纵而不反如狐之涉水
 而濡其首则过于自信而失其义矣临川邹氏曰既
 济之极入于未济未济之极反于既济上九以刚明
 处之天下之事可以济矣虽饮酒宴乐信乎其无复
卷六 第 44b 页 WYG0707-0097b.png
 灾咎也故曰有孚于饮酒无咎若怀其宴安沈湎无
 度则又将入于未济而饮酒之乐信乎其失之也故
 曰濡其首有孚失是易六十四卦以未济终之未济
 六爻又以饮酒濡首终之此易之为道惧以终始欤
 愚按此章虽晦庵亦疑其难说今邹说于经文似明
 须谨录之以俟知者问焉濡其首冒上文饮酒
  系辞上
天尊地卑(之/)变化见矣
卷六 第 45a 页 WYG0707-0097c.png
 晦庵云天尊地卑一截是说造化实体乾坤定矣一
 截是说易书临川王氏曰此言易书未作以前之易
 虽未有乾坤之卦自天尊地卑而乾坤已定此言自
 然之易
刚柔相摩以下
 晦庵谓此言易卦之变化南轩谓易所以斡旋造化
 之间者王氏谓言自然之八卦
乾知大始(云云/)
卷六 第 45b 页 WYG0707-0097d.png
 王氏谓此言乾坤以造化之用付之六子而其所自
 处者甚易简也
易则易知(云云/)
 晦庵谓此言人法乾坤之道
圣人设卦观象以下
 王氏云前言易书之未作此言易书之既作也晦庵
 云此言圣人作易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云云/)
卷六 第 46a 页 WYG0707-0098a.png
 此言君子学易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云云/)
 此言君子用易
彖者言乎象者也(之/)各指其所之
 晦庵云此章释爻辞之通例王氏云此因前之义而
 言圣人设卦系辞学者观变玩占之要也
易与天地准之神无方而易无体
 王氏云前言易之书此言易之道晦庵曰此章言易
卷六 第 46b 页 WYG0707-0098b.png
 道之大圣人用之如此仰观以下穷理之事与天地
 相似以下尽性之事范围天地以下至命之事范围
 天地之化而不过所谓裁成之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之君子之道鲜矣
 愚意此言道原于天而赋于人
显诸仁之阴阳不测之谓神
 愚意此言造化寓之易显仁藏用盛德大业皆指造
 化而言造化之生生不穷者即是易易之成象者即
卷六 第 47a 页 WYG0707-0098c.png
 是乾效法于乾者即是坤自此言易之卜筮妙用处
夫易广矣大矣之易简之善配至德
 此赞易道之广大至德晦庵指为在人之至德杨氏
 邹氏皆云中庸之至德惟伊川云乾坤易简之功乃
 至善之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之道义之门
 邹氏云此章言圣人体易之道而与天地相似易与
 天地同出而圣人独得其要成性存存南轩云因其
卷六 第 47b 页 WYG0707-0098d.png
 存而存之晦庵云成性本成之性存存谓存而又存
 不已之意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之盗之招也
 王氏云此言圣人推其所独见者立象生爻使天下
 皆有所见而得以善其言动也举鹤鸣在阴以下七
 爻晦庵曰此下七爻则其例也○赜幽深也诸家皆
 然晦庵独以为杂乱盖以下文云言天下之至赜而
 不可恶也故以为杂乱然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
卷六 第 48a 页 WYG0707-0099a.png
 赜而拟诸其形容则是幽深之理难见而圣人独能
 见之也拟诸形容使幽深者可见而人皆得见之也
 若曰杂乱则人皆得见何必圣人凡杂乱者具有形
 质何得拟诸形容如以恶字非所以言幽深则凡易
 象所以形容其幽深者若载鬼一车之类甚多圣人
 假象以明理自不见其可恶耳合从伊川及诸家之
 说以赜为幽深且与经文探赜索隐之意合
大衍之数五十之可与祐神矣
卷六 第 48b 页 WYG0707-0099b.png
 晦庵移天一地二五句加其前而下粘其(阙/)
    所为乎合为一章云此章言天地大衍之数
 揲蓍求卦之法蔡节斋亦移天一地二为章首于理
 甚顺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之/)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此章言易之神主蓍龟而言所云无思而为者亦言
 蓍龟无心而能应或者因以为人不可有思者误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之/)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卷六 第 49a 页 WYG0707-0099c.png
 此章言易之用亦主蓍龟而言
易曰自天祐之之无不利也
 此释大有上九之爻古以属之前章本义属之后章
 云恐是错简王氏曰疑在下系诸爻之后
子曰书不尽言(之/)鼓之舞之以尽神
 此言圣人作易
乾坤其易之蕴耶之或几乎息矣
 晦庵言是阴阳卦画王氏云此言自有天地已有易
卷六 第 49b 页 WYG0707-0099d.png
 易与天地相无穷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之事业
 王云此言圣人用易致治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之存乎德行
 晦庵此言卦爻所以变通者在人人之所以能神而
 明之者在德
  系辞下
八卦成列之禁民为非曰义
卷六 第 50a 页 WYG0707-0100a.png
 晦庵曰此章言卦爻吉凶造化功业又云天地之大
 德以下乃各自说去王氏云此言圣人以仁义参天
 地而全其生生之用也
古者包牺氏(之/)盖取诸夬
 晦庵曰此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王氏曰言圣人
 居大宝之位然后能用易以致利于天下
盖取诸益
 晦庵云盖字乃模样是恁地又云亦曰其大意云读
卷六 第 50b 页 WYG0707-0100b.png
 汉书所谓获一角兽盖麟云皆疑辞也王氏曰取诸
 益之类当时未有是卦盖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且
 以益言之虽未有益卦而已有巽与震矣合震巽则
 为益盖取云者夫子知前圣之心而言之也愚恐夫
 子言于己有六十四卦之后若曰古人制某器合于
 今日某卦之理盖取者推其理云耳
是故易者象也(之/)立心勿恒凶
 此章言爻象之动而举爻以明之
卷六 第 51a 页 WYG0707-0100c.png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之/)以明失得之报
 晦庵曰系辞自此以下皆难说本义亦略矣愚按自
 此以下张南轩蔡节斋之解多分晓王氏之解亦足
 以辅之然终当以晦庵阙疑之义为主难质言也
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此晦庵疑其有误者也南轩曰行健为乾之类当其
 名也名既当则刚柔之物辨矣言天下至赜之类正
 其言也言既正则辞之所指者可断矣蔡曰开为事
卷六 第 51b 页 WYG0707-0100d.png
 物万殊开而当名也乾马坤牛之类辨物也利贞之
 类正言也吉凶之类断辞也易书备于此也王曰圣
 人作易所以开明未悟者名举其当言举其正所以
 开明之也未形之物不可辨必以名之已立者辨之
 是谓当名未然之辞不可断必以言之已验者断之
 是谓正言愚按南轩以两项各相因蔡说以当名辨
 物正言断辞作四项王作两项未知孰是姑以晦庵
 所未解而录之
卷六 第 52a 页 WYG0707-0101a.png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此亦晦庵所不解者也蔡曰因民疑贰未决而易入
 之时以济其善行明著其失得之报失得谓吉凶也
 王曰吉凶者失得之象民行之所以不能自济者以
 其不知吉凶之所在而疑贰之心交战也圣人作易
 使知所为之失者其报必凶所为之得者其报必吉
 惩其失而矫之者虽凶亦吉恃其得而忽之者虽吉
 亦凶以此济民行也
卷六 第 52b 页 WYG0707-0101b.png
易之兴也之巽以行权
 晦庵曰此章三陈九卦以明处忧患之道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之道不虚行
 王言此章言易书所以载道非其人则不自行也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晦庵曰此句未详疑有脱误蔡曰出谓爻自内而往
 入谓爻自外而来以度谓出入皆有节度外内使知
 惧如夬之变乾出外而知惧也如剥之变复入内而
卷六 第 53a 页 WYG0707-0101c.png
 知惧也王曰下卦为内上卦为外自内之外为出自
 外之内为入卦示人以出入之道使人知所惧也
不可为典要既有典常
 晦庵曰上文既云不可为典要下文又云既有典常
 都不可晓愚恐上文言易道之变迁故曰不可为典
 要下文言人能率其卦爻之辞而揆度其事情所向
 之方则既有典常矣上主在易而言未定者也下主
 在人而言得占而已定者也未知然否
卷六 第 53b 页 WYG0707-0101d.png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之/)其刚胜耶
 此章言六爻之不同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
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晦庵云晓不得说一个噫字都不成文章蔡曰杂物
 撰德杂阴阳二物以为德也辨是与非辨其德之是
 非也得位则吉失位则凶要之以此则可知其是与
 非也王曰合于理者为是是之应为存为吉乖于理
卷六 第 54a 页 WYG0707-0102a.png
 者为非非之应为亡为凶不必至于存亡吉凶而后
 知辨是与非则居可知矣居可知者若曰可坐而知
 也圣人所以叹之曰噫
易之书也广大悉备之吉凶生焉
 此言六爻之道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之易之道也
 言文王系易多述忧危之事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之其辞屈
卷六 第 54b 页 WYG0707-0102b.png
 此章皆从乾坤简易发意王氏逐节解之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
 朱曰侯之二字衍文蔡本径去侯之二字而以说诸
 心研诸虑并言愚按王弼略例亦曰说诸心研诸虑
 则侯之二字为衍文明矣但当仍古本而读者自以
 义理省此二字而读之可也古本元有此二字而去
 之不可也
  说卦
卷六 第 55a 页 WYG0707-0102c.png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之至于命
 此章言蓍卦爻义
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晦庵解能赞化育天下和平而蓍生蔡氏曰神明盖
 浑然未形者圣人幽而赞之则知有粲然之理故大
 衍之蓍所由以生王氏曰蓍神物也天地生其形圣
 人生其法方其蓍法之未生则蓍之为物特庶草之
 一耳岂知其为神明也哉天地神明不能与人接圣
卷六 第 55b 页 WYG0707-0102d.png
 人幽有以赞之而传其命于是起大衍之数愚按晦
 庵说极简明但此章正言圣人用蓍恐未必说到蓍
 未生前圣人赞化而致蓍生之事故又录蔡王二说
 以参之
倚数
 晦庵以为揲蓍时依倚在这里蔡云依也数依乎天
 地王云数无常用人倚之而有所托焉愚按若如
 说
既参之两之而又倚之恐于天地上意重合从晦
卷六 第 56a 页 WYG0707-0103a.png
 庵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晦庵谓此圣人作易之极功止就易上说凡就人上
 说者借之也诸家多同盖经旨如此
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之六位而成章
 此章言易之六爻盖兼三才而皆所以顺性命之理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之兑说也
 天地定位者天尊而上地卑而下其位一定而不可
卷六 第 56b 页 WYG0707-0103b.png
 易易取其象于卦为乾坤凡二者为天地之气之统
 宗譬之父母虽若无所施为实主宰乎一家而居其
 尊者也山泽通气者山泽一高一下水脉灌输而其
 气实相通通之为言贯也易取其象于卦为艮兑雷
 风相薄者雷风一迅一烈气势翕合而其形实相薄
 薄之为言逼也易取其象于卦为震巽水火不相射
 者水火一寒一热宜若相息灭而下然上沸以成既
 济之功乃不相射不相射者言不如射者之相射(音/石)
卷六 第 57a 页 WYG0707-0103c.png
 害也易取其象于卦为坎离凡六者皆天地之气之
 为譬如六子迭相运用而悉出于父母者也圣人设
 此章以释八卦之义似不过如此而已历汉唐以至
 本朝伊洛诸儒未有外此而他为之说者惟邵康节
 得陈希夷数学创为先天之图移易卦之离南坎北
 为乾南坤北曰此取易之天地定位也然易曰离也
 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则离
 南坎北经有明文矣天地定位于经未尝明言其为
卷六 第 57b 页 WYG0707-0103d.png
 南北也何以知其此为先天之卦位言徒以卦言位
 或彼或此犹固未可知今以事理之实可见者考之
 则风一从南即盎然以温风一从北即冷然以寒南
 方属夏其热如此北方属冬其冻如此离南坎北信
 乎其如今易经之言矣康莭移之以位乾坤将何所
 验以为信耶康节既移乾坤以南北又移艮以居西
 北移兑以居东南曰此取易之山泽通气也然易曰
 艮东北之卦也又曰兑正秋也则艮居东北兑居正
卷六 第 58a 页 WYG0707-0104a.png
 西经有明文矣若山泽通气特言其通气而己于经
 未尝明言艮为西北兑为东南也康节何所考而指
 此为先天之卦位若以事理之实而考之山必资乎
 泽泽必出于山其气相通无往不然岂必卦位与之
 相对而后气可相通耶康节既移东北之艮于西北
 遂移震于东北而移巽于西南曰取易之雷风相薄
 也然易曰震东方也又曰巽东南也则震居东方巽
 居东南经有明文矣若雷风相薄特言其相薄而己
卷六 第 58b 页 WYG0707-0104b.png
 于经未尝明言震为东北巽为西南也康节何所考
 而指此为先天之卦位若以事理之实考之震惟居
 正东巽惟居东南逼近而合故言相薄若远而相对
 安得相薄而东北为寅时方正月又岂雷发之时耶
 康节既移离坎之位以位乾坤乃移离于正东移坎
 于正西曰取易之水火不相射也然南方为离北方
 为坎经文万世不磨若水火不相射特言其性相反
 而用则相资耳于经未尝明言离为东方之卦坎为
卷六 第 59a 页 WYG0707-0104c.png
 西方之卦也康节又何所考而指此为先天之卦位
 说者虽指火为日遂以离为东指水为月遂以坎为
 西然按说卦先言离为火然后言离为日独言坎为
 水而未尝言坎为月盖日乃太阳之精非特可以离
 言月乃太阴之精非特可以坎言月虽阴而其出必
 于东日虽阳而其没必于西周流运转昼夜不停非
 若水火之定位于一方者比也又可借日月以代水
 火为言耶易画于伏羲演于文王系于孔子传之天
卷六 第 59b 页 WYG0707-0104d.png
 下万世惟此一易而己未闻有先天后天之分也虽
 曰未有天地已有此理然而作易始于伏羲不言先
 天康节特托易以言数诸儒未有以此而言易者也
 晦庵以理学集诸儒之大成原圣人因卜筮而作易
 始兼以康莭之说而详之若据门人所录语类乃因
 康节之先天而反有疑于文王孔子之易及有疑于
 伊川之易传且有疑于易经此章八卦之位然按晦
 庵先生答王子合书明言康莭言伏羲卦位近于穿
卷六 第 60a 页 WYG0707-0105a.png
 凿附会且当阙之以此槩彼门人所录其一时之言
 耶抑录之者未必尽当时之真耶盖易所言者道而
 康节所言先天者数也康节虽贤不先于文王孔子
 也康节欲传伊川以数学伊川坚不从则不可以其
 数学而反疑伊川之易学又可知也学者且当以晦
 庵亲荅王子合之言为正毋以门人记录晦庵之言
 为疑
 (语录云文王八卦不可晓处多文王八卦有些京房/卦气不取卦画只取卦名或者谓此因康节先天而)
卷六 第 60b 页 WYG0707-0105b.png
 (不能无疑于文王者也又曰潜龙勿用何谓也以下/大槩各就他要说处便说或者谓此因康节先天而)
 (不能无疑于孔子者也又曰程子之意八卦上叠成/六十四卦与邵子说诚异盖康节此意不曾说与程)
 (子程子亦不及问之或者谓此因康节先天而不能/无疑于伊川者也又曰易言齐乎巽不可晓曰坤在)
 (西南不成东北方无地曰乾西北亦不可晓如何阴/阳来此相薄曰西方肃杀之气如何言万物之所说)
 (或者谓此因康节先天而不能无疑于易系所言之/八卦也凡皆门人之所录非出于晦庵之成书未知)
 (然/否)
乾为马(之/)兑为羊
 南轩节斋说甚详明晦庵云此章广八卦之象其间
卷六 第 61a 页 WYG0707-0105c.png
 多不可晓者求之于经亦不尽合愚恐此是古者占
 卜之杂象如今卦影然每卦各有不一之象占得某
 象者即知为某卦故于每卦总言之未知然否
  序卦
 此言易之序不待注释本文已明
  杂卦
 王氏曰序卦先后有伦杂卦则揉杂众卦以畅无穷
 之用愚按序卦之后有杂卦犹既济之后有未济所
卷六 第 61b 页 WYG0707-0105d.png
 以昭易之无穷欤
 
 
 
 
 
 
 黄氏日抄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