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707-00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五      宋 黄震 撰
 读尚书
  经解惟书最多至蔡九峰参合诸儒要说尝经朱
  文公订正其释文义既视汉唐为精其发指趣又
  视诸家为的书经至是而大明如揭日月矣今惟
  略记一二
  尧典
卷五 第 1b 页 WYG0707-0064b.png
钦明
 按尧典始终皆主钦字
东作
 说云春月岁功方兴所当作起之事然以南讹西成
 朔易类之疑平秩主人事而言东作主时至气应物
 类兴起而言作如土膏坟起之类
期三百六旬有六日
 三百六十日一岁之常数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
卷五 第 2a 页 WYG0707-0065a.png
 分度之一天行速常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行迟不
 及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与天会视三百六
 十日多五日有奇名气盈月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
 十三度有奇行一月始与日会十二会得全日三百
 四十八有奇视三百六十日亏四日有奇名朔虚合
 气盈朔虚而生闰蔡解极精
  舜典
人心惟危一章
卷五 第 2b 页 WYG0707-0065b.png
 此章即尧尝授舜之辞舜申之以授禹而加详焉耳
 尧之授舜曰允执厥中今舜加危微精一之语于允
 执厥中之上盖所以使之审择而能执中者也此训
 之之辞也皆主于尧之执中一语而发也尧之授舜
 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今舜加无稽之言勿听以至
 敬修其可愿于天禄永终之上又所以防警之使勿
 至于困穷而永终者也此戒之之辞也皆主于帝尧
 永终数语而发也执中之训正说也永终之戒反说
卷五 第 3a 页 WYG0707-0065c.png
 也正反相因章旨该贯盖舜以始初所得于尧之训
 戒并平日所尝用力于尧之训戒而自得之者尽以
 授禹使知所以执中而不至于永终耳岂为言心设
 哉近世喜言心学舍全章本旨而独论人心道心甚
 者单摭道心二字而直谓即心是道盖陷于禅学而
 不自知其去尧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蔡九峰
 之作书传尝述朱文公之言曰古之圣人将以天下
 与人未尝不以治之之法而并传之可谓深得此章
卷五 第 3b 页 WYG0707-0065d.png
 之本旨者九峰虽亦以是明帝王之心而心者治国
 平天下之本其说固理之正也其后进此书传于朝
 者乃因以三圣传心为说世之学者遂指此书十六
 字为传心之要而禅学者借以为据依矣愚按心不
 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无不同者理也理
 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
 其是非人之贤否事之得失天下之治乱皆于此乎
 判此圣人所以致察于危微精一之间而相传以执
卷五 第 4a 页 WYG0707-0066a.png
 中之道使无一事之不合乎理而皆无过不及之偏
 者也禅学源于庄列滑稽戏剧肆无忌惮之语惧理
 之形彼丑谬而凡圣贤经传之言理者皆害己之具
 也故以理为障而独指其心曰不立文字单传心印
 此盖不欲言理为此遁辞付之不可究诘云耳圣贤
 之学由一心而达之天下国家之用无非至理之流
 行明白洞达人人所同历千载越宇宙有不期而同
 何传之云纵以舜之授禹有人心道心之说可曰传
卷五 第 4b 页 WYG0707-0066b.png
 心若尧之授舜止云执中未尝言及于心也又安得
 以传心言哉俗说浸淫虽贤者或不能不袭用其语
 故僣书其所见如此
  皋陶谟
无教逸欲有邦
 汉王嘉奏封事引书云无敖逸欲有国刘元城疑敖
 字转写作教字
  禹贡
卷五 第 5a 页 WYG0707-0066c.png
海滨广斥
 古说以斥为斥卤蔡解引许慎云东方谓之斥西方
 谓之卤而云斥卤咸地愚按管子斥者薪刍所生之
 地卤乃咸地于斥不相干今嘉兴府濒海人呼产芦
 之地为斥堑
三江既入
 三江之说极众程尚书尽辟其说主苏氏指豫章江
 为南江以足经文中江北江之数愚按豫章江于经
卷五 第 5b 页 WYG0707-0066d.png
 未尝称江审如其说则三江皆在上流于扬州何预
 焉蔡氏辟其说而主庾仲初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
 里分流东北入海者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
 江为三江其地名曰三江口吴越春秋所谓范蠡乘
 舟出三江之口者是也蔡之说的矣愚按越绝书云
 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为越伐吴之路五湖既共
 今之太湖则三江岂外于今之松江又秦语云越王
 擒之于三江之浦越语载子胥曰三江环之民无所
卷五 第 6a 页 WYG0707-0067a.png
 移及越欲释吴范蠡谏曰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
 非吴耶则三江与五湖相连又可知矣然愚尝泛舟
 松江至海口不见吴都赋注之娄江东江也吴志载
 青龙江白蚬江今皆塞姑录之以翼蔡氏之说
泾属渭汭
 古注谓水内为汭诸儒皆从之蔡解独以泾渭汭三
 者皆水名而汭入于泾愚按若如古说泾入于渭水
 之内而漆沮既从沣水攸同皆主渭言之文意俱协
卷五 第 6b 页 WYG0707-0067b.png
 若以汭为一水而入泾则泾属渭汭者是泾既入渭
 汭又入泾下文漆沮之从沣水之同孰从孰同耶兼
 经云泾属于渭而乃云汭入于泾文恐相反又下文
 会于渭汭若二水则不以会言矣恐渭汭合依古说
 也(职方氏其川泾汭易氏解云汭非禹/贡之汭禹贡言汭皆水内此川名)
东为北江
 蔡云北江未详愚恐汉江自北而入大江故云耳非
 他有北江也
卷五 第 7a 页 WYG0707-0067c.png
朔南暨声教
 古注以声教断句诸家皆从之余友蒋荣甫云昔徐
 履赴试道渴求水村舍有老士人教四五童蒙以朔
 南暨为句徐言其误老士人者怒曰独朔南暨声教
 而东西无预耶东西皆有所止之地故以海与流沙
 言朔南地广故以暨言而下文总以声教讫于四海
 耳使如众说当云声教暨朔南何云暨声教耶徐用
 其说魁南省
卷五 第 7b 页 WYG0707-0067d.png
  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
 林氏谓羿废太康而立仲康而仲康即位之始即能
 命胤侯徂征掌六师以振其兵权使仲康尽失其权
 则羿之篡夏岂待相而后敢耶愚按史记载太康失
 国太康崩弟仲康立若果废太康而立其弟岂待太
 康之崩耶近世烛湖孙季和主薛常州士龙之说谓
 常州考以地理羿拒太康据其都太康不知所终仲
卷五 第 8a 页 WYG0707-0068a.png
 康乃之洛地自立今拱州太康县是也仲康既在五
 弟之数徯于洛汭不在旧邦不为羿所立明矣是太
 康失邦自在河北仲康别立自在河南仲康没而相
 继之羿使其子浇侵相于河南相迁于帝邱后竟灭
 之相后方身逃归有仍生少康夏乃中兴此说与经
 文距于河五弟御其母以从之说合林说虽免羿假
 王命攻异己之嫌又不若薛说之为辩
臣扈
卷五 第 8b 页 WYG0707-0068b.png
 蒋荣甫谓其伯父尚书尝闻前辈言扈者启同姓之
 国见尧舜皆与贤而启乃继禹扈不服大战于丼自
 是终夏之四百年不臣夏至汤伐夏而后扈来臣于
 商故作臣扈之书成汤放桀于南巢巢国不义之终
 商六百年不来朝至武王伐商而后巢伯来朝于周
 故作旅巢命之书是说也尝于经筵奏先皇帝理宗
 云
  仲虺之诰
卷五 第 9a 页 WYG0707-0068c.png
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汤不得已而伐夏自以为惭此心如青天白日兹惭
 德也乃所为实德欤
缵禹旧服
 古注云继禹之功统其故服盖指弼成五服之服以
 继有天下言也蔡解以为继禹旧所服行恐亦寄搭
 义理耳本文未必其然合从古注
式商受命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实繁有徒
卷五 第 9b 页 WYG0707-0068d.png
 吴氏以用爽厥师简贤附势意不贯疑有脱误愚按
 上言天命汤伐夏下言与夏桀同恶者不乐之也若
 止据两句似乎不贯若合上下文未尝不贯何脱误
 之有
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
 愚按汤誓言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是汤之众安于
 汤之德谓桀之暴无如我何也此云小大战战罔不
 惧于非辜是桀之众皆疾汤而汤之众皆震恐也二
卷五 第 10a 页 WYG0707-0069a.png
 义正相反盖汤誓者誓众之辞当时必众言犹有未
 同者故汤谕之如此仲虺乃宽释汤惭德之辞谓夏
 商已势不相容伐之非汤得已也义各有在不当以
 文害辞
  盘庚
汝何生在上
 古注以上为人上盖指在位言也诸家从之蔡解以
 上为天愚恐生在天三字为文意未安若主民庶言
卷五 第 10b 页 WYG0707-0069b.png
 之以上为指耿邑犹可耳若曰汝今不迁邑且圯矣
 何能生育于其上耶
  说命下
台小子旧学于丼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
毫暨厥终罔显
 古注谓高宗自言既学而中废业遁居田野河洲其
 父使居民间知民事故也苏氏始谓丼盘遁于荒野
 而诸家多从之蔡氏谓无逸言高宗旧劳于外爰暨
卷五 第 11a 页 WYG0707-0069c.png
 小人国语亦言武丁入于河自河徂亳与此皆合若
 以台小子语脉推之苏氏之说非是此论精矣世犹
 有不喜其说者以暨厥终罔显非所以言高宗也愚
 按蔡云高宗历叙废学之因而叹其学终于无所显
 明其说亦本古注初非蔡氏自为之说且自言学罔
 显而下文求傅说尔惟训于朕志文义极顺无可疑
 者若以为甘盘遁去而罔显则上文既言宅于河又
 言自河徂亳踪迹历历甚明岂得言罔显耶且苏氏
卷五 第 11b 页 WYG0707-0069d.png
 虽以遁野为丼盘而小苏氏作古史亦以遁野为高
 宗也
  高宗肜日
天既孚命正厥德
 高宗肜祭而有雊雉之异祖已遂训以天之于民降
 年永不永惟其义如何天既信其命令赏罚无差而
 民犹以为无如我何此民之愚也王之事天正此而
 已丰祀何益此肜日一篇之大旨而古注得之矣蔡
卷五 第 12a 页 WYG0707-0070a.png
 氏疑高宗之祀如汉武五畤祀祈年请命之事谓孚
 命者天以妖孽而谴告之谓言民者不敢指斥高宗
 而托民为言恐皆意之耳此书明言典祀无丰于昵
 蔡氏亦明言昵为祢庙岂有若汉武五畤祀之类哉
 近世忽汉唐古注而欲自生义理故或思索之过如
 此
  微子
我旧云刻子
卷五 第 12b 页 WYG0707-0070b.png
 王充论衡作我旧云孩子谓识纣恶于孩子之时
  泰誓
观政于商
 古注与诸家皆谓观商政之善恶或以为观兵者非
 矣蔡氏以商书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为据谓以诸侯
 之向背观商政之得失恐亦不若古注为径
商罪贯盈
 贯者串物之名即今钱贯之贯贯盈者积而至盈也
卷五 第 13a 页 WYG0707-0070c.png
 古注谓恶贯已满是矣蔡解以贯为通恐贯通与贯
 满各是一义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古注云民之有过在我教不至蔡解云过者责也百
 姓责我不正商罪此说虽于伐商为顺而在字无归
 着以语脉当从古注大意不过自任以天下于伐商
 意亦不背
王乃大巡六师
卷五 第 13b 页 WYG0707-0070d.png
 蔡氏云天子六师是时武王未备六军于牧誓叙三
 卿可见此曰六师者史臣之辞也愚按牧誓所叙三
 卿乃指友邦冢君之三卿安得以为證若武王止三
 军史臣安得增饰为六师而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诗
 人又何所指而言耶窃意历数有归天人胥应武王
 既可于伐纣何独不可于六师然世远莫可考且依
 经文读之
  洪范
卷五 第 14a 页 WYG0707-0071a.png
王省惟岁(止/)月之从星一章
 或云此四五纪之文错简在八庶徵之后盖九畴皆
 有演辞而四五纪独无之王省惟岁以下正叙四五
 纪之说而于庶徵无关移此置彼文义方顺
二曰富
 五福不言贵而言富盖三代之法贵者始富言富则
 知其贵所谓禄以驭其富也贫富贵贱离而为四起
 于后世不能制爵禄之失游氏礼记解云
卷五 第 14b 页 WYG0707-0071b.png
五曰恶六曰弱
 古注谓恶丑陋谓弱尪劣蔡以恶为刚之过弱为柔
 之过恐合从古注
  金縢
我之弗辟
 古注辟法也蔡氏本郑康成音辟为避谓管叔流言
 周公避居东都及成王迎公西归管蔡惧而反成王
 始命公出东征所以明周公之心善矣但世远恐难
卷五 第 15a 页 WYG0707-0071c.png
 质言尔书云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未见有归
 后再出东征之次第若居东止是避流言则罪人斯
 得亦不当即继于居东二年之下郑氏于七月诗序
 周公遭变亦注云管蔡流言辟居东都正义云周公
 避居东都史传更无其事愚按管蔡流言之时未有
 东都也不知郑氏何据而有此说若依古注以辟为
 法辟之辟则蔡仲之命云乃致辟管叔于商正与此
 辟字同
卷五 第 15b 页 WYG0707-0071d.png
  康诰
周公初基(止/)乃洪大诰治
 诸家皆以为成王命康叔以篇首有周公之语也然
 成王而谓叔为小子封谓乃祖文王为文考且称其
 父为寡兄皆不通今蔡氏以篇首为洛诰错简王若
 曰以下为武王命叔文意方合非巨识不及此又谓
 梓材非命康叔之书盖错简亦良是盖惟篇首王曰
 封数语为命康叔今王惟曰至子子孙孙永保民皆
卷五 第 16a 页 WYG0707-0072a.png
 臣告君之辞甚明
  酒诰
尔大克羞耇惟君
 古说养老君之事蔡云惟君未详且合从古说
  召诰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古注云敬为所不可不敬之德蔡云所处所也犹所
 其无逸之所王能以敬为所则无往而不居敬矣古
卷五 第 16b 页 WYG0707-0072b.png
 说作一句读所作虚字说蔡说作两句读所作实字
 说然古注不费力
  洛诰
朕复子明辟
 古说成王幼周公代为君辟至是复还于王蔡氏以
 康诰篇首周公作新大邑于东国洛一章为洛诰之
 篇首而以此章为公遣使告于成王复乃复命之复
 明辟乃称成王之辞成王未尝一日不居君位何待
卷五 第 17a 页 WYG0707-0072c.png
 于复王莽居摄潜移汉鼎皆儒者误言复辟有以启
 之愚谓此说不独考正文义其有功于天下后世名
 义大矣
命公后
 旧说以洛诰命公后之语为公欲明农而成王为公
 立后于鲁以留公蔡氏谓成王回镐京而留周公于
 洛若封鲁则已久方周公东征之初已有鲁见费誓
 矣旧说多士本书序以为成周既成迁顽民蔡氏谓
卷五 第 17b 页 WYG0707-0072d.png
 其迁已久此乃周公治洛而告谕之辞愚按成周即
 今洛阳是为洛邑之下都保釐大臣如君陈毕公皆
 居之毕命之书曰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又曰周
 公克慎厥始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则周公
 治洛无疑凡皆合从蔡说盖朱文公师友之考订者
 精矣
  无逸
君子所其无逸
卷五 第 18a 页 WYG0707-0073a.png
 近世诸儒皆以所为处所谓君子以无逸为所说理
 虽精愚恐读得太重于本文似立说生意盖无逸之
 书最为明白终篇无一语埋意用字如后世苦于作
 文者之为此语若曰君子所能无逸者以先知稼穑
 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故虽身居安逸而此心
 终不敢自逸耳所字疑只是虚字平平说过如继自
 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及时人丕则有愆先儒多以
 则字训法则之则疑亦皆虚字平心读之自见其无
卷五 第 18b 页 WYG0707-0073b.png
 他也又书中诞字肆字惟字多是古语助辞今诞必
 训大惟必训思多有不通而自为之说以形容之惟
 肆字训故字处多协
惠鲜鳏寡
 古注云加惠鲜于鳏寡之人是鲜训少鲜为鲜民之
 鲜合作上声是鲜与鳏寡三字相连恐于文未顺诸
 家泛言惠及鳏寡皆置鲜字于不说惟蔡氏云惠鲜
 者鳏寡之人垂首而丧气赉予赒给之使之有生意
卷五 第 19a 页 WYG0707-0073c.png
 是鲜为鲜活之鲜合作平声是鲜与惠二字相连于
 文方顺然蔡说微近于巧愚按诗云鲜我方将鲜亦
 上声训善今仍以惠鲜二字相连不必改为鲜活之
 鲜文义自协
  君奭
故殷礼陟配天
 古说升配天蔡说以陟为升遐恐未安升遐主人而
 言升配主礼而言
卷五 第 19b 页 WYG0707-0073d.png
则商实百姓
 古以商实百姓为句云使商家百姓丰实蔡氏以商
 实绝句云国有人则实而以百姓属之下文王人罔
 不秉德通为一句遂指百官为著姓王人为微臣愚
 按王人本言王者正人求多闻是也谓王人虽微序
 于诸侯之上者后世之说书中无此谓百姓为百官
 者亦后世注尧典之说晦庵已指平章百姓为畿内
 之民而蔡氏用之矣
卷五 第 20a 页 WYG0707-0074a.png
  顾命
顾命
 诸说顾回首也回顾而发命愚恐若言回顾即为回
 首而顾凡单言顾者正是目在之耳若顾諟明命顾
 畏民碞之顾亦岂回首者哉成王凭玉几命群臣群
 臣在其前成王无回顾之事
  毕命
旌别淑慝
卷五 第 20b 页 WYG0707-0074b.png
 殷人心不服周周公征伐定之又分治成周以慰安
 之继以君陈更三十六年而毕公继之尚以旌别淑
 慝为政是殷民犹未尽服必俟生长于殷世者老死
 至尽而后人心定耳东坡于多方之解谓殷汤以下
 七王之德深矣其论极正我朝兵不血刃以无心得
 天下而一切以恩抚之呜呼圣哉艺祖待八国降
 王以礼而武王亲斩纣使艺祖为周意殷民未必
 若是之久扰也
卷五 第 21a 页 WYG0707-0074c.png
  君牙
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一章
 古说多谓民情难得使人主思其艰而图其易务恤
 民情耳蔡氏以怨寒暑为小民自伤其生以图其易
 为衣食之恐局于一端而为君之大德亦非以衣食
 与人也在学者详之疑合从古说为平易
  秦誓
番番良士一章
卷五 第 21b 页 WYG0707-0074d.png
 蔡氏云良士谓蹇叔勇士谓三帅谝言谓杞子先儒
 皆谓穆公悔用孟明详其誓意盖深悔用杞子之言
 愚按于良士云我尚有于勇夫云我尚不欲于谝言
 云我皇多有蔡释云我皇暇多有之哉以上文二尚
 字观之语脉专归重于谝言则蔡氏之说精矣盖穆
 公殽之师实杞子启之也然殽之始祸虽在杞子而
 成之者实在孟明孟明违父误君再败秦师焚舟之
 役亦终无寸功自此秦晋连兵数十年不止殽师之
卷五 第 22a 页 WYG0707-0075a.png
 一役其罪又重于杞子亦不当以三帅并言蔡氏特
 以释誓文之意论者不可以是薄孟明之罪
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
 蔡氏云心之所好甚于口之所言愚意若以上文若
 已有之之例似不过谓好人之彦圣如出于我耳宜
 从古说为平
 
 
卷五 第 22b 页 WYG0707-0075b.png
 
 
 
 
 
 
 
 黄氏日抄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