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707-00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四      宋 黄震 撰
 读毛诗
  毛诗注释简古郑氏虽以礼说诗于人情或不通
  及多改字之弊然亦多有足以裨毛氏之未及者
  至孔氏疏义出而二家之说遂明本朝伊川与欧
  苏诸公又为发其理趣诗益焕然矣南渡后李迂
  仲集诸家为之辩而去取之南轩东莱止集诸家
卷四 第 1b 页 WYG0707-0027b.png
  可取者视李氏为径而东莱之诗记独行岷隐戴
  氏遂为续诗记建昌段氏又用诗记之法为集解
  华谷严氏又用其法为诗缉诸家之要者多在焉
  此读诗之夲说也雪山王公质夹漈郑公樵始皆
  去序而言诗与诸家之说不同晦庵先生因郑公
  之说尽去美刺探求古始其说颇惊俗虽东莱不
  能无疑焉夫诗非序莫知其所自作去之千载之
  下欲一旦尽去自昔相传之说别求其说于茫冥
卷四 第 2a 页 WYG0707-0028a.png
  之中诚亦难事然其指桑中溱洧为郑卫之音则
  其辞晓然诸儒安得回护而谓之雅音若谓甫田
  大田诸篇皆非刺诗自今读之皆蔼然治世之音
  若谓成王不敢康之成王为周成王则其说实出
  于国语亦文义之晓然者其馀改易固不可一一
  尽知若其发理之精到措辞之简洁读之使人瞭
  然亦孰有加于晦庵之诗传者哉学者当以晦庵
  诗传为主至其改易古说间有于意未能遽晓者
卷四 第 2b 页 WYG0707-0028b.png
  则以诸家参之庶乎得之矣
二南
 晦庵谓文王治丰以岐周旧地分周召周召者采邑
 之名周公掌内治召公掌诸侯之治化皆南被故曰
 二南王雪山谓周召官也自二公为之后世相承不
 改此诗当是此地所采南乐歌名南大夏也取纯阳
 愚按雪山以乐言而晦庵言其所以被于乐者
大序
卷四 第 3a 页 WYG0707-0028c.png
 此本关雎之序而并序三百篇大旨以故语或不伦
 晦庵易置其次以诗者志之所之居篇首为大序而
 别取其言关雎者居后为关雎之序于义正矣而非
 复古人之夲文严华谷依本文而逐章各疏其所以
 然读者且合从严氏国史掌书而不掌诗大序乃谓
 诗作于国史孔子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盖淫
 者乐之过伤者哀之过惟此诗得性情之正大序乃谓
 不淫其色无伤善之心此大序之失也晦庵辟之当从晦庵
卷四 第 3b 页 WYG0707-0028d.png
  周南
关雎
 关雎荇菜皆因兴而寓比之意寤寐展转即所谓哀
 而不伤也琴瑟钟鼓即所谓乐而不淫也乐得淑女
 古以为后妃思得嫔御之贤晦庵以淑女为正指后
 妃太姒后妃为文王之配而自求之者盖设言愚意
 若如晦庵之说则诗人咏之之辞也
卷耳
卷四 第 4a 页 WYG0707-0029a.png
 王雪山去序言诗至以为后妃劳媵妾之归宁晦庵
 诗传以为后妃怀文王皆以妇人不预外事也然诗
 人特咏其情如此耳岂预外事哉书坊诗传折衷有
 晦庵新说亦从众说合从众说以为后妃之志
螽斯
 戴岷隐云螽斯喻子孙非喻后妃愚按螽斯羽振振
 兮是咏子孙宜尔字方是指后妃
芣苢
卷四 第 4b 页 WYG0707-0029b.png
 芣苢诸家皆以为治妊盖因诗序乐有子之言也王
 雪山云芣苢车前子妇人服之下血非可治妊盖采
 取以疗疾耳晦庵曰未知采何用得之矣戴氏谓此
 诗见一时同辈相与之乐此语盖得其气象
翘翘错薪
 晦庵云以错薪起兴而欲秣其马则悦之至以江汉
 为比而叹其终不可求则敬之深此已尽一诗之意
 笺谓喻女之尤高洁者严氏诗缉取之恐求之过
卷四 第 5a 页 WYG0707-0029c.png
于嗟麟兮
 晦庵谓叹美公子是乃麟也严曰麟之趾指麟言也
 于嗟麟兮指公子言也犹楚狂接舆称孔子为凤兮
 也
  召南
鹊巢鸠居
 雪山云诗人偶见鹊有空巢而鸠来居后人必以为
 常此谈诗之病也
卷四 第 5b 页 WYG0707-0029d.png
采蘋
 诸家谓蘋为萍萍薸也严华谷考本草水萍有三种
 大者为蘋毛氏以为大萍是也郭璞以为即薸误也
 雪山谓祭之菹皆取水产取其洁也故菹字从草从
 水
有齐季女
 诸家以季女为指大夫妻盖已嫁者也古注以为古
 者先嫁三月教于公宫教成祭之戴岷隐取其说云
卷四 第 6a 页 WYG0707-0030a.png
 与昏义合
甘棠
 古说谓召伯听讼不欲劳民而就之也岷隐谓召伯
 行省风俗偶憩棠下非必受民讼亦非有意于不扰
 晦庵雪山华谷并合
行露
 岷隐谓男有强委聘者女不从而讼引列女传为證
 雪山曰暴男侵贞女女固可尚男为何人岂文王之
卷四 第 6b 页 WYG0707-0030b.png
 化独及女而不及男邪合此二说则诗序侵陵之说
 殆非也特不成婚而讼耳
德如羔羊
 晦庵诗传云德如羔羊一句衍说耳折衷新说曰大
 夫羔裘而居德称其服亦如羔羊尔恐当以诗传为
 正吕氏则以为如羔羊之诗华谷主之取好贤如缁
 衣为證然愚恐语脉不同
摽有梅
卷四 第 7a 页 WYG0707-0030c.png
 诸家皆以为女子之情岷隐云求我庶士择婿之词
 父母之心也合从之
三五在东
 晦庵云星小而稀
不我以其后也悔
 岷隐云不我以正是置之于无所与事之地非遇勤
 劳也已乃宽释曰久当自悔且有以处我啸歌以俟
 时不必过为戚戚也无所怨尤此为媵之美愚按此
卷四 第 7b 页 WYG0707-0030d.png
 说得之诸家皆泥序文
野有死麇
 雪山云媒妁之来尚欲使舒徐无諠动贞女可知当
 是在野而贫者取兽于野包物以茅护门有犬皆乡
 落气象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古说谓平王为武王平者正也或曰即平王宜臼鲁
 庄元年王姬归于齐盖平王之孙嫁齐襄公晦庵并
卷四 第 8a 页 WYG0707-0031a.png
 存其说
驺虞
 毛氏以驺虞为义兽诸家并同晦庵诗传亦从之此
 一说也晦庵又于诗序载欧阳公曰贾谊新书驺者
 文王之囿名虞者囿之司兽陈氏曰礼记射义云天
 子以驺虞为节乐官备也则驺虞为虞官明矣猎以
 虞为主其实叹文王之仁而不斥言也此又一说也
 凡皆晦庵兼存之严华谷乃取月令七驺咸驾及孟
卷四 第 8b 页 WYG0707-0031b.png
 子虞人之说以为驺御与虞人而谓尔雅无驺虞之
 名驺虞非兽也愚按欧公之说甚明而晦庵特于诗
 序兼存之者以驺虞诗与麟趾相应麟为兽则驺虞
 亦当为兽故诗传以毛说为主可华谷析驺虞为二
 恐未安虽以礼记天子以驺虞为节乐官备也为据
 以驺与虞两者为备然云乐官备者以有驺有虞为
 官备也
  邶
卷四 第 9a 页 WYG0707-0031c.png
柏舟
 晦庵主列女传以此为妇人之诗以柏舟之坚自比
 华谷援孔丛子载孔子读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
 易谓非妇人之诗晦庵据列女传以变毛氏华谷又
 据孔丛子以变晦庵愚按汎彼柏舟古注谓汎汎然
 流水中似与经文合初不见所谓坚守之意且合依
 毛氏古说以仁人不遇为主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卷四 第 9b 页 WYG0707-0031d.png
 诸家日月亏盈之说费力雪山云日月愈久愈微所
 谓但见有不如也似平易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古说多未明惟岷隐云自怜其诚切而意不得伸也
 愚按诗云洵美且异则洵为诚信之意岷隐近之
百尔君子四句
 东莱说极径净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卷四 第 10a 页 WYG0707-0032a.png
 严华谷云谷风来自大谷之风怒风也又习习然连
 续不断所谓终风也又阴又雨所谓曀曀其阴也皆
 喻其夫暴怒无息且云旧说以谷风为生长之风习
 习为和小雅谷风二章维风及颓非和也三章言草
 木萎死非生长也愚按毛氏以谷风为东风本不可
 晓特言之熟而不觉耳今严氏以谷字寻意又以小
 雅之谷风为證似觉明白故录之以俟知者然习习
 终是和意恐不过感兴未必以风之暴比夫之怒也
卷四 第 10b 页 WYG0707-0032b.png
胡为乎泥中
 中露泥中诸家皆以为辱在涂泥是也古注以为二
 邑名李迂仲以为无所据愚恐亦无一身处二邑之
 理合从诸家
旄丘
 雪山云丘之多草木者也星名旄头言光芒多冠名
 旄头言羽毛多
不瑕有害
卷四 第 11a 页 WYG0707-0032c.png
 郑曰瑕过也严曰归卫未过有害也何为而不可乎
 张曰不大有害愚按此说近人情
北门
 雪山云随其所出之方不必言背明向阴
敦我
 笺云敦犹投掷也晦庵取之盖与王事适我相协若
 以为厚则难说矣释文训迫义亦相近
北风
卷四 第 11b 页 WYG0707-0032d.png
 程氏谓非百姓携持而去乃君子见几而作诗记诗
 缉皆取之然既亟只且则事势已迫非见几者也见
 几必于其初者也恐合且依旧说
静女
 本刺诗也毛郑因静之名转而指为贤女李迂仲本
 欧阳公始以为男女相赠遗如溱洧宛丘之类但云
 惟彤管难通以左传歌此诗取彤管焉又似美事耳
 晦庵诗传华谷诗缉亦皆以为男女相赠遗之诗贻
卷四 第 12a 页 WYG0707-0033a.png
 我彤管女赠男之物也自牧归荑男赠女之物报彤
 管之赠也晦庵则于彤管云未详何物李氏谓古者
 针有管乐亦有管诗缉又据解颐新语曰古者后夫
 人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古以刀笔未有用毫毛者
 安得有管故书谓之画盖以刀笔刻画于简至秦蒙
 氏始以毫毛制笔故自汉以来始有简写之之说左
 氏所称取彤管止取赠物之意非有取于女史也凡
 皆诗缉所援之说如此亦足解李迂仲之疑矣至于
卷四 第 12b 页 WYG0707-0033b.png
 静之为义诗缉又援曹氏谓静女仕族处幽閒者今
 亦相约于城隅隐僻之地似亦有此理愚意静女其
 姝乃奔者自为相称美之辞岂必泥此而谓其真有
 贞静之德哉
籧除戚施
 雪山云籧除今龟胸戚施今驼背
伋寿
 折衷新说与李氏云寿无救于兄而重父之过此固
卷四 第 13a 页 WYG0707-0033c.png
 至论也然愚意寿窃节先往真欲代兄之死卒之兄
 亦往死者非初料所及也以是罪寿寿重不幸所谓
 求全之毁欤
  鄘
髧彼两髦
 自古皆谓指共伯共伯为卫武公所杀而共姜不嫁
 也折衷疑武公贤君未必有弑夺之事史记未可据
 东莱辨此事计武公立时已四十馀则共伯兄也年
卷四 第 13b 页 WYG0707-0033d.png
 又加长两髦者子事父母之饰小敛则脱之史谓釐
 侯已葬而共伯自杀安得犹谓髧彼两髦以是知武
 公未尝有弑夺之事华谷谓两髦之制男角女羁今
 共姜守志不嫁不事膏沐髧然垂其两髦如幼时之
 状实我嫠居之容仪至死誓无他心以此告于母耳
绁袢
 诸家皆以绁为去袢为暑气谓绉絺能去暑气也惟
 晦庵诗传以绁袢为缚束之意谓以展衣蒙绉絺而
卷四 第 14a 页 WYG0707-0034a.png
 为之绁袢所以自敛饬也愚意绉絺何尝能去暑特
 以暑热宜此轻疏之衣耳绁字从糸非从水之泄也
 何所见而训绁为去袢字从衣非烦暑之烦也何所
 见而训袢为暑夫子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尚不
 欲其露肌肤况妇人乎晦庵以绁袢为敛饬其得之
 矣
桑中
 自诗序至毛郑至礼记以桑间濮上为亡国之音皆
卷四 第 14b 页 WYG0707-0034b.png
 以此诗为淫奔者之诗故近世晦庵诗传岷隐续诗
 记华谷诗缉言人人同独东莱吕氏力辨此为雅音
 谓宁有编郑卫乐曲之理其意以为雅乐祭祀朝聘
 之所用而夫子自卫反鲁雅颂各得其所也然风之
 用于燕飨者惟二南而列国变风未尝被之乐也夫
 子所谓正者雅颂而未尝言及变风也此诗明为卫
 之诗诗之名明以为桑中诗之辞明言淫奔后世安
 得反为之讳而指以为雅音也古人采民风伤世变
卷四 第 15a 页 WYG0707-0034c.png
 故录之云尔
景山与京
 古注谓景大也诸家皆从之晦庵传以景为日影以
 既景乃冈为證然恐语法不类也合从众
匪直也人
 此语难晓惟晦庵云非独此人所以操其心者诚实
 而渊深所蓄马亦已至于三千矣文义方通华谷云
 说于桑田是文公能务农重本以蓄育其人也非特
卷四 第 15b 页 WYG0707-0034d.png
 人也文公操心塞实渊深故能致国富强至于騋牝
 三千觉于上下文尤协
  卫
重较
 车中俯而凭处为式式上平立而凭处为较故曰重
 较吕和叔云
永矢弗谖
 程以为弗忘君但后章弗过弗告处难通今诗传诗
卷四 第 16a 页 WYG0707-0035a.png
 缉与岷隐皆谓不与世接弗谖者不忘此乐也
硕人
 只是形容而意自见诗缉以为比喻恐拘此诗当从
 朱传

 此序云华落色衰复相弃背盖据此诗有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之语也华谷言诗云三岁为妇是三岁而
 即相弃所云老使我怨者言始也将与汝偕老今我
卷四 第 16b 页 WYG0707-0035b.png
 未老而已见弃若我从尔至老暴戾必有甚者愈使
 我怨也其说似得诗人之意愚按以我贿迁则女有
 资财三岁食贫则男反无以养之此妇人一时为其
 所诱已即不堪遂反目而相弃合不以正妇遂复还
 非独氓之逐此妇也
竹竿
 此篇亦诗缉得之但驾言出游之驾当从众说为乘
 舟诗缉以为驾车则与上文不协
卷四 第 17a 页 WYG0707-0035c.png
能不我甲
 毛曰甲狎也释文曰韩诗作狎东菜曰但能不我亲
 狎妄自尊大而已似得诗意程朱诸家以甲为君长
 虽就甲字起义而须展转恐且合从毛吕之说为径
 诸家讳言狎者以狎为不美字然此非亵狎之狎乃
 亲狎之狎正谓惠公骄傲而言不当以文害辞
有狐
 绥绥毛以为匹行貌朱反之以为独行求匹貌李迂
卷四 第 17b 页 WYG0707-0035d.png
 仲祖毛说云狐尚匹行而女乃无夫家戴岷隐以绥
 绥为安闲不迫似皆得诗意诸家祖朱说而反古说
 者特以狐非美物不欲以绥绥为安闲言其善状耳
 然恐诗人托物起兴不以此拘也心之忧矣之子无
 裳诸家主古说以为妇人欲嫁之辞岷隐谓国人作
 也云未有妃耦犹之可也衣带之属无与治之此可
 念尔亦觉优游得诗人之意在彼淇厉传谓深可厉
 之厉恐不若王氏谓岸近危曰厉
卷四 第 18a 页 WYG0707-0036a.png
木瓜
 议者律齐威以专封之罪李迂仲载刘内翰之言曰
 专封者天子黜之诸侯封之则为专封若戎人灭卫
 威公救之亦霸者之所当为也谓之小惠亦不可也
 愚按管仲处世变之极而能一正天下功莫大焉故
 夫子许之其后孟子辟之者盖劝时君以行王为万
 世立训耳自春秋而降惟汉高祖功在管仲之上惟
 诸葛公义在管仲之上惟周世宗行事在管仲之上
卷四 第 18b 页 WYG0707-0036b.png
 馀皆在其下至我艺祖虽汤武未可比矣若管仲之
 可议者圣贤宁不为而仲则苟于为之耳管仲救世
 之功何可当也而世以其救卫为小惠且罪其专封耶
  王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古注云是子独处乡里不与我来守申是思之言也
 疏云政教颇僻彼子在家不与我戍申是怨不均平
 也至欧阳程苏则以为国人怨诸侯不戍申言周人
卷四 第 19a 页 WYG0707-0036c.png
 不当远戍也诗记诗缉皆从之晦庵传独从古注云
 彼其之子戌人指室家而言夫室家岂有同戍之理
 而诗人云尔者思之情然也故曰怀哉怀哉曷月予
 还归哉盖若如众说以为怨诸侯不戍申即与下文
 怀哉不贯晦庵其亦味之矣
尚寐无吪
 古注吪动也盖寤则忧寐则不知故欲无吪无觉无
 聪付世乱于不知耳近世释以为欲死者过也
卷四 第 19b 页 WYG0707-0036d.png
葛藟
 晦庵谓此去其乡里家族流离失所者自叹之辞雪
 山谓弃与他人或出继其旁族者华谷云旧说平王
 以他人之父为父者非也
采葛
 古以为采葛去君侧故惧谗特采葛非人臣之事于
 事情未通惟欧阳氏以积少成多为听谗之喻而李
 氏取之晦庵传以为淫奔者托以行然亦意之之辞
卷四 第 20a 页 WYG0707-0037a.png
 至诗传折衷载晦庵新说仍以采葛比听谗愚按晋
 风采苓之诗亦以比听谗则此说近人情而不反古
 说
大车谷则异室一章
 晦庵传以为畏其大夫之辞于义为正诗记诗缉段
 氏集解皆从古说以为能使男女有别者恐迂盖与
 前章畏子不奔之意不类
彼留子嗟
卷四 第 20b 页 WYG0707-0037b.png
 古以留为氏或以为滞留之留合两存之以俟知者
  郑
善善
 黄云父子相继积善有素朱云武公有善而天子善
 之二说不同学者更详然窃意序谓明善善之功本
 不成文二说亦就其文而意之可
献于公所
 晦庵以公为庄公华谷遂以为叔段在郑从庄公出
卷四 第 21a 页 WYG0707-0037c.png
 田暴虎以献气陵其兄愚恐叔段强恣于外未必入
 郑肯从庄公田叔段君临大邑未必可身自袒裼若
 段果从庄公之狩而献于公所正是退守人臣之分
 安得言相陵耶岷隐曰言勇力之士暴虎以献于叔
 也此诗御中节射中度既事而退意甚閒暇知暴虎
 者非指叔言也愚按公所之公非公侯之公也段为
 京城之主其所寓即公所也此句恐合依岷隐说此
 乃言叔段在京城田狩之事故诗曰叔于田安得改
卷四 第 21b 页 WYG0707-0037d.png
 释为庄公之田而叔从之以暴虎耶
狡童
 王雪山曰郑忽言行盖亦近贤不可以成败论人所
 谓狡童当有他人当之非谓忽也严华谷曰忽以世
 子为郑君不得目以狡童正指忽所用之人耳晦庵
 则谓忽之辞昏未为不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
 狡童四诗皆非剌忽凡皆公议不惑于继序讲师之
 说者也
卷四 第 22a 页 WYG0707-0038a.png
  齐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古说皆谓贤妃欲其夫之早起误以蝇声为鸡声晦
 庵云心常恐晚闻其似者而以为真至曹氏始谓哀
 公以鸡声为蝇声严氏宗之云蝇以天将明乃飞而
 有声鸡未鸣之前无蝇声也戴氏曰哀公荒淫鸡鸣
 矣乃托辞曰此苍蝇之声尔东方明矣乃托辞曰此
 月出之光尔一以为贤妃之言一以为哀公之言未
卷四 第 22b 页 WYG0707-0038b.png
 知孰是然读者且当从古说庶三章之意联贯
东方之日
 诸家皆以日为喻君然诗中似无此意惟戴岷隐云
 男女相奔不夙则莫日出早也月出莫也此为近事
 情
  魏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古说谓女嫁三月庙见方执妇功女者未见庙之称
卷四 第 23a 页 WYG0707-0038c.png
 而使之缝裳是为俭急晦庵亦从之特好人提提古
 说亦以为新昏之妇晦庵则以为大人云大人之仪
 容如此若无可刺惟褊心为可刺耳至雪山岷隐华
 谷三家则以古说为未然雪山云今细民草屦不问
 寒雪安有葛屦不可履霜又安得庙见三月方可执
 妇功女子亦有下衣安得女子不可缝下裳此诗言
 婚嫁太速使夫力妇功以济其家而不虚度所以为
 𥚹而可刺也岷隐云谓葛屦可以履霜不计其厚薄
卷四 第 23b 页 WYG0707-0038d.png
 谓女手可以缝裳不择其能否纤夫细儿矜情衣服
 顾影自喜时亦有之彼非不楚楚然可爱惟是褊心
 是以为刺也华谷云男子葛屦履霜祈寒奔走而不
 休未嫁女出为人缝裳而利其佣资皆急于趋利也
 愚按诗本文但言女手而毛郑指为已嫁未庙见之
 女若以为富贵家之女三月而后反马者则必无缝
 裳之事必不与葛屦并言若以为民间之女亦安得
 尽拘三月而后庙见庙见而后缝裳揆之人情似未
卷四 第 24a 页 WYG0707-0039a.png
 允合今三家之说如此故录之以俟来者
园有桃其实之肴
 毛以为喻国有民得其力是特释序文不能用其民
 之语诗中未见此意郑以为不取于民食园桃而已
 则天下无此理也惟晦庵不以为比喻而以为托兴
 诗意不过如此而已
硕鼠
 郑笺以硕鼠为斥其君非矣华谷以为指聚敛之臣
卷四 第 24b 页 WYG0707-0039b.png
 又不若晦庵谓托言大鼠害人而去之尤平易也
  唐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说谓桓叔将倾晋而民为之隐盖欲其成严华谷云
 自桓叔至武公屡得志矣而晋人终不服相与攻而
 去之其后更六世逾六七十载迫于王命而后不敢
 不听在昭公之初晋人之心岂从沃哉盖反辞以见
 意故泄其谋欲昭公知之忠之至也言有命者迫切
卷四 第 25a 页 WYG0707-0039c.png
 之辞言不敢告人乃所以深告昭公也
如此良人何
 诗传云如此良人何哉喜之甚而自庆之至也张横
 渠曰言国乱不得见也二说相反盖诗传去序而言
 也要之既曰变风合从张说东莱亦曰有感于男女
 失时故叹息而言
王事靡盬
 盬字诸家皆训不攻致以盬与蛊字异义同但于靡
卷四 第 25b 页 WYG0707-0039d.png
 字不曾总说惟李迂仲云王事靡盬者勤于王事而
 无不攻致也意方全
无衣
 无衣之诗晋武公篡逆而赂周釐王以成其奸者也
 诗序以为美晋武公俗儒遂因为之曲说其所以党
 恶右奸开后世乱臣贼子之门甚矣惟朱文公之辨
 曰序以为美失其旨矣且武公弑君篡国大逆不道
 乃王法之所必诛而不赦者虽曰尚知王命之重而
卷四 第 26a 页 WYG0707-0040a.png
 能请之以自安是亦禦人于白昼大都之中而自知
 其罪之甚重则分薄赃饵贪吏以求私有其重宝而
 免于刑戮是乃猾贼之尤耳以是为美吾恐其奖奸
 诲盗而非所以为教也呜呼文公之辨足以植万世
 之纲常矣世有为朱文公诗传折衷者乃黜前说而
 载其新说曰武公篡逆之人徼求命服要君无上王
 法所当诛然此诗美之而孔子录焉何也曰当是时
 天下无主僭窃礼乐何所不至非复知有王命也请
卷四 第 26b 页 WYG0707-0040b.png
 命之大夫独能推明诸侯之命服出于上则安是不
 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亦所以见王命之尊严为天
 下后世法也呜呼使此言果出于文公则亦恕矣然
 前说何可废也今不惟集折衷者独载新说凡集诗
 解者亦无不独载新说而尽黜前说正论湮微世俗
 惊惮乃如此至严华谷则并新旧说不载而自为之
 辨曰潘父弑昭侯迎桓叔晋兵攻桓叔而立孝侯是
 桓叔初举而国人不与也曲沃庄伯弑孝侯晋人又
卷四 第 27a 页 WYG0707-0040c.png
 攻庄伯立孝侯之子鄂侯此庄伯再举而国人又不
 与也及鄂侯卒庄伯伐晋晋人共立鄂侯之子哀侯
 此庄伯三举而国人又不与也至武公虏哀侯晋人
 复立哀侯之子为小子侯此武公四举而国人又不
 与也及武公诱杀小子侯晋复立哀侯之弟缗此武
 公五举而国人终不与也最后武公灭晋尽以其宝
 器赂周僖王王命武公为诸侯晋人特迫于王命不
 得已而从之岂以武公为可美哉且武公有无王之
卷四 第 27b 页 WYG0707-0040d.png
 心而后动于恶篡弑大恶也王法之所不容诛也彼
 其请于天子之使岂真知有王哉正以人心所不与
 非假王灵则终不能定晋也夫王不命焉而请之非
 礼也不闻请于王而请命于其使尤非礼也此正与
 唐藩镇戕其主帅而代之以坐邀旌节者无以异又
 以赂王而得之乌取其为美也圣人致严于名分之
 际陈成子之事至沐浴而请讨无衣之诗不删者所
 以著世变之穷而伤周之衰也武公之事国人所不
卷四 第 28a 页 WYG0707-0041a.png
 与序言美之者特其大夫之意耳愚按华谷之辨论
 虽不若文公之激烈而事情则悉矣大夫为之谋而
 大夫自以为美此党贼者奸谋也彼自以为美天下
 万世不当以为美也至若诗中之词则戴岷隐得之
 曰己不请命于天子其大夫乃为之请命乎天子之
 使盖武公自嫌强大不肯少屈使其大夫风天子之
 使而取之观其诗辞傲然可愤岂曰无衣自诡强盛
 也不如子之衣以敌体相轻也衣者天子之衣岂使
卷四 第 28b 页 WYG0707-0041b.png
 臣之衣当是时晋犹未强非得天子之命服诚不可
 以久安非武公谦辞也外示强大中实歉然真情所
 见不可掩也三味此说则晋不容不假重于周又不
 肯甘心输情于周周王之受赂正堕其奸谋无衣之
 诗尚足为美也哉呜呼以天子礼乐征伐之权而反
 为乱臣贼子弑君篡国之地使当时人心郁闷而不
 可争后世议论沦染而不知非是则重可痛也已
  秦
卷四 第 29a 页 WYG0707-0041c.png
载猃歇骄
 诸家皆以为田犬名长喙曰猃短喙曰歇骄王雪山严华谷戴
 岷隐三家以为田毕而游园载猃于輶车以歇其骄逸
 王曰字不从犬也严曰田犬无短喙者也未知然否
矜其车甲
 晦庵曰西戎者秦不共戴天之雠也秦人所以乐为
 之用戴岷隐曰襄公志在复雠妇人闵其君子无怨
 词焉段氏昌武曰孔曰襄公以义兴师虽妇人亦知
卷四 第 29b 页 WYG0707-0041d.png
 勇于赴敌而无怨
龙盾之合
 传曰合而载之必载二者备破毁也愚按盾者今遮
 箭牌也盾狭而车广一盾不足为卫必以二盾比而
 合之乃足为卫非防其破毁也与二矛重弓意不同
权舆
 权舆释文曰始也诗缉载陈氏曰造衡自权始造车
 自舆始
卷四 第 30a 页 WYG0707-0042a.png
  陈
宛丘
 古说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郭氏谓中央隆起与古
 说背驰王雪山云如此恐是宛转之状补传以为地
 名愚按旁高中下则于登游眺望非便今陈国于此
 聚游恐郭说为是而俗因其宛转之状以名其地也
 欤
子之汤兮
卷四 第 30b 页 WYG0707-0042b.png
 汤他浪反为是盖堂字去声至今俗亦有浪汤之说
 与下文上字望字叶韵○子字旧云斥幽公晦庵止
 以为指游荡者得之
市井
 一井之地以二十亩为庐舍因为市以交易故称市
 井
谷旦于差
 古说谷吉也差择也言择吉日也窃意其未然盖此
卷四 第 31a 页 WYG0707-0042c.png
 诗指婆娑市井而言世未有择吉日而游市井者也
 果择吉日当曰差于谷旦今曰谷旦于差语倒不成
 文矣谨按差字有数义易差之毫釐差之言舛也孟
 子爱无差等差之言等也诗既差我马差之言择也
 庄子自差观之又曰差数睹矣差之言观也此诗刺
 游荡者也与下章谷旦于逝词义一同谷旦者如后
 世言良辰美景之良辰也谷旦于差谷旦于逝约以
 良辰而往游观也疏以谷旦谓无阴云风雨盖近之
卷四 第 31b 页 WYG0707-0042d.png
 也必如此说然后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两句意联
  桧
乐子之无知
 晦庵诗传以子指苌楚言草木无知也然下章乐子
 之无室无家恐难指苌楚东菜曰所谓赤子之心也
 未有知识未有室家之时也此意得之以此知诗不
 可尽去序说也
匪风发兮一章
卷四 第 32a 页 WYG0707-0043a.png
 古说谓匪风非有道之风匪车非有道之车周道指
 周之政令王雪山谓风中车上最不安西北人畏之
 此言非风之飘忽非车之疾驱而使我心不安但顾
 趋周之路而伤心尔晦庵诗传之说同
  曹
蜉蝣
 蜉蝣朝生而暮死岷隐谓非朝生暮死乃生于土中
 朝出而暮死喻微有浮骄鲜不速亡者
卷四 第 32b 页 WYG0707-0043b.png
掘阅
 说谓掘地而出升腾游翔王雪山云管子曰掘阅得
 玉恐当时常谈如此掘阅挑拨貌
不遂其媾
 张横渠以遂为称以媾为宠不称其恩宠也晦庵同
 合从此说与上章不称其服相应
下泉
 古说皆谓寒泉而浸稂萧蓍为喻今阴雨而膏黍苗
卷四 第 33a 页 WYG0707-0043c.png
 为喻古严华谷曰田野荒芜所见惟稂莠萧蓍之类
 因思周之盛时五谷熟而风雨时芃芃然盛之黍苗
 得阴雨以膏泽之四国既有明王又得郇侯为伯以
 劳来之伤今不复见也其说不必比喻而气象宽平
 矣然未及冽彼下泉之义也王雪山曰稂萧蓍皆陆
 草陆草畏水田禾喜水必是当时水涨因思盛时上
 有明王下有郇伯气候皆正雨泽皆调盖君臣皆良
 故天人相应也愚按雪山去序言诗多无归宿而此
卷四 第 33b 页 WYG0707-0043d.png
 说颇近人情故录之以辅前说
  豳
周公遭变
 郑氏谓管蔡流言周公避居东都愚按注传周公无
 避去之事而此时周家亦未有东都己于金縢书附
 其说矣晦庵诗传载黄氏曰先儒以七月为周公居
 东而作考其诗则陈后稷公刘所以治国者方风谕
 而成其德是未居东也此亦足證郑说之非
卷四 第 34a 页 WYG0707-0044a.png
一之日二之日
 岷隐曰一日二日说者以为周正豳风先公之事周
 未建正也夫数穷于十自正月至十月数之穷也故
 诗人以十有一月谓之一日自一而数之避月而言
 日者惧其与月相乱也愚按晦翁云一之日谓斗建
 子一阳之月变月言日言是月之日也二说相参方
 备盖主于阳复而再起数雪山亦云一之日至四之
 日皆以阳长而言之
卷四 第 34b 页 WYG0707-0044b.png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岷隐曰此诗三言公子独以同归为女公子亦恐不
 然痴女子睹公子之贵庶几与之同归亦人情之想
 念也雪山曰公子适野随其后而还也凡皆嫌于以
 公子为女耳晦庵曰公子豳公之子也盖是时公子
 犹娶于国中而连姻公室者亦无不力于蚕桑之务
 故其许嫁之女预以将及公子同归而远其父母为
 悲也此说不以公子为女公子矣然于同字之意差
卷四 第 35a 页 WYG0707-0044c.png
 缓程子曰庶几得如富贵之子及时而行此说最平
 易近人情似不必过求
猗彼女桑
 毛云角而束之曰猗孔以左传晋人角之诸戎猗之
 为證愚按掎角之掎从才猗彼女桑之猗从犭字义
 皆不同猗倚也就桑而取其叶不斩其条朱说为精
 女桑朱云小桑严云小者曰女如小墙亦曰女墙然
 则前云柔桑指桑叶之小者此云女桑指桑树之小
卷四 第 35b 页 WYG0707-0044d.png
 者
陨萚
 注萚落也然则与陨字之义何别当采说文之意乾
 叶为萚
改岁
 东莱曰十月而曰改岁三正之通于民俗尚矣岷隐
 曰十一月谓之改岁者盖十二辰至于亥而止复起
 于子故谓之改岁非三正之谓也孔氏曰改岁者以
卷四 第 36a 页 WYG0707-0045a.png
 仲冬阳气始萌可以为年之始愚恐诗意不过以年
 穷岁极大寒之将至故预为塞墐之计非必谓塞墐
 之时为改岁之时也
纳禾稼
 雪山并纳之凌阴皆以为纳之公家云豳人遇事先
 公后私愚按此说不与众同姑录之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程曰绹所用盖屋诸家并同惟严华谷谓茅不可索
卷四 第 36b 页 WYG0707-0045b.png
 绹昼取茅草将以盖屋宵作索绹将以缚屋盖指田
 庐言之为明年又播百谷之地
豳风豳雅豳颂
 郑氏以殆及公子同归以上为豳风以介眉寿以上
 为豳雅万寿无疆以上为豳颂周礼籥章逆暑迎寒
 吹豳诗祈年于田祖吹豳雅祭蜡则吹豳颂故郑氏
 之分如此王雪山谓一诗如何分为三籥章所谓豳
 诗以鼓钟琴瑟四器之声合籥也礼笙师吹竽笙埙
卷四 第 37a 页 WYG0707-0045c.png
 籥箫篪篴管舂牍应雅凡十二器以雅器之声合籥
 也礼视瞭播鼗击颂声笙磬凡四器以颂器之声合
 籥也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
 为之齐量凡和乐亦如之故逆暑迎寒祈年祭蜡皆
 全用七月之诗特以器和声有不同尔至晦庵则有
 三说一说豳诗吹之其调可风可雅可颂一说楚茨
 诸诗是豳之雅噫嘻诸诗是豳之颂一说王介甫谓
 豳自有雅颂今皆亡矣愚按楚茨诸诗于今为刺幽
卷四 第 37b 页 WYG0707-0045d.png
 王之诗噫嘻诸诗于今为成周郊社之诗未易遽指
 以为豳若如介甫谓豳诗别自有雅颂则豳乃先公
 方自奋于戎狄之地此时安得有所谓天子之雅颂
 耶惟前一说谓吹豳之声可雅可颂为得之而其详
 则雪山之考订精矣
东山
 金縢云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东山云周公东
 征三年而归劳归士诸儒以为居东二年暨归则三
卷四 第 38a 页 WYG0707-0046a.png
 年矣郑氏独以为其初居东二年避流言于东都也
 其后东征三年定三监淮夷之乱也愚按居东二年
 而罪人斯得是即东征之役也若止避地何云罪人
 斯得耶必如郑说居东避地者二年其往来已及三
 年既归而后三监叛既叛而后出东征又复三年如
 此则周公摄政七年之间无非奔走道涂之日更于
 何时辅成王致太平而制礼作乐耶
伐柯九罭
卷四 第 38b 页 WYG0707-0046b.png
 晦庵以伐柯为东人喜见周公之辞九罭为东人愿
 留周公之辞东人终始之情如此而朝廷之不知在
 其中矣诸家因朝廷不知之语谓伐柯之笾豆为朝
 廷当待公以此礼谓九罭之衮衣朝廷当被公以此
 服然迎公之礼岂在笾豆而衮衣固周公之所素被
 者也前未尝有褫今安用以为迎耶
  鹿鸣之什
燕群臣嘉宾
卷四 第 39a 页 WYG0707-0046c.png
 严曰仪礼注云鹿鸣君与臣下及四方宾燕之乐歌
 也故序以群臣嘉宾兼言之朱曰于朝曰君臣焉于
 燕曰宾主焉先王以礼使臣之厚于此见矣
视民不恌
 诸家本郑氏皆以视为示曹氏曰视民与视民如伤
 同义严曰其视民则不薄之此说免改视为示而理
 自明
周道倭迟不遑将父
卷四 第 39b 页 WYG0707-0046d.png
 当如毛氏云岐周之道不遑将父诸家皆以将为养
 戴氏曰将非养也扶持奉侍之谓
靡盬
 戴云苦而易败谓之盬苟成必易败故出使之不可
 亟归者谓王事之不可使易败也
皇皇者华
 华合从孔疏为草木之华盖起兴也
周爰咨诹
卷四 第 40a 页 WYG0707-0047a.png
 欧阳曰周遍也雪山晦庵华谷并同
酾酒
 毛氏云以筐曰酾以薮曰湑皆去其糟之具可近世
 引春秋传无以缩酒恐祭祀用茅与此酿酒用茅者
 不同宜详
小人所腓
 朱传云腓犹芘也又云随动吴伯丰尝举以问先生
 曰腓为先足而动不当引以解此诗之义不若犹芘
卷四 第 40b 页 WYG0707-0047b.png
 之云得之生民诗牛羊腓字之传亦训腓为芘先生
 荅曰两说诚不合当删去愚按朱传固不当兼收二
 说伯丰尤不当去随动之说而存犹芘之说也毛氏
 初释腓字为避字正义又演其说曰避患也李迂仲
 云以腓为避患不知何据诸家固无有从其说者也
 郑氏知毛氏避之说难通也遂云腓当作芘当作者
 盖改腓为芘非训腓为芘也改字乃郑氏笺诗之大
 弊又岂可因其改字遂讹以为字训耶若以腓为随
卷四 第 41a 页 WYG0707-0047c.png
 动虽祖程说而程非自为之言也字书腓者胫腨易
 之咸艮皆取象于腓以著其随物而动伯丰何乃以
 先动为疑世岂有足不动而足肚自先动者乎足者
 人人之所有岂必稽之古书而后信若生民诗牛羊
 腓字之正以牛羊足不践弃路之婴儿以足肚回护
 而过之若字爱然尔亦不当援为芘义之證故此诗
 腓字朱传止当独留程说虽非大义所系姑因伯丰
 之辨记之
卷四 第 41b 页 WYG0707-0047d.png
王命南仲
 王与天子诸家皆以为指殷惟李迂仲云以王为殷
 王则与序不合以王为文王则文王未尝生时称王
 此诗序为可疑者也至晦庵去序说则意指为周王
 而未尝明言所以非殷王者今若以为文王时诗恐
 且当以王命之王为殷王耳
胡不旆旆
 自东莱主建而不旆之说学者多从之晦庵不以为
卷四 第 42a 页 WYG0707-0048a.png
 然尝荅东莱书云向见所集说解说戒严之日建而
 不旆不知此有何證盖左传建而不旆盖言治兵而
 东莱引以言受命出军之初也然两说犹未定近世
 严华谷主晦庵之说而辨之甚明谓继旐曰旆旐以
 全帛为之续旐末为燕尾者名之为旆言言旆之本
 体也左传建而不旆言张旆也此胡不旆旆乃飞扬
 之貌生民荏菽旆旆亦扬起也
鱼丽
卷四 第 42b 页 WYG0707-0048b.png
 王雪山谓后有鱼丽之阵阵凡五每阵又各有五敌
 入其中者无有不着然则罶者曲薄也虽不尽与阵
 法相似而曲薄周匝鱼之入其中者亦无得而脱也
 为鱼丽之阵其殆取鱼丽之诗之义乎
华黍六诗
 自刘原父按仪礼乡饮与燕礼皆以笙入与歌相间
 以为笙者有声无词诗非亡失乃本无其诗黄氏因
 之雪山亦云唐有上柱凤雏平调清调瑟调平折命
卷四 第 43a 页 WYG0707-0048c.png
 喙七曲有声无词至晦庵云六诗曰笙曰乐曰奏而
 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词明矣其说尤著今诗记诗缉
 世所共用者乃皆不从其说盖以亡其辞之亡非有
 无之无也愚按古者亡即无字如夷狄之有君不如
 诸夏之亡是亡即无字也亡其辞之说云出于毛公
 毛公汉人汉世以亡为无王雪山云西汉亡一人之
 狱是也若诗记之辨则曰国语叔孙穆子聘晋伶箫
 咏歌鹿鸣之三鹿鸣三篇既可与箫相和而歌则南
卷四 第 43b 页 WYG0707-0048d.png
 陔以下岂不可与笙相和而歌乎故亡为失亡之亡
 愚谓国语言歌则鹿鸣三篇有辞之可歌也仪礼不
 言歌则南陔六诗无辞之可歌也此不足疑也又诗
 缉之辨则曰本无其辞则无由有其义序夲因其词
 而知其义后亡其辞则惟有序所言之义存可愚谓
 古之乐章今之琴谱类也琴谱有操辞具存者鹿鸣
 之诗之歌也有徒存其谱而无辞曲之可歌者如长
 清短清与长侧短侧之类虽无其辞未尝无其义也
卷四 第 44a 页 WYG0707-0049a.png
 此亦不足疑也
  南有嘉鱼之什(之谷风之什/)
南有嘉鱼
 古说以嘉为鱼名出丙冗王雪山曰出汉中沔南今
 辰州鄂州皆有鄂州取以名县然不必泥其名但取
 其美恐或是因诗取号也严曰下文樛木非木名则
 此嘉鱼亦非鱼名愚意周都西北以南方之鱼为美
 故曰南有嘉鱼未必独指丙穴之鱼也丙穴之鱼饮
卷四 第 44b 页 WYG0707-0049b.png
 乳泉而美亦未必元名嘉鱼也自诗传引丙冗之鱼
 以释嘉鱼之诗世遂名其鱼为嘉鱼好事者遂又名
 其县为嘉鱼县皆以其有经目托之为美谈耳王曰
 或是因诗取号此说得之也
罩罩汕汕
 诸家皆以为取鱼之器雪山云罩胡郭反鱼回干水
 声汕鱼上水貌皆群行自得之意未知然否按说文
 亦以汕为鱼游水貌雪山博学必有据也
卷四 第 45a 页 WYG0707-0049c.png
南山有台
 雪山云占国占家多即草木而观周之草木气象如
 此则人君声华福禄岂有穷也
在宗载考
 朱传谓宗室为路寝之属是也世或以为同姓之宗
 者因宗字而误尔
载沉载浮
 载沉载浮者特言舟泛泛水中或上或下不定之貌
卷四 第 45b 页 WYG0707-0049d.png
 郑乃以为载物之浮者沉者盖以舟不可言沉故曲
 为之辞戴云泛然不系未有定止此说得之
采芑
 毛以芑为菜朱以为即苦荬菜而诗缉力主芑谷之
 说按李氏云既谓之采则不宜谓之谷愚意其不以
 为菜而以为谷者盖疑行军所仰不徒在芑菜而芑
 菜亦不应如是之多可然诗人不过因采芑而起兴
钲人伐鼓
卷四 第 46a 页 WYG0707-0050a.png
 伊川云钲人击钲者伐鼓击鼓者以一句说两事其
 义自明近世混为一事遂多疑议
庭燎
 夜如何其古说皆谓宣王夜兴而问早晚王雪山曰
 人君数问夜亦非体恐是殿陛之间宫掖之内执事
 者相为问荅之辞礼鸡人夜嘑旦以警百官汉仪中
 黄门持五夜甲乙丙丁戊相传未明卫士起唱所谓
 鸡鸣歌或是此曹戴岷隐曰夜如何其非宣王之问
卷四 第 46b 页 WYG0707-0050b.png
 也诗人见庭燎之光闻鸾和之声知天子之视朝问
 夜何时乎夜犹未央也董氏曰传曰百官官箴王缺
 此诗其司烜之属所为乎严氏曰宣王中夜而起失
 于太早诗人设为问荅之辞今夜已何如乎乃夜未
 半也庭燎已设而有光诸侯已皆来朝鸾声将将然
 是太早也所以箴之愚按王朝之报早晚自有司存
 不待人主亲问而后知也纵夜未央为人主所问则
 其后浸怠浸晚至于乡晨是正人主不问所致亦安
卷四 第 47a 页 WYG0707-0050c.png
 得指为人主亲问若人主每每亲问如初则不至于
 向晨矣始勤不流为终怠矣此诗人自设为问答以
 形其渐不如初可知也○箴针针同(见内则与/荀子箴赋)义取
 针砭
鹤鸣
 此诗不明言所主毛郑以为喻求贤且合从之雪山
 以为鱼鹤园木皆贤者所退处而自乐者说亦有理
 若主诲之一字而随事以明理则晦庵之说精矣
卷四 第 47b 页 WYG0707-0050d.png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此二句古无成说东莱以为责在位之公侯曰贤者
 去朝时事可知尔公侯犹逸豫而不知惧乎其说己
 为明白戴岷隐亦云公侯不以贤才为念逸豫无度
 贤者不肯留至严氏以其与下文谨尔优游之尔字
 不归一而不从其说今以尔为指白驹去国之贤则
 其说有三晦庵曰此乘白驹者若其肯来则以尔为
 公为侯而逸乐无期矣犹言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也
卷四 第 48a 页 WYG0707-0051a.png
 岂可以过于优游决于遁思而终不我顾哉雪山曰
 此必旧为公侯而今遁山林者也度斯人浪适其来
 无期少致丁宁颂祷之辞爱贤之深也华谷曰已去
 而被留于是羡贤者退居之乐谓尔贤者若为公为
 侯则将勤劳国事无有逸豫之期今尔肥遁优哉游
 哉足以自乐愿加保重耳愚按三说后来者最近之
 而雪山为径盖谓今日去国之贤即前日之尝为公
 侯者故皆以尔而指之庶与上下文相协但雪山谓
卷四 第 48b 页 WYG0707-0051b.png
 斯人浪适其来无期则来字为添似改逸豫无期为
 其来无期恐微有未安耳宜曰尔公也尔侯也今乃
 逸豫自适而无期乎谨哉尔之优游勉哉尔之遁思
 惜贤者之去而又体贤者之不容不去寄兴悠远矣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王雪山云言面势物色皆嘉也盖如非比喻之如乃
 枚举之辞耳
乃占我梦
卷四 第 49a 页 WYG0707-0051c.png
 严氏谓皆颂祷设为之言非真有是梦
载弄之瓦
 古说瓦纺砖也今所见纺无用砖者而瓦亦与砖为
 二物恐风俗古今不同尔尝见湖州风俗妇人皆以
 麻线为业人各一瓦覆膝而索麻线于其上岁久瓦
 率成坎古亦岂有此事而诗人因指之欤
考牧
 严云作牧养之牢而落成之
卷四 第 49b 页 WYG0707-0051d.png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青虫蜾蠃蠮螉古说皆谓蜾蠃负螟蛉之子为
 子置空桑中七日而化如扬子云所谓类我类我者
 严华谷载解颐新语曰近世诗人取蜾蠃之巢毁而
 视之乃自有细卵如粟寄螟蛉之身以育之其螟蛉
 不生不死蠢然在穴中久则螟蛉尽枮其卵日益长
 大自为蜾蠃之形冗窍而出非蜾蠃以螟蛉之子为
 子也愚戊辰考试省闱闻同官宫教台州董华翁
卷四 第 50a 页 WYG0707-0052a.png
 蜾蠃负螟蛉埋土中而寄子其身如鸡抱子暖之而
 使生然其子即蜾蠃之子非以螟蛉之子为子诗之
 说得之扬子云则失之耳时有监簿永嘉戴侗闻其
 说亦云尝亲见蠮螉负螟蛉入笔管有两蠮螉互飞
 而共营之初非独阳无子而外取螟蛉之子为子也
 如腐草化萤亦萤宿其子于腐草既成形则自腐草
 而出杜诗云幸因腐草出最精于物理
谷风
卷四 第 50b 页 WYG0707-0052b.png
 古说以谷风为东风严氏方以为大谷之风后章言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则非东风矣严说良是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古说皆于序文不得终养父母上立意恐不过睹蓼
 莪之生意而兴感耳
小东大东
 古说谓小大皆取之于东晦庵独以为东方小大之
 国华谷从之于文义为长
卷四 第 51a 页 WYG0707-0052c.png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山有嘉卉为栗为梅我反废为残贼莫知其罪感卉
 木之得所而已不如也
滔滔江汉
 滔滔江汉尚足为南国之纲纪尽瘁以仕而上之人
 曾莫我有是上之人不能宗主纲纪乎我而兴感也
我从事独贤
 贤犹多也雪山曰言其劳独过于人也
卷四 第 51b 页 WYG0707-0052d.png
无将大车
 戴云诗意未尝及小人非悔将小人也世既乱矣力
 微而挽重无益于事与无田甫田之意同朱云此亦
 行役劳苦而忧思者愚按序言悔将小人本不成文
 盖世有将三军之说矣安有将小人者哉况诗亦初
 无悔用小人之意合以上二说详之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诸家多谓今日楚茨抽棘之场即自昔我艺黍稷之
卷四 第 52a 页 WYG0707-0053a.png
 地盖主序文伤今思古之说也然此诗与信南山等
 篇始终皆称美丰豋祭祀之盛无一毫几微不满之
 意不应篇首二语独叹田莱之荒而其后无一语相
 应也治世之音乱世之音岂能掩于言辞之间哉毛
 曰抽除也郑曰伐除茨棘以树黍稷也雪山曰拔除
 茨棘而艺黍稷岷隐曰去茨棘而艺黍稷合此五家
 之说观之抽乃抽去之抽非抽出之抽篇首二语非
 伤今矣愚按若如诸家以抽为枝条抽发则抽字当
卷四 第 52b 页 WYG0707-0053b.png
 在棘字之下如其叶湑兮之类棘自抽耳非以人而
 抽其棘也今曰言抽其棘与言刈其楚语意正同是
 以人力而抽之刈之也非物之自抽也毛郑五家之
 说为优
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华谷曰郊特牲天子植瓜华不敛藏之种是不税瓜
 于民也此言民喜时物之新不忘君上思欲献之愚
 意古者公私之田一井天子植瓜亦必借民之力亦
卷四 第 53a 页 WYG0707-0053c.png
 必于疆埸而植之作诗者但序其瓜之所从出不必
 以税民为疑也
  甫田之什
岁取十千
 毛曰十千言多也郑氏谓一成之田十万亩公田十
 一之法十万取十千晦庵从之雪山谓孔氏言凡诗
 之作非如纪事之书必详度量之数甫田言岁取十
 千亦犹颂言万亿及秭皆举盈数且叶韵耳愚谓郑
卷四 第 53b 页 WYG0707-0053d.png
 以制度言诗不若王以人情言诗也至严华谷一变
 其说以为百取十焉万取千焉则分十千为二事而
 各为之说几于臆度又不若郑氏言制度之有据矣
 晦庵又以此诗为士大夫食禄采邑者之数未知采
 邑可有万亩之收否晦庵又以篇末万寿无疆为上
 祝下恐合且依古注以为民祝君也然自楚茨至甫
 田大田诸诗古说皆以为刺晦庵皆不以为刺三味
 经文实无感伤之意晦庵之说为长也
卷四 第 54a 页 WYG0707-0054a.png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按诗此本迎新昏之辞而诗序以为思得贤女以配
 君子者也景者大也行者路也高山与大路类也此
 言亲迎者之迎新昏也高山在望则仰之大路在前
 则行之于以驾四牡之騑騑振六辔之如琴由斯涂
 用斯礼以亲迎云耳特述行道之所见而非有他义
 也表记曰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
 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
卷四 第 54b 页 WYG0707-0054b.png
 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表记之言盖断
 章取义以为向往而兴起气象广大使人拱挹不尽
 固所谓善言诗者也唐明皇因表记向往兴起之义
 其序孝经遂有景行先哲之语似以景行二实字为
 人心向往之虚字表记善于言诗而明皇不善于读
 表记矣后世缘此遂有景慕之说是不以景为大也
 音释者又或以行作去声是不以行为路也皆始于
 明皇之误非经旨矣
卷四 第 55a 页 WYG0707-0054c.png
  鱼藻之什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此诗与王在灵囿于牣鱼跃气象一同因诗序以为
 刺幽王将不能以自乐诸家遂强以愁叹之辞释之
 然本文之和乐气象终不可改但外添一语云伤今
 之不然尔至严华谷方就本文造意生说谓在藻为
 浅水而鱼失其所依蒲为近岸而愈失其所三味此
 诗初无此意说者自为巧语而文致之读者谨勿悦
卷四 第 55b 页 WYG0707-0054d.png
 其新奇也雪山曰治世乱世辞意气象自可见如下
 篇采菽诗亦初不见其为刺
采菽
 诗多托物起兴如采菽则以筐莒承之君子来朝则
 将何以予之盖物必各有以处之故因以起兴云尔
 说者乃谓采菽以待燕赐曲生枝节意味愈短此最
 读诗之病姑举其槩云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卷四 第 56a 页 WYG0707-0055a.png
 古说以爵为爵禄或以下民无爵禄之可争也又以
 民为人之通称华谷主钱氏之说以爵为酒爵云民
 之相怨各执一偏或因杯酒失欢至亡其身诗盖为
 持平之说以解之也愚按此说稍平易
黍苗
 诗中明言美召公而诗序乃以为刺幽王此类亦何
 讶晦庵之去序耶若下篇隰桑则诗中真有思见君
 子之意序非自为之言也
卷四 第 56b 页 WYG0707-0055b.png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诗传谓白云水土轻清之气当夜而上腾露即其散
 而降下者其说甚工然有云之夜必无露有露之夜
 必无云盖露乃天地清气之合倘无翳隔即草木上
 自然凝结非待自上而降如雨雪之比也今所谓英
 英白云露彼菅茅当是覆露之露非雨露之露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诗传谓绵蛮之黄鸟自言止于邱隅而不能前恐不
卷四 第 57a 页 WYG0707-0055c.png
 若诸家谓役人见黄鸟得所止而感叹也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古说皆以为将雨之證而未有明言其所以为雨之
 證者王雪山云豕江豚也猪首鱼尾有两细足微白
 湖湘间多有之出则雨兆月近毕亦雨兆此说盖考
 将雨之證也严华谷祖张子之说以为豕性负涂虽
 有白蹢而不见今见豕白蹢群然涉水是久雨而停
 潦多故豕蹢濯其涂而见白停潦尚多雨歇未久而
卷四 第 57b 页 WYG0707-0055d.png
 月离于毕天又将雨矣其说甚工然非以为将雨之
 候也
  文王之什
假哉天命有商孙子
 晦庵诗传曰文王不已其敬如此是以大命集焉以
 有商孙子观之则可见矣愚按文王诗惟晦庵传最
 为理精语洁独此二句之说于上下文语脉微有未
 顺盖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此二句一意言文王之
卷四 第 58a 页 WYG0707-0056a.png
 德也假哉天命有商孙子此二句一意言天命初本
 商之有也下文再言商之子孙其丽不亿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此四句一意言商之孙子虽多今天既命
 周德殷之后反皆臣于周也一章八句语脉相生而
 其间条流次第丝毫不紊今若曰文王之敬如此而
 天命集焉是上之第二句与中之第一句跨涉而取
 义也又曰以商之孙子观之可见是中之第二句与
 下之四句亦跨涉取义也且云观之则可见又似添
卷四 第 58b 页 WYG0707-0056b.png
 语补足而本文未必有此意也更在学者详之若华
 谷以有商孙子臣有商家之孙子则凿耳
永言配命
 传云配合也命天理也使其所行无不合于天理严
 云配命谓王者与天为配天之赋予万物谓之命王
 者宰制天下亦谓之命按严说于经文为近
上天之载
 新定邵氏礼记解曰载字训诂不同说诗者曰载事
卷四 第 59a 页 WYG0707-0056c.png
 也释中庸者音栽谓天之造生万物也俱所未安载
 犹地载神气之载言上天所载之道无声无臭也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毛传谓文王之德明明于下故赫赫然著见于天晦
 庵传谓明明德之著赫赫命之著愚按此诗至中间
 方说文王耳严氏云首章专述天命丧殷之事故首
 二句且先泛言天人相与可畏之理味其次序当从
 严说
卷四 第 59b 页 WYG0707-0056d.png
造舟为梁
 造七报反言造诣以舟代梁之地也晦庵以造训作
 徐氏元有此音谓作舟为梁也文王之亲迎其造诣
 已成之舟其造作新舟固不可考毛氏因谓亲迎之
 礼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则曲说也
 舟所以济险无时不设岂特为亲迎设也地险不同
 舟随宜而为之制岂为尊卑而立等差也亲迎而涉
 津渡特偶然耳岂必一一亲迎于津渡而立为舟梁
卷四 第 60a 页 WYG0707-0057a.png
 之定制也
陶复陶穴
 古谓陶为窑复为重复之窑穴为陶其壤而穴之言
 土室也盖谓古公亶父居于窑灶土室之中如此愚
 按窑灶者陶瓦之地非人生所居之地也王雪山曰
 陶今之土墼也以陶为盖于其上谓之复以陶为基
 于其下谓之穴此言以土墼为居也戴岷隐曰先陶
 于复穴将以营室家此言以未有室家而陶瓦也二
卷四 第 60b 页 WYG0707-0057b.png
 者视古说不同而稍近人情觉岷隐之说为尤近
榛楛济济
 国语引此诗止言盛世气象
求福不回
 古说回者邪也愚谓回非邪也回乃入于邪之所自
 始也人生平居何尝不正不直一旦祸福在前计较
 之心一萌即为回转若自谓枉尺直寻以苟济目前
 者不知正直之操一有回转即入于邪不可复返自
卷四 第 61a 页 WYG0707-0057c.png
 昔丧名败节之士如此类多矣学者读求福不回之
 诗可以铭心而誓之终身也
  生民之什
履帝武敏歆
 郑氏谓姜嫄履巨人迹歆动而生后稷近世大儒如
 晦庵东莱皆从之惟欧阳公尝斥其诞至华谷复力
 主欧阳之说然如诸儒之说姜嫄正因履巨迹而生
 子而惊异之也是以弃之隘巷弃之平林弃之冰是
卷四 第 61b 页 WYG0707-0057d.png
 以名之曰弃是以曰上帝岂不宁乎岂不康我之禋
 祀乎何乃居然而生子也则其训释于上下经文皆
 协今华谷力排履武之说止以不难产为神异而亦
 袭用诸儒之语曰上帝岂不宁乎岂不康我之禋祀
 乎使之安然而生子也则其说不通矣盖不难产正
 可言获神之祐岂反以此疑天之不康禋祀耶不难
 产正人情之所喜岂反以为怪而弃其子耶难产者
 偶然不难产者皆是也岂独后稷而异之耶且无灾
卷四 第 62a 页 WYG0707-0058a.png
 无害特诗人形容后稷始生之一事此诗岂专为不
 难产而作耶
有相之道
 郑曰若有神助此语未为怪也诸家乃多不从之不
 知诗人形容铺张设为之辞如降神降种之类多矣
 此乃诗人之体虽今时亦然今恐其涉怪止以去草
 为相助此乃农人之常耳岂所以誇后稷
实发实秀
卷四 第 62b 页 WYG0707-0058b.png
 发者苗之长盛秀者苗之吐华
即有邰家室
 古注谓邰为稷之母家先儒疑邰必自有其君或绝
 亡或他徙李迂仲曰此皆臆说无所考据今据此诗
 后稷封于邰其事甚明若以邰为稷之母家则未之
 敢信愚按李之说是矣然意先儒之为此说者以诗
 有即之语即者就也故以为就封为母家不知即乃
 遽然骤得之义稷乃始封故云尔
卷四 第 63a 页 WYG0707-0058c.png
以祈黄耇
 晦庵以为祝寿的矣诸家尚因继序以为乞言俗见
 传染之难回如此
令终
 言善终如始者是言考终命者非
公尸
 天子必取孙列之诸侯入为卿大夫者为尸故云公
 尸见孔氏礼记疏
卷四 第 63b 页 WYG0707-0058d.png
假乐
 诸家以六句为章岷隐华谷四句为章文义甚顺
泂酌
 晦庵云行潦尚可餴饎岂弟君子岂不为民之父母
 乎此起兴也诗之本旨也凡谓薄物可以格神由厚
 德可以厚民者本继序之说也
卷阿岂弟君子
 晦庵诸家皆以君子为指王严氏破其说谓若以指
卷四 第 64a 页 WYG0707-0059a.png
 王则于来游来歌说不通然晦庵意召公从成王游
 歌而叙其事则亦未尝不通也此诗第五章有凭有
 翼方引入用贤之意第七章蔼蔼王多吉士方明叙
 用贤之事古人作文次叙不可诬也
戎虽小子
 晦庵以戎为指同列雪山以小子为名少年合二说
 方备
  荡之什
卷四 第 64b 页 WYG0707-0059b.png
鬼方
 古说鬼方远夷也不知何方雪山谓楚俗多鬼指楚
 也愚按易言高宗伐鬼方诗言高宗伐荆楚则鬼方
 即荆楚可知矣
维德之隅
 毛曰隅廉也盖矜持修饬即此德之方正形见者自
 郑氏取譬于宫室有由外知内之说诸家始多费辞
 晦庵止云隅廉角也视毛说尤精明
卷四 第 65a 页 WYG0707-0059c.png
宁为荼毒
 诸说皆云安为荼毒惟诗缉云民苦于虐政欲其乱
 亡故宁为荼毒而不之恤愚按经文自明白因训宁
 为安而多事今诗缉得之
征以中垢
 此句本难晓诗缉云良人本为善彼不顺者攻以内
 行污垢之事于文义亦通
靡有孑遗
卷四 第 65b 页 WYG0707-0059d.png
 诸家皆泥说文以孑为无右臂之儿恐不若径以孑
 训独盖经文但云无复孑然而独遗者耳
无不能止
 此句极难晓毛曰言无止不能也李曰未尝以不能
 之故而不敬也戴曰靡有不能而止者朱曰无有自
 言不能而遂止不为也严曰言毋谓不能而止不能
 也然于本文终未晓然或疑此言历章群臣尽力救
 旱故于章末结之云靡人之不周尽矣以其用力言
卷四 第 66a 页 WYG0707-0060a.png
 之无不能止遏其旱势者不知上天云何而不感格
 也未知然否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旧说皆谓姜氏之先主四岳之祀故岳神祐之既生
 穆王时之甫侯又生今日之申伯以申甫皆姜姓也
 诗缉非其说谓时不过设为神异之辞以形容仲山
 甫申伯之生此诗本为申伯作而借山甫以大申伯
 也岂有远取周室始衰之甫侯以匹中兴之申伯耶
卷四 第 66b 页 WYG0707-0060b.png
 此说觉于诗意宽平
往近王舅
 近郑音记诸家从之王雪山独云王舅非独申伯一
 人故云往近王舅当是诸舅先有在谢者今与相近
 审如此说则近当如字读不必改音记矣
昭假于下
 朱云昭假于上天而监在下严云有周之德昭明假
 至于下愚按在天监而言则周德之昭假在下似不
卷四 第 67a 页 WYG0707-0060c.png
 必增字为说本文极明白矣
衮职有缺
 方博士解王制三公一命衮若有加则赐也云衮虽
 三公可服非有加则不赐诗言衮职有缺惟仲山甫
 补之盖谓是也此言衮者人臣之极常缺之而不服
 惟仲山甫加赐而得之是常时所缺而今则补之也
 此说有据而理通说诗者未有此故录之
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卷四 第 67b 页 WYG0707-0060d.png
 诸家皆谓刺其以小人而任安邦之寄独雪山云靖
 夷寂寞也以为佳语者非
  周颂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三句言天文王之德
 之纯以下始言文王中庸以于乎不显属之文王盖
 亦断章取义
彼徂矣
卷四 第 68a 页 WYG0707-0061a.png
 诗意似不过谓太王文王虽已往而流风善政犹存
 耳郑氏以彼为指万民已觉多事晦庵又以下句之
 岐字缀彼徂矣共四字为句而云彼徂矣岐恐无关
 大义但上云彼作矣下云彼徂矣自相对今以岐字
 缀徂矣之下恐惊俗也
成王不敢康
 古注以成王为成此王功苏氏谓若以成王为成王
 诵之成王则下文云基命成王非基命之君李氏谓
卷四 第 68b 页 WYG0707-0061b.png
 书云成王畏相亦非言周之成王然国语载叔向引
 此诗云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也
 此在古注未作之先晦庵力主国语之说欧阳公亦
 云以为成王诵则文理易通凡二说在学者详之
维天其右之
 晦庵云神坐东向在馔之右然诸家皆本古说以为
 右助此亦非大义所系且合从众

卷四 第 69a 页 WYG0707-0061c.png
 序以为禘太祖于诗文无之于礼于论语则彻祭之
 乐歌诗中烈考皇考或以为文王或以为武王华谷
 考以祭法考乃祖父之通称右烈考之右晦庵亦以
 为左右之右云尊也按古注亦以为右助之右未知
 孰是若雪山则曰右非尊也盖先也左静右动动者
 于用为先故汉右丞相先左丞相然非古义也
陟降庭止
 古以庭训直晦庵以为若见其陟降在庭义极明白
卷四 第 69b 页 WYG0707-0061d.png
 戴说同

 晦庵与诸家多谓酌即舞勺之勺也严华谷破其说
 谓勺者成王之乐若酌颂果为勺舞之勺当述成王
 继承之事今此诗言告成大武非舞勺之乐章矣愚
 甲午岁游学姚江试时纯熙矣至载用有嗣五句题
 以载用有嗣为成王主司湛太博得之大喜以冠诸
 经此时愚方弱冠未考经书但据尚书成王四征弗
卷四 第 70a 页 WYG0707-0062a.png
 庭与方行天下等语因谓成王初年天下犹未定未
 尝不继武王之武以定天下故创为此说耳乃今考
 阅诸家经解如晦庵则曰后人宠受此王者矫矫之
 造亦惟武王之事是师如雪山则曰遵养时晦谓文
 王也我龙受之谓武王也载用有嗣谓成王也当时
 偶然之鄙说乃与暗合窃意此诗正为成王作也我
 亦主成王而言之也上文养时晦用大介皆推其本
 始以起之也文王之时如此武王之时如此今日所
卷四 第 70b 页 WYG0707-0062b.png
 以嗣之者又如此此其所以为酌而序所谓酌先祖
 之道者也华谷谓非成王之勺岂未细考欤读者更
 详之
  鲁颂
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
 愚按行父文公六年如陈如晋至襄公五年卒其见
 于经者凡五十四年使行父寿踰七十计其在文公
 时年方弱冠僖公者文公之父也行父安得迨事僖
卷四 第 71a 页 WYG0707-0062c.png
 公而为之请命于周若史克又后行父十年方见于
 经恐亦未必迨事僖公也且序之为此说者以鲁有
 颂为僭而行父鲁名臣也谓其尝请命于周则鲁非
 僭耳然鲁之僭莫大于郊矣明堂位言成王赐伯禽
 以天子礼乐使世世以祀周公审如此说亦未必使
 之郊天行天子之事也况吕览明言鲁惠公请郊礼
 于平王而史角往鲁吕览作于秦明堂位作于汉是
 成王赐天子礼乐之事未必有之故自伯禽至庄公
卷四 第 71b 页 WYG0707-0062d.png
 十七世未闻有郊天者僖公三十一年始卜郊而卜
 不从继此若宣若成若定欲郊则牛辄伤礼之不可
 僭神之不歆其祀如此鲁人曾不知愧反以郊为盛
 事而张皇之序者尚欲避颂之为僭何异放饭流歠
 而问无齿决耶且鲁颂非商周郊庙之颂也臣子祈
 其君而后世序诗者加颂之名以代列国之所谓美
 耳郊僭也不以为僭诗非用之郊者反以为僭而请
 之乎且此诗作于谁而请之也谓作于僖公僖公不
卷四 第 72a 页 WYG0707-0063a.png
 应自颂其美谓作于臣子臣子不应专达于朝然则
 序诗者之言特未可知也
 刘元城尝言我艺祖不事虚文至太宗朝方用
 兵河东群臣已作诗歌淮夷固鲁积患也僖公仅尝
 从齐威公会诸侯于淮反因此见止于齐明年乃得
 归可羞之甚者也鲁臣反作诗歌以誇大其功虽曰
 祈愿之辞然此亦鲁之所以不竞欤
  商颂
卷四 第 72b 页 WYG0707-0063b.png
汤孙
 诸儒皆以汤孙为指时王之主祭者岷隐始谓诗曰
 于赫汤孙则汤孙不应自誇遂指为商世之先王然
 下文云汤孙之将则先王岂自奉祭祀耶乐以悦神
 故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以侈言其乐之美如饮食
 云苾苾芬芬以侈言其饮食之美凡以悦神非自誇
 也武王之祀山川也自称有道曾孙古人初无后世
 之嫌直以契合神心而已
卷四 第 73a 页 WYG0707-0063c.png
骏厖
 古说骏大也厖厚也是曰为下国大厚于文义既不
 通于前章为下国缀旒语例亦不叶董氏谓齐诗作
 骏谓马也晦庵取其说盖上章云为下国缀旒喻
 也为其系属下国之心也此章云为下国骏厖亦喻
 也为其负载下国之任也若曰马非所以为喻则旂
 旒亦何足为喻螽斯可以喻后妃鸿飞可以喻周公
 诗人托物取义固不嫌其微也
卷四 第 73b 页 WYG0707-0063d.png
 
 
 
 
 
 
 
 黄氏日抄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