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707-001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三      宋 黄震 撰
 读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问利国孟子言利之害而进以仁义之效梁惠
 王问沼上之乐孟子言独乐之患而进以与民同乐
 之效齐宣王问威文则黜威文之无足道而进以行
 王道齐宣王有不忍一牛之心则反覆言之而使推
卷三 第 1b 页 WYG0707-0019d.png
 此心保四海及教齐梁以王道又皆归之耕桑孝弟
 之实无非因其机而诱进之晦庵集注已各发其旨
 趣之归辞意瞭然熟诵足矣
  梁惠王下
齐宣王好世俗之乐非也而孟子不之非广四十里之
 囿非也而孟子不之非不毁明堂非也而孟子不之
 非好货好色皆非也而孟子不之非惟一切因其机
 而顺导之使无不与民同之以归于行王之道焉盖
卷三 第 2a 页 WYG0707-0020a.png
 齐大国也可以有为于天下故诱进之如此此孔门
 之所谓权者也滕小国惴惴自保而其君又贤则惟
 以正对而不为诱进之辞凡其旨义则皆集注备之
 矣
按史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孟子始至梁后二十三年
 当齐湣王十年齐伐燕孟子在齐古史乃谓孟子先
 事齐宣王后见梁惠梁襄及齐湣王晦庵序孟子谓
 未知孰是晦庵又谓孟子以伐燕为宣王时事与史
卷三 第 2b 页 WYG0707-0020b.png
 记荀卿等书皆不合通鉴以伐燕为宣王十九年则
 是孟子先游梁而后见齐宣王亦未知孰是按史记
 齐伐燕有二事齐宣王先尝伐燕燕文公卒易王初
 立齐宣王因燕丧伐之取十城是即孟子梁惠王篇
 所载问答称齐宣王者也此一事也称宣王者孟子
 作于宣王已没之后故以谥称而赵歧注亦称齐宣
 王也齐湣王后又伐燕燕王哙以燕与子之齐伐燕
 下燕七十城是即孟子公孙丑篇所载沈同问燕可
卷三 第 3a 页 WYG0707-0020c.png
 伐欤者也此又一事也止称齐王者作孟子时湣王
 尚在未有谥之可称赵歧注亦止称王也燕哙逊国
 在齐宣卒后九年湣王伐燕在齐宣卒后十年以此
 见伐燕哙非齐宣甚明孟子以周显王三十三年见
 梁惠王齐宣王以周显王四十五年卒其子湣王立
 在位四十年孟子初见梁惠王已称为叟姑以五十
 岁约之又后之二十三年齐湣方伐燕孟子当年七
 十四五岁距湣王之卒孟子约一百馀岁孟子当不
卷三 第 3b 页 WYG0707-0020d.png
 及见湣王卒故孟子书自公孙丑篇后凡涉齐事皆
 止称王陈贾作周公未尽仁智论终篇止说齐王盖
 尝考究古史通鉴少误近世师儒援为王留行事有
 谓区区齐宣不足为圣世道说者遂亦误指伐哙为
 齐宣王事故私记之以俟考古者质焉(右系乡人蒋/监簿晓之说)
  公孙丑上
前二篇皆载游说齐梁之说此篇因公孙丑预设当路
 于齐动心否乎之问遂明不动心以及知言养气之
卷三 第 4a 页 WYG0707-0021a.png
 说继以王霸之说继以仁不仁之说又继以不忍之
 心而发明四端之说凡皆多前圣所未发有益万世
 者其指要已备于晦庵之集注读之瞭然后学不待
 赘一辞矣
  公孙丑下
孟子游说齐梁备于前篇否亦多因言齐事而发之此
 篇惟首章言多助寡助之分岂亦为齐而发者欤馀
 则载游说齐王始终进退之节盖孟子拳拳救世之
卷三 第 4b 页 WYG0707-0021b.png
 心虽齐宣不足以共此而其因以垂训万世皆因齐
 王发之也
  滕文公上
齐梁既不偶始邂逅滕文公以世子过宋因与之交际
 其始末皆备此篇然告齐梁皆以权宜告滕文公皆
 以正对文公天资甚美而国小力弱故教以太王治
 歧之政而不及汤武救民之事矣然其告齐梁亦未
 尝不归宿于王政之本如治歧之云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0707-0021c.png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
 注以此为言滕然上文以三代教养之法而言恐此
 所谓是为师云者指三代而言盖以三代教养可为
 王者师使滕君行王政而师之未必遽期滕之为王
 者师也后有王者亦未必舍三代不法而必待滕之
 所行为师也
有若似圣人一章
 门人以有若言行气象类孔子而欲以所事孔子事
卷三 第 5b 页 WYG0707-0021d.png
 之有若之所学何如也曾子以孔子非有若可继而
 止之孔子自生民以来未之有宜非有若之所可继
 而非故贬有若也有若虽不足以比孔子而孔门之
 所推尚一时皆无有若比可知咸淳三年升从祀以
 补十哲众议必有若也祭酒为书力诋有若不当升
 而升子张不知论语一书孔子未尝深许子张据此
 章则子张正欲事有若者也子张之未能为有若昭
 昭也陆象山天资高明指心顿悟不欲人从事学问
卷三 第 6a 页 WYG0707-0022a.png
 故尝斥有子孝弟之说为支离奈何习其说者不察
 因创攻之于千载之下耶子张有灵回顾有子恐不
 自安其位次可江汉秋阳之喻曾子盖甚言夫子道
 德盛大彰著灼然非他人可拟之状而讲象山之学
 者又往往袭取以證精神之说恐本旨亦不如此在
 学者详之
  离娄上
一章言为政必因先王之道而先王之道仁政也二章
卷三 第 6b 页 WYG0707-0022b.png
 言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而在仁与不仁也三章
 言三代之得天下失天下而其得失在仁不仁之分
 也四章言天下之本在身五章言德教之行先巨室
 六章言诸侯耻受命于大国惟好仁则无敌于天下
 七章言不仁者乐其所以亡八章言桀纣驱民归于
 仁君九章叹自弃自暴者之可哀也孟子此篇反覆
 救世之说无一不归于仁十章言亲其亲长其长而
 天下平发明仁之足以救世至此而径易昭白极矣
卷三 第 7a 页 WYG0707-0022c.png
 继此言诚身之道言诚思诚之道皆受业子思之言
 也又继此言二老来归则欲诸侯之师文王言冉求
 聚敛则痛当世率土地而食人肉馀言事亲善亲之
 事一一明白熟诵而已
巨室
 古者卿大夫皆世其官所与共社稷者故曰巨室人
 君当以至公率先之否则卿大夫世家皆以为不可
 矣故曰为政不得罪于巨室后世误以兼并之豪为
卷三 第 7b 页 WYG0707-0022d.png
 巨室以屈法纵恶为不得罪盖后世惟见兼并之豪
 为巨室无复见卿大夫之世家也惟见豪民谤诉驱
 逐长吏之为罪而无复见士大夫执古谊争时政之
 事也眩流俗而释古书陷于非义者多类此学者谨
 之
无责耳矣
 注谓人之轻易其言以未尝遭失言之责故耳或疑
 无责只是不足责之意所以甚鄙而警之也耳矣云
卷三 第 8a 页 WYG0707-0023a.png
 者轻收之语辞
  离娄下
此篇多平居讲贯之言而欲其自得一章工夫次第为
 尤详盖云功深力到自然而得故言欲其自得晦庵
 于或问发明已备而世乃有以自得为己之独得至
 或傲然特立异论而不顾者可深省矣十九章言舜
 由仁义二十章言禹汤文武周公二十一章言孔子
 作春秋二十二章自谓未得为孔子之徒而私淑诸
卷三 第 8b 页 WYG0707-0023b.png
 人盖历举列圣相传之事而企焉自任与承三圣意相
 近特每更端而言之耳当通为一章而诵味之也馀皆
 叙孟子之言行以继之末章乞墦之喻警士大夫求富
 贵掩其苟求之迹而反敢以富贵骄人者最为切至
施施从外来
 施施二字注以为喜悦自得之貌造语精矣或疑施是
 施之于人不反顾收敛施施正是骄其妻妾之状未知
 然否
卷三 第 9a 页 WYG0707-0023c.png
惠而不知为政
 或问云子产相郑能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
 洫庐井有伍非不知为政者也晦庵举其师之言谓
 子产于桥梁之修盖有馀力而惠之及人亦有大于
 乘舆之济者矣意此时偶有故而未就又不忍乎冬
 涉而为耳然暴其小惠以悦于人其流弊必至废公
 道而市私恩故深讥之愚意子产君子人也未必暴
 私惠以悦于人其济处亦未必真有深渊须桥梁之
卷三 第 9b 页 WYG0707-0023d.png
 地其时亦未必冬寒之时而相国之乘舆又岂有常
 出于外捐以济人之理或者子产乘舆偶出乘舆已
 济而小民有涉水者因就以其乘舆济之小民感悦
 世传为美谈孟子因而广之言此不过一时之惠自
 有岁时常行之政耳若夫徒杠成舆梁成恐亦农隙
 岁一修之若谓他时无之而此时始成又岂政也哉
 凡此类皆不当以文害辞
舜明于庶物章
卷三 第 10a 页 WYG0707-0024a.png
 注谓物者事也人伦指君臣父子以下五者言之也
 以物为事盖谓于事上明理其说甚当或疑上文云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而
 继以舜言之明于庶物似即承上文人异禽兽几希
 之言察于人伦似即承上文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之
 言人物皆天之赋明于庶物则知自异于物矣应上
 文人异禽兽几希之言也人皆为物之灵察于人伦
 则又知自异于众人矣应上文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07-0024b.png
 之言也既明于庶物又察于人伦此其所以能由仁
 义行也未知然否
三自反
 杨氏谓孟子三自反不若颜子一不校晦庵言自反
 之说正学者所当用力若反之未至而遽欲以不校
 为高恐陷于苟且颓堕愚恐亦流于释氏忍辱晦庵
 此说极救近世谈高就简之弊须深味之
  万章上
卷三 第 11a 页 WYG0707-0024c.png
此篇言舜之孝亲以及舜禹之有天下以及伊尹之相
 汤以及孔子之进退而终于辩百里奚之自鬻皆发
 明圣贤之心迹以释世俗之疑议至若以瞽瞍亦允
 若就指为舜之父不得而子以尧舜其君民就指为
 伊尹之要汤皆即世俗之说而精其义以尧之授舜
 为天以禹之相益为荐于天皆推义理之极而高其
 说此则孟子因机诱说之辞也使舜浚井之事晦庵
 以为不必问其有无益避启之事苏黄门极言其妄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07-0024d.png
 晦庵谓三年丧毕还政嗣君而告归之时也于是去
 而避之亦礼之常而事之宜可盖求仁得仁又何耻
 之有哉
  万章下
此篇因三子之偏而论始终条理所以示学者作圣之
 功精矣自孟献子有友五人以至交际以至仕非为
 贫以至士不托于诸侯皆士之所以自守者
周室班爵禄
卷三 第 12a 页 WYG0707-0025a.png
 集注谓与王制周礼不同而不敢质其说此谨之至
 也然孟子生周之末其详已不闻汉文帝时作王制
 果何为而反得其详汉衰而周礼出于王莽家之刘
 歆恐尤难与孟子较异同也当以孟子之说为正而
 阙孟子之所未详
  告子上
言性莫善于孟子孟子言性莫详于此篇然为辩告子
 发也非无故而言也已而继之以人心得养失养之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07-0025b.png
 分齐王一暴十寒之喻究诘于舍生取义本心之真
 反覆乎宫室妻妾外诱之惑辩析乎养其小体养其
 大体之孰重孰轻无非归之实践履以全其在我者
 也性学之说至本朝愈详而晦庵集其成今观孟子
 之言性如此晦庵之发其指趣又如此学者宜熟诵
 而深思矣尚滕口说者何也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
 情指恻隐之类才者能为之名可以为善故又以为
卷三 第 13a 页 WYG0707-0025c.png
 才
  告子下
此篇五霸三王之罪人一章以至今之所谓良臣古之
 所谓民贼警切世变极为痛快自战国风俗一变之
 后行于世者滔滔皆若人徒饰以三王以上之议论
 耳
  尽心上
行不著习不察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07-0025d.png
 此章似承上章而言反身而诚上也强恕而行次也
 行不著习不察由之而不知者众也
举一废百
 集注云为我兼爱执中皆举一而废百愚按文势似
 止言子莫执中读者更审之
弃井
 集注云犹为自弃其井盖指掘井者言之以勉人也
 若味本文恐只是废弃无用之义盖凿虽深而不及
卷三 第 14a 页 WYG0707-0026a.png
 泉犹为无用之井故井必以及泉为期孟子勉人之
 意已在其中
  尽心下
篇末叙自昔圣贤相承有功万世孟子平生卫道之切
 自任之勇皆自此来韩昌黎得此而作原道程伊川
 明此而作明道序
行之道惟圣者能之故颜子具体而微其学犹无传
 传者必其刚毅有立如曾子子思皆然三传而至孟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07-0026b.png
 子遂能尊孔氏而辟杨墨明王道而黜霸功卓然有
 功万世焉呜呼盛矣而世犹或讥之然李泰伯以富
 国强兵为学其讥孟子宜也如司马公大儒亦讥之
 岂非孟子说诱时君变化百出温公守朴意见所不
 合欤吁此可与权之难也
 
 
 黄氏日抄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