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184-03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说卷七       宋 熊朋来 撰
  杂说
   评篆
李阳冰唐书无传宗室表无名仕不过邑宰仅于太白
集见其为唐宗室观其上李大夫书则阳冰名也观阮
容旧居之篆则曰缙云令李䔄岂阳冰以字行抑名䔄
者尝有诗而阳冰书之乎冰篆入神品残碑断碣间笔
卷七 第 1b 页 WYG0184-0331b.png
意翩翩后千年有人诚未易及然惟其神俊如庄周之
文大令之笔不可以法度齐之城隍祈雨碑曰字如日
巅上作山李氏三坟碑敢下作身忘归堂庶子泉皆石
下作口修庙碑曾下作甘建字从□而喜作乙若此之
类不可以阳冰之迹尤而效之也人字本有几几二体
阳冰合之象俯身曲胫于理则通女字象形阳冰曳为
两足以取称颇非象形之初意子字象小儿圆顶钟鼎
至以丁点象其头而四布其画以象手足阳冰喜破圆
卷七 第 2a 页 WYG0184-0331c.png
作钩使疋足二体不分要非子字之正或曰李斯使父
子为邹鲁之篆已有此体冰主斯者也然子之形当以
圆胪为正主字象灯之炷阳冰或卧其上炷辵上从阳
冰中画常正横作刀欠无象反□□上皆三画阳冰亦
谓象人开口作刀然欠象开口犹可也辵安步也何取
于开口乎今篆者于二字多从冰体不知冰本出意见变
古体自成一家者也他如千文前后笔意不同谦卦以
无为无恐亦未必阳冰真迹徐楚金说文解字□三十
卷七 第 2b 页 WYG0184-0331d.png
六卷曰祛妄多为阳冰言之所引五十八字皆阳冰尝
议说文者愚尝评之一二三俗书如弋阳冰去弋质也
愚谓初不过一字谐声于弋而二三因之无足深辨毒
字阳冰草母出土之说不如从草毒声毒有乌代徒酷
二切其音可谐纛亦可谐毒汉书注可证已折有之列
食列二切阳冰欲分二体于理不通一字而数音者多
矣况此折字在韵有协制者在礼记有协提者可更为
数体乎路字谐各为声阳冰以为辂省魏诗之公路秦
卷七 第 3a 页 WYG0184-0332a.png
诗之路车周礼之五路方以车辂为路且各谐贝为路
岂辂省乎路字必不出于辂之后阳冰说误矣谐声当
论古音路不谐各则路亦洛之去声故汉书虎落作虎
路而谷角之字有音禄者各之谐路即其例矣它如佳
龠之象形刃象刀之加钢血象皿之祭献自不必疑本
字上象枝下象根当从阳冰象木之说才字上象木生
分枝下象根株贯地当从楚金才始之说竹不曰冬生
草固难言冬生木也篆文已从倒草则阳冰之疑过矣
卷七 第 3b 页 WYG0184-0332b.png
日字四围周圆象形其中藏一象鸟如阳冰从口之说
则成甘字矣米既象米不必以榖穗言菽字从上小假
借称父弟曰叔此俗论也古者以叔为兄弟之次后世
始以称父之弟古者言菽不言豆凡称豆非醢器则量
名后世变菽称豆亦俗论也𡊮字从衣蚩省声阳冰疑
之谓从衣草韵书或云谐声曹省愚皆未敢曰然袁睘
二字相类音亦相近从草为袁从横木为睘钟鼎篆山
辵之谐睘者皆作袁定非曹省矣状从犬爿声阳冰谓
卷七 第 4a 页 WYG0184-0332c.png
象形之文字犬字尤似楚金谓大动止多状故状从犬
皆勉强非至当也秃字本不从禾说文自别为秃部集
韵引籀文其下为人字其上乃毛字既有籀文显证则
旧说谓仓颉见秃人从禾中出自不足信楚金以为秃
人发若禾稼者非也阳冰以为谐声穆省者亦非也果
谐穆省当从㣎不当从禾也毛字所以讹为禾盖书者
断毛字之尾以象秃久乃转写为禾尾而断其尾则不
成毛人而毛不成所以为秃也冰字为阳冰之名宜讲
卷七 第 4b 页 WYG0184-0332d.png
之熟矣阳冰云象冰之裂楚金云象冰之结直之加一
正曲为直也阝字象合符阳冰谓一重为阝二为𠂤三
为𨸏故冰篆𨸏字例缺其上曲然阜堆与节实不相因
后之篆者辄效阳冰缺其上不知其不可效矉也长字
谐声倒亡乃其正体汉碑已有□下作山而旁为已者
盖始于秦刻故阳冰守之楚金又言阳冰作金字无腹
金生土中之意□字阳冰以为从卯既于卯上加一乃
酉字矣今刘骝等字谐以为声小篆刘上正作古酉字
卷七 第 5a 页 WYG0184-0333a.png
乃酉金刀非卯金刀古字卯酉同文也□读如忽在说
文为不顺忽出从倒子不孝阳冰云疏流并从□疏通
流行岂不顺哉楚金力为之辨愚谓此乃说文之误非
但疏流如育字释曰养子使作善亦从□肉声恐非倒
子不顺之谓楚金以阳冰为烦芜愚于此字当主阳冰
大扺楚金之于说文爱而不知其有未善如美䓊义等
字不能正救益助其缪矣楚金又取说文脱误者别作
疑义以刘字为首而不知其谐声古酉字方以为从刀
卷七 第 5b 页 WYG0184-0333b.png
镏省声刘字见于六经岂在镏字之后者又谓说文有
油宙轴而无由字不知迪笛頔之谐由为声即可以宙
轴推之抽䌷油谐其平声胄袖抽谐其去声轴谐宙省
迪笛□谐其入声嘉宾式燕又思矧敢多又皆以又字
协夷益切又字可为夷益切故由可谐笛此由又四声
之通例也为儒而不通古音不可以读易诗书亦不可
与谈字学也
   评韵释
卷七 第 6a 页 WYG0184-0333c.png
声韵起江左非古之正音也韵释出入说文约文申义
固多精至而缪妄相承者亦不少丁韵主于多文且增
玉篇为类篇自一至亥五百四十三部字益繁矣毛韵
放效妄增字文一千字而垂足曲直各为一字一王字
而有点无点各为一字谐声字止书其声此古字通例
往往亦出为一字舟月象形三画象舟之梁反为直点
以别之毛氏不足讥黄韵后出能删毛之冗可谓有识
惜其删之未尽而韵会正自可删古字多假借通用后
卷七 第 6b 页 WYG0184-0333d.png
儒强增重出以为博若推其例不可胜增易诗书协韵
自唐入声韵音释行世古韵遂废集韵之后南北增韵
又数家颇收汉晋人诗赋中用古韵者增入韵中而易
诗书古音则不问无乃掎摭星宿遗羲娥乎增茂字于
上声者不以南山有台诸诗为证而引王子侯表增虞
字于去声者不以云汉抑诗为证而引扬雄赋知协音
不可胜增则不如勿增古音变动不拘非今韵法可尽
傥可为韵不待唐宋之儒为之矣愚读诗书易未尝不
卷七 第 7a 页 WYG0184-0334a.png
叹惜痛恨于释文韵书万事堕哉协上文脞惰至甚明
白孔传以废释堕未尝改其字音也乃擅作许规切百
两御之笺云近也言亲迎御轮辄不顾上韵音作迓以
至诸经或一字而前后异音或数家而从违靡定如此
之类韵家以经文例皆别出一字附入各音又有方言
小异若肉好之肉曲植之植初无别异而作别音如此
则麻韵从奢以后马韵从写以后祃韵从藉以后与中
原雅音皆不合须别为一韵矣昔杜镐议唐韵之误不
卷七 第 7b 页 WYG0184-0334b.png
合揠字在虔部蟫字在经部知揠音轧而讹为乾蟫音
淫而讹为泾韵中并讹其音者有之矣字音之差殊犹
或五方之音不同至于释文则不可苟黄氏推本篆文
援证经史比诸韵最详从其善本评之春字古篆只作
屯谐声字之通例也未可直曰草屯曰草日记其时屯
谐其声也秋字非止禾熟为义其谐声于龟或龟或火
各具省文禾记其时龟谐其声也冬字非止四时尽为
义谐声于文而因终言尽冰记其时终谐其声也记曰
卷七 第 8a 页 WYG0184-0334c.png
制三公一命卷衮字从公兖字从㕣谓衮充皆从㕣者非
也说文固以衮为衣部公声矣妒从女户声或作石者
书户之讹岂可云一作妒野之有墅毛晃谓后人假借
为郊野字因仍重复以音别之不思上与切者野之正
音以者切非正音契字如诗爰契我龟与周礼作契毛
黄二韵舍经文而引相如赋别出挈字释曰开龟之□
则经文不足证欤埶即势字经文多用之岂得称俗作
埶挚从手而谐声于执释以手埶握持盖误认埶为执
卷七 第 8b 页 WYG0184-0334d.png
也贽亦或云埶贝为贽不思贽本作为执其女乎鸷
鸟之鸷为执其鸟乎豉之配盐幽菽今以菽作䜴者幽
之使黑腐而已未尝用盐也别一种咸䜴则所主不在
菽䜴曰幽䜴可也何配盐之有柶有角柶木柶后专以
楔齿释之柶者冠昏扱醴常用非止丧事用之但去七
可也六书中谐声最多既由谐声则不论其义每字必
强求其义此荆舒之曲学非六书之本法也如苋谐见
不必言茎高可见知谐矢不必言如矢之疾庄谐壮不
卷七 第 9a 页 WYG0184-0335a.png
必因壮言盛觥谐光不必因光言明路谐各不必言路
人各有所往豺谐才狼谐良不必言豺才而狼良博字
从十敷声韵家以为敷布广大如此则博之同音从有
手从肉从骨从金从火从食者何取其敷布广大哉博
以帮为母专以敷为母恐当是溥省为声从金之镈与
鐏同义皆为钟鐏薄蚀之薄林薄之薄俱以溥为声溥
博于音为近束缚之缚则可谐专为声而不必以敷布
广大为义矣又有他字谐我为声反取以解本字之义
卷七 第 9b 页 WYG0184-0335b.png
如羊祥也善膳也义威仪也似此皆缪论可削其有文
义全外急当改正者如灂字之类是也灂字出考工记
辀人弓人而弓人言灂尤详丁毛黄皆以车辕漆三字
释之案弓辀皆曲物此字本泛言隈曲之处瀺灂成文
郑司农读为釂酒之釂汉儒轻改字音至累韵家增入
釂字下以经文考之辀人言良辀环灂自伏兔下至轨
七寸轨中有灂后郑谓筋胶均则灂远不言漆也先郑
虽疑环灂为漆沂鄂然辀人乃揉辀之工本文无用漆
卷七 第 10a 页 WYG0184-0335c.png
之事弓人言水折灂者再又曰太和无灂其次筋角皆
有灂而深其次有灂而疏其次角无灂合灂若背手文
角环灂牛筋□灂麋筋斥蠖灂所谓灂者非止在车辕
亦未可专言漆而三家者不考经文似此岂堪传世黄
毛承舛丁实首缪能不愧翰林之衔乎其有承说文之
误而不知改正者如美善之类是也许氏不以美入大
部而入羊部此误之由曰羊大则美又曰六畜羊以给
膳善即膳也礼经明言膳用六牲羊给膳之说尤妄美
卷七 第 10b 页 WYG0184-0335d.png
善何取于羊哉以美字入大部而谐声于楚姓之芉则
不必多言而定矣善从美省言之美者善言也义从美
省去恶取美自我制义也善义二字亦昭然至当矣酉
字古与卯同文后人因卣作酉酒本从水谐声于酉凡
酒之属乃皆主酉酉即卣矣其后卣别为一字而酉为
十二辰之名废其古文恐与卯相混也其用卣尊之酉
以为辰名乃字之假借者也古字酉字正作酒尊之形
象卣尊也韵释乃云八月黍成可为酎古人制字之意
卷七 第 11a 页 WYG0184-0336a.png
荒矣韵字猥多遽数之不可胜既姑评其略使学者于
字义当自求于经史正文勿为韵释所误也
   评二社
历法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二社每
与二分相先后正得二八月节余尝拟载芟为春社乐
歌律用夹钟良耜为秋社乐歌律用南吕今州县春秋
上丁之明日祭社或未交二八月节辄便行礼乖于天
时慢于民事且不奉历书为大不敬余不在其位每为
卷七 第 11b 页 WYG0184-0336b.png
有位者言辄不听祭社乐纵未能遽行当依历取社日
可也
   评雩禜
祭法雩宗祭水旱(本注宗/作禜)汉儒谓雩者吁嗟禜者营域
若雩禜兼祭水旱也又案司巫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女
巫旱暵则舞雩是雩祭旱也鬯人禜门用瓢赍注引鲁
庄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门是禜祭水也自秦变
古雩禜礼废汉武帝元封六年旱女子巫丈夫不入市
卷七 第 12a 页 WYG0184-0336c.png
昭帝始元六年旱雩禁举火故雩以祈雨用皂衣禜以
祈晴用朱衣雩则闭阳而求诸阴禜则闭阴而求诸阳
后汉行雩礼衣皂晋穆帝采后汉礼舞童皆皂服持羽
翳歌云汉之诗齐梁至隋皆歌云汉诗梁武帝以雩坛
不当在南郊正阳之方移之东郊又谓雩祭燔燎以火
祈水于理为乖改燎为瘗议郎朱异谓云汉诗有瘗无
燎也十五年又定祈雨七事(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脤/鳏寡孤独三省徭役四举)
(贤五黜贪六恤/怨旷七减膳)舞童皂服为八列各执羽翳每列歌云
卷七 第 12b 页 WYG0184-0336d.png
汉一章后魏文成帝和平元年雩旱选伎工端絜善讴
者歌云汉每列一章古人救旱之法自七事外若徙市
禁屠断扇官府露坐听政者可举行近世祈雨不知以
阴求阴既不反求七事专以僧道法师符醮焫香烧烛
燔符燎楮祗助其热不知古人救旱必用女巫今用僧
道法师若果戒行精至亦亢阳之人非所以求雨后世
贵僧道而贱巫古无僧道法师今为人祈祷是亦巫尔
若郡邑急于救旱不得女巫或用女冠比丘尼以阴求
卷七 第 13a 页 WYG0184-0337a.png
阴也余之为瑟谱也妄意为世用则拟歌载芟于春社
歌良耜于秋社歌云汉于雩旱祈雨多在六月以林钟
商谱首章以林钟羽谱后七章此诗诚古人雩祭所歌
然其谱须于咏叹之声寓歌哭之意易招怪吠自念志
与时违不敢附于谱中今未必能信用云汉之诗惟以
阴求阴则救旱请雨者所宜急若禜门则雨中闭南门
用甘瓠二去蒂刳其中一以奉盛一以奉醴朱衣伐鼓
于门祭毕开门屡获开霁此亦古礼之有验而可行于
卷七 第 13b 页 WYG0184-0337b.png
后世者自舜禋六宗已有雩禜古人救水旱者在此而
流俗慢之甚者科率富民以为斋醮官买香烛迎送土
偶扰坊市何以救水旱乎
   评潜虚揲法
潜虚之言曰万物皆祖于虚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
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故潜虚有气图其
次体图又其次性图又其次名图又其次行图又其次
命图其目凡六而张氏或言八图者行图中有变图解
卷七 第 14a 页 WYG0184-0337c.png
图也潜虚主河图所谓原委即天一地六之水所谓荧
焱即地二天七之火所谓本末即天三地八之木所谓
卯刃即地四天九之金所谓基冢即天五地十之土一
与六合一得五成六二与七合二得五成七三与八合
三得五成八四与九合四得五成九五与十合五得五
成十皆禀中宫戊已之功此潜虚五十五行所以齐行
独居中也潜虚之画即如今人布算之筹潜虚之行即
如周易之卦行有七变即如卦有六爻变有解辞即如
卷七 第 14b 页 WYG0184-0337d.png
爻有小象然周易以八乘八则为六十四卦潜虚以十
乘十宜为百行而止五十五行兹所以为潜虚也五十
五者天地自然之数以气图观之原一荧二本三卯四
基五委六焱七未八刃九冢十凑合成五十五数以体
图观之一元之下从左体逆推二等止于二三等止于
三四等止于四五等止于五六等止于六七等止于七
八等止于八九等止于九十等止于十亦自然为五十
五数最是性图先列十纯十纯既浃其次降一其次降
卷七 第 15a 页 WYG0184-0338a.png
二其次降三其次降四至五配而性备始于纯终于配
尤足以见五十五数自然之妙至于名图所以具五十
五行之名行图所以见五十五者之行命图所以著夫
吉凶臧否平之五变五十五行之中每行七变元馀齐
三行不占则五十二行该三百六十四变元当一变馀
则奇分是为三百六十五变有奇上应周天三百六十
五度四分度之一可以步天轨可以协岁纪此则潜虚
之大槩也然而图不尽意学者但观图上之言而未尝
卷七 第 15b 页 WYG0184-0338b.png
布蓍执策以试其周流变动之处则不过曰潜虚者虚
其半而已是岂足以知潜虚哉汉儒有言学者有利禄
尚不能明易如玄何今人于周易家有其书幼诵其文
尚罕能留意揲法况潜虚揲蓍乎尝试以七十五蓍案
其法揲之然后知潜虚虽虚其半未尝不兼用其半正
如人在平地仰而观天二十八宿之周流常止见其一
半潜虚交卦虚半似之及观昼夜之间运动流转暑而
宵见者寒而晨见潜虚幽显反对似之朱文公记范炳
卷七 第 16a 页 WYG0184-0338c.png
文图后有云凡例二十六字为命图之关纽记占四十
二字注六字以见占法之变凡例二十六字其辞曰行
王者吉相者臧休者平囚者否无者凶左为主右为客
客为本行此以主客先后分阴阳而本卦所属之五行
常因右体以起义也记占四十二字注六字其辞曰彊
圉作噩辜甲午日加已筮先基后冢得庸占得上金上
本不占已为火火生土先基后冢臧注曰其幽否火胜
金变上凶注曰其幽吉此即温公自以潜虚筮之又自
卷七 第 16b 页 WYG0184-0338d.png
记其占法如此愚案岁阳在丁曰彊圉岁阴在酉曰作
噩月在子曰辜彊圉作噩辜甲午日加已考其时日盖
司马公当嘉祐二年丁酉十二月二十一日甲午已时
所占也筮先基后冢得庸盖初揲时除五蓍不用之外
以七十蓍信手平分左手得三十五蓍又除挂一之外
以十揲之馀四蓍通挂一为五故第一揲得再基再并
合前蓍平分右手得三十蓍亦除挂一以十揲之馀九
蓍通挂一为十故第二揲得右冢庸之为行也基左冢
卷七 第 17a 页 WYG0184-0339a.png
右左主右客先基后冢即先主后客为阳阳则置右揲
左又并合前蓍再分为左右置右不揲而揲其左以七
揲之止馀七蓍自初至上为七故曰占得上金庸行土
其上金初与上本在不占之例而用本日所占如世俗
占易六爻皆静则以所直日时与卦神生克断之温公
记此则不变无占者可以为例已火生土初中虽臧而
火金相忌其末则凶注文又明夫吉凶臧否有显幽之
异用凡此皆图之所未及而朱文公所谓见占法之变
卷七 第 17b 页 WYG0184-0339b.png
者赖有此尔记占四十二字一则见已火之宜于土者
或不宜于金使后学知时与卦生克之例矣二则见庸
之上金于本行无占而以本时为占使后学知初与上
不占之例矣三则见左右之有先后吉凶之有幽显使
后学知虚半互出而反对之卦亦潜伏于其中矣何以言
之潜虚之乘数百其十纯数也其九十交数也所谓十
纯者元纯一蠢纯二容纯三徒纯四齐纯五造纯六考
纯七前纯八乂纯九积纯十潜虚之十纯如易卦之八纯
卷七 第 18a 页 WYG0184-0339c.png
然易卦自八纯之外皆有反对潜虚则虚半而无复反
对于交数九十之中用者四十五不用者亦四十五假
如左原右委其名曰昧即左委右原者不用或问左原
右委在所取则左委右原何故不取岂知卦揲之时亦
有先委后原者又如左荧右焱其名曰戛即左焱右荧
者不用或问左荧右焱在所用则左焱右荧何故不用
岂知布算之时亦有先焱后荧者若谓温公将虚半之
卦直截不用则毋乃以已意取舍附会求合于五十五
卷七 第 18b 页 WYG0184-0339d.png
数哉潜虚出于河图揲法本合与周易同其所以异者
非求异也易有重卦布在六十四位而潜虚者虚四十
五位以图观之则但见其半独于揲蓍之时先后互观
幽显相形情状毕露故揲者比周易稍稍损益其法而
用之周易之蓍五十虚一而用四十九潜虚之蓍七十
五虚五而用七十周易以四揲之潜虚以十揲其名而
以七揲其变周易揲蓍平分之后先取右一蓍挂于左
手之小指间左右皆揲十有八变而成卦潜虚揲蓍平分之后
卷七 第 19a 页 WYG0184-0340a.png
取左一蓍挂于右初揲左则虚右次揲右则虚左此亦
虚半之意至于定名之馀敛蓍复揲取阴取阳此又于
虚半之中两开其端故其法曰五行相乘得二十五又
以三才乘之得七十五言蓍数所由定也又曰左为主
右为客先主后客者阳先客后主者阴言十揲之时有
阴有阳则七揲者视此为去就也又曰阳则置右而揲
左阴则置左而揲右生纯置右成纯置左言十纯别为
格例所以见交卦之虚半者不相弃也又曰阳则用其
卷七 第 19b 页 WYG0184-0340b.png
显阴则用其幽幽者吉凶臧否与显戾言吉凶臧否在
命图者亦只说得一半而虚其半以俟占者自识之也
此乃扬子云昼测阴夜测阳之法用之于潜虚尤宜大
扺虚其半而不用是故谓之虚于虚半之中未尝不藏
其用是故谓之潜潜虚不敢拟易视玄与范深矣
   范数重出易卦名太玄首名潜虚行名
周易之后有扬子云作太玄首各有赞有测先儒谓易
以数圣人而后成书子云乃以一身而为数圣人之事
卷七 第 20a 页 WYG0184-0340c.png
司马公作潜虚主于河图吉凶臧否幽显互取其占法
因于太玄也蔡仲默作范数主于洛书自一一衍为九
九其名数因于太玄也戴九履一故丙午丁九壬子癸
一左三右七故甲卯乙三庚酉辛七二四为肩故未申
二辰巳四六八为膝故戌亥六丑寅八惟戊巳虚中戊
附于巳为四巳附于午为九一水数也一一曰原一二
曰潜一三曰守一四曰信一五曰直一六曰蒙一七曰
间一八曰须一九曰厉二火数也二一曰成二二曰冲
卷七 第 20b 页 WYG0184-0340d.png
二三曰振二四曰祈二五曰常二六曰柔二七曰易二
八曰亲二九曰华三木数也三一曰见三二曰获三三
曰从三四曰交三五曰育三六曰壮三七曰与三八曰
欥三九曰舒四金数也四一曰比四二曰开四三曰晋
四四曰公四五曰益四六曰章四七曰盈四八曰锡四
九曰靡五土数也五一曰庶五二曰决五三曰豫五四
曰升五五曰中五六曰伏五七曰过五八曰疑五九曰
寡六水数也六一曰饰六二曰戾六三曰虚六四曰昧
卷七 第 21a 页 WYG0184-0341a.png
六五曰损六六曰用六七曰郤六八曰翕六九曰远七
火数也七一曰迅七二曰惧七三曰除七四曰弱七五
曰疾七六曰兢七七曰分七八曰讼七九曰收八木数
也八一曰实八二曰宾八三曰危八四曰坚八五曰革
八六曰报八七曰止八八曰戎八九曰结九金数也九
一曰养九二曰过九三曰胜九四曰囚九五曰壬九六
曰固九七曰移九八曰隋九九曰终此蔡氏范数之名
也太玄潜虚之赞与行不敢犯易卦之名玄虚亦未尝
卷七 第 21b 页 WYG0184-0341b.png
相犯今范数乃多重犯太玄八十一首之名潜虚五十
五行之名且于周易六十四卦之名亦犯其八九峰先
生之于书传既改定武成矣而于洪范不以吴材老之
说改定其错简未必吴为不然岂精力尽在范数有不
暇及乎
   八音缺匏
八音之有笙宜以竹称而乃以匏称是所重在匏也自
隋以降笙工以木代匏遂缺八音之一俗谓匏脆不如
卷七 第 22a 页 WYG0184-0341c.png
木坚可窍以受管愚谓用瓠作魁以存古而以银若铜
固其受管处而窍之可也今瑟与筝或以铜及骨角固
其受弦之处者风雅中多以瑟兴笙并言琴瑟受笙均
王氏琴书引朱文公云先以合字管色定宫弦盖取此
意丝声尚宫琴瑟第一弦为黄钟竹声尚商笙第一管
为夹钟瑟有不鼓之弦极清弦是也笙有不吹之管帮
指管是也笙虽以夹钟管第一黄钟管最长亦主于宫
也乐书笙以匏为母国语曰匏竹利制笙以匏竹合而
卷七 第 22b 页 WYG0184-0341d.png
成声古者造笙必曲沃之匏汶阳之竹汉太学槐市各
持方物列磬悬匏八音之有匏于卦为艮于风为融于
气为立春匏音啾以立清缺之则清廉者鲜矣匏音正
则人思敬不正则忠敬者鲜矣唐协律郎刘贶作大乐
令壁记谓女娲氏列管于匏以应立春今以木易匏而
漆之无匏音矣惟荆梁之南尚仍古制欲待其人之改
正不知自唐以至今日虽荆梁之南亦以漆木为笙魁
匏音之废不可复清廉忠敬者之不多见宜也自刘贶
卷七 第 23a 页 WYG0184-0342a.png
为唐协律郎欲改定而不能况不在其位者乎为礼乐
之官者尚申请而改正之
 
 
 
 
 
 
卷七 第 23b 页 WYG0184-0342b.png
 
 
 
 
 
 
 
 经说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