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孝经大义 序
孝经大义 序 第 1a 页 WYG0182-01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六
 孝经大义序      孝经类
孔门之学惟曾氏得其宗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
经经传章句颇亦相似学以大学为本行以孝经为先
自天子至庶人一也尧典一篇大学孝经之准也自克
明峻德以至亲睦九族极而百姓之昭明万邦之于变
大学之序也孝之为道盖已具于亲睦九族之中矣何
也一本故也自是舜以克孝而徽五典禹以致孝而叙
孝经大义 序 第 1b 页 WYG0182-0111b.png
彝伦伊尹述成汤之德一则曰立爱惟亲二则曰奉先
思孝人纪之修孰大乎是文武周公帅是而行备见于
记礼所载上而宗庙之享下而子孙之保其为孝蔑有
加焉功化之盛至使四海之内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一
鳞毛一芽甲之微无不得所呜呼二帝三王之教可谓
大矣孝经一书即其遗法也世入春秋皇纲解纽孔子
伤之三复昔者明王孝治之言思之深望之切矣诚使
天子公卿躬行于上凡礼乐刑政之具壹是以孝为本
孝经大义 序 第 2a 页 WYG0182-0112a.png
则斯道也固天性之自然人心之固有一转移间王道
顾不易易乎惜也徒托之空言而仅见于门人记录之
书也书存而道可举虽不能行之一时犹可诏之来世
今此经之可考者不过汉艺文志而已而其篇次则颜
注古文二十二章孔壁所藏本也今文一十八章河间
王所得颜芝本而刘向之所参较者也要之出于诸儒
傅会皆非曾氏门人所记旧文矣唐玄宗开元敕议意
非不美而司马贞浅学陋识并以闺门一章去之卒启
孝经大义 序 第 2b 页 WYG0182-0112b.png
玄宗无礼无度之祸而其所制序文至以礼为外饰之
所资仁义为后来之渐有不知所谓因心之孝者果何
所因而又何自而萌乎学之不讲德之不修一至于此
我徽国文公特起南夏平生精力用工易四书为多至
此书则仅成刋误一编注释大义犹有所未及噫人子
不可斯须忘孝则此经为天子至庶人一日不可无之
书章句已明而文义犹阙顾非一大欠事乎盖尝有志
汇集诸家传注以明一经而未果一日余友胡庭芳挈
孝经大义 序 第 3a 页 WYG0182-0112c.png
其高弟董真卿访予云谷山中手携孝经大义一书取
而阅之则其家君深山先生董君季亨父所辑也其书
为初学设故其词皆明白而切实熟玩之则义味精深
又有非浅见謏闻所能窥者族兄明仲敬为刋之书塾
以广其传此岂惟学者修身齐家之要而有国有天下
者亦岂能外是而他有化民成俗之道哉噫滕五十里
国耳其君一用之至于四方草偃风动一时行事犹班
班有三代之风学问之功用固如此晋武魏文亦天资
孝经大义 序 第 3b 页 WYG0182-0112d.png
之美者惜诸臣无识不能有以启道而克大之悠悠盖
壤此经之废盖千五百馀年人心秉彝极天罔坠岂无
有能讲而行之者诚有以二帝三王之心为心则必以
二帝三王之教为教矣仁人心也学所以求仁而孝则
行仁之本也语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愚何幸身亲
见之岁在乙巳阳复之月前进士武夷熊禾序时大德
之九年也
孝经大义 序 第 4a 页 WYG0182-01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孝经大义
  提要
    (臣/)等谨按孝经大义一卷宋董鼎撰鼎有尚书辑
    录纂注己著录初朱子作孝经刋误但为釐定经
    传删削字句而未及为之训释鼎乃因朱子改本
    为之诠解凡改本圈记之字悉为芟除改本
    辨正之语仍存于各章之末所谓右传之几
孝经大义 序 第 4b 页 WYG0182-0113b.png
    章释某义者一一顺文衍说无所出入第十
    三章十四章所谓不解经而别𤼵一义者亦
    即以经外之义说之无所辨诘惟增注今文
    异同为鼎所加耳其注稍参以方言如云今
    有一个道理又云至此方言出一孝字之类
    略如语录之例其敷衍语气则全为口义之
    体虽遣词未免稍冗而𤼵挥明畅颇能反覆
    以尽其意于初学亦不为无益也前有熊禾
孝经大义 序 第 5a 页 WYG0182-0113c.png
    序盖大德九年鼎子真卿从胡一桂访禾于
    云谷山中以此书质禾禾因属其族兄熊敬
    刋行而自序其首序称朱子为桓桓文公案
    书曰勖哉夫子尚桓桓孔传曰桓桓武貌尔
    雅曰桓桓烈烈威也均与著书明道无关颇
    为杜撰又文公字跳行示敬而孔子曾子字
    乃均不跳行亦殊颠倒以原本所有姑仍其
    旧录之焉乾隆四十年五月恭校上
孝经大义 序 第 5b 页 WYG0182-0113d.png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