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七 第 1a 页 WYG0641-03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十七
 刑
  赦宥(唐/) (五代/) (宋/) (辽/) (金/) (元/) (明/)
唐自肃宗至昭哀历十四帝凡即位诏书必赦大辟已
下常赦所不原者其他或受尊号或建储宫或祀圜丘
或平僭乱以及改元弭变之类大则罪无轻重一切原
免小则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释放肆𤯝之典不可殚记
卷一百十七 第 1b 页 WYG0641-0352b.png
至德乾元之间与物更始赦命尤数诏书节文惟李林
甫王鉷杨国忠亲属不在免限其两京文武官应被贼
逼受伪官三司推勘未了者一切放免合得官者仍酌
量注拟至上元二年并诏名在流贬者委中书门下量
轻重类例奏取处分凡左降官非反逆缘坐及犯恶逆
名教枉法盗赃如有亲年八十已上及患在床枕不堪
扶持更无兄弟者许停官终养其流移人亦准此代宗
初制自开元已来所有诸色犯累者并宜雪免左降官
卷一百十七 第 2a 页 WYG0641-0352c.png
并诸色流人及罚镇效配军团人等一切放还诸色流
贬者量移近处并诏东都河北应受贼胁从署伪官并
伪出身悉原其罪不问得史朝义将士妻子四百馀人
皆赦之仆固怀恩反免其家不缘坐德宗即位诏宝应
元年以后犯累禁锢及反逆缘坐等槩予洗涤贞元之
十年无赦为太宗已来所仅见群臣以微过谴逐者
无复叙用及顺宗即位始得量移焉宪宗元和八年刑
部侍郎王播奏窃见诸处配流人逢赦悉得放还惟天
卷一百十七 第 2b 页 WYG0641-0352d.png
德军五城及诸边城配流人等均经本道奏留防边遂
令没身终无归日臣又见比年边城犯流者多是胥徒
小吏或是斗打情形据罪可原在边无益乞准依格例
处分(具刑/制篇)诏许放还自是遂为定制自穆宗已后每有
赦除其左降官并诸色得罪人纵元敕云终身不齿及
纵有恩赦不在免限者均得收录放还惟官典犯赃罪
与十恶同科遇赦必申明不在免限之例长庆元年诏
应亡官失爵及放还流人如原有庄田不经没官被人
卷一百十七 第 3a 页 WYG0641-0353a.png
侵射其本主或子孙已归并委州府勘还务令安业文
宗太和三年沧平州李同捷之母及妻男等特免缘坐
李载义进沧镇两州将健生口共千馀人并减死分配
边州防秋时有张璹刘建胡伯忠造伪出身文书卖官
并造伪印行用犯罪并在太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恩
赦前刑部大理寺详断悉处极刑御史中丞宇文鼎奏
准律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处重为
轻即依轻法臣以前件囚等虽抵极法悉经殊恩或自
卷一百十七 第 3b 页 WYG0641-0353b.png
赦文全生或因起请减等缘引霈泽累陈诉词若非得
中恐未服罪昨者一与一夺事关起请既生又死稍觉
二三如臣所见伏请赦书已前犯者特许减论赦书以
后所犯不得援例庶使后无侥倖令绝披陈敕张璹等
三人宜准元敕处分
五季丧乱之中赦恩尤滥近则一年再降远则每岁无
遗惟十恶五逆火光行劫持刀杀人官吏犯赃屠牛铸
钱合造毒药不在原免之限亦略遵唐制是时诏书所
卷一百十七 第 4a 页 WYG0641-0353c.png
及非惟宥罪抑且推恩藩方论荐动辄数百乃至藏典
书吏优伶奴仆初命即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晋
天福中中书舍人李详上疏极论其失唐制徒流人到
配𨽻所本管画时申御史台候年月满日放还时久格
不行后唐清泰间乃诏依开成格施行周太祖广顺二
年赦书节文犯和奸者罪不至死先是凡和奸男子妇
人并处极法至是始准律科断并诏诸犯罪人除反逆
外馀罪并不得籍没家产诛及骨肉一依晋天福元年
卷一百十七 第 4b 页 WYG0641-0353d.png
已前条制处分数事差为得中焉
宋制遇非常覃庆则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其次释杂
犯死罪已下皆谓之大赦杂犯死减等而馀罪释之流
已下减等杖笞释之皆谓之德音其恩霈所及止于京
城两京一州一路者则谓之曲赦又天子岁自录京师
系囚畿内则遣使往往杂犯死罪第降等杖笞释之或
徒罪亦得释若并及诸路则命监司录焉太祖即位大
赦天下后三岁遇郊则赦终宋之世遂为成典(太宗太/平兴国)
卷一百十七 第 5a 页 WYG0641-0354a.png
(三年将郊议赦有秦再恩者上书愿勿赦引诸葛亮佐/刘备数十年不赦事帝意惑赵普对曰凡郊祀肆眚圣)
(朝彝典其仁如天尧舜之道也若刘备区区一方臣所/不取帝善之遂定赦仁宗景祐中言者以为三王岁祀)
(圜丘未尝辄赦自唐兵兴已后事天之礼不常行因有/大赦以荡乱狱且有罪者宥之未必自新被害者抑之)
(未必无怨不能自新将复为恶不能无怨将悔为善一/赦而使民悔善长恶政教之大患也愿罢三岁一赦俾)
(良民怀惠凶人知禁即谓未可尽废请命有司前郊三/日理罪人有过误者引而赦之州县须诏到仿此疏上)
(朝廷重其事第诏自今罪人情重/者毋得一以赦免卒亦不果行)开宝八年有司言自
三年至今诏所贷死罪凡四千一百八人太宗尝亲录
京师系囚至日旰近臣或谏过劳帝曰倘惠及无告狱
卷一百十七 第 5b 页 WYG0641-0354b.png
讼不致枉挠朕深以为适何劳之有自是祁寒盛暑或
雨雪稍愆辄亲录系囚多所原减岁以为常真宗咸平
二年诏曰如闻小民知有恩赦故为劫盗自今不在原
免之限景德二年大理寺又言郊礼在近诸州奏按多
不精详冀于覆驳延留以俟恩宥请自今事状明白者
即具情实定断以绝侥倖诏可然自大中祥符已后崇
奉天书侈言封禅肆赦之令几于无岁不有矣(天禧元/年江南)
(提刑范应辰上言伏睹辛亥制书常赦不原者咸除之/臣今所部州郡过误而被宥者虽多窃害而蒙释者亦)
卷一百十七 第 6a 页 WYG0641-0354c.png
(众盖以奸凶之辈密断赦期狃于忿心发其夙憾单弱/受辜强梁肆暴或举家殒命罄室掳财或持刀杀人或)
(纵火焚舍至有纠轻生之徒为强剽之盗公行戕害以/夺资储巡警之官上逼下逐设谋缉捕冒险斗敌以兹)
(败获合正典刑逢此霈恩亦蠲其罪又配为卒伍咸给/衣粮是何异赏人为盗耶请自今应有知赦在近而故)
(为罪戾及赦后彰显情理切害者死罪已下止递减一/等赦前杀人剽财赦后虽不复为若因事捕获决𨽻远)
(恶州军其杀人放火掳财劫货已依赦配本城者如更/配逃亡饮博之类所在长吏籍其罪由若再黩宪纲不)
(问罪之大小禁锢奏裁帝览之/颇嘉其尽心然亦不能用也)仁宗在位久凡大赦二
十二而曲赦德音录系囚之数不与焉然赦常赦所不
原者惟帝即位及明道中太后不豫行之而明道所行
卷一百十七 第 6b 页 WYG0641-0354d.png
人以为滥天圣初诏诸路按察官取乾兴赦前配𨽻兵
籍者列所坐罪状以闻自是赦书下辄及之五年诏已
下约束而犯劫盗及官典受赃勿复奏悉论如律初太
祖将祀南郊诏两京诸道自十月后犯强窃盗不得预
赦所在长吏告谕民无冒法自后将祀必先申明此诏
而法官谳狱终以会赦多所宽贷臣僚建言谓惠奸失
诏旨故复有是诏帝尤恶人告讦阴事时有人密上书
疏过又数按人赦前事者翰林学士张方平御史吕诲
卷一百十七 第 7a 页 WYG0641-0355a.png
皆以为言乃下诏曰比者中外多上章言人过失暴扬
难验之罪告按无證之辞或外托公言内缘私忿诋欺
暧昧苟陷善良又赦令者所以与天下更始而有司多
举按赦前事殆非信命令重刑罚使人洒心自新之意
也自今有上章告人罪言赦前事者讯之庆历三年既
疏理天下系囚因诏诸路配𨽻役人并皆释放神宗大
赦凡十一曲赦如之即位诏曰夫赦令国之大恩所以
荡涤瑕秽纳于自新之地是以圣主重焉中外臣僚多
卷一百十七 第 7b 页 WYG0641-0355b.png
以赦前事捃摭吏民兴起狱讼苟有诖误咸不自安甚
非持心近厚之谊使吾号令不信于天下其申诏内外
言事按察官司毋得依前举劾具案取旨否则科违制
之罪(按宋史刑法志载是诏亦作仁宗今从文献通考/改正 知谏院司马光上言按察之官以赦前事)
(兴狱禁之诚为大善至于言事之官本以绳按百辟纠/擿奸邪之状固非一日所为国家素尚宽仁数下赦令)
(或一岁之间至于再三若赦前之事皆不得言则其可/言者无几万一有奸邪之臣朝廷不知误加进用御史)
(欲言则达今日之诏若其不言则陛下何从知之臣恐/因此言者得以钳口偷安奸邪得以放心不惧此乃人)
(臣之至幸非国家之长利也请追改前诏刋去言事二/字光论至再帝谕以言者好以赦前事诬人光曰若言)
卷一百十七 第 8a 页 WYG0641-0355c.png
(之得实诚所欲闻若其不实当/罪言者帝命光送诏于中书)熙宁八年编定废免人
叙格常赦则郡县以格叙用凡三期一叙即期未满而
遇非次赦者亦如之哲宗朝大赦凡八元祐元年门下
省言当官以职事旷隳虽去官不免犹可言至于赦降
大恩与物更始虽劫盗杀人亦蒙宽宥岂可以一事差
失负罪终身今刑部所修不以去官赦降原减条所留
请更删改从之八年因门下侍郎韩维言诏自今每近
郊赦令刑部大理寺开封府并依常时决遣狱讼不减
卷一百十七 第 8b 页 WYG0641-0355d.png
日限其情重难释者别为一等奏断元符三年中书省
言元祐编敕惟传习妖教托幻变之术及故盗决河堤
堰不以赦降原减馀犯一再遇非次赦或两经大礼者
听从原免元符新敕删去遂使犯法者无由自新诏依
元祐法徽宗政和五年知兴仁府夏鳍言诸路奏狱有
因祖父母为人所殴而子孙殴之以致死者并作情理
可悯奏裁多免流配若遇赦则不复奏裁即作斗杀情
理减等流配是遇赦反为不幸诏自今虽遇赦亦令奏
卷一百十七 第 9a 页 WYG0641-0356a.png
裁帝在位二十五年凡大赦二十六曲赦十四德音二
十七南渡已后绍兴岁至四赦刑政紊而恩益滥矣高
宗登极赦文不及河东北右仆射李纲言两路勤王之
师为朝廷坚守而恩恤独遗后复有急何以使人帝嘉
纳之是年六月皇子生大赦诏特详焉建炎三年韩世
忠执苗傅刘正彦献俘槛车几百两先付大理狱将尽
尸诸市大理少卿王衣奏曰此曹在律当诛顾其中妇
女有雇买及掳掠以从者帝矍然曰朕虑不及此即诏
卷一百十七 第 9b 页 WYG0641-0356b.png
自傅正彦妻子外皆释之自祖宗已来赦书节文凡官
典犯枉法赃者皆在不原而积久弊生渐行弛纵绍兴
二十五年右正言凌哲言陛下深念比年臣僚有缘诬
告不测之罪投窜遐裔无路自明乃因郊祀赦旷然与
之昭雪或疏罪籍或复原官甚盛德也至于奸赃狼籍
已经按治迹状显著人所共知者亦复巧饰词理公肆
诞谩咸以违忤权臣为辞今陛下方开公正之路小人
乃欲启侥倖之门此正清议所不容也又况此曹嗜利
卷一百十七 第 10a 页 WYG0641-0356c.png
与生俱生未易悛革倘复齿仕途益务掊克其害将有
甚于前日者请特诏有司应自今陈雪过名之人并须
检会元犯事因如系赃罪已经勘劾者乞止依元断条
法施行诏如所请孝宗淳熙九年大理卿王尚之言近
以民间词诉官司按劾多有连及赦前事者复送有司
根勘如此则与不曾经赦何异非所以示信也诏应所
犯在大赦前者苟非恶逆以上并不许推究光宗绍熙
二年敕赦文与令甲牴牾者饬省部逐一比照见行条
卷一百十七 第 10b 页 WYG0641-0356d.png
法务在从宽毋引法以沮赦五年九月(时宁宗/已即位)尚书省
契勘一岁之间三行赦放恐有凶恶累犯之人指恩作
孽内曾犯徒流罪已经登极赦恩免后再犯以情理深
重者别听朝廷指挥其指挥与赦文同降但以白纸连
书于黄牒前盖前所未有也开禧三年平吴曦家属应
缘坐其幼男女妾特宥从远徙理宗每岁大暑必临轩
虑囚自谋杀故杀斗杀已杀人者伪造符印会子放火
官员犯入已赃将校军人犯枉法自馀死罪情轻者降
卷一百十七 第 11a 页 WYG0641-0357a.png
从流流降从徒徒从杖杖以下释放大寒或祈晴雪亦
如之有一岁凡数疏决者后以建康为先朝驻跸之地
罪人亦得视临安减降之法淳祐三年臣僚奏乞今后
疏决先期降旨下临安府三衙应犯罪在指挥前许引
用恩赦如指挥后有犯虽已停决不在原减之数其合
引赦人不许于停决前轻行断遣如或违戾并从故出
入人罪条制施行诏令刑部详度上尚书省
辽太祖五年皇弟埒克达喇伊德实安图谋反安图妻
卷一百十七 第 11b 页 WYG0641-0357b.png
讷默库知之以告得实帝不忍诛乃与诸弟登山刑牲
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出埒克为德哷勒部额尔奇木
封讷默库为晋国夫人八年于古凌部人塔勒满执逆
党布呼雅尔坚等十七人来献帝亲鞫之辞多连宗室
及有胁从者乃杖杀首恶布呼馀并原释裕悦实鲁之
子华格屡蓄奸谋帝每优容之而反覆不悛召父老群
臣正其罪所鞫逆党三百馀人狱既具帝以人命至重
死不及生赐宴一日随其平生之好使为之酒酣或歌
卷一百十七 第 12a 页 WYG0641-0357c.png
或舞或戏射角抵各极其意明日乃以轻重论刑首恶
埒克次达喇帝犹弟之不忍寘法杖而释之以伊德实
安图性本庸弱为埒克所使伊德实妻尼噜古胁从安
图妻讷默库尝有忠告并免天赞三年二月徇幽蓟地
诏改元赦军前殊死已下罪囚自后平渤海始即位凡
两肆大赦焉会同已后大赦曲赦之典不可枚举大约
嗣位改元上尊号皇子生及举柴册再生之礼则行太
宗初边将奏破吐谷浑擒其长诏止除首恶馀并赦世
卷一百十七 第 12b 页 WYG0641-0357d.png
宗时耶律吼有定策功加采访使益以宝货辞曰臣位
已高敢复求富臣从弟达鲁诸子坐事籍没陛下哀而
赦之臣受赐多矣帝曰吼舍重赏而请赦族人贤矣从
之赵王喜隐应历中谋反事觉帝临问有状以亲释之
未几复反下狱景宗即位闻有赦自脱其械而朝帝怒
曰汝罪人何得擅离禁所诏诛守者复寘于狱及改元
保宁乃宥其罪道宗在位岁久又性溺浮屠故赦特烦
数然终辽之世如天禄时之以公主额伯哩自死狱中
卷一百十七 第 13a 页 WYG0641-0358a.png
重熙时之以枢密使萧孝忠薨开泰寺铸银佛像成皆
曲行赦令尤为不经盖无取焉
金太祖天辅七年二月诏安巴贝勒曰郡县今皆抚定
有逃散未降者已释其罪更宜招谕之太宗即位大赦
中外天会十年十月以天清节大赦熙宗而后即位改
元及山陵事毕祔庙礼成则特举大赦郊恩惟世宗朝
一行之其他水旱灾变亦时行曲赦焉大定二年诏前
户部尚书梁球等安抚山东百姓招谕盗贼凡避赋役
卷一百十七 第 13b 页 WYG0641-0358b.png
在他所者并令归业无问罪名轻重悉与原免三年诏
吏犯赃罪虽会赦不叙五年日者孙邦荣告西京留守
寿王京谋逆鞫实特免死杖之除名岚州安置既而其
兄德州防禦使文复谋反免其缘坐仍以资产赐其兄
之子约尔珠十七年诏海陵时大臣无辜被戮家属籍
没者并释为良章宗承安四年监察御史姬端修以妄
言下吏诏赦其罪令居家俟命宣宗贞祐元年元帅右
监军珠赫果勒齐战败以兵杀呼沙呼于其第诣阙待
卷一百十七 第 14a 页 WYG0641-0358c.png
罪赦之三年赦富察齐勤胁从之党四年山东行帅府
事蒙古纲言杨安儿党内有故淄王习显故留守摩啰
等家奴不在赦原据险作乱至今未息民多归之乞普
赐恩宥帝命赦之仍赎为良兴定元年伊喇玛努勒言
朵山贼鱼张二等尝屡诏免罪若悉诛之恐乖恩信且
其亲属沦落宋境近在均州或相搆乱乞贷其死徙之
归德睢陈均许间为便诏许之四年有诬宗室从坦杀
人者太学生马肩龙上书言从坦有将帅材少出其右
卷一百十七 第 14b 页 WYG0641-0358d.png
者臣无益于用愿代死帝问汝与从坦交厚乎对曰臣
知有从坦从坦未尝知臣臣以死明其冤耳遂宥从坦
元光元年八月丁丑以彗星见改元大赦谕宰臣曰赦
书已颁时刻之间人命所系其令将命者速往剋期而
至哀宗正大二年陈和尚随其兄色埒在军中以事笞
万宜翁宜翁愤死语其妻必报妻以故杀诉台省不直
则积薪将自焚和尚系狱者十有八月色埒入朝帝谕
以欲赦之意寻以台谏言复止及闻色埒卒始驰赦之
卷一百十七 第 15a 页 WYG0641-0359a.png
且谕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
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日汝奋发立
功名始以吾为不妄赦矣和尚且泣且拜后死节于钧

元太宗初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耶
律楚材议请赦宥众以为迂楚材独从容为帝言诏自
庚寅正月朔日前事勿治世祖混一区宇以天下狱囚
滋多至元十年敕诸路自死罪以下纵遣归家期秋八
卷一百十七 第 15b 页 WYG0641-0359b.png
月悉来京师听决囚如期至帝恻然怜之尽原其罪二
十一年春册上尊号议大赦天下参知政事张雄飞谏
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
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止降轻刑之诏时始定刑制
条格开载诸疑狱在禁五年已上不能明者遇赦释免
诸盗贼闻赦故杀捕盗之人者不赦其先窃后强会赦
惟下手杀伤事主者不赦馀仍刺而释之诸流囚中途
遭乱而逃不再犯及已老病并会赦者释之若奉旨流
卷一百十七 第 16a 页 WYG0641-0359c.png
远虽会赦非奏请不得放还诸应徒流未行及已行未
至者会赦并释之诸囚徒配役役所停罢者会赦免放
元贞而后肆眚之典亦代行之其诏书节目除谋杀祖
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仆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印
造伪钞蛊毒魇魅犯上者不赦外其馀罪无轻重悉予
原免仁宗即位兴圣太后既受尊号廷臣请因肆赦翰
林直学士元明善曰数赦非善人之福宥过可也英宗
至治元年帝享太庙廷臣或言祀事毕宜赦天下帝谕
卷一百十七 第 16b 页 WYG0641-0359d.png
之曰恩可常施赦不可屡下使杀人获免则死者何辜
遂命中书陈便宜行之顺帝至正四年盖苗为刑部尚
书初盗杀河南省宪官延坐五百馀家已有诏除首罪
外馀从原宥至是宰臣追复欲尽诛戮苗坚持不可御
史趣具狱苗曰肆赦复杀在法所无御史独宜劾苗其
敢累朝廷之宽仁乎卒用苗议罢之
明制凡有大庆及灾异皆赦然有常赦有不赦有特赦
十恶及故犯者不赦律文曰赦书临时定罪名特免或
卷一百十七 第 17a 页 WYG0641-0360a.png
降减从轻者不在此限十恶中不睦又在会赦原宥之
例此则不赦者亦得原若传旨肆赦不别定罪名者则
仍依常赦不原之律太祖置政平讼理二幡其无罪应
释者持政平幡宣德意遣之洪武二十年左都御史詹
徽言军人有犯当杖其人当两得罪而免宜并论前罪
诛之帝曰前罪既宥复论之则不信矣命如律沅陵知
县张杰当输作自陈母贺当元季乱离守节今年老失
养帝谓可励俗特赦之令杰终养给事中彭兴民坐系
卷一百十七 第 17b 页 WYG0641-0360b.png
其父上表诉哀立释之且免囚系十七人都察院当囚
死者二十四人命群臣鞫有冤者减数人死真州民十
八人谋不轨戮之而释其母子当连坐者建文帝即位
尽释刺面军及囚徒还乡里成祖永乐元年县令以赃
戍击鼓陈状帝为下法司其人言实受赃年老昏眊所
致惟上哀悯帝以其归诚屈法宥之二年江浦知县周
益以罪当刑妻梅诉益母老无养请代死帝悯而宥益
(成化十三年河东知县徐孚/坐妖言事相类故不具载)五年八月录囚杂犯死罪
卷一百十七 第 18a 页 WYG0641-0360c.png
减等流以下释之八年二月皇太子录囚奏贳杂犯死
罪已下报可仁宗立赦条三十五皆学士杨士奇代草
尽除永乐年间弊政历代因之凡先朝不便于民者皆
援遗诏或登极诏革除之凡以赦前事告言人罪者即
坐以所告者罪宣宗宽诏岁下阅囚屡放遣有至三千
人者谕刑官曰吾虑其瘐死故宽贷之非常制也即位
之初即特赦建文奸党族属还家仍以其田产给之英
宗正统十一年大理卿俞士悦以斗殴杀人之类百馀
卷一百十七 第 18b 页 WYG0641-0360d.png
人奏闻请宥俱减死戍边景帝景泰中阳榖主簿马彦
斌当斩其子震请代死特宥彦斌编震充边卫军旧例
窃盗赦后三犯者绞英宗诏通叙前后不论赦(具刑制/杂议等)
(篇/)至宪宗时都御史李秉援旧制奏革既而南京盗王
阿童五犯皆遇赦免帝闻之诏仍以赦前后三犯为令
(至神宗朝复/议奏请改遣)帝自初即位敕三法司中外文武群臣除
赃罪外所犯罪名纪录在官者悉予湔涤其后岁以为
常成化元年诏释戍边陈循江渊俞士悦并王文于谦
卷一百十七 第 19a 页 WYG0641-0361a.png
子婿回籍孝宗初立免应决死罪四十八人世宗虽屡
停刑尤慎无赦嘉靖四十一年三殿成群臣请颁赦帝
曰赦乃小人之幸不允穆宗登极大学士徐阶缘帝意
为遗诏尽还诸逐臣优恤死亡纵释幽系读诏书者无
不叹息神宗万历四年敕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并两
犯徒律应总徒四年者各减一年其他徒流等罪皆减
等笞杖放免十二年御史屠叔明请释革除忠臣外亲
命自齐黄外方孝孺等连及者俱勘豁庄烈帝崇祯十
卷一百十七 第 19b 页 WYG0641-0361b.png
三年御史魏景琦论囚西市御史高钦舜工部郎中胡
琏等十五人将斩忽中官本清衔命驰免因释十一人
热审始于永乐二年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而已寻
宽及徒流已下宣德二年五六七月连谕三法司录上
系囚罪状凡决遣二千八百馀人七年二月亲阅法司
所进系囚罪状决遣千馀人减等输纳春审自此始六
月又以炎暑命自实犯死罪外悉早发遣且驰谕中外
刑狱悉如之成化时热审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
卷一百十七 第 20a 页 WYG0641-0361c.png
号疏放诸例嘉靖十年令每年热审并五年审录之期
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皆减一年二十三年因刑科罗
崇奎言诏五六月间笞罪应释放徒罪应减等者亦如
成化时钦恤枷号例暂与蠲免至六月终止南法司亦
如之四十三年定坐赃不及百两产绝者免监追隆庆
五年令赃银止十两以上监久产绝或身故者热审免
追释其家属万历四年诏诸赃犯除侵盗官钱粮五十
两粮一百石以上者照旧监追如还官银不足五十两
卷一百十七 第 20b 页 WYG0641-0361d.png
并入官给主百两已上各赃监追至五年或正犯身故
逮及子孙勘无家产者俱许审实具奏开豁其各处查
盘坐赃追赔银两草束亦听查勘具奏裁夺历朝无寒
审之制惟宣德四年十月以皇太子千秋节减杂犯死
罪已下宥笞杖枷镣者复以天气冱寒敕南北刑官悉
录系囚以闻不分轻重至崇祯十年以代州知州郭正
中疏请命所司求故事尚书郑三俊乃引祖宗数事以
闻帝纳其言
卷一百十七 第 21a 页 WYG0641-0362a.png
  禁屠杀赎生附(唐/) (五代/) (宋/) (辽/) (金/) (元/) (明/)
唐宪宗元和九年诏如闻比来京兆府每及腊日府县
捕养狐兔以充进献深乖道理既违天性又劳人力自
今已后宜并停文宗宝历二年即位制书节文应缘田
猎鹰雏兽犬等并宜放除五坊加配诸道鹰鹞等长庆
已来尝进外宣索自今一切停进太和二年帝召对侍
讲学士许康佐语及取蚺蛇胆知生割腹而后得之遂
命停减桂贺等州额贡四年诏曰时属阳和命禁麛卵
卷一百十七 第 21b 页 WYG0641-0362b.png
所以保滋怀生仁遂物性如闻京畿及关辅近地豪家
弋猎放纵鹰犬颇伤田苗长吏切加禁察违者捕系以
闻开成二年三月诏曰韶阳御辰生气方盛思全物类
以顺天时内外五坊凡有笼养鹰鹞及鸡鸭鸟雀狐兔
等悉宜放之起今月一日至五月十三日禁京城及畿
内采捕鸟兽罗网水虫以遂生成永为定制委台府及
本司切加禁止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诏五坊见在鹰隼之类并可就山
卷一百十七 第 22a 页 WYG0641-0362c.png
林解放今后不许进献三年五月敕春夏之交长育是
务眷彼含灵之类方资亭育之功自此至冬初凡罗网
及诸弋猎之具并宜止绝如有违犯仰随处官吏便科
违诏之罪起今后每年至于二月初便依此敕晓示中
外四年回鹘进白鹘一联命礼宾使解緤放之山林
周太祖广顺二年凤翔言义州番部买牛入番多是宰
杀乞止绝沿路州县道途百姓不得杀牛货卖与番人
从之
卷一百十七 第 22b 页 WYG0641-0362d.png
宋真宗景德三年诏牛羊司畜有孳乳者放牧勿杀大
中祥符二年诏量留五坊鹰鹘备诸王从时展礼馀悉
纵之三年禁方春射猎每岁春夏所在长吏申明此旨
天禧四年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
鸟仁宗尝夜饥思膳烧羊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
不时之需戒勿宣索
辽太宗会同五年五月五日禁屠宰道宗咸雍七年罢
猎禁屠杀以置佛骨于招仙浮图故也
卷一百十七 第 23a 页 WYG0641-0363a.png
金海陵天德三年命大官常膳惟进鱼肉旧贡鹅鸭等
悉罢之并放皇统间苑中所养禽兽正隆五年禁中都
河北山东河南河东京兆军民网捕禽兽及畜养雕隼
者世宗大定五年诏曰马者军旅所用牛者农耕之资
杀牛有禁马亦何殊其令禁之十四年诏明安穆昆之
民不许杀生祈祭二十年帝谓宰相曰女直官多谓朕
食用太俭朕谓不然夫一食多费岂为美事况朕年高
不欲屠宰物命贵为天子能自节约亦不恶也二十五
卷一百十七 第 23b 页 WYG0641-0363b.png
年帝幸上京平章政事襄奉御平山等射怀孕兔帝怒
令杖平山三十仍召襄诫饬之遂下诏禁射兔十一月
又诏曰豺未祭兽不许采捕冬月雪尺已上不许用网
及苏克苏呼恐尽兽类章宗明昌三年正月以孝懿皇
后小祥禁屠宰承安二年七月以寿王洪辉疾愈帝幸
天长观建普天大醮禁屠宰七日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敕辉和尔地春夏母猎孕字野兽
申严屠牛马之禁二十七年禁屠宰牝羊成宗元贞三
卷一百十七 第 24a 页 WYG0641-0363c.png
年诏江南母捕天鹅大德三年扬州淮安属县蝗在地
者为鹙啄食飞者以翅击死诏禁捕鹙元刑制禁令条
开载每月朔望二弦凡有生之物杀者禁之诸郡县岁
正月五月各禁宰杀其饥馑去处自朔日为始禁杀三
日自十二月至来岁正月杀牝羊者禁之诸宴会虽达
官杀马为礼者禁之其有老病不任鞍勒者亦必与众
验而后杀诸私宰官马牛为首杖一百七为从者八十
七助力者减正犯二等论罪
卷一百十七 第 24b 页 WYG0641-0363d.png
明世宗初即位令纵内苑禽兽天下母得进献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十七